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近现代历史人物生平事迹考察的事迹报告

时间:2019-05-13 07:3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对近现代历史人物生平事迹考察的事迹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对近现代历史人物生平事迹考察的事迹报告》。

第一篇:关于对近现代历史人物生平事迹考察的事迹报告

关于对近现代历史人物生平事迹考察的事迹报告

专业班级: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11级2班

学号:20110541235

姓名:李敏

摘要: 通过这次对家乡近现代历史人物刘伯坚的生平事迹的考察,我深刻理解了革命先烈为祖国的解放做出的伟大牺牲,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明白身上的重大责任,努力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为祖国的更加富强作出不懈的奉献。关键词:刘伯坚 革命 精神 奋斗

正文:无前的革命精神代表的是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历尽艰险的吃苦精神,无坚不摧的乐观主义。在社会不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精神是我们忘记和缺少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深层次领悟和传承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在这个寒假,我对我们当地的革命历史人物刘伯坚的生平革命事迹做了一次实地考察,通过这次考察,我不仅重新学习了我们上一代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精神,更明白了我们身上所承担的伟大光荣的历史命令。

首先,我参观了以纪念刘伯坚烈士而修的刘伯坚纪念馆,在纪念馆里面,除了陈列了大量关于刘伯坚在革命时期的英雄事迹的宝贵文献和其本人作的优秀诗文之外,还向广大市民展列了一系列革命先烈在革命中使用过的器皿和各种什物,具有很高的珍藏价值。在刘伯坚纪念馆里面,我仔细阅读了关于他的革命英雄事迹和书籍,对其生平事迹做了一个简要的概括。刘伯坚,1895年1月生于四川省平昌县,1920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先后在法国、比利时一边做工一边学习。1921年,他与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李富春、李维汉、聂荣臻等人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曾任中共旅比(利时)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1923年,刘伯坚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为中共旅莫支部和旅莫共青团负责人。1926年刘伯坚回国,到冯玉祥部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副部长,推动冯玉祥部接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纲领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举行著名的“五原誓师”,配合南方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刘伯坚先后从武汉到上海,做党的秘密工作,曾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28年,再次被党派往苏联,先后在莫斯科军政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军事。同年,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30年下半年,刘伯坚结束了在苏联的学习,回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先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

