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社市委参政议政课题申报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06:3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社市委参政议政课题申报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社市委参政议政课题申报的通知》。

第一篇:2011年社市委参政议政课题申报的通知

关于开展2011年社市委参政议政

招标课题申报活动的通知

各专门委员会、区委和直属基层组织:

2011年是上海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世博后经济发展的转型起步年。为深入贯彻社中央关于加强参政议政工作的精神,切实履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职能,社市委决定在社内开展2011年度参政议政招标课题申报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广泛参与和有效组织,发挥九三学社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探索参政议政的方式方法,突出重点、整合力量,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明确节点、有序推进,形成一批具备一定水平和影响的调研报告,为全国、市“两会”提供大会发言、提案、议案和建议。

二、选题范围

2011年度参政议政招标课题申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和全市“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重点方向,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从科技经济、文教卫生、社会管理、民生诉求、改革发展等角度开展专题研究,申报者也可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自由选题。

三、课题立项

社市委将组织专家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评审,以确定2011年度立项课题。对立项课题,给予1000元的经费支持。未经立项的课题,社市委鼓励自行开展调研,并请将研究成果上报。

四、奖励与表彰

对被选用的课题成果,社市委将根据《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参政议 1 政工作奖励办法》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说明

1.申报的课题应立意鲜明,紧扣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题目不宜太大,一事一议,有观点和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3.参加课题申报的单位或个人,请仔细填写《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参政议政课题申报表》,并请于3月31日前将申请表报送社市委参政议政部。

请专门委员会、区委和直属基层组织(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课题内容组织力量进行投标。

联系人:尹蓉

联系地址:上海市陕西北路128号1508室 200041 联系电话:62673533(可传真)E-mail:shczyz@yahoo.cn

附件:《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参政议政课题申报表》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五日

第二篇:2016年参政议政课题申报参考选题科技新一轮科技革命

附件二

2016参政议政课题申报参考选题

一、科技

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突破,推进创新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发展的主动力,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支撑,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变革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聚焦科技创新,形成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涌。突破产学研用结合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优化重大科技创新布局,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各种所有制企业运用新科技、新模式、新机制创新创业。1.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技体系 2.完善我国专利制度的若干建议

3.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功能,加强科技创新中心与“四个中心”的联动,形成相互促进、紧密互补的良好局面 4.做实做强重大创新功能型平台、创新服务平台、科研公共平台和创新聚集区

5.进一步发挥张江高科技园区等科技园区的优势,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力

6.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突出围绕国家战略导向、市场导向、应用导向

7.以开源软件为抓手,营造开放与共享的创新文化氛围 8.上海市建立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研究——以张江高新区为对象 9.科技型创业企业管理咨询服务的政府支持计划

10.引导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孵化器转型升级 11.科创中心建设背景下,探索上海科普事业的发展与创新 12.关于上海检验检测认证科技服务业领域的发展研究 13.建立闵行紫竹科技园区航空电子科创中心可行性的调研课题 14.关于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发展的若干建议 15.科技成果推广及专利技术转化的难点解决办法 16.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人才政策研究

二、经济 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曲折复苏中,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继续深度融合,上海要加快“四个中心”和高度开放的自贸试验区建设,立足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产业能及和服务功能,迈向更优的经济结构和更高的发展水平。

1.加强收入分配研究,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分类有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放宽市场准入、打破体制壁垒和市场分割,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交通、环保、医疗等领域,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3.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打造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的新高地

4.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5.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让市场有效运营 6.根据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探索符合上海市情的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模式 7.对接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8.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并举,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提高劳动、资本、技术等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9.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形成人才集聚的环境,打造开放便捷的众创空间

10.加强实体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11.加速传统制造企业互联网转型升级发展

12.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构建与国际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13.深化管理体制和制度的改革,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复制 14.关于纯电动汽车参与商业保险时若干问题的建议 15.关于建立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追责制度的建议 16.关于应对工业4.0、建设先进机电制造业的研究 17.关于促进上海市小微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8.关于加强管理上海自贸试验区注册私募基金账户,防范金融风险的建议

19.“互联网+”时代下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及对策研究 20.关于在十三五期间推进上海汽车工业智能制造的建议 21.增强会展行业法制建设,助力上海打造国际会展中心 22.上海自贸区人才政策评估研究

23.TPP对我国对外贸易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及因应策略研究 24.切实加强房地产中介监管 促进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25.后迪士尼时代的上海旅游业发展研究 26.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三、文化教育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弘扬海派文化品格,着力提升核心价值观感召力、理论成果说服力、宣传舆论影响力、文化产业竞争力,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实现教育现代化,使上海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富活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抓好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动上海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2.关于完善在校大学生课程考试考核评价管理机制的若干建议 3.依托互联网技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走出去 4.关于互联网在线教育在教育扶贫中作用的研究 5.大学生创业与大学教育改革的研究

