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安服务业的意见(黔府办发〔205篇

时间:2019-05-13 06:4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安服务业的意见(黔府办发〔2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安服务业的意见(黔府办发〔20》。

第一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安服务业的意见(黔府办发〔20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91号 【发布日期】2007-09-05 【生效日期】2007-09-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安服务业的意见

(黔府办发〔2007〕91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保安服务业是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委托从事守护、押运、技术防范和安全咨询等安全服务,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财产安全,协助有关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及治安灾害事故的特殊服务行业。近年来,我省保安服务业发展较快,在服务经济建设、增加社会就业、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保安服务业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充分发挥保安服务业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安全服务需求,促进保安服务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快发展保安服务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按照全国保安工作会议精神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工作思路,改变公安机关“办保安”的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和加强监管,推进保安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职业化。充分吸收、借鉴发达地区保安服务业的先进经验、技术和管理方式,拓宽保安服务业领域,使保安服务企业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不断提高保安服务企业的竞争力,努力构建“政府领导、公安监管、部门配合、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保安管理格局,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工作目标。

1?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保安服务业市场。鼓励市场竞争,允许符合条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办保安服务企业;打破行政分割和地区封锁,允许保安服务企业跨区域经营;拓展保安服务业的经营范围,提高技术防范、安全咨询服务水平。

2.建立完善的保安服务业监管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保安服务业法规、政策和制度,明确监管主体,落实监管责任,依法规范对保安服务业的监督管理,形成充满活力、特色明显的保安服务业监管机制。

3.加强保安员队伍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公安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保安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对全省保安员队伍进行清理整顿,把各种辅警力量和群防群治队伍逐步纳入保安员队伍,统一称谓、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服务优质、作风优良的保安员队伍。

二、加强对保安服务业发展的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保安服务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保安服务业,是实现公共安全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职业化的客观要求,是发挥群众组织维护社会治安的有效形式,也是缓解当前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矛盾的有力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把保安服务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公安机关要加强对保安服务业的指导、监督和管理,促进保安服务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工商、税务、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文化、教育等部门要为保安服务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全面推进保安服务业市场化进程。新闻媒体要关注保安服务业的发展,在坚持正面宣传的同时,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为保安服务业发展创建有利的舆论环境。要加大对保安队伍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报道力度,激励广大保安服务人员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服务社会。

(二)充分发挥保安协会的作用。保安协会要加强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通过行业自律自治,引导公平竞争,规范保安服务行业拓展业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保安业务交流。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加强对保安服务行业的指导和管理,逐步规范保安服务行为,强化对保安服务组织和保安员的监督、教育和管理,积极指导、协调和开展保安员培训工作,引导保安员爱岗敬业,增强保安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保安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逐步规范保安服务业市场

(一)积极培育和完善保安服务业市场。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原则,加快推进保安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放宽保安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允许符合条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办保安服务企业。打破保安服务业的地域限制,允许保安服务企业在省内外跨区域经营。鼓励保安服务企业间的兼并、参股和联合经营,实现保安服务产品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精心培育一批大型、骨干的现代保安服务企业。

(二)加快保安服务企业改制步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采取国有独资、控股、参股等形式,积极推进保安服务企业改制,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集体)保安服务企业,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地制定改制方案,开展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涉及资产处置、股权设置等事项,要按有关程序报批,维护国有(集体)资产合法权益,防止国有(集体)资产流失。

(三)拓展保安服务业经营范围。保安服务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偿服务的企业运作模式。保安服务业经营范围包括从事人防、物防、技防、安全咨询等业务,可为客户提供门卫、守护、巡逻、押运、人群控制、技术防范、安全咨询等方面的保安服务,保护客户人身、财产和信息等安全,维护客户合法权益。积极支持和鼓励保安服务企业承担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区域联网报警、城市报警监控系统建设,参与交通管理、治安防范、消防社会化改革以及治安保卫重点单位的技防设施建设,参与开展民爆、剧毒等危险物品和金融、大宗证券、珠宝等贵重物品的守护押运业务。保安金融押运公司的组建,必须严格按照公安部《保安押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公通字〔2005〕41号)办理。