校政治部主任、中革军委秘书长、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底,在中革军委下,刘伯坚参与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宁都起义的组织、策划和联络工作。随后,他担任由起义部队改编的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出发长征,刘伯坚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他积极组织部队在于都河多处架桥,为主力部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护送中央红军主力渡河长征。1935年3月4日,刘伯坚率部队转移突围时,在激烈的战斗中身中数弹,不幸负伤被捕。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壮烈牺牲在江西省大余县金莲山刑场,时年40岁。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刘伯坚壮烈地牺牲了,但他的战友们没有忘记他,中国人民还深深地怀念着英雄壮士。1937年秋,毛泽东在延安获悉刘伯坚等人在赣南殉难的噩耗后,深感痛惜:“离开苏区时,像瞿秋白、刘伯坚、我的爱弟毛泽覃,都应该带出来的。被敌人杀掉,太可惜了!”1935年就在陈毅率部突出敌人重围,登上油山,同各路游击队胜利会师的时候,传来刘伯坚等牺牲的噩耗,全军上下顿时举哀痛悼,决心化悲痛为力量,为烈士报仇1937年陈毅怀念战友,他以深沉而悲壮的笔调写下了《寄友》:风吹雨打露沾衣,昼伏夜行人迹稀。秦陇消息倩谁问,故交鬼影梦中归。瓜蔓抄来暴政久,豆箕煎时外寇肥。叛徒国贼皆可杀,仗君南线系安危。1945年在刘伯坚烈士牺牲10周年时,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期间,曾举行追悼烈士大会。刘伯坚的战友莫文骅写诗《悼刘伯坚同志》,对他一生作了高度评价:一代才华少与俦,弱冠遍历东西欧。文章有价耀珠玉,气概无前逼斗牛。西北军中驰令誉,红军帐里足良猷。百战何尝计苦乐,劳生为解万民忧。日寇侵凌战鼓震,摇摇欲坠我神州。对外奴颜来内战,同胞四野血横流。豺狼在邑龙在野,贼子当权志士休。可怜雄才竟未展,深锁梅关无限愁。景仰遗风惭驽马,缅怀劳绩茹在喉。一人殉节千人慨,竖眉切齿恨贼酋。今日哀悼非昔比,百万雄师为国谋。他年南国春意好,重修荒冢奠庶馐。1962年“八一”建军节时,叶剑英元帅回忆起20多年前在赣南于都河边与刘伯坚话别时的情景,挥毫赋诗一首,表达了对战友的深切思念: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呜。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在经过仔细而认真的考察后,我对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为革命作出的牺牲感到深深的佩服,更对我们故乡的伟大的革命领导人充满深深的崇敬,作为革命先烈故乡的一名大学生,我以我的家乡自豪和骄傲。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当我慢慢了解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故事后,我对故乡这片热土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不管是在外地求学,还是在异地旅游之类的,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作为一名在外地求学的大学生,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古语有一句说的形象生动且真实: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我们的故乡,不管她是多么的繁荣或昌盛,我们的家乡永远是我们心里最深的思念,但我们在最无助和感到孤单的时候,想起我们的家乡,心底都会升起一点点暖流,让我们不再感到孤单,那一种简单而无与伦比的快乐是世间什么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通过这次对家乡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的考察,我不仅更加了解了我自己家乡的优秀的红军的奋斗精神和优良的革命历史,还对我们整个近现代革命历史有了更好的掌握,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通过这种对革命英烈的事迹调查,我们可以加深对真实历史的理解,不忘记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痛苦和蹂躏,而这种坚定的不会忘记,恰恰是我们努力奋斗的不竭动力。当对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种种感到迷茫或是气馁时,这种动力会时刻提醒着我们。革命先烈们的奋斗精神代表的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当努力学习他们的宝贵精神,为我们祖国的生生不息而努力奋斗不止。

相关书籍:赵红《刘伯坚》吉林文史出版 出版时间:2011年7月29日

第二篇:近现代历史人物评析

一.试以具体事例,谈谈评析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遵循时代背景评析历史人物

任何历史人物,归根结底,总是时代的产儿,总是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联系的。因此,我们研究历史人物的出现、评价其历史地位时,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去评价,更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苛求,面是应该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范围内,在弄清当时的社会发展向人们提出了什么样的亟待解决的历史任务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评价。如对李鸿章,人们诟病最多的是他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和外交上的妥协退让,因此被冠以“镇压农民起义的侩子手”和“卖国贼”的名号。但就第一个称号而言,在当时,作为一个浸淫于儒家经典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忠孝是他们的必修课,忠君是他们必须遵守的大节,因此当农民起义爆发时,他们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去镇压。不仅李鸿章这样,连我们敬为英雄的岳飞、林则徐一样也镇压过农民起义。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镇压农民起义就是正确的,我们应当理解,这是封建社会时期,地主阶级受儒家思想影响所体现出的一个共性,不是李鸿章的个人品性决定的。

2.阶级原则

一个人,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不仅仅只是个人的天赋,而且和这些个人所拥有的权力、所处的地位有直接关系。历史证明,谁处在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地位,只要想有所作为——不管是好是坏——都可以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当时历史发展进程的快慢。处在特殊位置上的个别人物,在他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在造就他的社会关系所允许的限度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历史的面貌,给历史发展以深刻的影响。人们在创造历史时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也要受历史条件、阶级关系的制约。历史上的斗争最终是由阶级利益的冲突引起的,个人从事历史活动的动机最终是由阶级利益所决定的,因而历史人物不能对一切事件负责任。例如,朱元璋刚开始起义反元时,代表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但是后来他登基做了皇帝,就发生了转变,开始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对他的评价也应分时期进行。

