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赤峰市第一书记典型——张国海
情洒一方热土
——记四道湾子镇二道湾子村第一书记张国海同志
张国海是敖汉旗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197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2015年9月被旗委组织部抽调到四道湾子镇二道湾子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三年来,他完全与单位脱钩,深入二道湾子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胸怀满腔热情,肩负帮扶重任,汗洒一方热土,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落实党的政策,树立党的形象,努力做贫困群众的贴心人,扶贫工作成效显著,赢得了一方群众称赞和党组织的信任。
其任职的二道湾子村位于敖汉旗中西部,距四道湾子镇政府4公里处。全村下辖六个村民组,两个自然村,381户,1335口人,劳动力782人。全村低保户128户138口人,五保户2户2人,少数民族人口46人,残疾人25人。全村耕地面6800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400亩;林地面积2460亩。全村党员62名,其中女党员13名,党小组6个。2017年全村共有贫困户45户,89口人。
建强基层组织 助力脱贫攻坚
一是按照旗委要求成立村脱贫攻坚驻村干部联合党支部。作为联合党支部副书记,张国海同志认真督促村两委班子按时、按要求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二是认真开展十九大报告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并结合“三比一整治”活动,开展自查自纠,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通过会议、公示等措施积极推进“三务公开”,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三是落实旗委推行的“三引领双提升”党建助力脱贫攻坚工程。引进返乡大学生陈亚光回村创业,开办纸业印刷厂,村委会为其提供土地等有关优惠政策,带动村民实现就业。四是通过学习、研讨等多种形式积极帮带村级后备干部,提高他们的依法办事能力。
把贫困户当亲人 扶真贫真扶贫
一是年初帮助村两委制定脱贫计划,让贫困户如期脱贫。通过打牢基础数据、动态调整等,把真正贫困户纳进来,把非贫困户剔除掉,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二是协调帮扶单位、帮扶干部严格按程序做好入户调查、信息采集等各项帮扶工作,积极为帮扶人出谋划策,坚持扶贫与扶志结合,分类制定帮扶措施。通过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今年全村45户贫困户89口人,其中10户16口人通过参加失地保险并领取待遇,实现稳定脱贫;通过打牢基础数据、动态调整删除26户40口人;通过就业扶贫、政策安置、资本金收益等措施拟脱贫3户10口人;今年新识别纳入4户12口人,全村现有贫困户10户32口人。徐秀海是政府李旗长的帮扶户,徐秀海双侧股骨头坏死,丧失劳动能力,妻子有精神病,姑娘刚幼师毕业,儿子在上小学,一家就靠低保金生活,李旗长考虑其家庭实际,通过就业安置,将其姑娘安排在镇一小工作,解决了徐秀海一家的基本生活。刘军是镇党委冯书记的帮扶户,冯书记通过就业扶贫的方式,将其安置在博大氧化锌有限公司工作,每月收入3000余元,已经实现稳定脱贫。贫困户吴艳忠是原支部书记王洪林的帮扶户,因年龄大,王书记把他安排在村里烧锅炉,并借给他30000元参加了失地农民保险,现在每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余元,实现稳定脱贫。
沉下身子,努力为群众服好务
一是沉下身子,充分发挥驻村干部作用,积极引导、协助村两委班子开展便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工作。依托旗政务中心网、村级代办员的有利资源,办理网上下载表格、网上申请、复印打字等多项服务内容,真正做到便民利民。二是引进电子商务店铺一家,开展网上缴费、网上购物等多种业务,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三是依托单位优势,广泛宣传失地农民参保的有关政策,亲自帮他们办理参保、退休手续,为减轻村民负担并请人社局工作人员到村里现场办公。截至目前,二道湾子村参保人数已达235人,已办理退休170人,仅养老保险金一项全村每年工资净收入达到204万元,为老百姓解决了后顾之忧,使贫困户稳定脱贫。
谋划长远发展,实现富民强村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助民增收。2017年,依托金信菊苣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种植菊苣800亩,每亩纯收入1500元以上,45户社员实现收入120余万元。2018年将扩大到2000亩,并辐射到周边其他村镇有种植意愿的村民。下一步,合作社将通过股份制集资形式,建菊苣切片厂,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既拉动就业又增加社员收入。目前,该项目正在前期考察、论证中。同时依托和为贵种业公司,建百粟园1600亩。其中大棚香瓜200亩,扣除成本后,每亩大棚香瓜年纯收入2万元,村民就近就业,每年可获劳务收入120万元。二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今年,将南山治理的650亩水浇地通过流转,搞圆葱栽植,将承包费按前五年800元/亩,后五年200元/亩发放给村民作为资产性收益分红。同时引进投资150万元的天然气换气站一家,前期手续已经办完,待换气站建成后,每罐气将以低于市场价15元的价格供应二道湾子村民,每年为老百姓节约资金近30000元。其中土地承包费用于村民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切实减轻老百姓负担。三是建设宜居乡村,改善居住条件。为整合土地资源,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居环境,依托上级有关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生态移民搬迁扶贫等相关政策,一期9254平方米,71户313口人已经入住。二期12068.44平方米住宅楼工程主体已经完工,竣工后将有145户农民搬迁入住。腾出的土地用于建设农贸市场、蔬菜大棚和养殖小区,真正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四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技能水平,增加务工收入。全村有劳动力782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276人,多数人都没有技术,都是靠卖苦力干最累的活挣最低的工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加打工收入。针对这个问题,张国海同志积极争取单位领导支持,申请就业项目资金,免费在二道湾子村办月嫂培训班,全村有60名妇女踊跃报名并参加了培训,目前,张国海同志正与有关部门进行积极沟通,将在春节后农闲时,在前期培训的基础上再举办两期农牧民用实技术培训班。真正做到扶贫与扶智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为全村全面脱贫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第一书记典型材料
