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的通知(哈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发〔2004〕6号 【发布日期】2004-02-10 【生效日期】2004-02-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的通知
(哈政发〔2004〕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中直、省属在哈单位,驻哈部队: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关于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的各项决策和部署,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协调动作,切实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市政府决定成立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
总指挥:方世昌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常务副总指挥:李 军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农委主任
副总指挥:谷 励 市卫生局局长
陈玉岭 市畜牧局局长
成 员:
乔 镇 市发展计划委副主任
陈修岗 市财政局助理巡视员
孙福兴 市商业局副局长
王 刚 市委宣传部助理巡视员
孔宪一 市科技局副局长
原东生 市公安局副局长
张伟林 市民政局副局长
马恒业 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副主任
刘明烈 市卫生局副局长
郭冀平市交通局副局长
杨守山 市监察局副局长
杨学武 市经贸委副主任
刘俊生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呼振章 市农委副主任
王成信 市畜牧局副局长
刘进盛 市畜牧局副局长
邬可义 市林业局副局长
邵晓春 市工商局副局长
王本庭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哈尔滨分局副局长
尹逊华 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张守帅 哈尔滨铁路分局副局长
王滨沙 市外经贸局副局长
于连富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处长
王世春 黑龙江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总经济师
主要任务:
(一)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关于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的决策和部署,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
(二)提出防治工作的方针、政策,审定各项工作预案,分析、研判疫情,提出紧急应对措施,研究并做出重大工作部署,组织、协调成员单位解决防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对各区、县(市)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
(四)研究、处理其他有关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重大事项。
二、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各工作组(室)(一)办公室
主 任:陈玉岭 市畜牧局局长
副主任:王成信 市畜牧局副局长
成 员:市畜牧局及动物防疫机构有关工作人员
主要任务:
1.完善疫情报告信息系统,负责全市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收集、汇总、分析、报告工作。
2.负责制定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及其修改完善工作。
3.组建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队伍。
4.负责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督查组的管理工作。
5.组织畜牧部门与卫生部门以及重点地区之间的疫情沟通,负责防治人感染禽流感的组织协调工作。
6.协助其他各组做好各项工作。
(二)防治组
组 长:刘进盛 市畜牧局副局长
副组长:刘明烈 市卫生局副局长
成 员:马恒业 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副主任
邬可义 市林业局副局长 王本庭 黑龙江省农场总局哈尔滨分局副局长
主要任务:
1.指导、督促各区、县(市)制定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和监测方案并检查实施情况;及时提出全市疫情监测、控制措施和政策建议。
2.制定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有关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咨询组,指导开展防疫工作。
3.组织培训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流行病学调查及观场检验检疫人员。
4.对疫情进行初步诊断,及时指导采取隔离、封锁措施,做好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设立和管理。
5.负责疫苗、药品的储备。
6.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监测,配合其他各组开展有关工作。
(三)监管检疫组
组 长:邵晓春 市工商局副局长
成 员:原东生 市公安局副局长
杨守山 市监察局副局长
孙福兴 市商业局副局长
刘俊生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尹逊华 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王滨沙 市外经贸局副局长
于连富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处长
于 波 市兽医卫生监督所所长
主要任务:
1、加强畜禽类屠宰厂(点)的防疫监管工作;检查、指导各地区对集贸市场、冷库和禽类产品加工点进行监督检查。
2、查验从疫区入境的可疑物品,防止疫区染疫禽类及产品进入,确保质量卫生安全。
3、协助畜牧等部门,依法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4、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监测与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和卫生清洁用品的市场动态,稳定物价,做好市场供给保障等工作;遇有紧急情况,调剂余缺,组织生产和调运;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和造谣惑众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四)保障组
组 长:乔 镇 市发展计划委副主任
副组长:陈修岗 市财政局助理巡视员
成 员:杨学武 市经贸委副主任
郭冀平市交通局副局长
张伟林 市民政局副局长
呼振章 市农委副主任
张守帅 哈尔滨铁路分局副局长
王世春 黑龙江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总经济师
主要任务:
1.制定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有关物资保障方案及相关政策措施,并指导和监督实施。
2.负责督促和协调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药品、医疗器械、口罩、隔离服、消毒剂等用品的生产、采购、供应等工作;遇有紧急情况,调剂余缺,组织调运。
3.组织协调解决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医药用品生产及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
4.制定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的补助政策,并及时拨付疫病防治资金;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督促落实疫病防治经费;做好城乡困难群众因高致病性禽流感造成的生活救助工作;加强对防治资金的监管,确保各项补助政策落到实处。
5.研究制定对因疫情影响损失严重的企业及养殖大户的扶持政策。
(五)科技组
组 长:孔宪一 市科技局副局长
成 员:仇 波 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郭忠明 市疾病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主要任务:
1.组织有关专家开展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技术研究、咨询和科普知识宣传。
2.负责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培训。
(六)宣传组
组 长:王 刚 市委宣传部助理巡视员
