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文化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终版)
浅谈文化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看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摘要:马克斯·韦伯指出,合理的文化精神驱动着人们按照合理化原则进行社会行动。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文化的内涵与完善程度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并非是无条件的,需要在具备适应的外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才能有效地发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这种过程中文化自身进一步发展完善,并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在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原文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透过千年迷雾,经过层层流转,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发展与建设,点亮着你我的心灯。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建设、文化、发展、指引、反作用、意识、物质、反作用、联系、发展
正文: 一资源得天独厚任务光荣艰巨 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中原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要打造成“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4000多年前,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是华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后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东周、西汉(初期)、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了四个,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河南不仅被称为“中原”和“中州”,在历史上还曾被称为“中国”和“中土”。今天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但历史上最早的“中国”却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一带,这是史学界的共识。“中国”一词,在西周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在3000多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并在附近营建了成周洛邑。洛阳也因此被历代文人认为“居天下之中”。
由于河南不仅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而且数千年都是这片广阔土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中国”一词渐渐成了正统国家的代称。历史上无论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失掉中原的汉族政权,都自称“中国”而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2010年3月10日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10日参加了河南代表团审议。在听取了来自河南的各位代表的汇报后,胡锦涛指出河南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所以说,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并领会总书记要求,认真谋划,积极探索,把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增砖添瓦。正如列宁所说: “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1]
二社会发展,理论先导;经济建设,文化先锋。
任何一次大的革命运动或经济大发展,都离不开思想的启蒙、理论的指导和文化的呼应。因为“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创造了令人自身都赞叹不已的世界文明。从洪荒之时到现代科技革命,从蔡伦的造纸术到飞船遨游太空,无不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无不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2] 如是,适逢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大跨越之际,我们更应该奋力搞好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三弘扬中原大文化促进经济大发展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要积极推进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昂扬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大力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化,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挖掘中华姓氏、文字沿革、功夫文化、轩辕故里等根亲祖地文化资源优势,提升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统筹做好洛阳、安阳、郑州、开封等地的遗址保护和利用,探索大遗址保护机制。依托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建设世界遗产保护研究基地。促进地方剧种、传统手工艺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创新文化传播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扩大对外文化贸易。2.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加快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数字出版基地和动漫基地建设,扶持具有中原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创作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支持开展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探索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统一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对中原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文化市场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
3.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显著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努力建设全国人力资源高地。调整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支持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打造全国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和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大学,将符合条件的高校纳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国家“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人才和引智项目予以适当倾斜。完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
