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好军事历史知识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用好军事历史知识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作者及单位:陈学立,江苏省赣榆县华杰双语学校,邮编:222100 【内容摘要】
在历史教学中,挖掘并用好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军事历史知识,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十分重要。主要途径有:让学生懂得强军是强国的保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教材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发展军事的史实,通过历史教材中有关军事知识插图、经典战例,通过观看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学唱革命歌曲等形式,通过教材中的革命英雄人物事迹,通过乡土军事历史。
关键词:军事历史知识、健全人格
一、用好军事历史知识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性
2009年10月14日,我县某初中发生了学生凶杀案。初三一男生用水果刀刺向同宿舍的三名同学,其中一死两重伤。凶手因父母离异,其他同学嘲讽,导致心里失衡,从而报复杀人。这起惨案再次给学校安全教育敲响警钟,再次说明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当前中学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有:任性自傲,自私狭隘,牢骚满腹,强调客观,埋怨别人; 是非美丑判断力弱化;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严重;价值取向的扭曲,缺少精神支柱和理想前途等。
所谓人格教育,是指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在需要、动机、态度、理想、价值观等方面所实施的指导和教育。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他们给予良好的人格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对于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学在学生人格教育方面优势显著,把人格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发挥
历史学科中军事历史知识的特殊优势,是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军事历史知识十分丰富。据调研,初中学生普遍对军事历史知识感兴趣,特别是男生的比列达百分之九十多。在历史教学中,用好历史教材中的军事历史知识进行健全人格教育,就是运用历史教材中的军事历史知识以及相关活动课,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的军事和革命斗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增强国防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用好军事历史知识教育资源,进行健全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径有:
1.让学生懂得强军是强国的保证,对学生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格的基石,是对中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强大的国防和军队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近现代史上,从清朝后期到北洋军阀的统治,到国民党的统治,由于军备废弛,淡化国防,忽视国防教育和军事建设,使军队成为私人利益的“保镖”,导致国家衰落。在教授《鸦片战争的烽烟》一课时,我设计了一道讨论题:侵华英军只有几千人,清朝有八十万军队却失败?学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有的说“清朝政治腐败”,有的说“清朝武器装备落后”,有的说“英国准备充分”等,学生说的都有道理。然后教师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清朝的武器只有落后的佛郎机,鸟铳,红衣大炮等武器,而英军却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和大炮。通过讨
论对比,学生认识到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会被动挨打国家就会衰微的道理。
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的领导下,由于实行全民族战争,进行全民的国防动员,才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我国今天的和平环境,也正是有了强大的国防做后盾。
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推行霸权主义、充当世界警察的重要原因,也是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科技和军事力量强大。
通过过去和现在、世界和中国具体事实的比较,学生懂得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有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了先贤们“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民族气节和报国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科技本领,为国家强大做出贡献。收到了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2.通过历史教材中有关军事知识插图、经典战例,进行健全人格教育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教材中关于军事斗争的插图很多,主要有历史地图,历史数据表格,历史事件照片,历史人物照片等几种。图片有:战争,战役形式示意图,例如《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台儿庄战役示意图》等等;照片有:反映侵略者暴行的,例如“日军在南京集体枪杀中国平民”,“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等;反映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如“中国军民在卢沟桥上奋起抗战”,“抗日军民破袭铁路线”等;反应重大战役指挥者的,如“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百团大战中彭德怀在前线指挥战斗”等。表有“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等。这些插图是历史的见证,也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知识。
在讲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我举办了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图片展。八年级上册教材中,除徐向前元帅外,有九位元帅的人物图片,我用相机拍摄,把它们集中起来,挂到黑板上,引导学生去辨认,同时说出他们的事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学生都被他们的丰功伟绩深深感动。教材中的经典战例也很多,如四渡赤水战役,三大战役等,这些战役表现出毛泽东和无产阶级革命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显示出革命战士的英雄气概。
通过观察图片,展示图片,学习经典战例,学生更好的了解战争战役的概念,了解战争战役师敌我的状态,战略战术,指挥者的战术思想等军事知识。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荡涤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材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发展军事的史实,进行健全人格教育
近代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提出发展军事的思想并进行实践。清代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来又成立了南洋、北洋、福建三只海军;维新派提出训练新式海军的主张,但是他们都未能救中国。孙中山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黄埔军校则是一所新式革命学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了红军大学,抗战时期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解放后,创办了各种军事院校,我国的国防建设实现了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人民军队成为维护和平的坚强柱石。
