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省委2008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成果1
关于全县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深入,各类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一、我县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1、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类型。按组建形式可划分为五种类型:一是专业协会型。主要是由多户同一生产门类的农户联合起来,成立专业协会,并在协会的统一组织带领下,加强技术交流,强化生产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二是互助合作型。主要是农户借助致富能手信息灵通、市场开拓能力强的独特优势,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互相合作、互惠互利。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主要是农户依托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专业种养业,并与龙头企业签订生产订单,有效防止生产风险、提高生产效益。四是基层涉农站所领办型。主要是乡镇涉农站所带动农户成立某一专业领域的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并以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的整体力量去带动农户大力发展生产。五是群团组织指导创办型。主要是由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依据其在各自领域内的组织优势和政策优势,扶持引导农户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2、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领域。具体可分为五类:一是种植类。全县已有粘玉米、马铃薯、中草药、水稻、大豆种植协会76个。二是养殖类。全县已有生猪、黄牛、狐貉、大鹅、蛋鸡等养殖类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6个。三是加工类。由从事同一品类农副产品加工的业户联合组成,专业协会或合作社统一原料收购、加工标准 和产品销售价格。目前已有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稻米专业合作社等加工类专业合作社130个。四是流通类。由从事同一品类农副产品流通的业户联合组成,在价格信息、外销渠道等方面资源共享。目前,全县已有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5个。五是农业机械服务类。全县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14个。
3、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一是进一步活化了农副产品流通。全县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中仅专业营销人员就达43 名,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 36个,其流通量占整个流通总量的90%以上。二是进一步加快了农业标准化进程。如县养猪专业合作社每年对 54户会员集中培训3次,年投入技术培训费用10万元左右,县供销社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扶持生猪、五味子、食用菌等特色种养产业发展,培训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人员近千名,并深入农村实地指导农民接受新技术,有效推进了农业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三是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如丰乐乡养貉协会将貉种以最低价供给协会成员,生产过程中做到配方饲料送上门,由于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高等因素,收购期内省内外的客户主动上门回收貉子皮毛,减少农户运销费用。养貉协会入会农户年均增收1.5 万元,仅外销就可节约销售运输费用10万元。四是进一步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村新型经济组织通过组织农民,联合进入市场,在信息传递、技术推广、市场开拓、产品销售等方面集于一体,形成规模效应,解决了集体统不了、部门包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又干不成的问题,增强了整体竞争力,提高了经营效率,强化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五是进一步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如巴彦县丰富农民生猪养殖合作联合社,采取养殖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入社,实行“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标准化管理模式。目前,该合作社已吸纳农户110户,流转土地2250亩。
二、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层组织宣传不到位,群众对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缺乏认识。基层乡村两级对建设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义和作用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农村群众对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法》了解不多,甚至有的群众根本不了解。二是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约束力不强,“小而全、小而杂”现象严重。由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属新生事物,还没有过多的约束条款,导致农村新型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一域多业、一业多会”、“小而全、小而杂”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了“一品多牌”的资源浪费和品牌效应不突出的现象。三是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主体不明确,登记注册环节不规范。一些个别主管部门对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相关政策掌握不透彻,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时大打折扣,对国家明确规定的免费为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的规定不能严格执行,影响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四是配套政策不完善,扶持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扶持力度不大,这是制约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化和深层次发展的主要问题。
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内部运行情况看:一是新型经济组织功能薄弱,社员之间关系松散。部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处理社员关系时比较简单,利益化倾向比较明显,在向农户推销种苗时积极主动,而后续服务相对不足,感受不到合作的优势,难以分享合作的甜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还没有真正形成。二是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运行不规范,民主管理水平不高。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规范化程度比较低,虽然大部分经济组织都制定了规范的章程,但多流于形式,科学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有些合作社产销衔接不够紧密,重盈利轻服务,重分配轻积累。三是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成员素质偏低,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代表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文化程度基本在初中左右,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寥寥无几。文化素质不高,导致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和长远的发展眼光,这也成为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障碍。
