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移民示范新村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黔府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105号 【发布日期】2007-09-27 【生效日期】2007-09-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移民示范新村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7〕105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把移民安置、后期扶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长治久安,按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第471号令)、《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以及《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06〕1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黔府发〔2007〕7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省人民政府决定开展移民示范新村建设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移民示范新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快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使广大移民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省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移民群众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已经成为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从2007年起,在全省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选择部分移民村(包括自然村、组,下同)开展移民示范新村建设,是省委、省人民政府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移民政策,逐步建立移民后期扶持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提升移民村建设水平,使移民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移民示范新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人民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确保示范新村建设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移民示范新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三建”(建基本农田、建优势产业、建公共设施)、“三改”(改善村道、改善人蓄饮水、改善人居环境)、“五提高”(提高移民收入、提高移民素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示范新村生产有新发展,移民生活有新改善,移民素质有新提高,村容村貌有新变化,带动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新村全面发展。
三、移民示范新村建设的实施原则
(一)以人为本,注重实效。以维护广大移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宗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从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集中力量搞好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整治,确保移民受惠。防止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防止形式主义,尤其要防止把“民心工程”变为“民怨工程”。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根据群众意愿和各地发展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编制示范新村总体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并制定阶段性目标和实施方案,分步实施,扎实有序地推进示范新村建设。
(三)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结合本地实际,立足乡村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尊重传统习惯,坚持分类指导,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建设格局。对基础条件较好的,要在调整产业结构、扶持移民发展特色产业上下功夫,争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率先突破;对基础条件较差的,要重点解决移民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就医难、就学难等“五难”问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
(四)政府主导,移民主体。各地人民政府要把移民示范新村的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大事来抓,把移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示范新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在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扶助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移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移民的积极性,引导移民克服“等靠要”思想,依靠自己的双手建设家园。
(五)勇于创新,探索经验。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推进移民示范新村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新村建设。
四、移民示范新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按照全省新农村“百村试点”建设标准,重点围绕“三建”、“三改”、“五提高”的内容进行,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为更好地发挥示范新村的带动作用,要按照适度超前的要求,将目标任务细化、量化,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狠抓落实。
(一)科学选择示范新村。全省移民示范新村共50个,其中贵阳市9个,六盘水市2个,遵义市5个,安顺市5个,黔南自治州6个,黔东南自治州6个,黔西南自治州7个,毕节地区6个,铜仁地区4个。各地要根据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实际,着重在新建水库选择移民人口占全村人口比重70%以上,具有代表性的移民村作为示范新村。具体示范新村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单位考察、提出建设规划报告,经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审核后报省移民办会同有关部门审批。
(二)科学制定规划。要把移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项目放在首要位置;要把水、电、路、文、卫、教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产业。总之,规划内容要科学全面,实事求是,突出重点,不求大,但求实,能实施,力争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移民示范新村的建设目标。
(三)科学组织实施。根据总体规划和分年度计划,围绕“三建”、“三改”、“五提高”的具体内容抓好落实。
1.抓好“三建”。一是建基本农田。围绕农田灌溉搞好小山塘、小水窖、小水池“三小”水利工程建设,兴修小型水利设施,因地制宜地开展农田整治和中低产田土的改造,加快实施改良土壤的“沃土工程”,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二是建优势产业。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培育优势和主导产业。三是建公共设施。抓好村级小学、村级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解决群众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为育龄妇女提供良好的服务,保证示范新村基层组织活动有场所、工作能正常开展。
2.抓好“三改”。一是改善村道。建设和改善连户硬化道路、田间道路和移民出行便道。二是改善人畜饮水。重点改善和建设自来水设施。三是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移民危房改造,修缮移民困难户住房,建安全、整洁、美观、实用的移民新居;普及沼气池,带动厨房、厕所、圈舍改造,建设清洁、方便、实用的农村新型厨房;配套完善住房设施,努力实现水、电、路、电话、广播、电视“六通”。
3.着力实现“五提高”。一是提高群众收入。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多种经营项目,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示范新村优质农产品、特色手工品加工和资源开发、旅游服务等二三产业;有效组织移民劳动力输出,拓展移民增收渠道。二是提高移民素质。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在移民中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移民受教育程度;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务工就业、非农技能、政策法律等各种类型的培训,提高移民种田技能和务工能力。三是提高社会保障能力。认真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解决移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问题,争取通过社会救助移民户住房、子女上学、就医等困难,逐步完善移民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切实解决移民老有所养问题。四是提高民主管理水平。规范村支两委工作运行程序,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决策制度;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实行党务、村务、政务、财务“四公开”;切实维护移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五是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文明家庭、文明移民户、文明村寨创建活动,引导群众抵制迷信,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向上的道德风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营造安全和谐、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五、加大移民示范新村建设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移民示范新村建设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抓好组织实施。