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监狱企业转型升级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的探讨
新时期监狱企业转型升级与混合所有制改
革实施的探讨
赖 敏
内容提要:经济增长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管理制度改革等提供持久的发展动力,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进行深化国有制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方式。本文试从监狱企业转型升级与实施监狱企业混合制改革的必要性、步骤、成效、难点等环节进行探讨。
关键词:监狱企业 转型升级 混合所有制
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而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发展特征和态势,其中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当前经济增长最主要的特点。就当前监狱经济发展态势而言,实现监狱企业的转型升级是发展监狱经济中最紧迫的任务和要求,但现行的监狱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是制约这一目标实现的基本矛盾。为此,结合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对监狱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势在必行。
一、监狱企业转型升级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 企业管理是由“人、机、物、法、环”等诸多要素进行不断地优化组合而成,从而促进企业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仅仅是单项要素的改进提高并不能促进企业管理的整体进步,必须全面推进对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全要素生产
率,才能促进企业持续发展进而转型升级。自改革开放以来,监狱企业能和社会企业一样获得快速成长,就是紧紧地依托监狱管理体制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往监狱体制改革所形成的对监狱工作和监狱企业发展的推动效应在不断地减弱,而存在的问题则在不断地彰显。
(一)监企分开不够彻底的管理体制仍然是监狱企业发展的根本障碍。
自2002年春天开始进行的全国监狱体制改革试点,提出了“全额保障、监企分开、监社分开、规范运行”的改革目标,受国家司法体制改革不到位、政府预算对刑罚执行工作缺乏支持等因素的制约而尚待全面深入的落实。虽然各监狱企业在公司(子公司)层级基本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能够履行好行政型企业的管理职能。但是在监区(车间)层级则是完全监企不分,基层监狱警察承担着生产管理、教育改造和刑罚执行的多重任务,罪犯生产劳动管理依靠行政奖励(考核表扬)、刑事奖励(减刑、假释)和低劳动报酬(零用金)进行激励。这种管理运行模式在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司法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以及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显得极不适应。
(二)监狱刑罚执行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履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所以新时期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监是新时期监狱工作最基本的任务要求。根据这一任务要求,依法规范处理好刑罚执行工作中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的关系成为一个紧
迫的课题。然而,市场经济下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企业生产管理上行政强制性往往会形成组织罪犯劳动超时超体力生产的状况,从而侵犯了罪犯合法权益。这与劳动改造应以转变罪犯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的宗旨相违背,监狱刑罚执行功能也无法得到充分履行。
(三)监狱企业的行政属性难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是依托市场机制统筹管理各生产要素,但监狱企业的行政性却使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成为难题:行政性垄断造成融资渠道不畅、社会资本难以进入,无法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管理考评激励机制缺失,企业管理人才难于从中脱颖而出;企业管理中成本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不足,整体效率有待提高;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生产管理与市场衔接不够紧密,产品落后、决策反应迟钝;劳动者积极性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不高,主动掌握生产技术和创新动力不足;以行政强制措施抓现场生产管理面临着错位、越位风险。
(四)无法适应新时期经济运行模式的转型升级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一个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化、产业结构由中低级向中高级提升的过程,也就是进入了所谓的“新常态”时期。为此,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方式必须由原来的依赖增加生产要素投入、依靠政府需求拉动,改变为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创新来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从而使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由依赖增加投入(劳动力、设备等)改变为更多地通过经营管理进步(优化生产要素)和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人和设备能力)来实现。这一历程也是监狱企业必须经历的过程,如果
不踏上这一新的发展阶段而是重复过去的道路,监狱企业将退化为一个简单的政府劳动技能培训机构而不是市场经济下的经营主体。因此,探索新的监狱企业管理运行机制成为必然。
二、监狱企业转型升级中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的步骤 监狱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就其本质而言不仅仅是监狱企业所有制改革,它应当是自2002年以来进行的全国监狱体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化,必须高举新时期中央深化改革的精神旗帜,以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为出发点,同时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进监狱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监狱企业的转型升级。
(一)继续深化监狱体制改革,坚决贯彻落实十六字方针
“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十六字方针是自2002年以来全国进行监狱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制定是符合监狱工作的客观要求,是由监狱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新时期,中共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提出:对司法体制改革强调垂直管理,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财税体制将完善立法、明确事权、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经济体制改革要从顶层设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规范政府的职能和行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监狱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前提条件是继续深化监狱体制改革,彻底落实好监狱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针 的整体环境当前已经初步具备。
(二)全面完善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法律规章建设 监狱体制改革进行彻底改革的整体社会环境已经初步具备的基础上,应当在刑罚执行法立法思路明确的基础上就监狱企业性质、监狱和监狱企业之间关系、监狱企业人员的身份、罪犯劳动报酬等关键问题予以定性,并及时出台配套的政策法规实施细则。如果不从新时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出发,并以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为依据,上述关键问题应属无解之难题,监狱体制改革也无法得到深入贯彻落实。其中,罪犯劳动报酬应当贯彻按劳分配、社会标准并合理承担服刑成本的原则,罪犯对监狱、监狱企业提供劳动服务、劳动生产时应按当地该工种平均的水平给予劳动报酬,同时按相关规定承担服刑成本。只有对罪犯劳动权利(报酬权)进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罪犯的劳动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监狱企业才有存在的社会价值。