(四)依法落实保安员聘用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治安防范实际需要,各级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宾馆、酒店、娱乐场所、金融网点、大中型油库、民爆物品及剧毒危险品生产厂、储存仓库、公众聚集场所、非涉密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和有条件的学校、幼儿园等单位的守护巡逻,要逐步落实保安员聘用工作。

四、加强对保安服务业的监管

(一)明确保安服务业监管主体。公安机关是保安服务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公安机关对管辖区域内的保安服务组织(包括经营性保安服务企业和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自建保安组织)、保安员实施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国办发〔2004〕62号)精神,开办保安服务企业,必须经省级公安机关审批。异地开展保安服务业务的保安服务企业,应到服务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纳入当地公安机关的监管;需要设立分支机构且符合设立条件的,报辖区内市(州、地)级公安机关审批。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自建保安组织属于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组织,要按照《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国务院令第421号)的规定,报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统一纳入公安机关监管。

(二)加大对发展保安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工商部门要按照企业注册管理的有关要求和国办发〔2004〕6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严把保安服务企业市场准入关。税务部门对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第十二条规定的保安服务公司,经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审核后,对取得的保安服务收入中属于代收转付的费用准予从计税营业额中扣除。公安、文化部门要督促娱乐场所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58号)的规定从保安服务企业聘请使用保安员,2008年底前,娱乐场所必须落实保安员聘用制度。建设部门要加强对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物业管理企业聘请的保安员必须纳入当地公安机关的监管范围。教育部门要积极协助做好学校聘请保安员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保安服务企业作为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积极为保安服务企业输送保安人才,把符合条件的保安员岗前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的管理范畴。

(三)规范保安服务业市场秩序。《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及国办发〔2004〕62号、公安部《保安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85号)保留了公安机关对开办保安服务企业、保安培训机构的审批权限。公安、工商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保安服务业务或开办保安培训机构的,依法取缔查处,没收违法所得;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对虽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但未经公安机关批准的,符合条件的要责令整改、补办手续,不符合条件的要依法取缔。

(四)规范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自建保安组织活动。

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从事内部门卫、守护、押运等业务的保安服务组织,只能从事本单位内部或相应区域的安全防范工作,不得从事其他经营性保安业务。金融单位、大中型油库等重点保卫部位、民爆物品和剧毒危险品生产厂、储存仓库、大中型企业以及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治安保卫重点单位,要结合经济民警改革,在管理机制不变的前提下,组建好单位内部保安队。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黔府办发〔2007〕75号)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75号 【发布日期】2007-08-06 【生效日期】2007-08-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

(黔府办发〔2007〕75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已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八月六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

为切实加强对全省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立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为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工作的综合机构,办公室设在省经贸委。其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等事项确定如下:

一、职能调整

撤销省经贸委内设机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将其承担的职能划入省节约能源办公室。省经贸委保留原加挂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的省散装水泥办公室。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省节约能源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实施有关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组织指导全省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工作;编制并组织实施全省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规划;负责全省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的日常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承担省建设节约型社会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

(二)指导全省资源综合利用(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编制并组织实施全省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组织协调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及管理工作;参与协调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

(三)参与全省环保产业发展;指导、协调循环经济建设,组织指导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四)组织实施与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推广工作;开展有关宣传培训、对外交流与合作。

(五)承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设置情况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省节约能源办公室设3个职能处和1个节能监察总队。

(一)内设职能处。

1?节约能源处。

负责组织编制并实施节能规划、节能计划和监察计划;研究提出全省节能政策措施;按规定组织制订重点产品能耗限额和考核标准;负责指导协调重点领域的节能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重点节能示范及改造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负责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的预算和管理;组织节能宣传培训和对外交流合作;负责省建设节约型社会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