6.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7.建设科创中心背景下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8.借鉴国际继续教育体系,建设我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制 9.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的研究 10.在严格控制上海人口下,上海地方高校外地生留沪的可能性研究 11.关于上海市逐步建立0—3周岁婴幼儿全日制看护机构的建议 12.关于理顺体制、机制,发展地方志编修事业的建议 13.高雅艺术教育在高校的发展研究

14.上海市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调查 15.关于改革现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报销制度的建议

四、医疗卫生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动城乡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资源均衡布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立体化的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鼓励健康服务业发展,提升市民健康水平。

1.改进青年医生培养模式,提高青年医生待遇的建议 2.关于提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效率的建议 3.第三方协调视角下医患关系纠纷的处理机制探究 4.建立医疗服务评价指导性标准

5.关于完善非专业目击者应急救助技能的建议 6.公立医院设立药事服务费的建议

7.开发与应用全市药品医保支付平台的可行性研究 8.关于试行“患者住院无陪伴和营养包餐制度”的建议

9.加快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强化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

10.完善监管体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食品药品监管 11.深化医养结合体系建设,健全老年医疗服务 12.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和长期护理保险

五、社会治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强化法治保障,大力建设法治上海,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手段促进改革、推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依法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健全完善地方法规,增强社会法治意识。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深入发展。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更加普惠便利的养老服务。1.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2.发挥民主监督在政府财政预算决策中的作用

3.运用好上海丰沛的红色资源,丰富并引领上海人民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4.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改革实践 5.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6.关注不同社会群体民生保障差异,完善社会政策、扩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7.重视特大型城市人口调控,优化人口结构、完善人口管理 8.加大政府管理创新力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9.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功能 10.深化群团改革试点工作,提高群团组织的活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11.加强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从根本上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2.有效发挥环保法在城市环境安全管理的作用 13.关于《碳排放交易管理条例》相关问题研究 14.对抗雾霾——机动车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15.完善体制机制,做好罪犯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 16.关于业主自治制度研究

17.上海交通行业特许经营体系中政府监管探究

18.探索社会工作在老年社区照顾中的作用,促进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专业化的发展

19.关于完善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的政府协调机制和制度建设的建议 20.完善特殊工种群体法律保障制度的建议 21.关于国有企业延迟退休年龄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22.关于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作用的研究 23.从产权保护的角度看政府职能转变 24.国外知名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分析及启示

25.石化行业废气排放现有法规、现状的梳理及优化建议 26.关于发挥民主党派优势、参与和谐社区共建的建议

27.基于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框架下的上海区县政府的环境管理

28.新常态下高校党派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29.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能力培养研究 30.“二胎”新政出台后,切实提高对丧失生育能力的失独父母的养老保障

六、城市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管建并举、管理为重、安全为先,更加注重功能建设,加强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努力形成科学高效、安全有序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健全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常态长效综合管理和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落实最严格、高水平的环保标准,依法从严管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特别关注城市发展的短板问题及城市的能力底线。

1.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上加大治理监管力度

2.严格守住建设用地总量底线,以城市更新和土地二次开发来加强存量调整

3.加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协调发展的建议 4.临港地区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优化 5.小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的建议 6.亟待完善长江路隧道道路配套工程

7.关于建设上海市两大机场之间的快捷交通的建议 8.关于建设配套上海市邮轮港快速通道的建议 9.按生态文明的要求做好区县黑臭河道整治的建议 10.推进上海无人智能停车系统建设的建议

11.上海城市交通隧道泡沫水喷雾消防系统可靠性的调研 12.关于上海建立国际创新中心的供给侧生态体系建设的建议 13.加强城管队伍培训 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14.特大型城市保障食品安全战略和社会共治体系研究 15.城市违法经营顽症治理模式研究 16.“证照分离”后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研究 17.设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机制研究 18.推动上海市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建议 19.建立新能源汽车全寿命周期的环保管理制度 20.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管控制度的建议 21.关于本市“十三五”期间加快规划布局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的建议

22.要高度提防网购经济下过量固废处理产生致癌物的问题 23.关于加强区县城市排水管网通沟污泥的处理处置的建议 24.如何缓解上下班高峰时期乘地铁难问题

25.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中心城区公交、轨道交通客运工作

26.资源瓶颈下,调整上海城市建设中旧区改造和项目征收补偿政策的建议

27.加快完善“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旧区改造和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性住房建设

28.大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宜居城市 29.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落实企业法人、政府部门、基层等责任,保障城市生产安全和运行安全 30.城市立体绿化发展研究

第三篇:2012课题申报通知及申报指南

2012湖南省体育局、湖南省体育科学学会课题申报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做好2012湖南省体育科学学会课题申报工作,现将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申报课题要紧密结合湖南体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建设湖南体育强省为发展目标,重点针对湖南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开展应用对策研究,为湖南建设体育强省服务。

一、课题申报的范围(详见课题申报指南):

