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 10-10-24 16:23:00 ]
编辑:studa20
作者:利娜,黄玉柳,陆 宁,叶妙珍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50名儿科护士进行心身健康测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50名儿科护士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及SCL-90阳性项目数得分明显高于常模(P<0.05);31~35岁护士躯体化、偏执、强迫、抑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20~30岁护士(P<0.05,P<0.01);未婚护士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评分与已婚护士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分析了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结论 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差,受年龄、婚姻状况影响。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原因。
【关键词】
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对策
儿科病房是为14周岁以下的儿童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恢复健康的场所。儿科疾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儿科护理人员面对着特殊的服务群体,工作强度大,严重影响了护士的心身健康,本文对儿科护士的心身健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现总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我市4所镇级综合医院儿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35岁;其中,未婚护士包括离异2名,见表1。发放调查问卷54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6%。表1 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护士人数比较
1.2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54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35岁;其中,未婚护士包括离异2名,见表1。发放调查问卷54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6%。
1.3 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进行问卷调查,抽选4所镇级医院的54名儿科护理工作者,经统一指导解释后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与国内常模(644)[2]进行比较。
结果
2.1 儿科护士与国内女性常模SCL-90因子分析比较
儿科护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及SCL-90阳性项目数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儿科护士与国内女性常模SCL-90各因子比较注:与常模比较,*P<0.05
2.2 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及家庭收入SCL-90各因子分析比较 50名儿科护士中,31~35岁护士偏执、躯体化、强迫、抑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20~30岁护士(P<0.01、P<0.05)。20~30岁护士焦虑因子评分显著高于31~35岁护士(P<0.01)。未婚护士(包括离异护士2名)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已婚护士,而偏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已婚护士(P<0.05,P<0.01)。见表3。表3 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儿科护士SCL-90各因子分比较注:与组内对应项比较,*P<0.05,#P<0.01。
讨论
3.1 工作因素
儿科护理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肩负责任重,同样的护理和治疗,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要比成人科室多。儿科工作环境复杂,服务对象特殊,常因嘈杂零乱的环境和婴幼儿啼哭声不断的刺激,严重影响儿科护士的工作情绪。儿科病房允许有家长陪护,各项治疗、护理工作都是在家长的“监督”之下公开进行,加上儿科患者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心肝宝贝,作为父母情愿生病的是自己,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丝毫痛苦,孩子生病,家长焦躁不安、情绪不稳、激惹率增高,容易产生攻击性,易向护士发泄,对护士的辛勤劳动有时不能正确理解。在儿科若一针见血,家长没有意见,一针见不到血,家长则面露不满,甚至动口骂人或动手打人,认为护士水平不高或故意增加患儿痛苦,因而忽略了护理工作者应有的工作权力和人格权力,从而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使人际关系敏感。一部分护士操作前反复多次寻找血管且做得很慢,以保证穿刺成功;少数护士因穿刺困难或失败容易激动,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常感到自己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公平的回报。这些问题是与恐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相关的感知体验有关,这些情感体验与SCL-90调查亦相吻合。以上诸多因素作为应激源,能刺激人们的某种情绪体验,在情绪活动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生理变化,影响人的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3]。如果自己不善于排除困扰和减轻心理压力,这种消极的破坏性的情绪使护士身心都处于应激状态[4],久而久之,会导致身心疾病,影响护理质量和患儿的康复。
[ 10-10-24 16:23:00 ]
编辑:studa20
加之频繁的“三班倒”,没有周末及节假日的定时休息,扰乱了护士自身的生活规律,从而影响护士的社交活动及家庭生活,使他们感到身心疲惫,产生焦虑、压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甚至有很多人发生了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头晕、疲乏、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以上身体的疲劳和心理负荷的加重,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调节,则会出现紧张、情绪不稳定、易疲劳、压抑等不良感觉,紧张、情绪不稳定属于焦虑的感知和体验,易疲劳及症状反映了躯体化的情况,而压抑则是与忧郁有关的情感[5]。
3.2 年龄因素
表3示,年龄偏大的护士身体健康状况较年轻护士有所下降,她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工作压力或心理障碍得不到有效缓解,使其产生疲惫感,而影响护士的心身健康。因此,管理者在调配儿科工作人员时应注意考虑年龄因素。20~30岁护士焦虑因子评分显著高于31~35岁护士,可能与临床经验及业务水平较年长护士欠缺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有关。
