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邮政物流配送(现状和问题)前言
前言
中国邮政在经历由传统企业介入的理性发展阶段之后,物流配送的重要性已经在邮政物流活动中突显出来,就中国邮政来说,商务事务处理的信息化以及多数企业家庭的柔性化,使得物流配送成为中国邮政向顾客进行实物供应的一个最集中最广泛的业务。据统计,中国目前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GDP的20%,而美国不足10%.因此有人断言,在中国,物流做得有多好,市场就会有多大。可以说,电子商务把中国邮政物流配送业务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中国邮政物流要担当起电子商务时代赋予的重任,必须进行自身革命,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满足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一体化,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以及全球化的要求。
从总体上来说,拥有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实物网络,先进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两大基础网络和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优势的中国邮政属于传统的物流行业,与现代物流既有天然的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面对新世纪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中国邮政将物流配送将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加快支撑现代物流发展的“两网”建设和物流技术的研究开发 步伐,积极开拓邮政现代物流业务,为客户提供更新,更全,更优的服务。然而,新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给邮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邮政发展物流前景十分广阔,但邮政发展物流也面临着许多困难,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诸如政策环境,财务核算,标准体系,人才队伍,网络优化及建设改造等等需要研究解决 中国邮政问题的分析 中国邮政丧失独霸地位。八十年代初,中国邮政部门在物流配送中的占有率几乎为 100%,直到 1987 年以前仍保持在 95%以上。1991 年中国邮政的市场占有率首次低于非邮政 部门的企业,随着其他物流公司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中国邮政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平均每年 丢失 4%),目前已降到 40%左右。从配送业务的增长速度来看,1990 年-1994 年间,中国邮政的物流配送业务量年均增长 35%。1995 年以后,由于国际物流公司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导致中国邮政速递业务大量分流,增长速 度明显放慢,1995 年-1999 年间,中国邮政物流配送业务年均增长率仅为 2%,其中有些年份还 出现了负增长。而在这些年间,DHL、TNT、UPS 的业务增长速度都在 20%以上。DHL、TNT近几年 的业务增长速度已达到 40%左右。
2.政企不分、责权利失衡、体制不顺。长期以来,中国邮政一直是国家垄断的行业,邮电分营后,国家也明确了邮政要政企分开,实行企业化运作的原则。中国邮政它只对全国物流配送业务进行宏观指导,在经济利益和人事财务管理方面与地方速递公司没有任何关系,自己也没有独立的财务和人事管理权,而真正能够行使权力、负有责任、享受利益的地方邮政局与当地的 邮政物流配送在责权利方面的关系目前也还没有理顺。地方上的邮政在业务上虽然有部分自主经营权,但其创造的利润却要上交当地邮政局,地方速递公司的人事、财务管理权也都控制在当地邮政局手中。这种在政企没有分开、体制没有理顺的状况下建立起来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机制仍有很大差距,所以当它面临真正的市场竞争时,必然会出现反应慢、适应能力差、缺乏竞争力的现象。
3.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后。由于体制没有完全理顺,至今在其管理中仍留有许多计划经济的影子。如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缺乏灵活的价格机制,不能根据市场进行调整;在管理上 基本还是使用行政手段,指令性计划;用人制度比较僵化,论资排辈,用工制度极不灵活;企业内部没有一套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无法真正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等。在对速递各环节的管理方面,也缺乏精心的组织安排和周密的衔接,仍停留在粗放式管理的阶段,致使一些环节和部门之间相互脱节,影响了快件传递的速度。此外,EMS 对快件的技术管理手段也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近年已开始建立网络查询系统,但对邮件的监控程度仍比较差。在一些不发达国家仍有邮件 丢失现象,有些地方还出现投递延误、查询答复不及时等问题,引起客户不满,严重影响了它的 服务质量。
4.缺少市场观念,服务意识淡薄。长期以来,邮政行业的干部职工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铁饭碗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地方已经演变成官商意识,在决策时很少考虑市场需求和用户消费心 理的变化,制定价格时也只考虑自己,不考虑竞争对手,缺少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以至于决策失误,让外资企业夺走我许多客户。一些邮政老职工包括部分领导干部,至今仍把速递工作当成 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来完成,没有为用户服务的意识,更没有把服务作为工作的中心来考虑。虽然政府部门也不断倡导服务观念的重要必性,由于体制没有彻底改革,曾经采取过的一些服务措施和服务方式大多侧重于外表,缺乏根本性的转变。
5.企业负担沉重。从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中国速递企业和所有国营企业一样,背负着沉重的离退休职工养老和医疗负担。由于过去邮政职工属于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高,离退休比例大,再加上长期以来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使得如今企业在这方面的费用特别高。同时,多年来普通邮政亏损的包袱也背在速递企业身上。近六七年,我国邮政连年亏损,1998年全国邮 政亏损额相当于当年业务收入的 50%。因物流配送在财务上与地方邮局捆在一起,物流配送创造的利润,大多用于补贴普通邮政的亏损。总之,中国邮政从上到下在整体上缺乏一套与市场 经济相适应的、具有竞争机制的运行体制。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看好未来中国的物流配送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邮政正在从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和垄断式经营向企业化,商业化经营转变。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它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机制的转轨,加快市场经济过渡的步伐,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对外贸易 的增长和外商投资的增加。
为此,我们小组设计方案,提出如下战略希望能有助于改善目前的一些主要问题。邮政客户服务战略:
(1)客户满意战略: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客户满意为方针,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考虑和分析客户需求,研究设计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别化的优质服务,重视客户意见,客户参与和客户管理,创造企业与客户彼此友好和忠诚的界面,使服务手段和过程处处体现真诚和温暖。
(2)增值服务战略:邮政企业在基本服务基础上,提供超出承诺的服务,追求成本低,服务最优,利润最高,竞争力最强,资产占用最少。以客户为核心的服务,支持新产品导入,加强季节性配送等。提供以时间为核心的服务,如准时化配给仓库服务。
