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信社清收问题
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对策及建议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农村信用社法人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加速不良贷款的清收、转化和处置势在必行。但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和法制建设的不完善,加之执法环境不畅,不良贷款清收、转化、处置呈现出社会性、复杂性等特点。下面,根据我国法制建设的现状,结合农村信用社清收、转化、处置不良贷款实际,对清收、转化、处置不良贷款的难点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政策性建议,与同行商榷。
一、难 点
(一)清收小额贷款难
农户不良贷款沉淀总额大、单笔金额小、户数多、分布广,加之农村经济落后,城镇经济发达,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大大减小,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逐年增多,不少农户举家外迁,下落不明。
农村信用社人员少、时间紧、工作量大。不少信用社地处偏僻的山地丘陵地带,交通落后,存贷规模小、效率低,配备人员少,装备落后。加之通讯不畅、信息闭塞,小额农户不良贷款清收工作量大,难度高,清收工作困难重重。
(二)依法收贷难
贷款人采取各种措施,仍不能收回不良贷款本息时,在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采取最后一个手段:依法起诉。由于社会诚信不足,执法环境不畅,依法收贷呈现出成本高、效率低、执行难和举证难的特点。
——成本高。依法收贷从起诉到执行需要缴纳诉讼费、保全费、执行费、评估费、拍卖费。以10万的诉讼标的为例,需交纳诉讼费7820元,保全费2280元,评估费500元,拍卖费5000元,执行费3650元,共计19250元,占诉讼标的的19%。(各地具体执行标准大相径庭,有的偏高,有的较低。)
——效率低。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依法收贷从提起诉讼到申请执行,应经立案、送达、交换证据、开庭审理、判决、上诉、申请执行等程序,少则半年,多则两三年,更有甚者遥遥无期。
——执行难。依法收贷进入执行程序后,一方面债务人千方百计转移资产,逃避债务,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打通执行关节,调动各种关系向执行人员施加压力。法院执行人员人熟、地熟、情也熟,因各种原因,迫于各种压力,总是拖延执行。
——举证难。一方面债务人转移、隐匿资产,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另一方面贷款信用社无法搜集、提供有关债务人财产线索的证据,人民法院无法执行。债务人有钱不还,长期逍遥法外。
(三)处置抵贷资产难
贷款信用社通过协议或者人民法院裁定以资抵贷,高价取得抵贷资产后,不仅变现难,而且成本高,尤其是抵贷资产为房产的,变现成本更高。贷款信用社自行处理抵贷房地产,可省评估费和拍卖费。虽评估费、拍卖费可减,但交易税费难逃,需要交纳两次交易税费。
第一次是从债务人过户到贷款信用社,第二次是从贷款信用社过户到买受人。每次须交纳的税费额不低于交易总额的13%,两次税费高达26%。加上诉讼成本,最高者可能达到45%。
(四)防止债务人转移资产,逃避债务难
部分债务人通过各种手段取得贷款后,想尽一切办法转移资产,逃避债务。债务人一般通过以下方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一是通过不正当交易和虚假交易将公司资产转移到关联公司和股东个人名下,造成公司经营困难、资不抵债,通过倒闭或破产,最终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二是通过低价变卖财产,将资产转移到与债务人串通好的其他单位和个人手中。三是对大量到期债权不及时主张权利,导致债务人到期债权超过诉讼时效。四是债务人贿赂与贷款信用社工作人员,内外串通。贷款信用社工作人员一方面不及时发送贷款到期催收通知单,导致诉讼时效结束,使贷款信用社丧失胜诉权;另一方面,贷款信用社在法律文书生效后不在法定期间内申请执行,导致执行时效结束,人民法院对超过执行时效的生效法律文书不予执行。总之,债务人通过以上方式,最终达到逃避偿还信用社贷款本息的目的。
二、对 策
清收、转化、处置不良贷款虽然困难重重,但农村信用社只要认真
研究,建立起一套以利益驱动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制定出一个清收、转化、处置不良贷款的科学方案,充分运用各种法律制度,完全能够有效地清收、转化、处置不良贷款,在最大限度内降低不良贷款的损失。
(一)建立市场机制清收不良贷款
每一户不良贷款的成因不同,如仅依靠贷款信用社有限的力量来清收,不仅效果不佳,反而会因清收不良贷款而影响了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社会力量涉及各类部门、各种机构、各方人员(如律师事务所、拍卖公司、投资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乡村社党员干部),人力资源丰富,信息详细准确,催收方式灵活多样,具有贷款信用社所不具有的优势。如果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清收不良贷款,必将加速不良贷款清收进程,有效处置不良资产。
(二)灵活利用债权债务转移、代位权、撤销权等法律制度清收不良贷款
