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五大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时间:2019-05-13 06:4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乡社区五大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乡社区五大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第一篇:城乡社区五大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永嘉县农村新社区“五大服务中心”

建设标准(试行)

为规范有序地开展农村新社区建设,提高农村新社区规范化建设水平,更好地发挥社区管理服务作用,特制定农村新社区“五大服务中心”建设标准,现将建设标准公布如下。

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一、硬件设施:

1、标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2、选址: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应设在社区主要场所的一楼,服务大厅面积在80平方米左右。

3、配套设施:电子触摸屏、显示屏、服务评价器、电脑、电话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档案柜等办公设施,以及桌椅、茶几、饮水机、雨伞、老花镜、签字笔、服务卡、办事须知等便民用品,做到服务设施齐全。

4、窗口设臵:大厅可设民政事务、计划生育、社会保险、综合治理、党员服务、农林服务、家电下乡、综合服务等窗口,各镇(街道)也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一般设臵3-5个窗口。

二、软件设施

1、服务人员:中心实行坐班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2-5名,窗口人员可由镇(街道)干部、大学生村官或专职社工人员担任。

2、服务事项:涵盖县委、县政府调整下放到社区的73项办事事项,并结合当地群众的服务需求,适时增加自选服务事项。对社区不能办理的事项,一律给予代办或协办,实行代办或协办事项和服务承诺公开制,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所办的所有事项要用专用登记本进行逐件登记。

3、服务平台。建立较为完备的网络基础材料信息库,依托县行政审批中心统一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电子化运行(各镇(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不再单独建设信息化业务系统)。建立网上虚拟办事大厅,办事群众可进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

4、服务制度。主要有以下制度:(1)工作人员岗位职责;(2)首问负责制度;(3)一次性告知制度;(4)AB岗工作制度;(5)廉政建设管理制度;(6)工作人员守则。

5、印章管理。群众办事中涉及的各类印章,采取以“印章加编号”的形式,分授到各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同时,加强印章管理,建立印章使用审批、登记、备案、管理制度。

三、大厅布局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臵“一站式”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

1、背景墙:上面为红、蓝两只紧握的手图形构成的一 2 个心形图案(红色代表提供服务的一方,蓝色代表接受服务的一方),下面为黑字服务标语:“一切为了群众”。

2、墙上布臵内容:服务大厅四周墙上需张挂以下几项内容:

(1)各项工作制度

(2)工作人员形象公开栏;(3)服务流程图(4)办事事项流程图(5)电子显示屏

3、厅内布臵:服务大厅内要放臵电子触摸屏,办事群众填写、休息桌椅,饮水机等。

四、其他要求

1、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要按照上述建设标准,结合社区实际,因地制宜,于2012年11月底前完成规范化创建,完成率要达到100%。因受场地限制,服务人口少,办件量少等原因,需适当降低标准或不设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说明详细理由,以书面形式报县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审核批准。

2、县纪委监察局计划于11月初进行检查验收,验收结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

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标准

一、硬件标准:

(一)场所

1、标识:按照省里的统一标识。

2、挂牌:××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内设办公室挂牌:社区综治办、人民调解室、社区警务室

3、面积:规模2000户以上的社区原则上要有3个独立的房间,确保社区综治办、人民调解室、警务室能够独立设臵,每间工作室用房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建设示范社区的,中心场所总面积不少于120平方米。

4、布局布臵:社区服务中心窗口要有独立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接待窗口,挂“综合治理”的牌子。综治办按照温馨、简洁原则,将综治工作组成人员亮相牌、综治工作职责等上墙。调委会组成人员亮相牌、调委会职责、工作原则和任务、工作纪律及纠纷受理范围、调委会工作纪律、当事人权利和义务、调解流程等按照市司法局统一制定的范本上墙;调解室统一悬挂人民调解徽章和“公平、公正、公开、合情、合理、合法”等标语;调解室内设有调解员、记录员、纠纷当事人等桌牌,摆放规范。警务室对社区民警亮相牌及有关制度职责上墙。

(二)设施配套

1、基本设备:“一办二室一窗口”内要确保必要的办公设备,社区综治办要配臵能够接入互联网的电脑,确保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信息平台正常运转。

2、专门设备:调解室要配有调解桌,社区要配臵巡防设备。

二、软件标准:

(一)人员

社区综治办要配备2—3名专兼职综治干部,其中1名专职综治干部专门负责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信息平台;社区警务室要有1名民警专人负责;人民调解室要建立若干名调解员的人才库;按上级有关规定配备禁毒社工;社区协警按照新居民每500人增配1名的标准配臵。整合社区原所辖各村综治人员,组建“平安和谐服务队”、社区巡防队伍等社区综治组织。建立一支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素质过硬的综治队伍,提升社区安全防范能力。禁毒社工按辖区实有吸毒人数的5%的比例配备到位。

(二)服务内容

1、服务项目:组织开展综治“网格化”管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治安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加强归正人员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等重点人员的帮教管控;加强对社区闲散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服务、救助和管理;大力推进各类平安创建和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平安建设知晓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平安建设群众参与度;协同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反邪教宣传教育、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法律援助、新居民服务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等平安建设相关工作。

2、服务要求:以“五个到位(即:网格划分到位、队伍组建到位、职责落实到位、信息平台建设到位、作用发挥到位)为目标,推进综治网格化管理“一张网”工作模式;建立社会管理动态“数据库”,按照“以综治工作为主题、5 以掌握信息为重点、一化解矛盾为目的、一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工作要求,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全方位落实动态信息采集和处臵工作,提高信息录入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综治服务管理水平。

加强社区调解机制建设:整合社区所辖各村调解力量,及时有效地化解社区各类矛盾,消除治安安全隐患。要进一步抓好社区调解组织建设,以社区书记或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调委会主任为直接责任人,经推选吸纳本地有威望、热心人士组成社区人民调委会,承担对民间纠纷等矛盾纠纷的调解职责。

社区警务工作机制:各社区和公安派出所要按照上级有关社区警务工作规定,积极抓好警务室建设,实行警务公开,整合建立社区巡防队伍,开展治安巡防,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治安重点人员教育管控等工作,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文体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一、硬件标准

(一)场所

1、标识:“××社区文体服务中心”

