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如何构建钻井企业安全文化的初步探讨
对如何构建钻井企业安全文化的初步探讨
摘要:众所周知,钻井属于高风险行业,安全工作大如天,必须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企业安全工作除了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障,还要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文化,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份,本文就如何构建钻井企业的安全管理文化进行阐述,目的在于切实发挥文化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更好地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钻井 企业 构建 以人为本 安全文化
1.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是前提。
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使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价值观取向达成一致,最终实现安全管理的各项目标。但往往有些员工对安全管理存在模糊认识,造成制度执行不严、操作执行不力等现象,对安全工作提出了考验。
1.1思想认识产生偏差的根源。
现阶段,企业安全管理都在实行“刚性管理”,靠一套完整、严格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企业发展。一般来说,大部分时候员工在执行时都能够将制度作为准则很好地遵守,但个别企业员工在被动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对刚性的安全规章制度的理解与安全思想认识之间存在着偏差,认为安全规章制度过于死板、过于苛刻,不能摆正安全管理与自身和企业发展的辩证关系,久而久之则会从行为上间接反映出来,就会产生诸如上班开小差、简化作业、传播小道消息等行为。
1.2产生思想认识偏差带来的危害。
思想出现偏差会导致员工产生思想意识和态度的变化,甚至个别员工对企业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规定再多,白纸一张,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员工产生抵触情绪,有了不满却没有及时解决,不满情绪越发膨胀,在言语上视于损害企业形象、利益,在行为上消极怠工、简化作业,无形中增大了不安全系数,安全也将难以保证,安全管理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1.3及时纠正思想认识产生的偏差。
克服上述现象的有效途径就是要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转变员工的思想认识。在加强刚性管理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人的因素,通过思想引导,宣传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思想,达到与企业发展同步。把规章制度凝炼成有哲理性的、极大感召力的价值系统和行为准则,利用安全文化的作用影响,让员工认同,并逐步深入人心,进一步促进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提高。
2.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基础。
企业组织是由人构成的,人群心智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的复杂性,人的因素往往表现出比资产、规模、技术等要素更强大的作用,而企业安全必须依靠人来保证和实现。
2.1要把握原则性。
人的安全意识强弱和安全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具体过程和结果。在钻井施工过程的五要素(人、机、物、法、环)中,人是最重要的,必须放在第一位。人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五个层次上的需求,形成了安全价值体
系的需求和观念。所以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2.2要摸清规律性。
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必须把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融入我们的日常管理之中,在员工的心目中真正树立起安全文化意识,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的思维框架、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使人们在自觉自律中舒畅地按正确的方式行事,规范和控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安全行为,从而将墙上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内化”到员工心理。
2.3要注重适用性。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只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保持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才能确保安全制度落到实处,安全文化建设才不会是一座空中楼阁。但是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客观上讲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比如说,上级组织安全大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出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下级往往百般应付,查出问题便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实在太不应该。只有把“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根植于人心,让员工完全接受后,员工的行为就会超过制度的要求,规章制度的约束就会变成自觉行为。
3.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抓好推进落实实现本质安全是根本。
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只有扎实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注重实效,才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3.1要注重深化亲情感染。
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员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知识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员工是愿意接受的。但是以往的安全教育大多是“我说你听,我打你痛”,不是大道理满堂灌,就是家长式的训斥。除了安全教育之外,要解决安全教育入心入脑的问题,一定要注重情感投入,如在井队井场入口处设立“全家福”牌板,把每个家庭对自己亲人的安全期盼写在照片下面,时时提醒员工牢记亲人的嘱咐;如为员工过生日、送警句、经验分享、兄弟交心等方法,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向员工宣传安全思想;再有就是开展安全环保活动,基层单位员工通过与家属相互传递“安全家书”、“安全亲情寄语”等方式,号召家属发挥好第二道防线作用,不单单保证了员工生产安全,也为员工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安全提示。
3.2注重提高员工素质。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企业能否做到长效安全,不是由能力和思想基础领先的多数员工来决定,而是受到少数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技能不足的员工所左右。因此,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素质重在“补短”。少数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技能不足是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我们在安全教育培训中的做法是把着力点放在补缺补差上,放在制约安全水平提高的少数人身上,通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来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更好的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我们首先建立调查研究工作,通过问卷调查和岗位安全评价等多种途径和手段,搞清楚哪些岗位、哪些人群是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员工迫切需要掌握的,从而对员工队伍有一个整体认识,准确把握“长”在哪里,“短”在何处。在此基础上组织基层
