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晶铝纳米级硬度测试实验报告
单晶铝纳米级硬度测试
[实验目的及意义] 硬度作为材料多种力学特性的“显微探针”,与材料的强度、耐磨性、弹塑性、韧性等物理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在纳米尺度下对材料的硬度特性进行测量与分析,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本实验目的: 1.学习纳米压痕法,掌握其原理和计算方法;
2.研究单晶铝纳米硬度,对纳米硬度的压痕尺寸效应现象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 目前,纳米级硬度的测量一般采用纳米压痕法。该方法通过高分辨力的致动器和传感器,可以精确、连续地纪录加载与卸载期间载荷与位移的数据,非常适合于材料表层微/纳米级力学特性的测量。使用纳米硬度计对单晶铝进行了纳米压痕实验,并计算硬度值,重点观察和分析了纳米级条件下单晶铝的硬度性质。
纳米压痕法:图1为纳米压痕实验加、卸载过程中压痕剖面的变化示意图, 图2为典型的载荷一位移曲线。
由图可以看出,在加载过程中试样表面首先发生的是弹性变形,随着载荷进一步提高,塑性变形开始出现并逐步增大;卸载过程主要是弹性变形恢复的过程,塑性变形最终使得样品表面形成了压痕。图2中Pmax为最大载荷,Hmax为最大位移,hf了为卸载后的位移,S为卸载曲线初期的斜率。
纳米硬度的计算仍采用传统的硬度公式
H = P / A(1)
式中:H 为硬度,GPa;P为最大载荷,即上文中的Pmax,uN;A为压痕面积投影,nm2。但与传统硬度计算方法不同的是,A 值不是由压痕照片得到,而是根据“接触深度”hc(单位为nm)计算得到的,这是由于纳米硬度实验中载荷和压深很小, 如果沿用传统硬度实验中的方法确A值,则计算出的硬度值往往出现较大误差。
具体关系式需通过实验来确定,根据压头形状的不同,一般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针对三角锥形压头, 其拟合公式为:
式中“接触深度”hc由下式计算得出
式中: ε是与压头形状有关常数,对于球形或三角锥形压头可以取ε=0.75。而S的值可以通过对载荷—位移曲线的卸载部分进行拟合,再对拟合函数求导得出,即
式中:Q为拟合函数。
这样, 通过实验得到载荷—位移曲线,测量和计算实验过程中的载荷p、压痕深度h和卸载曲线初期的斜率S,就可以得到样品的硬度值。
[实验仪器和步骤] 实验材料采用单晶铝, 取(111)面作为测量表面,经去应力处理后进行纳米压痕实验。实验仪器为美国CETR公司生产的Nanoindenter XP型纳米硬度计。NanoindenterXP 型纳米硬度计的最大载荷为50mN , 载荷分辨力为50N,位移分辨力小于0.01nm。压头选用Berkovich型金刚石压头, 形状为三角锥(锥面与轴线夹角为65.30°), 压头在加载、卸载过程中保持匀速, 并在加载、卸载过程之间保压一段时间。接触深度和纳米硬度由纳米硬度计自动计算。每个载荷对应的压痕实验在不同位置重复五次, 最终结果取有效点结果的均值。
本实验没有采用习惯上的通过对材料表面某一点连续加载得到硬度曲线的方法, 而是采用一个加载点只对应一个最终硬度值和压痕深度的方法, 通过对一系列不同载荷的加载点进行比较来研究纳米硬度测量中的现象和规律,这样做可以避免因加载点本身的因素对实验造成影响。
[实验结果] 表1 为不同载荷下单晶铝纳米硬度的实验数据。
表1 单晶铝硬度测量值数据及计算值 GPa 压痕深度/nm 100 200 500 1000 1500 2000
图3 绘出了单晶铝纳米级硬度与压痕深度的关系曲线。1 1.009 0.629 0.529 0.473 0.440 0.429 0.985 0.616 0.550 0.499 0.434 0.441
实验次序 0.937 0.611 0.514 0.503 0.444 0.423 1.020 0.621 0.540 0.494 0.451 0.437 0.958 0.608 0.530 0.472 0.463 0.452
五组数据平均值
普通方法计算值
0.982 0.617 0.533 0.480 0.446 0.428 1.275 0.836 0.718 0.612 0.568 0.532
图3 单晶铝纳米级硬度测量值
[结果分析] 本实验使用纳米硬度计对单晶铝进行了纳米压痕实验,并计算硬度值。结果表明,当压痕深度小于2000nm时,单晶铝纳米硬度存在尺寸效应现象。
纳米硬度与传统方法测得的硬度值有着重要区别,纳米硬度的实质是指在压入过程中某一压痕表面积投影上单位面积所承受的瞬时力, 它是试样对接触载荷承受能力的度量。而传统的硬度定义是残余压痕表面积上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平均力, 它反映试样抵抗残余变形的能力。由此可见两种硬度定义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其原因在于不同尺度下人们对材料性质的关注点不同。
单晶铝纳米硬度测量存在尺寸效应现象, 当纳米压痕深度大于2000nm时,测量得到的硬度值基本恒定,反之,得到的硬度值会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现象,并且压痕越小,尺寸效应现象就越强烈。只有在相同压痕深度下测得的硬度值才具有可比性。微/纳米尺度下单晶铝的弹性模量基本恒定,其数值约71GPa。
第二篇:硬度测量实验报告
硬度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硬度测量原理及方法; 2、了解布氏与洛氏硬度的测量范围及其测量步骤与方法;二、实验设备 洛氏硬度计、布洛维硬度计、轴承、试块 三、实验原理 1.硬度就是表示材料性能的指标之一,通常指的就是一种材料抵抗另一较硬的具有一定形状与尺寸的物体(金刚石压头或钢球)压入其表面的阻力。由于硬度试验简单易行,又无损于零件,因此在生产与科研中应用十分广泛。常用的硬度试验方法有:洛氏硬度计,主要用于金属材料热处理后的产品性能检验。布氏硬度计,应用于黑色、有色金属材料检验,也可测一般退火、正火后试件的硬度。
2.洛氏硬度 洛氏硬度测量法就是最常用的硬度试验方法之一。它就是用压头(金刚石圆锥或淬火钢球)在载荷(包括预载荷与主载荷)作用下,压入材料的塑性变形浓度来表示的。通常压入材料的深度越大,材料越软;压入的浓度越小,材料越硬。下图表示了洛氏硬度的测量原理。
图: 未加载荷,压头未接触试件时的位置。
2-1:压头在预载荷 P0(98、1N)作用下压入试件深度为 h0 时的位置。h0 包括预载所相起的弹形变形与塑性变形。
2-2:加主载荷 P1 后,压头在总载荷 P= P0+ P1 的作用下压入试件的位置。
2-3:去除主载荷 P1 后但仍保留预载荷 P0 时压头的位置,压头压入试样的深度为 h1。由于 P1所产生的弹性变形被消除,所以压头位置提高了 h,此时压头受主载荷作用实际压入的浓度为h= h1-h0。实际代表主载 P1 造成的塑性变形深度。
h 值越大,说明试件越软,h 值越小,说明试件越硬。为了适应人们习惯上数值越大硬度越高的概念,人为规定,用一常数 K 减去压痕深度 h 的数值来表示硬度的高低。并规定 0、002mm 为一个洛氏硬度单位,用符号 HR 表示,则洛氏硬度值为: 002.0-Hh kR 3、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的测定原理就是用一定大小的试验力 F(N)把直径为 D(mm)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压入被测金属的表面,保持规定时间后卸除试验力,用读数显微镜测出压痕平均直径 d(mm),然后按公式求出布氏硬度 HB 值,或者根据 d 从已备好的布氏硬度表中查出 HB 值。
测量范围为 8~650HBW
由于金属材料有硬有软,被测工件有厚有薄,有大有小,如果只采用一种标准的试验力 F 与压头直径 D,就会出现对某些工件与材料的不适应的现象。因此,在生产中进行布氏硬度试验时,要求能使用不同大小的试验力与压头直径,对于同一种材料采用不同的 F 与 D 进行试验时,能否得到同一的布氏硬度值,关键在于压痕几何形状的相似,即可建立F与D的某种选配关系,以保证布氏硬度的不变性。