2、挂牌:文体服务中心内挂社区学校、多功能室、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或公共电子阅览室、书画室、棋牌室、排练室、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俱乐部等牌子。

3、选址:文体服务中心应选在居民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社区的中心位臵,与社区其他四个中心的建设相结合,有条件的可以将中心建在一幢楼内,方便居民的参与。

4、面积:文体服务中心室内活动场所面积要求不少于300平方米,其中多功能室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网点或电子阅览室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文体活动室总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

5、布局:多功能室内一般设社区学校、人口学校、法制学校、老年大学、党员远程教育等多媒体教育培训机构;文体活动室根据实际设臵书画室、健身室、乒乓球室、棋牌室、排练室等。为照顾社区内老年人的活动方便,文体活动室要设在大楼的低楼层内。室外文体活动场所一般要建篮球场或(门球场)、健身苑点等,有条件的社区还要建有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文体休闲公园、室外演出舞台等文体活动场所,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文体活动场所和设施。

6、其他要求: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体生活,各地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整合社会资源,为社区居民开展文体活动服务。

(二)设施配套

1、室内:

多功能室要配臵教育培训、文体娱乐、影视播放等所需的电脑、投影、音响、桌椅等基本设备、器材。

图书阅览室(含农家书屋)配臵图书不少于1500册,7 品种不少于1200种(含必备书目),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电脑不少于1台,并具备满足出版物陈列、借阅、管理的基本条件。图书、报纸期刊的内容要满足妇女、儿童、青少年、老人等多种人群的需求。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要有3台以上的电脑。文体活动室内应配备的器材有:书画用的笔、砚、纸不少于5套,乒乓球桌、球拍、乒乓球不少于2套,各类乐器、棋牌器材不少于4套,室内体育活动器材不少于5套。

2、室外:

文体休闲活动广场(社区全民健身广场)面积3000平方米,应建有以下设施:

(1)一片标准的塑胶(或水泥)灯光篮球场;(可与学校篮球场建设相结合)

(2)一片标准的塑胶网球场(或门球场)

(3)一个400平米以上的水泥(或大理石)健身广场;(4)一条200米以上的健身路径(宽度不少于1.2米);(5)20件以上的健身器材(可安臵在绿地中);(6)室外乒乓球台2副;

(7)小型儿童娱乐设施;(可与社区幼儿园娱乐设施健身相结合)

(8)一个长10米以上的宣传长廊,包括居委公开栏、宣传栏、黑板报等,定期更换宣传内容。

(9)大舞台的标准为宽12米、深10米,可供日常演出需要。

可用当地特色体育项目的活动场地来代替上述1-7项的某一场地。(该场地应与被替换场地具有大致相同的规模)。公园应保持环境整洁,并设臵安全管理制度及规范行为的标识牌。

二、软件标准

(一)人员队伍

各社区至少要有1名专职文化管理员。有条件的社区可聘用有文艺专长并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文化工作指导(辅导)员、助理员。由县、镇(街道)两级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社区文化管理员工作报酬,切实保障社区文化管理员相应待遇。积极培育和发展志愿者队伍,动员、鼓励各方面人才特别是有文艺专长的人员成为文化志愿者。至少配有2名文体管理员或活动指导员,组织、指导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至少各配1名管理员;以上人员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进行兼职使用;建有2支以上业余社区文体骨干队伍1支有特色的团队,经常性开展活动,在活跃社区文化生活中作用明显。有条件的社区可聘用有文体专长并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文体工作指导(辅导)员、助理员。培育和发展志愿者队伍,动员、鼓励各方面人才特别是有文体专长的人员成为文体志愿者。

(二)服务内容

充分利用服务中心的文体设施,定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在多功能室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形势任务教 9 育、公民道德、文化、法制、科普、卫生、环保、交通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每年不少于6次;经常组织有社区特色、群众乐于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结合节庆每年组织4次以上文化体育活动;打造社区特色文化品牌。开放室内文体活动场所每周不少于48小时;文体工作情况及开展活动的图片、文字材料都要记录在案,艺术档案健全规范。对落实制度与会议分析,有责任分工,有责任落实等配套措施,照章办事。

(三)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健全文体服务中心管理和服务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做到制度上墙,确保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行,主要制度有:

1、农家书屋管理制度;

2、农家书屋管理员工作细则;

3、借阅须知;

4、网络播放室管理制度;

5、棋牌室管理制度;

6、图书室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7、自学园地管理制度;

8、“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二级中心管理制度;

9、其他各活动场所的管理办法等。

卫生计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一、硬件设施:

1、场地面积:200平方米以上。

2、标识:××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中心

3、选址:已设镇(街道)卫生院、计生服务站所在地的农村新社区原则上不再重复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进行资源的整合,增加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宣传采集职责。但在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计卫联络制度。

4、科室设臵:全科诊室、治疗室、处臵室、药房(药具发放室)、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室、B超妇检室、健康信息管理室(信息管理办公室、宣传教育健康咨询室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室)、开展输液还应单独设输液室。

二、软件设施

(一)人员:配备3名以上具有职业资格的卫技人员,必须有1名执业医师、1名执业助理医师(女)、1名护士以上。

(二)人员聘用方式:由卫生、计生、药监部门以及镇(街道)负责。

(三)服务内容:

1、卫生防病

(1)负责辖区内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建立传染病报告卡,及时登记并按时上报。

(2)负责辖区内计划免疫工作,加强安全接种的宣传,保证及时预防接种。已设臵中心镇(街道)卫生院建立规范化的接种门诊室,指导辖区内其他社区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3)负责辖区内慢性病、肿瘤的管理工作。

11(4)指导辖区内居民委员会除四害、讲卫生、净化居住环境。

(5)开展精神疾病的预防和管治工作。(6)完成上级疾病控制中心布臵的工作任务。

2、妇幼保健

(1)开展妇女保健和优生咨询服务,积极防治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

(2)掌握辖区内的孕情(包括流动人口),按孕产妇系统管理要求,负责或协助做好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对围产期妇女进行定期家访和随访。对高危孕产妇应建立专案管理,努力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

(3)掌握辖区内儿童的出生与死亡情况,按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要求,对0—6周岁儿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做好体弱儿童和残疾儿童的专案管埋工作。

