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

时间:2019-05-13 03:4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德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德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

第一篇:高校德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

高校德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

张梅姿 贺志明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

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德育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并结合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进行开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贯彻,并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德育

高校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的工作,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育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过程中,不仅丰富了高校德育内容,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育的联系

1、两者相互依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德育都属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范畴,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而德育又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两者相互依存,共同促进。

2、两者相互贯通。德育主要是为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信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内容,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出发点,统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高校德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祖国建设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贡献,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一致的,因此两者在教育功能上相互贯通。

3、两者相互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不仅包括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还包括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它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全面体现,对德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高校德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基本原则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校园文化建设能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文化载体,增强其时效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通过设置校园文化展览墙,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举办相关的校园社团活动,比如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读书交流、专题讲座等,树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并通过其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充分融合,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意识,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连接起来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课堂平台,而且还保证了一个相对集中的学习时间。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连接起来,在思想政治教材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知识,并适当的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可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育的充分融合。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组织辩论会或者是进行情景模拟,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工作实例结合起来,让同学们结合亲身经历来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内涵,并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约束自身的行为,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自身综合素质。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不仅能深化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更能切实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例如,在校内开展军事训练、志愿服务以及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意识,培养其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岗位实习机会,或者是联系相关的扶贫支教项目工作,帮助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坚定其理想信念,明确其责任和义务,不断的提高思想政治水平。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对当前的国情、社会经济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主动的接受德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中的融合,进而让自身的综合素质更上一个台阶,努力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综合型实用人才。

三、高校德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方式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隐性教育具有潜隐性、渗透性等优势,能够潜移默化地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引导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交融渗透和隐性教育上做文章。首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围绕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设专题讲座和精品课程,运用生动的事例和鲜活的语言阐释核心价值观,既给学生以知识的力量,又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同时,贴近深化改革实际,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结合时政要点和学生思想实际,组织开展“我心中的核心价值观”“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青春的时代境遇”等课堂讨论和实践体验活动,帮助大学生用现实的、历史的、理论的逻辑理性审视核心价值观及其生成的广阔时代,让大学生做到真认知、真认同和真践行。其次,融入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是学生体验、认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形成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生活情景分布,切实影响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例如,在校内充分利用橱窗、展板、宣传栏、广播电视、手机报、官方微信微博、电子显示屏等介质,采取多种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全面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场域。大力推进“三爱三节”和“三走”活动常态化,在学生中发起“做一项体育锻炼”“做一次清扫”“做一件好事”“学一项技能”等,引导大学生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落细、落小、落实。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理论认同转化为实践体认的必要环节,对大学生理解“三个倡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要做到:一是融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时间最长、影响最广、认可度最高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实践育人、德育为先的理念,科学设计主题,优化和细分活动内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要引导大学生聚焦基层,通过参加社会调查、理论宣讲、生产劳动、义务支教、科技支农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不断增强“三个自信”,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二是融入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生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高校要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培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公民主体意识,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依托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积极打造志愿服务文化节、雷锋式团学组织等品牌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大学生利用节假日、纪念日及课余时间走进学校师生和周边社区群众,积极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义务支教支农、环保宣传、法律援助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温暖别人、温暖自己、温暖社会”成为校园一道亮丽风景。

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的榜样选树。“现在用言语既不能说服工人,也不能说服农民,只有用榜样才能说服他们。”事实证明,榜样具有示范性、激励性和生动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够吸引人、感动人、鼓舞人、鞭策人,对广大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高校应充分运用榜样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和带动广大学生自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一,要融入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榜样的评选对象应着眼大学生身边人和身边事,突出真实性、时代性、典型性,挖掘一批树得起、立得住、叫得响的身边好人。评选应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更多地依托基层院系、班团组织推荐,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选树学生身边的榜样,例如“感动校园年度人物”“自立自强标兵”等,让亲切生动的身边好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其二,要融入身边好人宣传活动。高校要加大宣传和推广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使大学生从心灵深处对身边好人产生敬佩和仰慕,以身边好人为价值取向的标尺,激发主动学习身边好人的内在动力,进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身边好人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使大学生易于接受、乐于颂扬;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现代新兴媒体的融合作用,打造全方位的宣传态势,使大学生时刻感受到身边好人的魅力;要坚持宣传的常态化,常抓不懈,将身边好人的榜样教育不断引向深入,使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真正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并保持长效。

