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城管格局下的区级数字化城管建设思考
大城管格局下的区级数字化城管建设思考
一、建设背景
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向世界阐释了中国作为发展大国对于未来人类生活的重要理念,同时也让我们对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有了新的期望和梦想。
如何有效的管理城市,建设我们的家园,服务我们的社会大众,是政府目前机制改革的重点。目前,城市管理的主要任务落在各地市的城管局头上,而大量的业务又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因此,建设区级数字城管就是实现数字城市一个重要条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早在2005年-2007年先后确定了三批25个省、市、自治区51个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试点城市(区)。目前已有41个城市(区)完成了试点工作,并通过了部专家组的验收。
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拉开了政府机制改革的序幕,同年各个地市城管局成立,随后各区陆续开始了区级城管局的机制改革,随着大城管机制改革的逐渐完成,区级数字城管建设成为各区城管局重要的工作任务
结合试点城市的成熟经验与规范做法,针对新模式在实践运行中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区级的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是整个城市管理的基础系统,其作用非常重要,本文就区级城管局的数字化建设做建设性探讨。
二、区级建设数字化城管的必要性
目前,区级城管业务主要面临着“五多”、“四少”的困境。“五多”:乱摆乱卖多、乱涂乱贴多、违法建设多、弱势群体多、群众投诉多;“四少”:管理力量少,管理办法少,经费保障少,群众理解少”。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问题发现靠投诉、问题解决靠批示”这种被动的、滞后的粗放型城市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目前各区的困难和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区级城市管理需要的是主动的、经常性、持续性的精细型管理模式,对城市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反馈、提前预防”。区级“数字城管”系统的实施,通过对区内城市管理对象的精确定位及信息的及时传输,将过去的突击式管理转变为经常性、常态化管理,促进城市管理工作从静态变为动态、从滞后变为及时,从被动变为主动,是城市管理工作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的必然要求。
2、建设区级数字化城管系统既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解决城市管理长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实施区级数字化城管系统,可以将辖区内的各类城市管理部件纳入监测范围,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改变过去城市管理工作中各部门消极、被动的工作模式,有效地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效率,是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推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之一。
3、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北京为例,自2005年10月至今,据北京市区域实施现场测算,城管监督中心同比问题发现率由30%提高到90%,问题处理时间由一周缩短为12.1小时,问题处理率提高463%,结案率高达92.79%,同季度城管信访量较过去下降了24.6%。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实施后,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指标年回报率在261.9%,意味着,投资500万用于建设及实施数字城管系统,新管理模式的运行可以每年节约城市管理资金1308万元左右。
4、区城管局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也存在不少的困难,主要表现为:各个区由于历史原因信息化基础薄弱;业务复杂,多数区存在城乡结合部,管理难度大;人员编制不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缺编问题。
三、区级数字城管建设思路
区级城管局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体制管理、机制推动,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建设。
1、根据市级数字城管的建设意见,积极推动区级的城管指挥中心的建设,形成统一的指挥调度体系。在建设区级中心的同时,应加快推进部门系统联网、市区联网、实现便民利民的信息化服务,对全区各类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监控,形成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覆盖全区的数字化城管网格。
2、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通过指挥和监督的两个轴,实现处置和监督的杠杆作用,使处置和监督两个体系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3、在区的层面上,利用区级政府协调力度大、资源共享方便的行政特点,积极推动区级城管局和公安局、科信局、规划局、国土局等单位的横向联系,充分利用区已建资源为区城管业务提供有效支持,如:各个地区的公安体系均在大力建设平安城市,大量的视频监控资源对区城管业务有很好的帮助,因此,推动区级的视频资源共享,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弥补区级城市管理人员不足的尴尬局面,平安城市的监控点一般都比较低,区级城管局可以适当补充一些高点监控,将大大提高业务监管的范围。
4、通过12319呼叫中心、调度指挥系统等信息化的建设,实现和区级的公安、工商、税务等单位进行有效联动,在整治工作中,实现快速联动,大大提高区级城管执法的力度和效率。
四、区级数字城管建设的重点
1、指挥中心的建设
对于区级的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建设,经济力量相对薄弱区域应着眼长期规划,分布建设的思路,前期主要建设指挥大厅、12319指挥调度系统、显示系统和配套的机房、网络系统、安全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当硬件环境相对成熟后可以建设基于GIS的数据采集、网格化城市部件的数字化管理和12319管理指挥平台,实现区级数字城管的信息化、数字化,经济条件雄厚的区域可以一步到位,建设一套适合本区业务需要的软硬件系统。
2、数据的整合和利用
区级城管的指挥建设过程中,应该把信息资源的建设提到非常重要的一个高度去考虑,特别是大城管体系成立后,如何将纳入到大城管格局的相关单位数据汇集到区级城管指挥中心,汇集后如何组织和利用更是重中之重。早期的建设过程,主要是通过GIS平台将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的分类和标注,中期通过历史数据对各类常发事件进行预警干预,后期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为区级的决策指挥和长效管理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数据的维护更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建设的初级阶段,大量的管理数据进入系统后,随着时间推移,很多数据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数字城管的建设过程中,保持数据的有效性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在业务需要的时候,为城市的综合管理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否则,信息系统只能成为一个摆设。
3、运作机制的建立
(1)综合协调机制。一是加强城管执法部门与卫生、公安、工商、环保等相关专业主管部门的协作,二是加快推进街道一级的指挥节点建设,将管理中心下移,继续深化城管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和改进城管执法大队派驻街道制度,从制度层面支持和强化街道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和权力;通过建设区、街两级指挥体系,实现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充分利用区、街建设的资源(如派出所、街道办),实现资源共享。
(2)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
有部分市城管局已经按照业务模式,将全市各个区进行了网格化的区域划分,这样可以采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方式,建立管理平台,按照一定标准,在一定职责范围内确定网格管理员、监察员、督导员,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的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相对分离的形式,使政府能够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利用市局的网格化管理,结合城管通和先进的800M数字集群系统,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城管员的作用,实现精确指挥、快速定位、有效联动的业务管理模式。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变化也日新月异,无论是新区还是老区,因此,对于区城管局来说,建设有效的应急机制是应对各类事件的重要保障,恰逢目前全国各个地市的应急体系也在快速的建设过程中,通过指挥中心的建设和业务平台系统的建设,可以在区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形成有效的应急机制,为区政府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重要的支撑。