4.塑造中原人文精神。弘扬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加强人文教育,提升人文素质,注重人文关怀,塑造具有中原特质、体现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全面增强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敬岗诚信、劳动致富、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营造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树立中原发展新形象。
四把握契机抓住重点
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使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1.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实力、活力、竞争力。大力发展传媒出版、文化旅游、艺术品与工艺美术、武术杂技等优势产业,做大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文化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抓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和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2.扎实推进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继续实施“河南文化精品工程”,精心打造一批反映河南历史文化,具有中原特色、中原气派的艺术精品和知名文化品牌,推出一批电视剧、戏剧、舞台剧等重点文化产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确保文化产品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促进社会进步。积极拓展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出更多适应基层、适合农民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向农村基层延伸。
3.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和“三平”精神,广泛组织开展学习李文祥先进事迹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化城市“三优三创”竞赛活动和农村“清洁家园行动”,精心组织开展“文明中原系列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河南形象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五结束语: 发展,是为人的发展,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更有利的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曾经的60年里,河南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落后走向进步,从如今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天下粮仓。我们曾靠自己的智慧勤劳开创了中原的新纪元,如今,我们更应该以新的思想,新的面貌,坚持文化的先锋作用,让我们今后的发展更加和谐稳定,让我们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3页。[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第56页。
第二篇:社区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区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区党员是社区党组织的成员,是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和先进分子。社区广大党员都能以身作责,积极带头,勇于探索,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有效推进社区的建设。
一、社区党员服务基层,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城市社区是城市各类人群的聚集地、各种社会矛盾的汇集地。社区成为党巩固基层政权的一个基本单位,是党联系群众、组织群众的一个重要领域,党在城市社区的群众工作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复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把参与社区公共领域的活动,作为完善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舞台。随着社区居民精神世界日趋丰富,社区民主自治程度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面临着主导社区民主政治的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社区党员用自己的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居民,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社区党员发挥作用有效推进社区建设
现代城市社区已经不仅仅是居住之地,同时也是居民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居民的需求很大一部分要在社区满足。社区组织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社区党员去动员、传播活动的主题、理念,有的党员参与其中。
随着形势的发展,纳入社区管理或进入社区生活的党员越来越多,社区党员队伍正在成为社区建设的日益强大的推动力量和宝贵财富,只有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社区群众共同完成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
三、社区党员服务群众,成为模范人物
社区在社区党员的引导下,在群众的支持下,有条不紊发展,健康地成长,其中涌现出一部分道德模范人物------他们都是身边最普通的居民,但他们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有着敏捷的思维,帮助居民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的建设已离不开党员的支持,而社区党员也应努力用新的政治思想来武装头脑,积极表现出党员的先进性,努力为社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班级公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
班级公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就如同对花园里花苗的培育,长势如何,花期长短,全部取决于管理是否到位。但不同的是一个班级的组成,是由一个个有着独立思想的鲜活个体组成的,如何管理才能既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特点,同时也使班级整体在思想文化、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更上一个台阶呢。