债权债务转移、代位权和撤销权等法律制度是清收不良贷款中常用的法律制度,尤其是把上述三种法律制度结合起来清收不良贷款,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某信用社从1987年到1991年向一保温材料厂累计发放信用贷款8笔,金额达25万元。贷款到期后的1999年,企业已严重资不抵债,被迫关停,并申请破产。为收回贷款,信用社与保温材料厂多次协商,最终达成了由保温材料厂将对张某的到期债权65万元转让给信用社,以抵偿40万元贷款本息。债权转让协议达成后,信用社立即对张某主张权利,并对张某的一公司的55万元到期债权行使代位权。后通过跨省执行,收回贷款本息约20万元,最大限度减少了贷款损失。
在保温材料厂借款合同纠纷案中,信用社运用债权债务转移加代位权制度,成功收回了呆滞贷款20万元,是信用社灵活运用法律制度清收不良贷款的典型案例。
(三)加大跟踪监控力度,全面实施封闭监管
项目贷款金额大,牵涉关系多,抵押物变现难。尤其是房地产开发贷款,抵押物多为在建工程,“一女二嫁”现象严重,处置成本更高,变现难度更大,处置效率更低。如果依法起诉,诉讼成本高,效率低,不能享有优先受偿权(依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商品房预购人和建设工程承包人和税务机关享有优先权,抵押权次之),诉讼风险大(保全财产不能变现时,将可能出现以高估财产抵贷);如不依法起诉,保全抵押物,开发商又会出售抵押物,增加收贷的难度。对这类贷款,贷款信用社决不能轻易言诉,应当摸清开发商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开发商施加压力,迫使开发商与贷款信用社达成监管协议。监管协议应当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由开发商自行定价售销房产,由贷款信用社派员接管全部房产钥匙,控制售房合同专用章和财务专用章,贷款信用社所派人员收取售房款存入专用还贷帐户,用于清偿贷款本息。
(四)关联企业、公司或者项目股东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借款人取得贷款后,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取得贷款后,通过与关联公司、股东进行不正当交易,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使信用社遭受巨大贷款损失。
为了有效防止借款人转移资产,逃避债务,以利于不良贷款的清收,贷款信用社应当要求借款人的关联企业、公司的股东及其配偶为贷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三、建 议
清收、转化、处置不良贷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社会各方
面、各部门的利益。因此,清收、转化、处置不良贷款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尤其需要创新司法制度,构筑清收、转化、处置不良贷款的法律框架,为不良贷款的清收、转化、处置提供司法保障。
(一)减免处置抵贷资产税费
不良贷款处置在一定程度上讲应就是对抵贷资产的处置。房产在抵
贷资产中占有绝对的比重,贷款信用社在处置抵贷房产时需要支付高达13%到26%的交易税费。因此,从一定意义讲,高额税费成了农村信用社处置抵贷资产的瓶颈。西方国家为了加速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稳定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税收上的优惠和法律上的支持。我国在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时,同样给予了国有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减免税费的扶持。
为了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步伐,使农村信用社与国际金融业早日接轨,国家应当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给予农村信用社更大的支持,减免农村信用社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税。这对农村信用社加速不良资产的处置,更好地支持城乡经济发展,尤其是支持“新三农”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改革诉讼费、执行费缴纳方式
根据《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诉讼费应当由原告缴纳,执行费由申请人支付,无论胜败、也无论能否执行兑现,风险均由原告和执行申请人承担,而人民法院不承担任何风险。这种诉讼费缴纳办法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调动法院加大执行力度的积极性。这种诉讼费缴纳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的难度。
正因为如此,诉讼费缴纳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我国应当借签国际司法经验,实行诉讼费用担保制度。提起诉讼时,由原告提供诉讼费用担保,如败诉,法院扣收诉讼费用,若胜诉,解除诉讼费用担保,诉讼费用由败诉方承担。同时申请人申请执行,不缴纳执行费用,由人民法院在执行款项中扣收诉讼费和执行费。这种诉讼费用缴纳方式,有利于人民法院加大执行力度,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改变赢了官司输了钱的不公正现象,提高司法形象。
(三)依法采用强制措施,追究债务人刑事责任,加大执行力度
