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专业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与途径初探

时间:2019-05-13 06:3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艺术专业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与途径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艺术专业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与途径初探》。

第一篇:艺术专业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与途径初探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针对艺术专业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特殊性,提出了传统方法的不合理性,初探适合艺术专业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方法与途径,包括拓展德育教育空间,注重家庭教育。

关键词:道德教育;德育认知;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189-02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当前高校不同专业、不同院校的道德教育虽然存在着很大不同,但文科、理科、艺术科学生也有其各自特点,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执行,部分院校还出现方法落后、手段单一,严重影响了艺术专业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施效果。

一、艺术专业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的诟病

传统的德育方法包括理论灌输、共性教育、强制说服等,这些方法我们不可否认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一定时期里曾经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新特点的显现,传统教育方法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一)理论灌输

无论是高校思政人员还是学校的文化宣传,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着学校与社会的强加灌输,而学校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效果,忽略了学生理解的能力,重视范围的扩大,轻视学生在接受时的吸纳度,造成“雷声大、雨点小”的效果。难以将道德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容易形成强烈的抵触及逆反心理,有的艺术专业学生还会出现反教育示范行为问题。

(二)共性教育

重共性、轻个性。虽然目前高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但真正能融入实际教育中的所占比重少之甚少,缺少层次性和个体性。个体教育往往出现在触犯学校行为规范的事件时,思政人员才能进行个别教育,虽然这种个别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自我醒悟,但效果是不可掌控的。学生改掉的只是个别的违规行为,而与道德标准无关。

(三)强制说服

传统的道德教育缺乏明确定位,停留在比较空泛的说服方面,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教师依然成为教育的主导,学生成为被动。学生只能服从接受,不可以反对抵触,强制说服的负面影响也因而显现。

(四)以管代德

艺术专业学生大多行为懒散、约束力不强,因此,思政人员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日常理管理等常规工作上面,认为管理工作可以统揽一切,忽略了德育教育工作,也忽略了学生内心的根本改变。

二、艺术专业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及实践途径

道德教育是知情意行的统一,针对艺术专业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途径应该是全方位的,学校、家庭、社会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学校要拓展艺术专业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空间

道德教育的成果不能简单从一个行为来评价,而是综合目标的检验。其中,知识水平蕴含道德认知、专业素质强化道德情感、心理健康增强道德意志、实践活动检验道德习惯。

1.知识水平蕴含道德认知。第一,文化课课堂教学应与文理有所区别。长久以来,无论综合院校还是专业艺术院校,文化课的内容设置大多是一样的评价标准。可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艺术专业的学生文化课成绩较低,理解理论的能力自然也较文理生差。因此,同难度的课程无法很好掌握,大多数学生会出现“厌学”,不参加文化课学习,因此在基础课教学中课程难度也应有所降低,接受才能掌握,掌握才能应用。

第二,师生平等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艺术专业生不愿意上文化课,这是目前的普遍现象,引发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有课堂的不平等性,教师为了让学生们不缺课,往往采用按照课堂出勤来评定平时成绩,“排座位”“指纹识别”等方式把学生“绑架”到了课堂,教师的权威绝对不可以侵犯,学生被动上课的结果就是课堂睡觉、玩手机来进行“自我反抗”,课堂是以互不尊重为代价的。针对这一问题,高校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吸引学生,可以采用减少理论授课的比重,通过一些当代艺术专业学生喜闻乐见的互动形式:如模仿、游戏、视频、辩论等吸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施加影响。

2.专业素质强化道德情感。第一,强化艺术专业大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的社会责任感。很多艺术专业大学生从小就树立了从事艺术工作的理想,但是对本专业的追求只是为了自我发展,这一点与文理的学生大为不同。作为教育工作者,很多艺术专业教师片面强调专业技能训练,缺失文化性、人文性,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不是成功的艺术教育。我们要加强艺术教育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认同专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相信艺术专业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文化认知和艺术感受力的能量。

