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内审职能作用 保障央行稳健运行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以后,人民银行面临许多新的任务和挑战,对内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民银行内审部门要积极优化内审环境,改进内审监督,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质量,保障人民银行安全稳健运行。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发挥内审部门的职能作用
作为具有监督、控制和保障职责的内审部门,要准确定位,紧紧围绕人民银行的中心工作,从服务人民银行全局发展的高度,发挥内审的监督、评价、服务作用,促进和谐央行的建设,促进人民银行忠实履行职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好各项工作。
(一)发挥监督作用,促进依法行政
监督,是内审工作的一项基本、核心的职能,内审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加大监督力度。内审监督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中国人民银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为准绳,规范人民银行的各项工作,确保依法行政。内审部门要通过加强监督来促进人民银行依法行政。具体来说,就是要认真监督各级分支机构、各相关业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监督工作人员依法办事、遵章守规。尤其要监督人民银行对外行使行政职权的重点岗位和部门,坚决查处并及时发现不依法行政行为,防止滥用职权、处事不公。内审部门应把监督依法行政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来抓,推动人民银行法制化建设,树立人民银行良好形象。
(二)发挥评价作用,推进内控建设
人民银行的内审评价,就是要对人民银行工作规划、发展目标、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管理责任制度、操作规程的合理性、有效性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内审部门要围绕人民银行调整后的职能要求,重点对执行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加强外汇管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反洗钱、征信业管理等新业务的适应性、有效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价。内审部门应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坚持发展的观点,通过内审评价,对人民银行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作出说明,对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充分性和实效性进行评估,帮助管理层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推进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建设,促进各项业务安全运转。
(三)发挥服务作用,促进职能转换
内审的服务作用不仅体现在为职能部门有效履行职责服务上,更体现在为组织机构的整体发展目标服务。银监分设以后,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还有些具体职责要进一步强化,如金融法制建设和金融市场管理、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反洗钱、征信体系建设等。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如何调整与转变履行职责的方式和方法,如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这都是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内审部门要敏锐地抓住这些研究重点。通过审计监督获得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调查,认真研究人民银行职能转换和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特别是人民银行履行职能过程中存在哪些潜在风险和制度缺陷,要通过审计分析,提出积极的建议。[!--empirenews.page--]
二、转变理念,勇于创新,进一步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创新整改机制,增强内审工作的实效
发现问题,揭露问题,抓好整改是审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三个步骤。发现问题、揭露问题是手段,抓好整改促进工作才是目的,内审工作是否有实际效果,关键要看查出的问题是否彻底整改了。周小川行长在总行工作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加强对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监督,严肃追究整改不力的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在内审整改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上下、左右联动的整改机制。包括建立领导督办机制,对重大整改事项,行领导要采取专题通报、约见谈话和跟踪检查等方式,直接督办;建立协同整改监督机制,通过内部监督联席会议等形式,召集纪检、监察、内审、人事及有关职能部门,定期研究整改督办事项;建立整改责任机制,落实被审计单位领导、部门负责人、经办人各自的整改责任;建立奖惩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把内审整改效果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对整改不力、屡查屡犯的严肃追究责任。
(二)创新审计关系,推动内审工作的开展
内审部门应致力于运用参与式审计方法,以帮助式的态度,与审计对象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在审计工作中,要多渠道、多方式向职能部门宣传内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取得被审计部门对内审工作的理解;要运用灵活恰当的检查方式和方法,打消被审计对象的对立心理,使其积极配合审计工作;要历史、辩证、发展地看待审计中发现问题,与审计对象共同分析问题的成因,做到反映问题既坚持原则,又结合实际,决不随意夸大和缩小;要调动审计对象参与审计的积极性,对一些好的做法和工作成果要充分肯定和反映,对存在的问题要给其说明和整改的机会,帮助其完善内控管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推动内审工作的开展。
(三)创新审计手段,提高内审工作的效率
内审手段和方法必须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开展信息技术审计、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近几年来,武汉分行内审处在内审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开发了内审业务管理系统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引进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理念,提高了内审工作效率;指导部分中支开发了不同层次的内控风险评价系统,将风险控制与利用计算机载体有机结合,拓展了内审发展空间;开发了第一个分行级内审专业网页,将法规查询、业务培训、工作交流等集中展示,促进了全辖内审工作的均衡开展;每年开展业务计算机应用系统审计,培养锻炼了一批信息技术审计专业人才。
(四)创新学习理念,提升内审队伍素质
学习是终生的事业,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学习。作为内审人员,更要牢固树立“学习改变现在,创造未来”的理念,更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努力适应工作的需要。应该说,内审人员有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广泛的业务领域、多层次的工作关系、多样化的工作任务,使内审部门成为培养和锻炼人才的基地。人民银行“三定”后,内审人员调整变动比较多,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工作要求的矛盾比较突出,所以,内审人员的学习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内审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既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又要加强审计技能的学习,积极参加注册内部审计师等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参与上级行组织的审计项目,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以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empirenews.page--]
三、加强领导,建立机制,进一步优化内审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内审业务的发展至为关键。管理层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科学评价业绩等方面入手,营造有利于内审工作的良好环境。
(一)围绕落实领导责任,优化内审领导环境
