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创业路上的带头人-张凤鸣
农民创业路上的带头人
——扎兰屯市雅尔根楚凤鸣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凤鸣
提起扎兰屯市雅尔根楚办事处凤鸣合作社,就会认识扎兰屯市雅尔根楚凤鸣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凤鸣。
凤鸣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2月,注册资金84万元,是自治区第一家种植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自愿、有偿、合法”的原则,依法选举产生了以村党支部书记张凤鸣为理事长的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凤鸣合作社打破一家一户的土地界线,对全社耕地进行分区整合,以土地入股的形式集中农民268户,土地7010亩,实施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强化黑土地综合治理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主导产业,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形成了以玉米、大豆、甜菜为主的农产品,以小笨鸡、奶牛、生猪为主的畜产品,榛子、黑木耳、蘑菇为主的林产品等产业链条,是雅尔根楚重要的粮食基地。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种分散经营的方式已不适应目前的发展需要。张凤鸣书记大胆尝试,推陈出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带领农民探索适合本村发展的新途径—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方式把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节约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农业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同时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新的产业。合作社运行总的原则是: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规定,遵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引导农民在自愿有偿,合法有序的前提下,自愿组建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种植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本着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的思路,实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凤鸣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的是一种新型土地承包关系、一种新型生产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前提,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为支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合作制经济实体。
(一)种植业
种植方式:由选出的5名理事和7名监事负责集中耕种,统一播种、田间管理和秋季收获。加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切实做到旱要灌、涝要排。
分配方式:秋天收获后,扣除全部费用,合作社提取20%集体积累用于发展再生产(但记入个人帐户),80%以实物和货币形式进行分红,按社员入社亩数进行分配。
(二)养殖业
(1)通过招商引资或争取项目等方式,统一建设奶牛圈舍和挤奶站,养牛户以奶牛入股,成立“托牛所”,统一进行奶牛的饲养管理和鲜奶销售。(2)建成规模化种猪场,逐步扩大规模,承包给一户社员统一饲养管理。投资建设生猪养殖基地,统一对接市场,价格随行就市。(3)鼓励社员发展大鹅、笨鸡等养殖业,专业合作社在防疫、养殖技术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2008年,在扎兰屯市四大班子和相关科局的领导与指导下,凤鸣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牧民增收致富为主要目标,以“一村一品”工程为发展方向,以优化种植业品种结构为切入点,调配剩余劳动力从事奶牛养殖、生猪养殖、食用菌袋装栽植和山产品深加工四大产业,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机械化投入,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耕地质量不下降、粮食产量不降低、农民权益不受侵害、生态环境不破坏,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民不断增收。
以往单一农户种植时,由于实行千家万户小生产的种植模式和广大农户对市场行情缺乏足够了解,经常为该种什么、选什么品种而犯愁,信心不足,即使雨水充沛年景很好,但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市场价格低,也很难取得好收成。五道沟村现有农户310户,268户入社,占全村总户数的86.5%;现有耕地8048亩,其中7010亩土地入社,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7.1%。今年以来,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前期考察调研,充分估计和准确应对市场行情,合理调整优化种植业生产结构,种植高油大豆2500亩,单产220斤/亩;良饲兼用型玉米2800亩,单产800斤/亩;高淀粉马铃薯500亩,单产1.5吨/亩;桔杆单产数额大幅增加。经初步测算,每亩地获利300元,较去年亩产增收130元。合作社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与分散经营相比增收近37%。合作社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
由于2008年遭遇伏旱和草地螟虫灾,合作社500亩甜菜、500亩杂交油葵、青贮310亩和小杂粮产量受到影响。合作社正在积极争取各方支持,采取补救措施将效益损失降到最低。
