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企业的现状及改革见解(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6:1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监狱企业的现状及改革见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监狱企业的现状及改革见解》。

第一篇:监狱企业的现状及改革见解

监狱经济的现状及改革见解

长期以来我国监狱经济一直处于监狱工作的附属地位。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生产靠计划,材料靠供给,设备靠调拨,产品靠包销,根本不存在竞争,这与监狱集中领导、半军事化治理、封闭式运行的体制十分适应,使监狱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发展监狱经济不仅提供了劳动改造罪犯的场所,而且为社会创造了一定的物质财富,缓解了国家财力不足、监狱经费紧张的状况。但是由于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和附属地位,监狱企业的治理十分粗放,效益低下,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造成各省市监狱企业发展也很不平衡,加之监狱企业涉及的行业多、产品杂,机械、煤炭、电力、建材、农业等传统产业几乎无所不包,且地处分散,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竞争力差,形成了多种治理模式和复杂的经济格局。同时由于监狱经费不能足额保障到位,监狱企业又背负上补偿监狱经费和办社会职能的重负,造成监狱经济步入发展困境。市场经济要求监狱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主体,但是由于生产收入和监狱经费直接挂钩,监狱企业既要按照法律规定,服从、服务于监狱“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工作方针,又要遵循各自所处的行业特点、规律、法规办事,所以监狱企业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一、监狱经济的特点、存在的原因 ﹙一﹚监狱经济的特点

1、监狱经济运行的相对独立性。监狱经济虽然以罪犯及其监狱的存在为前提,并受监狱行刑的影响和制约,但监狱经济活动有它的相对独立性。监狱对罪犯进行惩罚和改造是监狱的基本职能,也是监狱的权利。但是,监狱在行使其权利、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并不能否定对罪犯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客观要求及其实践活动。罪犯入监服刑,并不意味着国家必须无条件地为罪犯提供其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按劳分配原则也并不因一个人的法律身份的改变而改变。罪犯需要劳动,罪犯必须劳动,这不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对罪犯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要求。因此,监狱经济的存在是客观的。开发利用罪犯劳动力资源,并不会影响监狱的行刑活动,在服从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它反而会促进监狱行刑活动的效率和效益的提高。监狱经济的存在不但是客观的,而且其运行也是相对独立的。监狱不能以行刑为借口,直接干涉监狱经济活动,也不能为监狱经济活动制造障碍。监狱经济在运行过程中,要服从市场法则,按经济规律办事,这样,监狱经济活动才能存在并正常运行。监狱行刑活动虽然会影响监狱经济活动,但它却不能改变监狱经济活动的本质,监狱经济活动更不能演化为监狱行刑活动。

2、监狱经济追求效益的双重性。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监狱经济首先必须追求经济效益。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收益,这是经济活动的一般性质的内在要求。假如没有好的经济效益,监狱经济就无法存在和发展。同时,作为一种非凡的经济活动,监狱经济在运行中,也必须追求改造罪犯的社会效益。国家组织罪犯劳动,除了开发利用罪犯劳动力资源,发展监狱经济,获取经济效益,以弥补监狱经费不足的目的之外,另一个目的则是要在劳动过程中实现对罪犯的思想改造。由于监狱经济活动的劳动力主要是罪犯,假如在其运行过程中不重视甚至放弃改造罪犯的社会效益,那么,监狱经济将会因缺乏合格劳动力而无法正常运行,监狱经济也就无法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监狱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改造罪犯的社会效益则是监狱经济存在和发展的保障。

(二)监狱经济存在的原因

1、经济原因。组织罪犯参加监狱生产劳动,是罪犯生存的必然要求。与普通公民一样,罪犯也是消费者,为了维持生命的存在,罪犯必然要消耗一定的生活资料,而生活资料只有靠生产劳动才能创造出来。在罪犯的生命得以维持、延续的条件下,才能谈到对其的惩罚和改造。那么,罪犯怎样才能取得生活资料呢?从理论上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罪犯获得消费品的原则与普通公民一样,也是按劳分 配;另一种情况是国家财政无偿提供罪犯的生活费用,即由守法公民向国家交税来养活违法犯罪者。而后者只能是建立在罪犯拒绝参加劳动、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基础之上。但拒绝参加劳动和缺乏劳动能力不是绝对的,国家可依法强制罪犯参加劳动;可通过教育等方法转变罪犯观念,使其愿意参加劳动;也可用经济和政治利益的手段,激励和刺激罪犯积极主动参加劳动;对缺乏劳动能力的罪犯,可以对其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这样,通过加强对监狱企业的治理,以及国家给监狱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等措施,都可能使监狱企业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最终使罪犯通过劳动获得自己的生存资料。因此,组织罪犯进行劳动即组织监狱生产,从而让罪犯通过自我劳动来维持自我生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科学合理的,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在罪犯身上的非凡体现。

另外,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也是监狱经济产生的经济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的有限性对经济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制约。与过去相比,罪犯构成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罪犯年龄普遍较小,文化水平普遍较高,作为把握着一定知识和技能的罪犯,他们是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组成部分,数量也较可观,对其加以开发利用,是社会的要求,也就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罪犯虽然是社会经济的直接或间接破坏者,但还有可能成为创造财富的劳动者。对这些依法集中起 来的劳动力资源不加以开发和利用,从纯经济角度看,是对经济资源的浪费,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也是对法律效率原则即行刑低成本、高效益原则的违反。因为罪犯不仅以失去自由作为接受刑罚的成本,而且它同时也支付了劳动力资源这一成本,不对这一资源加以利用,对罪犯来说就只有成本投入,而没有经济收益。作为年龄构成偏低的罪犯群体,他们是社会未来的劳动者,对他们的劳动技能加以培训,本身就是政府的职责。所以,罪犯本身及其构成发生的内在变化,促使政府不仅要惩罚和改造罪犯,而且要培植、开发和利用罪犯劳动力资源,监狱经济因此必然产生。

2、社会原因。人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生命体,而且是社会意义上的生命体,社会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人的社会性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感情与物质的交流和交换来体现和实现的,而这种交流和交换及其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在社会的生产劳动过程中进行和完成的。罪犯虽然是被剥夺或限制自由的人,并被囚禁在一定的场所之内,但他们并没有失去人的社会属性,而且也不能将其与社会完全隔绝,使其失去人的社会属性。在罪犯被囚禁、失去一定自由的前提下,其与社会进行交流的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渠道,就是监狱生产劳动。监狱企业通过组织罪犯生产劳动,就与社会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罪犯通过创造物质产品,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生产的产品也输入到监狱和监狱 企业,使其需要得到满足。生产劳动作为一个媒介,把罪犯和社会联系起来,实现了罪犯和社会之间的交流,使罪犯作为人所应有的社会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现。因此,由监狱生产劳动形成的监狱经济是罪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监狱人格,并重新社会化的真正起点和重要途径。

3、法律原因。生产劳动既然是人的社会性的要求和体现,是人谋生的手段,那么,在生产劳动过程中,通过人与人的交流,通过人与自然的斗争,必然会形成对生产组织体内所有成员产生约束作用和普遍认同的观念、制度和规则。个体对于组织而言,适应这些观念、制度和规则者得以存在,不适者将被淘汰。为了求得生存,个体必然会不断地适应组织的要求,为此,它就必须不断对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加以调整。这样,作为存在于生产组织体内的个人,其观念和行为必然会发生积极的变化。依据我国刑事法律的规定,监狱不仅要惩罚罪犯,而且要改造罪犯,即要改造罪犯的犯罪思想观念,矫正罪犯畸形的犯罪心理结构。而生产劳动本身就具有使人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结构等发生变化的基本功能。因此,借助生产劳动这一手段,来实现对罪犯思想观念等的转变,就必然成为我国刑事法律改造罪犯的首选方法和途径。因此,我国现行《监狱法》明确规定“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 6 守法公民”、“罪犯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服从治理,接受教育,参加劳动。”