岗位员工进行培训,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来传授“六条禁令”、“后退五步法”(即在一项操作之前:第一观察工作地点环境,第二工作程序在大脑中过一遍,第三观察周围的其他活动,第四思考可能存在的危险,第五识别和控制它们。使员工养成一种“动手之前先动脑,操作之前先思考”的好习惯,确保操作过程安全无误。)等安全知识,培训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形象生动,切实达到了培训的目的,这一做法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上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推进了安全文化建设。
3.3要注重抓好班组安全。
班组是钻井生产的最小单元,班组的安全都保障了,企业的安全根基才会更加牢固。要重点培养班组团队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的主人翁意识,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同时,要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将安全一票否决制和量化考核指标同各种待遇挂钩,把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相融合,加大班组安全设备和文化设施的投入,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安全监测水平,切实把改善工作环境、维护员工健康放在首位,为提高员工实践技能、业务素质和思想装备搭好台、服好务,切实提高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水平。
结论: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是让企业每名员工体会到在安全工作中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安全意识”的存在,并将这种安全生产意识转化为行动,落实到生产的始终。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并持续抓好推进落实,才能进一步促进企业向“零事故”的目标迈进,最终达到本质安全。
第二篇:浅谈企业文化对构建和谐企业的作用
浅谈企业文化对构建和谐
企业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又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宏观的组织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也在影响着企业。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组织文化,通过发展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企业的基本内涵至少应该包括:经济发达、制度健全、科学发展、诚信经营、企业与社会和谐相处、良性互动,具有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谐、诚信、责任、创新、激励、廉政、环境是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的应有之义。“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
一、企业文化对构建和谐企业的作用
企业文化(OrganizationalCulture)虽可以溯源到20世纪40年代的人类关系观点,但作为被关注的现象到20世纪80年代才流行。企业文化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是指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及微观组织文化。发展企业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
谐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企业文化理论的出现,使得以前被视为管理难题的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等有希望得到解决。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即把企业职工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形成舆论压力、理智压力和感情压力。企业文化具有凝集作用: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加速器。企业文化具有辐射作用,企业文化塑造着企业的形象,优良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企业形象除对本企业产生很大影响外,还会对本地区乃至国内外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时期,发展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对于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企业首先具有经济属性,必须通过生产产品或提供社会服务取得利润,求得自身的发展,也就是说企业首先要履行自己的经济责任。同时,还必须履行和实现应负的社会责任,即在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履行回报社会、支持公益、救助贫困等多种社会责任。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直接构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出发点,着眼于人的问题。如果不能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
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和谐社会建设也就没有了意义。
综观中外企业发展史,企业文化的发展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国内外的产业、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和环境对企业的发展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的发展更需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一个企业战略的目的是创造价值来满足它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从一家企业的成功或有利益(或风险)的任何一方,利益相关者包括从一家企业的成功运营中中获利的所有方面,即企业所有者、供应商、客户、雇员、当地社区、政府、商业协会以及社会大众。
管理最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在股东的经济责任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之间达到一个都可以接受的平衡。
从发达国家和我国声誉卓著的企业发展历程来看,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于“以人为本”,对于企业诚信,中外企业家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KazuoInamori是Kyocera公司的创始人,许多人认为该公司是日本管理最好的的公司之一,KazuoInamori在其著作《成功的激情》中强调了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关联性:“利润是对那些为社会服务的公司的报酬。为社会服务这一经营哲学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成功的障碍,但它确实有助于成功。这一经营哲学从来没有给我带来经营困难,当然,别的路也可以行得通。确实存在一些公司并不需要满足公共大众的需要也能够赚到钱。但是,这样的公司并不能长久生存下去”。长江实业集团董事会主席李嘉诚认为:商业的存在除了创造繁荣的就业,最大作用是服务人类的需要。企业是为股东谋取利润,这应该坚持为企业的固定文化,这是经营的其中一项成本,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最好途径。默克公司的信条是:“我们做的是保存和改善生命的事业,所有行动都必须以能否圆满地实现这个目标为衡量标准”。福特公司前CEO唐.皮特森认为:“把利润放在人和产品之后是福特公司造就奇迹的根本原因”。