3.防止以偏概全,坚持客观原则

对历史人物的评估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个复杂的结合体,都有他的功与过,我们应当克服英雄史观或是全盘否定的观点。

如对于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我们不追究他的道德责任,但他延缓了腐朽的清朝统治,不自觉地阻碍了历史的进步。对于他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因以肯定为多。尽管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的近代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资本主义的侵略,对后世进一步向西方学习也有引导和借鉴作用。在外交上,与同时代人相比,他的外交才能无疑是杰出的,但他过分相信“以夷制夷”的策略,殊不知帝国主义都是一丘之貉,最终导致甲午战争准备不足,战场节节失利。失利以后,他又凭借着自己的外交才能,在谈判桌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利益,从这个角度说,他是爱国的,而不是卖国贼。

4.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问题

要注意动机与效果的对立统一关系,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有时是不一致的,不能简单的根据主观动机的好坏对一个人表示肯定或否定,更为重要的是要看客

观效果如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隋朝的隋炀帝杨广为了游玩,耗费巨资开凿了大运河,却促进了南北的交通,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这样,对隋炀帝的评价,就要客观的去分析。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分时期评价

人具有可变性,因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要实事求是的加以变化。北洋军阀时期有一个人叫杨度,他辛亥革命前主张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后依附袁世凯,鼓吹君主制。晚年时他的政治思想又发生了变化,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曾经设法营救被捕的李大钊,1929年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对这样一个思想立场不断发生变化的人物,就不能完全否定或肯定,而应该实事求是分期评价。

2、分方面评价

对一个人的评价可以包括许多方面,例如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等等,一个人不一定在每个方面都有突出的成绩,对他们进行评价时也就有必要分方面进行。北宋时期有个皇帝宋徽宗对国家管理这一正业做的一塌糊涂,但他却对书画收藏十分热衷,当皇帝不能算为民造福的好皇帝,但却可以堪称有造诣的艺术家。类似于宋徽宗,明朝又出了一位明熹宗,同样不理政事,却嗜好做一个木匠,乐此不疲。类似这样的人物是应当被基本否定的,因为他们的主要职责没有担负好,但他们一些小的成就也不容忽视。

3.比较分析

对一个人的评析也可以从与其他历史人物的比较中,获得新的认识。不管是横向或是纵向,从不同的维度比较分析的方法更能突显人物个性与功过,更能全面认识历史人物。如“康乾盛世”作为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恰恰也是其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如果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处于这一历史转折期间的康熙,我们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总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注意的方面有很多,在这里只谈及了一小部分。但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全面、公正、严谨,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变的。历史在不断的进步,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更多的历史人物会出现,对他们的评价也会更加的完善。

二.试论述评析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历史人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他是所处时代的突出代表。他们的活动对当时社会和历史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根据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其天赋、性格、心理、意志、品质等个人素质对当时人民和社会的影响两个方面去考察,应将之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是伟人,他们的活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也符合当时人民的要求,同时各方面修养都很高;第二种是历史的功臣,他们虽然个人素质欠佳,对当时人民造成了一定的苦难,但他们的活动客观上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抹杀的作用;第三种是历史的小丑,他们虽然个人具有很高的天赋、品质、修养、志向,但他们成为反动势力的帮凶,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和历史的小丑;第四种是历史的罪人,他们个人素质很差,他们的所作所为既违背当时人民群众的愿望,又阻碍了历史的发展。在论述评析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的现实意