2、实行土地连片经营“五统一”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经营土地过程中,挑选经验丰富的12户种田能手做为主力军,采用机械化手段 “五统一”经营土地,即统一种植、统一灌溉、统一收割、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从地块的确定、品种的选择,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各个环节都由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实施。通过合作把分散的农民土地集约起来,统一进入市场,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结合,农民组织化程度显著增强,以规模生产和批量优势占据市场,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增强了农民市场竞争力。同时,组建农村各类协会。公开选拔年富力强、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担任会长或理事长,陆续创建了奶牛协会,生猪协会,山产品协会等组织,加大农业保险投保力度,克服“千变万化大市场”带来的弊端,进而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根据《凤鸣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规定,全体成员以土地入股形式签定合同,年终80%收入按股分红,提取20%红利留在合作社作为发展基金。这就解决了产业农民不用参加劳动也可参与收入分配的问题,从土地里被解放出来的90%农民或劳务输出外出打工,或就地转换为农业产业化园区工人,按照“离土不离乡和从工不弃农”的方式从事奶牛养殖、生猪养殖、食用菌袋装栽植和山产品加工等产业,夯实产业基地,为本地龙头企业提供原料库。通过发展新产业,或延长原有的产业链条,或扩大现有生产规模,使农产品通过合作经济组织集中加工、贮运和销售,不仅把增值的加工和销售利润返还给农民,还能促进合作社农民就业。
3、巩固和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抗旱减灾能力。
通过争取项目资金,重点解决截水排涝、旱田节水灌溉、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土地受益面积,切实做到了旱要灌、涝要排。2008年,合作社号召广大农民利用农闲季节新建大口抗旱井20眼,深水井4眼,购臵喷灌设备10套(坡地),水利设施抗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大大缓解了部分地块的旱情。争取项目资金70万元,在合作社深入实施水保综合治理、黑土地治理和坡地生物穿带整理项目,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保障了合作社大旱之年的好收成。积极协调农业厅,建设大豆播种示范基地一个,马铃署标准化基地一个,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降低土地污染和河流污染,全面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重点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发展种子田;通过扎兰屯市科技局技教下乡活动,引进了包括高油大豆、粮饲兼用型玉米、高淀粉马铃薯、杂交油葵在内的多个种植业优良品种,并在五道沟村建设了粮食晾晒厂,面积1400平方米。
4、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土地机械化作业水平。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社员统一提供系列化服务,直接与农牧学校、专家教授实用农业科学技术进行对接,解决政府包不了,村集体办不了,农民又迫切需要的大问题。群众说:市里太远,乡镇腿短,联合起来自我服务最方便。可以说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一个人才培训基地,一个技术推广基地,一个信息发布基地。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素质和培养新型农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机械化作业方面,我们在凤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又组建了海年农机合作社,设臵专门的厂库,成立专门的机耕队进行机械化田间作业,由机耕队负责统一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2008年,争取上级项目资金80万元,新购臵大型拖拉机1台,中型拖拉机4台,联合收割机1台,推土机1台,播种机4台,农业机械化程度和水平大幅提高。其中,推土机已经上路整修乡村道路,联合收割机在农闲时节还能出租获取收益,深松犁和旋耕机为春耕整地、秋翻松土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行机械化作业,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又可以降低亩成本投入。
5、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以农民技能培训为依托不断减少农民。由于专业合作社机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大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产业,农民打工促使总体收入显著提高,是单一从事农业生产收入的2倍甚至3倍。2008年,凤鸣合作社共输出剩余劳动力180人,到大连、河北、天津、满州里等地打工。从事服装业的月收入1200-2000元,从事建筑业的月收入2700-2800元。农闲后,专业合作社还安排30-50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务输出。累计收入160万元,户均增收5970元。
同时,按照上级“一户转移一个劳动力”的要求,我们立足全局,服务农民,在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培训和推荐就业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通过开设临时社员技能培训中心,培训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进而为农民创建更多的就业门路,同时也是解放农民、减少农民、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重要途径,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做出了努力。