通过这些事实,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建设国防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增强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感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受到健全人格教育。
4.通过观看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学唱革命歌曲等形式,进行健全人格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内容越生动,学生越感兴趣,学生自觉接纳新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放映军事题材影视片,例如《血战台儿庄》,《七七事变你》,《屠城血证》等,学生非常感兴趣。观看后,我让学生写观后感,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学生认识到只有强大的国防才能不被欺负。教学生唱《大刀进行曲》,《太行山上》等革命歌曲,学生的热情很高,学生真切体会到抗战时期亿万中国人民抗战的顽强斗志,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实行全民族抗战的正确和强大力量。
通过观看这些影视作品和歌曲,既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强化对时代特点的把握,提高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5.通过教材中的革命英雄人物事迹,进行健全人格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格的支柱,也是生命的支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涌现出无数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戚继光、林则徐、毛泽东、杨靖宇,黄继光„„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中国军事的魂魄。在教学中,使他们成为每一位中学生以及公民学习的榜样,让他们成为学生追捧的“大明星”。他们崇高的人格、伟大的抱负、宽广的胸怀、坚定的意志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感召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潜意识中的敬慕感,并由敬慕感转化为责任感、使命感,进而能够自觉的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社会的需要有机地联结在一起,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通过乡土军事历史,进行健全人格教育
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基础。全国各地乡土军事历史知识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要不断发掘和利用。我县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有全国唯一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园—抗日山,抗日山烈士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县又是全国五连冠“双拥模范县”。历史教学中,要结合乡土历史进行教学,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机会,带领学生到抗日山烈士陵园凭吊烈士,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历史教学中,用好历史教材中的军事历史知识进行健全人格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还有很多,如上网,到图书馆查找军事斗争的资料,请老军人介绍军事斗争史,军事历史知识测试,军事历史知识板报,演讲比赛,演戏剧,办故事会等。
三、用好军事历史知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应注意的问题
用好历史教材中的军事历史知识,进行健全人格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实际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应用直观手段,强化感性效果,把握人物特点,感知“名人”效果,开展活动课型,创设情境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忧患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报复,远离低级和庸俗,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健全的人格,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7—9年级
2、《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年第7期
3、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第二篇: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第二章 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认识培养健康人格对人生的意义;掌握塑造健全人格的方法途径。
【教学重点】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1、人格的定义
一提及“人格”,我们可能会想起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人人格太差;那位人格高尚”“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这些包含了人格的多重含义,有道德意义上的,有文学意义上的,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那么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的含义是什么呢?
“人格”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指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就像我国戏曲中的脸谱,它代表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综合各心理学家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它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该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统合性(多种成分构成有机整体,内在一致性,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命运,甚至影响到个人成败)
举例说明。
2、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由此,埃里克森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的人格品质分别是:
①婴儿前期(0-2岁):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希望的品质。②婴儿后期(2-4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意志---。③幼儿期(4-7岁):任务--主动感,--内疚感;--目标---。
④童年期(7-12岁): 任务--勤奋感,--自卑感;--能力---。
⑤青年期(12-18岁):任务――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⑥成年早期(18-25岁):任务――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⑦成年中期(25-50岁):任务--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怀---。
⑧成年后期(50岁以后):任务――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倦感;――智慧的实现。
补充:(1)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特点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对自我及与周围环境的认识、体验与评价。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大学生与其同龄青年相比有许多共同之处,又有所不同: ①强烈关注自己的发展:不像普通青年直接进入社会,他们有四年左右的知识技能储备期,在这段缓冲期里会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有关自我的一些问题:我聪明吗?我风度如何?别人会怎么看我?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工作较适合我?等等。
