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如何利用家校联系本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试论如何利用家校联系本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摘要:2003年以来,我们为了搭起沟通家校的桥梁,建立家校平等、自由对话的平台,搭建一个学生发展平台,实行了家校联系本制度。我们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制定家校联系本填写制度,规定了填写内容、方式、时间和语言要求等;其次是利用家校联系本,对学生人格养成施加积极影响,即为学生人格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促使学生进行人格交流,增强教师培养学生人格的针对性。实施过程取得了很好效果。
从2003年开始,我们为班上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了一个本了,主要记载学生的表现、成绩、要求和教师的评语等,暂且取名为“家校联系本”。实施三年多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建立家校联系本的理由
我们从2003年以来开始建立家校联系本,介于以下几点考虑:
1、搭起沟通家校的桥梁
我校地处开发区,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转非家庭,很多来自单亲家庭,家庭教育力度不够、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的观念和方法,对家校教育合力认识不足,因此学生的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好,教育难度大。同时,我班又是平行班,绝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是班上的所谓差生,教师忧心,学生灰心,家长伤心。班级情况是教师难教,学生难管,家长难请,很少有家长主动来校与老师交谈,家校配合教育孩子很不容易。因此,我们决定建立家校联系本,成为沟通家校的桥梁,以图加强家校教育合力,为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构建一个好的平台。
2、建立平等、自由的对话交流平台
在家校联系本上,学生写自己的自我总结,写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警句、格言或成语等,写自己做得最好的和最差的地方,写自已最想说的一句话和感恩语等,实际上是写自己的成长历程,并把自己的成长历程向家长和教师汇报,这样实现了与家长和教师的对话交流。家长填上对学生要求及想法,对老师的看法及建议,实际上是家长与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对话。教师给学生填写的评语,对学生的要求和鼓励,对家长的要求和建议,实质是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对话交流。这是个自由的、平等的交流对话平台、比电话、家访等形式更省钱省力,更全面更客观。
3、搭建一个学生发展平台
初中生身体与心理都在快速发展,心理发展总体滞后于身体的发展,有时有很多话想说,但又不好意思与$2老师交流,长期的压抑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学生情绪可能通过这个平台得到安慰与渲泄。教师、家长和班干部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强化对学生管理,加强对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思想和心理形成。
二、具体做法
从2003年以来,我们所教班级的学生每人都建立了“家校联系本”,并利用家校联系本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从未中断,具体做法如下:
1、建立家校联系本制度,为学生人格发展构建一个平台
(1)、填写的内容
“家校联系本”填写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教师的评语和鼓励语;二是学生自己的记录,包括自己每周在校表现和自我总结,最想说的一句话和感恩语,每天最喜欢的一句名言、警句、格言或成语等,对作业、方法等其它记载;三是家长评语及意见;四是班干部对学生的评语和鼓励语。(具体内容见后表)在此期间,我们尽量加大对学生人格发展方面内容填写,还根据学生人格不同阶段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增减填写内容。
(2)、填写时间
填写时间很关键,如果每天都填写,这样太频繁了,会加重教师、学生、班委和家长的负担,也不现实;如果每月或半月才填写一次,这样不能及时反映学生的表现,不能及时与家长沟通,起不到教育作用,学生也不能及时总结自己,不利于自我教育。我们采用一周填写一次,这样不会加重各方面负担,也能及时反映学生情况,学生也有充足的时间对其学习、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等进行自我反省。
(3)、填写方式
每天由学生填写自己最想说的话、感恩的话,名言警句和其它记载。周五由学生填写一周自我总结交给班委,班委分工填写学生的评语和鼓励语;班委填完后交给班主任,班主任根据学生一周表现给学生写出评语和鼓励语。周末由学生带回家给家长查看,家长填写学生一周以来在家中表现和评语,并对学校的管理提出意见或建议,签字后于下周一带回学校由班主任检查。因此在大家的监督和鼓励的外作用力下,学生人格得到进一步发展。
(4)、填写语言的要求
建立家校联系本时,我们召开了家长和班委会,对填写联系本的语言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一是要求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可以鼓励学生去努力;二要根据不同时期教育任务,填写及评价内容要有所侧重;三是所填写内容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能伤害学生;四要为学生努力和发展指明方向,特别是要给学生的人际关系、自信和动机等方面指明方向。
2、利用家校联系本,对学生人格养成施加积极影响
家校联系本的作用很多,可以掌握学生真实情况,加强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感情交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熏陶学生的美好情感等。这里我重点谈谈对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影响。
(1)、为学生人格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
$2教授认为人格决定因素包括遗传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和人格与环境互交因素。其中决定人格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家校联系本可以为学生人格的发展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班级环境。首先,通过家校联系本,可了解到许多从其他途径无法了解的家庭情况,如学生家庭构成、家庭收入、家长性格、家人之间的关系、家长的教育观念及方法等,教师可以根据联系本所反映出的情况对其家庭施加影响,尽最大努力净化其家庭的人文环境。如牟某在感谢语中写到:“感谢家校联系本给我家带来了欢乐,看到老师的要求后,我爸爸妈妈不再打牌了,不再闹矛盾,我感到好幸福”。其次是构建良好的班级环境;班主任和班干部对学生管理及评价,实质上是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肯定,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有利于班上正气的树立,新风尚的形成;对榜样的发现和学习,又为学生人格发展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这样逐渐构建起个良好的班级,正如钟某在感恩栏中写到:“感谢家校联系本,她使我们班上调皮同学规矩多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静团结的学习环境。”
(2)、促进学生进行人格交流