三、关于加快发展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几点建议 第一,高度重视,把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摆上重要日程。一要成立领导组织。县一级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导小组,明确指导服务机构,并把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纳入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臵,一以贯之地抓好,抓出成效。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专人,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二要出台完善制度规定。研究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意见》,规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为其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三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将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纳入对各乡镇工作考核目标体系之中,开展绩效评估,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四要深入搞好政策宣传。涉农部门要把学习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作为一项经常性活动,多途径、多角度宣传其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及其相关政策法规家喻户晓。
第二,积极探索,走多元化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新路子。一要借助外力。要依托基层组织,做好“支部+协会”、“龙头企业+农户”、“营销机构+农户”三篇文章。通过有效依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二要发挥能人作用。要注重把农村有技术的人、农村懂政策的人、农村成功经纪人发动起来,让他们牵头办合作社,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或销售渠道,全面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三要搞好规模发展。通过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营销,形成生产、加工、销售 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要根据本地的产业特点,引导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合与合作,发挥规模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三,完善服务,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二是加大典型培育和宣传力度。要重点抓好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典型培育工作,并在面上大力推广。要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对新型经济组织和经纪人作用、事迹的宣传报道,对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提高其社会地位,为其“正名”、“正位”,真正形成跑流通光荣、搞营销有功的氛围,为其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加大自身建设力度。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自身特点,制定严密和可操作的章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按照股份制的构架,组建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明确“三会”的活动范围、责任和权利。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合作组织有关经营、分配等重大事项,必须经民主讨论决策。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成员以劳动、技术、土地、资金等生产要互入股的形式参加合作组织,并享受收益分配。
第二篇:合作经济组织调研
第40期
中共金乡县委政策研究室 二00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与对策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农民为主体、本着“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形成的经济实体。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是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有效形式,也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措施。近日,县委政策研究室会同县供销社,深入羊山镇金勇、祥义等蔬菜合作社进行专题调研,并就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我县是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较好的县市区之一。截止目前,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2000余个,总量居全市首位,约占全市的20%。其中注册登记的合作组织117个(注册涉农协会36个,注册合作社81个,注册资金1.3亿元),发展社员(会员)6.5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47%,高于全省40%的平均水平。2008年社员(会员)人均纯收入在7000元以上。在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社中,由供销社引领发展的636家,占32%以上。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农产品由分散化向规模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为会员统一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物资供应等服务,帮助会员与加工企业或运销组织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把分散的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提高了农产品的供给总量。金乡县天元棉花专业合作社为入社棉农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包括低价供应优质农资、免费开展测土配方、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棉花,目前已吸收社员近1000户、入社棉田3010亩。高河乡由57名农民组成、出资本金32万元注册的盛源白莲池藕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007年刚成立时31亩池藕,发展到目前200亩、标准藕池130个的种植规模。
(二)加快农业生产由传统化向市场化迈进。农民专业合作 2 经济组织通过引进、试验、示范新作物品种,传播专业生产技能;通过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合作公司专家办培训班或现场指导等形式,提高了群众运用农业科技的水平,促进了农民生产的市场化。羊山镇金勇、祥义蔬菜合作社分别与寿光、青州合作组织合作,由合作方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并派驻技术人员全程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产品由寿光、青州蔬菜公司全部回收加工,以寿光蔬菜品牌销往全国。通过“公司提供设施、群众按要求种植、产品与市场接轨、统一包装销售”合作方式,全镇已经形成96个、400亩的现代化高标准蔬菜大棚生产基地。据调查,近几年来,全县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引进推广与市场直接对接的先进实用技术和科技新成果60多项,引进、推广种养业新品种100多个。
