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性有机统一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5:4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三性有机统一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三性有机统一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三性有机统一的思考

对工商联坚持“三性”统一的认识和思考

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是工商联的基本特征,这是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工商联性质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研究和认识工商联的统战性、经济性和民间性特点,在实践中切实做到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有机统一,对进一步发挥工商联的职能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深刻内涵

统战性主要体现在工商联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决定了工商联的政治方向、政治地位和政治功能。统战性是工商联最重要的属性,要求工商联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始终把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努力把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战性决定了工商联的政治地位。工商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是党在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组织,是做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织和人民政协的重要界别,与一般社会团体不同,工商联能够通过参加党中央召开的各种党外人士协商会、座谈会、通报会等形式参加政治协商。统战性决定了工商联的政治功能。工商联的政治功能不同于民主党派,具有通过参加党内会议、执行党的决议等方式直接贯 1

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功能。工商联也不同于其他人民团体,具有团结凝聚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政治使命;具有反映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利益诉求,参与政治协商,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随着各种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的大量涌现,异地商会的不断组建,工商联的统战领域将不断拓宽。

经济性主要体现在工商联由工商界及其人士组成,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工商联反映和维护会员企业的正当利益和合法权益,为会员企业提供商会服务。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长期以来工商联直接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在政府与企业二者之间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工商联将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关于政府经济管理、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扶持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政府,为非公有制企业争取更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工商联协助政府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协助政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工商联离开了经济性,离开了经济领域,离开了经济活动、经济手段等工作载体与方式,就会失去发展的空间与活力。

民间性主要体现在工商联具有商会性质和职能,其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不同于政府机构,指明了工商联基本的工作方式。虽然属于公务员序列,但工商联作为商会组织,没有行政职能,不具有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和社会管理的强制性 2

权力,其职能主要是通过反映诉求、权益维护、沟通协调、信息咨询、搭建平台等方式为广大会员服务来实现的。工商联会员主要是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组成,采用加入与退出自由的会员制,下属的各类商会组织,也不是依靠行政命令和强制安排形成的,而是在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实现公平竞争的共同愿望下,以产品服务、行业领域、区域地域为纽带,自觉自愿组建形成的,带有明显的行业或区域自律特征。工商联的工作机制显著区别于政府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而是按照《章程》,采用会员代表大会、执委会、常委会的权力分布结构,设定会员代表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采用民主集中制的集体决策方式,具有明显的协商民主特征,更强调权力运行的民主性。

工商联的“三性”是历史的,具体的,也是发展的,长期的。随着新时期工商联事业的不断发展,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内涵也必将随着实践的推移不断丰富和完善。

二、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是“魂”、“根”、“本”的关系。统战性是“魂”,体现在工商联引导帮助非公经济人士有序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上,体现在培养团结大批与党同心同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工作上。非公经济人士作为迅速发展壮大的新的社会阶层,要适应他们的政治诉求和参政议政意愿在逐步增强的需要,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新贡献。经济性是“根”,既体现出工商联工作 3

是党的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也体现了工商联的活力、实力。我们要不断完善工商联职能,在拓展经济性上做文章。民间性是“本”,广大会员是商会的基础,要以人为本拓展民间性,进一步摸索企业家办会的模式,发挥会员的主体作用。

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工商联的统战性贯穿并促进经济性和民间性,而经济性和民间性体现并巩固统战性。统战性是工商联自身存在的根据,规定经济性、民间性的方向,经济性和民间性是工商联工作的具体形式和平台,是统战性的载体。统战性要寓于经济性、民间性之中,经济性、民间性反过来为统战性服务,没有经济性、民间性,统战性也就无法实现。

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统战性是根本,经济性是优势,民间性是特色。不能单纯强调一个方面,否定其他方面。不讲统战性,工商联就没有政治优势,工商联的地位作用就会大大降低;缺少经济性,工商联就失去发展基础和服务内涵;忽视民间性,工商联就缺乏工作活力。

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是工商联的独特优势所在。工商联的一切工作,都要牢牢把握统战性,充分发挥经济性,切实体现民间性,始终坚持“三性”的有机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工商联的特有优势和作用,不断推进工商联事业向前发展。

三、对坚持“三性”统一的基本要求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工商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集统战性、民间性、经济性于一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其成立与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坚持统战性,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及时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作出的各项决策,引导他们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经济性,就是切实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服务。坚持民间性,做好非公经济领域内行业协会和会员的社会管理工作,也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