要以移民示范新村建设为平台,协调有关部门按照“统筹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互相配套、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安排好各项支农资金。一是要尽可能将示范新村建设规划的项目纳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争取中央的支持。各地目前上报的首期五年规划(2006年―2010年)中未考虑示范新村项目的,要按照国家批准的规划纲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在规划中予以补充。二是有涉农和社会发展项目资金渠道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协调所属部门,按对应渠道向上申报,资金要落实到示范新村的发展项目上;没有涉农项目渠道的,由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在本级掌握的专项资金中切块解决。三是各地人民政府掌握的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森林植被恢复费、土地收益金等要向示范新村倾斜。四是各地人民政府要从发电环节产生的税收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示范新村建设工作。五是各级移民部门经本级政府批准,可从移民资金在拨付过程产生的利息中安排适当比例,重点解决示范新村移民培训。六是省移民办每年在省统筹的后期扶持资金中给予适当补助,并根据实际情况逐年提高。
省移民办要会同省农办、省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加大对各地移民示范新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取得实效。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二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通知(黔府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8〕113号 【发布日期】2008-10-28 【生效日期】2008-10-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8〕113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三农”的重要作用,探索我省金融改革发展创新的途径,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要求,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在我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地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改善我省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进一步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规范和引导民间资本为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涉农企业、中小企业等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二)基本原则。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有序推进的原则,在各市(州、地)选取有条件的申报公司作为试点,并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小额贷款公司数量。按照严格监管、规范运作的原则,制定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准入标准和操作程序,参照金融企业管理制度对其进行规范管理。按照明确职责、防范风险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多方联动、协调一致的监管机制。按照“小额、分散”的贷款原则,确保试点小额贷款公司严格经营范围,坚持小额贷款的经营取向,切实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服务。
二、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在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工作。建立以省人民政府分管副省长为召集人,联系金融工作的副秘书长具体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地税局、省国税局、省工商局、省中小企业局、贵州银监局、人行贵阳中心支行负责人为成员的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安排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协调处理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中小企业局。
省中小企业局作为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变更和市场退出等重大事项进行审批,并实施监督管理。
(二)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及其相关部门负责本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协调指导、监督管理、政策宣传工作,协助省中小企业局统筹安排小额贷款公司的布局,转报县级人民政府有关试点申报方案,监测分析防范本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
(三)试点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本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具体试点工作,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督管理,防范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风险,做好风险处置工作,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严厉打击小额贷款公司非法集资、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金融违法活动。
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扎实做好试点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三、试点工作的安排
(一)目标任务。2008年年底以前,力争各市(州、地)分别推荐1―2家单位作为小额贷款公司先行试点,2009年适当扩大试点规模,原则上每个市(州、地)试点公司不超过5家(经济较发达地区可适当增加试点名额)。在试点基础上力争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成为我省县以下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力量。
(二)具体安排。试点工作自本通知印发之日启动,按照《贵州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见附件)实施。具体安排为:2008年11月,试点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确定试点对象,上报试点申报材料;2008年12月,小额贷款公司经审核、依法注册登记后,正式开展小额贷款业务;2009年,完善相关管理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扩大试点地区。
四、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
试点期间,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由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会同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银监、人行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实施。省中小企业局要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明确的小额贷款公司金融风险防范措施,落实相应处置责任,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动态监测系统,及时识别、预警和防范风险,指导各地人民政府处置和防范风险。
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督促有关部门建立管理制度,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切实防范金融风险。要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扶持,研究适合本地的具体扶持政策,明确小额贷款公司风险补偿措施。
附件:贵州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安服务业的意见(黔府办发〔20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91号 【发布日期】2007-09-05 【生效日期】2007-09-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安服务业的意见
(黔府办发〔2007〕91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保安服务业是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委托从事守护、押运、技术防范和安全咨询等安全服务,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财产安全,协助有关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及治安灾害事故的特殊服务行业。近年来,我省保安服务业发展较快,在服务经济建设、增加社会就业、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保安服务业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充分发挥保安服务业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安全服务需求,促进保安服务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快发展保安服务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按照全国保安工作会议精神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工作思路,改变公安机关“办保安”的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和加强监管,推进保安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职业化。充分吸收、借鉴发达地区保安服务业的先进经验、技术和管理方式,拓宽保安服务业领域,使保安服务企业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不断提高保安服务企业的竞争力,努力构建“政府领导、公安监管、部门配合、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保安管理格局,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工作目标。