我觉得做好班级管理,首先要在班级营造一个有特色的文化氛围,要有符合班级特色的班级口号,班训,更要建立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而这个管理制度又应不同于中学生行为规范,既要班级每一个同学都认同,对全班每一个同学具有约束性,又要讲人性化,便于操作,有利于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与成长。如此,就要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共同讨论,最后形成一个班级性的公约即班级公约。
这个班级公约应该如何制定,从那几方面制定,如何实施,如何监督。会对本班班级文化建设方面起到怎样的预期效果。作为班主任必须首先要有一个大体的把握。
我觉得既然是班级性的公约,必然要针对一个班级的班情,不能随意照搬或盲目抄袭。所管理的班级主要特点是什么,哪些是优点,需要发扬光大,那些是缺点,需要提醒补救。对于学生,大体可以从哪几方面划为几类,怎样管理才能突出他们最大潜力,同时弥补他们的一些短板。这些在班训中要提出,在班级公约中更要突出。其次班级公约主要突出在班级管理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学习习惯的要求,纪律卫生的要求,学生思想发展方面的一些要求。而这个公约的制定,只能是由全班学生自己来讨论制定,其目的很简单,通过自我监督、自我督促、自我管理来达到班级各方面整体水平的提高。公约的监督与实施最好发挥民主管理作用,自我管理,小组内管理,班级内管理三者结合,这样公约的监督与实施才会具有更实际的可操作性。对于一个班级整体水平的提升才会具有更实际的意义。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才能起到补充和完善作用。
比如在实际班级管理中,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课堂内外作业练习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自我约束能力不足,纪律意识淡薄。上课迟到,课堂不遵守纪律(3)不注重个人卫生,随处随手乱扔果皮纸屑。(4)集体意识淡漠,考虑事情以自我为中心,(5)以丑为美,不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作为管理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可能会选择一些简单粗糙的惩罚方式,比如学生上课迟到,教师通常的做法是罚站,罚打扫卫生,再比如学生自制力差,上课好动或者经常与邻桌同学说话,教师可能会选择让学生罚站或者赶出教室外。这些处理方式许多教师会感觉到教育效果十分苍白。而学生更是易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双输,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种让学生从内心能够接受,并毫无怨言的贯彻执行的教育方式呢?我觉得首先要以学生内心的感受为出发点。基于此较好的方法就是教师摆出教学管理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让全班学生及时进行讨论,提出一种他们自身可以接受的可行性教育方案,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避免再犯错,既使学生的思想感情的伤害减到最小,又既让教育过程得以执行,又让教育效果得以体现,而这种教育过程的实施,则主要由小组内部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完成,而对有些自我约束能力极弱的同学,一旦顶风犯错应该怎样处理,大家应该对公约做进一步的完善。保证在他犯错时能够对他进行更为有效的行为约束,督促他及时纠错。必要时由班干部进行全班性的教育批评甚至由班主任处理,这样督促效果会更加理想。同时也不断提醒其他自控能力较弱的同学时刻注意遵守班级各种规章制度,当然随着班级公约的不断完善,班级文化氛围也会越来越浓郁。而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会得到不断提升。班级将会呈现一个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班级公约是班级文化建设方面一个 重要的环节,他对班级学生从另一方面制定了一个行为标杆,促使学生在学习和思想发展过程中不断以此为参照,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同时他还对班级内部团结向上,增强凝聚力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班级公约的制定越是及时,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推动作用就越有利。
第四篇:发挥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09-1-12 10:39:0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旗臶鲜明地反对腐败。”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反腐败斗争经验,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取得了反腐倡廉建设的伟大胜利,使不少贪官污吏、腐败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大快人心,赢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使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执政基础更加坚实。
我们党之所以取得反腐倡廉的成效,其中一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人民群众中的反腐败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新形势下,我们党进入执政考验的重要时期,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较量将会更加激烈、更加艰巨、更加复杂,如何进一步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将反腐倡廉建设推向前进,取得胜利,是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应高度重视,值得探索与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人民群众反腐败的热情和斗志,建立和健全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机制,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取得反腐倡廉建设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全部活动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反腐败斗争历史,就是一部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历史,是一部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历史。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把人民拥护不拥 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最高评价标准。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上指出:“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保障人民权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反腐败斗争中,切实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作用,真正实现反腐为了人民,反腐依靠人民,反腐成果由人民共享。
腐败是党政领导干部滥用权力的结果,与党的性质宗旨相悖,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伤害党和人民的感情,关系国家的兴衰,可谓腐败不除,天怨人怒,政局不稳,百姓难富。反腐倡廉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依靠人民反腐败力量,实现党对人民的承诺,纯洁党的队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国家才能兴旺,人民才能安康。
