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时间:2019-05-13 07:5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第一篇: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促进我市经济结构向智慧经济转变;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助力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定期开展新经济企业评比制度;发展传感控制产业、新材料产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培育创新生态链,汇集改革动力、激发人才活力,推动转型发展、高质发展。围绕加快发展动能转换,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开展了广泛讨论。

市人大代表申小蓉: 促进我市经济结构向智慧经济转变 全面建设智慧成都 “智慧社会”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智慧城市”“智慧治理”等概念,而是涵盖多维度、多层次的社会形态的全面变革,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成都具备坚实的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应该发挥‘智慧社会’建设先行先试的改革‘良田’作用。应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创新创业,率先探索‘智慧社会’建设的可能模式和路径。”在智慧成都建设的顶层设计方面,市人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建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互联网+”作为智慧城市创新引擎,以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重点,着力构建水平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便捷高效的城市管理与民生服务体系、创新活跃的信息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信息消费快速发展,促进我市经济结构向智慧经济转变,全面建设智慧成都。“在建设主体上,智慧社会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和社会组织等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不同主体之间协作关系的成功组成对智慧社会的建设具有主体作用;在建设客体上,智慧社会建设的功能体现在涵盖社会各个方面的智慧平台系统,不同平台系统的通信协同与互联共享将对智慧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功能作用。同时,功能相近的智慧社会不同平台系统将组成一个具有紧密联系的领域体系,各领域体系的建设路径和逻辑关系的选择也是智慧社会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申小蓉表示。

