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援助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郯城县调查反映法律援助事业发展
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我县法律援助中心始建于2000年,核定编制2人。至2014年全县建立了14个乡(镇)工作站146个联络点,乡(镇)建站率达100%。为进一步近距离为百姓提供帮助,法律援助中心依托残联、妇联、看守所及两个律师事务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使24名司法助理员46名法律服务工作者24名律师成为我县法律援助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2010年以来,我县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援助案件2238件,其中刑事案件119件,民事案件218件,公证36件,非诉讼案件1865件,接待来信、来访、电话等群众法律咨询2万余人次,平息集体上访事件15件、1460多人,累计为受援人追索赡养费、抚养费及各类赔偿金2000多万元。提供法律援助的数量以年均20%以上的幅度增加,大量来自社会基层的法律援助案件都通过工作站得到处理,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为促进解决民生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受经济、社会、法治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相关因素的制约,我县法律援助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总结如下:
一、我县法律援助工作中目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法律援助人员力量薄弱。截至2014年12月,我县共有城镇低保户2944人,农村低保户40926人,残疾人75000人。而全县从事法律服务行业执业人员仅有70人,法律援助机构中的专职工作人员仅2人,专职工作人员不具备系统专业的法律知识和素养,不能满足 法律援助机构大量而且类型多样的法律咨询和诉讼服务。面对11万余人这一庞大的弱势群体,我们的法律援助力量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法律援助制度需要大量有能力、有责任心的社会执业律师参与,但是现在的律师人数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专业法律援助工作者,法律援助人员不仅在数量上远远不够,在质量上也是急需提高。
(二)案件质量监控机制不完善,缺乏外部监督机制。由于对经济效益等因素的考虑和经费的制约,个别法律服务机构人员在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工作中确实存在办案敷衍了事、走过场等现象,工作不认真细致,直接影响案件质量的提高。而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又没有在这方面作出约束性的规定,使得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在对案件具体承办过程中,承办人是否有违规、违纪的现象,是否尽心尽责地办理案件,案件办理进展如何,案件办理结果是否切实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无法有效监督。
(三)基础设施薄弱,办公条件差。
1、按照《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三条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律援助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状况,逐步增加财政投入。我县2014年度同级财政拨款仅为5万元(其中还包含人民调解),达不到山东省法律援助中心要求县级同级财政拨款全部达到或超过2013年中央和省级专款数额的要求。同时中心办公室也达不到“临街落地,办公面积60平方以上,实有人员5人以上”等窗口设臵的要求,给法律援助工作的正常运转造成很多困难,严重影响到法律援助工作的正常运转和长远发展。
2、业务经费得不到保障,经费的制约在客观上阻滞了法律援助的 2 开展和发展,目前我县的法律援助专项经费数量很少,办案支出和补贴也很低。援助中心2014年度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79件,如果每件按600元的补助标准计算,每年约需办案经费347400元。本应由财政保障的办案交通费、资料费、调查取证、差旅费等成本支出,在实际操作中只能由代理援助案件的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先行支付。办案成本的补贴不足够,既影响了司法行政部门其他工作职能的发挥,也严重影响承办人员特别是社会律师的积极性,由于经费不足使案件调查取证等工作无法全面完成,办案的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跟不上有偿服务的质量,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也就得不到很好的维护。特别是新《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所有的刑事案件在公、检、法三个阶段的任一阶段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均可申请法律援助,这样一来,要达到应援尽援的要求困难很大。
(四)农村援助工作有待加强。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以农民为主。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居多,还有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和农民工,由于主客观原因,农民工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短时间内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绝大部分农民工只能选择从事收入低、有一定职业风险的工作,而且与用人单位处在明显的不平等地位,因此涉及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工伤赔偿、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等劳动争议纠纷不可避免。同时,农民工普遍缺乏法律知识、诉讼技能和各种社会资源,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大部分都需要法律帮助。