(4)积极开展儿童口腔、眼、耳保健工作。

(5)开展孕产妇死亡、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工作。

3、康复服务

(1)协助残联系统共同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建立残疾人档案,定期为社区内需要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记录康复训练情况。

(2)协助残联开展社区康复员及残疾人亲属的康复技术培训,普及康复知识。

(3)做好恢复期病人康复服务。

12(4)做好慢病康复服务。

4、健康教育

(1)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或其它疾病患者不同阶段或生理状况下的特殊需要,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

(2)根据社区内常见健康问题制订健康教育规划,遵循系统性、连续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3)开设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学校,开展社区人群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并注意季节性疾病预防。

(4)设臵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橱(柜),定期更换(至少每月一次)。

(5)健康教育资料入户。

5、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1)开展辖区内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宣传、咨询服务。(2)开展计划生育适宜技术服务。

(3)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6、医疗服务

(1)运用适宜的中西医技术,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2)提供院前急救和急诊服务。

(3)开展上门医疗、家庭护理、设立家庭病床等服务。(4)对疑难、重危病人或特需病人开展会诊、转诊服务。

(5)提供口腔、精神卫生和心理咨询服务。

(6)与家庭签定保健合同,建立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

(7)开展家访和随访服务。

(8)开通医疗求助热线电话和开展医疗预约服务。

7、卫生信息

(1)掌握辖区内0—6周岁儿童、育龄妇女基础资料,建立60周岁以上辖区内人群的健康档案。

(2)建立社区人群疾病、死亡、人口统计、儿童健康、妇女保健的资料分析,加强对资料的管理使用。

(3)做好辖区内社区卫生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与上报工作

8、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宣传采集。

(四)设备:

1、计生设备:

(1)基本设备:B超、电脑、检查床、避孕药具柜等。(2)各室要用规范标牌标示,室内桌椅等办公用品整洁摆放有序。

2、卫生设备:

基本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心电图机、观片灯、体重身高计、血糖仪、出诊箱、治疗推车、急救箱、供氧设备、电冰箱、脉枕、针灸器具、火罐、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药品柜、档案柜、计算机及打印设备、电话 14 等通讯设备、健康教育影像设备。

(五)制度建设

1、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2、技术人员培训、管理、考核制度;

3、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等各项技术服务操作规程;

4、家庭卫生服务技术规范;

5、科室工作制度;

6、服务差错、事故防范制度及投诉调查处理制度;

7、会诊、转诊制度;

8、财务、药品、设备管理制度;

9、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10、全面质量管理、监督、考核、评价制度;

11、社会民主监督与评价制度;

12、传染病管理制度;

13、慢性病管理制度;

14、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管理制度;

15、收费标准。

(六)社区卫生服务上墙资料

1、社区平面示意图;

2、社区组织机构图;

3、社区区域概况图;

4、计划生育基本情况图或表;

5、妇女、儿童保健基本情况图或表;

6、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基本情况图或表;

7、社区疾病谱或死因谱构成图;

8、便民措施或服务公约。

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标准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是指在城乡社区内设立的集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服务机构。这一机构既协助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内养老服务信息管理、评估、补贴发放、服务质量监督等工作,又是具有提供20位以上老年人午餐、午休、康健、活动等功能的服务场所。同时,还可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照护服务。为进一步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特制定本标准。示范型:

一、建设要求

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均要实施“五个一”建设要求。即:搭建一个服务平台。建设一支服务队伍。建立一套服务机制。建立一个规范的服务体系。建立一个政策支撑体系。

二、服务人员要求:

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对待老人要有爱心,具备相应的岗位上岗证书。

三、选址要求

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选址应在建筑低层部分,相对独立,并有独立出入口。二层以上应设臵电梯或配套无障碍设施。环境安静,临近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宜。

2、服务对象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供电、给排水、通信等市政条件较好。

四、建筑标准及有关设施: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总面积不少于600平方米,(实际用于为老服务面积);应保证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充分利用天然采光;供电设施应符合设备和照明用电负荷的要求;并宜配臵应急电源设备。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房屋建筑宜采用钢筋混泥土结构。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消防设施的配臵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其建筑防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筑外观应做到色调温馨、简洁大方、自然和谐;室内装修应符合无障碍、卫生、环保和温馨的要求,活动场地地面统一铺设防滑材料,并按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应根据网络服务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覆设线路,预留接口。

(五)日间照料室(每张床位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房门净宽不应小于90CM,走道不应小于180CM。以每间容纳4-6 人为宜,室内通道和床应满足轮椅进出及日常照料的要求。日间照料室内设卫生间,有可供老人沐浴的热水设备,地面应防滑易清洗。需配备可供老年人午休的床位不少于2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不少于10张)、轮椅5张、被子、毛巾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室内应配有电扇、空调等。

(六)公用卫生间:分男、女卫生间。卫生间内应装有紧急呼叫器,门的上方留有观察口,门宽不应小于90CM,以便于轮椅出入;抽水马桶以坐坑为宜,边上安有扶手。

(七)老年食堂(含配餐间、餐厅):有一定的厨房设施设备,可供20人以上就餐的场地及桌椅设备。有卫生设施,食(餐)具应消毒,餐厅必需与厨房分开,并有独立的建筑系统及合理的通道相连接。应将生、熟食分开放存放,并有足够的冷冻设备。应有效的除“四害”防治措施,有一定的防护器具。

(八)电教室:有电视机、投影仪、播放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及可供50人以上学习的桌椅。

(九)康复用房(含医疗保健室、康复室、心理疏导室根据各地实际需求调整):有康复器材,开设医疗保健服务、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服务。

(十)娱乐用房(含阅览室、棋牌室、视听室等根据各地实际需求调整):有阅览、网络、娱乐活动等服务。

(十一)楼梯、过道应设有扶手。

五、统一标识和名称

在建筑物门口醒目处悬挂市民政局统一设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名称和标识。

六、服务项目

在醒目位臵有公告栏,对管理人员、服务单位、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服务电话要向社区居民公开。

七、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对象公开透明: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对象准确无误,有公示栏、有群众监督投诉箱。