②自我评价能力趋于客观。知识的增多,生活经验的积累,感性和理性都趋于成熟,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变得客观、全面。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相关度比较高,即差距较小。
③自我体验丰富而复杂。比如 落榜同学去打工,他们的社会角色已经开始定位,自我情感体验稳定简单些,而大学生则是各种社会群体中“最善感”的群体,自尊、好胜、敏感,得意、失意时易有正负两极情绪。
④矛盾性和不成熟性。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盲目自卑或自大。
(2)大学生自我观念的矛盾及其调节
①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大学生活相对范围较窄,交往多限于老师、同学、父母,相对简单直接,他们对自我的认识的参照点少,局限性大,很容易染上光环色彩,其实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很平凡,和想象中的自己有较大差距,就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苦恼。
②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大学生富于理想,成就欲望较强,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不容乐观的残酷现实不得不思考现实中的我的诸多困境,这种差距可能会引起自我的分裂,导致一些心理疾病。
那么如何让自己生活得快乐关键是你站在什么位置上看问题。人有一种可贵的智慧,便是给每一种现象赋以意义。
③独立与依附的冲突。希望在经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独立,摆脱成人的管束,但在心理上又不成熟而依赖成人,从而很苦恼。
④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寻求对某种团体的归属以及获得爱情,但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存在戒备心理,总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特别是从二年级之后,所以总有一种孤独感在里面。
3、大学生的气质特点
“气质”既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及指向性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比如有的刚生下来就爱大声哭闹而有的则安静乖巧、、、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和俄国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分别根据人体体液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明人的气质类型。一般分为四种。
典型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不是典型的某种类型,而是混合型的。
胆汁质:精力旺盛、直率热情、情绪体验强烈、易感情用事、外倾型。
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思维灵活、易适应环境,喜欢交往;但做事粗枝大叶、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转移。外倾型。
粘液质:安静沉稳、喜欢沉思,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注意稳定持久;但比较刻板,反应缓慢、不容易适应新的工作。内倾型。
抑郁质:动作缓慢、敏感,情感体验深刻,容易感受到别人不易察觉到的细微现象;一般较瘦弱(反之心宽体胖)、孤僻。内倾型。
资料:据一项关于我国大学生气质类型的调查表明:
(1)大学生中复合质占65.93%,单一型气质占34.07%,总的趋势是多血质类型人数最多,共占56.32%,其次为粘液质占24.18%,第三为胆汁质占13.73%,抑郁质最少,占5.77%。
(2)文理科大学生比较:理科学生中粘液质多,文科学生中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比较多。
(3)男女生比较:男生中属于胆汁质、多血质者多,女生中属于粘液质者多于男生。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应如何了解和看待自己的气质类型呢?可以通过心理测验了解。它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只是给人的个性行为涂上某种色彩,而不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同时一种气质有它的积极与消极方面,不具有道德评价的含义。任何一种都可以成为高尚、有成就的人也可以臭名远扬和一无所成。气质对职业也会产生影响。某些气质特征往往能为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但比较而言,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那些典型的胆汁质(精力旺盛、情绪体验强烈,易感情用事等)、抑郁质的人或胆汁质-抑郁质混合型的人就比较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应针对自己的气质扬长避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大学生的性格特征
“性格”指个体对自己、他人和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并表现在日常的行为举止中,最能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和品德。
性格主要受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不过同时也受个体生物学因素的影响,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脑的损伤或脑病变对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影响。一个额叶受损的人会变得动静无常,有时爱说粗俗的话,对同伴缺少尊重,不能听从别人的劝告,极端顽固,反复无常,有时又犹豫不决。
分类:理智-情绪型;独立-顺从型;外向-内向型;A-B-C型(A-B)
我国大学生的性格特点:
第一,从男女大学生的性格差异来看,女生比男生较易情绪激动,兴奋性强,易烦恼,更倾向于服从权威,守纪律,按章办事,依赖性强,在怀疑性和忧虑因素方面居于低分。
第二,从不同专业学生的性格差异看,文科的男生比理工科的男生较为外向、热情,易感情用事,富于幻想;文科的女生比理工科的女生有更高的情绪紧张度,容易激动,内心冲突多,自控力差,情绪不稳定。
第三,从是否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性格差异看,发现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具有比非独生子女更为积极的性格特征,如更聪慧;但是,在某些性格特征方面,独生子女大学生又不如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如情绪稳定性较差,社会责任感较差,独立性较差。
二、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标准
健康人格的标准有很多种说法。但从总体上看,不管何种标准,人格健康的人应该是有利于社会和自我发展的人。从具体特征上讲,健康人格应具有以下标准:
(一)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构成人类社会成员普遍、最直接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调节身
心状态,增强人的责任感。最能体现一个人人格健康的程度。人格健康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与人相处时,尊敬、信任等正面态度多于嫉妒、怀疑等消极态度;健康的人常常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容的态度尊重他人,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接纳。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人格健康水平的反映,同时又影响和制约着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协调程度。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在社会化过程中
不断发展的。人格健康的人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密切的接触,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主动关心了解社会;观察所接触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看到社会发展的积极面和主流,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跟上时代酌发展,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表现出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是让社会去适应自己,而是让自己去适应社会。