人格是可以互相影响和交流的。首先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进行人格交流;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语言是交流,一句公正的评价语是交流,一个好的辅导是交流;正如陈某在自我总结中写到:“我虽然是捡来的孩子,成绩又不好,老师从来没赚弃我,每次都给了我很好的评价,让我好感动。我一定要象老师那样,用一颗公正而正直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事和人”。其次可促进班干部与学生进行人格交流;班干部是班上学习和纪律等各方面的优秀者,他们对班上学生的影响可不小;班干部的评价和鼓励有时比教师的影响大,他们在评价中流露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学生的人格;正如曾某在榜样栏中写到:“班长是我学习的榜样,不是因为他成绩好,也不是他长得酷,而是我从他的评语中学到他与同学搞好关系的方法。以前同学们都说我怪,不愿意与我交朋友,我好烦。他的评语让我醒悟了,我终于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现在我尽力改变自己,好多同学都与我交朋友了,我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和苦恼了,我感觉到好快乐和幸福”。再其次可促进家长与孩子进行人格交流;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不是过于严厉就是过于溺爱,很少进行真正的人格交流;建立家校联系本后,家长根据学校要求,能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和鼓励,与学生进行人格交流,正如杨某在感恩语中写到:“以前老爸忙生意,每周难得与我说上两句话,我好苦恼;现在好了,有了家校联系本,老爸为了写好评语,开始关心我了;从他的评语中我发现了他做生意成功的秘诀,那就要在任何困难前永不言弃的坚强意志,这正是生活在温室中的我所缺少的啊!我好感谢家校联系本,好感谢老爸!老爸,我心中的偶像!”。总之,家校联系本为学生与教师、家长和班干部进行人格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3)、增强教师培养学生人格的针对性
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群体。但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很多方面有了巨大的变化,如学习压力增大,身心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心理开始走向封闭,不愿意$2老师和家长吐露自己的心声,教师无法全面而准确了解学生,给教师教育增加了难度。建立家校联系本后,不少学生几乎把“家校联系本”当作一本心情记事本,阅读家校联系本犹如走进了学生那五彩宾纷而神秘内心世界,教师可以根据联系本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人格培养。
首先,可以培养学生个性化自我效能感。学生水平和经历千差万别,如有喜欢回答问题、有的不敢回答问题;有的对自已十分自信、有的自卑;有的学习成绩差、有的学习成绩好……主要是因为不同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如果利用家校联系本就可以做到个性化辅导,如在胆小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本子上写:“希望你在课堂上能勇敢地回答问题,老师相信你能答得非常好!”在不自信的同学的本子上写“请你每天能大胆地说出‘我能行’”“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自信是腾飞的翅膀”等,可以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本子上进行学习方法辅导,通过提高其学习技能来增加他们在学习方面的成就感。总之,可用这个个性化平台培养学生个性化自我效能感,增加教育的针对性。
其次,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由于个性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所以他们各自的人际关系不同,因此许多学生很难处理好与教师、家长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使他们非常苦恼,不利于其人格的发展。教师可在这部分学生的联系本上写“成功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是与人相处”“建立人际关系就是一个挖井的过程,付出的是一点点汗水,得到的是源源不断的财富。”“‘像爱自己那样爱别人’这就是确立人际关系的真谛”……同时还还可以在联系本上培训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帮助他们搞好人际关系,让学生在愉悦中成长。
利用家校联系本这个平台还可以对学生的情感、意志、学习动机与兴趣等人格因子进行培养。在这过程中,教师、家长、班干部与学生的真情得到流露,容易引起学生感情共鸣,学生更能理解我们(包括教师、家长和班干部)的心情,愿意主动接受我们的教育。总之,一个个家校联系本就象一个个美丽的花园,园中盛开出的是一朵朵人格之花。
三、实施效果
这三年以来,我以“家校联系本”为依托,构建起了家校一体的教育模式,着力于班级管理和学生人格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三年中,我们所带是的班级是平行班,学习成绩虽然不是那么理想,但学生很自信,意志坚定,团结友爱,没有互相闹派别和严重的打架斗殴事件。师生关系和谐、家校关系密切,学生生活愉快。总之,通过家校联系本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健全人格。
第二篇:使用家校联系册后的一点感想
使用家校联系册后的一点感想
一本家校练习册,沟通了学生与老师,沟通了老师与家长,也沟通了学生与家长。首先说一下它的内部构成。它的设计是一周一页,一页中包括了“星期”、“晨检”、“回家作业”、“学生的话”、“家长的话”和“老师的话”;这页的反面是“周记”。
一、沟通了学生与老师
学生都有一定的向师性和惧师性,尤其是一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在学校里发生的一些事由于时间上的关系或者心理上的原因,没有及时的反映给老师,晚上回去的时候有充分的时间和思考的余地,以及最主要的可以不直接面对老师而让老师知道,他就可以在“学生的话”这栏中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比如一学生挺内向,他的座位是第三排,可能由于近视的原因,黑板上的字稍微小一点就看不清楚,他想让老师字写大一点,又不敢直接提,他就在家校练习册上写道:“我有话要说:'老师,能不能把字再写大一点。'” 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各个方面的,对于每位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老师不可能对每位孩子都能及时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孩子在家校练习册上留言了,老师可以根据他们的留言,掌握他们的一些心理活动与行为,并及时地给与回复与解决。
比如上一则事件,老师是这样与他交流的:“××小朋友,可能有时老师匆忙,字写小了点,老师会听取你的意见,注意把黑板上的自再写大一点。上次在填写个人资料时,发现你的视力情况不太好,要不周末叫爸妈抽空带你去检查一下视力。当然别忘了把检查结果告诉老师。”及时的沟通会增加相互之间的理解,也为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这孩子后来配了眼镜,经了解,黑板上的字看得清楚多了,不需要像以前一样,狠命的眯着眼看黑板上的字。假设孩子没有什么话写,低年级的小朋友可以简单的写一句话。一点一点的积累,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话水平。
二、沟通了老师与家长
孩子是家长与老师的桥梁,老师负责孩子的学校教育,家长负责孩子的家庭教育。毕竟老师与家长的接触少,所以沟通的时间也少。尽管有时会利用放晚学送孩子们出校门的时间与家长沟通两句,或者对孩子进行家访,但这种时间也很有限,而且对于大班化教学来讲,全面沟通真的很难实现。有了家校练习册,每个人每天的情况都可以反映在上面,这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同时也给教育的持续性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与保障。