6、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借助外力加快合作社发展进程。过去的一年,合作社坚持“项目为纲、科学发展”的思想,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定不移地加大招商引资的步伐,加大跑项目、争项目、要项目的力度,储备一批,申报一批,落地一批,一大批项目落地五道沟村,成为全镇一个新的增长极。全年新引进农田水利、黑土地综合治理、农业机械、以工代赈、民政扶贫、生猪养殖、奶牛小区和小笨鸡深加工等10个项目,引进资金29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00万元。其中引进投资在50万元以上项目3个,竣工项目8个。新建村至四道沟9公里乡村道路硬化“村村通”工程,五道沟村160户农民危草房改造、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三位一体的新村建设工程正在筹备之中。
(二)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启动一批畜、林产品深加工项目,推动一村一品基地建设。
1、万头奶牛场建设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化扶贫项目,合作社争取2009年发改资金50万元,积极筹建标准化万头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按照要求,已经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总体规划,场址已经选定,20万平方米征地工作已通过“一事一议”程序完成村民代表签字、通过手续。2009年资金全部到位后,全面实施万头奶牛场建设工程。合作社实行养牛户以奶牛入股,成立“托牛所”的形式,统一奶牛饲养管理和鲜奶销售,提高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人畜分离,进而增加农民收入。五道沟村现有奶牛340头,其中产奶奶牛150头,每头牛年均收入5000元。现有收奶站1个,繁殖母牛性控技术和EM原露实用微贮技术广泛应用,基础较好。
2、万头养猪场建设项目。发改委项目投资和扶贫资金20万元已经到位,400平方米养猪圈舍土建工程以及水井工程全部完成,采用了沼气池先进技术对生猪粪便循环利用,保持环境清洁。以养猪合作社为经营方式。现正在争取2009年项目资金,届时万头养猪场规模可达出栏10000头。
3、食用菌袋装栽植项目。2008年,五道沟村凤鸣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种食用菌4万袋,长势良好,收入颇丰,纯收入达到40000元。随着奥林山珍有限公司落户我市,2009年合作社将在20户农民中推广种植食用菌40万袋,食用菌培育加工厂和菌袋备料工作已经落实,预计2009年此项收入可达40万元。
4、山产品加工项目。为了进一步提高山产品附加值,合作社对榛子、蘑菇等山产品统一包装外销,重点对榛子和木耳进行了深加工,统一包装,注册商标,在市区建立销售点加快了试销力度。同时,加快品牌化经营,打入国内外连锁超市,显著增强市场竞争力。
5、小笨鸡深加工项目。自治区财政厅批复落实小笨鸡深加工项目资金15万元。年深加工小笨鸡能力10万只,预计在2009年底完工。现产品、包装和注册商标已经落实,免切割、免冲洗小笨鸡产品正在试销中。
五道沟村凤鸣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张凤鸣同志的带领下,抢抓机遇,蓄势发展,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主要模式,实施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主动对接市场形势,发挥农民合作优势,各项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合作社农民普遍增收。在刚刚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公布。该文件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张凤鸣同志和他的村民们正沿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道阔步前进。
第二篇:创业路上带头人
王刚创业事迹材料
我是白河林业局两江林场的一名苗圃技术员,1988年毕业于吉林省林业学校营林专业。1996年入党,毕业后就一直在两江林场苗圃从事技术员工作。可以说跟苗木打交道并不是一件很好的差事,这项工作不仅枯燥乏味,而且还需要很强的耐心和恒心。我深知这其中的甘苦,但也知道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必须脚踏实地,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从一点一滴做起。因此,我担任技术员后,一面不断学习,一面每年都上山对各种苗木的生长,种子的成熟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在种子的采集、加工、处理、育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把很多的先进研究成果用于生产实际,并年年参加各级林木种苗学习班和北方苗木交易会。辛勤的汗水使他掌握了长白山几乎所有的树种,种子采集和育苗处理等。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发表了多篇论文。
常言道:机遇不是等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1998年,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使得林木种苗市场一下子火了起来。我立刻意识到这将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于是我一面征得领导同意将林场苗圃的主培项目放在造林苗木和绿化苗木上,加大了管理和培育力度。一面开始研究起自己的产业发展来。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分析,1999年,我在两江镇江南屯租用了3公顷土地,栽植了60万株红松苗、150万株落叶松苗、100万株云杉苗和5000株美人松大苗。投资10多万元
建起了自己的苗圃地,并安装了喷灌设备。由于管理得较好,苗木长势良好,并且销售火旺,几年下来他就净赚了20多万元。
2005,我又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一年,白河林业局加大改革力度。将苗圃以租赁或或委托的方式全部推向市场。而此时林业局也正以“开展全民创业,促进职工致富”为抓手,号召全局职工创业致富,当时我就想自己何不试一试,这不但响应了林业局的号召,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于是我主动请缨,承包了苗圃。