(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乐观的人常常能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对自己所从事的工
作或学习抱着浓厚的兴趣,并在工作和学习中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最终获得成功。即使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耐心地去应付,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相反,悲观的人常常看到生活的阴暗面,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遇到一点挫折就情绪低落、怨天尤人,其至自暴自弃。人格健康的学生对学习或自己的爱好怀有浓厚的兴趣,表现出想象丰富、充满信心、勇于克服困难。
(四)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一个
完整的心理结构,表现于认知过程就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表现于情感过程就是自尊、自信,有自豪感、责任感,悦纳自己;表现于意志过程就是能够白我监督、自我调节,努力发展身心潜能。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充满自信、扬长避短,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地调节自己,与环境保持平衡。缺乏正确自我意识的人常常表现出自我冲突,自我矛盾;或者自视清高、妄自尊大,做力所不及的工作,或者自轻白贱、妄自菲薄,甘愿放弃一切可以努力的机遇。
(五)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情绪对人的活动,对人的健康有重要影响。积极的情绪体验能使人振奋精神,增
强自信,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情绪体验会降低人的活动效率,甚至使人致病。情绪标志着人格的成熟程度。人格成熟的人情绪反应适度,具有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经常保持愉快、满意、开朗的心境,并富有幽默感。当消极情绪出现时.能合情合理地宣泄、排解、转移、升华。
健康人格的各个标准都是相关的。“具有体验丰富的情绪并控制情绪表现的人,通常是有能力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人,是能紧紧地把握现实的人,是获得了健康的自我结构的人,是拥有稳定可靠的人际关系的人。”
总之,人格健康的人其人格的各个方面是统一的、平衡的。上述标准不仅是衡量一个人人格健康的尺度,同时也为大学生改善自己的人格提出了具体的努力目标。
三.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
(1)人格障碍及其特点
一般来说一个人只要能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就具有正常的人格。而少数人,他们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情感反应及意志行为表现出与常人格格不入或不相协调,给人一种“脾气古怪”的感觉,那么就有人格障碍的可能,又称“心理病态人格”。它是指不伴随有精神症状的人格缺陷,没有认知障碍和智力障碍情况下的情绪、行为方面的异常。
特征:A一般都始于青春期。人格障碍从儿童期就有发端,到青春期开始显著。可塑性较大,所以青春期前不能轻易诊断下结论。
B.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
C.认为自己对别人无责任,总是把责任和错误归于他人。
D.常带着猜疑、仇视看问题,总无事生非,弄得左邻右舍鸡犬不宁,自己则泰然自若,自己从不以为自己有什么不妥或疾病需要求救于人。
(2)大学生人格障碍的表现类型
A.偏执型人格障碍 :敏感多疑、主观固执、心胸狭隘、好嫉妒,自我评价高、易冲动和诡辩,常怀疑别人的用心,报复心强。
B.自恋型人格障碍: 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喜欢指使他人,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词希望成为别人关注的中心。缺乏同情心,有很强的嫉妒心。
C.分裂型人格障碍:极端内向、孤僻、回避社交羞怯,易沉溺于白日梦。
D.强迫型人格障碍:过分的认真和自我控制,十分注意细节和追求完美,做事反复检查仍放心不下,常感紧张、苦恼和焦虑,易发生强迫性神经症。
E.癔症型人格障碍:好表现,喜欢引人注目。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往往由细微刺激引起爆发性夸张情绪.反应过强,表现具有戏剧性。
F.无力型人格障碍: 也称依赖型人格。缺乏自主自信和独立意识,过多依赖他人,总想求助于他人帮助,有被动服从他人的愿望。
可结合[案例]
G.反社会型和不合群型人格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常为一时的冲动所左右,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别人的痛苦和社会的损失,易发生违纪违法行为和不正当的意向活动。
H.回避型人格障碍:行为退缩(特别是公共场所)、心理自卑、敏感羞涩易受伤害,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
可结合[案例]
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1)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原则
当代青年在选择构建自己的高尚人格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①历史客观性。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精神家园里有着丰富的文遗产,现代化的人格是历史性人格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格选择的历史环境。与国际接轨也要有个尺度,如见面礼
②坚持现实性的观点。理想的人格及其人格精神,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现实的人格,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客观存在。这里所讲的现实性是指,既不要闭门造车,也不可虚无缥缈,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人格的塑造。
③坚持科学性的观点。古今中外,人格的模式丰富多彩,选择的过程中切忌囫囵吞枣,而应采取冷静的、批判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发展一种健康的人格进行理性的思考。
④坚持人性的观点。人格的发展,重要的是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自我的人格塑造,要与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相适应,反映出真实的自我形象,而不是多重人格的形象。
(2)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一是要服从人格健康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服从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而言,怎样塑造健康人格呢?除了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外,就每个人而言,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积极关注自己的人格健康,通过正确的实践途径,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
A.准确认识自我,合理整合人格,克服人格弱点。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进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和气质。做自己气质、性格的主人。从自知之明到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气质和性格的自我悦纳过程。一个人的缺点仿佛是他优点的继续。优点的继续超过了度,表现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就会成为缺点。
一则关于认知障碍的幽默:
B.主动调控情绪,保持愉悦开朗的心境。
C.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提高交际技能。在多元化的今天求同存异,培养自己开放的人格、博大的胸襟。
目前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家庭的教育和社会所形成的矛盾也比较复杂。而对多元化的环境因素和各式各样的心理压力源,大学生应努力培养自己一种求同存异、有容乃大的博大胸襟,一个人如能做到这样,必然能形成和谐的人际氛围,并产生健康的人格动力。
