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外国档案学课题研究(适合学生表演)

时间:2019-05-13 07:2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的外国档案学课题研究(适合学生表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的外国档案学课题研究(适合学生表演)》。

第一篇:中国的外国档案学课题研究(适合学生表演)

雷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今天呢,是我们小组为大家讲解有关于《中国的外国档案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请仔细看题,“中国的外国档案学研究”是介绍我国的有关于外国档案的研究…..不懂就不要问了啊!

好了,今天呢,我们主要是从研究三点(研究特点、研究缺点、研究要点)来讲述的。希望大家能仔细地、认真地听讲哦。

OK,下面有请我们小组的王强和胡杰二位同学给大家讲述“中国的外国档案学研究”的特点。大家欢迎!

特点

胡:小强,你知道中外档案学各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

王:嗯~~应该、大概、好像是外国档案学产生的要比中国早吧!

胡:没错,外国档案学历史悠久,在19 世纪初就已经产生,无论是在档案学核心理论的研究还是在实践工作的开展上都有一些优势。中国档案学是20 世纪30 年代才产生,较之国外大约晚一个世纪。

王:啊,20世纪30年代才产生,这么晚,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都早已经升空飞了个来回了。

胡:对,中国的档案学虽然起步晚,但后劲十足,有典型的刘翔式风格,也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外档案学现在可是国际档案学的两朵奇葩,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啊!

王:慢,慢,慢,应该是有赶超的趋势。俗话说“师夷长技以制夷”,今天

咱俩就来谈谈我们中国档案学界对外国档案学的修炼之路,以抛砖引玉:。胡:不过在讲到中国的外国档案学研究,我们首先应该要来了解一下外国档案学在我国研究的特点,通过暗访,追踪再加上多日的蹲点,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

第一.研究对象方面,不同时期,关注点聚焦在不同地区的相关研究点上; 王:这我知道嘛,不就是哪个好就研究哪个的呗… 遥想当年,我也曾是个蜜啊,那时候多风光,姚麦组合,天下无敌,独霸球坛,谁与争锋…

胡:那现在呢?你还关注麦迪吗?

王:哥崇拜詹皇已好多年了,哎,伤心往事不要再提了…

胡:扯远了,差不多是那个意思,但背后当然还有其他更多的历史原因。大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时期的变化。第一个时期是从我国档案学起步到新中国成立,对外国档案学的研究主要关注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等。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关于外国档案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前苏联身上。

王:噢,那第三个时期我知道,就是80年代至今了…

胡:很对,其实这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的,而且即使是现在中国的档案事业也或多或少地带有前苏联档案事业的痕迹。第二、研究著作方面:著作作者集中,出处和著作形式单一;

第一个方面是著作作者集中,这个以2000年为界。

王:在2000年以前的著作以韩玉梅老师为主吧!

胡:是的,而在2000年以后的著作以黄霄羽老师为主。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课程教材就是黄霄羽副教授编纂的,那么下面顺带的插播一段广告:

王:黄霄羽同志1970年8月生,是管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她的研究方向是文件和档案管理、档案学基础理论、中外文档管理比较。胡:嗯,从小强的口中大家已经能深深体会到他对黄霄羽副教授的倾慕之情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这个方面的事实留待大家下去之后考证。回归正题,据我们所了解,除此以外,关于档案学的研究学者中涉及这个领域的人就很少了。

第二个方面是作者出处单一

王: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嘛,档案学研究厉害的人物十个就有十一个是中国人大的。胡:嗯,你说的是事实,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一个学科的繁荣发展必定是“百家争鸣”的局面所创造的,而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在这个方面一家为大,发展后劲不足啊!

第三个方面是著作形式单一

王: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而且经过对各种可以接触到的教材分析,我还发现教材在内容更新上也不甚理想,很多书第十版跟第四版内容都差不多是一样的。而且关于这方面的教材屈指可数,咱们堂堂的湖北大学图书馆搜索“外国档案”都只有10个结果,更别谈其他院校了。

胡:不错,小强的观点很赞同,从开始一直到现在,外国档案学的著作一直以教材为主,而且出书的频率很低。

第三、外国档案网站研究方面:报道、介绍类文章逐年减少,研究类文章逐年上升。

王:从中国期刊数据库看我国对外国档案网站的研究,会发现报道、介绍类文章逐年减少,网站建设类文章在2001年达到高峰后平缓下降,但是研究类文章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胡:嗯,从这个现象中,要是我们细想其中的原因,也应该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一点归纳。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档案学,就是一种“西学东渐”的产物。

好,说了那么多关于中国的外国档案学特点,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不足,下面有请咱们组的其他同学来为大家讲解中国的外国档案学研究的不足。

大家欣赏完了王强和胡杰两位基友的表演,应该对“中国的外国档案学研究”有了那么一点点一点点的了解了吧。

OK,请大家跟着自己脑中的思路,来思考一下“中国的外国档案学研究”有什么不足之处,就是有哪些不好的地方。给大家3秒钟时间来考虑。3!2!1!时间到。既然没有人能回答是吧。那么下面有请我们小组的外交部发言人吴继兴来给大家讲述“中国的外国档案学研究”当中有哪些优点,即哪些成功的地方。不要怀疑自己的耳朵,是的,就是优点。也许有些同学就要问了,不是说缺点嘛?怎么变优点了?嘿嘿!请大家睁大你们的硬化氪金XX目,来体味其中奥秘。

O,忘了介绍了,还有我们的三位美女记者要提问呢。大家欢迎!