《湖南省体育科学学会研究课题申报指南》每年发布一次。

二、课题类型及立项计划

课题分为湖南省体育局指令性课题、湖南省体育科学学会特色课题、优秀青年课题、一般课题。前两项课题研究时间为1-2年,后两项课题研究时间为1年。为平衡各研究领域的课题申报,对每个领域的课题立项作出严格规定,采取择优立项的原则。其中指令性课题立项数量10-15项、特色课题立项6项、竞技体育类课题立项20项、群众体育课题立项20项、社会体育课题立项20项、学校体育课题立项20项。

三、课题申报要求

1、课题申报人须是湖南体育科学学会会员,湖南省体育科学学会的单位会员申报将优先考虑。

2、申报的项目要求研究目标明确,立项依据充分,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实验方案先进可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清楚,研究具有明显的创新之处;已有一定的研究工作基础和实验条件;预期成果切合实际;经费预算合理;项目研究人员应组成项目组,项目组成员一般为3—7人,人员结构合理,研究时间能够得到保证。

3、指令课题的申请人应正在从事相关专业或相关专业研究的专业人员;特色课题的申请人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年龄在60岁以下,中级职称的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在申报项目的研究领域内有较突出的成就;优秀青年课题申请人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未曾主持过该类项目且在2012年1月1日未满40周岁,项目组成员以青年为主。一般课题申请人年龄不超过60岁,具有正高职称的原则上不申报该类项目。

4、承担省体育局科学研究项目尚未完成(结题)的项目负责人,不准再申请。每人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累计最多不超过2项。本次课题立项与申报单位以往申报课题结题情况挂钩,对于课题完成优秀者给予奖励。

5、申报一个课题需交评审费240元。

四、材料报送

申报项目书在http://www.xiexiebang.com

联系电话:0731-84515809 学会QQ群:106478717

附件:课题指南

一、指令性课题研究

1、实现“体育强省”目标和建设规划研究。

2、湖南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储备研究。

3、我省竞技体育结构调整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4、肌电技术在赛艇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5、举重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

6、游泳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

7、运动员赛前降、控体重的研究。

8、十二届全运会湖南省各运动项目夺金技术的攻关研究。

二、特色课题研究。

1、湖南省体育产业竞争力与市场体系建设研究。

2、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3、高尔夫运动发展研究。

4、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5、我省休闲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6、湖南省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模式与社会效益形成研究

7、以迪马斯(体育用品实业公司)公司现象剖析湖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三、竞技体育研究

运动员心理监测、训练与调控,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技术发挥失常的心理机制及克服研究,科学训练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以及实践研究;我省训练单位基地化建设研究;运动员机能监测与评定系统建设研究;训练监控研究;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体能训练及防止运动损伤方法研究;不同项目专项力量素质指标及评定方法的研究;运动伤病的防治与康复研究;运动营养学研究;不同项目专项技战术研究;运动心理学在竞技体育中的运用研究;训练方法、手段,体能恢复,运动营养,训练、竞赛中运动医学监测,运动损伤防治。

四、群众体育研究

湖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我省群众体育发展现状、特点及地区差异的调查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培训体系及信息管理的研究;我省青少年体育发展趋势与对策的研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农村体育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社区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的研究。

五、社会体育研究

国民体质状况与生活方式研究;创编全民健身新优项目研究;城乡全民健身统筹发展的对策研究;群众体育工作创新研究;我省健身气功功法推广和站点建设的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习练太极等传统体育对增强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研究;民族、民间、民俗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六、学校体育研究

湖南省学生体质健康与教育制度改革研究,湖南省青少年体育研究;体育课程改革的反思与推进策略;体育动作技能学习原理;学生体育成绩考核标准;体育教学的社会学问题;体育教法与体育学法;学校体育促进学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归责;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与学校体育改革;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化发展;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条件与工作绩效等。

第四篇:关于2011年民盟长沙市委参政议政招标调研课题的

关于2011年民盟长沙市委参政议政调研课题招标的通知

民盟各支部:

经研究,2011年民盟长沙市委参政议政课题面向基层招标,招标课题确定为3 个(见附件1),请有意向的支部从中选报欲承担的课题(可根据各自情况,从中选取具体调研方向),于6月15日前,以书面和电子邮件形式报民盟市委参政议政处。

联系人:周彪李兰宏

联系电话:85112776

电子邮箱:mm5110237@163.com

民盟长沙市委

2011年5月25日

附件:

1、《2011民盟长沙市委参政议政招标调研课题目录》

2、《中国民主同盟长沙市委员会参政议政调研课题申报书》

2011民盟长沙市委参政议政招标调研课题目录

1、关于规范长沙市中小学生托管服务业发展的调研

2、推进法治长沙建设,提升城市国际化进程的调研

3、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为基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

编号:

中国民主同盟长沙市委员会参政议政调研课题

申 报 书

项目名称:

负 责 人:

投标单位:

填表日期:年月 中国民主同盟长沙市委员会编制

填 表 说 明

一、项目申报书由项目负责人填报。

二、封面左上端的“编号”栏目申报人不填写。

三、负责人应为课题的实际负责人,只能填写一人。

四、填写内容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和关键。

五、课题研究周期原则上为五个月。

六、申报书一律用A4纸张打印,一式3份,连同电子文档,一并寄送民盟长沙市委参政议政处。地址:长沙市白沙路255号,邮政编码:410002,电话: 85112776,传真:85119562,邮箱:mm5110237@163.com。

七、凡递交的申报书及附件概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一、申请课题名称:

二、基本情况

三、承担课题所具备的优势(相关著作、论文和经验)

四、调研提纲及基本思路

第五篇:武汉市十二五课题申报通知

市教育局批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

“十二五”课题申报等有关文件的通知

各区教育局,市属大中专院校,直属中小学、幼儿园:

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的《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已经市教育局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附件:

一、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二、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三、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四、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附件一: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

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区教科所(室、中心),市属高校科研(教务)处,直属中小学、幼儿园:

经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按照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决定自2012年3月5日起组织2012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印发给你们,并将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根据《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规定,申报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负责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职在岗,小学、幼儿园需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其他需具有中学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是教育行政及科研部门业务科室负责人。不具有中学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须有两名中学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重大课题申报者必须具有中学高级及以上职称,且承担过市级及以上重点课题。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课题的实际组织者和指导者,并在课题研究中担任实质性工作。

(二)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为国家财政支持的社会公益项目,资助在公共部门服务的教育科学工作者。在研的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负责人不得再申报新课题。凡已在国家和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课题,不再参加本市“十二五”规划项目的申报,但各单位须将申报材料及立项证明交本区教育科研机构审核后报市规划办备案。

(三)重点及专项课题的申请人须承担并完成过市级及以上研究课题,或多次承担并高质量完成了市级及以上课题研究工作。

二、课题申报

(一)2012 年为“十二五”规划课题第一次申报,立项规模和数目为200项左右,共分五类: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专项课题、一般课题和教师个人课题。其中重大招标课题、重点课题、专项课题均有不同额度的经费资助。申请人要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参考资助标准,提出拟申2

请的资助额度(具体标准另行通知)。申报重大课题和其他规划课题互不交叉,申请人只能从中选一。

(二)申请人根据《课题指南》所列示的研究领域进行选题论证。重大课题名称即为研究题目,申请人不得自行命题、随意扩大和缩小研究范围,否则不予受理。其他规划课题申请人可参照《课题指南》所提出的研究领域,自拟课题名称,鼓励切实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反映武汉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创新性课题,在涉及农村教育问题研究时,优先考虑新城区的课题申请人。

(三)从本起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申报课题全部采取网上申报,网上评审,市规划办只受理区教科规划办、市属高等学校、局属中小学(幼儿园)有关单位上报的信息,个人及其他单位上报的信息为无效信息。下载、申报系统为“武汉教育科研信息化平台”(网址:htt://jyky.whjy.net)。系统开放时间:2012年3月5日至2012年6月5日。登录用户名为各区各单位中文全称,统一初始密码为98765(登陆后请及时修改密码以确保信息安全)。

(四)凡申报课题的市规划办专家组成员须回避课题评审工作。课题评审坚持质量第一,宁缺毋滥。专家评审结果报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后公示,无异议后下达课题通知并拨付课题经费。申报自筹经费课题,须由所在单位填写经费保障意见。

(五)课题申报单位、各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相应的教育科研主管机构)、市属高等学校和直属中小学(幼儿园)要加强对本课题申报工作的宣传、组织、管理和指导,既要积极鼓励,又要严格把关,应依据《课题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和本通知的要求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认真审核申请人的资质和信誉、前期研究基础、课题组研究实力和支撑条件,签署明确意见,保证申请人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确保课题申报工作的质量,并认真履行课题立项后的日常管理,帮助课题负责人按期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努力推动全市教育科研工作大发展。

联系人:张惠诚 电话:85689523 李 燕 电话:85326800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附件二: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1年12月)

为更好地发挥教育科学引领作用,积极推动武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实现武汉教育现代化,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武汉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一五”武汉教育科学规划工作回顾

(一)主要成绩

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为科学决策服务、为广大师生和基层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宗旨,围绕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育局中心工作、社会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履行研究、指导、管理和服务职能;遵循教育科学规律,积极探索教育科学研究及规划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机制,全市科研课题层级和研究水平显著提高,规划管理工作获得长足进步,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课题数量稳步增长,立项层次不断提升,科研参与面进一步扩大 “十一五”期间,我市开展了三批课题立项,确定了410项规划课题,较“十五”增长近20%。增设了专项课题类别。课题立项第一次实现了从幼儿园、中小学到职校、社区学院、高校各级各类教育研究全覆盖。承担了2项全国规划课题研究,较“十五”增长了100%。获得了2项省教育厅重大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省教科“十一五”规划的105项基础教育重点课题,我市有33项,占31.3%;省教科“十一五”规划701项基础教育一般课题,我市有192项,占27.4%。都远高于其他地市。同“十五”相比,我市获得的省教科规划重点课题增长了约200%,省教科规划一般课题翻了两番。