2?资源综合利用处。

研究提出全省资源综合利用(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措施;组织编制并实施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组织和指导全省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及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重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及改造工程。

3?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处。

研究提出重点领域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组织编制并实施重点领域清洁生产规划;制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实施方案,指导重点领域开展清洁生产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协调环保产业的发展,参与协调重点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实施重点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示范及改造工程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组织清洁生产培训和对外交流合作。

(二)省节能监察总队。

省节能监察总队为省节约能源办公室所属县级节能监察执法机构。其主要职责:贯彻实施国家和省级关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拟订全省节能监察标准,制定全省节能监察计划,组织实施全省节能监察和节能执法工作。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1?核定省节约能源办公室事业编制20名(其中,将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10名事业编制整体划转使用),新增财政全额事业编制10名。省节约能源办公室设主任1 名(由省经贸委副主任兼任),副主任1名(正处级),正副处长6名。后勤服务工作由省经贸委机关服务中心承担。

2?核定省节能监察总队事业编制10名。领导职数:总队长1名,副总队长2名。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贵州省人民政府2009年贵州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9〕13号 【发布日期】2009-02-13 【生效日期】2009-02-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2009年贵州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

(黔府办发〔2009〕13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09年贵州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二月十三日

2009年贵州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18号)精神,为了全面查清我省库存粮食的数量和质量,准确掌握粮食库存的真实情况,确保粮食安全,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审计署、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储粮总公司《关于印发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经贸〔2008〕3676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2009年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

一、清仓查库的范围和内容

本次清仓查库的范围包括所有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含最低收购价粮、临时储存进口粮以及国家临时储存粮,下同)、地方储备粮,国有及国有控股(以下简称“国有”)粮食企业储存的商品粮。以上所称粮食包括大豆,不含食用植物油。具体内容如下:

(一)库存粮食数量检查。重点查清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地方储备粮和国有粮食企业储存商品粮的数量、品种情况。对国有粮食企业代收、代储的商品粮,要查清粮权归属情况。

(二)库存粮食账务检查。重点检查粮食库存实物与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银行资金账的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情况,账务处理的合规情况,以及不同性质和品种的粮食按规定进行分账管理、分仓储存情况。对利用农发行粮食收购资金贷款收购的粮食,要重点检查粮食库存与贷款是否对应,资金占用是否合理。

(三)库存粮食质量检查。重点检查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地方储备粮的质量合格率和品质宜存率。其中,地方储备成品粮只检查质量合格率。

(四)中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管理情况检查。重点检查2008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执行情况,包括轮换计划下达是否规范,轮换的品种、数量、时间与计划是否一致,轮入粮食的生产年限和质量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是否存在擅自串换品种、变更轮换库点和数量以及未轮报轮、转圈轮换、超轮空期轮换等问题。

(五)成品粮库存情况检查。重点检查地方储备成品粮的数量和质量情况。

(六)政策性粮食财政补贴资金拨补情况检查。重点检查2007年和2008年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保管费和轮换费是否及时足额拨补到代储企业,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和保管费用是否及时足额拨补到委托收购库点。

(七)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及转化用粮企业执行统计制度情况检查。重点检查纳入粮食流通统计范围的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执行统计制度情况。每个市(州、地)选择3―5家在当地市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进行粮食库存情况的典型调查。

二、清仓查库的组织领导

(一)全省清仓查库的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省粮食局局长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审计厅、省质监局、省统计局、农发行省分行、中储粮贵州分公司参加的全省粮食清仓查库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粮食局,负责组织落实清仓查库的各项具体工作。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检查指导组、案件核查组、资料宣传组、工作保障组等专项工作组。

省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一是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组织领导全省清仓查库工作,协调解决重大事项和问题。二是结合实际制定全省清仓查库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三是组织全省参加企业自查、市(州、地)普查及省级复查的工作人员进行清仓查库业务培训。四是派出复查工作组,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粮食库存及清仓查库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复查。五是协助国务院抽查工作组开展粮食库存抽查。六是向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清仓查库工作情况和结果。七是汇集全省至具体承储库点的2009年3月末粮食库存统计报表,按行政区域分解并下达到市(州、地)。八是受理、核查举报,并配合国务院抽查工作组对重大案件进行核查。九是协助其他省做好异地储粮检查工作。

