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诚信教育的评价及研究
关于诚信教育的评价及研究
我国自古就有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信与诚的含义是相通的,信的本意是:诚实不欺,恪守信用。信用是立国之本。《左传》以信为“国之宝”。孔子亦云:民无信不立。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立德修身之本,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质。而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制,打造诚信中国,打造诚信教育,方是国家强盛的长远之道。如何研究适合新时期学生诚信教育的模式,既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需要。
一、当前诚信教育的现状
我国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学生的价值观念、发展需求日益多元化,其诚信表现也有所不同。
目前我国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由于受各个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的诚信观比较淡薄。如有些同学上课迟到,课后作业抄袭应付,甚至出钱雇同学完成作业,考试作弊,且花样不断翻新;违纪犯错时,隐瞒事实,编造谎言;损坏别人的东西不敢认,拾到东西不上交老师,借了同学的东西不归还,还参与一些赌博活动;还有的同学在父母、老师面前表现很好,背地里另搞一套,我行我素屡教不改等这一系列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
二、诚信失范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时间较短,诚信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经济转型期,受到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社会上广泛存在着诚信失范现象,表现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或违法不究等现象,使得守信者得不到相应鼓励和收益,反而不讲信用的人大行其道,在某种程度上、某些范围内成了受益者。那些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的人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甚至受到排挤、孤立、打击报复等。失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谴责和惩罚,反而被一些人认为聪明、有能耐,出现了不说谎话办不成大事的消极现象。校园不是世外桃源,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诚信道德氛围,社会诚信的失范必然影响到学生诚信观的形成。难怪有的学生认为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复杂,人心难测,别人骗我,我也要学会骗别人,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诚信教育的滞后
在学生诚信素质的教育培养上,学校无疑应该是主 阵地。然而近年来,学校在学生诚信素质教育方面表现滞后,这主要包括学校诚信理论教育的滞后和诚信机制的不健全。
一是我们的教育常常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忽视了诚信品质的培养。从小学到高中都把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作为德育的评分内容,缺乏基本道德规范的考评。“陶冶共产主义道德情操”、“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等玄而空的口号,使学生摸不着头脑,无从做起,其结果只能是引导学生说假话说空话。
二是由于应试制度无法从根本上得以消除。学生为了迎接考试,大量的作业如山似海,学生苦不堪言。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学生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包括休息时间。这样的教育方式明显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方面是应试教育的惯性,一方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对此不能自圆其说。三是学校在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考核上,不少学校可谓大动干戈,打扫卫生、整齐校服、准备材料等等,检查过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也表现出了学校不诚信的一面。而这个准备过程也就成了学校“失信教育”的过程。
三是有些教师对学生声色俱厉、讽刺挖苦,违背教育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状况,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诚信度。所有这些,都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对诚信的疑惑和矛盾。
(三)家庭诚信教育的影响
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深蒂固。普遍家庭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诚信教育。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但没有及时制止,还起了教唆的作用,个别家长用“社会复杂,做老实人吃亏”的观点教育孩子,把不诚信当作一种生存的策略传授给子女。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孩子,任凭孩子自由发展;还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甚至包庇孩子的错误,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为别人做什么,更别谈什么社会责任了。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不利因素。
三、诚信教育的途径
学校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教育学生以诚信为本,学校就要发挥多方面作用。针对当前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通过一定途径,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
(一)深入开展诚信道德意识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诚信更丰富的时代内涵,学校校应把“以诚信为本”的思想放在学生道德教育的首位,把人文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积极创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发展的条件,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抓好学生的学习教育,倡导诚信自律。要让全体学生了解什么是诚信,为什么要讲诚信。从现在起我们将诚信教育作为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题之一,全面启动“诚信教育工程”。学校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同时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教育。有关部门要利用校报、广播、校园网、宣传橱窗等舆论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对失信现象充分曝光,通过演讲等各种比赛等活动,广造舆论声势,把诚信这一话题不断升温,努力营造人人学诚信、处处讲诚信、事事守诚信的校园文明新风。
(二)健全诚信制度,规范诚信行为
诚实守信仅仅依靠思想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健全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相适应的诚信制度。学校各有关部门在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制定《学生诚信守则》,修订完善细化道德规范、考核 办法,制定《教师诚信守则》,机关党委修订完善《文明服务公约》,学生处完善“奖、惩、助”等各项考核评选制度,签订学生诚信协议书,开展“诚信标兵”评选表彰活动,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主题班会,自我评价等形式,指出不诚信现象,主动做出诚信承诺,接受其他同学监督,认真履行承诺,打造个人诚信品牌和良好声誉,切实把讲信誉、守信用落到实处。不断探索诚信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的有效途径,把诚信教育纳入我校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和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持续推进。
