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台王海培家访个人先进材料
“课外访万家”活动教师工作总结
张楼小学:王海培 2012年12月13日
“课外访万家”活动教师工作总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家访正是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要途径之一。为进一步搞好要本班的教育工作,协调好各种教育力量,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本学期我走访了大部分学生家,了解了他们的情况,为了能更好的开展好下个学期的工作,现将本期的家访工作回顾如下:
一、学生家庭情况分析
我校位于舞钢市矿建铁矿矿区东都,是一所农村小学,我班的学生由农村儿童和矿上职工子女组成,我班的农村儿童大部分为留守儿童,跟随爷奶(或外公外婆)生活,矿上职工子女比较娇惯,而且流动性较大。
二、家访准备工作
家访前,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做到了如指掌。每次家访前,都要认真细致地准备此次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
三、家访中取得的成果
在上门家访的过程中,首先、应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全面、如实的汇报给家长,与此同时需要积极认真的与家长交流获知学生平时在家的具体动向,如:学习时间的长短、学习精
神状态、娱乐性活动等,倘若遇到学校放假,学生在家的具体去向问题等。其次、协同家长共同商讨学生在学习上碰到的一些棘手问题,以及学生自身身上存在的一些有关养成教育方面的问题,并通过“老师—家长—学生”座谈的形式来群策群力,为有效、妥善处理问题并切实找到出口营造一个有利的外部条件。
通过家访我全方位认识了孩子。了解了很多学校里无法了解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较典型的是我班的王娜娜、邵新新,王娜娜在校表现性格内向,说话声音小,到她家中家访时,了解到她父母离异,母亲外出打工,现在跟着姥姥姥爷生活,姥爷家还有一个小妹妹在上学前班,姥姥年老多病,姥爷在朱兰周围干活,生活比较落后,使她思想上有一些自卑。回到学校后给她做思想工作告诉她艰苦的生活只是现在,在以后通过自己的学习会改变自己的生活,并把该同学以贫困生的方式上报给上级教育主办部门。
邵新新同学在校性格内说话细声细气,他有一个爱哭的毛病,做作业不会时哭、和别的同学相碰时哭、不会读书时哭、又不认识的字时哭。听她奶奶说,家里她可活泼了,把学校里学的什么都跟他们表演,跟他们说,这确实让我很吃惊,其实班中家校反差很大的学生还有很多,经过家访,全面了解了他们后,在今后的教育中,能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心
理,以引导他们的行为。
我感觉,第一次的家访很重要,这是你与家长真正面对面,走进他们的生活,坐下来聊聊他们的孩子,于是我拿出比平时更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讲述孩子的在校表现、学习爱好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很多家长对于我的到访,很受感动,也很热情。虽然一杯开水很普通,家长的话语很朴实,但却能驱走当时的寒冷,让我心中倍感温暖。
实践中,更让我进一步深深体会到了家访的重要意义:家访让我们读懂了每个孩子期待的目光、看到了每位家长坦诚的愿望,家访搭建了彼此心灵沟通的桥梁,家访增进了教师和孩子间的真情实意。
四、家访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家访,我也感受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这次走访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父母在家的学生家长比较忙,家长们无暇照顾孩子们的学习,有空也是随口问声“作业做好没有?”这样致使孩子们的学习的自觉性较差,通过这次与家长的交流,使家长们也知道了照顾孩子不仅是关心孩子的吃喝,孩子的学习也要照顾周到。另外,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
品德、纪律、劳动等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了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班级工作开展不开。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还有爷爷奶奶对孩子比较宠爱,导致孩子学习习惯不好。
五、今后打算
1、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2、协调好家庭成员内部的教育力量。
3、家长要多与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
4、学校要通过家访、开家长会、书面联系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勾通,协调做好教育工作。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孩子的身理、心理教育刻不容缓,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第二篇:八台史国盈家访个人先进材料
舞钢市八台一中七(3)班课外访万家活动总结