《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专章规定了执行程序,规定了拘传、拘留等强制执行措施。《刑法》中还规定了诈骗罪、妨害执行公务罪、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罪等相关罪名。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因种种因素,很少通过采用强制执行措施来加大执行力度,更别说依法追究已构成犯罪的债务人的刑事责任。特别是部分地方行政官员,借口维护社会稳定,人为限制强制执行措施的运用,加剧了清收不良贷款的难度。从新《刑法》施行到目前为止,我市仅有一例因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而被追究刑事责任。这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加剧了清收不良贷款的难度。因此,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势在必行。尤其是对已构成犯罪的债务人,应当以诈骗罪、妨害执行公务罪、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罪等罪名定罪量刑,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司法公正。
(四)推行交叉执行制度
交叉执行制度是指申请人在受理执行案件的人民法院在合理的期限内不能满足申请人的请求,申请人民法院将执行案件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由上一级人民法院将执行案件指定给其他人民法院执行的一种法律制度。交叉执行制度有利于排除地方行政干预,减少执行法院压力,加大执行力度,有利于农村信用社依法清收不良贷款。
(五)建立强制取证据制度
强制取证是指侦查机关根据申请人的请求,以强制手段对有关当事人的财产进行调查取证,作为人民法院进行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的证据。
根据我国现行有关法律的规定,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执行程序也不例外,被执行人财产线索主要依靠申请人自行提供,人民法院不能采用侦查手段调查搜集证据。因此,申请人由于无法取得被执行财产证据,即使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但由于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申请人和人民法院无法搜集到相应的财产证据,对被执行人无法强制执行。
强制取证制度,就是为了解决申请人和人民法院无法搜集财产证据所设计的一种法律制度。如从立法上予以确立,这对加大人民法院执行力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篇:浅析农信社清收不良贷款
当前,降低不良贷款已成为防范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的重点,更是当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和重点工作。因此,必须采取政策、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措施,加大力度清收和转化不良贷款,营造农村信用社经营和发展的育好环境,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具体实践和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谈一些粗浅的想法和思考。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信贷资产质量管理是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效益之源。因此,各级信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清收盘活工作的重要性,要把此项工作放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全体员工,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必胜信心,吃大苦,耐大劳,千方百计保全信贷资产,最大限度地减少信用社资金损失,降低风险,确保信用社真正认识到,不良贷款和应收未收利息,将严重制约信用社健康快速发展,清收盘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信用社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二、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要想实现不良资产的盘活清收,必须做到机构、人员、措施三到位,组建专门的机构,落实专职人员,实行专业管理,实施专项考核,要明确清收计划,考核任务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协调各方关系,积极协助依法清收不良贷款,专业处置化解资产风险。
三、摸清底子,完善手续
资产部要对分账资产拉网排查,逐户见面,摸清底子,建立贷户档案。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小后大的原则,能清收的清收,能保全的保全,下大力气开展完善手续工作,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尽可能使每一笔每一户贷款都具备完善的法定手续,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四、依法起诉,强制收贷
要经过排查摸底,对有钱或有物欠贷不还的“赖债户”、“钉子户”,通过签发催收通知书等手段,先保全后起诉。在依法起诉收回不良贷款时,从农村信用社整体效益出发,应切实注意三点:一是对起诉的每笔贷款要斟酌是否有价值,防止出现诉讼等费用高于收回贷款的现象。二是要对欠贷户做深入细致的调查,防止打赢官司收不到钱或物。三是对依法收贷判决的抵贷物资要科学评估其真实价值,防止出一低值甚至不能变现的物资抵顶高额贷款现象,从而解决不良贷款表面降低无实际效益问题。
五、政府支持,借力清收