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民工的法律帮助需求在今后一个时期将呈上升趋势:一是农民工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二是农民工权益被侵害现象依然严重。目前一些地方农民工劳动报酬得不到保障,工资偏低,拖欠、克扣工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涉及农民工的工伤事故、职业病有上升趋势。据卫生部统计,目 3 前在我国涉及有毒有害作业的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职工人数在2亿以上,但是2005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港、澳、台)各类职业病报告仅12212例。潜伏期的职业病患者是未来需要帮助的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工伤及职业病患者中农民工占了大部分的比例。许多受害人不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没钱打官司,由于其文化水平、法制观念低,加上信息闭塞,对国家法律的理解比较狭隘,对法律援助更是概念模糊,可能会增加法律援助的风险。比如,一旦法律援助案件败诉,受援人可能认为是援助人不尽力或有失公平,影响其对法律援助制度的客观评价,因此,农村法律援助工作有待加强。
(五)部门间协作配合不力,也给法律援助工作带来困难。法律援助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司法行政部门做好法律援助工作是责无旁贷的,但财政、民政、工商等部门及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同样也有相应的工作任务,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携手、通力协作才能完成。各部门应支持法律援助案件办理中的调查取证工作,对法律援助案件办理中查阅、复制档案资料所涉及的相关费用予以减免,共同降低成本,减轻因经费短缺给法律援助工作造成的压力。但目前社会上一些人错误地认为法律援助就是法律援助中心的事,特别是在配合方面不够默契。比如,对一些未成年人的犯罪,犯罪嫌疑人的家人有的不愿再去聘请律师辩护,一味的认为“孩子小,犯了罪,随法院怎么办就怎么办。”而按照法律程序,法院常常要求法律援助中心安排律师,无偿出庭作辩护人。有时,在开庭的前一天,法院才通知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辩护。律师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会见,开庭期限又紧,还要到法庭查阅卷宗,复印案卷,法院却 4 要收取高于市场价格的复印费,这种无偿甚至赔本的被动服务,很难保证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一些律师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法律援助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加强我县法律援助工作的建议的对策
(一)着力提高法律援助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队伍建设是法律援助工作的根本和保证。首先要加强法律援助专职队伍建设,加强对法律援助机构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逐步提高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待遇,改善工作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加强对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教育,提高对法律援助工作的认识,增强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和参与提供法律援助的自觉性和荣誉感,真正发挥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对于社会组织中志愿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的人员,也要加强激励、教育和管理,引导他们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法律援助中心的业务主要是办案和咨询,法律援助中心的人员配备应当以满足这两项业务需要为目的,县、区应不少于3—5人,工作人员应具有法律大专以上的学历,具备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应该不少于二分之一。鉴于目前的司法体制,律师业务已经进入了市场化运作,律师的工资不再由政府拨款,只能靠代理案件收取案件代理费用。由于律师业务由当地司法局管理,司法局靠行政命令,长期安排律师事务所指派律师,无偿提供法律援助恐怕难以长久。要使律师代理法律援助工作长期开展下去,最好还是在县级法律援助中心配备几名专职律师,由财政发工资,纳入公务员编制,使法律援助工作由专职律师专门代理,以保证法律援助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持久性。使法律专业人员能在各级政府、各执法部门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完善质量监控机制 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法律援助工作规范运行。一是进一步完善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服务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运作规范、管理严格的法律援助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自律机制,由法律援助中心加强对承办者办案过程、办案态度、办案责任心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律师、法律工作者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法律援助案件。二是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检查公布制度、质量跟踪检查制度、质量投诉监督制度,定期对案件质量进行集中评查,建立评查备案制度,并与奖惩制度相结合,逐步完善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监督机制,保证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三是整合社会力量,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在进一步完善受援人举报制度的基础上,可效仿行风建设监督员的制度,邀请法官、检察官,法律服务人员、新闻媒体、相关部门人员和社会群众等组成法律援助监督员队伍,采用旁听案件审理,跟同办案、审查案件归档材料、征求意见等方式,对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办案进行全方位监督。四是要将办案质量和办案补贴相联系,将处理违纪违规与表彰奖励先进相结合,激励和鞭策法律援助人员提高办案质量。