2.创新了管理机制,增强了服务意识,效能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市规划办首创“服务型教育科研”管理,形成了“全员、全程、全因素”的“三全管理”工作模式,确定目标,跟踪服务,持续改进。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基层教科规划办的七大基本职能:科研规划、4

课题管理、学术指导、队伍建设、咨询服务、项目研究和科研情报检索。结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教改、课改对科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市教科规划办实施了“八大行动”:创新立项,开放开题,改革中期检查,改革经费资助,改革管理机制,创新结题鉴定,创新科研培训模式和创建了“同类课题互动研讨交流平台”。我市教育科研管理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激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热情,增强了课题研究的主动性、创新性,受到基层学校、各区科研部门的普遍称赞,同时得到中央教科所、省教科所等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也得到重庆、沈阳、成都、广州等市同行的高度认同。

3.成果丰硕实效显著,科研发挥了先导作用,影响日益扩大

“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科研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服务科学决策,创新办学理念,建设现代学校,改革教育教学,分析学情教情校情,指导问题学生,运用教育新理论和新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名师名校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工作效率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

教育热点、重难点问题在课题研究中得以解决。“武汉市科学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等多项课题成果被市政府、市教育局采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探索,转变了学校教育观念,加强融合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成了学校自觉行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提升了教师的反思意识和专业素养;“轻负高质课堂教学”研究,使学生的家庭作业少了,课外活动多了,教学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困生”研究、问题学生的研究,促进了办学软环境的改善,学生厌学情绪、自卑心理大为改善,学业水平逐步提高。教育科研对教育创新力、服务力、学习力的提升充分彰显。在课题研究中大批干部、教师得到培养和发展,多名教科室主任走上校长岗位,很多课题成员成为了名、特教师。

“十一五”期间,通过课题研究,我市科研人员、教师公开发表论文超过500篇,在《教育研究》等SSCI索引来源期刊上发表了10篇,在《人民教育》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300多篇。5所学校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10家单位的研究成果被湖北电视台、湖北广播电台专题播报,30多所学校的课题成果被湖北日报社等多家媒体报道,20部课题成果(专著)被华中师大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等免费出版。一

项课题成果获教育部二等奖,三项课题成果被评为省技术进步三等奖,200多篇论文、研究报告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国职教学会一等奖,400多篇获省一等奖。(以上统计仅限于已结题的部分课题成果。)

(二)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科研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区、学校教育科研组织机构不健全,分管领导不明确,科研工作缺专职人员和经费保障。二是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参与面不大。对教改课改中存在的某些实际问题,不能自觉运用科学手段研究解决。三是科研管理与指导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些课题选题脱离教育教学实际,存在低水平重复性研究,缺少过程资料,缺乏理性思考和量化分析,研究结论可靠性不强。四是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需要加强,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科研品牌急待培育。

二、“十二五”武汉教育科学规划面临的形势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已成为造福人民和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教育以其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社会功能,已成为重大民生问题。作为中部龙头城市和全国重要中心城市的武汉正步入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教兴市”战略,“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以及建设“幸福武汉”系列工程,给武汉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武汉城乡教育面临新挑战。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面临教育体制变革等难题,教改、课改深入推进面临传统教育观念、评价方式的束缚,教育现代化进程面临武汉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及教育国际化的挑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与人民群众强烈期盼“上好学”、提高教育质量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各类教育大发展之后各学段适龄人口变化趋势复杂化(学龄前儿童小幅攀升、小学学龄人口先小升后大增、初中生先快速减少后趋缓、高中段及高教适龄人口快速递减、老龄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流动进一步加剧带来了农村学龄儿童减少,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持续增长、流动性增强)等,给全市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武汉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把武汉教育打造成为“民生建设的重要品牌、城市品位提升的重要依托、引领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和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的战略目标。各类教育从突出重点学段重点学6

校到全面统筹协调发展,基础教育从同质化办学向“特色+特长”发展转变,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进入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由扩大规模数量走向突出内涵优质发展,职业教育从封闭的学校教育转向“紧贴市场、对接产业”而开放教育。

这一切,均要求教育科研作出科学而富有前瞻性的回应。“十二五”时期,我市教育科学要继续坚持“三个服务”理念,以城市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重难点领域和关键问题为重点,形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各项教育改革,促进师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效能的助推器。

三、“十二五”武汉教育科学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科学研究和规划管理的全局,结合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课题研究与实际工作结合的原则,基础研究重在创新,决策研究基于实证,实践研究突出应用,为武汉教育改革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

