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构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体系的思考5篇

时间:2019-05-12 01:1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步构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体系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步构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体系的思考》。

第一篇:初步构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体系的思考

初步构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体系的思考

重点税源企业缴纳税收所占比例举足轻重,如何根据其特点科学确定税收管理的目标,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税收管理体系,这一直都是各级税务机关努力探索的课题。

一、初步构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要初步构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体系,首先必须明确其基本要求。否则,将缺乏检验的质量要求,就无从谈起税收管理体系的科学合理性。

一是针对性。初步构建的税收管理体系,首先必须符合重点税源企业及其税收征管的特点。如果没有适应其特点的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组织机构,而是与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的税收管理完全一样,那么初步构建的税收管理体系就不可能符合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的实际需要,也就不能有效提高其征管质量。

二是系统性。要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就必须比较系统全面地考虑其征管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而不能零星分散地只局限于采取一两项征管办法和措施,更不能治标不治本。因此初步构建税收管理体系,应当从提高整体征管质量效率的角度出发,运用系统管理的理念,综合运用各项征管资源,系统地采取一系列征管措施,全面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

三是可行性。初步构建税收管理体系,还应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如果体系不具有操作性,不能解决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从实践中证明管理体系的科学有效性,那么初步构建的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体系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二、重点税源企业及其税收征管的主要特点

与一般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相比,重点税源企业的主要特点在于“大”和“重”两个字。

重点税源企业“大”的特点,一是生产经营规模大。企业注册资金、资产、营业收入、利润、职工人数等指标远远超过中小企业若干倍。二是生产经营跨区域,如省内跨地市、国内跨省市乃至跨国。三是组织机构庞大。如长虹公司销售网络就遍布全国各地和世界20多个国家,内部管理层次多,机构设置相当复杂。四是财务人员多,核算比较健全。一般都建立较为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机制较为健全。企业财务人员比较精干,数量也比较多。五是信息量大,信息化程度高。如长虹公司月生成数据近10亿条,建有自己的网站、使用ERP、使用财务核算软件等。

重点税源企业“重”的特点,一是经济地位重要,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重点税源企业基本上都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生产经营状况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如2002年长虹公司出口创汇7亿美元,占四川省出口总额的1/4.因此,地方党委政府往往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高度重视,在能力和权限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关照。二是政治地位重要。重点税源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往往都是当地政治界的重要人物,有的甚至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或中共中央委员。

由于重点税源企业具有“大”和“重”的特点,因而其税收征管的特点也比较突出。一是所纳税收占当地税收收入的比重特别大。如仅长虹公司2001年入库“两税”5.1亿元,占绵阳市国税系统“两税”总收入的35%以上。2002年绵阳市国税系统年纳税额500万元以上的29户企业缴纳入库“两税”收入9.6亿元,占全市“两税”收入的64%。二是具有较强的纳税意识和维权意识。重点税源企业一般都配备专人负责税收事项,基本能按税法规定申报纳税,并把纳税信誉作为企业信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还要求税务机关和税务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呼声日益高涨,要求税务机关保护其应有的权益和规范执法行为,为其提供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三是税收征管难度大。重点税源企业跨区域生产经营,具体生产经营项目多,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都很强,信息化应用程度高,电子商务广泛运用。因而税收征管必然涉及大量复杂的财务会计处理知识、税收政策适用问题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这就必然要求征管人员具有特别高的专业素质,采取的征管办法和手段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税务检查手段要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这样,与一般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相比,其税收征管难度要大得多。四是重点税源企业容易产生居功自傲心理。有的特大型或大型企业自以为对国家贡献大,就居功自傲,其法定代表人凭借较高的政治地位,对依法申报纳税不屑不顾或者态度蛮横,甚至有恃无恐,拒不缴税。

三、国外分类管理、建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主要观点

(一)OECD的观点

2001年5月10日,OECD税收政策与管理中心发表的《风险管理—实践篇》一文论述分类管理、建立大企业管理机构意义的主要观点有:(1)纳税人遵从税法上的差异性是分类管理的前提。现代税收管理强调以纳税人为中心,承认不同类型纳税人在遵守税法方面是有差异的,其不守法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在税收管理上区别对待。(2)有利于实施针对性的税务审计。现代税收管理理论认为传统的采用相同办法、“地毯式”地审计每一位纳税人,是对稀有业务资源的浪费,不符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为减少征收成本和给纳税人带来的负担,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纳税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审计方法。(3)有利于提高征管效率。分类管理可以使税务机关用相类似的方法对待同类纳税人,能够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二)美国的观点

建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必要性在于:(1)有利于应对复杂的税收问题。大企业涉及大量复杂的税收和财务会计问题的处理,税收管理比较复杂,因此需要成立相应机构集中力量予以应对,以确保对大企业税收执法的统一性和公正性。(2)有利于满足纳税人的需求。大企业大多存在全球经营的能力,税务机关有必要满足其特殊需要,并通过不断创新的办法提供纳税服务和促进税收遵从。

(三)英国的观点

建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目的在于:(1)可以确保大企业和大雇主应纳税款及时足额缴入国库。(2)有利于集中各类业务专家,运用专家的技能达到最佳的税收管理效果,以应对大企业复杂的税收问题。(3)有利于税法实施的统一性。(4)有利于帮助纳税人履行其义务,减少其税收遵从的负担。

(四)澳大利亚的观点

建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目的在于:把素质最高的人力资源配置到税收收入最多、税收管理最为复杂的纳税人身上,有利于保持对复杂问题持续有效的监控。

综上所述,国外专家学者认为,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有利于打破过去层次过多、职责不清、难以量化考核的管理结构,有利于管理的专门化、成本的最小化、服务的最优化,有利于执法的统一性、人才的集聚性、复杂问题处理的有效性。

四、初步构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借鉴国外分类税收管理的主要观点,根据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征管的基本特点,按照税收管理体系内在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初步构建的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体系应当至少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一是税收管理的基本目标,这是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方向,是整个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二是税收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手段,这是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重点,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三是税收征管的格局,这是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征管职能的配置机制,是整个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四是税收管理质量的考核评价方法,这是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是整个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五是税收管理的组织机构,这是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组织保障机制,是整个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税收管理的基本目标

根据税收征管的一般目标,针对重点税源企业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的基本目标应当是重点纳税服务,准确掌握税源。

把重点纳税服务作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的基本目标,这是其具有较强纳税意识和维权意识的特点决定的,也是税务机关降低征税成本的客观需要。首先,按客户管理的一般原则,服务组织应当重点为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如果把纳税人视为客户,与其他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的纳税服务相比,税务机关理所应当为重点税源企业提供重点的符合其特殊要求的纳税服务。其次,税务机关不为其提供重点纳税服务,就极有可能被纳税人推上被告席。因为依法提供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的法定职责。对于维权意识不强的中小企业来讲,一般不会与税务机关过多计较,但是作为纳税意识和维权意识较强的重点税源企业却极有可能与税务机关认真计较。其次,重点纳税服务是重点税源企业急迫需要的。其生产经营的区域跨度大,不同地区的税务机关执行税收政策难免出现偏差,企业的涉税争端需要税务机关之间及时有效的协调。同时重点税源企业涉税事项多,工作效率要求高,在办理涉税事宜过程中也要求税务机关提供与一般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不同的高效率的重点纳税服务。再次,税务机关为重点税源企业提供重点纳税服务能大大节约征税成本。重点税源企业涉税事项复杂,缴纳税额所占比重大,如果通过重点纳税服务使其主动申报纳税的准确性有所提高,那么税务机关用于其检查和管理的大量征税成本相应也就可以大大节约,这样带来的效益远远比为一般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纳税服务带来的效益好得多。

把准确掌握税源作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的基本目标,这是其财务核算比较健全的特点决定的,也是实现应收尽收这一税收征管基本目标的必然前提。一是准确掌握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源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重点税源企业缴纳税额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很大,税务机关准确掌握其税源变化情况,也就掌握了税收管理的主动权。二是准确掌握重点税源企业的信息数据十分必要。因为一般来讲其虽然财务核算比较健全,但提供的信息却不一定完全准确真实。如1999年财政专员监察办事处对100户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1998年度会计报表进行抽审,发现80%以上企业主要会计要素的核算存在偏差。②三是税务机关有可能准确掌握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源。因为小企业和个体户的财务核算和经营管理制度很不健全,税务机关无法也不可能准确掌握其生产经营和税源情况。但是重点税源企业具有比较健全的财务核算和经营管理制度,税务机关通过一系列办法和手段有可能准确掌握其税源情况。