二、监狱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当前监狱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由于监狱企业的非凡性质和历史遗留的诸多问题,当前监狱企业既面临与社会国有企业同样的困难,也存在自身特有的困难和问题;既有历史形成的沉重负担,也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新出现的难题;既有资金、技术长期投入不足,有关扶持政策不到位造成的困难,也有自身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治理不规范形成的制约。总体上看,监狱企业比一般社会国有企业困难更大,情况也更复杂。

1、监狱企业负担过重。由于监管改造经费的实际需求与财政保障之间的矛盾,使补充财政经费的很大缺口日益成为监狱企业过多过重的负担。事实上,目前也已经形成了财政按既定项目和财力状况给予部分经费保障,监狱系统维持运转所需其余各项经费都由监狱企业兜底的格局,致使多数企业已经不堪重负。监狱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长期没有国家资本金注入,流动资金和各项生产经费完全靠贷款,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绝大部分用于补充监狱经费和维持整个监狱系统的运转,难以还贷而多年积累成债;二是在生产补充监狱设施建设经费仍然不足的情况下,部分监狱为应急,迫不得已将生产性贷款用于监狱设施的建设,实 事上形成了短期内无法偿还的长期债务;三是不少省市对国务院为扶持监狱企业制定的专项贷款贴息政策未按规定落实到位,企业贷款越多,负担越重。人员和办社会负担。由于财政没有负担监狱系统的工人经费,监狱系统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严重滞后,这些大量在职和退休工人愈来愈成为监狱自身背不动、卸不掉的沉重包袱。监狱企业生产困难不断加重,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监狱地处偏僻,远离城镇,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自办社会。以2000年为例,当年监狱系统工人经费总支出就达亿元;个监狱创办的医院、学校、幼儿园、社区、派出所、检察室、法庭等社会机构,仅支付机构人员经费就达近8亿元,这些费用全部转嫁到监狱企业,由其负担。

2、监狱执法职能和监狱经济治理职能难以协调发展。监狱治理体制与监狱经济治理体制合一导致监狱职能严重错位。在这种体制下,出现了一个单位两个牌子(对内是监狱,对外是公司或厂矿),一个单位两项任务(刑罚执行、经济任务),一个人两个职务(既是监狱长,又是经理)的怪现象。法律虽然明确规定监狱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刑罚,但是,由于国家提供的监狱经费未能全额保障,为弥补监狱经费的不足,为了切身经济利益,监狱工作实际不得不把发展经济放到重要的位子上,因此监狱的执法职能必然严重削弱,出现执法职能不到位的现象。

3、监、企、社混合多元体制造成监狱工作复杂与艰难。新中国监狱初创时,出于政治安全及劳动改造不与民争利的考虑,许多监狱建在远离城镇的边荒落后地区,且基本上独立于社会,因此许多监狱除了承担教育改造和监狱生产任务外,还要办医院、学校、幼儿园等,有的还设立了派出所、法庭及社区治理机构。监狱形成了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的小社会。而这些办社会的成本大多转嫁到监狱企业身上,由其来负担消化。监狱及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在当时是十分必要的,但在目前却成为影响监狱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监狱其它各项工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对我国监狱经济体制改革的自我见解 ﹙一﹚监狱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监狱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如上所述,以“监企合一”为核心的监狱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必须加快监狱经济体制改革,要加大改革力度,落实全额保障政策,推进监、企、社分开,使监狱更好地履行刑罚执行职能;要认真执行政策,将监狱执法经费支出与监狱企业收入分开;要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监企关系,建立促进新型监狱体制规范运行,以“全额保障,监企社分离,收支分开,规范运行”为监狱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从体制、机制和源头上解决目前监狱经济体制中存在的突出 9 矛盾和问题,从而真正建立和完善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新型监狱体制和工作机制。

监狱经济体制改革会触动到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个人的利益。为了减少阻力,取得应有的效果,监狱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要进一步明晰国家与监狱企业的职责。在当前国家财政实力大大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家理所应当地承担起为监狱提供财政经费的应有职责,以减轻监狱企业的负担,彻底改变两者之间的责任转嫁问题。

2、要明确监狱的职责和任务。在“监企合一”的体制下,由于监狱要通过创办和经营监狱企业,解决自己的运转经费问题,因而实践中必然出现监狱和监狱企业职能错位的问题,即监狱为了生存,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监狱企业的经营方面,监狱改造罪犯的职能反而被阿淡化;而监狱企业在追求利润目标的同时,又不得不承担起劳动改造罪犯的职责,监狱企业创造利润的职能也被淡化。监狱承担起了监狱企业的职责,监狱企业承担起了监狱的职责,导致监狱不像监狱,监狱企业不像企业的后果,监狱和监狱企业职能的错位,严重地影响了它们各自的发展。监狱体制的改革,必须打破“监企合一”的制度约束,使监狱和监狱企业的职能归位,这样才会避免监狱和监狱企业相互间的消极影响。

3、要有利于劳动改造罪犯制度的实现。作为一种非凡企业,监狱企业承担着为监狱的罪犯提供劳动 岗位的重要职责,这一职责的完成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劳动改造罪犯制度的实现问题,因为罪犯的劳动除了具有经济性质之外,还具有明显的改造罪犯的法律性质。建立新的监狱企业体制,不仅要能够增强监狱企业的活力,而且要有利于劳动改造罪犯制度的实现,使监狱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监狱对罪犯的劳动改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减少或避免“改造和生产”之间的矛盾,增强两者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二)对我国监狱经济改革的见解

1、必须实行监狱与企业分离按照监狱执法和监狱生产的不同特点,实行监狱与企业适度分开,把原来由监狱自身行使的企业职能从监狱中分离出去,监狱企业职能由专门的组织机构承接、治理和运作,实现监狱和企业在职能、人员和机构上的分开,监狱和企业按照各自规律规范运行,它们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履行各自的职责,共同为改造罪犯服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监狱长不再担任监狱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企业经营治理人员由公司按《公司法》的规定选任。同阿时,由于集团公司和子公司是为罪犯提供劳动改造手段的非凡企业,国家在投资、税收、采购销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政策:应根据监狱生产的性质和罪犯从事生产的实际情况,确定符合监狱特点的产业、产品结构,逐步退出高投入、高风险、高度竞争的行业,向自主优势产品、政府采购、劳务加工、劳动密集体型的方向发展。由于监狱生产问题涉及 到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也是监狱治理体制的重大变革,因此,国家应当制定专门的监狱生产治理办法,对监狱生产问题做出政策性规定。

2、是将监狱执法和治理经费由财政按标准全额纳入预算予以保障,使监狱经费支出与监狱生产收入脱钩。同时,监狱生产也必须实行独立核算,在作必要的费用扣除后,逐步以规范形式上缴国家财政,从而做到“收支两条线”。假如监狱经费不能按标准全额保障到位,“监企分离”就难以真正运行,就会影响改革的顺利进行,进而影响监狱刑罚执行职能的履行。对此,笔者的设想是:应当由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三级财政、监狱治理部门按地区分类,逐项核定经费支出标准。按照事权划分和现行财政治理体制规定,监狱经费由中心和地方财政分级治理、分级负担,以中心财政为主;中心财政应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中西部地区监狱所需经费予以必要的支持。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监狱经费支出必须与监狱生产收入分开,按照监狱执法和监狱生产的不同属性,实行不同的治理和核算办法。对监狱生产收入制定专门的治理和上缴财政的办法。应明确规定监狱干警工资与生产收入脱钩,不搞“以收定支”、“以收抵支”等。考虑到国家财力的承受程度和监狱工作发展的需要,监狱“收入两条线”应分步实施,逐步到位。