3.3 婚姻状况因素
婚姻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同时婚姻问题还反映了个体的支持结构是否完整有效[3],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身健康水平越高。已婚护士能从其配偶获得社会支持,而未婚者可能由于远离父母,长期住在单身宿舍,而相对缺乏社会支持。更有甚者,单身护士中的离异者可能在经历了婚姻变故、感情创伤后,其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有所下降,以致严重影响其心身健康水平。
对策
(1)充分休息:当护士感到心理压力过重、心情忧郁不适时,应及时休假,切忌带病坚持工作,调整身心状态,以利于健康的恢复。(2)调节心情:保持愉悦的心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以利于更好地工作。(3)注重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加强心理保健知识的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调节和完善。(4)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升华积极情感,遇到不开心的事向同事、关心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倾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或睡觉,从而减轻精神压力、松弛精神,促进健康。(5)提高自身素质,平时加强业务训练,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练就过硬的本领。(6)务必使患者了解其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应尽的义务,并明确和保护护士在工作中的权力,了解并理解护理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使护士工作起来心情舒畅,能真正地对患者负责,儿科护士是患儿的直接护理者、患儿的康复与预防指导者,是患者与家长医生之间的协调者。
综上所述,在儿科工作中,笔者应从儿科的工作特点和患者的要求出发,挑选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而且业务熟练、有耐心且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儿科护士工作,并且要不断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修养,克服个性弱点,用职业的角色约束自己的情绪变化,转移各方面的不良心理因素,更好地做好儿科工作。
【参考文献】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26.金华,昊文源,张明原.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12(5):26.陈炳英,朱培莉.护士精神状态对护士行为适应的影响.实用护理杂志,2002,5(18):5.4 李会香,赵玉香.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调查分析及对策.临床护理杂志,2004,3(2):5.徐斌,王效道.心身医学-心理生理医学基础与疾病.北京:中国医学科学出版社,1990,16-245.[ 10-10-24 16:23:00 ]
编辑:studa20
加之频繁的“三班倒”,没有周末及节假日的定时休息,扰乱了护士自身的生活规律,从而影响护士的社交活动及家庭生活,使他们感到身心疲惫,产生焦虑、压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甚至有很多人发生了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头晕、疲乏、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以上身体的疲劳和心理负荷的加重,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调节,则会出现紧张、情绪不稳定、易疲劳、压抑等不良感觉,紧张、情绪不稳定属于焦虑的感知和体验,易疲劳及症状反映了躯体化的情况,而压抑则是与忧郁有关的情感[5]。
3.2 年龄因素
表3示,年龄偏大的护士身体健康状况较年轻护士有所下降,她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工作压力或心理障碍得不到有效缓解,使其产生疲惫感,而影响护士的心身健康。因此,管理者在调配儿科工作人员时应注意考虑年龄因素。20~30岁护士焦虑因子评分显著高于31~35岁护士,可能与临床经验及业务水平较年长护士欠缺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有关。
3.3 婚姻状况因素
婚姻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同时婚姻问题还反映了个体的支持结构是否完整有效[3],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身健康水平越高。已婚护士能从其配偶获得社会支持,而未婚者可能由于远离父母,长期住在单身宿舍,而相对缺乏社会支持。更有甚者,单身护士中的离异者可能在经历了婚姻变故、感情创伤后,其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有所下降,以致严重影响其心身健康水平。
对策
(1)充分休息:当护士感到心理压力过重、心情忧郁不适时,应及时休假,切忌带病坚持工作,调整身心状态,以利于健康的恢复。(2)调节心情:保持愉悦的心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以利于更好地工作。(3)注重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加强心理保健知识的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调节和完善。(4)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升华积极情感,遇到不开心的事向同事、关心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倾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或睡觉,从而减轻精神压力、松弛精神,促进健康。(5)提高自身素质,平时加强业务训练,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练就过硬的本领。(6)务必使患者了解其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应尽的义务,并明确和保护护士在工作中的权力,了解并理解护理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使护士工作起来心情舒畅,能真正地对患者负责,儿科护士是患儿的直接护理者、患儿的康复与预防指导者,是患者与家长医生之间的协调者。
综上所述,在儿科工作中,笔者应从儿科的工作特点和患者的要求出发,挑选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而且业务熟练、有耐心且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儿科护士工作,并且要不断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修养,克服个性弱点,用职业的角色约束自己的情绪变化,转移各方面的不良心理因素,更好地做好儿科工作。
【参考文献】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26.金华,昊文源,张明原.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12(5):26.陈炳英,朱培莉.护士精神状态对护士行为适应的影响.实用护理杂志,2002,5(18):5.李会香,赵玉香.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调查分析及对策.临床护理杂志,2004,3(2):5.徐斌,王效道.心身医学-心理生理医学基础与疾病.北京:中国医学科学出版社,1990,16-245.
