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的意见(黔府办发[2010]111号识别版)(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08:1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的意见(黔府办发[2010]111号识别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的意见(黔府办发[2010]111号识别版)》。

第一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的意见(黔府办发[2010]111号识别版)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监管局、贵州煤监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意见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0]11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的意见

省安全监管局贵州煤监局

瓦斯综合治理是煤矿安全生产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瓦斯综合利用是促进煤矿瓦斯治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变害为宝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省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水平,促兰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持以人为本,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一通三防’为基础,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煤矿瓦斯治理万针,树立“瓦斯是资源和清洁能源’的意识,着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隐患排除、综合利用’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工作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格监管、强化监察,全面提高煤矿安保障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良好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工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煤矿瓦斯抽采量和利用量大幅提升,建设一批瓦斯治理示范县和示范矿井,大幅度降低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煤矿安全生产取得明显成效。

二、构建完善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

(一)确保通风系统台理稳定可靠。煤矿要建立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配备合理、风流稳定的通风系统,确保通风可靠。对于通风困难.风量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通风阻力超过标准的.必须进行透风系统改造,否则依法实施停产整顿, 2011年1月1日起,建设项目验收时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的通风和瓦斯防治项目达不到《贵州省煤矿安垒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以下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二级及以上标准要求的.不得批准联台试运转,不得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和安全生产许可证验收:2011皇7月1 日起,生产矿井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的通风和瓦斯防治项目仍达不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二级以上标准要求的,必须限期整改。

(二)切实做到先抽后采、抽采达标。煤层瓦斯抽采工程必须与采掘工程同步设计、优先施工,确保瓦斯超前抽采,实现抽采达标,采掘生产活动始终要在抽采达标的区域内进行,突出矿井所有新投入生产的采煤工作面和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抽采重、矿井瓦斯抽采率、矿井抽采瓦斯浓度、突出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等参数,必须达到《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 1026-2006)中规定的指标。煤与瓦斯突出和高瓦斯矿井建设项目井筒揭煤前必须建成永久瓦斯抽采系统并进行抽,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域必须建立移动瓦斯抽采系统。各煤矿企业要加强抽放钻孔和抽放管道管理,采取大孔径、密集孔、大管径、高负压措施,有效释放、抽放瓦斯。

(三)加强安全监测监控。煤矿企业必须建立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运行正常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确保监控有效。没有能力开展系统和传感器维护、调校的煤矿,要与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协议,及时进行系统维护、定期调校传感器,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准确可靠。安全监控系统运行不可靠、传感器数量不足的,要依法实施停产整顿。各地、各企业要加强监测监控系统联网管理,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必须与县监控中心联网;要建立煤矿瓦斯超限分级报警及应急处理管理制度,瓦斯浓度达到1%时,瓦斯超限信息必须传递到煤矿矿长、总工程师,达到1-3%必须传递到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

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或煤矿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公司)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达到3%以上必须传递到分管副县(市、区)长或煤矿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公司)主要负责人。瓦斯超限未采取措施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要依法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强化现场安全管理。煤矿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煤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明确带班领导职责、权力和任务,并报县级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备案。加强对瓦斯治理重点五节的现场管理,石门远距离爆破揭煤、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过应力集中区、地质构造带等瓦斯防治和防突的重点环节,必须要有矿领导现场指挥。发现瓦斯超限必须执行先撤人、停电然后再汇报的现场处理程序。

(五)建立瓦斯隐患定期排查治理工作制度。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煤矿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落实企业隐患治理的主体责任。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煤矿矿长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综合防突措施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煤矿企业王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敬全面排查防突管理制度、机构人员设置、防突培训、瓦斯治理工程进展、安全投入、区域和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区域防突的“四位一体”: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防突措施、区域措效果检验、区域验证.工作面防突的“四位一体’: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面防突措施、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防突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

三、扎实做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

(—)贯彻《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以下称防突规定)制定防突措施。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管理的矿井、与突出矿井相邻且开采相同煤层的矿井要结合实际制定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具体措施,进一步明确区域防突措施和局部防突措施的操作程序、内容和步骤

(二)完善防突机构,落实防突责任。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必须设置满足防突工作需要的防突、抽采等专业机构,配备满足防突需要的技术人员,建立专业化防突队伍。大型矿井(≥120万吨/年)专门从事瓦斯治理技术和管理的人员不得少于25人、中型矿井(120-30万吨/年)不得少于14人、小型矿井(<30万吨/年)不得少于6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高瓦斯矿井要建立专门的瓦斯抽采队伍,每个采掘工作面必须配备满足需要且钻进能力不低于60m的钻进设备.并保证一定的钻进富裕系数。突出矿井的管理人员和井下工作人员必须接受防突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三)加强突出危险性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高瓦斯矿井,应按规定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和其他与突出危险性相关的参数.建立矿井瓦斯基础资料数据库,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有条件的煤矿应积极开展突出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考察工作,建立科学合理、适合矿区实际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预报指标体系。加强以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地质构造探测工作,以掌握煤层层位、地质构造、防止误揭煤层为重点开展防突地质工作。积极开展多样化物探、精细三维地震勘探、地质测量预警等技术攻关,提高地质预测预报准确率,避免地质工作失误造成突出事故。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四)强力推进区域防突措施。突出矿井和按突出管理的矿井必须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和可保必保、应_抽尽抽的愿则,开采煤层群的突出矿井.必须优先开采保护层,即选择不突出或弱突出煤层作为保护层先行开采;尚未开采保护层的突出矿井,现有采面在采取消突措施开采完后.必须调整到保护层或被保护层生产;不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的矿井.首采工作面必须施工底(顶)板岩巷采用穿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突出矿井要切实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同时.矿井在采掘设计和生产安排上必须为瓦斯抽采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将瓦斯抽采纳入矿井采掘接替计划.凡是应当抽采的煤层都必须连行抽采并实现抽采达标,采掘生产活动要始终在抽

