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家伟以行动诠释孝道
以行动诠释孝道
----武权乡大寨村十大孝子杨家伟
杨家伟,男,汉族,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武权乡大寨村党支部书记。自1983年担任大寨村干部以后,历任村支部书记、村长,现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他一心扑在村务工作上,年年都是优秀村干部。在做好村上工作的同时,他恪守“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格言,无怨无悔地侍奉年弱多病、年事已高的父母双亲,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在兄弟姐妹中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同事和邻居们的一致称赞,谱写了一曲敬老孝亲的赞歌。
杨家伟的父亲一直有腰腿疼痛病,60岁大病一场后,就不能干活,行走还需要人搀扶,而兄弟姐妹都不在身边,全靠王乐平杨家伟夫妇照顾护理,杨家伟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就在父亲的病床前铺设了一张床,和母亲、妻子一起共同帮助父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2013年正月十五享年98岁的老父亲含笑长逝,无疾而终。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杨家伟却用38年的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照顾老父亲期间,母亲渐渐年事已高,患有冠心病的疾病,而且视力不好,已在省市各大医院做了三次手术,2014年还去医院进行了充光治疗,现在 1 眼睛几乎失明,身边离不开人。而他的妻子因年轻时留下的风湿病根,手指严重扭曲,走路也不是很灵便,做饭、干家务很困难,这样已近20年。在这种困境下,杨家伟的妻子还要在家做饭、喂养老人,杨家伟则尽可能的抽时间给二老按摩,晚上的时候更是寸步不离的予以照顾,陪母亲聊天。冬天天冷的时候,二老怕冷,又习惯睡土炕,他怕冻着老人,每天回来必干事的就是为老人烧炕、掏炕灰,让老人睡得舒舒服服。在杨家伟夫妇的悉心照料下,杨家伟的老父亲、母亲精神一直很好,逢人就说:“我之所以能熬到现在,全是托儿子、儿媳的福!”。带病走到98岁的老人在当地可以说是奇迹,但杨家伟的父亲就享年98岁,而这个创造奇迹的人就是杨家伟。
“30多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的照顾父母的感人事迹在武权乡广为传颂,凡是认识杨家伟和听到他事迹的人,无不感受到来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乡父老乡亲的一致赞誉,在武权乡甚至金县树起了敬老孝亲的榜样。
多年来,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面对父母的病,他心中也有过苦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杨家伟一想到他们是自己的至亲,他们与自己血脉骨肉相连,作为家中的主心骨,他不能垮。作为男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勇敢地把这一份责任、亲情与义务担当起来。杨家伟说:“他们给予我生命,现在他们病了,但给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他们的回报。父母的坚强,妻子的宽容与理解,兄弟 2 姐妹的理解,儿女的进步,家里家外、村里老小支持,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宽慰,我坚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点累点,远比他们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负起孝老爱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人子女起码的道德与良知!”他对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他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杨家伟深怀爱老之心,恪守敬老之德,力行孝老之举,以责任去体现孝道,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传统美德,为老人送温暖,为家庭谋和谐。在杨家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今年已90岁高龄的老母亲还很精神,杨家伟和他的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还行进在尽孝道的路上,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二篇:用爱心温暖亲人 以行动诠释孝道(范文)
用爱心温暖亲人 以行动诠释孝道
-----记安徽省泗县山头镇大柏村高维俠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生活在大柏村的人们对孝的含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她—泗县东北角大柏圩子的高维俠,一个平凡朴实的农村妇女,在自己身体不怎么强健的情况下,前后无怨无悔的侍奉年近九旬的婆婆和自己生病的丈夫柏耀州,义务照顾自己身边的叔母,用爱心温暖亲人,以言行诠释着新时代敬老爱亲的含义,谱写了一曲敬老爱亲的赞歌。
高维俠,今年七十七岁,自从嫁到姓柏家的那天起,高维俠就牢记出嫁时父母的叮嘱:在家当个孝媳妇,在村做个好农民。五十多年来,她一直怀揣着一颗孝顺的心,一颗体贴的心、一颗关爱的心去孝敬老人,关爱他人,婆媳、邻里之间从来没有红过脸,用高维俠的话来讲“婆婆比俺亲娘还要亲,邻里比俺娘家人还要近。”