D.加强意志力磨练,培养良好的情操。自觉主动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培养经受挫折的耐受力,不盲目冲动,不消极低沉,而意志的培养则是一个艰苦、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有志者事竞成”,任何人都没有理由看轻白己而悲观,怀疑自己以至于自暴自弃。当代的大学生更应顺应时代的进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年龄,除了学好基础课、专业课外,还应该培养自己的爱好,加强素质方面的学习和提高,从而达到陶冶情操、优化人格的效果:例如练习书法可以净化心灵,稳定情绪,克服急躁心理;练习下棋可以开拓智力,活跃思维;运动可以磨练意志等。
总而言之,当代青年追求卓越的人生,必须具备健康的人格,因此了解人格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掌握塑造健康人格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使人格素质趋于完美,创造更加辉煌的人生。
第三篇: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定稿)
德育工作总结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一、重视师生思想政治教育
组织师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平时能关心国家大事,廉政自律,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握新提法,新观点,新思想,新目标。
二、重视班主任工作
学期初,我和德育处的同志精心挑选班主任,并对班主任进行了3次岗位培训。组织全体班主任进行网络学习,召开了全校班主任老师工作总结暨经验交流会。要求各个班级结合自己的班级情况,制定班规,班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写出成长规划。2010年11月,七年级4班某老师在全市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经验报告,获得了与会同仁的高度评价。评选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李老师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他带的班级被评为市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
三、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校园文化艺术建设。2011年市艺术节我校代表队获得了市二等奖,美术技能比赛中,我校某等四名同学获得了一、二等奖,硬笔书法比赛中,我校于某同学获得了二等奖,颜同学的手抄报也获得了市一等奖。
2010年9月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我校德育处适时组织了“看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演讲比赛。2011年4月28日,我校组织学生进行了班级“红歌”比赛,同学们精神饱满,意气风发的演唱了20余首歌曲,表达了学子们对祖国的热爱,抒发了自己的情怀。通过比赛,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不怕困难的斗志。
第四篇:在历史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写写帮推荐)
在历史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摘要:把人格教育引入学科教学,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责任。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历史学科在人格教育中的特殊优势,明确历史教学开展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努力提高人格教育的实效,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格教育历史教学内容方法
所谓人格教育,是指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在需要、动机、态度、理想、价值观等方面所实施的指导和教育。大学时代正是青年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他们给予良好的人格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对于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学在学生人格教育方面优势显著。重视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殊优势,把人格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充分认识历史教学在学生人格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1、大学生人格现状分析
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是青年的优秀群体.其人格状况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他们思想观念新,创新意识强,遵纪守法,知书明理。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但是,目前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的人格方面的缺陷也不容忽视。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学校园中也出现了少数青年学生心理不健全、人格缺失的现象。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进取心,缺乏独立性、自制力,缺乏适应环境、抵御挫折、战胜困难的意志和能力。例如,2000年初,在北京某著名学府里发生这样一个惨案:同室居住的两名博士生,彼此难以相处,相互伤害,结果双双死亡;同年2月,一所著名高校的党委书记在教育部长陈至立召开的会议上介绍说,该校在一年级新生的调查发现,35人有自杀倾向,770人自述有心理问题;„„
凡此种种,触目惊心,显露出大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的严重缺失。畸形的人格不仅直接妨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关系到家庭的和睦、学校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对大学生加强人格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高等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
2、充分认识历史学科在人格教育方面的特殊优势
历史教学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它展现了广阔的历史视野,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材,积淀了深刻的人类经验。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曾说:“历史教学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讲历代治乱兴衰。在这三条之中,第一条是最要紧的。也就是说学历史首先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可见,历史教学与学生的人格教育密不可分,历史学科在人格教育方面有着特殊优势,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强大的感染魅力和促进作用。
(1)真实客观的学科特点,增强了历史学科在人格教育中的说服力
历史是以往史实的记录反映,真实可信,不容虚构。故而历史学科以其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内容的客观性令人信服。运用历史素材开展人格教育能使学生感到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如教师引用司马迁秉笔直书,魏征耿直谏言,布鲁诺为科学献身,罗斯福身残志坚等历史范例教育学生时,均因其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而对学生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2)丰富厚重的德育素材,奠定历史学科在人格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历史知识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自古以来被称为“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中外文明史上,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名人辈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艺术成就辉煌,正反两方面的人物和事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为开展人格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育素材。不夸张地说,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文明灿烂,成果辉煌,它所包含的人格教育内容之丰富是一般学科难以相比的。丰富厚重的德育素材,使历史学科在人格教育中具有一般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