缺点

吴继兴:

李芳龄:您好,请您就最近出来的一些热点问题,比如文件连续体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沦等,讨沦的人很多,可是基本上都是泛泛而谈,是对别人观点的无谓重复,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虽然热点不断,但热而无果,也就形成不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希望您能解释一下“研究深度不够”这种现象。

吴继兴:那请问怎样的研究才是有深度的研究?你们能不能具体说一下你们所说的不足?

赵颖;请您谈下国内档案学教师外语水平普遍不高,导致了外国的档案学著作不能够被准确的理解、翻译,更别谈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西学中用”了!

吴继兴:档案学教师外语水平普遍不高,这个问题很现实,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大有改观,毕竟现在的高等院校教师资格是有学历限制的,而学历的限制也就意味着外语水平有着限制,众所周知,我国的各类综合性考试都必考外语,从中考到高考,再到研究生、博士生入学考试,都是必考外语的。所以,这个不足虽然确实存在,但我们不能过于求全责备,要一步一步来,所谓“明天会更好”嘛!

赵颖:即便如此,外文文献获得的途径不畅,导致中国的档案界与世界缺乏沟通,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任汉中老师曾经说过,外国的档案学经典著作的作者都是来自于各类档案馆,惟独中国集中于高校。不晓得大家有木有注意到,中国有几百万的档案馆工作人员,而他们并没有写出几部像样的档案学专著(当然,我们的覃兆刿教授除外啊),这一点一对比,是值得引起我们深思的啊!理论源自于实践,中国的档案学理论只有建立在档案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取得质的飞跃!中国的档案管理实践只有上升为理论,才可能有大发展!

张凡:对啊,例如,档案鉴定理论都是外国形成的,具体如“行政官员论”“利用价值论”等,我们在实践中只是照着外国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并没有看到我国的鉴定理论,这说明我国的外国档案事业还不够强大!

吴继兴:关于档案馆工作人员,这个其实比较有内涵,它现在是属于公务员编制的,而如今的公务员招录的客观公正性有待商榷。试问有几个通过后门进入档案部门的人是档案学科班出身的?

李芳玲:中国的档案学为什么没有像样的理论研究成果,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外国档案人才培养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他们的理论研究是自己对实际工作的体会上提出的,然后我国恰恰相反,大部分档案理论是大学教授、学者等因理论而理论,与实际衔接不密切;而且鲜有档案工作人员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来促进理论研究的,这个问题需要深思。

张凡:档案馆工作人员没有像样的理论上的建树,原因是由很多的,比如档案馆工作人员很多都不是档案专业出身,专业基础不够扎实;比如档案馆.工作人员工作稳定,竞争、压力较小,也较清闲,学术氛围不浓厚,容易消磨人的斗志,很多档案工作人员没有动力和激情来创作;比如领导不够重视;比如档案馆管理方式陈旧,没有摸索出自己的特色,缺乏创新精神。

吴继兴:正如我刚才所说,对于一个不是档案专业出身的档案部门工作人员,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他要怎么才能去写出档案学专著?!另外外国档案人才培养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而我们注重理论研究,不能切合实际,这个原因在于档案部门人才选用制度的不完善。所以理论联系实际不足的缺点是我们不可否认的,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国还是有一批学者有着基层档案工作经验,然后再去研究档案基础理论的,比如任汉中大叔。

赵颖:在对外国档案学的研究过程中,除了发现我国的外国档案学研究缺乏实践外,我们对外国档案学的研究还缺乏灵活性,在外文翻译中有时忽略文辞的本身含义,它的产生背景和运用方式,而过分强调为了汉语的使用给它强加意义,这对我国进行外国档案学研究会起到消极作用(加个例子)

吴继兴:这一点,说来说去还是外语水平不足的原因。外文资料翻译不准确度问题确实存在,但是你总不能要求每一个档案学学者都有着专业英语八级的外语水平吧„„同样你也不能指望着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同时完备的掌握档案学理论知识吧。

李芳玲:档案学者和档案工作者需要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精神。但是为了“为我所用”一些人经常盲目将外国档案学概念、方法、理论移植到中国档案学研究和实践中来。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导致“水土不服”,结果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于中外档案学形成背景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适用性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足够的认识

张凡:那么请您解释一下 “本土性”,“中国化”,“过分苛刻”这几种现象。吴继兴:“本土性”不应该算是局限性,这应该算是有中国特色!