市人大代表侯仁义: 支持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 淮州新城作为东成都工业发展的主力,重点打造通用航空、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三大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别。“‘立城’的第一要素是产,即通用航空、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三大产业,而‘立产’的关键要素则是三大产业生产所需要的关联新材料基础产业建设。” 来自金堂县的市人大代表、四川鑫炬新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侯仁义表示,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其他各类产业发展基础、支撑和保障。在侯仁义看来,新材料的每一次变革都会直接导致整个产业链条的重塑,“如LED冷光源新材料的出现,直接导致传统热光源材料退出照明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新材料产业直接决定了制造业、工业的未来发展高度及产品市场竞争力。产业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新材料产业的竞争。关联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通用航空、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三大产业的健康发展,淮州新城在重点发展三大产业的同时,需提前布局,将关联新材料产业建设作为基础、重点、着力点,鼓励发展关联配套新材料产业,提升整体三大核心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侯仁义建议,在淮州新城产业规划中,应将关联新材料产业纳入重点,系统梳理,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政策。“坚持‘以点带面、集约集群’的发展思路,立足三大核心产业,梳理三大产业上下游产业核心龙头企业,将产业链上的新材料龙头企业与三大产业龙头企业同等对待,纳入重点招商引资目录表,补强产业链。有针对性地制定资金、土地、税收等优惠鼓励政策,‘以商招商、以产业吸引产业’,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快速形成配套材料产业集群。” 市人大代表陈海牛: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创新 为城市加快发展动能转换作出积极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推进军民融合创新,探索“民参军”机制创新和“军转民”开放创新,积极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军民融合示范平台。这让市人大代表、五七〇一工厂厂长陈海牛深受鼓舞。“对于成都军民融合的未来,我非常期待。”他表示,工厂将与成都市经济建设和航空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城市加快发展动能转换作出积极贡献。陈海牛分析,成都具有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独特的军工资源优势。“航空工业集团、中航发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军队装备维修企业等在成都均有布局。比如,成都航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四,在整机及发动机、部附件研发、制造、维修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如何将军工优势向民用领域转化,如何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助力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他认为:工厂与成都市经济建设和航空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紧贴成都市“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战略,引进国内外通航企业在蓉落地,打造通航产业链,一体化解决通航产业维护、维修、培训、技术支援等配套运营问题。同时,依托基地级直升机维修保障能力,开展通用航空器维修保障、综合性服务、通航运营;依托现有培训资质及资源,拓宽培训领域,形成产业化;拓展转包生产和整机组装制造能力。“工厂将积极推动与政府部门、企业合作,建设西南通航维修保障总部基地、军民融合示范基地、航空技术咨询综合服务平台、通航产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组建修理联盟等,为园区和通航产业提供一体化保障服务。” 市政协委员彭锦洲: 成都新经济发展环境非常好 “成都新经济发展环境非常好,不管是人才还是政策,都对企业发展有很多帮助。”这是市政协委员、锤子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彭锦洲首次以政协委员身份参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此前,他是资深创业者,去年7月,成华区与锤子科技公司签订总部项目合作协议,初期规划面积约8000平方米,将锤子科技位于北京、深圳等地的行政、供应链、研发、设计等总部管理和服务部门整体迁入成华区,彭锦洲随即成为“蓉漂”。“去年锤子科技落地成都,也是锤子科技发展最快的一年,销售规模和用户都在成倍增长。”落地成都近9个月,经历飞速发展的锤子科技下一步将致力于构建智能产业生态链,彭锦洲说,今年锤子科技将涉足音响等领域,构建起产品生态圈。“一个城市想要培育和吸引独角兽企业,离不开良好的人才政策、产业环境以及宽松的创业氛围。”彭锦洲向记者表示,企业选择落户并将总部迁至成都,就是相信在这片新经济发展的沃土上,更适于锤子科技成长为一家独角兽企业。“去年成都出台了产业新政,尤其是人才新政,对企业发展促进很大。”彭锦洲介绍道,“我们现有员工300多名,大多是在成都招聘的,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都是科技人才的摇篮。”彭锦洲很看好成都新经济发展环境。他觉得,成都将会逐渐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带动力的经济成长高地。“我们希望发展好自己的企业,并为成都经济发展作一些贡献。”十分关注成都产业生态圈产业生态链建设的彭锦洲说,“我们希望能在努力成为一家独角兽企业的同时,也能给予成都智能产业生态链上的其他企业更多支持与影响。” 市政协委员何云鹏: 设定未来独角兽选拔标准 定期开展新经济企业评比制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力争新增新经济企业5000家以上,培育独角兽企业两家。”作为成都潜在独角兽企业创始人,市政协委员、成都天象互动数字娱乐有限公司总裁何云鹏很是振奋。首次当选市政协委员,让何云鹏更深切地感受到融入城市发展的认同感。“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跟平时做的企业、创业不一样,但也是机会,新成都人更多地参政议政,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是身为市民的责任。”这次,何云鹏提出了关于如何在新经济领域培养独角兽企业的建议。何云鹏建议,把新经济企业分层分类,细分成孵化层(初创或中小企业)、发展层(中型规模企业)、领先层(中大型、拟独角兽企业)、卓越层(独角兽企业)等。“还可以设定未来独角兽选拔标准,定期开展新经济企业评比制度,保证有持续的高质量的源头活水。这部分考核应侧重考察企业是否做到了‘有潜力、有规模、有人才、有领先性’。”此外,何云鹏认为,还应针对已选拔的未来独角兽企业重点辅导,设定专门对口联络人。“企业的需求一事一议,真正花气力调研、跟踪,这样企业一旦加速,很容易快速向独角兽企业转化。” 同时,他还认为,可以推动优质企业主动嫁接国内外资本市场,向各个资本交易市场(如A股市场、港交所),主动推介未来独角兽企业,设立绿色通道;整合国有资本的力量,在合适的情况下,成都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主动并购或投资未来独角兽企业,发挥混合制经济的特点。

市政协委员李春泉: 建立传感器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培育智慧城市建设、现代供应链等七大应用场景。在市政协委员、四川省新都三益翻胎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泉看来,传感控制是新经济领域的重要产业,是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高新科技的基础之一。李春泉建议从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模式、产业项目选择和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着手,在成都建立传感器产业基地。在产业发展规划方面,他建议,组建成都传感技术工程开发中心一类的机构;全面编制传感器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初出成果、初具规模、初见实效;在《成都制造2025》产业体系中,构建传感器产业制造中心,形成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他认为,在产业发展模式方面,一方面,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传感器产业先进企业,采取外资独资、合资、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构筑本地产业基础;另一方面,发挥本地资源潜力,成都拥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国际一流院校,长期开办有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传感器技术等专业学科,科研实力水平国内领先;同时,鼓励本地具有实力的企业,通过产业扩展、转型升级、兼并重组等方式,跨入先进传感器产业行列。他还建议,在产业项目选择方面,应起步于中高端技术,同时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提高创业起点。鼓励企业集中优势资源,攻克微型化、智能化、尖端化和低能耗化的中高端产品技术难关,形成自己独特的拳头产品,并向更高目标努力迈进。同时,发挥重点院校、科研院所的领军作用,强化人才的引育工作。成都由于缺乏传感器研发、生产企业,导致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和更高层次技术人才流失。成都传媒集团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侯初初 李霞 赵子君