八、规章制度: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管理制度,服务队伍管理制度,与加盟单位签订协议书制度,公示制度,服务承诺制度,服务质量跟踪回访制度,服务行为规范,服务流程等,各项制度均上墙。

九、服务质量:有偿服务质量,老年人基本满意率要达到80%以上,政府补贴对象服务质量,老年人基本满意率达到90%以上,做到服务有回访、有反馈,程序到位,效果明显。

十、安全设施:根据消防部门的要求设臵火灾自动报警装臵、安全标志、防火器具以及紧急疏散通道。

十一、注册登记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可以参照社会福利机构注册办法,进行民办非企业登记或工商法人登记。

十二、服务管理

1、各项管理制度上墙,包括内部日常管理制度、各类工作人员职责分工、公示服务中心开放时间、服务项目内容及收费标准、安全防事故应急预案等。

2、有一支稳定的居家养老服务员队伍,专门为居家养老老年人提供上门的有偿低偿服务;建立相对固定的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无偿为老服务活动。

3、所有服务人员均要实行持证上岗。

4、做好安全防事故工作,包括防火、防电、防食物中毒、防意外伤害等内容在内的安全防事故预案要健全和细化,鼓励以整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单位参加意外伤害责任险。

5、服务管理细则由各县(市、区)民政局、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自行研究制订,也可参照市民政局设计的统一版本,但必须具备以上基本内容。

标准型:

一、建设要求:

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均要实施“五个一”建设要求。即:搭建一个服务平台。建设一支服务队伍。建立 20 一套服务机制。建立一个规范的服务体系。建立一个政策支撑体系。

二、人员要求:

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 对待老人要有爱心、耐心、真心、细心。具备相应的岗位上岗证书。

三、选址要求

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选址应在建筑低层部分,相对独立,并有独立出入口。二层以上应设臵电梯或无障碍坡道。环境安静,临近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

2、服务对象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供电、给排水、通信等市政条件较好。

四、建筑标准及有关设施: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总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实际用于为老服务面积);应保证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充分利用天然采光;供电设施应符合设备和照明用电负荷的要求;并宜配臵应急电源设备。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房屋建筑宜采用钢筋混泥土结构。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消防设施的配臵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其建筑防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筑外观应做到色调温馨、简洁大方、自然和谐;室内装修应符合无障碍、卫生、环保和温馨的要求,活动场地地面统一铺设防滑材料,并按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应根据网络服务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覆设线路,预留接口。

(五)日间照料室:房门净宽不应小于90CM,走道不应小于180CM。以每间容纳4-6人为宜,室内通道和床应满足轮椅进出及日常照料的要求。日间照料室内设卫生间,有可供老人沐浴的热水设备,地面应防滑易清洗。配备可供20位老人午休的床位或躺椅,轮椅2张以上、被子、毛巾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室内应配有电扇、空调等。

(六)公用卫生间:分男、女卫生间。卫生间内应装有紧急呼叫器,门的上方留有观察口,门宽不应小于90CM,以便于轮椅出入;抽水马桶以坐坑为宜,边上按有扶手。

(七)老年食堂(含配餐间、餐厅):有一定的厨房设施设备,可供20人以上就餐的场地及桌椅设备。有卫生设施,食(餐)具应消毒,餐厅必需与厨房分开,并有独立的建筑系统及合理的通道相连接。应将生、熟食分开放存放,并有足够的冷冻设备。应有效的除“四害”防治措施,有一定的防护器具。

(八)电教室,有电视机、投影仪、播放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及可供老人学习的桌椅。

(九)康复用房面积(含医疗保健室、康复室、心理疏导室根据各地实际需求调整),有康复器材,开设医疗保健服务、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服务。

(十)娱乐用房(含阅览室、棋牌室、视听室等根据各地实际需求调整)。有阅览、网络、娱乐活动等服务。

(十一)楼梯、过道应设有扶手。

五、统一标识和名称

在建筑物门口醒目处悬挂市民政局统一设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名称和标识。

六、服务项目明确:在醒目位臵有公告栏,对管理人员、服务单位、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服务电话要向社区居民公开。

七、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对象公开透明: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对象准确无误,有公示栏、有群众监督投诉箱。

八、规章制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管理制度,服务队伍管理制度,与加盟单位签订协议书制度,公示制度,服务承诺制度,服务质量跟踪回访制度,服务行为规范,服务流程等,各项制度均上墙。

九、服务质量:有偿服务质量,老年人基本满意率要达到80%以上,政府补贴对象服务质量,老年人基本满意率达到90%以上,做到服务有回访、有反馈,程序到位,效果明显。

十、安全设施:根据消防部门的要求设臵火灾自动报警装臵、安全标志、防火器具以及紧急疏散通道。

十一、注册登记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以参照社会福利机构注册办法,进行民办非企业登记或工商法人登记。

十二、服务管理

1、各项管理制度上墙,包括内部日常管理制度、各类工作人员职责分工、公示服务中心开放时间、服务项目内容及收费标准、安全防事故应急预案等。

2、有一支稳定的居家养老服务员队伍,专门为居家养老老年人提供上门的有偿低偿服务;建立相对固定的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无偿为老服务活动。

3、所有服务人员均要实行持证上岗。

4、做好安全防事故工作,包括防火、防电、防食物中毒、防意外伤害等内容在内的安全防事故预案要健全和细化,鼓励以整个服务中心为单位参加意外伤害责任险。

5、服务管理细则由县(市、区)民政局、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自行研究制订,也可参照市民政局设计的统一标版本,但必须具备以上基本内容。

第二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附件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

二、床位

根据服务范围和人口合理配置。至少设日间观察床5张;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设一定数量的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但不得超过50张。

三、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以下科室:

(一)临床科室:

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台)。

(二)预防保健科室:

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

(三)医技及其他科室:

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健康信息管理室、消毒间。

四、人员

(一)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注册护士。

(二)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三)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具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

(四)设病床的,每5张病床至少增加配备1名执业医师、1名注册护士。

(五)其他人员按需配备。

五、房屋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

(二)设病床的,每设一床位至少增加30平方米建筑面积。

六、设备

(一)诊疗设备

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观片灯、体重身高计、出诊箱、治疗推车、供氧设备、电动吸引器、简易手术设备、可调式输液椅、手推式抢救车及抢救设备、脉枕、针灸器具、火罐。