(三)推进农业经营由松散化向一体化转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服务渗透到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解决了集体组织“统”不起来、技术部门“包揽”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如依托村内5个零散山药种植户发展壮大的鸡黍镇东李村山药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吸收社员160户,辐射带动周围11个村发展山药种植500余亩。合作社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销售价格、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对外销售,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等终端市场,“红斑山药”产品价格高于其他同类产 3 品3-4倍,促进了合作社内部种植、开发、销售的一体化。
(四)推动农村经济由风险型向效益型转变。一方面专业合作社通过为社员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服务,签订统一订单,引导社员从事专业化生产,减少了种植、养殖等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他们握紧拳头、形成合力,有组织地拓宽销售渠道,既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又避免了竞相压价、恶性竞争,提高了农民收益,有效规避了农业风险。胡集白梨瓜一度存在与周边地区恶性竞争现象,为规避风险,他们成立金乡县小张庄白梨瓜专业合作社,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和质量安全控制措施,申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统一商标注册、生产管理和外观包装。合作社与宏昌公司等建立长期社企互助、产购销合作关系,并在北京、郑州、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及周边县市区建立销售网点56处,与300多个客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年均销售收入达6000万元。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较快发展,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还不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党委政府重视不到位。2007年7月国家颁布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目前我省正在加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我县自2003年出台《关于依托 4 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之后,缺乏相关的配套措施和扶持政策。二是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性质不够了解,将其与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混为一谈,与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有的认为合作组织既无项目和资金支持,又不能直接增加税收,远水解不了近渴。三是农民认识不到位。从调查情况看,有近70%的农户不知专合组织为何物,参与意识不强。四是龙头企业认识不到位。部分企业把专合组织当作多余的中间环节。由此出现了政府引导、扶持不够,管理不规范,活动不经常,部分农民对合作组织缺乏了解,创办或参与热情不高等现象。
(二)运行机制不健全。一是组建不规范。部分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违背规律和一般程序,致使专合组织有数量、无质量、效果差,甚至与村级组织搞成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我县注册登记的117个合作社(协会),其中乡镇政府或有干部身份人员牵头组建的约占20%。二是内部管理不规范。有的没有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有的最起码的章程都不齐全,操作极不规范。三是管理体制不规范。从调查情况来看,专业合作组织由县社、民政、工商等多个部门参与管理,缺乏统一协调性,存在各自为政现象,缺少权威部门牵头对专合组织发展进行长远规划、指导和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农民专合组织运作较规范、作用发挥较好的不到10%。
(三)政策措施不配套。一是优惠政策不多。缺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二是财政扶持较少。现有惠农政策大多是扶持到农户,对农民专合组织扶持资金不足。三是融资信贷困难。大部分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规模普遍在5-15万元,缺乏抵押资产,全县95%以上的专合组织因资金问题而运转困难、维持发展举步为艰。四是服务手段单一。全县80%以上合作社(协会)会员在10到40户之间,服务功能较弱,在新技术服务、市场开发等方面显得无能为力。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对策建议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度重视、引导发展。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参与意识。坚持“入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指导不决策、参与不干预”的要求,按照“三民四自”的原则,引导组建和发展壮大一批专合组织,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家万户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尽快制定出台我县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职责和义务,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引导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健康、快速发展。
(二)政策扶持、推动发展。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6 学习借鉴寿光、青州、莘县等地成功经验,研究制定具体的措施办法。加大资金融通和支持力度,建议组建由县、乡财政共同出资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用担保机构,每年从新增农业投入中安排一定数额的专合组织专项资金,用于启动资金或贷款贴息等。税务部门应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税收体系,实行低税或免税政策。金融机构应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低息贷款,允许合作组织及其成员以资产或互相担保的形式申请小额贷款用于生产经营。工商部门应降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登记门槛,对其注册商标等减免费用,鼓励创名牌。农业、质检部门应积极扶持合作组织及其成员树立质量标准意识,推广标准化生产,及时提供检验、检疫和质量、技术认证工作,帮助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组织、人事部门可积极推动涉农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就业、创业。
(三)强化培训、规范发展。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农村基层干部合作经济知识培训,并分级分批举办现有专合组织负责人培训班,着力培养一批合作经济工作干部、合作社辅导员和合作社带头人、“领头雁”。帮助专合组织建立健全民主监督、财务管理、利益联结、风险保障、积累发展等系列规章制度,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壮大自我发展实力。
(四)依托主体、带动发展。鼓励有实力、有市场、有品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市场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专 7 合组织,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实现多方共赢。支持专业大户、经纪人等农村“能人”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搞活农产品加工营销。大力推广“专合组织+农户”、“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党支部+专合组织+农户”等成功运行模式,切实增强专合组织抵御市场风险和助农增收的能力。