农村信用社特别是县级联社,要向地方政府多汇报、多请示,争取理解和支持,凭借经检、监察等行政执法部门的力量,帮助农村信用社打赢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要通过不断地向各级政府领导汇报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对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以及对加大新的贷款投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争取政府成立清收不良贷款领导小组,组织人行、信用社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专门的班子专司清收之职,列出清收名单,制订清收政策,层层部署清收任务,定期考核与督促。在清收不良贷款活动中,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相结合的手段,重点抓好有影响的贷款的清收,起到打击一个、震动一片、教育一方的作用,既达到清不良贷款,又促进规范和整顿农村信用秩序的目的。
六、落实责任,连带清收
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发放中的审批、担保、介绍等责任人,采取“解铃还需系铃人”的办法,追究责任,负责清收已形成的不良贷款。对近几年来形成的不良贷款,采取领导带头、主管部室督促、落实奖罚措施等办法,促使不良贷款发放责任人予发清收。对每个贷款责任夫制订出按月清收的计划、次月即进行考核的办法,视其完成清收效果不佳者,要限期予以清收,对清收效果不佳者,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软硬措施结合,促进贷款责任人收回不良贷款。
七、跟踪改制,盘活贷款
对企业被租赁、出售、拍卖等改制过程中“悬空”的贷款,采取跟踪做工作的措施,予以盘活,达到降低不良贷款的目的。采取这种措施的对象主要是原乡镇村办企业,通过县、政府宣传企业 甩掉贷款包袱的害处,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使改制后的企业 接收原企业签订协议,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在资产上给新企业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改制后的企业承担原企业债务,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这样,农村信用社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跟踪盘活不良贷款,按时收利息,既降低不良贷款,又增加利息收入。
八、雪中送炭,激活贷款
有的贷户或企业欠信用社逾期等不良贷款,企业处于停滞状态,但如果有了启动资金,即可搞活生产经营,否则,企业由于缺乏资金仍处瘫痪,甚至倒闭破产。农村信用社根据这一实际,雪中送炭,再注入新贷款,拉企业一把,使企业再启起来“爬上坡”,等销售了产品,产生了效益,再归还新旧贷款,达到促进搞活企业与降低不良贷款的“双赢”目的。采取这种策略,农村信用社要切实了解企业 运行状况,并且要具胆识。
第三篇:农信社问题
1.农信社考试面试共有十几类问题,每类都有自己的回答方法。基础理论的东西在网上都可以查到的。
一般的面试培训对自身(特别是胆小的人)还是比较有用的,建议可以参加。如果实在没时间的,可以对着镜子自己练习,也会有提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第四篇:浅谈不良贷款清收问题及对策范文
浅谈不良贷款清收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近年来,随着信贷风险的持续扩大、宏观经济下滑,小贷行业、担保行业逾期率不断上升,如何有效防范、规避、化解风险,促进信贷业务良性发展,保全信贷资产不受损失是我们金融行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宏观问题的存在,我们郯城农商行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问题日趋浮上水面。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核奖励机制不完善
虽然我们郯城农商行分配各支行的任务中资产管理不良贷款考核占据一定分值,但总体上各个支行关于此类得分是参差不齐,达不到尽善尽美的效果。
(二)清收人员业务能力不足
想要做好不良贷款催收,既要懂业务,又要懂法律,有责任心,性格还得坚韧,会沟通、谈判能力强,还得懂些心理学和性格学的知识。我们信贷部门的客户经理普遍年轻化,由于欠缺催收的经验和技能,当逾期大量爆发,“年轻”的客户经理面对“老道”的客户总是一筹莫展。
(三)农金员不作为
现在我们郯城农商行原先介绍发放贷款的农金员的不负责任人为造成贷款不良,他们总以为推荐发放贷款不用承担责任,更有甚者把发放贷款当成一种“权利”,他们手握此“权利”在所辖片区收取好处费给不符合贷款发放条件的人发放贷款等造成信贷资金“放得出,收不回”。我们基层支行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存量不良贷款大多数是由原农金员推荐发放,由于时间久远及自身不作为造成不良贷款常年不动账;新形成不良贷款又多数是农金员介绍,客户经理对客户认识度达不到造成不良贷款清收难。
面对以上问题的出现,我根据自身在基层管理贷款的经验,谈谈自己应对不良贷款难清收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攻坚克难、把控整体方向,打好不良贷款清收持续战
(一)、纵观每个基层支行,总有一部分不良贷款明明借款人有资产,担保人有工资,但我们就是清收不动。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不是存在有人私自包庇行为?是不是存在有人假公济私行为?是不是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行为?是不是存在当“老好人”,我不清收,别人就找不到头绪清收的行为?如果有,那就是我们农商行的悲哀,就是农商行队伍的败类,我们拿着农商行的工资,却不作为,拍拍脑门想想,睡不着觉的时候想想,这样做对得起谁?