特点:一般来说,布氏硬度值越小,材料越软,其压痕直径越大;反之,布氏硬度值越 大,材料越硬,其压痕直径越小。布氏硬度测量的优点就是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压痕面积大,能在较大范围内反映材料的平均硬度,测得的硬度值也较准确,数据重复性强。
四、实验内容 1.测量滚动轴承表面洛氏硬度值 使用洛氏硬度计对轴承外圈进行硬度测定,记录相关测量数据:
加载力(kgf)=
1471 N
硬度值测定平均值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HRC 61、9 61、2 62、6 61、9 2.测量试块表面布氏硬度值 在布洛维硬度计上,使档位调至布氏硬度测定档,试块进行表面硬度测定,记录相关测定数据: 加载力(kgf)=
980 N
凹痕直径(mm)平均值(mm)测定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X 方向 254、9 251、2 250、1 252、1 Y 方向 256、3 244、6 250、5 250、5)-D-(D22 2d DPHB
(D=2、5 mm;
d=读数差×0、004)五、思考题 1.测量硬度前为什么要进行打磨? 答:测试样品与工作台的接触面不平。按照国家标准 GB/T 230、1-2004,洛氏硬度值=100-h/0、002,式中 h 为洛氏硬度计压头压入样品的深度,也就就是说每 0、002 毫米或 2 微米代表 1HRC硬度单位,因此被测试样品与工作台接触面的平整度将对测试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当试样底面不平时,载荷完全施加时只要试样因为不平整而导致轻微的偏转,就可能使压头多向下移动几个微米,测试结果就可能引起 1-5HRC 的误差,甚至更大。因此,测试前被测样品的底面必须用机械加工(如磨床)或手工方法(如砂纸打磨)磨平,以减小测试误差。
2.HRC、HB 与 HV 的试验原理有何异同? 答:1、布氏硬度(HB)
以一定的载荷(一般 3000kg)把一定大小(直径一般为 10mm)的淬硬钢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去载后,负荷与其压痕面积之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HB),单位为公斤力/mm2(N/mm2)。
2、洛氏硬度(HR)
当 HB>450 或者试样过小时,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量。它就是用一个顶角 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 1、59、3、18mm 的钢球,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由压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根据试验材料硬度的不同,分三种不同的标度来表示:
HRA:就是采用 60kg 载荷与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极高的材料(如硬质合金等)。
HRB:就是采用 100kg 载荷与直径 1、58mm 淬硬的钢球,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较低的材料(如退火钢、铸铁等)。
HRC:就是采用 150kg 载荷与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很高的材料(如淬火钢等)。维氏硬度(HV)
以120kg以内的载荷与顶角为136°的金刚石方形锥压入器压入材料表面,用材料压痕凹坑的表面积除以载荷值,即为维氏硬度 HV 值(kgf/mm2)。
3.HRC、HB 与 HV 各有什么优缺点?各自适用范围就是什么?举例说明 HRC、HB 与 HV适用于哪些材料及工艺?
答:布氏硬度(HB)适用于退火正火钢,压痕大,适用于硬度不均匀材料,不适用于薄料。硬度值应在有效测量范围内(HRC 为 20-70)为有效;布氏硬度计多用于原材料与半成品的检测,由于压痕较大一般不用于成品检测。一般 HBS 只适用于 450N/mm 2(MPa)以下的金属材料,对于较硬的钢或较薄材料不适用;维氏硬度适用于较大工件与较深表面层的硬度测定,小负荷维氏硬度试验负荷 1、961~<49、03N,它适用于较薄工件、工具表面或镀层的硬度测定;显微维氏硬度试验负荷<1、961N,适用于金属箔、极薄表面层的硬度测定。
第三篇:金属材料硬度试验实验报告
实验五硬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硬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2.了解布氏硬度实验机的主要结构及操作方法。
二.概述 硬度是指材料对另一较硬物体压入表面的抗力,是重要的机械性能之一。它 是给初级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数量概念,硬度值越高,表明金属抵抗塑性变形能 力越大,材料产生塑性变形就越困难,硬度实验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出结果快,又无损于零件,因此被广泛应用。测定金属硬度的方法很多,有布氏硬度、洛氏 硬度和维氏硬度等。.布氏硬度(HB(1)布氏硬度实验的基本原理 布氏硬度实验是以一定直径的钢球施加一定负荷 P, 压入被测金属表面(如 图 1 所 示)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卸荷,根据金属表面的压痕面积 F 求应力值,以此作为 硬度值的计量指标,以 HB 表示,则 HB = P/F= P 眄
(5-1)
式中:
P —负荷(kgf); D —钢球直径(mr)i —压痕深度(mr)i
图 5-1 布氏硬度实验原理图 由于测量压痕 d 要比测量压痕深度 h 容易,将 h 用 d 代换,这可由图 5-1(b)
中的△ Oab 关系求出:
(5-2)将式(5-2)代入式(5-1)即得:(5-3)式(5-3)中,只有 d 是变数,所以只要测量出压痕直径,就可根据已知的 D 和 P 值计算出 HB 值。在实际测量时,可根据 HB D P、d 的值所列成的表,若 D P 已选定,则只需用读数测微尺(将实际压痕直径 d 放大 10 倍的测微尺)
测量压痕直径 d,就可直接查表求得 HB 值。
由于金属材料有硬有软,所测工件有厚有薄,若采用同一种负荷(如 3000kgf)和钢球直径(如 10mm 时,则对硬的金属适合,而对软的金属就不合 适,会使整个钢球陷入金属中;若对厚的工件适合,而对薄的金属则可能压透,所以规定测量不同材料的布氏硬度值时,要有不同的负荷和钢球直径,为了保持 统一的,可以相互进行比较的数值,必须使 P 和 D 之间保持某一比值关系,以保 证所得到的压痕形状的几何相似关系,其必要条件就是使压入角保持不便。
由图 5-1(b)可知:
(a)(b)力和 ti 的关.系
D d —aux —=—(5-4)将式(5-4)代入式(5-3)得:
式(5-5)说明,当©值为常数时,为使 HB 值相同,P/D 2 也应保持为一定 值,因此对同一材料而言,不论采用何种大小的负荷和钢球直径,只要满足 P / D 2 =
常数,所得的 HB 值都是一样的。对不同材料,所测得的 HB 值也可进行比较。
P/D 2 比值有 30、10、2.5 三种,其试验数据和应用范围可参考表 5-1。
表 5-1 各种负荷、压头及应用范围 材料种类 布氏硬度 范围 试样厚度(mrh 负荷 P 与钢球 直径 D 之间的 关系 钢球直 径 D(mm 负荷 P(kgf)
负荷持续 时间(秒)
>63000
钢铁 140-450 6-3 P=30D 2750 10(黑色金属)
<3
2.5 187.5
>61000
同上 <140 6-3 P=10D 2250 10
<3
2.5 62.5
有色金属及
>61000
合金(铜、青 铜、黄铜、镁 31.8-130 6-3 P=10D 5 250 30 合金)
<3