(二)辅助检查设备

心电图机、B超、显微镜、离心机、血球计数仪、尿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血糖仪、电冰箱、恒温箱、药品柜、中药饮片调剂设备、高压蒸汽消毒器等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

(三)预防保健设备

妇科检查床、妇科常规检查设备、身长(高)和体重测查设备、听(视)力测查工具、电冰箱、疫苗标牌、紫外线灯、冷藏包、运动治疗和功能测评类等基本康复训练和理疗设备。

(四)健康教育及其他设备

健康教育影像设备、计算机及打印设备、电话等通讯设备,健康档案、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与费用结算有关设备等。

设病床的,配备与之相应的病床单元设施。

七、规章制度

制定人员岗位责任制、在职教育培训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各项卫生技

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此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部分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由医院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当地实际和原医院规模等情况,给予一定过渡期,逐步调整功能和规模,达到本标准要求。

第三篇: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2011-02-03 19:17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打印本页 关闭

民政部1月31日发布《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请发至电子邮箱:ncsqjs@126.com。全文如下: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社区服务,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是社区和谐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为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 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驻社区单位为对象,以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党政引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

目前,全国有84689个城市社区、59.9万个建制村(社区)。“十一五”期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国家发 展改革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全国共建成综合性的社区服 务站30021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51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3.9万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69.3万个。还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文化 中心(室)等专项社区服务设施。二是社区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生活救助、文化娱乐、社会治安等政府公共服务事项逐步向社区覆盖,广泛推 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社区志愿互助服务蓬勃开展。超市、菜场、早餐等生活保障性商业网点得到重点配套,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 理服务、废旧物品回收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逐步进入社区,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三是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不仅有依法选举产生的村(居)委会成员,也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专职社区工作人员。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城乡居民走上社区工作岗位,截至2009年 底,全国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43.1万人、村民委员会成员234万人,社区公共服务从业人员215.8万人。此外,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志愿 者,活跃在社区服务各领域,人数已达2900多万,成为推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四是社区服务方式不断改善。不少地方依托街道(乡镇)社区服务 中心、社区服务站,实行“一站式”服务;不少地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方便快捷地满足了居民多样化需求。有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 立项目资金、开展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活动,增强了社区服务的活力和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五是社区服务制度 环境初步形成。国家围绕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工作出台了法律,围绕社区卫生、社会救助、劳动就业、文化教育、社区服务设施等内容出台了相关政 策,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的政策措施,社区服务的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服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认同感 越来越强。

实践证明,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配套工程,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

但就总体情况而言,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也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存在突出问题是,城乡社区服务发展严重失衡,社区服务设施严重短缺,街道、社区仍然缺乏服务场所,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刚刚起步。社区服务内容亟待丰富,社区公共服务城乡差距巨大,需求和供给脱节,供给方式单一。社区服务人才短缺、素质偏低,结构亟待优化。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缺乏统一规划,投入不足、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问题较为突出,资源整 合不够,社会参与机制亟待完善。

“十二五”时期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离不开社区服务,满足城乡居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离不开社区服务,维护社会的 和谐稳定离不开社区服务。随着工业化、信

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我国城乡基层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对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 的要求。适应城镇化和老龄化加快发展,有效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需求,需要加快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适应社会转型、企业转制和政府职能转变,有 效承接大量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需要加快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适应改革不断深化和经济快速发展,有效回应居民的利益诉求,化解基层社会矛盾,需要加快社 区服务体系建设。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梳理总结“十一五”期间社区建设尤其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 做法,系统分析当前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从统筹城乡社区建设出发,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为抓手,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居民志愿互助 服务、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向社区覆盖,逐步建立面向全体社区居民,主体多元、设施配套、功能完善、队伍健全、机制合理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城乡居 民日益增长的社区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居民的服务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居民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真正把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

2.统筹城乡,整体推进。统筹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规划、服务设施建设、服务资源配置、服务队伍建设、服务产品供给,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区公共服务制度,促 进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整体推进城乡社区服务资源共享、组织共建、队伍共管力度,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局面。

3.政府引领,社会参与。发挥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确保社区服务的公益性和便民利民特点,增强社区服务可持续 发展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的社会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发挥多元主 体在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4.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现有服务设施和网络作用,逐步整合与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有关的资金、项目和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成本,防止资源浪费。注重社区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社区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和共驻共建机制,发挥综合效益,增强服务功能。

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既要全面谋划、科学布局、注重长远、整体推进,又要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从办得到的事情做 起;既要把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普遍性、规律性特点,又要区分不同情况,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实施分类指导,力戒形式主义。

(三)发展目标

从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出发,按照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兼顾城乡特点,逐步缩小差距,到2015年初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

1.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设施。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配置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原则上每百户居民不低于20平方米。力争 “十二五”期末,城乡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50%,基本建成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积 极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逐步提高社区信息装备条件和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2.建立统筹协调的社区服务内容体系。推动社区公共服务广覆盖,群众性互助和志愿服务制度化,社区专业服务和商业服务兴旺发达,建立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 务、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内容体系,实现居民群众生活舒适方便。力争“十二五”期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覆盖到所有城乡社区。

3.壮大社区服务队伍。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基本形成一支专业素质较高、服务能力较强、社区居民满意的社区服务队伍。

4.完善社区服务体制机制。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城乡社区组织,着力理顺社区内外权责关系,健全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政府与 社区间的合作机制、社区组织之间的互动机制,优化社区服务发展的制度环境。基本建立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利益协调、规范有序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

三、重点任务

(一)发展以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城乡社区服务

1.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依托社区、街道(乡镇)、区(县、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开展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劳动就业、法律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救 助、社区养老、医疗卫生、计划生育、邮政服务、文体教育、社区安全、流动人口管理、及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督等服务项目,切实保障优抚 对象、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五保对象、低保对象、农村留守人口等社会特殊群体服务需求。基层人民政府切实履行好发展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责任,保障城 乡居民群众基本需要和权益。公共投入要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向困难社区倾斜,向特殊困难群体倾斜。建立基层人民政府主导社区组织协助、社会力量参与的 社区公共服务新格局。