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重视发挥历史学科在学生人格教育方面的特殊优势,在历史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开展人格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历史教师要自觉加强人格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身教典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人格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格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教师的思想境界、理想追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和作用。所以作为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完善的能力结构、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还必须有强烈深沉的爱心、平和善良的性情、高雅不俗的情操、正直不阿的品格、坚韧顽强的意志、严谨求实的作风、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结合教学内容,确定历史教学开展人格教育的重点
在历史教学中开展人格教育,必须明确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侧重点,以突出重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我们在教学中不是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而是针对大学生人格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教学内容,确定了历史教学进行人格教育的几方面重要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格的基石,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浓墨重彩,材料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中国史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先贤们“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民族气节和报国情操,收到了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2)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格的支柱,也是生命的支柱。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历史素材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中我们注重引用历史伟人、名人志士成长成才的事例教育和熏陶学生,用他们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等革命领袖,王进喜、雷锋、孔繁森、牛玉儒等英雄模范,居里夫人、爱迪生、钱学森、袁隆平等科技精英都是我们学习的范例,他们崇高的人格、伟大的抱负、宽广的胸怀、坚定的意志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感召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潜意识中的敬慕感,并由敬慕感转化为责任感、使命感,进而能够自觉的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社会的需要有机地联结在一起。
(3)诚实守信教育
道德是人格的核心。遗憾的是,当前部分大学生道德情感淡漠,道德信念下降,道德心理扭曲,道德动机错位,因此缺德失信行为不时发生,如考试作弊、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等。因此,对大学生加强诚信道德教育非常必要。我们在历史教学中重视挖掘诚信教育的素材,用孔子“民无信不立”,孟子“诚信乃人之根本”,商鞅变法立木树信,曾子教子杀猪取信等古人诚信受益、失信受损的史实教育学生,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4)艰苦奋斗教育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必要内容。‘‘惜衣常暖”、“惜食常饱”、“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民谣民谚,反映出我国劳动人民对勤俭的崇尚;井冈山上的红米饭南瓜汤,长征路上的草根树皮,大生产运动开出的片片荒地则是我党我军艰苦卓绝奋斗历史的见证。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中,艰苦奋斗兴盛、骄奢淫逸衰败的事例比比皆是,历史的经验教训耐人寻味。据此,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在教学中我们着重围绕艰苦创业、自强自立、吃苦耐劳、勤俭朴实等方面对大学生开展艰苦奋斗思想的教育。结果,在树立大学生艰苦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独立人格,帮助大学生在就业前提前做好吃苦耐劳的精神准备,引导大学生确定正确的消费观念等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三、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历史教学进行人格教育的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开展人格教育,还应在教育的方法途径等方面探索研究.以有效地提高教育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在使用讲授、提问、练习等教法的同时,还较多地运用了比较、讨论、多媒体和开放式教学方法,并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等途径,努力提高历史教学进行人格教育的效果。
1、采用比较式教学方法,增强对比的鲜明性
在进行“艰苦奋斗”思想教育时,我们把历史上一些艰苦奋斗与骄奢淫逸的典型事例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比较。如汉文帝倡导勤俭遂有“文景之治”和汉朝的兴盛,隋炀帝喜好奢侈而造杀身之祸和灭国之灾。从对比中,同学们很自然地得出“艰苦奋斗兴、骄奢淫逸衰”的结论,从而大大增强了他们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不怕困难,抵御挫则,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的思想意识。
2、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我们曾突出对“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怎样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你准备怎么办”等问题的思考。我们先让学生动手动脑,搜集材料,写出2000字左右的发言稿,然后再组织学生召开专题讨论会。每次活动,学生们都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能够围绕中心议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谈认识、讲体会,各抒己见。在讨论中,大家不仅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巩固了知识,而且还激活了思维,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提高人格教育的功效
多媒体教学方法具有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能获得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获得的功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我们租借、制作和播放了一些多媒体资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围绕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史实的教学,我们组织学生观看《甲午风云》等影片;进行抗日战争历史教学时,我们让学生听抗战歌曲《在松花江上》,看百团大战历史图片及影视资料;在开展弘扬长征精神教育活动时,我们运用电脑技术制作《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在显示长征进军路线、重要事件发生地点的同时,适时插播《长征组歌》歌曲,再加上教师的画外讲解,形成了声、光、电,地图、歌曲、讲解多方面相辅相成,表现教育教学内容的课堂效果。结果,既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又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程度,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4、通过开放式教学,从课外实践活动中汲取营养