(三)全力构建监狱企业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 现代企业治理制度的最大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以往我们强调监狱企业的特殊性是往往是基于监狱企业以罪犯为劳动主体的特殊性,当这种身份障碍消除后监狱企业和其它社会企业的劳动力特征已经基本相同,能够正常地参与企业生产活动。按照新时期深化司法、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监狱企业管理体制可按公益类企业进行管理;省级监狱企业管理部门对子公司实行资产(资本)管理,按照长期国债利率计算子公司级资产的保值增值;子公司经营权由监狱员工全员持股组成股份公司的集体企
业行使,对监狱管理部门形成国有资产长期租赁使用协议及其它义务。并由此形成由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等现代企业治理制度,进而形成经营管理人员职业化的全合同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各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解决好监狱企业管理人员身份问题。
(四)全方位完善监狱企业法律规章制度建设 监狱企业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承担为罪犯提供劳动技能培训的公益性机构。人员、场所、项目、资本管理上等都具有一定限制性使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后处于一定的弱势地位,政府有责任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来为这类公益性企业提供扶助,包括:监狱企业罪犯生产用土地应当由政府无偿提供(仅限围墙之内);无偿使用与罪犯监管共用设施,但明显地仅用于生产的除外;政府为集体性质的监狱企业管理公司提供幼稚保护期优惠,享受原有的监狱企业税费政策;享受职业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校企合作的相关优惠政策,如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用,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上岗实习报酬(不低于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可以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等。
三、监狱企业转型升级中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的成效 监狱企业中子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特别是监狱生产类国有资产的经营权由监狱员工全体持股组成的集体性质企业行使后有以下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落实政企分开,为规范监企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监狱政企不分的弊病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管理方法落后、生产行政化,另一方面是执法不规范、容易滋生腐败。
如果不对监狱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监狱企业与罪犯之间无法形成真正雇佣劳动关系,监狱和监狱企业仍是在一个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机构、人员和职能只是形式上分开。监狱与监狱企业之间的矛盾常常需要监狱主要领导来协调,牵涉监狱主要领导过多的精力。如果监狱主要领导偏重于抓经济、抓发展,则往往会牺牲监狱利益以满足监狱企业的利益,同时也促使监狱民警实际工作中只注重抓经济效益,而不注重抓罪犯管理和教育工作,从而导致监狱职能的弱化。
(二)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监狱企业的规范运行提供了前提条件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是产权明晰的权益主体,核心是建立一个权责明确的治理结构,从而建立起整套管理制度实现科学管理。监狱企业的经营权由监狱员工全体持股组成的集体性质企业行使有利于使现行管理体制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减少监狱管理和监狱生产的矛盾,并发挥他们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监狱经费实现了全额保障,监狱无法直接从企业经济效益中获取管理经费,监狱领导自身就有了维护罪犯合法权益杜绝超时生产等现象的责任。监狱自觉维护罪犯权益,这又为倒逼企业进行科学管理,通过加强制度创新来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或提高罪犯劳动技能来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国家法规、职工集体、监狱管理之间的三方制约,从而实现了监狱企业的规范运行。
(三)有利于落实新时期深化改革的任务要求,规范政府的职能和转变国家治理体系
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深化改革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治理方式和治国方略的重要转
变。罪犯充分享有劳动报酬权,是我国刑罚执行思想和执行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罪犯、罪犯家属、受害人权益得到充分的维护,有利于使监狱管理和国家治理相接轨,这是刑罚执行工作落实依法治国战略的必然举措。同时,国有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混合制管理体制有利于监狱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资产的管理规范化,有利于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能力,杜绝国有资产的侵吞和流失。这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规范和国家治理体系转变的要求。
(四)有利于实现监狱企业的转型升级,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监狱企业的转型升级的本质是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的转变,这需要从监狱、监狱企业管理体制上进行全面改革才能得于实现。新时期监狱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单纯地在某些产品生产、销售方式、生产项目上改变在并不足以使监狱企业的发展有根本性地提高,其原因如前所述:经济增长必须依靠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从而使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由依赖增加投入(劳动力、设备等)改变为更多地通过经营管理进步(优化生产要素)和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人和设备能力)来实现。通过监狱企业混合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四、监狱企业转型升级中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探索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在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经济管理方式,是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期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监狱企业如果要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一些问题应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监狱国有资产的管理经营实行分类管理是前提 基于历史因素,监狱拥有存量丰富的国有资产:矿产、耕地、山林、酒店、厂房等。新时期,这些资产有的在直接为罪犯改造和刑罚工作服务,但有部分资产已经有罪犯改造工作联系紧密度不高。如何实现与罪犯改造无关的国有资产进行保值增值管理,也将和与罪犯改造服务的国有资产管理一样成为监狱管理部门不容回避的课题。2015年9月13日,党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并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故此,监狱及监狱企业国有资产也应当实行分类管理并考核,但是这个牵涉面较广且复杂的问题。
(二)建立完善的分类管理监狱企业资产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是基础
与罪犯改造类相关的国有资产应当属于公益类资产,而公益类企业(资产)的管理《意见》提出的要求是:不考核利润,而是考核成本、质量、效率和能力,并且引入社会评价。这样规定的目的是在于要求公益类企业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对监狱类资产而言,是要求监狱企业罪犯劳动改造机构(部门)提供良好的劳动技能培训以促进罪犯回归社会后 的就业为目标。所以,当监狱企业罪犯改造类资产经营权交由全员持股持股组成的集体性质企业行使后,只应当要求收取与长期国债利率相当的国有资产保值管理费,而对企业的劳动安全、环境保护、技能培训、项目准入、社会效益等作出明确要求并由第三方考核。而与罪犯改造类不相关的监狱企业国有资产仍执行上级部门的管理要求,考核侧重于经济指标,包括资本价值、业绩指标和竞争能力。如何紧密联系新时期中央深化改革的要求建立好这两类考核评价制度,关系到监狱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成败。
(三)建立完善的全员持股组成的集体性质企业内部治理制度是关键