比如一学生爱贪玩,本身年龄比同级的人就小,加之性格外向以及许多的不良习惯,作业不做或者拖拉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这些不自觉的孩子,在学校老师可以督促,回家后就只能靠家长督促了。我就在她的家校练习册上留言道:“××家长你们好。××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同时也是让老师头疼的孩子。爸爸妈妈对他的期望同时也是老师对他的期望。聪明加上勤奋才等于良好的成长。可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少了勤奋--只顾贪玩,不爱做作业。知识的取得与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天一天、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此下去,不仅荒废了他的聪明,也荒废的他的学业,更荒废了大家对他的期望。孩子是可以进步的,49分到94分的飞跃是个极好地证明。为了孩子自身的成长,请多关心他:从小事做起,从每天的作业抓起。真心希望他与全班孩子一起进步!” 家长从老师的留言中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在校表现,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监督与教育,使教育事半功倍。当然,家长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的,也可以反映在家校练习册上。
三、沟通了学生与家长
或许有人认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还需要这本家校练习册吗?答案是肯定的。以前,家长只是随便问一下:“作业做了吗?做完了吗?”孩子回答:“做了,全做了。”然后各自去干自己的事,其实孩子到底有没有做,做得怎么样根本就不知道。而这本册子上有“家长的话”,没有其它事要跟老师说的,就先检查孩子回家的作业情况(要求数量与质量相结合),检查都做了,而且做得不错,可以写上一段激励孩子的话,然后签一下名。孩子们激励的环境下更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是持续性的,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使聪明的孩子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一本小小的家校练习册有如此多的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巧妙地为己所用,相信这样的教育才会更出色。
本学期伊始,学校提倡我们家长使用《金桥家校联系册》。当拿到这本书时,心中打了一个个问号,它会起到什么作用?它能对孩子有什么帮助?通过对全书的初步了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这学期坚持按要求使用下,心中的疑问渐渐消除了,感触颇深。
首先,这本小册子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当我每天打开书时,会明白今天要坚持培养孩子的什么习惯,孩子也会在自评中慢慢明白我今天做了什么,什么没有做,我要一次一次做完。而且在做完每项事后,看到家长的肯定并贴上小红花,会非常的开心,久而久之形成了好的习惯。
其次,通过家与校的互动,老师的评价一语中的,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共同来关爱孩子。
然后,册子评分栏内的温馨提示让我感悟许多,它像一面镜子一样时刻折射着我的内心,提醒我们要为孩子做一个榜样,要给孩子创建一个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关爱孩子,教育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学习、生活,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总之,经过这学期《金桥家校联系册》的使用,孩子有了很大变化,进步很多,养成很多好的习惯,受益匪浅。
第三篇:浅谈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
浅谈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
姚曼丽
125402
[摘 要] 在我国现阶段,具有人格缺陷的青少年学生较为普遍。若他们的不良认知得不到正确指导和调整的话,将会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培养青少年现代意识和现代人格,学会做人和做事,学会面对挫折和走向成功,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贯穿于青少年整个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在越来越多的未来风险面前,拥有健全人格不仅是青少年的立身立业之策,也是关乎国家命运前途的立国立家之本。
[关 键 词] 人格 人格教育 健全人格
[作者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在读学生、中学物理教师
(西安 710062)
近几年来,青少年学生人格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日益严峻,因为人格障碍而出现的悲剧和引发的社会问题时有发生。十多年前留美中国学生卢刚枪杀同学、导师的悲剧人们至今记忆犹新;2000年浙江金华一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排名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母亲;浙江温州两学生因勒索钱物将一同学乱刀砍死;今天在云南大学校园里,马加爵因小事一触即发,由反叛心理引发了非人性残杀4名无辜同学的行为又在发生等恶性案例触目惊心。
根据一些权威部门的研究表明,现在的中学生有近半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与心理异常现象,且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所以,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的重大问题。”如何解决学生人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势必影响到青少年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危及社会稳定与安宁,直至影响未来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
一、人格的定义及其对人的影响努力
那什么是人格呢?为什么它对人的影响有那么大呢?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多方位的,是复杂的、独特结合的整体,包括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心理调节,这几方面错综复杂,交互联系,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各成分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正常。如果各成分间关系失调,则人的心理就会紊乱,产生心理障碍,最后形成人格缺陷。
二、我国青少年学生人格现状及成因
(一)我国青少年人格现状
我国青少年学生人格缺陷集中表现在由于心理障碍引起的行为缺损,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狂妄、偏执、任性;爱慕虚荣,嫉妒心强;经受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内心孤僻,冷漠,自我封闭;缺乏自信,心胸狭窄,患得患失,无端猜测,主观臆断,患多疑症。
(二)造成我国青少年人格现状的原因 造成青少年学生人格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还在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影响:
1、学校教育长期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能,轻人格的培养的结果。
2、家庭教育不当,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一些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经常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减学生自信,加剧了学生不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有少数家长过度放纵、溺爱孩子,缺少必要管教、约束,学校、家庭教育不相一致,使学生无所适从等等,都可能使学生人格变异。