采达标的区域内进行。突出矿井的采掘部署要经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批准,报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采掘工作面作业前必须进行消突评价,未清除突出危险的不得进行采掘作业。突出矿井的开拓区、抽采区、保护层开采区和突出煤层(或被保护层)开采区必须按比协调配置、开拓煤量、抽采煤量、消除突出威胁的安全煤量和巨采煤量等“四量”‘必须匹配。

(五)加强防突的重点环节工作。对有突出危险的煤层.必须制定石门揭煤的专项措施准确掌握工作面距煤层的法线距离,测准煤层瓦斯压力,严格按批准的措施施工。石门揭煤未编制揭煤措施或揭煤措施未经批准擅自揭穿突出煤层的、误揭穿突出煤层的.要进行严肃查处;石门揭煤要避开地质构造破坏带、应力集中区,在突出煤层顶底板掘进的巷道,特别是距突出煤层法线距离小于20米的掘进巷道,必须严格掌握突出煤层层位和地质构造,防止误穿突出煤层或瓦斯异常涌出;要建立应力集中区预警机制,制定防范措施,突出煤层采掘作业应尽量避开应力集中区;煤巷掘进过地质构造带要采取超前探控措施,预抽煤层位于地质构造带的,要根据其具体情况加密布置钻孔。开采煤层群的突出矿井必须采取防止误穿煤层的措施。煤矿要制定各类钻孔验收办法,加强钻孔的现场监督和验收管理,确保钻孔施工的真实性,对少打多掼等钻孔施工造假行为,要对直接责任人、验收及监管人员、直接责任领导依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规范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严格按规定进行测点布置,测准残余瓦斯压力、残余瓦斯含量。同时在打钻过程中,必须采取防止诱发突出的措施。

(六)重视安垒防护工作。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商瓦斯矿井必须完善避难硐室、反向防突风门等安全防护措施。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及石门揭煤放炮过程中.放炮人员,进须石反向防突风门以外的避难硐室内操作,放炮30分钟后才能进入工作面。采掘工作面放炮和施工防突钻孔时,回风系统必须断电撤人。所有下井人员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并会正确使用。

(七)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及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移交生产前,必须经当地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接管理权限组织防突专项验收,其中:县(市、图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小型矿井(<30万吨/年),市(州、地煤矿安全监菅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中型矿井120-30万吨/年).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大型矿井(≥120万吨/年)。未通过防突专项验收的不得移交生产。

四、着力推进瓦斯治理措施落实

(一)构建企业安全投入长效机制。煤矿企业在年度财务预算中依法确定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按煤矿井型、灾害程度提取安全费用,原则上大中型矿井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吨煤不少于40元、高瓦斯矿井吨煤不少于35元、水害隐患严重矿井吨煤不少于30元、其他矿井吨煤不少于25元提取.小型煤矿在大中型矿井同类灾害类别中吨煤上浮不少于5元提取。煤矿企业据实发生的安全费用可在所得税前扣除,未发生而预提的安全费用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煤矿企业必须据实提取安全费用,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提取和使用情况按规定报当地税务机关、财政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和煤矿监察机构备案,对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的企业,有关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强化瓦斯超限管理。坚持瓦斯浓度按l%断电管理制度,矿井采掘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治理到1%以下才允许作业。各煤矿企业必须制定瓦斯超限追查制度发生瓦斯超限未及时栗取措施处理的,都必须依法严肃追查处埋。瓦斯浓度超限达3%及以上(外部供电系统造成的停风停电除外下同)且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的、或一天内连续瓦斯超限3次以上的,都要依法严肃查处瓦斯超限责任人.并将追查结果报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瓦斯超限末严肃追查处理的矿井、一个月内发生瓦斯超限10次以上或2次瓦斯浓度超限达3%及以上的矿井,必须依法实施停产整顿。

(三)深入推进瓦斯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工作交流,及时总结推广“示范工程’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深入推进构建瓦斯治理体系示范企业和示范县

(市、区)建设,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我省煤矿瓦斯治理水平。要加大对“示范工程’建设的宣传力度,制定并落实有关激励政策。

(四)推进煤矿瓦斯治理稃技攻关和适用技术应用。鼓励煤矿企业按销售收入的适当比例提取瓦斯治理科研经费,建立和完善安全科技研发机制·鼓励职工和科技人员大刀开展技术革新活动。要针对安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与科研院校密切合作开展煤矿瓦斯治理关键技术攻关,探索提高钻孔施工进度.防止钻孔突出等新技术。大力推广无煤柱开采、' y'型通风等瓦斯治理适用技术。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安全防范措施的科技含量。