(三)充分发挥家庭诚信教育作用
家庭是学生接受诚信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要做孩子诚信的表率。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千万不要粗暴的打骂,这样易导致孩子为了逃避错误而说谎;而应指导孩子正视、承认错误,通过说理让孩子对过失产生内疚感。家长对孩子诚信教育要立场鲜明,对于诚信表现要给予表扬鼓励,对失信行为要给予批评教育,决不姑息。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社会上某些诚信缺失的现象,用“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教育孩子。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配合,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了合力,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学生是青年的代表,是文明的象征,是未来的希望,是祖国优良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学校的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积极评价研究诚信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出新一代具有诚信品质的高素质学生,是每一个教育者的历史使命。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负责人: 李子荣 王昌林
课题承担单位 兰陵县庄坞镇北哨小学
二零一六年三月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背景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所渴求、社会所呼唤的道德规范,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如老人摔倒了是不是扶的问题,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有些地方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非诚信行为使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受到影响,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是影响小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
2.家庭背景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农村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
3.学校背景
在当今社会许多不诚信的行为充斥着我们的周围,假货、欺骗、学术造假、谎言等等,这些不良现象也侵蚀着校园,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北哨中心小学地处鲁南苏北交界地,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在校学生600多人,学生说谎、考试作弊、言而无信、言行不
一、冒充家长的笔迹在试卷上签名等情况时有发生,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使诚信教育受到了严重的考验,家长、学校、社会对诚信的呼吁越来越强烈。我们觉得: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实践与研究势在必行!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选择了诚信教育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突破口,旨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内在需求,寻找更适合时代特征的道德教育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孩子争做有德之人、诚信之人。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培养农村小学生讲诚信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诚信教育研究》这一教学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1、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培养健康的人格。在公民人格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作为重点内容。
2、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诚信是人立身之本,是做人之道,有了诚信,才会为成才成功奠定坚实的伦理基础。
二、课题的内涵及界定
诚信:诚,诚实,诚恳。信,信用,信任。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取信于人;二是对他人给予信任。在中国古代,“诚”与“信”原本是单独使用的两个词汇,现代汉语中,人们已经广泛使用“诚信”概念,取其“诚实守信”的基本意义。“诚”与“信”的规范意义存在细微差别各有侧重。“诚”更多的是指“内诚于心”,“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诚”更多的是对道德个体的要求,“信”更多的是指对社会群体的双向或多向要求。因此,我们所说的“诚”是信之诚,“信”是诚之信,不仅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努力做到说话信实,还要努力从内心去体会诚信的道德意义。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是指带有特定区域(农村)特征的少年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诚实守信习惯的教育活动。其基本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对己诚实,对人守信,不说谎,不空许诺言,言行一致。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国民尤其是学生的诚信教育。美国从幼儿园和小学起就重视对孩子们的诚信教育,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孩子们的诚信也都十分重视,而且贯穿了学生的一生。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文明发展史,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诚信”已经逐步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衡量人们日常行为、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和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仍不容忽视,它们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怎样更有效地整合教育力量,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不良言行的冲击力,将是我们研究与实践的重点。
综上所述,讲诚信已成为国内外各界人士共同崇尚的一种美德,也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道德课题,期待我们去努力实践和研究。
四、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看重诚信。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其中“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再次使“诚实守信”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它对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守则》第九条规定: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六条: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可见“诚信”是一个国家文明的主要标志。在学校教育中,使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是今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和全民族道德素质的必由之路。
