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乔亚琴事迹材料(大全)
事 迹 材 料
乔亚琴,女,1971年出生,汉族,1994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骨伤专业,同年10月被分配到双辽市中医院工作,2002-2003年在沈阳手外科专科医院进修学习一年,2007年在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进修学习半年,现任双辽市中医院手显微外科主任。
乔亚琴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良好,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道德风范,坚持病人至上,工作作风正派,她刻苦钻研、求真务实地投身于医疗事业,在本系统、本单位有较高的威望,深得服务对象和群众的尊敬、信任和赞誉,乔亚琴同志服务质量优良,病人综合满意度达98%,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及肋软骨炎病具有独到的见解,并在吉林省医学杂志上多次发表论文,如《浅论腰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血塞通片治愈肋软骨炎一例》等。
乔亚琴同志的诊疗行为及病历书写规范,不存在乙级病例和丙级病历,临床用药合理,在医院组织的处方总评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第1名,在临床诊疗工作中不开大处方、花方,无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现象,多年来无医疗纠纷发生,遵章守纪,廉洁行医,文明服务,个人服务零投诉。
乔亚琴同志具有创新精神,在2002年之前,双辽市医学领域无手显微外科,双辽市及周边各市县的手外伤患者都要到长春、四平去就医,当时无人敢尝试手显微外科这一高尖端科目,乔亚琴同志却敢为人先,选择了这一科目去进修学习,经过在沈阳手外科专科医院一年的学习,掌握了这门专业技术,并于2003年回到双辽市中医院开展手显微外科,填补了我市医学领域无手显微外科的空白,因其具有良好的吻合大、小血管技术,又于2007年去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进修学习动静脉内瘘手术,使广大尿毒症患者不用再拖着病危的身躯长途跋涉到省城医院去造瘘— —开启第二生命线,这项动静脉内瘘术又填补了我市医学史上的一项空白。
敢于攻坚,手显微外科急诊手术中最难的莫过于断指再植术,乔亚琴同志在进修回来后不久,即接诊了一例三指离断的病人,叫马晶喜,女,26岁,在一家木材切片厂工作,不慎被切片机切断右手三指,因当时医院刚刚组建手显微外科,很多条件设备都不够完善,助手也不是从事手外科的,她一个人顶着病人、家属、工作上的巨大压力,在显微镜下历经12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凭着自己高超的技术,最终将三个手指成功接活,由此乔亚琴医生能做多指离断的消息在双辽大地传开了,以至于双辽市人民家喻户晓,双辽及周边市县的群众也慕名前来就医。
在我院未成立手显微外科之前,无血管吻合技术,很多血管外伤的患者因来不及到省城医院就治,失血过多都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双辽市也有了能吻合血管、神经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使得每年数以百计的患者挽回了宝贵的生命。
勇于奉献,她总是视患者的疾苦为自己的病痛,无论白天黑夜,都随叫随到,在2007年秋,凌晨1时,乔亚琴同志在睡梦中被医院打来的电话铃声唤醒,原来是一个17岁小男孩因处对象出现危机,在旅店割双腕自杀,在休克的一刹那扑开店门,被店主人发现,急送至医院就诊,当时患者到我院时失血性休克,无法联系其家人,患者大小便失禁,病情危急,乔亚琴同志挂断电话,马上赶到医院,在对患者进行输血、输液抢救完休克后,马上行急诊手术治疗,在显微镜下经过六小时手术后,将双腕离断动脉、神经、肌腱全部修复,从家出来时还是满天的星斗,当出手术室时已是艳阳高照了,这种事例不胜枚举,她总是半夜三更留下熟睡的孩子一个人在家,悄悄地锁了家门到医院做手术,在显微镜下做手术,精力要求高度集中,一台手术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十余个小时,有时双眼都和显微镜筒粘在了一起,有时双下肢麻木都失去了知觉,但每一例成功的手术,患者第一句感谢的话语,都会化解她无尽的疲劳,幸福的微笑总会挂在她的脸上。
从事手显微外科的这十年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总结、学习、深造,乔亚琴同志已能独立、熟练地开展取皮术、植皮术、腹部埋藏术、神经血管移植术、吻合术、手部畸形矫治术、邻指皮瓣术、断指再植术、手部功能重建术、动静脉内瘘术等项科目,成功接治手术患者3000余例,为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解决了我市及周边市县的广大人民群众求治手外科疾病及尿毒症和内瘘术的难题,创造的社会效益更是无价的。乔亚琴同志高超、精湛的医疗技术,已得到了医学同行们的认可,受到单位领导及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因其卓越的工作成绩,曾多次受到嘉奖,并于2005年被双辽市人民政府授予《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每年都被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