《人民银行法》规定,建立、健全本系统的稽核、检查制度,加强内部的监督管理是行长的基本职责之一。《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也规定,内审工作要实行行长负责制。人民银行各级行行长要切实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高度重视内审工作,从防范风险、保持稳定、促进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对内审工作的领导。要坚持和落实好内审工作行长负责制,从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实行“一把手”直接管或“一把手”主管、副职协管两种模式。内审日常业务工作由分管领导负责,重大审计事项决策、重要难题,“一把手”要亲自出面,要经行党委集体研究决定。总之,要形成“一把手”主管、党委集体领导、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内审工作领导局面。
(二)围绕客观独立性,优化内审工作环境
人民银行系统内审部门对行长负责并报告工作,内审工作必须坚持独立性原则,这是保持内审工作客观公正的前提。内审部门不应承担具体的业务工作。但在具体工作中,一些单位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内审工作的独立性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落实,比如,在内部管理或业务活动中,安排内审人员参与具体的业务操作,使内审人员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在项目审计报告签批上报过程中,领导层层把关,问题逐级删减。这些行为损害了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对此,各级领导要给予充分重视,要建立一些制度措施,保证内审部门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下开展工作。一是要强调内审工作的系统性,分行内审部门要加强管理和指导,加大“上审下”的力度;二是要强调审计人力资源的统一调配,集中使用,一方面解决同级监督蜻蜓点水、流于形式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内审人力资源缺少与工作任务繁重的矛盾。
(三)围绕科学公平性,优化业绩评价环境
内审工作有“三难”:情面难却、先进难当、掌声难得。内审部门代表行党委行使监督职责,得罪人是在所难免的。如果简单采取民主投票评先办法,可能越是认真负责的内审干部,越容易丢票当不了先进。这就引发了一个评价机制问题。为此,各级行要建立科学的内审工作评价机制,要采取“党委评价为主,民主评价为辅”的内审工作业绩评价原则。对内审干部的考核,要看票数但不惟票数,要把工作业绩和贡献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在对内审部门的年度工作绩效考评中,要加大党委对内审部门打分的权重。
第二篇: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 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范文模版]
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
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共兰州市纪委 龙斌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公信力,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进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发展观与纪检监察工作核心相吻合、工作目标相一致、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同。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一、抓反腐倡廉教育,从思想上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 正确的思想观念是正确行动的先导。纪检监察工作要围绕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全局观、群众观、勤政观和政绩观,切实增强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做科学发展观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一是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一盘棋”的全局观。坚持围绕 1 中心、服务大局是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但现实工作中有少数地方和部门的领导缺乏全局观念,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贯彻中央政策方针上做表面文章,自行其是,我行我素,合“口味”的抢着干,不如意的绕道行。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抓大事、谋长远、管全局的观念,正确处理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二是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执政为民的群众观。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有的领导干部在抓发展方面思路不广,办法不多,习惯于简单地照抄照搬,致使抓项目办事情不顾群众所愿、不求群众满意、不惜损害群众利益,结果“面子工程”上马了,群众利益却受到了损害,引发新的干群矛盾,致使发展的阻力增大。要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爱民、为民、富民、安民,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教育领导干部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在作决策、办事情、干工作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努力兴办人民群众期望办的实事好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权益的过程,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是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求真务实的勤政观。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实际工作中少数领导干部抓发展作风飘浮,设想的事说干了、正在干的说干成了、干得一般的说成效显著,嘴上说的、纸上写的神采飞扬,见诸行动、落在实处的虚无飘渺,结果错失事业发展机遇。因此,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投机取巧,不弄虚作假,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盲目攀比;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不虚报浮夸,不做表面文章。
四是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全面科学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紧密相关。但实践中,仍有少数领导干部把政绩视为领导职务晋升的资本,为了追求片面的政绩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决策办事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不惜耗费巨资、民力换取一时的“光环”,看起来“很热闹”,实则给当地的长远发展带来了长期难于愈合的创伤。因此,必须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要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还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坚持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还要坚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大的政绩追求目标,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始终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基本标准。
二、抓惩防体系建设,从制度上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要认真按照中央《实施纲要》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要求,将惩防体系建设寓于各项发展决策和措施之中,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部位和环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制度保障和体制支持。
一是要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切实管用的制度是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关键。要围绕对权力的规范和监督,针对容易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和容易形成的漏洞,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认真总结经验做法,逐步完善和规范制度规定,尽快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同时要十分注重在制度的执行落实上下真功夫。花大力气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经常性地监督检查,坚决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断章取义、为我所用的行为,及时纠正和处理违反制度的行为以及人和事,充分发挥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作用。