赵颖:好,我们姑且放下是不是“本土性”的这个问题,我国对外国档案学的研究还出现了不平衡性,比如:(1)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对经济发达地区的档案事业研究较为深入,对发展中国家地区研究较少;(2)从地域方面看,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而对亚洲、非洲等的研究较少;(3)从国家来看,研究最为深入的是美国,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英、法等国家。

吴继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档案是社会记忆,也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所以只有那些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国家才会有较为完善的档案学科研究。我们在选择研究对象的时候肯定是要优先选择那些比较完善的国家。假如有两个苹果摆在你面前供你选择,一个好的,一个烂的,你会去吃那个好的还是烂的?

李芳玲:抗议!这个比喻不人道,美英法是“好苹果”,其它发展中国家不见得就是“坏苹果”。

吴继兴:苹果不用美国的好,难道用中国的山寨好吗?(喊口号,鄙视吴继兴)

咳咳,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感觉呢?哎,现在的发言人啊!不管是去年的铁道部发言人、国防部发言人,还是今年两会的农业部发言人,一个比一个不靠谱!好了,多的XX话就不多说了。请大家欢迎我们小组的最后压轴人员“天空一声巨响,有个XX要闪亮登场了。”大家欢迎!要点

大家好,听过了我们小组对于中国的外国档案学研究,其中对于研究的特点与不足,我们自然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针对我国的外国档案的研究的特点和不足,我们应该怎么更好的研究和学习外国的档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的外国档案学研究的要求。

根据我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我们将外国档案学研究的要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走自己的路,摒弃崇洋媚外的思想。这里的走自己的路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针对我们的实际情况借鉴学习和吸收国外的东西,以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邯郸学步的结果往往是不知其反也,这一点应该谨记。(+例子)

第二,档案研究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既然是外国档案,必然会涉及到语言的问题。正确的翻译国外的档案资料对于档案动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的不准确,会导致重要的档案没有被存档,失去了珍贵的资料;而不重要的、重复的档案被反复存档,增加了档案工作者的劳动强度,而且没有回报,所以,档案人员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外语能力也是外国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例子)

第三,规范标杆,统一标准。对于国外的档案,因为其来源广,所以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在档案存档编号制度没有形成之前,说很多人在收集到一份有标题的外国文献的时候喜欢用首字母缩写的形式给它编号。比如,The art of war,就会标记成“TAW”,对不对?但是同志们请注意了,缩写不是个好办法,比如说吧,詹惠,是汉口的,她就可以对别人说她来自HK,别人一听,不得了哇,Hongkong,原来是香港同胞;张祥呢?来自武昌,他如果用首字母缩写那是来自哪里啊?(我什么都没说啊,是你们说的)现在由于归档制度的规范化,这类问题就基本上杜绝了,在外国档案的工作中,这些对于传统档案的要求依然要被提出和重视,不然,大家就跟张祥一样来自武昌了。

第四,具有国家特征的档案应该单独管理。自从易中天火了之后,很多人喜欢说外国的什么什么官相当于中国的什么什么官,古代的什么什么职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什么职位,在我看来,这些是毫无意义的。在外国档案的管理中尤其如此,有人说外国的羊皮纸档案相当于中国的绢帛档案,应该放在一起;国外的泥板档案从材料上类似于中国的金石档案,可以归为一类。这有什么意思?具有国家特征的档案就应该单独管理,因为有些特征是其他档案没有的,这也是其档案原始性的一个方面。

第五,对于档案的描述要精确。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刚才所提到的,对于外国档案的翻译要准确;第二个方面,在归档之后的利用中对于档案内容的描述要准确,不可以随意添加或者删减内容。档案的原始平整性决定了它不能接受差不多先生,一定要准确无误的重现历史记录。(+例子)

对于外国档案学和中国档案学,我们都要好好学,中国档案学就像我们的父母,因为她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觉得她好;外国档案学就像我们的妻子,因为觉得她好,所以她成为了我们的妻子。我们要对父母好,因为他们是陪我们走不到永远的人,我们要对自己的妻子好,因为她是陪我们走到永远的人。对于自己从事的档案事业有着无上的热爱与执着的追求,就是外国档案学和中国档案学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要求,谢谢大家~(结束!小组全体集合!)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我们小组的每一位成员。我们是最棒的!我们在这紧的时间里做成这样,不容易啊!大家是最棒的!OY~(大家一起喊)亲们,记得给高评哦~~!~~

第二篇:学生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学生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张艳