搞好家访工作,是班主任掌握学生情况,进行家庭与学校双向管理,开展班级各项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响应我市教育局举行的《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号召,进一步加强我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密切班级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形成班级、家庭教育合力,促进我班学生健康成长。为此我制定了详细的家访活动方案,对本班超过二分之一人数的学生进行了家访。
首先,确定家访目的,真情送家长,温暖给学生。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我利用校讯通自始至终,保持着与家长的密切联系,随时关注学生的一切动态,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有效的教育方法。
其次我利用周末骑着自行车不讲条件、不讲代价,主动走进学生家中家访,让学生及其家长感自己的诚心。并能够与学生像知心朋友一样平等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掉不良习惯和毛病,引导他们发愤读书,立志成才。比如我班有一位双差生学生,不但脾气倔强,还经常迟到旷课,与
父发生矛盾后就去网吧不回家,无心学习,他吃软不吃硬,我私底下找他谈了很多次,可他依然如故,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为此我三番五次给他家中打电话或家访,争取他父母的支持,但未见好转,我百思不得其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成功教育者的秘决就是对自己学生的不放弃”。我通过他的好友摸清他的性格,针对他的脾气对他采用“软”磨的办法,又让当他纪律委员,有的放矢,一步一步转化他的思想,他的家长看到他的进步非常高兴,多次打电话表示感谢。以真诚的爱,去温暖学生的心,家访让我走进学生心中,增进了师生感情。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这样的家访,应该多多益善。
再次在家访的过程中常“报喜”,“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了不免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班主任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我家访的对象若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我利用时间去寻找“双差生”的闪光点。“双差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我通过一次次家访,反复抓,抓反复,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
自信,希望和热情。给家长“报喜”是后进生转化的良药,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最后每到一个学生家中,我都会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周围环境、个人交往和兴趣,爱好等情况,思想、心理和性格特点。这样,在较短时间里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和家长沟通的同时,不要忘了在身旁的学生。
新时代的中学生,他们富有幻想,敢于实践,常常有一些不合大人规范的想法与做法,对此进行具体分析和指导,班主任在家访时不能只简单批评、训斥,而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驾御,要学会宽容,这样做,容易加深学生与班主任的感情交融,得到家长的信任
在我前前后后十几天的家访,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它使我们人民教师的作用既体现在课堂上,又体现在八小时以外,将教书育人由课堂延伸到学生的家庭和每一位学生的课余时间,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让其避短扬长,健康成长。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更上一层楼。
舞钢市八台一中
七(3)班班主任史国盈
2012.12.12
课外访万家活动总结
舞钢市八台一中七(3)班
史国盈
2012.12.12
第三篇:八台任红举家访个人先进材料
“课外访万家”活动经验浅谈
任桥小学 任红举 2012年12月11日
“课外访万家”活动经验浅谈
任桥小学 任红举
“课外访万家” 活动在我校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根据上级要求,“访万家”工作务必做实、做细,教师与家要共同探讨,深刻认识到家访的重要性,使家访成为了解学生,建立家长、学生、老师三位一体的教育新模式的最有效方法。家校合作管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结合自身的情况,谈谈自己在此项活动的做法:
近几个月来,我与本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多次家访,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促进教师教学提高的有效途径,是管理好学生的主要举措,首先要提高自身认识。在活动中我认真地学习了“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首先明确教师家访的责任,要树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是一种服务,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家访应是学校与家庭紧密结合起来的有效形式,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是一个触动,对教育是一个促进。