3、社会因素,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原有的价值观念逐渐迷失,而新的道德观念又未确立,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在家长、教师、学生中都有不同程度表现,低级庸俗文化,资产阶级享乐主义、个人英雄主义作品泛滥,不良的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而人格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人的心灵改造和品格塑建的教育。是教育者针对青少年素质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方法,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人格教育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所以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的任务迫在眉睫。
三、什么是健全人格,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
健全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和谐、有宁静的心境以及能有效地运用个人的能力,健全人格可以从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征及发挥自己气质中的积极面入手。性格是
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
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是人格的核心内容。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人应该是个悦纳、独立、理性和有高尚道德的人。
健全人格养成的策略与措施。人的社会化的早期经验对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作为培养人的学校更应将人格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抓,通过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将学生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使学生心理结构中知、情、意、行诸要素协调起来,使心理结构的整体功能达到和谐、均衡,形成一个高层次的心理活动的完善系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一)加强认知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纲。
理想信念是健全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格结构中起着调节和指导作用。因此,培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首先要重视对其进行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和世界观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其人格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要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通过课堂教学、理论讲座、专题报告、社会调查、集体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分析、理解客观事物与当前社会现象,学会以冷静、稳妥、积极态度审视人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强意识和敢于竞争、勇为人先的精神。
人格特征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自尊、自重、自强”,这是对高尚人格渴望与追求的最重要的内部动力。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
(三)创设宽松、民主氛围,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健康心态和良好心理素质。
所有的青春都应该是美丽的。但是我们看到有那么多稚气的面孔流露出烦恼和无奈,听到他们绝望无助的呐喊,一幕幕惨剧不断发生在我们身边:他们因沉重压力轻生自弃;他们视家如坟墓,不惜一切代价离家出走;他们挡不住诱惑走上犯罪道路;他们人格畸变,无法正常学习生活„所有这些大都可以归咎于成长过程的心理障碍,青少年一边目睹亲历飞速发展的社会变化,另一方面自己(生理与心理)也都在极快地发育。在这化蛹为蝶的过程中,如果心理、情绪、个性的发展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调整就可能形成对成长极为不利的“心理障碍”,以至“人格障碍”。更可怕的是,如今的孩子越来越不喜欢与人交流,尤其是不与长辈推心置腹,有许多心理困惑和疑问被压抑在内心深处,长久以往象熊熊炉火中的瓷瓶,即使是一小滴水也会让他霎时破碎。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就成为当务之急。现在已经有许多学校开始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专门在校内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积极与学生沟通,解决学生心理疑问,引导他们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塑造。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实现:
1.发展社会认知,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跟随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发展辩证思维,提高鉴别能力,形成是非观念和培养正义感。
3.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防止贪图享受、放任自流。
4.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意之处,设法改善,坐而空谈,不如起而实行。
5.在任何情境中,都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的利害做决定。
6.设定积极而有可行性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赴求其实现,但却不能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不会失败。
7.认清并坚持正义之所在,把在真、善、美后边,坚持到底。
8.与人坦率相处,保持自然率真的自我,让别人看见你的长处和缺点,也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和痛苦。
只有造就了大批会生活,会创造,会合作,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经得起各种困难和挫折考验,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与竞争中有稳固的“基石”作保证,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振宏.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2.60~65.[2]林东海.大学生如何塑造健全人格.互联网.2004-07-20.[3]王卓颖.构建学生健全人格是教育的第一职责.互联网.[4]申小莹 钞秋玲.大学生心理教育教程[M].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5]付伟.谈学生健全人格及养成.互联网.[6]王宁霞.生命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8):26~27.[7]韦力慧.教育要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11.(10):31~35.[8]许典利.试论当代青年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梧州学院学报.2011.(03):86~91.[9]刘贵发.如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J].师道教研.2012(08):76~81.[10]吴学江.浅谈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养成[J].教师通讯.2010(03).[11]胡瑞,李忠云.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1(10):80~82 [12]郑晓艳.培养哲学素质 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1):34~37.