义和价值时,我们更多的需要汲取前两者的长处,而已后两者来警戒自己。

1.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当我们论及评价历史人物时,思考到任何历史人物,归根结底,总是时代的产儿,总是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联系的。因此,在将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范围内评析历史人物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反之,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学习中,不难从众多同一时期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出发,了解他们当时当地的想法,窥探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国国运的兴衰和各种社会潮流的发展。例如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历史人物时,如这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并结合他们的时代,我们更可以直面当时的环境: 袁世凯复辟帝制,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中国社会处于深重的内忧外患之中,现实的教训引起了当年追随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考,不少当年叱咤风云的先进人物在思想上倒退了,竭力提倡封建道德和尊孔读经的旧文化,鼓吹复古思想。还有人宣扬迷信,阻碍民众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这种局面激起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的强烈愤恨,使他们深深感到虽然有了宪法、国会,但是必须重新寻求一条解决中国问题的道路和方案。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部分激进的知识分子直面现实,提出了开展广泛的“改造国民性”运动的政治主张。他们认为,要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政治,必须首先从思想启蒙着手,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主义思想,于是,这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不再热衷于政党政治活动,转向展开唤起民众的思想启蒙活动。

2.读史使人明智,为往圣继绝学

读历史人物也可以吸取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把握和理解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也必然包括具有合规律性的一面,同时也具有合目的性的一面虽然探索人的活动必然受到规律的制约,通过研究历史人物的活动去探求规律是完全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毕竟不同于自然规律,只看到历史人物如何被动地顺应潮流,而看不到历史人物积极主动参与历史规律创造的一面。学习历史人物的现实意义是使人明智。评析历史人物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知识的素质,还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增长人的智慧,我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简单地说学习历史人物,可以丰富阅历汲取经验,我们可以参考历史人物在困境下崛起的斗志,在顺境中坚守的情操,用他们的思维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对自己做人处事,对自己的素质发展和能力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

3.历史人物对领导人的参考借鉴意义

学习历史和历史人物对每个人都有用。但是这种学习对每个人的作用有大小之分。领导者学历史作用比普通人作用更大,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普通人学历史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鉴古识今,少走弯路,这是有很强现实意义的。不少历史人物可以成为现在领导人们的楷模,如在处理外交、民生问题等方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是有所收获的。领导人学习历史人物更能扩大这种影响力,结合现实环境,可以引领这个国家和民族走的更好。

第三篇:常州近现代历史人物

常州近现代历史人物——瞿秋白

化工0905 华冬意

瞿秋白(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号熊伯(或雄魄),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1927年7月—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家庭背景

瞿秋白祖籍江苏宜兴,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内东南角的青果巷(今82号)一座名为八桂堂的花园住宅内的天香楼二楼。八桂堂是瞿秋白的叔祖瞿赓甫的住宅,这所住宅内花木繁多,因有八株桂花而得名八桂堂,天香楼也是因沉浸在花木的芬芳之中而得名。瞿家是一个书香门第,世代为官,瞿赓甫当时任湖北布政使。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母亲金璇,也是官宦之女,精于诗词。她的子女中长大成人的有5子1女,瞿秋白是家中的长子。由于瞿秋白头发上生有双旋,父母为其取名双(或同音字霜、爽)。

辛亥革命后,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将母亲也接到那里,并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当、借债度日。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农历正月初五,母亲金璇服毒自尽。瞿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友,瞿秋白先在杨氏小学教书。1916年年底,瞿秋白得到表舅母的资助,西赴汉口,寄居在京汉铁路局当翻译的堂兄瞿纯白家中,并进入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文。瞿秋白-个人经历

1917年春,瞿纯白调外交部任职,瞿秋白也随同北上到北京,参加普通文官考试未被考取,于是考入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免费入学),学习俄文。

1919年5月4日,性格内向的瞿秋白参与了五四运动,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参加了中南海总统府前抗议马良祸鲁的请愿活动,遭到逮捕,旋即被释放。

1920年8月,瞿秋白被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

1921年秋,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瞿秋白作为当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进入该校任翻译和助教,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书籍。1922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由张太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底,陈独秀代表中国共产党到莫斯科,瞿秋白担任他的翻译。瞿秋白——狱中生涯

