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季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步练习:专题5 材料题专训

时间:2019-05-13 04:0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春季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步练习:专题5 材料题专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春季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步练习:专题5 材料题专训》。

第一篇:2015春季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步练习:专题5 材料题专训

专题五 第1课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干涉他们。在刊物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言论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造成了什么影响?(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4)通过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答案】(1)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

(2)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了严重破坏和损害。影响:导致许多热爱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蒙冤受屈,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严重损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基本停止。

(3)材料三是对材料一的继承和发展,把“双百”方针的贯彻上升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的角度认识“双百”方针的作用。

(4)说明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能够吸取教训,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也说明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历曲折。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了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

——1956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

材料二 下面的几幅图片是建国初期的电影剧照

材料三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

整风报告上的批语

材料四 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在我们的文艺园地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的劳动,斗争与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在艺术形式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1979年邓小平在全国文艺工作者

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的相关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电影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有何艺术特色?

(3)材料三、四反映了怎样不同的文艺创作方针?有何启示?

【答案】(1)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需要进一步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1956年党中央正式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艺术特色:内容大多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欣欣向荣的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人物形象新颖,思想深刻,艺术精湛。

(3)材料三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将学术问题政治化;材料四强调学术思想的自由和艺术创作的自由。表明凡是受“左”倾思想影响和干扰,就会扼杀文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凡是遵循“双百”方针,坚持创作自由,提倡艺术民主,文艺创作就会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专题五 第2课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重教育和科技„„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

材料二 教育对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强化素质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胡锦涛

请回答:

(1)“文革”后初期,最牵动人心、最能说明“把教育问题解决好”的事件是什么?起了怎样的作用?

(2)邓小平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3)材料二对教育发展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答案】(1)事件: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作用: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恢复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拔和培养了大批人才,对我国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主要贡献:①“文革”后对教育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②提出“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3)具体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强化素质教育,优先发展教育。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2013年11月1日上午,河南省希望工程办公室(简称河南希望办)联合魅力881河南音乐广播、中天九建公司一同走进葛埠口村小学,为该校送去紧缺的一百套课桌椅、一个冰箱、一个空调。

材料三 2001年,18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中,高校专家作为首席科学家的有8项。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高校承担了1/3。当时,“863计划”的250名领导班子成员中,来自高校的有120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教育家是谁?列举他的两点教育主张。(2)材料二是一幅什么工程宣传画?此工程有何重要意义?(3)结合材料三简述科技、经济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4)结合当今世界发展的形势说明,中国教育应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答案】(1)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希望工程。动员社会援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出重大贡献。(3)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取决于全民族的素质和科技人才。科技的进步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国民素质的提高要靠教育,教育的发展推动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带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4)“科教兴国”;发展素质教育。

专题五 第3课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二 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材料三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我们认为中国不仅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材料四 “神舟7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使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大跨越,飞船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原因。说明了什么问题?(2)材料三中,袁隆平用什么科学成果解决了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3)以上材料中体现的我国科技成就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苏联不肯援助我国研制原子弹,我们靠自力更生、汲取国际成果研制成功。说明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无论环境怎么恶劣,我们都能完成别人能完成的所有事情。

(2)水稻杂交技术。

(3)原子弹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增强了国防实力,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杂交水稻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对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载人航天飞船上天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55年以来,中国咬紧牙关,不惜国力秘密研究原子武器。按陈毅元帅的话说:“中国人就是没有裤子穿,也要造出原子弹。”„„在冷战环境下,是否拥有核武器,是大国最重要的标识。

——《大国脚印·1964年最具影响力事件》

材料二 中国的载人航天并非一部分人想象中的所谓面子工程。它展示了中国雄厚的国家实力。从更长远的时间跨度来看,只有那些经济最强盛、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才能延续人类畅游宇宙的永恒梦想。

材料三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5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1)结合材料一分析,新中国为何“不惜国力秘密研究原子武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3)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所述观点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答案】(1)①国防需要;②历史的教训;③民族凝聚力与自尊的需要;④冷战环境的客观要求。

(2)原因:①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②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及正确决策;③优秀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⑤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

(3)它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如果能从前30年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方面进行立论也可)

第二篇:2015春季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步练习:专题4 材料题专训

专题四 第1课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二 并不是恨满洲之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孙中山选集》

材料三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选集》

材料四 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四分析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局限性。

(2)材料三中所体现的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什么?理论上解决了什么问题?(3)上述材料体现了孙中山的哪些革命思想?