五、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要着重解决小学生中“心口不一”的问题,要求做到真诚、诚实,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能口是心非,虚情假意。陶行知先生有个十分精辟的教育观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善、美”是做人的至高境界,三者之中,“真”是最基础的品德,没有“真”,其他一切美好的品德都无从谈起
二要解决小学生中“言行不一”的问题,要求做到重诺言、守信用,言行一致,不能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我国自古推崇重诺守信者,“一诺千金”的佳话已传颂了几千年,“言必信,行必果”是历代品德高尚的立身处世之道。这样通过培养小学生讲诚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诚信意识及其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形成学生健康全面的良好人格品质。
2.通过研究,形成一套加强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进而探求一条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的学校德育教育新路子,以此提升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水平。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创设师生的平等地位,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同时让诚信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扎根,让诚信的鲜花开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4.通过研究,提出农村小学生良好诚信行为的培养方案,做到以良好诚信行为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农村小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
1.从农村小学生自身的角度,农村小学生诚信观念的薄弱。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贮备少,认识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是非判断力低,意志品德不坚,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2.从农村家庭教育的角度,农村父母的品行“有失楷模”。中国有句老话:“不知其人观其子”,这说明以父母品行为标榜营造和谐诚信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3.从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农村小学教师的道德“有失风范”。铸造诚信之魂关键在教师,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教师存在大量不诚信现象,老师不能以身立榜的行为,给小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4.从农村小学学校教育的角度,农村小学学校教育“有失调节”。许多学校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甚至以智代德,对小学生如何做人缺少关注,道德教育名存实亡。
5.从社会教育的角度,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社会上的虚假欺骗不同程度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社会的诚信危机必然会影响校园和学生自身。
(二)探索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培养其诚信意识,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
1.利用讲解说教法,形成诚信导向:利用班队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怎样做才算是讲诚信。讲解古人季布“一诺千金”、“宋濂守信”的故事,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2.利用榜样激励法,引导诚信理念: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其一通过老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这要求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自身的诚信度来为人师表;其二通过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利用家校配合,共造诚信环境
(1)创设校园诚信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诚信教育。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
(2)创设班级诚信的环境氛围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校园创设诚信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诚信的环境氛围。通过班级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校内校外一样、人前人后一样,自觉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
(3)创设家庭诚信环境
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但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对家长的要求。
4.强化措施,规范诚信行为
一是在学生对诚信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地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赞扬敢于承认错误、不说谎话的精神。三是要循序渐进,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5.创设情境体验,促诚信动力
适时地为学生创设能够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行为经验的客观条件,让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经验以形成信念。通过欣赏教育、成功教育使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经验,培养诚信品质。
(三)提高教师师德水平,营造和谐德育环境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2.转变观念,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3.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说实话写真话,不口是心非,不弄虚作假,发挥课堂教学育人的功能。
(四)提出培养小学生诚信意识的方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能逐步做到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遇到失误,能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从而增强诚信行为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阶段性原则
个体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所以,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三)示范性原则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性。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和教师是儿童最早的模仿对象,他们的行为和诚信程度影响着儿童诚信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四)实践性原则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只有当个体直接面临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矛盾和冲突,并切实解决了这些矛盾和冲突时,个体的诚信才能得到真实性成长。