(4)投入保障机制。一是经费保障,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确保必要的城市管理经费开支,逐步加大投入,逐步改善装备,提高管理和执法能力。二是建设保障。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对城市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增强规划的前瞻性、预见性。三是队伍保障。科学核定城管执法队员、协管员人数,充实管理力量,保证管理需要。强化城管队伍的专业化培训,严格管理,建设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反应快速的城管执法队伍。
五、结束语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是目前国家大战略实现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各个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管理的问题也日渐成政府部门一个敏感而核心的问题,如何在建设的模式上既采用先进的技术,又能保留本地的城市特色,这个就要求数字化城管要建立在服务为本的原则上,科学统筹、锐意创新,根据本地的实际管理需要来配置数字化城管的执法力量和管理资源,走一条特色化的城市管理之路,让数字城管成为建设园林城市、人居城市、生态城市、卫生城市的一个管理利器。
作者:广州市南沙区城市管理局 李景泰
第二篇:数字化城管
“数字化城管”简介
为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57号)精神,2011年5月31日,常熟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成立,数字城管系统正式启动运行。
运行情况: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业务范围覆盖城区三环路以内60平方公里,包括675个万米单元网格、30个责任区域,涉及城市管理部件7大类79个小类、城市管理事件6大类70个小类,以及28个专业城市管理部门和3个属地管理部门。同时,为建立“主动发现、精确指挥、快速处置、有效监督”的集镇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以及为符合我市各镇按“小城市”理念进行规划、建设、管理的要求,以“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以块为主”为原则,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向乡镇延伸。目前,全市三环路以外9个乡镇及虞山镇谢桥、大义、莫城3个管理区共12个分中心均已正式运行,实施区域以中心集镇和办事处集镇为主,面积约155.6平方公里,共划分万米单元网格1380个,涵盖集镇部件442824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
操作流程: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员在责任网格内巡查,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后通过“城管通”(PDA)上报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将各类信息进行梳理、甄别,根据立案标准予以立案,并及时派遣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在接到派单后,在规定时限内处置,并及时将处置结果反馈至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接到反馈后,向信息采集员下达核实指令,进行现场核查,并将核查信息反馈至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核查信息分别予以结案(或二次派遣)。指挥中心根据职能部门的处置结果,按照绩效考评办法定期对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篇:数字化城管
数字化城管
“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指以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部件和事件信息,促进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与协调。换句话说,就是把像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等城市元素都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给每样公物配上一个“身份证”,如果街道上的井盖坏了,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了,不用打投诉电话,在移动GPS定位系统的跟踪搜索下,有关部门就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把问题解决掉。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就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了信息采集器“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二、实施历程
2003年5月 数字政通作为“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课题组成员,在原北京东城区委陈平书记的带领下,着手研究通过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整合先进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精确定位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2004年10月 经过11个月的探索,“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肯定。
2005年7月 “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取得了突出成效,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国信办、中央编办、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的高度评价。并被建设部确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组织在全国城市推广。当月公布了首批南京鼓楼、杭州等十个试点城市(城区)。
2005年8月 由东城区人民政府与数字政通等课题组成员共同编制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行业标准由建设部颁布执行。同月,建设部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工作领导小组”,数字政通被列为技术组和培训组的成员单位。
2005年9月 “南京市鼓楼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投入运转,并成为建设部试点项目中第一个通过部专家组验收的项目。它标志着建设部试点推广工作已全面展开。同年年底,由数字政通承建的部级试点项目上海长宁、卢湾两区数字城管系统通过部级验收并投入运转。
2005年10月 “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荣获全国地理信息系统优秀工程金奖,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和数字政通公司等单位被全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授予奖状。
2006年3月 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郑州、台州、诸暨等17个试点城市。同年4月,由数字政通承建的杭州、扬州两数字城管系统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转,分别创造了市区两级系统“一级监督、一级指挥”和“一级监督、二级指挥”的典型模式。
2007年1月 “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被建设部评选为2006华夏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东城区人民政府和数字政通公司被建设部授予奖状。
2007年4月 建设部公布了长沙、乌鲁木齐、白银等第三批24个试点城市。至此,“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试点城市已达51个,覆盖了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在全国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建设部办公厅[2007]42号函确立2008年到2010年为数字城管全面推广阶段,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条件具备的县级市要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截止到2008年6月,由数字政通承建的数字城管实施项目已近40个,并累计有10个试点项目已经通过部级验收。
三、管理流程
流程阶段
描述
信息收集阶段