第四篇:人格教育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 武汉中学萧兴国
一、人格与教育
1、何谓人格?
“人格”一词源自希腊语,原意为“面具”。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人格”尚无一致的定义。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说:“人格一词在涵义上有三种解释,一指人品,与品格同义;二指权利义务主体之资格:三指人的个性,与性格同义。”(《现代心理学》)我们认为学校人格教育中的“人格”一般指前边引文中一、三两义,即品格和个性。陈国强《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对“人格”的定义是:“人格亦称个性。是个人所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通过个人与环境、个人与社会群体的关系表现出来”。人格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和性。(4)功能性。
在结构上,它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三我”结构:(1)本我。(2)自我。(3)超我。我国哲学家冯友兰提出人生四种境界:(1)自然境界。(2)功利境界。(3)道德境界。(4)天地境界。韩幼贤《心理学》:人格的形成有三个条件,①天生的潜能。②同一文化下的共同经验。③独特的经验。具体说人格的成因包括:①生物遗传因素。②社会文化因素。③家庭环境因素。④早期童年经验。⑤学校教育因素。⑥自然物理因素。⑦自我调控因素。
2、人格因素及类型(1)、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16pf)因素
高分
低分
A 乐群性
热情
孤僻
B 聪慧性
聪慧
迟钝
C 稳定性 激动
稳定
E 恃强性
支配
顺从
F 兴奋性
轻松
严肃
G 有恒性
坚定
多疑
H 敢为性
冒险
畏怯
I 敏感性
灵活
自恃
L 怀疑性
刚愎 随和
M 幻想性
任性
稳妥
N 世故性
精明
天真
O 忧虑性
烦恼
安详
Q1实验性
激进
保守
Q2独立性
自负机智
附和
Q3自律性
自律严谨
不顾大体
Q4紧张性
紧张兴奋
闲散宁静
(2)、健全人格类型
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第一,内部心理和谐发展。第二,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第三,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运用到能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成熟者模型”:
①有自我扩张的能力;②与他人热情交往,关系融洽;③情绪上有安全感,自我接纳;④具有现实知觉;⑤客观地看待自己;⑥有多种技能,并专注于事业;⑦行为的一致性是其人生哲学。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模型”:
①能充分地、准确地认识现实;②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能做到最大限度的认同和接纳;③有自然、朴实和纯真的美德;④经常关注社会上的各种问题;⑤喜欢独处,有超俗的品质;⑥独立自主,不受文化和环境的约束;⑦高品位的鉴赏力;⑧常有高峰体验;⑨能建立持久的友谊;⑩民主的价值观;⑾较强的伦理关系;⑿不带有敌意的富有哲理的幽默感;⒀有创造性;⒁不消极地适应现存的社会文化类型。(3)、病态人格类型 黄希庭《心理学十五讲》:①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特点是缺乏道德感和内疚感,没有怜悯心、同情心,行为受原始欲望支配,脾气暴躁,挫折容忍力低,情绪活动呈爆发性,行为冲动,对他人和社会冷酷无情,不能从挫折和惩罚中吸取教训。②偏执型人格障碍。特点是思想行为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窄,自我评价过高。不接受批评,情感不稳,易冲动,善诡辩,富有攻击性,服饰、仪表不顾习俗等。③回避型人格障碍。特点是行为退缩、自卑,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受批评指责后常觉得自尊心受创伤而痛苦、羞怯,害怕社交活动等。④依赖型人格障碍。特点是缺乏自理能力,总是求助他人,过分依赖他人,很幼稚顺从,总是怀疑自己可能被别人拒绝,任何方面都很少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3、人格与人生(1)、人格与职业
①教师与医生开朗----沉静 ②商人与农民圆滑----质朴 ③诗人与军人自由----服从 ④演员与记者浪漫----敏锐(2)、人格与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与刘邦李白与杜甫
4、人格在教育中的意义(1)、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人格标准 孔子:刚、毅、木、讷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我国传统文化中人格思想的评价: 孙隆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①他制他律的人格----渠道化的“做人”方式。②自我压缩的人格----逆来顺受、“存天理,灭人欲”。③没有“个性”-----难于维持人格的完整性。梁漱溟:(中国)个人人格隐没,向里用力;(西方)个人人格分明,向外用力。(《中国文化的命运》)