股东之间、股东与职业经理人、要素所有者之间需要和谐相处。长期以来,一些企业的发展以股东、职业经理、要素所有者各自谋求利益最大化,牺牲其他方利益为代价,相互之间目标冲突、竞争、展开不合作博弈,破坏了企业发展和谐的内部环境,最终使企业发展难以为继。
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问题。社会成员分化和流动问题,反映出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和组成发生深刻变化,领导阶级内部关系多样化。一部分职工收入较低或失业下岗,生活质量下降,处于贫困状态。在公有制经济,领导者、管理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存在差别和矛盾。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存在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差,拖欠、克扣工资,随意加班,侮辱工人,雇佣童工等,业主同员工之间关系紧张。企业股东的经济责任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之间的不平衡是企业、社会不和谐的深层次原由之一。
三、发展企业文化与构建和谐企业的对策
构建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应大力提倡、弘扬和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企业文化。
1、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倡导和谐社会,培育和谐精神,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三个层次。
2、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的企业文化,企业家应率先垂范。对于企业家来说,信誉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可以取信银行和客户,团结周围的人,在企业合作中尤其重要。企业家应成为企业诚信经营准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企业员工的诚信也必不可少。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诚信经营知识培训,使员工真正认识到诚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企业文化、诚信道德渗透到商品的质量、设计、包装、广告及服务等各个环节,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内心深处。
3、责任文化。企业最根本的目的是为它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企业要承担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一个企业不但要强调经济责任,还要强调对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社会责任。
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在股东的经济责任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之间达到一个都可以接受的平衡。形成一种正确的企业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相协调的责任机制,科学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
4、创新文化。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精神的最基础的内涵(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是进行系统化的创新实践。创新文化主要有创新价值观、创新制度、创新网络。建立创新文化,企业领导者应首先创新观念,并将先进的观念转换成每个员工的创新精神。企业应鼓励冒险与革新,让员工有选择的权利,有通过自己的勤奋获得利益的权利。
5、激励文化。行为科学认为,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动机,使其内心渴求成功,朝着期望目标不断努力。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员工的潜力只发挥出20%~30%甚至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但在适宜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员工却能发挥出其潜力的80%~90%。
6、廉政文化。廉政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文化根基之一,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象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产物。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加强廉政建设,既要加强制度建设,又要加强文化建设。
7、环境文化。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的环境责任来源于环境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获得了收益,应该为使用环境支付成本。现代化的企业应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文化道德伦理,建立起根深蒂固的企业环境文化。
第三篇: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作用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的战略思想和重要任务。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把自己建设成和谐企业,具有不可推卸的历史和社会责任。和谐企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应是人与企业、人与人、人与制度和企业的整体和谐。如何高效和科学的构建和谐企业?其渠道和方法可有多种多样,但据我对储运公司调查和研究的结果表明:努力建设企业文化对构建和谐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建设物质文化,增强对员工的凝聚力,实现人与企业的和谐
处于表层的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条件,是吸引和凝聚员工、促进人与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汽运企业而言,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的硬件条件、司容、司貌、企业的劳动环境和员工娱乐环境、员工的文化设施等。为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储运公司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硬件投入。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购进各种高、中豪华车辆,满足了市场货物运输不同层次的要求;厂运车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坚持快捷严谨、争创一流的工作理念,发扬互帮互学、互助互爱的团队精神,用立足本岗、兢兢业业的工作,将巾帼建功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应有的贡献。几年间,飞彩班先 1
后获得了集团公司级、包头市级、内蒙古自治区级“巾帼文明岗”称号。2008年4月,飞彩班获得了由中华妇女联合会、29届奥林匹克组委会、全国妇联“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命名的国家级“巾帼文明岗”称号。二是在厂内运输车辆统一喷绘了集团公司标识、“巾帼文明岗” 标识,司乘人员统一了着装,规范了文明服务用语。这种统一,形成了厂运车间一道靓丽的风景,为储运公司文明创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三是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劳动和娱乐环境。首先是建立良好的劳动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公司在改制中,保证了员工在单位和原岗位继续工作,并通过开展各项会议,有效保证了员工工作和应得报酬的权利,创造了和谐的劳动关系。其次是创办好基层单位的员工之家,为员工提供学习和娱乐场所。以创建“巾帼文明岗”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益岗员身心健康活动,丰富岗员的文化生活、全年开展了“八荣八耻”座谈会,岗位练兵理论与实际的竞赛;“巾帼杯”羽毛球比赛。“迎新春”各种棋类比赛。这些措施促进了企业发展,树立了企业形象,员工以作厂运车间员工而自豪,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互动、互促、互赢,有效促进了人与企业的和谐。