在家访的前期工作中,我与班上教师一起确立了家访的对象,大的原则是:首先家访留守生、其次是问题学生、再次是其他学生。在几次家访中我与任课教师不顾辛苦地奔波在村组学生家庭中,面对面的、真心的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期望、了解了学生在学校以外的另一面,在家访的过程中,我及时的做了详细的记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找到了方向。家访时,学生看到老师来了,马上端茶
递水,很礼貌地招呼老师座下。老师在和家长交谈时,主动地离开。即便是我平时认为较差的学生,待人接物也表现得比较优秀。这说明教师要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积极了解学生,对他们进行扬长教育,鼓励他们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教师家访意义非凡。家访是教师教学的又一有效方法和手段,积极作好家访有利于教育教学,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了学生家庭情况的特点,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很重视,但是也有极少部分家长抱着消极的态度,认为学生只要能算账就行了,对学生学习抱着无所谓的心理;学生监护人转变:现在留守儿童在本班占很大比例,家中监护人基本是隔代祖辈担当,这样对学生的管理其实存在很大的弊端,儿童缺少父母的爱、缺少必要的教育,对学校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阻力,很多学生家长(祖辈)都反映现在孩子很难管理,根本就管不到;而且很多“爷爷奶奶”都不敢管学生,学生的叛逆心理极其严重;部分家长对管理孩子存在消极性:因为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有求必应,溺爱、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有些家长对孩子品质的丢失全部归结给学校教育,对教育不理解、不支持,使得教师的教育工作开展很不顺利。
为了实现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我针对不同学生家庭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一是要充分尊重家长,与家长建立平等诚恳的人际关系,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家长当中,有不少是受过专门教育的工作者,也有不少家长有着丰富的教育子女的经验,当然也有很多家长教育修养较低,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有着良好的愿望,有着教育好子女的迫切要求。因此,教师要尊重他们,特别是要尊重那些“问题”学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不能因学生有错而迁怒于家长,责备甚至讽刺挖苦。“与人以实,虽疏必密”,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教师的诚心、爱心是沟通家长的前提。
二是要多报喜,巧报忧,丰富家访内容。曾几何时,家访已经成为了“老师向家长告状”的代名词,有不少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往往是在学生犯错之后无可奈何才做家访。有的学生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到我家”。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很可能就是以前的老师家访时只“告状”不表扬造成的。老是向家长告状的老师是不受学生欢迎的,他们会认为你是个没有本事的老师。家访要以介绍学生的优点与进步为主。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提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以帮助学生改进。特别是对后进学生、问题学生,家访时首先要向家长反映的是其子弟在校期间的进步和优点,爱好和特长,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进步也不要放过,要把它作为与家长沟通的支点,清除家长的心理障碍,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希望。然后再实事求是地介绍在校的其他表现情况,和家长一起耐心地分析研究,商讨教育的措施和办法,必要时让学生旁听,让他谈谈自己的看法。民主和平等的作风能让学生觉得老师的可亲可敬。“告状式”家访,将使家长感到前途无望而对孩子的教育转化失去信心,有些对孩子期望过高的家长则会对学生产生更多的不满情绪,甚至产生对老师的不满和不耐烦。这样的
话,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和家长把关系闹僵,给以后的工作造成困难。家访的内容不要只限于谈论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学生的心理健康,劳动习惯,生活习惯,个人爱好,社会交往,家庭教育的探讨,学校工作、教育形势等等都可以成为家访的话题。