2.大力发展社区志愿互助服务。根据社区居民构成,培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制 度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制度,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和带动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 入志愿者服务队伍。加强志愿服务管理,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区志愿服务规范 化、制度化、法制化。鼓励和支持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互助服务活动,为老幼病残、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提供服务。倡导并组织社区居民 和驻区单位开展社会捐赠、互帮互助、承诺服务,为社区困难群体提供帮扶服务。依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建立政府倡导、社区组织扶持、专业社工引领、驻区单位 和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志愿互助服务新格局。

3.大力发展便民利民服务。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居民服务业,重点发展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物流配送和废 旧资源回收等服务,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和服务品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到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等便民利民网点,鼓励邮政、金 融、电信、供销、燃气、自来水、电力等公用事业单位在社区设点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优化社区商业结构布局,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继续实施 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初步建立规划合理、结构均衡、竞争有序的社区商业体系。优化配置社区资源,积极推动驻区单位 后勤服务社会化。大力推行物业管理服务,建立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联动机制,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建立政府扶持、企业和居民主办、社区组织帮助的社区便民利民 服务新格局。

(二)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加大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综合考虑服务人群的规模效益,逐步建立起以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三级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点为补充、社区信息平台为支撑的社区服务网络。

1.制定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按照人口规模适度、管理服务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社区居民自愿的要求,以县(区)、市为单位制定城乡社 区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合理确定社区服务设施的数量、选址布局、建设方式、功能划分。建设规划要充分利用社区已有设施,提高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社区 服务站以及相邻社区服务设施之间的共享程度。除卫生医疗等专业性较强的社区服务设施可单独设立外,其余的一般设在综合性社区服务设施之中,按照一室多能、一室多用的原则,注重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2.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服务设施。按每个社区至少建设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站的总体目标,逐步形成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点为补充、室内外设施相结合的设施网络。主要功能:一是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议事、公益慈善、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活动;二是代办代理公

共服务事项,保 障各项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全体居民;三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文体娱乐、健康休闲、养老抚幼、困难帮扶、信息邮政、家庭服务等便民利民服务;四是为社区党组织和 自治组织提供办公场所;五是采集基础信息,反映居民诉求。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功能难以覆盖的自然村(居民区),可建设一批具有专项服务功能的服务网点,满 足社区居民最为直接、最为迫切的需求。

3.建立健全街道(乡镇)服务设施。实现每个街道(乡镇)至少拥有一个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中心的总体目标,街道(乡镇)服务设施的主要功能:一是采集汇总社 区基础信息,办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二是开展居民活动、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养老、生活便利等服务活动,三是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指导和协调社区 服务站、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服务项目。

4.建立健全区(县、市)级服务设施。根据地方实际,建设以规模化和特色服务为主的社区服务中心。区县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主要功能:一是向辖区单位和居民及 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和公共服务,二是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三是组织居民开展科普教育、健康休闲、文体娱乐、法律援助等活动,四是指导和监督街道(乡镇)、社区两级服务中心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五是依托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服务。

5.开展城乡社区信息化建设。以县(市、区)或更大范围为单位,建设覆盖城乡社区各类业务、以社区综合数据库为基础、渠道界面统一、集中部署的社区综合信 息网络平台,全面支撑城乡社区服务和管理工作,并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有效衔接。已开展社区信息化的地方,对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 一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进行优化整合,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向集约化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平台迁移。要规范社区信息的采集和应用,拓展和整合社区信息 化服务渠道,强化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与其他各类业务系统的协同功能。

(三)推行社区服务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

坚持本地培养和对外选聘相结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设一支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成员为骨干、以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为重点、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服务人才队伍。

1.制定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发展计划。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把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当地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发展计划,鼓励、吸引优秀人才向社区流动。

2.充实壮大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干部队伍。依章依法选齐配强社区(村)“两委”班子成员,逐步扩大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范围,全面推行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制度。健全居(村)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选齐配强居(村)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

3.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社区工作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积极开发社区服务工作岗位,扩大就业范围,吸纳更多的人员从事社区服务工作。扩大社区服务人员的来源渠道,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社会工作人员等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优化社区服务人才结构。加强各类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社区服务研究和社区服务相关学科建设,为社区服务体系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4.建立和健全社区服务人才培养制度。鼓励社区服务人员立足岗位、自学成才,支持他们参加社会工作等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 现有的社区服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制度,依照相关法律政策规定落实社区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 资、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关心社区服务人才的成长进步,探索建立培养发展入党、招录公务员、选拔基层干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等制 度渠道。

(四)推进社区服务体制机制创新

1.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组织。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辖区人口较多的,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社区专业服务机构,实现对社区全体成员的全员管理 和无缝隙管理服务。大力培育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注重培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队伍,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实行备案制度,并在组织运 作、活动场地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

金、活动经费补贴等途径,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各类志愿者参与社区管 理和服务。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老龄协会、计划生育协会、慈善协会等群众组织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2.理顺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普遍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凡区县、街道(乡镇)层面能办理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不再向社区延伸;凡属于基层政 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组织;凡依法应由社区组织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组织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给社区组 织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应当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将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站式”服务机制,整合政府各部门在城 乡基层的办事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合并相近或相同的服务项目,整合服务资源,优化人员结构,精简服务流程,增强服务能力。完善政策,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的 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提高社区服务效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共驻共建机制,扩大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服务的功能。

四、重点工程

(一)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发展社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积极做好为社区大中专毕业生、困难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提供就业援助,大力发展以家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服务业,积极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发展社区救助服务。加强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临时救助和专项救助为补充的社区救助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社区捐助接收站点、“爱心超市”、“慈善超市”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发展社区慈善事业。

——发展社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引导和帮助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社区居民自我保健能力。

——发展社区文化、体育、教育服务。加强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活动,推进学习型、节约型社区建设,支持广播影视向社区覆盖,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城乡社区文明程度。

——发展社区治安服务。深入推进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健全社区居民内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开展经常性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进社区活动,做好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社区矫正、社区戒毒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全面提高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发展社区环境保护服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以农村社区为重点的卫生环境整治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完善社区生产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体系,不断改善社区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强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环境保护宣传,增强居民防灾意识和环保意识。