(二)厘清“三性”之间的关系。统战性是政治的要求,是生命线,是工商联的立会之本;经济性是发展的要求,是关键点,是工商联的强会之道;民间性是社会的要求,是基本面,是工商联的活会之路。但从工商联工作实践看, 不少工商联的同志尤其是基层工商联的同志对这个问题存在着认识不清。有的同志提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工商联的商会职能将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工商联要少提甚至不提统战性,应突出和强调经济性、民间性;也有的同志提出,工商联无权无钱,做好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行了,用不着强调经济性、民间性;也有人认为省级工商联要注重统战性,市级工商联要注重经济性,县级工商联要注重民间性;还有人提出,行业商会没有统战性,只有经济性和民间性这两性,这些都是不利于工商联工作的。不管是省级工商联,5

还是市级、县级工商联,甚至行业商会都要坚持“三性”统一。行业商会是工商联组织的延伸和工作的拓展,行业商会丰富了工商联的统战性、经济性和民间性,使工商联的三性更丰满、更鲜明。认识不清,就会找不准工作切入点,工作不知如何开展或是工作抓不到点子上,抓不到位。我们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并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工商联的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发挥统战性特长,注重经济性特点,紧扣民间性特色,才能使工商联政治优势更强,发展领域更宽,自身活力更足。

(三)发挥“三性”统一的综合优势。工商联“三性”与其他组织相比的综合优势表现在:与其他商会组织相比有“统战性”;与其他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相比有“经济性”;与政府机关相比有“民间性”。统战性是工商联所独有而其他社会团体不具备的政治优势。在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的任务更加突出和繁重的形势下,工商联的统战性一定要继续坚持,不能削弱,更不能放弃。长期以来,工商联的经济性尤其是民间性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这次中央16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强化工商联经济性、民间性的作用。如果我们把三性割裂开来,我们相对其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政府机关的优势就变为劣势。为此,需要我们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并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三性”统一原则,更大地发挥优势、更好地体现特色。

(四)探索“三性”统一的路径。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我们不能代替政府部门起作 6

用,要发挥我们这个组织独特的优势,起到政府部门需要的,但政府部门又起不到的工商联组织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工作思路、功能拓展、活动策划、工作实践等方面,始终贯穿“三性”统一,做到服务大局彰显“三性”优势,谋划发展坚持“三性”原则,部署工作符合“三性”要求,融会贯通,整体推进,确保工商联工作的正确方向和组织的鲜明特色。由于各级工商联组织担负的责任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组织的发达程度差异较大,需要结合当地情况,工商联要在“三性”互动中找准位臵,创新工作,探索路径,开创中国特色工商联发展道路。

(五)构建“三性”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支持、统战部组织协调、工商联具体实施、有关方面积极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建立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与商会及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联系制度,与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高等院校等建立联合培训机制,与有关部门建立联合表彰机制,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建立对非公经济领域典型宣传及经常性联系制度,促进统战性的进一步发挥。建立有关重要经济决策委托工商联征询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意见制度,吸收工商联参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协调机制,加快建立工商联与相关部门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和统计信息的交流共享机制,建立和完善党政相关部门与工商联对口联系制度,形成工商联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机制,为工商联履行职责创造条 7

件、提供保障,促进经济性的进一步发展。创新会员和商会管理工作机制,对会员和行业商会进行动态管理,加强综合评定,以此激活各类商会和会员等工商联的组织细胞,扩大工作依托、夯实发展基础,促进民间性的进一步发挥。

四、确保实现“三性”有机统一

(一)牢牢把握统战性,打造以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为特色的政治品牌。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新社会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这一具有活力、富有能量的社会群体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新时期工商联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统战性,通过教育引导、政治安排、典型激励、活动宣传等手段做好非公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团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育造就更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不断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一是坚持引导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典型的学习宣传表彰,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理念,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及其他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致富思源、回报社会。二是积极探索工商联党组参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具体模式,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支持所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引导和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 8

展,始终做到坚持与党同心同德,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为推动党和政府决策部署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贯彻落实提供组织保障。三是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组织的政治引导功能。商会和行业协会作为民间非官方组织对非公企业具有较强的政治引导功能。工商联要发挥好这些组织的作用,引导它们既要维护好自身权益,又要加强行业自律意识;既要引导各级商会加强抱团取暖意识;也要通过他们加强对会员企业的宣传教育。通过向会员企业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奉献,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四是注重引导非公企业加强自身文化建设,以文化吸引人,教育人,团结人。不仅要团结好非公经济人士,更要通过非公企业自身的这种文化体系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联盟,使员工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对企业文化的扶植和培养,引导非公企业走爱国敬业之路,走自主创新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五是建立非公经济思想工作长效机制。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非公经济思想政治工作面广量大,涉及的部门多,单靠统战部和工商联等部门很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需要善用外力形成合力,建立非公经济思想工作长效机制。六是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密切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联系,深入了解他们的意愿和要求,通过政协平台和“工商联直通车”等方式,向党委和政府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增强大 9

