火力发电厂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技术规定[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3 03:4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火力发电厂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技术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火力发电厂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技术规定》。

第一篇:火力发电厂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技术规定

火力发电厂

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技术规定

DLGJ 24—91

主编部门:能源部东北电力设计院

批准部门: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

实行日期:1992年2月1日

关于颁发《火力发电厂生活、消防给水和

排水设计技术规定》DLGJ 24—91的通知

电规技(1991)39号

为适应电力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局委托东北电力设计院对《火力发电厂生 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技术规定》DLGJ 24—81(试行)进行修订。经组织审查,现批准颁发《火力发电厂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技术规定》DLGJ24—91,自发行之日起执行,原颁发的《火力发电厂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技术规 定》DLGJ24—81(试行)同时停止执行。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不妥或需要补充之处,请随时函告我局及负责日常 管理工作的东北电力设计院。

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

1991年6月7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 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电厂)的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的设计,必须 为电厂安全生产和职工生活服务。在设计时应合理选用水源,节约用水,重复使 用,保护环境;并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第1.0.2条 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应按电厂规划容量统一规划;对于扩建 和改建工程,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原有设施的效能。

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还应考虑与邻近城镇或工业企业的给水排水相连 接的可能性,并应考虑电厂投入运行时间和特点的要求,必要时应采取有关措施。

第1.0.3条 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水 源、水域、城镇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各项用水要求(水量、水质、水温或水压)及原 有给水排水系统等情况,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

新建电厂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

第1.0.4条 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 验的基础上,积极慎重地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1.0.5条 本规定适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容量为50~600MW的新建或扩建电 厂的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机组容量小于500MW电厂的生活、消防给水和 排水设计,可参照使用本规定。

第1.0.6条 电厂的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 家及能源部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或规定。

第1.0.7条 在设计地震、湿陷性黄土、土滑、多年冻土以及其他特殊地区的电 厂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工程时,尚应执行现行的有关专门规范或规定。

第二章 给 水 第一节 用水量、水质和水压

第2.1.1条 电厂生活、消防给水包括下列项目:

一、职工生活用水(生活用水包括:饮用水、洗涤水、便溺冲洗水、沐浴水 等);

二、消防用水;

三、部分生产用水(空调机冷却水、主厂房以外的各种轴承冷却水、各种化验 室和实验室用水等);

四、冲洗及绿化用水(冲洗地面用水、冲洗道路用水、冲洗汽车用水、设备冲 洗用水、浇洒绿地用水等);

五、输煤系统用水(输煤系统冲洗用水、除尘用水、露天贮煤场防尘用水等);

六、公共建筑物用水;

七、居住区用水;

八、未预见用水,按以上各项用水组合后日用水总量的15%~25%计算。

第2.1.2条 居住区生活用水量标准可按表2.1.2的规定采用。

表2.1.2居住生活用水定额

第 2.1.3条 电厂内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一般可采用35L/(人·班),其小时变 化系数采用2.5。

电厂内工作人员的淋浴用水量,一般可采用40~60L/(人·班),其延续时 间为1h。

电厂最大班职工人数,按电厂职工人数的80%计。

浴室设计计算人数,可按最大班人数的93%计。

第2.1.4条 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应根据路面种类、绿化、气候和土壤等条件 确定,一般可采用2.0L/(m2·d)。

冲洗汽车的用水量,应按如下标准确定:

小轿车250~400L/(台·d)。

大轿车、载重汽车400~600L/(台·d)。

注:每辆汽车的冲洗时间为10min,同时冲洗汽车数可按1~2台计算。

第2.1.5条 电厂公共建筑内的生活用水量,应按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 范》(GBJ 15—87)执行。

第2.1.6条 发电厂输煤系统各建筑物宜用水力清扫,水力清扫的冲洗水量可按 10L/(m2·次)设计,地面冲洗喷头前的压力不宜小于150~200kPa。地面水力 清扫用水应分段冲洗,最大小时用水量不宜超过150m3/h。

第2.1.7条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见附录一。

第2.1.8条 居住区生活饮用水管网上的最小服务水头(地面以上)应根据建筑物 层数确定:一层为10m,二层为12m,二层以上每增高一层增加4m。其他公共 建筑物生活饮用水管网上的最小服务水头按每层用水的流速水头要求经计算确定。

第二节 水 源 选 择

第2.2.1条 水源选择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及《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技术规定》(NDGJ5—88)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节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第2.3.1条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设计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及《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技术规定》(NDGJ5—88)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节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第2.4.1条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设计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及《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技术规定》(NDGJ5—88)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节 给 水 泵 房

第2.5.1条 选择工作水泵的型号及台数时,应根据用水变化情况、水压要求、水质情况、调节水池大小、机组的效率和功率因数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

第2.5.2条 电厂一般设置独立的生活、消防水泵房。

生活、消防水泵房内应考虑水泵型号不宜过多,电动机电压力求一致。生活、消防水泵,必须设置备用泵,备用泵数量不得少于一台主要泵。

生活、消防水泵宜设计成正压进水。

注:独立消防给水系统宜设置稳压设施。

第2.5.3条 水泵吸水管及出水管的流速宜采用下列数值:

一、吸水管:

直径<250mm时,为1.0~1.2m/s;

直径≥250mm时,为1.2~1.6m/s。

二、出水管:

直径<250mm时,为1.5~2.0m/s;

直径≥250mm时,为2.0~2.5m/s。

第2.5.4条 当生活、消防水泵房内设有3台或3台以上正压进水水泵时(包括 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如采用合并吸水管,则其数量不得少于两条,并以一条吸水 管发生事故时其余吸水管仍能通过设计水量的条件来复核。

高压和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其每台工作消防水泵应有独立的吸水管。

第2.5.5条 泵房内的起重设备可按下列规定选用:

一、起重量小于0.5t时,设置固定吊钩或移动吊架。

二、起重量在0.5~2.0t时,设置手动吊车。

三、起重量大于2t时,设置电动起重设备。

第2.5.6条 水泵机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相邻两个机组基础间的净距:电动机容量等于或小于55kW时,不得小于 0.8m;电动机容量大于55kW时,不得小于1.2m。

二、当考虑就地检修时,至少在每个水泵机组一侧设立大于水泵机组宽度0.7m 的通道。

三、相邻两个水泵机组的突出部分间的净距以及突出部分与墙壁间的净距,应 保证泵轴和电动机转子在检修时能拆卸,并不得小于0.7m;如电动机容量大于 55kW,则不得小于1.0m。

四、泵房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小于1.2m。

五、配电盘前面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低压:1.5m;

高压:2.0m。

第2.5.7条 泵房内宜设有集中检修场地,其面积应根据水泵或电动机外形尺寸 确定,并在周围留有宽度不小于0.7m的通道。

第2.5.8条 泵房至少有一个可以运入最大设备(或部件)的门。

第2.5.9条 根据生产需要,水泵的运行可采用就地、集中或自动控制。

泵房内直径300mm及300mm以上的阀门,如启动频繁,则可采用液压或电力 驱动。

第2.5.10条 泵房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排水、通风、照明和采暖等设施。

第2.5.11条 生活、消防水泵房宜设在厂区内交通方便的位置。

第2.5.12条 消防水泵房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附设在其他房间内 的消防水泵房,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与其他房间隔开。消防水泵房 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设在楼层上的消防水泵房应靠近安全出口。

第2.5.13条 生活、消防水泵房,当水泵设有止回阀或底阀时,应进行停泵水 锤压力计算。当计算得的水锤压力值超过管道试验压力时,必须采取消除水锤的措 施。停泵水锤消除器应有库存备用。

停泵水锤消除装置应装设在泵房外部的每根出水总管上。

第2.5.14条 消防水泵房应有不少于两条的出水管直接与环状管网连接。当其 中一条出水管检修时,其余的出水管应仍能供应全部用水量。

注:出水管上宜设检查用的放水阀门。第2.5.15条 消防水泵应保证在火警后5min内开始工作,并在火场断电时仍能 正常运转。

消防泵房应设备用动力。当采用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有困难时,可采用内燃机 作动力。

消防水泵与动力机械应直接连接。

第2.5.16条 消防水泵房宜设有与主控制室、消防值班室和本单位消防队直接 联络的通讯设备。

第六节 输配水

第2.6.1条 从水源至电厂净化站的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平均小时 供水量加净化站自用水量确定。

向管网输水的管道的设计流量,当管网内有调节构筑物时,应按最高日最大小 时用水量条件下,净化站所负担供应的水量确定;当无调节构筑物时,应按最高日 最大小时供水量确定。

注:上述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当负有消防给水任务时,应分别包括消防补 充流量或消防流量。

第2.6.2条 输水管道的条数应根据电厂的规划容量和水源情况来考虑,宜采用 两条,也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分期建设。当有一定容量的贮水池或其他保证给水措 施时,也可采用一条。

第2.6.3条 生活饮用水管网严禁与非生活饮用水的管网连接。

第2.6.4条 管道单位长度(m)的水头损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旧钢管和旧铸铁管

当v<1.2m/s时

当v≥1.2m/s时

二、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

上两式中 i——每米管道的水头损失(m);

dj——管道的计算内径(m);

v——平均流速(m/s);

R——水力半径(m); C——流速系数。

流速系数C可用下式计算:

 

式中 n——粗糙系数,可取0.013~0.014。

第2.6.5条 选择输配水管道材料时,应根据水压、外部荷载、土壤的性质、施 工维护和材料供应等条件确定。

第2.6.6条 承插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应采用橡胶圈接口。承插式铸铁管,宜 采用油麻或橡胶圈、石棉水泥或其他新型材料接口。

第2.6.7条 配水管网每隔150m左右应设置分段检修的闸门。在输水管道上应 设置泄水装置,必要时还应装设排气阀。

第2.6.8条 金属管道应有防腐措施。在金属输水管道遇有腐蚀性较强的地质地 段,应选择耐腐蚀管材或采取防腐处理。

当金属管道敷设遇有电蚀可能性时,应有保护措施。

第2.6.9条 管道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土的冰冻情况、外部荷载大小、管材强度 及与其他管道是否交叉等因素确定。

承插式管道在垂直或水平方向转弯处是否设置支墩,应根据管径、转弯角度、试压标准及接口摩擦力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

第2.6.10条 生活饮用水管道应避免穿过垃圾堆、墓地、毒物污染区等,如必 须穿过时应采取防护措施。第2.6.11条 给水管道与国家铁路交叉时,应按铁路部门的规定进行设计,并 取得其同意。在穿过铁路管段的两端,应设检查井。

第2.6.12条 给水管道穿过河流时,可采用管桥或穿越河底等方式。有条件时 应尽量利用已有或新建桥梁进行架设。穿越河底的管道宜避开锚地;该管道宜敷设 成两条,按一条停止工作时,另一条仍能通过设计流量进行设计。管道内流速应大 于不淤流速。管顶距河底埋设深度应根据水流冲刷条件确定,不宜小于0.5m,但 在航运范围内不得小于1.0m。管道应有检修和防止冲刷的设施。

注:当通过有航运的河流时,过河管的设计应取得当地航运部门的同意,并应 在两岸设立标志。

第2.6.13条 电厂厂区内应有水量调节设施。对厂区附近的电厂居住区的生活 用水量应统一考虑。

第2.6.14条 生活饮用水的清水池、水塔、屋顶水箱等,应有保证水的流动、避免死角、防止污染、便于清洗和透气等措施。

第2.6.15条 水塔应有避雷装置。

第七节 给 水 净 化

第2.7.1条 在设计给水净化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应取得全部可利用水源的水质全分析资料,当采用地表水时,全年的资 料,一般为每两个月一份;当采用地下水时,全年的资料,一般为每季度一份,并掌握其水质的稳定性。

二、给水净化设备、药剂及滤料等(包括包装、运输、质量、价格和货源等)应 择优选择。

三、扩建工程应总结原有系统、设备布置和运行经验等情况。

第2.7.2条 给水净化工艺流程的选择及主要构筑物的组成,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处理能力、处理后水质要求,并参考相似条件下的城镇水厂或工业企业净化站 的运行经验或试验资料,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研究确定。

第2.7.3条 给水净化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按最高日供水量加自用水量确定,必要时还应包括消防补充水量。

电厂的给水净化站自用水量一般可采用供水量的5%~10%。

第2.7.4条 设计给水净化站时,应考虑各个构筑物或设备进行检修、清洗及部 分停止工作时仍能满足用水要求。

第2.7.5条 净化构筑物上及净化构筑物之间应有通道并设栏杆。

水泵间、加药间、运行值班室、化验室、消毒间等主要处理室的地面宜采用水 磨石。化验室、消毒间墙裙宜采用瓷砖贴面。

第2.7.6条 在寒冷地区,净化站构筑物应有防冻措施。当采暖时,净化构筑物 的室内温度可按5℃设计,加药间、化验室和值班室的室内温度可按15~18℃设 计。

第2.7.7条 给水净化站宜设置水质监测设施。

第2.7.8条 给水净化的混凝、沉淀、澄清,过滤,地下水除铁除锰,消毒等设 计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执行。

第三章 消 防 给 水 第一节 一 般 规 定

第3.1.1条 在设计电厂时,必须同时设计消防给水。消防用水可由给水管道或 其他水源供给。

第3.1.2条 消防给水系统可与生活给水系统合并。当消防给水计算压力超过 700kPa时,宜设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

电厂室外消防给水及辅助、附属建筑物室内消防给水,宜采用生活、消防合并 给水系统。

生活、消防合并给水系统和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其管道的压力应保证灭火时 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长度不小于10m。

注:①在计算水压时,应采用喷嘴口径19mm的水枪和直径65mm、长度80m 的水龙带,每支水枪的计算流量不应小于5L/s;

②消火栓的给水管道设计流速不宜超过3.0m/s。第3.1.3条 电厂主厂房室内消防给水可采用高压或临时压给水系统。此时,管 道的压力应保证,在用水总量达到最大且水枪在主厂房最高处的情况下,水枪的充 实水柱长度不小于13m。

第3.1.4条 厂区消防给水量应按室外和室内消防用水量之和计算。

第3.1.5条 电厂除设置消防泵房外,是否还要配置消防车,应根据电厂容量及 重要性结合当地消防能力实际情况确定。

第3.1.6条 汽轮发电机组容量300MW及以上机组电厂的输煤系统(输煤转运站 和输煤栈桥)宜设置喷水灭火系统。

第3.1.7条 消防给水管道设计试压允许渗水量不得大于附录二的要求。

第二节 室外消防用水量

第3.2.1条 电厂室外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宜为一次。

建筑物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3.2.1的规定。

表 3.2.1 建筑物室外消防一次用水量(L/s)

注:消防用水量应按消防需水量最大的一座建筑物或防火墙间最大的一段计算。成组布置的建筑物应按消防需水量较大的相邻两座计算。

第3.2.2条 消防用水与生活用水合并的给水系统,在生活用水达到最大小时用 水量时仍应确保消防用水量(包括室内消防用水量)。

注:消防时淋浴用水量可按计算用水量的15%计算。

第三节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室外消火栓和消防水池

第3.3.1条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但在建设初期或室外用水量不超过 15L/s时,可布置成枝状。