城市管理监督员在规定的若干单元网格内巡视,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后通过利用无线智能终端实现问题信息的采集,并通过无线网络实现位臵、图片、表单、录音等信息上报,监督中心接收社会公众举报的城市管理问题,通知监督员核实,监督员上报核实结果。
案卷建立阶段
监督中心接收城市管理监督员或群众上报的问题,立案、审核后,批转到指挥中心。
任务派遣阶段
指挥中心接收监督中心批转的案卷,派遣至相关专业部门处理。
任务处理阶段
相关专业部门按照指挥中心的指令,处理问题;将处理结果信息反馈到指挥中心。
处理反馈阶段
指挥中心将相关专业部门反馈的问题处理结果信息批转到监督中心。
核查结案阶段
监督中心通知相应区域的城市管理监督员到现场对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核查,城市管理监督员通过无线终端上报核查结果;如上报的处理核查信息与指挥中心批转的问题处理信息一致,监督中心进行结案处理。
四、核心应用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供监督员使用,实现通过无线数据采集设备采集、报送问题信息,接收监督中心分配的核实、核查任务等功能。
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使用人员为监督中心接线员。通过信息传递服务引擎将监督员报送的问题信息传递到接线员的工作平台,接线员通过系统对各类问题消息接收、处理和反馈,完成信息收集、处理和立案操作,为“协同工作子系统”提供城管问题的采集和立案服务,保证问题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受理并传递到处臵中心。
协同工作子系统:提供给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各个专业部门及各级领导使用,系统提供了基于工作流的面向GIS的协同管理、工作处理、督察督办等方面的应用,对城市管理实现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管理。
监督指挥子系统:为监督中心和处臵中心服务,该系统通过大屏幕能够直观显示城市管理相关地图信息、案卷信息和相关详细信息等全局情况,并可以直观查询显示每个社区、监督员、部件等个体的情况,实现对城市管理全局情况的总体把握。
综合评价子系统: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管理和执法质量。
地理编码子系统:为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等提供地理编码服务,实现地址描述、地址查询、地址匹配等功能。
应用维护子系统:负责整个系统的配臵、维护和管理工作。该系统采用工具化思想,实现组织机构、工作流、输入表格、输出表格、地图使用、查询统计等城市管理相关信息的灵活配臵,使用系统提供的各种工具和组件,可以配臵形成相应的资源信息、业务规则和数据操作定义。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实现对空间数据资源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功能,并对空间数据的显示、查询、编辑和统计功能进行配臵。
数据交换子系统:建立全市统一标准的数据交换子系统,建设统一规范的市区两级交换标准规范,使得市级平台实时获得区级平台的包括问题信息、多媒体信息、业务办理信息在内的全面的城市管理信息。
五、拓展应用系统
城市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依照部件编码规范,提供管理工具用于在部件编码规则发生变化时的快速更新;提供专门的权限控制模块以满足有权限专业部门能够通过IE浏览器来对部件数据进行简单的更新和维护。
专项普查子系统:专为政府利用监督员进行专项普查提供全方位手段。借助无线采集器、无线网络传输和专项定义工具、专项分析工具等实现专项普查的快速实施和普查数据的快速分析。
工地管理子系统:对建筑工地现场进行动态监测,结合视频监控设备,利用数字化管理模式来辅助建筑工地管理。
视频监控子系统:充分整合城市视频资源,结合城管问题位臵信息,实现城市管理全天候,全时段的动态追踪。
GPS监控指挥子系统:通过GPS技术实现城管车辆、环卫车辆、运渣车辆的监控;实时掌握监督员、各种城管资源的分布情况,实现高效的指挥调度。
移动执法子系统:图文一体化的城市管理移动执法系统是给专业部门研发的专用移动办公工具,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进行联网办公。
移动督办子系统:专为领导研发的专用移动办公工具。使用移动办公系统,领导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城市管理的宏观状态、处理城市管理中的紧急事件。
业务短信子系统:通过业务短信功能与协同办公系统的紧密结合,实现案卷到达提醒、催办短信提醒、超时短信提醒等。
数据挖掘子系统:通过挖掘运行产生的数据,从城市管理的不同角度,提供包含图文一体的评价统计分析,类型信息、趋势信息,为决策提供全面的、直观的依据。
公众信息发布子系统:向公众用户实时发布城市管理相关信息,主要发布问题处理状态及结果反馈信息;提供在线投票功能,对投票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综合评价所需的数据。
六、核心技术
1、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定位技术和嵌入式地理信息引擎技术,创新信息实时传递手段,实现了移动式的数字化城市业务管理和数据管理。
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自主研发的嵌入式地理信息引擎,提供了基于手机终端的地图浏览、查询和定位功能,是实现全方位的城市管理的先进终端平台。
2、利用GIS和地理编码技术,实现基于网格地图的精细化城市管理。
基于GIS应用,整合包括地形图、正射影像图在内的各类基础数据,对城市管理区域网格进行精细划分,实现了图文一体化的协同工作环境;同时,利用地理编码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对象在管理区域中的精确定位。
3、基于MIS、GIS、OA一体化技术建立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环境。
给政府各级领导、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提供协同工作、协同督办的智能化终端平台。不仅可以根据权限查阅某个事件办理情况、相关信息,通过红绿灯显示该事件的办理时间是否超时,而且还提供了相应的监控工具,向有关部门和人员发送督办意见。
4、强化空间信息管理和利用,为综合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提供强大的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查询统计和数据分析功能。业务人员可通过多种查询方式进行事件和案卷的查询和统计;系统具有空间数据综合分析评价功能,通过该功能,可以有效利用系统的信息资源,为城市管理的决策分析提供帮助。
5、基于构建技术的开发模式,保障数字城管项目的高效实施和长效维护。
业务构建:基于构建技术的工具化数字城管系统,具有快速搭建、不断扩展的适应能力。
数据构建: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扩展、维护和更新。
七、深化应用
1、数字城管深入社区——“街镇网格化”
以上海浦东新区街镇网格化管理系统为例,“街镇网格化”的主要特点为:建立街镇网格化服务中心,受理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相关问题;在数字城管的管理内容基础上,扩展了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业务内容,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综合治安、社会服务等方面关系老百姓生活的内容;建立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一样的闭环的街镇网格化工作流程;与市级、区级网格化管理平台一体化应用。
2、城管执法新动力——“数字执法”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执法管理资源,通过移动信息终端实现对执法目标的现场移动执法,使执法过程更加规范化、透明化、科学化。其中数字城管监督员的巡查网格转化为城管队员的管理网格,数字城管的“城管通”即转化为数字执法的“执法通”。
“数字执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执法管理资源,通过移动信息终端实现对执法目标的现场移动执法,使执法过程更加规范化、透明化、科学化。可以解决数字城管深层问题挖掘力不够、处臵力量不足、缺乏长效手段、处臵中信息化程度低的瓶颈问题,完整对接数字城管系统。
3、网格化管理技术深入“数字市政”
网格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拓宽深入到市政专业部门,其中“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发展为市政各个专业公司的“专业网格化”管理,城管监督员转化为专业公司的巡查员,数字城管的“城管通”即转化为数字市政的“市政通”。
运用空间网格技术,将全市地下管线、道路桥梁、绿化园林等市政公用设施所在区域划分为单元网格进行实时监管,实现责任范围内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市政管理的精确、高效。
八、成功案例
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无锡新区基于数字化城管基础的感知城管
崇文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杭州市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宣武区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
海淀区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
扬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上海市长宁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