摊子铺开了,但问题也接踵而来。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虽说我刚赚了点钱,但除了花销、买房、手里已没有太多的闲钱。再说苗圃那么大,可不是十万八万能解决问题的。跑遍了亲戚朋友,筹集了十多万元,又低价忍痛卖掉了自己的新房,可资金还有十多万元的缺口,怎么办?关键时刻林场召开了职工大会,动员职工参股。林场又以职工集资入股的方式筹集了十多万元。为了扶持我发展苗木产业,林场还免除了前三年的电费,并无偿安排车辆机具帮助翻地整地,工作忙时各种设备也由苗圃优先使用。有了启动资金,再加上林业局和林场的鼓励与支持,我的信心更足了。为了规划好项目,我先后到黑龙江,辽宁和吉林省的多个地方,对经营的苗圃进行深入考察,还多次到清华大学,吉林农大等高等院校与专家教授探讨苗圃的发展方向,苗木的适
销对路产品。通过市场调查,我把目标定在了五味子苗的培育上。虽然这时我还没有完全掌握五味子栽培技术,但此时北方的五味子种植业发展势头强劲,但我对自己的成功充满了自信,并一下子投入了2万元到通化购进了200斤种子搞起了新一轮的培育。大家都为了我捏了一把汗。因为这一次的五味子苗木培育加上材料费,人工费等共计得6万多元,如果不成功那对我来说将是沉重的打击。
为了确保成功,我每天5点就起床,晚上7、8点钟才回家。没有星期天、节假日,天天都蹲在苗圃,而且每个生产环节都要亲自给工人做示范,直到工人能掌握达到标准后,才能进入生产。一个生产季节下来,我瘦了十多斤,而且脸也黑了,手也裂了,简直就像一个小老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会有回报的。我的辛劳终于换来了成功,我不但掌握了五味子的全部栽培技术,产苗80多万株,而且苗木长势喜人,销售火旺,当年就创产值22万多元。我的这一成功赢得了局领导的高度关注,局党政工领导曾多次到苗圃察看并鼓励我,一定要大胆的创业,给职工带个好头。第二年,我又加大培育力度,苗木仍然是供不应求。五味子苗木的培育成功了,但我知道,要想有发展,光育苗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建立起自己的五味子基地,而且要建就建高标准,高效益的。按照这一想法,他迈出了“五味子”计划的第二步棋。
为了建好五味子园,我先后到辽宁、集安、汪清等地参观学习,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各地经验,集众家所长,在各个环节上采用最好的方法。与2007年初建起了1.5公顷的标准五味子园。在我的严细管理下,别人的苗需要两年才能爬满架,而我的苗却一年就基本上爬满了,并且比别人提前一年进入结果期。我的标准化五味子园建设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肯定,林业局还专门在两江进场召开了现场会,并在全局推广了我的经验和做法,外地也有很多人来进行参观学习。
经过几年的打拼,我所承包的两江苗圃已初步取得了成功,现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种苗种植大户,累计创造产值1000多万元,每年仅人工费支出50至60万元。这只是成功的起点,要想做好苗木产业,必须扩大苗木生产,做到近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我又在安图县永庆乡租下了5公顷的土地,运用混合栽植的方法建起了5公顷的大苗繁育基地,又在两江苗圃增加了2公顷的绿化大苗,2012年又在宝马林场施业区建起了6公顷临时苗圃。
我的成功极大地带动了林场职工和周边百姓的育苗积极性,原来林场没有职工搞育苗生产的,现在已有十几户家庭培育造林苗和绿化苗的,周边三镇一区的农民也有30多户育苗的。人家都说“同行是冤家”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只有产业发展大了,才能达到规模性。多年来,我一直认
为能把林木种苗发展起来,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林业局的支持与帮助,所以我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光顾着自己致富,还要带动周边的职工百姓一起创业致富。因此,无论是林场的职工,还是周边三镇一区的种植户,我都热心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有时春天赶上忙季,有的种植户请我到现场去指导,我都能热心地到现地察看,探讨、指导,都能让种植户得到满意的结果。二道镇铁北村农民赵子民在我的帮助下,目前的苗木基地已发展到20多公顷,年产值达几十万元。两江林场职工张艳红、王英魁、薄福坤、王振海等苗木发展已初具规模,年收入都在8万元左右,也有了很高的收入。更为可贵的是,我不但给职工百姓免费做技术指导,还帮助种植户销售苗木。2012年职工薄福坤,孟凡龙手中有四年红松,快过造林季节了还没有售出去。我热心帮助联系黑龙江的用户,帮助种植销售近30万红松。我还帮助周边的其他林场的职工,百姓销售大量的苗木,增加种植户的销售渠道。同时在苗圃生产中我都优先用林场的职工,家属,常年在苗圃打工的人员有20多人,多时达100多人,增加了林场职工和周边村民的家庭收入。几年来,我光支付工人工资近300多万元,并且从不拖欠。
创业总是要遇到困难的,但要看你怎么去面对,我也遇到过最大的困难。2010年7月28日,由于天气连续降雨,上下游电站同时泄洪,发生了建局以来特大洪灾,造成苗圃
所有的房屋被毁,基础设施被破坏,苗木死亡近500万株,直接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苗圃陷入困境。洪灾过后到处是垃圾,苗圃地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淤泥,平均厚度达20多公分,灾后生产自救工作量非常大。我看到被大水淹了三天三夜的苗圃,还有淤泥埋没的苗木,面临着选择,要及时清淤能挽回一些损失,但也难保苗木的成活,而清淤需要资金30多万元,怎么办?我毅然选择了清淤,清理工作近半个月,为灾后恢复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如今,我用2年的时间基本将苗圃的基础设施,房屋全部恢复完毕。已经进入正式生产,而且我信心十足地说,今后我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在已有育苗生产上的基础上扩大育苗规模,将苗圃做大,做强,在全民创业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我在育苗产业上的探索实践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给了我莫大的荣誉。我连续6年被局党委、林业局评为模范党员、劳动模范,2007年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被延边林管局评为林业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2010年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我深深地知道这些荣誉不仅仅是领导对我的认可和肯定,更是对我的鞭策与期待。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全面依靠科学技术,牢牢把握住全民创业的大好机遇。不断钻研,勇于探索,用过硬的本领在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的征途上,与职工群众共同闯出一条更具有希望与活力的发展致富之路!