二、抓好行为文化,提高对员工的感召力,实现人与人的和谐
处于浅层的行为文化,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抓好行为文化,能有效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的和谐,提高对员工的感召力。企业行为文化包括企业家行为和员工行为。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的志趣、情操、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和目标追求,对企业文化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着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明程度,塑造员工的群体行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司努力塑造一支过硬的员工队伍。通过开展各项学习教育,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使之明白“船上装有集体的货,大家都来关心潮起潮落。”同时在企业内部还形成以诚待人、以诚感人、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助人为乐、融洽相处的氛围,使企业成为全体员工共同进取、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确立了一种新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促进了企业内人与人的和谐。再次是注重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先进典型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体现,更是企业形象的象征。在企业内部,先进人物的行为常常无形的为企业员工设定了一定的工作标准和规范。几年来,通过认真的培养和推荐,车间先后树立了张建华、王万焕、孙英华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张建华同志是厂运车间货运班班长,他积极引导青年人立足岗位,增强敬业意识,同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技能知识,刻苦钻研技术,熟练掌握技能,争当岗位能手。在班组建设中,他自发组织
了班组技能比武,提升了班组员工的效能和工作效率。凭着自己多年的驾驶、维修经验,不仅造就了一支勤勉敬业、务实高效的员工队伍,创造了健康、文明、和谐、共进的环境氛围,而且最大程度地调动了班组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保障了班组各项运输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完善制度文化,加强对员工的约束力,实现人与制度的和谐处于中层的制度文化是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称。是规范和约束员工的重要举措,厂运车间坚持完善制度,提倡道德,用制度管理人,用道德约束人,促进了人与制度的和谐。
企业改制后,车间针对原有规章制度,组织专门的班子和人员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清理和分类,并在认真听取各基层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重新制定了运输生产、安全、党务和机关工作等方面的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做到了要求规范、权责明确、奖罚分明、有规可依。
针对企业生产服务于社会的性质,车间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组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总体规范下,根据不同的工种和岗位,制定和明确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职业道德要求,规范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宣传、教育、讨论、考核、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员工的服务意识
和规范服务的技能。在厂内车辆运输中,始终恪守“安全、舒适、便捷、直达、正点”的五项承诺,创建了运输的诚信品牌,成了集团公司货物运输的首选。
四、提炼精神文化,扩展对员工的指导力,实现企业的整体和谐处于核心层的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独具企业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伦理、价值观念和企业目标等。是指导和吸引员工的一面旗帜,更是构建企业整体和谐的关键所在。厂运车间就有较深的企业文化根基,“尊重规范、忠诚执行、客观真实、客户第一”是企业的价值观,在这种精神支柱鼓舞下,几代“厂运人”恪守“团结、求实、开拓、奉献”的司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近几年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又为精神文化的形成创新了许多内容。“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根本,以安全为生命,以效益为目标,以精主兴副求发展”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诚信为本”的道德理念;“客户第一”的企业价值观;“团结、求实、开拓、奉献、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充分发挥精神文化的指导力,车间加大了专项教育力度,推动精神文化入脑入心,自觉见诸于行动。在教育过程中,他们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
“激励、调节、导向、控制、凝聚”的五大功能,灌输精神文化,着力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使全体员工团结凝聚在企业文化的旗帜之下,努力奉献于企业。二是与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利用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在车间长期实行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充分利用创建文明单位、文明集体、文明班组、文明个人、文明家庭等活动载体,渗透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引导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三是与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相结合。提倡和鼓励党员,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就要认真践行企业的精神文化,做努力工作、乐于奉献、严于律己、共建和谐的模范,使党员成为企业各项工作的带头人。
精神文化的提炼、宣传、教育和落实,使全体员工在企业文化这面旗帜的指导下,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促进了企业内外的整体和谐。
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四个不同层次文化的建设,使厂运车间企业文化建设初具规模,正是这种文化的渗透和熏陶,有效地增强了对员工的凝聚力、感召力、约束力和指导力,促进了企业内人与企业、人与人、人与制度和企业的整体和谐。目前企业内班子硬、人心齐、风气正、氛围好,形成了齐心协力创和谐,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企业步入了和谐、快速、科学的发展轨道。通过对厂运车间企业文化建设的调研和剖析,使我们不难看到:企业文化是企业人
心凝聚、品牌延伸、精神升华、形象提升、效率提高、效益增长、和谐发展的有效保证。通过建设企业文化,不仅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诚信度,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同时也使员工思想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为构建和谐企业,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创了一条金光大道!