万青建同志典型材料
万青建,男,1982年1月出生,土家族,大学本科文化,现任慈利县高峰土家族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兼任乡党政办公室主任、毛安村第一支部书记等职务,2009年6月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期间,毛安村党支部被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后进村”,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带着乡党委的信任和重托,他挂帅兼任毛安村第一书记,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他率先垂范,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身体力行带领村“两委”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该村经济发展和一方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工作,毛安村落后的面貌有了彻底改变,他本人也连续两年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嘉奖,多次被评为工作先进个人。
一、强组织,凝心聚力
两年前,他刚一到毛安村,就坚持吃住在村,用了近20天的时间,走遍了毛安村的家家户户,踏遍了全村的一草一木,询民情,访民意,问民需。把走访群众、深入调研作为工作重点,尤其是深入摸排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村民频频上访,党组织的形象受到损害的症结所在。很快,他就找到了加强村委班子团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思路。解铃还须系铃人。他把开展党建工作、激活人心作为甩掉难点村、贫困落后村帽子的抓手。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他着重抓
了7个方面问题:一是改扩建党员活动场所,让党员有专门的活动阵地;二是理顺两委关系,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强化大局意识,统一思想;四是注重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强化党务、村务公开;五是注重落实规定,确保廉洁自律;六是注重党员素质教育和发展新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七是组织开展党员为民服务帮扶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两年来的努力,支部一班人讲团结、顾大局、守纪律、重实干,精神状态明显转变,党员队伍建设也有了显著加强。2年来该村党支部新增3名正式党员,2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还有4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新发展的党员严格按照新时期发展党员的条件,3名新发展的党员都是致富带头人。
二、办实事、取信于民
针对毛安村的现状,他提出以群众长期得实惠为宗旨,带领党员干部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在其任职的期间,积极带领群众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想富,先修路”。两年前的毛安村还没有一条硬化的水泥路,村民出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多方努力,借助通畅工程建设的东风,他积极向乡党委、政府汇报,促使毛安村落实了通畅公路建设项目,同时带领村支两委一起到有关部门争取资金12万元,新建通村水泥路3公里,彻底解决了晴天不能行车、雨天不能行走的难题。特别是
2011年10月,村民期盼已久的村部至毛安8组、9组的通组公路竣工,较大程度地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公路竣工时,8组、9组许多村民兴奋不已,自发买来烟花鞭炮燃放。作为乡党委的选派干部,他更加重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两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完成对毛安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消除了汛期的安全隐患,有效地解决了近4000亩良田的灌溉问题,使毛安村境内的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质的改变,争取到投资1000多万元的国土整理项目,改善土地使用环境。此外,他还在县能源办争取了40套沼气池及设备已安装到农户,既给农民带来实惠,也美化了环境;投资10万元,完成村级活动中心的建设,改善了村办公条件;投资80万元,完成了村农网改造工程,彻底改变烤烟生产和生活用电难题。
三、谋发展富民强村
富村必先富民,民富才能村强,两年来,他始终把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第一要务。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群众看支部”,支部的战斗力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村级发展,过去的毛安村主要种植玉米和红薯,村民收益少,经过他仔细思考,意识到只有发展特色产业才能让大家摆脱贫困,于是他带领村党支部充分做好高寒缺水的文章,重点发展烤烟、玉米、生猪养殖等山地种养业。党支部先后确定了“支部协调引路、党员示范带动”的发展思路,并还选派党员代表到常德职业学院进行参观学习,学习烤烟、生猪养殖等技术,特别是在2011年在发展烤烟这个项目上,部分村民由于担心种植技术和收购合同的问题,不愿意种植,为消除群众的顾虑,他决定由党员干部带头发展,为群众树立典范,支部成员许春山、罗元玉等率先种植了10亩烤烟,在他们的带领下,一部分党员群众也开始种植烤烟,党支部还针对群众在种植管理中缺乏技术的实际问题,邀请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和当地“土专家”到示范基地现场指导,提供技术服务,当年毛安村种植烤烟234亩,上交烟叶730担,烤烟收入上万的农户就达20户,光烤烟一项就使该村群众人均纯收入净增1500元以上,2011年毛安村的人均年收入已超过3500元。
三、解民困构建和谐
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万青建同志始终心系群众,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党和政府和关怀和温暖。村民朱世洪的妻子身患胆结石开刀住院,花费大笔的住院费用,自身身体又常年有病,还有1个痴呆傻二等残疾儿子,家庭十分困难,他多次协调民政部门,帮助解决了家庭低保等基本保障问题,重燃了他的生活希望。老党员满延富身患癌症,花费了大量治疗费用,他想方设法帮助他申请大病救助资金,减轻其家庭负担,他多次到县委组织部党建组以及民政部门汇报,帮助解决部分困难资金;多