我们研究的课题是中学生的营养与健康,因此,我们对于周围的朋友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了现在中学生的营养与健康不甚理想。我对营养学进行了调查。其实营养学不像我们所知的“医疗”能够治疗疾病,但是却可以养生,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轻松。它不仅仅只是研究怎么解决现有问题的一门学问了,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职责:告诉人们如何预防,如何从饮食中就避免一些麻烦的发生,如何通过饮食提高自己的精力!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营养的吸收和健康的发展。

中学生要获得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必须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切忌吃荤不吃素或吃素不吃荤。注意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更好地吸收。经过调查结果,我们也收获了不少,懂得该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重营养与健康。从调查中我了解到:不吃早餐的学生贫血率高

据有关部门一项调查发现:不吃早餐组的学生贫血率为100%,不在家中进早餐的学生贫血率为23.9%,在家进餐的学生贫血率为8.26%,表明不吃早餐极易导致贫血,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综上所述,我们呼吁每一位家长应转变陈旧的温饱型营养概念,代之以全新的现代化营养观念,并且落到实处,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地成长。

通过调查我们学会了合作,也增强了我们的交际能力,培养了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学会了收集和整理资料,锻炼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篇:“中国梦”课题研究始末

“中国梦”课题研究始末

张薇

2013-08-08 09:21:51|来源:《凤凰周刊》

一夜之间,习近平的讲话将“中国梦”推上了热议榜。从主流媒体到网络社区,人们以各自的视角诠释着“中国梦”。就在习近平提出“中国梦”概念的前一个月,一项与此有关的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低调结项。历时近十个月,集结了中国社科院各研究所的十多个研究员。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新一届领导层的集体亮相,习近平首次一语道出他心目中的“中国梦”,并称,“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一夜之间,习近平的讲话将“中国梦”推上了热议榜。从主流媒体到网络社区,人们以各自的视角诠释着“中国梦”。

就在习近平提出“中国梦”概念的前一个月,一项与此有关的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低调结项。历时近十个月,集结了中国社科院各研究所的十多个研究员。

这是一项怎样的研究?到底提出了一个怎样的“中国梦”?

一份被扩大的“交办课题”

2012年2月份,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的魏南枝博士,接到了所长黄平的通知,邀请她参与一项课题研究。

赶到了研讨会现场,魏南枝才发现,与会的全是中国社科院各学科最牛的“大佬”们——除了她所在美国研究所的所长黄平外,还有哲学研究所的研究员赵汀阳、欧洲研究所的所长周弘、社会学研究所的所长李培林、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等,主持人则是社科院的副院长李慎明。

等提到“中国梦”三个字,对此全无概念的魏南枝的第一反应是:中国梦?是啥梦?

在魏南枝的印象中,哲学所研究员赵汀阳的发言格外积极,“他是从中国几千年历史和西方历史的交融中去谈中国梦,强调中国梦的包容性和超越性。”其他学者也多是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延展。

关于梦想,赵汀阳早在几年前就进行过哲学上的分析,他有一篇文章,名为《美国梦,欧洲梦和中国梦》,在他看来,“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社会理想之争不仅没有像一些人以为的那样终结了,相反,似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构思和比较。”

这样的讨论会进行了几次后,在去年6月份,形成了一份报告,可李慎明并不满意。“他希望对‘中国梦’的研究突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梦”,魏南枝说。

这并非是一份普通意义上的学术报告,而是一个交办课题。所谓交办课题,反映的不是中国社科院研究人员的自发研究取向,而是中共某些部委和高层对现实问题的关注点。交办课题传统在中国社科院由来已久,譬如江泽民曾经交办给社科院的一个最大课题是“论民主”。交办课题多为临时下达,社科院有一笔专项资金用来维护交办课题的运转。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梦”研究的交办方是当时的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李源潮看到一份侨务部门发来的报告,大致内容是,一位英国华裔政治家提出,应该塑造一个“中国梦”,来激发当地华人努力向上的热情。从中受到启发,李源潮希望通过研究并推广“中国梦”概念,来成就吸引更多的海外华裔和海外留学人员参与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之中。

李源潮将这个任务交办给了中国社科院,由社科院作为智囊团提出应对型对策。据介绍,1 这项课题经费约为10万元。

只是如何把“中国梦”阐述得完整、系统和圆满?光有第一阶段的研究报告还不够,李慎明决定引入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几位研究员进入课题组。

随着研究人员的增多,课题的分量也在不断加重,薄薄的几页报告,已经不能承载其后的各种交锋和讨论。

“梦碎时分”的中国梦讨论

“新中国成立前夕和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邓稼先那批爱国知识分子宁肯冒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都要回国。现在谈什么‘中国梦’?今天这帮人回来是干嘛?淘金呗。”

去年6月份,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研究员吴波进入了课题组。他直言不讳地说,基于吸引海外人才而提出的“中国梦”不过是个伪命题。

在讨论会上,吴波一直在提比较“极端”的问题,比如,中国梦是谁的中国梦?