年轻时的她正逢六十年代,生活穷苦,整天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又养育了四个孩子,一生辛辛苦苦,勤劳持家,日子还算幸福。可是好景不长,大概在九三年春天,丈夫柏耀州患有肌肉萎缩症,经多家医院确诊为癌症,一直瘫痪在床两年多,生活不能自理,对于高维俠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但是她没有退缩,性格好强的她,毅然挑起照顾丈夫的重担,无怨无悔,不离不弃,整天为丈夫到处求医问药,擦洗身体,九五年春天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了。高维俠的婆婆周正兰八十多岁,没有闺女,并且长期患有老年性关节炎,生活不能自理,行动不便,平时高维侠,全身心照料婆婆,不时地扶着婆婆在院子里走走,在阳光下帮婆婆按摩腿部,有时顾不得自己吃饭,每天早上高维俠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帮婆婆穿衣洗刷,做饭烧水,服侍婆婆吃药、吃饭。在婆婆患病住院期间,高维俠每天护理婆婆的日常生活,端屎端尿,不怕脏不怕苦。满意的婆婆高兴地逢人便夸“俺这个儿媳妇,比亲儿子还要好”。生病以来,高维俠每当自己包水饺,无论刮风下雨都是第一碗先送给婆婆吃,这件事在村里是无人不晓。平时还为婆婆洗澡、梳头,每次婆婆换下来的脏衣服,在冬天水汪结冰的情况下,坚持用自己的双手把脏衣服揉搓干净,有人问她:维侠啊!你也要照顾自己呀!你太辛苦啦!可她总是笑着说:“这是应该的!”一直服侍五六年,从没叫过一声苦,说过一声累,直到送走了婆婆。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高维俠却用行动改写了这句话,她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侍奉在婆婆和丈夫的病床前,从不让亲人因自己而受到伤害,毫不嫌弃,毫不厌烦的照顾着每一个亲人,她是父母的好女儿,公婆的好儿媳。
1999至2012年间年好心的高维俠又义务照顾起自己的两位叔母,三叔母无儿无女,孤苦伶仃,九十多岁的三叔母,住在她家有六年,生活起居,生病照顾全靠高维俠,患病期间,为她做可口的饭菜,为她拿药送水,陪她聊天,逗她开心,不离不弃,直到病终。四叔母住在她家不远,也是经常照看她老人家,有时做点好吃的就给送过去,在生活不能自理时,主动为四大娘换洗衣服,悉心照料,每天都要跑去看望五六次,也直到去世为止。我们都可以试想一下,人生能有多少个岁月,前后照顾四个老人,容易吗?你我能做到吗?这比起那些不孝之子,是何等的可敬可尊啊!一份付出,一份回报,她曾多次在柏氏家族里被评为好媳妇,她的事迹在村子里传为佳话。如今她也是七十七岁的老人啦,儿女满堂,整天还不闲着,有时自己还生豆芽做点小生意,目前身体还很硬朗,儿女们也都很孝顺她,生活很幸福!她敬村里的老人长辈,爱周围的兄弟姐妹,虽然自己也年事已高,仍不服老,她始终微笑开朗不计得失没有怨气,脸上写满了“满足”,她不但是四邻眼中的“孝星”,也是敬老爱亲、睦邻和谐的典范,她用无言的爱和满心的孝去充实自己的生活,去诠释人生的价值。
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是高维俠为人处世的标杆,她用孝心和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从孝父母、爱兄妹到乡村四邻,从自己努力的建设温暖和谐幸福的家,再到村邻四舍的和谐共荣,每一处、每一刻都体现出她无尚的爱和崇高的孝,在她的带动下,左邻右舍孝敬公婆、婆媳和睦蔚然成风。
笔者认为,孝道是人天经地义的责任,古人云:“燕雀尚知反哺之恩而况人乎?”,“牛羊尚知跪乳之义而况人乎?”孝行天下,以施行孝道提高民族道德修养,惩恶扬善,才能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继承中发扬光大,才能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泗县山头中学 柏超撰写】
2015
年12月8日
第三篇:一路风雨诠释孝道芬芳(阳家新)
一路风雨诠释孝老爱亲芬芳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阳家新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阳家新,男,现年41岁,大学本科文化,是竹溪县中峰镇中心学校一名普通教师。在工作中,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校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生活中,他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一路风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芬芳。
一、常怀一颗教顺之心 “没娘的孩子像根草”。八岁那年,母亲因病撒手人寰,噩耗犹如晴天霹雳,对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来说真是雪上加霜。母亲留下三个年幼的儿子,两个十多岁的哥哥和只有八岁的他。父亲一个人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既当爹,又当妈,白天忙地里的活儿,晚上忙家务,加上母亲生病时欠下的债务,三十多岁的父亲常常摸着他的头唉声叹气,憔悴不堪。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望着父亲疲惫的身影,小小的他就默默地分担着。放学后生火做饭,打猪草喂猪,每天晚上做完所有家务以后才开始做当天的家庭作业,他甚至带着挎箩上学,在回家的路上是一路打着猪草回家的。上中学以后在校住宿,周末是他最忙碌的一天,从周六下午放学回家挑水、洗菜、做饭、喂猪,洗一家人换下的脏衣服,见什么活就干什么活,必须在上学前做完所有的家务。寒假里别的孩子就盼着过年,而他却要像一个家庭主妇一样忙过年,洗被子、生豆芽、打豆腐、刷扬尘„„一直忙到过除夕,才能抽时间做寒假作业。生活的磨砺让他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感恩,他暗暗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努力让父亲和哥哥们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1996年,他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他拼命工作,用教学成绩回报社会。而此时年近七十的父亲还在河北武安市的矿山干活,这使他感到很内疚。多次写信、打电话接父亲回家,父亲一直要坚持再干一两年,九六年一放寒假,他便匆匆赶去接父亲回家,可是父亲还是不想回家,他自己做不通父亲的工作,就请父亲的工友帮忙劝父亲,直到第二年快开学了,才把父亲接回家。