(二)主要任务

引领和团结全市教科研人员和各级各类学校干部教师,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努力推动武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转变。

1.加强教育宏观决策和政策研究。围绕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系统性的专题研究,为宏观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咨询服务。

2.大力推动群众性科研工作。引导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积极开展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3.建立和健全“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促进教改课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我市教育管理、教育决策、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

4.全面开展教育科研培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素养。将教师科研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课题培训、互动研讨与

交流合作等科研活动,深化“做中学”的科研队伍培养模式,努力培植和壮大科研队伍,让教育科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使更多的科研骨干成为名校长、名教师。

5.促进教研与科研的常态结合。不断提高各类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广大教师的科研规范、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

6.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加强过程管理,优化分级管理,健全指导和督促检查机制,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效能和信息化水平。继续加强各级教育科研机构建设,突出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发挥教育科研的辐射、引领和先导作用,总结推广我市有影响的素质教育经验和成果。

7.推动武汉教育科研工作改革创新。积极开展与科研先进地区和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武汉教育科研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和关键问题,注重教育科研与实际工作结合,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课题)类别、数量。

8.积极组织申报各级政府有关教育研究的重大项目。做好教育部、全国规划办和省教育厅、省教科规划课题的申报指导工作。

(三)具体指标 1.“十二五”时期,我市课题拟分五大类:重大、专项、重点、一般和“个人课题”,前四项分别为10、30、150、200项。

2.“十二五”时期,我市承担的教育部及全国规划办的项目达到5-10项,承担省级重点课题超过120项,省级一般规划课题超过200项。

3.在SSCI索引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20篇以上,在中文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0篇以上,公开发表论文不少于1000篇,在国家权威出版社和全国优秀出版社免费出版的著作3-5部,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专著不少于20部。

4.积极打造科研品牌学校,力争3—5所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及成果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5.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普及教育,分级培训科研骨干2000人;转化成果100项,促进学校特色彰显。

四、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向

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向的确立,遵循教育科学规律,坚持教育理论研究、政策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教育宏观研究、8

中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衔接。具体领域和方向如下。

(一)教育理论研究

教育理论研究致力于解决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路径选择、城市教育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新时期城市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学习型城市建设中教育服务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教育问题,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主要有: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规律,“高效课堂”与“有效德育”理论建构等研究。

(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具有整体性、宏观性和长远性,是教育决策的重要支柱。通过对武汉及中东部城市教育发展比较,科学规划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结合教育现代化在教育观念、内容、队伍、装备和管理诸方面的研讨,明确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政策、途径;探索集约化、专业化教育组团发展与管理,推进武汉城市圈“教育一体化”。主要有:区域教育发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教育集约化组团发展等研究。

(三)教育人才资源研究

教育人才资源是教育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根基,包括教师队伍、干部队伍、教育行政管理者和教育教学研究者,以及教育服务工作者,突出提高校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发展水平,探索教科研人员的评价机制和专业发展。主要有:教育人才资源开发、优化配臵与培养激励机制,干部、教师轮校问题,校长职业化、教师专业化和科教研人员专业发展,教育家培养及名校长、名教师成长机制,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继续教育和身心健康问题等研究。

(四)学前教育研究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中最薄弱,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武汉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做大学前教育”“实现全覆盖”和“全市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使公办园比例占总数60%以上”等重大举措,武汉学前教育格局将会大突破,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规模扩张和内涵发展并重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主要有:农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布局、新建住宅小区学前教育资源开发与配臵,幼儿教师准入、聘用及保障机制,幼儿教育之教与学的方式、内容、保教质量评估等研究。

(五)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研究

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凸显“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致力于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培养。武汉义务教育已跨过了基本均衡阶段,正全力迈向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正在由数量规模扩张走向深化内涵,实现优质和特色发展。主要有: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结构布局调整,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化发展,课程与教学,学习方式变革,素质与能力培养,流动人口子女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高效课堂”与“有效德育”区域推进策略等研究。

(六)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 发展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推动经济发展,为武汉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输送知识型、技能型人才,在建设新农村、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武汉职教须按照“就业优先”原则,紧贴市场、对接产业、提高质量、打造精品、彰显特色。主要有:职教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品牌专业培育,农村职业教育,职教园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各种学习型组织创建,社区教育等研究。

(七)高等教育研究

市属高校着力于自主能力提高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在汉高校与地方合作互利多赢,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新体制。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增强科研能力,转化科研成果,实现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地方产业发展需借力高校学术与科研优势解决难题,打通瓶颈,顺利完成经济社会转型。主要有:市属高校科学发展与特色发展,高校联合办学、核心竞争力、品牌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创建,部市教育合作机制,大学生创业意识及能力培养等研究。

(八)艺术、体育、卫生、保健、心理健康和科技教育研究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是教育的根本要求,艺术、体育、卫生、保健、心理健康和科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教育科研要重视学生的体魄、心理、审美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主要有: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质量监测体系,积极心理学、心理危机“三预”,运动及艺术潜能开发、学生视力保护等研究。