宋妍妍

王雪钰

第二篇:「心得体会」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财政政策选择

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财政政策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加大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和行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产业新优势和经济增长新动力。

培育发展新动能面临的挑战

基于需求变动的发展动能后劲不足。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原生动能。长期以来,在“三驾马车”主导的需求管理范式下,我国形成了由高投资、高外向度和消费支撑的需求侧动能体系。近年来,随着投资边际效益递减、外部需求动力收缩、供需严重不匹配等结构性矛盾的凸显,以“大投大放”式投资、“大进大出”式出口和中低端消费为代表的传统外延式需求动能发展后劲不足。从表征来看,虽然当前消费占GDP的比重有所提升,但总体上我国需求结构仍然由高投资主导。在粗放式强投资刺激政策被抑制、供给管理范式凸显的现实约束下,我国经济发展应多方发力强化开放带动,多措并举提升投资质效,多管齐下激发消费新需求,通过优化内外拉力,加速培育新旧动能转换的需求新体系。

基于要素供给的发展动能约束凸显。生产要素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动能。长期以来,在高投资主导的总量扩增发展模式下,我国依靠劳动力、资本、土地、自然资源等要素的扩张性投入,支撑着GDP的快速增长,以低技术为特征的要素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动能。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资源环境“紧”约束凸显以及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刚性存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成本优势趋于式微,经济发展对要素动能由“量的依赖”转向“质的提升”,以新知识、新技术、新模式、高端人力资本等新要素为代表的内涵式要素供给,正成为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力量。

基于产业供给的发展动能亟待升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供给端动能。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偏重、产业链条较短、价值链层次偏低,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不发达,与国际科技和产业变革趋势相比,新旧动能转换相对滞后。突出表现为:传统产业“智慧化”深度不足,基础产品、高耗能产品和普通产品产出高,高端产品比重明显偏低;以新经济为代表的“智慧产业化”速度迟缓,龙头企业匮乏;产业体系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模式粘合不力,产业跨界融合力度偏弱;品牌建设投入不足,高端品牌“凤毛麟角”。在新常态下,我国应当做好去过剩产能与补产能短板的双重任务,以“四新”促“四化”,力促供给侧结构动能优化升级。

基于制度供给的发展动能迫需改革。制度是经济发展的规则动能。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的改革,释放了长期被计划经济体制所“捆绑”的生产力,促成了我国经济近40年的高速增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导向的制度改革,廓清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基本路径。其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以有效市场为基础,确立约束政府“攫取之手”的限权规则体系,以市场失灵为指向,确立规范政府“扶助之手”的授权规则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当前制度层面动能转换的重头戏。

财政支持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政策定位

在目标定位上,要明确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对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支撑、引导与保障作用,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在市场有效领域,财政政策应有序退出、避免扭曲;在市场失灵领域,财政政策应精准发力、有效介入;在风险防范上,应以分类分级、权责明晰为原则,按照动能转换风险点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建立应对准确、化解有力的财政保障机制。

从供给侧角度来说,要对产业“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双向施力。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核,供给侧动能转换是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在基本着力点上,财政应瞄准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领域和薄弱环节,对产业“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双向施力,以“去、保、扶”的协同政策体系,通过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结构性发力,力促供给体系新动能迸发。一是在存量优化上,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主战场”。通过健全负向约束型财政政策体系,深度清理“僵尸企业”,做好去落后产能的“减法”。加快推进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落后低效产能的淘汰,加速产业体系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通过完善正向激励型政策体系,瞄准支柱产业,全力提升产业体系的集约化、高端化水平,做好新旧动能转换的“乘法”。二是在增量扩容上,开辟新经济培植生长“新战场”。通过聚焦智慧经济,大力发展数字创新产业,积极发展分享经济,将新经济的“智慧产业化”发展与“产业智慧化”改造需求相结合,深度挖掘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产业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践价值。