陈独秀回国时,邀请瞿秋白回国工作,于是瞿也随同陈独秀回到北京。1923年夏,于右任、邓中夏创办上海大学,瞿秋白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同时,瞿秋白兼管中共宣传工作,担任《新青年》的编辑,1924年,国民党改组,瞿秋白出席中国国民党一大,并来往上海广州之间,当翻译,参与一些国民党的工作(例如上海的国民党中央执行部委员等)。

1925年1月起,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27年7月12日,陈独秀被停职,由张国焘临时代理主持中央工作。8月7日,新来到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主持召开会议(八七会议),正式将陈独秀(缺席)免职,并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成为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三任最高领导人。在瞿秋白主持中央政治局的近一年期间(1927年7月-1928年5月),发生了南昌暴动,广州暴动,以及秋收暴动。瞿秋白的领导方式与强势作风的陈独秀不同,只发表一般政治主张,对组织和军事完全放权。

1928年4月,瞿秋白从上海经海路抵达大连,又改乘火车沿中东铁路北上,通过满洲里的秘密通道出境进入苏联。5月中旬,瞿秋白抵达莫斯科。6月,瞿秋白在莫斯科郊外的兹维尼果罗德镇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六大”之后,瞿秋白继续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团长两年时间,实际在国内直接领导中共的是李立三和向忠发。

1930年7月,瞿秋白由于立场调和,被当地的党部指为机会主义和异己分子的庇护者,撤销了中国共产党驻莫斯科代表的职务,携妻子离开苏联回国,8月中旬回到上海,主要任务是在9月底召开六届三中全会,批判立三路线。但由于瞿秋白“没有认出立三路线和国际路线的根本不同”,对立三路线的批判不够彻底,于是在19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不仅开除了李立三的中央委员,瞿秋白也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此后瞿秋白留在上海养病(肺结核),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与茅盾、鲁迅来往。

1934年1月,由于无法继续留在上海养病,瞿秋白又回到瑞金(2月5日),担任教育人民委员的闲职。

红军长征后,瞿秋白带病留守南方。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向香港转移途中,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被宋希濂的国军第三十六师向贤矩部逮捕,6月18日,在长汀中山公园执行枪决。在被押期间(5月23日),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瞿秋白-个人影响

瞿秋白的一生,疾病缠身,日常事务繁重,但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拼命工作,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许多要作品收入了《瞿秋白选集》、《瞿秋白文集》。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5年4月20日,* 主持作出的中国共产党扩大的6届7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说瞿在1927年11月—1928年4月犯了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的错误。1955年,瞿秋白迁葬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文化大革命初,被* 定为叛徒,墓地被红卫兵破毁。1980年10月,中共中央为他恢复名誉。瞿秋白故居,于1982年3月25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经中国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于1985年6月18日瞿秋白50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门楼下的金字横匾“瞿秋白同志纪念馆”系* 书写。基本陈列《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在西院,《瞿秋白故居陈列》在东院。并推出《纪念瞿秋白书画展》等专题陈列。编辑出版了《江南一燕》和《瞿秋白研究》(丛刊),编印了《瞿秋白研究信息》,是纪念瞿秋自、学习瞿秋白、宣传瞿秋白、研究瞿秋白的重要基地。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研究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题目:中国陕西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

——刘志丹

院 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 号:110515129 姓 名:王玉珏

2013年6月

中国陕西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

中国陕西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

——刘志丹

姓名:

学号:

摘要:每一段历史中,都有其杰出的人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爱国将领,他们都应该被我们这些后世的人牢牢铭记在心中,去敬重去瞻仰去怀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心中时刻装着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坚韧不拔。

刘志丹——作为一名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96年,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因本人籍贯所在地历史事件不多且众所周知,进行研究调查的同学也颇多,所以选择了较为熟悉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名人来进行研究探讨。