4.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的文化熏陶。“文化是反映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但它同时又能指导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也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高校应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积极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融入文化熏陶,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其一,融入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向大学生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传承着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要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活动,打造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活动。要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切实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养情志、涵育文明的作用,让大学生在其中受熏陶、受教育。其二,融入时尚文化。时尚文化体现青年的生活方式和休闲娱乐,以其鲜明的求异、前卫、创新等特征易被青年所接受,尤其90后大学生更是时尚文化的积极追随者和传播者。对于高校来说,一方面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尚文化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前进,优化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用时尚现代的语言符号、影像符号、声音符号和娱乐元素,诠释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求让大学生看得进、听得懂、乐接受,努力引导大学生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真正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德育过程中,高校需要充分的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深刻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当然这还需要学校的领导者、教育者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并争取国家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在实践中取得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3CDY011)作者简介:张梅姿(1969—)女,湖南常德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德育;

贺志明(1963—)男,湖南宁乡人,教授,研究方向:高职德育。

第二篇: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鲜明地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本质,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必然,它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符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与当今中国高校相结合,引导高校文化建设,不断充实校园文化内涵,为现代化培养全面创造性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程度日益增加,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然而,人们的精神文化领域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反之,更多地增加了对生活的彷徨与恐惧,再加上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断涌入大学的校园之中,给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带来了威胁。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上述概括,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吸收了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中共中央办公厅2013年12月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强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是对我国教育界的一个总体要求,而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既是贯彻《意见》的必然要求,更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的时代召唤。

党的十八大同时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并强调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高校是学习知识、创造文化、培养人才的基地,是引领和传播社会思潮的战略制高点。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在校园里也随处可见那言简意赅的24个字,拉出宣传的横幅、贴出标语,缺乏深入内涵的解释,并没有对校园文化建设给予应有的重视,未能充分调动师生投入到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与创建中的积极性,体现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反而,弱化了校园文化活动所能起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校园文化过于死板,没有贴近校园生活和同学自身,从而也没有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2.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

我国现阶段,利益关系高度分化,多元利益格局已经形成,利益类型也愈益复杂,交织并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现实社会生活中,多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价值追求相互冲击、相互激荡,这种现象正是现实社会复杂利益格局的生动体现和反映。在这种背景下,在校的大学生出现了不良之风,攀比之风,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等等,这些问题对于正在成长的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淡化了他们的目标、理想。精神文化领域的发展却没有跟上经济超速发展的步伐。

3.特色文化建设的缺乏

许多大学的校训、校园精神和学校核心思想内容苟同,千篇一律,没有建立起自己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这种显性与隐形相结合的校园文化状态是一个学校健康体魄的象征。随着高校之间在培养学生进程中差异逐渐缩小,校园文化功能难以发挥出来,导致了师生的参与程度不高,长期下去,使得校园文化活动流与形式主义,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里的渗透力和凝聚力,此外,各种校园社团活动也出现雷同现象,时刻反映出校园里的点点滴滴。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加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生中的价值认同

高校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也是最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理论成果展示的一个平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凸显高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凝聚力。全面、系统的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要求师生们在价值目标上的融汇统一,潜移默化的转为群体意识和自觉的行动。从而成为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在当前的中国,社会矛盾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日益突出,助长了社会浮躁心态和颓废萎靡之风,影响了校园文化氛围和广大师生价值观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准则规定了校园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不能强制性让大家接受,应该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实现积极的教育作用和社会意义。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被肯定、赞美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否定的。发挥好价值引领作用,维护校园意识形态的安全,做到春风化雨、润雨无声。

2.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实践活动中的形式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还要注重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充分利用校园公告栏、校园广播及校园报纸等基本设施,组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文艺汇演和有深度有内涵的学生社团活动,同时运用新兴的媒体,如互联网、多媒体设备、以手机为主的现代通讯设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媒体互动手段,同步发布、讨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内容。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提供途径,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拓展新渠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形成校园媒体网络的强大合力。在虚拟与现实中最大程度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

3、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制度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实践过程与活动系统,只有建立起协调、平衡、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校园制度建设当中,成为全校师生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完善校园管理制度、评价和反馈制度、健全交流制度,实行人性化管理,调整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统筹和协调校园管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设定符合自己校园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对广大师生科学合理、公平公正,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有明确的机制保障,能够有序、和谐、可持续地发展。(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郭广银,杨明等.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2] 徐德荣,王琰,邓铁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综述》,《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08期,第61-62页.[3] 叶小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贵在践行[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5).[4] 余国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校园文化建设[J].鄂州大学学报,2010,17(6).[5] 张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27(5).