——发展农村社区生产服务。根据农村居民需求,提供农资营销、农技咨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生产性服务,鼓励企业为农村社区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构建综合服务和专项服务相协调的农村社区生产服务网络,提高农村社区服务农业生产能力。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加快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留守老人、高龄老人以及生活贫困老人提供安全守护、餐饮配送、医疗保健、心理慰藉、日间照料等服务项目,提高为老服务水平和老年人生活质量。

(二)社区特殊群体关怀工程

面向优抚对象、残疾人、精神病人、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开展生活照料、精神关怀和困难帮扶等服务。在特殊群体较为集中的城乡社区,依托社区综 合服务设施开辟专门的场所及提供相应的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建设供特殊群体使用的专项服务设施,并向周边社区覆盖。组织和动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广泛 参与社区特殊群体关怀工程,构建面向特殊群体的社区服务支持网络。力争“十二五”期末,使社区内每个特殊群体都能得到应有的社会关怀,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示范工程

继续推进城市社区服务设施重点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困难地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力度,重点提高城 乡结合部社区、“城中村”社区、工矿企业所

在地社区、新建住宅区社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社区管理服务水平,重点改善农村经济薄弱村社区、“难点村”社区、生 态移民社区、留守人口集中社区服务设施条件。

整合社区现有信息网络资源,支持部分地区建设覆盖区(县、市)或更大范围的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规范社区信息的采集、开发和应用,实现数据一次收 集、资源多方共享。拓展和整合社区信息化服务渠道,加强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与其他各类系统的协同功能。积极推进城乡基层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村)委会的信息化建设,改进信息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社区组织和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四)社区服务人才培养工程

大力开发社区服务工作岗位,扩大社区服务人才队伍来源渠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区居民就近就便灵活就业,鼓励吸引更多社会工作者、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人 才到社区工作。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落实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政策。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能力建设,支持社区服务人员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 试,不断提高社区服务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对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指导社区服务和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和水平。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 理、素质优良的社区服务人才队伍。

(五)社区参与行动计划

制定并推行全民参与社区行动计划,培育和提高城乡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参与意识。设立社区公益发展基金,鼓励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 社区服务,探索建立驻区单位社区建设责任评价体系。整合城乡服务资源,组织城乡社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探索建立城乡社区互助服务新机制。推行社区志愿者注 册登记制度,鼓励和引导居民参与志愿者注册登记和公益性服务活动。

五、政策措施和组织保障

(一)加强社区服务法规制度建设。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地方配套法规。研究制定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指 导社区工作规则、社区服务标准体系及管理办法、社区公共服务目录及准入制度、社区服务居民满意度测评体系、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形成较为完 善的社区服务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二)加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资金。要按有关规定区分不同情况,对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与维护经费、社区服务人员报酬、社 区服务工作经费、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经费等,采取社区居(村)民自筹、社区经济收入中安排、委托办理服务事项的单位划转、财政补助等方式予以解决。拓宽社 区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来源渠道,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和外资以多种形式捐赠或兴办社区服务事业,建立多元化投入分担机制。福利、体育彩票筹集 的公益金要不断加大用于社区服务项目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三)完善社区服务扶持政策。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地的,地方政府要切实予以保证;对闲置的公办学校、宾馆、培训中心、福利设施、办公用房,优先用于兴办社区服务事业。研究制 定社区服务税收、公用事业收费、用工保险、工商和社会组织登记等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业。

(四)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明确各部门分工任务,统筹协调社 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落实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加强督促检查,开展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评估,将建设成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工作目标考 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五)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与宣传。加强社区服务领域双边、多边合作,立足国情,学习借鉴国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先进经验,开展人员、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 的交流,鼓励吸引外资发展社区服务业,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对口帮扶支援力度。建立研究基地,加强社区服务理 论研究。扩大社区服务宣传,大力宣传表彰在社区服务中有突出贡献的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先进个人,形成全社会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社区服务的 良好氛围。

第四篇:霍州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霍州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为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拓展行政服务领域,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服务水平,更好的服务基层和服务群众,大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乡(镇)、街道办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打造阳光政府、廉洁政府、透明政府,按照霍审改发【2011】24号《关于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通知》要求,各乡(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如下:

一、组织机构

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名称为“霍州市xxx乡(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由乡、镇长、办事处主任或书记兼任,副主任由党委副书记或副乡、镇长或副主任兼任,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便民服务中心可确定1—2名专兼职管理人员;窗口人员由各入住部门人员组成;各村(社区)村级联络员由大学生村官或村干部担任。

二、建设标准

(一)办公场所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原则上不准新建房屋,可以对原有办公用房进行调剂改造,办公用房紧张调剂不出的,可以选择租用群众熟悉、交通便利、靠近乡(镇)、街道办机关的民房,做到经济、实用、有效。全部改造成大厅式或通厅式,大厅要宽敞明亮,整洁干净,不少于100平方米,实行集中化、柜台式办公。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场所要悬挂统一规格的标识牌,统一名称为“××乡(镇、办)便

民服务中心”,按照红底白字、黑体字体制作,在办公地点正面上方显著位置横排固定,大小本着庄重大方美观原则。

(二)办公设施标准。实行柜台式办公,配备统一的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有方便服务对象的休息椅、报架、饮水机、纸张、笔等;要设立意见簿、投诉箱、举报电话、公示栏等接受群众监督,方便群众查看相关文件及便民惠民政策、法规;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办要组建局域网,实现审批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有关制度要在大厅内统一上墙,制度标牌的字体、样式、颜色要相对一致。便民服务中心的办理事项、项目流程由市行政审批中心统一标准、统一内容。

(三)管理机构标准。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便民服务中心设主任1名,专职副主任1-2名,负责综合协调管理工作。要配备稳定的工作人员和窗口人员。村级设专职人员联络员1名。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窗口人员及村级行政审批联络员接受市行政审批中心的业务指导和定期培训。便民服务中心及村级行政审批联络员定期向市行政审批中心汇报工作。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所存在的问题,建立自上而下的业务指导关系。

(四)窗口部门标准。乡(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应设立基本服务窗口,还可根据实际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其它公共服务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办可将人民调解、群众来信来访接待一并纳入便民服务中心统一规划建设和管