方争取危房改造资金20000元,帮助许金山等四位孤寡老人,新建了砖瓦房。2011年5月,他组织村干部认真调研摸底,严格按照低保政策,重新调整低保户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家庭重新调整上报,经过民主评议、上墙公开公示,共上报低保户20户28人,同时解决了8名残疾人的低保待遇。此外,在他的动员下,全村251余户781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人数达100%,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村民参加养老保险,2011年全村参保率达90%以上,目前该村已有142人能够拿到“退休金”。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万青建同志就是这样,心系贫困山区痴情不改,情牵广大群众无怨无悔,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抒写着人生的壮丽诗篇,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
第三篇:乡村第一书记典型材料
市妇联派驻东郭镇后坞沟村“第一书记”孙琳琳到村工作以来,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带领村“两委”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赢得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强组织,凝心聚力。她把走访群众、深入调研作为工作重点,挨家挨户询民情、访民意,把抓党建、聚民心作为甩掉薄弱村帽子的主要抓手。一是理顺“两委”关系,统一思想,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注重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强化党务、村务公开;
三是注重党员素质教育和发展新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组织开展党员为民服务帮扶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二、办实事,取信于民。针对走访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孙琳琳书记带领村“两委”干部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三夏”生产期间,她不畏酷暑、忙前跑后,帮助群众联系机械、抢收抢种,保证“三夏”工作有序开展。针对该村农田“灌溉难”的问题,她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力量,并组织“两委”班子商讨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修建灌溉设施方案;
一方面正与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准备带领群众加大建设基础设施,彻底解决农田灌溉难的问题。
三是谋发展,富民强村。她始终把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第一要务。针对该村茂胜种植专业合作社起步晚、管理混乱、发展缓慢等问题,她研究企业管理经验做法,为合作社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改变了管理混乱的弊端;
同时,积极协调上级部门争取技术支持,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种植技术水平,进一步发展合作社,增加经济收入。
第四篇:第一书记典型事迹
第一书记典型事迹
根据组织安排,***自2021年*月起,到**镇**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用自己的实干与实绩,点亮了**村的致富梦想,交出了一份产业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优秀答卷。
加强组织建设,让党支部强起来
乡村振兴,党建先行。***首先把强化村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着力点,结合“一网三联”工作推进,通过完善制度、奖优罚懒、教育谈话等方式,“唤醒”了党员干部的创先争优意识,为村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帮助村里顺利完成“两委”换届,同时注重后备人才培养,新发展党员*名,储备村级后备干部*名,积极分子*名。
选准发展项目,让群众荷包鼓起来
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发挥**村传统**加工产业优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万元,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生产的***等产品,实现年收益6万元。引进***站项目,村集体增收**余万元,一次性还清了村庄积年的欠款共**万,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20万元,比2020年增长了10倍,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让村容村貌靓起来
**多方筹措资金,从一件件实事小事做起——翻修进村路村3200余米、安装路灯70余盏,沥青罩面5600平方米,增加停车位66个,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问题;为了方便村民耕种,维修机井5眼,铺设农业灌溉管道6200余米;新建村口大牌坊、“百姓大舞台”和文体广场2500平方米,新建饮用水中心,绿化树木760株,铺设污水管网2300米,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在**的带领下,**村从一个集体收入低、基础设施差的薄弱村,蜕变成一个基础设施健全、产业发展好、村民生活有盼头的希望村。
“能让村庄发生可喜的变化、让群众得到看得见的实惠,是我们第一书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将继续用滴水穿石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党的‘形象指数’”,谈到**村今后的发展,**自信满满。
第五篇:党总支第一书记典型材料
党总支第一书记典型材料
小】【时间:2014-03-13】【稿源:龙华村】 方立正同志典型材料