3、彻底实施监、企与办社会相分离,这样给监狱企业减轻了大量的负担。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企业是为监狱劳动改造罪犯服务的非凡企业,两者都不应当承担办社会的职能,现有办社会的职能应与监狱及监狱企业彻底分离。监、企与办社会相分离的主要设想是:监狱所办的派出所、法庭整建制移交并作为地方有关部门的派驻机构进行治理,地方编制部门负责核定各派驻机构的编制,财政部门核拨经费。监狱所办的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公益性机构以及后勤服务等福利性机构,移交当地政府。有条件的地方应加快改革,要整建制移交,一步到位;边远地区暂时无法移交的,也要与监狱脱钩,并由专门机构进行单独治理,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由地方政府负担。各后勤服务等福利型机构要与监狱脱钩,但要分类治理。为监狱人民警察和职工提供工作必需用品及为罪犯提供大宗生活必需品的服务项目,应由监狱国有独资公司设专门机构、人员并通过招投标形式统一购臵、统一配送、统一服务。其它各类后勤服务机构要由福利型转为经营型,由无偿服务转为有偿服务,由单纯为监狱服务转为面向社会服务,逐步改造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监狱所办的包括安臵警察家属、子女就业的纯工人企业,应与监狱脱钩,并按照产权关系进行移交或改造。国有企业或国有持股企业移交当 13 地政府有关部门治理:集体企业应按职工意愿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制期间监狱国有独资公司应予以指导。

我国的监狱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研究,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始终把监狱安全稳定放在首位,在确保监狱安全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大胆尝试,按照既要管好监狱,又要管好企业的目标,妥善解决好监狱和企业的关系,真正建立起两个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的治理体系,即按照监管改造规律运作,依法行使刑罚执行职能的监狱治理体系,和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监狱经济体系,这是监狱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同时还要注重到,监狱经济具有自身的非凡性,它是监狱工作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要服务于监狱劳动改造罪犯的需要,因此监狱经济体制改革,也是监狱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和监狱体制改革协调推进,监狱体制改革是基础,监狱经济体制改革也同时促进监狱体制改革,二者具有辨正统一关系。目前司法部正着手研究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尽管监狱体制改革的难度很大,但在党中心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司法行政系统与监狱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监狱经济也一定会走出困境,实现新的飞跃。

第二篇:监狱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监狱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 要】:当前中国监狱的发展背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国内改革发展的总体形势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治文明、法制文明的日趋进步,生活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要求监狱行刑工作必须和当前社会的发展同步,必须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要素,而不是简单的应对和附和,因而要关注和重视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应用。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手段,服务于监狱的行刑工作,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公平与效率,注重信息化建设的涵义不是上几台计算机,也不是简单的监控设备和仅仅反映一些信息的局域网,而是要通过发展当代信息化建设这种平台和手段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革命,在不断的发展中打造一个狱务透明、改造手段革新、推进教育模式的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的现代监狱。

【关键词】:监狱信息化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对于监狱信息化的发展现状的了解,在2010年11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全国监狱信息化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具体内容如下:为提升监狱管理信息化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司法部全国监狱信息化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该项目的建成将促进监狱依法、规范、公正和文明执法,进一步提升各级监狱管理机关快速反应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近年来,我国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监狱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国监狱信息网络平台已初步形成,北京等21个省(区、市)监狱局建设完成了覆盖所有基层监狱的省级广域网。各地基本建立了罪犯信息、狱警、警务等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各项技术防范工程和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监狱信息化建设,能为监狱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达到“科技强警”的效果。以监控系统为例,为基层警察带去极大的裨益,最明显的感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有效缓解基层警力紧张的压力。当下,我省各监狱普遍存在押犯多而警力少这一客观事实,警力紧张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监控系统的设立,使基层警察不再疲于在监管各场所巡视,在监控屏幕前点击一下鼠标,便能对罪犯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大大减轻了值班工作压力。

二是能强化罪犯现场管理。如何有效化解罪犯矛盾,将罪犯之间的纠纷摩擦遏制在萌芽状态,是基层警察在日常管理和狱情排查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监控系统能充分彰显了“技防”的优势,一方面使警察对罪犯的行为动态洞若观火,为日常管理提供莫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对罪犯能产生威慑效用,使其不得不时刻规范、检讨自身行为。

三是能有利于执法管理过程中调查取证。基层警察在处理罪犯违纪违规行为时,经常会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调查取证难。传统的取证方法便是在场罪犯佐证,这往往因无法形成有力的证据链而引起当事人不服,进而可能引发不服管教、消极改造甚至对抗管理等诸多日常管理中棘手的“后遗症”。而监控系统庞大的数据存储和视频图像调用功能,让罪犯的违纪违规行为随时可以清晰直观地“回放”出来,让罪犯口服心服,使基层警察在处理罪犯违纪违规行为取证难题迎刃而解。

2007年5月29日,司法部在南京召开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正式发布了《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规划》。

监狱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

吴爱英部长指出,监狱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高效安全的网络设施为基础,以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为前提,以功能完备的应用系统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分类管理,加快推进监狱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狱刑罚执行的技术保障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在监狱工作中的应用水平,提高广大监狱干警的综合素质,保持监狱安全稳定,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促进监狱工作改革发展,更好地发挥监狱在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

监狱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构建覆盖全国监狱系统的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统一、应用功能完备的信息化体系,明显提高监狱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形成全员应用、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工作格局,显著提高监狱执法、安全防范、罪犯改造等工作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推进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监狱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家司法部对科技强警和监狱信息化的大力提倡,监狱信息化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在监狱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监狱建设了不少安防子系统,但是各个子系统独立运行、各自为政,形成了“信息孤岛”,缺乏联动指挥,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各子系统功能机制;同时带来了权责不清,无法共享资源的问题。

监狱安防建设逐年增加,随着安防设备的增多,设备分散管理,造成完好率不高,人工巡检困难的局面,如何提高设备管理部门在有限的警力条件下,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已经成为监狱领导急需考虑的课题。

现大多数监狱在电子化,网络化基础建设方面投入巨大,但实际使用效果不佳,问题往往集中在没有一套完整的电子化管理机制,各部门之间的日常业务流程繁琐,无法统一审批、处理,造成管理不便。近期各地监狱单位都加强了监狱AB门的安防建设,虽然上了很多硬件设施,总体上加强了AB门的安全监管,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传统的进出管理模式并没有随着AB门的安全改造而得到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最新安防设施配套落后管理机制的现象,并不能发挥安防改造的最大效益。解决方案

2.1 仙朗安防信息化集成平台

针对“信息孤岛现象”问题,我们推出了一套集“工作”、“管理”、“指挥”、“考核”于一体的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的管理平台。该平台把各个安防和狱务子系统有效整合在一个平台里面,打破了信息孤岛的局面。系统间相互关联、统一协调,实现了单点登录、资源共享、信息同步。