二、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输水管不应小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 干管应仍能通过消防用水总量。

三、环状管网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

四、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最小直径应经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100mm。

第3.3.2条 室外消火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二、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储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外,但距罐壁15m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内。

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

三、供消防车使用的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m,供消防人员直接使用 的室外消火栓的间距应根据计算确定。

四、供消防车使用的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供消防人员直接 使用的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应根据计算确定。

五、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室外消防用水量计算确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 量应按10~15L/s计算。

六、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 的栓口。

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100mm和65mm的栓口各一个。

七、室外消火栓处应有明显标志,并宜在主要道路入口处设置装有水龙带和栓 枪的设施。

在建筑物设置水泵接合器的地方,室外消火栓的布置应能满足其要求。

第3.3.3条 当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值,而给水管道所供水源不能满足室 内外消防用水量要求时应设消防水池。消防水池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消防水池的容量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外消防用水总量的要求。电厂、居住区的火灾延续时间应按2h计算。

可燃气体储罐和煤、焦炭露天堆场的火灾延续时间应按3h计算。

浮顶罐、地下和半地下固定顶立式罐、覆土储罐和直径不超过20m的地上固 定顶立式罐,其冷却水延续时间按4h计算。

直径超过20m的地上固定顶立式罐冷却水延续时间按6h计算。

消防水池容量如超过1000m3时,应分设成两个。

二、在火灾情况下能保证连续补水时,消防水池的容量可减去火灾延续时间内 补充的水量。

三、消防水池的补充时间不宜超过48h,但缺水地区或独立的石油库区可延长 到96h。

四、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

五、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取水口,其取水口与建筑物(泵房除外)的距 离不宜小于15m,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的距离不宜小于40m,与液化石油气 储罐的距离不宜小于60m。

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的设计,应保证消防车的吸水高度不超过6m。

六、消防用水与生产、生活合并的水池,应有确保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设 施。

七、寒冷地区的消防水池应有防冻设施。

第四节 室内消防给水

第3.4.1条 在下列建筑物内应设置室内消火栓:

一、主厂房(汽机房和锅炉房的底层,运转层,电梯间层,煤仓间,除氧间运 转层,除氧层和楼梯间等);

二、运煤建筑物;

三、生产、行政办公楼;

四、材料库;

五、修配厂;

六、需要设置消火栓的其他建筑物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执行。

第3.4.2条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应根据同时使用水枪数量和充实水柱长度,由计 算确定,但不应小于表3.4.2的规定。

表 3.4.2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

注:增设消防水喉设备时,可不计入消防用水量。

第五节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消火栓和消防水箱

第3.5.1条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室内消火栓超过10个且室外消防水量大于15L/s时,室内消防给水管道 至少应有两条进水管与室外管网连接,并应将室内管道连接成环状管网。当环状 管网的一条进水管发生事故时,其余的进水管仍能供应全部用水量。

二、电厂主厂房室内消防竖管宜构成环状,且管道直径应经计算确定,但不应 小于100mm。

三、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如某段损坏时,则一层中停 止使用的消火栓不应超过5个。电厂主厂房室内消防给水管道上阀门的布置,当超 过三条竖管时,可按关闭两条设计。阀门应经常开启,并应有明显的启闭标志,阀 门的设置要考虑检修方便。

四、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合并的室内管道,当其他用水达到最大秒流量时,应 仍能供应全部消防用水量。消防时淋浴用水量可按计算用水量的15%计算,洗刷用 水量可不计算在内。

五、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与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的管网有条件时宜分开设置,有 困难时应在报警阀前按水流方向分开设置。

第3.5.2条 室内消火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设有消防给水的建筑物,其各层均应设置消火栓。

二、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枪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三、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不应超过800kPa。超过800kPa时,应采用 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超过500kPa时,应有减压设施。

四、锅炉电梯附近应设室内消火栓。

五、室内消火栓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栓口距地面高度为1.1m,其出 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

六、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电厂主厂房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 30m,其他建筑物室内消火栓间距不应超过50m。

七、电厂主厂房内消火栓的设计,当消防系统为临时高压时,应在消火栓处或 主要通道出入口处设置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并应有保护设施。

八、在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枪和水龙带,每条水龙带的 长度不应超过25m。

九、主厂房的屋顶应设检验用的消火栓。

第3.5.3条 室内消防水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设在建筑物的最高处,且为重力自流水箱。

二、消防水箱应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当室内消防用水量不超过25L/s,经计算消防储水量超过12m3时,仍可采用12m3;当室内消防用水量超过25L/s,经计算水箱消防储量超过18m3时,仍可采用18m3。

三、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合并的水箱,应有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

四、发生火灾后由消防水泵供给的消防用水,不应进入消防水箱。

第3.5.4条 电厂的主厂房宜设置水泵接合器,水泵接合器的数量由计算确定。

每个接合器的流量按10~15L/s计算。

水泵接合器应设在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其周围应有消防车水泵的水源接 口。该水源一般取自室外消火栓或循环水压力管。

第3.5.5条 设置常高压的消防给水系统,如果能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和自动喷 水灭火设备的水量和水压,则可不设消防水箱。

第六节 油罐区消防给水

第3.6.1条 油罐区消防给水设计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和即将颁布的《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排 水 第一节 排 水 系 统

第4.1.1条 电厂排水可分为经常性排水、非经常性排水和雨水排水。

一、经常性排水包括: 1.主厂房内生产排水; 2.给水净化装置的排水; 3.化学水处理装置的排水;

4.辅助设备和机械的冷却用水的排水; 5.冷却设备排污; 6.生活污水; 7.其他排水。

二、非经常性排水包括: 1.设备事故检修排水; 2.循环水管沟检修排水; 3.化学清洗排水;

4.锅炉排污、锅炉酸洗水; 5.含油污水; 6.输煤装置冲洗排水;

7.冷却设备及沉渣池等溢流排水; 8.沟道排水;

9.空气预热器清洗排水; 10.地面冲洗排水。

第4.1.2条 电厂的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废水及雨水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 制。

第4.1.3条 生活污水、含有腐蚀性的油质较多的有害物质的生产污水及输煤系 统的排水,应经过分别处理达到GB 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后,方 可排入生产废水及雨水管道内,具体要求见附录三、四。

排入厂区排水管道的排水水温不得超过40℃。

第4.1.4条 在设计电厂排水系统时,应结合电厂用水量平衡图对排水及经过处 理后的水进行平衡计算,尽量做到水的回收和利用。

第二节 生活污水量和生产废水量

第4.2.1条 电厂厂内生活污水量和淋浴污水量的确定应与其用水量相协调。

第4.2.2条 在选择生活区生活污水量标准时,应与同一地区供水设计所采用的 水量标准相协调。当无资料时,可按表4.2.2-1采用。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Kz宜按表4.2.2-2采用。

第4.2.3条 生产污水及废水量,应采用最大班内最大流量。其水量由各有关专 业提供。

表 4.2.2-1 居住区生活污水排水定额

注:1.表列数值已包括居住区内小型公共建筑的污水量,但高层建筑及商业、旅游 业等第三产业和文教卫生单位的污水量未包括在内;

2.在选用表列各项水量时,应按所在地的分区,考虑当地气候、居住区规模、生活习惯及其他因素。

表 4.2.2-2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Kz

注:1.当污水平均日流量为中间数值时,总变化系数用内插法求得。2.当居住区有实际生活污水量变化资料时,可按实际数据采用。

第4.2.4条 排水干管的设计流量一般按经常性排水流量加非经常性排水项目 中最大一项流量计算。

第三节 雨水量

第4.3.1条 雨水设计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qφF

式中 Q——雨水设计流量(L/s);

q——设计暴雨强度〔L/(s×104m2)〕;

φ——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104m2)。

注:当有生产废水排水雨水管道时,应将其水量计算在内。

径流系数可按表4.3.1采用,汇水面积的平均径流系数按地面种类加权平均计 算。

表 4.3.1 径 流 系 数

第4.3.2条 暴雨强度公式,可采用邻近电厂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或由水文气象 专业提供气象资料。

第4.3.3条 设计暴雨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

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L/(s×104m2)〕;

t——降雨历时(min);

P——设计重现期(a);

A1、c、n、b——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第4.3.4条 电厂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P值,宜选用的范围为1.0~3.0a(处于 低洼地区的电厂,根据受危害程度,重现期可适当提高)。

第4.3.5条 雨水管渠的设计降雨历时,应按下式计算:

t=t1+mt2

式中 t——降雨历时(min);

t1——地面集水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定,一 般采用5~15min;

m——折减系数,暗管m=2,明渠m=1.2;

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注:在陡坡地区,采用暗管时折减系数m=1.2~2.0。

第4.3.6条 合流管道的总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 

式中 Qz——总设计流量(L/s);

Qs——平均日生活污水量(L/s);

Qg——最大生产班内的平均日工业废水量;

Qy——设计雨水量。

第四节 排水管渠及附属构筑物

第4.4.1条 排水管渠系统应根据电厂规划和建设情况统一布置,分期建设。排 水管渠应按远期水量设计。

管渠平面位置和高程,应根据地形、道路建筑情况、土质、地下水位、施工条 件及原有的和规划的地下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第4.4.2条 管渠及其附属构筑物、管道接口和基础的材料,应根据排水水质、水温、冰冻情况、断面尺寸、管内外所受压力、土质、地下水位、地下水侵蚀性和 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并应尽量就地取材。

第4.4.3条 输送腐蚀性污水的管渠必须采用耐腐蚀材料,其接口及附属构筑物 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

第4.4.4条 雨水管道、合流管道的设计,应尽量考虑自流排出。计算水体水位 时,应同时考虑现有的和规划的水库等水利设施引起的水位变化情况。当受水体水 位顶托时,应根据地区重要性和积水所造成的后果,设置潮门、闸门或泵站 等设施。

第4.4.5条 设计排水管渠时,可根据需要在适当地点设置观测和计量构筑物。

第4.4.6条 当输送易造成管内沉析的污水时,管渠形式和断面的确定,必须考 虑维护检修方便。

第4.4.7条 厂区内的生产污水,应根据其不同的回收、利用和处理方法设置专 用的污水管道。经常受有害物质污染的场地的雨水,应经处理后接入相应的排水管 道。

第4.4.8条 设计雨水管渠时,可结合电厂规划,考虑利用邻近湖泊、池塘等调 蓄雨水。

第4.4.9条 雨水管道系统之间或合流管道系统之间,当需要设置连通管时,可 在连通管处设置闸槽或闸门。连通管及附设闸井应考虑维护管理方便。第4.4.10条 设计污水管渠时,对每一独立系统或设置泵站的管道,宜在总出 口处设置计量设施。

第4.4.11条 排水管渠的水力计算,以及排水管道、检查井与化粪池、水封井、跌水井、雨水口、出水口、倒虹吸、渠道的设计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 87)有关条文执行。

第4.4.12条 变压器事故排油池,按最大一台变压器事故油量考虑。排油管管 径宜按20min将事故油排尽选择。

第4.4.13条 变压器事故油池的排水管管底出口标高与进水管管底标高之差值 应根据计算确定。

第五节 排 水 泵 站

第4.5.1条 排水泵站的设计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 87)执行。

第五章 污水处理及利用 第一节 污水处理站

第5.1.1条 污水处理站位置的选择,除应符合电厂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总体规 划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在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二、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三、少占农田,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四、有扩建的可能;

五、便于污水、污泥的排放和利用;

六、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第5.1.2条 污水处理站的站区面积应按远期规模确定,并作出分期建设的安 排。

第5.1.3条 污水处理站站区内各建筑物应造型简洁美观,选材恰当,并应使建(构)筑物群体的效果与周围环境协调。

第5.1.4条 污水和污泥的处理构筑物宜根据情况尽可能分别集中布置。该构筑 物的间距应紧凑、合理,并应满足施工、设备安装、管道埋设及养护维修管理的要 求。

第5.1.5条 污水处理站应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必要通道。通道的 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主要单车行道的宽度应为3.5m,并应有回车道;

二、车行道的转弯半径不宜小于6m;

三、人行道的宽度为1.5~2m;

四、通向高架构筑物的扶梯倾角不宜大于45°;

五、天桥宽度不宜小于1m。

第5.1.6条 污水处理站的大门尺寸应能满足最大设备或部件出入,并应另设运 除废渣的侧门。

第5.1.7条 污水处理站并联运行的处理构筑物间应设均匀配水装置。各处理构 筑物系统间宜设可切换的连通管渠。

第5.1.8条 污水处理站应合理地布置处理构筑物的超越管渠。

第5.1.9条 处理构筑物宜设排空设施,排出的水应回流处理。

第5.1.10条 污水处理站供电宜按二级负荷设计。为维持污水站最低运行水平的主要设备的供电,必须为二级负荷。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备用动力设 施。

第5.1.11条 污水处理站应根据处理工艺的要求,设污水、污泥和气体的计量 装置,并可设置必要的仪表和控制装置。

第5.1.12条 位于寒冷地区的污水处理站,应有保温防冻措施。

第5.1.13条 根据维护管理的需要,宜在站区内适当地点设置配电箱、照明、联络电话、冲洗水栓、浴室、厕所等设施。

第二节 生活污水处理

第5.2.1条 电厂的生活污水处理应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确定,一般为二级 处理。

第5.2.2条 电厂的生活污水处理宜采用延时曝气、传统曝气和射流曝气的活性 污泥法。第5.2.3条 电厂生活污水的原水水质BOD5宜为150~200mg/L,SS宜为 200~250mg/L。

第5.2.4条 电厂生活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划分个(格)数不应少于两个(格),并应 按同时工作设计。

第5.2.5条 电厂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可不经消化直接处置。

第5.2.6条 生活污水的处理设计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有关规 定执行。

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宜回收利用。

第5.2.7条 设置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电厂,其生活污水排水管道上一般不设置 化粪池。

第三节 含油污水处理

第5.3.1条 含油污水的处理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有关规定执 行。

电厂含油污水处理一般采用油水重力分离及气浮分离的处理方法。

第四节 生产污水处理

第5.4.1条 电厂的生产污水处理一般采取分散处理的方法。

第5.4.2条 电厂的酸碱水一般采用中和处理方法。

电厂的锅炉酸洗水的处理工艺,应根据水量和水质,结合当地环境部门的要 求,并参照有关电厂的运行经验,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经处理后的水宜回收利 用。

第5.4.3条 电厂的水力除灰回收水的处理,应根据水量和水质,结合当地环境 部门的要求,并参照有关电厂的运行经验,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第5.4.4条 电厂输煤系统冲洗水宜根据水源、供水系统及排放条件确定处理水平及是否回收利用。

第5.4.5条 电厂生产污水的处理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 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积极慎重地采用处理工艺、材料和设备。处理后的水宜 回收利用。

第5.4.6条 电厂贮煤场雨水的处理应根据需要和可能,结合当地环保部门的要 求,并参照有关电厂的运行经验,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第六章 建筑给水排水一般规定