从需求侧角度来说,要推动“有效投资”与“消费升级”互促互进。在需求侧动能转换上,应坚决摒弃长期依靠规模投资和刺激消费为主的传统总量扩张模式,以新动能培育为指向,推动“有效投资”与“消费升级”互促互进,抑制低端、无效需求,增加有效需求动能,实现中高端供需结构优化。一是通过创新外贸模式,优化外贸结构,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强化国际产能合作,支持国际自主品牌培育,强化开放带动,重塑新旧动能转换外需动力。二是大力破除民间投资所面临的各类制度性、垄断性障碍,加大PPP项目投资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工程建设,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着力提升投资质效,释放经济运行动能活力。三是通过“上质效”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品牌竞争力,通过“保基本”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激发多元消费新需求,挖掘新旧动能转换内需拉力。

从微观层面来说,要在“降成本”与“促创新”两端发力。在微观动力激发上,应充分尊重和发挥企业、企业家的市场首创精神,瞄准当前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要素约束,通过降成本与促创新的双向合力,深度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一是应通过加大结构性减税降负力度,切实降减企业税费成本,通过财政贴息、担保、风险补偿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将资金流切实引向中小企业,降低创业创新融资成本。二是以大企业创新平台、行业创新平台、园区创新平台和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为主要抓手,打造平等开放、分类共享的多层次创新服务体系,提升创新综合服务能力。

财政支持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对策建议

多方整合财政资源。资金来源是财政促进培育新动能的基础保障。应动员各方资源,多渠道、多层面筹措培育新动能专项财政资金,并加大资金统筹和协调力度。下大力整合“政出多门“的各项产业基金、人才基金、创新基金、技改基金等,将其分类整合,根据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攻方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统一调度安排;深度清理目标不明晰、运行成本高、群众满意度低、落地效果差的过时、无效、低效财政政策。

建立责权明晰的财政成本分担机制。新旧动能转换内含财政支出加大和财政收入减少的“两头收紧”压力,必须明确各级政府对新旧动能转换的责权配置,特别是应保障基层政府的财政能力,以确保动能转换的财政政策落地。同时,根据政策安排和工作部署,健全组织和考评体系,强化新旧动能转换的绩效考评与督查,确保动能转换财政政策的执行力和实效。

进一步推进财政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大力拓宽财政资金来源渠道的同时,应深度挖掘PPP模式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通过开放对民间资本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等隐性门槛约束,提升项目竞争的公正性;通过推进项目的标准化建设,提升项目设计的可评估性;通过强化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保障PPP专业人才和知识储备;通过降减项目融资成本,强化监管和绩效评价,确立终身追责机制来树立政府信用。

深化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对于传统产业升级等“存量变革”项目,可灵活运用财政贴息、成本分担、财政奖励、融资担保、事后补助、“创新券”等方式;对于新经济培育等“增量崛起”项目,可综合运用股权注入、风险补偿、政府采购、投资抵免、保险补助、上市支持等方式进行;对于创新研发、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驱动项目,可具体采用加计扣除、累积折旧、亏损结转、事后补助、财政奖励、政府采购等多元方式。

深度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负政策。应下决心强化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公共预算力度,下大力深度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负担,在拓宽征缴面的基础上,下调社会保险费负担尤其是养老保险费率,督促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降低政策受益成本;通过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加快发展民营银行及普惠金融和多业态中小微金融组织,构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多层次融资体系,降低企业发展融资成本。

第三篇:关于民营企业培育发展新经济的思考

关于民营企业培育发展新经济的思考

——赴潍坊、杭州参加会议和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2017年6月21日,我参加了在潍坊举办的全省中小企业发展新经济经验交流会议,参观了潍坊市中小企业云平台、歌尔、盛瑞传动、山东帅克机械、雷沃重工等单位,认真倾听和学习了山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王兆春同志《发展新经济,转向新轨道,努力开创山东经济发展新未来》的讲话。6月22日-28日,我紧接着参加了省中小企业局在杭州举办的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平台战略与模式创新”高层培训班,学习了《中国制造+互联网+人工智能》、《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探索——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建设》、《量子思维与量子领导力》、《团队建设与创新》等课程,并现场参观了萧山信息港小镇和民营企业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培训期间,我认真看、仔细听、边学习、边思考,琢磨体会发达地区优秀的做法,感到深受启发、收获颇丰。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关于对发展新经济概念的认识 一次会议交流和一次培训活动正好把发展新经济这个概念阐述清楚,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现场,让我受益匪浅,感受也非常深刻。培育发展新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和战略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新经济有利于新旧动能转换,有利于实现“双中高”,有利于实现我省经济的战略转型。