(3)关系至上战略:建立维系和发展客户关系的营销过程目标建立客户的忠诚度。在现代营销理论中,消费者个性化日益突出,市场营销的变量从传统的“4P”向以客户关系为中心的“4C”推进。邮政服务模式设计
基于邮政物流的运营模式和客户服务战略,邮政物流可以提供的服务: 向供应商收取商品
商品存储及管理存货服务
以电子方式接受商户的客户订单资料 选择及包装准备派送的商品
派送商品往所有运营商业区及住宅区,或送往邮政代领 在上午或下午派送到各地去
在工作日的傍晚时分送到指定地点 本地派送服务不设限制,每件派送品的重量上限为30公斤 向供应商退回次货
存货及运送记录做详细报告
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如在邮政展示商品目录,邮政局代商户接收客户订单
为团购网站提供物流服务,网上团购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流行,当中以网上团购为主,为配合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邮政服务可以拓展到团购网站,以满足市场对稳妥可靠且具成本效益的派送和达到优质服务的期望。
第二篇:中国邮政物流配送(现状和问题)
中国邮政配送现状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邮政配送的概况配送模式(包括特殊化、大众化、个性化)、网络及信息技术等方面分析中国邮政配送现状,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例如(政企不分、观念落后、体制落后)等方面提出善用网络、提高服务水平、转变观念等的改变建议。关键词:配送概况、配送模式、现状分析、配送问题、解决方案
一、中国邮政配送的概况
大家都知道,中国邮政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展对我们国家邮递业务与国外强大的邮递公司(例如UPS,Fedex)的竞争有很多的影响,因此就其中配送这一环节进行简单分析。
中国邮政在经历由传统企业介入的理性发展阶段之后,物流配送的重要性已经在邮政物流活动中凸显出来,就中国邮政来说,商务事务处理的信息化以及多数企业家庭的柔性化,使得物流配送成为中国邮政向顾客进行实物供应的一个最集中最广泛的业务。据统计,中国目前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GDP的20%,而美国不足10%.因此有人断言,在中国,物流做得有多好,市场就会有多大。
(一)配送的涵义
配送是流通企业按照用户要求,在配送中心对货物的数量、品种、规格进行加工与配备,定点、定时、定量送交客户。
(二)邮政配送的模式
1特殊化物流配送
特殊化投递是中国邮政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投递概念,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限时、定时、实时投递服务,解决用户对物充配送服务特殊化的需求。为满足特殊化的市场需求,中国邮政组建同城邮件交换中心,中心将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同城物流配送中心,承担全市的物流配送作业。个性化物流配送
个性化物流配送是具有邮政特色的物流配送业务。中国邮政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拥有100多台机动车辆和先进的无线通讯、卫星定位货物运位等现代化设备,开办了 100多个特快专递代办点。办理国际、国内、同城特快专递邮件业务,以及代理国外和国内货物拖运、仓储代理邮件和货物报关清关等业务。大众物流配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面向居民个人的物流配送业务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在邮政传统的报刊收订、投递服务和邮件收寄、投递服务的基础之上,开发了多种非传统的物流配送服务,包括邮政商务专递服务、货品配送服务、电子商务配送服务、社区邮政服务、仓储服务等。
二、中国邮政配送现状分析
要分析中国邮政的配送,我们先看看中国邮政要做配送的硬件设施。到目前为止,邮政拥有各类邮运汽车 3.3 万辆,并拥有自己独立的邮运飞机3架,全国邮路总长度达到 340 万万 里,形成了航空、铁路、水路等立体运输体系和独立的快速邮政运输网络以及拥有先进的物流配 送技术,为发展物流配送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拥有强大的配送网络
1.实物投递网
中国邮政已形成了中国最大的配送服务网络,网络覆盖全国的 236个物流配送中心、8.4 万处邮政局所、1.5万多个电子化支局,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邮政网络,已与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邮关系,特快专递可通达 200个国家和地区。全国 2300 多个县以上城市的居民享受到包裹免费直投到户的优质服务。列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的中国邮 政“183”电子商务网站,可提供网上购物、汇款、集邮、订报等服务。
2.绿卡金融网
中国邮政具有储贷功能和支付功能的金融卡功能日显,全国邮政电子 化支局达到 1.5 万多个,ATM 自动取款机 3269 台,金融网已实现全国 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70 多个大城市的主机联网、1189个市县的通存通兑,成为全国最大的零售金融服务网。
3.计算机信息网
发展网络化物流业务,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将是不可想象和充满 效率、效益风 险的。目前,中国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是支持全国邮政信息化的骨干网络系统,该 系统在广域网平台上采用了先进的ATM交换技术,可以实时提供数据、语音和图像信息的传输。网络覆盖全国30个省会城市和205个地区城市,邮政系统只要在物流服务功能、业务组织功能、结算、货物跟踪等方面进行开发和组织,在短期内实现全国业务联网运作不仅仅是可能性问题。
(二)拥有先进的配送技术
1.“网络分拣”技术
“网络分拣”是一种全新的分拣方式,是在邮件实物到达处理中 心后,由生产人员将邮件放置在交叉带式分拣机的供件机上,使贴有 ID 条码的一面朝上.交叉带式 分拣机配有自动称重,自动测量邮件尺寸以及固定式条码自动扫描装置。分拣机线速度为2米/秒, 分拣效率为9600 件/小时,当邮件进入分拣机后,由分拣机上方的条码阅读装置自动识别邮件的 ID 条码,系统根据 ID 码自动到邮件数据信息库中查找寄达局,重量,资费等信息,然后分拣机根据 寄达局信息进行自动分拣;邮件满格时,分拣机可根据重量,数量,体积事先告警.最后进行自动打 印封发清单,袋牌,路单,并可自动进行资费实时稽核,同时将信息上传到信息中心以及航空邮件 转运站,以服务于下一环节信息和实物的处理。
2.汉字识别码址校验技术
汉字识别码址校验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以 OCR 技术识别邮 政编码为主,采用汉字定位,分割,识别技术对与邮政编码相对应的汉字地址进行识别,并对识别 结果与邮政编码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判别正确的信函地址.该技术研究成功,使中国邮件的 OCR 识 别率提高到 80%以上,差错率在现有水平上降低 30%左右,对未写邮编,错写邮编,邮编不全,邮编出 框和骑框等邮编书写不规范的信函的分拣具有重要意义。
3.条码标识技术
中国邮政在条码技术应用方面,在容器标牌上全面推广了30位长(内容包括收寄局信息,寄达局信息,类别,流水号,重量,容器型号,备注代码)的 128 条码;对于给据邮 件,推广了 22 位长(内容包括流水号,收寄局信息,寄达局信息,邮件类别)的 128 码替代以前所用 的矩阵二五码,同时,也开始了对 RFID 技术的研究。4.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中国邮政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目前还处于完善阶段.总体思 路是依托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并实现与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与客 户和合作伙伴信息系统的联结。物流全国中心,省中心,物流网站,物流客户服务中 心分别与综合计算机网全国中心,省信息中心,183 网站,185 客服中心合建,同时与 GPS 控制中心, 绿卡网信息系统,合作伙伴信息系统,客户 ERP 系统实现对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订单管理,供应 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商品信息管理,进货管理,仓储管理,分拣作业管理,配送管理,揽收递送管 理,退货管理,合同和帐务管理的信息化.三中国邮政配送问题的分析
(一)中国邮政目前处于潜在丧失霸主地位