第6.0.1条 电厂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 87)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6.0.2条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应满足生活、生产和消防等要求,同时还应为施 工安装、操作管理、维修检测及安全保护等提供便利条件。

第6.0.3条 必须对水量进行计量的建筑物应在引入管上装设水表。

水表应装设在管理方便、不致冻结、不受污染和不易损坏的地方。水表前后直 线管段的长度应符合产品标准规定的要求。

第6.0.4条 严禁生活饮用水与大便器(槽)直接连接。

第6.0.5条 当生活饮用水不能保证用水水量或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非饮用 水做为大便器(槽)和小便器(槽)的冲洗用水。

第6.0.6条 电厂采用气压给水设备时,必须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7)及压力容器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6.0.7条 电厂的医院污水处理应根据水量和水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处理工艺,并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7)有关规定。

第6.0.8条 电厂热水及饮用水供应设施的设计应根据需要和可能,经技术经济 比较后确定。第6.0.9条 电厂建筑给水设施宜选用节水卫生设备。

附录一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附表1.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注:1.*为试行标准; 2.本的摘自GB5749-85《生活钦用卫生标准》。

附录二 压力管道水压试验允许渗水量 附表 2.1 压力管道水压试验允许渗水量

注:1.试验管段长度小于1km时,表中允许渗水量应按比例减少;

2.钢管允许渗水量计算公式为q=0.05,铸铁管为q=0.1,预应力钢筋混 凝土管为q=0.14(式中 为管内径,以mm计,q为每千米管道允许渗水量,以L/min计)。

附录三 第一类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浓度

附表 3.1 第一类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浓度(摘自GB8978—8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① 当烧碱行业(新建、扩建、改建企业)时,采用0.005mg/L;

② 为试行标准,二级、三级标准区暂不考核。

附录四 第二类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浓度

附表 4.1 第二类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浓度(摘自GB8978—8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① 现有火电厂和粘胶纤维工业,二级标准pH值放宽到9.5;

② 磷肥工业悬浮物放宽至300mg/L;

③ 对排入带有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下水道的造纸、皮革、食品、洗毛、酿 造、发酵、生物制药、肉类加工、纤维板等工业废水,BOD5可放宽至600mg/L,CODcr可放宽至1000mg/L;具体限度还可以与市政部门协商;

④ 为低氟地区(系指水体含氟量<0.5mg/L)允许排放浓度;

⑤ 为排入蓄水性河流和封闭性水域的控制指标;

⑥ 合成脂肪酸工业新扩改为5mg/L,现有企业为7.5mg/L。

附录五 本规定用词说明

一、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 定”。非必须按所指的标准、规范或其他规定执行时,写法为“可参照„„”。

三、名词解释:

1.生产污水:表示沾污较严重,需经处理后方可排放的生产废水; 2.生产废水:表示轻度沾污或水温升高,不经处理即可排放的生产废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说明:

本规定主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东北电力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刘汝义 何永吉 褚衍森

第二篇: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设计技术规定

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设计技术规定

SDGJ2—85

主编部门:西北电力设院

批准部门:东北电力设院

施行日期: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水利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院

关于颁发《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

设计技术规定》SDGJ2—85的通知

(85)水电电规字第121号

近几年来,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高参数大机组的建设,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 迅速发展,积累了许多新的经验。为了总结近年来水处理设计经验和在设计中更好 地采用水处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新成果,提高设计水平,加速电力建设,我院 组织有关设计院对原《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设计技术规定》(SDGJ2—77)进行了 修改。修订工作经过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组织讨论,并邀请了有关生产、科研、设计、施工、制造等单位的有关同志对修订后的送审稿进行了审查定稿,现颁发执 行,原设计技术规定作废。

本规定由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和水利电力部东北电力设计院负责管 理。希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及时总结经验,如发现不妥和需要补 充之处,请随时函告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和水利电力部东北电力设计院,并 抄送我院。

1985年10月22日

第一章 总

第1.0.1条 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水处理设计应满足发电厂安全运行的 要求,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符合环境保护的规定,并为施工、运行、维修 提供便利条件。

第1.0.2条 水处理室在厂区总平面中的位置,宜靠近主厂房,交通运输方便,并适当地留有扩建余地;不宜设在烟囱、水塔、煤场的下风向(按最大频率风向)。

第1.0.3条 水处理系统和布置应按发电厂最终容量全面规划,其设施应根据机 组分期建设情况及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是分期建设还是一次建成。

第1.0.4条 本规定适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容量为12~600MW的新建发电厂或 扩建发电厂的水处理设计。

第1.0.5条 发电厂水处理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执行现行的有关国家 标准、规范及水利电力部颁布的有关规程。

第二章 原 始 资 料

第2.0.1条 在设计前应取得全部可利用的历年来水源水质全分析资料,所需份 数应不少于下列规定:

对于地面水,全年的资料每月一份,共十二份;对于地下水或海水,全年的资 料每季一份,共四份。第2.0.2条 对地面水,应取得历年洪水期的悬浮物含量和枯水年的水质资料,以掌握其变化规律,并应了解上游各种排水对水质的污染程度;对受海水倒灌影响 的水源,还应掌握由此而引起的污染和水质变化情况;对石灰岩地区的泉水,应了 解其水质的稳定性。

第2.0.3条 设计热电厂时,应掌握供热负荷、回水量、回水水质、外供化学处 理水量和水质要求等资料。

第2.0.4条 应了解所选用的水处理设备、材料、药剂、离子交换剂及滤料等的 供应情况(质量、价格、包装和运输方式等)。

第2.0.5条 应了解机炉设备的结构特点,包括锅内装置型式、减温方式、凝 汽器和各种热交换器的结构及管材,发电机冷却方式,辅助起动设施等情况。必 时,可对设备制造厂提出结构和材质的要求。

第2.0.6条 扩建工程应了解原有系统、设备布置和运行经验等情况。

第三章 原水预处理

第一节 系 统 设 计

第3.1.1条 预处理系统应根据原水水质、需处理水量、处理后水质要求,参考 类似厂的运行经验或试验资料,结合当地条件确定。

预处理设备出力应按最大供水量加自用水量设计。

第3.1.2条 经处理后的悬浮物含量应满足下一级设备的进水要求。处理方式可 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地面水悬浮物含量小于50mg/L时,宜采用接触凝聚①“接触凝聚”系指加 入凝聚剂后,经水泵或管道混合直接进入过滤器(池),或经反应器后进入过滤器(池)。、过滤。

二、地面水悬浮物含量大于50mg/L时,宜采用凝聚、澄清、过滤,并根据原 水悬浮物的含量选择合适的澄清器(池)。当悬浮物的含量超过所选用澄清器(池)的进 水标准时②采用机械加速澄清池时,最大允许悬浮物含量为3000mg/L,其它型式为 2000mg/L;石灰处理时,还应适当降低。,应在供水系统中设置预沉淀设施或设 备用水源。

三、地下水含砂时,应考虑除砂措施。

第3.1.3条 高压及以上机组,若原水中含有较多的胶体硅,经核算,锅炉蒸汽 品质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接触凝聚、过滤或凝聚、澄清、过滤等方法处理。原 水胶体硅允许含量和胶体硅去除率的参考数据参见附录C(一)。

第3.1.4条 当原水有机物含量较高时,可采用加氯、凝聚、澄清、过滤处理。当用以上处理仍不能满足下一级设备进水要求时,可同时采用活性炭过滤等有机物 清除措施。离子交换装置也可选用大孔型树脂等抗有机物污染的阴离子交换树脂。

化学除盐系统进水的游离氯超过标准时,宜采用活性炭过滤或加亚硫酸钠等方 法处理。

第3.1.5条 化学除盐系统进水水质要求为:

浊度

对流

<2度

顺流 <5度

化学耗氧量(高锰酸钾法):

使用凝胶型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时 <2mg/L(以 O2表示)

游离氯

<0.1mg/L(以 Cl2表示)

含铁量

<0.3mg/L(以 Fe表示)

第3.1.6条 电渗析器进水水质要求为:

浊度

宜小于1度,不得大于3度(根据隔板厚薄、水质情 况而定)

化学耗氧量(高锰酸钾法)<3mg/L(以 O2表示)

游离氯

<0.3mg/L(以 Cl2表示)

锰含量

<0.1mg/L(以 Mn表示)

铁含量

<0.3mg/L(以 Fe表示)

第3.1.7条 反渗透器进水水质要求为:

卷式(醋酸纤维膜):

污染指数 FI

<4

化学耗氧量(高锰酸钾法)

<1.5mg/L(以O2表示)

游离氯

0.3~1mg/L(以Cl2表示)pH

5.5~6.5

水温

20~35℃

含铁量

<0.05mg/L(以Fe表示)

中空纤维式(芳香族聚酰胺):

污染指数 FI

<3

化学耗氧量(高锰酸钾法)

<1.5mg/L(以O2表示)

游离氯

<0.1mg/L(以Cl2表示)

pH

5.5~6.5

水温

20~35℃

含铁量

<0.05mg/L(以Fe表示)

第3.1.8条 当原水碳酸盐硬度较高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石灰处理。原 水硅酸盐含量较高需要处理时,可加入石灰、氧化镁(或白云粉)。

第3.1.9条 当地下水含铁量较高时,应考虑除铁措施。其设计可参照现行《室 外给水设计规范》进行,并参考附录C(二)地下水除铁设计参考意见。

第二节 设 备 选 择

(Ⅰ)澄 清 器(池)

第3.2.1条 澄清器(池)的型式应根据原水水质、处理水量、处理系统和水质要 求等,结合当地条件选用。澄清器(池)的出力应经必要的核算。其设计可参照 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3.2.2条 选用悬浮澄清器(池)和水力循环澄清器(池)时,应注意进水温度波 动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当设有生水加热器时,应装设温度自动调节装置,使温度变 化不超过±1℃。

第3.2.3条 澄清器(池)不宜少于两台。当有一台检修时,其余澄清器(池)应保 证正常供水量(不考虑起动用水)。澄清器的检修可考虑在低负荷时进行,用于短 期悬浮物含量高、季节性处理时,可只设一台,但应设旁路及接触凝聚设施。

(Ⅱ)过 滤 器(池)第3.2.4条 过滤器(池)的型式应根据进口水质、处理水量、处理系统和水质要 求等,结合当地条件确定。

第3.2.5条 过滤器(池)不应少于两台(格)。当有一台(格)检修时,其余过滤器(池)应保证在正常供水量时滤速不超过规定的上限。

第3.2.6条 过滤器(池)的反洗次数,可根据进出口水质、滤料的截污能力等因 素考虑。每昼夜反洗次数宜按1~2次设计。

过滤器(池)应设置反洗水泵、反洗水箱或连接可供反洗的水源。反洗方式宜采 用空气擦洗。

第3.2.7条 过滤器(池)的滤速宜按表3.2.7选择:

表 3.2.7 过 滤 器 滤 速

第3.2.8条 过滤器(池)的滤料和反洗强度可参考表3.2.8选择。

表3.2.8 过滤器滤料级配及反洗强度表

续表3.2.8

注:1)表中所列为反洗水温20℃的数据。水温每增减1℃,反洗强度相应增减 1%。2)反洗时间根据过滤器(池)的型式和预处理方式而定,一般5~10min。

(Ⅲ)清水箱(池)、清水泵

第3.2.9条 清水箱(池)不宜少于两台(格)。其有效容积可按1~2h清水耗用 量设计。

第3.2.10条 清水泵应设备用泵。当清水泵的布置高于清水池最低水位时,每 台泵应有单独的吸水管,水池应有排空措施。

第三节 布 置 要 求

第3.3.1条 澄清器(池)、过滤器(池)、清水箱(池)的布置位置应根据当地气象条 件决定,通常布置在室外。

第3.3.2条 寒冷地区,澄清器(池)顶部及底部应设置小室,相邻澄清器(池)的 顶部应有通道相连。

第四章 锅炉补给水处理

第一节 系 统 设 计

第4.1.1条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应根据原水水质、给水或炉水的质量标准、补给水率、排污率、设备和药品的供应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时,应采用正常出力和全年平均水质,并用最坏水质对系统 及设备进行校核。

锅炉补给水处理方式,还应与锅内装置和过热蒸汽减温方式相适应。

中压、高压、超高压和亚临界汽包锅炉常用的汽水分离系统的携带系数可参见 附录C(三)。

第4.1.2条 锅炉正常排污率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一、以化学除盐水为补给水的凝汽式发电厂 1%

二、以化学除盐水或蒸馏水为补给水的供热式发电厂 2%

三、以化学软化水为补给水的供热式发电厂 5%

第4.1.3条 水处理设备的全部出力,应根据发电厂全部正常水汽损失与机组起 动或事故而增加的损失之和确定。

发电厂各项正常水汽损失及考虑机组起动或事故而增加的水处理设备出力按 表4.1.3计算。

表4.1.3 发电厂各项正常水汽损失及考虑机组起动或事故

而增加的水处理设备出力

注:①锅炉正常排污率按表中1、2、3项正常损失量计算。

②发电厂其他用汽、用水及闭式热水网补充水,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 适的供汽方式和补充水处理方式。

③采用蒸馏补给水时,应考虑蒸发器的防腐、防垢及机组起动供水措施。

第4.1.4条 高压、超高压、亚临界汽包锅炉和直流锅炉,应选用一级除盐加混 合离子交换系统。当进水质量较好,减温方式为表面式或自冷凝时,高压汽包锅炉 补给水除盐系统可选用一级除盐系统。

固定床离子交换系统的选择,可参见附录C(四)。

第4.1.5条 锅炉补给水处理采用化学除盐时,其他用汽(采暖、卸煤、燃油等)及其他用水(机车、轮船补充水等),应与有关专业共同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研究 确定合理供汽、供水及水处理方式。

第4.1.6条 原水含盐量较高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弱型树脂离子交换 器、电渗析器、反渗透器或蒸发器。

第4.1.7条 中压汽包锅炉补给水处理,在能满足锅炉给水和蒸汽质量要求时,可采用化学软化化学软化系指软化或脱碱软化。系统。

第4.1.8条 若用固定床除盐,当其进水中的强、弱酸阴离子比值较稳定时,可 采用阳离子交换器先失效的串联系统,此时阴离子交换树脂装入量应有10%~15% 裕量。

第4.1.9条 设计除盐系统时,应在保证出水质量前提下采用能降低酸、碱耗量 和减少废酸、碱排放量的设备和工艺。排出的酸、碱废水应加以利用或设有必要的 中和处理措施。