(三)拓宽法律援助经费渠道,确保法律援助机构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积极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法律援助资金的支持。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第3条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在第7条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活动提供捐助。”《法律援助条例》的这些规定,为解决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的经费保障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解决经费不 6 足问题,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按照《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和要求,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建立可靠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一方面,政府提供必要的经费,是国家保障法律援助实施的应尽责任的具体体现。当地政府要把法律援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起政府对法律援助的最低经费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辟筹措法律援助经费的渠道。加强法律援助业务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法律援助机构的办公条件和办案装备水平,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设施,满足困难群众特别是各类特殊群体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需求。法律援助中心以及各乡镇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办公场所应该是交通便利、标志明显方便群众找寻的地方办公;要有独立的办公室,至少要设臵一间专门的接待室,要符合中国残联和司法部关于在法律援助机构设臵无障碍通道的要求,建设残疾人专用通道和厕所,要选择配臵多功能的“12348”法律咨询平台,24小时为社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要有必要的办公设备,如电话、电脑、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照像机、摄像机等必要的宣传器材、办案设备等。
(四)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民工的维权工作。农民工维权涉及到部门很多,各部门应当在各级政府建立的农民工工作指导协调机构的统一部署下,加强协作,各尽其职,共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作为农民工维权的职能部门之一,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在开展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过程中,要主动与财政、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卫生、工商以及公、检、法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更好地实现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行政执法的衔接。各级人民法院、劳动仲裁部门认真落实《司法救助 7 规定》和有关规定,对农民工就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和请求工伤赔偿提起诉讼和仲裁的,按规定给予缓、减、免收诉讼费、仲裁费,保证权益受到侵害的农民工顺利进入司法程序。工会组织可以利用其组织网络和维权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要建立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有关机构和人员在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过程中,需要调取相关证据,劳动、建设、公安、生产安全管理等部门要给予支持和配合,更好地解决农民工维权中取证难的问题,有效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五)进一步加大宣传法律援助的力度,扩大社会知晓率。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法律援助的力度,使广大困难群众懂得运用法律援助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进行广泛的法律援助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特别要多报道一些感人的典型案例,突出法律援助扶贫助弱、伸张正义的社会效果,宣传实施法律援助制度对于保障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在群众中树立起法律援助良好的社会形象,争取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
(郯城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第二篇:乡镇政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乡镇政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丹凤县***镇党委
一、乡镇工作现状
一是权力小,责任大。乡镇虽小,其职能却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教育、卫生、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民生等都系于一身,无所不包。
二是任务型政府特色明显。县级80多个部门的工作最终都由乡镇政府来落实,可谓是“上边千头线,下面一针穿”,工作特点是“5+2”、“白+黑”,每年要签几十个责任状,一些主要责任在县里的工作也要让乡镇来承担,但权力归部门。
三是权责脱节型政府特色明显。乡镇政府不出台政策,只负责贯彻和落实,省、市、县都能指挥乡镇,乡镇政府对“七站八所”的指挥有限,职能部门把管理权限收上去了,责任放下来了,造成了乡镇职能的缺位。