第三篇:在社区活动中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社区活动中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24字,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在社区,应该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融入到具体活动中。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虽然我们生活在社区,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同样肩负着国家的荣辱。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脚下的土地就是你的中国。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堕落中国便堕落,你光明中国便不黑暗。”那么咱们脚下的土地是什么?不就是咱们的生活的地方吗?像爱自己一样去爱你脚下的土地吧,不要用烟头、垃圾污染它。像爱自己一样爱你脚下的土地,这时你就是一个爱国者。

在社区,居民永远是第一位的。社区工作就要扎扎实实地为社区群众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培育社区文化,健全社区服务体系。为构建和谐社区,在社区开展的“周末家庭乐”、“唱红歌”、“大家乐纳凉晚会”、“文明小区和谐情”等活动,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能够促进邻里之间的感情,因为“社区是社会的基层单位,社区和谐了,整个社会才和谐。” 社区活动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社区还可组建计划生育服务队、环境卫生整治队、移风易俗督导队、义务消防队等。还可以开展以下社区活动:

1、捡拾白色垃圾。

2、重要节日巡逻。

3、陪社区内的孤寡老人聊天。

4、定期为社区的困难户、残疾人家庭打扫卫生。

5、参加社区慰问演出。

6、擦社区内的宣传栏。

7、打扫楼道卫生。

通过活动,要让每个社区居民明白,每个人都是社区的主人,社区的和谐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大家应该齐心协力,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第四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德育工作中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德育工作中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在文化建设领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对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特长”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这个思想日益多元化、价值观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腐朽与落后的社会思潮及世俗偏见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在校高职大学生,这给高职院校德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在学生思想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渗透到德育工作的每个环节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因此,有针对性地根据高职大学生思想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改革德育工作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既是新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现在是的客观要求。

一、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活动。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在新时代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来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也为德育教育工作者旗帜鲜明地指明了正确方向。由于高职大学生自我要求和理想的差异较大,思想上难免有较大波动,对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兴趣不大,对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识不足,所以在思想道德意识领域极易形成偏差:落后与腐朽的思想观念、西方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潮就会趁虚而入极易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针对这种状况,结合当前社会形势和学生思想实际,应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的头脑,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伟大旗帜号召学生,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辐射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道德与法律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爱家乡,爱劳动教育,进一步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学生的斗志,注重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改革创新意识,树立“大德育”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管理方法引导学生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到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把个人理想抱负化作励志国强,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将来为国家、民族创建突出业绩的实际行动中。要坚持不懈地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学生的思想道德风尚,广泛开展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则,遵纪守法,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的社会风尚。我们应始终严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职院校的整个德育工作,严格按照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素质和青少年自身发展的规律及德育工作的自身特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为学生塑造完美人格和健康身心、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思想教育上,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必须把它融入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江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由于受社会上普高热和一些世俗观念的影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前途无望、低人一等的感觉,再加上社会上不少人对上高职院校缺乏应有的理解,认为高职学生是“等外生”,这使不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学习目的不明确,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对自己的前途感觉困惑和渺茫。为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思想偏差,制定与之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计划和教育目标,有的放矢。

1、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开放式教育。开放电子阅览室和图书馆,建设校园文化系统网络,以时代先进人物的事迹和优秀毕业生的成功创业事例,引导教育学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文化的魅力,在文化氛围中自觉接受优秀文化和时代先进文化的感染。,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结合传统的节假日和纪念节日,使学生走向社会,接受社会实践教育,深入到社区、企业、农村,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可喜变化;深刻领会党在富民政策和创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正确性。

2、注重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要求补充教材内容,打破传统的说教式的模式,探讨创新教育方法。结合社会热点和时政,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念,针对学生知识结构不同,优化教学方案,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分层次、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一定时期的目标教育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3、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职业教育既是专业性较强的教育,又是开放性教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介绍各专业的特点,选择

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快乐地学习。愉快地成长。当学生学有所成、掌握一门技术技能的时候,他们就有成就感,对未来就业充满信心,对实现人生价值目标就会落到实处,就会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把它的深刻思想始终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振兴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满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劳动者和不同层次人才的要求。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理念量化为制度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又有力批判各种错误和腐朽没落思想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思潮,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尽管高职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好的,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弱,导致个人思想行为比较容易受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影响,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在个别学生的身上反映出来,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学生。所以,我们积极探索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途径。我认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量化为各种管理制度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势在必行。

1、在学生中开展百分竞赛活动,争当学科学习标兵,把学生的学习成绩,纳入评优奖励的重要条件;

2、指导学生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和各种兴趣爱好小组,开展自主性学习自动研究,定期举办成果交流会和展览会,并把一些创新成果推向社会,转化为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

3、在班级中实行班机量化管理制度,把学生的各项指标量化为具体分数,以此结合考核学生的素质,激励学生热爱班集体、为班集体的荣誉争优创优;