二是要不断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对事关发展的重大事项,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建立健全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凡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做出决定,防止个人独断专行。
三是要不断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权钱交易行为大都发生在违规插手微观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严格规范权力的运行,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调配的尽量交给市场解决;不该权力介入的事情坚决不能介入,尽量减少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税收体制、投资体制和金融体制等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府职能。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机制和制度,研究用市场的办法、经济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要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机制。
三、抓监督检查惩处,从纪律上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 纪检监察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就要深入到改革发展的第一线,深入到经济建设的最前沿,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制止和纠正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中央促进科学发展的决策、政策、措施,破坏政令畅通的行为,为科学发展提供纪律保证。
一是围绕中央经济社会发展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围绕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重点是看有没有搞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的行为;有没有劳民伤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形式主义,以及弄虚作假的问题;有没有以牺牲能源、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增长的问题;有没有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造成决策严重失误等问题。配合有关部门纠正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高能耗、高水耗、高物耗、高污染等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行为、项目,支持发展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高附加值的项目,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二是围绕促进勤政高效,加强效能监察。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促效率,以政府部门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单位为重点,督促党员干部严格实行办事公开制度。下大力解决政令不畅、服务不优、执法不严、推诿扯皮等突出问题。为老百姓办事,必须又好又快地办,绝不允许刁难群众,绝不允许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在基层积极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方便群众办事,密切干群关系。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的监督检查,督促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切实改进作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
三是围绕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察。完善行政执法工作标准、规范、程序和相应的责任制。重点开展对行政许 可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招投标法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行政执法中“检查就是罚款”、“监督就是收费”的行为,切实解决执法不规范或滥用自由裁量权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廉政监察,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加强对重点领域以及直接掌管人财物等关键环节和岗位的监督,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
四是围绕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强专项检查。要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的行为,继续纠正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违法排污损害群众健康等问题。加强对涉农资金的检查,坚决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工作,重点解决群众在上学、看病、食品药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反映的突出问题。
五是围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加强社会监督。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要在建立长效机制、扩大参评范围、向基层延伸三个方面深化,使评议活动更加科学、有序和规范,把部门和行业作风好坏的评判权和监督权交给基层群众。在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中聘请优化发展环境监督员,建立健全信息反馈和处理机制,扩大监督的覆盖面。
六是围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案件查处。要以查办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的案件为重点,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滥用 权力、贪污贿赂,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谋取私利的案件,以及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案件;严肃查处工程承包、土地管理、矿产开发和政府采购等领域的案件。要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恶性案件。对连续发生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引发恶性事件的地区和部门,尤其是发生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失职渎职案件,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领导干部的责任。要围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四、抓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从能力上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
纪检监察干部是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队伍,但也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要把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就要不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保证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水平。当前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素质与工作要求不适应的问题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尤其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防范和揭露查处腐败问题的能力不强。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为纪检监察干部“充电”,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自觉投入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 学习,做到不仅精通本职业务知识,而且掌握一定的经济、法律、管理、财务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同时,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不断增强各项本领。
二是要努力培养纪检监察干部的亲和力。纪检监察干部的形象对于树立纪检监察机关的威信,更好地开展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纪检监察干部形象不应该是一副“冷峻面孔”,而应当是善于与人打交道并且具有引导力和亲和力。少数纪检监察干部或多或少有让人敬而远之的“特殊身份感”,容易拉开与党内外群众的距离。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增强群众观念,不断改进作风,把自己融入到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中去,主动与群众交心交朋友,树立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敬、可信的形象,争当群众贴心人。