2、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是我们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执政考验,之所以能克敌制胜,勇往直前,一条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历史和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党的任何事业都必须充分发挥和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才能取得最终胜利。从历史上看,坚持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根本原因;从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来看,反腐败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主体作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从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看,反腐败斗争充满艰巨性、复杂性,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仅靠个别职能部门的作用和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全民齐抓共管的氛围,才能取得成效,取得成功。
3、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是完善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战略任务的提出和《实施纲要》的颁布,反映了我们党对预防腐败认识的深化以及工作思路、工作方式的完善,标志着我们党进入制度反腐的新时期。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监督是关键。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最具体、最直接、最集中地体现在对权力运 行的监督上。其监督作用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主要构成要件。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群众监督作用发挥得好,腐败现象就少;反之,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容易产生腐败。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就能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惩治和预防体系《实施纲要》从制度上明确了人民群众的监督责任,保障了人民群众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反过来讲,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履行自己的权力,发挥监督作用,又确保了《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因此,人民群众对权力的监督,对惩治和预防腐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是取得反腐倡廉建设成就的重要保证
人民群众是反腐败斗争的主体力量。共产党是靠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执政的,离开人民的支持,党的事业将一事无成。反腐败要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不竭的力量源泉。当今社会腐败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有权力运行的地方,就有产生腐败的可能。人民群众生活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对领导干部的功过是非,廉洁与否,一言一行最清楚,最有发言权;他们对腐败看得最清,对腐败最痛恨,反腐决心最大,反腐态度最明确,反腐立场最坚定;他们能从细微之处最准确地判断是非,能够直接感受到腐败现象对党、对国家和自己切身利益的侵害,所以,他们要求党和政府反腐败的愿望最强烈。这些年来,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来信来访,电话举报等形式,揭发举报违纪违法问题,积极参与党的反腐败斗争,并出现了署名举报多,举报领导干部多,举报重点部门多,举报重大问题多的特点,为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使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发挥了重要保证作用。一方面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正确意见为我们党制订反腐倡廉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反腐败各项政策和措施得到群众的支持,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保证了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落实。实践证明,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是我们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目前在发挥人民群众反腐败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反腐倡廉建设中,一些地方并没有很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有些同志口头上讲要相信和依靠群众,但没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在积极发 挥群众作用的问题上,不讨论、不研究,不出实招,不下真工夫,脱离群众的现象比较严重,突出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群众缺少深入有效的宣传发动,使不少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大责任和重要作用。反腐败斗争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自发状态,远没有形成群众广泛参与反腐败斗争的主动局面。有不少群众认为反腐败斗争是党和政府的事情,自己力量小,不可能在反腐败斗争中起多大的作用,因而在行动上不积极、不主动。目前,多数群众除了对消极腐败现象表示不满和愤怒外,缺乏实际斗争的主动性。
二是确定反腐败斗争的对策措施,没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法。由于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不研究群众的经验,不同群众商量着办事,结果一些地方的反腐败斗争思路不清,工作不得要领,抓不住主要矛盾,成效甚微。
三是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渠道不宽不畅。说不宽,是指一些地方群众参与斗争的手段单一,渠道狭窄,方法途径上缺乏创新和研究,没有形成一个简捷、便利、高效的群众参与机制。说不畅,是指在目前有限的群众参与渠道中,还存在着不少严重的问题。如举报,有的同志对群众举报很不重视,可听可不听,可办可不办,全凭主观兴趣;更有甚者,有的人还把群众的检举信息泄露给被检举人,使举报者遭到打击报复。郭光允就因为举报程维高的问题,被打击报复,疾病缠身。
四是没有按照人民群众的强烈意愿,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在一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相当突出,特别是涉及领导干部的案子,有罪不判,或者重罪轻判的现象非常明显。
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对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进行是极为不利的。一方面,它会严重伤害群众的反腐败积极性,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反腐败斗争的理解和判断;另一方面,它会严重妨碍反腐败斗争的健康发展。反腐败斗争艰巨复杂,又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要赢得这场严重政治斗争的胜利,必须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三、如何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怎样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呢?具体地说,应在 如下五个方面做出努力:
1、指导思想要进一步端正。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扬人民民主,才能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思想。有些同志认为,反腐败斗争只要领导重视,专门机关积极工作就足够了,群众的反腐作用发挥不发挥,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是很错误的。专门机关在反腐败斗争中负有重大使命,其作用相当重要,但同时也要牢牢记住,人民群众是反腐败的基本力量,反腐败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只要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积极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呼声怨声指责声,声声入耳;好事难事热点事,事事关心,我们就能找到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好办法、好路子。现在的腐败分子作案非常狡猾,千方百计隐匿罪证,查办起来难度很大,特别是大要案,涉及面广,案情复杂,阻力很大,仅靠专门机关的力量很难突破。只有把群众发动起来,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揭发举证,集中攻坚,才能取得胜利。资料显示,在全国检察机关查办的案件中,80%以上是由群众举报的,在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的纪检监察机构查处的大要案中,90%以上是由群众检举的。腐败分子天不怕、地不怕,最怕群众被广泛地发动起来。因为在强大的群众性反腐败力量面前,不仅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地,其精心编织的看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网也会失去作用,而且那些在反腐败斗争中敢于坚持原则、动真碰硬、不畏权势的“海瑞”“包公”们,也将得到广泛的帮助和支持。
2、方法途径要进一步改进。首先,要积极发动群众,运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自觉性、责任感、使命感,使广大群众能自觉地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积极参加反腐败斗争,或举报,或监督,或献计献策;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个群众性的反腐败热潮。在现阶段,我们要充分发挥现有群众组织的作用,如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它们为桥梁和纽带,把各阶层的群众团结起来,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其次,要积极探寻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的新形式、新机制。要积极创造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新形式、新路子,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以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把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反腐败斗争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3、参与范围要进一步扩大。在反腐败斗争中,人民群众的作用是全面 的,无论是治标,还是治本。相信和依靠群众,坚定地走群众路线,应当具体落实在反腐败斗争的各个环节之中。群众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对情况的了解有多有少,觉悟程度和政策水平有高有低,民主法制观念也有强有弱,所有这些,对发挥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都是有影响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斗争中加强对群众的引导和教育,不断启发群众的觉悟,不断提高群众的政策水平,并积极运用法制的手段对群众性的反腐败斗争加以规范,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防止斗争扩大化。
4、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大力发扬人民民主,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是防止腐败的根本途径。要真正落实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保证权力运作忠于人民意志和人民利益。防止公共机关和公职人员由“公仆”变成“老爷”,就必须牢牢抓住“择人”和“监督”这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择人”,关键是要选择德才兼备的干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我们选好人、用好人的唯一保证。“监督”,关键是要大力加强人民监督机制的建设。使人民群众对权力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权力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揭露和惩处腐败分子,保证权力始终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的监督,就像如来佛的照妖镜和包青天的铡刀,在它面前,一切腐败分子都无法逃脱应有的惩罚,这个巨大作用是其他任何力量都无法替代的。
5、督察考核要进一步加强。在反腐败斗争中,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靠自觉性,更要靠制度。一要有相应的汇报制度,地方或部门对反腐败斗争中贯彻群众路线的情况,必须作出专门的报告,有没有贯彻?贯彻得怎么样?贯彻效果如何?等等,都要通过书面报告的形式,向上一级组织或代表大会作出汇报。二要在反腐败斗争中建立贯彻群众路线的督察制度。对下级贯彻群众路线的情况,上级组织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在反腐败斗争中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并做出突出成绩的地方或部门,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对贯彻群众路线不力的人和事,要区别情况,严肃处理。
总之,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打一场反腐败的人民战争,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更大胜利。
发动群众 依靠群众
充分发挥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 ——对发挥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作用的思考
县政府办 张龙奇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加强党的五大建设之一,将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进一步明确了反腐倡廉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这一任务的确定是中央基于对当前反腐败形势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而提出来的。如何做好这项艰巨的、长期的、复杂的工作?我想仅靠职能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新胜利。
