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能力建设的通知(哈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20:1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能力建设的通知(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能力建设的通知(哈》。

第一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能力建设的通知(哈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综〔2009〕38号 【发布日期】2009-08-25 【生效日期】2009-08-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能力建设的通知

(哈政综〔2009〕38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

为切实加强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完善责任体系、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全市社会救助工作健康发展,按照《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决定》(哈政发〔2009〕17号)、《黑龙江省民政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考评办法〉(暂行)的通知》(黑民办〔2008〕99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社会救助工作能力建设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社会救助工作机构建设

(一)各区、县(市)低保局统一更名为“社会救助局”。其主要职责为:负责本地区社会救助整体协调指导,低保和低收入困难家庭审批管理,有关专项救助日常工作,低保和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等项业务的监督检查。各区、县(市)政府要严格按照《通知》关于“各县(市、区)按照每2000名城市低保对象、5000名农村低保对象配备1名专职干部”的要求,配备区、县(市)社会救助局工作人员;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社会救助工作督察队伍,为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全市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挂“社会救助工作站”牌。其主要职责为:负责本辖区社会救助和低保的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工作,低保和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入户审核、组织评议和公示、提出审定意见,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廉租房、供暖救助等专项救助相关工作,社区和村低保受理站及低保的管理和考核。各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工作站站长由社会事务办主任兼任,各乡(镇)社会救助工作站站长由民政助理兼任。各区、县(市)要按照3万人口以上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配备3人,3万人口以下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配备2人的比例,配齐社会救助站工作人员。

(三)社区和村设立社会救助受理员。其主要职责为:负责本辖区社会救助、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的申请受理、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按照2个不同社区社会救助受理员联片合作工作机制,开展入户调查、提出初审意见、进行评议、公示,如实呈报街道办事处和乡(镇)社会救助工作站。城市社区要在现有基础上,明确1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担任受理员工作。农村可指定村会计或团支部书记负责社会救助受理工作。社会救助受理员由街道和乡(镇)社会救助工作站统筹管理,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配合、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四)加强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力量。在市民政局低保局适当增加处级职数和带编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在市民政局下设“社会救助管理服务中心”(处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为:负责全市低保、低收入困难群众救助等项资金的管理和收付;供热救助等专项社会救助资金的管理和收付;社会救助信息平台的信息搜集整理、更新等日常工作;医疗救助网络结算,低保、低收入申请、家庭收入比对以及全市低保、低收入困难群众救助、五保供养等业务监督检查。

二、落实社会救助工作经费

各区、县(市)应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将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纳入区、县(市)财政预算,确保足额到位。区、县(市)社会救助工作经费,原则上按每年每名低保人员不低于6元安排,由区、县(市)民政局统一管理,并按区、县(市)3元、街道和乡(镇)2元、社区和村1元的比例拨付各级使用。所需资金,市区部分由市财政与各区按5:5比例分担,呼兰、阿城区和各县(市)由本级财政安排。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摆上重要日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民生、构和谐、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理顺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和完善职能责任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将其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精心组织、积极实施,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二)夯实基础,规范化运作。各区、县(市)政府在配齐社会救助局、社会救助工作工作人员和社区救助受理员时,要通过内部挖潜、整合资源方式调剂解决,不足部分可采取雇员制和安置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等方法落实;要积极探索完善社会救助工作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按照“培训考核合格上岗”的原则,建立有效的定期考核和培训上岗机制;切实为社会救助工作站和社区社会救助受理员,落实办公场所、专用微机、民生和社会救助热线电话、民生和社会救助信箱,保障社会救助工作顺利推进。

(三)落实责任,迅速组织实施。各区、县(市)要积极行动,全力推进,务于9月末完成本地区“社会救助局”、“社会救助站”相关各项工作。市政府将于10月中旬,组成由市民政局牵头,市财政、人事、编委办、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参加的检查组,深入各区、县(市)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通报。

特此通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八月二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决定(哈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发〔2008〕17号 【发布日期】2008-06-25 【生效日期】2008-06-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决定