在他看来,在一切都物质化、梦想被踩在脚下、部分人梦碎的今天,通过打造一个梦想来吸引人才的现实条件和环境都不存在。

照他这么说,课题基本上就没法进展下去了。他回忆说,当时领导就有点不高兴了,一边说他是“彻底的否定主义者”,一边引导大家“基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

但提到当下利益分化、社会结构固化、两极化特征明显等社会问题时,发起言来的吴波还是像个蹿火的炮仗。

他说,“李院长我告诉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得天下,就是因为在利益分配上,鼓励中下级军官冲在前面,冲倒了就倒了,冲不倒就升官了。现在呢?谁在上面待着,谁就什么都能得到。整个利益分配、风险分配都倒置了。”

一席话说完,他能明显感觉到,李慎明愣住了,气氛变得有点尴尬。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党委书记侯惠勤回应吴波:“你不要愤青嘛,你又愤青了。”

就是这样,从6月份开始,每个月几乎都要开一两次会。每一次讨论,七八个人聚集在一起,都会七嘴八舌地争得天翻地覆。“课题组的争论其实是整个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争论的一个缩影。”吴波说。

在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发展部副主任辛向阳的印象中,学者之间的另一个交锋点是,“中国梦”的内涵到底该如何概括?

辛向阳提出,能不能把梦想进行口号式的概括,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比如,美国梦是人人都有机遇,欧洲梦是人人都有高福利,那么中国梦能不能说是人人都是主人翁?

这种说法立刻迎来了一位欧洲所学者的反对,认为这种表述太片面不够严谨,人人都有高福利不过才讲出了欧洲人1/10的梦想。

侯惠勤提出一个“共富”的概念。可立刻就会有人站起来说,达到什么程度才是共富呢?还有,“公平正义”的概念要不要写进去?

随着讨论的深入,课题参与者们先是在国家民族层面的“中国梦”内涵上达成了一致。按照2012年9月份出炉的“中国梦”课题的初稿——民族层次上的“中国梦”,是指“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其伟大复兴,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人类文明和世界发展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这几乎与两个多月后,习近平道出的“中国梦”概念不谋而合。

“中国梦”,抗衡“美国梦”?

事实上,体制内有关“中国梦”的讨论,早在6年多前就启动了。最早提出“中国梦”的是前中国驻法大使以及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

2006年至2008年,吴建民在担任外交学院院长期间,曾连续三年举办“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他认为,“中国人阐述自己的梦想,有助于外部世界了解中国,同时,梦想是一个强大的动力,是人类共同的价值,也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任何国家在崛起时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人士去努力奋斗,取得成功,为国家的崛起作出贡献,中国今天就处在这个时期。”在2006年的“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上,彼时身为外交学院院长的吴建民这样向媒体披露了他所理解的“中国梦”。

当媒体追问吴建民,为何用梦来沟通东西方,而不是现实时,吴建民回答说,提出“中国梦”的概念,一定程度上是受了“美国梦”的启发。

1931年,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的《美国史诗》一书让“美国梦”一词变得家喻户晓。这部书的主题是:“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这是我们迄今为止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

在吴建民看来,这个概念在美国经济陷入低谷的时候,成为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美国人克服压力困难,走出了低谷。正在前进中的中国,也需要这么一个梦想的支持。

在中国社科院的这次“中国梦”课题研究中,其中一个章节是,从国际视野的角度来探讨美国梦、欧洲梦以及日本梦。

社科院美国所的魏南枝负责的是“美国梦”部分的书写。

可以从去年9月份出炉的“中国梦”课题的初稿看到课题组对“美国梦”的如下解读——虽然“美国梦”有其“人人通过奋斗可以获得成功”的美好一面;但是,美国社会的整部历史,都充满着歧视与反歧视之争。„„今天,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疲软、社会问题的集中显现、政治沦为金钱的游戏而陷入僵局,“美国梦”正在逐步褪色。

吴波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课题组提出“中国梦”,确实蕴涵着一种超越的意识。

未完待议,尚未解决的遗留

课题的整个结构是由吴波搭建的框架。

大致分为这样几个部分:“中国梦”提出的意义;“中国梦”之内涵与价值;美国梦、欧洲梦与日本梦;“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中国梦”中的人才战略。

本来分配给吴波写“中国梦”的内涵,这是讨论中的焦点之一。结果被吴波一口拒绝,他说他写不了。实际上,他认为在内涵的概括上,课题组并未形成真正的统一共识。

在他看来,“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民族的,还是阶级的、个人的。尽管课题组成员均承认中国梦的个体性,但在具体课题操作中,包括“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与美国梦等的对比内容中,最终还是主要从国家层面来谈,放弃了个人梦和国家梦如何结合起来的更深层的思考。

完成这个课题后,吴波越来越认为,“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梦和个人梦的高度统一,已经不复存在,弥合两者之间的矛盾正是‘中国梦’实现的前提,将个人梦和国家梦统一起来考虑,恰恰是这个课题最需要突破的。”