4、完善学生自我管理制度,增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让学生管理学生,每天进行三检查:即卫生检查、纪律检查、出勤检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5、由学校领导和辅导员组成德育领导小组,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指导和解决,并且积极加强和家长、社会的配合,形成一个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如定期召开家长会、聘请司法人员开展法制教育、邀请专家、教授交流讲学、先进人物模范事迹报告会等等,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德育工作网络。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了到实处,管理制度化、目标明确化、行为规范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定能够成为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用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大学生作为最具有创业潜力和创新意识的群体,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路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措施。一些大学生在创业中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模糊、政治信仰不够坚定等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路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业教育 大学生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背景与现状

随着高校学生扩招人数的增加以及毕业生专业的结构性矛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凸显,如何把“史上最难就业季”变成“最好创业季”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创业人才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国家、社会、高校共同关注的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同时,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水平的稳步提高,日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道路。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扩招背景下高等教育实践科学发展策略的要求[1],同时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落实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

目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举措主要侧重于提供完善落实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创业基地建设和创业资金的扶持力度,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的工作。其中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工作由高校和地方政府共同合作开展。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比创业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也更为困难。在创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扭曲、政治信仰迷茫、心理素质弱、团结协作观念较差、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等核心价值观的偏差问题。面对学生中出现的这种价值取向产生偏差的问题,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2]。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意义

从理论意义来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有利于形成新的人才观。通过研究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能培养一大批精英人才,造就一批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而且也能促进全新成才观的形成[3]。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最重要的人才基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的认知、理解以及掌握。创业教育就是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品质等创业的基本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涵盖了大部分专业教育的内容,如果大学生缺乏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根本就不可能创业成功。

从实践意义来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能有效推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并对教育教学进行深化改革,对于提高人才培养具有长远的现实和战略意义。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果高校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的传授,根本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形势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是高校落实创新教育方针与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以人为本”教育方式的转变,更是促进和谐社会稳定发展、减轻就业压力、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措施[4]。此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能让大学生创业少走弯路,避免大学生误入歧途。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指导下进行创业,大学生的创业路才能走得更加坚定和踏实。

从战略意义上来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5],我们培养的创业者不仅要有成就事业的专业能力,还应该具有理想信念、伟大抱负、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为实现中国的复兴之路和强国之梦奋斗不息。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纳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系

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编撰、教学方案设计等多个环节都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不能等同于创业技能培训,教会大学生创办一家公司,开办一个实体不应该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更重要。

第一,应该明确把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业人才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引领,起到导向作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业人才,意味着我们培养的创业人才能将自身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兴旺发达相结合;同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思想会伴随他们创新创业发展的全过程;而创业的艰辛、阅历的增长、人生的历练也会使让大学生更加懂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重要价值。

第二,应该明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写进创新创业教材。目前创业类教材书目虽然众多,但普遍存在教学理念认识不足、编写水平参差不齐、教材内容重术轻道的问题。即便是创业意识的教育更多还是停留在表面,通过就业压力分析、成功学或经济利益等驱动激发大学生产生创业意识,而这些仅是创业的原始动力并不能成为创业成功的核心动力。创业的核心动力应该来自于职业理想、卓越导向、成长导向以及价值导向形成的合力,这正好是当前教材欠缺的内容,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写进相关教材讲义十分必要。

第三,应该转变创业教学方式,润物无声地培育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创业课程设计上应该抛弃传统式知识的传授方式,创业的过程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而传统的说教方式本身就没有体现“创新”。应该转变老旧的创业教学方式,通过情境引入、经典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大学生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国家、社会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才有创业的环境保障和制度保障;只有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才有创业的公平竞争和法制保证;只有个人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才能成为才德兼备的创业人才。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价值认知和思维模式的训练,在教学方法上通过创业模式的提炼、案例分析的引导等参与性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思维改变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创业,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并内化为自觉行动。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需要学生用行动去落实,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行为决策自然会受到自身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中让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其重要。大学教育一定要注重将弘扬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着力打造真实“小社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育人环境。“只有学校本身是一个小规模的合作化社会的时候,教育才能使儿童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6]。所谓真实“小社会”的育人环境,是指高校在学生创业教育中要引入市场法则、社会规则、法制原则和道德准则,按真实社会里面企业的创建和发展指导学生创业行为。这个小社会里有“政府”和“企业”,有“政策”、“法规”。其中扮演“政府”角色的可以是学生会中的学生企业联合会,也可以是指导校内学生企业孵化中心的专门团队。他们发挥“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和监管作用。所谓的“政策”、“法规”就是既要制定为“企业”提供创立、发展的帮扶办法,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也要设定严格的红线,让“企业”按规则办事,承担“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同时,对创业学生既要关爱也要严格要求,使这些“企业家们”血管里要流着“道德的血液”,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企业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在打造真实“小社会”的环节中,高校应特别注重发挥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服务功能。创业服务主要包括高校在校内校外对大学生创业平台的搭建、学生创业组织的管理、校园商业秩序的维护等,而这一切管理行为都需要一个统一的价值观进行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管理者和创业者应该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