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帮助其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

(二)充分发挥经济性,打造以服务全省非公经济发展大局为特色的经济品牌。工商联的会员绝大多数是拥有经济实体的企业会员,他们的活动范围集中在经济领域,工商联要代表他们的利益,要为他们服务,这就决定了工商联工作必须与经济工作相结合。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大局是安徽省工商联参与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充分发挥工商联广泛联系的独特优势,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广大非公制企业和企业家积极参与皖江示范区建设、技术创新试点省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皖北振兴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深入推进“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商会合作共建皖江”、“百家民企进皖北”等品牌活动,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载体,集聚更多要素资源参与安徽经济建设。二是协助党委政府,主动配合有关部门,不断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策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维护非公有制企业权益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合作机制,确保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贯彻落实。三是探索建立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平台,总结交流非公有制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激励非公有制企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加强品牌创建,促进非公有制企业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四是探索建立工商联教育培训、投融资服务、维权服务、人才交流服务、信息服务等服务平台和机制,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信息、法律、融资、10

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服务,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支持和组织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加强同国外境外工商界和工商社团的交流合作,更好地为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供服务。

(三)切实体现民间性,打造以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发展为特色的商会品牌。工商联民间性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商联活动空间的大小和工作灵活度的强弱。有了民间性,一些行政部门不能做、做不好的事,工商联都可以做,可以起到政府部门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工商联的工作必须体现民间性。一是促进行业协会商会的改革与发展。工商联要主动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大势,认真履行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职责,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日常监管,指导和推动商会组织规范内部管理,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活动,积极参与制定行业协会商会政策法规,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宣传政策、提供服务、反映诉求、维护权益、加强自律的作用。要准确把握新时期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特点和规律,围绕非公有制企业比较集中的新兴领域,引导组建一批新的商会组织,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牵头协调作用,积极引导和促进民营企业组建投资联盟和战略联盟,实现抱团发展、联合发展,同时要加强对异地商会的联系与指导,为地方经济发展集聚更多力量。二是加强非公经济领域社会管理工作。当前,经济社会正处于加速转型时期,利益格局加速调整,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劳资纠纷问题尖锐,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商联在协调劳资关系、促 11

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工商联要积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其他有关企业方代表一道,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和调处劳动争议。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加快建立和完善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维护员工合法权益,让员工更多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三是拓宽民间商会的服务职能。凡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是小政府、大社会。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加快,政府要将更多的行业管理和地方公共服务职能退回到市场,转移到商会。工商联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积极探索商会服务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创造性开展为非公有制企业调解仲裁民商事纠纷、出具产品产地证明书以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职称评定、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申报等工作。商会组织可以在充分发挥业内有效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引导企业联合发展、共办实体的形式,整合资源、嫁接资源,商会可以参股,从而解决商会持续发展活力和生命力问题。四是积极支持会员办会,最大限度地调动会员参与工商联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主动入会、服务立会、活动兴会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坚持“三性”统一 深化三大改革

坚持“三性”统一 深化三大改革

坚持“三性”统一深化三大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农村和要素市场改革,是当前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如何深化三大改革?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三性”即坚韧性、开创性、操作性的有机统一,不失时机地强力推进。

要有坚韧性──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深化三大改革首先必须坚

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统一思想不畏难。改革是发展的源动力。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按照“接轨沿海、全面优化、实现突围、提速提效”的思路,深化三大改革,创新机制体制,增强发展动力。贫困地区财政增长乏力,经济增长乏力,不改革无法实现“突围”;同时深化改革是群众急需的事,受益的事,是长远起作用的事。深化三大改革会触动多方利益,引发诸多矛盾和问题,但这是社会前进中的问题,工作进步中的问题,相对于改革和改革取得的成效,是次要问题、局部问题、枝节问题,是完全可以化解消除的问题。

适时而动不能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重大战略的实施都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既从宏观着眼,不失时机地把改革推向前进,又从微观着手,切实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力度和方法。当前是改革改制的最好时机,上级有政策,外地有经验,加之国企自身也有危机,职工有愿望。因而不能再等、再拖、再靠,必须抢抓机遇,适时而动,痛下决心尽快改。

稳定工作不能松。深化改革,务必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一方面高度重视思想工作。多做宣传引导工作,多做思想教育工作,把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改革改制上来;另一方面实行规范操作。依法有序进行改革,先立规矩后实施,先定原则再推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成熟一个、改制一个,稳定一个、发展一个,力求引发矛盾最小化。