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是反腐败斗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不断拓宽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途径,建立健全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权利保障措施,切实发挥好、引导好、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这些论述充分表明当前充分发挥好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对于深入推进反腐创廉工作,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重要性。
1、群众是反腐败斗争的不竭动力。人民群众是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直接受害者,他们对腐败现象有切肤之痛,最痛恨腐败现象,他们的斗争性最强,强烈要求党和政府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对人民群众而言,要求反腐败有的是为了保护国有资产和公共财产;有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还有的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正是我们反腐工作的出发点。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腐败现象的痛恨是充分调动好广大群众积极性,深入开展好反腐败工作的不竭动力。
2、群众是反腐败斗争的信息的主要来源。如果说纪检监察部门用一双 眼睛监督腐败,那么人民群众便有无数眼睛在关注腐败。群众的眼睛最亮,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他们的一言一行,功过是非,廉洁与否,群众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无论是违法违纪还是权钱交易都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据资料显示,全国检察机关立案的所有经济犯罪案件中,来自群众举报的约占70%左右;在中央各部委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纪案件中,群众举报的约占85%以上。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是反腐败信息的主要来源。
3、群众参与是反腐败斗争取得胜利的保证。一方面,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正确意见为制定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反腐败各项政策和措施得到群众的支持,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保证了反腐败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落实。近年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有新增强,纠风治乱工作取得新成效,查处大要案年年都有新突破,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我们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群众个体的相对弱小性以及相关制度的不全致使群众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的现象时有发生
“正义最终战胜邪恶,腐败分子也终究逃脱不出历史的惩罚”,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但腐败者和腐败势力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总是能大权在握,一手遮天,呼风唤雨,而对于这些腐败者违法乱纪的知情者,多是腐败者的部下或在他们权力的掌控之下,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
虽然近年来我党的反腐败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反腐败工作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胜利,但从群众监督举报腐败的保护和激励机制上看,仍然不够完善。首先是保护机制。关于保护举报人的规定散见于法律、规定和部门规章中,但存在很大的空白,尽管每个部门的规定中都有“为举报人保密”、“保护举报人合法权利”的规定,但都是没有具体落实措施、程序、违法责任追究的硬性、操作性强的规定。以致有关举报材料泄密、甚至直接转到被举报人手里的事常见诸于报端。
其次是激励补偿机制。对于个体的监督举报行为,其个人所付出的成本是较高的。一则除了要自己花代价举报、配合调查、保密之外,举报者必须提防举报暴露后自己的经济利益受损。二则举报者可能会因为举报丧失许多潜在的机会。如果并非清白的被举报者手眼通天、安然无恙,定会想法设法弄清楚谁在举报自己,然后给对方“穿小鞋”,在举报者的人生路途 中处处设障,使举报者承担巨额的后期成本。三则因举报所受到的安全威胁是举报者最难承受的代价。无论在小说影视作品还是现实中,因举报而面临死亡威胁者绝不鲜见。与高昂的举报成本相对,我们至今没有较为完善的激励补偿机制,腐败分子即使受到惩罚、纵然举报者没有受到打击报复,举报者本人也未必能够得到多大的好处。
以上因素看,群众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同时,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无论是对于群众来讲还是对纪检监督人员来讲,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没有一定的综合素质,监督则难以到位。如对工程预结算不懂则很难把好工程经费关,对财务不懂则很难把好财经关。若监督人员热情高而素质低,那么不会监督的现象也在所难免。
如何对群众监督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和改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主体作用,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三、健全群众反腐机制,调动群众反腐积极性,着力形成反腐败工作合力
1、创优群众反腐氛围。氛围犹如土壤,“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群众反腐工作亦如此,良好的反腐工作氛围有利于促进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反腐败工作。反之,轻则群众漠视腐败现象的存在,重则阻碍反腐败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我县开展了以“莲花品格,廉政风范”为主题的廉政文化活动,丰富了县廉政文化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加强完善对广大群众层面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使莲(廉)乡之花根基更牢,开得更艳。一是推进廉政文化“进村入户”。通过开展丰富多种形式的送廉政文化下乡活动,将廉政文化覆盖到村组和农户。二是推进廉政文化“登台上网”。充分利用网络和电视等媒介作用,加大反腐创廉宣传力度。三是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入园”。以学校、少年宫为依托建立青少年廉洁教育基地。四是推进廉政文化“进场上路”,在莲花广场和重点交通要道、乡镇中心等显著位臵建设一批廉政文化景观,如广场的“爱莲说莲花墙”、乡村固定的廉政文化宣传标语等。通过各种形式,在社会上着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使广大群众愿意、乐于参与反腐败斗争。
2、健全群众监督网络。进一步建立好“三级网络,一个中心”。“三级 网络”即:县、乡、村三级群众监督网络。在县、乡、村分别聘请党风廉政监管员,部门可以聘请党员监督员和特邀监察员,以及聘请外单位具有政策性、敢碰硬、不怕得罪人的义务监督员等,对本行业及其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与党风廉政建设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广泛听取群众呼声,为监察机关提供信息、意见和建议;在乡村可以聘请老党员及乡村德高望重的人为监督员。“一个中心”即县、乡设立群众廉政举报服务中心,配备人员和设备,向社会公布服务承诺及服务方式,建立台帐,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处理结果。