重点纳税服务与准确掌握税源是对立统一的。一般来讲,重点纳税服务主要是为纳税人服务,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准确掌握税源主要是实现税收的应收尽收。但是,二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重点纳税服务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提高纳税人税法的遵从度,实现应收尽收;准确掌握税源的根本目标也是促使纳税人依法申报纳税,实现应收尽收。同时,二者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般来讲,税务机关要为纳税人提供重点纳税服务,就必须深入企业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服务需求提供具有个性化的税收服务,这就为税务机关准确掌握税源创造了条件。同样,税务机关要准确掌握税源,就必须深入企业,就必须争取得到纳税人的支持与配合,就必须搞好重点纳税服务。

(二)税收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手段

1、税收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般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的税收管理主要有税务登记管理、帐簿凭证管理、发票管理、申报纳税管理和日常税务检查等。与重点税源企业特点相适应,其税收征管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要准确掌握税源,税务机关就必须在充分收集掌握涉税信息的基础上运用专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实现税额进行全面监控管理。掌握税源内容具体来讲,一是要根据有关信息,运用专门的分析预测技术预测纳税人实现税收的情况;二是对已申报税额是否真实准确进行评估分析;三是运用专门的技术对重点税源企业所属的行业税源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四是掌握资金周转情况,对已申报税额能否及时足额入库进行跟踪分析。要提供重点纳税服务,税务机关就应当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纳税服务制度,主要体现在把重点税源企业视为大客户,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纳税辅导,简化纳税程序,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

2、税收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般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税收管理主要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如定期定额管理、以票管税等。与重点税源企业特点相适应,其税收管理方法必须采用精细的管理方法,从管理的范围来讲包括微观管理方法和宏观管理方法。

微观管理方法主要是针对重点税源企业个体实施的管理,目前主要采取税收预测、纳税评估分析和反避税调查三种方法。税收预测主要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历史和未来发展情况,采用专门的方法预测企业实现税额的情况。纳税评估分析主要是税务机关对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分析,评估其在纳税方面存在风险的程度,约谈疑点较多的企业举证后依法进行评定处理。反避税调查主要针对重点税源企业具有跨区域和关联交易较普遍的特点,在总公司与分(子)公司之间往往存在内部操纵价格、成本费用等转移利润的问题开展反避税的检查和跨区域协同调查审计。

宏观管理方法主要是针对重点税源企业所属的行业实施的管理。目前主要采取行业分析方法,即税务机关对重点税源企业分别不同行业进行总体分析,提示税收征管中隐含的问题,其基本思路和依据是:同一行业(或同一产品)的生产技术要求、生产工艺要求、能源消耗和原材料消耗应该是相近的,适用的税收政策是同一的,因此最终形成的企业(或产品)的税收负担应该是相近的。③

3、税收管理的基本手段

中小企业和个体户涉税信息量不大,其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税务机关管理的基本手段往往是手工方式。重点税源企业涉税信息量巨大,信息化运用程度高,税务机关必然采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目前税收管理的基本手段主要是建设重点税源企业信息监控系统和应用稽查查账工具软件。

建设重点税源企业信息监控系统,首先,应当明确监控信息的范围,这是税务机关准确掌握税源的基本前提。按照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需要,税务机关应当准确掌握4个方面的信息,(1)企业纳税申报信息,包括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有关附列资料等涉税信息;(2)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包括企业生产、销售、市场开发、新产品等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3)产业和行业信息,包括国内和国际同产业、同行业的信息。(4)税务信息,即税务机关各征管环节、各征管业务部门拥有的信息。其次,科学确定业务管理的数学模型。这是信息加工和分析处理的基本依据,是建设重点税源企业信息监控系统的关键。如果没有科学的数学模型,就无法也不可能建设重点税源企业的信息监控系统。目前应当主要建立税收预测、纳税评估和行业分析三种数学模型,以提高管理的科技含量。其次,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从企业信息数据库直接抽取、挖掘涉税信息,并进行自动处理和分析。再次,建立重点税源企业管理数据库,研究开发重点税源企业信息监控系统。

应用稽查查账工具软件,这是适应重点税源企业会计电算化特点和提高税务检查质量效率的客观要求。重点税源企业往往财务会计数据量特别大,但目前税务检查仍停留在手工状态。这样,一方面税务检查效率低,质量差;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税务机关应当根据税务检查的工作规律和企业会计核算特点研发应用专门用于检查电算化纳税人的稽查查账工具软件。

(三)税收征管的格局

税收征管的格局主要是指征收、管理和稽查职能职责的组合模式,其对税收征管质量效率将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对所有纳税人不加区分,统一实施征、管、查三系列机构之间三分离的征管模式,虽然有助于税务机关内部监督制约,但却不利于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管理。一是不适应准确掌握税源的需要。征管查三系列机构之间往往不能有效衔接,相互之间信息不沟通,税务机关内部征管信息不能充分共享,更谈不上准确掌握企业的信息数据,因而税务机关难以准确掌握税源。二是不适应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的需要。其涉及税收政策问题比较复杂,征管难度相当大,征管查三个部门都配备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难度较大。这样,一方面专业人才不具有多项征管职责,会造成人才的浪费;另一方面三个部门征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不可避免地降低征管的整体质量。三是不适应为重点税源企业提供重点纳税服务的需要。其办理涉税事项多,效率要求高,但具体办税却涉及多个部门,环节多,程序繁,效率低,纳税服务的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因此,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征管格局应当针对征管对象的特殊性,按照税收管理基本目标的要求,合理组合征收、管理和稽查职能职责,实行征管查三系列机构间的适度分离,而不必严格实行征管查三系列机构间的三分离。具体来讲,税收管理专业人才不多的地方,从既实现税收征管信息有效共享,又便于发挥专业管理人才作用,还能为纳税人提供重点纳税服务角度出发,可以实行征管查三系列机构内分离的征管格局,即重点税源企业管理机构具有征收、管理、稽查三项全职能,机构内部实行三分离;税收管理专业人才较多的地方,从提供重点纳税服务,有效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的税务稽查,提高征管质量效率角度出发,一般应当实行征收管理与稽查机构间两分离的征管格局,即重点税源企业管理机构履行征收和管理两项职能,稽查职能由稽查机构统一履行。

(四)税收管理质量的考核评价方法

确定针对性较强的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税收征管格局后,要确保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管理能达到其预期的基本目标,就必然要求确定税收管理质量的考核评价方法,建立激励约束的机制。考核评价内容应特别关注重点纳税服务的质量和税源掌握的准确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可采取下列指标:(1)纳税人满意率,通过问卷调查纳税人满意情况来评价提供重点纳税服务的质量。(2)税收预测准确率,通过预测税额与实际实现税额的比例来评价税务机关掌握纳税人情况和分析预测税源的准确程度。(3)纳税评估准确率,通过税务检查的情况与纳税评估情况的比较来评价纳税评估的质量。(4)行业分析准确率,通过行业性的税务检查情况与行业分析情况的比较来评价行业分析的准确程度。(5)税源掌握准确率,通过纳税申报的税款占税务检查核实的全部应纳税款的比例来评价税务机关已掌握税源的准确程度。(6)欠税率,通过欠税额占全部应纳税额的比例来评价欠税管理的力度。具体考核评价办法可以采用机构或岗位间相互联系、相互监督、相互考核的方式。

(五)税收管理的组织机构

1、建立专门的税收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组织机构的必要性在于,一是能随时掌握重点税源变化情况,有利于采取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措施,更好地保障税收收入;二是能适应重点税源企业较高的管理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要求;三是在较高层面上实施相对集中的税务管理,集中高技术手段和较高投入,形成高水平、高效率的税收管理能力,能有效提高征管效率,降低税收征收成本。