二,困难和问题
(一)村级基础薄弱,产业发展较慢。我镇边远的12个村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加强,尤其并镇以来,个别村的基础设施处于无人管护状态,虽已进行如财政奖补公路、安全饮水工程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但仍无法满足群众的所需,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镇农村各项事业
(八)职责难以明确。一是工作合力不足。由于人事、编制以及经费方面的原因,除了中心工作全部都干,其它工作单打一,或非专业人员顶替,没有形成正常的有分有合的运行局面。二是党政职能关系不够清晰。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职能没有明显的界定,对党政的职责定位不清,形成了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职能重叠、党政一把抓。三是乡镇缺乏执法权力。虽然正在大力提倡依法行政,但乡镇不是执法主体,很多乡镇干部却没有执法权,工作开展进退两难。
三、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搞好乡镇工作,责任在党委,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秉承“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增强乡镇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乡镇干部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和干扰,切实转变乡镇机关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切为群众服务,开拓创新,廉洁自律,勤政务实,苦干实干,带领群众早日奔上小康。
(二)搞好协调服务,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乡镇工作难的根本途径。多组织乡镇干部要学习和掌握市场知识,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围绕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发展特色农业,培植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扩大基础财源。
(三)密切干群关系,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乡镇工作主要就是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乡镇干部无论时间多紧,任务多重,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村组和间田地头,同农民讲政策,听农民心里话,帮农民办实事,体察群众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对农民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忧虑什么、盼望什么,领导干部应做到心中有数。干部心里有群众,群众心里才会有干部。
(四)加强乡镇队伍建设,保证满圆编制。保证每个编制岗位都有人,不要随意借调工作人员,即使调动,也要及时补缺,不能造成工作断带,形成工作责任不明确、不落实、推动不力的现象,如果兼职也要负担相应的补贴,提高兼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职能整合,保证责权利相一致。将职能比较接近的单位整合到一个部门,由一个分管领导牵头,如将国土、城镇整合到一个部门管理,将工商、食品药品整合到一个部门,固定办公场所、固定办公人员、固定职责,有分有合,从而推动工作有序健康开展。
(六)保障基层经费,提高农村干部待遇。按照编制下
第三篇:我市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问题建议
张掖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张掖市共有工业企业947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5户,中型企业23户,其它为小微企业。今年以来,受欧债危机和国内外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影响,我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1—10月份,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6.57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1.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省政府下达我市均衡进度6.8个百分点。
一、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今年以来,煤、水、电、气价格继续上行,工业生产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用工价格普遍增加10%以上,造成工业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盈利空间明显压缩。如高台盐化公司硫化碱厂、华盛化工公司原料风化硝的价格由去年的167元/吨上涨到今年的248元/吨;高台中化番茄制品公司原料由去年的360元/吨上涨到今年的460元/吨,每吨番茄酱的生产成本增加了800多元,致使企业长期处于“微利”经营状况。
(二)市场相对疲软,产品销售不畅。今年以来,工业品出口受阻,国内需求相对疲弱,造成市场相对疲软,产品库存明显增加。临泽雪晶公司缺乏国外订单,去年已经全面停产,以甘绿脱水蔬菜公司为代表的脱水菜生产企业由于订单减少,市场需求缩减,产品销售不畅。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20.1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工业总产值增速低
3.7个百分点,产销率87.39%,同比下降2.82个百分点。
(三)经济效益下滑,企业融资困难。今年国家收紧货币政策,一些企业由于长线调入原料,流动资金异常紧张。同时,受现行金融体制制约,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额度有限,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1-10月份,全市有资金缺口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多户,共需资金超过28亿元。