【答案】(1)材料一、二未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并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材料四未提出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要求。

(2)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3)体现了孙中山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思想。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

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答案】(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孙中山的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方法:前期采用改良的方法,后期主张革命;目的:前期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后期主张建立共和国。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或国民党涣散);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专题四 第2课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1926~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群众曾经大大地发动起来过的地方。„„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材料二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中国共产党章程》(1945年6月11日

中共七大通过)材料四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红色政权存在的条件和毛泽东提出的斗争方式。(2)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答案】(1)条件:广泛的群众基础;正式红军的存在。方式:“工农武装割据”。

(2)国民革命失败后: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抗战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 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及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3)毛泽东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革命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从而形成全国革命高潮。

——1936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深入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条道路行不通?

(2)材料二中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新思想?这一理论包含哪三方面内容?通过材料二的阐述,如何评价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抉择的革命道路?这对于今天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要启示?

【答案】(1)①革命道路: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②依据是:认为无产阶级斗争是决定革命胜负的力量。

③因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又不具备西方合法罢工的条件,工人阶级力量也不强大,缺乏武装力量,所以在城市靠罢工与起义的这条道路是不合中国国情,根本行不通。

(2)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②三方面内容: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

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出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从而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④启示: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应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路线、政策来,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专题四 第3课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材料三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

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依据。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3)据材料三回答,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答案】(1)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对“左”倾错误的深刻认识。(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解决的重大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1985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1987年《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1990年《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材料四 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部署、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总结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材料三对此又有何发展?这一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2)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上述言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材料四江泽民讲话中的“它”是指什么思想理论?江泽民强调这一思想理论具有什么历史地位?

【答案】(1)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说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2)一致。因为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

(3)是指邓小平理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方位的指导思想。

第三篇:高中历史人民版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

【基础自测训练】(一)单项选择题

①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下列哪一思想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 A.“兼爱”、“非攻” B.“法不阿贵” C.“民贵君轻” D.“以法为本” ②商鞅变法对秦国所起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 A.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B.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C.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 D.为秦统一方国奠定了基础

③下列战国时期思想家没有主持过变法运动的是 A、李悝 B、吴起 C、申不亥 D、韩非

④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 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没有反映地主阶段的利益 D.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

⑤下列著作不属于“六经”内容的是

A、《诗》 B、《春秋》C、《书》D、《尚书》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

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可必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 《商君书·更法》

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2)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有哪些?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3)据材料三概括商鞅的观点。

(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简述以上三个儒、法代表人物对待变革的思想发展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

【综合创新运用】

①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 ②结合史实思考:孔子编订《诗经》时为何不选赵国的诗歌 A.赵国偏远,孔子不曾到过 B.赵国和鲁国在当时是敌对的国家 C.孔子游说赵国时,赵王对孔子非礼 D.当时诸侯国中没有赵国

③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主要的目的是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秦国兼并战争的需要 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子的“仁”的学说与孟子的“仁政”观点在内涵上是一致的。B、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是针锋相对的。C、老子提出的“反者道之动”的命题,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内容。D、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是由战国商鞅所著。

⑤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下列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D.教育日益普及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据《论衡·本性篇》记载,“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长。如此,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世子作《养子》一篇。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之徒,亦论情性,与世之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恶。”世硕,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都是孔子的养子。

——转引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儒家思想史》第一章

材料二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sǎng 额头);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告子上》

材料三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

——《荀子·性恶》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对人性的看法分别是怎样的?(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所认为的人性本质的内容有哪些?

(3)材料二与材料三观点共同之处是什么?

(三)问答题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异常活跃。概述这种文化现象的突出特征,并分析形成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

【技能提高】 1.探究学习

研究主题: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探究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结合教科书内容阅读相关资料。

探究方法:归纳分析的方法。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等。

成果展示:利用小组探究的结果,撰写历史习作《早期儒学基本特征述评》。2.实践活动。

①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传统思想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②调查了解家乡风俗中还有哪些传统礼制的遗存。

参考答案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① B 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各家学派思想的掌握及联系当时社会情况加以综合分析的能力。

② D 提示:联系变法以后秦国的发展情况回答。③ D ④ B 提示:本题考查联系当时时代背景对法家思想的深入分析。⑤ D

(二)材料解析题

(1)“仁”的学说。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是进步的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是他的“仁”的学说也含有维护传统制度的旧思想。(2)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孟子的政治主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因此有“亚圣”之称。