借鉴国外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经验,依照我国税收征管法规定,笔者认为,重点税源管理企业税收管理组织机构可以有以下4种形式。(1)在市州以上税务局设立直属税务分局,专门负责管辖范围内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征管工作。(2)在特大型企业设立驻厂管理组,统一受理和承办各项征收、管理的涉税事宜。(3)在省(市、县)税务局内设重点税源企业管理处(科、股),负责管辖范围内重点税源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不履行征收和稽查职能。(4)对于重点税源企业不多的县级税务局,根据情况可以在管理股(税务所、税务分局)内设立专门管理组。

2、建立分级的税收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分级的税收管理组织机构,这是重点税源企业“大”和“重”的基本特点决定的。一是重点税源企业征管所需能力的客观要求。重点税源企业规模越大,经营范围越广,所需征管人员的素质和征管资源配置的要求就越高。而税务机关的级次越高,其人员的素质就越高,征管资源的配置的能力也就越高。这二者相结合就必然要求根据重点税源企业的不同规模建立分级的税收管理组织机构。二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的必然要求。重点税源企业经济地位越重要,政治地位也就越高。如果建立分级管理的组织机构,特大型和大型企业由较高级别的税务机关征管,这样,一方面,地方政府无法越权干预税务机关执法;另一方面,某一企业在税务机关所纳税收所占比重不是很大,税务机关管理大型企业的经验丰富,征管能力很强,也便于依法加强征管。三是适应重点税源企业本身分级的需要。目前国家税务总局、省、市、县四级税务机关各有自己监控重点税源企业的范围,税务机关级别越高,纳入监控企业的标准也就越高。与此相适应,不同级别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管理,亦应当由不同级别的税务机关负责。四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分级管理提供客观条件。特大型和大型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都很高,层次越高的税务机关其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也就越高,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有效消除空间距离的限制,这样就能有效地解决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不在同地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为税收分级管理提供客观条件。

按照征管能力、征管水平与重点税源企业规模相一致的原则,笔者认为全国范围内的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跨国集团公司等应当纳入国家税务总局直接征管的范围;省、市、县级税务机关应当按照一定标准划分明确各自直接征管重点税源企业的具体范围。在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由市级税务机关对特大型和大型企业实施直接征管,待条件成熟时再逐步提高其征管的级次。

3、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加强重点税源企业征管,解决各种复杂的财务会计处理、税收政策和计算机技术问题,都需要较高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一是要通过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涌现出一批评估分析专家、行业分析专家、计算机审计专家等;二是要拓展现有业务骨干的视野,鼓励其探索适应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的制度和方法;三是要抽调专业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管理经验丰富的同志充实到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岗位。

参考资料:

①参见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2003年4月7日《研究报告》第9期《国外大企业税收管理情况及借鉴》

②参见1999年12月29日《中国税务报》

③吴新联《税源监控及其数据的应用》,载于中国税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税收报告》(2001-2002)。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国家税务局

第二篇: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分析指标

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分析指标

工业企业:

1、虚拟税负率-----增值税指标

小于标准值0.8为异常

标准值按企业所在细类行业宁波市的平均值

虚拟税负率=(销项税额+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本期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本期(期末存货-期初存货)*0.8)*0.17-本期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转出+本期申报抵扣进项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本期免抵退办法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本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本期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税销售额)

2、毛利率----所得税指标

小于标准值0.8为异常

标准值按企业所在细类行业宁波市的平均值

毛利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主营业务成本)/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3、虚拟税负变动率与毛利率变动率的配比率---增值税指标.小于0.8大于1.2异常 虚拟税负变动率与毛利率变动率的配比率=((本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本期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本期(期末存货-期初存货)*0.8)*0.17-本期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转出+本期申报抵扣进项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本期免抵退办法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上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上期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成本)*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上期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上期(期末存货-期初存货)*0.8)*0.17-上期进项税额+上期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申报抵扣进项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上期免抵退办法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本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本期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主营业务成本)/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4、进项税额变动率与应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率------增值税指标小于0.8大于1.2异常 进项税额变动率与应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率=本期进项税额*上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本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上期进项税额

5、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的配比率-----所得税指标

小于0.8大于1.2异常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的配比率= 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成本)/上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主营业务成本)

6、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的配比率-----所得税指标

小于0.8大于1.2异常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的配比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成本/本期主营业务收入

7、其他应收款与银行借款配比-----所得税指标

大于0.3异常 其他应收款与银行借款配比=((其他应收款期初+其他应收款期末)/2)/(财务费用/5.6%)假定银行借款年利率5.6%

8、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所得税指标

大于25%为异常

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9、存货周转天数变动率------财务指标

小于0.5或大于1.5为异常

10、存货周转天数------财务指标

小于7天或大于90天位异常 1、2、3、7、8赋值每项12分,4、5、6、9、10赋值每项8分

商业企业:

1、虚拟税负率-----增值税指标

小于标准值0.8为异常

标准值按企业所在细类行业宁波市的平均值

虚拟税负率=((本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本期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本期(期末存货-期初存货)*0.95)*0.17-本期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转出+本期申报抵扣进项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本期免抵退办法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本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本期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

2、毛利率----所得税指标

小于标准值0.8为异常

标准值按企业所在细类行业宁波市的平均值

毛利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主营业务成本)/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3、虚拟税负变动率与毛利率变动率的配比率---增值税指标

小于0.8大于1.2异常

虚拟税负变动率与毛利率变动率的配比率=((本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本期出口货物免税销售额+本期(期末存货-期初存货))*0.17-本期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转出+本期申报抵扣进项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本期出口货物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上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上期出口货物免税销售额)*(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成本)*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上期出口货物免税销售额+上期(期末存货-期初存货))*0.17-上期进项税额+上期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申报抵扣进项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上期出口货物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本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本期出口货物免税销售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主营业务成本)/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4、进项税额变动率与应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率------增值税指标

进项税额变动率与应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率=本期进项税额*上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上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上期进项税额

5、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的配比率-----所得税指标

小于0.8大于1.2异常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的配比率= 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成本)/上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主营业务成本)

6、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的配比率-----所得税指标

小于0.8大于1.2异常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的配比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成本/本期主营业务收入

7、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所得税指标

大于30%为异常

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8、增值额(实缴增值税/适用税率)与毛利(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配比-----所得税指标(假设适用税率17%)

小于0.8大于1.10为异常((本期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本期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本期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转出+本期申报抵扣进项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本期免抵退办法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0.17/(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9、存货周转天数变动率------财务指标

小于0.5或大于1.5为异常

10、存货周转天数------财务指标

小于7天或大于90天位异常 1、2、3、7、8赋值每项12分,4、5、6、9、10赋值每项8分

第三篇:《重点税源企业税收信息月报表》填写说明

二、B1表《重点税源企业税收信息月报表》

填报说明

●B1表《重点税源企业税收信息(月报)表》(简称《税收月报表》)是记录和反映重点税源企业税收信息的统计表。分“增值税指标”、“消费税指标”、“营业税指标”、“企业所得税指标”、“进出口税收指标”“其他税收指标”、“代扣代缴各项税收指标”、“各项收费指标”以及“其他指标”九部分共122项指标。其中3-124行所列指标为总局设置指标,125行以后为各级税务机关增加指标用的备用字段。

●《税收月报表》的各项数据均应按报表期企业实际发生的数额填报。特别注意的是,表中“已缴税款”与“应缴税款”均为企业财务口径而不是税务征收口径,即本期已缴税款反映的是企业在本期实际上缴的各项税款,税款所属期主要为上期的应缴税款;本期应缴税款主要反映企业本期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应缴税款,该税款一般在下期申报缴库。●《税收月报表》中,1-12月各类税收指标和附列的指标均应按月填报当期实际发生额,累计数由系统自动计算生成。各项指标填报说明如下:

(一)国内增值税指标 3.按适用税率征税销售额:

填写纳税人本期按适用税率缴纳增值税的应税货物、应税劳务和应税服务的销售额(销货退回的销售额用负数表示,不含代扣代缴、应税服务扣除项目本期实际扣除金额)。包括在财务上不作销售但按税法规定应纳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货物和价外费用销售额,外贸企业作价销售进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税务、财政、审计部门检查按适用税率计算调整的销售额。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当月数之和填写。(重要提示:由上级统一核算增值税的电力、卷烟企业,不填此项)4.其中:未开票销售额

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一)》的“未开票销售额”的当月销售额小计数填写。5.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销售额:

填写纳税人本期按简易征收办法征收增值税销售额(销货退回的销售额用负数表示)。包括税务、财政、审计部门检查、并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算调整的销售额。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5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当月数之和填写。小规模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项“应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不含税销售额”与第4项“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销售额”的当月数之和填写;不包括代扣代缴销售额。(重要提示:由上级统一核算增值税的电力、卷烟企业,不填此项)6.未开票销售额:

按简易征收企业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一)》的“未开票销售额”的当月销售额小计数填写。7.免、抵、退税办法出口销售额:

一般纳税人填写纳税人本期执行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的销售额(销货退回的销售额用负数表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7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当月数填写。小规模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8项“出口免税销售额”的应税货物及劳务列+应税服务列当月数填写。8.免税销售额:

/ 12

填写纳税人本期按照税法规定免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和适用零税率的销售额(销货退回的销售额用负数表示),但零税率的销售额中不包含适用免、抵、退税办法的销售额。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8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当月数填写。

9.应税服务扣除项目本期实际扣除金额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纳税人,发生应税服务扣除项目本期实际扣除金额。按《增值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一)》中“应税服务扣除项目本期实际扣除金额”当月合计数填写。10.外购可抵扣的固定资产金额:

填写纳税人本期外购的可以抵扣销项税额的固定资产金额,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中“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指标所对应的固定资产金额填写。11.销项税额:

填写纳税人本期按适用税率计征的销项税额。该数据应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贷方“销项税额”栏本期发生额一致。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1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即征即退货物和劳务”当月数之和填写。(审核:[11≤3*适用税率])

12.应税服务销项税额(不含运输费用)

指根据《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规定提供增值税应税服务一般纳税人,本期提供应税服务按适用税率计征的销项税额。营业税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一)》(本期销售情况明细)一般计税方法中部分现代服务业(税率为6%和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税率17%企业)的销项税额小计项合并填列。本指标由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地区纳税人填报。13.运输费用销项税额

指根据《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规定提供增值税交通运输业应税服务一般纳税人,本期提供交通运输业应税服务按适用税率计征的销项税额。营业税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一)》(本期销售情况明细)一般计税方法中税率为11%的销项税额填列。本指标由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地区纳税人填报。14.进项税额:

填写纳税人本期申报抵扣的进项税额。该数据应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借方“进项税额”栏本期发生额一致。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2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当月数之和填写。

15.其中: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填写纳税人本期申报抵扣的进项税额当中所含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相关指标当月数填写。(审核:15≤14)16.应税服务进项税额(不含运输费用)

填写纳税人本期申报抵扣的进项税额中所含从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地区取得的部分现代服务业应税服务进项税额。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二(进项税额情况)中应税服务进项税额发票相关数据分析填列。17.运输费用进项税额

填写纳税人本期申报抵扣的进项税额中所含从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地区取得的交通运输业应税服务进项税额和从其他

/ 12

地区取得的运输费用结算票据中的进项税额之和。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二(进项税额情况)中运输费用结算票据进项税额填列。18.上期留抵税额:

为纳税人前一申报期的“期末留抵税额”数,对有税务机关批准的使用“留抵税额抵顶欠税”的数额不在此项扣减。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3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当月数+“一般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累计数+“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当月数三列之和填写,如果有“使用留抵税额抵顶欠税”的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3项不完全一致。(审核:[18=上期26])19.留抵税额调整额:

一般纳税人按本期税务机关批准的使用“留抵税额抵顶欠税”数额填报。税务机关批准的其他调减留抵税额的情况,也在本指标合并填列。涉及重组的纳税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增值税留抵税额处理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55号)的规定,税务机关允许注销企业增值税留抵税额在重组后纳税人继续抵扣的留抵税额填写在本栏次。本指标调减时用负数表示,调增时用正数表示。20.进项税转出额:

填写纳税人已经抵扣但按税法规定应作进项税转出的进项税额总数,但不包括销售折扣、折让,销货退回等应负数冲减当期进项税额的数额。该数据应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贷方“进项税额转出”专栏本期发生额一致。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4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即征即退货物和劳务”当月数之和填写。21.免抵退应退税额:

填写退税机关按照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办法审批的应退税额。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5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当月数填写。(审核:[21≤14])22.按适用税率计算检查应补缴税额:

填写税务、财政、审计部门检查按适用税率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6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当月数填写。23.应抵扣税额合计:

填写纳税人本期应抵扣进项税额的合计数。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7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即征即退货物和劳务”当月数之和填写。(计算生成:[23=14+18+19-20-21+22])24.实际抵扣税额:

填写纳税人本期实际抵扣的进项税额(26<=25)。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8项的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3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当月数+“一般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累计数+“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当月数三列之和填写。(审核:[若24<11则24=23,否则24=11])25.应纳增值税额:

填写纳税人本期按适用税率计算并应纳的增值税额。(25=11-24)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9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即征即退货物和劳务”当月数之和填写。26.期末留抵税额:

为纳税人在本期销项税额中尚未抵扣完,留待下期继续抵扣的进项税额。该数据应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借方月末余额一致。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20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当月数+“一般货

/ 12

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累计数+“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当月数三列之和填写“。如果有”使用留抵税额抵顶欠税“的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20项不完全一致。(审核:[26=23-24])27.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

填写纳税人本期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算并应纳的增值税额,但不包括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21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即征即退货物和劳务“当月数之和填写。小规模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0项的”本期应纳税额“的当月数填写,不包括代扣代缴、查补税款。28.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税额:

填写纳税人本期因税务、财政、审计部门检查并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22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当月数之和填写。29.应纳税减征额:

填写纳税人本期按照税法规定减征的增值税应纳税额。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23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即征即退货物和劳务“当月数之和填写;小规模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1项的”本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的当月数填写;前期多缴税额也应在本栏填写。30.应纳税调整额:

反映各种情况造成企业增值税多缴或少缴而多退少补的调整额(包括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预缴抵减税额和多缴抵减税额),但不包括代扣代缴、前期查补的税额。按照主管税务机关确认的实际调整数填写。调增税款填正数,以应纳税款抵、退税填负数。统一核算增值税的电力、卷烟、石油、石化等行业的总公司,由分公司属地预缴的税款用负数调减;不核算增值税的分公司,属地预缴的增值税用正数调增。(严禁在此项冲减前期填报差错)31.应纳税额合计:

填写纳税人本期应纳增值税的合计数。(自动计算栏:[31=25+27-29+30])32.期初未缴税额:

”本期“栏为纳税人前一申报期的”期末未缴税额“数,本指标”累计“栏为”上年末未缴“或”年初未缴“数。(多缴为负数)。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25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即征即退货物和劳务“当月数之和填写。(审核:[32=上期34])33.本期已缴税额:

是指纳税人本期实际缴纳的扣除提退后的增值税净入库税额,包括分次预缴、出口开据专用缴款书的预缴税款、本期缴纳上期应缴、缴纳欠缴税额,不包括本期已缴的查补税款。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27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即征即退货物和劳务“当月数之和填写。34.期末未缴税额:

为纳税人本期期末应纳未缴的增值税额,但不包括纳税检查应纳未缴的税额。(计算:[34=31+32-33])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32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即征即退货物和劳务“当月数之和填写。35.期末欠税余额:

为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已形成欠税的数额。填写纳税人截止报告期实际欠缴增值税余额。(审核:35<=34且35>=0)36.本期实际退税额:

填写纳税人本期因符合增值税优惠政策规定而实际收到的税务机关返还的全部增值税额,包括”即征即退“、”先征后退

/ 12

“、”减免退税“等各项实际退还的增值税额,但不包括出口退税、查补退税、代扣代缴退税。37.其中:”即征即退“实际退税额:

填写纳税人本期因符合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规定,而实际收到的税务机关返还的增值税额。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35项的”即征即退货物和劳务“当月数之和填写。38.已缴查补税额:

填写纳税人本期因税务、财政、审计部门检查而实际已缴的增值税款,包括:按”适用税率计算“和”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算“,并实际缴纳的查补增值税款。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37项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当月数之和填写。

(二)国内消费税指标 39.应征消费税的销售额:

是指纳税人本期内销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包括视同销售货物的销售额。按本期汇总的纳税申报表中有关项目分析填写。实行从量定额征收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可参考其增值税计税销售额填写。40.应纳税额:

是指纳税人本期销售应税消费品按税法规定的税率(额)计征的应交消费税额,按本期纳税申报表中有关项目分析填写。

41.其中:从价计征应纳税额:

是指纳税人本期销售的应税消费品中按税法规定税率计征的从价计征消费税税额,按照消费税申报表中的相关项目分析填写。(审核:41<=40)42.减(免)税额:

是指纳税人按政策规定减征(免征)的消费税额,按本期纳税申报表中有关项目分析填写。43.准予扣除应税消费品已纳税额:

指纳税人本期生产销售应税消费品所购进外购应税消费品所含允许扣除的税额,按本期纳税申报表中有关项目分析填写。

44.应纳税调整额:

是指纳税人因代扣、退税或准予抵减等所产生的应纳税调整额,但不包括代扣代缴、前期查补的税额。调增用正数,调减用负数。按主管税务机关确认数填写。(严禁在此项冲减前期填报差错)45.应纳税额合计:

是指纳税人本期应纳税款的合计数,根据消费税纳税申报表的相关项目分析计算填写。(自动计算栏:[45=40-42-43+44])46.期初未缴税额:

指纳税人上期末应纳未缴的消费税额,根据消费税纳税申报表的相关项目分析计算填写。”本期“栏为纳税人前一期的”期末未缴税额“数;”累计“栏为”上年末未缴“或”年初未缴“数。(多缴为负数)。(审核:[本期46 =上期48])47.本期已缴税额:

是指企业本期实际已缴的扣除提退后的消费税净入库税额,包括本期缴纳的上期应纳税额、本多缴税额、清理以前欠税额;不包括本期查补前期消费税的实际已缴税额和按规定代扣代缴的消费税额。根据消费税纳税申报表的相关项目分析计算填写。

/ 12

48.期末未缴税额:

反映企业期末应纳未缴的消费税额。根据消费税纳税申报表的相关项目分析计算填写。或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审核:[48=45+46-47])49.期末欠税余额:

为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已形成欠税的数额。填写纳税人截止报告期实际欠缴消费税余额。(审核:49<=48且49>=0])50.已缴查补税额:

填写纳税人本期因税务、财政、审计部门检查而实际已缴的消费税款。

(三)营业税指标

●按月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按月填报,按季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应缴税收按季度发生额填入本月栏,已缴税收按实际上缴月份填入本月栏。51.应税收入:

指纳税人本期因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免税收入),但不包括代扣代缴的营业额。根据营业税纳税申报表中”应税收入“栏的”合计“数填写。纳税人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发生退款或因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改变冲减营业额时,不在本栏次调减,在第69行”应纳营业税调整额“栏次直接调减税额。52.应税减除项目金额:

指纳税人本期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应税收入中按规定可扣除的项目金额,以及前期多缴项目营业额,但不包括代扣代缴的减除营业额。根据营业税纳税申报表中”应税减除项目金额“栏据实填写。53.应税营业额:

等于”应税收入“减去”应税减除项目金额“。(计算生成[53=51-52])54.免税收入:

指纳税人本期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应税收入中不需税务机关审批可直接免缴税款的应税收入或已经税务机关批准的免税项目应税收入,但不包括代扣代缴的免税收入。根据营业税纳税申报表中”免税收入“栏的”合计“数填写。55.应纳税额:

指按企业经营项目适用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但不包括代扣代缴的营业税额,根据营业税纳税申报表的相关数据填写。56.免(减)税额:

指按政策规定减免的营业税额,但不包括代扣代缴的减免税额。根据营业税纳税申报表中有关项目填写。57.应纳税调整额:

指纳税人因清欠、退税等所产生的各种非常规税额调整内容,但不包括代扣代缴、查补的税额。调增用正数,调减用负数,根据主管税务机关确认数填写。(严禁在此项冲减前期填报差错)58.应纳税额合计:

应等于”应纳营业税额“减去”免(减)税额“加上”应纳营业税调整额“。(自动计算栏:[58=55-56+57])59.期初未缴税额:

指纳税人期初应纳未缴的营业税额。根据应交营业税的期初贷方余额或纳税申报表的相关项目填写。如余额在借方,6 / 12

则以负号在本项目内反映。本指标”本期“栏为前一期期末未缴数;”累计“栏为年初数。(审核:[59=上期61])60.已缴税额:

指企业本期实际已缴的营业税净入库税额,包括因清欠、多缴、退税等所产生的税额,但不包括查补、代扣代缴的营业税额。

61.期末未缴税额:

指纳税人期末应纳未缴的营业税额,应等于应纳营业税额合计加上期初未缴营业税额减去已缴营业税额。(审核:[61=58+59-60])

62.期末欠税余额:(62<=61且62>=0)

为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已形成欠税的数额,填写纳税人截止报告期实际欠缴营业税余额。63.已缴查补税额:

指本期实际已缴的查补营业税额。

(四)企业所得税指标

●”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按照上一纳税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和”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根据企业所得税申报期情况选择按月或按季填报报告期发生的当期数据。按季申报的企业应缴税收按季度发生额填入本月栏,已缴税收按实际发生月份及金额填入本月栏。”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按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根据企业所得税申报期情况选择按月或按季填报累计数,软件将本期数设置为不可填写状态。上年同期数据按照上年实际数据填写。64.实际利润额:

本指标填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加特定业务应纳税所得额减去以前待弥补亏损以及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后的余额。”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纳税人按照《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的本期”实际利润额“指标填写。

”按照上一纳税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和”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可比照填报。房地产开发企业本期取得预售收入按规定计算出的预计利润额计入本行。

”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按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本指标应与《企业所得税月(季)和纳税申报表》(B类)第6行、第9行”应纳所得额“指标一致。65.应纳所得税额:

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的纳税人的应纳所得税额=实际利润额×适用税率(25%),其他纳税人根据实际情况按以下方式填报。

(1)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的纳税人:本指标应与《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第12行指标一致;(2)按照上一纳税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本指标应与《企业所得税月(季)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第24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指标一致;

(3)”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本指标应与《企业所得税月(季)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第28行”本月季确定预缴的所得税额“指标一致。

(4)”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按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本指标应与《企业所得税月(季)和纳税申报表》(B类)第11行”应纳所得税额“指标一致。

/ 12

66.减免所得税额:

填报纳税人经批准或备案减、免的企业所得税额。实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根据《企业所得税月(季)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第13行,其他纳税人”减免所得税额“指标填报纳税人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包括享受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税收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及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优惠。67.应纳税调整额:

此栏下列情况可以作调整,调减用负数,调增用正数。

(1)”按比例预缴的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企业”独立核算,按比例就地预缴所得税“,这类企业按比例上缴部分,在”应纳税调整额“指标中用负数调减本公司就地”应纳的企业所得税“数额。

(2)”汇总下级预缴企业所得税的上级公司“如”中石油“或”中石化“等集中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的中央企业,集中下级公司上缴的企业所得税部分,在”应纳税调整额“指标中用正数调增本公司的”应纳企业所得税“数额。

(3)”总分机构纳税人“中的总机构将应分摊给分支机构的所得税额在此栏用负数调减,调减的数额与《企业所得税月(季)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第32行指标相同,以负数填写。分支机构分配到的所得税额直接在本栏调增,按照《企业所得税月(季)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第35行指标填写。分支机构不需要填写企业所得税64-66行指标。(严禁在此项冲减前期填报差错)68.应纳税额合计

应等于”应纳所得税额“减去”减免所得税额“加上”应纳税调整额“。(自动计算栏:[68=65-66+67])69.实际已预缴税额:

指企业实际已缴的企业所得税额,包括因清欠、多缴、退税等所产生的税额,但不包括查补、代扣代缴的税额、汇算清缴实际补(退)税额。按所得税各类申报表截止报告期累计 ”实际已经(预)缴的所得税额“"本季实际应补退税额”“本季应纳所得税额”“税务机关核定应纳所得税额”等项目的数额分析填写本期数。70.其中:实际已缴纳上年应纳税额:

指今年缴纳入库、所属时期为上的税款,但不包括汇算清缴实际补(退)税额。71.汇算清缴实际补(退)税额:

填报纳税人在汇算清缴上一企业所得税后,实际已经补缴或退税的数额。补缴填正数,退税填负数(用本年预缴税额抵减汇算清缴退税额的,抵减的退税额应视同为汇算清缴退税额在本行填写负数)。72.期末欠税余额(72>=0):