(哈政发〔2008〕17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关注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强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进一步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完善我市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促进“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的需要。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维护困难群众切身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实际行动,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迫切需要,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我市的现实情况看,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对社会救助的需求不断增强,特别是在住房、子女就学、医疗等方面的困难还比较突出;社会救助制度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农村社会救助面比较窄、标准偏低,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发展不够平衡。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列入重要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协调社会救助行动,构建和完善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社会扶助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各级政府要把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精心组织,认真运作。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各级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整体作用。

2.完善城市社会救助制度和推进农村社会救助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一体化为方向,进一步提高城市社会救助的整体水平,加速推进农村社会救助工作;有条件的区、县(市)要积极探索城乡统筹的救助机制,实行城乡同步发展的社会救助制度。积极开展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分类救助和应急救助,逐步实施低收入困难群众普惠型救助。

3.基本生活救助与专项救助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对城乡低保居民和农村五保户的基本生活救助水平。针对城乡低保、低收入居民和农村五保户等困难群众的特殊困难,有区别、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救助,并及时调整救助内容,提高救助水平。

4.物质救助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物质救助与政策扶持的关系,既要提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的物质救助,又要积极支持和鼓励被救助对象自强自立,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帮助他们尽早实现就业、再就业。

5.统一布局和分级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各级政府要根据市政府的部署,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一布局。市和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屯)要各负其责、分级实施。有条件的区、县(市)要加速推进社会救助城乡一体化进程,在1至2年内,探索构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步骤的社会救助体系。

三、规范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救助范围

(一)城乡低保人员。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务院令第271号)、《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省政府令第4号)、《哈尔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市政府令第161号)、《哈尔滨市申请和已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收入计算的规定》(哈民政发〔2007〕30号)、《哈尔滨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试行)〉的通知》(哈政办发〔2006〕17号)和《关于在全市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和提高城市低保标准有关事宜的通知》(哈民政发〔2006〕56号)等有关法规政策,符合规定的城乡低保标准和条件,经区、县(市)民政部门批准,发给本行政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并按规定领取低保金的困难群众。

(二)农村五保人员。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民发〔2004〕145号)、《关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民发〔2006〕107号)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2006〕456号)等法规政策,符合规定的五保条件,经区、县(市)民政部门批准,发给本行政区《农村五保供养证》,并享受国家规定的吃、穿、住、医、葬方面供养待遇的困难群众。

(三)城乡低收入人员。按照《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哈尔滨市城市低收入困难群众标准的通知》(哈政办综〔2008〕25号)和即将出台的《哈尔滨市城市低收入困难群众认定暂行规定》等有关法规政策规定,符合规定的城乡低收入标准和条件,经区、县(市)民政部门批准,并发给《哈尔滨市低收入困难人员证》的困难群众。

(四)受灾困难群众。按照《关于规范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分配管理的通知》(民发〔2002〕127号)等有关法规政策规定,符合规定的有关条件,因遭受自然灾害造成较大生活困难的困难群众。

(五)流浪乞讨人员。按照国家和省、市政府制定的有关法规政策规定,符合规定的有关条件,自愿受助的流浪乞讨人员。

(六)各级政府规定的其他救助对象。各级政府根据我市或各区、县(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有关群众生活困难状况,做出有关规定和决定,给予有关救助的困难群众。

四、扎实开展基本生活救助,切实保障救助对象的生活水平

按照国务院颁发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黑龙江省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哈尔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哈尔滨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科学制定和调整标准,规范运行机制,实行分类救助,逐步提高城市低保人员中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和学生等的低保金加发金额;加强动态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人员基本生活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做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保障和供养水平。

五、不断完善专项救助,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特殊困难

根据经济社会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对城乡低保、低收入居民和农村五保户等困难群众,有针对性地实施专项救助:

(一)医疗救助。根据《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民发〔2003〕158号)、《哈尔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医疗救助暂行规定》(哈民政发〔2004〕37号)、《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民发〔2005〕121号)、《哈尔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医疗救助补充规定》(哈民政发〔2005〕50号)、《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哈农税改〔2005〕4号)、《哈尔滨市市区低保家庭少年儿童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哈劳社发〔2006〕161号)、《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试行)补充规定〉的通知》(哈税改联字〔2006〕5号)、《关于提高市区城市低保人员基本医疗救助限额补贴标准及增加大病医疗救助病种的通知》(哈民政发〔2007〕21号)和《哈尔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等有关法规政策,资助城乡低保人员、农村五保户和城乡有关低收入困难群众等人员,分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城市低保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进一步降低城市低保人员个人缴费部分;政府资助农村低保人员、五保户等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除个人缴费;制定新的医疗救助办法,在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础上,实施二次救助措施,逐步建立住院救助制度,把重度慢性病出院后续治疗和大病出院恢复期治疗纳入医疗救助范围;逐步实施置前救助,有条件的区、县(市)2008年开始探索试点置前救助,被救助对象住院治疗直接扣除应救助的费用数额,直接支付应由自己负责的费用部分;设立各级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疗救助定点范围,制定并实施相关优惠政策,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减轻困难群众就医压力。

(二)就学救助。根据《黑龙江省城镇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工作实施办法》、《哈尔滨市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助学金征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100号)、《关于做好2006考入普通高等院校的城市低保家庭子女就学救助工作的通知》(哈民政发〔2006〕43号)、《关于城镇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及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享受助学金工作的通知》(哈教联发〔2007〕14号)、《关于下达2007―2008学城镇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资金及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助学金的通知》(哈财教〔2007〕259号)等有关法规政策,完善和实施有关政策,建立多部门、多组织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的就学救助机制。落实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学“两免一补”等项政策;实施城市低保家庭高中以下学生适当加发低保金,及城市低保家庭、困难残疾人家庭和农村困难群众家庭大学生入学一次性救助措施;制定具体救助政策,实行低收入困难群众家庭学生分类救助,动员社会力量广泛筹措助学金,帮助特困职工和农民工等困难群众家庭学生解决就学困难;逐步建立和实行城市低收入困难群众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免“两费”(杂费和教科书费)制度,逐步建立实行低收入困难家庭大学生入学一次性救助制度。

(三)住房救助。根据《哈尔滨市城市廉租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哈尔滨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哈尔滨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住房困难家庭补偿标准照顾标准和廉租户拆迁安置的规定》(哈房发〔2007〕9号)、《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整合工作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的意见》(哈办发〔2007〕24号)等有关法规政策,完善和实施城市廉租住房、拆迁补偿和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等项政策,建立多层次、多形式有机结合、行之有效的住房救助机制。进一步落实以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廉租房政策,逐步扩大廉租房受益面,对城市低收入居民实行廉租房政策,相应提高城市低保、低收入居民动迁补偿金标准;建立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制度,整合有关资源形成规范的救助机制,帮助农村低保、五保、低收入等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加快农村敬老院整合建设步伐,制定和实行《哈尔滨市2008―2010年农村敬老院整合建设规划》,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敬老院整合建设任务,改善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的居住条件。

(四)就业救助。根据《哈尔滨市〈再就业优惠证〉发放使用管理办法》、《哈尔滨市事业和就业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政策,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享受城市低保并失业1年以上的失业人员,及时核发《再就业优惠证》,免收再就业中介服务费和培训费,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在安置申请享受和已享受城市低保人员就业方面工作的衔接,优先为低保人员提供职业介绍、安排公益性岗位;对已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低保人员家庭,延发3个月低保金;对进城务工的农村低保和低收入困难群众,组织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培训服务,负责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限国家指定的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特殊工种)。

(五)生活用电、用水救助。根据《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我市供水价格的通知》(哈政办发〔2002〕1号)、《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我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有关事宜的通知》(哈政办发〔2003〕3号)等有关法规政策,制定和落实城乡低保、低收入和农村五保困难群众家庭生活用水、用电价格方面的优惠政策。

(六)家庭供热救助。根据《哈尔滨市城市供热保障办法》、《关于切实做好2006至2007城市供热工作的通知》(哈办发〔2006〕35号)等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对集中供暖的城市低保家庭,予以减免住房包烧费;对分散供暖的城市低保家庭,给予一定数额取暖补贴金;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减免住房供热费和农村低保人员、五保户住房取暖补贴制度。