他周末总是回家给父亲帮忙种菜、洗衣服。他连续五年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及英语教学工作,最忙的时候总是抽就餐的时间回家看看父亲,给父亲洗澡、刮胡子、洗衣服、剪指甲,陪着父亲聊聊家常。父亲常常感叹这个最小的儿子就是最贴心的小棉袄。
2015年正月十一的早晨,九十岁高龄的父亲突然中疯,一生心强好胜的父亲病倒了,他给父亲喂药、喂饭,抱着父亲大小便,给父亲洗澡擦身子。开学后,尽管有哥哥嫂子照顾父亲,但他还是一上完晚自习,查完寝室后就赶回家照看父亲。正月二十二日,他在学校上完课赶回家看到父亲呼吸不畅难受的样子,流着泪去县医院买了两个氧气袋,当刚把氧气给父亲输上,父亲就紧紧抓住他的手与世长辞了。
操劳一生的父亲走了,走得没有遗憾,走得没有痛苦。圣人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为喜,一则为惧。”光阴难留,岁月易老,殚精竭虑,安守孝道,尽己所能,回报亲恩,让父母度过祥和的晚年——这,就是最大的孝道。
二、常怀一颗体贴之心
阳家新的妻子是县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医生,工作繁忙,常常加班,工作压力大。他在忙于自己工作的同时,也不忘对家庭的照顾,利用休息时间陪伴妻子及家人出去逛街、买菜等,经常与家人沟通,让家人理解支持妻子的工作。尊重、信任家人,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时,夫妻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力求做到办每件事双方都心情舒畅、满意。
2013年暑假,七十多岁的岳父突发脑溢血病倒了。岳父生病住院需要人服待,而且岳父一家住在十堰市区,妻子又在竹溪县上班,两地相隔200多公里。为了不影响妻子的工作,他奔赴十堰医院陪伴岳父,病床前端水送饭,为老人梳头洗脚。在太和医院内科病房楼道里帮助岳父一步一挪地做着肢体恢复活动,开始20分钟一次,后来增加到40分钟。回到病房,他们还要给岳父用开水烫脚,做腿部按摩,请理疗科大夫为岳父做理疗。多少个日日夜夜,那个中滋味,怎一个累字了得!在岳父住院的两个星期里,从未脱下过衣服睡觉,岳父转危为安,恢复了神智。天道酬勤,这话一点不假。两个月后,岳父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医院的大门。
人们普遍认为“女婿相当半个儿”。可阳家新的岳父常常自豪地说:“这就是我的亲儿子!” 阳家新同志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而且“久病床前”的孝子对父母的情意,这种超越自我狭小空间的孝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弥久弥真,最终化作传承美德、敦化民风的人间佳话,流传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三、常怀一颗慈爱之心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即使工作再忙,负担再重,他也从不放松对孩子的教育。
大女儿是他的继女,初中毕业时由于受父母离婚的影响,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情绪十分低落。后来阳家新与现任妻子组建了新家庭,他把继女视同亲生女儿,耐心地开导女儿、鼓励女儿,他对女儿说: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挫折,只不过你比同龄孩子承受的多些摆了,生活还得继续,只要你用能放下包袱,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战,就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彼岸。他的一席话,使女儿从低落的谷底走了出来,并积极地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学习当中。上高中后,孩子的英语成绩较差,他又亲自重温高中英语教材辅导孩子的英语,每星期定量批改孩子做的英语试题。天道酬勤,2013年女儿顺利考入了郧阳医学院。身教胜于言教,在他的影响下,女儿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平常女儿遇到难题,第一时间找他这个继父解决;遇到快乐的事,第一时间与他这个继父分享。有好吃好喝的总是先拿给长辈吃,节假日从学校回家总能给家人带一些小礼物。
人们常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是教育人的一种境界,更是从教者的一种至高追求。对于一个组合家庭来说,谁都爱自己的孩子,可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别人的孩子,一般人就很难做到了,但阳家新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尽管每个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不幸,但每个为人父为人母者只要有一颗博爱之心,天下每一组合家庭都是和谐的。
孝心盈盈,亲情融融。阳家新同志,一个农民的儿子,具有农民的勤劳、质朴、憨厚,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人生之路尽管风雨不断,但他深怀爱老爱亲之心,恪守敬老爱亲之德,力行孝老爱亲之举,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播撒了一路芬芳。
第四篇:修身立志 以行动践孝道
修身立志 以行动践孝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修身立志 以行动践孝道》。身为一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常驻心间,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融入育人的道理,教导学生做一个有“善”之人,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而“百善孝为先”,从培养学生的“感恩父母”的意识观念做起,从亲身实践孝敬父母长辈的行动做起,引导督促整个班级形成一股“修身立志”的氛围,也是我一直以来为之不懈努力的教育方式。