全员持股组成的集体性质企业行使与罪犯改造类相关的国有资产的经营权,其本质是国有资产的委托管理。但是,行使资产经营权的集体企业如何进行经营管理其本身关系到监狱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目标能否实现的成败,也就是说集体性质企业内部治理制度的建立、运行是整个改革的关键性问题。集体性质企业内部治理制度应该是由职工代表大会(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董事会、职业管理团队等组成的多重均衡有效的治理结构,做到责、权、利对称,能够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责任约束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使承担责任最大的产权主体真正具有相应最大的决策权,承担最大风险的产权主体具有最大的剩余索取权。企业内部治理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探索了近百年的难题,这个任务任重道远。
(四)建立与罪犯技能培训和技术创新相适应的企业生产管理制度是核心
当前,罪犯参与生产劳动的主要推动力在于获取行政奖励(考核表扬)的基础上进而取得刑事奖励(减刑假释),但是随着上级司法部门刑罚执行政策的转变,依靠刑事奖励来推动罪犯生产的动力已经有很大的削弱。因此,让罪犯充分享有合理的劳动生产报酬权是推动监狱管理和监狱企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当监狱企业实行监狱国有资产由全员持股组成的集体性质企业行使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调动罪犯学习生产技能、认真劳动、积极创新的关键是在于让罪犯享有与社会标准相当的劳动报酬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整套的企业内部生产管理制度,从而使企业生产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可能。当然,罪犯生产获得劳动报酬后应当履行国家法规关于服刑成本承担和受害人赔偿的强制性规定,这属于个人履行刑事法律规定要求范畴。新的罪犯劳动生产报酬管理制度是监狱企业能否成为实现转型升级、创新推动的重要支柱。
新时期,在监狱企业转型升级中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当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深化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司法体制、监狱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以服务罪犯改造工作为中心目标,建立起监狱企业罪犯改造类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制度框架,明晰国家监狱、民警职工、罪犯三类权益主体的权责范围,积极推动刑罚执行、监狱企业、罪犯劳动、社会管理四个方面的工作相互支持和转型升级,从而使我国依法治国的治理方式和治国方略落到实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工作走上新的台阶。
第二篇:工程设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线探讨
工程设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线探讨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改革方案,目的是引入民资促进生产力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革,经济改革的实践证明,混合所有制能够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2013年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在稳妥推进,且已建立起日趋完善的政策体系。据不完全统计,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已高达67.7%,一半以上的省级地方监管企业及各级子公司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占比也超过了50%。2019年5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主题新闻发布会,披露了截至目前,已经推出3批50家重要领域的混改试点,今年要在前三批混改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数量、扩展领域,启动开展第四批混改试点工作。第四批试点企业共160家,其中,中央企业系统107家,地方企业53家。混合所有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而且随着改革推进,预计不久的将来,将会全面放开。
笔者所在的企业,是一家由混合所有制经股权收购而变为纯国资的电力工程设计企业,国资企业的种种限制,已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热情已无法阻挡。下面就从政策支持、改革动力、改革实施要点路径、风险控制等几方面做研讨。
一、政策支持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2013年11月15日表决通过,明确提出“(6)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国务院2015年9月23日下发《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明确提出,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机制,建立依法合规的操作规则,营造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良好环境。
2017年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若干政策的意见》发改经体〔2017〕2057号,对国有资产定价机制、职工劳动关系、土地处置和变更登记、员工持股、集团公司层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联动、财税支持政策、工资总额管理制度等做了明确指导。
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三、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八)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市场机制。”中提到: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等制度。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强身健体,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改革的动机和必要性
1、电力设计业务市场萎缩严重,转型发展压力大
受宏观环境影响,经济放缓,电力能源投资热情降低,电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增速放缓,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根据行业专业咨询机构的数据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勘察设计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均步入下降通道,“十三五”期间也不会有增长。虽然有一带一路、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等积极因素,但行业整体的市场发展空间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十三五”时期,工程设计企业推动业务结构和业务布局以及内部运营管理的转型显得愈发紧迫。
2、业务拓展的模式比较单一,资本运作困难
电力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在转向新兴市场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自身经营团队或新组建市场团队等内生型手段拓展多元化业务,运用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外部优质资源整合的模式还未成为主流,一方面受制于国有企业层数的制约;一方面受国资限制,资本体量和运作也不够灵活,缺乏创新,通过股权交易战略推动业务拓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的需求增大。因此,国有设计企业有必要探索推进引入具有较强资本运作能力的民营企业,利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优势,使公司降低国有控股带来的诸多束缚。
3、受制于国家刚性政策,企业活力不足
作为国有电力工程设计企业,需执行国有资产管控框架下对组织设计、薪酬考核、商业模式、业务开展等各方面的管理政策,具体如工资总额、薪酬体系、企业层数、法人数量等,因此,国有工程设计企业根据所处行业市场竞争态势进行调整的自由度较小;此外,国有企业在合规性上要求更加严格,决策流程相对较长,对企业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的有效提升造成一定影响,已不能满足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和愈发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三、改革路径及实施要点
企业混合所有制改制流程,一般包括制订改制方案和内部决策、混改方案审批、财务审计及资产评估、挂盘交易阶段和投资者遴选、协议签署与交割阶段、办理变更登记等六个主要环节。
1.制订改制方案和内部决策
国有电力设计企业完全处于充分竞争行业,且同质化非常严重。已改制和整合完成的中能建和中电建设计企业。背靠大树,航空母舰,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而笔者所在的企业,规模小,但好在有根据地市场,也有集团业务的支撑,具备开展混改的最基本条件。目前混改分为三类:一是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二是国有资本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三是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笔者所在的企业,可以考虑引进相关行业非国有资本增资+员工持股的方式来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最终保障国有资本控股50%以上,员工持股10%左右(单个员工不超总股本的1%),而非国有资本则可以设置在40%左右,最终方案以此进行设计。核心是拟引入的资本情况,拟引入的规模,基本操作路线、员工持股方案(可考虑个人通过第三方持股平台代为持股)等编制。在完成增资扩股的方案论证后,混改企业应当针对增资扩股方案进行内部决策,形成董事会决议和/或股东会决议,员工持股方案还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2.混改方案审批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令第32号,以下简称“32号令”)第34条规定,国家出资企业的增资扩股方案需要报送国资监管机构审批;根据第35条的规定,国家出资企业下属子企业的增资扩股方案需要报送国家出资企业,即“一级央企/一级地方企业”审批;有权单位对增资扩股方案作出的批复,是混改企业进入产权交易所发布增资公告的前提条件。笔者所在的企业,属于“一级央企”的三级企业,根据增资扩股比例方案设定,则需要将混改方案按照三级--二级--一级的路径上报审批即可。