(九)教育信息化与国际化研究

武汉作为中部特大城市和着力创建的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主要有:现代教育技术,数字化校园,城域网建设,区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教育云服务体系的数字技术教育,教育现代化现状、对策,信息化与教学、教研及管理方式方法创新,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各类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中小学生出国留学问题,学生国际理解教育,跨境教育服务贸易问题等研究。

(十)其他研究

涵盖美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家庭教育,“两困生”、问题儿童、超常儿童成长,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等研究。

五、措施与保障

“十二五”武汉教育科学研究与规划管理的基本思路:保持总量,提高品质,突出重点,创优品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武汉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努力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和效益,积极促进教育科学事业繁荣、快速发展。

(一)切实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落实保障措施

为确保我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的落实,促进课题层次和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加强教育科学的组织领导。各学校、各区、市教育行政管理及科研部门要切实解决好教育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机构,充实力量,加大投入,落实指导。支持和奖励有重大突破的科研课题,表彰先进,推广典型,使全市教育科学在“十二五”取得更大成绩。

(二)切实提高信息化水平,强化过程管理,健全教育科研的体制机制

研制“武汉教育科研信息化平台”,逐步实现网上科研培训、资源共享、互动研讨、文献查阅、咨询服务和科研情报分析及报送数据报表,积极推行课题网上立项、检查和鉴定,努力降低过程成本,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区、校三级教科研网络,建立科学、高效的市、区、校教育科研分工协作机制,增强科研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落实“三全”管理,完善服务型教育科研机制。

进一步完善教育科学研究、指导、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重点课题研究情况年报制”、“课题指导专家联系制度”、“课题类别转化制度”,修

改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立项结题标准等文件,促进教育科研的学术性、规范化。建立考评机制,市、区教育局和学校要将考评结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市、区规划办和学校教科室要按职能分工和职责要求建立和完善科研工作考评办法。

进一步完善课题资助制度,继续坚持课题所需经费“分级投入、按比例划配”原则,建立健全区级科研经费投入机制,确保科研项目顺利完成。“十二五”时期,重大项目给予大额度资助,一般课题和教师个人课题实行“以奖代资”。

(三)合理设臵课题类别,实行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切实提高科研实效

调整规划课题结构,增加类别。增设重大课题,突出区域内全局性、战略性教育问题的研究;创设“教师个人课题”,满足广大教师的科研需求。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区域合作研究。鼓励以重大项目为龙头实施系列课题研究的联合攻关机制。

重大课题指涉及区域教育发展全局、能产生广泛影响的项目,以市教育局及市教科院职能部门、区教育局、市属高校和在汉高校有一定研究实力的教育科研部门为申报主体。重点和专项课题是指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研究,以校长、名师、骨干教师、教科研人员为申报主体,其中专项课题有名校长专项、名师专项和青年专项(40岁以下)。重点和专项课题由市教科规划办与课题承担单位共同管理,区规划办协助;一般规划课题采取委托管理;教师个人课题以区、校管理为主;重大课题以招标为主,重点、专项和一般课题采取匿名评审方式,教师个人课题采取成果认定方式。

“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仍然实行“五年规划,三次评审”(比例为5:3:2)。继续向薄弱地区和偏远学校倾斜,向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倾斜,积极扶持新校、新人。

(四)加强科研培训指导,切实提高基层学校干部教师的科研素养和研究能力

各级教育科研机构要针对基层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但教育理论、研究方法不足的特点,积极组织科研理论、方法的学习研讨,针对科研过程、重要环节和关键问题进行培训,切实增强科研培训的实效。

要加强课题选题指导,结合基础教育实际,突出行动研究,加强实证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要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让广大教师在科研中得到锻炼。

要继续加强课题中期指导、管理和服务,使中期检查指导成为课题质量和研究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继续开展同类课题横向互动研讨,支持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科研协作、研讨团队培育,打破壁垒,避免低水平重复,全面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和成果质量。

(五)强化成果应用,发挥科研成果在教育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课题组及所在单位要当好科研成果宣传、推广和转化的“第一责任人”,采取积极措施,充分发挥研究成果在教育管理、学校发展、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机构要成为科研成果宣传、推广和转化的“第一平台”,充分利用报刊、影视、网络等途径积极宣传报道我市的教育科研工作,支持优秀成果的发表、出版。

1.逐步设立“教育科研奖励基金”,市、区教育局要加大对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个人和优秀成果的评比、表彰,积极支持教育科研创新,推动教育科研的普及工作。

2.逐步设立“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基金”,市、区规划办要积极推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确有重要价值的成果的转化工作,及时摘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研究成果报告会、交流活动,发布研究信息,组织形式多样的专题报告或学术研讨,积极促进教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