丰台区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
上海市卢湾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
南京市鼓楼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上海市浦东新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白银市白银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广州市市政园林局“数字市政”PDA巡查系统
广州市萝岗区精细化城市管理系统
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安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诸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宝鸡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盐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兰州市城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长沙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无锡市城管勤务系统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烟台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南京市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广州市城管办“城管通”巡查系统
秦皇岛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廊坊市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昆山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丽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乌鲁木齐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常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南通市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
青岛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天津开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通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镇江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扬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数字化城管的建设
1、变革管理模式、明确管理对象
将建立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采用监督轴和指挥轴,问题采集与问题处理职能分开,并与各个专业部门之间形成互动的工作机制,建立明确的管理和考核指标。同时,为改变传统城市管理职责交叉不清晰的情况,全面普查城市管理事部件,明确管理对象和责任部门。
2、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是整个项目建设的核心,采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理念建设专用的信息系统。包括基础平台子系统和拓展应用系统。
建设基础平台子系统包括:无线数据采集、监督受理、协同工作、地理编码、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应用维护、基础数据、资源管理、数据交换等9个基础子系统以及结合本地实际,整合各职能部门数据资源,建设业务消息管理、公众网站发布、车辆GPS管理、视频监控、领导移动督办(领导通)、专项普查、门前三包管理等拓展子系统,拓展数字城管的管理手段,提高城市管理部门的信息化覆盖率。
3、配套设施建设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配套设施包括系统运行的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办公场地建设;呼叫中心建设;数据普查和建库工作;网络建设;系统软硬件平台建设等。
4、资源整合、公共服务建设
资源整合需求主要包括呼叫中心、电子政务网络、地理信息资源、视频监控资源等内容的整合,同时建立集电话、网络、短信、媒体等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全面以为民服务为主旨,提高服务水平。
第四篇: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构建大城管格局
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构建大城管格局
7月22日,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正式通过了国家建设部的验收,这标志着成都市的城市管理无论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机制上,还是在管理手段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都作为建设部确定的首批城市管理数字化试点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2006年4月全面启动,经过13个月的全力推进,到2007年5月底,全面建成市、区两级平台,实现了对中心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的全覆盖。
那么,我市数字化城管的建设背景是什么?目前,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的基本情况怎么样?成都数字城管系统的有些什么特点?昨日,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晓鸣回答了笔者提出的上述问题。
问:我市数字化城管的建设背景是什么?
郭晓鸣: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面貌和城市秩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市政府制定并下发了一系列加强城市管理的办法、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并在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以及管理理念上进行了不断改革和创新,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提出了“城市管理比建设更重要”的理念,要求城市管理必须坚持从严从细、精益求精,用规范化促进长效化,为此,我们认真组织实施了“三三四四”工程,即:为民服务的惠民工程、城市管理数字工程和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的“三大工程”;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城管执法人性化、城管宣传社会化的“三化建设”;实现从小城管向大城管、从常规管理向超前管理、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的“四个转变”;构建管理者与相对人、人与城市、城与乡、部门之间的“四个和谐”,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然而,诸如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容易反复,设施损坏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置等管理上的老大难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为了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把“管理比建设更重要”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彻底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2005年4月1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在《中国城市报道》2005年3月第9期刊登的《北京市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模式探索》一文上明确批示:“东城区经验的核心是网格化管理,体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可在中心城区择一区作试点„„”随后,我市先后多次派专人前往北京东城区学习数字化新模式及其管理经验。同年7月,经成都市申请,建设部批准同意将成都列入全国首批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经过13个多月的积极筹备、周密规划和扎实工作,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于2007年5月底在中心城区全面建成并投入试运行。2007年6月29日至7月2日,经建设部专家组对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一阶段建设工作的考核初验,一致认为:“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体制改革到位,机制大胆创新;系统建设规范,采用的技术模式先进,网络配置合理实用;系统建设文档资料规范完整”,对已经取得的建设和运行成效给予较高评价。
问: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的基本情况怎么样?