(五)抓点示范、促进发展。选定一批产业基础好、专业化、市场化程度高的专合组织开展示范,重点抓好提质上档,总结成功经验,树立示范典型,促进面上发展。在产业环节上,把市场化、商品化较高的大蒜、棉花、蔬菜、畜禽、水果、食用菌等作为发展重点;在经营环节上,把合作加工、合作购销作为重点;在区域发展上,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乡、村作为重点。同时,要按照自愿平等、互助合作的原则,鼓励和引导产业相同的农民专合组织联合起来,组建跨区域的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增强竞争力,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供强力支撑。
第三篇:对南江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研
对南江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研
中共南江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青理东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选择,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是当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实现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南江紧紧围绕黄羊、金银花、核桃等特色农业资源,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目前,全县组建各类专合组织386个,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和社区服务等领域,带动5万多户农民共同致富。2006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人均纯收入比非成员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300元,展示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主要做法
——以支部为核心,推行“支部+信合+协会”。发挥基层党组织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发动群众的政治优势,紧扣特色产业,凝聚人心、集中民智,带领农户创办农村专合组织。通过”支部+信合+协会“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党组织、信用社、专业合作组织相融互动。黑潭乡南鹰村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引导作用,牵头组建了南鹰村茶叶生产专业协会,拥有固定会员123名,引导全村96%的农户种植茶树,年创产值110万元,协会会员年茶叶最高收入达3.5万元,比一般农户人均高出1200元以上。关路乡柏桠村,由党支部发起,成立了南江黄羊养殖协会,吸收会员130名,协调信贷资金110万元,发展南江黄羊2800多只,年增收4万多元,带动周遍发展黄羊2.9万只。
——以企业为龙头,推行“公司+基地+农户”。2005年,县委、政府绕南江骨干特色产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组建四川北牧南江黄羊集团,建
成驷垭、冉家坝、北极等15个南江黄羊扩繁基地,带动全县48个乡、8.2万多农户发展南江黄羊,种植优质牧草12万亩;带动发展万羊乡40个、千羊村187个,实现产值1.3亿元。光雾山镇铁炉坝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光雾山旅游开发投资公司,以铁炉坝生态农业观光园为基地,通过实行“股田制”的办法,对土地进行集中规模经营。公司每年以每亩土地250元的土地股金支付给合作组织,合作组织则给农户每亩200元的土地租金,每亩土地剩余50元作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其他产业统一支配,农民年终分红。合理的利益机制把公司、基地、农户紧密联结在一起,促进了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以农村大户为纽带,推行“大户+协会+农户”。依托南江骨干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农村“有特长、有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他们牵头领办或创办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一家一户集中起来发展特色产业。上两乡庙垭村农民秦祥志,通过发展酿酒、养猪、养羊、运输等多种经营,牵头创办“祥志养殖协会”,饲养南江黄羊600多只,生猪400多头,年创产值120万元。采取“以羊还羊”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南江黄羊4000多只,年创产值240多万元。
主要成效
南江在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注重发展特色骨干产业、注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注重搞活农副产品流通,夯实了农村发展基础,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提供了可靠的机制保障。——带动了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南江黄羊、金银花、核桃、生猪、茶叶、翡翠米等骨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村专合组织,创新专合组织模式,组建了南江黄羊养殖协会、核桃专业协会、银花专业协会、茶叶专业协会、专业园场等不同规模和范围的专合组织,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全县南江
黄羊饲养量达到110万只;核桃栽植面积达到21万亩,产核桃480万公斤;金银花栽植面积达到23万亩,产干花300万公斤。
——实现了流通增收。促进流通增收是实现农民稳定增收的关键。充分利用农村专合组织联系广、范围宽、信息灵的独特优势,广泛收集市场信息,准确把握市场导向,定期发布市场动态,引导农民自觉适应市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避免生产盲目性。大力发展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如林产品公司、长赤翡翠米业、华香面业公司、桦兴食品、米仓茶叶,从农副产品深加工入手,开发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采取“协会+经纪人+农民”的销售模式,将农副产品迅速推向市场,既帮助农民节省销售费用,又增加农民的销售收入,还帮助农民抵御了市场风险。2006年发展营销贩运大户1.9万户,培育农民经纪人3.12万余人,实现农副产品流通增值6000万元。
——培育了一批新农村建设人才。专业合作组织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还促使了大批乡土人才脱颖而出。通过实施“三向培养计划”(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后备干部)、“十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百村大学生计划”,整合了农村人才资源,提高了农民素质,发挥了农村能人效应,激发了乡土人才创业活力。今年1-10月累计培训农村种养专业能人15.2万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23万人次,培训农村党员骨干技术人员4.6万人次。
几点体会
专业合作组织是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有效载体,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几年的实践,深刻体会到:
——必须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基于个体自愿而组织起来的利益共同体。在推行专业合作组织过程中中,必须坚持“农建、农管、农所有”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行“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的组织形式,公平公正、自主发展的权责体系,自我服务、民主管理的管理模式,让农民自主决定专合组织的内部事务,实现农民个人利益与专合组织经济利益的有机结合——必须坚持支部引领。要高度重视党组织在专合组织中的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党组织对农民专合组织的领导、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工作。针对跨村、跨行政区域组建的农民专合组织,要敢于打破一村一支部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农民专合组织中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实现农民专合组织与基层党建同步推进。
