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地税合作的实践与思考(20160420)

时间:2019-05-13 05:1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国地税合作的实践与思考(2016042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国地税合作的实践与思考(20160420)》。

第一篇:当前国地税合作的实践与思考(20160420)

当前国地税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近几年,随着税收征管改革不断推进,国家税务总局多次强调要加强国税地税合作,提升国地税合作深度和广度。2004年以来,总局分别下发加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协作、合作的意见和《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等指导性文件,为国地税合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好国、地税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工作,对于进一步促进国地税部门资源整合、提高征管工作效率,降低征纳成本,减轻纳税人负担,优化纳税服务,切实提高税务机关的监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实现税收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国地税合作已成为新形势下税务部门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目前我市国地税合作现状

近年来,县国家税务局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纳税人的呼声,积极联合地税局,结合税收征管实际,不断探索国地税合作的新办法、新途径,在联合办证、联合办厅、信用等级评定、“营改增”业务等税收征管业务中建立了较为广泛的联系和合作。

(一)联合开展税务登记管理。从2010年7月1日起,县首先在城区内实行了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属于国、地税共管户的纳税人无论在国税或地税办一个税务登记证,另一方加盖规章即可,避免重复办证,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受理税务登记、统一税务代码、统一表证单书、统一税务登记收费、统一登记流程。免费发放一个税务登记证(同时盖国税地

税公章),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提高了税收管理工作效率,降低了纳税成本。

(二)税款代征及数据共享。一是地税委托国税在临时代开发票时代征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及个人所得税。二是地税部门定期从国税取得纳税人开票和查补数据,与纳税人实际申报数比对核实,及时补征相关税款,确保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三)设立联合办税厅。2014年6月,市政府下发《关于推行国税地税联合办税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从2014年9月1日起全面推行国地税联合办税工作,这也是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国地税联合办税工作。全市通过设立联合办税厅,国税、地税互设办税窗口,国地税相互委托代征等模式,在税务登记、税款核定、发票代开等多个方面,为全市3000多户国地税共管户提供联合办税服务,真正实现了“进一家门办两家事”,减少了两头跑,大大方便了纳税人。

(四)联合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根据省国地税《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施办法》,县国、地税部门联合协调,在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的制订、评估、审定、公告等方面进行协商,达成共识,制定下发管理实施办法,根据评定标准双方共同参与共同评定出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同标准”、“同步式”、“同公开”的联合信用评定方式使纳税信用评定工作透明化、公正化,极大提高了企业纳税信誉的权威性和公开性,同时减少了重复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纳税成本。

(五)联合开展“营改增”有关业务合作。从“营改增”以来,国地税联合开展“营改增”政策宣传,将“营改增”相关文件汇集并编印成册,同时在国、地办税厅免费发放,方便纳税人及时了解“营改增”相关政策;建立完善“营改增”涉税信息共享机制,通过电子化渠道和人工审核进行交换共享相关涉税信息,联合开展“营改增”户源清查清理,摸清户源,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纳税情况以及纳税人“营改增”后急需解决问题等,确保了“营改增”工作顺利平稳推进。两年多来,国地税 “营改增”信息传递交换已进行多次。

二、新形势下纳税人对国地税合作的需求

在新的形势下,纳税人对税收工作和纳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期盼和要求,一致希望从方便纳税的角度出发,统一涉税资料报送,统一办税场合,统一申报软件,统一税源管理标准,优化为纳税人服务流程,切实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一)减少纳税成本。目前,国地税部门没有统一的税收征管系统,纳税人在缴纳多个不同税种时,需要在国地税之间重复申报,重复填制税收会计报表,需要购买不同的国税、地税申报征管软件,需下载安装不同的网上申报软件和数字认证证书,而且,经常往返于国税和地税部门,浪费了大量时间,同时,在国地税共管户的管理中,两家单位有重复评估检查等执法现象,影响了纳税人的正常经营,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增加了纳税成本。

(二)有效开展税收宣传。根据调研,很多纳税人对税收政策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国地税部门有何差异,征收税种有何区别。在日常税收征管中,经常出现有纳税人需缴纳地税税种

却到国税部门咨询现象。在税收宣传方面,要建立高效的宣传机构,通过行之有效的税收大讲堂、政策发布会、专题辅导会,有针对性地宣传纳税人关注的国、地税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宣传效果。

(三)高效办理涉税事宜。建立联合办税服务厅,在一个服务厅就可以办理完毕一切税收事宜;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完毕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领购等事宜,纳税人接受一家税务稽查等。

(四)简便制定税收政策。改变现有政策的复杂性,尤其是企业所得税归属管理政策,令纳税人不知所从,应尽快理顺国地税体制,进行规范,按税种进行归属,化繁为简,给纳税人创造一个快捷、便利的办税环境。

三、当前国地税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税局与地税局虽为两个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有着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但共同执行统一的税收法律和法规,面对共同的纳税人,税收征管的流程也基本一致。国税局、地税局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较之与其他单位的协调配合更直接、更密切、更方便、更有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信息交流和共享尚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尽管税收征管法以及实施细则对税收征管信息的共享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但是由于责任主体欠明晰,以致难以具体实施。这不仅导致了税收征管效率进一步提升的困难,也使得国地税联动合作、沟通的状况难以进一步改善。一是税收征管信息软件不匹配。由于国税、地税征收管理软件的差异,国地税双方数据库信息不能自动地形成比对结果,对于共管户主管税务机关不能

及时、准确掌握,势必影响征管质量和效率,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国、地税大多的合作停留在纸质的、手工的阶段,信息化效率尚需提高。二是行业信息共享内容不匹配。在房地产耗材增值税征管中,一般出现房地产建筑商工程完工后,到地税部门代开发票缴纳营业税,一个工程一张票,没有材料、机械等项目明细,期间消耗的门窗、水泥等建筑耗材、使用的机械设备等涉及增值税的项目,国税部门难以掌握期间,无法予以核实,造成行业耗材增值税流失,且由于纳税人非国税管理税源,在主税种缴纳完毕,后续追缴、调查工作难以有力开展。

(二)税收基础管理尚未形成统一后续管理协作机制。一是基础管理需加强。在税务登记合作中,按照要求凡以缴纳增值税为主的纳税人,由主管国税机关发放税务登记证件,凡以缴纳营业税为主的纳税人,由主管地税机关发放税务登记证件。但在实际工作中,对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变更、停复业、注销等事项,仍由纳税人向国、地税主管税务机关分别办理,对非正常户、登记失效户认定与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后续管理协作新机制。二是税基核定不同。对于达不到起征点的纳税人,有时存在地税部门确认的纳税人实际销售额与国税部门的核定额差异较大,税基核定不一致的现象。对于同一纳税人,国税部门认定达不到起征点,地税部门还让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缴纳地税税款比国税多的情况。