(二)各地清仓查库的组织领导。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要按照国办发〔2008〕118号文件和本实施方案的要求,负责组织对本辖区内所有纳入检查范围的粮食库存进行检查。各市(州、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行署)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同级发改、监察、财政、农业、审计、质监、统计、粮食、农发行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科学组织协调,落实职责分工,细化工作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清仓查库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市(州、地)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级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一是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领导本地区清仓查库工作。二是制定本地区粮食库存普查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三是将本地区具体承储库点的2009年3月末粮食库存统计报表下达到县(市、区)。四是汇总本地区的粮食库存普查结果,并向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报告。五是协助国务院和省级工作组开展复查、抽查工作。六是受理、核查举报,并配合国务院和省工作组对重大案件的核查。

县(市、区)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级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一是按照省和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的统一部署,组织领导本地清仓查库工作。二是组织和督导本地纳入清仓查库范围的全部企业开展粮食库存自查。三是审核、汇总企业自查结果,向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工作报告。四是协助各级工作组开展粮食库存普查、复查、抽查和案件核查等工作。

(三)直属企业清仓查库的组织。按照在地原则,由地方各级清仓查库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对辖区内中央和地方直属企业不同性质粮食库存进行检查。从中央企业直属库抽调的人员,不得参与对本库及其所监管粮食的检查;从省直和市直企业抽调的人员,不得参与对本企业及其所监管粮食的检查。

(四)清仓查库信息资料的整合。中储粮贵州分公司负责向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全省2009年3月末分市(州、地)、县(市、区),实际承储库点的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直属企业库存商品粮统计报表,各类政策性粮食管理的文件制度和规范,以及轮换、销售计划等资料。省粮食局负责提供2009年3月末地方储备粮和商品粮具体到实际承储库点的统计报表,以及地方储备粮轮换、销售计划等资料。各级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向同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2009年3月末具体到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明细和台账资料(分品种、分性质)。

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上述资料进行整合、分解,在市级普查开始前下达至各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分库点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库存异常变化的地区和库点,应列为重点检查对象。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整合后的分库点统计报表资料,及时抄报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三、检查时点和方式

(一)检查时点。以2009年3月31日为检查时点。

(二)检查方式。本次清仓查库按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和督导企业自查,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全面普查,省人民政府重点复查和国务院抽查工作组随机抽查的方式组织实施。

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和督导企业自查是整个清仓查库的基础环节,对提高清仓查库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县级人民政府要精心组织部署,按照全省清仓查库的统一要求,督促本地纳入检查范围的所有企业,切实做好自查工作。企业在完成自查的同时,要为下一步市(州、地)普查、省复查和国家抽查做好充分准备。

市(州、地)普查是确保清仓查库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市(州、地)级人民政府(行署)要切实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的原则,对本地区纳入检查范围的粮食企业库存情况逐一进行全面普查,确保检查结果真实、准确。

省复查由省人民政府采取随机抽样、突击检查和暗查等多种方式,对市(州、地)普查和县级自查的工作质量进行复核。省复查要突出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的深入检查,并对市级普查和县级自查工作质量情况和检查结果作出评估。

普查、复查均采取省内综合交叉的检查方式,对参与检查的人员按照“统一抽调、混合编组、集中培训、综合交叉、本地回避”的原则在辖区内择优选调和安排。从县(市、区)抽调参加市(州、地)级普查的人员不得参与对本县(市、区)的普查工作,从市(州、地)抽调参加省复查的人员不得参与对本市(州、地)的复查工作。

国务院抽查工作组抽查,在省级复查的基础上采取不事先打招呼、随机选点的方式进行。

自查、普查、复查和抽查的具体检查方法,按照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下发的《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检查方法》执行。