3、完善群众反腐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群众监督保护机制。要对群众来信来访要建立保密规章制度,对泄密的人要依照法律程序严肃查处,保证举报人合法权益;对举报的人和事要建立档案。从举报、调查、处理结果都要规范,使查处的案件有据可查,对违法违纪的人和事也能及得到查处。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奖励制度建设,对群众监督的地位、权力,义务和监督程序、形式、责任、奖惩等详细规定,使群众监督步入制度化、正规化的轨道。设立“监督”专项奖励基金,对那些勇于监督,善于监督并作出积极贡献的监督组织和个人,在授予荣誉称号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促进群众的监督工作的开展。三是最大限度地推行政务公开办事制度。抓好《信息公开条例》的落实,要从便于群众监督、实现群众监督的目的出发,切实增强透明度,解决好群众监督信息不对称问题。四是建立寻计问策长效机制,要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民主评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变原来的群众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并保持监督渠道的畅通。
4、铁腕查办案件。严厉查办案件,惩处腐败分子是教育干部,激励群众的最好形式,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重点从严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重点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查办案件切实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到反腐败斗争之中。
总之,反腐败斗争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使一切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地,就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法律日益健全,监督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相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监督,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腐败斗争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胜利。
反腐线索八成来自群众举报说明了什么?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恢复重建党的纪律检察机关30年。这30年,既是我国取得经济巨大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30年,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取得显著成效的30年。30年中,我市共查处党员干部65915人,维护了党纪政纪的严肃性。”“而八成线索来自群众举报”。重庆市纪委副书记吕天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2月8日新华网)
由此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他们的一言一行,功过是非,廉洁与否,群众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他们的斗争性最强。重庆30年查处6.5万党员干部,八成线索来自群众举报,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反腐败斗争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这一新概念,并且首次用上了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这样的铿锵之词。而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是我党反腐败斗争的一条基本历史经验,也是新时期反腐败斗争中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一条基本原则。
通常而言,对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监督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情,然而事实表明,仅靠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党员干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拓展监督的主体,拓展党员干部监督的时间和空间。就监督主体而言,党风廉政监督需要组织监督、舆论监督,更需要群众监督。就监督的时间、空间而言,不仅要监督党员干部的“8小时以内”的公务行为,而且有必要监督党员干部的“8小时以外”的准公务行为和私务行为;不仅需要重点监督党员干部在单位的表现,同时也有必要重视监督党员干部在社会的表现。这就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监督,使反腐倡廉监督由纪检监察唱“独角戏”变为了全国人民齐抓共管的“大合唱”。
曾有网友评论说,我们党能够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人民战争,即发动人民、依靠人民。有了这个法宝,才打败了国内外敌人,建立了新中国。今天的反腐倡廉建设也是一场战争,要战胜腐败同样离不开发动人民、依靠人民这个传家宝。历史经验证明,在敌 我斗争的战场,在经济发展的战场,有了人民群众的帮助和支持,就没有不能成功的事业。
所以,重庆30年查处6.5万党员干部,八成线索来自群众举报,充分表明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反腐斗争能量。这反映出伴随着法治社会的构建进程,人民群众政治素质与民主法治意识的显著提升,他们对腐败滋生和侵害社会公正现象的识别能力大幅度提高,也反映出纪检监察机关对群众举报的重视程度,难怪有些腐败分子说,“不怕台上检讨,就怕台下举报”。
可见,群众对贪腐现象的有效举报,是纪检监察机关反腐倡廉工作的有益延伸,完全符合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因此,要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就必须抓好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落实,不断拓宽群众支持、参与和监督的渠道,进一步发挥群众举报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这样,才能使一切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地,就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林伟)
第五篇:正确认识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认识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瓜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 毅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县各级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有目前这样的好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和政府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扭转了前几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这次宏观调控的一大成果,就是把农业农村稳住了,从而稳定了市场,稳住了人心。党的基层干部是党在基层工作的基础和重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如何发挥党的基层干部的作用,使之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行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提高素质,凝聚合力,当好组织者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党一项伟大的实践,党的基层干部正是这一伟大实践义不容辞的组织者。