(三)纳税服务合作机制范围尚需进一步扩大。一是国地税纳税服务协调与合作缺少高层次的长效机制。由于国、地税纳税服务协调与合作时,不仅涉及国税和地税的纳税服务、征

管、信息、稽查等各个部门,还涉及上一级税务机关的各个相关部门的业务指导,涉及不同的征管软件,从而导致在某些环节不易达成共识。目前,国税地税的行业网络仍然是独立的。而从2006年开始国税部门对全国垂直管理体系运用了统一的税收综合征管软件,地税方面却只是在各省建立了自身征管软件,无论从平台设臵格式还是运行模块上讲都不相同,这些不一致无法通过单纯升级改造联办软件实现,需要建立更高层次的国、地税协调与合作的长效机制。二是办税程序繁杂。有的地方尚未设立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有的地方虽然实现了联合办证或办税,但当纳税人办完税务登记后,仍然需要分别到两家税务部门税种鉴定、纳税申报、领购(代开)发票等,还要分别接受国、地税经营情况的实地核查,程序依然繁杂。

(四)国地税联合检查尚需进一步加强。总局税务稽查规程规定,稽查局在所属税务局领导下开展税务稽查工作,各级国地税稽查局应当加强联系和协作,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对同一被查对象尽量实施联合检查,并分别作出处理决定。以上规定对加强国地税合作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对如何进行国、地税联合稽查没有明确规定,不便于两部门实际操作,存在市县国地税稽查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目前,两部门基本上没有开展信息交流和联合税务稽查。而且,由于国、地税部门都得不到对方的稽查情况,尤其是一方发现了属于另一方管辖的问题,由于没有联合稽查和信息共享,另一方还要重新重复进行稽查,并且稽查时由于种种原因也不一定能够查出来,既不利于稽查结果的利用,也不利于提高稽查效率,更不利于稽查震慑性的发挥。

(五)国地税执法风险进一步加大。国地税共同治税,对于共管户,在管理中经常会出现税收政策执行不一致的情况。譬如,在税务稽查中,由于国、地税稽查的目的着力点不同,在对达不到起征点户的稽查中,国税部门可以认定为达不到起征点,而地税部门在稽查时会认为达到了起征点,需要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税款,导致稽查结论不一样。而一户企业出现两种不同的税务检查结果,无形中增加了执法风险。再如,对于国地税共管的企业,由于受稽查人员和稽查目的等因素的制约,对于企业成本、费用项目的定性会产生不一致的结果,无论企业向国税或是向地税进行行政复议,最后的结果肯定有一家是错的,管理风险较大。

(六)联合共同宣传不够。目前国地税在日常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和咨询方面,缺乏必要的协作配合,没有形成统一的对外宣传载体和长效的联合互动机制。

四、加强国地税合作的建议

整合国税局、地税局的行政资源,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国、地税纳税服务协调与合作的长效机制,有效降低纳税人的办税成本,提升税务行政工作效率。

(一)深化征管改革,整合信息资源,科学实施顶层设计促国地税合作有效深入。

1、征管改革进程尽量保持同步。国、地税机构设臵不同,为联合办税增加了难度。国税机关根据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的要求,按照国税职能来进行机构设臵,而地税仍按所管辖的地域来设臵机构。这样就因国、地税管辖范围不同,主管国税和主管地税管辖范围往往不一致,为纳税人的划分、联合调查的实施、资料的传递等联合项目增加了难度。因此,在哪些方面进行合作,如何合作,需要哪些措施来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等诸多方面均需省局以上层面进行规划、设计,并建议联合设立一个国地税合作领导小组统一进行领导和管理。

2、整合国地税税收征管系统。总局应依托征管软件、金税三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坚持成本、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应整合现有的信息、人力、财力资源,建立统一的税收征管系统管理平台,使纳税人能够统一申报统一管理。通过管理平台和国家相关部门合作,还可以进一步整合国税、地税乃至工商、质监、统计、建设、房管、社保等部门的信息资源,掌握的企业基本经营情况、税源信息和纳税、减免退税、欠税等征管综合信息,加强对纳税户及其税源的控管,并切实解决登记企业中的零申报企业、非正常企业、未依法登记的纳税人等应当纳入征管范畴的纳税人依法行使纳税义务的问题。同时,在各类数据健全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统计、分析、比对、预警等强大功能,提供迅速全面的稽核结果信息,为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提供准确依据。

3、建立联合纳税评估与税务检查。省局层面需加强完善联合纳税评估与税务检查。一是联合日常纳税评估与税务检查。对于纳税评估计划,国地税事先联合确定评估名单、评估时间等事项,以便国地税联合实施纳税评估,使纳税人避免重复的资料报送。对于日常税务检查计划,国地税也可事先联合确定检查名单、检查时间等事项,以便国地税联合实施税务检查,最大限度地解决“重复检查”问题,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二是互相通报及介入。国地税办理重大案件时,发现涉及对方业

务的重大税收违法线索的情况,要及时通报对方或商请对方介入,实行联合检查;对各自接到的举报案件,有对方管辖范围的,及时向对方传递信息或商请对方介入,确保税收违法案件的及时、全面查处,共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二)降低征纳成本,提高办税效率,扩大国地税合作的范围。

1、深化联合办税厅服务。一是联合办税厅要对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普通发票代开、涉税审批等业务 “一厅通办”。二是延伸办证,尽快做到“四证合一”,即国税、地税、工商、机构代码证统一为一证办理。三是联合设立网上办税厅。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整合国地税现有网上办税厅,升级为方便快捷、便于操作的网上联合办税平台,逐步拓展网上咨询、网上登记、网上申报、网上涉税审批、网上下载表证单书等功能,为纳税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2、强化所得税管理。一是统一所得税汇算清缴标准和要求。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国地税可以共同组织召开共同对新办企业或重点服务企业进行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统一发布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有效解决部分重点纳税人“两头跑”的问题,既有效提高税种管理效能,又有效提升税务部门新形象。二是统一所得税核定征收标准。对财务制度不健全需要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国地税应密切配合,制定统一的核定征收办法。对建筑业等经营规模、方式、范围基本相似的企业,国地税应执行统一的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率标准,避免因主管税务机关不同而形成税收负担不公。

3、提高征管合作深度。对涉及国地税共管的个体工商户实行统一的定税依据;共同搭建电子申报缴税平台,实现同一纳税人用一个银行账户缴纳国地税税款;对边远地区和专业市场的涉税事项实行统一征管等。