3.财务审计及资产评估
根据32号令第38条的规定,增资扩股的方案获得批准后,增资企业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审计和资产评估。笔者所在的企业,资产情况多种多样,既有重资产的办公房产持有,亦有机器设备等轻资产,还有工程合同在手。所以在资产评估时,需接受上级管理单位和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双重审计和资产评估审计,以切实防止因为改革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4.挂盘交易阶段和投资者遴选
此阶段根据交易所规定,提交相关交易申请资料。交易所发布《增资公告》,对意向投资者进行资格审查,同时接受意向投资者对拟增资改革企业的尽职调查和混改企业对投资者进行的反尽职调查。在对符合条件的意向投资者进行充分了解后,则进入投资者遴选。通过竞价、竞争性谈判或综合评议择优确定投资者后,混改企业应当对谈判小组及评议小组确定的最终投资者名单进行书面确认。这个时候,代为员工持股的平台公司持股资本一并进入增资结果,形成《增资结果通知书》交产权交易所。
5.协议签署与交割阶段
在收到《增资结果通知书》后,混改企业和最终投资者在各自履行完毕内部决策程序后,便可签署《增资协议》。并根据《增资协议》的约定缴付出资后,产权交易所将对增资结果进行公告,公告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投资方名称、投资金额、持股比例等。
6.办理变更登记
在最终投资方与增资企业等相关方签订《增资协议》并支付增资款后,需由增资企业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并完成注册资本及股东情况的产权变更登记及工商变更登记。
四、改革的法律和财务风险
1.法律风险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旨在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从而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产权制度。然而,实践中的国企改制往往涉及多方法律关系,存在诸多法律风险。
(1)国有资产交易行为无效
国有资产交易行为的法律效力是企业改制成败的关键。而国有资产的交易行为中又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如交易行为未按规定经有权机构审批、交易行为未按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除经国资委批准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等方式外,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均应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否则转让行为无效)。上述任何一种资产交易行为都可能会被法院认定为无效,从而导致国企的整个所有制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2)国有资产流失
国企改制难免会牵涉到企业管理者利益,国有企业内部的相关利益关系人很可能向审计、评估人员施压,恶意评低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在对国有资产进行审计、评估时,仅评估其实物资产,忽略对其中中标所有权、合同所有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由改制后的企业无偿使用,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职工持股权利得不到保障
员工持股问题也存在着各种潜在的法律风险。如员工持股是通过第三方持股平台来间接持有企业股份,这样可以方便地管理员工的股权变动而不影响集团自身的股权结构。但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员工持股
工会,其大多被定性为社团法人,因此根据相关轨道不得从事盈利性经营活动,进而无法通过工商登记成为法律认可的股东,职工作为股东的权利也就难以保障。至于隐名股东委托持股的做法,法律风险可谓更大,作为隐名股东的员工其处置权、表决权很难实现,法律风险较高。
2.财务风险
随着国有企业进行混合制改革,一些潜在的财务风险也逐渐凸显出来,在当今特殊的国内外背景下,我们应该了解国有企业在进行混合制改革中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以便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1)投资不确定性的风险
很多国有企业为了加速企业的发展,一般都会采用引进投资或者对外进行投资的方式,但是投资是有风险的,很多投资者预期的投资效果和实际的效果总是差距很大,而且投资的效果不仅和企业的经营状况,还和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有关系。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国有企业在寻找投资的对象时,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如果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这种风险存在的情况时,可能会使得企业陷入经济危机之中。最终使得企业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效果,反而还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回报率。因此,国有企业进行混合制改革时。应该考虑到投资不确定性会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2)经营决策失误的风险
经营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的一系列生产活动中,由于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在决策时考虑问题不周全或突发政策性影响等各种因素导致决策失误进而使得资金流动不畅,影响企业价值的实现。这种情况的出现,会严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处理办法
1.法律风险防范
为减少国企改制带来的上述法律风险,建议重点考虑和审查以下内容:
(1)首先分析、确定国企改制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避免适用法律依据错误。
(2)明确改制实施方案、职工安置方案是否经过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通过,必要时可进行法律见证或者公证手续。
(3)是否对被改制企业经过严格的清产核资和资产审计评估程序,有关结果是否经过所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确认、核准或者备案,并在被改制企业显著位置进行公示。
(4)被改制企业所占用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合同产权、引申中标产权等是否纳入改制范围,经过中介机构的审计和评估。
(5)是否存在重大的债权债务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
2.财务风险防范
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但是完全消除这些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对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国有企业在进行混合制改革时必须加强防范,本研究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确立科学的投资策略
企业管理者的投资风险意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如果管理者在进行投资时没有考虑到可能产生的风险,会造成严重的决策失误。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管理素质对于管理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高素质的领导者能够科学理智地进行投资,而且在投资之前,不仅分析企业目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还对进行投资之后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进行了分析,这样的理性投资者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投资报酬。
(2)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对于经营决策的制定者,应该根据积极慎重的原则,充分了解相应的政策、规定等相关信息,制定合理合规的经营决策。在保证经营决策可行的条件下,还要对这种决策的前景进行分析,并且要时刻关注可能产生的问题和风险,制定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重大风险来临时的应急处理预案。因此决策机制的有效性对于防范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严格的董事会决策程序和制度来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监控体系,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六、结论