要有开创性──确定改革的目的和重点

在坚定决心和信心的基础上,必须要有开创性的改革动作。“突围”、解困只是改革的浅层目标,而通过改革,实现县域经济能量和能级的提升,进而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才是改革所追求的最终目标。顺畅地推进三大改革,必须从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这两大难题着眼,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寻求新的突破。

改制兴业。企业改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投大靠强,聚集产业。在具体操作中,必须通过面向市场实现资产变现和招商引资,力求改制一家企业,壮大一个实业,带动一大产业。要进一步扩大产业建设投入,通过以资产换资金、以产权换财源,全力以赴上几个食品加工业、资源加工型产业和工业制造业项目,以迅速做大规模,形成产业,形成财源。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兴办产业,着力点要放在创建小康示范村,实行产业布局规模化。特别是注重巩固并转化水利改革、退耕还林、清洁能源三项工程成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移民创业。以邵阳县为例,对于民穷县也穷的落后地区培育劳动力和人才要素市场,可以选择两个突破口:一方面,转移农民。县内转移就是让农民向城镇集中,向园区集中,把更多的农民变成市民。在改革操作层面上主要是加大户籍改革力度,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创业的歧视性规定,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真正让进城创业的农民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福利、公共卫生、子女上学等方面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向县外转移,主要是通过创建劳务技能培训基地,提高劳力技能,打造劳务品牌,让本地民工走俏市场,在外创业。另一方面,内移能人。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和洛湛铁路资源型产业开发的机遇,进一步对外扩大开放,广引各方人才,特别是吸引本地在外的“精英”回乡投资兴业。这样,通过双向移民的办法,实现劳务转移,资本内移,精英回流,邵阳县城将变成洛湛移民新城,邵阳县将由农民大县变成移民大县。

让利惠民:深化三大改革,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改革的成果,得到更多的实惠。深化农村改革,属于政策性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农村税费改革。当前要认真落实好“两降一取消”政策、粮食补贴政策和对粮食实行保护价格。属于开创性的改革主要是税费改革中的配套改革问题,特别是人的有关改革,这是减轻农民负担的关键,也是让利惠民的必要之举。譬如目前乡镇七站八所的运行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窝囊的体制,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乡镇自治,责权统一;一体对待,一视同仁;精简机构,合并职能;核定编制,竞争上岗;下岗分流,社会保障。

消赤减债: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进而真正实现乡村自治,这是今后乡村改革的方向。目前要积极探索多渠道支持乡村化解债务的办法和机制,切实减轻乡村两级包袱。结合深化农村改革,有两条途径可以减轻乡村负债:一方面大力调整学校布局,把收缩后的学校校舍加以整合利用,拍卖、出租创办民营学校,或创办实业产业,以减轻普九欠债压力;另一方面对水利设施、乡村企业及其它闲置资产,采用工业企业改制的办法,动产权、卖资产,盘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呼唤“回归” 需要“三性”统一

小学语文课堂呼唤“回归” 需要“三性”统一

——“云南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一会场)启示录

云南省小语会副理事长、省特级教师

彭慧勇

由云南省教科院和云南省小语会组织的“云南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于2010年5月23日至26日在美丽而充满彝族特色的楚雄市顺利举行。笔者有幸参与了第一会场(赛场)的组织及评委工作,观摩了来自昆明、曲靖、楚雄、文山四地(市)6位选手的12节展示评比课。这次参赛的选手都是历届省小语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其中还有两位曾参加过全国教学竞赛并获大奖),且年龄在35岁以下,可以说都是我省小学语文教学的一流青年名师。尽管组织者已从活动名称、课题选定、教学课时要求、设奖等方面尽量淡化“竞赛”,尽量增加教学展示、交流、研讨的学术气氛,但选手们个个都是我省的小语教坛精英,功底深厚,各具优势,整体教学水平很高,在鹿城的角逐也就显得异常地激烈。

这次活动最大的变化有三,一是把历年的“竞赛活动”改为了“展示评比活动”;二是把历年的“一课时教学”改为了“两课时教学”;三是把历年的“地州(市)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选手条件改为了“省历届阅读教学一等奖获得者”。变化虽然不多,也不算太大,但笔者、参赛的选手和近700名(一会场)参与观摩学习的教师都能强烈地感受到我省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和改革在不断深化和调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回归”和“‘三性’统一”两大主题强烈地撞击着笔者的思想,6位我省小学语文教学一流青年名师执教的12节展示评比课给予笔者丰富的课堂教学案例和深刻的思想启示。

启示一:小学语文教学呼唤“回归”