2.5 62.5
>6250
同上 8-35 6-3 P=2.5D “ 5 62.5 60
<3
2.5 15.6
(2)布氏硬度试验的技术要求 1)被测金属表面必须平整光洁。)
压痕距离金属边缘应大于钢球直径,两压痕之间距离应大于钢球直径。
(5-5))
HB 〉 450 的金属材料不得用布氏试验机测定。)
用读数测微尺测量压痕直径 d 时,应从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测量,然 后 取 其平均值。)
查表时,若使用的是 5、2.5mm 的钢球时,则应分别以 2 和 4 倍压痕直径查 阅。)
为了表明试验条件,可在 HB 之后标注 D/P/T,如 HB O /3 OOO / IO,即表示此硬度值 是在D=100mmP=3000kgf , T=10 秒的条件下得到的。
(3)布氏硬度试验机的结构及操作 HB-3000 型布氏硬度试验机的结构如图 5-2 所示。它是利用杠杆系统将负荷 加到金属表面上的。加卸负荷都是自动的。
图 5-2 HB-3000 布氏硬度试验机外形结构图 试验时,将试样置于试样台上,顺时针转动手轮,使试样上升直到钢球压紧 并听到“卡”一声为止。按上电钮,此时电动机通过变速箱使曲轴转动,连杆下 降,负荷通过吊环和杠杆系统施加于钢球上,保荷一定时间后,电动机自动运转,连杆上升,卸除负荷,使杠杆及负荷恢复到原始状态,同时电动机停止运转,再 反向回转手轮,使试样台下降,取下试样,即可进行压痕直径的测量,查表即得 HB 值。
X—丽 XT;压应:3—H 件台;—宝柱;6「舉就。一爭转;才一薫御曲码?—压第 瞬瞬亠腳⑷站旋骂 10_加载杀紀
三.实验报告要求 1 . 简述布氏硬度试验原理。. 如何测定金属材料的布氏硬度值? 3 . 进行试验时,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第四篇:硬度的测试方法和应用
硬度的测试方法和应用
硬度
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称为硬度。试验钢铁硬度的最普通方法是用锉刀在工件边缘上锉擦,由其表面所呈现的擦痕深浅以判定其硬度的高低。这种方法称为锉试法这种方法不太科学。用硬度试验机来试验比较准确,是现代试验硬度常用的方法。常用的硬度测定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等测试方法
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既可理解为是材料抵抗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或破坏的能力,也可表述为材料抵抗残余变形和反破坏的能力。硬度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概念,而是材料弹性、塑性、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的综合指标。硬度试验根据其测试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静压法(如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划痕法(如莫氏硬度)、回跳法(如肖氏硬度)及显微硬度、高温硬度等多种方法。
布氏硬度以HB[N(kgf/mm2)]表示(HBSHBW)(参照GB/T231-1984),生产中常用布氏硬度法测定经退货、正火和调质得刚健,以及铸铁、有色金属、低合金结构钢等毛胚或半成品的硬度。
洛氏硬度可分为HRA、HRB、HRC、HRD四种,它们的测量范围和应用范围也不同。一般生产中HRC用得最多。压痕较小,可测较薄得材料和硬得材料和成品件得硬度。
维氏硬度以HV表示(参照GB/T4340-1999),测量极薄试样。
1、钢材的硬度 :金属硬度(Hardness)的代号为H。按硬度试验方法的不同,常规表示有布氏(HB)、洛氏(HRC)、维氏(HV)、里氏(HL)硬度等,其中以HB及HRC较为常用。
HB应用范围较广,HRC适用于表面高硬度材料,如热处理硬度等。两者区别在于硬度计之测头不同,布氏硬度计之测头为钢球,而洛氏硬度计之测头为金刚石。
HV-适用于显微镜分析。维氏硬度(HV)以120kg以内的载荷和顶角为136°的金刚石方形锥压入器压入材料表面,用材料压痕凹坑的表面积除以载荷值,即为维氏硬度值(HV)。
HL手提式硬度计,测量方便,利用冲击球头冲击硬度表面后,产生弹跳;利用冲头在距试样表面1mm处的回弹速度与冲击速度的比值计算硬度,公式:里氏硬度HL=1000×VB(回弹速度)/ VA(冲击速度)。便携式里氏硬度计用里氏(HL)测量后可以转化为:布氏(HB)、洛氏(HRC)、维氏(HV)、肖氏(HS)硬度。或用里氏原理直接用布氏(HB)、洛氏(HRC)、维氏(HV)、里氏(HL)、肖氏(HS)测量硬度值。
2、HB-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HB)一般用于材料较软的时候,如有色金属、热处理之前或退火后的钢铁。洛氏硬度(HRC)一般用于硬度较高的材料,如热处理后的硬度等等。
布式硬度(HB)是以一定大小的试验载荷,将一定直径的淬硬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压入被测金属表面,保持规定时间,然后卸荷,测量被测表面压痕直径。布式硬度值是载荷除以压痕球形表面积所得的商。一般为:以一定的载荷(一般3000kg)把一定大小(直径一般为10mm)的淬硬钢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去载后,负荷与其压痕面积之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HB),单位为公斤力/mm2(N/mm2)。
3、洛式硬度是以压痕塑性变形深度来确定硬度值指标。以0.002毫米作为一个硬度单位。当HB>450或者试样过小时,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量。它是用一个顶角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9、3.18mm的钢球,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由压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根据试验材料硬度的不同,分三种不同的标度来表示:
HRA:是采用6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极高的材料(如硬质合金等)。
HRB:是采用100kg载荷和直径1.58mm淬硬的钢球,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较低的材料(如退火钢、铸铁等)。
HRC:是采用15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很高的材料(如淬火钢等)。
另外:
1.HRC含意是洛式硬度C标尺,2.HRC和HB在生产中的应用都很广泛
3.HRC适用范围HRC 20--67,相当于HB225--650
若硬度高于此范围则用洛式硬度A标尺HRA。
若硬度低于此范围则用洛式硬度B标尺HRB。
布式硬度上限值HB650,不能高于此值。
4.洛氏硬度计C标尺之压头为顶角120度的金刚石圆锥,试验载荷为一确定值,中国标准是150公斤力。
布氏硬度计之压头为淬硬钢球(HBS)或硬质合金球(HBW),试验载荷随球直径不同而不同,从3000到31.25公斤力。
5.洛式硬度压痕很小,测量值有局部性,须测数点求平均值,适用成品和薄片,归于无损检测一类。
布式硬度压痕较大,测量值准,不适用成品和薄片,一般不归于无损检测一类。
6.洛式硬度的硬度值是一无名数,没有单位。(因此习惯称洛式硬度为多少度是
第五篇:系统测试实验报告
软件测试实验报告
万继王(20111081147)
任课教师:贾春花
班级:2011级计科(1)班
实验目的:
计算机在生活中的普遍,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计算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发布与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网络,计算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需要开发相应的管理系统和软件,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使用人工或者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者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软件测试作为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在软件开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关键与核心是测试数据生成。软件测试的实质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精心选取一批测试数据,形成测试用例,并用这些测试用例去驱动被测程序,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验证所得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然后做相应的调整。
此次实验是为了检验我们是否掌握本学期所学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并查找出被测试软件的不足或缺陷,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也让我们掌握一定的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相应内容。还有就是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同时,了解软件测试概念,了解软件测试的主要内容,了解手动测试自动测试,初步掌握测试软件并能够进行简单运用。了解软件测试在当前计算机行业中的相关地位,了解为了成为软件测试工程师所需要掌握的技能。
实验内容:
软件测试前景: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正逐渐成为软件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
软件测试是指:使用人工或者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软件测试的内容:1.确定软件生存周期中的一个给定阶段的产品是否达到前阶段确立的需求的过程;2.程序正确性的形式证明,即采用形式理论证明程序符合设计规约规定的过程;3.评市、审查、测试、检查、审计等各类活动,或对某些项处理、服务或文件等是否和规定的需求相一致进行判断和提出报告。
软件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测试,软件测试应该包括整个软件开发期间各个阶段所产生的文档,如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当然软件测试的主要对象还是源程序。
实验测试步骤:
第一步,进入登录界面。在运行程序后弹出登录界面,有账号的可以直接登录,没有账号的要先申请账号(及注册),然后才可以登录。在注册账号时需要自己填写账号、密码、昵称和个性签名。这些东西都没有限制,可以是数字、字母、汉字以及三者的混合,头像的话是可以自己选择的。账号和密码是必须填写的,否则无法注册,其他的可填可不填。相关截图如下所示:
登录界面:
账号申请界面:
账号申请成功界面 : 第二步,进行登录。登录之后可以进行密码修改和添加好友。登录之后我们 可以点击修改密码对密码进行修改,也可以输入好友账号添加好友。添加好友时输入好友账号,点击添加好友,弹出添加好友对话框,点击“是”,添加好友就成功了,若不想添加此好友可以点击“否”,就可以拒绝添加此好友了。
相关截图如下所示:
登录成功界面:
修改密码界面: 篇二:web系统测试综合实验报告
测
试
报
告
目录 1.1.1系统功能..........................................................................................................................4 1.1.2系统的体系结构..............................................................................................................4 1.1.3开发环境..........................................................................................................................5 1.2.1测试需求..........................................................................................................................5
1、功能测试.....................................................................................................................6
2、性能测试.....................................................................................................................6
3、兼容性测试.................................................................................................................6 1.2.2测试资源..........................................................................................................................6
1、人力资源.....................................................................................................................6
2、测试环境.....................................................................................................................6
3、测试工具.....................................................................................................................6
4、文档资料.....................................................................................................................7 1.2.3测试策略..........................................................................................................................7
1、功能测试.....................................................................................................................7