成 员: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局、市新闻出版局和哈尔滨日报社有关人员
主要任务:
1.制定宣传报道口径,及时提出新闻宣传报道的指导性意见。
2.组织新闻媒体做好疫情通报、防治知识与措施、相关法律法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重大决策和部署以及重要成果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工作。
3.审查有关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的新闻稿件和出版物、并做好宣传工作。
4.组织新闻媒体进行采访和报道。
二00四年二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讲稿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讲座
(沅陵县疾控中心 陈福海2013.4.15)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的分类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传染病有三类39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近30年来,传染病的构成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经典的传染病逐渐被控制,如1979年全球消灭了天花;近40年来中国消灭或基本消灭了鼠疫;新生儿破伤风、麻疹、白喉、腥红热、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的发生率亦明显下降。另一方面,一些新的、非典型的传染病却不断涌现,往往令人类措手不及,如非典、禽流感等。
传染病传染与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1、传染源: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 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患者。②.隐性感染者。③.病原携带者。④.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①.呼吸道传播--空气、飞沫、尘埃。
②.消化道传播--水、食物、食具。
③.接触传播--污染的水和土壤。
④.虫媒传播--吸血节肢动物。
⑤.血液、体液传播--血液、体液、血制品。
⑥.垂直传播--胎盘。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
传染病预防措施的原则
管理传染源--传染病报告制度(3类);接触者检疫措施;病原携带者的处理;动物传染源的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预防接种提高特异免疫力(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引起的疾病,H7N9型禽流感病毒就是其中的一种,过去仅在禽间发现,从未发生过人的感染情况。1997年,在我国的香港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导致了18人感染,6人死亡,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2009年开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2010年8月,世卫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经结束。今年3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发现了首例H7N9
型禽流感。
由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禽类中传播快,造成的危害严重,病死率比较高。人感染本病后,病情发较为迅速,容易与一般感冒发生误诊,因此,容易出现死亡病例。
H7N9禽流感防治
国家卫计委统计公布,截至4月13日17时,全国共报告49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11人。病例分布于北京(1例)、上海(21例,死亡7例)、江苏(14例,死亡1例)、浙江(11例,死亡2例)、安徽(2例,死亡1例)。
据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根据目前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结果,未提示该病毒具有人传人能力。
此次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因此,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
人是怎样感染上禽流感的
1、消化道: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
2、呼吸道: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
3、其他途径: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会有哪些表现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的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
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持续1-7天,一般为3-4天时间,表现为重症肺炎,可伴有咯血痰等,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导致死亡。
防治原则
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要做到 “五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该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2、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4、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公众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5、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2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
6、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史。
7、一旦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多休息、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
第三篇: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为确保在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时,能够做到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等,特制定本预案。
一、紧急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和部门职责㈠指挥系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控制由乡重大疫情防治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指挥部由乡长任指挥长,畜牧兽医站、派出所、工商所、供电所、卫生院、财政所等有关部门组成,领导紧急疫情的控制工作,决策有关重大事项。乡重大动物疫情防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政府,由主管副乡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按照指挥部的决策,负责统一指挥紧急疫情的控制工作;收集、分析、上报疫情,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本预案并监督实施。㈡部门职责_、畜牧兽医站:⑴调集动物防疫和防疫监督有关人员开展疫情控制工作;⑵作好疫情的监测、预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迅速对疫情做出全面评估;⑶诊断疫病,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提出封锁建议并参与组织实施;⑷监督、指导对疫点内禽类的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工作;⑸组织实施对疫区、受威胁区动物的紧急免疫接种;⑹培训防疫人员,组合子成立疫情紧急处理预备队;⑺乡指挥部安排的其他工作。_、派出所:⑴负责疫区封锁、疫点内禽类的扑杀及动物防疫及监督检查站工作;⑵加强疫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⑶乡指挥部安排的其他工作。_、工商所:⑴协助做好动物防疫检查站工作;⑵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工作;⑶乡指挥部安排的其他工作。_、供电所:⑴保障封锁疫区的供电;⑵做好供电设施、线路的维护工作;⑶乡指挥部安排的其他工作。_、卫生院⑴负责疫区内人员的疫情监测和预防工作;⑵做好收治人员、药品供应工作;⑶乡指挥部安排的其他工作。_、财政所:⑴负责安排动物防疫经费和动物防疫物资储备所需资金;⑵乡指挥部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疫情的紧急反应发现可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或接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报告时,乡指挥部立即上报县指挥部,同时对发病禽群实施临时隔离措施并组织消毒。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立即调集疫情处理预备队;按照县政府的封锁令,立即开展封锁行动。立即组织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取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等应急处理措施。