(2)我国现代教育家关于人格教育的论述
蔡元培:教育宗旨是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健全人格指,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陶行知:现在我们要求在统一的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知情意,启发其自觉,使其人格获得完备的发展。(3)、西方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奇:人格本位论,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
小原国芳:完人教育,即“塑造健全的人格,亦即塑造和谐的人格”的教育 洛克:绅士教育的四项特质:德行、智慧、礼仪、学问。
赫尔巴特:绝对清晰、绝对纯粹的善与正义的观念,成为意志的主要目标,按照这些观念,性格的内在中心------人格的核心------决定性格本身,并把所有任意的冲动推回去,这才是道德培养的目的所在。罗素:我愿提出四种特性,在我看来,它们共同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这就是: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皮亚杰:儿童的社会发展进程是从自我中心主义到相互性,从同化于尚未意识到自己的自我之中到导致人格的形成的互相理解,从团体内混沌的无分化到以有纪律的组织为基础的分化。
二、对我国当代中学人格状况的大致分析 “你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低赞同度等级层。属于此层中的社会人格共有5项:分别是(5)“独立思考”(4.4%);(6)“慷慨大方”(1.9%);(8)“有合作精神”(1.9%);(9)“尊老爱幼”(3.6%);(10)“勤俭节约”(1.4%)。这些社会人格在当代中学生心目中属于不被重视的类型,他们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认为其为“最重要的品质”。“勤俭节约”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但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的青少年已不再信奉他们的父辈所秉承的经济观,更多的人体现出一种理财的新观念,他们讲究生活的质量,却又不会轻视每一分钱,该花的决不吝惜,不该花的决不胡花,故只有1.9%的人赞同“慷慨大方”为最重要品质。而“尊老爱幼”的比例之低,则恐怕要归咎于现代家庭中子女的地位畸形偏高,中学生普遍有“小皇帝”心态。他们对这样的传统美德,缺乏较深的体会。在生活中养尊处优,不能吃苦,因此也不大赞同“工作勤奋”的踏实态度。由于家庭、学校的某些原因,现代中学生的独立性也不够强,同时现行的教育体制中鼓励学生思辨精神的因素甚少,故中学生也普遍未认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最后,中学生中“缺乏合作精神”的态度也是最令人担忧的。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专门化,以及人们的社会交往日渐变得“大量化、深度浅”的特征,个人要想在未来的社会中获得成功而又缺乏合作精神则无异于天方夜谭,当代中学生未能认识到这一点,而过分强调个人的能力,以个人为中心,这是极为有害的。
中等赞同度等级层。在这一等级层中,共有四项:(2)“正义感”(8.2%);(11)“竞争意识”(6.0%);(12)“待人真诚”(9.2%);(14)“意志坚强”(8.0%)。其中(2)、(12)两项更接近传统道德对国人的要求。当今的中学生虽对正义感有中等程度的支持,但结合“偶像崇拜”中的仅5.8%的人崇拜“见义勇为”的英雄,可见大多数中学生只是渴望社会正义却少有人敢于身为社会正义的承担者。他们因为得自于父母和老师的理解较少,故期望“待人真诚”成为普遍的社会环境。而展望未来,“具有竞争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却是现代人必具的心理条件,高赞同度的等级层。在这一等级层中,共有4项:(1)“自尊”(14.2%);(3)“同情心与爱心”(11.0%);(4)“善良、宽容”(14.2%);(7)“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13.2%)。由此可以看出,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格中,以爱国为己任已受到高度赞同,强调自身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成为共识,这同几年来我们狠抓爱国主义教育不无关系。调查说明,当代中学生是爱国且有高度责任感的群体,他们已初步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的自身的国民责任,这是令人欣慰的。中学生渴望宽松的人际关系,要求在“有同情心与爱心”的环境中生活,同时渴求理解性的“善良、宽容”人格,这对目前我们的大多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你最崇拜哪种类型的人?”