近几年来玉米扒皮机的问世,虽然给广大农民朋友带来许多便利,但由于操作不当,也给他们劳动所用的双手造成了近拟于毁灭性损伤,经过乔亚琴同志精湛的手术,使他们尽可能的保全双手,不丧失劳动能力,继续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于2010年在《中华民族民间医药》发表的论文《302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诊疗体会》、《117例骨刺性跟痛定的疗效观察》两篇国家级论文。
乔亚琴同志是一个工作态度严谨、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爱岗敬业的时代典范。
①刊号:ISSN
1007-8517 CN53-1102/R
9月 ②刊号:ISSN
1007-8517 CN53-1102/R
10月
②
①
第二篇:心得体会 乔亚君
心得体会乔亚君
2017年12月2日和6日,我有幸参加了《德州市英语名师人选授课能力培训活动》和《2017德州市小学英语名师人选及团队命题大会》,即英语课改的前奏,聆听了四节精彩的英语课和郭伟老师的命题标准及课堂教学工具,对这些老师们我感受颇深,此时此刻无数个课堂在我的脑海中不断交替出现,让我一次又一次感受着英语课堂教学所带来的魅力。四位执教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英语歌曲,歌谣,PPT活动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运用“任务型”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教师和学生亲切交流,多媒体课件直观,实用性强,活动设计环环相扣,水到渠成。老师们水平不一,风格各异,同课异授,精彩纷呈,每一节课我受益匪浅。这次听课,让我开阔了眼界,明白了英语的课改。通过学习我可以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做到更好。
一、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让我感受最深的要数各位教师语言的运用。教师语言对于一堂课来说无异于生命的源泉,口语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语音,语调要准确,并且优美自然,课堂用语既简练准确又易懂,为学生创设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交际的平台,从而真正地让学生“用中学,学中用”这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这次展示课上我们看到教师们语言能力优异,发音准确,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良好的示范。如德州李园园老师,她的语言表达准确自如,教风沉稳,大气。平原的候玉珠(孕妇)虽然身份特殊,但是一点也不倦怠,那甜美的声音又如浴春风的温暖感觉。烟台的韩丽莉老师语速快而不乱,紧紧相扣,语出惊人,博得了教师们的热烈的掌声。德州的房丽君老师声音如甘泉流入我们的心中。这些教师有扎实的英语基础作后盾,词汇丰富,课堂教学语言充实,教态亲切自然,表情自然,肢体语言很广泛,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教师们生动,自然而又幽默的风格,使学生又放松又紧张,学生在是这种放松的机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效率会很高。
二、教学设计灵活,新颖,别具一格。
教师们都是从课本的文本出发,创设各种情景,以活动为载体,活动中将学习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并学会英语,教师们各自有各自的教学思路设计。首先,上课前孩子们做热身活动活跃课堂气氛,然后从句子中,活动中捕捉到新的单词,再听、看、读懂课文,再到对话讨论,最后拓展,一环扣一环可以说衔接得非常自然,孩子们都能很好的理解和跟进,思维没有断点,孩子们很自然地完成了接触、理解使用等一系列过程。老师们通过个各种操练给了孩子们很大的空间,紧紧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泼的特点,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主角,而教师不是单纯的旁观者,既是倾听者更是出色的指挥者,整个课堂中师生关系融合有序。其中韩丽莉老师用了插叙的讲法,先说开头,又说结尾,让小学生大胆的猜测,让我耳目一新,记忆深刻。她的课堂动静结合,张驰有度。教师引导得法,在学生进行各项活动之前教师先做个示范,学生不一定听懂老师的指令,但就因为有她的示范表演,所以学生总能很快领会老师意图,积极地开始课堂活动,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上采用分解难点,分布呈现,逐步拓展,层层深入的方式,注意示范的质量,保证学生对语言意义的正确理解,通过各种模仿和操练活动,使学生掌握新的语言形式。新课改,他们都把单词引入到句型和课文中去学习,注意语言的整体性,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教师活动贯穿始终。每节课后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带图的句型操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和运用语言,注重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变。教语言的目的是在于运动,而不是学会了多少单词,多少句型,而是教师善于设置一些恰当的情景,让学生去运用所学的语言用于情景中去。