(五)结果与过程并重原则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又要关注孩子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教育者应当采用进步健康的价值取向,在评价孩子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既要关注行为结果,又要关注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八、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将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诚信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诚信培养的看法。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诚信的行为习惯的表现。4.经验总结法:认真总结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对象:北哨小学二至六年级学生。
九、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6年3月--2016年5月)
1.成立课题研究组。
2.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3.进行“小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4.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6年5月--2017年3月)
1.深入落实研究方案,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及不良诚信行为习惯的矫正。
2.充分办好家长学校,进行家庭良好诚信行为习惯的培养的指导,并进行经验交流。
3.每学期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
4.抓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调整充实研究计划。实践、总结—由经验上升为理论,推而广之。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7年3月--2017年6月)
1.撰写出研究报告,经验汇编及相关论文集。2.做好结题工作,准备结题鉴定。
十、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一直重视教育科研并且具有较强的开展科研的组织能力,有浓厚的教科研氛围,这是我们的课题研究能够取得良好成果的基础,学校提供课题研究的各种条件,课题经费有保障。
2.课题负责人发表过多篇省、市级论文,有较强的科研和组织协调能力,有丰厚的科研理论知识。
3.课题组成员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旺盛的精力,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热情,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动力。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课题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主要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行为得到改善;学生诚信意识与行为得到提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打造诚信校园,提高学校的德育质量。
十二、成果的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若干。
2、结题报告及论文。
十三、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 李子荣 王昌林 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李子荣:负责方案的制订,撰写课题研究的主报告。
王昌林:收集资料,做好建档及经费管理工作
蒋如云:完成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张晓滨:参与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参与调查并完 成书面材料。
沙兆堂:参与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参与调查并完 成书面材料
主要参考资料
1.《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中共中央教育部2004.3 2.维利 《诚信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辽宁师范大学教育2002.10 3.王莉莉《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江西教育研究1997.6 4.顾锐萍《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机制探析》江西教育科研 1999.2 5.《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教育部2001.10
第三篇: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实验报告(文献资料)
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主义的多元化发展,对社会道德环境和公民基础道德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共中央于2001年十月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并以此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宁波市人大会议也曾提出“打造信用宁波”的一号提案。
我们学校在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新世纪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来看,学校德育在观念、内容、途径和方式等方面都处于不相适应的状态。需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道德教育的新要求。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整个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一切良好道德品质都必然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诚信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立身之本,是青少年、儿童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学校生存、发展和提高办学品位的需要。
诚信从古时候起就被列为了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但是当今社会我们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制假货、作假帐、说假话等等不诚信的行为充斥着我们的周围,我们的孩子也遭受着诚信的考验。这些不诚信的行为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从而使“诚信失范”处于一种恶性的循环。所以说,教育领域的不诚信,其危害性是长远而又难以估量的。基于这些原因,要求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广泛而深入地进行城信教育,以此塑造少年儿童健康的人格。
有关概念和名词的界定
“诚信“从字面上理解并不难,是不虚假、守信用的意思。然而要准确把握诚信的涵义,采取何种策略来实施这项教育却有一定难度。美国著名学者查理德.T德乔治对“诚信”下过这样一个定义:诚信是指时时处处使自身行为符合道德原理与规范。很显然,这个定义所强调的是行为主体在所有的时空范围自觉自愿地履行行为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其本质是让学生在接近他人、接触社会和认识自我的情感体验中获得道德的发展。然而,满足这种道德发展的环境却日益恶化,在现实生活中推行起来障碍重重。
诚信是一种道德价值的取向,它是古往今来的德育主题之一。先前,在思、孝、仁、义、礼、智、信中,诚信交叉渗透到各方面;诚信于君为忠,诚信于父为孝,诚信于友为义,诚信于民为仁,诚信于尊为礼,诚信于交为智„„千百年来,这一切在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都是突出了再突出的。功能意义