第二,形成专业团队式学习模式。艺术专业的专业教学形式也往往是教授与指导的模式,在国外艺术教学中,学生间的互动协作也是激发主动学习的重要形式。课堂上组成的非正式学习小组为完成一项具体任务而建立的正式小组,以及成员固定的长期性学习团队,在团队学习的过程中,相互支持、鼓励、协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获得更多超出知识以外的收获,团队意识与沟通技能的提升将道德教育的被动变为主动。

3.心理健康增强道德意志。第一,把握心理阵地是德育教育的内在保障。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大中院校教师较为困惑的问题,适应问题、家庭亲子关系问题、性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成为大学生最为困惑的问题,每学期的学校心理普测呈数量逐年增多,年级群比例逐渐降低趋势。抑郁、焦虑、狂躁等问题的出现也较大程度地影响艺术专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更无从谈及道德教育。因此道德教育要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培养,注入生命教育和幸福感内容的引入,帮助学生由内化带动外化。

第二,社会体验型实践活动。艺术专业大学生与社会的链接较文理学生的机会要多,鼓励学生要多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参加社会调查、生产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解国家和大学所在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通过这些社会体验型活动强化艺术专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效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实践中,为学生与现实生活的对接找到突破口,帮助学生在社会体验活动中认识自我,体验社会角色、提高辨别正确和错误的道德行为能力,提升道德修养。

第三,志愿服务型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型的实践活动是艺术专业大学生最为喜闻乐见的形式,刚刚入校的大学生尤其喜欢参加志愿服务型的活动,它打破以往由学生会到班级为主的纵向封闭式德育教育体系,多角度、多层面地教育学生。通过丰富的“社服”活动及“三下乡”“西部服务”“支教”“帮孤助残”等活动,巩固和深化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为大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的广阔舞台。学会关怀他人,奉献爱心,在活动中学生往往会被先进模范的事迹所感动,在感动中得到升华。

第四,创新创业型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在艺术专业大学生占有较大比重,“90后”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尤其更懂得依靠自己的专业技能参加创业活动:售卖艺术作品、家居设计装修,驻场演出,成立专业工作室等,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只要有网络平台就可以进行销售,时代为艺术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更多机会,但也带来了更多的诱惑和挑战。诚信经营、洽谈业务、创新成果原创都是检验学生德育水平的机会,如果处理不好,可能还会违背道德底线及触犯法律。高校教师要针对创业学生进行监督,经常找他们谈心,指导其未来职业规划,鼓励其诚信经营,适时也可以做一些社会调查及反馈,及时纠正不良道德行为,为学生日后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二)家庭教育是艺术专业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社会往往把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的任务归于学校,忽略了家庭这个重要因素。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奇曾指出:“道德教育的最主要场所是家庭”。父母的道德水平对孩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德观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在父母“言传身教”中形成的,因此家人的影响至关重要。

1.艺术专业大学生家庭德育的根本任务。艺术专业大学生较文理学生来说,大多有较强的个性,家长不仅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还要在人际相处、恋爱关系、就业规划等方面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由中小学阶段的“重智轻德”向“重艺重德”转化,摒弃一些“老实人吃亏”“重要考试可以抄袭”等道德缺失现象。

2.家庭建立良好的德育环境。家长是家庭德育的教育者和实施者,教育子女切勿粗暴、蛮横,强迫子女被动接受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子女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子女健康人格的形成,从而在学校出现失德的行为。

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只是几个人的工作,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还有全社会都应承担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找到适合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与途径,教育者相互配合,建立艺术专业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长效机制,为未来的艺术家及艺术工作者的德育观保驾护航。

第二篇:有关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此为契机,我们应该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他还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些论述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还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科学的价值判断标准。有了这种价值导向和判断标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会更加彰显魅力,社会主义荣辱观就会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亿万人民的精神动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中的集中体现。共同的理想是一个民族团结奋斗的目标和追求,没有理想和追求,就没有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摆脱贫穷落后和挨打的局面,走向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和追求。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要体现在民族实践和活动中,体现为不同的时代精神。当前,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突出体现在改革和创新的时代精神上。中华民族勇于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是实现全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源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也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导精神。因此,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主旋律。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使全体公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支撑。