近年来,随着国家司法部对科技强警和监狱信息化的大力提倡,监狱信息化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在监狱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监狱建设了不少安防子系统,但是各个子系统独立运行、各自为政,形成了“信息孤岛”,缺乏联动指挥,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各子系统功能机制;同时带来了权责不清,无法共享资源的问题。【泉州监狱】之CIO视频访谈:监狱信息化发展趋势--访福建省泉州监狱 副监狱长 刘松

目前,数字化决定整个监狱发展,从上级以及部门里都会制定发展纲要、发展计划,并且取得相对明确的口号,完成几大功能。上面给的只是一种功能,对技术要求不明确,我们只能在做的过程中对一些现有的技术进行筛选征集。在筛选过程中,我们发现监狱安防系统欠缺一些对安防技术发展比较了解的人才,特别是决策层面上的。我曾做过2项工程,其中一个项目安防投标的很多公司都不太一样,并不是借PC的体系应用。当时我们对安防的理解层面局限于监控与录像,专业知识和人才的欠缺,最后决定聘请高校安防专家与智能化专家进行深度沟通。

普及应用之后,增加了安防探头点,目前已经安装了1200多个探头,我们还会继续安装,将会超过1500个探头,基本上每个角落都会涉及到。信息化建设不仅仅单是安防建设,还要实现安防管理和OV,特别是安防决策。

智能化马上就要成为我们重点考虑发展的趋势。我们建议方案解决方与我们跟有关智能化图象的专业公司很好的配合起来。因为现在很多技术,出现分工协作越来越细化了、越来越密切了,所以我们很在乎智能化运营。那些信息化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紧急的,哪些是正常图片可以跳过去。

现在,监狱管理半径得到了很好的延伸,车间装的是360度的,不变焦的探头,在我的桌面上就可以随意看到,整体状况能够大概掌握。作为一个智能部门,我们要围绕着这个“行我之行”作为一个工作重点,来开展我们一系列的智能活动,而技术应用也是围绕着智能上面展开的。我们工作的宗旨也比较明显。技术应用肯定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方式改变。分析管理现在正在考虑,也正在全线规划。在整个营运过程中,专职人员跟普通的营运人员有一个差别,这相当于不同的管理者,他对整个营运需求的理解也不同。

技术方面,成熟的技术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这个就是我最本质的看法。

老系统的应用环境受到限制,比如说一定要去指挥中心,或者是硬件已经很高的,他需要举证。现在我在任何一台PC上登陆相应的帐号和密码,就可以进行查看、应用、实现管理。

华三在工作配合上,针对行业应用方面(开放机)还是相当不错的,开放了一些接口。华三这些先生们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应该说他们职业化程度很高,对我们一些客户反馈需求反应也比较高,承诺也相对让人比较满意。这个系统目前主要的重点是在一些视频上面,一些相关联应用,还需要行业进一步营运开发。同时,我们也希望华三与一些专业应用公司,有着一种更密切配合的关系,这是我们一个比较特殊的需求。因为很多公司产品相互之间协议都不是开放的,是先有协议,它在整个接口过程中会遇到应用上的评定,用户运用过程中,不够方便,比较零碎。所以说,基于在这种架构应用与接口上,我相信华三一定能够开放,应用深入挖掘方面,可能需要一些管理公司去做。华三主要是解决整体上的一些方案,个性化的方案应该由一些管理公司去做。

结论

在现今的社会中

林旺增

2011年11月15日

第三篇: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四个: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和英语水平的高低紧密相联,为了学生的将来,为了学生毕业之后能立足于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职业院校的英语教育应急学生所急,想学校所想,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英语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黄炎培先生所言职业教育的四个目的。

[关键词]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2-0119-03

一、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特别是理科学生,英语是他们的弱项,是有些学生高考时放弃的科目。他们上课听不懂,下课也无法独立完成作业。因此,对英语学习丧失了信心,形成恶性循环,学习积极性更加低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到组织教学难度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找不到好的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来自农村,由于乡村的英语教学基础条件较差,英语师资水平不理想,一些学校甚至没有收、录音设备,英语资料严重缺乏,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非常有限。进入高职院校后,这些学生在听、说方面的困难尤为突出,听、说、读、写能力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在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校尽管已经加大了听力教学的比重,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们仍以语法讲解加翻译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远离语言教学的实际需要,结果是累坏了教师,拖垮了学生。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下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花大量时间进行知识灌输,学生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时间和机会,教师只是让学生背知识、做题目,是一种跟随性的学习,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教与学中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

由此看来,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信心的丧失和学习兴趣的缺失。面对这种现状,高职英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重新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多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二、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策略

(一)加强目的性教育,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要使学生明白学习英语并不仅仅是为了通过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更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通晓英语、有着较高文化素养和技术人才,只有尽量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技能,才能适应全球化的社会,更好地立足社会;通过学习和掌握英语这门语言,为自己谋生,为社会谋福。学习英语是时代的需要,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职业院校学生将来就业的直接附加条件。

(二)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兴趣

对某外族文化抱有好感,向往其生活方式,渴望了解其历史、文化及社会知识,是一种十分有利于学习该文化语言的因素。如果对某一种语言抱有好感,对该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感到新奇,那么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探索;相反,把英语想象得过难,觉得英语表达方法别扭,持这样的态度的学习者必然会对英语畏之如虎,毫无疑问学习的效果会受到影响。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关键是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活动。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活动。可见情感是成功教学的第一要素,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其次,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是既定现实,从教学开始就应该调整教学目标。本校现有的教材《实用英语综合教程》(高职高专第三版)对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比较适合,但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就有一定困难。许多教师为了照顾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地重复在中学阶段早已应该掌握的语言知识,造成基础好的学生的课堂教学信息获取得过少,难以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需要。这种不能满足他们求知欲的现状,从某种程度来说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对基础差的学生而言,仅仅凭着对以往知识的回顾而没有系统的复习,难以弥补从前知识的缺失,无法跟上学习进度,这样同样也会使他们丧失信心,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所以,笔者认为,应当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中采用分层分班教学的方法,按照学生现有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在入学之初,根据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可以把所有学生分成A、B、C三等,再分别确立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A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B层:抓好英语基础教学,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C层:增强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培养英语学习兴趣,英语基础学习为重点。

由于A、B、C各层学生之间存在差异,A层学生基础好、能力强,教师可让他们多学、快学,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而B、C层学生基础弱一些,学习习惯也差一些,教师应采取“先降低难度,后逐步提高”的方法,即根据B、C层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讲授所学内容,让他们听懂,理解所学知识,然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并逐步提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树立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逐步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1.通过使用视频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视频材料的来源渠道很多:影碟、光盘、网络等,但是影片的针对性、地域性决定了其发音的差异和内容的难易。因此,教师需要对听、说材料进行精心整理、筛选、分类和编辑,适合在课堂内使用。

2.通过学习英语歌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抓住大学生爱看电影、爱唱歌的特点,引导他们多听英语歌曲,并学唱自己最喜欢的英文歌曲。英语是有乐感的语言,听英语歌曲可以消除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听力的恐惧,在音乐的美妙旋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英语听、说水平。

3.通过网络学习与交流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和本科院校相比困难较多,尤其是农业职业院校的困难更多,况且英语又不是专业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辅导学生过英语A、B级,教师的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对于本校英语教师而言,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是重要的,拿到英语等级证书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坚守一个信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终生喜欢学习英语,这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许多网站都有丰富的、语言纯正地道的听、说教学材料和辅助材料。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材料和方法,感受英语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甘肃农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一)着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过硬的英语师资队伍