(五,大力推行井下安全紧急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煤矿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完善设施完备、系统可靠、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煤矿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和紧急避险系统等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切实提高安全防护水平。将“六大系统’作为煤矿建设项目的重要前置条件,纳入“三同时”管理.严格安全核准和项目审批:所有煤矿在2010年底前必须完成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0年底前,中央在黔煤炭企业和省属重点煤矿企业的所有煤矿要完成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1年底前,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砖)突出矿井中央在黔煤炭炭业和省属重点煤矿企业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紧急避蹬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紧急避蹬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五、落实煤矿瓦斯利用政策

(一)燃矿企业要严格接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煤矿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办公室贵州省煤矿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黔府办发[2008]84号)要求,积极开展瓦斯利用工作。具备瓦斯利用条件的矿井.必须进行综合利用。大中型煤炭企业要利用先进成熟曲煤矿瓦斯脱氧提纯技术,对抽采瓦斯进行脱氧提纯,提高瓦斯浓度宴现规模利用和综合利用。

(二)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措施。各有关部门要把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税费优惠、瓦斯发电上同、财政补赔等政策真正落实到企业,鼓励煤矿企业成立瓦斯抽采利用专业化公司.实现瓦斯抽采利用产业化.真正做到以用促抽以抽保安。瓦斯发电厂季度要向当地煤矿瓦斯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报送一次发电计划和用电计划,由当地煤矿瓦斯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电力监管部门、供电企业落实富裕电量上同等问题。上网电价执行贵州省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阿电价加补贴电价,具体价格由省物价局下达。发电上阿加价部分在电网销售电价中解决。

(三)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落实瓦斯综合利用政策的职责。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对煤层气综合利用技改项目的核准,协调煤层气发电并网过程中的相关工作。省财政厅负责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向中央财政申请补贴的具体工作。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对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申报矿业权登记作好相关工作,加强对煤层气勘查开发活动的监管。省物价局负责制定煤层气综合利用发电项目上网电价标准。省环境保护厅负责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的相关工作。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负责落实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有关税收优惠工作。省安全监管局负责煤层气综合利用等治本措施的督促落实工作。省能源局负责组织编制全省煤层气综合利用规划,对煤层气和煤矸石综合利用新建项目进行核准;负责煤层气抽采技术的推广运用工作。贵州电监办负责煤层气综合利用发电项目电量上网的有关监管工作。

六、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

(一)建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准入和退出机制。“十二”期间,一律停止审批(核准设计能力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对设计能力30万吨/年的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矿一律暂停审批:对现有生产能力30万吨/年以下(含30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或按煤与瓦斯突出管理的矿井,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治理的,一律按国家有关规是实施兼并重组或关闭。各产煤县(市、区)煤矿安垒监管部门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结合煤

与瓦斯突出矿井专家会诊的结果,在2011年3月底前对辖区内30万吨7年以下生产和建设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防治突出能力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重大瓦斯隐患难以治理的煤矿,特别是现有条件下不具备防突能力的要依法子以关闭:加大事故矿井的处罚力度.发生一般瓦斯事故的矿井.停产整顿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发生较大以上瓦斯事故的矿井,事故调查组要提请县组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论证,不具备安全条件的要依法子以关闭。

(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把防突措落实情况纳入重点监察内容。对在瓦斯等级鉴定中提供虚假材料的煤矿企业、出具虚假报告的鉴定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依法严肃查处。对矿井区域性防突措施不到位、抽采不达标仍然组织生产的.要责令限期整改或依法实施停产整顿。各产煤县(币、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所提出的瓦斯治理建议意见必须跟踪落实到位。

(三)建立煤矿瓦斯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各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贵州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精神,建立瓦斯治理隐患分级监控制度和煤矿瓦斯重大隐患档案,对未按规定建设瓦斯抽采系统、瓦斯抽采能力不足、瓦斯抽采不达标、防寅规定不落实和矿井通风、抽采、监控等系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矿井要实行挂牌督办和公告,督促做到整改措施落实、责任落实、资金落实、时限落实和预案落实,并定期通报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四)各市(州、地)煤矿瓦斯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瓦斯治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参加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高瓦斯矿井的监管监察力度,严肃查处瓦斯防治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篇: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黔府办发〔2007〕75号)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75号 【发布日期】2007-08-06 【生效日期】2007-08-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

(黔府办发〔2007〕75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已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八月六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

为切实加强对全省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立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为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工作的综合机构,办公室设在省经贸委。其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等事项确定如下:

一、职能调整

撤销省经贸委内设机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将其承担的职能划入省节约能源办公室。省经贸委保留原加挂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的省散装水泥办公室。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省节约能源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实施有关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组织指导全省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工作;编制并组织实施全省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规划;负责全省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的日常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承担省建设节约型社会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

(二)指导全省资源综合利用(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编制并组织实施全省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组织协调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及管理工作;参与协调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

(三)参与全省环保产业发展;指导、协调循环经济建设,组织指导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四)组织实施与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推广工作;开展有关宣传培训、对外交流与合作。

(五)承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设置情况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省节约能源办公室设3个职能处和1个节能监察总队。