四、清仓查库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

1.成立机构。2009年3月底前,各市(州、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行署)均要相应成立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并将机构设置和人员名单等情况报送上一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机构备案。

2.制定和下发清仓查库实施方案。各地要根据国办发〔2008〕118号文件精神和本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逐级细化制定和下发本辖区内清仓查库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报上一级清仓查库领导机构备案。

3.动员和培训。2009年2月中旬前,省领导小组组织参加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各省业务骨干和师资的培训。2009年3月中旬前,完成全省参加省级复查、市级普查和督导企业进行自查的全体检查人员的培训任务。培训内容以全国及我省实施方案、《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检查方法》为主。2009年3月下旬,各级人民政府要完成清仓查库工作的动员和部署。

4.其它准备。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被查企业,应按照本实施方案和上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具体方案要求,备齐相关文件、账务和报表资料,提前准备工作底稿,对不规则货位进行形态整理,备齐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严格校正的称重、计量和质量扦样等检查工具。考虑到个别存粮数量较少、粮堆形状难以规范的货位需要采用称重法检查粮食数量,各地应提前配置少量移动式散粮自动秤(建议单机检斤能力不低于15吨/小时,配备数量一般不少于两台)。

(二)自查阶段。4月5日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督促和指导本地纳入检查范围的所有企业认真自查,完成情况汇总,并上报市(州、地)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因统计、账务等资料汇总分解任务重的,自查阶段可延至4月10日完成。被查企业要根据自查情况认真填写各类工作底稿和汇总表格,准备与检查当日粮食库存实际情况一致的货位平面图、货位明细表,以及分仓保管账、保管总账、统计报表、会计报表、辅助账表、原始凭证等账务资料,合同、运单、发票等反映粮食出入库业务的凭证,粮食测温、测湿、熏蒸等作业记录,为后续普查、复查、抽查做好准备。

(三)普查阶段。4月20日前,由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按综合交叉的原则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粮食库存情况进行全面普查,确保不留死角。普查范围应严格与3月末国有粮食库存统计月报口径一致。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及转化用粮企业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情况检查及粮食库存典型调查,结合各市(州、地)普查工作一并开展。典型调查可选择在当地市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3―5家库存规模较大的企业。普查期间要保留完整的工作底稿、原始记录等资料。普查结果应汇总上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复查阶段。4月底前,省人民政府组织对全省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进行复查,复查比例为全省纳入检查范围粮食库存总量的20%―30%。质量复查的抽样代表数量为被复查企业所承储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地方储备粮库存量的25%左右,对上述三种性质粮食的抽样比例要大致均衡并考虑地区布局。复查样品实行跨省交叉检验,质量承检机构在5月25日前将所有样品的检验报告交送检省省级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抽查阶段。5月10日开始,国务院抽查工作组对重点省(区、市)粮食库存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六)检查结果汇总上报和整改阶段。各地要在全面检查粮食库存的基础上,对清仓查库工作进行认真总结,逐级汇总检查结果,编制相关报表和检查工作报告。各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库存检查结果层层把关,数据汇总中发现有错统、漏统、重复统计、虚报库存数量等问题,要及时纠正,对检查认定的账实差数要做出详细的书面说明。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在认真核实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由主管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并督促企业限时报送整改结果,有关资料存档备案,并在检查报告中如实反映,视问题成因和严重程度进行问责。

4月30日前,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向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清仓查库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关汇总报表;5月30日前,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清仓查库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关汇总报表。总结报告包括市(州、地)普查工作汇总情况和省级复查工作情况。6月15日前,省、市、县级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办理完毕所接收的与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相关的举报案件,并向上一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核查报告。

五、清仓查库工作要求

(一)逐级落实责任。本次清仓查库工作是国务院组织开展的全国性粮食库存专项检查,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部门多,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必须在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密切配合,协同工作。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机构到位,检查人员到位,措施落实到位。