鉴于此,本文将围绕刘志丹烈士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来进行探讨。关键词:刘志丹 红军 爱国将领

正文:人物简介

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36位军事家之一,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刘志丹原名刘景桂,字子丹。1903年10月4日诞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刘志丹于1921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曾任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同军阀井岳秀等封建势力作斗争。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刘志丹从青年时期起就投身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天,奉党的命令,进入黄埔军官学校。大革命时代,刘志丹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政治处长等职,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于湖北、安徽、陕西等省,从事组织起义的工作。1928年,与其他人一起组织渭南华县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了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及参谋长,后来,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刘志丹历任副总指挥、总指挥等职。1932年成立红二十六军,刘志丹仍负领导责任。1935年秋,红二十六军与红二十五军会师,成立第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这年秋天,刘志丹受到机会主义分子诬陷,被关押起来。毛主席、党中央到达陕北,刘志丹才得到释放,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北路军总指挥、红二十八军军长等职。1936年4月,刘志丹率部队东征,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33岁。后来,毛泽东为他题碑:“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为他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1931年9月,严红彦、吴岱峰率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突破黄河天险进入陕甘境[2]

[1] 1

中国陕西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

内,刘志丹和谢子长按照陕甘省委的指示,与吴岱峰、阎红彦一起将晋西游击大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总队,对外暂称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刘志丹任副总指挥(后任总指挥),与谢子长率部转战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学习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1933年9月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11月后历任红26军42师参谋长、师长,率部北上庆阳、合水,与地方武装相互配合,开展游击战争。1934年2月至4月,刘志丹指挥部队九战九捷,以劣势兵力取得了西华池等战斗的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建立了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同年5月任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兼任军政干部学校校长,与军校政委习仲勋、常务副校长吴岱峰一起亲自编写《军事教育大纲》《政治工作训令》等教材。

1935年2月,刘志丹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5月,红26军、红27军会合后组成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任总指挥,率红26军、红27军主力,以围点打援、出敌不意、各个击破的战法,经两个多月的机动作战,攻克延长、延川、安定、安塞、保安、靖边6座县城,歼灭大量敌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二次“围剿”。8月,在陕北、陕甘边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刘志丹指挥红军主力,歼灭国民党晋军1个团,迫使晋军主力撤回黄河东岸。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之后的落脚点。9月,红26军、红27军与长征到达陕北的红25军会师,组成红15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10月参与指挥劳山战役。后在“左”倾路线统治时期的“肃反”中被逮捕,备受折磨,但他始终坚持原则。不久,中共中央到达陕北,毛泽东、周恩来等迅速纠正了陕甘苏区党内“肃反”的错误,刘志丹从而获释。此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军军长和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等职。

刘志丹经常教育部队顾全大局,绝对服从中共中央的领导和调遣。在他的影响下,陕北红军与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25军参加东征战役,在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日在中阳县三交镇(现属柳林县,)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33岁,柳林县三交镇南一公里许的党家寨鏊子圪达现有“刘志丹将军牺牲处”石碑。

1936年,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以志永久纪念。1940年,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县城北修建了志丹陵园,1943年陵园建成,将志丹灵柩运回志丹县。4月19日起灵柩于子长县,并召开了“公祭刘志丹烈士大会”。4月23日延安各界万人举行公祭大会,由西北局书记高岗主持,朱德、任弼时、秦邦宪、林伯渠等讲了话,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赠送了白绸挽联。24日,刘志丹烈士的灵柩在高岗、林伯渠、吴岱峰、边区民政厅长刘景范(刘志丹之弟)、张秀山、康天明、王世泰、马锡武、曹力如等护送下运回志丹县,4月26日抵达县城,当地群众祭奠者络绎不绝。5月2日召开了万人公祭大会,高岗介绍了志丹的生平事迹,林伯渠、张秀山等先后讲话,尔后安葬于志丹陵园内。1947年胡宗南进攻边区,陵园遭到严重破坏,1953年照原样修复,1975年又进行了修葺,使陵园面貌焕然一新。