(三)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管理科学化,为国地税协调合作提供有力保障。

1、建立沟通联络机制。一是建立专题研讨机制。针对税收征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组织税收征管专题研讨活动,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内容包括纳税人注册、变更及注销情况,区域税收征管措施,国家新出台的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经济指标、宏观税负、行业税负及相关税收分析等,减少国地税在执行政策口径上的差异,促进税负公平。二是建立“营改增”沟通机制。明确国地税双方加强“营改增”政策的宣传与解答,避免纳税人在国、地税大厅两头跑的问题,对纳税人反映的问题,双方应及时进行反馈;国地税应加强“营改增”纳税户的发票管理,地税部门对原发票予以收缴。

2、建立风险应对机制。风险管理已成为税务部门在加强税源管理的重点。应加强国地税在风险识别、应对方面的合作,通过对疑点数据的分析筛选排查,加强疑点数据交换,建立和形成国地税税收风险识别、应对协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双方的风险管理应对能力,有效规避执法风险。

3、健全督查考核和权益维护制度。在落实各项规定执行的基础上,应结合实际情况,共同制定督查考核办法,明确责任追究的具体形式,保证国税、地税人员切实执行联合办税各项规定。对所得税税源管理情况加强监督,对不该本部门管理的而纳入管理的问题,建立追究机制严格进行追究。同时,建立权益维护机制,联合统一标准,规范纳税人涉税信息运用,落实税务系统保密工作要求,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

4、加强宣传合作,联合建设纳税服务平台。国地税应共同建立统一的税收宣传载体,如网站、电话、微信等,定期编制税收法规宣传册和基础性的税法普及教材,共同开展税法普及宣传教育。要联合建设统一的纳税服务平台,共同办好纳税服务网站和12366服务热线,加强业务信息交换和沟通,逐步建立咨询业务相互转接的功能。要进一步加大对纳税人涉税法律、法规的联合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纳税人遵从税法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为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国地税加强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进一步深化税收改革的基础,是提高征管效率、降低征纳成本、提高纳税服务的迫切需要。

第二篇:国地税合作的实践与发展探讨

国地税合作的实践与发展探讨

一、国地税合作已有基础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1991年国务院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原面积仅24平方公里,后经多次托管扩围,2010年5月发展为518平方公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地税局于1995年底分设,负责东湖开发区518平方公里纳税人的各税征管。现办公地址都在东湖开发区管委会大楼内,办税服务厅均设在6楼政务中心。区国税局现有干部110人,内设11个机关科室,1个办税服务厅,4个税务所。区地税局现有干部95人,内设4个机关科室,2个直属机构;5个税务所。

到8月中旬,东湖开发区登记的纳税人已达15590户,其中企业12687户,占81.39%;国地税共管户有9528户,占纳税人总数的61.12%。税收收入增长迅速,2009年国地税收入总计达到55.76亿元,其中国税收入25.5亿元,增幅20.17%,地税税费收入30.26亿元,增幅29.5%。今年1至7月,国地税累计完成收入40.83亿元,其中国税18.3亿元,地税22.53亿元。与其他老城区相比,开发区的国地税共管户具有“三多一强一快”的特点:高新技术企业多,2008年以来200多户企业重新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身份认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六成;外资企业多,达到300多家;上市公司多,总数为28家,占武汉上市公司半数以上,全省的三分之一;自主创新能力强,在湖北省入选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名单的14项产品中就占了13项,占全国总数的5.3%。另5家企业入选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27家企业获批省创新型企业试点;增长快,平均每月净增230多户,今年增加1600多户。户管量激增突显了管理力量紧张问题,两局一线管理员人均户管在300-400户之间,属于湖北省人均户管量最大的区局。长期以来,国税、地税系统自成体系、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税收征纳成本过高等各种弊端日趋明显,纳税人反映的两头奔波、大厅重复排队、个体户定税税基不一致、资料多头报送、办税负担过重等抱怨,也成为长期困扰税务部门的问题。

可见,东湖开发区开展国地税合作面临着非常好优势:第一,起点高,已经具有得天独厚的“同楼办公,一厅办税”的条件。第二,基础好,长期以来在联合办证、信息交流、打击假发票、税收宣传、执法监察等广泛领域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沟通,积累了合作经验。第三,人心齐,开发区经济条件好,税源较为充足,增长迅速,税务部门之间有共同管理的需求,而不存在争夺税源的冲突。而通过局情和户管特点分析,不难看出纳税人要求高,需求大。高新技术企业多、外资企业、上市公司多,办税业务量大且复杂,对税务人员业务素质、工作效率、办税环境的要求都比较高,一旦开展国地税合作,相应的模式、措施、质效必须很好地应对这些纳税人的需求和反应。

二、国地税合作实践情况

(一)前期合作。先谋后动,把握合作的正确路径。路径的选择是第一重要的。尽管有良好的合作条件和基础,东湖国、地税局充分沟通反馈,反复研究方案的总体框架、协作项目、具体措施、困难问题,召开联席会议5次,并经过了市国、地税局“三上三下”的指导,耗时三个月,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工作方案。方案以“一切有利于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务机关行政效能,一切有利于方便纳税人办税、提高纳税服务质量水平,一切有利于堵塞税收管理漏洞、提高税收征管质效”为目标;以“依法合作、务实创新,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求同存异、服务大局,优化服务、提高效能”为基本原则;以“联合开展征管基础工作,联合开展办税服务,联合开展分析评估,联合开展税收检查,联合开展税额核定,联合开展专业市场税收管理,联合开展税种管理,联合开展宣传辅导”为合作的核心内容;以一个国地税涉税管理合作的长效机制为保障。可以概述为“3581”模式。方案初拟后,又召开了3次联席会议,分析和细化方案中的合作事项,拟定工作思路和安排预案。另外,由于国地税办税大厅是在开发区政务中心,与工商、社保、银行等部门联系紧密,国地税局积极向管委会领导汇报,与管委会办公室和政务中心等部门主动协调、沟通,让开发区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国地税合作工作有了全面把握和了解,争取了支持。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东湖开发区国地税涉税管理事项合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实行国地税定期轮值制度,一年为一期。