负责撰写“中国梦”之内涵与价值这部分内容的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党委书记侯惠勤,很显然,他对国家梦的强调远远多于个人梦。端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他操着洪亮的声音说,“个人梦的实现是以整个国家的发展为转移的,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大的环境好了个人的机会也多了,大多数个体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连接在一起的。”

可“70后”的魏南枝有另外的想法,“现在的中国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化,房价如此之高,仅一套房子就可以将人分成有房阶级和无房阶级,这时如果还在单纯地要求个人为国家利益无私奉献就很难。”她想了想,接着说,“国家富强的梦和人民幸福的梦怎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民族之梦和个人之梦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协调,这是我们这个课题还没有解决的梦。”

“对中国梦的探讨会不会折射了中国人时下的某种焦虑?”

“它是个黑色幽默,越没有的时候越提它。”吴波答。

第四篇:课题实验研究学生情况小结

课题实验研究学生情况小结

1、养成了及时记录错题,重视错题的修改,养成自觉纠错的良好学习习惯。

2、学生对做题养成反思习惯。在做完题后学会了从3方面进行自主检查:如检查数字、符号有否抄错、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还有其他方法等。并接着从五个层次进行反思:

(1)这题运用了那些知识点?(想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我是怎样想的?(想解题方法)

(3)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解题依据和解题的思路)

(4)还有其它方法吗?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5)能否通过改、换条件或问题的方式来变成另一道题?(想一题多变,促进发散思维)

如果发生错解,更要进行反思:错题的根源是什么?以后要注意什么?怎样克服?怎样才能避免重复犯错。可喜的是一部分六年级的学生为避免再犯同类型的错误,还可以自己设计题目来检测自己。可见,学生的思维水平、辨析能力在不断地提高。

3、学生的数学学习准确率得到提高。

第五篇:“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与好习惯同行争做实小美少年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现代教育家 叶圣陶 先生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基于此,我校确立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放在重中之重,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着手,用爱心和细心塑造每一位学生,用多彩的活动吸引每一个孩子,现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营造育人环境,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好的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熏陶一个人,甚至改变一个人。我们首先从营造氛围入手,合理规划,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物件都闪现出成功教育的光泽。例如,在甬路上精心绘制了娇艳的小花,让花儿陪伴孩子们文明走路;用“修德、育智、求美”校训命名的每幢教学楼,以及气势恢弘的“杏坛讲学”“东方少年墙”及奥运标志墙,时刻引导孩子们“修身正行,健体求美;在教学楼内设立科技、童话、德育、艺术、读书主题长廊,引领孩子们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求美楼的“实小小名士”和“校级读书小博士”两块光荣榜,激励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而班级门上赫然悬挂的特色标牌、班主任寄语、班级宣言等,时刻提醒学生不忘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教学楼内随处可见的温馨小提示,既美化了学习环境,更时时提醒孩子们“安全第一,文明相伴”„„一草一木皆能说话,一楼一室皆能育人。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无形中提醒孩子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环境育人的同时,我们利用升旗仪式、宣传橱窗、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向全体同学发出“良好习惯伴我行”倡议,号召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及时予以表扬,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如通过讲述“福特应聘”的故事,使学生懂得要想成就大事,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校园随处可见“环保小卫士”的身影,课间、中午、课外活动,他们三五成群,手提塑料袋在校园里捡拾杂物。

为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我们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制定了《“美在课堂”——实验小学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评价标准》,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发言、学会倾听、书写规范等方面教育,注重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每学期我校都多次举行硬笔书法比赛、读写姿势比赛,促使学生养成了正确的读写习惯。

为使队员明确校内外的行为准则,我校制定了《言行美从我做起——实验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规定了学生一天从早晨、课堂、课间、午间到放学都应该怎样做,使学生心中有规范,行为要规范。同时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小干部们身披绶带,宛如坚守岗位的值勤战士,成为全体队员“文明伴我行”的一道重要防线。

二、改革评价方式,采用激励手段,督促学生不断发展

爱美是孩子的天性,举止文明、行为规范的心灵之美,活泼欢快、充满朝气的健康之美,经典诵读、丰富积累的读书之美,参与体验、精益求精的特长之美等都是学生之美的具体体现。为此我校全面开展了“我是实小美少年”主题教育。分类制订《“我是实小美少年”班级和校级评价标准》,内容涵盖文明、清洁、学习、读书、健身、特长、社区实践七个方面。并

将评价标准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做有方向,行有目标。其次,每位同学都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并自行设计各具特色的“每日留言册”、“周记录卡”,学校统一发放“月评价卡”,实行每日一留言、每周一记录、每月一总结。通过自评、小组评、师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每月各班级都要评选出当月的“班级美少年”,期末学校以“推荐+考查”的方法评选出各种“校级美少年”。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活动口号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仅上学期学校就隆重表彰了校级单项美少年800多名,校级综合美少年80多名!