2、性能测试.....................................................................................................................8
3、用户界面测试.............................................................................................................9
4、安全性测试.................................................................................................................9
5、兼容性测试.................................................................................................................9 1.2.4测试标准..........................................................................................................................9
1、测试特性.....................................................................................................................9
2、输出准则.....................................................................................................................9
3、缺陷严重级别定义...................................................................................................10 测试用例设计.................................................................................................................11
2、录制的测试脚本.......................................................................................................14
3、执行测试...................................................................................................................14
4、测试结果...................................................................................................................14 1.3.2相册模块测试................................................................................................................14
1、测试用例设计...........................................................................................................15
2、执行测试...................................................................................................................16
3、测试结果...................................................................................................................16 1.3.3个人档模块测试............................................................................................................17
1、测试用例设计...........................................................................................................17
2、执行测试...................................................................................................................19
3、测试结果分析...........................................................................................................19 1.3.4日志模块测试................................................................................................................20
1、测试用例设计...........................................................................................................20
2、执行测试...................................................................................................................27
3、测试结果分析...........................................................................................................27 1.3.5链接测试........................................................................................................................27 1.4.1测试用例设计................................................................................................................30 1.4.2测试环境........................................................................................................................33 1.4.3测试执行........................................................................................................................33 1.4.4测试结果分析................................................................................................................34 1.1.1系统功能
(1)日志模块:撰写和发表日志。
(2)撰写说说模块:发表说说。
(3)相册管理模块:支持多相册功能,可将相册分类收藏,可以上传照片,创建相册,同时可以上传视频和制作个性相册等功能。