实施混改的目的在于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完善,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也可以提升设计企业内外部活力,更好的适应当下工程建设机制改革,确保国有资产的保障增值。
第三篇:能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法律保障
能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法律保障
能源企业混合所有制是一个很热的话题,大家都很关注这一块,律师也好,企业的法务人员也罢,将来肯定要参与其中。今天我把最近的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看一下能源领域的现状:目前,非国有煤矿产量约占全国的40%,民营水电站装机约占全国的26%,民营风电装机约占全国的20%,民营炼油企业加工能力约占全国的18%,在火电、水电、煤炭深加工等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非公有制骨干企业。民间资本在光伏发电、制造和新能源等领域居于主导地位,在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大致说明在能源行业,固然还是以国有资本为主,但民间资本、民营企业同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在国家提出来要在能源行业要扩大向民企开放,特别是三中全会之后,利好政策不断。就在4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了首批80个示范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这批项目包括重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工程,也包括油气管网、储气设施等以往的民资禁区。今后可以预见的趋势是国有与民资将不分所有制形式,一视同仁、同台竞技,谁的效率高谁就能拿到项目。我们的央企,当然也乐见这种态势,至少从媒体的报道看是这样的。今年两会,我们看到两桶油、两张网、各大发电集团的企业领导人都纷纷表态,要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并成立企业内部的深改组。当然改革并非说说那么简单,还要做充分的谋划和准备,比如在集团的哪个层级、哪些环节、拿出什么业务来和民营企业合作,都需要仔细斟酌。
混合所有制其实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如果我们回顾历史,至少从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开始,我们就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实就开始来探索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间的关系。过去10多年,就能源行业来说,国有与民营的混合始终在进行,只不过一段时间国有收购民营的多一些,一段时间民营收购国有占主导,经过了几个来回,当然也产生了大量的“事件”。
我们来考察一下主要的几个领域。比如电力行业,我们曾经鼓励多方办电,也鼓励职工持股,但2008年国资委139号文一声令下,职工持股全面叫停。由于宏观形势的影响,外资也基本上退出了中国的发电市场。煤矿也是一样,曾经也搞过群众办矿,后来转企改制,吸引了很多民营企业(包括浙江的游资)参与到国有矿务局的改制及煤矿投资炒作中。但之后我们都知道,从山西开始,相关地区以行政力量推动中小煤矿兼并重组,导致的结果是很多民营企业退出了煤矿领域的投资,不少承担了巨额的亏损。油气行业,当然是垄断性最高的一个领域,当然也有一些民营企业在夹缝中成长。十八大之后,油气领域是反腐的重灾区,与垄断而产生的大量寻租是分不开的。最后一个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是管制最少民企比较活跃的一个领域,但即使如此,民企的发展也非一帆风顺,风电、光伏曾经是风光无限,后来却是一地鸡毛(典型的是无锡尚德),为什么会如此?当然有多种解释,但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是,地方政府不顾市场客观条件,盲目鼓励企业大干快上,看似给了企业不少优惠条件,最终害了企业。
我们现在提出要搞混合所有制,必须要吸取以前的教训。关于混合所有制,我有个观点:“水至清则无鱼”,混一下发挥国企和民企各自的优势,当然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但“浑水可养鱼、浑水也好摸鱼”,由于政策反复、规则多变,产生了种种乱象,所以法治岂可缺位,法律人岂可缺位?
就能源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来讲,阳光所说起来与之很有渊源,不夸张地说,阳光所的诞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90 年代初,当时国家搞外资办电的试点,浙江省嘉兴电厂二期扩建工程最初作为试点,引入英国国家电力公司做投资方。外方很感兴趣,也非常重视,带了一帮专业顾问包括律师来和中方谈判。当时浙江省电力局代表中方,为了和外方进行商务谈判,但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专业律师,所以指令本所的创始人陈臻女士(时任电力局法律处长)创办一家电力专业的律所,所以阳光所是这么来的。阳光所成立之后,始终专注于电力、能源的法律服务,当然也接触了大量的混合所有制的案例。我稍微点几个,比如省内的首个中外合资电厂——温州二期(现在已纳入华润旗下);我们代表华电集团收购了民营的奉贤燃机电厂,这是华电在沪的首个电厂;我们参与了国电平煤与民营企业蒙东能源的合作(这是国内储量最大的含锗煤矿);《财经》杂志报道的“金元帝国”,我们也参与了这个案例;我们做了中核科技与民营上市公司东方锆业的股权交换项目,这个案例较有典型性,中核通过换股成为东方锆业的相对大股东,但东方锆业仍保持民营的经营机制,这是个很成功的混合所有制案例,中核借此拓展了核级锆的产业链。
下面简单说一下就目前而言,要真正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解决的几个体制机制的障碍。
第一,顶层设计欠缺。混合所有制怎么搞,要遵循哪些程序,需要国家给出一个明确的指引,否则大家不知所措,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目前各方都在热切盼望着国务院国资委能尽快拿出一个意见,据说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如果顶层设计不出来,期望央企层面大幅度铺开,我认为是不现实的。
第二,我们要给民营企业信心,这个信心从何而来?我的建议是尽快出台“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李克强总理是法律专业出身,讲了两句非常好的话“法无禁止市场即可为,法无授权政府不可为”。国家能源局也表态了,能源领域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民资皆可入。但这个原则需要落地,否则不足以给民营企业以信心。国务院过去曾出台两个“非公36 条”,但实施情况很差。我们还记得国办发[2006]97 号文件当中提到,国家要在关键和重要领域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控制力。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哪些是所谓的重要的和关键的领域是不让民资控股的?列一个清单出来,除此之外国有、民企的持股比例不设限制,这样咱们就知道怎么做了。现在还没有这个清单,所以我们有点不知所措。
第三,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法人治理问题。过去讲到一股独大问题,好像是国有企业专属的弊病似的,其实民营也一样。混合所有制的最佳典范其实就是上市公司,企业上市了,靠资本市场的规则去制约股东的行为,当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规则还有待健全。建立一套相互制衡、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是混合所有制的关键,所以关于公司治理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四,我们还需要相应的配套制度,不会因为所有制的不同而对企业进行差别对待,我们要有更明确的规则出来。比如要简政放权,减少审批,减少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因为是否能够获批而带来的不确定性。比如配套的税费政策,国务院已经提出要改革重组的税则,按照“不因改制重组而增加企业税负”的原则进行完善,这是很好的一个提法。我们知道重组要评估,评估的时候会产生增值,增值在交易的过程中体现出来,而很多重组交易并非套现,支付方式也并非以现金支付为主,其实没有产生多少现金流,但是却产生了大量税负,当事人需要另外掏一笔钱去交税,这样不利于企业进行重组,提高效率。另外要推进改革,我们还需要妥善处理国企的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剥离非经营性资产、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厂办大集体改革等等,不能想着混合所有制就是国企甩包袱,这样是做不下去的。
第五,人的问题。比如员工持股,现在还允不允许搞,怎么处理国资委08年139号文的关系,这需要有个明确的说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市场化用工问题,国企员工身份的问题,职业经理人的级别和待遇的问题等等。人的问题不处理好,改革也无法进行下去。
最后是如何平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民营资本追求投资回报率的问题。核心是资产定价的问题,关键是要捋顺能源行业价格机制。刚才讲到的种种问题如何解决,其实说到底要靠法律来保障。在推进能源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相信我们法律人一定会有所作为。如果我们企业法务与我们外部的专业律师形成合力,就一定能让这次改革在阳光下操作,经得起时代的考验!
(资料来源: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
第四篇:XX市属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XX市属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文章结合XX市某市属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实际情况,分析总结目前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现状