(二)初期合作。选准切入点,条件成熟一个推出一个。(1)以有效整合办税服务厅为合作切入点。鉴于东湖国、地税多年以来同厅办税的基础,两局选择了以整合办税服务厅作为开展国地税合作的切入点。通过区划设置、系统网络、叫号功能、服务事项、服务人员五个方面的整合,统一了办税服务标识。联合办税大厅按照“一窗式”运行要求,每个窗口实行“一窗两人两机”的办税服务运行模式。共设置各类办税窗口15个。主要特点是:一是对于共管户的服务,国、地两局税务人员“合窗办公、一窗对外”,对共管户的涉税事项“一窗受理、国地同办”,实现纳税人“走进一道门,来到一个窗,办完两家税”。二是“双机双屏、办税公开、内外监督”。三是运用叫号机实现综合办税和专项办税业务“功能区分、各取所需、效率提升”。经过一个月的试运行,8月申报高峰期,大厅排队等候现象明显缓解,申报等候时间由7月份的10分钟/户降到平均6分钟/户。(2)整合力量,探索性开展联合税源管理。5月第一次联合税源巡查清理漏征漏管户53户,初步形成“国税、地税、工商、物业”参与的“四方联管”模式。建立税源巡查机制,确定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为“税源户管联合巡查日”。(3)建章立制,强化合作运行保障。包括成立开发区国地税合作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办税服务厅领导值班制度、安全运行制度、工作考评制度。(4)共享资源,逐步探索政务合作交流。两局税务人员共聚一堂联合教育培训,共同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等,整合双方行政资源,有效地展示了税务形象、宣传了税收政策、促进了学习交流。(5)巩固成果,开展联合办证和信用评定。从2006年开始就实现了统一办证,国、地税使用一个共同的税务登记号,“一家办证,两家认可”。

联合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两局从各自征管系统提取数据、双方比对、严格评审、共同认定。

(三)近期合作。基于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经验,东湖开发区国地税合作的内容在今年内将继续深化。第一,由厅内合作向厅外合作延伸。将厅内联合服务推广到厅外,联合对纳税人开展辅导培训,联合送政策上门,联合到企业进行现场办公。将服务合作延伸至管理合作,针对东湖开发区辖区内步行街、光谷电子数码市场等专业市场的个体工商户税收管理的特点,进一步联合规范专业市场税收管理。第二,由浅层合作向深度合作推进。信息交换由纸质交换向电子信息交换转变,采用电子数据网络传输、光盘刻录等方式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尤其加强对信息的运用,税源管理由日常管理向信息管税发展。如利用共管户建筑业、餐饮业纳税人营业税缴纳信息、纳税人与经营有关的购销、劳务等合同缴纳的印花税信息,通过信息的交换和分析比对,促进税收征收管理的不断规范和提高。联合选定10-15户重点评估对象,探索联合纳税评估。

(四)远期合作。按照东湖开发区国地税涉税管理合作方案,将以点带面注重积累,在税务检查、政务工作、队伍建设、税收宣传将有较深层次的合作,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探索总结经验,逐步实现全方位、紧密型的合作。

三、国地合作初步效果

(一)成效。总结东湖开发区的国地税合作模式是“窗口一致对外,资源紧密整合”,并且合作是“起点高,推进快,成效好,潜力大”,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首先,大厅的窗口除特殊的发票窗口和地税自有业务窗口外,几乎全部实现了“一窗两人两机”,共管户纳税人真正只须“走进一个厅,取得一个号,来到一个窗,办完两家税”。而由于同楼办公的条件,即使是办理其他的办税审批手续也只用“跑一次路,进一栋楼”,确实“省时省力省心”。这种行政服务集中、高效的优势是中心城区特有的,也是吸引投资者不断落户于光谷的原因之一。其次,由于两家距离相近,职能相似,信息和指令传递迅速,容易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格局。在实践过程中,组织保障机制的建立使东湖国地税局人员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深化了情谊;联合税源管理机制也初步形成,人员的整合比较迅速;近距离的办公使行政资源的交流共享也非常有利,避免了因交通运转产生的成本与效率的损耗。因此,东湖开发区国地税合作不但建设了一个全新的办税新环境,对内对外也展示了国地税步调一致、协调有序、“亲如一家”的新形象。此外,从远期的合作思路看,“统”是基本方向。今后两局计划制定将着眼于合作,工作的部署照顾到合作,部门利益服从于合作,通过互相协作、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促使税收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环环相扣、规范有序,构建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税收管理工作格局。

(二)不足。第一,目前,东湖开发区国地税合作还只能说实现了“一赢”,即对纳税人的效应已经显现出来。对税收管理和行政效能的作用还不明显。由于国地税合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前期投入和协调工作量大,东湖开发区国、地税局普遍面临的困难是“人少、事多”,这必然会导致前期合作粗放,人员疲惫,矛盾集中,而未来合作管理的精细化也将受到影响。只有进一步加大协调配合的力度,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利用,付诸精力,假以时日,真正体现合作对于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提高行政效能的效应,实现合作的“双赢”。第二,武汉市现有的征管和服务考核的标准均相当高,并且国地税不统一,如纳税服务,地税要求在节假日、周末提供增时服务;征管质量考核,国税要求申报率达到100%。而要统一,需要国、地税的上级部门放松标准,或者给予特别考核。这给合作增加了难度。这种调整也是比较艰难的。第三,中心城区纳税人的复杂性使得税务部门不仅业务量大而且复杂,特别是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交叉稽核的严密性,国税业务办理的数量和耗时均大于地税业务。从东湖开发区联合办税大厅窗口的情况看,国税窗口不论是人数、还是候时,约为地税窗口的1.5-2.5倍。单纯的“一窗两人两机”的模式还有改进的空间,窗口国地税人员的配置比例还可以适时由1:1改为2:1,以适应高峰时期办税之需。

四、国地税合作深层探讨

(一)坚持科学的合作原则。一是依法合作,务实创新。在现行税收法律法规框架内,倡导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对现有税收管理体制机制进行选择性地突破。按照合法的程序、选择合适的事项开展合作,逐步探索国地税合作的新模式。二是立足当前,放眼长远。认真总结近年来国地税合作的做法成效,分析国地税合作的困难与方向,分别对能立即实行的、创造条件可实行的以及存在困难一时还难以实行的合作事项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处理,做到既积极主动,又切实可行。三是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国地税合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统筹考虑、确定框架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找准突破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将合作逐步推向深入。四是求同存异,服务大局。树立税收工作一盘棋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只要对税收事业发展有利,国地税都要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求同存异,真诚合作,推进工作开展。五是优化服务,提高效能。通过国地税合作,逐步构建新的纳税服务平台,优化纳税服务手段,丰富纳税服务内容,提升纳税服务层次;逐步实现税收管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物力资源的合理调用,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不断降低税收管理成本,提高税收管理效能。

(二)科学制定长远合作规划。合作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统”。明确了这一路径,才能在合作项目上统一思路,达成共识。未来国地税的合作,合作领域上可以更“广”,合作层次上可以更“深”,合作方式上可以更“活”。