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一切社会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摆脱不了“钟摆现象”,因此,只有不断地呼唤“回归”,及时地呼唤“回归”,使“回归”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才能保证小学语文教学永远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前进、前进进。

第一,“回归”小学语文学科的本质。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生字词”的教学,都把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作为第一教学目标,安排了充足的教学时间,设计了系统的教学程序。注意把识字、识词与写字、用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注意通过示范和讲解指导学生的书写。“集中识字”与“分步识字”结合,小“集中”大“分步”。低年段因学生拥有的字词量

少,识字量又大,在第一课时适当集中识字。中高年段因学生拥有的字词量逐步增多,识字量又逐步减小,在一、二课时中实施分步识字。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朗读训练”,都把准确、熟练、有感情朗读课文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设计有“自主练读”、“同学相互评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尝试朗读”、“感情朗读”等教学环节。朗读训练充分,朗读指导充分,情感表达充分。每一位教师都力求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语言文字”与“艺术文化”的统一,既重视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听、说、读、写、书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又重视引导学生品味、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哲理、精神、美等内容。在大“统一”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年段、不同教材,又有小“侧重”。低年段多侧重于“工具性”和“语言文字”的学习、训练和使用,而中高年段多侧重于“人文性”和“艺术文化”的感悟、提炼和拓展。

第二,“回归”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教学规律。第一课时,开课首先安排几次阅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或提炼主要内容;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划分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有时还安排深入学习一小部分具体内容。第二课时,重点引导学生精读句段,深入学习各部分内容;最后又通过“整体感悟”、“升华提高”或“拓展延伸”等环节,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回归,再回到课文整体。每一位教师都遵循了从“思想情感”到“语言文字”再回到“思想情感”的规律。开课先“以境诱情”、“以言诱情”、“以情诱情”,确定情感基调,奠定情感基础;课中“读文生情”、“披文入情”、“品文悟情”,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和所蕴含的情感,学习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技巧和方法;结课时“回味体情”、“升华激情”、“共鸣抒情”,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与作品和作者的情感达到一致,实现共鸣和升华。每一位教师都遵循了“读思结合”的规律。教学过程动静结合、动静搭配、动静交替,既有“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浮想联翩”,又有“专注练习”、“凝神静思”、“潜心悟道”。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节奏感强,教学效果好。

第三,“回归”学生的发展。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正确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深度等方面的选择,给予学生很多鼓励和赏识,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每一位教师都精心设计了各项训练的程序和层次,特别是“双基”的训练,教师都精心安排了多次反复的训练程序,既有“点”(个别学生)的训练,又有“面”(分组和全班)的训练,有时先“点”后“面”,有时先“面”后“点”地进行训练。经过多次反复地训练,学生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从“知少”到“知多”、从“知浅”到“知深”、从“不熟”到“熟”、从“不精”到“精”的发展变化过程,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每一位教师都注意把“教师的提问、引导和总结”巧妙地转化为“学生的发现、感悟和表达”,把“教师个人的才能”巧妙地转化为“学生个人的才能”。教师尽量控制和减少直接提问、引导讲解和概括总结,多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参考资料等后自己发现和感悟到知识和方法,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进行初步地运用。教师尽量少读、少讲、少示范、不表演,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习、多表演。这一转化,转出了学生能力的训练与提高,转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张扬与发展。

启示二: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三性”统一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定是也必须是“有趣性”、“有效性”和“有用性”三者的兼备、三者的平衡、三者的融合。其中,“有趣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有效性”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有用性”是教学成功的根本目标。没有“有趣性”作为前提,“有效性”和“有用性”将失效大半,甚至无从谈起;没有“有效性”作为基础,“有趣性”也就失去了意义,“有用性”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没有“有用性”作为根本目标,“有趣性”和“有效性”就都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动力,失去了价值。

第一,重视小学语文教学“有趣性”的实际价值。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把握住小学生好新、好奇、好玩、好动、好胜的特点,瞄准学生的情趣点,或创设情境、或质疑问题、或设置悬念、或巧布难关、或轻拨心弦,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入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视频、音频、文字等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声色俱佳,多重互交,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情境化,真正实现了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完全融合。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沉浸在情境之中,在情境中读、情境中思、情境中悟、情境中练、情境中议、情境中说、情境中演,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多种能力都得到发展。做到了知识生动、形象,学习轻松、有趣。每一位教师都能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精心选择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新颖。特别是一些趣味性强、游戏性强、活动性强、时代性强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使枯燥重复的生字、朗读、背诵等教学变得趣味盎然。

第二,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程度。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能从语文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上全面确定教学目