(四)缺乏人才支撑,管理不规范。我市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家族式管理模式,普遍缺乏技术人才,特别是缺乏农产品精深加工研发人才,企业管理不规范,创新能力不强,影响制约企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3300多人,教育卫生专业占70.6%,农林水牧占11.2%,而工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8%,尤其是食品加工、酿造、发酵等专业人才更是奇缺。
二、加快工业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推动各项扶持政策的有效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公示制度,全面清理整顿涉及中小企业的收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建立并逐步扩大地方财政预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建议省上加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引导、支持企业调整生产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
(三)提高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支持市、县(区)统筹建设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健全服务规范、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调动和优化配置服务资源,增强政策咨询、创业创新、知识产权、投资融资、管理诊断、检验检测、人才培训、市场开拓、财务指导、信息化服务等各类服务功能,积极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质优价惠的服务。
(四)多渠道解决融资难问题。一是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放宽小企业债券融资条件。二是完善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加大对融资担保机构的分类指导,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主动开展面向小型微型企业的投融资业务。三是加强小型微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集合分散在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企业信用记录,建立金融机构及金融服务机构共享的、覆盖面广的征信系统。
第四篇:民营医疗机构监管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民营医疗机构监管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民营医疗机构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民营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凸显了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医疗费用偏高。民营医疗机构作为营利性机构,医院经营者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趋利心态。于是要求医生开大处方、药品低进高出、滥检查、过度使用治疗仪器,以达到增加业务额的目的。因此,凡到过民营医院就诊的人,第一感觉就是“被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由此产生极大的负面效果。
(二)业务水平一般。目前大部分民营医院由于规模小、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其医务人员都是通过社会招聘组成,良莠不齐,在与公立医院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促成其不规范经营的动机。个体诊所存在租用资质问题,医疗质量存在隐患。
(三)虚假医疗广告。民营医院为了争夺患者,大力进行虚假广告宣传。夸大诊疗效果、提高医生资质、编造进口设备、虚构医院等级、冒充专家会诊等虚假广告手段层出不穷。
(四)药品及医疗器械质量无保证。由于竞争激烈,一些民营医院经营者设法降低成本,除了从医药站采购一些药 1
品外,某些药品从不正规的渠道进货。严重扰乱医药市场秩序,存在假冒、伪劣、过期药品的隐患。所用医疗器械的消毒,因受设备和经济条件限制,其无菌状态难于保证,也存在着严重医疗事故隐患。
(五)存在非法行医现象。某些民营医院为了取得经济利益,擅自超出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超范围经营,例如非法从事接生、终止妊娠和施行计划生育手术,介绍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非法从事性病诊疗和医疗美容活动,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行为等。
(六)医托现象。某些民营医院为了增加门诊量,用尽方法招揽病人,于是出现了“医托”现象。医托埋伏在公立大医院的门口,以农村来的求医心切者为对象,向他们推荐民营医院的“专家”,以此为民营医院增加创收、收取回扣。某些公立医院的医生自己也成为民营医院的“白大褂”医托,严重干扰医疗秩序,贻误病人诊疗时机。
二、加强对民营医院监督管理的建议
(一)严格审批,加强业务管理。严格执行审批标准,防止不符合条件没有医疗质量保证的民营医院进入医疗市场。加强对民营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要正确引导民营医院的行业发展方向。针对民营医院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内容落实到民营医院的日常管理中去,强化医院业务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 2
技术规范与标准,及时对民营医院进行等级评定。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加强对民营医院执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等服务要素的准入管理及执业行为的监督。加强对民营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督,定期向社会公布医疗服务质量、医药费用等方面的信息,促进民营医院健康发展,引导患者选择医院合理消费。
(二)打击非法行医。依法治医,取缔非法行医、跨科行医及假专家。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的法律严格执法。各医院医护人员必须持有执业医师证、执业药师证、执业护士证后方能上岗。严厉打击擅自超出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活动,从事非法接生、终止妊娠和施行计划生育手术,非法从事性病诊疗和医疗美容活动等行为。