第二,大力培养一支具备专业学识、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优秀导师团队。好的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灵魂的塑造者。创业导师应该经常和学生联系沟通,言传身教相结合。今天的学生可能就是明天的企业家,所以导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发展十分关键,青年们会以更大的能量去影响社会和他人。在创业导师团队的选拔上不仅要看重过硬的专业、丰富的学识,更要考察教师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创业导师的组成团队除了高校教师之外,还包括校外企业家、创业成功者,在选择创业导师时要特别注意全面考察导师资质,将具有正能量和正确理想信念的优秀专家聘为创业导师,他们不仅能教给学生创业的知识经验,更能通过自身的正能量带动学生成长。

第三,多渠道培养创业学生团队正确的价值观。在学生创业过程中培育核心价值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正确的利益观和感恩意识培育。如同企业要通过依法纳税体现其对国家、社会、他人的贡献,学生企业也应该依据一定原则,通过一定渠道去服务社会、服务他人,比如成立助学基金会等形式帮助困难同学。二是培养规则意识。在学生企业注册的时候,应规定所有股东的学习成绩底线,项目要合理有创意、不能损害学生权益,企业项目视野不要只局限于学校层面,可以适当往校外发展,从源头上避免学生因为创业耽误学习、避免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三是培养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在每个经营时间节点,要求学生企业按时提交财务报表,通过报表的管理及时掌握学生企业经营情况,规避学生企业经营风险。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对于报表中的失信行为进行顶格处罚,对于严重违规创业组织进行注销,或依据学校规定对相关的同学会进行相应处罚。

(三)政府、学校、家庭三方形成合力,鼓励大学生在创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创新创业会遇到很多难题,除了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之外,创业过程中还需要丰富的经验、资金和人脉资源,单以学校一方之力推动学生创业成功难度很大。目前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出台了系列政策。人社部发布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地方政府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同时还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希望以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还应该注重家庭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转变家长观念。家长需要理解子女创新创业的初衷和意义,认识到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是实现人生价值、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家长要用的长远眼光和大格局教育子女。当前国家大环境鼓励青年创业,给大学生创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家长来说,应该认识到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很复杂,用理性的思维,根据自身经验和社会阅历给子女提供帮助,让他们对创业有全面、客观的认识。没有创业经验或文化层次较低的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陈述创业方案,结合自身经验对他们给予意见,或者可以通过自己的社会资源,帮助子女找到合适的咨询途径。

其次,家长要适度的参与子女创业过程。学生家长大都具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社会资源。面对无资金、无经验、无人脉的创业新手,家长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手段去帮助他们,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通过自身努力去争取这些资源,而不是不劳而获地赠予。总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是一个艰辛而残酷的过程,会有成功也会面临失败,但是大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体验创新的过程并收获经验教训。

再次,家长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子女创业。由于大学生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学习经历都有,学生在创业项目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顺境时容易骄傲自大、逆境时容易退缩和气馁。此时家长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教育自己的子女,用主流价值观积极引导子女,让他们保持正确的心态和道德情操去创业。

综合而论,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科学发展策略的要求;是推进高等教育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推进高校毕业生全面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对形成新的人才观,提高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国家政策的导向、社会舆论的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的开展、家长观念的转变都对大学生创业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政府、高校、社会、家庭都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下载高校德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德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分页下载分章下载整本下载在线阅读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作者】 田海舰;【导师】 戴木才;【作者基本信息】 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08, 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教案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教学设计大赛— 题目:《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科:小学数学 任教年级:五年级 作者:陈翠珍 单位:珠海市红旗镇三板小学 联系电话:*** 单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探讨[大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探讨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依托、文化支撑和价值追求,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一种价值观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总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总结 一年来,我校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培养学生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一是充分发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最终版)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淮安市延安路小学 汤红燕 电话:*** 邮箱:243828355@ qq.com 【摘要】:小学理应成为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语文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然而,中学教育的对象是中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空洞的言行说教,不仅没法......

    高校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观融入

    聚焦“五字”发力 提升核心价值观感召力 ——上海推动核心价值观更好融入社会生活的调研报告 根据中宣部宣教局关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融入社会生活”调研任务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