(3)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4)轨迹:孔子为总结中国古典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思想有保守的倾向,主张回复周礼。孟子提出了王道主义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文化基点上提升了儒学的理想。商鞅主张激进的变革。他们三人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提示:所列举的材料只是提供线索,在理解材料中的观点的同时,还要结合所掌握的其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① C 提示:考查记忆。

② D提示: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局势的了解。

③ D提示:将该政策与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结合起来考虑。④ C

⑤A 提示:注意区别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

(二)材料解析题

(1)材料一认为人性是“有善有恶”的,其关键在于“养而致之”;材料二主张性善论;材料三主张性恶论。(2)孟子认为性“善”的具体内容为:人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3)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圣人的境界;荀子主张“性恶”,主张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来“化性”,人仍可以成为圣人。二者在最终目标上是一致的。

提示:此题考查对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殊途同归特点的认识。

(三)问答题

(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社会大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的思想家。(3)各国纷争的局面形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4)战国时期处于历史大变革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各阶级、阶层针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各种方案,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实际是经济基础的变革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

突出特征:体现了历史变革时期最富自由意识和创造精神、学术空前活跃的特点。

提示:该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条件。

【技能提高】 1.探究学习

熟练掌握儒学的发展阶段及其各个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多阅读课外书籍。2.实践活动 略

第四篇:高中历史人民版,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

①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下列哪一思想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 A.“兼爱”、“非攻” B.“法不阿贵” C.“民贵君轻” D.“以法为本” ②商鞅变法对秦国所起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 A.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B.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C.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 D.为秦统一方国奠定了基础

③下列战国时期思想家没有主持过变法运动的是 A、李悝 B、吴起 C、申不亥 D、韩非

④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 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没有反映地主阶段的利益 D.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

⑤下列著作不属于“六经”内容的是 A、《诗》 B、《春秋》C、《书》D、《尚书》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可必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 《商君书·更法》 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有哪些?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3)据材料三概括商鞅的观点。

(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简述以上三个儒、法代表人物对待变革的思想发展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

【综合创新运用】

①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 ②结合史实思考:孔子编订《诗经》时为何不选赵国的诗歌 A.赵国偏远,孔子不曾到过 B.赵国和鲁国在当时是敌对的国家 C.孔子游说赵国时,赵王对孔子非礼 D.当时诸侯国中没有赵国

③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主要的目的是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秦国兼并战争的需要 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子的“仁”的学说与孟子的“仁政”观点在内涵上是一致的。B、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是针锋相对的。C、老子提出的“反者道之动”的命题,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内容。D、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是由战国商鞅所著。

⑤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下列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D.教育日益普及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据《论衡·本性篇》记载,“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长。如此,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世子作《养子》一篇。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之徒,亦论情性,与世之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恶。”世硕,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都是孔子的养子。——转引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儒家思想史》第一章

材料二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sǎng 额头);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告子上》

材料三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 ——《荀子·性恶》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对人性的看法分别是怎样的?(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所认为的人性本质的内容有哪些?(3)材料二与材料三观点共同之处是什么?

(三)问答题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异常活跃。概述这种文化现象的突出特征,并分析形成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

参考答案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① B 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各家学派思想的掌握及联系当时社会情况加以综合分析的能力。② D 提示:联系变法以后秦国的发展情况回答。③ D ④ B 提示:本题考查联系当时时代背景对法家思想的深入分析。⑤

D

(二)材料解析题

(1)“仁”的学说。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是进步的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是他的“仁”的学说也含有维护传统制度的旧思想。(2)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孟子的政治主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因此有“亚圣”之称。

(3)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4)轨迹:孔子为总结中国古典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思想有保守的倾向,主张回复周礼。孟子提出了王道主义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文化基点上提升了儒学的理想。商鞅主张激进的变革。他们三人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提示:所列举的材料只是提供线索,在理解材料中的观点的同时,还要结合所掌握的其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① C 提示:考查记忆。

② D提示: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局势的了解。③ D提示:将该政策与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结合起来考虑。④ C ⑤A 提示:注意区别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

(二)材料解析题

(1)材料一认为人性是“有善有恶”的,其关键在于“养而致之”;材料二主张性善论;材料三主张性恶论。(2)孟子认为性“善”的具体内容为:人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3)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圣人的境界;荀子主张“性恶”,主张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来“化性”,人仍可以成为圣人。二者在最终目标上是一致的。