1.融合征管信息系统。目前国、地税分别使用各自的征管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且地税部门的征管系统是由各省独立开发,数据来源不同、统计口径不一,其结果的转化和应用率不同。这成为国、地税信息难以实现共享的主要障碍,为此国地税局不得不在信息交换、信息查询的合作上做文章,增大了工作量。应加快国、地税税收征管信息化统一建设的步伐,开发安全、全面、真实、快捷和实用的信息共享系统和数据库。金税工程(三期)将逐步建立覆盖总局、国地税各级机关、所有税种、所有工作环节以及与其它政府部门的全国性信息系统,形成基于因特网的纳税人服务网络平台。这将解决国地税信息系统独立、数据分离、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信息自动交换运行。在融合征管信息系统后,国地税合作可以说更趋向于透明化、紧密化,应在提高共享信息的运用效率上努力:一是建立数据实时分析处理机制。国地税应分别建立数据实时分析处理机制,对产生的税收征管信息进行科学归类梳理,并结合纳税评估、数据分析等有关要求,对税收征管共享信息给予适当提炼,使国地税双方获得税收征管信息真正具有可比性和适用性,以免造成税收征管信息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与损失。二是提升共享征管信息运用质效。一方面,互相利用对方的企业基本经营情况、立项、项目投资、纳税、减免退税、欠税等征管综合信息,加强对纳税户的控管,特别是解决登记企业中的零申报企业、非正常企业、未依法登记的纳税人等应当纳入征管范畴的纳税人依法行使纳税义务的问题。在各类数据健全的基础上,开发税收预警功能,提醒税务机关对其进行检查,为税源管理工作提供分析、稽核、检查依据。另一方面,本着“法治、服务、效率”的原则,不断改进服务方式,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降低征纳成本、减轻纳税人负担。同时,不断提高税务机关的监管能力与水平,努力促进经济税收的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2.相互代办涉税事务。一是统一受理窗口涉税业务。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办税服务厅,要求税务人员熟悉国地税业务,采取直接的“一人一窗一机”统一受理国、地税的登记、申报、认证、抄报税等涉税业务,这样双方的大厅人员能成为一个整体,也避免纳税人重复奔波于企业和两个税务机关之间。而在“前台统一受理”的同时,纸质资料和电子信息按照业务性质实行“后台两家分离”,由国、地税部门分别进行审核审批等后续流转环节。发票业务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可按“受理统一、实物分离”或“受理、实物两分离”的方式办理。二是相互代征部分税费。2010年7月,国税部门在代开增值税发票时,开始为地税部门代征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这为将来相互代征部分税费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代征对象主要涉及到两类纳税人,一类是2002年-2008年成立的流转税种在地税而所得税在国税的纳税人,如国税管理的房地产、建筑安装、运输行业的纯所得税户。2009年以来成立的这类行业的纳税人其流转税和所得税均由地税征管。为简化征收环节,其所得税可委托地税代征。另一类是有兼营业务的纳税人,可按其流转税主体税种的隶属关系,相互代征兼营业务所属的流转税。代征部门应认真执行票款结报制度,严格按照要求及时解缴税款,所有代征税费严格按预算级次入库,做到税费无积压、无挪用,入库及时、准确。我们认为,在金税三期上线后可以覆盖国地税所有业务所有环节,在技术上是很容易实现窗口统一受理、税费相互代征功能的,重要的赋予国地税务人员在等业务上的权限,严格职责规定,避免执法风险。

3.两局业务同城通办。国地税合作可以越走越远,不是仅限于一个区域的范围。国、地税系统各自的业务能够在同城办理,在国地税合作较为成熟后,两家的业务应可以扩大到同城通办。同城通办意味着国地税两个部门之间实现全市通,打破传统行政划分格局,统一业务规则和办税流程,在同一市、县内申报纳税的通报通缴、发票的通验通售、涉税文书的通取通查、税务登记的通受通办、税务咨询的通问通答的“同城办税”服务方式。

4.共享纳税服务平台。国地税服务的目的应是高度统一的,双方的服务资源应尽可能共享,既是为纳税人建立一个统一的服务平台,也是有效的节约成本。除办税服务厅的电子显示屏、自助报税机、便民设备等实物型服务资源尽早共享外,还应将服务平台延伸。可以共建“12366”服务热线,作为税务机关向纳税人宣传税收法律法规的第一窗口。国税局、地税局应共同对前台接听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统一对外服务,定期(每周或每月)归集问题加以分类,以及制作标准答案提供给前台接听人员,不断改进服务质量;遇有疑难问题,双方可通过后台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支持,并实施人工值守。可以共建网上办税网站,为纳税人提供网上登记、申报纳税、文书受理、投诉举报、发票真伪查询等涉税服务,实现纳税人在同一平台办理国地税业务的愿望。可以共建纳税服务辅助系统。实现税务登记、定额核定、税务稽查、信用等级评定、货运发票开具等信息的自动比对和处理以及工作制度、涉税文件、税务公告、联系方式等在内的政务信息共享。共同提供基于同一信息技术平台的短信提醒、电话申报、短信宣传等服务。可以共同开展税收宣传辅导。网站的宣传可合并宣传内容,税收宣传月活动共同推动。联合编印税宣资料,联合对纳税人开展辅导培训,同时送政策上门,联合到企业进行现场办公。

5.干部队伍管理合作。国地税合作是全面广泛的,可在人事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加强交流。在干部能力提升上,教育资源和教育平台要共享,加强国地税干部的政治、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培养精通国地税知识的复合型税务干部,提高服务和管理本领;共同探索干部人事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共享人事档案,盘活人力资源,调动干部积极性。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联动开展廉政教育宣传,建立统一的税务廉政文化,统一聘请特邀监察员,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廉政文化建设;联合开展执法监察,查办涉及到共同接收的案件,共同研究和防范查办案件中发现的执法风险。在政务工作上,共同谋划工作思路和安排,高度共享政务资料、会议部署等政务信息,双方的工作总结、工作要点和阶段性重点工作总结、工作规划都要互相交流,很多工作要共同讨论研究、共同部署,形成统一的决定,保持协作的步调充分一致。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协作配合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电话沟通、信函传递等方式加强工作联系和协作,还可以通过不定期地举办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联欢活动和学术交流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加深和促进国地两税的兄弟情谊。

(三)切实强化合作保障。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提高对国地税合作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谋划工作思路、拟定工作重点时,要相互联系沟通,做到国地税工作思路一致,工作节奏合拍。其次要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国地税涉税管理合作领导小组,组长实行国地税定期轮值制度,以其中一方为主导,一年为一期,轮流主持做好相关合作工作。建立按季召开联席会议的联席制度,根据工作需要,轮值主导方随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处理合作中的情况问题。第三,建立项目管理机制。对每一个合作项目实行项目管理,组织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双方合作内容、方式、步骤、时间、岗责、流程等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磋商,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做到纲举目张。根据项目管理任务,明确管理目标,落实管理责任,认真抓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环节工作,加强过程监控。第四,建立合作考评机制。加强对合作项目、责任单位的督促、指导与考评工作,及时解决试点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沟通协调、排忧解难,确保合作工作执行到位、落实有力,取得成效。此外,争取各界重视支持。高度重视地方党政领导在税收工作的重要作用,积极争取管委会对国地税涉税管理合作的重视与支持,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以办税服务厅为阵地,加强对外宣传,争取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理解、配合和大力支持,才能形成国地税合作的强大合力。