总之,整堂课学生不断地运用所学的语言来进行交流,确实做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要;英语教学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要语言的要运用能力。
第三篇:汪亚琴事迹材料
一枝一叶总关情
——兰西县中心敬老院院长汪亚琴事迹材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兰西,经济上是国贫县和全省十弱县。县中心敬老院建院时间并不长,工作起点并不高,是什么让它成为全省闻名的标杆敬老院、叫响全国的标准化敬老院;是什么让它声名远播,全国众多新闻媒体报道;是什么让它多次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前来考察学习的兄弟市县络绎不绝,周边县(市)要求入驻的院民接二连三。是她,兰西县中心敬老院院长汪亚琴用三年时间打造出的一片新天地。
——舍小家顾大家,舍亲人为老人,她用爱心和责任擎起了敬老爱老的大旗。2007年5月,肩负着县委、县政府的重托,汪亚琴远离了相对轻松的工作岗位,忘记了50岁的年龄,放下了对患病女儿的照顾,毅然扛上行李卷来到了刚刚落成的中心敬老院担任院长一职。她这个院长算不上什么官,但三年前的“四难”问题仍历历在目。面对五保老人彼此不熟悉、不适应新环境,经常发生相互争吵、打架、逃院等规范管理难;一些老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四处大小便等陋习改变难;缺乏办公经费、缺少工作人员、缺失活动设施、缺少工作经验等工作启动难;院内外杂草重生、垃圾遍地,厨房里盆朝天碗朝地等环境治理难一系列问题,汪亚琴没有退缩,是责任心的驱动让她立志要把敬老院办出个样来。从此,这里便成了她的家,每天凌晨3点起床,进厨房,1
下菜窖,照顾老人,管理院务,午休查岗,一忙就是一整天,一天吃不上三顿饭,一干就是三年。这些年她从来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来没和家人过一个团圆年。由于积劳成疾,她患上了风湿病,十指伸不直,总是缠着胶布坚持工作。孩子住院她只能雇人去照顾;外孙子过生日,问姥姥为什么不来;亲戚朋友家有事,她也到不了场;最后一个舅舅病逝前,想看她一眼也未能如愿。冬去春来,寒暑易节,老人们变胖了,她变瘦了;老人们变白了,她变黑了;老人们变年轻了,她变老了。年纪小的院民都称她为“汪妈妈”,年纪大的老人直呼她是“亲闺女”。她一提起要走,很多老人就会拉着她的手哭个不停,老人们已经和她达到了舍不得、离不开的程度。三年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敬老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环境优美,管理一流,院内绿草如荫,室内窗明几净,不是花园胜似花园。
――不图名、不求利,说的少、做的多,她用行动与服务感动着每一个人。视老人为亲生父母,像儿女一样无怨无悔地照顾老人,点滴之处都闪耀着她大爱无疆的人性光辉。在人情关怀服务上,她想老人之所想,思老人之所思,用一颗滚烫的心温暖着老人的心田。张增玉老人是1947年四野的老军人,参加过三大战役,多次立功受奖,可本人档案却没随人转回兰西,经她多方联络,终于在辽宁省凌源市武装部找到,老人享受到了政策津贴。每逢老人过生日,她订蛋糕,做长寿面,打荷包蛋,三人以上过生日就来个小型寿宴。春节她为老人发“红包”,给老人买零食。端午节亲手为老 2
人包粽子、发鸡蛋,中秋节和老人共同品尝月饼、赏月亮,重阳节为老人祝寿,就连“瓜秋”、“青玉米”、“豆包”也让老人吃个够。她亲自下大酱、打酱缸、晒干菜、储冬菜。早上起来就穿上大挂到厨房帮厨,进房间嘘寒问暖,检查工作人员到岗情况,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在饮食安全服务上,每周食谱她都亲自拟定,一日三餐保证不重样,三天小改善,一周大改善。用段明生等很多老人的话说:“我们每天吃的都是城里高干吃的绿色食品,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高楼大厦,我们七、八十岁的人了,才知道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温暖,这真是到了天堂了啊!”在设施安全服务上,考虑老人行动不便,她就在走廊安装扶手、地面铺设防滑地砖,并对楼梯、厕所、浴室、活动室也都进行了人性化改造。为了让患病、残疾老人得到更好的照料,她还经常领着职工帮助他们洗脸、刮胡子、剪指甲、换洗衣服、接大小便,有时累得手发涨腿发麻。在医疗保健服务上,她专门设立医疗室,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对急患老人,她亲自陪同到医院就诊。有几位老人患重度静脉曲张,常年卧床,她同服务员一起特护照料,想吃什么都满足需要。张福贵老人偏瘫,自幼两手佝偻,不能握筷,常年卧病在床,汪亚琴就亲手把饭茶端到床前,一日三餐、一勺一勺地喂。在精神文化生活服务上,她倡导设立了文体部,成立了二人转剧组,组建了秧歌队,购置了文体活动设施,每逢重大节日,她都领着工作人员与老人们同台演出,共享天伦之乐。今年春节院民自发制作14面锦旗悬挂在各个楼层,周明福老人把“不 3
是女儿,胜似女儿”的锦旗挂在她的办公室里。她的一言一行,感召和照亮着院民的精神世界,汶川地震老人们捐款2500元,玉树地震捐款达到4945元。2008年,年愈八旬的老军人李春森,在弥留之际,拉着汪亚琴的手动情地说:“闺女,此生无法报答你,只等来世再报吧!”。建院以来,已故的43名老人,无一不是她亲自穿衣和送终。