各地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清仓查库结果的准确性负全责。要建立和完善明确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企业法人代表、地方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都要逐级在清仓查库工作报告及相关报表上签字。各级清仓查库工作组负责人都要在检查报告上签字,对检查结果的真实性负责。要严格工作底稿制度,各环节检查的原始记录必须保证完整、准确、真实,并妥善保存、留底备查,不得擅自篡改、损毁。发现有工作走过场,弄虚作假,妨碍清仓查库工作,造成检查结果失实的,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保证质量和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依据本实施方案和《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检查方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周密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内容和步骤,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检查方法,明确时限要求,确保所有检查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

(三)真实反映粮食库存状况。各类企业要积极配合清仓查库工作,实事求是地反映粮食库存的真实情况。对已销售出库的粮食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核减当月统计账,未回笼的销售货款计入相应结算账户,不得以任何理由虚增库存。严禁以虚购虚销方式掩盖亏库。

(四)增强清仓查库透明度和公信力。各级领导小组要强化对清仓查库过程的监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各地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清仓查库全过程进行监督。要加强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向社会公布粮食库存检查的政策、内容、程序、方法和工作要求,组织新闻媒体进行正面宣传,防止负面炒作,正确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安定民心。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违法案件并选择典型案件公开曝光。

(五)严明纪律清正廉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参加清仓查库工作。要对检查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廉政教育,严明工作纪律。检查人员要坚持原则,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不准参加可能影响清仓查库工作的活动,不得吃请、受礼,对违反纪律的要严肃查处。

(六)加强保密工作。国家粮食库存的数量和布局属于国家秘密事项,对检查过程中涉及的中央政策性粮食库存及省级粮食库存的数量、布局要严格保密。各地要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制定清仓查库保密措施,配备必要硬件设施,明确保密责任,特别是在数据传输、新闻宣传等环节要严格执行保密纪律,防止发生泄密事件。

六、清仓查库的经费保障

各地应本着勤俭节约、提高效率的原则,安排落实本次清仓查库工作经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控制经费开支,对清仓查库工作新发生的必要开支进行严格审核,并向同级财政部门如实申报。本次清仓查库工作新发生的必要开支,由省财政核实后专项列支,中央财政适当补助。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将清仓查库费用转嫁给被查企业。有关清仓查库经费的安排、拨付和管理等事项,按财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七、清仓查库文件资料的保存

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文件资料,是清仓查库工作的真实记录,对于今后工作查考、经验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机构和检查小组要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每个阶段清仓查库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保证文件材料齐全完整。检查结束后,要将全部资料移交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需要整理归档的资料包括:清仓查库有关文件、通知、工作方案、领导讲话、会议纪录;自查、普查、复查、抽查工作原始纪录、工作底稿、汇总表格;各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报告;检查期间收到的举报材料、原始记录及相关处理材料;其他库存检查相关资料、文件、报表、凭证。资料形式包括纸质文件、电子文档、照片、音像材料等。资料归档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办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贵州省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黔府办发〔2007〕82号)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82号 【发布日期】2007-08-21 【生效日期】2007-08-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

(黔府办发〔2007〕82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八月二十一日

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06〕36号)及《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的通知》(黔府发〔2006〕47号)精神,为指导开展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依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制订本方案。

一、普查工作目标

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技术进步提供依据。建立省与地方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促进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掌握污染源的总体样本,为建立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改革环境统计调查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创造条件;根据普查结果,建立新的“十二五”环境统计平台。提高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尤其是基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能力,健全各级环境统计、监测、监督和执法体系。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2007年12月31日。

时期资料:2007。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贵州省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1?工业源。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

重点污染源范围是:(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2)11个重污染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3)16个重点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

一般污染源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2?农业源。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源普查范围主要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划,针对谷物种植业、油料和豆类作物种植业、棉麻等种植业、蔬菜及花卉种植业、茶果类及中药材种植业的主要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