三、保障系统㈠物资保障乡政府储备防护服__套,编制袋____条,喷雾器__台;卫生院准备应急药品、病床。㈡资金保障乡财政所要储备紧急防疫资金。㈢人员保障_、乡政府组建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防疫预备队;_、乡政府各区负责运输车辆的征集;_、畜牧兽医站组建诊断技术小组。
四、其它事项㈠从事禽类饲养、经营和禽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本预案的规定。㈡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23.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以禽类为主的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情确认、疫情处置、疫情监测、免疫、检疫监督的操作程序、技术标准及保障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诊断
2.1 流行病学特点
2.1.1 鸡、火鸡、鸭、鹅、鹌鹑、雉鸡、鹧鸪、鸵鸟、孔雀等多种禽类易感,多种野鸟也可感染发病。
2.1.2 传染源主要为病禽(野鸟)和带毒禽(野鸟)。病毒可长期在污染的粪便、水等环境中存活。
2.1.3 病毒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野鸟)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蛋托(箱)、垫草、种蛋、鸡胚和精液等媒介,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气源性媒介传播。
2.2 临床症状
2.2.1 急性发病死亡或不明原因死亡,潜伏期从几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
2.2.2 脚鳞出血;
2.2.3 鸡冠出血或发绀、头部和面部水肿;
2.2.4 鸭、鹅等水禽可见神经和腹泻症状,有时可见角膜炎症,甚至失明;
2.2.5 产蛋突然下降。2.3 病理变化
2.3.1 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广泛充血、出血;腺胃粘液增多,2.3.2
2.3.3 输卵管的中部可见乳白色分泌物或凝块;卵泡充血、出血、萎缩、破裂,2.3.4脑部出现坏死灶、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管套、神经胶质灶、2.4 血清学指标
2.4.1 未免疫禽H5或H7的血凝抑制(HI)效价达到24及以上(附件1);
2.4.2 禽流感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阳性(附件2)。2.5
2.5.1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H5或H7亚型禽流感阳性(附件4);
2.5.2 通用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荧光RT-PCR)检测阳性(附件6);
2.5.3 神经氨酸酶抑制(NI)试验阳性(附件3);
2.5.4 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大于1.2或用0.2ml 1:10稀释的无菌感染流感病毒的鸡胚尿囊液,经静脉注射接种8只4-8周龄的易感鸡,在接种后10天内,能致6-7只或8只鸡死亡,即死亡率≥75%;
2.5.5 对血凝素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测定结果与高致病性禽流感分离株基因序列相符(由国家参考实验室提供方法)。
2.6 结果判定 2.6.1 临床怀疑病例
符合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指标2.2.1,且至少符合其他临床指标或病理指标之一的;非免疫禽符合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指标2.2.1且符合血清学指标之一的。
2.6.2 疑似病例
临床怀疑病例且符合病原学指标2.5.1、2.5.2、2.5.3之一。2.6.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且符合病原学指标2.5.4或2.5.5。3 疫情报告 3.1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禽类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3.2 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接到疫情报告或了解可疑疫情情况后,应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并采集样品,符合2.6.1规定的,确认为临床怀疑疫情;
3.3 确认为临床怀疑疫情的,应在2个小时内将情况逐级报到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同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并立即将样品送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疑似诊断;
3.4 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确认为疑似疫情的,必须派专人将病料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做病毒分离与鉴定,进行最终确诊;经确认后,应立即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4个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3.5 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最终确诊结果,确认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疫情处置
4.1 临床怀疑疫情的处置
对发病场(户)实施隔离、监控,禁止禽类、禽类产品及有关物品移动,并对其内、外环境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附件8)。
4.2 疑似疫情的处置
当确认为疑似疫情时,扑杀疑似禽群,对扑杀禽、病死禽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其内、外环境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对污染物或可疑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污染的场所和设施进行彻底消毒,限制发病场(户)周边3公里的家禽及其产品移动(见附件9、10)。
4.3 确诊疫情的处置
疫情确诊后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4.3.1 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疫点:指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一般是指患病禽类所在的禽场(户)或其它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如为农村散养,应将自然村划为疫点。
疫区: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的区域划为疫区。疫区划分时,应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
受威胁区: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5公里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4.3.2 封锁
由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人民政府在接到封锁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发布封锁令,对疫区进行封锁: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必要时,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执行对禽类的监督检查任务。