新经济应该是在历次工业革命发展基础上,由科技发展前沿和网络技术创新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形态的总和,涵盖了一二三次产业领域。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制造等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化融合是新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第二,市场需求已经从刚性需求向改善性需求转变,从功能性需求逐步向享受型、文化型需求转变,个性化、品质化、网络化、数字化需求提升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第三,发展新经济能够有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工程的实施,通过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

二、创新是发展新经济的根本途径

总书记在达沃斯论坛讲话时指出,世界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增长动力不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发展新经济的根本途径。那么作为民营企业如何创新?通过几天的学习考察,先进地区企业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一)创新来自于重视研发能力建设。潍坊的歌尔公司是生产可穿戴智能装备的企业,如VR眼镜、智能手表、无人机等;盛瑞传动是生产汽车自动变速器的企业;山东帅克机械是生产精密减速器、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的企业。三家企业都非常重视研发能力建设和研发团队引进,都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所属领域的示范中心、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拥有高端人才若干。仅帅克机械制造的研发团队就拥有博士3人,硕士9人,2015又引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段星光。难能可贵的是,三家企业的研发中心都具有实际研发活动,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研发高品质产品,打造国际品牌。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带来丰厚的回报,歌尔公司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192亿元;盛瑞传动生产的世界首款前臵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被评为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帅克机械生产的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精密减速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和产品空白。日本在中国研发成功后,同类产品立即降价2万元。

(二)创新来自于重视信息产业化发展。浙江杭州企业在创新能力非常为明显,在阿里巴巴的带动下,整个杭州成为信息产业化的聚集区。微能科技,专业做O2O的积分产业链(就是把客户、手机积分运营商、第三方销费方衔接起来),几十人的公司团队,2016年主营过亿,2017年目标2.58亿。从公司的现场来看,每个人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并且工作场所布局合理,充分利用空间。而其所在的西湖区,几乎都是这样的通信科技创新型企业,西湖区一年税收约为400亿。

萧山信息港小镇,是一个真正实现信息产业化聚集的特色小镇。信息港小镇是以杭州湾信息港为核心,占地约3平方公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以“互联网+”为特色,重点引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互联网及 互联网+产业。一个方圆3平方公里的小镇,经过短短三年发展,已完成注册企业超千家,集聚了5000多名海内外的青年创业创新者,成功培育了三家挂牌上市企业,税收取得爆发式增长,2014年全年税收170万元;2015年税收1.27亿元,比2014年增长74倍之多;2016年税收4.22亿元。2017年一季度税收达2.36亿元。萧山信息港小镇为如何建设特色产业镇、特色小镇树立了典范。

(三)创新来自于重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雷沃重工是一家,以农业装备工程机械车辆核心零部件为业务主体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这样一个传统生产企业,从2010年开始,探索“全球研发、中国制造、全球分销”的特色发展模式,特别是研发环节,通过战略布局全球资源,整合国际高端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在意大利和日本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先后收购以高端收获机械为核心业务的意大利企业ARBOS(阿波斯)公司和以高端农机具为核心业务的MaterMacc(马特马克)公司,填补了中国高端农机具尤其是精量播种机的技术和产品空白,对于提升自己的产品竞争力、提升中国农机在全球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也是杭州一家传统生产丝绸的企业。丝绸生产是一种古老的、近于手工生产的工艺,需求量并不是很大,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需求量更不大。万事利几十年的发展中也曾遇到巨大困难,1995年到2015年间,全国大中型丝绸企业降辐达到了99%以上,杭州的丝绸公司从3000多家一直下降到2010年30多家。从2005年,万事利集团就开始就把丝绸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改善传统的商业模式,进行团购和走高端使路线,销售高档丝绸礼品。他们紧接着又改变战略,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丝绸文化,由团购改为现在的零售模式和高端个性化定制。比如中国的奥运会礼仪旗袍、G20峰会各国元首的唐装,以及各项国际重大的活动中的中国服饰,都是他们设计的服装。万事利还把视角,冲向国际化,收购了法国百年企业爱马仕,更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同时也向世界推销了自己的品牌。万事利集团在逆境中想办法,创新找出路,成传统工业与传统文化、知名品牌相结合最优秀的典范。