一是有利于落实“以德治国”方略,使小学德育更好地适应入世的挑战和时代的要求。“以德治国”必须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吸收全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融合起来,而当前的最佳融合点和融合途径之一,就是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中广泛深入地进行诚信教育,发扬诚信品德和诚信精神。
二是有利于充实德育内容,让小学生的道德基础打得更加扎实。万丈高楼平地起,全靠基础坚实,人之为人也是这样。木无根本不活,人无诚信不立。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在小 1
学阶段让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传统美德教育,特别是在德育中鲜明突出地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促使学生把道德基础打得更扎实些,增强抵御各种风浪和诱惑的能力,这是教育界应该积极承担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研究任务
着重解决两大问题:
一要解决“心目不一”的问题,要求做到真诚、诚实,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能口是心非,虚情假意。陶行知先生有个十分精辟的教育观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于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善、美”是做人的至高境界,三者之中,“真”是最基础的品德,没有“真”,其他一切美好品德都无从谈起。
二要解决“言行不一”的问题,要求做到重诺言、守信用,言行一致,不能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我国自古推崇重诺守信者,“一诺千金”的佳话已传颂了几千年,“言必信,行必果”是历代品德高尚者的立身处世之道。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尽管当今社会有更多的重诺守信的生动事例,但言行不
一、不守信用仍是普遍存在的一大道德问题。有人如此评说:“要是全中国的人都能遵守《小学生守则》就好了!”此话乍一听像是开玩笑,却一语中的,发人深省。诚与信相辅相成,无诚则无信,无信亦无诚。两者同为道德基础中“最深层次的一块石头”,是“基础的基础”。研究目标:
通过各种自主性实践体验活动开展城信教育,以解决学生存在的“心口不一”、“言行不一”的问题,培养“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以德服人”的优良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完成诚信品德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最终实现道德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研究的原则
(l)轰轰烈烈和扎扎实实相结合的原则。
(2)诚信教育和基础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诚信教育和师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诚信教育和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7)诚信教育和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内容
1、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貌,包括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的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实践,养成诚信的内在品质。
2、遵纪守法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3、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的教育。真诚待人、诚实守信,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包括真诚地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人要诚实,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通过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体验自尊,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
2
4、乐于助人的教育。乐于助人是诚信品质的体现。包括: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把帮助他人视为自己的需要。通过乐于助人教育,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和积极情感体验。
6、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教育。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是诚信教育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7、诚信立人教育。诚信立人是诚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包括:确立诚信立人的意识,把诚信作为做人的准则。通过诚信立人教育,唤起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意识。
途径与方法:
本课题比较系统、深入地探索了学生诚信品质缺失的成因与对策、教育的途径、矫治的方法;并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分阶段目标,根据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特点,制定教育的内容,并根据目标的达成评估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成效。课题在内容上侧重于小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背景调查、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帮助全体学生获得适应与发展,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矫治的能力。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低段和高段进行,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方法。小学低段主要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遵守诺言、说话算数的优良品质。由于这一阶段的少年儿童具有年龄小、自我意识不发达、自我能动性不强等心理特点,在良好诚信习惯的培养中,教师和父母要发挥主导作用。小学高段主要养成待人接物真诚的习惯和守时的习惯。这一时期,少年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基本习惯已经初步形成。老师和父母在少年儿童良好诚信习惯的培养中,除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外,要增强其自我体验和实践的能力,发挥少年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代德育观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我们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十分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在学生诚信品质由“他律”到“自律”的社会化形成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和发挥作为道德实践主体的学生的自主性。
(1)我们特别强调让学生根据自身状况,自主设计承诺的形式,促进自主发展意识的增强。——“大声宣誓型”;学生们在升旗仪式、主题活动或开放性的场合中,面对大家,公开表示自己的决心,用集体的舆论树立目标、增强信心,促进了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
——“承诺书信型”:学生以书信的形式向家长、老师或同伴承诺自己想要自律的行为。如:“妈妈,你不在家的时候,我一定会管好自己的。”
——“格言自律型”:学生们根据生活习惯,结合自身的目标要求,选择或设计格言,并把格言制作在书签,提示卡、小挂件等物件上,随时提醒自己要履行诺言。