1?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保安服务业市场。鼓励市场竞争,允许符合条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办保安服务企业;打破行政分割和地区封锁,允许保安服务企业跨区域经营;拓展保安服务业的经营范围,提高技术防范、安全咨询服务水平。
2.建立完善的保安服务业监管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保安服务业法规、政策和制度,明确监管主体,落实监管责任,依法规范对保安服务业的监督管理,形成充满活力、特色明显的保安服务业监管机制。
3.加强保安员队伍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公安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保安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对全省保安员队伍进行清理整顿,把各种辅警力量和群防群治队伍逐步纳入保安员队伍,统一称谓、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服务优质、作风优良的保安员队伍。
二、加强对保安服务业发展的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保安服务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保安服务业,是实现公共安全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职业化的客观要求,是发挥群众组织维护社会治安的有效形式,也是缓解当前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矛盾的有力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把保安服务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公安机关要加强对保安服务业的指导、监督和管理,促进保安服务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工商、税务、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文化、教育等部门要为保安服务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全面推进保安服务业市场化进程。新闻媒体要关注保安服务业的发展,在坚持正面宣传的同时,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为保安服务业发展创建有利的舆论环境。要加大对保安队伍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报道力度,激励广大保安服务人员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服务社会。
(二)充分发挥保安协会的作用。保安协会要加强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通过行业自律自治,引导公平竞争,规范保安服务行业拓展业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保安业务交流。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加强对保安服务行业的指导和管理,逐步规范保安服务行为,强化对保安服务组织和保安员的监督、教育和管理,积极指导、协调和开展保安员培训工作,引导保安员爱岗敬业,增强保安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保安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逐步规范保安服务业市场
(一)积极培育和完善保安服务业市场。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原则,加快推进保安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放宽保安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允许符合条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办保安服务企业。打破保安服务业的地域限制,允许保安服务企业在省内外跨区域经营。鼓励保安服务企业间的兼并、参股和联合经营,实现保安服务产品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精心培育一批大型、骨干的现代保安服务企业。
(二)加快保安服务企业改制步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采取国有独资、控股、参股等形式,积极推进保安服务企业改制,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集体)保安服务企业,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地制定改制方案,开展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涉及资产处置、股权设置等事项,要按有关程序报批,维护国有(集体)资产合法权益,防止国有(集体)资产流失。
(三)拓展保安服务业经营范围。保安服务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偿服务的企业运作模式。保安服务业经营范围包括从事人防、物防、技防、安全咨询等业务,可为客户提供门卫、守护、巡逻、押运、人群控制、技术防范、安全咨询等方面的保安服务,保护客户人身、财产和信息等安全,维护客户合法权益。积极支持和鼓励保安服务企业承担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区域联网报警、城市报警监控系统建设,参与交通管理、治安防范、消防社会化改革以及治安保卫重点单位的技防设施建设,参与开展民爆、剧毒等危险物品和金融、大宗证券、珠宝等贵重物品的守护押运业务。保安金融押运公司的组建,必须严格按照公安部《保安押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公通字〔2005〕41号)办理。
(四)依法落实保安员聘用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治安防范实际需要,各级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宾馆、酒店、娱乐场所、金融网点、大中型油库、民爆物品及剧毒危险品生产厂、储存仓库、公众聚集场所、非涉密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和有条件的学校、幼儿园等单位的守护巡逻,要逐步落实保安员聘用工作。
四、加强对保安服务业的监管
(一)明确保安服务业监管主体。公安机关是保安服务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公安机关对管辖区域内的保安服务组织(包括经营性保安服务企业和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自建保安组织)、保安员实施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国办发〔2004〕62号)精神,开办保安服务企业,必须经省级公安机关审批。异地开展保安服务业务的保安服务企业,应到服务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纳入当地公安机关的监管;需要设立分支机构且符合设立条件的,报辖区内市(州、地)级公安机关审批。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自建保安组织属于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组织,要按照《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国务院令第421号)的规定,报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统一纳入公安机关监管。
(二)加大对发展保安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工商部门要按照企业注册管理的有关要求和国办发〔2004〕6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严把保安服务企业市场准入关。税务部门对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第十二条规定的保安服务公司,经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审核后,对取得的保安服务收入中属于代收转付的费用准予从计税营业额中扣除。公安、文化部门要督促娱乐场所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58号)的规定从保安服务企业聘请使用保安员,2008年底前,娱乐场所必须落实保安员聘用制度。建设部门要加强对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物业管理企业聘请的保安员必须纳入当地公安机关的监管范围。教育部门要积极协助做好学校聘请保安员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保安服务企业作为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积极为保安服务企业输送保安人才,把符合条件的保安员岗前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的管理范畴。
(三)规范保安服务业市场秩序。《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及国办发〔2004〕62号、公安部《保安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85号)保留了公安机关对开办保安服务企业、保安培训机构的审批权限。公安、工商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保安服务业务或开办保安培训机构的,依法取缔查处,没收违法所得;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对虽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但未经公安机关批准的,符合条件的要责令整改、补办手续,不符合条件的要依法取缔。
(四)规范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自建保安组织活动。
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从事内部门卫、守护、押运等业务的保安服务组织,只能从事本单位内部或相应区域的安全防范工作,不得从事其他经营性保安业务。金融单位、大中型油库等重点保卫部位、民爆物品和剧毒危险品生产厂、储存仓库、大中型企业以及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治安保卫重点单位,要结合经济民警改革,在管理机制不变的前提下,组建好单位内部保安队。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64号)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