为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已形成欠税的数额。填写纳税人截止报告期实际欠缴企业所得税余额。73.已缴查补税额:

填写纳税人本期因税务、财政、审计部门检查而实际已缴的企业所得税款。

(五)进出口税收指标 74.已缴进口环节增值税:

指企业进口货物时,企业当期缴纳的由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税额。75.已缴进口环节消费税:

指企业进口货物时,企业当期缴纳的由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消费税税额。76.已缴关税:

/ 12

指企业当期实际缴纳的关税税额(含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77.实际收到的出口退税额(填写负数):

指企业当期实际收到的出口退税金额,以负数形式填写。78.当期免抵税额:

是指实行“免、抵、退”办法出口企业的当期免抵退税额扣除当期应退税额后的余额,可按照《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第37行“当期免抵税额”的“当期”栏填写。

(六)其他各项税收指标 79.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按“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科目贷方本期发生额,不包括代扣代缴和按规定减免的城市维护建设税额,或按纳税申报表的相关项目填写。80.已缴城市维护建设税:

指企业本期实际已缴的城市维护建设税额,包括因清欠、多缴、查补所产生的税额,但不包括代扣代缴的城建税额。81.应纳资源税:

按“应交资源税”科目贷方本期发生额,不包括代扣代缴和按规定减免的资源税额,或按纳税申报表的相关项目填写。82.已缴资源税:

指企业本期实际已缴的资源税额,包括因清欠、多缴、查补所产生的税额,但不包括代扣代缴的资源税额。83.应纳土地增值税:

按“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贷方本期发生额,不包括代扣代缴和按规定减免的土地增值税额,或按纳税申报表的相关项目填写。

84.已缴土地增值税:

指企业本期实际已缴的土地增值税额,包括因清欠、多缴、查补所产生的税额,但不包括代扣代缴的土地增值税额。85.应纳房产税:

按“应交房产税”科目贷方本期发生额,不包括代扣代缴和按规定减免的房产税,或按纳税申报表的有关项目填写。86.已缴房产税:

指企业本期实际已缴的房产税额,包括因清欠、多缴、查补所产生的税额,但不包括代扣代缴的房产税额。87.应纳车船税:

按“应交车船税”科目贷方本期发生额,不包括代扣代缴和按规定减免的车船税,或按纳税申报表的相关项目填写。88.已缴车船税:

指企业本期实际已缴的车船税额,包括因清欠、多缴、查补所产生的税额,但不包括代扣代缴的车船税额。89.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按“应交城镇土地使用税”科目贷方本期发生额,不包括代扣代缴和按规定减免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或按纳税申报表的相关项目填写。

90.已缴城镇土地使用税:

指企业本期实际已缴的城镇土地使用税额,包括因清欠、多缴、查补所产生的税额,但不包括代扣代缴的城镇土地使用税额。

/ 12

91.已缴个人所得税:

指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人合伙企业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包括因清欠、多缴、查补所产生的税额。本指标由注册类型为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人合伙企业的纳税人填写,其他企业代扣代缴企业员工的个人所得税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栏目反映。92.已缴车辆购置税:

指企业本期实际已缴的车辆购置税额,包括因清欠、多缴、查补所产生的税额,但不包括代扣代缴的车辆购置税额。93.已缴印花税(不含证券印花交易税):

指企业本期实际已缴的印花税额,包括因清欠、多缴、查补所产生的税额,但不包括代扣代缴的印花税额和证券印花交易税额。94.已缴契税:

指企业本期实际缴纳的契税额,包括因清欠、多缴、查补所产生的税额。95.已缴耕地占用税:

指企业本期实际缴纳的耕地占用税额,包括因清欠、多缴、查补所产生的税额。96.已缴烟叶税:

指企业本期实际缴纳的烟叶税额,包括因清欠、多缴、查补所产生的税额。97.已缴其他税收(含滞纳金及罚款收入):

指企业本期实际已缴的除上述各税以外的税额。包括上述所列税收中已缴的各项罚没入库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收入。

(七)代扣代缴各项税收指标 98.代扣代缴增值税:

指本期实际缴纳的代扣代缴增值税。99.代扣代缴消费税:

指本期实际缴纳的代扣代缴消费税。100.代扣代缴营业税:

指本期实际缴纳的代扣代缴营业税。101.代扣代缴(预提)所得税:

指本期实际缴纳的代扣代缴(预提)所得税。102.代扣代缴证券交易印花税:

指本期实际缴纳的代扣代缴证券交易印花税。103.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额:

指本期实际缴纳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104.其中:代扣代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

指本期实际代扣缴纳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额。其中,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105.其中:代扣代缴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

指本期实际代扣缴纳的代扣代缴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额。其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是指个人的存款利息(国家宣布2008年10月8日次日开始取消利

/ 12

息税)、货款利息和购买各种债券的利息。股息,也称股利,是指股票持有人根据股份制公司章程规定,凭股票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投资利益。红利,也称公司(企业)分红,是指股份公司或企业根据应分配的利润按股份分配超过股息部分的利润。股份制企业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支付股息、红利即派发红股,应以派发的股票面额为收入额计税。106.代扣代缴其他税收:

指本期实际缴纳的代扣代缴其他税收。

(八)各项收费指标 107.已缴教育费附加:

指企业本期实际已缴的教育费附加,包括因清欠、查补、多缴所产生的税额,但不包括代扣代缴的教育费附加。108.已缴地方教育费附加:

指企业本期实际已缴的地方教育费附加,包括因清欠、查补、多缴所产生的税额,但不包括代扣代缴的教育费附加。109.已缴文化事业建设费:

指企业本期实际已缴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包括因清欠、查补、多缴所产生的税额,但不包括代扣代缴的文化事业建设费。

110.已缴社保基金:

指企业本期实际缴纳的社保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各项保险。(注:本指标填报的是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全部社保基金,而不是由税务机关代收的社保基金)111.已缴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

指企业本期实际已缴的除上述各项收费以外的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指行政事业单位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的收费)

112.已缴其他收费:

指企业本期实际已缴的除上述各项收费以外的收费。

(九)其他指标

113.电力消费量(万千瓦时): 填写企业本期用于生产经营的实际耗电量(填报单位:万千瓦时),本指标工业企业和建筑业企业填报。114.煤炭消费量(吨):

指本期用于生产经营的实际耗煤量(填报单位:吨),由工业企业根据实际消耗情况填报。115.油消费量(汽、煤、柴、燃料等)(填报单位:吨):

指本期用于生产经营的实际耗油量(填报单位:吨),由工业、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填报,主要包括汽油、煤油、柴油和燃料油。

116.水资源消费量(吨):

指本期用于生产经营的实际耗水量(填报单位:吨),由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住宿餐饮业等相关行业填报。水力发电、循环用水均不需要填列。117.土地购置面积(平方米)

土地购置面积是指年内通过各种方式(划拨方式除外)从政府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土地面积。118.土地购置成交金额:

/ 12

土地购置成交金额是指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向受让人收取的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指土地出让的交易总额),或土地使用期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续期而向土地管理部门缴纳的续期土地出让价款,或原通过行政划拨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和投资,按规定补交的土地出让价款。119.本期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

“特许权使用费”是指一国居民将自己的财产,主要指无形财产(我对外所签协定中也有包括有形财产的情况),如专利、专有技术、商标、版权等(或机器设备等)特许给对方使用而收取的使用费。本指标填报本企业本期实际对外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金额。收取的特许权使用费金额可用负数填报。120.其中:对境外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

本指标指本企业本期实际对境外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金额,可根据《非贸易及部分资本项目项下售付汇开具税务凭证申请表》相关指标填写。

121.本期支付的股息、利息和红利

本指标指本企业本期对外支付的股息、利息和红利金额。122.其中:对境外支付的股息、利息和红利

本指标指本企业本期对境外支付的股息、利息和红利金额。可根据《非贸易及部分资本项目项下售付汇开具税务凭证申请表》相关指标填写。123.本期发生的研发费用支出

企业研发费用,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本指标填写本企业本期发生的研究和发展各项费用,具体指标口径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纳税申报表A类》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的“研究发费用合计”指标填写。124.本期发生的对境外投资额 指本期实际发生的对境外投资总金额。