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13年,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明确的战略部署,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明确了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掀开了国企混改的大幕。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把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到新的高度。
2019年1月,知本咨询国企混改研究院在第六届杨杜论坛暨知本峰会发布的《2019中国国企混改研究报告》指出,2018年国企“混改”呈现出新的态势,整体呈现两个转变,即国企混改已由“政策”向“行动”转变,由“混”到“改”转变。除了国家层面的“双百行动”,2018年,各地也加快混改,不仅试点发力,更呈现批量推动态势,各地国企混改围绕各区域产业特色深度混改,尤其是山东、山西、天津、浙江、辽宁、广东等地推动混改力度明显加大。
近年来,国有企业尤其是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提速。根据国资委数据,XX年1—9月份,中央企业各级企业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超过X。目前央企混改比例达到X%,比X年混改企业的数量增加了X%。在XX年期间,各省(区、市)实施混改企业超过X项,引入的非公有资本超过X亿元;中央企业实施混改X项,引入非公有资本超过X亿元。
目前,国有企业混改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速,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企改革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面临新的挑战。
二、J公司混改面临的困境
(一)J公司现在面临的问题
1.公司治理结构形式化。J公司作为一家國有企业,其董事会、股东会的决策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均由M公司决定。导致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所完善但没有落到实处。公司的战略发展、重大投资决策受限于上级公司,其投资项目需在M集团批准同意后方可启动。而M集团近年来对战略定位也进行了调整,将投资重点放在其他领域。基本上停止了对J公司的投资,导致J公司错过了发展机会,没有完成其制定的产业布局。2.资金短缺,作为一家风场投资建设企业,投资项目需层层审批,最终决策权在M集团,且投资资金单纯依靠上级公司M集团提供资金支持和贷款担保。从M集团战略角度考虑,其今年以来融资授信也逐年趋紧,且其有意重点发展领域,J公司投资所需资金较大,投资回收期长,短期内内无法收回投资收益,不能优先获得投资计划。3.核心人才流失严重。鉴于上级公司对J公司的战略定位,其对J公司的资金投入不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导致J公司核心人才流失严重,进而影响公司的研发能力。
(二)J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初步方案
1.战略合作者的选择标准:通过本次战略重组,借助双方优势,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本、产品以及技术上的优势,实现供应链整合、产业互补、机制体制创新、客户资源整合等协同效应,通过整合双方资本和客户资源(包括风电场资源、风电设备市场、风电后服务市场、风电轴承等关组件市场),实现风电从关键部件研发制造,到风电整机研发制造、风电场投资运营、风电后服务市场上下游产业链的全面整合,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实现公司的稳步扩张和新的业绩增长。2.股权比例的确定:根据XX市国资委印发《XX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除市政府和市国资委要求的战略性持股、主要涉及重要行业、关键领域以及首都功能定位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应该保证国有股东控股地位外,不设国有股权持股比例限制,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结合M集团目前的战略定位,决定转让J公司的控股权。
三、结合J公司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本位思想畏惧改革,“不想改”导致改革动力不足问题。
一是被列入混改试点名单的企业,有的不是企业主动上报的,而是上级主管部门主管单位指定的,甚至有时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在没有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就把部分企业列入试点,进而导致试点企业被动应付,缺乏主动性,甚至推诿扯皮。二是决策者害怕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负责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决策者通常是无直接利益的政府部门或者上级国企负责人,如果不进行混改,即使国有企业连年亏损,成为僵尸企业,对他们来说也不需要承担责任;而若实施混改,整个过程涉及资产评估、定价交易、资本运作等环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损失,就要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因此,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决策者最担心的就是因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承担责任。(二)战略合作方的选择对于推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至关重要,部分企业面临找不到与之高度匹配的战略投资者的困难。
在混改所有制改革时,要求引入的战略合作者能与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具有协同作用,优势互补。(三)目前一些国有企业没有找到合适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式,主要是其经验不足,不知道如何进行混改,而可提供参考的实际案例也不多,且每个企业的实现情况不一样,导致其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的混改方式。
究其原因,核心问题是企业混改所有制改革顶层设计存在漏洞,基础不好;实施缺乏准备,操作不当。(四)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只是“为混而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企业虽然引入了民营资本,但这些资本占混改公司的股本比例很少,话语权很小,无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民营企业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混改后的公司经营机制仍按国有企业原来的“老一套”实行,导致混改效果未达到最初设想,无法发挥“1+1>2”的作用。
(五)混合所有制改革势必会对原国有企业的员工岗位和工作机制进行调整和安排,员工担心引入民营股权后,其原来的国企“铁饭碗”是否保得住,权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尤其是部分企业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时,需要根据公司发展“分流安置”部分员工,导致员工的担忧和抵触情绪更为明显。四、建议
(一)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方式。
在引入民营资本后,要优化公司“三会一层”制度,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和党组织的权责关系,改变“花瓶董事”局面,充分发挥党组织、职代会和工会的作用,形成协调运转、权责对等、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司决策效率,使企业决策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二)通过制定科学合理、有吸引力的混改方案,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从而甄选出在资源、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与之高度匹配的战略投资者。
近年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越来越多,而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有限,因此,只有制定有吸引力的方案才能找到投资合作意愿强烈、优势互补、具有高度战略协同性的合作伙伴,形成合力,到达“1+1>2”的效果,进而增强混改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相互促进、共同發展。(三)做好员工思想和安置工作,切实维护职工利益。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时,不仅要关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利益,同时也要关注企业员工的利益,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一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时要积极发挥工会的作用,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了解员工的需求,做好混改后的思想引领工作,注重保障企业职工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二是涉及职工安置的,一定要妥善做好员工的安置问题,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产权转让涉及职工安置事项的,安置方案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确保员工的利益得到保障。(四)因企施策,科学设计实施国企混改模式。