郭晓鸣:按照建设部对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成都实际,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试点工作,把它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围绕数字化系统建设,市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部署。2006年5月,市政府正式下发了《关于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及试点工作步骤,同时,成立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由市城管局牵头组织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的推进工作和协调处理试点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并负责系统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资料汇集等;市信息办负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系统研发、技术标准制定和系统的管理维护等;市规划局负责城市部件、事件等基础数据普查工作。与此同时,各区也成立了与市级相对应的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机构,抽调专门人员,明确工作职责,至此,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明确资金渠道,落实经费保障。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在市、区财政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专项安排系统平台建设资金,明确要求市和各区按照市、区系统建设分别承担的原则,将试点工作所需经费分别列入市、区财政资金预算,认真作好经费计划安排,切实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全力给予保障。目前,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已投入资金约8000万元(不含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投入的大部分资金),有效保障了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的顺利推进。
因地制宜,科学构建数字城管的体制架构。我市数字化城管试点工作,严格遵照建设部有关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要求和城市管理与监督权分离的原则,结合本市实际,分别建立了市、区两级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形成了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两个轴心”的新架构。其基本框架为:市、区两级分别组建了城市管理指挥协调中心和监督处置中心,分别形成指挥和监督的两个轴心(系统),构建起了市、区两级工作平台。市、区城市管理指挥系统和监督系统之间互不隶属,形成各自闭合,互联互通,互相监督和制约的工作体系。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市级部门,市、区之间,省、市之间涉及的城市管理工作事项,并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处理市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反馈的工作事项;市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受理涉及市及市以上有关单位城市管理工作事项,负责对市级部门办理城市管理的有关工作事项进行核查,受理区级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的有关信息反馈;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区级部门及区级部门与街道办事处之间,街道办事处与办事处之间所涉及的城市管理工作事项,并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受理监督员队伍、社会公众及媒体反馈的城市管理信息,负责对区级部门处置办理城市管理工作事项进行核查,负责将区级部门及监督员队伍处置的案卷情况向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进行反馈,对受理的涉及市级及以上部门的城市管理工作事项向市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进行反馈。同时,为适应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技术运行和管理需要,专门设立了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保障中心,负责系统的技术维护、标准体系建设、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基础数据资料的更新等工作。
精益求精,严把基础数据普查关。成都市数字化试点工作从一开始就立足于高起点和高标准。为了避免标准不统一和归类不到位的现象,我们根据建设部《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以及《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的要求,明确由市规划勘测设计院一家统一进行基础数据普查。仅在中心城区的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和高新区(南区)建成区约467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普查并划分出万米单元网格21700个,标定城市管理部件941453个,将城市管理部件划分为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容环卫设施、园林绿
化和其它5个大类、79个小类,确定数字化城市管理责任主体共285家(其中,市级部门18家,省、市级部门下属单位9家,社会单位17家,区级单位241家);将城市管理事件划分为市容环境、设施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综合管理共5个大类、60个小类。
立足实用,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系统平台。成都市数字化系统平台由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两个平台构成。系统平台建设借鉴了兄弟城市成熟技术,但主要是结合成都实际,整合并运用了多种数字技术进行大胆创新和研发,其主要特点:一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有线网与无线网的连接,构建了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基础设施平台;二是应用数椐存储技术和备份技术搭建了SAN结构信息管理平台;三是利用网格地图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区域的精细划分,创建了城市管理新的地理空间体系;四是利用地理编码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对象在管理区域中的有序、精确定位;五是利用GIS技术,实现了图文一体化的协同工作应用环境;六是利用移动网络定位技术,实现了城管通的准确定位;七是利用RS技术,获得了城市遥感图像信息,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可视化;八是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成都市城市管理数据库群,实现多行业、多领域数据整合;九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将城市管理对象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重点任意分类、组合,实现城市管理对象专项普查和城市管理评价体系数字化;十是利用信息安全技术,构建了信息平台的安全保障体系。