1.师德高尚、水平较高、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英语教学团队是英语教学的关键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团队是一个比较脆弱的队伍,全校四位英语教师承担着六个系部(基础部、农业技术系、食品工程系、畜牧兽医系、园林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的教学任务,每人每周20课时的教学量。由于学院前身是农业学校的原因,学校留不住人才,也补充不上新鲜血液。自升为高职院校以来,教学量增多,导致英语教师严重缺乏。学院外聘了五位兼职教师,每人每周12~14课时,师资不足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是,现有的在职英语老师长年累月在教学第一线,从来没有机会出外参加英语学习和相关培训,导致教学方法呆板教条,教学围着课本转。建议学院不妨学习其他学校的经验,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允许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根据教学任务安排教师外出参加进修,接受新观念,提高业务素质。

2.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教师在学生入校后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语言基础的巩固训练,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双管齐下,又要求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师应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主体地位。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因为英语基础较差而对英语课不感兴趣,在这种前提下,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再没有新意,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会导致学生更加厌学。事实上,现在的英语教学满堂灌仍占主导地位,教师授课仍然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很少或根本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完全可以根据学生英语基础不同的实际,有效地开展目标教学。允许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接受层次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上逐步淡化语法功能,强化英语的交际功能,适当增加英语视、听、说的比重,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刚刚兴起,教材建设还不完善,要么沿袭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要么过多地重复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学校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从《许国璋》到《新概念》再到《新视野》,直到目前正在使用的《实用英语综合教程》(高职高专类教材第三版,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类优秀教材一等奖)。本教材基础知识和实用性相结合,基本适合教学的需要,学生反映良好。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把握好教学原则,适当淡化英语语法教学,强化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增加视、听、说的教学内容和分量,放宽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语法、词汇量上的要求,教学重点放在加强学生的开口说话能力上,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

教师应学习相关专业的英语,满足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求知。对于职业院校中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允许其不再学习公共英语,而转向学习专业英语,教师应主动与各专业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的衔接。如根据学生所修专业的不同,分别为学生开设商务英语、财经英语、生物英语、计算机英语、农学英语等,使英语充分发挥其作为语言工具的作用,更好地帮助学生丰富和掌握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英语教师可以到相关专业听专业课,了解该专业对英语的特殊要求,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全方位整合教学资源

努力营造有利于英语自主学习校园环境,是英语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条件。英语学习对条件和环境的依赖很强,本校过去不重视环境和条件的建设,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学院已建成语音发射系统,可覆盖学校及周围700平方米。要让学生学好英语,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还需要学院相关部门建立以系部为主的职能部门配合的有效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三)改革职业院校英语课程设置

教师应该学习所授专业方面的英语,学校要为学生开设相关专业对口的专业英语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学习相关专业的英语知识,这将更加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择业。这就对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学习其他专业的专业英语,处理好专业课与英语教学的关系,达到使学生既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又对本专业涉及的英语有充分的理解,为其就业,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四、结语

总之,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紧贴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改革与创新英语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考核评价方法,加大对学生英语技能的实践和培养,逐步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新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就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参考文献]

[1]连淑能.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9).[2]梁悦.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4).[3]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5]夏纪梅.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J].外语界, 2000,(4).[6]王初明.正确认识外语学习过程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0).[7]周燕.英语教师培养亟待加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8]张迎雪.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第四篇:浅析改革背景下监狱企业的出路与对策

浅析改革背景下监狱企业的出路与对策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目前的监狱企业实际上是承担着“公共物品”提供的职能。服刑人员的强制劳动,不仅仅是法律上的对犯罪行为的惩罚,更是对全社会的安定有序提供间接的教育服务。虽然强制劳动应当仅是教育服刑人员的手段之一,但也无法避免将劳动本身作为改造目的实际社会需求。在此情况下,监狱企业还需要按照一

般的劳动生产的要求提供基本的劳动条件(劳动岗位、劳动场所、劳动资料等)因此,在探讨监狱企业如何发展的时候,就必须将其纳入公共产品组织的改革大背景之中。

公共产品组织的普遍特点与问题:

第一,多元性价值取向性。公共产品组织一般都存在多种价值取向。即一方面最大程度的利用本身的资源来服务社会公众,直接的或是间接的;另一方面还要保障自身的经济效益用以可持续性的发展。例如,邮政、电信、电力、交通等公共服务既要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又要确保自身的经济效益,否则也难以实现其社会效益。因此监狱企业不可避免的即要保证实现改造、惩罚罪犯的社会目标,又要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第二,国家资本的垄断性。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提供,其业务一般为国家垄断。监狱企业便是特殊的国有企业,在监企合一的背后更有着国家垄断的影子。而这种垄断仅表现在资本性质上,而非行业领域。

第三,政策影响性。国家通过政策调控来影响公共产品的供求扩大或缩小。从一般公共产品的政府定价就可以明白,国家政策性因素的主导地位。监狱企业在改革中的产品定位、价格定位、劳动力价格的定位,应当都受到政府的指导和保护。

第四,生产效率的低下性。在我国,公共产品大多是国有国营的,并基本处于相对或绝对的垄断之下。因此,其内在的经济扩张动力与外在压力明显不足。与一般的企业相比较,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低下。目前的监狱企业也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也在体制与经营机制等方面;虽然因其特殊的“用工”制度,有的监狱企业活得还不错,但这也只是一种掩盖的假象而以。

因此面对公共产品组织问题,世界各国都有过不同的尝试。在监狱与监狱企业的改革管理上,同样也发生着变革。

新加坡议会通过了《新加坡矫正更生公司法》,组建新加坡复员技训集团(简称score公司),作为国家批准的法定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经营全国监狱生产,负责各监狱的生产项目、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和技术管理;负责对罪犯的培训;为刑满释放人员介绍职业;协调私人企业在监狱内设工厂,安排罪犯劳动。国家给予score公司不少优惠政策。

80年代后期,加拿大监狱局成立监狱局劳动服务公司(简称corcan)来管理监狱劳动。这样通过更透明的社会成本、更具商业化的财务管理、更易于与私人企业建立关系,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映能力更强和以更靠近私人企业的标准来培养罪犯的职业技能。corcan已开始对其产品和服务进行改革,以便向更多的部门提供更多的产品和劳务服务。同时,corcan还在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主的帮助下,以比以前更系统的方式去开拓新市场。corcan是监狱局的下属机构,但它基本采取市场模式来运作,它与联邦监狱之间并没有从属关系。作为一个专门公司,corcan通常只是为罪犯提供职业培训和工作机会,并负责产品的生产设计和市场销售以及运营盈亏。corcan还有一个由商界人士、工人代表和市民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在corcan内部,为了方便对不同产品和服务种类的管理,设有农业、建筑业、制造业、纺织品和劳务等5个管理处。

可见,新加坡与加拿大等国监狱生产的改革模式事实是将专门从事生产经营的部分独立成为一个特殊的企业,而直接受监狱行政管理机构的领导,与各监狱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谓“监企分开”的模式。但这类企业不仅仅涉及各类产品生产,更将对服刑人员出狱后的就业介绍、技能培训等服务作为重要业务职能。

近日司法部长张福森在调研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时强调,监狱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改革实现“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最终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监狱管理体制。某些地方的改革已经先行:2003年11月通过政府注入1.4亿元资金,重庆市正式剥离了各级监狱企业,其中中央财政7100万,重庆地方财政7100万。按照改革计划,重庆市监狱管理局将原本负责生产经营的内设机构分离出来,组建成重庆市渝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由市监狱管理局管理。各监狱将负责监狱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机构分离出来,组建为渝剑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由渝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改革之后,人员彻底分开。负责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机构及人员整建制地划转到监狱企业。监狱所需的行政经费、罪犯改造经费、罪犯生活费、监狱业务费支出等纳入财政预算,由国家全额保障。监狱经费支出以及监狱警察的工资收入与生