第三篇:市局稽查局调研--新形势下加强国地税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国地税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市局稽查局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王军局长指出要“统筹加强国税地税合作,提升国、地税局合作深度和广度”。2004年以来,总局分别下发加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协作、合作的意见和《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等指导性文件,为国地税合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税收征管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纳税人对国地税合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加强国地税合作已成为新形势下税务部门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市国地税合作实践现状

多年来,**市国税局积极联合地税局结合税收征管实际,不断探索国地税合作配合的新办法、新途径,在联合办理税务登记、信用等级评定、税收宣传、行业信息共享等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建立了较为广泛的联系和合作。

(一)联合开展税务登记管理。从2006年8月1日起,省局要求实行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国地税局共同制定了税务登记联合办证实施办法,属于国、地税共管户的纳税人无论在国税或地税办一个税务登记证,另一方加盖规章即可,避免重复办证,实现了四个“一”:一个场地、一套证件、一个税号、一个涉税信息,极大方便纳税人,提高税收管理工作效率,降低纳税成本。截止目前,共联合办理税务登记约226516户。

(二)联合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根据省国地税《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施办法》,**市国地税联合召开协调会,在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的制订、评估、审定、公告等方面进行协商,达成共识,制定下发管理实施办法,根据评定标准共同评定出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对评选出的A级纳税人,联合下发表彰通报并颁发了奖牌。“同标准”、“同步式”的联合信用评定方式使纳税信用评定工作透明化、公正化,极大提高了A级纳税信誉企业的权威性和公开性。2010年以来,国地税联合对约360户次纳税人进行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

(三)联合开展注册税务师事务所管理和政策辅导。加强注册税务师事务所管理,联合成立注税事务所联合年审工作组,对全市3家注税事务所进行审验,积极配合省局检查验收小组做好对注税事务所的审验。同时,针对最新重大税收政策,国、地税联合举办政策通报会,使纳税人参加一次活动可获取国、地税多重信息。依托纳税人学校,国地税联合举办税法大讲堂,对全市纳税人代表和市国税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相关人员近200人进行“当前税制改革与政策解读”等内容进行培训,提升税法遵从度。

(四)联合开展“营改增”及日常税源清查和专项检查。国地税联合开展“营改增”政策宣传,将“营改增”相关文件汇集并编印成册,同时在国、地办税厅免费发放,方便纳税人及时了解“营改增”相关政策;建立完善“营改增”涉税信息共享机制,通过电子化渠道和人工审核进行交换共享相关涉税信息,联合开展“营改增”户源清查清理,摸清户源,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纳税情况以及纳税人“营改增”后急需解决问题等,确保了“营改增”工作顺利平稳推进。2013年 5月以来,国地税联合举行“营改增”试点纳税人信息传递仪式,5次移交纳税户1023户,其中交通运输业223户。同时,加强日常税源管理,联合开展税源普查和专项检查,联合开展专业市场整治,进一步规范个体市场税收管理秩序。

(五)联合开展国际税务事项管理。按照省局实施对外支付税务备案制度若干问题通知要求,主动做好国地税协作,传递备案信息,2012-2013传递对外支付税务证明89份;按照总局对烟草公司、工行两户集团企业进行税收风险管理要求,国地税联合成立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联合协调工作小组,统一下发总体方案,统一部署、统一进户、统一审计;联合召开国地税协调会议,对总局安排的中国石油等4户企业集团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统一规范程序、格式和要求,扎实落实省局推送的各项工作内容。

(六)联合开展税收宣传、发票管理和行风评议活动。国地税步调一致,重点突出,早计划早部署,联合组织开展“税收宣传月”、发票管理和行风评议活动,充分利用宣传媒体的作用,围绕宣传主题,共同加强宣传。自2007年始,国地税连续8年联合举办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开展了多项“增辉天中—税收与天中崛起和新农村建设”系列宣传活动;联合举办普通发票摇奖活动,奖金总额达75万元;联合地税局积极参加政府行风评议“面对面”,纳税人代表和行风监督员就税务部门在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廉洁自律、依法治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面对面”提问,国地税联合对各个问题进行细致回答,相互补台,相互配合,赢得了纳税人代表和行风监督员的高度评价。

二、新形势下纳税人对国地税合作的需求

在新的形势下,纳税人对税收工作和纳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期盼和要求,一致希望从方便纳税的角度出发,统一涉税资料报送,统一办税场合,统一申报软件,统一税源管理标准,优化为纳税人服务流程,切实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一)减少纳税成本。目前,国地税部门没有统一的税收征管系统,纳税人在缴纳多个不同税种时,需要在国地税之间重复申报,重复填制税收会计报表,需要购买不同的国税、地税申报征管软件,需下载安装不同的网上申报软件和数字认证证书,而且,经常往返于国税和地税部门,浪费了大量时间,同时,在国地税共管户的管理中,两家单位有重复评估检查等执法现象,影响了纳税人的正常经营,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增加了纳税成本。

(二)有效开展税收宣传。根据调研,很多纳税人对税收政策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国地税部门有何差异,征收税种有何区别。在日常税收征管中,经常出现有纳税人需缴纳地税税种却到国税部门咨询现象。在税收宣传方面,要建立高效的宣传机构,通过行之有效的税收大讲堂、政策发布会、专题辅导会,有针对性地宣传纳税人关注的国、地税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宣传效果。

(三)高效办理涉税事宜。建立联合办税服务厅,在一个服务厅就可以办理完毕一切税收事宜;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完毕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领购等事宜,纳税人接受一家税务稽查等。

(四)简便制定税收政策。改变现有政策的复杂性,尤其是企业所得税归属管理政策,令纳税人不知所从,应尽快理顺国地税体制,进行规范,按税种进行归属,化繁为简,给纳税人创造一个快捷、便利的办税环境。

三、基层国地税部门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税局与地税局虽为两个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有着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但共同执行统一的税收法律和法规,面对共同的纳税人,税收征管的流程也基本一致。国税局、地税局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较之与其他单位的协调配合更直接、更密切、更方便、更有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信息交流和共享尚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尽管税收征管法以及实施细则对税收征管信息的共享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但是由于责任主体欠明晰,以致难以具体实施。这不仅导致了税收征管效率进一步提升的困难,也使得国地税联动合作、沟通的状况难以进一步改善。一是税收征管信息软件不匹配。由于国税、地税征收管理软件的差异,国地税双方数据库信息不能自动地形成比对结果,对于共管户主管税务机关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势必影响征管质量和效率,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国、地税大多的合作停留在纸质的、手工的阶段,信息化效率尚需提高。二是行业信息共享内容不匹配。在房地产耗材增值税征管中,一般出现房地产建筑商工程完工后,到地税部门代开发票缴纳营业税,一个工程一张票,没有材料、机械等项目明细,期间消耗的门窗、水泥等建筑耗材、使用的机械设备等涉及增值税的项目,国税部门难以掌握期间,无法予以核实,造成行业耗材增值税流失,且由于纳税人非国税管理税源,在主税种缴纳完毕,后续追缴、调查工作难以有力开展。