在人格教育中,我们还注重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从传统“静态封闭”的课堂教学向现代“动态开放”的课外教学延伸,努力从课外实践活动中获取动力,汲取营养,提高教育的效果。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会调查,邀请校外人员为学生做法纪法规方面的讲座等等。我们曾带领部分学生参观林县红旗渠和靳月英“八一林”。当同学们漫步在红旗渠畔、徜徉于“八一林”中时,都深深地为林县人民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折服,为靳大娘拥军爱国、绿化荒山的行为所感动。实践证明,开放式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也确实能收到课堂教学所无法获得的特殊效果。
第五篇:塑造健全人格--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塑造健全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最有力的诠释,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的唯一手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在高校思想教育中探索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有助于反思高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
关键词:人格、健全人格、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一.当代社会大学生人格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人格是道德理想、心理、精神品质在个人身上的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在各种文化冲击的背景下,国人的价值观同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的价值观念已经逐渐被打破,而新的价值标准还没有确立,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人格教育的缺失是影响国人素质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严重问题。未来社会充满着机遇和挑战,作为新时期的人才,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全面发展。拥有健全人格的人才不仅应具备各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具有远大的抱负、高尚的情操、健壮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坚定的意志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我们应该注意到,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首先,随着社会的转型,我国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以“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破坏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格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其次,家庭功能的逐渐削弱,长辈对于独生子女的过分宠爱和无原则的迁就也造成了他们骄纵、任性、自私的性格;另外,多数家长只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或者只注重智力的发展而忽略健全人格的培养,导致部分独生子女大学生自私自利,善恶不分,缺乏对家人、朋友、社会应有的责任心;最后,中国传统的儒学中的“中庸思想”、“从众心理”也限制了大学生的创造力,在人格特征上表现为懦弱、保守、服从权威,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由此可见,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已势在必行,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塑造学生高尚人格的重要阵地。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28条中,对思想政治课任务作了如下的阐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目标就是完善学生的人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二.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
人格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极其广阔的内涵,健全人格可以理解成一种接近理想的人格状态,是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社会、民族对于人格的理想评价标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受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学/李全民著——航空工业出版社,1987.5 p138)高校思想教育中所指的“健全人格”并不是某一学科领域的特定概念,而是众多学者抽象出来的一种理想人格标准,其目的是通过塑造健全人格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思想。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阶段是健全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就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理解的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抗挫折能力 拥有健全人格的人一定是一个对待生活乐观向上的人,乐观主义者总是对人生和社会充满希望,认为困难和挫折只是暂时的,而社会和人生未来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只有保持这样的人生态度才能够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挺身面对,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成功。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人能够时时刻刻保持自信,在学习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乐观幽默感染他人,带动大家的学习工作积极性,在社会群体中往往发挥了“粘合剂”的作用,甚至是领导者的作用。悲观主义者在遇到挫折时总是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失去了挖掘自身潜力的机会,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缺乏自信,很容易变成一个失败者。当代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大部分从小被家长过度保护,从未经历过风浪,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更容易失去信心,所以我们更应该培养自己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的“抗打击”能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拥有健全人格,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才。
2.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具有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是一个人人格健全的最突出体现。人类是通过集群和社会交往来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交往既是团结个体的方式,又是发展个体的方式。作为社会的人,总是处于多维的、双方的、纵横交错的人际交往关系的网络结构之中,总要与周围人群发生交互作用。(青年道德教育论/汪荣有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9 p49)在信息全球化的当代社会,知识能力和人际关系对于成功来说是占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人格健全的人能在社会交往中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气氛,不仅有助于工作学习效率的提高,还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形成人际关系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赖,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注重人际交往的同时,也应该让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变化相适应,把握社会动态,不断学习和发展自己,使自己的思想紧跟社会的脚步。任何社会体制都有自己的弊端,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都有自己的阴暗面,正确地认识社会,努力推动社会积极健康发展是当代大学生的职责,而绝不应该仅仅去抨击甚至夸大社会的阴暗面。关于这个问题北京大学校友、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曾在毕业典礼致辞上做了很好的诠释,“今天的中国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3.正确的自我认知