第4.1.10条 碱再生液宜加热,加热温度可为35~40℃。

第4.1.11条 在除盐(软化)系统中,对流离子交换器配制再生液及置换、逆洗所 用的水,串联系统为除盐(软化)水。并联系统可使用本级交换器的出口水。

第4.1.12条 逆流再生离子交换器顶压用气和混合离子交换器用气的气源,应 无油及有稳压措施。

第4.1.13条 氢钠离子交换的软化水管及除盐水管宜防腐。

第4.1.14条 海滨电厂钠离子交换器的再生剂可采用经过滤的海水。

第4.1.15条 水处理室至主厂房的补给水管道,应满足同时输送最大一台机组 的起动补给水量和其余机组的正常补给水量的要求。

发电厂达到规划容量时,补给水管道不宜少于2条。

当补给水管道总数为2条及以上时,任何1条管道停运,其余管道应能满足输 送全部机组正常补给水量的需要。

第4.1.16条 并联水处理系统,每种离子交换器有6台及以上时,设备宜分组。

第二节 设 备 选 择

第4.2.1条 各种一级离子交换器的台数不应少于两台;其出力计算应包括系统 中的自用水量(由后向前推算)。

离子交换器再生次数应根据进水水质和再生方式确定。正常再生次数可按每台 1~2次每昼夜考虑。当采用程序控制时,可按2~3次考虑。

第4.2.2条 除盐设备可不设检修备用,但当一台(套)检修时,其余设备应能满 足全厂正常补给水量的要求。对凝汽式电厂,离子交换器可不设再生备用,由除盐水箱贮存再生时的需用水 量。对供热式电厂,当水处理设备出力小时,可设置足够容积的除盐水箱贮存再生 时的需用水量,当出力较大时,可设置再生备用设备。

第4.2.3条 离子交换剂的工作交换容量,应根据选用的离子交换剂、交换器的 形式、再生剂种类、再生水平、原水离子组成、处理后水质要求等因素,按厂家提 供的产品性能曲线确定或参照类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必要时也可经试验确定。离 子交换剂性能曲线参见表C(五)。

顺流及对流离子交换器的设计参考数据,参见附录C(六)、(七)、(八)。

第4.2.4条 并联除盐系统与氢钠软化系统中的除二氧化碳器,在电厂最终建成 时,不宜少于两台;当一台检修时,其余设备应满足正常补给水量的要求。

第4.2.5条 除二氧化碳器宜采用鼓风式,有条件时也可采用真空除气器。

除二氧化碳器风机在室外吸风时,宜有滤尘措施。除二氧化碳器的排风口,宜 设汽水分离装置。

第4.2.6条 除盐(软化)水泵及并联系统中的中间水泵应设备用。

第4.2.7条 中间水箱的有效容积,对单元制系统,应为每套水处理设备出力的 2~5min贮水量,且最小不应小于2m3;对并联制系统,应为水处理设备出力的 15~30min 贮水量。

第4.2.8条 除 盐(软化)水箱的总有效容积宜为:

一、凝汽式发电厂,其水箱的总有效容积为最大一台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的 150%与离子交换器再生期间所需贮备的水量之和。

二、供热式电厂,当补充水量较大,水处理设备按“需要“需要”指水处理设 备运行流量是根据外部需要而调节的。”调节流量时,为1h的水量。当补充水量 较小时,水处理设备按“供给“供给”指水处理设备运行流量是固定的,不随外部 流量变动而变化。”调节流量时,水箱的容积要满足调节和机组起动的需要。

第4.2.9条 对流离子交换器及并联系统采用程序再生的顺流离子交换器,应设 再生专用泵。

第4.2.10条 对化学除盐系统,应考虑检修离子交换器时有装卸与存放树脂的 措施。

第4.2.11条 无垫层阳、阴离子交换器之间及混合离子交换器出口,应设置树 脂捕捉器。

树脂捕捉器宜有反冲洗水管。

第三节 布 置 要 求

第4.3.1条 水处理设备宜布置在室内,当露天布置时,运行操作处、取样装 置、仪表阀门等,应尽量集中设置,并采取防雨、防冻措施。

第4.3.2条 经常检修的水处理设备和阀门等,按其结构、台数、起吊件重量,宜设置固定式或移动式起吊设施。

第4.3.3条 离子交换器面对面布置时,阀门全开后,通道净距宜为2m。两设 备间的纵向净距不宜小于0.4m(如设备本体为法兰连接时,净距可适当放大)。设备 台数较多时,每隔一定距离应留有通道。

第4.3.4条 水处理车间的动力盘,应与设备保持适当距离或布置在单独小间 内。

第4.3.5条 运行控制室的面积,应根据水处理设备出力、表盘数量等不同情况 确定。室内应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并有足够的值班场地和检修通道。室内不应有 穿越管道。

水处理设备采用程序控制时,宜设置空气调节装置。

第4.3.6条 水处理室宜设运行分析室、检修间和厕所等。采用程序控制 时,应设仪表维修间。

第五章 汽轮机组的凝结水精处理

第5.0.1条 汽轮机组的凝结水精处理,宜按冷却水质量、锅炉型式及参数、汽 水质量标准、凝汽器结构及其管材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及必要的核算后确定。

一、由高压汽包锅炉供汽的汽轮机组以海水冷却以及由超高压汽包锅炉供汽的 汽轮机组以海水或苦咸水冷却时,可每两台机组装设一套能处理一台机组全部凝结 水的精处理装置。

二、由亚临界汽包锅炉供汽的汽轮机组,每台机组宜装设一套能处理全部凝结 水的精处理装置。

三、由直流锅炉供汽的汽轮机组,每台机组应装设一套能处理全部凝结水的精 处理装置。必要时可设置供机组起动用的专门除铁设施。

四、当采用钛材制造的凝汽器时,由汽包锅炉供汽的汽轮机组,可不设置凝结 水精处理装置。

凝汽器管材可按SD116—84《火力发电厂凝汽器管选材导则》选用[参见附 录C(九)]。

第5.0.2条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中的除铁过滤器和离子交换器的设置,按下列原 则确定:

一、供机组起动用的除铁过滤器,可两台机组合用一组过滤器,且不设备

用。

二、对于体外再生的混合离子交换器,对由直流炉供汽的汽轮机组,每单元可 设一台备用设备;由亚临界汽包锅炉供汽的汽轮机组,且当混合离子交换器采用氢 /氢氧型运行方式时,可不装备用设备。

三、对于由超高压汽包锅炉供汽的汽轮机组,离子交换器可每两台机组设一台 备用设备;对于由高压汽包锅炉供汽的汽轮机组,离子交换器不装备用设备。

凝结水精处理设备的设计参考数据,参见附录C(十)。

第5.0.3条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应装设:

一、当过滤器或离子交换器运行压差超过规定值时,应装设能保证通过所需凝 结水量的自动调节旁路阀。

二、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前后的管路排水阀。

三、离子交换器后的树脂捕捉器。

四、补充离子交换树脂的接入口。

第5.0.4条 凝结水精处理设备宜布置在汽机房或其附近。

第六章 冷却水处理

第6.0.1条 冷却水处理系统的选择应根据下列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一、冷却方式、水源水量及水质;

二、全面考虑防垢、防腐及防菌藻的处理;

三、节约用水;

四、药品供应情况;

五、环境保护要求等。

第6.0.2条 直流冷却系统如有结垢倾向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稳定措施。

第6.0.3条 敞开式循环冷却系统,采用冷却水池时,如果

V>60(V——冷 却水qV池容积,m3;qV——循环水量,m3/h),可按直流冷却系统考虑。

第6.0.4条 敞开式循环冷却系统,在排污法不能满足防垢要求时,可采用下列 方法防垢:

一、加酸法。药剂宜使用硫酸。

二、加阻垢剂法。药剂可采用三聚磷酸盐、六偏磷酸钠、有机阻垢剂等。

三、加炉烟法。此法可利用炉烟中的二氧化碳;当燃料中可燃硫较高时,也可 利用炉烟中二氧化硫来防垢。采用加炉烟法时,应考虑烟气的除尘、加烟设备及管 道、沟道的防腐和水塔的防垢等问题。

第6.0.5条 敞开式循环冷却系统在原水暂硬高和需要提高浓缩倍率以达节水 目的时,可采用补充水石灰处理或离子交换(弱酸氢离子交换等)处理。

第6.0.6条 敞开式冷却系统必要时可采取去除补充水悬浮物的措施或采用冷 却水的旁流过滤。

第6.0.7条 循环冷却水的菌藻处理可采用间断加氯法或投加其它杀微生物 剂,但宜采用低毒、低剂量易降解并与阻垢剂、缓蚀剂不相互干扰的药剂;受菌藻 污染严重的补充水,宜对补充水进行连续加氯处理。

第6.0.8条 在有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时,可采用加阻垢剂、缓蚀剂及杀微生物 剂的综合处理、旁流处理等。

第6.0.9条 应根据冷却水质选用合适的凝汽器管材,请参照附录C(九)SD116— 84《火力发电厂凝汽器管选材导则》选用。

第6.0.10条 当循环冷却水中硫酸根过高时,应考虑硫酸盐对水工构筑物的侵 蚀问题。水对混凝土侵蚀性的判定标准请参照TJ21—77《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地质勘察规范》的有关部分进行。

第6.0.11条 当循环冷却水采用较高浓缩倍率时,应考虑硫酸钙、硅酸镁和磷 酸钙等的结垢问题。

第6.0.12条 为抑制凝汽器铜管腐蚀,宜设置运行中硫酸亚铁涂膜处理设施。

第七章 给 水 处 理

第7.0.1条 中压机组的锅炉给水宜采用氨化处理。

高压及以上机组的锅炉给水和装有凝结水精处理设备的超高压及以上机组的 凝结水,宜采用氨、联氨处理。

未进行凝结水精处理的超高压机组,凝结水可只采用联氨处理。

第7.0.2条 氨及联氨的加药设备,宜分别设置。

应设备用加药泵。布置在一起的一组加药泵(小于四台),可合用一台备用泵。

几台机组合用一台加药泵时,加药泵出口管道上应装设稳压室,每根加药管上 应装设转子流量计。

氨及联氨的配制可用凝结水(除盐水)。

第7.0.3条 氨及联氨加药设备宜布置在主厂房的单独房间内。室内应有通风,加药设备周围应有围堰和冲洗设施,并应考虑有适当面积的药品贮存小间。

第八章 锅 内 处 理

第8.0.1条 汽包锅炉应设置磷酸盐处理设施。

第8.0.2条 锅内加药泵应设备用的。布置在一起的一组(小于四台)泵,可设置 一台备用泵。

第8.0.3条 磷酸盐溶液宜就地配制。当药品耗量较大时,也可集中配制。

第8.0.4条 磷酸盐可采用干法贮存,配制溶液应有搅拌设施。

配制溶液应用除盐(软化)水。

磷酸盐溶液输送管道应考虑防止低温过饱和结晶的措施(如蒸汽伴热等)。

第8.0.5条 磷酸盐溶液应进行过滤,也可在搅拌器或溶液箱中或出口处设过滤 装置。

第8.0.6条 锅内加药设备宜布置在主厂房内便于管理、环境清洁的地方。加药 设备周围应设有围堰和冲洗设施。地面应能防腐和防渗。

锅炉露天布置时,加药设备应布置于室内。

第九章 热网补给水及生产回水处理

第9.0.1条 热网补给水,一般采用下列方式供给:

一、锅炉排污扩容器后的排污水。

二、当水量较小时,采用经过除氧的锅炉补给水。

三、当水量较大时,宜单独设置处理系统。此系统可采用钠离子交换处理,并 经除氧。

第9.0.2条 以生产回水作为锅炉补给水时,应根据水质污染情况,考虑生产回 水的处理措施。如暂不能采取措施时,可在设计中预留将来增设水处理设备的条 件。

生产回水中含有油质时,应要求用户进行初步除油使水中含油量低于10mg/ L。

第9.0.3条 需要处理的生产回水,其处理方式应根据污染情况确定:可采用单 独的处理系统或与锅炉补给水合并处理。

第9.0.4条 不需处理的清洁生产回水,应接入在热力系统中设置的监督水箱。

第十章 药品贮存和计量设备

第一节 一 般 规 定

第10.1.1条 药品仓库的大小,应根据药品消耗量、运输距离、包装、供应和 运输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按贮存15~30d 的消耗量设计。

当药品由本地供应时,可适当减少贮存天数;当用铁路运输时,还应满足贮存 一槽车(或一车辆)容积加10d 的药品消耗量。

第10.1.2条 药品贮存间宜靠近铁路、公路,干贮存堆积高度宜为1.5~2m,并有必要的装卸设施。

贮存间应有相应的防水、防腐、通风、除尘、采暖、冲洗措施,对于纸粉贮存 间还应有防火、防爆措施。

第10.1.3条 各种溶液箱的有效容积,应能贮存不少于8h运行的需要量。

各种交替运行的计量箱、溶液箱的有效容积,应满足4~8h连续运行的要求。

第二节 石 灰 系 统

第10.2.1条 根据水处理系统、容量、当地药品供应情况和计量设备的型式,可采用高纯度的粉状石灰或块状石灰。

第10.2.2条 采用高纯度粉状石灰及氧化镁粉时,干贮存及干法计量,可使用 气力输送或机械输送。乳液用泵输送。

第10.2.3条 采用块状石灰时,宜按下列原则考虑:

一、块状石灰宜采用湿存。配制石灰乳的搅拌器不宜少于两台,采用机械 搅拌。

二、加药宜用泵计量,每台澄清器(池)设两台泵,其中一台备用。石灰乳含量 为2%~3%。

三、输送石灰的吊车,应采用地面操作的直线单轨抓斗吊车或桥式起重机,吊 车运行速度不宜过快。

第三节 凝聚剂及助凝剂系统

第10.3.1条 凝聚剂及助凝剂的品种、剂量大小应根据原水水质(pH值、碱度、浊度、有机物含量)、药品来源、处理后水质及运行要求[水温、混合及澄清器(池)型式等],经烧杯试验确定。

凝聚剂剂量可采用下列数据:

硫酸亚铁

41.7~97.3mg/L

三氯化铁

27.03~63.07mg/L

硫酸铝

33~77mg/L

聚合铝

5.27~7.37mg/L

溶液中药剂含量

<10%

第10.3.2条 固体凝聚剂及助凝剂可采用干贮存,对大、中容量电厂,凝聚剂 也可采用湿存方式。

药剂的溶解,可选用循环搅拌或机械搅拌方式。

第10.3.3条 凝聚剂及助凝剂可采用计量泵加药,在泵的入口宜装滤网。

第四节 酸 碱 系 统

第10.4.1条 酸碱贮存设备应靠近运输线,当运输线距水处理室较远时,在其 附近宜设贮存或转运设备。

贮存设备宜不少于两台,并应考虑有安全、检修及清洗措施。贮存槽地上布置 时,其周围宜设有一定容积的耐酸、碱防护堰,当围堰有排放措施时,其容积可适 当减小。

第10.4.2条 酸碱再生液宜用喷射器输送,有条件时也可采用计量泵。

第10.4.3条 计量器的有效容积应满足最大一台离子交换器一次再生用量。

当离子交换器台(套)数较多,有两台(套)交换器同时再生时,计量器的台数应 能满足其同时再生的需要。

混合离子交换器宜专设一组再生设备。

第10.4.4条 盐酸贮存槽宜用液体石蜡密封,或在排气口装设酸雾吸收器。浓 硫酸贮存槽排气口宜装设除湿器。

盐酸计量器排气口应装设酸雾吸收器。

第10.4.5条 装卸浓酸、碱液体,宜采用负压抽吸、泵输送或自流,不应用压 缩空气直接挤压槽车。

当采用固体碱时,应有吊运设备和溶解装置。

第五节 盐 系 统

第10.5.1条 盐湿贮存槽宜不少于两个。

第10.5.2条 饱和盐溶液应过滤。这可在盐槽底部设慢滤层或专设过滤器进 行。饱和盐溶液箱的有效容积,应满足一台最大钠离子交换器一次再生的需要

量。

第10.5.3条 盐液系统设备和管件,应防腐。

第六节 氯 系 统

第10.6.1条 氯的设计用量应根据试验数据或相似条件下运行经验的最大用量 确定。

第10.6.2条 加氯机应有指示瞬时投加量并有防止氯、水混合物倒灌入液氯钢 瓶内的措施。

第10.6.3条 加氯间的位置宜靠近氯的投加点。加氯间内的采暖设备不宜靠近氯瓶或加氯机。

第10.6.4条 钢管中液氯的气化可采用液氯气化器或淋水加热的方式。

第10.6.5条 加氯间应与其它工作间隔开,并应设下列安全措施:

一、直接通向外部且向外开的门。

二、加氯水泵、动力盘等不宜与氯瓶布置在同一房间内。

三、加氯水泵应联锁并有可靠电源。

四、加氯间应备有带氧气瓶的防毒面具。

五、照明和通风设备的开关应设在加氯间外。

六、采用防腐灯具。

七、加氯机喷射用水源,应保证不间断并保持水压稳定。

第10.6.6条 氯气和水混合物的管道及配件、阀门,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第10.6.7条 液氯钢瓶的贮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可按最大用量 的7~30d考虑。

第10.6.8条 加氯间内应设置起重、称重设施。

第10.6.9条 加氯间的设计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强制通风设备。

二、与经常有人值班的车间和居住房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第十一章 箱、槽、管道设计及防腐

第11.0.1条 水箱(池)应设有水位计、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排污管、呼吸 管及人孔等,并有便于检修、清扫的措施。必要时,还应装设高低水位警报装置。

第11.0.2条 真空除气器后的水箱,应有密封措施;超高压、亚临界汽包炉及 直流炉的凝结水箱,宜采取与空气隔离的措施。

第11.0.3条 寒冷地区的室外澄清器、水箱及管道阀门,应有保温防冻措施。

第11.0.4条 管道布置应力求管线短、附件少、整齐美观、扩建方便、便于支 吊,并宜采用标准管件和减少流体阻力损失。

对于衬胶管、塑料管和玻璃钢管,应适当增多支吊点。

第11.0.5条 室内跨越人行通道的管道,其净高应不低于2m,横跨离子交换 器间的净高不宜低于4m。管道布置不得影响设备起吊,也不宜挡窗。需要运输设备 的通道净高,应满足设备运送的需要。

第11.0.6条 动力盘、控制盘的上方,不应布置管道(尤其是药液管)。

第11.0.7条 由水处理室至主厂房的管道,可采用通行管沟、不通行管沟或架 空敷设。通行管沟净高不得小于1.8m,通道净宽不得小于0.6m。

管沟及沟内管道,应有排水措施。第11.0.8条 经常有人通行的地方,浓酸、碱液及浓氨液管道不宜架空敷设,必须架空敷设时,对法兰、接头等应采取防护措施。

第11.0.9条 浓硫酸、浓碱液贮存设备及管道应有防止低温凝固的措施。

第11.0.10条 石灰系统的阀门宜采用铁质旋塞,管内流速不宜小于2.5m/s; 自流管坡度不宜小于5%;管道宜减少弯头、死区、U形等;管道的弯头、三通 和穿墙处应设法兰,水平直管不宜过长(不大于3m),必要时在拐弯处以三通代替 弯头,以便拆卸、清洗。

石灰乳管道系统,应有水冲洗设施。

第11.0.11条 手动操作阀门的布置高度不宜超过1.6m。高于2m的应有阀门 传动装置或操作平台,阀杆的方向不得向下。

第11.0.12条 装流量孔板或加药孔板的管道安装位置应符合热工仪表的要 求,孔板前直管段长度应大于15~20D(管径),孔板后直管段长度应大于5D。孔 板应装设在便于维修的地方。

第11.0.13条 凡接触腐蚀性介质或对出水质量有影响的设备、管道、阀门、排 水沟等,在其接触介质的表面上均应涂衬合适的防腐层,或用耐腐蚀材料制造。

各种设备、管道的防腐方法,可参见附录C(十一)。设计中应注明设备及管道 防腐的工艺要求。同一工程中不宜选用过多的防腐方法。

第11.0.14条 不宜采用地下混凝土(内壁衬玻璃钢)制的浓酸、浓碱池。

第11.0.15条 设有防腐层的设备及管件,设计时应考虑防腐施工的安全与方 便,并应注意在防腐前完成所有焊接工作。

第11.0.16条 酸贮存计量间的地面、墙裙、墙顶棚、沟道、通风设施、钢平台 扶梯、设备管道外表面,均应采取防腐措施。地面应有冲洗排水设施,室内应有通 风设施,并不得装设电气操作箱,照明应采用防腐灯具。

碱贮存计量间的地面、墙裙及沟道应防腐,地面应有冲洗排水设施。

第十二章 水处理系统仪表和控制

第12.0.1条 水处理系统仪表、控制水平和方式,应根据电厂容量、机组自动 化水平、水处理系统和出力以及自动化设备元件供应情况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 定。

第12.0.2条 水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的内容宜考虑设有原水温度自动调节、自动 加药、澄清器的自动排泥、过滤器(池)的自动反洗、水箱液位自动调节、碱加热温 度自动调节及离子交换器的程序再生等。

对整套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可采用按“供给”控制或按“需要”控制设计。凝 汽式电厂宜采用按“供给”控制方式;供热式电厂的控制方式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 定。

第12.0.3条 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上机组或单套(台)设备出力100t/h及以上 的离子交换器再生应采用程序控制;其他情况下离子交换器再生采用程序控制时,每台每昼夜再生次数宜为2~3次。

第12.0.4条 当采用气动阀门时,应具备可靠的气源。

第12.0.5条 水处理系统与热力系统化学监督所用仪表,应根据机组型式、参 数、系统特点、运行监督方式及自动控制程度等因素确定。选用化学监督仪表时请 参见附录C(十二)。

选用仪表时应随时注意产品的更新情况。

第十三章 汽 水 取 样 第13.0.1条 汽水系统的取样点,参见附录C(十三)、(十四)。

第13.0.2条 取样管材一般采用不锈钢。

第13.0.3条 选用的取样冷却系统及冷却水源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样冷却器应有足够的冷却面积。冷却后取样水温度低于30℃,最高不 超过40℃。

二、对200MW及以上机组,可采用集中式汽水取样分析装置。

三、冷却用水应保证系统不结垢、不污堵、不腐蚀。

当采用闭路循环系统时,应采用软化水或凝结水(除盐水)。

四、每个取样器用水量,可参照表13.0.3规定选用。

表 13.0.3 各取样冷却器的用水量

浸管式取样器样品流量按30~40L/h,进口冷却水温度按20℃计算。双重套 管取样器样品流量为18~30L/h,进口冷却水温度不超过33℃,压力不小于1.96 ×105Pa。

第13.0.4条 取样冷却器的布置位置如下:

一、热力系统的汽水取样冷却器,应布置于主厂房运转层,并应考虑便于运行 人员取样及通行。

二、除氧器给水箱出口管的取样冷却器,应尽量靠近给水箱。

三、露天布置的锅炉,汽水取样冷却器应有防雨措施或布置于室内。汽水取样 冷却器处应有照明。

第十四章 化 验 室

第14.0.1条 化验室所用仪器规范、数量及化验室面积,应根据机组参数、容 量等条件,参照部颁定额标准确定。

第14.0.2条 化验室的布置应与煤场、有污染的药品库等保持较远距离,不应 有振动、噪声等影响,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热量计、精密仪器等仪器分析室宜设空调装置。

设计还应注意化验室对建筑、照明、水源、采暖、通风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附录A 本规定用词说明

执行本规定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附录B 本专业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

表B1 常用单位名称和符号

续表B1

附录C 设计参考资料

(一)原水胶体硅的允许含量和胶体硅的去除率

1.高压、超高压和亚临界机组,原水胶体硅的含量超过0.5~0.6mg/L时,宜 考虑去除胶体硅的措施。

2.不同处理方法,胶体硅的去除率如下所列:

接触凝聚、过滤60%

凝聚、澄清、过滤90%

凝聚一级除盐加混床>90%

(二)地下水除铁设计参考意见

1.除铁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原水中铁的形式和数量、处理后水质要求,并参照水 质相似厂的运行经验,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地下水中的铁质常以二价铁的形式存在,通常采用曝气、过滤法除铁。

2.曝气、过滤法除铁可按下列条件选择:

(1)曝气、天然锰砂过滤,适用于原水中重碳酸型铁的含量小于20mg/L、pH 值不小于5.5时。

(2)曝气、石英砂过滤,适用于原水中重碳酸型铁的含量小于4mg/L,曝气后 pH 值大于7。

3.曝气设备应根据原水水质及曝气程度的要求选定,可采用接触式曝气器或压 缩空气装置。

4.接触式曝气器的淋水密度,可采用5~10m3/(m2·h)。

5.采用接触式曝气器时,填料层层数可为1~3层。填料采用塑料多面空心球 或粒径为30~50mm的焦炭,每层填料厚度为300~400mm,层间净距不宜小 于600 mm。

6.曝气器下部的水箱容积,可按15~20min处理水量计算。

7.采用压缩空气时,每立方米水的需气量(以升计),宜为原水二价铁含量(以 mg/L计)的2~5倍。

8.天然锰砂滤池滤料的粒径、厚度及滤速可按表C1确定。

表C1 滤料的粒径、厚度及滤速

9.滤池垫层的粒径和厚度,可按表C2确定。

表C2 滤池垫层的粒径和厚度

10.重力式除铁滤池的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可按表C3确定。

表C3 重力式滤池的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

11.压力式除铁滤池的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可按表C4确定。

表C4 压力式滤池的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

(三)中压、高压、超高压和亚临界压力汽包锅炉

常用汽水分离系统的携带系数

表C5 中 压 汽 包 炉

表C6 高 压 汽 包 锅 炉

表C7 超高压和亚临界压力汽包锅炉

(四)固定床离子交换系统选择

表C8 固定床离子交换系统

注:①表中所列均为顺流再生设备,当采用对流再生设备时,出水质量比表

中所列的数据要高。

②离子交换树脂可根据进水有机物含量情况选用凝胶或大孔型树脂。

③表中符号:H——强酸阳离子交换器;Hw——弱酸阳离子交换器;

OH——强碱阴离子交换器;OHw——弱碱阴离子交换器;D——除

二氧化碳器; H/OH——阳、阴混合离子交换器。

续表C8

注:①表中所列均为顺流再生设备,当采用对流再生设备时,出水质量比表

中所列数据为高。

②表中符号:H——氢离子交换器;Na1、Na2——一级或两级钠离子

交换器;D——除二氧化碳器。

(五)对流、顺流再生阳、阴离子

交换树脂工作交换容量图

1.阳离子交换树脂HCl对流再生工作交换容量,见图C1。

2.阳离子交换树脂 H2SO4对流再生工作交换容量,见图C2。

3.阳离子交换树脂 HCl顺流再生工作交换容量,见图C3。

4.阳离子交换树脂 H2SO4顺流再生工作交换容量,见图C4。

5.阴离子交换树脂 NaOH 对流再生工作交换容量,见图C5。

6.阴离子交换树脂 NaOH 顺流再生工作交换容量,见图C6。

图C1 对流式盐酸再生工作交换容量图

注:进水中钙(镁)离子浓度相等时,工作交换容量可提高1%~3%;层高为 1.6m 时,工作交换容量约降低1%~2%。

p硬为进水硬度与含盐量之当量比(后同)。

再生剂比耗=再生剂用量/工作交换容量(后同)。

图C2 对流式硫酸二步再生工作交换容量图

注:进水中钙(镁)离子浓度相等时,工作交换容量可提高1%~3%。

图C3 顺流式盐酸再生工作交换容量图

注:图中虚线表示水中强酸阴离子浓度(c强)的极限;如果所查得的工作交换容 量点落在与进水c强相对应的虚线上方,则表示在该条件下周期平均出水Na+浓度 将大于500~800μg/L,相应的一级除盐水电导率将大于5~10μS/cm。如该 出水水质不合要求,应提高再生剂用量或改用对流式。

进水中钙(镁)离子浓度相等时,工作交换容量可提高1%~3%;水温增(减)10 ℃,或碱度/含盐量值增(减)0.2,工作交换容量可提高(减少)约3%。含盐量为1 mg·eg/L时,工作交换容量可提高约3%。

图C4 顺流式硫酸一步再生工作交换容量图

注:同图C3的全部注文。如果采用分步再生,工作交换容量可以明显提高。

图C5 对流式氢氧化钠再生工作交换容量图

注:20℃再生时,工作交换容量降低约10%;用40%工业碱时,工作交换容 量可提高约3%~8%。进水SO2-4/强酸阴离子为0.8时,工作交换容量可提高1%~ 2%。本图适用于进水 HSiO-3/总酸度<0.4的情况。

图C6 顺流式氢氧化钠再生工作交换容量图

注:20℃再生时,工作交换容量降低约10%,出水SiO2浓度提高;用40% 工业碱时,工作交换容量可提高约3%~8%。本图适用于进水H2SiO3/总酸度<0.4的 情况。

(六)顺流离子交换器设计参考数据

表C9 顺流离子交换器设计数据

注:(1)运行滤速上限为短时最大值。对于强酸阳、强碱阴离子交换器来说,当进水水质较好或采用自动控制时,运行滤速可按30m/h左右计算(以后同)。

(2)硫酸分步再生时的含量、酸量的分配和再生流速,可视原水中钙离子 含量占总阳离子含量的比例不同经计算或试验确定,当采用两步再生时:第一步 含量0.8%~1%,再生剂用量不要超过总量的40%,流速7~10m/h;第二步含 量2%~3%,再生剂用量为总量的60%左右,流速5~7m/h,采用三步再生时: 第一步0.8%~1%,流速8~10m/h;第二步含量2%~4%,流速5~7m/h; 第三步含量<4%~ 6%,流速4~6m/h。每一步用酸量为总用酸量的1/3。

(3)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应根据厂家提供的工艺性能曲线确定,当没有时可参考本表数据。

(4)置换流速与再生流速相同。

(七)对流离子交换器(逆流再生)设计参考数据

表C10 对流离子交换器设计数据

注:(1)大反洗的间隔时间与进水浊度、周期出水量等因素有关,一般约10 ~20d进行一次,大反洗后可视具体情况增加再生剂量50%~100%。

(2)顶压空气量以上部空间面积计算,一般约0.2~0.3m3/(m3·min),压缩空气应有稳压装置,“无顶压”方式数据暂不列入。

(3)为防止再生乱层,应避免再生液将空气带入离子交换器。

(4)硫酸分步再生时的浓度、酸量分配和再生流速可视原水中钙离子含量 占总阳离子的比例不同经计算或试验确定。采用分步再生的技术条件参见表C9。

(5)再生、置换(逆洗)应用水质较好的水,如阳离子交换器用除盐水、氢 型水或软化水。阴离子交换器用除盐水。

(6)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应根据厂家提供工艺性能曲线数据确定,当没有数据时可参考本表数据。