(二)税收基础管理尚未形成统一后续管理协作机制。一是基础管理需加强。在税务登记合作中,按照要求凡以缴纳增值税为主的纳税人,由主管国税机关发放税务登记证件,凡以缴纳营业税为主的纳税人,由主管地税机关发放税务登记证件。但在实际工作中,对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变更、停复业、注销等事项,仍由纳税人向国、地税主管税务机关分别办理,对非正常户、登记失效户认定与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后续管理协作新机制。二是税基核定不同。对于达不到起征点的纳税人,有时存在地税部门确认的纳税人实际销售额与国税部门的核定额差异较大,税基核定不一致的现象。对于同一纳税人,国税部门认定达不到起征点,地税部门还让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缴纳地税税款比国税多的情况。

(三)纳税服务合作机制范围尚需进一步扩大。一是国地税纳税服务协调与合作缺少高层次的长效机制。由于国、地税纳税服务协调与合作时,不仅涉及国税和地税的纳税服务、征管、信息、稽查等各个部门,还涉及上一级税务机关的各个相关部门的业务指导,涉及不同的征管软件,从而导致在某些环节不易达成共识。目前,国税地税的行业网络仍然是独立的。而从2006年开始国税部门对全国垂直管理体系运用了统一的税收综合征管软件,地税方面却只是在各省建立了自身征管软件,无论从平台设臵格式还是运行模块上讲都不相同,这些不一致无法通过单纯升级改造联办软件实现,需要建立更高层次的国、地税协调与合作的长效机制。二是办税程序繁杂。尚未联合设立国、地税实体办税服务厅,国、地税实现了联合税务登记,但当纳税人办完税务登记时,仍然需要分别到两家税务部门纳税鉴定、领购发票、代开发票等,分别接受国、地税经营情况的实地核查,程序依然繁杂。

(四)国地税联合检查尚需进一步加强。总局税务稽查规程规定,稽查局在所属税务局领导下开展税务稽查工作,各级国地税稽查局应当加强联系和协作,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对同一被查对象尽量实施联合检查,并分别作出处理决定。以上规定对加强国地税合作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对如何进行国、地税联合稽查没有明确规定,不便于两部门实际操作,存在市县国地税稽查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目前,两部门基本上没有开展信息交流和联合税务稽查。而且,由于国、地税部门都得不到对方的稽查情况,对于一些对方发现的问题,另一方还要进行稽查,并且稽查时由于种种原因也不一定能够查出来,既不利于稽查结果的利用,也不利于提高稽查效率,更不利于稽查震慑性的发挥。

(五)国地税执法风险进一步加大。国地税共同治税,对于共管户,在管理中经常会出现税收政策执行不一致的情况。譬如,在税务稽查中,由于国、地税稽查的目的着力点不同,在对达不到起征点户的稽查中,国税部门可以认定为达不到起征点,而地税部门在稽查时会认为达到了起征点,需要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税款,导致稽查结论不一样。而一户企业出现两种不同的税务检查结果,无形中增加了执法风险。再如,对于国地税共管的企业,由于受稽查人员和稽查目的等因素的制约,对于企业成本、费用项目的定性会产生不一致的结果,无论企业向国税或是向地税进行行政复议,最后的结果肯定有一家是错的,管理风险较大。

四、加强基层国地税部门合作的建议

整合国税局、地税局的行政资源,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国、地税纳税服务协调与合作的长效机制,有效降低纳税人的办税成本,提升税务行政工作效率。

(一)深化征管改革,整合信息资源,科学实施顶层设计促国地税合作有效深入。

1、征管改革进程尽量保持同步。国、地税机构设臵不同,为联合办税增加了难度。国税机关根据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的要求,按照国税职能来进行机构设臵,而地税仍按所管辖的地域来设臵机构。这样就因国、地税管辖范围不同,主管国税和主管地税管辖范围往往不一致,为纳税人的划分、联合调查的实施、资料的传递等联合项目增加了难度。因此,在哪些方面进行合作,如何合作,需要哪些措施来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等诸多方面均需省局以上层面进行规划、设计。

2、整合国、地税税收征管系统。总局应依托征管软件、金税三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坚持成本、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应整合现有的信息、人力、财力资源,建立信息相对即时税收征管系统管理平台。通过管理平台的建设,来进一步整合国税、地税、统计、工商、建设、房管、社保等部门掌握的企业基本经营情况、税源信息和纳税、减免退税、欠税等征管综合信息,加强对纳税户及其税源的控管,并切实解决登记企业中的零申报企业、非正常企业、未依法登记的纳税人等应当纳入征管范畴的纳税人依法行使纳税义务的问题。

3、建立联合纳税评估与税务检查。省局层面需加强完善联合纳税评估与税务检查。一是联合日常纳税评估与税务检查。对于纳税评估计划,国、地税事先联合确定评估名单、评估时间等事项,以便国、地税联合实施纳税评估,使纳税人避免重复的资料报送。对于日常税务检查计划,国地税也可事先联合确定检查名单、检查时间等事项,以便国地税联合实施税务检查,最大限度地解决“重复检查”问题,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二是互相通报及介入。国地税办理重大案件时,发现涉及对方业务的重大税收违法线索的情况,要及时通报对方或商请对方介入,实行联合检查;对各自接到的举报案件,有对方管辖范围的,及时向对方传递信息或商请对方介入,确保税收违法案件的及时、全面查处,共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二)降低征纳成本,提高办税效率,扩大国地税合作的范围。

1、联合设立办税服务厅。省局层面需统一明确联合设立实体办税服务厅和网上办税服务厅事宜。一是联合设立实体办税服务厅。对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普通发票代开、涉税审批等业务 “一厅通办”。二是联合设立网上办税服务厅。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整合国、地税现有网上办税服务厅,升级为应用方便快捷、便于纳税人操作的网上联合办税平台,逐步拓展网上咨询、网上登记、网上申报、网上涉税审批、网上下载表证单书等功能,为纳税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控管,达到执法最公正的目标。

2、强化所得税管理。一是统一所得税汇算清缴标准和要求。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国地税可以共同组织召开共同对新办企业或重点服务企业进行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统一发布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有效解决部分重点纳税人“两头跑”的问题,既有效提高税种管理效能,又有效提升税务部门新形象。二是统一所得税核定征收标准。对财务制度不健全需要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国地税应密切配合,制定统一的核定征收办法。对建筑业等经营规模、方式、范围基本相似的企业,国地税应执行统一的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率标准,避免因主管税务机关不同而形成税收负担不公。