――讲经营、重管理,带班子、建队伍,她用创新和实践趟出了一条贫困县敬老爱老的新路。汪亚琴不仅是爱的天使,善的化身,更是善于经营管理的探索者。第一,以副养院成典范。为了补充敬老院经费不足,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平,她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同意,征用2公顷土地,领办创办占地2.7万㎡的敬老院副食品生产基地,创建了2处养殖场、1个鱼池和1栋蔬菜棚室,60头育肥猪、600只蛋鸡、700只大鹅、4000尾鲫(鲤)鱼,都是老人们的盘中餐。如今的敬老院不仅实现了蔬菜、肉蛋等副食品自给自足,而且还安排25名妇女就业,年创收10万元。被绥化市委、市政府誉为“全市敬老院经营创收的突出典型”。第二,激励约束出效益。对院民满怀深情,对员工严格管理,是她的工作原则;要干就干出样,要不就不干,是她的工作准则。500多人的大家庭,要想达到整齐化一,始终如一,谈何容易。她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采取评选干净楼层、整洁房间、先进老人、优秀职工的办法,好的奖,错的罚,差的抓,保证了厨房一尘不染、房间整洁干净、被褥整齐划
一、物品摆放规整。副省长孙永波说:“全省敬老院我看过不少,像兰 4
西县这样好的敬老院,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第三,建章立制聚合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她带头制定了十五项职责、二十四项制度,拟定了《工作人员守则》,出台了《工作人员文明礼貌用语》,公布了《院民文明行为十不准》,这些规章制度在全省、全市得到推广交流,成为敬老院正规化建设的范本。
多年来,汪亚琴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双学双比”先进个人;被省人事厅评为先进工作者;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优秀敬老院长”称号;相继荣获“绥化市巾帼英模”、“撤地设市十周年感动绥化人物”等荣誉。
走近汪亚琴,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永远是一身朴素的穿着,眼中总有事,手中总有活,她把敬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当成了自己的追求,她用敬老爱老的情愫、大爱无疆的情怀、矢志不渝的责任,正在书写着平中见奇的人间大爱。
第四篇:安吉县科达印刷董事长吴亚琴创业事迹
【慧聪印刷网】吴亚琴,安吉县科达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湖州市印刷行业协会副会长。64年她出生在港口碧门村,曾担任过村完小的代课教师,安吉 啤酒厂的化验室主任,质检科科长,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创业的路上,她哭过也笑过,但无论碰到什么艰辛,她都没有退缩过。经过18年的艰苦创业,她打 下了扎实的基础。目前的科达印刷有限公司,厂区占地8000m2,厂房4000m2,拥有齐全先进的印刷包装设备,是一家集印刷包装为一体的专业印刷包装 企业。几年来,凭着自身的艰苦奋斗,吴亚琴获得了许多荣誉:湖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湖州市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十佳“妇字号”龙头企业,湖州市三八 红旗手。
创业三步曲
第一步 艰苦诚信
1987年,她积极响应政府发展个体经济的号召,自己干个体。她凑 足了1000佘元赶到绍兴买来了一台机械打字机,在建设路租了间20多平方的门面房办起了迅达打印社。面对这一新的领域,喜欢变化的她充满新奇,学打字、油印,干得挺欢。随着生意的红火,又购置了一台打字机,还招了两个工人。文印行业设备更新很快,她看到很多人赶到杭州去电脑打印,因为电脑打印,字体多、速度快、修改方便、排版美观。她马上敏感到这是文印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凑齐了两万元钱从杭州买来一台四通打印机。过了半年,又买了一台 复印机,由此成立了我县第一家电脑打印社,提高我县的文印质量档次。迅达打印社因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生意很红火,这应该是她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创 业总是开头难。回忆起开办迅达打印社的五年历程,真是感叹万千。这五年中,她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流过多少的汗水,碰到过多少困难。例如资金、技 术等等因素,都困扰着她这个靠白手起家的弱小女子。为了节省开支,每次到杭州进原材料,她都是搭乘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到武林门车站,那时安吉到杭州要坐3 个多小时的车,常常是在拥挤的车中一路被推来搡去,然后到车站对面去租自行车进货。有时候女式自行车租完了,她就颠簸地骑着高大破旧的男式自行车,心惊胆 战地去进货。跑遍大街小巷,将一包包的货带到车站,为了赶时间一个人又拼了命似的把货一包包搬到车上,每次回到车上的时候,她都累得快要虚脱了。记得有一 次,因为进的货太多,到车站已赶不上末班车了。她只得把货搬到半路上等客车。夜色渐渐暗下来,冬日的寒风一次次扑打在她的脸上,她焦虑地在路边等车,终于 看到开往安吉的车来了,她象是抓住了救命稻草,马上招手拦车,客车在她面前停了下来,正当她兴高采烈地搬那沉重的复印纸箱时,突然客车又开走了,夜空里传 来售票员的声音:东西太多了,不要带了。就这样她又一次孤苦零丁地被扔在这夜色里,泪水溢满了眼眶„„她委屈、她气愤、她心酸、她更无奈!后来等了很久,一位好心的过路货车驾驶员看她一个女人在外面又携带这么多的货物,起了怜悯之心,让她坐他的车回到了递铺。一次次的体验让她深深感受到创业的艰难,也正是 这种体验激励着她在创业之路上更坚定地走下去。