(一)内设职能处。

1?节约能源处。

负责组织编制并实施节能规划、节能计划和监察计划;研究提出全省节能政策措施;按规定组织制订重点产品能耗限额和考核标准;负责指导协调重点领域的节能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重点节能示范及改造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负责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的预算和管理;组织节能宣传培训和对外交流合作;负责省建设节约型社会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

2?资源综合利用处。

研究提出全省资源综合利用(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措施;组织编制并实施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组织和指导全省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及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重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及改造工程。

3?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处。

研究提出重点领域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组织编制并实施重点领域清洁生产规划;制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实施方案,指导重点领域开展清洁生产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协调环保产业的发展,参与协调重点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实施重点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示范及改造工程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组织清洁生产培训和对外交流合作。

(二)省节能监察总队。

省节能监察总队为省节约能源办公室所属县级节能监察执法机构。其主要职责:贯彻实施国家和省级关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拟订全省节能监察标准,制定全省节能监察计划,组织实施全省节能监察和节能执法工作。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1?核定省节约能源办公室事业编制20名(其中,将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10名事业编制整体划转使用),新增财政全额事业编制10名。省节约能源办公室设主任1 名(由省经贸委副主任兼任),副主任1名(正处级),正副处长6名。后勤服务工作由省经贸委机关服务中心承担。

2?核定省节能监察总队事业编制10名。领导职数:总队长1名,副总队长2名。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安服务业的意见(黔府办发〔20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91号 【发布日期】2007-09-05 【生效日期】2007-09-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安服务业的意见

(黔府办发〔2007〕91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保安服务业是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委托从事守护、押运、技术防范和安全咨询等安全服务,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财产安全,协助有关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及治安灾害事故的特殊服务行业。近年来,我省保安服务业发展较快,在服务经济建设、增加社会就业、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保安服务业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充分发挥保安服务业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安全服务需求,促进保安服务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快发展保安服务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按照全国保安工作会议精神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工作思路,改变公安机关“办保安”的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和加强监管,推进保安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职业化。充分吸收、借鉴发达地区保安服务业的先进经验、技术和管理方式,拓宽保安服务业领域,使保安服务企业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不断提高保安服务企业的竞争力,努力构建“政府领导、公安监管、部门配合、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保安管理格局,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工作目标。

1?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保安服务业市场。鼓励市场竞争,允许符合条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办保安服务企业;打破行政分割和地区封锁,允许保安服务企业跨区域经营;拓展保安服务业的经营范围,提高技术防范、安全咨询服务水平。

2.建立完善的保安服务业监管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保安服务业法规、政策和制度,明确监管主体,落实监管责任,依法规范对保安服务业的监督管理,形成充满活力、特色明显的保安服务业监管机制。

3.加强保安员队伍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公安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保安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对全省保安员队伍进行清理整顿,把各种辅警力量和群防群治队伍逐步纳入保安员队伍,统一称谓、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服务优质、作风优良的保安员队伍。

二、加强对保安服务业发展的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保安服务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保安服务业,是实现公共安全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职业化的客观要求,是发挥群众组织维护社会治安的有效形式,也是缓解当前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矛盾的有力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把保安服务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公安机关要加强对保安服务业的指导、监督和管理,促进保安服务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工商、税务、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文化、教育等部门要为保安服务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全面推进保安服务业市场化进程。新闻媒体要关注保安服务业的发展,在坚持正面宣传的同时,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为保安服务业发展创建有利的舆论环境。要加大对保安队伍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报道力度,激励广大保安服务人员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服务社会。

(二)充分发挥保安协会的作用。保安协会要加强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通过行业自律自治,引导公平竞争,规范保安服务行业拓展业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保安业务交流。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加强对保安服务行业的指导和管理,逐步规范保安服务行为,强化对保安服务组织和保安员的监督、教育和管理,积极指导、协调和开展保安员培训工作,引导保安员爱岗敬业,增强保安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保安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逐步规范保安服务业市场

(一)积极培育和完善保安服务业市场。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原则,加快推进保安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放宽保安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允许符合条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办保安服务企业。打破保安服务业的地域限制,允许保安服务企业在省内外跨区域经营。鼓励保安服务企业间的兼并、参股和联合经营,实现保安服务产品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精心培育一批大型、骨干的现代保安服务企业。

(二)加快保安服务企业改制步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采取国有独资、控股、参股等形式,积极推进保安服务企业改制,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集体)保安服务企业,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地制定改制方案,开展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涉及资产处置、股权设置等事项,要按有关程序报批,维护国有(集体)资产合法权益,防止国有(集体)资产流失。

(三)拓展保安服务业经营范围。保安服务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偿服务的企业运作模式。保安服务业经营范围包括从事人防、物防、技防、安全咨询等业务,可为客户提供门卫、守护、巡逻、押运、人群控制、技术防范、安全咨询等方面的保安服务,保护客户人身、财产和信息等安全,维护客户合法权益。积极支持和鼓励保安服务企业承担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区域联网报警、城市报警监控系统建设,参与交通管理、治安防范、消防社会化改革以及治安保卫重点单位的技防设施建设,参与开展民爆、剧毒等危险物品和金融、大宗证券、珠宝等贵重物品的守护押运业务。保安金融押运公司的组建,必须严格按照公安部《保安押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公通字〔2005〕41号)办理。