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1〕64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贵州省政府金融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
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常委会议纪要(十届〔2010〕第39号),设立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正厅级事业单位,由省政府办公厅代管。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制定全省金融业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地方性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
(三)负责协调、配合中央驻黔金融监管机构对全省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工作,负责联系协调驻黔金融机构,做好相关信息沟通与服务工作。
(四)负责地方金融机构重大事项的指导、协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省属金融机构的管理工作。
(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防范化解和处置地方金融风险、处理地方金融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协助有关部门依法查处非法集资和非法证券活动。
(六)推进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发展;统筹、协调直接融资的有关工作,制定扶持、推动企业上市和再融资的有关政策;引导保险资金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七)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切实维护金融机构及其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构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健康发展。
(八)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设4个内设机构:
(一)综合处。
研究草拟地方金融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提出改善金融环境,加强金融服务的政策意见;综合分析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拟订发展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保险业务的政策意见;协助办领导处理日常工作;负责会议、文秘、信息交流等工作;负责重要文稿的起草;配合人民银行等部门开展反假币反洗钱工作。
(二)银行处。
联系本省银行类金融机构,配合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类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协助有关部门监测并提示银行类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协助组织防范和处置风险,协助开展金融工具创新工作;协调处理需地方政府解决的相关金融问题。
(三)保险处。
联系全省保险机构,协助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对地方保险机构进行监管;协助有关部门监测并提示地方保险机构的金融风险,协调组织防范和处置风险,协助开展相关金融工具创新工作,促进本省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四)资本市场处。
分析资本市场形势,研究提出全省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意见;根据《公司法》规定,承办省政府交办的股份公司的设立、变更、分立、合并等审批事项,办理未上市股份公司股权变更等事项的备案管理;承办省政府交办的拟上市企业的培育、初审及推荐工作,推进企业上市;协助证券监管机构开展上市公司规范发展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办理企业债券的审核、发行工作;联系、指导资本市场的相关协会,指导、协调各市上市工作办公室(或相应机构)的工作。
三、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核定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事业编制20名,所需经费由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领导职数:主任1名(由省政府副秘书长兼任),副主任2名;处级领导职数8名。
第五篇: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黔府办发〔2007〕75号)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75号 【发布日期】2007-08-06 【生效日期】2007-08-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
(黔府办发〔2007〕75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已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八月六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机构编制方案
为切实加强对全省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立贵州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为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工作的综合机构,办公室设在省经贸委。其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等事项确定如下:
一、职能调整
撤销省经贸委内设机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将其承担的职能划入省节约能源办公室。省经贸委保留原加挂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的省散装水泥办公室。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省节约能源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实施有关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组织指导全省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工作;编制并组织实施全省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规划;负责全省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的日常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承担省建设节约型社会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
(二)指导全省资源综合利用(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编制并组织实施全省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组织协调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及管理工作;参与协调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
(三)参与全省环保产业发展;指导、协调循环经济建设,组织指导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四)组织实施与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推广工作;开展有关宣传培训、对外交流与合作。
(五)承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设置情况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省节约能源办公室设3个职能处和1个节能监察总队。
(一)内设职能处。
1?节约能源处。
负责组织编制并实施节能规划、节能计划和监察计划;研究提出全省节能政策措施;按规定组织制订重点产品能耗限额和考核标准;负责指导协调重点领域的节能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重点节能示范及改造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负责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的预算和管理;组织节能宣传培训和对外交流合作;负责省建设节约型社会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
2?资源综合利用处。
研究提出全省资源综合利用(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措施;组织编制并实施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组织和指导全省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及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重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及改造工程。
3?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处。
研究提出重点领域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组织编制并实施重点领域清洁生产规划;制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实施方案,指导重点领域开展清洁生产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协调环保产业的发展,参与协调重点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实施重点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示范及改造工程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组织清洁生产培训和对外交流合作。
(二)省节能监察总队。
省节能监察总队为省节约能源办公室所属县级节能监察执法机构。其主要职责:贯彻实施国家和省级关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拟订全省节能监察标准,制定全省节能监察计划,组织实施全省节能监察和节能执法工作。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1?核定省节约能源办公室事业编制20名(其中,将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10名事业编制整体划转使用),新增财政全额事业编制10名。省节约能源办公室设主任1 名(由省经贸委副主任兼任),副主任1名(正处级),正副处长6名。后勤服务工作由省经贸委机关服务中心承担。
2?核定省节能监察总队事业编制10名。领导职数:总队长1名,副总队长2名。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