第三篇:创业带头人
打工铺就人生路 创业铺就致富路
---宁县良平乡贾家村村民贾正运返乡创业事迹
十多年前提起宁县良平乡,人们就会感叹那里的贫穷和落后。如今走进良平乡,举目望去,家家门前都有一排排新建的暖棚猪舍,户户都用上了沼气,外来拉运肥猪的车辆不时从身边掠过,还有正在装猪的车辆热闹非凡,猪叫声不断,使人感受到这里的生猪产业春光无限,欣欣向荣。这一切都源于这里有一批出色的猪产业创业带头人,贾正运就是其中之一。
不断探索,寻找致富之路
贾正运,男,宁县良平乡贾家村农民,现年47岁,高中文化程度。1985年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他放弃了求学生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他,目睹过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苦守那几亩黄土地的辛酸。22岁的贾正运想干一番事业,想早日脱贫致富。1986年,他终于下定决心,想出去走走看看,见见外面的世界,长长自己的本领。独身一人来到兰州,正逢兰州正大公司养殖场招收员工,当时工资并不高,但这里的工作却引起了这个年轻人的注意,当时他在养殖场只负责一些杂活,包括清理场区环境卫生。他一边打工一边反复思考,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打工可以赚钱,可是很难致富,只有运用打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创业才是最好的出路。
他平时注意观察养殖场养牛、养猪的所有流程和关键环节,每当养殖场经常有外来客商观摩学习,现场交流经验的时候,他都找机会到现场认真听讲,从不放过学习的机会,随身带的小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后来他越来越觉得养殖是一个致富的好门路。六年后即1992年他返回了这个生他养他的小山村,他决心要为家乡的发展做点贡献,开始在早胜牛产业上做起了文章,同时得到了乡政府的支持。2002年他被选任为县政协委员,在县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他提出了关于大力开发早胜牛产业、开拓国外市场的提案,就早胜牛的品种改良、强化技术推广、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向县委县政府做了很好的意见,2003年他的提案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扶持他创办了宁县兴旺牧业集团正运牧业有限公司,发展牛产业,他的艰辛探索终于有了收获,至2006年宁县兴旺牧业集团正运牧业有限公司获利160万元。2005年他被宁县政协委员会评为政协宁县第六届委员会优秀委员。宁县兴旺牧业集团正运牧业有限公司被宁县人民政府评为私营经济先进集体。2004年他饲养的肉牛荣获宁县首届赛牛会“明星牛”称号。
追求科学养殖,重赴务工学习之路
虽然在牛产业上取得了收获,但是经过几年实践,贾正运很快发现科学养殖是养殖业的灵魂,不讲求科学、不学习技术就会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会被淘汰。他认为一定要全面掌握科学养殖技术,虽说自己以前也有一些养殖经验和一定的技术,但还远远不够。2006年他再次决定重赴兰州去学习,给自己“充电”。这次当他来到兰州正大集团让他耳目一新,正大集团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从前的养殖场,已经成了分公司遍布各地的大集团,而且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以培训、指导等服务为主,养殖都分配到各地基层。由于有养殖经验加之还有以前的几个老同事帮忙,正大集团总经理同意贾正运留下来上班,他先后系统学习了生猪养殖、肉猪加工、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
实施科学养殖,大力发展良平猪产业
2008年他信心十足的回到家乡,回来后他主动找乡政府主要领导结合良平实际谈起了自己的养殖理想—加强科技培训,提高猪产业的科技含量,并精心疏通销售渠道,启动民资,诚招客商,建基地与办龙头企业齐头并进,拉长产业链条,形成良平猪产业:良种繁殖--肉猪育肥—生猪外销---屠宰加工的“良平模式”。他要建办自己的良种猪繁育公司。他的设想得到良平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村里成为了第一个带头创业之人。他利用在外务工所积累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多年打工的积蓄,2009年3月他在良平贾家村建办了宁县良平牧青园良种猪繁育公司,该公司占地10亩,计划总投资310万元,新建标准化猪舍5栋1200平方米,引进良种猪300头,二元母猪500头,建成后年可出栏良种仔猪10000头,育肥猪3000头,实现产值750万元,获利润150万元。同时,贾正运邀请正大集团讲师,先后在良平举办养猪培训班10场次,为良平猪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并大力推广了猪粪生产蘑菇,建户用沼气等环保措施,带动猪场附近100多户群众建起了沼气池,用上了沼气。永不服输的他终于寻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成功之路。现在由于政府扶持和服务质量好,他的公司不断壮大,经过半年的运作,现在公司已拥有固定资产280万元,安排本乡内农民工80多人,根据岗位不同,月工资在1000-2000元不等,年带动农民人均增收可达230元左右。
如今的良平乡,全乡年出栏商品猪10万多头,远销兰州、西安、西宁、延安、河南等市场,养猪每年为农民带来人均近千元的收入,猪产业真正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主渠道。
第四篇:创业带头人
鄂州是“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推动妇女创业
“创业带头人+创业培训+小额贷款”
鄂州今年创造出“创业带头人+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模式,小额贷款余额在全省名列前茅,有效推动了全民创业。
数据显示,鄂州市小额担保贷款余额仅次于武汉、宜昌和荆州。“创业带头人+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模式是今年初提出来的,由人行、就业部门、财政部门等合作推动。
该模式主要是将小额担保贷款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并对创业带头人提高贷款额度进行重点支持,充分发挥小额贷款的带动作用,提高小额贷款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这种模式增强了小额担保贷款的安全性,降低了银行的成本和风险,同时放大了小额贷款的使用效果,创业者更容易成功。
目前,鄂州市小额贷款的到期未还款总共只有17.4万元,逾期率仅6%。到今年9月末,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21万元,共扶持1187名下岗失业人员创业。