体育、影视明星(29﹪)(2)不崇拜别人(13.8﹪)(3)军人(11.6﹪)(4)科学家(10.7)(5)商界名人(8.9)(6)见义勇为英雄(5.8)(7)政治家(4.9)(8)优秀教师(2.2)(9)生产劳模(0.9)
(上海社会调查事务所《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基本状况:
1、健康方面:①善良自尊。②有社会责任意识。③有正义感。④有同情心。⑤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
2、缺陷方面:①自我为中心。②怕吃苦。③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④虚浮焦躁。⑤团结协作精神不够。⑥易产生心理障碍。
3、背景原因:①独生子女及其家庭教育。②学校教育的两难状况。③社会文化的碰撞转型。“快餐文化”“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消解。
三、学校人格教育及其内涵和外延。
人格教育是通过社会行为规范的教育、渗透、约束,实现道德层面的个体心理的内化,形成个体的自我道德修养,提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认识、评价和调节的能力,指导学生在客观现实的交往中,正确把握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自我修养和自我表现的能力。概言之,人格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为指导,以培养健全人格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
在内涵上,就是围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品质的塑造,培养学生正确调整个人行为、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的矛盾的能力,把感性层次的行为判断、习俗随从、个人动机,上升到道德判断的理性层次,实现个人行为与社会规范的统一。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价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关心同情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在外延上,①强调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和谐统一。②注重认知教育,把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技能的形成视作人格培养的组成部分,强调知、情、意、行的统一。③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把情绪、情感、气质、动机、兴趣等视为道德品质的基础。④强调对人本身的尊重,坚持启发诱导,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从而引导学生明理、警醒和觉悟。
四、实施人格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途径:
(1)学校“四育”。蔡元培先生指出:“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劳动教育”的意义。他说:“教育任务就是让劳动渗入我们所教育的人的精神生活中去,渗入集体生活中去,使得对劳动的热爱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就成为他的重要兴趣之一。”“为了社会,为了未来的这种劳动,便成为陶冶孩子们品德的学校。”人格教育就是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文化的教育。
(2)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庭环境及其教育。(曾子、曾国藩、傅雷)家庭教育在方式上大致可分三类:①权威型教养方式。②放纵型教养方式。③民主型教养方式。学校要注意和学生家庭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及教育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以及生活学习的情况。有时还需对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予以方法上的指导。
(3)社会影响。要引导学生积极接受社会的正面影响,明辨是非,抵制不良诱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个体自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学会对自己行为的反思自省,见贤思齐,知错就改,自立自强。方法: 环境熏陶
健全人格的培养凭说教是不够的,它需要一定环境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荀子就曾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美丽的校园、纯正的校风、和谐的氛围、良好的秩序,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一种春风化雨的作用。班集体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中更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首先就是一个道德自律很强的集体,学生大多能以一定的是非标准去评价和约束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即使个别学生发生不良行为,他也会在大多数人的鄙夷和批评下感到羞愧不安并自觉加以改正。这既是一种道德感染,也是一种心理“从众”的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所介绍的帕夫雷什中学就非常注重学校文化环境的育人功用。
(2)健全制度
个人行为不能没有制度的约束,制度是建立和谐关系的条件。合理的制度在学生良好品格和个性的培养中起着一种引领警示作用。学校制度既要体现社会道德规范,又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年龄特点。制度约束、批评训诫学生与关心爱护学生并不是对立的。比如如何处理手机管理、早恋的问题等等。(3)榜样感染
榜样是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具体化、人格化,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鼓动力。梁衡在《人格在上》一文中写到:“一部中国历史,不,整个一部世界历史,就是这样在人类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而体现着这种精神的,就是那些跨越时空在人格方面光芒四射着人格精神的星座。不可想象,当历史长河中缺了这些人格坐标后,就如同缺了许多改朝换代,惊天动地、里程碑式的大事。”学校教育中,榜样感染包括英雄伟人的事迹、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学生的模范表现等。班主任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积极重要的影响。班主任优良人格的表现:①爱岗敬业。②公平公正。③灵活果断。④严肃亲切。⑤知识丰富。做到以热爱激发热爱,以情感唤起情感,以人格塑造人格。(4)活动教育
开展健康有益活动,是实施人格教育的又一重要方法。比如升国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的情怀;“艺术节”活动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献爱心”教育学生同情关爱他人;“成人仪式”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运动会鼓励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等等。(5)学科渗透
学科教学不只是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要通过对学生求知欲、好奇心、怀疑感、自信感的培养,促进学生“求真”品格的养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健康的心理。文科课程人文蕴含丰富,理科课程科学精神突出,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自然渗透,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陶行知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6)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培养锻炼学生健全人格的广阔天地。军训、学农、参观访问等活动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社会知识,而且能磨练他们的意志,有助于他们的成长。(7)个别关注
对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恰当措施及时疏导沟通,帮助其克服这种障碍。
五、学校人格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
1、人格教育与德育