畜牧业和渔业源普查范围是人工饲养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水产养殖场。

3?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民用核技术利用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范围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它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2?农业源。

(1)样本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规模及用水排水情况等;

(2)产、排污情况,包括肥料、农药施用情况,农膜使用和秸秆处理情况,饲料饵料投放情况,畜禽养殖粪便及其他主要污染物产生、残留和排放情况等;

(3)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况、投入和运行情况等。

3?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以城市(地区)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等;

(3)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具体是: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煤矸石、尾矿、粉煤灰、磷石膏、冶炼废渣、炉渣、放射性废渣、有机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农业源中还包括:总磷、总氮、总铜、总锌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和鱼药。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国家和省指导、地方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对工业源中占各市(州、地)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并按照规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2?对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全省农业普查结果和有关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省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3?对生活源,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办公室安排,本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6?10―2007?12):成立机构,落实经费,开展宣传,进行组织动员;制订普查方案,开展普查培训。

2?全面普查阶段(2008?1―2008?12):对排污企业和单位进行清查,组织填报普查表,完成审核录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进行审核验收等。2008年6月底前各市(州、地)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将本地区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报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7月底前,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将全省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3?总结发布阶段(2009?1―2009?7):建立全省污染源数据库,上报和发布普查数据,开发利用普查成果,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

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

(二)组织机构。

省普查领导小组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指导下负责全省污染源普查的组织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通知(黔府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8〕113号 【发布日期】2008-10-28 【生效日期】2008-10-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8〕113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三农”的重要作用,探索我省金融改革发展创新的途径,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要求,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在我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地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改善我省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进一步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规范和引导民间资本为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涉农企业、中小企业等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二)基本原则。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有序推进的原则,在各市(州、地)选取有条件的申报公司作为试点,并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小额贷款公司数量。按照严格监管、规范运作的原则,制定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准入标准和操作程序,参照金融企业管理制度对其进行规范管理。按照明确职责、防范风险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多方联动、协调一致的监管机制。按照“小额、分散”的贷款原则,确保试点小额贷款公司严格经营范围,坚持小额贷款的经营取向,切实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服务。

二、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在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工作。建立以省人民政府分管副省长为召集人,联系金融工作的副秘书长具体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地税局、省国税局、省工商局、省中小企业局、贵州银监局、人行贵阳中心支行负责人为成员的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安排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协调处理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中小企业局。

省中小企业局作为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变更和市场退出等重大事项进行审批,并实施监督管理。

(二)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及其相关部门负责本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协调指导、监督管理、政策宣传工作,协助省中小企业局统筹安排小额贷款公司的布局,转报县级人民政府有关试点申报方案,监测分析防范本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

(三)试点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本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具体试点工作,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督管理,防范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风险,做好风险处置工作,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严厉打击小额贷款公司非法集资、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金融违法活动。

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扎实做好试点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三、试点工作的安排

(一)目标任务。2008年年底以前,力争各市(州、地)分别推荐1―2家单位作为小额贷款公司先行试点,2009年适当扩大试点规模,原则上每个市(州、地)试点公司不超过5家(经济较发达地区可适当增加试点名额)。在试点基础上力争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成为我省县以下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力量。

(二)具体安排。试点工作自本通知印发之日启动,按照《贵州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见附件)实施。具体安排为:2008年11月,试点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确定试点对象,上报试点申报材料;2008年12月,小额贷款公司经审核、依法注册登记后,正式开展小额贷款业务;2009年,完善相关管理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扩大试点地区。

四、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

试点期间,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由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会同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银监、人行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实施。省中小企业局要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明确的小额贷款公司金融风险防范措施,落实相应处置责任,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动态监测系统,及时识别、预警和防范风险,指导各地人民政府处置和防范风险。

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督促有关部门建立管理制度,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切实防范金融风险。要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扶持,研究适合本地的具体扶持政策,明确小额贷款公司风险补偿措施。

附件:贵州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安服务业的意见(黔府办发〔20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安服务业的意见(黔府办发〔20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