3、提高征管合作深度。对涉及国地税共管的个体工商户实行统一的定税依据;共同搭建电子申报缴税平台,实现同一纳税人用一个银行账户缴纳国地税税款;对边远地区和专业市场的涉税事项实行统一征管等。

(三)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管理科学化,为国地税协调合作提供有力保障。

1、建立沟通联络机制。一是建立专题研讨机制。针对税收征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组织税收征管专题研讨活动,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内容包括纳税人注册、变更及注销情况,区域税收征管措施,国家新出台的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经济指标、宏观税负、行业税负及相关税收分析等,减少国地税在执行政策口径上的差异,促进税负公平。二是建立“营改增”沟通机制。明确国地税双方加强“营改增”政策的宣传与解答,避免纳税人在国、地税大厅两头跑的问题,对纳税人反映的问题,双方应及时进行反馈;国、地税应加强“营改增”纳税户的发票管理,地税部门对原发票予以收缴。

2、建立风险应对机制。风险管理已成为税务部门在加强税源管理的重点。应加强国、地税在风险识别、应对方面的合作,通过对疑点数据的分析筛选排查,加强疑点数据交换,建立和形成国、地税税收风险识别、应对协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双方的风险管理应对能力,有效规避执法风险。

3、健全督查考核和权益维护制度。在落实各项规定执行的基础上,应结合实际情况,共同制定督查考核办法,明确责任追究的具体形式,保证国税、地税人员切实执行联合办税各项规定。对所得税税源管理情况加强监督,对不该本部门管理的而纳入管理的问题,建立追究机制严格进行追究。同时,建立权益维护机制,联合统一标准,规范纳税人涉税信息运用,落实税务系统保密工作要求,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

本文来自香当网http://www.xiangdang.net/

第四篇:国地税合作报告材料

红原县国地税合作报告材料

今年以来,红原国地税两部门认真落实上级要求,全方位、多层面推动深度合作,建立了以“信息共享”为核心的全面合作机制,有效破解了国地税信息不对称的瓶颈,达到了征管提质、服务增效、成本降低的积极作用。

一是联合办税方便纳税人。为了方便纳税人办税服务,红原县国地税利用国地税现有办税资源,共创合作新格局,优势互补、推进协同、深度挖潜、优化效率,进一步密切了双方各职能部门间的联系,经协商确定设立联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促进办税服务一体化,便捷化。确定唐鸿与陈丽冉杰同志为联络组长,冯伟同志为国税派驻地税人员;莆尔瓦同志为地税局联络员,王春桃同志为地税派驻国税人员,吴春和王仁新同志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及相关联络工作。

二是联合推进数据实时互通。为深化信息交换共享合作,提高信息互通效率,红原国地税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定期对合作情况和数据传输应用情况进行沟通,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数据交换渠道,数据传输通过国地税外部数据交换平台统一进行传输,每个月进行一次数据更新,在保障有效性的同时提高实效性;联合提升数据应用效率,在数据交换的同时双方共同进行数据应用,对彼此数据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集中解决;提高大数据分析效率,为征管和稽查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协同促进风险管理完善。联合制定税收风险管理合作计划,共同确定风险管理合作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协同对税收风险等级高的企业联合开展风险应对,对各自推送的风险任务,涉及双方共同管辖的,因地制宜安排管理资源,按照统分结合、分级分类原则,协同开展风险应对工作;联合开展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按照“互联网+税务”的发展思路,不断扩大信息来源,充分利用金税三期有关数据,加强信息共享,提升国地税双方对大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使系统能真正成为提升大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

四是共同开展数据分析调查。建立联合税收分析小组,重点加强营改增政策研究,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实时共享纳税人涉税信息,共同开展营改增效应分析;积极利用政府牵头构建的信息平台,定期搜集、整理综合治税成员单位提供的数据信息,拓宽信息交换途径与渠道,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集中加工分析,综合研究利用;厘清合作分工重点,实现信息快速、全面传递,最大限度的利用涉税信息,确保不留死角、盲区。

红原国地税充分利用双方在信息方面的共同性、互补性,通过数据比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填补因信息数据差异造成的税源漏洞,确保了税户管理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第五篇:国地税合作完成

国地税合作完成“金三”信息采集

近日,内蒙古国税局、地税局税务人员经过两个半月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国税局、地税局共管户的金税三期信息采集工作。此次金税三期信息采集工作涉及内蒙古国税局、地税局共管户511328户,采集信息面占国地税共管户的72.4%。内蒙古国税局、地税局多次就信息采集和核对工作沟通,达成一致意见,按业务需求建立国地税共管户采集数据库,先通过后台技术,比对相同项,确定为同一户,核实无误后形成《国地税共管户采集表》。“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在国税局办理税税登记证的同时,填写《国地税共管户采集表》,税务人员对汇总后的采集表修正后统一编码。

下载当前国地税合作的实践与思考(20160420)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国地税合作的实践与思考(2016042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地税合作经验材料

    2015年7月1日,《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合作工作规范(1.0版)》正式全面实施,标志着国地税合作进入新阶段。工业园区分局主动作为,积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联合办税、联合执法......

    关于建立国地税机构间协调与合作机制的思考

    摘要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国家税务总局将全国省以下税务机构划分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建立与分税制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机构运行机制是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于理......

    国地税合作清单(5篇)

    附件2 合作规范3.0版合作事项分类落实清单 一、基本合作事项 (一)联合办理设立登记 (二)联合办理变更登记 (三)协同办理注销登记 (四)联合大厅办税服务 (五)共用基层服务资源 (六)联合采......

    富顺县国地税合作实施方案

    富顺县国地税合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合作工作规范(2.0版)》(以下简称《工作规范》),以及《自贡市国家税务局......

    国地税合作典型案例范本

    附件4 XXX国地税合作典型案例范本 事项名称:XXXX(基本合作事项、创新合作事项) 1.合作目的:XXX 2.合作目标:XXX 3.合作方式:XXX 4.合作流程:XXX 5.制度保障:必须有国地税联合通过公......

    关于建立国地税机构间协调与合作机制的思考(合集5篇)

    摘要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国家税务总局将全国省以下税务机构划分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建立与分税制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机构运行机制是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于理......

    中国税务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地税合作的思考[优秀范文5篇]

    中国税务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地税合作的思考 随着税收信息化、税收现代化的到来,对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工作、纳税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在经济税收新常态下,深化国地......

    国地税合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红原县国家税务局 红原县地方税务局 合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红原县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内各部门: 为落实省国地局工作部署,加快建立红原县国地税合作长效机制,切实推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