从以上论述可知,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主要内容,因而作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来自学校的道德教育和家庭与社会的影响。现阶段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方式不健康。青少年人生的成功和失败与家庭特别是父母的言行、教育方法、责任等密切相关。但是,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父母无原则的溺爱、迁就子女,使其从小就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他们在生活中稍不如意,便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进行抵制反抗,严重者甚至离家出走,使极少数未成年人养成极端

自私自利的性格,无法与别人交往、无法和社会沟通,这些孩子不懂得爱的艰辛,对于被爱似乎很麻木,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更别说关心社会了。同时,一些家长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其在教育方法上简单粗暴,缺乏与子女的沟通,或者由于当代社会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许多父母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等现象,所有这些不健康的家庭

教育方式阻碍了孩子感恩意识的萌生,也阻碍了青少年思想道德的良性发展。

(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软弱乏力。目前存在的社会不净、家庭不管、学校不力的状况,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软弱的主要原因。担负着重要职责的中小学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同样显得无助和乏力。一方面,学校自身存在教育偏位德育与智育失衡的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不得不把抓教学质量摆在突出的位置,使思想道德教育课的课时经常被其他课程所挤占,而且也忽略了传统美德课,造成孩子们对我国优秀传统的不了解。另一方面,学校重视德育的理论灌输,轻视道德的实践教育;重视道德规范教育,忽视道德信仰教育。由于道德教育的理论、内容只有通过实践内化为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才能推动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而道德实践活动恰恰是我国青少年所缺乏的。

(三)青少年思想行为功利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除了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父母不良言行的影响外,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素也严重腐蚀了青少年的思想,导致青少年思想行为功利化现象明显。社会是青少年最好 的老师,上述现象对青少年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教育和现实的落差,不但导致青少年信仰的失落,而且也是青少年极端自私行为、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形成的现实根源。当前,部分青少年对社会以及人生缺乏理想与信念;爱国主义精神缺失,民族精神淡薄;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知之甚少;对民族英雄、模范人物缺乏仰慕之心

和应有的敬重,而更多的是对现代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与追逐,出现了价值观念错位的现象。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全社会一起来关心、支持,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的道德合力,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一)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基地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青少年人性和理想的养育所,因此,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都在塑造着孩子的心灵。孩子们对是非美丑善恶的最初判断,常常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那些为人正派、积极进取、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父母,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榜样。相反,那些消极度日、自私自利、愚昧无知的父母,只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关爱而不溺爱”,父母的爱应该给孩子温馨的感觉、做人的真谛、自我锻炼的环境、克服困难的勇气、正直高尚的人生观来体现。同时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经常沟通感情,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惑父母亲应与孩子共同观赏积极健康的文艺作品,提高孩子的审美和辨别能力,懂得一个人的美不在外表而在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充实的知识、健康的体态,文明的举止言谈。这样的爱才能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二)坚持学校教育的导向作用。如果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学校则是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关键场所。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要把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摆在首位,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力军,教师的言行不仅反映教师自身道德水平的高低,而且时刻对学生具有潜在的影响力,这就是所谓的“身正为范”的教育影响力,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都要自觉地把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放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同时,紧紧围绕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实守信和为人民服务的重点,不断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要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学校的德育课程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喜爱的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渠道。学校必须保证德育课程的课时与质量,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德育课程,定期检查该课程的进展以及效能。因此,要尽量在其他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并将之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使其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三)净化社会的道德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的净化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学校育人的“小环境”必然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为此,一是要加强研究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大众传媒和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尤其是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网络由于其快捷和便利的特征,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创造了条件。但是,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等特征,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如果管理不好,一些有害信息就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有的青少年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何深入分析和研究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牢牢掌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已经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二是要加强社区教育。社区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养育的主要土壤,青少年生活的社区应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全面关怀。它不仅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完善的社区环境和充分的活动设施,而且对家庭、学校的教育进行监督。社区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要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方法,着力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的育人环境。