随着其他物流公司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中国邮政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平均每年 丢失 4%),目前已降到 40%左右。从配送业务的增长速度来看,1990 年-1994 年间,中国邮政的物流配送业务量年均增长 35%。1995 年以后,由于国际物流公司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导致中国邮政速递业务大量分流,增长速 度明显放慢,1995 年-1999 年间,中国邮政物流配送业务年均增长率仅为 2%,其中有些年份还 出现了负增长。而在这些年间,DHL、TNT、UPS 的业务增长速度都在 20%以上。DHL、TNT近几年 的业务增长速度已达到 40%左右。
(二)政企不分、责权利失衡、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中国邮政一直是国家垄断的行业,邮电分营后,国家也明确了邮政要政企分开,实行企业化运作的原则。中国邮政它只对全国物流配 送业务进行宏观指导,在经济利益和人事财务管理方面与地方速递公司没有任何关系,自己也没有独立的财务和人事管理权,而真正能够行使权力、负有责任、享受利益的地方邮政局与当地的 邮政物流配送在责权利方面的关系目前也还没有理顺。体制没有理顺的状况下建立起来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机制仍有很大差距,所以当它面临真正的市场竞争时,必然会出现反应慢、适应能力差、缺乏竞争力的现象。
(三)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体制没有完全理顺,至今在其管理中仍留有许多计划经济的影子。如价格由 国家统一制定,缺乏灵活的价格机制,不能根据市场进行调整;在管理上 基本还是使用行政手段,指令性计划;用人制度比较僵化,论资排辈,用工制度极不灵活;企业内部没有一套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无法真正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等。在对速递各环节的管理方面,也缺乏精心的组织安排和周密的衔接,仍停留在粗放式管理的阶段,致使一些环节和部门之间相互脱节,影响了快件传递的速度。此外,EMS 对快件的技术管理手段也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近年已开始建立网络查询系统,但对邮件的监控程度仍比较差。在一些不发达国家仍有邮件 丢失现象,有些地方还出现投递延误、查询答复不及时等问题,引起客户不满,严重影响了它的 服务质量。
(四)缺少市场观念,服务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邮政行业的干部职工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铁饭碗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地方已经演变成官商意识,在决策时很少考虑市场需求和用户消费心 理的变化,制定价格时也只考虑自己,不考虑竞争对手,缺少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以至于决策失误,让外资企业夺走我许多客户。
(五)企业负担沉重
从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中国速递企业和所有国营企业一样,背负着沉重的离退休职工养老和医疗负担。由于过去邮政职工属于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高,离退休比例大,再加上长期以来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使得如今企业在这方面的费用特别高。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看好未来中国的物流配送市场。
四、针对中国邮政配送问题的建议
(一)要善用网络
从现代物流发展的历程分析,网络基础包括基础设施和运作服务网,的确是进入物流服务领域所必须的,但从经营物流服务业务的角度,物流企业生存的重要条件无疑是经营管理方面的因素,包括服务模式、包括信息化技术与水平、包括全网的资源合理利用,以谋求通过服务占领市场,通过信息技术管理全网的物流业务,通过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既有资产和增量资产的经营水平,从而获取网络化、规模化的企业优势。
(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特别是从市场经营的角度衡量,邮政在管理上仍过于“粗放”,虽 然邮政将普遍服务与递送、配送、物流服务实现分离,但设施、运输装备的利用管理,却是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内部作业组织管理流程和业务处理规则也急需改进和创新,才能建立优质、高效的邮政物流信息网络、配送系统。物流市场细分不够,经营品种单
一、经营方法简单,不能满足各个层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三)转变观念
经营服务理念未完全从邮政传统的服务中转变到市场服务中来,以期利用邮 政既有网络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物理性地做大市场,在观念上是落后的,是小生产的服务方式。由于观念的落后,对于物流这种需要经营人才支撑的现代服务行业,缺乏对掌握现代物流理论和 营销理念的高素质的运营人才的吸引,要构建一支在市场拼杀中具有战斗力的队伍,从某种意义 上讲,现是不现实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邮政正在从 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和垄断式经营向企业化,商业化经营转变。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它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机制的转轨,加快市场经济过渡的步伐,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对外贸易 的增长和外商投资的增加。
中国邮政必须能看到这一点,然后提升服务能力以及服务品质,真正脱离征服管制,实行企业化才能更好地与国内外同行业公司竞争,争取自己更好的地位。
第三篇:中国邮政物流配送(现状和问题)(精)
中国邮政物流配送
中国邮政在经历由传统企业介入的理性发展阶段之后,物流配送的重要性已经在邮政物流活动中凸显出来,就中国邮政来说,商务事务处理的信息化以及多数企业家庭的柔性化,使得物流配送成为中国邮政向顾客进行实物供应的一个最集中最广泛的业务。据统计,中国目前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GDP的20%,而美国不足10%.因此有人断言,在中国,物流做得有多好,市场就会有多大。可以说,电子商务把中国邮政物流配送业务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中国邮政物流要 担当起电子商务时代赋予的重任,必须进行自身革命,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满足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一体化,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以及全球化的要求。
从总体上来说,拥有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实物运递网,先进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两大基础网络和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优势的中国邮政属于传统的物流行业,与现代物流既有天然 的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面对新世纪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中国邮政 将物流配送将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加快支撑现代物流发展的“两网”建设和物流技术的研究开发 步伐,积极开拓邮政现代物流业务,为客户提供更新,更全,更优的服务。
1.中国邮政配送的概况
1.1配送的涵义。配送是流通企业按照用户要求,在配送中心对货物的数量、品种、规 格进行加工与配备,定点、定时、定量送交客户。
1.2 邮政配送的模式: 1.2.1 特殊化物流配送。
特殊化投递是中国邮政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投递概念,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限时、定时、实时投递服务,解决用户对物充配送服务特殊化的需求。为满足特殊化的市场需求,中国邮政组建同城邮件交换中心,中心将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同城物流配送中心,承担全市的物流配送作业。目前已建成8个二级配送中心,配送面积覆 盖全市八个区,发展成为一个覆盖面广、功能强的综合性配送网络。
1.2.2 个性化物流配送。