(七)司法救助。根据《关于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问题的意见》(司发通〔2004〕127号)、《哈尔滨市法律援助条例》等有关法规政策,制定和落实有关法律援助政策,对城乡低保、低收入、农村五保和城市特困职工家庭等困难群众,开展免费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刑事辩护、民事代理和行政代理等项服务。

(八)应急救助。根据《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的通知》(黑政发〔2004〕6号)、《关于印发哈尔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哈应急委发〔2007〕24号)等有关法规政策,完善应急救助制度,健全自然灾害、重大节日和其它突发事件救助机制。制定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提高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整体水平,增强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和救助能力,确保受灾群众及时有效地得到救助;实行重大节日临时救助制度,对城乡低保、低收入和农村五保等困难群众,在重大节日期间给予一定数额的临时救助;实行其它突发事件救助制度,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对城乡低保、低收入和农村五保等困难群众生活受到较大影响时,对他们给予必要的货币和实物救助。

(九)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3年国务院令第24号)、《关于转发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特殊的困难对象跨省返乡工作通知〉的通知》(黑民办函〔2004〕74号)、《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通知》(哈民政发〔2004〕62号)、《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通告》(哈政发法字〔2007〕29号)等有关法规政策,建立便捷、安全的救助管理工作机制,提高救助管理规范化、社会化水平。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对需要救助的对象提供救助,对流浪乞讨人员引导救助;对救助对象中的危重病人及时给予医疗救助。

(十)居家养老救助。按照我市有关政策规定,以社区为救助和服务平台,重点针对困难家庭老人,同时兼顾其他老人,建立居家养老救助和服务机制。对困难家庭老人,开展定额免费提供家庭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救助和服务;对其他老人,有偿或低偿开展上述有关服务。

(十一)殡仪服务救助。根据《哈尔滨市民政局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殡葬服务优惠办法》等有关法规政策,以各层次殡仪服务机构为平台,为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等困难群众,提供低偿服务,实行低价位定额“一费清”和有关辅助项目减半收费等救助措施。

六、深入开展社会扶助,帮助困难群众改善生活状况

(一)区、县(市)政府负责组织辖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扶助活动,着重开展社会捐助、扶贫济困和“一帮一”结对子救助活动。

(二)市工商行政管理、税务、卫生、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城市低保人员,在3年优惠期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同时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在规定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三)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应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开展针对城乡低保人员和低收入困难群众的各种社会救助活动。

(四)市残联负责对享受城乡低保和低收入困难群众家庭的残疾人,在生活就业等方面给予关注,并为其特别是智残人员的社会生活给予必要的监护,同时提供优惠政策咨询和服务。

(五)市慈善总会负责广泛筹集善款,对各类困难群众,开展有针对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救助。

七、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机制

(一)调整加强市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统筹指导,决定将“哈尔滨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并入“哈尔滨市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市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强。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民政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纪检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政府法制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房产住宅局、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物价局、市地税局、市供热办、哈供排水集团、市残联、市城管局、市农委、市扶贫开发办、市统计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组成,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负责搭建信息、资源搜集整理平台等日常工作,主任由市民政局有关领导同志担任。建立社会救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半年召开1次联席会议,也可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召开,研究部署工作,研究解决难点、重点、热点问题。各区、县(市)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机构。

(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负责医疗救助的责任单位为: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负责就学救助的责任单位为: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政府扶贫办;负责住房救助的责任单位为:市房产住宅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扶贫开发办、市残联;负责就业救助的责任单位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负责生活用电、用水救助的责任单位为:市物价局、哈电业局、哈供排水集团、市水务局;负责家庭供热的责任单位为:市供热办、市财政局、市民政局;负责司法救助的责任单位为:市司法局;负责应急救助的责任单位为: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农委、市扶贫开发办、市总工会;负责流浪乞讨救助的责任单位为: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负责居家养老救助的责任单位为: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各区政府;负责殡仪服务救助的责任单位为:市民政局。市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将有关社会救助工作的信息、数据及工作开展情况等资料,及时反馈到市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融的高效运行机制。