三、关于对互联网及“互联网+”的认识

(一)未来已经到来。2016年3月,AlphaGO击败李世石,成为挑战人类智能和体能极限的经典案例。同年9月阿里云ET萧山市心路优化红绿灯管理,杭州有望2022年不限行,用智能化的大数据来管理城市,根据车流量控制信号灯的长短,解决交通拥堵。在杭州学习,最大的感受就是杭州是真正的无现金城市,从买一瓶矿泉水到买衣物,从打出租车到使用共享单车,都不用使用现金,而只要做的就是刷手机二维码支付就可以。现在各种工业机器人已投入使用,京东的配送机器人也已经使用。机器人的优点就是能够不疲劳、没有情绪、不用做思想工作,企业老板都愿意用。只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滴滴打车最初并被人看好,投入的钱很多,滴滴、快的之间被认为烧钱之战的竞争,催生了一项新的事物——滴滴出行,现在的确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你在手机上叫车,不用怕被出租车拉着兜圈骗你了。可以说,不管你接受不接受,一个“知识经济”、“互联网+”的伟大时代已经来临。

(二)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是以指数方式增速。第一阶段是以下载站为主的工具类,第二阶段是以听歌、玩游戏、看小说的娱乐类,第三阶段是以电商、团购、理财、健康为主的生活类,这三个阶段的变化,也让互联网从1G时代进化到5G时代,从PC互联网时进化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从前互联时代到大数据时代。

从1996年到2016年的二十年间,全世界前十名企业中,互联网企业占的分量越来越重。1996年,第1名通用电气,第2名可口可乐,第10名才是勉强算是互联网企业的微软;2006年,第1名是通用电气,微软到了第4名;2016年,第1名是苹果,第2名是谷歌,第3名是微软,第6名是亚马逊,第7名是FACEbook, 第9名是通用电气,第10名是腾讯。世界前十强,互联网企业从原来的只有一家,到现在占据半壁江山。

(三)在互联网生态中,企业就是一个个平台。原来企业竞争是产品的竞争,之后是产业链的竞争,讲究企业集团之间的协作;现在就是平台的竞争,依托龙头企业,借助互联网展开协作,企业成为一个个满足顾客体验需求的平台,龙头企业就是负责搭建这个平台。萧山信息港小镇建立众多智慧谷,就是采取的1+X的模式,引入一个龙头企业,由这个龙头企业负责引入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最从打造产业聚集区。比如,中国智慧健康谷,就是用微医这样的互联网医院,他整合了全国各地的医疗资源,使你真正不用出户,就能得到医生的诊断,就能提前挂上号。此外,还有以猪八戒胜达为龙头的中国智慧包装谷,以户帮户为龙头的中国智慧家居谷,以数联中国为龙头的中国智慧设计谷,以口袋购物微店这样微商的为龙头的中国智慧移动谷等等。

(四)关于大数据。大家都知道,“1.73”,只是一个简单的数据,毫无意义。如果加上“男人”——“1.73米的男人”,那么就是一条信息。如果再加上“北方男人平均身高>1.73米,南方男人平均身高<1.73米”这就是一条知识。数据+信息+知识,这就是最简单的大数据概念。我们的传统工业企业要学会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思维解决现在销售力量弱和品牌不强的问题,要学会到互联网上去,用互联网的方式管理生产。这就需要建数据库,当你有了这一个数据库,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时代,你就先能比别人早知道三分钟。商机就是战场,三分钟是非常宝贵的。

四、关于传统产业发展新经济的思考和建议

轴承、纺织、车用配件和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仍属于资源加工型,在发展思路和路径上对资源、能源、廉价劳动力和大规模投资拉动依赖性很强,对技术、人才、数据、业态模式创新不敏感,与广东、江苏、浙江等先进省市相比,新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一是企业对新经济的内涵和形成机理不理解,对实现方式不掌握,对能不能发展起来没信心,思维仍然停留在传统路径上。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联互通上仍存在技术和管理障碍。二是企业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科技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认识不足,既没看到对传统发展方式的颠覆,也没看出新资源、新平台带来的新机遇。发展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被传统产业的困难所拖累。三是企业对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新材料、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微乎其微。