三是要学会倾听。家访当中教师是主导者,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多数班主任或科任老师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一通数落,自己累了,家长也不会高兴。因此,我认为,不妨换个方式当一回听众,听听家长的诉说。赵某某是我班的一个学生,特点说是话特别多,课堂上经常成为老师点名的对象,对此我很恼火,多次找他个别谈话,但效果不好。无奈之下,我找到家长,准备就他的近段表现数落和发泄一番。见面以后,家长很主动向我了解情况,并将这个学生从小学以来的表现都作了反映,从家长的反映我了解到该生上课插嘴、讲话,不是一时的表现。听了家长的诉说,我改变了原有的想法,认为,要想改变该生插嘴的习惯,要做好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切不可急于求成;可见,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做个听众,认真倾听,从家长的话语中捕捉相关信息,效果会更好。
四是要讲究语言艺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形象的说明了语言艺术的魅力。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谈话双方通过语言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感情,增进了解和沟通。在与家长的交往中,我体会到,和家长交谈,大道理要少讲;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小,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班主任进行家访,与家长谈话,语言技巧非常重要。幽默风趣的谈吐能吸引听者的注意,营
造轻松愉快的气氛,短时间内拉近交谈者双方的心理距离,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委婉含蓄的话语能使双方避免尴尬,不致伤害家长的自尊。特别是面对“问题”学生的家长,对敏感的话题。不便直接说出本意,而采取同义代替,侧面表达,模糊语言等方法,含蓄曲折地表达本意,效果会更好!灵活机智的语言表达能更好地适应谈话对象和环境的变化。家访当中遇到的家长千人千面,对不同年龄性格,职业,文化层次的家长谈话方式和内容要作相应的调整。所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家访活动,我深刻的体会到想真正管理好学生还是要多从家长处入手。只有学校和家长先建立起沟通渠道,在第一时间了解家长想法,解除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疑惑和不解,做到家校共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管理问题。
总之,通过“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开展,我学到了很多有效的经验和管理学生的好方法,我们班已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我会在接下来的活动中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勤反思、多思考、快总结,进一步提高自己。
第四篇:家访手记 王必海
阳光伴我行
——2011年11月1日家访手记
文化中学 九三班教师:王必海
地点:秭归县郭家坝镇夫子头村
走访学生:文化中学九三班 王雪梅 屈会 王小林 李川鄂 鲁建平
金秋的阳光洒在挂满橙黄的脐橙树上,洒在崎岖蜿蜒的乡间小路上。我们踏着阳光,走向即将家访的家庭。
走访的第一家是屈会的家,哇!好大的小洋楼哦!具屈会家长介绍,他们家的房子,今年刚盖好,共花了近40来万。只有她母亲一人在家,父亲在新疆打工。具她母亲讲,她父亲对她很严厉,所以,该学生就有点与众不同: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不能接受批评意见,思想也不够单纯,在八年级时有谈恋爱倾向。她母亲说她自进九年级后,就再没有与其他男孩子来往了。我们同时也向她母亲介绍了他在学校的状况:上课较认真,能主动学习,有上一中希望。家长最后希望,学校老师不要生孩子的气,见孩子的怪。对她多管教管教。希望考上一中。
随后我们来到王晓琳的家,这家与刚访的那家截然不同,土木结构且有点破败的平房,母亲耳有点聋,跟她交流很困难,她父亲的身体样子不是很好,家里还有个小妹妹。尽管有脐橙收入,但产量不是很高。总之家境一般。
亲生父亲早年病逝,年仅三四岁的他跟着母亲嫁到了这个家,一晃十年。母亲怕孩子在新家得不到完全的关爱,所以再婚之后没有再要小孩,继父王士银膝下无亲身子女,下定决心把全部心力放在带来的小孩身上。说到这里,我看到那个朴素的男人眼里有一丝落寞。早年继父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照料他的生活,但是随着他渐渐长大,特殊的性格让母亲无法招架,更重要的是田里的活计母亲一个人拿不下来,所以万般无奈之下,夫妻两个换了“岗”,母亲去外地打工,父亲回家照料王岩和70岁的奶奶,顺带挑起田里的活计。临走,妻子交代丈夫,要多加管教孩子。也许在我看来,这是个很奇怪的安排:亲生母亲外出打工,让继父来照料孩子的生活?想到这里,我对他起了一丝敬意。我是王岩的语文老师,一年多以来性格乖张的他无疑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单从他的穿着来看,绝对不像一个没有母亲照顾的孩子。恰恰相反我觉得他看上去非常得体,衣服也比班上很多同学漂亮„„
或许幼年的遭遇给他的心灵蒙上了抹不去的阴影,继父的良苦用心没有得到王岩丝毫的回报。他在家里几乎不与父亲做任何交流,甚至动辄出言不逊,几天前奶奶在屋里洒水不小心把水溅到了他的鞋子上,年少的他竟然对奶奶动了手,这也终于导致继父对他的为数不多的一次愤怒,看得出来他是个好脾气的人,但是遇到了这样的孩子也着实让他伤透了脑筋„„今年开学的时候,王岩开始厌学,他说他不想读书了。经过学校家庭的多方劝解开导,他终于做出了“让步”,即要变“住读”为“走读”,由于离校较远,于是父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送他上学,晚上下自习后从小路上接他回家„„
这样一个家庭,虽然有良知,但是却让我看不到希望。这是谁的错呢? 站在王岩的立场来看,他是受害者,害他的是他幼年不幸的遭遇,是他自己执拗乖张的个性。父亲早早病逝,幼年的他随母亲改嫁,三四岁正是一个人开始