所以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我建议各支行按照辖区划片,支行行长、信贷主管、会计主管任组长成立不良贷款专项清收小组,不良贷款清收按户、按金额、按动户率考核,按月考核,按月兑现:每月按照系数拿出考核款项,支行行长3000元、信贷主管和会计主管各2000元,一般职工1000元。每旬召开一次不良贷款小组经验交流会,对取得成绩的小组进行奖励,严格执行“谁收回谁收益”的分配原则;对未动户的小组进行批评,对存量不良贷款户达不到清收户数对小组进行处罚,一旦发现有的不良贷款明明可以清收但未清收的对小组进行双倍处罚。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监督,让小组成员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监督。
(二)、让支行出一部分经费,用于不良贷款清收。大家都知道,只要贷款形成不良了,那清收的难度就大了,不是我们发个微信、打个电话就能搞定的,所以我们需要多次上门打持久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各个小组出车的经费有了,后勤工作得到保障了,我们各个小组就有干劲,不管是凌晨行动还是夕阳清收,都能积极响应。
(三)、掌握催收技巧,不给逾期贷款债务人借口。
1、“缠”:找准对方决策人,一旦借款人推脱不还,就缠住担保人,让担保人一同给借款人施压。
2、“粘”:不轻易答应客户的要求,对有松动的债务人要随时提出还款承诺的要求。
3、“勤”:催收的频率一定要高,就像小格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说的那样,催得紧时更可能收回贷款。
4、“逼”:对客户的弱点直接施压,主要是对客户的失信成本因欠款而放大,这时,债务人会考虑还款。
二、苦苦追索、锲而不舍,联合法院强制出击。
我们面对的是谋求利益的人,我们要做的是争夺利益的事。正直、善良、宽容、大度等都是做人的美德,但在清收过程中如果只讲做好人,不注意对象、场合、方式的不同,或是理直气壮穷追猛打、或是直来直去不知隐忍、或是宽容大度过分让步,当正人、当好人甚至奢望以理服人,以人性的光辉感化人,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我们这个时候要想到法院:我们要处理好与法院的关系,做到配合不拖延。从起诉、立案、判决到执行,涉及到的环节太多,法院工作人员的配合和效率至关重要。一个环节延误,一个人不配合,势必影响整体工作的推进。尤其是贷款起诉后,对于恶意逃债,只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突出一个“快”。第一时间行动,第一时间处理。出手要快,下手要狠。查封、保全、执行保证人等等,总之要想方设法采取高压态势,给予其巨大的心理压力。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做好清收的同时要进一步抓好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活动的后续工作,最大程度上消除不良贷款障碍;同时要把好贷款发放准入关,从源头上杜绝不良贷款的形成,努力确保我行贷款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花园支行 高会敏
第五篇:农信社不良贷款清收难的思考
农信社不良贷款清收难的思考
随着农信社向农村银行改制步伐加快,不良贷款作为改革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化解不良贷款包袱已刻不容缓。农信社除了争取政府用土地置换不良贷款外,自身更要加大清收力度,才能有效降低不良贷款占比。由于不良贷款多属长期积累沉淀形成,要想在短期内收回难度很大,因为好收的早就收回了,剩下的基本上是难啃的“硬骨头”。但不管清收多么难,不良贷款必须还要收,这关系到改革成败和农信社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剖析农信社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对破解不良贷款清收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不良贷款清收的难点