修身立志,首先从做好自身的榜样示范开始。作为班主任,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从严格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做起,将感恩和孝顺的观念融入到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例如在父亲母亲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张自己做的卡片、买的一束花来送给自己的长辈,同时提醒学生要以实际行动向家中父母老人表示孝心,可以是一句简单的“节日快乐”,可以是主动帮长辈做力所能及之事,只要发自内心,就是最好的孝顺。
古人有言“聚沙成塔、聚水成涓”,平时点滴的积累可以凝聚成巨大的力量,教育更是如此。感恩行孝之道不是一蹴而就的任务,而是需要从平时细小的细节做起。为此,我们整个班级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创建一个“羊跪乳、鸦反哺”的班级氛围,是我们采取的第一项措施。以“孝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每周一期,从董永卖身葬父
讲到黄香扇枕温衾,流传下来的孝义故事让整个班级都浸润在馥郁的孝德氛围中。
孝道是一种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对于生活在新社会中的学生而言,注重联系当下,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为此,从发掘学生的积极性入手,让他们积极搜寻现代社会的孝德故事,可以是自己家的尊老爱幼,可以是邻里之间的“老吾老幼吾幼”,可以是新闻报纸上报导的典型人物事迹......开展“每日一讲”活动,利用晨检十分钟,将这些看到、听到、或者亲身经历的故事讲述出来。从耳濡目染到亲口讲述,无形之中将“感恩、行孝”的观念深入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心中。久而久之,从践行孝道开始逐渐扩展到平时同学之间的相处、学习劲头的踊跃进步上,整个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而这样的一场教育,让身为一名教师的我,也从中受益匪浅。是谁说,现代社会已经人心浮躁,善心不在?是谁说,现在的孩子被家长宠溺过分已不知是非对错?在孩子们清澈的目光里,在他们还显稚嫩的言语里,我分明能够感受到流淌在炎黄子孙血液中对于长辈的尊敬与爱戴,对于传统美德的崇敬与向往,也分明能够看到,在这一代人的身上,闪耀着的关于明天、关于希望的光辉。
“路漫漫其修远兮”,孝德美行之路还在起步,而我们教书育人的征程也永不会止步!
谢谢大家!
第五篇:用行动诠释
用行动诠释“教师”的真谛
——学习张茂的先进事迹
张茂,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 任地城镇中心学校校长。张茂同志三次放弃进城工作的机会,屹然扎根乡村教育30年;走上校长岗位,一直践行着“当一任校长,兴一方教育”的诺言,通过几年 努力,把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打造成全县乡镇中的特色学校。2010年因车祸造成七级伤残,在病床上坚持工作,虽患多种疾病,仍坚持以校为家。他不仅爱岗敬 业而且心存真善,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培养出大批教学骨干;多年来坚持资助贫困生,省吃俭用先后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和孤儿圆了大学梦。他先后被评为国家级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优秀辅导员、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市师德先进个人、阜阳市名校长、中国好人、阜阳市师德巡回报告团成员,2014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 先进工作者称号。
张茂同志对党的教育事业无比忠诚,从教30年来,坚持扎根基层、奉献教育、矢志不渝,忘我工作、自强不息、刻苦钻研,严于律己、扶贫助困、公而忘私,爱生如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榜样。各地在学习宣传张茂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中,要进一步总结提炼张茂同志教书育人的成功经验,积极宣传他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激励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以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在履职尽责、敬业奉献中彰显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时代风采。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和发扬奉献的精神,用行动诠释“教师”的真谛,把教育工作当成毕生事业,并不断为之奋斗,做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为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要将学习张茂同志的先进事迹活动,与教师队伍建设实际结合起来,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全市教师师德师风整顿提升年活动结合起来,扎实有效地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注重选树学习典型、创先争优典型,通过身边的典型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内化学习成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创先争优,进一步展示新时期人民 教师的良好形象。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 2 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三、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