(八)对流离子交换器(浮动床)设计参考数据

表C11 对流离子交换器设计数据

注:(1)最低滤速(防止落床、乱层)阳离子交换器>10m/h,阴离子交换器> 7m/h。树脂输送管内流速为1~2m/s。

(2)硫酸分步再生技术条件参见表C9。

(3)本表中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为参考数据。

(4)反洗周期一般与进水浊度、周期出水量等因素有关,反洗在清洗罐中 进行,每次反洗后可视具体情况增加再生剂量50%~100%。

(九)《火力发电厂凝汽器管选材导则》

SD 116—84(节录)凝汽器用管材

目前供凝汽器选用的国产管材,主要有含砷的普通黄铜管、锡黄铜管、铝黄铜 管、白铜管和钛管等。

表1

3.1 冶金部1978年颁布了我国凝汽器用黄铜管和白铜管的标准。标准中规定的管 材品种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3.1.1 黄铜管(YB716—78标准)

3.1.1.1 品种:国产黄铜管的品种和牌号列于表1中。

3.1.1.2 主要成分:黄铜管的主要成分列于表2中。

表2

3.1.2 白铜管(YB713—78标准)

3.1.2.1 品种:国产白铜管的主要品种和牌号列于表3中。

3.1.2.2 主要成分:白铜管的主要成分列于表4中。

表3

表4

3.2 除符合上述“冶标”的凝汽器管材外,目前正在试用的管材有以下两种:

a.钛管;

b.白铜 B10管。

3.3 与上述国产凝汽器管材品种相当的进口管材也可选用。国产管材牌号和国外品 种的对照关系见附录 B(本规定未列)。凝汽器管的选材技术规定

4.1 几种管材的耐腐蚀性及其适用范围

4.1.1 H68A管

H68A 管是在H68管成分中添加微量砷制成的。由于黄铜中的微量砷能有效 地抑制黄铜的脱锌,因此,H68A管的耐脱锌腐蚀性能比H68管要强得多,其主 要腐蚀形式为均匀腐蚀,使用寿命比H68管要长。目前,不含砷的H68管已不推 荐使用。但H68A管在轻度污染的冷却水中,也会出现层状脱锌与溃蚀,一般只用 于溶解固形物<300mg/L、氯离子<50mg/L的清洁冷却水中。

4.1.2 HSn70-1A管

HSn70-1 管是多年来国内外在淡水中使用较广泛的管材。为了进一步提高其 抗脱锌的能力,在HSn70-1管成分中添加砷,即为“冶标”的 HSn70-1A管。

HSn70-1A 管一般使用在溶解固形物<1000mg/L,氯离子<150mg/L的冷却水 中。

HSn70-1A 管在表面有沉积物或表面有碳膜等情况下,容易发生点蚀。

4.1.3 HAl77-2A 管

HAl77-2A 管在清洁的海水中是耐蚀的,一般推荐在溶解固形物>1500mg/L或 海水的冷却水中使用。

HAl77-2A 管耐砂蚀的能力差,在悬浮物及含砂量较高的海水或淡水中,会发 生严重的入口管端冲刷和由异物引起的冲击腐蚀,腐蚀表面呈金黄色,腐蚀坑呈马 蹄形,并有方向性。采用硫酸亚铁成膜处理,能有效地减缓HAl77-2A 管的冲击 腐蚀。也可用改进水工设施,降低水中含砂量的方法,减缓铜管的冲击腐蚀。

HAl77-2A 管表面附有有害膜时,往往会在短期内出现腐蚀;在管材安装不当 或机组有振动时,HAl77-2A 管容易在淡水中发生应力腐蚀破裂和腐蚀疲劳损 坏;在污染的淡水中,HAl77-2A 管也不耐蚀。因此,HAl77-2A 管一般不推荐在 淡水中选用,也不宜在浓淡交变的冷却水中使用。

4.1.4 B30管

B30管具有良好的耐砂蚀性能和耐氨蚀性能,适用于悬浮物和含砂量较高的海 水中,并适于安装在凝汽器空抽区,可防止凝汽器管汽侧的氨蚀。

B30管在污染的冷却水中会发生点蚀和穿孔,在初期保护膜形成不良及表面有 积污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孔蚀。因此,B30管应使用在流速较高及含氧充足的冷 却水中,采用海绵球清洗能明显提高B30管的耐蚀性。

4.2 选材的技术规定

4.2.1 应按表5中所规定的水质和流速条件选用各种管材。

表5

①1500mg/L~海水是指这一范围内的稳定浓度。对于浓度交替变化的水质,需要通过专门的试验和研究选定管材。

4.2.2 在采用以上规定时,还应考虑下述因素的影响:

4.2.2.1 水中悬浮物和含砂量的影响。

冷却水中的悬浮物和含砂量对管材有影响,表6列出了各种管材所允许的冷却 水悬浮物和含砂量。

上述含量的规定,是指在悬浮物中含砂量百分比较高的水质,对于含砂量较少、含细泥较多的水,允许含量可适当放宽。

H68A 和HSn70-1A管在采用硫酸亚铁处理时,悬浮物的允许含量可提高到 500~1000mg/L。

表6

4.2.2.2 水质污染的影响。

目前国产的凝汽器管,一般只适用于下述清洁程度的水中:

[S2-]<0.02mg/L;

[NH3]<1mg/L;

[O2]>4mg/L;

CODMn<4mg/L。

当水质污染程度超过此限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加氯处理、海绵球清洗、硫 酸亚铁处理或限制排废等措施,以减少其影响。

4.2.2.3 对于200MW及以上容量的机组,空抽区布置在中间部位的凝汽器以及空抽 区铜管已有氨蚀的凝汽器,其空抽区推荐采用 B30管。

4.2.2.4 钛管对氯化物、硫化物和氨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耐冲击腐蚀的性能也较强,可在受污染的海水、悬浮物含量高的水中及在较高流速下使用。目前钛管的使用经 验不足,对其较易发生振动、吸氢、生物积污引起铜管板腐蚀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 究总结,且价格较高,选用时,应通过专门的试验和经济比较,并经过上级电业管 理部门批准。

4.2.2.5 B10管在清洁的海水中也较耐蚀,但缺乏耐冲击腐蚀的使用经验,选用时也 应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

4.2.2.6 为防止水中悬浮物在管内沉积,引起管材的沉积物腐蚀,还应注意低水流 速的影响。对于黄铜管,冷却水在管内的最低流速,一般不应低于1m/s,白铜管 则一般不应低于1.4m/s。管板的选用

对于溶解固形物<2000mg/L的冷却水,可选用碳钢板,但应有防腐涂层。

对于海水,可选用 HSn62-1板或采用和凝汽器管材材质相同的管板。

对于咸水,根据条件可选用上述任一种材质的管板。

HSn62-1板的化学成分列于表7。

表7

(十)凝结水精处理设备的设计参考数据

体外再生混合离子交换器设计采用数据

运行流速(m/h)

90~120

树脂比例①(阳、阴)

体外再生混合离子交换器阳、阴树脂比例建议参照以下条件选择:

a.氢型混合离子交换器及当污染物主要为腐蚀产物(凝汽器泄漏率低),且凝结 水含氨、pH值高时,阳∶阴宜为2∶1;

b.铵型混合离子交换器及冷却水为淡水时,阳∶阴宜为1∶1;

c.冷却水为海水、高含盐量水时,阳∶阴宜为2∶3。

树脂粒度(mm)

0.45~0.6

混合空气[m3/(m2·min)]2.3~2.4(p=1.08×105~1.47×105Pa)

正洗流速(m/h)

正洗水耗(m3/m3树脂)

再生设备设计采用数据

空气擦洗[m3/(m2 ·min)]3.4~4

擦洗方式② 脉冲进水气:

反洗进气1~2min

擦洗用气源可选用罗茨风机或罗茨风机与压缩空气并用。

正洗进气2~3min

空气压力4.90×104Pa

擦洗次数:

起动 30~40次

运行 20次

反洗分层流速(m/h)

10~15(15min)

反洗树脂流速(m/h)

阳阴树脂各为10~15(15min)

再生液药剂含量(%)

Hcl 4 NaOH 4

再生时间(min)

阳 30 阴 30~60

再生流速(m/h)

阳4~8 阴 2~4

再生比耗(kg/m3树脂)

阳阴树脂各为100

(十一)各种设备、管道防腐方法

表C12 各种设备、管道的防腐方法和技术要求

C12续表

注:当使用的环境温度低于0℃时,衬胶应使用半硬橡胶。

(十二)化学监督仪表选用参考表

表C13 化学监督仪表的规范和测点位置

续表C13

(十三)汽包锅炉汽水系统取样点

表C14 汽包锅炉汽水系统取样点位置

续表C14

(十四)直流炉汽水系统取样点

表C15 直流炉汽水系统取样点位置

续表C15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规定主要编制者:金久远、曲玉珍、潘有道、李仲鲁、袁维颖、沈凌霄、丁兆令、安炳仁、顾承隆。

第三篇: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考试资料

填空题:

1、土组成:矿物颗粒(固相)、水(液相)和空气(气相)。

2、土的物理性质:土的质量、重力、相对密度,含水量,干密度和干重度,孔隙比和孔隙率,饱和重度和有效重度,饱和度,可松性和压密性。

3、土的力学性质:抗剪强度和侧土压力(被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

4、地基土分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人工填土。

5、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回灌井点。

6、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土垫层、碾压夯实、挤密振实、排水固结和注浆液加固。

7、回填土含水率要求:在土方回填时应具有最佳含水量,当土的自然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20%时,土在回填前要洒水渗浸;土的自然含水量过高,应在压实或夯实前晾晒。

8、施工排水内容:地下水、地表水排除。地下水排除有:明沟排水和人工降水。

9、室外地下管道开槽施工内容:下管、排管、稳管、接口、质量检查与验收等。

10、常用人工下管法:(1)贯绳法(2)压绳下管(3)集中压绳下管(4)搭架下管法(5)溜管法

名词解释:

1、土的抗剪强度 :土的抗剪强度就是某一受剪面上抵抗剪切破坏时的最大剪应力。

2、场地平整就是将天然状态的地面改为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

3、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在构筑物荷载作用下,不会因地基土产生的剪应力超过土的抗剪强度而导致地基和构筑物破坏的承载力。

4、最优铺土厚度:能使土方达到规定的密实度,而机械功耗费最少的铺土厚度(要保证压实土层各点和密实度都满足要求,铺土厚度应小于压实机械压土时的作用深度。铺土过厚,要压很多遍才能达到规定的密实度;铺土过薄,则也要增加机械的总压实遍数)。

5、明沟排水:是把流入沟槽内或基坑内的地下水汇集到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抽走。人工降水:在沟槽基坑开挖之前,预先将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面以下,形成干槽施工的条件。

6、排管:在把管子下入沟槽之前,应先在槽上排列成行。稳管:将管子按设计的高程与平面位置稳定在地基或基础上的施工过程,包括管子对中和对高程两个环节,两者同时进行。

7、管道的不开槽施工:是指不开挖地表的条件下完成管线的铺设、更换、修复、检测和定位的工程施工技术。

简答题:

1、土方调配原则:(1)力求使挖方与填方基本平衡和就近调配使挖方与运距的乘积之和尽可能为最小,即使土方运输和费用最小。(2)考虑近期施工与后期利用相结合的原则;考虑分区与全场相结合的原则;还应尽可能与大型地下建筑物的施工相结合,使土方运输无对流和乱流的现象。(3)合理选择恰当的调配方向、运输路线,使土方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功率能得到充分发挥。(4)土质好的土使用在回填质量要求高的地区。

2、地基处理的目的:应同时满足容许沉降量和容许承载力的要求,如不满足时,则采取相应措施对地基土加固处理,(1)改善土的剪切性能,提高抗剪强度。(2)降低软弱土的压缩性,减少基础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3)改善土的透水性,起着截水、防渗的作用。(4)改善土的动力特性,防止砂土液化。

(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湿陷性和膨胀土的胀缩性等)。顶进设备主要包括:千斤顶、高压油泵、顶铁、下管及运出设备等(1)导轨:导轨的作用是引导管子按设计的中心线和坡度顶进,保证管子在顶人土之前位置正确。(2)千斤顶是掘进顶管的主要设备,目前多采用液压千斤顶。(3)顶铁是传递顶力的设备

3、轻型井点系统的组成:滤水管、井点管、联接管(橡胶或钢管)、总管和抽水设备所组成。可设滤水网:防止土颗粒进入滤水管。为了提高滤水管的进水面积,防止土颗粒涌人井点内,提高土的竖向渗透性,可在滤水管周围建立直径40~50cm的过滤层。井管一般采用镀锌钢管制成。弯联管用于连接井管和总管,一般采用内径38~55mm的加固橡胶管;总管一般采用直径为100~150mm的钢管,总管间采用法兰连接。需要提高水位降落深度,保证抽水设备的正常工作,保证整个系统连接的严密性,且在地面下1.0m深度的井管外填黏土密封,避免井点与大气相通,破坏系统的真空。安装顺序:测量定位、敷设集水总管、冲孔、沉放井点管、填滤料、用弯管将井点管与集水总管相连、安装抽水设备、试抽。

4、稳管目的方法施工要求:稳管是排水管道施工中的重要工序,其目的是确保施工中管道稳定在设计规定的空间位置上——平面位置和高程。方法:排水管道安装(稳管)常用坡度板法(又称为中心线法)和边线法控制管道中心与高程。稳管施工要求:

1、稳管高程应以管内底为准;调整管子高程时,所垫石块、土层均应稳固牢靠。

2、为便于勾缝,当管道沿直线安装时,管口间的纵向间隙应符合要求。

3、采用混凝土管座时,应先安装混凝土垫块。稳管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4、稳管作业应达到平、直、稳、实的要求。

不开槽施工适用范围及特点:(1)管道穿越铁路、公路、河流或建筑物时;(2)街道狭窄,两侧建筑物多时;(3)在交通量大的市区街道施工,管道既不能改线又不能断绝交通时;(4)现场条件复杂,与地面工程交叉作业,相互干扰,易发生危险时;(5)管道覆土较深,开槽土方量大,并需要支撑时。特点:(1)施工面占地面积少,施工面移人地下,不影响交通、污染环境;(2)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建筑物等障碍物时可减少拆迁,节省资金与时间,降低工程造价;(3)施工中不破坏现有的管线及构筑物,不影响其正常使用;(4)大量减少土方的挖填量,利用管底下边的天然土作地基,可节省管道的全部混凝土基础;(5)较开槽施工降低40%左右的工程造价。