标,然后依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标设计教学程序,依标选择教法和学法,依标实施练习与评价,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每一位教师都注意提高教师指导作用的针对性,针对教学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共性问题、学困生问题、发展性问题等进行指导。基本做到了共性问题全班指导,小组问题小组指导,个别问题个别指导。每一位教师都在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多方预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情,结合教学实情,及时调整教学,及时生成教学,保证了教学的完整与成功。每一位教师都注意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反馈、评价、矫正、补偿机制,注意教学中学生出现的一点点错误、含混、不畅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训练、及时掌握。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有用性”。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读书的姿势、语速和语调,从写字的姿势、笔顺和结构,从读书与动笔、读书与思考、读书与联想等的习惯上来要求学生和培养学生。每一位教师都注意使“读写结合”、“讲练结合”、“学用结合”,教学都精心设计了写字、写词、写句、写片段、写小诗、写感言等练习,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方法及时转化为能力和作品。每一位教师都加强了语言的积累,注意引导学生在多读、多品的基础上,多诵、多记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经典课文,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每一位教师都做到了教态亲切,情感饱满,语言准确、流畅、富有魅力。教师以自己的真情和深情时时感染着学生,以自己的激情点燃了知识。教学中教师循循善诱,多用激励和赏识,最大限度地呵护、保持、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

启示三:小学语文教学“艺无止境”

小学语文学科因为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所以无论在教学目标的确定、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教学深度与广度的把握、课外教育资源的选择与运用、学与用的结合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对教师的语文素养与百科知识、社会经验与文化品位、教学的技术与艺术水平和能力等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当前,各个版本的新课标小语教材中高段的许多课文,其生活背景、语言技巧、文化内涵等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这就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很大的自由空间和很多不确定性。因此,这次参加展示评比的部分教师的教学也留下了或多或少的“遗憾”,留下了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探讨的问题。

第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坚持不懈地进行阅读和思考,使读书成为自己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除了多读教材和教育理论书籍外,还应该多读一些文学、文化、哲学、美学和科学常识方面的书籍,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逐步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逐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逐步提高教学技术与艺术水平。从而更准更好地把握好教材的难度、广度和多重文化内涵,设计出符合学生“多重发展需要”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兼备”的“开放型”语文教学。

第二,小学语文教学还需要进一步突出“年段特点”和“文体特点”。教学要进一步针对小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和不同年段的知识层次、能力层次、学习方法和经验层次,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突出教学的“年段特点”。低年段的教学,趣味性还要强一点儿,游戏活动还要多一点儿,动静交替还要快一点儿,学法指导还要细一点儿;而中高年段的教学,教师要放手一点儿,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要强一点儿,思维训练的深度、难度要大一点儿,对人文内涵的提炼要广一点儿、高一点儿。教学要依据教材的不同文体,采用与文体协调一致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利用不同文体的风格和优势,彰显教学的风格和魅力。“童话故事”宜多采用“情境剧排演”的方式进行教学,“儿童故事”宜多采用“角色体验”的方式进行教学,“诗歌”宜多采用“吟诵”的方式进行教学,“美文”宜多采用“文艺品赏”的方式进行教学,“科学说明文”宜多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四篇:真理性与价值性有机统一

真理性尺度与价值性尺度有机统一

———邓小平当代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学习体会

王定俭

公共管理学院2007级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在不断地思考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的理论和实践课题,邓小平在思考和解答这一课题中,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真理性与价值性有机统一的原则。即在现实的认识和实践中,必须既遵循认识和实践的真理性原则,又遵循认识和实践的价值性原则;既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又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并实现二者具体的和历史的有机统一。邓小平真理性尺度与价值性尺度有机统一的当代科学社会主义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中的一根红线,具有有多方面的理论纬度,对邓小平这种当代科学社会主义观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我们深刻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邓小平真理性尺度与价值性尺度有机统一的当代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历史视野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马克思明确提出社会发展有外在尺度和内在尺度两重尺度,并且主张这二重尺度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1]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既可以通过理性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的外在尺度,又可以把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有机统一于人类的社会历史活动中,以此创造出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世界。在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既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追求人类解放和自由的价值理想,又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价值构想的“空想”性,使科学的认识和崇高的价值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创立了真理性与价值性有机统一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遵循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价值性有机统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就认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必须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而是要摧毁套在人民身上的枷锁,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这是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方向,又是中国人民理性选择和艰苦奋斗的现实结果。建国后,毛泽东一方面急切想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他又多次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我国建设面临的社会主义客观现实。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和多重影响,以及对形势的错误判断,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逐渐地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抑或说认识的真理尺度和实践的价值尺度在毛泽东的视野中逐渐发生了偏差,单纯地追求真理性尺度在毛泽东选择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甚至发展为唯一的尺度,而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逐渐地萎缩和淡化。同时,当时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多地是停留在理想的和抽象的价值追求的表面,忽视了价值追求所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对此,邓小平曾分析指出:“‘文化大革命’中有一种观点,宁要穷的共产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2]就是这一错误认识的极端表现。邓小平还深刻指出:“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整整二十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3]这种实践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了极大危害。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亲身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享受了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喜悦,饱偿了革命和建设挫折的痛苦。痛定思痛,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与挫折深刻原因。邓小平认为,认识和实践的历史从那里开始,逻辑也应该从那里开始。邓小平从总结历史经验和吸取历史教训的角度来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现实性和价值性就凸现出来。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领袖,中国革命是在他的领导取得成功的。然而他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认为,不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5]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要避免出现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出现违背社会主义价值性原则的方向错误。邓小平认为,我们所干的“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4]