(4)音乐盒模块:可以收藏音乐,可以管理我的音乐盒里的音乐等。
(5)个人档管理模块: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
(6)留言板模块:查看留言和对留言进行回复。
(7)用户模板:提供用户制定功能,打造个性,设置自己喜欢的风格。1.1.2系统的体系结构
系统的体系结构如下图: 1.1.3开发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xp(sp2)(2)web服务器:apache(3)数据库:mysql(4)开发语言和工具:php+zend+phpwind(5)浏览器:ie6.0 1.2.1测试需求
此系统属于一般类型的应用软件,用户要求各功能正常使用,系统响应比较快,运行稳健,能满足10000人正常使用。此系统用户可以建立个人主页(发表日志,发表说说,相册管理,音乐盒管理,个人档管理等)。
此次测试的目的就是检查核心模块功能是否正常,验证系统性能是否满足应用需求。这次测试的具体内容如下:篇三:在线考试系统实验报告
河南工程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系 别 软件工程系
专 业 计算机应用
班 级
姓 名 ****** 学 号 ********* 设计题目 在线考试系统
指导教师 ****** 起迄日期 2011.1.2——2011.4.20 毕业设计诚信承诺书
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 我承诺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学校有关规定,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与指导下完成所规定的毕业设计工作,绝不弄虚作假,不请别人代做毕业设计或抄袭别人的成果。所撰写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文中所有引文或引用数据、图表均注明来源,本人愿意为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学生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老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设计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学校。学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
学生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在线考试系统
摘 要
通过考试系统webexam是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应用最广泛的远程网络学习考试软件,适合政府、行业及企业的各专业网上考试、作业、练习等应用。它采用web方式,同时适用于局域网和internet,无需安装客户端,即可实现网上考试、作业、练习、成绩排行等功能,并能够答卷保存、自动判分、成绩查询和分析等功能
该系统同时拥有最开放的题库管理系统和最灵活的组卷系统,能够自动输出word试卷,提供excel题目导入导出、题库和试卷导入导出等设计,提供资源的快速收集和高度共享。在开发方法上,引入了当今流行的microsoft.net remoting 技术思想,把整个开发程分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现等步骤。该系统通过优化和再造管理流程,使人力资源的管理更为高效和科学,数据更为准确,从而将人事部门从繁重的、耗时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到更高层的政策性工作中去。关键词 在线考试系统 ; c#.net编程语言 ; visual studio 2008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
目 录
第1章 绪论.....................................................................................................................................1 1.1 课题研究背景...................................................................................................................1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1 第2章 系统分析概述.....................................................................................................................2 2.1 引言...................................................................................................................................2 2.2 系统需求分析...................................................................................................................2 2.3 系统概述...........................................................................................................................3 2.4 visual studio 2008的概述..........................................................................................4 2.5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的概述....................................................................................5 第3章 系统方案总体设计.............................................................................................................6 3.1 系统设计思想及相关技术介绍.......................................................................................6 3.1.1 系统架构设计.......................................................................................................6 3.1.2 系统总体模块功能设计.......................................................................................6 第4章 数据库的设计.....................................................................................................................8 4.1 引言...................................................................................................................................8 