(四)依法落实保安员聘用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治安防范实际需要,各级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宾馆、酒店、娱乐场所、金融网点、大中型油库、民爆物品及剧毒危险品生产厂、储存仓库、公众聚集场所、非涉密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和有条件的学校、幼儿园等单位的守护巡逻,要逐步落实保安员聘用工作。

四、加强对保安服务业的监管

(一)明确保安服务业监管主体。公安机关是保安服务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公安机关对管辖区域内的保安服务组织(包括经营性保安服务企业和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自建保安组织)、保安员实施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国办发〔2004〕62号)精神,开办保安服务企业,必须经省级公安机关审批。异地开展保安服务业务的保安服务企业,应到服务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纳入当地公安机关的监管;需要设立分支机构且符合设立条件的,报辖区内市(州、地)级公安机关审批。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自建保安组织属于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组织,要按照《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国务院令第421号)的规定,报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统一纳入公安机关监管。

(二)加大对发展保安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工商部门要按照企业注册管理的有关要求和国办发〔2004〕6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严把保安服务企业市场准入关。税务部门对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第十二条规定的保安服务公司,经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审核后,对取得的保安服务收入中属于代收转付的费用准予从计税营业额中扣除。公安、文化部门要督促娱乐场所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58号)的规定从保安服务企业聘请使用保安员,2008年底前,娱乐场所必须落实保安员聘用制度。建设部门要加强对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物业管理企业聘请的保安员必须纳入当地公安机关的监管范围。教育部门要积极协助做好学校聘请保安员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保安服务企业作为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积极为保安服务企业输送保安人才,把符合条件的保安员岗前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的管理范畴。

(三)规范保安服务业市场秩序。《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及国办发〔2004〕62号、公安部《保安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85号)保留了公安机关对开办保安服务企业、保安培训机构的审批权限。公安、工商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保安服务业务或开办保安培训机构的,依法取缔查处,没收违法所得;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对虽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但未经公安机关批准的,符合条件的要责令整改、补办手续,不符合条件的要依法取缔。

(四)规范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自建保安组织活动。

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从事内部门卫、守护、押运等业务的保安服务组织,只能从事本单位内部或相应区域的安全防范工作,不得从事其他经营性保安业务。金融单位、大中型油库等重点保卫部位、民爆物品和剧毒危险品生产厂、储存仓库、大中型企业以及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治安保卫重点单位,要结合经济民警改革,在管理机制不变的前提下,组建好单位内部保安队。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黔府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发〔2009〕3号 【发布日期】2009-01-14 【生效日期】2009-01-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

(黔府发〔2009〕3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在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下,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等方面因素影响,我省农村地区、乡村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普遍存在,重特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2008〕16号),夯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基础,坚决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高发势头,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是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解决好农村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意义,针对我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基础和条件脆弱,农村公路建设欠帐较多,农民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现象大量存在的实际,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努力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深入开展,不断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环境,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保护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创新机制,构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县乡两级人民政府要整合现有的管理力量,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管理,在每个乡(镇)明确或聘请1―2名专职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将管理向乡村两级有效延伸,将行政村的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明确为本村的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并由县(市、区)财政予以必要的经费补贴。要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乡(镇)派出所、交警大(中)队、安监站人员、农机安全管理人员、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作用,构建起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公安、交通、农机、安监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各部门间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例会机制和工作协作机制,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及时沟通,齐抓共管,形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的良好格局。

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作为本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要依靠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按照户籍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农村客运机动车及驾驶人、低速货车、拖拉机、摩托车的台账,实行“一车一档”,并督促无牌无证车辆完善车辆相关手续,全面落实监管职责;交警大(中)队和乡(镇)派出所要强化对农村道路的巡逻管控,严肃查处和严厉打击低速货车、拖拉机违法载人及无证驾驶,车辆无牌无证上路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交通部门要强化对农村客运的源头管理,加强对客运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其主体责任;农机部门要强化农机交通安全的源头管理工作,严把培训、考试、审验、发证和农机市场准入关,加强对上路行驶农机的监管,严防违法载客;教育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农村中小学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安监部门要指导、协调和督促各有关部门落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加大对农村道路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倒查力度,坚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追究重特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通过建立低速货车、拖拉机台帐管理制度,红白喜事、传统节日交通安全“打招呼”制度,安全管理人员跟“场”监管等制度,及时消除农村群众集体搭乘低速货车、拖拉机的严重违法行为,杜绝由此引发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三、多措并举,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各地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责任,结合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特点,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道路交通安全相关禁止性规定列入村规民约,增强对农村群众的日常教育和行为约束;要发挥交通安全宣传的引导和警示功能,在乡(镇)街道、主要公路路口和客运站点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设立固定交通安全宣传栏、宣传墙和警示墙,宣传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宣传党和政府在解决农民群众安全出行等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宣传低速货车、拖拉机、摩托车违法载人的严重危害,利用群众身边的案例教育群众,并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信息载体,扩大宣传覆盖面,努力提高农民群众安全出行观念,增强交通参与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要大力开展“交通安全文明村”、“交通安全文明学校”创建活动,发挥交通安全文明单位的辐射和示范功能,达到宣传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