有关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篇:道德教育方法初探

道德教育方法初探

【摘要】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占据着首要位置。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实际上就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者统一协调发展的过程。教育者应该在德育实践的过程中,依据品德形成的心理规律,通过构建良好德育环境,加强德育情感陶冶,关注学生自我教育,强化德育实践活动等各种方法来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道德教育

在我国古代曾把整个教育归结为德育。《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庸》则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之说。在近代,德国著名教育家约翰•菲力德力赫•赫尔巴特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而我国清代著名教育家张履祥亦认为:“学者第一要看德器,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很明确地指出了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占据着首要位置。那么在现今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一般为:外部施加的教育要求和影响——经过个体的过滤、筛选、融会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动机态度——外化为行为方式的选择并在活动中体现出来——多次实践养成良好的习惯——内化为个性特征。总而言之,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实际上就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者统一协调发展的过程。因此本人认为道德教育,贵在得法,教育者应该在德育实践的过程中,依据品德形成的心理规律以及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所处环境条件来选择适当的德育方法。

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构建良好德育环境,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道德认知也叫道德观念,道德认知的形成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是个极重要的开端。而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其道德认知水平的高低就必然会受到所处外部环境的影响。对于中学生来说,影响其道德认知水平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因素、校园环境因素。因此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就必须着手改善育人环境。

1、结合社会文化,挖掘有效的社会文化资源。

社会文化积淀的民族心理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会转化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准则。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发展方向和速度。作为学校,就应该要积极地与所处社区携手,借助社区的影响力,开展各种学校德育活动。同时学校要向社区开放,为社区发展和进步提供教育服务,社区也可参与到学校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来,通过介入学校管理,为学生品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

2、家校共同携手,优化家庭道德示范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品德发展的最早、最连续、最持久的环境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长任

何一方的道德水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道德观念趋向,因而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应承担起对家长的道德教育指导义务,通过家长会、座谈会、家访等各种形式指导家长掌握道德教育规律,提高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开发隐性课程,优化校园道德文化环境。

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品德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所学校都有着自身特有的校园文化,诸如校貌、校风、校训、校园管理秩序等都会对学生的品德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学校的各种教育途径,如学科教育、班校、团队活动、课外活动以及军训、公益劳动等都对学生品德发展起着良性影响。

二、“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加强德育情感陶冶,不断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情感的一种高级形式,是道德品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我们应十分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特别要提出的是要重视教师情感的感化和陶冶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在他的研究中发现,一个情绪极度紧张的教师,很可能会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他的学生情绪趋于稳定。同理,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那么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古语有言:“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就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这句话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育、感化一个人并非易事,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教育者倾注真情、坦诚相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会取得成功,正所谓要学生激动,自己必须先感动,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这就是情感的魅力所在。因此,教师要以真诚的关爱和满怀的热情去理解每一个学生,挚爱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引导,在学生心灵深处找到同频共振区,扣动学生心弦,不断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一日三省,律己慎独”——关注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较强道德意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一个人向自己提出任务,并主动采取实际行动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的过程。这个过程都离不开个体自我教育的能力,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道德意志的表现。德育目标的内化和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都有赖于自我教育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尊严感、羞耻感和责任感,教会学生学会反思,就是使学生真正学会自我教育的根本所在。学生只有具备了自我教育能力,才能控制自己用道德的动机战胜非道德的动机,克服道德行为中的困难,真正做到道德上的自律,达到古人所崇尚的“慎独”的道德境界。

四、“言出必行,行之必果”——强化德育实践活动,训练学生良好道德行为

“人之成德乃在于力行。”理论是空洞的,只有付之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道德行为就是指人在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支配和驱使下采取的实际行动。它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是衡量人的道德修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如何,不仅仅要听其言,而且还要观其行。只有在履行道德规范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深化道德认识和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提高道德评价能力,从而使行为主体的品德得到发展。