第二篇: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影响因素及对策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影响因素及对策
职业性质的工作和环境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精神科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具有较高的应激危险性,工作难度大,应激强度高,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了解影响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更好地促进精神科护理的持续发展。1 工作压力产生及表现 1.1 社会因素
1.1.1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无论在医院内部还是社会上仍存在轻视护理工作的现象,加上人们对精神卫生工作认识的不足,对精神科病人存在偏见甚至歧视和排斥,在精神病医院工作的护士同样也存在一种被歧视的感觉;同时工作环境差、医疗设备简陋、非护理性工作多,认为护士就是简单的给病人输液、发药,对精神科护理工作存在误解未得到社会和病人家属的认可和尊重,挫伤了护士的工作热情,使其感觉前途渺茫、无成就感,产生自卑、消极、悲观心理。
1.1.市场经济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与效益好、收入丰厚的一些综合医院相比,精神科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低,超负荷的劳动强度得不到相应的报酬,经济收入与所承受的高风险不成比例,使其产生失衡感。
1.1.3
工作职位竞争的压力
随着医院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医疗卫生技术的飞速发展,由于下岗或转岗问题的存在,且呈逐渐上升趋势,护士的竞争意识增强,精神科护理范围也在不断扩展,知识相互渗透。护士的学历和技术水平不能满足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迫使护士在完成紧张的工作之外,还要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工作需要;晋升、晋级等给护士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使护士长期处于高度压力工作状态,心理负担加重。
1.2.1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精神科护士从事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是一种处于特殊领域中从事护理工作的群体。有关文献报道,精神科护士遭受病人的攻击率为98.47%,既要提防被病人攻击,还要防止病人发生意外;精神科病人多不能正常表达躯体感受,在妄想支配下易发生自杀、伤人、潜逃事件;再加上精神科病人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各脏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病人突然死亡,也给护士造成了许多心理压力。
1.2.2客观形势使护士产生压力
医院要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护理管理者必须高标准、高要求。当精神科病人思维及行为紊乱、治疗护理不合作时,护士应及时采取保护性约束及强迫性治疗。由于病人家属缺乏精神卫生知识,对护理行为不认可,使医疗纠纷投诉增加;再加上举证责任倒置,更增加了医院的压力,迫使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必须恪尽职守、精心细致。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使护士在工作中经常受到挫折,易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一旦出现难以避免的事件、面对社会及家人的不理解,护士精神科护士产生更加严重的疲惫心理。1.3
人际关系
1.3.1
护患关系
由于精神科病人大多存在自知力缺失,否认自身疾病,依从性差。护士在护理精神科病人时强制进行,护患冲突明显增多,护士常遭到言语辱骂或暴力攻击。另外,由于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也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护士既要完成必要的技术性工作和繁重的生活护理,还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这种包括心理、生理和文化照顾在内的全面护理,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1.3.医户关系
医生是医院的主体,部分医院出台各项制度,医生具有绝对优势,护士的贡献未被社会完全承认。甚至有个别医生不尊重护士,挫伤了护士的积极性,使其不能从工作中体会到自我价值及满足感和成就感,导致其心理不平衡,产生悲观、失望、抑郁心理,从而影响医护间的密切配合和护理质量的提高。1.个人因素 1.4.1
心理健康知识缺乏
多数护士上岗前未接受过专门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不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平衡、调节和完善,造成对心理的易感状态,内心矛盾加剧,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躯体化;再加上对精神病症状知识掌握不好,对病人产生厌倦、恐惧心理,使其产生较大的压力。
1.4.2
角色冲突带来的压力
护士在工作和家庭中扮演者着多种角色,例如:对夫妻关系、子女、老人赡养、经济问题等处理不当,易使护士产生心理压力;同时,护士还承受着因月经、怀孕、分娩、更年期等生理变化而带来的心理问题,特别是精神科护士在妊娠期间担心躁动病人带给自身的不安全,且其家人也不支持,使护士产生更多的压力;再者有些护士担心自身健康可引发焦虑情绪,增加心理负担。2
对策
应对是人们对压力源的适应性反应,是对内部或外部的调整或解决。国内学者调查显示,当护士面对职业压力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可以缓解情绪衰竭。由此可见,勇于面对并解决问题能有效地预防和解决护士的工作疲溃感,不是单纯的个人压力问题,而是个人、社会与职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必须进行以下3个方面的综合干预。2.1
个人层面
2.1.1
注重自我内部调节