跨行政区域发生疫情的,由共同上一级兽医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发布封锁令,对疫区进行封锁。
4.3.3 疫点内应采取的措施
4.3.3.1 扑杀所有的禽只,销毁所有病死禽、被扑杀禽及其禽类产品; 4.3.3.2 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4.3.3.3 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4.3.4 疫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4.3.4.1扑杀疫区内所有家禽,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销毁相应的禽类产品;
4.3.4.2 禁止禽类进出疫区及禽类产品运出疫区;
4.3.4.3 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4.3.4.4 对所有与禽类接触过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4.3.5 受威胁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4.3.5.1 对所有易感禽类进行紧急强制免疫,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4.3.5.2 对所有禽类实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4.3.6 关闭疫点及周边13公里内所有家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4.3.7 流行病学调查、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查
追踪疫点内在发病期间及发病前21天内售出的所有家禽及其产品,并销毁处理。按照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规范,对疫情进行溯源和扩散风险分析(附件11)。
4.3.8 解除封锁 4.3.8.1 解除封锁的条件
疫点、疫区内所有禽类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完毕21天以上,监测未出现新的传染源;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完成相关场所和物品终末消毒;受威胁区按规定完成免疫。
4.3.8.2 解除封锁的程序
经上一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验合格,由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发布解除封锁令,取消所采取的疫情处置措施。
4.3.8.3 疫区解除封锁后,要继续对该区域进行疫情监测,6个月后如未发现新病例,即可宣布该次疫情被扑灭。疫情宣布扑灭后方可重新养禽。
4.3.9 对处理疫情的全过程必须做好完整详实的记录,并归档。5 疫情监测
5.1 监测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5.2 监测对象以易感禽类为主,必要时监测其他动物。5.3监测的范围
5.3.1 对养禽场户每年要进行两次病原学抽样检测,散养禽不定期抽检,对于未经免疫的禽类以血清学检测为主;
5.3.2 对交易市场、禽类屠宰厂(场)、异地调入的活禽和禽产品进行不定期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
5.3.3 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监测
5.3.3.1 对疫区、受威胁区的易感动物每天进行临床观察,连续1个月,病死禽送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验室进行诊断,疑似样品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
解除封锁前采样检测1次,解除封锁后纳入正常监测范围; 5.3.3.2 对疫区养猪场采集鼻腔拭子,疫区和受威胁区所有禽群采集气管拭子和泄殖腔拭子,在野生禽类活动或栖息地采集新鲜粪便或水样,每个采样点采集20份样品,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发现疑似感染样品,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
5.5 在监测过程中,国家规定的实验室要对分离到的毒株进行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与评价,密切注意病毒的变异动态,及时向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5.6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监测结果及相关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做好预警预报。
5.7监测结果处理
监测结果逐级汇总上报至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病原学和非免疫血清学阳性禽,要按照《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立即报告,并将样品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确诊,确诊阳性的,按有关规定处理。免疫
6.1 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实行强制免疫制度,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6.2 预防性免疫,按农业部制定的免疫方案中规定的程序进行。6.3 突发疫情时的紧急免疫,按本规范有关条款进行。6.4 所用疫苗必须采用农业部批准使用的产品,并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统一组织、逐级供应。
6.5 所有易感禽类饲养者必须按国家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监督指导。
6.6 定期对免疫禽群进行免疫水平监测,根据群体抗体水平及时加强免疫。检疫监督 7.1产地检疫
饲养者在禽群及禽类产品离开产地前,必须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接到报检后,必须及时到户、到场实施检疫。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并对运载工具进行消毒,出具消毒证明,对检疫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7.2屠宰检疫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检疫人员对屠宰的禽只进行验证查物,合格后方可入厂(场)屠宰。宰后检疫合格的方可出厂,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7.3引种检疫
国内异地引入种禽、种蛋时,应当先到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办理检疫审批手续且检疫合格。引入的种禽必须隔离饲养21天以上,并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
7.4监督管理
7.4.1禽类和禽类产品凭检疫合格证运输、上市销售。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严防疫情传播扩散。
7.4.2生产、经营禽类及其产品的场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并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
7.4.3各地根据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需要设立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对禽类及其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保障措施
8.1 各级政府应加强机构队伍建设,确保各项防治技术落实到位。8.2 各级财政和发改部门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免疫、监测、诊断、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防治工作经费落实。
8.3 各级兽医行政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按本技术规范,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及时演练和培训应急队伍。
8.4 在高致病禽流感防控中,人员的防护按《高致病性禽流感人员防护技术规范》执行(附件12)。
第五篇: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
主要症状: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
易感人群: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禽类要用流水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