[6]邓小平认为,如果片面地发展生产力而不顾及社会主义方向,就不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邓小平指出:“道理很简单,中国十亿人口,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裕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7]邓小平在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给予足够关照的同时,没有忽视现实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特别是强调要从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用认识中国人民是现实的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是追求现实的社会主义价值的创造者和享用者,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应该把科学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入,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的科学论断,就是邓小平真理性与价值性有机统一不懈探索的结晶。邓小平认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真理性的规定,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并且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就在于它能解放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的社会生产力,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对现实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性规定,因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全国人民共同富裕,”[9]正是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尺度和价值性尺度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的深层本质,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最集中体现。

二、邓小平真理性尺度与价值性尺度有机统一的当代科学社

会主义观点的辩证关系

从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必须处理二者关系的方面说,马克思认为,大工业使“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10]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世界各民族历史必然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理论敏锐地指出:“我们同世界上的经济交往更加频繁,更加相互依赖,更不可分。”[11]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12]邓小平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这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邓小平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真理性尺度思考的同时,一刻也没有忘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性尺度。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深刻指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

[13]邓小平认为,对外开放是人们对世界发展的历史性选择,但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始终要摆在第一位,这样才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邓小平认为,不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对外开放,或者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对外开放,都是背离我们对外开放目标的,因为“我们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外国的技术,利用外资,是为了搞好社会主义,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14]邓小平认为,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辩证统一都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

从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竞争,必然要比较优越性和说服力的方面说,邓小平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物而产生的,现实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最终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后的近百年间与资本主义社会并存竞争,比较优越性和说服力的过程中,总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与发达的科学社会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构成了当代世界历史竞争的格局。对此,邓小平既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世界资本主义的横向联系及竞争发展的现实出发,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作认真分析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15]邓小平从社会历史发展最终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真理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价值追求有机统一,来把握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科学地凸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说服力。邓小平认为,当代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是一个两极分化的社会,穷的越穷,富的越富。而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则是要从现实起点出发,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要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质财富不断增长。邓小平认为,如果不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这只会导致共同贫穷,这就取消了人们活动的价值尺度。同时,邓小平又认为,“但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6]邓小平认为,如果不讲共同致富,导致两极分化,这又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真理尺度的取消。可见,邓小平这一国际视野的贫富观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坚定性,又体现了现实社会主义理性的价值观,是二者有机联系的辩证统一。

从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竞争,必然要借鉴利用为促进社会主义发展服务的方面说,邓小平敏锐认识到,在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并存的近百年间,既有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上的封锁,军事上的干涉和政治上的孤立,资本主义从来就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颠覆的“和平演变”策略。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同时,也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借鉴,相互利用和相互促进的方面。邓小平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处于当代世界的同一体中,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发展中的大国其发展离不开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作为一个东方发展中的大国——中国。邓小平指出,“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西方政治家要清楚,如果不帮助发展中国家,西方面临的市场问题、经济问题,也难于解决。经济上的开放不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恐怕也是发达国家的问题。现在世界上占总人口四分之三的地区是发展中国家,还谈不上是重要市场,世界市场的扩大,如果只是在发达国家间兜圈子,那是很有限度的。”[17]可见,在这里,邓小平既从理性的尺度思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又从价值的尺度深刻剖析了只有在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不断扩大的双向对外开放中,才会双赢互利。邓小平认为,象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虽然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而进入了社会主义形态,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而很快进入社会主义的发达阶段。资产阶级在他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在它四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许多发展生产力的经验和理论,学习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经验和理论,是我们避开曲折,少走弯路的一种明智策略,我们要建设“够格”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加强国家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