一是为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小额贷款等等一系列的服务。二是要支持农民工个人或者是技术进行自主创业,包括要培养创业带头人,带动更多农民工就业。三要为集体创业的农民工提供捆绑式小额贷款的担保。在申请贷款中,农民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来申请到贷款或者是借款。一是申请工会的小额担保贷款。我们计划在全国10个以上的地级城市先开展工会的小额贷款担保试点,由工会提供担保基金。二是申请政府政策性的小额担保贷款。现在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支持下已经达成了一个协议,在全国各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都开设一个专门的窗口,开展政策性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这一块主要是地方财政筹集担保基金,由中央财政给予贴息。三是工会拿出专项资金为农民工提供无息的小额贷款。四是工会协助政府劳动部门将返乡农民工纳入本地创业政策的扶持范围,由政府主管部门在贷款发放,包括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这些农民工可以在所在地工会职工帮扶中心专门窗口予以办理。
李守镇说,我们实行的是一条龙服务,也可以在工会的培训机构、工会指定的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办理。除了提供资金以外,还将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包括创业项目的审核和有关创业等等指导方面的服务。总之,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农民工通过创业力争实现创业成功。
四是强化创业培训。培养造就一批创业带头人,创业培训要与小额贷款、企业开业指导、企业发展服务等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创业培训成功率。
积极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分层次、有计划地对各类具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创业环境,熟悉有关政策法规,掌握企业经营和管理必备知识,掌握申办各类经济组织的方法,提高创业能力,激发创业热情,培养造就一批创业带头
人。各类创业培训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尽量满足各类创业人员的培训需求。要把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企业开业指导、企业发展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创业培训成功率。
各地要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军队退役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帮助他们熟悉有关政策法规,掌握经营管理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激发创业热情,逐步实现自主创业,培养造就一批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带头人。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创业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将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企业开业指导、企业发展服务等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创业培训成功率。各地可参照退役士兵参加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的补贴办法,对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培训给予适当补贴。要按照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的原则,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创业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许可、审批和办证手续,大力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制度。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服务窗口,免费推介适合军队退役人员的创业项目,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为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开通“绿色通道”。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工业园区等资源建设的创业孵化基地,要主动对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开放,及时安排生产经营场地,提供相关配套服务。
六、努力为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要把促进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考核,有效推进;按照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要求,不断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对城乡创业主体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取消歧视性的身份限制、行业限制,营造公平创业的环境。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工作的合力。军队转业退役安置部门要切实承担起退役军人创业培训工作的协调工作,积极开展宣传动员,组织军队退役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扶持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工作纳入当地促进城乡创业带动就业整体计划,协调相关方面统一安排、整体推进,充分发挥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财政、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要认真做好相关政策细化和落实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要发挥自身优势,扶持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促进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大力表彰和宣传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关于印发《吉林省总工会“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活动方案》的通知(吉会总字〔2005〕7号)