(三)完善目标责任体系。市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明确工作目标,加强日常监督指导,定期对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的有关工作情况进行考核通报,并按省有关要求实行奖罚;同时,根据考核情况,对工作效果显著、成绩突出的区、县(市)和部门、个人给予表彰。各区、县(市)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对下目标责任体系,保证各项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参照本《决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进一步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各相关部门也应结合部门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本《决定》的实施办法。

(四)加强工作力量,落实工作经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安排得力干部负责此项工作,保证工作正常开展。各区、县(市)要加强对职能部门的力量,设专门人员负责低收入困难群众认定和救助工作,特别要加强街道和社区工作力量,落实有关工作经费,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

(五)建立健全“三项”机制。建立联动互动机制,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畅通信息、资源共享、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建立和完善两级平台(市和区、县)、四级网络(市、区县、街道、社区)、两项功能(网上信息服务和网上直接服务)的社会救助信息服务体系;要建立并规范管理和工作运行机制,搞好有关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设立“四档”(城乡低保人员档案、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档案、农村五保人员档案、城市社区居民档案),保证有关救助工作及时、准确进行;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要制定相关工作纪律,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管好用于困难群众的救助款项和物品,并畅通投诉和诉求渠道,加大财务监督和审计力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有关救助工作有序、健康开展。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六月二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哈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综〔2008〕12号 【发布日期】2008-02-05 【生效日期】2008-02-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

(哈政综〔2008〕12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7〕53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发展,建立和完善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机制,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

(一)加大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支持力度。稳定现行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继续设立能繁母猪补贴资金,提高补贴标准,按照国家和省调整后的标准予以补贴(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国家对养殖户、场饲养的能繁母猪的补贴调整为每头补贴100元)。各区、县(市)和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按规定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并要按照《黑龙江省能繁母猪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及时将补贴资金发放到能繁母猪的养殖户(场)。

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和市畜牧兽医局负责落实。

(二)继续推进能繁母猪保险。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保险政策和办法。现阶段要保持政策稳定,对母猪保险实行单独核算,保额、保费和政府补助标准暂不调整。畜牧兽医、财政等部门要与银行、保险机构建立和完善相互协作、共同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联系机制;各区、县(市)财政部门要将配套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保险机构要尽快开发保障全面、通俗易懂、价格统一、操作性强的能繁母猪保险产品,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力争能繁母猪“应保尽保”。

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市畜牧兽医局、哈尔滨银行和有关保险公司负责落实。

(三)继续扶持生猪规模养殖。2008年,要继续加大生猪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积极引导农民建立生猪规模饲养场、规模养殖园区,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千头以上规模猪场的资金扶持。要重点扶持一批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小区)基础设施特别是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的安排要考虑发展生猪生产的因素,在资金分配上向生猪养殖重点地区倾斜。市发展改革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项目的资金扶持,力争国家资金投资额度高于上年,并积极筹措地方配套资金。

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和市畜牧兽医局负责落实。

(四)继续实行生猪良种补贴政策。2008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资金,对生猪良种场建设和开展人工授精所需的良种猪精液给予补贴,推进生猪品种改良。各有关部门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要继续加大对重点原种猪场、扩繁场、生猪改良繁育中心、人工授精站点的投入力度,对市级原种猪场、区县(市)级种猪扩繁场给予引种补贴和育种经费扶持。财政、农业等部门要认真组织落实财政部、农业部《生猪良种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做好补贴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市农委和市畜牧兽医局负责落实。

(五)继续对生猪调出大县(市)给予奖励。2008年,要继续争取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市)奖励政策。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对生猪调出大县(市)奖励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办法,建立动态监测制度,管好用好奖励资金,切实发挥奖励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和市畜牧兽医局负责落实。

(六)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银行业金融机构等要加强和改进对发展生猪生产的金融服务,加大对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要不断创新抵押担保方式,积极探索支农信贷的有效方式。

此项工作由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和市畜牧兽医局负责落实。

二、进一步抓好生猪防疫工作

继续抓好生猪强制免疫和其他猪病的防控工作,安排好疫苗的调拨和消毒药品及其他防控物资的储备、供应,满足防疫需要。进一步完善生猪防疫扑杀政策。为解决母猪因疫病扑杀与意外死亡补偿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从2008年开始,对已投保的能繁母猪,因发生疫病需要扑杀的,除由中央财政按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外,与保额之间的差额部分由保险公司予以赔付。各区、县(市)要加强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强化乡(镇)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并要保证乡(镇)村级防疫工作人员的报酬。畜牧、商务、财政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生猪防疫和疫情监测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疫情的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的发展趋势,坚持免疫与扑杀相结合,控制生猪疫情。对病死猪要坚决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此项工作由市畜牧兽医局、市财政局和市商务局负责落实。