精神病区环境特殊、工作压力大、护士应调整心态,加强修养,努力学习心理学和行为学知识,提高自己面对不良刺激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节技巧。同时,护士对护理工作应有清醒的认识,护理服务需要艰辛的付出,在工作环境中善于与病人沟通,密切观察病情,吸取经验教训,尽可能的减少压力因素的干扰。当产生负性情绪又没法调解时,要积极寻找正确的途径和方式宣泄,并寻求支持,主动向同事、家人、亲朋好友倾诉,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以释放和调节情绪,保持稳定心态。正确处理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关系,增强自信心,培养健全的个性,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努力适应工作环境。
2.1.2
提高业务素质
精神科护理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理论的科学,随着精神科护理范围的扩展,精神科护士的角色越来越多,现行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要求护士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因此,精神科护士应自觉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掌握精神医学知识、精神科护理知识和丰富的边缘学科知识。在专业方面要拥有自信心,取得病人的信任,减少紧张、焦虑情绪,改变社会对精神科护士的看法,维护尊严。
2.1.3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精神科病人由于大脑机能失调,护士要正确的对待其言行,勿以道德标准衡量,对病人持友善、宽容、诚恳、希望、接纳的态度,应用沟通交流技巧,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2.2
组织层面
2.2.1
完善病区安全设施及科室人员配置
为解决精神科护士存在的心理问题,首先要完善病房的安全设施,病房内设独立的医护人员通道,定期进行环境安全检查;同时,医院管理都要尽量保障精神科护理人员配备,改善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合理、有序的安排班次,保证中班、夜班双班制,对重症病房加强人员配置及环境设置,充分考虑精神科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护士及病人的人身安全。
2.2.2
重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教育
临床护士更多考虑尽快解决病人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因此,护理部要组织护士学习《理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让其认清自己的义务及病人的权利,是护士对每个护理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关系及后果要有预见性,并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准确地记录病人的病程。让护士学法、懂法、守法,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充分保障自己和病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护理质量。
2.2.3
注重职业防护,减少职业性危害
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精神科护士的职业防护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方法,明确客观存在的有害因子。为不合作病人进行治疗时,应对其进行适当保护,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保证病人有效治疗的同时,尽可能的避免医护人员受到伤害;对妊娠期护士尽量给予照顾,解除其后顾之忧;组织护士学习简单的防身术及病人的沟通技巧,提高精神科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精神科男护士,有效地应对护理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消除恐惧感和盲目性,减轻工作风险所带来的心理压力。2.2.4
管理者和同事应给予支持
发生护理缺陷事故和遭受病人攻击后,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很大,此时管理者应及时通过支持、鼓励的方式,促进精神科护理群体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医院的方针政策、组织氛围、管理者和同事的支持均对护士职业压力有所影响,能够预防或缓解职业倦怠。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理解、关心、爱护护士,同时还要正确运用激励机制,鼓励护士参与管理,并侧重正性激励;另一方面要做好负性激励因素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使护士从根本上认识到医院发展和自我提高的必然需要。对缺陷事故的事后调查,要从指责犯错误的个体转变为视错误为促进安全性的机会。通过系统分析事件,信息共享,达到提高护士警觉性,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目的。2.社会层面
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融洽的工作氛围。社会支持是指在应激状态下,个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心理和物质上的支持或援助。它可以对受压力的个体提供帮助,以便使其维护良好的情绪体验。因此,在提升护理制度改革的同时,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及全社会都应从根本上重视精神科护理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对康复期的精神科病人或病人家属进行全力和义务宣传,增加其对护士工作的理解和尊重;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对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加以宣传,引导人们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精神卫生知识,理解和尊重精神卫生事业和精神科护士,以激发精神科护士的自豪感、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何贵荣,李小妹,顾炜,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状况[J].护理学杂志,2001,16(11):70~702 [2]
刘增恒.身心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教育出版社,2000:52.