教育者可以根据德育任务精心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受教育者养成优良的品德行为习惯。这些活动可以是校园里的各种常规活动,如军训活动,艺术节活动,大扫除活动、植树活动等等,也可以是直接接触社会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环保宣传活动、夏令营活动等。此外,如国外的“娃娃公司”、“儿童餐厅”、“少年法庭”以及我国的“红领巾导游”、“记者团”、“志愿者协会”等,都是别开生面地运用实践活动的例子。在这些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中,我们必须给予学生一定的忠告,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使他们学会在日后的生活中所需要的正确行为,同时,这也会引起他们的身心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帮助学生产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并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

总而言之,德育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各种具体的方法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任何方法都不可脱离这个体系而孤立地加以应用,而方法体系本身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的,常言道:“常法则有,定法则无”,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对任何对象都适用的德育方法是不存在的。成功地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取决于教育者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而且有赖于教育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赖于教育者的教育学、心理学素养,也有赖于教育者的教育机智、教育技巧和开拓精神。

【主要参考文献】

1、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主编:《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韩永昌主编:《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四篇: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它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专业程度不断增强,市场竟争一方面更加激烈,一方面努力朝着更加公平和有序的方向发展,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之间不仅注重产品质量的竞争,而且更加注重服务与信誉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整个社会不仅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也越来越高,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已成为人们立足于职场的重要条件。高等院校不仅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类专门人才的重任,而且也是大学生们走上社会就业之前的最后训练基地,毕业生就业后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对就业单位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反过来也会影响用人单位和社会对高校德育教育质量的评判,从而对高校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的职前道德教育,以适应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不断提高的要求,已经成为摆在每一所高等院校面前的紧迫任务。

一、山东大王职业学院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第一,对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职业道德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院校、专业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当前对在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上有两种主要错误认识:一种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在高职类院校开展,而其他院校则没有必要;另一种则认为职业道德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内容,高校没有教育的义务。基于上述两种不正确的认识,导致了当前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在院校、专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在一些高职、高专等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院校和医学、师范、军事专业类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得较早、较为普遍,而其他院校和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则开展得很少或处于空白状态。

第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边缘化”倾向。据调查,在当前不少开展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而轻德育的现象,而在德育教育中,又存在着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轻道德品质教育的现象。在道德品质教育中又存在着重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而轻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所占比例甚少,职业道德教育似乎无足轻重,可有可无。

第 三,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专门性、针对性,教育方法、手段单一。在不少开设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院校中,只是把职业道德教育当成思想品德课中的一个普通环节,在讲授中泛泛而谈,不能够开展针对职业特点要求的专门性讲述和分析。在教育的方法上多限于只是课堂讲授,形式呆板单一,在教育的途径上缺乏道德实践。

第 四,高校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缺位和偏差,造成当前不少大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缺失和错位。由于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致使不少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状况令人堪优。在职业价值取向上.不少学生存在市侩庸俗化趋向,在择业问题上对金钱过度关注,对一些薪金丰厚的职位趋之若鹜,而对一些报酬相对较低而急需人才的岗位却无人问津。在职业道德评判上,不少学生观念含混模糊甚至十分错误。不少学生奉献意识弱化,过分看中工作待遇,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敬业精神,更谈不上爱岗,工作上稍有不如意就辞职而去,经常舟跳槽”成为“家常便饭”。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能够赚到钱,道德是次要的,手段和方法更加重要,于是投机冒险、不讲诚信、坑蒙拐骗等行为在他们眼中成为“本事”和“经验”。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短、职业技能教育要求高、实践教学所占课时比重大的特点,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只能采用课内必修课、第二课堂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模式。因此,抓好理论与实践两个教育环节,是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发挥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1.根据培养目标开展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职业道德”教育课是高等职业院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毕业生不可缺少的环节。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日标,是要帮助学生孕育一种认识企业、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的意识.前瞻性地认识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将职业和道德两者紧紧结合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走向成功。从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出发,职业道德教育应以正确的人生价值教育为主线。围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对学牛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的理论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确立主人翁的社会意识和敬业、乐业、勤业、创业精神,明确职业道德的一般原则与规范,为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准备条件。

2.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在专业课讲授内容中融进职业道德内容,以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内在统一。一方面,职业道德课要与其他课程配合,共同完成职业道德的教育目标。专业课教师必须熟悉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并结合专业课教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课教师应对学生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联系渗透。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实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职业道德课教育;开展第二课堂,对职业道德问题进行讨论,提高思想认识。