——“合同契约型”;契约合同由签约对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如同桌之间的签约、学生与小干部之间的契约等,充分体现队员思想的民主、自觉与开放。
——“集体公约型”;队员们生活在集体中,制定集体的公约可以使队员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力,集体公约的制定将转变队员身上“自我中心”的行为倾向,如:《游戏公约》、《爱菊艺术学校诚信学生城信公约》等。
附:爱菊艺校学生诚信公约
3
1、不说谎话,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
2、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
3、公私分明,公家的东西不能归私人所有。
4、拾到东西要交公,别人的东西不能归自己所有。
5、努力学习,按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抄袭。
6、独立考试,认真答题,不作弊。
7、答应别人的事要认真按时完成,做不到的事情不要逞强答应别人。
8、要守时守约,言而有信。
9、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到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
10、尊敬长辈,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欺骗父母。
(2)我们特别引导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诚信内容,以期提高学生践履的自主自觉性。
——“我和诚信交朋友”主题班队活动,通过讲故事结合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例中受到启迪。加强了学生的观念,指明了行动的方向。
——诚信小日记。实验班的学生每人有一本诚信小日记,每周学生制订一个自律格言,每日记录自己的诚信表现,周末进行自我小结和自我评分。把诚信品质由他律慢慢转为自律。
——“诚信悄悄话信箱”,我们在实验班里设立“诚信悄悄话信箱”,学生可以通过信箱和老师建立亲密的联系,把心中的快乐、困惑传递给老师,老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诚信现。
——“诚信章考评”,我们设立了诚信四级奖章,分级进行考评,达到四级奖章的授予“诚信小明星”称号。
在开展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与师德教育相结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只有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一致,至少达到基本一致,才能形成合力,有效地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率先做到。只有言传身教,不搞“双重道德标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把诚信教育列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教师提出比学生更高的要求。
二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中最具凝聚力和号召力的一面旗帜,爱国不仅体现在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壮举上,而且体现在我们平时的诚信言行中。我们教育学生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诚信不立,何以立国家?一个不讲诚信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领导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一定能履行好所作出的一切承诺。”显然,诚信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信誉,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我们应将立人、立业、立国的道理贯通起来,将诚信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显示品德素养的高下优劣。“诚信立人”教育应见微知著,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拾金不昧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育方式如春雨润物,不轰轰烈烈搞运动。
4
四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诚信立人”教育应是开放式教育,不能封闭在校园里孤立地进行,要努力争取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为此,我们印发《诚信现状调查表(家长卷)》以及在各种新闻媒体搞集中宣传等途径,使诚信教育形成了“三结合”网络,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问题讨论
一是教育工作者认识不尽一致。一个时期以来,受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反面事例的影响,历来视诚信为身家性命的知识分子中,也流行起“诚实人吃亏”的观念,有人甚至发出这样的疑问:“在机遇来临时,如果不守信用就可以轻易成功,那么,我们还背不背‘信用’这个沉重的包袱?”这种观念和想法在教师以及家长队伍中也有一定市场。
二是小学生缺乏社会生活体验,难以深刻理解比较抽象的道理,而且诚信美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难免有反复,必须长时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是学生诚信品德的养成光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必须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势形成合力才行,而社会上以及家庭中对诚信的认识也不尽人意。
四是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也没有比较合适的教育参考资料和辅助读物。
5
第四篇:小学诚信教育的策略研究
小学诚信教育的策略研究
义乌市保联小学
夏伟良
[内容摘要]
诚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人们追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早已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持续快速地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得愈加明显,其作为德育的基础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同。因此,怎样提高诚信教育的效率是我们必须正视的课题。本文将对此阐述笔者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关键词] 拿来主义 活动 训练 监督 渗透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明礼诚信”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首次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诚信程度的高低,不仅体现他(她)个人的修养水平,也反映出其所处的家庭、集体,甚至是国家的教育水准和文明层次。因此,在小学生中进行诚信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传统美德,也是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形成高尚的精神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爱祖国、爱集体、讲文明、守信用的思想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田。
一、明礼诚信,相互促进