个性化物流配送是具有邮政特色的物流配送业务。中国邮政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拥有100多台机动车辆和先进的无线通讯、卫星定位货物运位等现代化设备,开办了100多个特快专递代办点。办理国际、国内、同城特快专递邮件业务,以及代理国外和国内货物拖运、仓储代理邮件和货物报关清关等业务。最近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又推出了护照快专递、税务专邮、身份证专送等安全性及时限性要求极高的便民服务。作为国家经贸部核准代理 资格的国际货物运输企业之一可承办国际货物运输业务。并代理国际进出口货物报关、保险、承运、转运、装卸、提送、包装等。公司下设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海关监管仓库,方便客户办理进出货运快件的清关程序和使用我们的仓储业务。
1.2.3 大众物流配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面向居民个人的物流配送业务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在邮政传统的报刊收订、投递服务和邮件收寄、投递服务的基础之上,开发了多种非传统的物流配送服务,包括邮政商务专递服务、货品配送服务、电子商务配送服务、社区邮政服务、仓储服务等。以上只是中国邮政大力开展物流业务的几个方面,中国邮政还建立了 “邮政在线”网站(www.xiexiebang.com)。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邮政网上百事通系统。极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和查询,也真正作到了三流合一。
2.中国邮政配送现状分析
要分析中国邮政的配送,我们先看看中国邮政要做配送的硬件设施。到目前为止,邮政拥有各类邮运汽车 3.3 万辆,并拥有自己独立的邮运飞机3架,全国邮路总长度达到 340 万万 里,形成了航空、铁路、水路等立体运输体系和独立的快速邮政运输网络以及拥有先进的物流配 送技术,为发展物流配送奠定坚实的基础。2.1 拥有强大的配送网络 2.1.1 实物投递网。
中国邮政已形成了中国最大的配送服务网络,网络覆盖全国的 236个物流配送中心、8.4 万处邮政局所、1.5万多个电子化支局,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邮政网络,已与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邮关系,特快专递可通达 200个国家和地区。全国 2300 多个县以上城市的居民享受到包裹免费直投到户的优质服务。列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的中国邮 政“183”电子商务网站,可提供网上购物、汇款、集邮、订报等服务;“185”客户服务中心可 提供电话信息接入服务。这种网络化的优势,以目前国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3~5 年内几乎没有 第二家企业能够做到。
2.1.2 绿卡金融网。
中国邮政具有储贷功能和支付功能的金融卡功能日显,全国邮政电子 化支局达到 1.5 万多个,ATM 自动取款机 3269 台,金融网已实现全国 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70 多个大城市的主机联网、1189个市县的通存通兑,成为全国最大的零售金融服务网。全国邮 政储蓄计算机网覆盖已实现 30个省的 975 个县(市),实现了 7200个网点的异地存取,特快专递 开办城市达到近2000个,从而改变了传统支付方式。金融网络和业务上的发展成就,使中国邮 政在上市的道路上增添了优势,若能顺利实现上市,依托覆盖全国、延伸国际的既有物流服务网 络,在融资手段的支撑下,拓展邮政物流业务将不再受到既有赢利能力的制约。
2.1.3 计算机信息网。
发展网络化物流业务,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将是不可想象和充满 效率、效益风险的。目前,中国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是支持全国邮政信息化的骨干网络系统,该 系统在广域网平台上采用了先进的ATM交换技术,可以实时提供数据、语音和图像信息的传输。网络覆盖全国30个省会城市和205个地区城市,邮政系统只要在物流服务功能、业务组织功能、结算、货物跟踪等方面进行开发和组织,在短期内实现全国业务联网运作不仅仅是可能性问题。
2.2 拥有先进的配送技术 2.2.1“网络分拣”技术。
“网络分拣”是一种全新的分拣方式,是在邮件实物到达处理中 心后,由生产人员将邮件放置在交叉带式分拣机的供件机上,使贴有 ID 条码的一面朝上.交叉带式 分拣机配有自动称重,自动测量邮件尺寸以及固定式条码自动扫描装置。分拣机线速度为2米/秒, 分拣效率为9600 件/小时,当邮件进入分拣机后,由分拣机上方的条码阅读装置自动识别邮件的 ID 条码,系统根据 ID 码自动到邮件数据信息库中查找寄达局,重量,资费等信息,然后分拣机根据 寄达局信息进行自动分拣;邮件满格时,分拣机可根据重量,数量,体积事先告警.最后进行自动打 印封发清单,袋牌,路单,并可自动进行资费实时稽核,同时将信息上传到信息中心以及航空邮件 转运站,以服务于下一环节信息和实物的处理。这种利用阅读的邮件 ID 编码,自动在网络数据库 中寻找相对应的寄达局地址信息实现自动分拣的模式。所以在物流分拣技术领域,中国邮政不再 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形形色色的识别技术上,对于促进企业实现流程再造,提高管 理水平,适应电子商务时代对物流配送的要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2.2 汉字识别码址校验技术。
汉字识别码址校验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以 OCR 技术识别邮 政编码为主,采用汉字定位,分割,识别技术对与邮政编码相对应的汉字地址进行识别,并对识别 结果与邮政编码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判别正确的信函地址.该技术研究成功,使中国邮件的 OCR 识 别率提高到 80%以上,差错率在现有水平上降低 30%左右,对未写邮编,错写邮编,邮编不全,邮编出 框和骑框等邮编书写不规范的信函的分拣具有重要意义。
2.3.3.条码标识技术。
中国邮政在条码技术应用方面,在容器标牌上全面推广了30位长(内容包括收寄局信息,寄达局信息,类别,流水号,重量,容器型号,备注代码)的 128 条码;对于给据邮 件,推广了 22 位长(内容包括流水号,收寄局信息,寄达局信息,邮件类别)的 128 码替代以前所用 的矩阵二五码,同时,也开始了对 RFID 技术的研究。
2.3.4.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中国邮政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目前还处于完善阶段.总体思 路是依托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并实现与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与客 户和合作伙伴信息系统的联结。邮政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结构由邮政物流信息全国中心,省中心 及现场工作站等部分组成 3 层 2 级网络结构。物流全国中心,省中心,物流网站,物流客户服务中 心分别与综合计算机网全国中心,省信息中心,183 网站,185 客服中心合建,同时与 GPS 控制中心, 绿卡网信息系统,合作伙伴信息系统,客户 ERP 系统实现对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订单管理,供应 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商品信息管理,进货管理,仓储管理,分拣作业管理,配送管理,揽收递送管 理,退货管理,合同和帐务管理的信息化.其中基于 Web 的跟踪查询系统,可使顾客根据订单,提单 或运单,很方便地在“183”网站,或通过拨打“185”客户服务中心电话,查询配送过程中商品的到达 地点.目前,我们拟组织研究物流移动作业平台,集成 GPS 卫星定位,GPRS 数据通信,SMS 短信通 信,GIS 地理信息系统,LBS 位置服务等技术。
邮政物流信息系统是建立在邮政综合网基础上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遵循统一性,先进 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开放性,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模块化,标准化等原则.它与邮 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基本关系是:依托接入,专业应用,透明服务,规范运作。其客户接入部分依托于 综合网支局生产作业子系统,“185”呼叫中心,“183”网站等,通过对综合网相关系统的客户化改造, 实现灵活,有效的接入。物品收寄单由物流信息系统生成,并直接与相关支局生产作业系统对接, 整合业务流程;系统与邮政指挥调度系统,中心局生产作业系统形成无缝衔接,实现调度,生产,统 计和查询等信息的共享;与金融计算机系统对接,实现与客户的结算与资金划拨,实现与邮政各部 门,物流各分公司的内部核算。