三、严格控制饲料价格上涨

物价、粮食、工商等有关部门要及时监测生猪饲料原料特别是玉米价格的波动,控制饲料价格上涨,降低生猪生产成本。

此项工作由市物价局、市粮食局和市工商局负责落实。

四、继续落实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各区、县(市)政府和市国土资源部门要用好规模化养殖用地政策,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解决发展规模化养殖所需用地问题。

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和市畜牧兽医局负责落实。

五、加强市场调节和监管工作

各区、县(市)政府要加强猪肉等“菜篮子”商品的货源组织、采购和投放工作,完善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切实保障主要副食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尤其要做好春节等重要节假日期间的猪肉供应工作。商务部门要继续做好地方生猪储备的充实工作,进一步健全地方储备制度,完善储备调节功能。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物价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猪肉市场监管的各项制度措施,严厉查处各类违法经营、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防止注水肉、病死肉等不合格猪肉进入市场。商务、交通等部门要按照国家要求,加强猪肉产销区衔接工作,健全应急调运机制,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降低生猪运输成本。

此项工作由市商务局、市畜牧兽医局、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物价局和市交通局负责落实。

六、妥善安排好低收入群体和大中专院校学生的生活

各区、县(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抓紧落实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失业保险金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和给予高校学生食堂补贴等政策措施,保证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春节前,财政部门对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户、受灾群众及其他低收入人群的价格补贴资金要落实到位。

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民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和市教育局负责落实。

七、建立健全生猪生产预警监测体系和信息报送与发布机制

抓紧研究建立生猪生产预警监测体系,加强部门信息沟通,整合信息资源,建立统一、高效、权威、准确、反应迅速的信息报送与发布机制,及时提供准确、全面、客观的生猪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信息。继续深化畜牧业统计和信息化改革,完善统计信息设施建设、软件建设、制度建设、程序建设,全面实行月统计制度、重大信息日报告制度,及时预测、预警生猪等畜禽产销状况,为广大畜禽饲养者、经营者提供生产、技术、疫情、市场信息等服务。

此项工作由市畜牧兽医局、市商务局和市物价局负责落实。

八、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生猪生产、稳定生猪和猪肉价格,是控制副食品价格上涨、防止通胀的重要措施。各区、县(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大局出发,继续狠抓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价格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要认真落实“菜篮子”行政领导负责制,并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扶持本地区的生猪生产,切实保障市场供应。任何地方不得以新农村建设或整治环境等为由禁止和限制生猪饲养。市发展改革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除上述有关分工外,还要负责相关情况的汇总上报、督办检查和沟通协调工作。其他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抓好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各地区不折不扣地把政策落到实处,并注意研究解决政策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二月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抗灾救灾工作的通知(哈政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9〕55号 【发布日期】2009-07-29 【生效日期】2009-07-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抗灾救灾工作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9〕55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今年以来,我市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尤其是进入6月份,极端气候呈突发、多发和并发态势,宾县、尚志市、巴彦县、依兰县、通河县、方正县和呼兰区等区、县(市)先后遭受局地强降雨、冰雹袭击,引发山洪、内涝等灾害发生,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截至7月8日,我市农作物受灾面积516千公顷,其中成灾面积289千公顷、绝收面积29千公顷;倒塌房屋201间,损坏房屋3636间;受灾人口140万人,因灾死亡2人(1人溺水身亡、1人因龙卷风刮倒大树被砸身亡),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8592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44154万元。