“明礼”是人的行为外在表现,是讲究“礼仪”、“礼让”,主要包括重礼节和讲礼貌,简单地说就是讲文明,注重公共文明和公共道德,包括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扰乱公共秩序等等。小朋友在这些生活细节中,养成懂礼节、讲礼貌的习惯,归根到底,是养成尊重他人、互相礼让的道德精神。“诚信”是人的内心状态,“诚”主要讲的是诚恳、诚实,不弄虚作假,“信”是讲信用、信任,不欺诈坑弱,做到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讲信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要养成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首先是以“知”为开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后以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习惯为归宿。知是行为的先导,是产生行为的思想基础。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教给学生应具备的良好品质,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生活上和集体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使他们懂得讲礼仪、守规范的重要意义,识别和抵制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增强讲文明、讲礼仪,守信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在这个方面,祖国悠久而丰富的传统文化是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如:
‚三国时期,关羽以‘诚信’二字名垂千古,而吕布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因为无诚信而遗臭万年。
战国时秦国商秧‘立木为信’,使变法得到了百姓的支持,秦国从此渐渐强盛起来;周幽王为博爱妃‘千金一笑’而上演 ‘烽火戏诸候’的一幕,导致杀身亡国的凄惨后果。
……‛
所以,笔者认为,挖掘祖国传统文化,这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良好途径。
二、强化训练,开展活动
《规范》实施的过程的基础,是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过程,而习惯的形成又在于训练,它的特点是规定性和重复性,对学生礼貌用语、做事原则、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训练。树立典型示范,引导礼仪方向。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他说:“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依据,利用班会、晨会、中队活动,逐条宣讲《规范》和《礼仪常规》,让学生句句理解,时时对照,付之行动,并紧扣以“文明礼貌——做人的基本素养,诚实守信——为人的基本准则,学会关心——让世界充满人情味,学会合作——发挥1+1>2效应,学会竞争——1世纪的必备素养”为中心礼仪常规进行思想教育,联系生活实际中一些伦理道德行为问题进行辨析。通过学习、对照、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守规范、讲礼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和准则。它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自我完善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文明的愉快情感,给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思想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几点应特别注意:
1、名人效应。知名人物,尤其是伟大人物,具有特别强大的感召力,他们的崇高人格和高尚修养像指路明灯一样,能指点孩子们成长的方向。
2、教师垂范。有这么一则小故事:故事发生在英国南部的一所小学里,一位教师调任一个较差班的班主任,该班孩子大都很调皮,爱捣蛋。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玩,玩得天昏地暗。下课了,老师说:“孩子们,你们要是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我就去吻校外放牧场里的一头猪。”这些调皮的孩子问:“老师,这是真的吗?”老师说:“真的,而且我要吻的是一头你们认为最大的母猪。”孩子们好奇,都希望老师去吻猪。从那天起,他们的课堂纪律好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即使有贪玩的,别的孩子也会提醒“难道你不希望看到老师去吻那头大猪吗?”半年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圣诞节的前夜,孩子们对老师说:“老师,你可以去吻那头猪了吗?”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老师带着这群孩子穿过公路,来到放牧场。孩子们在猪圈里看到一头特大特肥的猪。老师走近那头大猪,轻轻地吻了它。孩子们在猪圈外笑得前仰后合,老师吻了猪也和他们一样大笑了。
读这个故事,我们不是看到这位英国教师的滑稽可笑,而是看到了这位英国教师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师生平等的意识,看到了教育所追求的亲近自然的境界,看到了教育所拥有的和谐欢愉的氛围。确实,老师好的师德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熏陶着学生。
三、拿来主义,积极消化
中国有句古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说的正是借鉴他人长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广义地说,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均重视国民的诚信教育,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吧:
1、美国从幼儿园和小学起就重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美国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设计的基础教材中就突出了‚诚信‛方面的内容。其中一篇课文讲述了一则古代中国的故事: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于是发给国中每个孩子一粒花种,约好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就将被选为未来的国王。当评选时间到来时,绝大多数孩子都端着美丽的鲜花前来参选,只有一个叫杨平的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前来,最后他却被选中了。因为孩子们得到的花种都已经被蒸过,根本不会发芽。这次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选出最诚实的孩子。教材建议老师在班上组织讨论,向学生介绍‚最大程度的诚实是最好的处世之道‛这句谚语,并且要求学生制作‚诚信‛的标语,在教室里张贴。
2、几年前,美国一所学校的多名学生在完成生物作业时抄录了某网站提供的一些材料,任课老师就毫不客气地判这些学生的生物课为零分。这位老师说,第一天上课她就和学生订下协议并由家长签字认可,协议说,所有布置的作业都必须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欺骗或剽窃将导致课程失败。支持她的老师们说,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课程更加重要。
3、日本的诚信教育几乎贯穿人的一生,在家庭中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不许撒谎‛,到学校里耳濡目染的是‚诚实‛二字,到公司里‚诚信‛几乎是普遍的经营理念。在日本,很多学校的校训都有‚诚信‛二字,如东京文京女子中学的校训是‚诚实、勤勉、仁爱‛;横滨翠陵中学的教育方针是‚自立、诚实、实行‛;泰星中学的校训是‚诚实、品位和刚毅‛,校长解释说,诚实就是对所有人都要以诚相待,有品位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诚实,因为诚实,所以要一诺千金,以坚强的意志实现诺言。
在日本,诚信教育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贯穿学生学校生活的始终。日本学校有一种伦理课,诚实、善良、向上、奉献、谦让、名誉、正义是其主要内容。日本中小学生每人都有一本道德手册,名为‚心的笔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记载着各种道德规范,诚实是重要内容之一。2001年7月日本正式实施了学校改革教育法,规定学生必须参加服务社会的志愿活动。
4、在描述德国人的性格特点时,‚严谨、诚实、守信‛是经常被提到的字眼。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孩子在四五岁时是培养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最重要时期,97%的孩子的品性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因此在德国的青少年教育体系里,家庭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德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家长有义务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德国家庭里家长也都非常注重为孩子营造一个真诚的氛围。家长们普遍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家长必须做出榜样。在德国城镇的十字路口随处可见到这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了孩子请不要闯红灯‛。据了解,自从立了这块牌子,闯红灯的行人和车辆明显减少。