1、党的基层干部要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必须增强党的凝聚力。党的基层干部要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认真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广大党员牢记全心-1-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进作风,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有力保证。
2、党的基层干部要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必须提高整体素质。党的基层干部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科学发展观落实标准的高低,必须把党的基层干部的素质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要在基层党员中深入开展以党的宗旨观念、群众观念、法制观念、勤政廉政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素质;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业务和科学技术知识培训,增强党的基层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要组织学习法律、历史等文化知识,提高党的基层干部的整休文化修养。
3、党的基层干部要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必须使群众成为受益者。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既要解决好群众当前最急、最盼的问题,更要着眼长远,逐步解决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既要强调群众的经济利益,更要注意群众的政治利益;既要强调群众的物质利益,更要注意群众的精神利益;既要强调给予群众直接的支持帮助,更要注意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得以全面充分地保护和实现,得到更高层次、更具广泛意义的实惠,实现党的发展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
二、健全机制,抓实载体,当好推动者
党的基层干部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健全机制,抓实载体,不断推动科学发展观最广泛、最迅速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1、健全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选人、用人工作,在“德才兼备”的总体框架下,对德才的具体内容进行充实、更新和完善,注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内涵,努力造就骨干党员群体。其次,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完善领导机制,强化责任分解,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完整工作体系;完善考核机制,明确任务目标,兑现奖惩;完善督查机制,定期调度,定期督导。第三,要建立典型带动机制。要更加注重发现典型,着力培育典型,善于发挥典型什用,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者、诠释者和践行者去带动和引领群众对这一思想的理解和实践。
2、抓实工作载体。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载体,如“结对共建”、“一线工作法”、“党员教育基地”等,今后工作中,党的基层干部应继续探索和丰富各种载体形式,使之更加充实完善,形成制度。一方面,要注意载体的针对性。对基层干部不知道怎么为群众服务的情况,可以创建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载体;对群众观念保守,不敢干、不会干的情况,可以强化基层干部示范引导方面的载体;对群众和企业缺乏技术,不懂管理的情况,可以创建基层干部直接到企业、农业基地,参与企业
管理和生产经营的载体。另—方面,要注意载体的具体性。要明确每一种载体的具体内容和工作目标,增强可操作性,使党的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
3、灵活工作方法。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基层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党的基层干部要灵活工作方法,针对当前农村工作的新特点,用科学的、全面的观点去研究问题,用辩证的、切合基层实际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农村工作,确保上级的各项重大决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言与行的关系、正气与邪气的关系、压力与动力的关系。
三、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当好实践者
党的基层干部在某种意义上是党的形象,人民群众是从他们身上直接体验党,感受党的,只有每个党的基层干部都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带头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才能使之成为全党生动具体的实践。
1、要抓好经济建设。党的基层干部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精力促一方经济发展,带一方群众致富。要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瞄准市场,研究制订调整农业结构、帮助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引导农民调整,指导农民耕种,帮助农民销售,解决农民在调整结构中因循守旧不想干,怕担风险不敢干,缺乏本领不会干的问题,同时积极探索
切合本地实际,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
2、要坚持思想主导。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的基层干部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旗帜鲜明、科学生动地宣传、倡导和推广一切先进的思想文化,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克服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的影响;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需要。
3、要代表群众利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以民为基,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党的基层干部必须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都要始终着眼于大多数人民群众,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要组织干部深入群众,深入了解群众的意愿,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