四、疏堵结合,多渠道扶持和发展农村客运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日益增长。由于缺乏经济、安全、便利的农村客运,导致农村低速货车、拖拉机、摩托车违法载人的现象屡禁不绝,并不断引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各地各部门要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和重在治本的原则,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客运的意见》(黔府发〔2008〕3号)的精神,制定与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有效结合的农村客运发展规划,突出农村客运站点规划、农村客运线路规划和运力投放规划等重点,切实加强农村客运站点的建设和规范,坚持新建农村道路与农村客运站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力争农村公路发展建成一条,验收合格一条,客车通达一条;要在确保营运安全的前提下,简化农村客运班线审批手续,努力做到随到随办;要通过减免相关税费等扶持措施积极培育农村客运市场,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农村客运,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采取组建赶场车队、开通区域客运等各种方式,努力构建覆盖农村所有集镇、重点区域、重要路段的四通八达的客运网络,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的问题。

五、加大力度,深入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

县乡两级人民政府要针对辖区农村道路的实际状况,每年组织交通、安监、公安、农机等部门对通乡、通村公路进行隐患排查和危险路段排查。要统筹安排、有效整合各项交通治理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的资金投入,逐步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提升道路等级,改善道路状况。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村村通”公路的危险路段治理,逐年加大对通村公路建设、管养的投入,逐步治理农村乡村公路上的严重交通安全隐患。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通乡、通村公路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的治理力度,增设必要的交通标志,在特别危险和事故多发的路段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和防护栏(墙、墩)等安全防护设施,逐年改善农村道路的通行条件。县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安排资金在特别危险的乡村公路上至少增设1000米防护栏和20块永久性交通安全警示标志牌。

县乡两级人民政府要针对辖区农村道路上低速货车、拖拉机违法载人和无证驾驶、摩托车无牌无证上路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特点、规律,不定期组织乡村干部、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安监站人员、农机安全管理人员、交警大(中)队民警,派出所民警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和严厉打击农村道路上的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净化农村道路的通行环境,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

各级公安、交通、安监、农机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针对农村道路上的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种专项整治活动,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管理覆盖,严防漏管失查,形成严管重治的高压态势,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失控漏管问题。

贵州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一月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贵州省人民政府2009年贵州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9〕13号 【发布日期】2009-02-13 【生效日期】2009-02-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2009年贵州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

(黔府办发〔2009〕13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09年贵州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二月十三日

2009年贵州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18号)精神,为了全面查清我省库存粮食的数量和质量,准确掌握粮食库存的真实情况,确保粮食安全,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审计署、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储粮总公司《关于印发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经贸〔2008〕3676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2009年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

一、清仓查库的范围和内容

本次清仓查库的范围包括所有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含最低收购价粮、临时储存进口粮以及国家临时储存粮,下同)、地方储备粮,国有及国有控股(以下简称“国有”)粮食企业储存的商品粮。以上所称粮食包括大豆,不含食用植物油。具体内容如下:

(一)库存粮食数量检查。重点查清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地方储备粮和国有粮食企业储存商品粮的数量、品种情况。对国有粮食企业代收、代储的商品粮,要查清粮权归属情况。

(二)库存粮食账务检查。重点检查粮食库存实物与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银行资金账的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情况,账务处理的合规情况,以及不同性质和品种的粮食按规定进行分账管理、分仓储存情况。对利用农发行粮食收购资金贷款收购的粮食,要重点检查粮食库存与贷款是否对应,资金占用是否合理。

(三)库存粮食质量检查。重点检查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地方储备粮的质量合格率和品质宜存率。其中,地方储备成品粮只检查质量合格率。

(四)中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管理情况检查。重点检查2008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执行情况,包括轮换计划下达是否规范,轮换的品种、数量、时间与计划是否一致,轮入粮食的生产年限和质量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是否存在擅自串换品种、变更轮换库点和数量以及未轮报轮、转圈轮换、超轮空期轮换等问题。

(五)成品粮库存情况检查。重点检查地方储备成品粮的数量和质量情况。

(六)政策性粮食财政补贴资金拨补情况检查。重点检查2007年和2008年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保管费和轮换费是否及时足额拨补到代储企业,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和保管费用是否及时足额拨补到委托收购库点。

(七)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及转化用粮企业执行统计制度情况检查。重点检查纳入粮食流通统计范围的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执行统计制度情况。每个市(州、地)选择3―5家在当地市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进行粮食库存情况的典型调查。

二、清仓查库的组织领导

(一)全省清仓查库的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省粮食局局长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审计厅、省质监局、省统计局、农发行省分行、中储粮贵州分公司参加的全省粮食清仓查库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粮食局,负责组织落实清仓查库的各项具体工作。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检查指导组、案件核查组、资料宣传组、工作保障组等专项工作组。

省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一是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组织领导全省清仓查库工作,协调解决重大事项和问题。二是结合实际制定全省清仓查库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三是组织全省参加企业自查、市(州、地)普查及省级复查的工作人员进行清仓查库业务培训。四是派出复查工作组,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粮食库存及清仓查库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复查。五是协助国务院抽查工作组开展粮食库存抽查。六是向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清仓查库工作情况和结果。七是汇集全省至具体承储库点的2009年3月末粮食库存统计报表,按行政区域分解并下达到市(州、地)。八是受理、核查举报,并配合国务院抽查工作组对重大案件进行核查。九是协助其他省做好异地储粮检查工作。