人格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转型时期学校德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人格教育主要着眼学生的心理、个性、情感,更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2、人格教育与智育 智育中可渗透人格教育,人格教育又为智育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利的条件。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格教育侧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节。
3、人格教育与体育
健强的体魄是健全人格的基本条件。体育是实施人格教育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平台。
4、人格教育与美育
两者间有重合之处,如都关注学生的道德品性、身体素质,都是以人的健康发展为目标的;但也有差别,前者更多着眼个性心理,后者更多关注情感体验。附:武汉中学人格教育研究介绍
(一)、课题(《董必武人格教育思想与当代中学生人格教育的研究》)的意义、依据和目标:
1、意义:我国文化转型时期,由于种种原因(独生子女多、社会接触面小、学习压力大)而带来的学生人格不够健全(自我为中心、心理脆弱、虚浮焦躁)从而使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2、依据:(1)董必武“朴诚勇毅”人格教育思想。它既包含了我国儒家对于仁德之士的人格要求(“刚、毅、木、讷”),又体现了现代先进知识分子、共产党人的人格追求。(2)现代心理学理论。一是对“人格”的定义。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人格一词在涵义上有三种解释:一指人品,与品格同义;二指权力义务主体之资格;三指人的个性,与性格同义。”我们在研究取其一、三两义,即品格和个性。二是人格形成的条件。韩幼贤《心理学》:人格的形成有三个条件,(1)天生的潜能。(2)同一文化下的共同经验(3)独特的经验。我们的研究着眼于第二个条件。
3、目标:从道德和心理两个维度,“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二)、研究的过程、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于2008年由省教科所规划立项,并通过了开题论证。1 成立课题组,进行任务分工。学习领会人格教育的思想理论。(1)结合董必武同志的教育实践,深入发掘其人格教育思想的内涵。(2)学习现代心理学关于人格的理论,并由本人给全校教师作《人格教育概说》的报告。
3、构建训导体系。把董老“朴诚勇毅”人格教育思想具体细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标准和学校日常管理的细则。编印《修身周刊》,用儒家文化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人格品行的教育引导。
“朴、诚、勇、毅”人格培养“三维”立体训导体系架构示意图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朴、诚、勇、毅”系列训导目标构想是:
1、“朴”系列训导目标:
穿着朴素、不攀比吃用俭朴、不羞愧勤俭节约、不浪费
学习踏实、不浮躁朴实纯真、不做作朴实直爽、不浮夸
朴实厚道、不自私朴素大方、不猥琐朴质高雅、不庸俗
2、“诚”系列训导目标:
内诚于心、不欺己外诚于行、不欺人诚实学习、不作弊
诚实学问、不装懂诚心待错、不固执诚恳道歉、不丢人
真诚待人、不虚假诚实守信、不欺诈忠诚自己、不虚荣
忠诚学业、不懈怠忠诚祖国、不背叛忠诚于党、不丧志
3、“勇”系列训导目标:
勇敢威武、不畏惧勇敢作为、不鲁莽勇敢果断、不迟疑
勇猛精进、不遗憾勇于质疑、不耻问勇敢交往、不孤癖
勇敢合作、不封闭敢于挑战、不逃避勇于负责、不敷衍
勇于实践、不怕苦勇于竞争、不怕输勇于创新、不怕错
4、“毅”系列训导目标:
有恒有毅、不懒散刚强坚毅、不娇气学贵有恒、不松劲
坚定有毅、不屈服持之以恒、不退缩百折不饶、不放弃
坚毅刻苦、不服输坚毅不懈、不低头自强不息、不言败
(训导约束可起指引成长方向的作用,要见成效仅靠训导是不够的。我们的途径是:训导与自育,引领与自省,熏陶与自养,就是把外育与自养的紧密结合起来。)
4、创建活动平台。(1)常规活动(军训、学农、成人仪式、艺术节)与特别活动(“阳光义卖”、“城管卫生革命”、赴老区参观访问、模拟联合国活动)相结合。(2)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3)全体参与的活动与代表参与的活动相结合。总之,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学生欢迎,家长支持。
5、注重榜样引领。(1)董必武等同志的崇高人格精神。(2)社会模范人物的精神事迹进校园。(3)成立志愿者团队。(4)评选“校园百花奖”(朴诚勇毅之花)以及市区“文明班集体”“三好学生”等。
6、加强环境熏陶。(1)利用董必武纪念馆,对学生进行校史和人格理想教育。(2)校园文明卫生环境。(3)班级文化建设。(4)校园宣传栏。
7、重视教学渗透。(1)加强教师的人格自律,强调以教师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的人格,作学生的“成长导师”。(2)做到既要教书更要育人,了解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语文的“课本剧”,政治课的“辩论赛”等等。
(三)、研究所取得的成效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组织力量编印了《修身周刊》一书,有10几位教师分别撰写的20余篇研究论文在省市刊物发表或参加竞赛获奖。2008年以来,我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绿色文明校园”、“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武汉市文明单位”、“武汉市共青团十佳示范学校”、“武昌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标杆单位”。有杨筱钰、汪明珺等180多名学生被评为市区“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有王敏、吴东生、法晓琳等20多位教师被评为市区“优秀班主任”。在“人格教育”的影响推动下,我校以“人格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又迈上了新的台阶,教师的精神风貌和学生的行为举止、文明素养得到普遍提升,从而受到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在2011年武汉市有关部门组织的群众评选活动中,我校被评为“群众满意的中小学”。《湖北日报》2012年12月22日以《高举人格教育的旗帜》为题,报道了我校这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以说,具有本校传统特色的“人格教育”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五篇: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定稿)
德育工作总结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一、重视师生思想政治教育
组织师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平时能关心国家大事,廉政自律,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握新提法,新观点,新思想,新目标。
二、重视班主任工作
学期初,我和德育处的同志精心挑选班主任,并对班主任进行了3次岗位培训。组织全体班主任进行网络学习,召开了全校班主任老师工作总结暨经验交流会。要求各个班级结合自己的班级情况,制定班规,班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写出成长规划。2010年11月,七年级4班某老师在全市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经验报告,获得了与会同仁的高度评价。评选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李老师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他带的班级被评为市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
三、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校园文化艺术建设。2011年市艺术节我校代表队获得了市二等奖,美术技能比赛中,我校某等四名同学获得了一、二等奖,硬笔书法比赛中,我校于某同学获得了二等奖,颜同学的手抄报也获得了市一等奖。
2010年9月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我校德育处适时组织了“看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演讲比赛。2011年4月28日,我校组织学生进行了班级“红歌”比赛,同学们精神饱满,意气风发的演唱了20余首歌曲,表达了学子们对祖国的热爱,抒发了自己的情怀。通过比赛,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不怕困难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