第四篇:对构建和谐企业的几点建议
对构建和谐邮政的几点建议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协调顺和之意。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古崇尚“和谐”。孔子有曰“礼之用,和为贵”,荀子认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如今,在我国像“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万事和为贵”等“和谐”思想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更是明确提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2005年全国重点抓好的三件大事之一。
所谓“和谐企业”,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这里的“和谐”涉及到企业系统中的方方面面,它包括企业的“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是不断消除影响企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加快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为职工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创造活力提供良好环境,实现职工自身价值的内在需要。邮政作为一个百年企业,长期以来,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咱们企业内部也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现象,比如企业之中党群、干群关系紧张;职工之间彼此猜忌,团队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与社会效益;不关心职工、漠视职工身体安全和健康;工作差错多、通信质量不高等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危害了职工的利益,损害了企业的形象。省邮政局提出的“三个关爱”工程,就是对全省邮政系统构建和谐企业发出的号召。因此,消除这些“不和谐”现象,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企业职工的共同愿望。我认为,构建和谐企业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人身、人与人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激发职工活力是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要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将包括所有职工在内的人的发展作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一是要合理考虑职工利益,包括职工就业、工资收入和生活福利。二是要提供职工发展平台,提高职工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自我实现的意识,使职工自觉投身到企业改革与竞争中去,成为企业团队中的一员。三是要坚持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思想观念,鼓励职工开展科技、管理创新,激发职工的创造热情,营造良好氛围。四是树立职工是企业发展之本的观念,着力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要充分尊重职工的知情权、民主权、监督权,让职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发挥其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五是要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机制,坚持按劳分配、以量取酬等工作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加透明度,从而减少矛盾,和谐企业。五是着力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格、智力、能力、体力、创造力的协调发展,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融入社会、融入集体。六是着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企业内努力营造人与人融洽协调,相互尊重,人格独立,相互理解、支持、帮助、关怀、安慰、激励的和谐氛围。七是要关注职工的切身利益,保障其合法权益,使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改善,收入随着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不断增长,形成企业关爱之工、职工热爱企业的团队精神,着力打造一个职工与企业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发展环境,营造心齐、气顺、劲足的和谐发展氛围。
二要超越竞争,努力实现企业与企业的和谐。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合作经济,任何企业发展都需要与其他利益主体合作。企业与企业的和谐主要体现在竞争的和谐。构建和谐企业,就要更新竞争观念,不能采
取“你死我活”的过度竞争方式,而要采取“合作共赢”的合作竞争方式。合作才有共赢,共赢才能发展。要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合,形成优势互补,实现优势链接,实现不同企业间信息、市场等资源共享,努力形成竞争有序、经营有道、合作有力、共同发展、多方共赢的和谐局面。
三要增强责任感,努力实现企业与社会、自然的和谐。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营造自身“小环境”的和谐氛围时,还应该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大环境”相和谐。同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是简单的付出,而是对企业与社会“两利”、“双赢”的行为,能够使企业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信誉度,从而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在“守法”、“诚信”等方面走在前面,遵守法律、法规,严格依法纳税,履行应尽的义务,为营造正常有序的市场环境做出贡献;企业应以适当方式更多地回报社会;企业要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承担责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要推进制度创新,建立企业和谐发展的保障机制。构建和谐企业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实现企业和谐发展需要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加强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将其内化为每一个职工的信念和具体行动,并长期保持下来,不断发展完善。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制度的支撑和保障。要按照建设和谐企业的要求,真正建立起合理、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创新来营造和保障企业和谐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五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坚持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是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组织保障。要做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结
合起来。要和生产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本单位生产经营工作开展。一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党组织有效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机制,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职工聪明才智;关心职工工作和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走近职工身边,贴近职工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家庭和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职工真正感受到企业确实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是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是在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从而拉近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距离,实践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总之,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了时代的主旋律,作为社会“经济细胞”之一的邮政企业,要致力于构建“和谐企业”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才能为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第五篇:浅谈企业文化对构建和谐企业的作用