(二)各地清仓查库的组织领导。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要按照国办发〔2008〕118号文件和本实施方案的要求,负责组织对本辖区内所有纳入检查范围的粮食库存进行检查。各市(州、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行署)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同级发改、监察、财政、农业、审计、质监、统计、粮食、农发行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科学组织协调,落实职责分工,细化工作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清仓查库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市(州、地)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级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一是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领导本地区清仓查库工作。二是制定本地区粮食库存普查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三是将本地区具体承储库点的2009年3月末粮食库存统计报表下达到县(市、区)。四是汇总本地区的粮食库存普查结果,并向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报告。五是协助国务院和省级工作组开展复查、抽查工作。六是受理、核查举报,并配合国务院和省工作组对重大案件的核查。

县(市、区)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级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一是按照省和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的统一部署,组织领导本地清仓查库工作。二是组织和督导本地纳入清仓查库范围的全部企业开展粮食库存自查。三是审核、汇总企业自查结果,向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工作报告。四是协助各级工作组开展粮食库存普查、复查、抽查和案件核查等工作。

(三)直属企业清仓查库的组织。按照在地原则,由地方各级清仓查库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对辖区内中央和地方直属企业不同性质粮食库存进行检查。从中央企业直属库抽调的人员,不得参与对本库及其所监管粮食的检查;从省直和市直企业抽调的人员,不得参与对本企业及其所监管粮食的检查。

(四)清仓查库信息资料的整合。中储粮贵州分公司负责向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全省2009年3月末分市(州、地)、县(市、区),实际承储库点的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直属企业库存商品粮统计报表,各类政策性粮食管理的文件制度和规范,以及轮换、销售计划等资料。省粮食局负责提供2009年3月末地方储备粮和商品粮具体到实际承储库点的统计报表,以及地方储备粮轮换、销售计划等资料。各级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向同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2009年3月末具体到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明细和台账资料(分品种、分性质)。

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上述资料进行整合、分解,在市级普查开始前下达至各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分库点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库存异常变化的地区和库点,应列为重点检查对象。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整合后的分库点统计报表资料,及时抄报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三、检查时点和方式

(一)检查时点。以2009年3月31日为检查时点。

(二)检查方式。本次清仓查库按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和督导企业自查,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全面普查,省人民政府重点复查和国务院抽查工作组随机抽查的方式组织实施。

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和督导企业自查是整个清仓查库的基础环节,对提高清仓查库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县级人民政府要精心组织部署,按照全省清仓查库的统一要求,督促本地纳入检查范围的所有企业,切实做好自查工作。企业在完成自查的同时,要为下一步市(州、地)普查、省复查和国家抽查做好充分准备。

市(州、地)普查是确保清仓查库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市(州、地)级人民政府(行署)要切实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的原则,对本地区纳入检查范围的粮食企业库存情况逐一进行全面普查,确保检查结果真实、准确。

省复查由省人民政府采取随机抽样、突击检查和暗查等多种方式,对市(州、地)普查和县级自查的工作质量进行复核。省复查要突出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的深入检查,并对市级普查和县级自查工作质量情况和检查结果作出评估。

普查、复查均采取省内综合交叉的检查方式,对参与检查的人员按照“统一抽调、混合编组、集中培训、综合交叉、本地回避”的原则在辖区内择优选调和安排。从县(市、区)抽调参加市(州、地)级普查的人员不得参与对本县(市、区)的普查工作,从市(州、地)抽调参加省复查的人员不得参与对本市(州、地)的复查工作。

国务院抽查工作组抽查,在省级复查的基础上采取不事先打招呼、随机选点的方式进行。

自查、普查、复查和抽查的具体检查方法,按照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下发的《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检查方法》执行。

四、清仓查库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

1.成立机构。2009年3月底前,各市(州、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行署)均要相应成立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并将机构设置和人员名单等情况报送上一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机构备案。

2.制定和下发清仓查库实施方案。各地要根据国办发〔2008〕118号文件精神和本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逐级细化制定和下发本辖区内清仓查库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报上一级清仓查库领导机构备案。

3.动员和培训。2009年2月中旬前,省领导小组组织参加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各省业务骨干和师资的培训。2009年3月中旬前,完成全省参加省级复查、市级普查和督导企业进行自查的全体检查人员的培训任务。培训内容以全国及我省实施方案、《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检查方法》为主。2009年3月下旬,各级人民政府要完成清仓查库工作的动员和部署。

4.其它准备。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被查企业,应按照本实施方案和上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具体方案要求,备齐相关文件、账务和报表资料,提前准备工作底稿,对不规则货位进行形态整理,备齐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严格校正的称重、计量和质量扦样等检查工具。考虑到个别存粮数量较少、粮堆形状难以规范的货位需要采用称重法检查粮食数量,各地应提前配置少量移动式散粮自动秤(建议单机检斤能力不低于15吨/小时,配备数量一般不少于两台)。

(二)自查阶段。4月5日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督促和指导本地纳入检查范围的所有企业认真自查,完成情况汇总,并上报市(州、地)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因统计、账务等资料汇总分解任务重的,自查阶段可延至4月10日完成。被查企业要根据自查情况认真填写各类工作底稿和汇总表格,准备与检查当日粮食库存实际情况一致的货位平面图、货位明细表,以及分仓保管账、保管总账、统计报表、会计报表、辅助账表、原始凭证等账务资料,合同、运单、发票等反映粮食出入库业务的凭证,粮食测温、测湿、熏蒸等作业记录,为后续普查、复查、抽查做好准备。