除此之外,我校还积极实行“星级班级评比活动”,在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改进《和谐班级评比细则》、《星级班级评比细则》等,着重从路队、仪表、卫生、普通话、课间秩序等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对于学生日常行为检查结果实行当日公布、一周小结、每月汇总制,并依此评选出“星级中队”“和谐班级”。本学期我校又以年级为单位,增设了“卫生”“文明守纪”流动红旗争夺赛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校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三、组织多彩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途径。为此,我们注重通过系列主题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

1、读书富脑修身心,尽享诗书香浸润。我们结合市教育局“读书富脑”指示精神,持续开展了“小手拉大手,读书进千家”、“走进读书月,享受读书乐”活动,读书月期间,相继开展了“读百本好书,做有志少年”、“好书大家换,真情无极限”、“亲子同读共写”、“我为实小传书韵”读书汇报演出及“我为实小添书香”童书募捐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各中队每周固定开设两节阅读课,启用《三字经》、《笠翁对韵》、《木兰辞》、《少年中国说》等内容,让学生在中外经典中感受读书的魅力;学校还成立了“小太阳读书俱乐部”,向午间在校的学生开放阅览室,力求让学生与书为友,与读相伴。学生们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阅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08年4月我校隆重举行了“实验小学书香家庭表彰暨家庭教育报告会”,陶继新老师为家长们做了《好孩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专题报告;随着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及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学士的评选与隆重表彰,更加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乐读、勤读、好读的习惯已在学生中悄然养成,手不释卷、津津乐“读”已成为实小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体现我校师生读书成果的《让读书成为时尚》已正式出版。因我校读书活动开展深入扎实,08年11月,山东省重点课题“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现场会在我校隆重召开。我校师生向与会代表奉献了一台集文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大型汇报演出,集中体现了“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宋鹏燕老师执教的《语文经典读本》汇报交流课,展示了孩子们在经典阅读中的收获与发展;另外,学校还进行了全面开放,代表们对班级现场展示、代书卡、电子阅览室、书香廊、主题文化墙、校史馆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实小美少年的评定、书香家庭的评选等措施赞赏连连。

2、向雷锋叔叔学习,做文明美少年。三月份是“学雷锋月”,我们以此为源,辐射全年。相继开展了“我是小小美容师”社会公益活动、“学雷锋,与爱同行”尊老、敬老活动、“追寻雷锋足迹,做文明美少年”主题讲座、“雷锋精神伴我成长”手抄报比赛、“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美少年”演讲比赛及观看电影《雷锋》等多种活动。同学们以雷锋为榜样,走到哪里就把爱传递到哪儿。在家里,关爱父母,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校园,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伸出温暖的双手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在社区,爱护环境,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孩子们在奉献爱心、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到无穷的快乐。

3、缅怀革命先烈,传承民族精神。为缅怀革命先烈,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清明节,我们组织学生“讲英雄故事”“颂英雄美德”追寻先烈足迹。在烈士墓前、在革命英雄纪念碑前,学生们了解了革命先烈的光辉历程;在日记本上,在读后感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并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在活动中,我们又引导学生“比一比,找差距”,使每个学生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寻找不足,使民族精神与日常行为习惯紧密联系。

4、心系灾区,传递真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四川地震发生时,同学们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内自发捐款,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葛译蕾同学把自己多年积攒的一千五百元压岁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了灾区的小伙伴。来威海就诊的灾区伤员牵动着每一位同学的心,我们组织开展了亲子同写慰问信、自制祝福卡的活动,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鼓励他们战胜困难,重建家园。

5、小手拉大手,安全伴我行。学生是含苞欲放的花蕾,我们把平安的种子播撒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将每年的3月、9月定为安全教育月,开展“安全伴我快乐成长”主题教育。相继开展了“安全知识记心中”班队会、观看安全教育片、法制教育知识讲座、紧急疏散演练、“小手拉大手 健康全家人”实践活动、“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学做小交警韵律操、路队比赛等活动。一系列活动,使孩子们良好习惯日趋成行。现在,在楼梯上,他们会自觉排成一队,慢步轻声靠右行;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他们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遵守路队纪律„„由于此活动的扎实有效,08年6月,我校为全省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会议提供了现场,9月又成功承办全国交通安全现场会,接待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参观团几百余人。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令人兴奋,而学生们行为的渐渐规范则更令人欣喜。