第三篇:患者对我院儿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患者对我院儿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 10-02-05 09:10:00 ]
作者:刘玲珍
编辑:studa20 【关键词】
满意度
2008年5~6月,我们就患者对我院儿科的就医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现对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通过给来我院儿科就诊的患儿家长分发调查表的形式进行研究。调查表要求患者对满意度进行评价,在满意、一般及差3个等级中挑选,并可对造成满意或不满意的因素进行评论,以提供详细信息。所有调查表均在患儿转科或出院时分发给患儿家属填写,避免住院期间患儿家属心理负担,影响调查结果。
结
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临床调查表100份,收回98份,有效回收率为98%,应答率98%。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儿科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表
调 查 内 容满意一般差满意度
%儿科就诊环境及布局944/95.9护士技术水平898190.8医生技术水平8810/89.8患儿病情转归速率8116182.7医(护)患沟通情况7718378.6收费标准、治疗费用及收费透明度7622/77.6医护人员对患儿及家属态度、热情度7220673.5健康教育(药物常识、饮食护理等)6135262.2
在调查内容中,患儿家属感觉满意的内容为儿科就诊环境及布局、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患儿病情转归速率等;较为满意的内容为医(护)患沟通情况、收费标准、治疗费用及收费透明度、医护人员对患儿及家属态度等;而在健康教育(药物常识、饮食护理等)方面(62.2%)满意度不高。
讨
论
结合调查结果,我们就患者对我院儿科满意度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如下,并提出相关对策。
3.1 医、护人员技术水平
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是一个科室医疗水平的硬指标。为提高患者对科室的满意度,医护人员应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拓宽知识面。护士应先从“一针见血”等精湛技术中赢得患儿家属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2 服务态度
良好的服务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是衡量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的起码标准,我们医务工作者是处在“生命所托,情感相系”的医疗第一线。只要做到文明行医,服务周到,视患儿如亲人,就能赢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3.3 医(护)患沟通
医(护)患沟通的和谐性,尤其是涉及到信息交流方面的,对医(护)患关系非常重要。医护人员用恰当的方式,简单、易懂的语言交流,使患者得到有效的信息和心理安全感,有助于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3.4 儿科就诊环境及布局
洁净、肃雅的就诊环境,具有儿科特色的装饰等能增加患儿对科室的适应能力,减轻其恐惧感。此外,布局的合理与否也直接与患者的满意度相关。患儿生病,家属心情有一定影响,布局合理,就诊方便,会加强患儿家属对儿科医疗的信赖和愉悦感。
3.5 收费标准、治疗费用及收费透明度
按照国家医院收费标准收费,实行一日清单制使收费透明化,让患者明白消费。就治疗费用方面,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选择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适合儿科人群的药物,尽量降低单病种治疗费用。
3.6 健康教育(药物常识、饮食护理等)
健康教育不要流于形式,要注重实际效果。针对不同患儿和不同病情有计划、系统给予具体的药物、饮食、预后等方面健康教育与指导,可以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减轻患儿尤其是家长的心理负担,增加他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提高就医满意度。
第四篇:影响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影响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湖北省通城县人民医院儿二科(437400)彭亿平刘芳郑玲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对策,从而提高洗手依从性,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自制手卫生评分量表对36名医务人员实施对策前后进行评分,比较评分情况,并分析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显著提高,管理与监督不到位,医院洗手设备不健全、医务人员认识不足、手部皮肤损伤、工作量大、洗手时间少是其依从性不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完善监管措施,加强管理层的监督,改善手卫生设施,加强手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改良手卫生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策
医院感染是当今突出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但引起医院感染有多方面的因素。洗手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既简单又十分重要的环节,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重视【1】。而儿科病房收治的病种复杂,患儿抵抗力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同时医务人员工作任务繁重,文化程度不一致,手卫生依从性不高,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与医院感染密不可分,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儿科36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对策,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儿科工作的医务人员36名,其中男8名,女28名,本科10名,大专8名,中专18名,采用院感科自制的手卫生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为手卫生依从性好(≥90分)、手卫生依从性中等(60—89分)、手卫生依从性差(<60分)三个标准。