13、管道水压试验步骤:试验压力为管道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工程监理单位应派人参加水压试验的全过程,将试验管道各配水点封堵,缓慢注水,同时将管内空气排出,管道充满水后,进行水密性检查,对系统进行加压,加压应采用手压泵缓慢升压,升压时间不应小于10min,升压至规定压力后,稳定1小时,观察各接口部位应无渗漏现象,稳压1h后再补压至规定试验值,15min内压降不超过0.05MP,以上步骤的水压合格后再进行试压,升压至3h;压力不降至0.6MP且无渗漏现象为合格。沉井工程:是以沉井法施工的地下结构物和深基础的一种型式。过程:先在地表制作成一个井筒状的结构物(沉井),然后在井壁的围护下通过从井内不断挖土,使沉井在自重作用下逐渐下沉,达到预定设计标高后,再进行封底,构筑内部结构。优点:技术上比较稳妥可靠,挖土量少,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比较小,沉井基础埋置较深,稳定性好,能支承较大的荷载。广泛应用于桥梁、烟囱、水塔的基础;水泵房、地下油库、水池竖井等深井构筑物和盾构或顶管的工作井。构造:沉井组成:刃脚、井壁、内隔墙、取土井、凹槽、封底、顶板。刃脚:作用在于减少沉井下沉阻力。井壁:主要承担井外水土压力和自重的部分。内隔墙:加强沉井刚度、缩小外壁计算跨度,同时又将沉井分成多个取土井,便于掌握挖土位置以控制下沉的方向。凹槽:为了封底混凝土嵌入井壁,形成整体,使传至沉井壁上的力能更好地传递给封底混凝土底面。

7、管井的构造:井室、井壁管、过滤器、沉淀管。井室:用于安装各种设备、保护井口免受污染和进行管理维护的场所。井壁管:功能是加固井壁、隔离不良的含水层。过滤器:安装在含水层中,其功能是集取地下水和阻挡含水层的砂粒进入井中,并保持填砾层和含水层稳定。沉淀管:位于管井的底部,用于沉淀进入井内的细小泥沙颗粒和自地下水析出的其他沉淀物。

8.大口井:大口井适用于地下水埋藏较浅、含水层较薄且渗透性较强的地层取水,它具有就地取材、施工简便的优点。构造:井口、井筒和进水部分。井口:防止洪水、污水以及杂物进入井内。井筒:用以加固井壁与隔离不良水质的含水层。进水部分:包括进水井壁和井底反滤层。施工工艺 :

1、测定井位。

2、埋设护筒。

3、井机就位。

4、开钻,成孔。

6、洗井。

7、洗井完毕后,移机下一井位,重复上述工艺施工。

8、降水施工。

9、现场用电。

9.盾构机组成:壳体、推进系统、排土系统及推土系统、衬砌拼装系统和辅助注浆系统。盾构壳体、推进系统、衬砌拼装系统为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利用尾部已装好的衬砌块作为支点向前推进,用刀盘切割土体,同时排土和拼装后面的预制混凝土衬砌块。作用:(1)开挖系统:包括切削环部分、支撑环部分、盾尾部分。切削环部分位于盾构体的最前端:其前端做成刃口,以减少切土时对地层的扰动;该部分也是容纳作业人员和安装挖掘机械的部位。支撑环部分处于盾构体的中间:承担地层对盾构的土压力、千斤顶的顶力以及刃口、盾尾、砌块拼装时的荷载。盾尾部分:主要是掩护衬砌的拼装,并且防止水、土及注浆材料从盾尾间隙进入盾构。(2)推进系统:依靠千斤顶将盾构向前移动。(3)衬砌拼装系统:作为盾构千斤顶的后背承受顶力,施工时作为支撑结构,施工结束后作为永久性承载结构。

管材:普通铸铁管:又称为灰铸铁管且给水管道中常用。与钢管相比,其价格较低,制造方便,耐腐蚀性较好。但质脆,自重大。球墨铸铁管:又称为可延性铸铁管,具有强度高、韧性大、抗腐蚀能力强的性能,其本身有较大的延伸率,同时管口之间采用柔性接口,在埋地管道中能与管周围的土体共同工作,改善了管道的受力状态,提高了管网的工作可靠性,即得到广泛应用。球墨铸铁管抗拉强度是普通铸铁管的三倍;水压试验为普通铸铁管的两倍;球墨铸铁管具有较高的延伸率。其接口基本上可分为承插式接口和法兰接口两种钢筋混凝土管。预应力混凝土管可以代替钢管或铸铁管用做给水管道中。它可节约金属材料90%以上,并具有耐电化学腐蚀的性能。由于混凝土中有预应力钢丝,抗裂性能较强;承插式预应力混凝土管的自重较大,材质脆,在运输及安装时需加强保护。且在管网中尚无相应的管件配备。预应力混凝土管大多为承插式接口,仅用一个橡胶圈,适用于地基不均匀或地震地区。钢管:常用于长距离输水管道及城市中的大口径给水管道,室内管道及各种工艺管道也常用钢管做为管材。钢管的强度及抗应变性能比铸铁管和预应力混凝土管均强,同时接口简便。但钢管成本高,耐腐蚀性差,必须做防腐蚀处理。钢管的接口多为焊接,如气焊、电弧焊、接触焊等方式。此外也有法兰盘接口和各种柔性接口型式。给水硬聚氯乙烯管(UPVC):与金属管道相比具有重量轻、耐压强度好、阻力小、耐腐蚀、安装方便、投资省、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接口形式:给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可以采用胶圈接口、粘接接口、法兰连接等形式。常用胶圈和粘接

管道的防腐:

(一)管道外层腐蚀的防止方法:

1、覆盖式防腐处理:非埋地钢管的油漆防腐、埋地钢管的外防腐层、预(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防腐。

2、电化学防腐:①、排流法原理:埋设管道为阳极,电源(如变电站负级或钢轨)为阴极,如将两极用低电阻导线(即排流线)连接起来,即可达到防腐目的。直接排流法:用于管道与变电站负极间只有一个变电站电源,而且不可能由电源流入逆电流的情况下;选择排流法:在排流线上加装一个可以阻止逆电流,只许可正向电流通过的单向选择装置与排流线串联起来的方法。②阴极保护法原理:外加直流电流,将金属管道表面上下不均匀电位去除,不能产生腐蚀电流,以使金属免受腐蚀;牺牲阳极法用比被保护金属管道电位更低的金属材料做阳极,与金属联接起来,利用两种金属固有的电位差,产生防蚀电流的方法。外部加电流法:通过外部的直流电源装置,将必要的防腐电流通过地下水或埋置于水中的电极,流入金属管道的方法。

(二)防止管道内腐蚀的方法。沥青涂层:沥青玛 玛蒂脂;外包保护层:牛皮纸或聚氯乙烯塑料布;加强包扎层:玻璃丝布加涂一层冷底子油。

第四篇:给水排水设计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报告

给水排水设计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报告

尊敬的评委:

我叫xxx,x,汉族,200年6月至200年6月在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分公司)从事给建筑设计工作。2006年7月至2012年2月,在设计有限公司,任建筑专业负责人,项目经理。

2012年3月至今,在设计院有限公司。现任公司市政设备室主任及项目经理,分管公司建筑设计的项目及专业管理工作。

任职工程师7年以来,本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认真学习,不断进取,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工作业绩突出,主要有:考取iso质量管理内审员资格,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同时配合外审工作;参与本公司大型设计任务9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每年考核均为优秀。现将任职工程师期间的专业技术工作汇报如下:

一、遵纪守法,敬业爱岗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路线,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坚决执行国家以及地方关于给水排水工程方面的规范和条文,特别是强制性条文。坚决杜绝迎合甲方做出违反相关规范的设计作品,坚决杜绝在设计过程中出现对设备供应商进行卡、拿、要。廉洁奉公,作风踏实,团结同事。敬业爱岗,按时按质完成任务,给排水作为建筑专业配套时(即建筑给排水),认真配合建筑及结构造型要求,做好本专业工作;给排水作为主导专业时(给排水改造工程或市政给排水工程等),认真根据给排水现状,充分论证,严格要求其他专业配合做好给水排水专业工作。任工程师以来,作为给水排水专业设计的排头兵,每年考核均为优秀。

二、认真学习,不断进取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学术水平。每年均参加市、区组织的学术讲座或新规范宣讲讲座;每次均参加佛山市给水排水协会举办的学术交流;积极参加一级注册建筑师师考试的学习与研讨,并于2012年9月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公用设备(给水排水)工程师。

2、加强理论与实际结合,跟踪每一个设计项目的施工现场,通过现场跟踪服务、查访反馈情况,虚心向施工人员学习,来改善改进自己对设计理论的理解,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任职工程师以来,设计图纸出图后均跟踪本专业的施工现场服务。每个施工现场,通过查访施工员或施工技术负责,了解本次设计有哪些做得不好,哪些做得不足,哪些只能是图纸上画画,但实际做不了,哪些做做得比较好但又有哪里是美中不足的,哪些工艺或施工方法更好。比如,在本人设计的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金沙洲的截污工程施工现

场,砂性土地质采用牵引拉管施工排水管时,由于地下水较浅,技术好的施工队施工的标段按图纸施工时没出现问题,技术水平较低的施工队施工的标段按图施工时出现问题。通过现场查访,总结发现,牵引施工排水管虽然造价及工期均比泥水平衡法顶管施工均有优势,但对施工工艺要求高,如扩孔、一次性牵引长度、泥浆配比、标高控制。所以设计时,当开挖施工困难时(施工场地小,管线复杂或造价控制等原因),不能因为不能开挖,而盲目设计成牵引施工工艺。该工程类似情况实际设计可以采用小管径顶管。小管径顶管具有牵引施工管道的优点:比泥水平衡法顶管造价低,施工场地小。同时,在标高控制方面,小管径顶管时管底标高容易控制。这样,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设计水平。

3、注重知识更新,多渠道增强综合能力

参加质量管理培训班,每年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更新,更新对设计成果的质量控制。按要求完成各专业继续教育,不断学习给水排水工程新技术、新材料,及时了解给水排水工程领域内国内外的新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比如在排水管道新材料方面,从双壁波纹管到内肋增强双壁波纹管,再到钢带增强双壁波纹管,国内应用情况是怎么样的,其使用率及普及率趋势如何?在环刚度增强方面,上述3种管是不断增强的,后者是前者的增强版,但实际使用方面,钢带

增强双壁波纹管在使用方面因其环刚度有保证,开始推出市场时,受到设计市场的热捧,但因其钢带腐蚀以及接口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后,该材料选用时受到一定的争议。所以,不断更新知识,了解新材料以及新工艺,及时了解给水排水工程领域内国内外的新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是很重要的,本人在任工程师时,一直注重知识的更新,多渠道增强综合能力。

三、工作业绩突出

任工程师期间,本人除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外,还作为项目负责(项目经理)或专业负责带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员完成中大型设计任务。担任工程师以来,共完成大型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项目9项,其中独立完成5项,作为专业负责主持完成4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面积约52.2万平方米,市政给水排水管线约72.2公里。

1、任工程师期间,本人独立完成5项中大型设计项目。具体如下:

(1)2010年5月至2010年6月,《藤州镇杉木冲回建房小区市政工程》(规模dn300~d1500排水管,长2.4km)。担任专业负责及设计人,工程验收合格。

(2)2011年6月至2011年8月,《太平安福新区市政》(规模dn400~dn1500排水管,长17.6km)。担任专业负责及设计人,工程验收合格。

(3)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梧州市不锈钢制品

园区道路设计(一期主干道)》(规模dn400~1800排水管,长18.4km。担任专业负责及设计人,工程验收合格。

(4)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农机交通运输设备综合批发市场市政工程》(规模dn400~dn1800排水管,长21.2km)。担任专业负责及设计人,工程验收合格。

(5)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藤县金鸡镇鸿源新区项目》(排水管网:规模dn400至dn1500排水管,总长12.6千米)。担任专业负责及设计人,工程验收合格。

2、任工程师期间,作为专业负责,主持了4个大型设计项目。具体如下:

(1)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金安大厦》(高层综合楼,建筑面积2.7万m2,10层,建筑高度54.60m),任给水排水专业负责人。起主持作用,排名:1。

(2)2013年6月至2013年10月《佛三(挂)2010-010地块项目二期》高层商住楼,建筑面积25万m2,17层。担任专业负责,工程验收合格。起主持作用,排名:1。

(4)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顺成企业总部大楼》建筑面积6.5万m2,15层。担任专业负责,工程验收合格。起主持作用,排名:1。

四、参与公司以及给水排水专业管理,业务能力突出

自2013年6月起,本人担任公司新成立的市政设备室室主任,管理一个由市政以及设备专业(包括给水排水工程)

组成设计团队,管理内容包括日常事务、专业事务,项目组织与实施。自团队成立以来,自己的管理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同时,向公司争取了很多主持项目的机会,包括与业主谈判等,自己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任职给水排水设计工程师7年以来,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专业水平以及作为设计对现场的处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离不开关心、爱护和指导我的专家、领导以及同事们的帮助。今后我还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综合业务素质,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取更大的进步,为建筑设计事业作贡献。

以上报告,请各位专家评委审查。

报告人:XXX

第五篇:给水排水设计基本术语中英对照翻译

给水排水设计基本术语中英对照翻译

一、通用术语

给水排水工程的通用术语及其涵义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给水工程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原水的取集和处理以及成品水输配的工程。

2、排水工程 sewerage ,wastewater engineering 收集、输送、处理和处置废水的工程。

3、给水系统 water supply system 给水的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4、排水系统 sewerage system 排水的收集、输送、水质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5、给水水源 water source 给水工程所取用的原水水体。

6、原水raw water 由水源地取来的原料水。

7、地表水surface water 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大气的水。

8、地下水ground water 存在于地壳岩石裂缝或工壤空隙中的水。

9、苦咸水(碱性水)brackish water ,alkaline water 碱度大于硬度的水,并含大量中性盐,PH值大于7。

10、淡水fresh water 含盐量小于500mg/L的水。

11、冷却水cooling water 用以降低被冷却对象温度的水。

12、废水 wastewater 居民活动过程中排出的水及径流雨水的总称。它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雨径流以及流入排水管渠的其它水。

13、污水sewage ,wastewater 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

14、用水量 water consumption 用水对象实际使用的水量。

15、污水量 wastewater flow ,sewage flow 排水对象排入污水系统的水量。

16、用水定额 water flow norm 对不同的排水对象,在一定时期内制订相对合理的单位排水量的数值。

17、排水定额 wastewater flow norm 对不同的排水对象,在一定时期内制订相对合理的单位排水量的数值。

18、水质 water quality 在给水排水工程中,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性质。

19、渠道 channel ,conduit 天然、人工开凿、整治或砌筑的输水通道。

20、泵站 pumping house 设置水泵机组、电气设备和管道、闸阀等的房屋。

21、泵站 pumping station 泵房及其配套设施的总称。

22、给水处理 water treatment 对不符合用不对象水质要求的水。进行水质改善的过程。

23、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 ,wastewater treatment 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