(三)普查阶段。4月20日前,由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按综合交叉的原则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粮食库存情况进行全面普查,确保不留死角。普查范围应严格与3月末国有粮食库存统计月报口径一致。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及转化用粮企业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情况检查及粮食库存典型调查,结合各市(州、地)普查工作一并开展。典型调查可选择在当地市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3―5家库存规模较大的企业。普查期间要保留完整的工作底稿、原始记录等资料。普查结果应汇总上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复查阶段。4月底前,省人民政府组织对全省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进行复查,复查比例为全省纳入检查范围粮食库存总量的20%―30%。质量复查的抽样代表数量为被复查企业所承储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地方储备粮库存量的25%左右,对上述三种性质粮食的抽样比例要大致均衡并考虑地区布局。复查样品实行跨省交叉检验,质量承检机构在5月25日前将所有样品的检验报告交送检省省级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抽查阶段。5月10日开始,国务院抽查工作组对重点省(区、市)粮食库存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六)检查结果汇总上报和整改阶段。各地要在全面检查粮食库存的基础上,对清仓查库工作进行认真总结,逐级汇总检查结果,编制相关报表和检查工作报告。各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库存检查结果层层把关,数据汇总中发现有错统、漏统、重复统计、虚报库存数量等问题,要及时纠正,对检查认定的账实差数要做出详细的书面说明。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在认真核实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由主管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并督促企业限时报送整改结果,有关资料存档备案,并在检查报告中如实反映,视问题成因和严重程度进行问责。

4月30日前,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向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清仓查库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关汇总报表;5月30日前,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清仓查库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关汇总报表。总结报告包括市(州、地)普查工作汇总情况和省级复查工作情况。6月15日前,省、市、县级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办理完毕所接收的与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相关的举报案件,并向上一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核查报告。

五、清仓查库工作要求

(一)逐级落实责任。本次清仓查库工作是国务院组织开展的全国性粮食库存专项检查,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部门多,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必须在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密切配合,协同工作。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机构到位,检查人员到位,措施落实到位。

各地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清仓查库结果的准确性负全责。要建立和完善明确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企业法人代表、地方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都要逐级在清仓查库工作报告及相关报表上签字。各级清仓查库工作组负责人都要在检查报告上签字,对检查结果的真实性负责。要严格工作底稿制度,各环节检查的原始记录必须保证完整、准确、真实,并妥善保存、留底备查,不得擅自篡改、损毁。发现有工作走过场,弄虚作假,妨碍清仓查库工作,造成检查结果失实的,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保证质量和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依据本实施方案和《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检查方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周密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内容和步骤,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检查方法,明确时限要求,确保所有检查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

(三)真实反映粮食库存状况。各类企业要积极配合清仓查库工作,实事求是地反映粮食库存的真实情况。对已销售出库的粮食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核减当月统计账,未回笼的销售货款计入相应结算账户,不得以任何理由虚增库存。严禁以虚购虚销方式掩盖亏库。

(四)增强清仓查库透明度和公信力。各级领导小组要强化对清仓查库过程的监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各地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清仓查库全过程进行监督。要加强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向社会公布粮食库存检查的政策、内容、程序、方法和工作要求,组织新闻媒体进行正面宣传,防止负面炒作,正确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安定民心。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违法案件并选择典型案件公开曝光。

(五)严明纪律清正廉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参加清仓查库工作。要对检查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廉政教育,严明工作纪律。检查人员要坚持原则,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不准参加可能影响清仓查库工作的活动,不得吃请、受礼,对违反纪律的要严肃查处。

(六)加强保密工作。国家粮食库存的数量和布局属于国家秘密事项,对检查过程中涉及的中央政策性粮食库存及省级粮食库存的数量、布局要严格保密。各地要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制定清仓查库保密措施,配备必要硬件设施,明确保密责任,特别是在数据传输、新闻宣传等环节要严格执行保密纪律,防止发生泄密事件。

六、清仓查库的经费保障

各地应本着勤俭节约、提高效率的原则,安排落实本次清仓查库工作经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控制经费开支,对清仓查库工作新发生的必要开支进行严格审核,并向同级财政部门如实申报。本次清仓查库工作新发生的必要开支,由省财政核实后专项列支,中央财政适当补助。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将清仓查库费用转嫁给被查企业。有关清仓查库经费的安排、拨付和管理等事项,按财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七、清仓查库文件资料的保存

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文件资料,是清仓查库工作的真实记录,对于今后工作查考、经验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机构和检查小组要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每个阶段清仓查库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保证文件材料齐全完整。检查结束后,要将全部资料移交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需要整理归档的资料包括:清仓查库有关文件、通知、工作方案、领导讲话、会议纪录;自查、普查、复查、抽查工作原始纪录、工作底稿、汇总表格;各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报告;检查期间收到的举报材料、原始记录及相关处理材料;其他库存检查相关资料、文件、报表、凭证。资料形式包括纸质文件、电子文档、照片、音像材料等。资料归档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办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的意见(黔府办发[2010]111号识别版)(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的意见(黔府办发[2010]111号识别版)(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