2影响因素
2.1 管理与监督不到位我院虽然有手卫生的相关制度和规范,但在实际管理中,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是个动态的过程,手卫生监督监测的难度加大,监督监测人员定期/不定期的监测难以完成,手卫生监督力度不够,且缺乏来自患者及家属的监督【2】。
2.2 洗手设备不健全缺乏便倢可及的洗手设施和卫生产品直接影响手卫生的落实。
2.3 认识不足WHO提出缺乏手卫生知识,对正确洗手的机会的掌握以及导致病菌交叉感染的危险意识,是手卫生行为的阻碍因素【3】。有不少人认为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且有人在给同一例患者进行清洁操作和非清洁操作之间不换手套。
2.4 手部皮肤损伤频繁洗手会使皮肤含水量减少而造成皮肤干燥、皲裂,甚至会使表层的微生物增加,特别是冬季,冷水和卫生产品对皮肤的刺激性大,从而影响洗手的依从性。
2.5 工作量大,洗手时间少有关研究报道,护理人员缺编,工作繁忙程度是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因素【4】。存在“对患者的护理,治疗需要满足优于手卫生”的错误想法。在治疗高峰期及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洗手依从性低。
2.6 操作带给患者或医务人员的危险性危险性高时,洗手的依从性高,反之,依从性低。如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情况不如接触患者后的洗手情况,侵入性操作后洗手依从性高。3对策
3.1 完善监管措施,加强管理层的监督将手卫生依从性纳入医疗、护理质量目标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科内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挂钩。同时尽可能发挥患者及家属的监管作用。从而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
3.2 改善手卫生设施配备感应式水龙头或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冬季供应热水,更换洗手
液,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在治疗车,病历车,病床旁配备速干手消毒剂,达到洗手触手可及,安全便捷的条件,避免因洗手消耗过多的时间,加重工作负担。
3.3 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洗手依从性高低主要取决于医务人员的行为意识,为此,我们针对医务人员洗手时机和洗手情况进行培训、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手卫生知识,在治疗、护理操作环境中张贴彩色醒目的宣传画、警示标志、提示语和彩色七步洗手演示图,形成浓厚的手卫生氛围,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3.4 改良手卫生方法,提高手卫生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使用乙醇类速
干手消毒剂既能达到用流动水洗手的效果,也对手部皮肤安全、刺激性性小,有一定的护肤作用,能真正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节约洗手时间,降低医院感染率和多药耐药菌的流行,且实际支出的费用并未给医院增加很多【5】。
4结果
对36名儿科医务人员进行初始考核,手卫生依从性好(≥90分):5名,手卫生依从性
中等(60—89分):11名,手卫生依从性差(<60分):20名。实施针对性对策后,再次对其进行考核,手卫生依从性好(≥90分):29名,手卫生依从性中等(60—89分):7名,手卫生依从性差(<60分):0名。在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显著提高。讨论
手卫生依从性受到全国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高度关注【6】,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有研究报道,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7】。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提高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控制,保证医疗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Widmer AF,lace R.Hand washing with one of wateless alcohl hand
rub[J].Clin Infect Dis ,2000,31(1):136-138.【2】 郭蕾、张建云、卢娜,医务人员手卫现状调查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
49(7): 111-112
【3】 胡剑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中外健康文摘,2012;9(22):
439。
【4】 尚秀娟,影响手卫生的依从性因素及对策[J],中国病案,2009;10(12):43.【5】 胡剑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中外健康文摘,2012;9(22):
440.【6】 李卫光,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9;9(6):
19-20.【7】 Esposito S,Noviello S,Leone S,etal.A pilot study on pre-vention of
catheter-rel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with fluo-roquinolones[J],J Chemother,2006,18(5):494-501.