三是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严格自律。纪检监察干部处在反腐倡廉的前沿,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纪检监察干部作为执纪者,首先要带头守纪,坚持做到讲政治、讲大局,自觉维护党的形象,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党章及党内法规,严格执行纪律特别是办案纪律和保密纪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和锻炼良好心态,受得住委屈,耐得住清贫,经受住各种考验,任劳任怨,乐于奉献,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做党的忠诚卫士。
第三篇: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创建魅力和谐校园
学校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多功能组织,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奠基和辐射作用。学校工会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推动作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强化以人为本的职能,促进教职工品位素质的和谐
教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构建和谐校园最直接和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强化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促进教职工思想品位素质的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工会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应该维护教职工的思想精神文化权益,促进教职工精神生活的和谐,要把努力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组织教职工为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高水平发展做贡献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1、以“文化素养”建队伍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把高尚的师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开展讲师德、铸师魂教育活动。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建立一种互敬、互信、互帮、互学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充分激发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在重视科学管理、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激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促“他律”为“自律”,增强事业心和创造力。要重视情感激励,尊重和信任教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兴衰荣辱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再有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创新型教师”活动。进一步发挥工会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创新能力、教育实践创新能力、获取和运用新知识新技能的创新能力、教育科研创新能力、认识和遵循教育规律的创新能力。让教师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生力军。
2、以“活动”育协作
教师的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是各不相同的,学校充分挖掘资源,面向全体教师开设了丰富的社团活动和文娱比赛,举行健身比赛,歌唱比赛,羽毛球比赛等。教师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校活动中,展示才华,活跃身心,团结协 作,共同发展。教师的协作能力提高了,人际关系改善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工作劲头加大了。每一位教师都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3、以“书香”促成长
开展读书活动,师生同建书香校园;通过阅读,使教师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使他们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荡涤自己的心灵,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从书籍中找寻理想的栖息地。
二、强化履行维权的职能,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制衡作用
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学校工会的基本职责,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学校工会努力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把建立完善维权机制作为重点和着力点。认真处理好维权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推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制衡作用。
1、维护教职工的经济权益
学校教职工大多数是脑力劳动者,他们所从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复杂劳动和富有创新价值与创新潜能的劳动,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为学校安定有序运作,为创建高质量的教学环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因此,学校教职工队伍的整体应该得到全社会和学校主要管理者的尊重和肯定,他们劳动的价值应该在工资报酬、福利待遇方面得到充分地体现。因此,涉及教职工的工资收入、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补充保险福利、劳动合同管理等这些关乎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是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抓好、抓细、抓实了这项工作,才能保障教职工的经济权益,把可能发生的矛盾冲突,变为有序合法的和谐行为。
2、维护教职工的政治权益
学校是知识的殿堂,是传播科学和文明的重要阵地,学校职工队伍人才济济,他们之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拥有丰厚的知识底蕴,敏感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求真务实的人格魅力,他们完全有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能力,这是中国《工会法》和《教代会条例》明确赋予职工的权益,工会应旗帜鲜明地维护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认真落实和抓好教代会,维护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制度的制订,长远目标规划的决策权。
3、维护教职工的文化权益
教职工日常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学校管理、后勤保障复杂而繁重,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学校工会高度重视教职工的业余文化需要,建立稳定而完善的活动阵地,工会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一切可供利用的活动资源,根据不同爱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差异,分类组织文体和休闲娱乐活动。让教职工在工会活动的大舞台上张扬个性,展现风采,消除疲劳和紧张,锻炼体魄、愉悦身心,从而得到健康、积极的休息。
同时工会组织还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将维护教职工的文化权益不断引向深入,满足教师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求,举办多种形式、多种学科的讲座培训,利用一切可能的校内校外的人才资源,采用“请进来、送出去”有效方式,不断拓宽教职工队伍的知识视野,充电补能,让教职工有足够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迎接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
三、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榜样作用
加强学校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是搞好工会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工会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要加强工会自身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榜样带头作用。
1、当好校长的参谋