6、我在爱中成长,爱在心中传递。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为此,我们抓住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体味关爱、感恩他人。“我为父母献孝心”,孩子们通过一句话、一封信、一个动作、一个礼物等方式,传递着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难忘师恩”主题活动中,不同年级的孩子们分别开展了“我把祝福送老师”的贺卡制作活动、“老师,我想对您说”书信传递活动。孩子们回味着周围人的关爱,并把这份爱向周围的人传递,一个微笑、一个敬礼、一声问好„„无不鞭策着他们努力去做到更好。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同学们走进苗圃园,学习苗木的栽培技术;走进天润曲轴厂,了解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带来的巨大效益;走进艺达集团,了解百年企业的发展史„„校外实践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

自开展这些活动以来,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行为习惯日趋规范:见人问好,张嘴就说普通话,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慢步轻声靠右行„„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正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见证。

四、家校紧密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此,我校每学期都通过短信、网络、家校联系卡、家校连心会等,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关爱学生。08年我校请优秀教师代表针对孩子的习惯养成问题为家长作了家庭教育报告,使家长初步掌握了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针对学生视力下降的普遍现象,我校邀请北京嘉铖视欣近视防治研究中心副主 任刘生荣 教授为家长们做了有关爱眼卫生的报告,倡导家长们注意预防孩子近视。今年家校连心会上,全体家长观看了

教研中心 吕红芹 老师的家庭教育讲座,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家长共同探讨如何管理和教育好孩子。

为全面了解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我们还同家长携手,进行了“我是实小美少年行为习惯问卷调查”,全面汇总学生在家、在校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同时设立解决问题信箱,请有经验的老师和优秀的小干部与家长一起为学生进行“陋习”会诊,使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家校连心,增进了家校间的友谊,获得了家长们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

“好习惯换来好人生”。课题实施以来,我们尝试着采用各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编写了系列《实验小学礼仪教材》,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王爱娜、刘嘉洁 老师指导的“童心迎奥运 文明我先行”主题队会在文登市第六次少代会上进行了展示观摩;潘盈菲同学获第十二届“山东省十佳少先队员”称号,丛聪、孙琳同学获第三届“威海小名士”称号;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近百人次;我校德育活动经验《真善致美 以美成人》发表在《少先队活动》上,《以活动为载体 培育文明实小人》等活动经验,获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实验小学开展“我是实小美少年”活动》《孝心教育月》等通讯发表在各级报刊和文登教育网上。

五、今后打算及做法

1、抓好德育阵地的教育作用。利用每天早点、晚点,组织学生回顾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并进行自评与互评活动,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自我完善。其次,利用每周班队会开展“牵手文明,告别陋习”等主题活动,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再次,把培养良好习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的习惯、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习惯、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大胆发言敢于质疑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一是继续深入开展“与好习惯同行,争做实小美少年”的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教育熏陶中不断提高道德水准。二是参加由国学大师季羡林与欧阳中石、任继愈组织的“中华传统美德课题研究”,参与《中华传统美德小学生读本》的开发编撰工作,让学生习中华传统美德,铸中华文明之魂。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社区公益等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品德实践机会,弥补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的不足。四是举行“养成教育”专题讲座活动,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

3、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每周值勤队员的培训工作,明确分工职责,教育他们以身作则,真正起到监督、督促的作用,配合星级班级、流动红旗的评比,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设立解决问题信箱,对特殊的学生给予特殊的教育和关心,做好行为偏差生的帮教转化教育。

4、重视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我们将以家校连心册、家校连心会、家长开放日、班级博客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密切联系,促使学生养成学习、生活、行为等好习惯。

孔子曰:“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深知,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坚持与努力,为了能让好习惯伴随学生健康发展,快乐成长,我们会笃定前行!

下载中国的外国档案学课题研究(适合学生表演)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的外国档案学课题研究(适合学生表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生自主管理”课题研究计划

    “学生自主管理”课题研究计划 四年二班 苏艳玲 一、课题的提出 在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眼中,一提起当班主任,就有“累”字涌上心头 :没有自由,没有轻松愉快的日子,身心完全被......

    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课题实验研究计划 东高白小学逯小玲近几年来,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围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这一研究课题,立足于课堂教学探索实践的主渠道,学生学习的意......

    中国当代文学课题研究参考题(作业题)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研究参考课题(作业题) 1.汪曾祺小说的审美世界 2.汪曾祺的乡土小说 3.汪曾祺小说的民俗意象 4.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 5.王安忆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6.王安忆“三恋”(《......

    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课题研究(五篇)

    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课题研究 时间:2009年07月03日作者:第二小组 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课题研究 组长:王仁奋 组员:罗琼妹 许仁丹 李金云 陈基辉 指导老师:李智勇前言 我......

    关于中国动漫该如何发展的课题研究

    关于中国动漫该如何发展的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类别:人文社会科学 成员: 研究性质:应用研究一.研究目的: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背景:动漫,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有一套较为完善的产业......

    怎样发现和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5则范文

    怎样发现和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 陈泽庚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案例研究(定稿)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案例研究 由于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往来日益增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合作及国际商务活动也日趋频繁,......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

    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学生没有沉静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