(一)作为清收的主体农信社而言,从主观上讲,信贷人员对不良贷款清收存在畏难情绪。一是难得找到人,有的借款人搬走、调离或外出务工经商,地址和联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清收信息中断。二是找到人难得做工作,有的借款人有钱不还赖账,有的以前多次转据或增贷收息嫌债务过大不愿偿还,有的确实厂垮人散或经营不善借款人无力偿还。三是怕秋后算账被追究责任,有些不良贷款信贷人员好不容易找到借款人,做工作可以一次还清或办理借新还旧,采取灵活减免利息措施能收回,信贷人员不敢当家担心手续不齐或按文件规定难落实到位,今后可能受处分,思想上存在顾虑不敢大胆搞错失良机,影响清收效果。
(二)借款户缺乏还贷意识。作为清收的对象借款户而言,有的相互攀比跟着不还,有的认为信用社长期未找可以不还,有的认为要钱投资还了不好再贷,有的只愿还原贷本金对转据后息转本部分不愿偿还,有的以私借公用为由推拖不还,有的认为不还信用社拿自己没办法,而不良贷款绝大多数是信用方式发放,对借款人约束乏力,甚至有的借款人转移资产到他人名下,导致法院难以查封其财产。由于城乡流动性增大,借款人夫妻双方同时在家的较少,而要借款还旧有的借款人外出务工经商不能当面办理贷款手续,导致清收盘活搁浅。
(三)作为清收的外因,借助行政和司法力量缺乏长效动力机制,导致外力清收难以持久。表现为依靠地方党政和村级干部支持清收忽冷忽热,以会议为主要形式推动往往起到一时作用,但要想长期坚持下去必须利益驱动才能保障,明确收回不良贷款的好处予以激励,用物质刺激或信贷投放进行反哺,从而调动政府或村级干部的积极性,但目前缺乏相应的长效激励机制。另外,依法清收存在执行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有的不良贷款起诉后借款人逃债不见面,有的找关系影响法院执行,特别是借款人作为本地人在贷款起诉后通过多种手段干扰当地法院执行,有的借款人有能力偿还不还,有的确实没有执行能力,诸多因素导致依法清收起到一定效果但不明显,而且费用大成本高。
对策建议 农信社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借助内外多方面力量形成合力,而且要苦干加巧干,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实效。
(一)从清收的方式上要放活。由于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复杂,借款对象千差万别,收回难度较大,要想盘活不良贷款,必须因人而异,因户施策,打破只收现金的单一模式,采取多种方式灵活清收,为了抢救信贷资产,只要能降低风险,账务不搞乱,真实合法有效盘活的,可以借新还旧,可以先还后贷,可以适当减免利息,可以接收抵债资产,可以收回部分现金,可以将信用变成担保方式,可以分期还款,还可以风险代理,只要有利于盘活的方法在合法的前提下都可以采用,同时联社要给予基层信用社一定的自主权,明确只要合规操作可以免除信贷人员的责任,可以即收即审解决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让基层信用社放手放心清收盘活不良贷款。
(二)从清收的奖励上要多予。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要调动清收人员的积极性,必须在奖励政策上解放思想。一是对直接清收人员收回不良贷款的按贷款清收难度给予奖励,实行多劳多得。二是对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完成好的单位要给予相应的奖励,调动团队清收积极性。三是对间接支持信用社收回不良贷款的,包括政府和村级干部,按贷款收回的多少给予一定的奖励,体现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而且对完成任务越好,奖励力度越大。四是对依法收回不良贷款除了按规定向法院应缴纳费用外,对得力的法官要给予一定的报酬进行奖励,让做事的人不吃亏。
(三)从清收的运作上要联动。不良贷款要盘活成正常或收回,不是一朝一夕能立竿见影的,有的需要反复多方面做工作,经过多年清收才能取得成功。为此,必须运用好各方面的力量,坚持打持久战。从信用社内部讲要上下整体联动,联社和信用社要一盘棋,信用社是清收的主体,联社要作坚强后盾,特别是大额不良贷款,联社领导和职能部室要大员上阵,亲自攻坚,并给予基层社财力、人力和智力支持,为基层社壮胆撑腰。从外部讲一方面要争取政府的支持,信用社要多汇报勤请示,借助政府力量营造良好的清收氛围,依靠村组干部提供清收不良贷款信息,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为信用社清收当好联络员。另一方面农信社要联合法院开展集中执行活动,加大不良贷款快审快结力度,提高执结率,打击逃废债行为,最大限度挽回资产,维护农信社债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