产收入脱钩。企业利润主要用于自身的企业拓张、再生产等。

从重庆监狱企业的改革来看,其一监企分离已由应然到自然;其二监企分离后的财政支付转移是国家财政制度改革大背景下的必然;其三监狱与监狱企业如何协调管理服刑人员是分离后的主要问题。

结合目前已经进行的改革,笔者就有关监狱企业分离后的某些预测性问题作简要的分析并提

出相关的对策,以供参考。

其一,法律规制的缺位。目前的《监狱法》既无对监狱与监狱企业管理相关规定,也没有对监企分离后的事项有相关的规定。因此,在这方面存在着法律空白点。而相关政策支持,也仅是带有原则性的指导,虽说这是改革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就监狱企业这一特殊的企业而言,应尽快摸索出相应的运行模式并将其中成功的部分上升到法律阶段。

其二,产权结构与管理模式的探讨。

从重庆当前的改革来看,应当可以预见到其他地方的监狱企业改革,尤其是产权结构方面的改革,将必然采取国有资产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分离的模式。即原来的具有行政管理权责的机构与参与市场经营的机构相分离。

但就监狱企业的特殊性和目前国有企业运行的情况来看,即便是分离也会带来行政管理机构对母公司的干预和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干预,从而影响企业的运行效率。由于产权结构的单一化,在增加融资渠道,拓宽监狱企业融资瓶颈和改革监狱产品的“身份”等方面都会遇到和原来一样的困难。因为监企分离后,首先得益的是原来的监狱管理,使其更加符合《监狱法》的要求。而对监狱企业而言,只不过是正了企业的名称而已,同时仍然需要面对市场经营中的风险和困境。因此,分离后的监狱企业更加需要更多的政策机制和法律保障:

1、改造原有的产权机构

变原来的单一持股制为多元持股模式。在产权设定明晰的前提下,应该将部分优质的产权进行上市交易。应当鼓励私营成分的介入,从而扩大原有的持股形式。进而在融资、生产、销售等环节上获得一般企业的平等地位。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国有企业受行政干预过多的弊病。笔者同时认为,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私营化的监狱企业也是完全可行的。

2、监狱企业的管理人员的建设

监企分离后,必然是导致人员的相应分流,或者在监狱行政机构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或者从事监狱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后者往往又缺乏直接面对市场进行开拓的经验和能力,也就是说监狱企业目前普遍缺乏合格的职业经理人。但应当看到,在监企分离后,监狱企业具有较充分的人力资源调配的权力,完全可以引进和加大力度培养合格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这一点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监狱企业而言。因为除一般劳动力较其他竞争对手较低的优势以外,监狱企业缺乏其他明显的市场优势。

目前现存的国有企业,很明显的具有天然行业垄断性或资本规模扩张性;而在一般充分竞争性或低资本性的行业中已经很难找到国有企业的踪影。因此监企分离后的,监狱企业更加需要具有优势的职业经理人来为企业的发展打拼。

3、监狱与监狱企业协调

监企分开的做法并非监狱管理领域中的独家创造。实际上,在其他的一些多元性价值的行业中,相关的分离工作也在逐步的展开。特别是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将更加有力的推动各个行业的“政企分离”、“事企分离”。也就是说,将同一领域中的营利活动与非营利活动通过多组织的形式分开。这种改革方式在许多国家的一些领域中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然而,当多组织取代了单一组织,单组织多目标的协调问题变为多组织的协调问题。而新的协调成本也需要重新的估计。对以非经济效益为单一目标的组织而言,这一协调成本可能会更大。因此监企分离后,监狱与监狱企业间关于服刑人员的协调,监狱管理机构与监狱企业之间的管理关系。

4、国家政策与法律的保障

监狱企业直接进入市场后,虽然可以褪去非市场主体地位的味道,获得一般经营性主体的基本权利。但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无疑监狱企业在各行业的竞争中并不具备特别有效的优势,有时甚至是劣势。特别是在经济贸易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既然要参与市场,就不可避免的要遵守市场一般的游戏规则。例如,近期sa8000规则的出台,就是针对企业劳工制度的。监狱企业似乎可以因为其特殊性而具有相应的例外,但是这种例外却不具备现实的法律或者政策的保障,而在市场经营中显得苍白无力。即便是所谓的以国家采购的方式来解决一部分的监狱企业产品的政策提议也不具体实质的法律效力。

对尚未进入分离的监狱企业而言,不仅仅需要在如何分离上下大的功夫,更需要对分离后的经营模式、协调机制、管理方式、法律保障等方面作更多的尝试和思考。

第五篇:中国监狱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弊端

中国监狱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弊端

经过建国以来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监狱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另人瞩目的进步。然而,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原因,我国的监狱管理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

(一)监企社合一,监狱职能多元化

新中国监狱初创时,出于政治安全及劳改生产不与民争利的考虑,许多监狱建在远离城镇的边远地区,监狱一律由省级政府直属管理,实行条条管理。这种做法在当时对于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实现社会稳定和对反革命分子的有效改造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事异时移,当年有效的制度在今天却严重制约了监狱管理的发展。目前的情况是,由于监狱布局不合理,且基本独立于地方社会,许多监狱形成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的小社会,监狱办企业,监狱办社会,社会负担很重。

中国监狱企业设立的出众同其他国家一样,是为了实现对罪犯的劳动改造。但是,在实际实行过程中,由于监狱经费保障体制不顺,“生产经营几乎成了与罪犯改造并重的监狱工作任务,并由此形成了事实上的监狱经费的主要保障与来源”。在1994年《监狱法》颁布之后,虽然监狱警察的“皇粮”和囚犯的“囚粮”逐步由国家拨给,但是目前监狱建设发展的大量经费、监狱的管理教育经费、监管设施经费、工人工资、狱警工资的不足部分、罪犯生活费的缺额、监狱全部社会服务支出等仍由监狱企业负担。

监企社混合的多元体制在设计之初,设计者对它的期望是带来改造和生产的相互促进,实现社会效益与改造效益的双丰收。然而,实践证明,这只是一个善良的愿望。监企社混合的多元体制带来的是监狱工作的复杂和艰难。监企社合一使得生产经营活动过多的挤占了有限的刑罚资源,牵扯了太多的人员与精力,造成监狱警察角色的矛盾与错位,更严重的是,政府把企业作为监狱经费的主要来源的错误指导思想造成监狱经费没有稳定的可靠的保障。“当一个监狱不得不为生存而挣扎奋斗时,社会不能指望它高质量的完成执行刑罚改造罪犯的重任。”

(二)改造罪犯方式、手段落后

监狱管理制度始终都要围绕的一个中心就是保证犯罪改造的质量。但仅有这个美好的愿望还不够,良好的改造质量需要先进合理的改造方式作保证。我国监狱目前的改造方式和手段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落后的改造手段不能保证理想的改造质量。