24、废水处理 wastewater disposal 对废水的最终安排。一般将废水排入地表水体、排放土地和再次使用等。

25、格栅 bar screen 一种栅条形的隔污设备,用以拦截水中较大尺寸的漂浮物或其他杂物。

26、曝气 aeration 水与气体接触,进行溶氧或散除水中溶解性气体和挥发性物质的过程。

27、沉淀 sedimentation 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

28、澄清 clarification 通过与高浓度沉渣层的接触而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

29、过滤filtration 借助粒状材料或多孔介质截除水中质物的过程。

30、离子交换法 ion exchange 采用离子交换剂去除水中某些盐类离子的过程。

31、氯化 chlorination 在水中投氯或含氯氧化物方法消灭病原体的过程。

32、余氯 residual chlorine 水中投氯,经一定时间接触后,在水中余留的游离性氯和结合性氯的总和。

33、游离性余氯 free residual chlorine 水中以次氯酸和次氯酸盐形态存在的余氯。

34、结合性余氯 combinative residual chlorine 水中以二氯胺和一氯胺形态存在的余氯。

35、污泥 sludge 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以及排水管渠中沉积的固体与水的混合物或胶体物。

36、污泥处理 sludge treatment 对污泥的最终安排。一般将污泥作农肥、制作建筑材料、填埋和投弃等。

37、水头损失 head loss 水流通过管渠、设备和构筑物等所引起的能量消耗。

二、室外给水术语

1> 给水工程中系统和水量方面的术语及其涵度,应符合下列符合下列规定:

1、直流水系统 once through system 水经过一次使用后即行排放或处理后排放的给水系统。

2、复用水系统 water reuse system 水经重复利用后再行排放或处理后排放的给水系统。

3、循环水系统 recirculation system 水经使用后不予排放而循环利用或处理后循环利用的给水系统。

4、生活用水 domestic water 人类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

5、生产用水 process water 生产过程所需用的水。

6、消防用水 fire demand 扑灭火灾所需用的水。

7、浇洒道路用水 street flushing demand ,road watering 对城镇道路进行保养、清洗、降温和消尘等所需用水。

8、绿化用水 green belt sprinkling ,green plot sprinkling 对市政绿地等所需用的水。

2> 给水工程取水构筑物的术语其涵义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井 deep well ,drilled well 井管从地面打到含水层,抽取地下水的井。

2、管井滤水管 deep well screen 设置在管井动水位以下,用以从含水层中集水的有缝隙或孔隙的管段。

3、管井沉淀管 grit compartment 位于管井最下部,用以容纳进入井内的沙粒和从水中析出的沉淀物的管段。

4、大口井 dug well ,open well 由人工开挖或沉井法施工,设置井筒,以截取浅层地下水的构筑物。

5、井群 batter of wells 数个井组成的群体。

6、渗渠 infiltration gallery 壁上开孔,以集取浅层地下水的水平管渠。

7、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反滤层 inverted layer 在大口井或渗渠进水处铺设的粒径沿水流方向由细到粗的级配砾层(简称反滤层)

8、泉室 spring chamber 集取泉水的构筑物。

9、进水间 intake chamber 连接取水管与吸水井、内设格栅或格网的构筑物。

10、格网 screen 一种网状的用以拦截水中较大尺寸的漂浮物、水生动物或其他污染物的拦污设备。其网眼尺寸较格栅为小。

11、吸水井 suction well 为水泵吸水管专门设置的构筑物。

3> 给水工程中净水构筑物的术语及其涵义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净水构筑物 purification structure 以去除水中悬浮固体和胶体杂质等为主要目的的构筑物的总称。

2、投药 chemical dosing 为进行水处理而向水中加一定剂量的化学药剂的过程。

3、混合 mixing 使投入的药剂迅速均匀地扩散于被处理水中以创造良好的凝聚反应条件的过程。

4、凝聚 coagulation 为了消除胶体颗粒间的排斥力或破坏其亲水性,使颗粒易于相互接触而吸附的过程。

5、絮凝 flocculation A、完成凝聚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大絮状颗粒的过程。曾用名反应。B、高分子絮凝剂在悬浮固体和胶体杂质之间吸附架桥的过程。

6、自然沉淀 plain sedimentation 不加注任何凝聚剂的沉淀过程。

7、凝聚沉淀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加注凝聚剂的沉淀过程。

8、凝聚剂 coagulant 在凝聚过程中所投加的药剂的统称。

9、助凝剂 coagulant aid 在水的沉淀、澄清过程中,为改善絮凝效果,另设加的辅助药剂。

10、药剂固定储备量 standby reserve 为考虑非正常原因导致药剂供应中断,而在药剂仓库内设置的在一般情况下不准动用的储备量。简称固定储备量。

11、药剂周转储备量 current reserve 考虑药剂消耗与供应时间之间差异所需的储备量。简称周转储备量。

12、沉沙池(沉砂池)desilting basin ,grit chamber 去除水中自重很大、能自然沉降的较大粒径沙粒或杂粒的水池。

13、预沉池 pre-sedimentation tank 原水中泥沙颗粒较大或浓度较高时,在进行凝聚沉淀处理前设置的沉淀池。

14、平流沉淀池 horizontal flow sedimentation tank 水沿水平方向流动的沉淀池。

15、异向流斜管(或斜板)沉淀池 tube(plate)settler 池内设置斜管(或斜板),水自下而上经斜管(或斜板)进行沉淀,沉泥沿斜管(或斜板)向下滑动的沉淀的池。

16、同向流斜板沉淀池lamella 池内设置斜板,沉淀过程在斜板内进行,水流与沉泥均沿斜板向下流动的沉淀池。

17、机械搅拌澄清池 accelerator 利用机械使水提升和搅拌,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己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而分离沉淀的水池。

18、水力循环澄清池 circulator clarifier 利用水力使水提升,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己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而分离沉淀的水池。

19、脉冲澄清池 pulsator 悬浮层不断产生固周期性的压缩和膨胀,促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己形成的泥渣进行接触凝聚页分离沉淀的水池。

20、悬浮澄清池 sludge blanket clarifier 加药后的原水由上通过处于悬浮状态的泥渣层,使水中杂质与泥渣悬浮层的颗粒碰撞凝聚而分离沉淀的水池。

21、液面负荷 surface load 在沉淀池、澄清池等沉淀构筑物的净化部分中,单位液(水)面积所负担的出水流量。其计量单位通常以m3/(m2.h)表示。

22、气浮池 floatation tank 运用絮凝和浮选原理使液体中的杂质分离上浮而去除的池子。

23、气浮溶气罐 dissolved air vessel 在气浮工艺中,水与空气在有压条件下相互溶合的密闭容器。简称溶气罐。

24、清水池 clear-water reservoir 为贮存水厂中净化后的清水,以调节水厂制水量与供水量之间的差额,并为满足加氯接触时间而设置的水池。

4> 给水工程中输配水管网的术语及其涵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自灌充水 将离心泵的泵顶设于最低吸水位标高以下,启动时水靠重力充入泵体的引水方式。

2、转输流量 水厂向设在配水管网中的调节构筑物输送的水量。

3、配水管网 distribution system,pipe system 将水送到分配管网以至用户的管系。

4、环状管网pipe network 配水管网的一种置形式,管道纵横相互接通,形成环状。

5、枝状管网 branch system 配水管网的一种布置形式,干管和支管分明,形成树枝状。

6、水管支墩 buttress ,anchorage 为防止由管内水压引起的水管配件接头移位而造成漏水,需在水管干线适当部位砌筑的墩座。简称支墩。

三、室外排水术语

1> 排水工程中排水制度和管渠附属构筑物的术语及其涵义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排水制度 sewer system 在一个地区内收集和输送废水的方式。它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基本方式。

2、合流制 combined system 用同一种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废水的排水的方式。

3、分流制 separate system 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各种污水、雨水和生产废水的排水的方式。

4、检查井 manhole 排水管渠上连接其他管渠以及供养护工人检查、清通和出入管渠的构筑物。

5、跌水井 drop manhole 上下游管底跌差较大的检查井。

6、事故排出口 emergency outlet 在排水系统发生故障时,把废水临时排放到天然水体或其它地点去的设施。

7、曝雨溢流井(截留井)storm overflow well ,intercepting well 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用来截留、控制合流水量的构筑物。

2> 排水工程中水和水处理的术语及其涵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活污水 domestic sewage ,domestic wastewater 居民中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

2、工业废水 industrial wastewater 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水。它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

3、生产污水polluted industrial wastewater 被污染的工业废水。还包括水温过高,排入后造成热污染的工业废水。

4、生产废水 non-polluted industrial wastewater 未受污染或受轻微污染以及水温稍有升高的工业废水。

5、城市污水 municipal sewage ,municipal wastewater 排入城镇污水系统的污水的统称。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还包括生产废水和截留的雨水。

6、旱流污水 dry weather flow 合流制排水系统在晴天时输送的污水。

7、水体自净 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ies 河流等水体在自然条件的生化作用下,有机物降解,溶解氧回升和水体生物群逐渐恢复正常的过程。

8、一级处理 primary treatment 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的净化过程,主要为沉淀。

9、二级处理 secondary treatment 污水经一级处理后,用生物处理方法继续除去污水不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净化过程。

10、生物处理 biological treatment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不稳定有机物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11、活性污泥法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和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12、生物膜法 biomembrance process 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采用各种不同载体,通过污水与载体的不断接触,在载体上繁殖生物膜,利用膜的生物吸附和氧化作用,以降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脱落下来的生物膜与水进行分离。

13、双层沉淀池(隐化池)Imhoff tank 由上层沉淀槽和下层污泥消化室组成。

14、初次沉淀池 primary sedimentation tank 污水处理中第一次沉淀的构筑物,主要用以降低污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

15、二次沉淀池 secondary sedimentation tank 污水生物处理出水的沉淀构筑物,用以分离其中的污泥。

16、生物滤池 biological filter ,trickling filter 由碎石或塑料制品填料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污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间歇接触,使污水得到净化。

17、生物接触氧化 bio-contact oxidation 由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和人工曝气系统构成的生物处理工艺。在有氧的条件下,污水与填表面的生物膜反复接触,使污水获得净化。

18、曝气池 aeration tank 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生物处理的构筑物。池内提供一定污水停留时间,满足好氧微生物所需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

3> 排水工程中污泥和污泥处理的术语及其涵义符合下列规定:

1、原污泥 raw sludge 未经污泥处理的初沉污泥、二沉剩余污或两者的混合污泥。

2、初沉污泥 primary sludge 从初次沉淀池排出的沉淀物。

3、二沉污泥 secondary sludge 从二次沉淀池排出的沉淀物。

4、活性污泥 activated sludge 曝气池中繁殖的含有各种好氧微生物群体的絮状体。

5、消化污泥 digested sludge 经过好氧消化或厌氧消化的污泥,所含有机物质浓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趋于稳定。

6、回流污泥 returned sludge 由于次沉淀池(或沉淀区)分离出来,回流到曝气池的活性污泥。

7、剩余污泥 excess activated sludge 活性污泥系统中从二次沉淀池(或沉淀区)排出系统外的活性污泥。

8、污泥气 sludge gas 在污泥厌氧消化时,有机物分解所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并有少量的氢、氮和硫化氢。俗称沼气。

9、污泥消化 sludge digestion 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污泥中有机物转化为较稳定物质的过程。

10、好氧消化 aerobic digestion 污泥经过较长时间的曝气,其中一部分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一步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11、厌氧消化 anaerobic digestion 在无氧条件下,污泥中的有机物由厌氧微生物进行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12、中温消化 mesophilic digestion 污泥在温度为33℃-35℃时进行的厌氧消化工艺。

13、高温消化 thermophilic digestion 污泥在温度为53℃-55℃时进行的厌氧消化工艺。

14、污泥浓缩 sludge thickening 采用重力或气浮法降低污泥含水量,使污泥稠化的过程。

15、污泥淘洗 elutriation of sludge 改善污泥脱水能的一种污泥预处理方法。用清水或废水淘洗污泥,降低水化污泥碱度,节省污泥处理投药量,提高污滤脱水效率。

16、污泥脱水 sludge dewatering 对浓缩污泥进一步去除一部分含水量的过程,一般指机械脱水。

17、污泥真空过滤 sludge vacuum filtration 利用真空使过滤介质一侧减压,介质的污泥脱水方法。

18、污泥压滤 sludge pressure filtration 采用正压过滤,使污泥水强制滤过介质的污泥脱水方法。

19、污泥干化 sludge drying 通过渗滤或蒸发等作用,从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过程,一般指采用污泥干化场(床)等自然蒸发设施。

20、污泥焚烧 sludge incineration 污泥处理的一种工艺。它利用焚烧炉将脱水污泥加温干燥,再用高温氧化污泥中的有机物,使污泥成为少量灰烬。

4> 排水工程中物理量的术语及其涵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化需氧量 biochmical oxygen demand 水样在一定条件下,于一定期间内(一般采用5日、20℃)进行需氧化所消耗的溶解氧量。英文简称BOD。

2、化学需氧量 chemical oxygen demand 水样中可氧化物从氧化剂重铬酸钾中所吸收的氧量。英文简称COD。

3、耗氧量 oxygen consumption 水样中氧化物从氧化剂高锰酸钾所吸收的氧量。英文简称OC或CODMn。

4、悬浮固体 suspended solid 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一般指用滤纸过滤水样,将滤后截留物在105℃温度中干燥恒重后的固体重量。英文简称SS。

下载火力发电厂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技术规定[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火力发电厂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技术规定[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型火力发电厂技术管理工作规定(2016版)(五篇)

    大唐石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管理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生产技术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方针。按照"关口前移、闭环控制"的原则,实行技术......

    2018消防给水系统设计计算说明书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8消防给水系统设计计算说明书 2018消防给水系统设计计算说明书,在消防系统中给水系统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确定建筑的消防用水量、合理布局系统......

    给排水设计技术总结

    给排水设计工作总结 2012年6月,我顺利完成了学业,从河海大学文天学院给水排水专业毕业,12月份参加给排水设计工作,到现在已经有近两年的时间了,经过各方面的历练,使我体会到学有所......

    消防给水管道设计与施工说明

    消防给水管道设计与施工说明1、 除特殊标注外,二次加压消防给水管道均沿室外地面以下1.2m敷设,如与重力流管道或其它专业管道绕行,给水管弯处利用组合弯头,当给水管敷设在污水管......

    给排水设计技术总结五篇

    技术总结 2012年6月,我顺利完成了学业,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给水排水专业毕业,7月份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这一年经过各方面的历练,使我体会到学有所用的快感,......

    DRZT01-2004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水位测量系统技术规定

    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水位测量系统技术规定 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水位测量系统技术规定(DRZ/T 01-2004)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水位测量系统的配置、补偿、......

    广州地铁五号线动物园站排水及消防设计

    广州地铁五号线动物园站排水及消防设计 摘 要 广州地铁五号线动物园站给排水及消防系统包含生产、生活给水系统、消防系统和排水系统。介绍了其给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总结了......

    关于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计的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高层建筑已成为建筑主流,而高层建筑具有投资规模大,建筑使用功能复杂的特点,使得对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防火安全的设计。在近几年的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