学校工会紧紧围绕党政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自觉把工会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找准工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切入点,提高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2、当好教师的家长
学校工会是教工之家。如何当好这个家,是每个工会班子要认真考虑的大事。常规性的工作,如三八节、教师节、元旦春节活动安排,教职工的困难慰问等,非常规性的工作,如教师的学习、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的正当权益保护等等,既顾及全体,也照顾个别,既过问政治,也关心生活,既有精神鼓励,也有物质关心,让教师们充分感受到工会这个大“家”的温馨。
3、工会自身建设,工会班子要以身作则 工会开展活动,工会主席要身先自卒,当好表率,工会委员也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工会一班人要加强学习。工会主席尤其要先学一步。工会开展工作,每位委员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共创辉煌。
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疏通作用
民主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学校工会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承担者,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要充分履行自己的参与职能,充分发挥在联系教职工方面的联系疏通作用,真正构建起具有公平公正、民主畅通、充满活力的新型的和谐校园。
1、健全完善教代会制度
落实教代会职权,坚持在改革的过程中,改革方案必须经教代会讨论审议,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必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切实保障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各级工会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让教职工更多地参与民主管理,更多地为学校的发展及工会工作出谋划策。工会要切实承担起教代会工作的有关职责,做好闭会期间教代会职权落实和日常民主管理等工作。
2、规范校务公开工作
要把校务公开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的理念,完善党委领导,行政主抓,纪检监察、工会等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师生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把校务公开与学校的管理有机融合,校务公开要以教代会为主要载体,有针对性地解决广大教职工所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形象”,促进学校的二级公开制度的进一步深化。
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谐信任,和谐包容,和谐竞争,和谐发展,理顺各种关系,开通民主渠道,化解各种矛盾,维护职工权益。努力构建一种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的和谐人际关系,把校园建成师生员工生活的家园,工作学习的乐园,成才的摇篮。
第四篇: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今年以来,我院为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的检察工作,真正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我院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各科室力量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维护稳定的整体合力。要针对政法、稳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政法工作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我院把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作为检察工作的重要任务,党组重视,思想统一,组建机构,责任明确,延伸服务职能,社会管理创新成效明显。近年来,我院注重加强组织保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构建立体防控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创新综治方式,社会治安大局秩序持续稳定,涉法涉诉信访局面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政法综治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拓展服务领域和方式。在乡镇设立检察服务联络点,发挥窗口、桥梁和纽带作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工作大局。深入开展了“走千家访万户、送法律送服务”
活动,今年以来走访群众325余人次,征求意见建议经梳理归类53条,发放法律政策宣传资料2300余份,增强了公民的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了违法犯罪。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落实了检察环节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积极参加社会治安重点部位的大排查、大整治。
下一步我院要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与检察工作密切相关,既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领域,也是检察机关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我院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并准确把握好检察机关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强化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责任务。
我们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立足检察职能,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篇:发挥综治办职能作用
发挥综治办职能作用,努力当好参谋助手2007-12-12 00:57
江苏法制报报讯近两年,扬中市已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的警示操作办法:镇综治领导小组或市综治办提出否决或警告建议→市综治委组织调查考核→市综治委全委会讨论决定发文(警告或否决书)→兑现一票否决政策→限期一年整改(限期整改通知书)→市综治办追踪整治情况(综治工作建议书)→年底考核验收。根据这套流程,该市先后对8个单位实施了一票否决,对15个单位给予了黄牌警告。
为激励各单位综治创建的热情,该市在奖惩上实行“两个挂钩”。一是考核结果与市委、市政府“两个文明建设”双百分考核制度挂钩,在“两个文明建设”双百分考核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占25分。二是综治考绩与干部政绩和经济利益挂钩。
据介绍,经过二十多年的综治办的发展,扬中市综治办作为正局级机构,纳入了政府行政序列,市委政法委一名专职副书记兼任综治办主任,配备两名专职副主任,公安局和司法局各有一名分管治安和民调的副局长兼任综治办副主任,共同组成综治办的日常工作班子。全市6个镇(区)全部建立了综治办,由党委副书记兼综治办主任,配备了15名专职副主任或工作人员。市直41个主管部门全部建立综治办,明确由部门分管领导兼任综治办主任,人保科长任副主任。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市综治办为龙头,上下一体,纵横交错的综治办工作体系。该市把综治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指标分为13项,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任务的分解量化,促进了该市综治工作实现了“四大职能”:发挥参谋助手职能,这是综治办的对上职能。工作的核心是围绕当好党委、政府在综治工作中的参谋、助手,做好“下情上报”。重点做到三个到位:调查研究到位;决策依据到位;催办落实到位。发挥组织领导职能,这是综治办的对下职能。工作的核心是根据党委、政府年初的综合治理工作意见和综治委的有关决策,做好“上情下达”。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本地综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分解目标、制订计划、落实任务,把党委、政府在综治工作中的“原则”意见,变为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措施;发挥牵头协调职能,这是综治办联系左右的职能。工作中,他们通常采取联席会议普通协调、专项工作重点协调、突出问题个别协调的方法,促进各有关职能部门承担各自的职责。在牵头协调中,他们注意做到“三先三后”,即形成共识在先、分配任务在后;主动牵头在先,争取发挥在后;积极参与在先,检查考评在后;发挥检查指导职能,这是综治办工作的内在职能。检查指导的形式可以多样,但检查指导的内容要突出两头,要善于发现问题抓整改;要善于发现典型抓培植。要十分注重检查结果的兑现,否则检查就会流于形式。检查结果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兑现:情况通报反馈;重要问题跟踪整改;重点地区现场办公;实施落后警示、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制度;列入年终考评奖惩等。(筱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