(三)加强药物监管。加快统一招标药品的普及,杜绝伪劣药品在市场上流通。要求民营医院同公立医院一样,只能使用或销售中标药品,不得采购非中标药品,并加强监督、查验,若有发现或被举报使用或销售非中标药品,以假药依法加倍论处,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杜绝伪劣药品的流通。食药监行政部门也要加大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
(四)加强对医疗广告的管理。虚假的医疗广告害人不浅,不仅造成患者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给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市场监管、卫生计生、公安要加大管理和打击力度,新闻单位不能只考虑部门利益,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 3
出发,对广告的刊登要严格审查。各医疗机构需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才能发布医疗广告,严肃查处医疗广告内容与《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内容不一致的行为。
(五)统一收费标准。物价部门要制定统一收费标准,合理收费。对某些药品、治疗检查仪器的收费要确定最高限价。进一步完善本区所有医院常用医疗服务的项目名称、计量单位、收费标准等收费项目在服务场所的显著位置进行公示。把收费标准公之于众,自觉接受市民监督。
(六)加强教育。定期举办民营医院院长培训班,加强对医院行政管理、医院科学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及时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精神。加强民营医院医德医风教育,引导其依法诚信服务。
第五篇:茶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为全面掌握经济危机下全县茶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政策扶持效率,近日,该县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全县茶叶加工企业,就目前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反映,当前,该县茶叶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主要存在六大困难和问题。
一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产品销售困难。世界金融危机让海外客户实际收入降低,资金的流动性大幅缩水,抑制了海外客户的消费意愿,从而导致欧美和非洲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下降。茶叶滞销、资金回笼困难、库存积压等问题已经凸现。据统计,全县1-10月茶叶收购2.9万吨,比去年3.1万吨下降8%左右;销售21000吨,较去年下降20%;库存茶叶14000吨,较去年增加20%;茶叶收购总值3.4亿,与去年3.4亿相比总体呈现收购均价增加;茶叶销售金额2.8亿元,与去年的3.1亿元相比下降10%;茶叶库存金额
1.6亿元,较去年1.3亿元增加22%,加之应收账款等因素,全县茶叶欠款达2.2亿元,为历年罕见。
二是茶价急剧下跌。据县内茶叶出口企业反应,从今年8月份起,国际市场茶叶供货就几乎没有订单。自10月份以来,外销茶销价同比一般下跌800~1000元/吨,名优茶每斤下跌5~6元。相对而言,本县本市茶叶好销,外地调拨的茶叶难销;有机无公害茶、高档茶好销,反之则难销;经营稳定,信誉度好的企业茶叶好销,反之则销售困难。目前,该县产品积压严重的商山、五城等乡镇茶叶加工企业大都占年加工量的50%以上。
三是生产成本日益增大,企业亏损严重。首先是收购成本增加,今年毛茶收购价格比去年增加600元/吨,增加了8%左右;其次是加工成本增加,主要表现在煤电的增加,煤由去年560~580元/吨增加到1100元/吨,增加45%;第三是人员工资增长,今年由原来35元/日人增加到40元/日人左右,增加了10%。加上市场销售价格下降,种种因素导致全县有60%以上企业亏损严重,严重影响了全县茶叶加工企业的正常发展。
四是税率、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外汇利率下降,使企业雪上加霜。国税税率比去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地税不论企业盈亏一概征收所得税,银行贷款利率约上升5%,还有欧元、美元汇率下降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五是融资更加困难,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今年来受国家银行信贷紧缩政策影响,企业金融贷款普遍挤压。从该县茶叶加工企业来看,金融贷款仅占40%左右,大多数依靠民间借款和自身积累。然而,由于目前茶叶销售困难,库存严重,导致企业欠款难以偿还(包括银行贷款、民间借贷、未付茶款)。据统计,目前全县茶叶企业欠款达2.2亿元之多。若是任其发展,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必然使企业丧失信心,挫伤茶农生产积极性,对来年茶叶产销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六是茶叶质量要求更加严格,严重影响产业发展。首先是在茶叶源头管理上,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进城务工,茶农忽视了对茶叶的管理。其次是初制加工环节不规范,由于茶叶初制厂规模小、数量多、加工工艺落后、生产加工环境不规范,导致产品卫生质量下降。第三是商检、质检部门对出口茶叶质量卫生要求提高等一系列因素,也严重影响到茶叶加工出口。
此外,企业生产用地难,基地建设缺少政府协调支持,产品检验、运输监督管理中以罚代管,以及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也日益严重,茶叶精加工企业相互挤压、打价格战,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全县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存在的问题,目前该县已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帮助全县茶产业渡过难关:一是在省政府兑现出口贸易每美元奖励2分钱、3分钱的基础上,县财政再分别奖励2分钱;二是积极支持省、市、县茶叶龙头企业千方百计加快茶叶销售,对贡献突出的企业县政府给予适当奖励;三是所有茶叶企业交纳的地方税收财政所得部分,在年终结算后按50%返还企业;四是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真心当好保姆,尽好服务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