3.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的内容。企业文化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企业作风、传统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要求从业人员向社会负责,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企业文化是职业道德的有效载体。正是由于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的要求以及群体意识的凝聚,才形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因此,对企业文化意识的堵养是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企业文化。要借助企业文化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的观念,指导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精神和正确的就业观,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相结合,端正学生的择业态度。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案例,还可以优化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知结构,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有基本了解,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为学生成功就业构筑桥梁。所以,引入企业文化案例,对提高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力度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实践、实习环节,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万方数据

行职业道德的养成训练。职业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实践化的道德,它的养成和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只有在职业道德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只有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不断加强,为我们进行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提供了客观条件。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实践、实习环节,精心设计、认真组织、统筹安排、分]冶作。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考虑安排聘请实习、实践基地的管理人员或行业劳动模范介绍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由教师指导学生到实际操作的现场去感受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的内涵。

1.充分利用学生的专业实践、实习环节,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训练。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都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完善的,要让学生到社会这个真正的大课堂去实践,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在实习中,让学生担任一定岗位的工作,独当一面,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通过严格管理,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把这种规范养成习惯而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渗透到思想中去,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在实践完成后,应该要求学生写出以“怎样才是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生”为题的职业道德实践体会,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事业单位形象乃至生存的重要性,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从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2.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推动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一是要通过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职业

道德教育准备良好的心理基础;二是要聘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和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结合他们自身成功、成才的实践体会,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敬业、勤业精神教育,以示范行为来激励学生;三是要精心设计与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和为社会献爱心、为希望工程尽力量、为师生义务服务等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锤炼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的思想品质和团结、自强、向上的奋斗精神。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强自我教育.在实践中加强自我教育,更容易使学生把一定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变成自己的行动。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把理论学习与实际行动有效地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团结一大批兴趣相同的爱好者,学生社团的广大成员拥有很强的个性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在配合学校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社团举办的各种活动,诸如开展创建“文明宿舍⋯‘文明班集体”“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服务大家、与人友好合作等职业品质。专业社团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倡导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社会公德,倡导诚实守信、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等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整体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抓好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几个基础性环节

高职院校以为社会和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主要任务,以人们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培养为本位,因此,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应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注意抓好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基础性工作环节:

1.注重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教学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现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这是搞好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必须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特点,调整课程内容。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专业岗位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2.抓好师德与教风建设是搞好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

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政治立场、品德修养、敬业精神、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和日常的行为举止对学生都有着最直接、最强烈的影响。为此,教师要以认真负责的精神教育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以亲情和爱心来关心学生,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举止去影响学生。

3.规范管理,强化教育,这是搞好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一般建校时间较短,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校风基础,学生入学分数较低,整体素质不高,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抓规范教育人手,根据具体情况,修订和健全学生学籍的管理办法及公共场所的管理办法,形成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按照制度管理教学及校内各方面的秩序,奖优罚劣,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4.创建良好的校园文明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为职业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校园文明环境硬件建设上,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加大投入,美化、绿化校园,逐步创造优美、恬静、文化底蕴深厚的校园文明环境。同时,要发动和组织学生开展“文明达标”活动,设置文明监督岗,开展文明达标的检查评比,强化规范管理,促进自我管理,推动校园文明环境建设的进程。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工具在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文明标兵、弘扬正气、鞭挞歪风方面的作用,以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设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教育与职业 2008年第26期

2、胡惠庆 加强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

3、夏令海 谈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教育与职业 2007年第30期

第五篇:教师专业成长途径与方法探究论文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探究

吕东明

日照市实验小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推进我国教育科学发展的最高指导文献,纲要强调:要完善培养专业发展体系,做好培养专业发展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专业发展、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2008年日照市学校长达6年教师更新断档期,青年教师的比重增大,但青年教师高学历但缺乏把握小学教育的实践磨练,教学经验明显不足、实践性知识较为缺乏等缺点逐步显现。青年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条件性知识并不是太缺乏,其专业发展主要历程是获得更多的实践性知识,而实践性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历练。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如果抛开学校去谈教师的发展和成长,那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石和依托。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只能在学校的具体实践中、在对自身实践的反复自我专业发展中才能完成。