/ 12

第四篇:构建现代企业计划管理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现代企业计划管理体系的思考2010-02-17清华领导力培训曾承晓等

在构建一个企业的计划管理体系时,我们主张从企业经营管理所涉及的业务入手,全面地、系统地考虑计划管理体系建设,追求计划管理体系的最大功能和综合效用。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条件下,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的预测、决策和计划性,构建科学、完善、高效的计划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企业如何适应市场变化,采取何种措施,实现有计划的管理和有管理的计划既是企业有效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实现目标控制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又是企业提高整体绩效,提高管理水平和提升企业价值的基本保证。本文从企业计划管理体系的基本职能入手,就如何建立企业计划管理体系,实施科学的计划管理体系谈些初浅的认识。

一、立足企业实际建立全面计划管理体系

一般而言,一个企业的计划管理体系大致有决策参谋、综合平衡、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四项基本职能,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职能作用,加强计划管理体系的综合功能,就应该认真分析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从影响和制约计划管理体系的内外因素入手,科学界定计划管理体系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内在结构、管理手段、组织制度,以及管理规则,操作流程等诸多方面的要素。为此,在构建一个企业的计划管理体系时,我们主张从企业经营管理所涉及的业务入手,全面地、系统地考虑计划管理体系建设,追求计划管理体系的最大功能和综合效用。

在实践中,一个优秀企业的计划并不是表现为一个个单一的计划,而是有着多维精确刻度的一个计划体系、一个计划网络。正是这个有机的计划体系与网络,把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生产、经营与管理,以及重点工作、业务拓展与企业扩张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纳入了组织化的计划管理体系轨道。借鉴优秀企业计划管理体系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建立全面计划管理体系。

一方面,从时间跨度上做出长期、中期到短期的计划管理体系,通过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计划,实现企业的有秩序、接替性和可持续发展;从组织机构上对整个企业、各个部门到每个员工进行计划管理体系,主要是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计划,做出适宜的组织机构、人事组织制度及人力资源的计划管理体系;从经营管理过程上对市场预测、原材料供应、生产经营(销售)、利益分配、企业发展到各个方面实施系统协调的计划管理体系。

另一方面,我们主张把计划管理体系延伸到对企业的经济要素进行管理,通过对企业全部经济要素的规划计划,来实现全面计划管理体系的目标。一般而言,全面计划管理体系所涉及的主要经济要素或指标有:一是利润指标,包括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税前税后利润、利润分配等;二是成本费用指标,包括生产成本和差旅费、招待费、办公费、销售费用等费

用;三是项目投资指标,包括投资项目、投资期限、投资额、投资来源等;四是劳动人事指标,包括人员数量、结构、稳定性、工资福利、培训计划等;五是财务指标,包括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人均利润、人均收入等;六是能耗指标,包括水、电、暖、燃料油气消耗指标,把上述经济要素或指标全部纳入计划管理体系的范畴,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

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企业计划管理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这是我们建立全面计划管理体系的基础,只要我们对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实施有效的全面的计划管理体系,就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做到主动控制、主动评价、主动纠偏,并最终实现企业的和谐、持续和目标性发展。

二、细分业务范围建立多层次的计划管理体系

一个企业的涉及的领域和业务往往是纷繁复杂的,体现在其内容的广泛性和层次的交叉性上。构建计划管理体系首先要细分企业业务范围和层次,弄清各业务相互间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分层次的计划管理体系结构体系。

一般来说,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按周期分为长期与短期,按层面分为策略层面与运作层面,相对应地,企业计划管理体系被分为规划、计划、季度(月度)计划。规划是用于指导企业未来长期性生产经营活动,它覆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强调对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内部综合平衡,外部协调等方面的研究与预测,并体现其战略性、指导性的原则。计划则是在规划的指导下,规定了较明确、具体和量化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具备可操作性。季度(月度)计划是安排衔接全年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指导各部门生产经营的重要依据。制定和实施季度(月度)计划目的是要保证计划的全面完成。

因此,立足企业业务细分,分层次的计划管理体系结构体系应该是一个包括企业计划、部门计划、岗位计划相互衔接,中长期发展规划、生产经营计划、月度计划、周计划相互衔接,建设项目计划、经营计划、成本费用计划、利润计划、人事计划、财务预算计划、日常工作计划相互衔接的;总目标与分目标相结合、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相结合的严密、完整、系统化的计划管理体系结构体系。这个体系既要做到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的有机结合,又要做到各种业务计划之间的有机衔接和相互促进;既要包括明确的战略指向,又要实现计划的具体化、数字化;并真正做到了层层有计划、人人有计划、事事有计划、时时有计划,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计划管理体系流于空泛、模糊和形式。

三、按照逻辑关系建立顺畅的计划管理体系流程体系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相互联系的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因素之间遵循必然的逻辑联系,计划管理体系工作也不例外。为此,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按照计划管理体系的逻辑

关系,建立起顺畅的计划管理体系流程体系,这是实现规范化、程序化计划管理体系的制度性根据。其中,要着重处理好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企业计划的制订大致包括五个相互衔接的过程或方面,一是收集资料,科学预测,确定计划的基本前提条件;二是确定组织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总体行动计划;三是分解目标,形成合理的目标结构;四是综合平衡,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做到各种计划之间的有效衔接;五是编制具体计划并下达执行。与此相联系,企业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具体流程,一是初定各部门的目标计划体系;二是企业就各部门目标计划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形成企业总体计划;三是根据企业总体计划,分解目标,形成合理的部门计划,并签订部门目标计划责任书;四是部门据此分别确定岗位计划;五是计划实施及检查,企业依据月度、季度工作情况,评价其进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按程序对计划做出适当的修改;六是计划落实情况的考核和奖惩,在终结后,对全完成计划情况进行总体考核评价,并决定对其奖励和处罚措施。

在操作上,企业计划可以分部门、核算单位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编制,由企业确定经营战略、业务方向、增长目标,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并上下反复沟通,确保计划的可操作性;企业可以设立多级计划控制体系,将各部门的经营活动都纳入计划,以便详细地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在每期经营活动实际完成后,还要将实际业绩与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检查生产经营是否按照计划在进行,是否有偏差,偏差有多大,原因在哪里;及时发现计划执行中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纠正偏差,以保证计划科学和实施。

我们认为,对于一个完备的计划管理体系来说,秩序、规范、有效的管理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克服计划管理体系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同时,计划管理体系的功效需要管理流程的规范性和效率性来实现,其中规范性是第一位的,管理流程是否完整顺畅、有无漏洞,是否对计划的实施具有指导意义,是否可以提升计划管理体系效率,都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依靠现代管理技术建立支持数字控制的计划管理体系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管理技术及手段也日新月异。现代管理技术与手段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科技含量。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巨大效能正在通过现代科技被大量地释放出来。为此,结合计划管理体系的特点和需要,充分发挥现代管理技术的作用,建立支持数字控制的计划管理体系成为许多企业提高计划管理体系科学性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制定计划需要大量的信息并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信息的生成与加工处理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便捷的分析工具。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信息和企业生产经营网络化的特性,计划项目内容的任何变动都可能对全局产生影响,而编制计划的依据要尽可能地采用最新的市场信息数据。因此,编制计划的手段要求高度信息化,要求建立计划与生产经营有效对接的数据库,通过信息网络与原材料、产品市场供需数据库相连接,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有效组织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和产品投放市场,并根据其中的变化情况,及时精确地调整计划。同时,为了精确指导生产,适应计划系统对市场需求反

应快速并灵敏的要求,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及有关软件编制和调整企业生产经营运行图,并对日计划及月计划进行调整与管理。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计划管理体系手段,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数字管道,创建基于计算机智能化、数字化控制并与生产调度指挥信息系统相适应,支持数字控制的计划管理体系。

五、树立全员计划管理体系理念建立有管理的计划体系

计划本身是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职能,但计划客观上又需要强有力的管理。实践证明没有管理的计划,往往不是欠科学,难以实现,就是在执行中缺乏支持和监督而大打折扣。因此,企业需要确立全员计划管理体系理念,建立有管理的计划体系,实现计划的组织化实施。