人物生平事迹

[3] 2

中国陕西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

“追求真理,救国救民”是刘志丹一生的宿愿。他从青少年起,就对除暴安良的英雄人物十分崇敬。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他在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下,崇尚科学民主,反对封建压迫。他生长在贫瘠落后的陕北,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对旧中国的黑暗状况十分不满,立志救国救民,决心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社会。1922年,他考入榆林中学,在共产党员魏野畴、李子洲等老师的教育指导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924年冬,他毅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决心“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

1926年初,他按照中共陕西党组织的决定,投笔从戎,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这是他军事生涯的开始。

组织领导渭(南)华(县)起义,是刘志丹创建革命军队的起点。1928年5月,他按照中共陕西省委的决定,同唐澍、谢子长等领导我共产党控制的国民党军新编第三旅,与渭华地区的农民暴动队伍相结合,正式宣布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1928年冬,他按照中共陕西省委的决定,到达榆林担任陕北特委军委书记。

1931年9月,刘志丹把南梁地区的游击武装,连同分散活动在合水、庆阳山区的民间武装改编为党所直接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亲自担任总指挥。1932年12月,又按照中共临时中央、陕西省委的决定,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这是陕甘地区建立的最早的一支正规红军,是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骨干力量。但是,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干扰,这支仅组建半年多的弱小红军在南下渭华途中遭到失败。刘志丹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批判“左”倾错误,并于1933年11月恢复了红二十六军,新组建了第四十二师,使得革命武装又有了新的发展。

1935年1月,刘志丹按照中共驻北方代表的指示,率红二十六军北上到达陕北安定(今子长)县,同谢子长(因伤势严重于2月21日逝世)领导的红二十七军会合。2月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在周家崄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从此,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等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逐步成长壮大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力量。刘志丹亦被朱德称赞为“忠实英勇的红军领导”。

1936年4月14日,在红一方面军东征战役中,作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二十八军军长的刘志丹,身先士卒,亲临一线指挥,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毛泽东获悉后十分悲痛。他说:“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后来,他在一次干部大会上又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死了开追悼会,群众的反映怎样,这就是衡量的一个标准,刘志丹同志牺牲后,陕北的老百姓伤心得很,这说明他是真正的群众领袖。”这是对刘志丹光辉一生的最好褒奖。历史贡献

提出“红色”“白色”“灰色”三色论;创造三窟论: 采取“狡兔三窟”的办法,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使民得土地:实行正确的土地政策;广筑统一线:实行正确

[5] [4] 3

中国陕西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 的统一战线政策;搞活经文教: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积极反围剿:刘志丹坚持从中国革命战争实际出发,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剿”、“会剿”和大规模“围剿”,取得辉煌的战绩; 严治军明赏罚:刘志丹在指挥作战中治军严格,赏罚严明;培养军政骨干:在西北红军建设中,刘志丹高度重视对党的干部的培养训练;识大体顾大局:在贯彻执行党的各项任务中,刘志丹总是率先垂范,以大局为重,光明磊落,严于律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社会评价

为纪念刘志丹烈士,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并在城北建刘志丹陵园,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题词石刻。

刘志丹烈士一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英勇善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忠心赤胆,为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追忆

陕北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革命精神。1993年10月4日,是刘志丹诞辰90周年。习仲勋撰文纪念,文章写道: “说起来,志丹同志感人的事情太多了,我在志丹同志身上学的东西很多,以后我工作很自然就用上了。我今年已80岁了,但想起来,他的教诲还很有用,好作风是可以代代相传的。在纪念他90诞辰的时候,不忘他的革命精神,学习他的革命作风,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6]

刘志丹作为一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更是有着令人崇敬的革命先烈精神。在革命根据地艰苦的岁月中,依然保持着共产党人良好的革命品质。他身上有太多好的精神与品质供我们学习与瞻仰,对刘志丹烈士最好的追忆方式便是去怀念去学习他的革命精神革命作风。