应用系统平台由16个子系统组成,其中包括: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移动督办子系统、监督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城市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城市管理综合评价子系统、数字集群指挥调度子系统、城管车辆管理子系统、视频图像监控子系统、12319城管呼叫中心子系统、城管门户网站子系统和市、区两级数据交换子系统。其主要工作流程是:监督员发现问题后上报到监督中心,操作员受理后上报给值班长立案,监督中心将案卷批转到指挥中心,操作员将办理任务派遣给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将处理情况反馈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将案卷批转回监督中心,操作员向监督员发出核查指令,监督员发回核实信息后报告给值班长予以结案,系统将按程序自动生成考核评价结果。
“以人为本”认真抓好队伍建设。在诸多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与网络建设同样重要的是队伍建设。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队伍,主要由三个层面组成,一是监督员队伍,二是平台操作员队伍,三是管理人员队伍。在队伍建设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严把队伍入口关,对招聘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等都作了相应规定,并坚持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目前,在中心城区的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和高新区已分别组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分别设立了城市管理监督员大队、大队下设中队、中队下设班组。同时,市级和中心城区的五城区、高新区已分别完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操作员及管理队伍的组建工作。为有效提高数字城管人员的业务技能,今年上半年,已由市上统一组织分三期对市、区及街道办事处三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人员约300人进行了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对120余名技术人员进行了综合素质(包括语音和礼仪)和专业技能培训;对1200余名城管监督员进行了体能素质、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并由市上统一编印培训教材和工作手册(人手一册),保证了实际工作的需要。
问:成都数字城管系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
郭晓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成都市的数字化城管系统,在学习借鉴兄弟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市情,大胆创新,形成了具有成都特色的网络系统,其主要特点:一是实现了区域性全覆盖。即在网络规划设计和系统技术研发上,都立足于成都全市范围、大城管和城乡一体化的需要,按照全市区域范围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目前已对中心城区467平方公里范围实施全覆盖,并为各郊区(市)县预留了端口和席位,为逐步向郊区(市)县拓展夯实了基础。二是市、区、街整体联动。一方面是在系统平台规划建设上,做到了市、区两级平台、街道乃至社区的终端同步规划建设。另一方面是在网络技术应用上,实现了市、区整体链接,互联互通,闭环运行,较好地解决了层级平台的协同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用数字化城管的新模式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了过去城管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有机地把各级城市管理部门整合起来并最大限度发挥了整体联动效应,真正形成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基层参与,市民互动的大城管格局。三是实现了资源共享。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中,我市将现有信息网络系统和技术设施进行功能扩展和整合利用,不仅实现了公共GIS平台、呼叫中心平台、政务外网、公安天网视屏监控系统等信息和技术资源共享,而且节省了建设资金约1200万元。四是配置了快速调度指挥系统。为进一步强化数字化城管系统快速、精准的功能,我们利用无线数字集群指挥子系统实施快速指挥调度,专门为指挥中心、局机关业务处室和各执法分局配置了无线对讲机,通过直呼和群呼,实现应急事件的快速调动和有效处置,有效提高了政府的公共服务效能。五是同步建成12319服务热线。即在建设数字城管系统时,同步建成了的12319城管服务热线,并将该服务热线与系统平台无缝对接,实现了社会公众与城市管理部门和数字城管系统的信息直通。六是建立了技术支撑机构。为适应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和网络系统运行的技术需求,我们专门调剂了20个事业编制,设立了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保障中心,专门负责系统运行保障、设备维护管养和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问:目前试运行阶段的有哪些主要效果?
郭晓鸣:从我市数字城管系统建成并投入试运行1个月的情况看,应当说,整个网络系统运行正常,尤其是管理成效十分明显,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发现问题的数量和时效显著提高。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前,通过部门巡查、新闻曝光、市民热线反映、领导批示等渠道,我市中心城区月平均发现和处理管理问题不到2000件,而在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后,仅以金牛区为例,一个月时间城管监督员上报各类城市管理案件就达9892件,发现问题数量和时效比试运行前提高近5倍。二是处置问题的及时率明显提高。如6月15日至30日,金牛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向西安路街道办事处共派遣案件102件,西安路街办按照系统处理流程,在规定时限内对97件案件进行了相应的处置,及时处置率达95%,由此可见,数字城管模式已成为管理单位落实管理责任的助推器。三是促进了管理、监督和执法的统一。成都市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后,我市的行政执法也按照新模式的要求,将执法责任区和万米单元网格有机结合,在每一个工作网格中,同时配备了管理人员、监督人员、执法人员和协管员,从而实现了管理、执法和监督的协调统一。四是实现了对责任单位履职效果的科学考评。数字化城管系统试运行后,我们将主要依靠微机自动生成的评价结果,对各相关责任单位的履职效果作出准确、客观的考核评价,从而不仅有效改变了过去靠检查、打分来作出评判的传统考核模式,而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实现评价考核的科学化。