又有一次,一家企业标准化管理验收需要很多资料。因为时间紧,印刷资料又多,找了多家打印 店,都说来不及打印而被谢绝了。当这家企业找到她时,看着这么一大堆资料,原本需十天半个月才能完成的呀,但那家企业验收时间已定,三天后验收。这时她仿 佛看到了自己创业的艰难,但她还是坚定地说了一句:“三天后你们来拿资料。”当企业老总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她时,她说您放心好了,会按时完成的。为了确保该 企业验收前把全套资料打印好,她在店里整整干了三天三夜,饿了吃点送来的食物,困了扑在工作台上打个盹,渴了喝点冷开水,三天三夜,没有回过一次家。她一 直拿着油印棍,一下一下,不知道印了多少下,推不动了,咬咬牙再推,手麻木了还在推,坚持到第三天,当全部资料印刷完毕时她的嗓子沙哑了,手肿了,力气推 完了,人也面黄肌瘦了。可是当她听到那家企业顺利通过验收的消息时,心里是多么的快乐和喜悦。因为诚信让她体验到了干事业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又让她真正体 验到了什么叫创业的艰辛。
第五篇:学习吴亚琴心得体会
学习吴亚琴心得体会
吴亚琴19年如一日,把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铮铮誓言写在了社区,写在了最基层,写到了居民心里,写成了一面镜子、一面旗帜。
解决居家养老、儿童课后托管、老旧散楼院物业治理等难题,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就业,创新调解方式,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19年来,吴亚琴帮贫济弱、携老呵幼、奔走呼吁、艰苦创业,从来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难而不做,一心一意为长山花园社区的居民们谋实惠、求便利。今天,昔日的老旧散楼院已经变成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托、难有所帮”和“零犯罪、零家暴、零吸毒、零辍学、零失业家庭、零矛盾升级、零非正常上访”的和谐幸福社区。长山花园社区的变化,浸透着吴亚琴的心血与汗水,也诠释了一名当代共产党员和基层工作者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
吴亚琴犹如勤勤恳恳的孺子牛,扎根社区,一步一个脚印地默默耕耘。作为共产党员,她对党忠诚、一心为民,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作为社区工作者,她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始终把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真心尊重群众,把群众当亲人。她时时当先锋做表率,模范履行带头人职责;她立足岗位敬业奉献,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她面对问题敢于担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吴亚琴用心血浇铸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行动诠释着联系群众、一心 为民的情怀,充分展现出新时期基层工作者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风貌。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础单元,集合了诸多社会问题,承载着百姓利益期盼。吴亚琴坚定而富有智慧地担当起时代赋予社区工作者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上为党和政府分忧,倾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下为居民群众解困,帮助居民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了“服务惠民只进一道门、群众办事只到一扇窗、百姓诉求只找社区一个人”。她是新时期涌现出的优秀基层组织带头人,是基层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是新时期社区工作者的楷模,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在当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势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应该怎么做?吴亚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学习吴亚琴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义务,把党委政府执政为民、执政爱民、执政亲民的理念变成尽心竭力福民、助民、安民、乐民的实际行动。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我们要以吴亚琴为镜,以吴亚琴为榜样,找差距、明心志,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百姓的困难时刻装在心里,把解决难题落实在具体行动中,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振兴发展凝聚起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