记事懂事的时候,记忆的最初就是一种死亡的气息,如何能让他以后的漫漫人生在这十来年间变得明朗?父亲是儿子人生的导师,在王岩的生命中,这个导师的位子却一直缺席着。是谁,在不断提醒他他的父亲已经死了?这个人,我想是不可原谅的!然而父母天伦之乐,终不是善良,不是一碗饭也不是一件衣服就能弥补得了的„„
站在父亲王世银的立场看,他已经算做得很好了。为了这个孩子,他放弃了自己的骨肉。中国人有一个传统的观念即“养儿防老”,养别人的儿自然是没办法为自己作长远筹谋的,从这点看,他是个真正善良豁达的人。他冷静克制,说起话来也是慢条斯理的。这点在家庭生活中究竟是好还是坏,让我思考良多。他的冷静克制让王岩的童年没有暴力,但是似乎也缺少了一些父子之间应该有的温情,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这样一种“礼遇”是否也让他找不到在这个家在父亲心中的“地位”呢?他说王岩“吃软不吃硬”,但是很多习惯很多个性并不是用温言软语就能培养起来的,孩子往往不具备那样一些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他的付出得不到回报,甚至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越来越叛逆,他的希望变成了失望,失望即将转化为绝望„„
王岩,实际上是众多单亲家庭或者组合家庭的一个典范。父母一方的缺失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不再完整,心灵个性也不再健康。他们没有安全感,没有目标,对自己极度失望,对任何人都缺乏信任,然而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他们,怎么能够少了“希望”少了“健康”这一类的字眼儿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要完成他们必须的课程,那就是保持一种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夫妻感情稳定,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爱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学校和家庭是促成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两个板块,当孩子和家庭之间存在不和谐因素的时候,学校应该从中扮演一个导师的角色,用第三人的身份,关爱孩子,引导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家庭,重新审视自己成长的道路,在家庭生活中遭受挫折的孩子,我们可以鼓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样一种现状,去争取自己想要的幸福,而更多的像王岩这样因为父母一方缺失而缺乏幸福感的孩子,我要让他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养育之恩重于天。让他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恩,学会做一个有良知懂回报的人。惟其如此,迷路的阳光才能重新照进他的生活!
第五篇:八台唐旗彬家访个人先进事迹
沟通从家访开始
家访,是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让两者紧密起来,形成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合力”,从而帮助教师解决许多在学校无法解决的难题。在教育局“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开展的契机下,我秉持着一贯的作风,更加积极深入地投身于家访中。在此,我仅结合几年班主任家访工作和教育见闻,探讨一下家访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联系学生与老师的情感纽带。
老师面对的是全班几十个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有局限性,在这个大集体中,可能有很多渴望被关注,需要被关注的学生,并未能如愿。家访就为老师的这一疏忽提供了纠正的机会。
初次教一年级时,刚正式上学的小家伙,开学了还不知道上学的规矩,上课自由吃东西、喝水,作业不知道该怎么做,怎么交,下课乱跑,疯逗,早点、午饭还要大人喂,书包都是家长背,还有甚至上完厕所自己不会处理......看到这些,刚开始真不习惯。为了帮孩子们快点适应新学习环境,成为合格的小学生,我走访了问题突出的几个学生,与家长沟通才了解到,他们多数由爷爷奶奶照顾,隔代溺爱严重,生怕孩子吃点苦,所以孩子自理能力差,比较娇惯。我与家长协商,试着放手,让他们慢慢学会长大,共同帮孩子养成好习惯。得到家长大力支持,并承诺不再包办,让孩子自己动手。经过几个星期的共同努力,现在感觉孩子们长大了不少,上课守规矩了,清洁慢慢会做了......看着孩子们的点点进步,让我深深体会到,能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可以让我们的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很大的成绩。
二、联系老师与家长的情感纽带
通过家访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所以这登门家访的传统不能去。人要常见面才会亲。所以家访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感情亲切融洽。