采写陈兆平
《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验收意见
根据建设部《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和《数字化城市管
理模式试点实施意见》的要求,2007年7月22日,建设部在成都市主持召开了“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验收会)。受建设部委托,验收专家组听取了成都市政府和项目建设方关于“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的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并实地观看了市级系统和武侯、金牛两个区级系统运行情况,经质询和认真讨论,形成如下验收意见:
1、该“系统”提交的验收资料齐全、规范,符合要求。
2、该“系统”依据国家建设部有关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的四项标准,建立了市、区两级监督与指挥相分离又协调的工作机制,系统之间形成独立闭环运行的工作体系。专门设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保障中心,有效保证了系统的技术维护、标准实施、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等工作。
3、该“系统”建设借鉴了其它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系统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技术先进。在市、区两级系统应用软件建设方式上采取了统一物理平台、逻辑分级的应用模式,市、区共享一套核心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各自独立运行,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了系统的规范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4、该“系统”注重安全体系建设,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成都市现有的GIS公共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GIS数据共享和统一更新;利用政务呼叫中心平台,建成全市统一的12319城管服务热线;利用“天网”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实现了现场监控;建设了GPS车辆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城管车辆的监管,提升了管控手段;利用了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指挥调度城管执法队伍,提高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5、该“系统”建立了全市统一的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和专业部门之间信息同步、协同工作和协调督办等功能,有利于发挥整体连动效应,形成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基层参与的大城管格局。
综上所述,专家组认为成都市作为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推广的试点城市,建成“系统”实现了监管分离,统一建设,分级管理,市、区协同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对全国省会城市的市、区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具有示范作用,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专家组建议,根据建设部新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进行调整和更新。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总结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经验,组织推广,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
(来源:成都日报)
第五篇:数字化城管工作汇报
一、案件派遣和未结案情况:
十月份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派遣案件18978件,其中部件719,事件18259,其中五个区17107件,占市指挥中心案件总量的90.14%,市27个职能部门(单位)中共接受1864件,占市指挥中心案件总量的9.82%。目前无责任单位处置案件7件,主要反映:单位自建消防栓破损;沿街
单位自建绿化;沿街单位门前无主井盖、雨水箅子;沿街立面破损等五个方面。无责任单位的部件问题居多。希望有关辖区部门单位引起重视,以避免造成人员、财产损失。
有些部件的处置,辖区在处置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如果一些涉及安全问题的案件不能及时处置,容易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建议市级专业部门,应承担起应急处置任务,确保生产、生活秩序的安全。
三、十月份各区、相关职能部门案件处置分析
项目
单位
接收案件数>派遣数
按时结案数
结案数
未结案数
结案率%
小计
事件
部件
小计
事件
部件
小计
事件
部件
合计
18978
18978
18259
719
12036
11476
560
1718
316577
606
179
590.54%
广陵区
10879
10879
10870
9687
26868
410268
1026
1开发区
97.26%
维扬区
4328
4328
4324
2680
2680
0
4163
4163
0
165
邗江区
97.1%
开发区
1134
1134
1074
1070
1025
1103
1053
维扬区
96.18%
邗江区
690
690
639
650
608
670
624
广陵区
94.38%
新城西区
769
145
新城西区
90.78%
暂无责任单位
520
0
0
0
0
0
暂无责任单位
0%
项目
单位
接收案件数
派遣数
按时结案数
结案数
未结案数
按时结案数
小计
事件
部件
小计
事件
部件
小计
事件
部件
单位
结案率%
市公安局
1001
1001
980
164
161
3837
城建控股公司
100%
市建设局
474
474
404
411
370
417
371
扬州工商局
100%
供电公司
195
195
186
192
184
8193
185
市文化局
100%
电信公司
631
市民政局
100%
市园林局
市广电总台
100%
城建控
股公司
0
市环保局
100%
扬州工商局
0
0
0
0
供电公司
98.97%
联通公司
0
0
0
0
0
0
市建设局
87.97%
移动公司
0
0
0
0
0
0
0
市园林局
80.88%
市房管局
0
0
0
0
0
0
0
电信公司
59.21%
市文化局
0
0
0
0
市公安局
16.38%
市民政局
0
0
0
0
联通公司
0%
市广电总台
0
0
0
0
移动公司
0%
市环保局
0
0
0
0
市房管局
0%
1、各区(管委会)和市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受理处置事件类型分析:
项目
单位
市容环境
宣传广告
施工管理
突发事件
街面秩序
公用设施