提示:此题考查对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殊途同归特点的认识。

(三)问答题

(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社会大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的思想家。(3)各国纷争的局面形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4)战国时期处于历史大变革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各阶级、阶层针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各种方案,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实际是经济基础的变革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

突出特征:体现了历史变革时期最富自由意识和创造精神、学术空前活跃的特点。提示:该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条件。

第五篇:高中历史必修1综合练习

高中历史必修1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从以下中国古籍出现的人名中,你认为能体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

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A.等级观念

C.法治观念B.宗法观念D.辈份观念

B.西周中期王室衰微 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2.《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西周初期分封制C.春秋时期分封制

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臵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

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臵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臵,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6.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氛

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

7.右图中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下列太平天国的事件中,能够与当时世界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颁布《资政新篇》

C、定都天京D、创立拜上帝会

9.20世纪前期,下面这首歌曾做为国歌并广为传播:“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五色旗。”它很可能出现于()

A.1901年B.1912年C.1927年D.1932年

10.“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种精神()

A.科学B.自由C.民主D.爱国

11.“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八七会议

12.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D.决定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3.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

旧邦新造,飘扬

A.卢沟桥事变B.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C.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D.中央社发表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签发给朱德的委任状

1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④③②

15.《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确立

B.秦统一六国、清帝下台、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6.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D.社会主义制度

17.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18.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A.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

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D.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19.文化大革命中成立的(),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A.人民公社

C.革命委员会B.红卫兵组织D.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20.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D.1992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22.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重大事件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②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③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

④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①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24.对下列两幅图片表述错误的是:()

(尼克松访华时送给毛泽东的瓷塑—“和平之鸟”)

A.这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重大成就的代表

B.“和平之鸟”和《楚辞集注》是中美、中日建交的信物

C.这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

D.该局面的出现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25.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这个组织的建立

①是这个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②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创始的以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③是我国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一次成功的实践④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非选择题

“君主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皇帝之下,由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1)据上述材料简述秦朝的中央官制

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摘自《明史·职官志》

(2)材料三中的“帝”指谁?其为何“罢丞相不设”?

(3)材料二到材料三官职设臵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在汉代到元代中央官制的设臵上有何体现?举两例说明。

2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自《东华录》(清)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人民版教材·必修Ⅰ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人民版教材·必修Ⅰ

请回答:(1)比较三段材料,所体现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简要分析材料一中的政治体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

(2)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两部宪法性质有何不同?分别指出其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地位。

28、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中的“秦王”指谁?(1分)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

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3)“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2分)举出当时台湾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主要力量。

材料三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4)材料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材料四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

(5)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答案

一、选择题:1—5BACDA 6—10BCBBD 11—15ACDAD 16—20ADDCC 20—25CDBBD

二、非选择题

26、(1)皇位世袭、皇帝独尊、三公分权

(2)指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

(3)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举例要体现中央官制的变化,如内外朝制、三省六部制等。

27、(1)材料一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材料二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材料三是无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一大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28、(1)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

(2)秦朝:郡县制度。元朝:行省制度。

(3)《马关条约》。义军和黑旗军。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只有统一,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兴旺;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只要答出其中二点即得分,其他思想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的回答亦酌情给分)

下载2015春季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步练习:专题5 材料题专训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春季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步练习:专题5 材料题专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问题解答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 [议一议] 法家怎样论述改革的意义?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种思想的文化意义? 答案提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一)基础知识题(每题2分,40分;根据新课程标准,这部分是你应该记住的。拿满分吧!)1、在原始社会时期,贫富分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A、产品的积累B、交换的......

    新闻题专训2010

    新闻题专训 1.请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 本报讯 (记者曾冰 通讯员郑莹莹)“在今天下午举行的青歌赛原生态唱法半决赛中,巴东撒叶儿嗬组合获得第一名,率......

    2017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二十三)美术的辉煌.doc

    美术的辉煌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关于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在美术领域的体......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同步学案:9.3 走向多极化

    走向多极化 学案 【条目解析】 1.两极格局的崩溃 标志是:苏联解体 标志:《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级格局崩溃。 2.“一超多强”世......

    必修五→《雷雨》同步练习

    《雷雨(节选)》同步练习二 1、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烦燥汗涔涔贤惠惊愕B、窟窿半响纪念弥补 C、谛听松弛斡旋脉膊 D、昧心混帐敲诈伺候 2、下面句中破折号的用法各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卷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50题,每题1.5分,共......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含5篇)

    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云和中学周林仙(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