第五篇:ICU护士职业心态影响因素与预防对策(推荐)
ICU护士职业心态影响因素与预防对策
【摘要】目的:对ICU护士的职业心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某院38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向所有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进行综合性调查。对38名ICU护士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出影响ICU护士职业心态的因素,进而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ICU护士的职业心态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包含了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精神压力、学习压力、环境压力等方面。结论:针对影响ICU护士职业心态的众多因素,应该培养ICU护士具有良好的情绪调节以及自控能力、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为ICU护士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的护理管理等,以此更好的为ICU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关键词】 ICU 职业心态护理服务
医院的ICU病房,是收治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工作量较大、风险系数较高、抢救患者多、患者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对ICU护士的护理要求较高。由此造成了现今大部分ICU护士的主要职业心态中包含了离职意愿比较高、工作满意度较低两个主要方面。经过研究和调查发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该是各个方面的压力较大。为了对ICU护士职业心态的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次研究选取了某院38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某院38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护士4名,女性护士34名。年龄在25-46岁之间,平均年龄(33.15±2.24)岁。护理年资在3-9年,平均护理年资(5.81±1.36)年。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向所有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进行综合性调查。对38名ICU护士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出影响ICU护士职业心态的因素,进而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
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士年龄、性别、护理年资、家庭成员等基本性问题。是否存在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程度(无、小、一般、大)、精神压力程度(无、小、一般、大)、工作环境满意度(不满意、一般、较满意、满意)、护理知识学习压力(无、小、一般、大)等深入性问题。
结果
经过问卷调查发现,38名ICU护士中,存在工作压力的为36(94.74)名,存在家庭压力的为12(31.58)名,存在精神压力的为29(76.32)名,存在学习压力的为8(21.05)名、存在环境压力的为14(36.84)名。由此可见,营销岗ICU护士职业心态的众多压力因素中主要包含了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精神压力、学习压力、环境压力。
结论
3.1 影响ICU护士职业心态的主要因素
第一,工作压力。医院ICU病房收治了大部分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较快,需要监测的项目众多,护士护理任务十分繁杂。在此过程中,护士经常处于生理以及心理的高度紧张,造成了身体与心理的疲劳。另外,个别医院的护理人员编制并不充足,导致同一名护士需要护理多名患者,使得护士的体力负荷较大。
第二,家庭压力。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强度较大,一般情况下需要身强力壮的年轻护士。大部分年轻护士均需要经历结婚、生子等过程,家庭生活与工作常常产生矛盾。对于已经成家的护士而言,较为频繁的日夜班轮换扰乱了家庭生活秩序,使护士与家人之间常常是聚少离多,影响家庭幸福[1]。
第三,精神压力。ICU护士经常需要面对生离死别等极端痛苦的一面,较易感受到死亡的刺激。另外,ICU病房中收治的为重症患者大部分病情变化均比较快,护士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经常性的沟通,若沟通不当或者不及时,必定会引起家属的言语或者身体攻击。此时,护士基于职业要求,必须对家属做出妥协,长期以往造成了精神的耗竭[2]。
第四,学习压力。由于ICU病房收治的均为为重症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且病种多样。护士需要具备极为丰富的专业护理知识以及基本护理知识,能够进行十分精湛的操作,具有十分娴熟的护理技能。另外,ICU护士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沟通能力,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之医院对各个部门的护士均会进行不同层次的考核。ICU护士由于工作强度并不能够具有充足的时间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学习压力。
第五,环境压力。大部分医院的ICU病房均为封闭式病房,护士在护理期间会感受到孤独的隔离感,造成心情的压抑。ICU病房需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抢救仪器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长时间的、此起披伏的警报声会使护士出现高度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另外,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会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分泌物以及血液,较易感染细菌,造成身体健康方面的威胁[3]。
3.2 ICU护士职业心态影响因素的预防对策
第一,培养ICU护士具有良好的情绪调节以及自控能力。医院以及ICU护士长应该时常指导ICU护士进行心情的放松。ICU科室应该经常组织护士在空闲时间进行休闲娱乐,例如打球、唱歌、爬山等。医院应该每年安排ICU护士轮班进行一次带薪休假。
第二,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劳逸结合,业余时间利用网络了解护理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正确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医院组织ICU护士进行再教育,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第三,为ICU护士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创建良好的工作关系,培养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对病房的监测设备报警参数进行更加合理的设置,尽量降低噪音,保持室内洁净。
第四,实施人性化的护理管理。管理中需要注重护士人格。对护士工作表示理解,积极采纳护士的意见和建议。运用激励机制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力,对护士的工作予以肯定。
参考文献
[1]黄晓峰,钟惠琴.在校低年级男护生的职业心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14(05):727-728.[2]吉秋进,许晓娟,阙纤沣.赋能模式运用于护士职业心态方面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4,06(15):1350-1351.[3]荆文娟,罗碧如.ICU护士职业价值观和角色认知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17(0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