4.2 数据库需求分析...............................................................................................................8 4.3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8 4.4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8 第5章 界面设计与实现...............................................................................................................10 5.1 主页设计.........................................................................................................................10 5.1.1 实现目标.............................................................................................................10 5.1.2 登录窗口.............................................................................................................10 5.1.3 注册窗口.............................................................................................................12 5.2 主要界面设计—用户登录信息画面.............................................................................13 5.2.1 实现目标.............................................................................................................13 5.2.2 主界面.................................................................................................................13 5.3 主要界面设计 —— addquestion.aspx.....................................................................17 5.3.1 实现目标.............................................................................................................17 5.4 主要界面设计 —— usermangement.aspx.................................................................18 5.4.1 实现目标.............................................................................................................18 结
论............................................................................................................................................20 致
谢............................................................................................................................................21 参 考 文 献...................................................................................................................................22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internet的崛起,远程教育开始发展,普及网络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其势头不亚于电子商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其一项调查报告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而普及远程教育,尤其是网络教育,不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将成为革新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动力。
中国的网络教育也随internet的发展而同步增长,同时,网络教育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开辟了新的天地。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国外的大学和社会其他部门都已经开始设了远程教育。但是,远程教育的软件的开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就要求有更好、更完善的软件系统到远程教育当中去,这就给软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远程教育包括很多环节。例如,教学系统、考试系统、和答疑系统等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在线考试系统,同时,它也是最难实现的环节。在我国,远程教育以蓬勃发展起来。但目前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考试大都都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在此方式下,组织一次考试,要经过五个步骤,即人工出题、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
显然随着考试类型的不断增加和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可以说传统的考试方法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考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不断扩大,如远程教育和虚拟大学的出现等等,且这些应用正逐步深入到千家万户。人们迫切需要这些技术来进行在线考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的负担以及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提高了考试的质量,从而使考试更趋于公正、客观,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篇四:软件测试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书
实验课程名称 软件测试
开 课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毛 雪 涛