改造方式和手段落后的第一个表现是片面强调自由刑的运用,非监禁刑的运用很少。自由刑代替肉刑、生命刑是人类刑罚史的巨大进步,目前自由刑仍是世界各国的主要刑罚种类。但是,自由刑的弊端也是明显的,这在前文中已有论述。目前世界刑罚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限制自由刑的适用。限制自由刑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判决是就从源头上减少自由刑的判罚;另一个是对罪犯实施非监禁处遇,即以社会化的行刑措施替代自由刑。目前,社区矫正已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以2000年的数据统计,加拿大适用社区矫正的比例在全世界最高,达到79.76%,澳大利亚达到77.48%,新西兰为76.15%,法国为72.63%,美国为70.25%,韩国和俄罗斯较抵,但也分别达到45.9%和44.58%。而我国,由于长期受报应主义和重刑思想的影响,人们对犯罪和罪犯的看法往往披上了一层妖魔化色彩,迷恋监禁刑的行刑方式,认为只有把犯罪分子紧紧地关到暗无天日的监狱(监狱也随之被妖魔化了)才足以改造犯罪分子。因此罪犯大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被严格限制在监狱那几乎与世隔绝的狭小空间内进行“劳动改造”。

在这种封闭保守的“围墙”意识束缚下,监狱管理普遍的形成一种狭隘、封闭保守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据资料统计,目前中国有700多所监狱,大约47%地处县城甚至乡镇以下的行政区域,70%以上位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下的自由刑的执行过程中,对罪犯的改造主要是通过“填鸭式”思想教育和高强度的劳动实现。这种形式的改造其效果非常不理想。④

改造方式和手段落后的第二个表现是在监狱管理中片面强调安全。我国目前的监狱管理工作中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就是只要监狱里不出什么乱子,没有犯人越狱,监狱工作就做好了,就达到目的了。不可否认,安全是监狱工作是监狱管理中的首要问题,强调安全并没有错,但是,对犯人的矫正(改造)是监狱的首要职能,要正确认识安全和改造两者之间的关系:安全是改造的前提和基础,改造反过来也会影响安全,改造效果好可以消除监狱中的危险因素,营造安全的监管环境,安全和改造之间本应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但追本溯源,完成对犯人的矫正才是监狱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如果片面强调安全问题而忽略罪犯矫正,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正如美国的尤金·米勒教授所指出的:“把安全防范放在首位肯定是没有错的,但当安全防范措施变成一种实质上排斥着监狱管理的其他方面的主要作用时,这座监狱与其说是一种矫正机构,还不如说是一种关人的仓库。”

(三)分级分类体制的不完善

对犯人的分级分类是监狱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对入狱的犯人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才能真正体现刑罚个别化思想,才能有效地实施现代监狱制度中的最重要的制度——累进处遇制。监狱管理中的分级分类工作可以分为静态分类和动态分类两种,前者是指依照一定标准在入狱时对犯人的分类,后者是指在改造过程中根据犯人的改造表现对其进行的经常性的再分类。

在静态分类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监狱将罪犯分为财产型、暴力型、淫欲型和其他类型,这种分类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分类标准不统一。例如财产型和淫欲型是以犯罪侵害的客体特征为标准,而暴力型则是以犯罪手段的特征为标准的,这样就会出现一个犯罪行为可划入多个类型的情况。如强奸罪既依犯罪行为侵害的客体特征而归入淫欲型,也可因犯罪手段的特征而归为暴力型。

2)分类标准不科学。目前运用的分类标准主要是从学理角度来确定的,然而实践中犯罪行为纷繁芜杂,现行分类标准很难体现这些差别。

3)分类标准的选择定位不准。传统的罪犯分类从犯罪学和刑罚学的角度出发,是以研究犯罪现象为着眼点的,罪犯以群体的形式成为其研究对象;而监狱对罪犯的分类管理则应从监狱学的角度出发,以改造罪犯为着眼点,以罪犯个体做为研究对象,以实现刑罚个别化。

中国监狱管理的分类分级体系不完善的另一个表现是只注意静态分类而忽视动态分类。如前文所述,这种动态分类是累进处遇制的实践基础,对累进处遇制的推行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分级分类的缺失阻碍了我国监狱管理制度的先进化。

(四)监狱财政保障不足,罪犯劳动的经济化

罪犯劳动的经济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是监狱生产的经济化,指的是监狱企业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润,悖离监狱企业生产服务于罪犯改造这一宗旨。

监狱企业生产的经济化是我国监企社合一的多元化体制的直接后果。在监企社合一的多元体制下,监狱经费没有可靠的保障,社会负担又重,生存压力很大,监狱企业的收入是监狱开支的主要来源。这种情况下,监狱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如何有效地组织犯人进行生产,追求企业经济利益,努力实现企业营利,而改造罪犯这一监狱理应的唯一职能却被淡忘。

劳动,在监狱改造制度设计之初,是作为改造罪犯的手段,罪犯在监狱中劳动的目的是为了出狱之后更好的融入社会。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是监狱被迫把罪犯劳动、监狱企业生产作为经济手段,监狱管理人员和犯人每天都被迫为生产营利以保障监狱生存而疲于奔命,又怎么能要求监狱保证改造质量呢?目前中国监狱管理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进行了一些改革。

三、全球化过程中改革中国监狱管理制度的构想

积极参与全球化是中国同世界各国一起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新起点。而全球化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一个与世界接轨的问题,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来看,这往往会是一个困难甚至痛苦的过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早已习惯了的各种观念、政策、体制和做法,借鉴其他国家相应的较我们先进的观念、制度,通过理念的嬗变带动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从而能够有效地、从容的参与全球化这个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监狱制度是司法体系中的重要制度,国家刑罚权的顺利实现和刑罚目的的真正达到都有赖于科学、合理、先进的监狱制度的建立。在全球化过程中,一方面是发达国家比较统一的反映世界刑罚文明发展方向的刑罚观念和监狱制度,另一方面是我国传统的、相对落后的刑罚观念和监狱制度。何去何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这个行动本身已经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然而,怎样通过监狱管理理念的嬗变来推动监狱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经过当代外国先进监狱制度的介绍和我国目前监狱管理制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试图在这一方面作一些有益的、初步的探索:

(一)实现监狱职能单一化

监企社合一是我国目前监狱制度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大弊端。监狱与监狱企业、监狱自我社会服务体系已经合体共生了几十年,相互之间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使得这一问题的改革和调整更显棘手。监企社合一的多元体制,监狱职能多元化的弊端在前文中已有论述,在此不再重复。改革是必然的,关键是怎样改。治病讲究的是对症下药,同样,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也要找到问题的根源。

监企社合一,监狱职能多元化的现状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方面造成的:首先,没有树立罪犯改造是现代监狱的唯一职能这一观念。监企社混合的多元体制确立的原因是人们期望实现“改造与生产互相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从这个“善良”的愿望中可以看出来,人们认为监狱的职能不仅包括罪犯改造,还应包括生产创收,监狱除了要追求社会效益,还要追求经济效益。指导思想的错误直接导致了制度设计的偏差。

其次,监狱没有可靠的经费保障。综观西方各国的监狱制度,虽然各国基本上都非常关注监狱生产,但监狱所需经费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拨款,监狱生产的目的仅限于使犯人出监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从英国的监狱企业公司(Prison Enterprises)到西班牙的“监狱劳动和服务组织机构”(OATPP)都强调监狱企业的非营利性,其全部人员的工资都由政府拨给。

在我国,虽然1994《监狱法》颁布实施后,狱警的“皇粮”和囚犯的“”囚粮逐步由国家提供,但是监狱建设发展的大量经费、监狱的管理教育经费、监管设施经费、工人工资、狱警工资的不足部分、罪犯生活费的缺额、监狱全部社会服务支出等仍由监狱企业负担。监狱迫于巨大的生存压力,只能把抓生产作为监狱工作的中心任务,没有精力和兴趣专心于罪犯改造。这是我国目前仍维持监企社合一、监狱职能多元化的直接原因。因此,要实现监狱职能的单一化,笔者认为必须从两个方面下功夫:

1)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罪犯改造是监狱的唯一职能的观念,坚决摒弃“改造与生产互相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这种看似“善良”但却非常有害的观念。

2)保证监狱有充足、可靠的经费保障。监狱所需经费应全部由政府拨款,强调监狱企业生产的非营利性。监狱企业组织犯人生产的目的限于有利于犯人释放后的再社会化,而不应是为监狱创收。

(二)行刑社会化的推行

行刑社会化是当代西方刑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向,是指在刑罚执行过程中,要调动监狱外的一切社会积极因素,合力救助、改造罪犯,并保证和巩固行刑效果。从具体制度来看,最能体现行刑社会化思想的是开放式处遇制度。

中国监狱目前普遍存在改造方式、手段单

一、落后的问题,片面强调自由刑的运用,以致于“监狱化”问题很严重,犯人出监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现代刑罚的社会再适应功能在我国没有很好的体现。为此,在我国的监狱管理中应大力推行行刑社会化思想,明确监狱不应是隔离于大社会的“小社会”,而应与社会紧密联系。在具体制度上,一方面,借鉴英国做法,宜将自由刑分为社区刑罚和监禁刑罚两大类,在刑种建构中注意保留被判刑人与社会的联系。监禁刑罚的目的不应再以隔离罪犯于社会为能事,而是努力维护犯人与社会的联系,积极促进犯人重返社会。另一方面,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引入“劳动赔偿”的方法,即让犯人无偿为社会服务一定时间,以此来替代部分自由刑。并可尝试引进“家庭监狱”制度,对一些轻犯不关进监狱,而是让其在家里服刑。

总之,行刑社会化的推行就是要求监禁刑的适当减少,给更多的犯人以非监禁处遇,通过开放式处遇制度,使犯人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避免“监狱化”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三)建立科学的分类分级体系

我国目前监狱管理中的分类分级体系存在诸多弊端,这在前一部分中已有论述,针对这些弊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完善:

第一,改进静态分类制度。现行的静态分类制度(即入监时的分类)存在分类标准不统一、不科学等问题,监狱管理者应对有不同人格倾向的罪犯的作案动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以罪犯的犯罪动机为标准进行静态分类,真正实现行刑个别化的分类目的。

第二,确立动态分类体系。动态分类,即犯人入监后在改造过程中根据其其改造表现的好坏对其进行的持续的再分类。这种分类是实行现代监狱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累进处遇制的基础性环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⑤ 设立了台阶式的处遇级差后,就可以根据犯人改造表现的好坏,给予其自由程度不同的级差待遇。如果改造表现持续良好,犯人可以获得自由度越来越高的处遇,并有望通过假释等途径最终重获自由,但若表现不好或时好时坏,处遇级别也会相应升降。在动态分类(设级)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级要贯穿刑期的全过程,要根据行刑改造的基本运动规律来设级;

2)要注意各级之间的连贯性、统一性和衔接性,特别要注意升降级的环节,使服刑罪犯沿着级差阶梯动起来;

3)强调各级之间运动的灵活性,鼓励竞争,优胜劣汰,不搞僵化的“论资排辈”、“轮流坐庄”式的晋升。

(四)在监狱管理中体现人性化精神和落实人权保护

如果说前面的三个部分是属于具体制度方面的话,这部分则是贯穿于具体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过程中的精神或者说指导思想。行刑社会化、开放式处遇制度、累进处遇制这些代表现代文明监狱制度发展趋势的思想和制度,无不体现着监狱制度中的人性化精神和人权保护的光芒。

由于历史上长期对“人性化”的批判,现代监狱管理所需的人性化被表达为“感性”以及“人道主义”,加之对“人性化”的认识还不到位、不充分,“人性化”精神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在改造罪犯中,“人性化”处于一种外力推动的格局,真正的、自然而然的机制尚未建立,又加之狱警队伍的素质问题,“人性化”往往表现为形式上的轰轰烈烈,使“人性化”在罪犯改造中的作用大打折扣。虽然在监狱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中,规定了罪犯的基本权利,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落后制度的制约和相关人员素质的欠缺,罪犯的人权保护工作在我国的监狱管理中还是一个比较很有争议的问题。

要在监狱管理、罪犯改造中体现人性化精神,落实罪犯的人权保护,笔者认为应确保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监狱职能的单一化。目前监狱实际存在的办企业、办社会的状况造成了监狱很难有更多的精力和兴趣放在罪犯改造上,更谈不上追求罪犯改造过程中的人性化和人权保护。

2)实现监狱制度的法制化。我国现行的监狱法律制度一是不完善,与1994年颁布的监狱法配套的法规仍未出台,一些有关具体操作的法律法规也还欠缺;二是比较落后,满足不了现代监狱制度发展的要求;三是没有体现人性化精神和对犯人的人权保护。应当按照人性化要求,对犯人权利进行专门立法。

3)监狱警察队伍素质的提高。监狱警察是监狱管理中人性化精神和人权保护的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监狱警察的现代化毫无疑问应是现代制度的核心,是罪犯处遇人性化的核心。” 要全方位提高狱警队伍的素质,在监狱警察中普遍确立现代监狱理念,并实行监狱警察的分类管理,主要分成管教型、看守型、生产指导型、保障型,对不同类别提出不同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要求。

由于刑罚思想的落后和监狱体制的不合理,目前我国的监狱管理中普遍存在监企社合一,监狱职能多元化;改造罪犯方式、手段落后;监狱财政保障不足,罪犯劳动的经济化以及分级分类体制的不完善等问题。面临箭在弦上的全球化形势,笔者建议我国的司法狱政部门对于服刑罪犯应当转变刑罚思想,吸收国外行刑社会化、行刑个别化等先进刑罚理念,可以借鉴或移植开放式处遇制、累进处遇制和分类制等现代先进监狱制度,坚决抛弃监企社合一的陈旧体制,实现监狱刑罚执行机关性质的纯化和刑罚执行职能职能的单一化,以人性化的精神顺利完成对罪犯的矫正工作,借全球化的“东风”推动我国监狱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下载监狱企业的现状及改革见解(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监狱企业的现状及改革见解(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如何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的几点见解

    关于如何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的几点见解由于企业的不断改制,企业员工与企业的关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原来的国有企业职工改变为现在企业的合同制工人,新的管理模式使一部分......

    浅析改革背景下监狱企业的出路与对策五篇范文

    浅析改革背景下监狱企业的出路与对策 一般意义上,监狱与企业似乎是联系不到一起的两个陌生概念。《辞海》中语: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禁罪犯的场所;企业是从事商品和劳务......

    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改革方向

    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改革方向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全社 会要求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

    社区警务的现状及改革(定稿)

    社区警务的现状及改革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不断深入 ,社区警务工作对抑制和预防犯罪的作用愈加明显。应该明确社区警务改革的必要性 ,建立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

    中国足球管理体制现状及改革[5篇范文]

    中国足球管理体制现状及改革 摘要: 中国足球在近二三十年间取得的成绩可谓是屈指可数,不仅如此中国足球的水平越来越呈下降的趋势,越来越跟不上国际的大潮流。本来还能够在亚洲......

    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改革方向

    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改革方向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全社会要求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国......

    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探析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对策:实施小班制分层次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引进师资力量,加强教师交流培训;完善教学考核......

    浅谈校园足球现状及改革(精选5篇)

    浅谈校园足球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定边县郝滩乡中心小学 牛向东 摘要:学校足球的发展和足球的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主体,相辅相成。足球运动在中国开展了几十年,2002年世界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