3.中国邮政配送问题的分析 3.1 中国邮政丧失独霸地位。
八十年代初,中国邮政部门在物流配送中的占有率几乎为 100%,直到 1987 年以前仍保持在 95%以上。1991 年中国邮政的市场占有率首次低于非邮政 部门的企业,随着其他物流公司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中国邮政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丢失 4%),目前已降到40%左右。从配送业务的增长速度来看,1990 年-1994 年间,中国邮政的物流配送业务量年均增长35%。1995 年以后,由于国际物流公司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导致中国邮政速递业务大量分流,增长速 度明显放慢,1995 年-1999 年间,中国邮政物流配送业务年均增长率仅为 2%,其中有些年份还 出现了负增长。而在这些年间,DHL、TNT、UPS 的业务增长速度都在 20%以上。DHL、TNT近几年的业务增长速度已达到 40%左右。
3.2.政企不分、责权利失衡、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中国邮政一直是国家垄断的行业,邮电分营后,国家也明确了邮政要政企分开,实行企业化运作的原则。中国邮政它只对全国物流配 送业务进行宏观指导,在经济利益和人事财务管理方面与地方速递公司没有任何关系,自己也没有独立的财务和人事管理权,而真正能够行使权力、负有责任、享受利益的地方邮政局与当地的 邮政物流配送在责权利方面的关系目前也还没有理顺。地方上的邮政在业务上虽然有部分自主经营权,但其创造的利润却要上交当地邮政局,地方速递公司的人事、财务管理权也都控制在当地邮政局手中。这种在政企没有分开、体制没有理顺的状况下建立起来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机制仍有很大差距,所以当它面临真正的市场竞争时,必然会出现反应慢、适应能力差、缺乏竞争力的现象。
3.3.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体制没有完全理顺,至今在其管理中仍留有许多计划经济的影子。如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缺乏灵活的价格机制,不能根据市场进行调整;在管理上 基本还是使用行政手段,指令性计划;用人制度比较僵化,论资排辈,用工制度极不灵活;企业内部没有一套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无法真正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等。在对速递各环节的管理方面,也缺乏精心的组织安排和周密的衔接,仍停留在粗放式管理的阶段,致使一些环节和部门之间相互脱节,影响了快件传递的速度。此外,EMS 对快件的技术管理手段也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近年已开始建立网络查询系统,但对邮件的监控程度仍比较差。在一些不发达国家仍有邮件 丢失现象,有些地方还出现投递延误、查询答复不及时等问题,引起客户不满,严重影响了它的 服务质量。
3.4.缺少市场观念,服务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邮政行业的干部职工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铁饭碗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地方已经演变成官商意识,在决策时很少考虑市场需求和用户消费心 理的变化,制定价格时也只考虑自己,不考虑竞争对手,缺少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以至于决策失误,让外资企业夺走我许多客户。一些邮政老职工包括部分领导干部,至今仍把速递工作当成 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来完成,没有为用户服务的意识,更没有把服务作为工作的中心来考虑。虽然政府部门也不断倡导服务观念的重要必性,由于体制没有彻底改革,曾经采取过的一些服务措施和服务方式大多侧重于外表,缺乏根本性的转变。
3.5.企业负担沉重。
从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中国速递企业和所有国营企业一样,背负着沉重的离退休职工养老和医疗负担。由于过去邮政职工属于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高,离退休比例大,再加上长期以来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使得如今企业在这方面的费用特别高。同时,多年来普通邮政亏损的包袱也背在速递企业身上。近六七年,我国邮政连年亏损,1998年全国邮 政亏损额相当于当年业务收入的 50%。因物流配送在财务上与地方邮局捆在一起,物流配送创造的利润,大多用于补贴普通邮政的亏损。总之,中国邮政从上到下在整体上缺乏一套与市场 经济相适应的、具有竞争机制的运行体制。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看好未来中国的物流配送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邮政正在从 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和垄断式经营向企业化,商业化经营转变。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它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机制的转轨,加快市场经济过渡的步伐,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对外贸易 的增长和外商投资的增加。
4.针对中国邮政配送问题的建议 4.1 要善用网络。
从现代物流发展的历程分析,网络基础包括基础设施和运作服务网,的确是进入物流服务领域所必须的,但从经营物流服务业务的角度,物流企业生存的重要条件无疑是经营管理方面的因素,包括服务模式、包括信息化技术与水平、包括全网的资源合理利用,以谋求通过服务占领市场,通过信息技术管理全网的物流业务,通过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既有资产和增量资产的经营水平,从而获取网络化、规模化的企业优势。关于这一点,从交通系统经过多年的积极推进“三主一支持”系统建设,虽拥有设施却未能形成网络化经营局面的发展过 程,也可以证明邮政仅有网络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邮政系统必须积极借鉴德国邮政的经验,通过在络化经营上寻求经营管理模式和在此管理模式下的经营服务创新,通过资源的全网整合、通过资本运营、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尽快提升整体经营管理与市场开发能力,否则,过分强调既有网络组成部分中各个节点的积极性的发挥,在管理体制不顺和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将会派生出系统内的分散经营与竞争,在内部无序竞争的干扰下,邮政拥有的网络优势并非能转变为胜势。
4.2 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特别是从市场经营的角度衡量,邮政在管理上仍过于“粗放”,虽 然邮政将普遍服务与递送、配送、物流服务实现分离,但设施、运输装备的利用管理,却是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内部作业组织管理流程和业务处理规则也急需改进和创新,才能建立优质、高效的邮政物流信息网络、配送系统。物流市场细分不够,经营品种单
一、经营方法简单,不能满足各个层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此状态下,想在物流市场的角逐中获得胜利,4.3 转变观念。
经营服务理念未完全从邮政传统的服务中转变到市场服务中来,以期利用邮 政既有网络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物理性地做大市场,在观念上是落后的,是小生产的服务方式。由于观念的落后,对于物流这种需要经营人才支撑的现代服务行业,缺乏对掌握现代物流理论和 营销理念的高素质的运营人才的吸引,要构建一支在市场拼杀中具有战斗力的队伍,从某种意义 上讲,现是不现实的。长期以来,邮政系统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据统计,目前,邮政全部从业人员50 余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含大专)的职工占全部从业人员的 16.6%,研究生以上人员比例则更低,仅占 0.16%,而真正具备物流管理能力的人才就更少。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将成为邮政发展物流的一大障碍,不通过改革开放系统、不能广招人才,发展又从何谈起?