在德国,你如果随地乱扔垃圾或者在没有停车标志的地方停车,马上就会有人过来阻止你,并给你灌输一套遵守社会公德、为下一代作好榜样的理论。氛围教育不仅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规范了成人自觉遵守社会秩序,诚信待人。
„„
四、营造环境,优化氛围
优化教室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班训、教室中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悬挂“请使用礼貌用语”等宣传牌。整个教室范围比较整洁、清新、优美,好像每个角落都在说话。积极的舆论宣传,优良、文明的环境熏陶,也更促进了良好公德的养成。
五、检查督导,全程渗透
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稳固。特别是一些平时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一旦遇到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不良行为就会重新萌发。为此,老师要加强检查督导,强化学生的知情意识,尤其是强化学生平时“诚信地待人,不说谎话”和“言行一致,为人正直”两方面的内容。另外,有必要在班级常规活动中设监督员,开展“明礼诚信”行为训练活动,通过检查督促,使之自我完善,并定期评选出“明礼诚信”小标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当然,家校配合少不了,只有双管齐下,同步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真真切切地做到“明礼诚信”,并产生长期的教育效力。
综上所述,诚信教育作为德育的基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教育过程,所采取的方式方法自然不可能局限于若干条。但是,如果我们做个有心人,它带给我们的回报必将是巨大的、喜人的!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修订版;
2、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三期;
3、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第一编,叶澜等著。
第五篇: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是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均重视国民的诚信教育。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文明发展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看重诚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诚信”已经逐步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衡量人们日常行为、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准。
树木之初重育苗,立人之始在于幼。诚信教育应从小抓起。因此,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内容
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以诚待人,言行一致,不说谎话,自觉守纪,作业和考试求真求实,不抄袭,不作弊。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纪法规,校纪校规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基本原则:
1、整合性原则:本课题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个别与集体跟踪研究。结合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将围绕改革课堂教学,拓展校内活动,开辟社会大课堂这三条主线,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达到研究目的。
2、主体性原则:本课题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更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学生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的参与,给学生尽可能充分的表现和选择的机会,还应特别注意学生参与活动的反馈意见和信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修正和优化研究内容。
3、团结合作原则: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有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决定着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在信息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教育实践中,要注意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开展教育。
四、实施方法:
1.实践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不断完善。.经验总结法:从活动开展的大量实践中,挖掘和总结科学有效的方法,及时推广。
3.个案研究法: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抽取部分典型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将课实施前后个案的诚信情况作比较。
4.文献研究法:研究组成员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了2003年以来国内主要教育杂志有关诚信教育等五十多篇文章,两份关于中小学诚信教育的研究生论文,从而对于本课题国内的研究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本课题中的“诚信”和“诚信教育”等有关概念进行了必要的阐述与界定。
5.调查研究法:本课题的调查对初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诚信现状作了必要的调查与分析,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为学校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提供了基本依据。
6.行动研究法:在行动研究中,课题组组织学生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并开展诚信考试签名仪式,设计了诚信专题教育活动,如诚信主题班会,诚信主题黑板报等,在课程实施中贯彻诚信教育思想的行动研究。
五、活动安排:
实验周期定为6个月(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实验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12—2014.2)准备阶段。
课题酝酿,成立课题组,拟定研究方案,确立申报,邀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调查小学生“诚信”的现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为开展研究作好准备。
第二阶段(2014.3—2014.4)实施阶段。制订阶段研究计划,深入课题研究,开展丰富的诚信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围绕课题研究进行经验总结,撰写专题论文。
第三阶段(2014.5—2014.6)课题总结及成果鉴定阶段。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将实践探索从理论上加以升华,收集课题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实验报告,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撰写结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