在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时,根据企业所在的行业及自身现状、特点和功能选择不同的模式和改革路径,做到因企施策,一企一策。一是根据国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功能定位,确定是否适合混改;二是再确定是要绝对控股、相对控股还是参股;三是要考虑通过哪种模式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通过公开上市、并购重组还是引入外部投资者、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者还是财务投资者,是增资扩股还是产权转让。以上方案细节都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设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国企混改改革的成功。
第五篇: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探索与研究修改1
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思想政治
工作探索与研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新思路。这为我们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也为国企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性机遇。2015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党组织在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如何能够继承和发展国有企业传统政治优势,又能够很好地适应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要求,加强自身建设,促进企业发展,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企业党建改革创新的时代命题。
XXXXX公司作为XXXX的下属单位,是一家2013年重组发展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近年来尤其是成立党委以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开展了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有力推动了党建工作的持续加强。
一、公司基本概况
我公司在册职工***人,其中在岗人员***人,下岗人员xx人,离退休人员xxxxx人。现有XXXX个党支部,有中共党员XXXX人,其中在岗职工党员XXX人,离退休职工党员x人。
二、丰源轮胎公司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一)党组织政治功能导向与公司逐利本性之间的问题。注重承担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导向,在由国有单一投资发展成混合所有制企业之后,企业利益关系呈现多元化,不仅有企业与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存在着多元投资方、投资方与经营管理者及职工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等。在此背景下,企业利益相关者会表现出显著的逐利性诉求,与其政治导向形成冲突,尤其是党建工作不能融合到生产中去,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发挥不出作用。
(二)党组织工作稳定性与公司资源流动性之间的问题。随着企业市场化的不断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内部竞争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员工流动性也将进一步加强,公司人员构成采用劳务派遣,合同聘用,正式工等多种用工形式,这对党建工作载体及服务对象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冲击。
(三)基层党支部力量薄弱,核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基于产权多样化的特性和追逐经济效益的根本目的,公司个别党支部作用发挥不突出,扮演不好自身的角色,处理不好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
(四)党员、职工构成的多样化,对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带来了新的挑战。丰源轮胎公司资产所有者、经营管理者、职工、党员来源广泛,构成复杂,有着不同的利益地位、思想基础、从业心态,价值趋向多元化。这对党组织如何增强在企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公司党建工作的情况
2016年XXXXXX公司党委成立,党委自成立以来坚持党的政治核心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落实“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制度,集体讨论决定“三重一大”事项,企业重大决策必须先由党委研究提出意见建议,涉及企业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等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必须先经公司党委研究讨论后,再由董事会、领导班子作出决定。
在公司混合所有制下,资产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外聘人员、合同人员来源广泛,构成复杂,有着不同的利益地位、思想基础、从业心态,价值趋向多元化,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纪检监察在党建工作中作用尤为重要。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加强对遵守党规党纪、贯彻执行上级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公司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为公司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党委把“三会一课”开展情况纳入车间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党委建立健全“三会一课”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会议记录制度和公示制度、奖惩制度等相关制度,认真指导所属每个党支部制定工作计划,对各党支部“三会一课”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保证“三会一课”规范运行。
党委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结合公司实际作出部署安排,加强具体指导。党支部发挥关键作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保障工作力量,加强督促指导把关。党委对党支部进行全覆盖、全过程的现场指导,帮助党支部制定学习教育计划,党委成员参加党支部各项活动。党委承担起主体责任,不仅要管好干部、带好班子,还要管好党员、带好队伍,层层传导压力,从严从实抓好学习教育。
公司2017年经党委同意成立车间党支部,一共5个,支部刚成立政治基础理论差,人员流动性大,底子薄,时间紧,任务重,是我公司党建工作的现状。但是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中最生动的体现,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公司车间党支部的成立后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团结凝聚职工。每个党支部负责本车间的职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到企业发展上来,关心和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以适当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发展。
(二)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一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是党支部全体党员必须参加的,一个月召开一次党支部委员会议,根据需要也可随时召开,一个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议,党小组内全体党员参加;一季度召开一次党课,党课的教师由党支部委员和党小组组长担任,也可聘请党委领导兼任,党课主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势教育报告等为主引导员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合法经营,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法律、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四)创新活动载体,积极发挥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努力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开展“优秀党员示范岗”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领导群团组织,建设企业文化。支持企业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培养,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在公司中,车间党支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党支部的领导,企业的发展会更加顺畅,会少走很多弯路,而且能够获得职工的支持,公司非常重视党支部的建设工作。现如今,党支部的作用更多的集中在企业管理方面,其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公司充分认识到党支部的作用,积极开展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工作,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车间党支部在我公司中的作用突出:
车间党支部在公司中的主要作用是形成战斗堡垒,加强企业的管理效率,使得企业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企业中的党支部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听从上级党组织的安排和领导,要通过创新的精神促进企业成长,让企业形成非常强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奉献精神,建设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通过文化改造企业的员工,让党的政治优势融入到企业管理的脉络中,提高管理的效率,通过党支部的领导,企业的员工会形成团结、奉献、和谐、进步的意识,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努力奋斗,为企业的发展会不遗余力,当企业面临困难的问题时,党支部会激发企业的全体员工坚决克服困难,勇于挑战,积极发挥出自身的奉献精神和创造性,为企业效益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此外,党支部会给员工更多的信任感,当存在党支部时,企业的管理会更有说服力和凝聚力,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能够得到发挥,党支部的成员要通过自身的技能、管理、奉献精神、先进理念等帮助企业进步,党员员工也会在企业中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更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为普通员工做出表率。
四、今后开展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路
(一)明确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
无论何种性质的资本处于控股地位,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组织均应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实践证明,多元利益主体在实现共同利益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利益的分歧与冲突,而企业中最能客观公正地协调各方利益者,非党组织莫属。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机制,确保党组织在董事会、经理层中的重要地位,使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通过这一领导机制得到较好发挥。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党组织参与决策机制,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程序,在党内形成一致意见后,再提交给公司董事会或经理层决策。
(二)把强化党建学习作为切入点
1、真正抓好党建教育工作。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要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一课”制度,“两学一做”活动等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针对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普通党员的不同情况作出安排。要给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开展学习教育留出空间,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防止大而化之,力戒形式主义。
2、要精神上防侵蚀。应经常深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活动。坚持讲学习、讲正气、讲原则,在企业党员中逐渐形成:“不讲利益,讲奉献;不比财富,比情操”的良好氛围。
3、要生活上防腐化。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和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党员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争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4、要纪律上防松懈。坚持抓好党纪国法教育,促使党员自觉遵守党的纪律,认真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确保政令畅通。各基层党支部都应制定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用铁的纪律来保证党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把建设高素质的企业管理者队伍作为党建工作的关键点 公司生产经营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经营管理者队伍的素质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公司党组织要在企业的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就必须建立与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党组织工作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加强思想教育,完善选拔机制,严格监督管理,切实打造高素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建立党组织按规定先对拟任人选进行考察,再提交决策的机制。
(四)把党建工作和生产实际相互配合、相互融入作为关键点 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公司的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组织不仅要对国家、集体负责,而且要对企业的股东负责,责任更重。党的工作必须贴近企业的生产经营,必须贴近职工的思想实际。这就要求公司党组织,带头在生产经营中当先锋,打头阵,不仅在整体目标上使党建工作与公司发展同向,而且在具体部署上与公司发展同步,在考核上与公司发展同时,真正把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当作党建工作的重点,丰富企业党建工作的内涵,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只有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开展党的工作,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企业党的建设才能做活、做实,党建工作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建立党建工作考核新机制,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为一体,形成“同布置、同考核、同奖罚”考核机制。
(五)把落实党建工作实效性作为重点
针对公司职工流动性强,职工性质多元化,党支部基础薄弱等问题可以建立调查分析机制,在企业登记注册、年检、验照时,开展党建工作调查,系统了解掌握公司党组织及党员情况,建立基本数据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企业变化,适时调整党建工作重点。也可以建立齐抓共管机制,按照“信息互通、工作互补”原则,建立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和工会等联席会议等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源,分别确定工作职责和目标,完善考核方法,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克服不利因素,加强党组织和党员管理。注重从规范化建设入手,对党组织生活、党费收缴、民主评议等各方面提出规范化制度要求,使公司党支部形成“按要求组建、规范化运行”的良好态势。
(六)党建工作的创新点
要正确处理好党建工作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使企业党建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混合所有制企业是改革中的新事物,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就要求企业党组织的工作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要按照基本原则不变、方式方法创新的思路,党的活动方式、方法,由集中到分散,由单向灌输到双向交流;党员发挥作用的动力源,由靠政治觉悟“促”的“单驱动”,通过连股连心,变为物质利益“激”和政治觉悟“促”的“双驱动”;党员作用的发挥,由“要我上”,变为“我要上”、“跟我上”。只有这样,才能给企业党的建设带来勃勃生机。在当前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还不规范的情况下,应注意处理好改革与继承的关系,做到探索要大胆,不能循规蹈矩;继承要坚定,党的优良传统和行之有效的党建制度一定要坚持和发扬。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党中央高度重视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工作。2016年7月4日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丰源轮胎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一定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科学发展优势,切实加强国有混合所有制党的建设,保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