参考文献

1.我军卓越的军事家――刘志丹 .中国军网.2005-02-22 2.刘志丹简介 .中国网.2008-8-22 3.《甘肃日报》2009年7月31日版:刘志丹

4.《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4日第7版

(一)5.《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4日第7版

(三)6.习仲勋深情追忆刘志丹:他“的确是我的老大哥”

第五篇:评价近现代中国历史人物之孙中山

孙中山,名文,化名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国民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他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

孙中山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他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他传承先进文化,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由于当时参与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特别是蒋中正、汪精卫两人,均为孙中山培育出来的领导人物,故当时的国民政府以中山为最高的精神领袖,并推举三民主义为治国的最高指导。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孙中山成为蒋中正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国民政府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为号召,鼓动人民建设和将士作战。因此到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对于孙中山的历史贡献分析,主要是认为孙中山确系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而孙中山虽亦重视掌握领袖权力,但较具理想色彩,较能为制度建设之需要而放弃政治资源。孙中山虽倡导武力推翻君主专制,武力弭平军阀割据,但使用之手段较为温和,善后措施较为宽容,不采彻底铲除之作法,与蒋介石或毛泽东等强调组织纪律而严厉惩处反对者不同。

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孙中山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因此经历史证明孙中山确实是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孙中山与历代反抗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的显著不同在于一是通过其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从“以民为本” 的宗旨出发,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二是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面对满清朝廷的通揖、反动军阀的围攻、帝国列强的威逼、维新保皇派的论战、阵营内部的叛乱、同党战友的分歧,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三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 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抛却个人名利,大公无私,一生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

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故而,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所以,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领袖,他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做贡献,虽有一些在革命上的不足,但是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些事无法避免的,故他是一个令人敬仰的革命前辈。

下载关于对近现代历史人物生平事迹考察的事迹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近现代历史人物生平事迹考察的事迹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近现代中国的感想(本站推荐)

    对近现代中国的感想 做了这次关于国情国史的竞赛试题后,我对中国从近代以来的发展有了新的感悟。 昔日盛大辉煌的中国是如何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工具,俯首称臣,使广大人民群......

    谈历史人物对中学生健全人格

    小结—谈历史人物对中学生健全人格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生物遗传、社会文化、家庭环境、自然因素、童年经验等诸多方面,这就使人格养成既具先天稳定性,又有后天可塑性......

    洋务运动的兴起及对近现代的影响

    2011-2012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0-4任课教师:赵芳姓名:X X X学号:1 2 3 4 5 6 7成 绩 洋务运动的兴起及对近现代的影响伴......

    论对近现代欧洲法律和社会制度和影响

    论对近现代欧洲法律和社会制度和影响 随着罗马奴隶制国家形成,罗马法也随之产生。当然,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渊源主要是习惯法。罗马法是一种反映罗马奴隶主阶级的意志,保护奴隶制......

    腐败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腐败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影响 香花墩上有奇泉,饮罢头痛始觉贪。争得长江大河水,悉于廉泉得其源!——明·张好宁 近现代时期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

    名人对伟人毛泽东生平事迹的评论(合集5篇)

    首先,蒋介石由于不善治理,让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地主和贫下中农之间的差距太大,严重影响了社会结构的平衡,造成社会动荡的隐患。腐败和官僚主义引起了公愤,这......

    你不必对每个历史人物都了如指掌

    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辉煌 ——读《世界名人传》 六(3)班 孙徐晨 “你不必对每个历史人物都了如指掌,却不可不知这100位历史名人!”《世界名人传》的卷首,写着这样一句话,使我对......

    建设项目如何对机电设备考察

    建设项目如何对机电设备、构配件、材料的供货商进行考察 为了保证安装工程质量及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造价,机电安装在采购重要和贵重的设备、构配件、材料前,要从众多的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