术成果和资金,是不可能的。”[18]因此,邓小平认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是非得失,“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标准,坚持生产力标准就是坚持社会生活的客观真理性,是遵循历史必然性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和国防等各方面实力的总合,其中经济实力是基础,它决定着其他方面。因此,坚持综合国力标准和坚持生产力标准都是坚持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则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价值标准,人民是价值的主体,“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20]人民又是评价的主体,他把“人民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判断我们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以否的依据。在邓小平看来,我们党的言论行动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这个出发点还不能保证言论行动的正确性。因此,检验一切言论行动正确与否,还要通过实践,看其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人民利益的实现程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6-97页。

[2][3][4][5][6][7][8][9][11][12][13][14][15][16][17][18][19][2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171,115,116,116,110,207-208,373,110-111,103,117,3,195,63,172,79,117,372,255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255页。

第五篇:浅析三性三感

浅谈我所理解的“三性”、“三感”

主持人播音员的的“三性”、“三感”指的是规范性,即语言规范,清晰顺畅;庄重性,即真实可信,落落大方;鼓动性,即情真意切,爱憎分明;时代感--胸襟开阔,新鲜跳跃;分寸感——准确恰当,不瘟不火;亲切感——恳切谦和,息息相通。

下面我就分条逐一说明我所理解的“三性”、“三感”

一,规范性

作为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规范性是我们应该首先掌握的。我们在经过专业的训练之后,说好普通话是基础。其次,熟练地掌握修辞、语法、逻辑等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在不断地摸索中,在前期的模仿之后我们要找到自己的风格,这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要避免千人一声的感觉。

二,庄重性

语言的庄重性并不是死板呆滞,而是在我们在播音或者主持的过程中,不应该阴阳怪调,故弄玄虚。本来想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听众、观众能有身临其境。但是却适得其反,给受众一种不好的体验。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有对工作的认真踏实的态度,语言应该符合情景的起伏变化,但不应矫揉造作。有些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一味的注重吸引观众眼球,在工作中过度夸张、表演。不免让人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

三,鼓动性

我们在语言表达中应该掌握鼓动性这一技巧。这能使我们的语言更有感染力,让我们脱离简单的“播报”。鼓动性能让我们的语言更有灵魂,更有力量。同时能起到宣传和引导的作用。

四,时代感

时代在进步,我们现在在语言表达中的基调和感情相较于七八十年代播音员的感觉肯定是有很大差别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在我们播音、主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紧扣时代,把握听众的心理。五,分寸感

我们在工作时应该有温不火,从容淡定的心态。要很好地把握稿件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节目现场的气氛。在重音、停顿、断句等技巧方面应该多加练习。

六,亲切感

我们作为播音员、主持人,给观众、听众的感觉要避免高姿态,给人以居高临下的不舒服感觉。我们应该有亲切感,让受众更易接受。主持人董卿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就很好,不管在上访谈节目还是大型晚会主持时,她都能做到从容不迫,亲切和蔼,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这一点我们应该多向她学习。

在专业训练中,我自己除了在发声、语音断句等基本功方面有很多要进的地方,在作为播音员、主持人要掌握的“三性”“三感”上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在播报新闻的时候庄重感佷不够,基调把握不好;语言缺乏感染力、鼓动性等等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训练中我会更加注意自己的问题,努力改正。

以上就是我对播音员、主持人“三性”“三感”的理解。

下载关于三性有机统一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三性有机统一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群团工作“三性”是什么?

    群团工作“三性”是什么?习近平为你解读 2017年8月26日,群团改革工作座谈会26日在京召开,习近平发表了重要指示。 党的群团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群团改革是全面深化改......

    把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有机统一起来

    资源型地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框架,把环境容量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前提,把环......

    浅谈课堂容量与课堂效益的有机统一1

    浅谈课堂容量与课堂效益的有机统一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结合近三十多年的教学经历,反思自己教学生涯的成功与不足......

    临安城市有机更新的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临安城市有机更新的思考 “城市有机更新”事关城市形象和品位,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它不是简单的“拆老城、建新城”式的旧城改造,而是以建设“生态型宜居......

    成都平原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思考

    成都平原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思考摘要:近年来成都平原有机蔬菜生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受到农村劳动力流失、自然条件的限制及产业基础薄弱等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其产业发展......

    三性三化整改措施

    “三性三化”活动整改报告 从2011年11月1日以来,我区以“深化思想认识,整顿机关作风,强化机关规范管理,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推动重点工作”为重点,积极开展以“增强工作计划性、......

    证据三性的论述

    证据三性的论述根据诉讼活动中证明案件事实的客观规律,证据应当具有“三性”,才能作为有效的证据,起到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所谓证据的“三性”.即(1)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作为......

    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期待,不仅要求人民法院对案件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