顶着烈日去家访,踏着月光才回家。这让家长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的关心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很多家长都很感动。他们愿意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因为他们觉得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很放心。校长不是这样对我们说过吗?我们与家长应该是同盟军。是呀,在家访中,家长对老师的生疏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接受和信任。教师进入学生家庭之后,家长第一句话就是老师辛苦了,谢谢老师的关心。听到这些,再大的困难,再多的辛劳,都被抛在了脑后。特别是对留守学生的家长触动很大,我来到这些孩子的家,他们的爷爷奶奶脸上是惊奇、是感动,甚至有些不知所措,我能做的,我尽量帮他们,也很快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家长更是说:“这么热的天,老师你们不用这么辛苦来我家,真是太感谢了。”我笑着说:“就是因为你们的情况特殊,我才更要来了解他的成长环境,来找到更好地方法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啊。”老人的笑是那么憨厚而灿烂!我收获的是人类最善良的一面,人与人之间最难能可贵的信任„„
三、联系孩子与家长的情感纽带
家访能协调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及时阻止孩子不正常的心理问题的发生。现在的孩子因为社会特殊的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影响,已经有过早的思维和自我独立意识,与家长的矛盾在所难免。在这种矛盾情况下,家访能起到非常有效的调节作用。也有的家庭因父母的矛盾冲突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了解到班上的一位女生,因父母经常吵架,甚至要离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每天看到她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发呆,我知道这些已成了孩子心底的阴影。家访过程中,我耐心地对家长进行劝解,告知孩子需要的是完整的母爱与父爱,温馨的家庭氛围利于孩子成长,希望他们不要将矛盾激化,要对孩子负责任,年轻的家长终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重新审视了对方,后来慢慢地解除了误会,一家人终于开开心心的在一起了。看到孩子久违的笑脸,我更加知道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大!
四、获得许多第一手育人资料。
家庭是学生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气氛与养育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家访中,我们亲眼看到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通过交谈,对学生性格,爱好,以及目前的学习状况也都有了大致的了解,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能针对个体,更加有的放矢,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多角度地认识学生。
家访实践证明,很多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表现判若两人。了解了很多档案上看不出来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
黄杨同学,在学校沉默寡言,可在家里却很活泼,看到老师家访,忙前忙后,很兴奋,想尽情地表现自己。张林果同学,她是一个极有个性的孩子,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很情绪化,是一匹小野马,很难驯服。这次家访,我们商量了一下,第一个选择去她家,家里很宽敞,学习环境很好,有自己的小书房,听说老师第一个家访的是她,她表现的很兴奋,所有的兴奋与喜悦都洋溢在脸上。和她妈妈长谈,才知晓她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很小父母亲就分开了,父亲组建了新家庭,妈妈为了给她好的学习环境,最近才把她接到了身边。终于知晓她张扬个性背后的故事了,她是一个脆弱的孩子、不自信的孩子,需要家人和老师的好好呵护。我想,走进他们的家庭后,才有可能更好地走近他们的心灵。
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我们陆陆续续走遍了全班孩子的家庭。我们和孩子们的关系也走过了从一开始的彼此陌生,心生顾忌,到现在眼神中有着满满的信任,常常会有家长主动联系我,谈谈孩子最近的情况,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孩子们的习惯比原来好多了,看着一个个懂事的小家伙,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实践证明,家访让我们读懂了每个孩子期待的目光、看到了每位家长坦诚的愿望,家访有如一片曙光,给每个家庭带来教师的温暖,给予学生最真挚的期待,赋予每一个孩子最灿烂的微笑!
我们深信:有了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学生一定会有全面的进步和全方位的发展,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飞翔的那双隐形的翅膀。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八台镇杨楼小学
唐旗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