我们认为,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和摇篮。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实际是办学水平的首要条件,充分挖掘本校的教育资源,通过理念的灌述、教师的“传”、“帮”、“带”,采取分层管理的策略,创设一个好的平台的策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作好铺垫,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为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依托老教师专业理念的提升,带动青年教师发展,促进整体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鉴于以上理念我校探索出新形势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多重途径和方法。

一、确立教师教师专业成长的分层目标。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专业发展分层目标,即一年新手做到入门;二年高级新手做到达标;三年教师胜任教学创优;四年教师熟练教学冒尖;五年以上教师达到专家水平即六子战略(“引路子、结对子、树样子、压担子、出点子、写稿子)。

二、搭建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搭建读书平台,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教师读书是教师展业成长1 的首要策略,嫁接大师的经验提升自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通过读书和实践积累,结合自己的教师生活消化理论知识,利用学校读书沙龙演讲、教师博客写作等交流,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习惯,丰富教师的精神与知识。需要学校的经费投入和教研组织活动落实。

2、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导师制,推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科学化、规范化。实行导师资格制,建立导师库。改变以老带新的培养观念,倡导以导师带研究生的新理念,导师和徒弟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共同进步,是导师制的核心理念。以导师带研究生的模式,激励老教师进步,带动新教师成长。导师徒弟双向选择,自主选修成长内容和发展目标。具有市级骨干教师称号的教师,连续被新教师拜为导师的,才具有资格进入导师库,才有资格推荐参加下一届骨干教师的评选。实践证明,一个先进的理念必将带动教师的快速成长发展。

3、教学实践平台——绿色课堂,推进课堂技能的掌握与提高。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的舞台在课堂。五年来实行绿色课堂“五课制”的经验看,保证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逐步提升。即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中年教师特色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绿色课堂达标课。每周固定时间组织两节绿色课堂听评课活动,使教师课堂教学研究有一个持续的稳固的平台。

4、教学研讨平台——提升研究能力

(1)、开展“前、中、后”三段式集体备课模式。

教研组长将课题分配给组内教师,并确定一个主备教师。主备教师在主讲前两天将备好的教案分给组内教师,组内教师针对自己班级学生实际作一些调整,注上个人见解,对主备教案作教前个人设想调整。因为相同的教案不一定适合所教师,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这样在教学前并不只是主备教师在参与备课,所有的教师都积极参与进来。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授课前集中讨论,首先主讲教师介绍设计意图。其次,其他教师根据主讲教师的解说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讨论交流,对主备教案进行调整,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博采众长,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集体讨论交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个人思维火花的瞬间迸发。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我们可要求教师在讲授完之后要积极撰写教后反思,及时记录自己的教学闪光点和教学中的不足。经常反思,可以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完善,2

这对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相当重要。

(2)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课题研究。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小本课题的筛选申报,学年末由学校组织小本课题的成果结题验收。小处着手,才有大的收获。在校本课题的基础上继续打造高一级的课题研究,使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课题研究的重要途径。较好的解决了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

(3)在教研中灌输新课程理论。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上加以剖析,寻根问底,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系统的理论学习有利于我们形成一种正确的方法论的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未来老师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在认识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和教学观、师生观。无疑这些先进的理念对教育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而理念的养成往往就是学习与反思的结晶。教研活动中注重新的课程理论,是完善教科研的成功经验,没有结合新课程理论的教研会拘泥于教学方法的小圈圈,新的理念促进了新课程教学的提高和发展。