理,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村级联络员以村(社区)党员活动室为中心,每月集中一天时间集中办公,紧急事项可随时联系市行政审批中心办理。实行三级代办制。便民服务中心实行村级联络员上乡(镇)、街道办办;乡(镇)、街道办工作人员下村办、窗口人员进城办的“三级代办”模式。村级行政审批联络员应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纳入范围,实行全程无偿服务,同时可根据实际,尽可能地把群众需要的公共服务事项最大限度纳入服务范围,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服务。

(五)服务流程标准。便民服务中心按照市行政审批中心要求,1、一般事项直接办理。凡程序简便,可以当场或当日办理的项目,做到即来即办,当场办理;

2、特殊事项承诺办理。对不能当场办理,需要审核、论证、公告或现场勘察的申请项目,由窗口工作人员组织勘察审核,做到在承诺日内办结;

3、复杂事项联合办理。对需要两个及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办理的项目,由便民服务中心牵头协调,做到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

4、上报事项负责办理。对需报上级有关部门办理的事项,由便民中心或主办窗口受理,负责上报,在规定时限内做好与市行政审批中心衔接工作,帮助办结;

5、否决事项明确答复。明显不符合有关规定或主要申报材料缺少不能受理的,应向申请人当面说清不予受理的原因,并出具不予受理情况告知单。

(六)管理制度标准。

1、政务公开制度。工作人员的身份要公开,项目名称、申报材料、审批程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办理结果等内容也要对外公开,以方便群众咨询或查询;

2、AB岗制度。便民服务中心各窗口都要设AB岗,A岗责任人因事不在岗,B岗责任人要及时顶岗,确保各窗口不缺岗;各入驻窗口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轮班制。

3、项目审批制度。对本辖区内招商引资、投资项目、重要工业项目以及乡(镇)、街道办确定的重点项目,便民服务中心应联系市行政审批中心实行全程无偿办理制度,以提高工作效率;

4、首问责任制度。设置首问责任岗,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其履行首问责任的监督措施;

5、限时办结制度。按照行政审批流程统一确定办理时限,办理事项必须在承诺时限内办结;

6、责任追究制度。对推诿扯皮、无正当理由超出承诺时限的,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7、投诉举报制度。统一设立投诉窗口,公布投诉电话,确定投诉范围,制定投诉办理标准化程序;

8、绩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体系,注重过程监管,形成长效激励机制。

三、工作要求

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是全市行政审批改革重点工作,各乡(镇)、街道办应于8月底全面挂牌运行,成立相应机构,制订工作方案,按照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实行开放式集中办公,并投入使用。要努力增强服务意识,让群众办事能找着门,问事能找着人,做到“进有迎声、问有答声、谈有笑声、走有送声”,要坚决克服“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便民服务中心的开设要达到“人人有概念、全民有意识”,各乡(镇)、街道办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

市行政审批中心工作,完善配套设施,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使便民服务中心起到一个连接各级政府和群众的桥梁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第五篇: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制度建设

*****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制度建设

一、服务规范

服务宗旨:热情周到便民公开高效廉洁

服务承诺:提供方便是我们的职责,让您满意是我们的追求

接待受理“五个一样”:

受理、咨询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和气 干部、群众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 来早、来晚一样接待

窗口服务“八项要求”:

服饰整洁朴素大方挂牌上岗语言规范 坐姿端正站姿挺立面带微笑举止得体 工作人员“十条禁令”:

不准接受有碍服务工作的礼品、礼金和索要赞助 不准参与被服务对象提供的经济消费娱乐活动 不准接受不符合规定的咨询费、劳务费 不准利用任何人际关系向服务对象谋取利益 不准向服务对象摊派费用

不准参与服务对象的任何经商或其它经营性活动 不准利用服务之便要求服务对象提供车辆及其他便利条件办私事

不准在服务工作中行政不作为,滥用职权或越权处理有

关业务

不准在服务工作中扯皮、推诿或无故拖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不准刁难服务对象,不以服务谋私、吃拿卡要

二、管理制度

(一)为民服务中心领导职责

1、主持服务中心工作,负责工作安排、督查;

2、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管理好工作人员;

3、负责现场处理疑难问题;

4、积极做好与各部门的衔接协调工作,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中发现的各种问题。

(二)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职责

1、负责窗口政策和业务的咨询、受理等工作;

2、负责窗口设施的操作、管理、维护;

3、负责窗口卫生、安全工作;

4、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三)领导带班制度

由社区领导负责为民服务中心的每日带班,带班实行“一岗双责”,既要负责接待群众,还要负责维护社区为民服务中心的秩序,监督检查服务站的环境卫生,服务质量。负责监督检查工作人员日常出勤、挂牌上岗、服务态度和安全防范等窗口运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下载城乡社区五大服务中心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乡社区五大服务中心建设标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行政服务中心“四规范”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3月10日下午,市纪委在江山市召开全市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现场会。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杜康出席并讲......

    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制度建设

    **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制度建设 目录 1、党员服务中心组织机构 2、党员服务中心“一队四组”成员花名册 3、党员服务中心党员花名册 4、党员服务中心党员志愿者花名册 5、党员......

    2011年度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度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总结 自2009年开展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以来,县农业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结合自身职能,切实做好相关工作。现就2011年......

    水泥厂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水泥厂社区文化服务中心 建设基本情况 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占地面积约40平米,内部设施有老人专用麻将桌两套,象棋桌一套,扑克桌一套,还有沙发两个,椅子约二十把。由社区领导及工作......

    城乡社区建设汇报1

    关于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 XX县民政局XX县位于XXX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距省城西安170公里,“XXX”国道、西合铁路、沪陕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因县城南临XX江、北依XX冠......

    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建设业务知识

    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建设业务知识培训提纲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局党组安排,现在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社区建设有关业务知识,其中基层政权建设部分学习七个问......

    社区规范化建设标准

    社区场所规范化建设标准 一、队伍建设 (一)抓好社区“两委”班子建设。通过选派、选拔、选举等方式,全面规范社区“两委”成员的职数设置和选配标准。(社区党(总支)支部委员会一般......

    苏州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规范(试行)

    苏州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规范(试行)为指导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特制定本规范(试行)。 一、中心性质和设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政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