针对严重的灾情,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灾救灾工作。各区、县(市)政府迅速行动,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群众抗灾自救,解决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协调配合,指导各地抗灾救灾,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全市抗灾救灾工作呈现良好态势。鉴于目前我市进入主汛期,为进一步做好抗灾救灾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强化领导,确保各项责任落实到位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清当前灾情的严峻形势,把抗灾救灾工作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来抓,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靠前指挥、加强领导,建立齐抓共管、人人有责的工作机制,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认真落实值班值守制度,一旦发生灾情,要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向上级报告,保证信息及时畅通,绝不能因放松值班,造成漏岗、漏报、迟报,延误抗灾抢险时间,切实为做好各项抗灾救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确保灾区群众生活安定、社会和谐稳定。

二、多措并举,积极组织灾区人民开展抗灾自救

各区、县(市)政府要深入动员、广泛组织灾区群众积极进行抗灾自救,引导受灾群众农业损失副业补,鼓励有养殖经验和技术的灾民大力发展畜牧业。要组织引导灾民离土离乡外出打工,鼓励灾民从事商服业。同时,各区、县(市)政府要设法筹集必要的资金,通过适当补助的办法,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特别要抓紧时间开展房屋重建和维修工作,保证受灾群众有住处。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配合受灾地区,积极向国家和省报告情况,加强信息沟通,努力争取国家和省在下达有关救灾资金和专项资金时给予倾斜和支持,为受灾地区开展抗灾自救提供有力保障。

三、广泛动员,大力支持受灾地区灾后重建

市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对受灾群众的建房、修房给予适当补助;市建委要结合泥草房改造等专项工作,优先支持灾区灾民房屋重建工作,并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措施;市交通部门要结合公路建设有关专项工作,优先支持灾区交通设施建设和维修工作;市水务部门要结合水利设施建设有关专项工作,优先支持灾区水利设施建设和修复工作;各级信贷部门要采取小额低息贷款扶持措施,帮助灾区恢复生产。全市各对口帮扶部门,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心系灾区,情系百姓,加大对口支援包扶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为灾区解决实际困难,帮助灾区开展灾后重建和生产生活自救工作。市政府新闻办要组织新闻媒体客观准确地报道灾情,大力宣传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先进事迹,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到抗灾救灾、灾后重建工作中,努力营造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紧急行动,加强抗灾备灾能力建设

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做好对气象、水文等资料的分析,加强对可能发生灾情的预测预警。各区、县(市)政府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认真做好抗灾备灾工作,进一步完善抗灾救灾预案,迅速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工作,确保突发灾害应急使用;要加强救灾工作装备的配备,配齐、配全必要的交通工具和通讯设施,为及时检查灾情和进行应急救助提供可靠保障。

特此通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七月二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工作的通知(哈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发〔2008〕4号 【发布日期】2008-02-02 【生效日期】2008-02-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工作的通知

(哈政发〔2008〕4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中直、省属在哈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工作,增强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市场价格的能力,明确相关部门在调节基金征管方面的职责,按照征、管分离,强化监督,完善制约机制的原则,现就加强全市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缴纳价格调节基金的认识。价格调节基金是进一步促进我市副食品基地建设,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安民生的重要措施,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之一。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严格价格调节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稳定市场、平抑物价的作用。各应缴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缴纳价格调节基金的重要意义,从大局出发,按规定要求积极主动缴纳价格调节基金,决不能给价格调节基金工作设立障碍,更不能以各种理由少缴或拒缴价格调节基金。缴纳义务人应当按月向地税部门自行申报缴纳价格调节基金数额,并在市地税部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

二、明确征收标准。宾馆、旅店业调整为按营业收入的1%征收;对经营广告的企业和有广告收入(包括从事制作、代理、媒体发布)的单位,调整为按广告营业额或广告代理额0.5%征收。其他征收有关事宜仍按《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批转关于建立价格调节基金的报告的通知》(哈政发〔1993〕22号)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征收价格调节基金的补充通知》(哈政发〔1997〕13号)规定执行。

三、强化征管职能。我市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工作调整为统一由市地税部门代征。市地税局要认真做好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工作,明确征收责任,积极完成征收任务。市财政、审计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加强对价格调节基金工作的监督。市物价部门作为政府价格调节基金日常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好价格调节基金的征集、管理和监督使用等方面的职责。

本通知自2008年4月1日起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二月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能力建设的通知(哈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能力建设的通知(哈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