房屋建筑
其他
合计
合计
419
3250
422
11522
0
18259
广陵区
2706
1173
836980
0
0
0
10870
维扬区
793
527
300
0
0
4324
开发区
238
447
4384
0
0
0
1074
邗江区
379
173
0
639
新城西区
0
0
0
0
0
7市公安局
0
0
0
974
0
0
0
980
供电公司
0
0
0
0
0
186
市建设局
0
0
电信公司
0
0
0
0
0
0
市园林局
0
0
0
0
0
扬州工商局
0
0
0
0
0
0
0
暂无责任单位
0
0
0
0
0
0
联通公司
0
0
0
0
0
0
城建控股公司
0
0
0
0
0
0
0
市环保局
0
0
0
0
0
0
0
市文化局
0
0
0
0
0
0
0
威亨热电公司
0
0
0
0
0
0
0
0
0
市广电总台
0
0
0
0
0
0
0
0
0
市规划局
0
0
0
0
0
0
0
0
0
市计生委
0
0
0
0
0
0
0
0
0
市民政局
0
0
0
0
0
0
0
0
0
市水利局
0
0
0
0
0
0
0
0
0
扬州邮政局
0
0
0
0
0
0
0
0
0
移动公司
0
0
0
0
0
0
0
0
0
网通公司
0
0
0
0
0
0
0
0
0
铁通公司
0
0
0
0
0
0
0
0
0
市卫生局
0
0
0
0
0
0
0
0
0
市体育局
0
0
0
0
0
0
0
0
0
市人防办
0
0
0
0
0
0
0
0
0
市交通局
0
0
0
0
0
0
0
0
0
市国土局
0
0
0
0
0
0
0
0
0
市城管局
0
0
0
0
0
0
0
0
0
市房管局
0
0
0
0
0
0
0
0
02、各区(管委会)和市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受理处置部件类型分析:
项目 单位
公用设施
道路交通
市容环境
园林绿化
房屋土地
其他设施
合计
合计
5417
0
0
719
新城西区
0
开发区
349
0
0
邗江区
221
0
广陵区
0
0
0
9维扬区
0
0
0
0
0
市建设局
379
0
0
404
市园林局
0
0
市公安局
0
0
0
0
城建控股公司
0
0
0
0
电信公司
0
0
0
0
0
供电公司
0
0
0
0
0
联通公司
0
0
0
0
0
移动公司
0
0
0
0
0
市房管局
0
0
0
0
0
市民政局
0
0
0
0
0
暂无责任单位
0
0
0
0
0
市广电总台
0
0
0
0
0
市文化局
0
0
0
0
0
威亨热电公司
0
0
0
0
0
0
0
市规划局
0
0
0
0
0
0
0
市国土局
0
0
0
0
0
0
0
市计生委
0
0
0
0
0
0
0
市人防办
0
0
0
0
0
0
0
市体育局
0
0
0
0
0
0
0
铁通公司
0
0
0
0
0
0
0
网通公司
0
0
0
0
0
0
0
扬州邮政局
0
0
0
0
0
0
0
市卫生局
0
0
0
0
0
0
0
市水利局
0
0
0
0
0
0
0
市交通局
0
0
0
0
0
0
0
市环保局
0
0
0
0
0
0
0
扬州工商局
0
0
0
0
0
0
0
市城管局
0
0
0
0
0
0
0四、十月份案件派遣基本情况分析:
1、十月份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派遣案件18978件,其中事件18259件,部件719件,结案率90.54%。协调部、事件责任单位不明确的等疑难案件3件。现将指挥中心派遣、协调、处置情况通报如下:
2、五个区共接受部、事案件17107件,占市指挥中心案件总量的90.14%,其中:广陵区10879件,占57.32%;维扬区4328,占22.81%;邗江区690,占3.64%;开发区1134件,占5.98%;新城西区76件,占0.4%;无责任单位7件,占0.04%。
3、市27个职能部门(单位)中共有14个部门接受部、事案件1864件。其中:市公安局1001件;市建设局474件;供电公司195件;电信公司76件;市园林局68件;城建控股公司16件;扬州工商局14件;联通公司7件;移动公司5件;市房管局2件;市文化局2件;市民政局2件;市广电总台1件;市环保局1件;威亨热电公司、扬州邮政局、网通公司、铁通公司、市规划局、市计生委、市体育局、市国土局、市交通局、市城管局、市卫生局、市水利局、市人防办等单位无案件受理。
五、协调重点、难点案件分析:
十月份,中心跟踪协调指导处,与市、区相关部门现场认定并帮助相关区,协调了部分重点案件,有的已处置好,有的还在协调当中,以下3条案件已基本处理到位:
1、案件174827违法涂写张贴小广告。南柳巷美丽华浴室门前电杆上有非法小广告。经协调由广陵区处理。
2、案件133555行道树。江阳中路嘉荷苑对面中国移动门前红绿灯被大树遮住。经协调由开发区处理。
3、案件179326雨水箅子。扬子江中路扬州市人才市场门前雨水箅子丢失。经协调由维扬区处理。
有些案件经协调处认定处置单位,但处置单位未处理到位:
1、案件147024雨水箅子。毓贤街商业区14幢文昌金座大门西面的雨水箅子堵塞。经协调处认定,应属房管局处理。
2、案件92782雨水箅子。文昌中路泓泰商业街化通汽车装潢门前有一雨水箅子堵塞。经协调处认定,应属房管局处理。
3、案件103286无主井盖。江都路万颐苑西大门门前有无主井盖破损。经协调处认定,应属房管局处理。
4、案件36742雨水箅子。文昌中路鸿泰商业街华通汽车装潢门前的雨水箅子损坏。经协调处认定,应属房管局处理。
5、案件184497雨水箅子,文昌中路名都华庭大门东侧有雨水箅子损坏。经协调处认定,应属房管局处理。
6、案件186172雨水箅子。文昌中路中国建行门前有一雨水箅子破损.。经协调处认定,应属房管局处理。
还有一部分案件需各分指挥中心、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处理,具体案件如下:
1、案件184128消防设施(消火栓)。望月路〈扬州110,059号>路灯附近行人道上消防栓破损。派至城建控股公司、邗江区。城建控股公司回复:“此案件不属消防栓范围,是消防加压器,资产权属建设单位,请转建设单位,现退回。”邗江区回复:“不属邗江区处理。”
2、案件187823无主井盖。国庆路豪华士服饰店门前无主井盖丢失。派至市建设局、广陵区。市建设局回复:“经现场查看,此处人行道上我局并无下水管网,此井是豪华士服装店沿街店面房房屋开发商自建井,故不属我局管理范围”。广陵区回复:“经现场查看,此处是公用污水管道,而我区除少数几道路(江都南路、万福路)外,所有道路维护、维修一直由市建设局市政工程公司统一承担,地下管道和窨井除环卫设施外,均由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维修和维护,因此不属于我区处理”。
3、案件178446无主井盖。国庆北路诗梦服装店门前有一井盖丢失。派至市建设局、广陵区、城建控股公司。市建设局回复:“此处人行道上我局并无下水管网,故不属我局管辖范围。此井可能是自来水公司的水表井盖”。广陵区回复:“经现场查看,此处是公用污水管道,而我区除少数几道路(江都南路、万福路)外,所有道路维护、维修一直由市建设局市政工程公司统一承担,地下管道和窨井除环卫设施外,均由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维修和维护,因此不属于我区处理”。城建控股公司回复:“已查不属我自来水公司处理,是污水井盖”。
4、案件190921积存垃圾渣土。翠岗路火箭网盟马路对面有积存渣土现象。派至邗江区、市建设局。邗江区回复:“经现场查勘,此堆渣土可能为市建设局市政部门铺设、维修翠岗路人行道板所留施工江砂、渣土等,施工单位应做到工完场清。不属我区管理、处置。请改派市建设局处置。”市建设局回复:“此处我局并无工程维修,故不属我局管辖。”
5、案件195530沿街立面脏缺损。文昌西路跨河大桥ld-026号射灯东边5米处道路路芽破损。派至邗江区、市建设局。邗江区回复:“不属邗江”市建设局回复:“此处道路不属我局管理范围,属邗江区管辖。”
6、案件195960绿地脏乱。文昌西路原春兰大酒店东绿化带里有许多垃圾。派至市园林局、维扬区。园林局回复:“此处绿化带不属于我局管理,原来属于春兰大酒店自己的绿化,现在由于房产开发商买断,请联系相关部门或维扬区。”维扬区回复:“经过与区城管局了解,该处文昌西路原春兰大酒店东绿化带在文昌路人行道路边,并且该案件垃圾在绿化带中,原来的春兰大酒店已经被拆除,院子里一片荒芜,无法直接了解具体情况,更无法得知该单位现在如何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