浅谈企业文化对构建和谐企业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也在影响着企业。和谐企业的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发达、制度健全、科学发展、诚信经营、企业与社会和谐相处、良性互动,具有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组织文化,和谐、诚信、责任、创新、激励、廉政、环境文化是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的应有之义。大力提倡、弘扬和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 发挥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1.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具有延续性的共同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2.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密不可分。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因此,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
首先,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追求和实现一定企业目的的文化形态,并不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思想、观念等文化形态的大杂烩。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的文化。
其次,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有自己的共同目标、群体意识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是企业群体共同认可的,与无组织的个体文化、超组织的民族文化、社会文化是不同的。
再次,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职工在经营生产过程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离开企业的经济活动,就不可能有企业文化的形成,更谈不上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的功能
(1)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标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2)导向功能
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念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文化创新尤其是观念创新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而言是首要的。在构成企业文化的诸多要素中,价值观念是决定企业文化特征的核心和基础,企业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使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3)激励功能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4)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辐射功能
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二、企业文化对构建和谐企业的作用
企业文化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是指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及微观组织文化。发展企业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企业文化理论的出现,使得以前被视为管理难题的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等有希望得到解决。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即把企业职工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形成舆论压力、理智压力和感情压力。企业文化具有凝集作用,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加速器。企业文化具有辐射作用,企业文化塑造着企业的形象,优良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企业形象除对本企业产生很大影响外,还会对本地区乃至国内外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时期,发展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对于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发展企业文化与构建和谐企业的对策
构建和谐企业,应大力提倡、弘扬和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企业文化。
1、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倡导和谐社会,培育和谐精神,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三个层次。
2、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的企业文化,企业家应率先垂范。对于企业家来说,信誉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可以取信银行和客户,团结周围的人,在企业合作中尤其重要。企业家应成为企业诚信经营准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企业员工的诚信也必不可少。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诚信经营知识培训,使员工真正认识到诚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企业文化、诚信道德渗透到商品的质量、设计、包装、广告及服务等各个环节,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内心深处。
3、责任文化。企业最根本的目的是为它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企业要承担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一个企业不但要强调经济责任,还要强调对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社会责任。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在股东的经济责任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之间达到一个都可以接受的平衡。形成一种正确的企业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相协调的责任机制,科学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
4、创新文化。创新文化主要有创新价值观、创新制度、创新网络。建立创新文化,企业领导者应首先创新观念,并将先进的观念转换成每个员工的创新精神。企业应鼓励冒险与革新,让员工有选择的权利,有通过自己的勤奋获得利益的权利。
5、激励文化。行为科学认为,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动机,使其内心渴求成功,朝着期望目标不断努力。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员工的潜力只发挥出20%~30%甚至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但在适宜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员工却能发挥出其潜力的80%~90%。
6、廉政文化。廉政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文化根基之一,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象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产物。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加强廉政建设,既要加强制度建设,又要加强文化建设。
7、环境文化。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的环境责任来源于环境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获得了收益,应该为使用环境支付成本。现代化的企业应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文化道德伦理,建立起根深蒂固的企业环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