方立正,男,1976年9月出生,汉族,大学本科文化,现任白泽湖乡龙华村党总支第一书记,2012年5月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期间,龙华村党支部被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后进村”,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带着区委组织部和乡党委的信任和重托,作为第五批下派干部他任职龙华村第一书记,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他率先垂范,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身体力行带领村“两委”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该村经济发展和一方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工作,龙华村落后的面貌有了彻底改变,他本人受到区委组织部的嘉奖,被评为工作先进个人。
一、强组织,凝心聚力
两年前,他刚一到龙华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龙华村的家家户户,踏遍了全村的一草一木,询民情,访民意,问民需。把走访群众、深入调研作为工作重点,尤其是深入摸排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房屋违建,计生落后,邻居不和,村民上访,村集体经济薄弱,党组织的形象受到损害的症结所在。很快,他就找到了加强村委班子团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思路。解铃还须系铃人。他把开展党建工作、激活人心作为甩掉难点村、贫困落后村帽子的抓手。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他着重抓了6个方面问题:一理顺两委关系,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强化大局意识,统一思想;三是注重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强化党务、村务公开;四是注重落实规定,确保廉洁自律;五是注重党员素质教育和发展新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六是组织开展党员为民服务帮扶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两年来的努力,支部一班人讲团结、顾大局、守纪律、重实干,精神状态明显转变,党员队伍建设也有了显著加强。2年来该村党支部新增3名正式党员,2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还有4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新发展的党员严格按照新时期发展党员的条件,配备了两名优秀后备干部。
二、办实事、取信于民
针对龙华村的现状,他提出以群众长期得实惠为宗旨,带领党员干部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在其任职的期间,积极带领群众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想富,先修路”。两年前龙华村破损的3.2公里柏油公路,村民出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多方努力,借助区乡级公路建设的东风,他积极向乡党委、政府汇报,促使龙华村建成了水泥公路,同时带领村支两委一起到有关部门争取资金30余万元,新建通双塘-新冲村组一条水泥路1.1公里,维修硬化了10条村组道路,彻底解决了晴天不能行车、雨天不能行走的难题。作为区水利局下派干部,他更加重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两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完成对龙华村双叉圩排灌站加固工程,中心组沟渠清淤,红庙组当家塘开挖,五爱组当家塘清淤等工程,消除了汛期的安全隐患,有效地解决了近3000亩良田的灌溉问题,使龙华村境内的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质的改变,争取到土地复垦整理项目,改善土地使用环境。此外,他还在区能源办争取了40套沼气池及设备已安装到农户,既给农民带来实惠,也美化了环境;投资建成村民活动中心,老人福利院,并对70余户村民安装上自来水,彻底解决了村民饮水难问题。
三、谋发展富民强村
富村必先富民,民富才能村强,两年来,他始终把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第一要务。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群众看支部”,支部的战斗力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村级发展,过去的龙华村主要种植棉花和水稻,村民收益少,经过他仔细思考,意识到只有发展特色产业才能让大家摆脱贫困,于是他带领村党支部充分做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文章,重点发展黄蜀葵种植、藕心菜、水产养殖等种养业。党支部先后确定了“支部协调引路、党员示范带动”的发展思路,并还选派党员代表和村两委到海口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学习蔬菜、生猪养殖等技术,特别是在2013年在发展黄蜀葵种植这个项目上,部分村民由于担心种植技术和收购合同的问题,不愿意种植,为消除群众的顾虑,他决定由党员干部带头发展,为群众树立典范,支部成员葛晓飞、潘平等率先种植了3亩黄蜀葵,在他们的带领下,一部分党员群众也开始植黄蜀葵,党支部还针对群众在种植管理中缺乏技术的实际问题,邀请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和当地“土专家”到示范基地现场指导,提供技术服务,当年龙华村种植黄蜀葵每亩收益3千余元。
三、解民困构建和谐
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方立正同志始终心系群众,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党和政府和关怀和温暖。他多次协调民政部门,帮助解决了多位困难群众家庭低保等基本保障问题,重燃了他们的生活希望。他多次到区委组织部以及民政部门汇报,帮助解决部分困难资金并慰问了多名困难户;多方争取危房改造资金帮助多位困难群众新建改建了砖瓦房。2013年5月,他组织村干部认真调研摸底,严格按照低保政策,重新调整低保户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家庭重新调整上报,经过民主评议、上墙公开公示,共上报低保户20户28人,同时解决了8名残疾人的低保待遇。此外,在他的动员下,全村参加了“新农合”,参合人数达100%,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村民参加养老保险,2013年全村参保率达90%以上,目前该村已有142人能够拿到“退休金”。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方立正同志就是这样,心系困难村痴情不改,情牵广大群众无怨无悔,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抒写着人生的壮丽诗篇,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