5.结束语
新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给邮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邮政发展物流前景十分广阔,但邮政发展物流也面临着许多困难,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诸如政策环境,财务核算,标准体系,人才队伍,网络优化及建设改造等等需要研究解决.限于篇幅,本文仅对中国邮政发展物流的主要思路进行了介绍,以期增进国际同行对中国邮政的了解。目前,中国邮政实物网, 信息网及电子邮政系统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中国邮政将不断完善其功能和性能,将其建设成为中 国国内功能全,覆盖广,性能优,全球通的物流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向国内乃至全世界客户提供 全新的邮政服务。
(资料来源:百度网站,http://wenku.baidu.com/link?url=aVJda7RlqwLCeC1NlJo-RiO955MNUyYEQq_I-j7QVJwh_ucdYEU4APj6I6OnVnjIvNnFlB3Vm9BIYllRgmaMMmZTDhXU3ioXz6WOPFHak0q)
第四篇:浅析中国邮政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
浅析中国邮政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邮政物流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分析邮政在发展物流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结合现今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就我国邮政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邮政物流现状及国家对物流的重视,对中国邮政物流的战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总结中,对我国邮政物流的未来发展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 中国邮政 物流配送 现状
一、中国邮政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流程管理方面
邮政传统的经营观念和第三方物流经营理念之间还有较大差距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以客户为中心,物流的根本目的在于快速响应并满足用户复杂多变的需 求,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提供具有个性化的物流服务。长期以来,囿于传统的邮政业务的垄断性,邮政企业普遍存在着“官商”作风。这种服务模式显然不具备竞争力。邮政的管理模式与物流的管理方式之间的差距 客户与邮政的关系是一次性的委托合同关系,运递的结束便是合同的终止。倘若有新的需求发生,则客户与邮政会重新建立新的委托合同关系。
(二)服务方面
长期的垄断地位为邮政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品牌基础,但同时也 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服务效率不高,服务水平低下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 形成既有观念落后的因素,也有技术落后的因素,如邮政 EMS 缺乏与国外大公司竞争的实力 就是这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才资源劣势,目前中国邮政员工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邮政发展物流的需要的专业技术。
(三)信息方面
网络运作劣势:“三流合一”是邮政引以为豪的优势,但是只有对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 网络运作劣势:资源的整合,才能切实发挥这一优势。目前邮政网络貌似强大,但整体运行效率低下,还有不通畅的地方,其根本原因在于各地各行其是,没有形成全国性、全网性的整体合力这是邮政参与现代物流的一大致命弱点。
二、我国邮政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及金融网络虽已初具规模, 但仍未能真正适应现代物流需要, 与竞争对手相比, 仍不足以形成优势。现代物流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完全的供应链体系, 包括智能的指挥调度系统、监督管理体系、全过程的跟踪查询管理以及多渠道的用户信息反馈途径, 虽经几年的努力, 也具备了一定基础, 但未能完全适应现代物流的需要。另外, 当前邮政物流还存在着与其他物流公司同样的问题, 制造商、消费者及物流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不畅通、信息交流肤浅、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 造成物流各个环节的中断和延误, 不利于产业链的整合和联盟, 不利于企业对风险的控制
(二)政企不分、责权利失衡、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中国邮政一直是国家垄断的行业,邮电分营后,国家也明确了邮政要政企分开,实行企业化运作的原则。中国邮政它只对全国物流配送业务进行宏观指导,在经济利益和人事财务管理方面与地方速递公司没有任何关系,自己也没有独立的财务和人事管理权,而真正能够行使权力、负有责任、享受利益的地方邮政局与当地的邮政物流配送在责权利方面的关系目前也还没有理顺。地方上的邮政在业务上虽然有部分自主经营权,但其创造的利润却要上交当地邮政局,地方速递公司的人事、财务管理权也都控制在当地邮政局手中。这种在政企没有分开、体制没有理顺的状况下建立起来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机制仍有很大差距,所以当它面临真正的市场竞争时,必然会出现反应慢、适应能力差、缺乏竞争力的现象。
(三)邮政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
目前中国邮政人才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邮政发展物流的需要, 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高学历(大学本科以上)人才在员工总数中的比例严重失衡(极低),专业营销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而广大邮政职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及管理体制和企业性质的制约,普遍缺乏市场.竞争、经营的意识,开拓创新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没有形成一支有市场竞争能力、有公关能力的营销队伍。这是传统业务发展停滞、下滑,新业务发展不快,形不成规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当前的这种人才形势和队伍状况,很难适应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将会阻碍邮政物流的未来发展,也会妨碍邮政物流的改革。
(四)邮政物流价格高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国内的基础费用都是20元,续重根据不同分区4、6、10、17元不等,这样就比同类产品邮寄费用高出很多。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价格高成为制约邮政速递物流发展的重要问题。邮政速递物流价格过高的原因是人工成本高、中间环节处理费用高、航空站特殊处理费用高、运输成本高。员工结构不合理,中间环节冗杂,航空站点的高收费,以及不合理的运输方式是形成邮政物流高成本的几大原因。
(五)服务意识缺乏,服务质量整体水平不高
邮政职工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水平整体较差已成为当前中国邮政快递的最大劣势。很多民营快递企业上班时间不固定,他们只需客户一个电话,就能派服务人员上门取件,并保证按时送达收件人手中。但邮政快递EMS需要去邮局投递,而且全天服务时间固定,再加上投递手续复杂,都导致了邮政快递服务手段落后。中国邮政EMS长期垄断经营,缺乏竞争意识,导致工作效率较低,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群和客户关系。
三、对中国邮政物流的发展建议
(一)加强品牌优势
邮政具有实物投递网、邮政综合计算机网两大基础网络和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优势,这是邮政参与物流市场竞争的强大优势,是目前我国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比拟的,也是中国邮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四大快递巨头抗衡的优势之一。
中国邮政是一家“百年老店”,多年来在每一位百姓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树立了诚实可信的品牌形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邮政目前还是一家以政府为信誉担保的“政府型企业”。对客户而言,邮政员工上门服务具有很强的安全感,对于委托商而言,邮政在确保其商品运输安全,商业机密等方面又有着良好的信誉。这在日益注重品牌效应的电子商务时代,无疑会成为中国邮政的又一个核心竞争力。
(二)改革经营体制,政企分开,各得其所
把邮政速递业务从邮政部门中拆分出来,作为一个从事普通邮政的单独市场主体与其他企业进行平等竞争。通过改革,尽快理顺各种关系,使速递从邮政的地方管理中迅速剥离出来,实行专业化经营,并给予速递公司对地方人、财、物方面的管理权力。在企业内部推进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自上而下的完全的企业化管理使EMS作为公司法人独立运作,并以此为基础组建全国性的EMS总公司。由于新成立的公司将会按公司模式经营,所以EMS将更具市场活力,并将以灵活的策略、先进的管理水平来和外资巨头争夺市场。只有这样,邮政速递才能焕发出自身的活力,真正面向市场进行自主经营