学 生 姓 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14 — 2015 学年 第 一 学期
任务1:针对一个常用的通讯软件做黑盒测试,利用所学的黑盒测试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并做相应测试,给出测试方案和测试报告。
实验一.通讯软件飞信个人生日填写测试用例
一.简介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项目拟对通讯聊天工具飞信输入生日日期进行测试。1.2项目背景
通讯聊天工具中都会有用户填写个人的基本资料,其中生日日期的填写需要进行则是。本项目即为用软件测试输入个人生日日期的正确性。1.3术语
等价类划分: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每一类的代表性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用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他值。1.4参考资料
软件测试 佟伟光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示例 作者: chinaitlab 来源: chinaitlab 二.测试概要 2.1测试程序源代码 #include if(day==29) { month=3; day=1; cout<<明天是:< 利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如下: 用例一:输入日期年份超过界限,如输入:20151104; 用例二:输入日期月份输入有误,如输入:19931304; 用例三:输入日期输入有误,如输入:19931144; 用例四:输入日期包含非数字字符,如输入:1993佛说!; 用例五:输入日期超过8位数字,如:1993110402; 用例六:输入日期短于8位数字,如:1993114; 用例七:输入年份为闰年且输入月份为2,日期超过29,如:20000230,2.3测试方法 手工利用黑盒测试中的等价类划分法进行测试,主要测试目标为检验函数是否符合题目所给要求。即:输入是否符合规定条件,及程序的鲁棒性。 三.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测试情况记录: 1、输入日期20151104,程序提醒“年份超过界限,请重新输入”。 2、输入日期19931304,程序提醒“月份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 3、输入日期19931144,程序提醒“日期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 4、输入日期1993佛说!,程序没有提醒,合理的应该出现提醒“输入非数字 字符,请重新输入”。 5、输入日期1993110402,程序没有提醒,合理的应该出现提醒“输入字符超篇五:计算机测试系统实验报告1 计算机测试系统机电控制 实验报告 2014年12月21日 一、实验目的利用计算机、数据采集卡、被控对象(机电实验平台aedk—dj6)等组成计算机测控系统,在了解相关硬件的基础上,采用有关的软件工具,结合相应的控制规律,在windows环境下实现对相应硬件的访问控制,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测试控制。通过实验加深了解计算机测控系统的组成,掌握windows环境下对硬件访问控制的方法,掌握对被控对象的测试和控制的方法,以及对测试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测控硬软件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 pci9112数据采集卡,机电实验平台aedk—dj6等。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要求编程实现指针位置的测量和控制实验,原理如下: 本实验平台通过机械结构将步进电机的角位移转换为直线位移,利用电位器和数据采集卡9112内的a/d转换器,构成测位置系统。当步进电机运转时,带动电位器旋转,电位器输出的模拟量——电压值发生改变,通过a/d转换器采集电压值来确定指针位置。电位器输出的模拟量与指针位置成近似线性关系,即采集的数字量就能直接反映出指针的位置,具体原理如下: (1)电机通过橡胶传动带联动,再通过蜗杆和齿轮将电机的圆周运动转化为皮带的水平运动。 (2)皮带的位移用指针和刻度尺来表示,刻度尺共分为16大格,每格1cm,最小刻度为1mm。皮带移动带动右端一个多线圈电位器转动,通过改变阻值来改变反馈电压,此电压被同时送入控制接口插座in0脚(已经接到9112的16路模拟量输入端口中的0号端口)。当皮带在16cm范围内变化时,in0脚的位置反馈电压将在0~+5v范围内线性变化。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测量或采集此电压来计算当前的指针位置。(3)实验平台使用四相步进电机,电流脉冲由a、b、c、d四个引脚输入。a、b、c、d已经接到9112内16路数字输出端口的4、5、6、7四个端口上,即从9112依次输出0010h、0020h、0040h、0080h,可以使步进电机正转;依次输出0080h、0040h、0020h、0010h,可以使步进电机反转。 四、实验内容 1:总体设计 实验通过上位pc机控制实验平台实现电机的闭环控制。 上位机通过labview虚拟仪器控制9112数据采集卡与下位硬件平台数据端口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对下位硬件平台的闭环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如下: labview 数据接口 2:前面板设计 labview程序前面板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模式选择区域、控制区域以及显示区域。 模式选择区域如下: 该区域用来选择系统的工作模式,当设定系统的工作模式为“自动”时,程序自动控制电机转动,使得标尺移动到指定位置,当设定系统的工作模式为“手动”时,通过手动控制电机的移动方向,使得标尺移动到指定位置。当按下“停止”按钮时,系统停止运行。 控制区域如下: 该控制区域在系统工作在手动模式时起作用,在手动工作模式下,当按钮处于“左移”位置时,标尺指针向左移动,当按钮处于“右移”位置时,标尺指针向右移动。 显示区域如下: 设定位置标尺用来预设定标尺位置,作为实际标尺移动的参考标志,实际位 置标尺动态的显示当前标尺的位置。 示波器显示两条曲线,曲线一显示的是标尺设定位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曲线二显示的是标尺实际位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示波器可以动态的显示出指针实际位置曲线不断接近设定位置曲线,最后重合在一起。3:程序流程图 程序运行流程如下图所示: 程序运行时,首先判断系统的工作模式,如果为手动工作模式,则判断手动控制按键状态,如果为左移,则控制电机使得指针左移,如果为右移,则控制电机使得指针右移。如果系统处于手动工作模式,则判断指针实际位置是否等于设定位置,如果相等或者处于误差允许范围内,则不移动指针,如果不相等则判断实际位置与设定位置的大小,如果实际位置小于设定位置,则控制电机使得指针右移,如果实际位置大于设定位置,则控制电机使得指针左移。4:关键部分程序实现(1)读取实际位置 前面是9112采集卡初始化部分,后续为电压采集模块,由于满度电压输出为5v,对应的标尺刻度为16厘米,所以结果上述运算可以得出标尺指针的实际位置。 (2)控制电机正转 电机的正转控制可以用状态机实现,通过状态机顺序输出十六进制数值: 0x10、0x20、0x40、0x80即可控制电机正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