(4)大力提倡课题研究,引领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深处。为了激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学校务必给予物质资金支持,优先安排外出学习等措施,促使课题研究队伍不断的发展壮大。课题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阶段标志,是教师教科研部能力展现,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感受着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他们不断超越实然、追求应然,超越现实、追求理想,不断达到教育教学的“自为”和“自由”境界。他们从中体验到职业的乐趣、感受到职业的内在尊严、价值与自信,从而激发起内心对研究的热爱,萌发教育研究的幸福感,课题研究便成为教师的一种自主自觉行为,成为教师专业成长有力的内驱机制。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找了专业发展的新基点。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成为有思想、有能力、有智慧、有悟性的教育实践主体。沿着这条路,教师虚心学习,广泛吸收先进教育理念,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更新自身教育教学理念,改变原有行为方式,正是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一条螺旋上升的内在发展之路,从而逐步发展为专家型教师。

(5)强化学科教研组活动,巩固最基本的教科研堡垒。充分发挥教研组落实教学常规、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成长的3

阵地作用,学校教科室通过定期的教研组长会议,明确各阶段教学上的中心和重点工作,抓好常规工作,形成了良好教研活动氛围。每周确定一个下午为教研组固定教研活动时间,提出了集体教研“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主持人”,学科教研组固定教研场所,以行政制度保证教研质量,此项活动保障了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了学科教研组的最基层教科研的堡垒作用,并获得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研经验;实现以老带新、互补短板的教研组形式能够产生最大的教研效益。

5、打造交流展示平台——提升借鉴、反思能力(1)每学期的学科专业笔试或者才艺展示,展示教师的学科基本功。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全员参加的学科笔试或者艺术才艺展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领导身先士卒的参与此项活动,带动教师学科基本功进步。

(2)开展青年教师论坛活动,给青年一个锻炼和展示自我成长的平台。学校的发展靠老教师看家,靠中年教师当家,靠青年教师发家,后继有人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宝贵希望。每周一小时演讲活动,演讲内容涉及教师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锻炼了教师的基本功,提升了专业发展,影响了一大批新教师更快的走向成熟。邀请老教师讲述教学经验和教育经历,用老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去感化影响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面对面的向老教师取经,成为论坛的常态化活动,使青年教师在精神上尽快融入学校大集体大行为中,传承老教师扎实、负责、敬业、奉献的教师风采,继承学校的光荣传统,是学校不断发展的有效教师培养途径。实践证明,老教师是学校接力发展的宝贝,老教师的宝贵作风是校风的传承和弘扬的最最珍贵资源。

(3)建设教师教育博客。博客是教师养成反思习惯,梳理教学经验,交流收获,分享教育乐趣的平台,可以激发写作激情,促进专业成长。也实现教师的无纸化办公,拓展交流,增加展示机会,带动更多的教师自觉走进教学反思、教育随笔、专业成长之路。

6、建设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记录成长足迹。每位专业成长档案,内容涵盖个人专业成长规划、读书学习、教育教学片段、获得荣誉奖励、班级活动等个人的全部教育生活,形式多样,有照片、文章、图画等,真实的记录了教师在校期间的生活,是学校也是个人生活的珍贵资料。

三、总结经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多年的教师专业发4

展工作探索,是学校立足于实践开展踏实、朴实、真实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逐步提升,培养出大批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适应学校不断发展和社会教育的要求。教育是与时俱进的,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探索教学新途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充电时空,探索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

下载艺术专业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与途径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艺术专业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与途径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浅谈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白翎 (陕西理工学院数学系 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 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许多......

    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

    大学生道德教育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社会关于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主要归结为评价标准的滞后,市场经济的负效应,社会大环境和个人素质等几个方面。根据分析结......

    铁路职工培训方法与途径

    铁路职工培训方法与途径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开创和谐铁路建设新局面》的报告中指出:我国铁路已经跨上了新的平台,和谐铁路建设的重点任务正处在关键阶段,有许......

    浅议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莱阳市团旺中心小学孙达蕾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

    布依族大学生在校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探析范文

    布依族大学生在校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探析 张旭,段太阳,韦松梅,赵鹏 (贵州师范学院经济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摘要:布依族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多方面的,文章试从学校道德......

    浅析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和途径-论文

    浅析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朱庆国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大学生自我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大学生 的方方面面,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

    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健康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走向成功的必备因素。把握健康自我意识的标准,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对大学生而言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