一个人只有充分认识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扬长避短,取得长足的发展进步。《劝学》中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充分体现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认清与他人之间的距离,才能确定更切合实际的目标,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自己,并不是让我们过分地受到自身条件的束缚,恰恰相反,认识自己会让我们摆脱束缚,拓宽我们的人生道路。认识自己,不否认、掩盖自己的不足,在发扬自己的优点的同时认清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避重就轻,往正确的方向去拼搏,抓住机遇,成功必然就会来敲门。
4.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健全人格的人情绪反应适度,对待工作生活能调动自己的积极情绪,让好的情绪伴随每一天,不让不良情绪影响工作学习。健全人格的人心胸宽广,不斤斤计较,有一颗包容和宽容的心,所以高情商的人只做有意义的事情,不会让抱怨和指责这种不良情绪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心情和生活。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也是衡量现代人能力和情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涵。
健全人格的各个标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综合性概念,为我们衡量和改善自我人格提供了标准和尺度。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
(一)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与政治工作有机结合
1.加强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主要阵地。作为德育核心和主渠道之一的思想政治课,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大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政治教师较为系统地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培养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的过程。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还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分析历史以及当代社会发展局势,针砭时弊,培养我们学与思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我们热爱祖国、爱护血肉同胞等高尚情操,并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将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内在的道德素质从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
2.发挥党团组织作用,组织各种对于国家方针政策的主题学习活动,研讨当前时事政治与社会形势,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健全的人格。党团组织的教育可以给思想政治课堂教育起到积极有效的补充,同时丰富了政治教育的形式,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更加主动的思考,也增加了思想政治学习的趣味性。另外,党团组织还要给予个人团体以及社团组织思想指导,高校党团组织要把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导向和保证的作用、推动和落实的作用,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二)学生日常管理培养与思想心理辅导相结合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管理的同时组织相关活动,开设相关课程等方式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良好人格形成的目的。2.稳定的心理状态的养成。学生在努力培养自我健全人格的过程中也需要高校的辅导和帮助。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部门和专业的心理辅导咨询教师,通过定期心理测试等方式随时关注和调控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辅导教师应该做好一个倾听者,倾听学生的困难和无助,耐心的疏导学生的情绪,取得他们的信赖,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养成健康人格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心理辅导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与此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3.良好人际关系的养成。协作意识、团队精神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是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表现,也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高校也应该组织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充分发挥人格榜样的作用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活的源泉,发挥着“无形教育”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是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无论人为规章制度的设定和执行有多么巧妙和严谨,其作用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榜样作用。人格榜样是一个社会思想和文化前进过程中的指明灯,人格榜样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人格品质,是人们追随和仿效的目标,也给人们的人格塑造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高校应当不断地完善教育者的人格修养,从而有效地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充分发挥人格榜样的力量。
(四)家庭人格培养与学校社会相辅助
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家庭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往往是家长紧密配合学校精心培养的结果。家庭最能根据每个孩子的智力和情感的发展特点实施个别教育,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和调节,是任何教育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在当代信息社会,父母更应该多关注孩子的精神和思想状态,而不仅仅是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和物质需求,努力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只有坚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三个方面相互协调,互为补充,才能促进高校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应当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地位,还要以人为本,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