——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发展专合组织中不仅要实现党组织在农村基层工作中的“政治效益”、“组织效益”,更要实现专合组织、信合部门和农民群众的经济效益。要坚持以农户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市场淘汰什么,就放弃什么。只有紧跟市场步伐,把准市场脉搏,及时调整思路,增强竞争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四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化
文章标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化
今年以来,我委在石家庄市委农工委的正确指导下,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形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情况
按照石市建设北方特色农业区规划和“一特三化”发展县域经济指导思想,立足传统优势和区域特色,围绕“三种、两养、一绿”六大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截止目前,共建成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4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2个,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9个。各类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8个,注册登记的有32个,共辐射全市12个乡镇(街道)120个村的3.2万农户。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年经营服务收入达1500多万元。西瓜种植协会被评为石家庄市十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之一。今年4月份,省委农工办领导来我市指导工作,对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1、创新组织形式,增强农户联动能力。农业的出路在调整,农民的出路在组织。为此,我们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问题,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促进发展。一是抓政策,扶持发展。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措施,并严禁各级部门不得借管理和其它名义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市里每年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和开展各项服务,并在税赋上给予优惠,在项目上给予扶持。二是抓典型,带动发展。我们有选择地扶持发展了龙头企业带动型、技术能人牵头型、专业服务组织牵头型、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型等4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如:我市西瓜种植协会由西瓜大王冯秋须任会长,拥有会员1500多个,协会以产前物资供应、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市场销售等向会员提供全程、优质、低偿服务。并通过注册“新沙蜜”西瓜商标,印发宣传画吸引大批客商来新乐,从而形成了“协会找客商联系订单、瓜农按订单组织生产、销售后由协会统一结算”的客商 协会 瓜农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了“一家一户不能销、外来客商不好购”的矛盾。今年以来,该协会共为瓜农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计3500多吨,培训技术骨干200多人,举办西瓜技术培训班35次,销售优质西瓜10万多吨,经营额近160万元,获利120多万元。又如2002年5月,由市畜牧局牵头,成立了养猪协会,协会对会员实行“五统一分”服务,即: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销售、统一检疫;分户饲养,独立合算,受到广大会员的欢迎,但由于资金短缺,造成协会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为此,我们积极协调资金10万元,支持养猪协会开展业务经营,该协会抓住春节前肉源紧缺这一有利时机,与北京、太原、大同、天津等大中城市客商签订合同,统一组织会员销售,有效的解决了会员销售的难题,提高了效益。截止目前,养猪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700多个,猪存栏8万头,统一销售6万多头,销售额达3600万元,实现利税540多万元。在该协会带动下,全市养猪业发展迅速,今年上半年,全市猪出栏达35万头。三是抓机制,规范发展。为确保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我们针对农民素质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的实际,我们按照“建章立制高起点,执行起来慢步走”的思路,制定了《新乐市农民专业协会示范章程》,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宗旨、组织形式等具体内容,并制定了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章可循。
2、培育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为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今年以来,我们按照“高位起步、多元投入、扶优扶强、制度创新”的思路,进一步加大了龙头企业建设力度。一是高枝嫁接,育龙头。即借助大城市、大公司、大商家的名牌、技术、资金、人才及市场优势,通过合作培育龙头企业。市食品公司破产后,被个人购买,由于资金技术等,企业一直不能正常生产,该企业通过与省农业厅合作,建立了河北省食用菌中心新乐基地,该基地拥有固定资产3900万元,千吨高、低温菌种储存库两座,制种车间9个,该企业今年又投资400万元,新上了食用菌出口加工车间,为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该企业采取“公司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优惠价为菇农提供种子,免费技术指导,签订回收合同,对食用菌实行保护价收购,共签订合同近万份,涉及唐山、邢台、沧州、邯郸和石家庄各县市9000多农户,回收各类食用菌1800多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总结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总结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化农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家,现就我乡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党委、政府对我乡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非常重视,具体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多渠道形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澄清农民在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社会影响。二是突出重点,做好了×××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运行试点工作,帮助、指导×××专业合作社制订了章程,加强了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实行了社务公开和财务公开。三是构建良好的服务平台,为我乡各专业合作社提供科技服务,组织指导他们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采收、加工、分级、贮藏、运输和制定生产技术规程,支持我乡各专业合作社组织申报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引导他们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四是加强人才扶持,为我乡各合作社提供科技咨询,集中组织他们进行了财务培训。五是提供市场信息服务,为我乡各专业合作社提供政策咨询,搜集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我乡各专业合作社在乡党委、政府的精心呵护下正健康茁壮成长,但是由于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晚、规模小,对农户的带动力不强,合作水平不高,以及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存在有的合作社制度管理不规范,经营效益低下等问题,然而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