(三)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制约邮政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也是物流人才的匮乏。由于现代物流行业涉及的不单纯就是一个简单的运输学科,它还包括各种复杂的学科,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运筹学、系统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具有很高的要求,根据人员素质重视不够,投入很少,人员素质不高,参差不齐的现状,企业应特别关注行业高级人才的动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从员工的行为、仪表、品德、职业素养到接待客户礼仪、用语等方面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另一方面,重视对人才的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手段进入稀缺人才。
(四)调整价格体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当某一领域的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灵活、巧妙地实施“价格战”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的一种有效营销手段。目前国内邮政EMS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缺乏灵活的价格机制,不能根据市场进行相应调整,其资费高于民航快件和中铁快运快件资费,区域和同城EMS资费更是远高于其他速递公司的收费标准。因此,为增强邮政EMS在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从邮政EMS的长远发展来看,必须改革现行的资费政策。
(五)尝试新型服务方式
面对邮政腹背受敌的严峻形势,中国提出了投递体制改革、发展社区服务等战略构想,但如何把设想具体化是邮政面临的一个难题。而建立邮政便利连锁店是邮政强化物流配送终端优势,进入新的利润领域的一种可能和可行的途径。
邮政连锁便利店就是由邮政企业通过投资、收购、控股和特许等方式建立的便利店连锁系统,它利用邮政良好的信誉和品牌形象,以邮政物流配送体系、综合计算机网和金融网为依托,把商业经营和传统邮政业务(如报刊零售,信函、包裹揽收,送货上门等)有机的整合为一体。
邮政作为一家传统的物流企业,已经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实物传递网,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网络的整体,国内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与之比拟。而在网络的局部和某些环节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处于劣势。如邮政的分检封发远比小型私营企业复杂,在城市范围的速递和投递市场时限的灵活性上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城区投递网仍难以实现无缝覆盖,甚至特快专递邮件都不能投送到收件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配送的巨大发展前景,不少公司以城区配送为突破口,进入物流领域并蚕食邮政原有的市场。城市市场是利润最丰厚的市场,也是物流配送的主战场,如果失去了城市就失去了作为物流企业的根基。因此占领城市投递市场并巩固市场地位影响到邮政的长远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建立邮政连锁店是强化竞争优势的需要。目前邮政企业一般通过增加投递段道和投递频次来应付包裹投递到户和送奶、送水带来的业务量增加,一方面成本增加大,另一方面投递队伍不稳定带来服务质量的不稳定,且竞争对手容易模仿。便利店靠近居民区,因此可以作为函件、包裹、特快的投递点,承担邮件最后一公里投递到户的任务;营业时间长,因此可以在晚间进行投递,改变目前居民在家邮政下班的现状,且无需额外增加晚上投递人员;更重要的是依靠便利店的商品销售就能补偿人员和场地支出,从事邮政类业务几乎没有额外的投入。以遍布城区(至少主要是居民区)的便利店为基点,把虚拟的投递网(投递段道)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投递市场的进入壁垒,邮政企业可以获得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建立邮政便利店除了强化和完善城区投递网的作用外,还是邮政企业向多元化发展的有利探索,它通过与传统邮政业务的衔接,实现了传统邮政业务向商品销售领域的自然延伸,也为邮政寻找到新的利润源泉和业务增长点。六.结束语
新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给邮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邮政发展物流前景十分广阔,但邮政发展物流也面临着许多困难,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诸如政策环境,财务核算,标准体系,人才队伍,网络优化及建设改造等等需要研究解决.限于篇幅,本文仅对中国邮政发展物流的主要思路进行了介绍,以期增进国际同行对中国邮政的了解。目前,中国邮政实物网,信息网及电子邮政系统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中国邮政将不断完善其功能和性能,将其建设成为中国国内功能全,覆盖广,性能优,全球通的物流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向国内乃至全世界客户提供全新的邮政服务。
海西州邮政局
赵亦峰
第五篇: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发布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本站原创 提交日期:2007-2-9 20:21:49 阅读次数:18542
摘要: 国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建设具有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但目前物流配送中心在基础设施、设备、规模经营、规模效益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
关键词: 物流配送中心;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27/YC-(2006)02-0035-0
3一、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 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失率大、效率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颈”,制约了物流的发展,物流配送明显滞后。商流与物流分割,严重影响了商品经营和规模效益。实践证明,市场经济需要更高程度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系统化,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建设具有信息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利用现代化的设施,但目前还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只能从国情、地区情况、企业情况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中国的物流配送业一定会按照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发展。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全国还计划兴建100个物流中心,以及7个主要交易中心,由此看来,物流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和民航总局六部委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已把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项目。在中国政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各地纷纷出台了自己的物流发展规划,把发展现代物流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
二、现阶段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主要问题
1.配送中心设施利用率低,发展缓慢
长期以来,我国物流配送的基础设施投入较少,发展比较缓慢,尽管近几年也新建了一些较先进的仓储物流设施,但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仓储设施仍较陈旧落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仓库还有较多仍在使用,而且仓储物流设施结构不合理,货场、低档通用库多,适合当前社会要求的冷藏、调温等专用库少。应当加快我国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改造,鼓励和吸引社会各方投资物流行业,国家也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对物流配送设施的建设给予一些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
2.配送中心总体配送比率较低,采购成本难以降低