各市、州总工会,省直机关工会,省各产业工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去年全国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全国再就业工作表彰大会和全省全民创业促就业会议精神,结合几年来我省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的实际和“一清五送两监督”活动,更好地发挥工会在全省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省总制定了《吉林省总工会“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活动方案》,并决定把“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活动列为今年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将《吉林省总工会“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再就业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吉林省总工会“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活动方案》
吉林省总工会
2005年2月16日
主题词:创业再就业 活动 通知
抄报:全总保障工作部、省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吉林省总工会办公室 2005年2月16日印发
(共印35份)
附件:
吉林省总工会
“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活动方案
为更好地贯彻全国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全国再就业工作表彰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工会在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中的作用,配合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进一步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各级工会要在继续搞好“一清五送两监督”促进再就业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对下岗失业人员“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活动。
一、指导原则
各级工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对党、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要把开展“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活动作为工会促进再就业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突出活动特点,通过扶持一批创业带头人,安置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要制订出帮扶计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创业培训、创业资金、创业项目和创业点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帮助和服务,并真正抓实、抓出成效来。
二、活动内容
1、各市、州、县(市、区)工会,省直机关工会、省各产业工会及基层工会要通过帮助、扶持一批下岗职工创业带头人,安置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形成帮扶创业同促进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有机的联动。
2、强化创业培训
各地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SYB培训计划,采取自办或联办的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下岗职工创业带头人的创业培训。要把开展帮扶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或小额借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城市促进就业新模式。
3、搞好跟踪服务
要帮助创业带头人寻找和选定创业项目,选定的创业项目要着眼于有发展前景并且能够多安置下岗职工,同时要对创业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包括在政策、信息、培训、资金、场地等方面提供的帮助和服务。
三、活动要求
1、选定培养的创业带头人必须是那些有创业愿望的并创业成功后积极安排下岗职工的下岗失业人员或已再就业的人员,创业带头人的培养要力求时间短、见效快。对所帮扶的创业带头人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创业带头人和其安排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帮扶的创业带头人要“实名制”。
2、各地要把此项活动列入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总将对创业培训进行指导,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督察,包括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
3、要注意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注意发现和总结“帮
创新放贷方式,以创业造岗位、带动就业。针对本区实际,将小额贴息贷款和创业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创业带头人+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的良性循环之路。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做到差别竞争,优势取胜。通过对创业人员足额快捷的放贷,激发其创业热情,改善了创业环境。
就业是妇女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和重要需求。全市各部门要针对广大下岗失业妇女处于弱势群体中的贫困阶层、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完善、大力实施各种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免费培训、实施社会保险救助等就业援助措施,帮助妇女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同时,加大对女性创业带头人的政策扶持力度,为女性创业带头人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创业服务。
实施“助你创业工程”,培养一批社区创业带头人。开展创业培训、扶持、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后续支持服务等项目,扶持一批就业困难人员,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使更多的人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就业再就业之路。今年共培训各类人员52人,有37人成功创办了企业,带动就业86人,取得了较好效果。