3.实施“科研品牌建设战略”,评选一批科研积极性高、基础厚实、研究能力强、成果成效显著的学校,建立“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校(园)”,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选取典型学校给予专项资助和系列指导,通过长期培育,打造出在全省、全国有很大影响的科研品牌学校。同时,继续支持既有科研品牌的深化发展、特色发展研究。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附件三: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2011~2015年)

选题说明:课题指南旨在引领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围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研究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应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重视以创新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加强基于实证的决策研究,强化以标准和模式为主导的实践研究,体现教育科学研究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提高选题的针对性、实效性,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制度、模式、标准,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使教育科研切实助推教育科学发展。

一、重大课题(10项)

1.武汉市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标准及实现途径研究 2.武汉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标准及推进对策研究 3.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4.“有效德育”的目标、内容与路径体系等研究 5.“武汉教育家”型校长、教师的成长机制研究 6.武汉市中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 7.武汉市基础教育特色校(园)形成途径研究 8.武汉市普通高中办学体制研究 9.武汉市职业教育园区的管理体制研究 10.武汉市市属高校学科建设研究 二、一般课题(181项)

(一)教育理论研究

1.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2.现代化城市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3.基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4.城市教育公平性、均衡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教育理论研究

(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6.基础教育内涵与特色发展的战略研究 7.武汉城市圈“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8.武汉及中东部城市教育发展比较研究

9.教育行政管理职能转变及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10.教育督导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11.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体制机制)研究 12.武汉市初中“后标准化”发展研究 13.武汉市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政策、途径研究

14.现代化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装备、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研究 15.武汉市各类学校教育现代化策略研究 16.城市教育资助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 17.优质教育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18.武汉市十二年义务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9.国家中心城市办学体制多元化研究 20.武汉市民办中小学办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1.区域教育科研创新与服务水平提升研究 22.国家中心城市教育科研、教研机构建设研究

(三)教育人才资源研究

23.新时期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高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4.新时期教师编制管理与效能提升研究 25.义务教育教师及干部轮校实践研究

26.国家中心城市教育人才资源开发、优化配臵管理机制研究 27.学区内教师队伍专业协同发展和教研、科研协作机制研究 27.新时期教师岗位管理、聘任制度改革研究 29.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与管理策略研究 30.促进不同年龄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31.教育家型教师教育教学艺术风格形成与示范效应研究 32.教育家型校长办学思想提升与办学实践创新研究 33.校长职级制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34.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领导力提升研究 35.新时期智慧型教师培养研究

36.新时期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与执教能力评价研究 37.职业教育文化复合型、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 38.名师、名校长成长研究 39.教师身心健康维护研究

4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保健教师培训培养研究 41.中小学教师培训与继续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研究 42.外籍教师与本市教师的教学交流互动研究 43.教研、科研人员专业发展与评价机制研究

(四)学前教育研究 44.幼儿亲子教育研究 45.0-3岁幼儿教育研究 46.托幼一体化教育研究 47.学前保教结合研究

48.幼儿游戏活动和课程建设研究 49.学前教育中教与学方式方法研究 50.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 51.幼儿身心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 52.城乡幼儿园协作机制研究 53.农村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研究 54.学前教育资源开发与有效配臵研究 55.幼儿园建设布局与发展研究

56.幼儿教育机构、办园体制和师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57.幼儿教育从业人员职业准入标准、资格认证、聘任及保障机制研究 58.家庭、社区、幼儿园互动合作共育研究

下载2011年社市委参政议政课题申报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社市委参政议政课题申报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申报指引的通知

    附件1: 课题申请指南 一、课题名称及主要研究内容 (一)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装备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 1、主要研究内容 以“十五”前期攻关成果为基础,针对不同稻区水稻机械化......

    申报2014年度保定社科联课题通知

    冀中职业学院 关于申报2014年度保定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通知 各系部、处室: 2014年度保定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指南已经发布,即日起我院科研处开始接收课题立项申请,希望各部门......

    课题申报

    金华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申报、评审表课题名称民工子弟学校语文课堂作业优化策略实践研究——以金华民工子弟学校为例课题负责人刘友花职务(职称)校长、小教高级完成时间20......

    2014年省级课题申报立项通知

    2014年省级课题申报立项通知 各乡镇学区、初中,县直各校 2014年省级课题申报立项工作已开始,有关申报立项文件、表格请在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网站下载(2014.3.17),请参加申报立......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通知★

    关于做好全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系、各部门: 根据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通知(陕教科规办[2012]1号),为做好我院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

    关于申报2010年度中国科协调研课题的通知

    关于申报2010年度中国科协调研课题的通知 科协调函综字„2010‟12号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办公室(秘书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调......

    社会调参考课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状况调查 百姓对党的四代领导集体的基本看法调查 某一地区、某一行业人群......

    2014学年第四届校级课题申报通知(5篇范例)

    弘梅小学第四届校级教育科研课题申报立项的通知 各位老师: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我校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深入推进我校“参与式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