从我国现有商业零售企业来看,除了一些中大型、知名的商业企业以外,一般的商业“连锁”企业大多没有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中心。这些企业虽然也建立了一些自己的“连锁”分店,但实际上商店经营的商品并没有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这使得部分商业零售企业的“连锁经营”显得有名无实!而在其他已经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中心实现商品配送的商业企业中,配送中心的效用也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这进而影响到了连锁企业综合采购成本优势的发挥,导致配送中心配送的比率非常低,采购成本难以降低。
3.物流的社会化、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不高
我国物流配送业的发展水平低,还表现在物流配送企业的小和散,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在物流配送的各环节上衔接配套差,服务功能不完善,能做到“一站式”服务的企业少。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物流储运企业中的“大而全”、“小而全”现象仍然存在。物流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缺乏覆盖面较广的物流配送服务网络。
4.现代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不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各种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多。例如目前采用较多的信息管理技术包括产品识别条码(B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分拣系统(ASS)、柔性物流系统(AGV)、全球定位系统(GPS)、仓库管理系统(WMS)等。从国际国内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化程度来看,美国的连锁商业配送中心普遍采用了机械化、自动化配合信息系统的整合作业模式,例如电动叉车、传送带、装卸搬运、吊车等机械设施配合各种信息系统的使用,就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了人员成本。美国立体化的商业物流中心很多都建有专业通讯网,货物的入库、移动、配装等都通过计算机控制托盘、货架铲车和吊车进行。日本采用的计算机机器人进行物流作业的模式已经广泛存在。相比而言,我国商业物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就相对落后了。据零点研究集团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实行物流配送的商业企业中,有超过58%的企业至今几乎没有采用过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来进行物流作业,而在已经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物流管理的企业中,72%的企业仍然以传统手工作业为主,信息技术只作为其辅助性的管理手段,例如配送中心内部基本上是手工辅以叉车和托盘作业;到货分拣、商品组配、商品盘点等无专业电子扫描装臵;计算机应用仅限于配送中心的事务性管理(例如商品进、销、存、配、送信息的记录与存档等);商业物流信息技术的采用仍然以互联网、仓库管理系统(WMS)、管理信息系统(MIS)等为主,对于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三、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基本对策
1、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物流配送能力 国家实施“八五”、“九五”计划以来,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开始得到显著的发展,例如政府对铁路、公路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强;各地物流园区建设数量和规模的增加;中重型卡车产销量的上升;现代化物流营运设备的逐渐采用等,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的物流配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相对于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要求来说,目前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还显得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例如我国当前进行西部大开发,这对于我国以及外资商业零售企业来说都是一大发展契机,而西部地区目前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显然不能满足连锁企业在当地的物流配送,因此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配送能力的角度出发,当前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主要是西部地区以及其它物流业发展相对缓慢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高速铁路建设;提高城市内部交通的通畅性,减少交通“堵塞”现象;同时加快开发和引进高科技的物流设备,例如集装箱、散装专用船、各种装卸器具、移动运输器具等的进口或生产等,提高商业企业本身物流现代化管理水平,进而从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运营硬件方面为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创造条件。
2、大力推动“共同配送中心”的发展
目前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多集中在百货公司、超级市场、大型卖场、折扣店等业态领域。每个商业连锁企业由于各自的主营业态差异较大,因此他们建设配送中心的思路也不完全相同。一般而言,百货公司由于自营商品比重较低,采用第三方物流的可能性较大;超级市场以企业经销或代销商品为主,因此它们选择自建配送中心的可能性较大;当然其它不同业态的物流配送模式都会存在一定差异,但不管是何种零售业态,随着企业门店的不断增加,他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利用第三方物流还是与其它零售企业共建配送中心?在进行配送中心规划决策中,企业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企业的连锁门店数量较少,如果自建配送中心投资成本太大,资金流量出现困难;如果利用第三方物流,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也并非一种特别有效的战略,而且会分流企业的利润。从这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共建配送中心便是一种既经济能实现利润共享的选择思路!共同配送中心不仅能有效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通过不同零售企业之间的联合增强企业联盟的集团竞争力,对于中小型投资主体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一种物流配送模式。3.提高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网络化程度。
一是大力发展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物流配送的规模化效益。二是提高物流网络化、组织化程度,通过适当方式将物流相关企业组织起来,形成较为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物流企业更要注意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网络服务功能。三是充分利用全社会物流配送设施资源,鼓励兼并、重组、联合,优先进行技术改造,尽量避免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4、更新传统观念,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在推动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物流配送中心不够重视,因此,多年来我国物流尤其是物流配送中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发展较慢。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发展的瓶颈,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更新,同时也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引起社会各界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视,鼓励社会化物流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学习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行业协会可以组织国内中大型物流配送企业、商业连锁企业的有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实地考察等,各地区政府部门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增强全民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意识,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各种教育途径,建立高素质、专业配套、层次合理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人才队伍。通过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快对我国物流配送中心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探索,从而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