红山区今年首期创业培训班正在第一职业中专举办,将培训创业带头人300人,通过“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扶持——创业成功”的模式,让更多有志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培训一个创业者,就能安置一批就业者。”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就业局局长高翔举了赤峰开源国际 围绕全市经济发展目标和当地产业特色,建立起一批具备一定规模、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技能培训基地。各级工会把扶持创业带头人工作作为重点,大力推行 SIYB 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创业孵化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创业模式,重点搞好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职工的培训。创业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的创业能力。今年前10个月,全市对808名有创业愿望和开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创业培训和开业指导,培训后有455人成功创办了小企业或自谋职业,创业成功率达61%,新创造就业岗位628个。今年9月,我市引进国际劳工组织SYB(创办你的企业)先进培训模式,创建了绥化市首家SYB创业培训基地。基地将按照培训标准,建立起集项目开发、专家指导、创业培训、、后续支持服务等一系列创业培训模式,培养一批创业带头人和致富小老板,从而带动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现第一期近50名学员正在接受培训。
—在城镇,各级妇联与劳动保障部门合作,加大失业妇女的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巾帼创新业带头人”SIYB(中国项目)培训班,提升了妇女的创业就业技能、企业管理水平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实现了项目带动创业、培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益。
至今,市妇联已连续举办“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巾帼创新业带头人”班各7期,女带头人1062名,培树了马婕妤、赵翠华、马睿、易艳梅、杨雪梅、陈鲭羽等一大批成功创业的妇女典型,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实施,提高了妇女的创业能力
为有创业愿望的妇女提供了创业条件,解决了资金的燃眉之急;开发了妇女的创业潜能,培养了妇女的现代就业意识和经营理念,提高理财和经营能力;通过实施项目,妇女有了生产和经营中的决策权、发言权、支配权,克服了等、靠、要的思想,她们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四自”精神,使自身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现,更加坚定了创业致富的信心;通过实施项目,培育了“亲亲母婴护理”、“阿惠家政”、“舒媛家政”、“隔壁邻居酱菜”、“阳光宝贝婴儿护理”、“巴拉巴拉童装连锁店”等一大批“巾帼创新业示
范基地”,促进了小企业的繁育,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提升了款的倍增效益。
(四)实施,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凝聚力
妇联干部全程参与项目的宣传、动员、入户调查、征求意见、、立项、实施、贷后跟踪回访、评估、回收等工作,提高了妇联干部组织协调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锻炼了妇联干部的社会化工作能力。妇联组织通过运作项目,改变了过去行政化的工作模式,工作由虚变实,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明显提高,充分体现了妇联组织贴近基层、贴近妇女、贴近家庭的优势,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妇联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全市各级妇联的共同努力,昆明市妇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昆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与其他地州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2009年的工作中,我们要牢牢把握各级党委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一系列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加强与市农村信用联社的合作,利用市财政提供的 1650 万元担保基金,放大贷款规模,9月底前全面完成近1.6 亿元小额担保贷款和“贷、免、扶、补”发放任务,帮助 3000 余名城乡失业人员创业,带动近万名妇女创业就业。同时,要加大妇女创业就业培训、指导,培育“巾帼创新业示范基地”和“巾帼创新业带头人”,带动全社会广大妇女实现创业和就业,为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国六十周年献礼!
第五篇:返乡创业带头人
自强不息,开创再就业之路
——记前进社区返乡创业带头人孙铁利同志
孙铁利,今年四十九岁,家住双塔区前进街道前进社区。原是朝阳市五金公司的一名下岗工人,2001年10月,由于企业转制并轨,成了一名下岗职工,自从下岗后,自己的心情比较失落,铁饭碗没了,今后的生活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碌碌无为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吗?曾经苦闷徘徊。但他没有就此气馁,而是马上振作精神,不行,一定要想办法自谋职业,开创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还是应先从小事做起,孙铁利曾经摆过地摊,给个体老板打过工等多种工作,但都没有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感觉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在万般无奈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孙铁利同志决心走出去,到大城市看一看,学习学习,先后在小吃部,大饭店工作,由于本人谦虚好学,肯吃苦,钻研烹饪技术,学到了不少技术,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沈阳开了一家快餐厅,生意比较好,2009年5月15日又返乡开办了朝阳市双塔区八方来手擀面店。孙铁利同志本着以诚实为本、信誉第一、顾客至上的原则,生意越做越好、顾客越来越多,尽管才开业两个多月,效益特别好,吸纳社区三名下岗失业人员在他的店里工作,孙铁利致富不忘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不忘回报社会,为了减轻政府负担,积极主动地替政府分忧解愁。根据现在的生意发展趋势,他准备扩大店面,把生意做得更大,安排更多的下岗职工就业,还要扶持那些有创业愿望的人走上创业之路,多做一些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的事。积极支持社区工作,为朝阳的经济腾飞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前进街道前进社区
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