首先,有管理的计划需要建立完善相应的支持体系。只有建立起与计划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各项业务规章制度、管理流程,使各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全体员工所承担的业务或工作符合计划要求,才能保障计划的正确、顺利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全面实现。为此,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计划管理体系组织(职能)机构,并根据需要设置规划管理、投资计划管理体系、生产计划管理体系、概预算管理、定额定价管理及综合统计管理等计划性管理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从不同层面,不同业务类别归口管理企业规划计划业务。并制订相应的业务规章制度,配套制订中长期业务发展计划、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投资计划、生产经营计划、建设项目后评价等业务的管理办法。这是保证计划管理体系实现科学目标和发挥最大效益的组织制度基础。

其次,有管理的计划需要建立完善相应的议事规则与工作做制度。一般地,规则是执行程序中对每一步骤工作所规定的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章。有管理的计划就是在计划的制定与执行中有关管理人员必须遵循相应的管理原则、议事规则、会议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以及调整纠偏等工作制度,有效避免计划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一方面,计划的制订通常应遵循以下原则与议事规则,一是适度从高、从严的原则。目标太高、太严往往难以执行和实现,抵耗员工工作积极性。目标太低太松又难以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潜能,损失应得的企业效益,计划中的目标和要求必须是通过付出较大努力而能够达到的。二是周密、完备的原则。中短期计划、部门、局部及个人计划应是企业长期计划、整体计划的分解,因此,计划要覆盖全面、衔接完美。三是充分量化的可衡量性原则。要做到完成一项计划所配套的措施量应有明确规定。四是“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为了保证计划的一致性、衔接性,提高计划的质量,企业整体、中长期计划,局部、部门等专门计划的制定,应吸收员工参与讨论、接受员工的提议,特别是专家的意见,做到上下的充分交流与沟通。五是按程序制订、执行、修订计划的原则。计划的制订必须按照应有程序进行,一旦制订立完成,就应当认真遵照执行,要注意防止随心所欲更改或推翻计划;如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确需调整、修订计划也必须按照程序进行;对计划的监督与考核应当严格以正式计划为准,即以按规定程序制订、修订、下达的计划为准。

另一方面,有管理的计划体系还应建立并严格执行各类会议及请示报告等工作制度。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半年经济活动分析会议,以及规划、投资计划、生产计划、统计工作等业务会议制度和计划编制、投资项目追加、计划调整、定额定价等具体工作的请示报告工作制度。

最后,有计划的管理需要确立全员计划管理体系理念,营造一个全员参与计划管理体系,全员为实现计划努力工作的良好氛围。计划的制订与实现既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又直接关系到员工个人的切生利益和现实发展,因此,企业应加大员工参与制订计划的力度,广泛吸收员工的意见,充分发挥员工在计划制订与执行中的主人翁作用,通过切实措施确立全员计划管理体系理念,真正把企业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变成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

实践证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权威、高效的计划管理体系,越是优秀成功的企业,越有一套完善的具有前瞻性和创新功能的计划管理体系;市场竞争越激烈,越需要构建一个能够适应并准确反映市场变化的,有效调动企业内外资源的计划管理体系。我们认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客观上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计划管理体系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计划管理体系,采取有力措施,构建和完善计划管理体系。

第五篇: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征管的几点思考

一、做好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征管的重要性

重点税源企业不仅是税务管理的重点,更是税收增长的重点。以税源二股为例,税源二股共管户96户,其中重点税源企业11户,占比11.46%。2015年1-6月共入库税款7296万元,其中11户重点税源企业入库税款6120.1万元,占全部入库税款的77.21%,数量不足15%的重点税源企业贡献了近80%的税收,由此可见,重点税源企业对税款的贡献是中小企业无法比拟的,所以,做好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征管,是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的前提与保障。

二、目前重点税源企业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沟通不及时导致的税企信息不对称

税务机关为适应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建立了一系列税企网络沟通平台,比如税源二股建立了“和谐征纳”QQ群,通过QQ群,税务机关可以及时传达各项税收政策和需要企业配合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纳税人也可以在线向税务机关提出日常经营面临的有关税务的疑惑。但是,这种由于某项具体工作而传递的信息,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税务机关所获取的获取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滞后的、单一的,并不能清晰、准确的反应企业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纳税服务的深度。

(二)涉税服务内容针对性不强

当前大型企业集团由于其跨地区经营而形成众多分支机构的经营形式,其内部管理模式多为跨地经营、总部决策、集中核算。税务机关缺乏针对此类型企业而形成的管理模式,比如由于分支机构与总部两地的基层税务机关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在汇算清缴时往往产生一些问题。

(三)税收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不适应

目前,重点税源企业平均每月固定报表7张,不定期报表5张,包括重点税源数据报表、大企业直报分析等。一方面,税务机关通过查看企业上报的各项报表及时便捷了解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加强管理;另一方面,重点税源企业自身由于其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也面临较大压力,每月数量过多的报表难免造成报表质量的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纳税人的税收风险。

三、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举措

(一)优化渠道使沟通更高效

目前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沟通渠道众多,而缺乏形成行之有效的渠道,只有优化现有的渠道,税企沟通才更高效。比如在所搭建的“纳税人学堂+QQ群+微信平台+热线电话”的涉税咨询“云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设立“重点税源企业专项模块”,在模块中为企业提供包括日常涉税咨询服务、专项政策解读服务、专项业务处理服务等多项针对重点税源企业的咨询平台,通过专项渠道,使税务机关与纳税人沟通更高效。

(二)优化服务使征纳更和谐

首先,为重点税源企业提供税收政策进企业的“上门”服务。2015年第一季度,应纳税人的诉求,税源二股的专管员们在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分别深入通辽市泰来金银珠宝有限公司和通辽市科尔沁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两家重点税源企业,以PPT的形式向企业财务人员讲解了金银珠宝行业和金融行业的最新税收政策法规,优惠政策和具体办税程序。“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谐了征纳关系,更方便了纳税人。

其次,针对重点税源企业专门定期开展网络实时在线沟通答疑活动,专管员为纳税人宣传和讲解涉及重点税源企业的“营改增”最新政策、增值税发票最新政策等。通过在线答疑解答了纳税人的疑惑,同时,互联网的形式也在最大限度上节约了成本,实现“小成本、办大事”,适应了当前的新常态下的新税风。

(三)优化素质使决策更科学

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和税务技能、熟练掌握税收政策是一名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员的应具备的素质。只有在自身业务素质优化提升后,才会更优质、高效的服务纳税人,税务机关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定期有针对性地组织税收管理员学习税收法律法规和文件,通过学习,一方面,税管员们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更加明确,对相关税收风险更加熟知;另一方面,可以更高效的利用现有的信息识别重点税源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更科学有效进行风险甄别和考核,从而提高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法遵从度和意愿。

下载初步构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体系的思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步构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体系的思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建立科学税源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5篇)

    如何建立科学税源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 税源管理是税务部门做到税前监控、税中征收、税后稽查、运行机制。税源管理是指对各种税基的控管,是税收工作的基础,是推动税收收入稳步......

    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及思考[精选合集]

    重点税源管理是组织收入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各级税务机关通过各种方式,调查、分析跟踪监控重点税源企业收入增减及税负变动趋势,及时准确掌握应征税款的规模与分布,对重点税源的现......

    对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思考

    对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思考日期:2008-11-21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税源是指税收收入的来源。经济决定税源,但税源不等于税收。在税源一定、税法不变的前提下,税源转化为税收的多......

    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及思考

    重点税源管理是组织收入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各级税务机关通过各种方式,调查、分析跟踪监控重点税源企业收入增减及税负变动趋势,及时准确掌握应征税款的规模与分布,对重点税源的现......

    关于加强我县重点税源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我县重点税源企业监管的几点思考 婺源县地税局 王康成、汪文辉 重点税源监管是税务机关税收征管中的一项非常重要工作,其监管质量直接影响着征管效率和税收计划的完成。......

    构建和谐税收的思考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税收的思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浅谈构建和谐税收的思考

    浅谈构建和谐税收的思考所谓和谐,是指配合的适应和匀称。和谐的税收环境体现在对征税主体的要求是: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基本健全,税务机关依法提供的纳税服务能够满足纳税人缴纳税......

    构建和谐税收的思考

    构建和谐税收的思考2011年09月21日 09:17来源:湖南日报陈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处理好税收与经济、管理与服务、收入与执法等多方面关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进社会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