但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满足市场多元需求上有更多的优势,在创造新业态新模式上有更大的灵活性,也就是专精特优。所以,民营企业仍然是发展新经济的主体,也是希望所在。无论是轴承产业还是纺织产业,还是车用零部件,既没有必要以众多资本固守资源初加工领域,也没有必要在深加工空隙里亦步亦趋,更没有必要硬拼资金在产业过剩行业竞争。要变向换道,跳出老圈子,转向新轨道。跳出老路就是一片新的天地,可以大有作为。要走新经济发展道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这不是对历次工业革命的否定,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出发。

(一)利用新技术为我所用,改进工艺装备。在如今互联网、大数据高度应用的时代,传统工业更要充分利用好新技术。一方面,要注重利用各种平台,比如最普通的网络销售平台,比如注重积累好大数据、应用好大数据,为以后在专精特优发展上打下好基础。宇捷轴承利用SPC质量控制系统率先搜集轴承在磨加工机床的各项数据,春夏秋冬各种环境下的数据都有,经过三年的沉淀,他就有在调心滚子领域的绝对权威数据,到时只需要发布一个指令,就能生产中完全合乎标准的轴承。别人没有的,你有,这就是大数据时代的先机。别人有,你没有,你就会落后别人半拍。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工业机器人、高级数控加工中心的应用。别人都已经设计出来了,企业要做的只是定制成自己需要的,改进工艺装备。工业机器人,标准化程度高、不会疲劳、不会有怨言,是老板喜欢用的。高级数控加工中心,精度高,速度快,只需要你建模,就能生产出你想要的产品。鲁磁机械是为工业机器人做配套的企业,磁力吸盘就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关键部件,下一步可以向自己来组装机器人的方向发展。中瑞投入的数控加工中心,保证了保持器的绝对精度,才能够为铁姆肯配套。博特花了100多万元购买的了“三坐标检测仪”,能够检测轴承及配件的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这是检测和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这些企业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范例,是广大中小企业应该学习的。

(二)以创新驱动为动力,打造专特品牌。引导中小企业专注核心业务,加快技术研发,采用独创技术和工艺,开发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细分领域的“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一是培育创新型企业。引导企业注重发明专利的申请。很多企业不知道怎么申请发明专利,或者不愿意申请,自己在技术上有了改进,也不会申请,这对下一步申请创新型企业和名牌、品牌有一定障碍。要引导骨干企业采取自主创新、综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改善传统工艺,注重各项专利的申请。二是培育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企业。开展“一企一技术”活动,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高技术、工艺、产品品牌竞争力。三是培育“隐型冠军”和行业小巨人。加大细分领域的创业创新力度,在产品质量、技术工艺、产业链条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上寻求突破,创造更多的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绝活和专有技术。总起来民营企业创新就是一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

(三)以发展互联网+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三一重工与腾讯云合作,共同搭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把全球30万台重型机械设备联在一起,实时采集参数超过1万个,能够实现故障立刻感知,2小时到场、20小时解决。实现了由制造业企业向制造服务业企业的完美转变。我们要注重对这样企业的培养,充分利用在线检测和可追溯管理机制,实现产品每一个环节都能有保障品质,从而树立良好品牌。同时,要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电商平台、电商产业园区,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电商应用率,用电商规模化催生产业专业化、聚集化。下半年,我们要继续与做单品电商龙头企业中国网库接触洽谈,打造中国轴承产业网平台,让更多的优质轴承企业在上面得到广泛交易,打造传统工业的上下游互联网协作,开展线上线下结合服务。要破除产业、行业、领域、地域、归属等陈旧意识,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发展。

五、关于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建设

(一)特色小镇的提出。2005年,习近平在安吉余村、桐乡乌镇调研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概念。2013年10月24日,阿里云携手30家云计算产业联盟中的代表企业宣布成立云计算生态联盟—“云栖小镇联盟”。2014年10月,时任浙江省长李强首次提出“特色小镇”。2015年12月,习近平乌镇演讲。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讲述特色小镇,其中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被提及。2015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财办刘鹤《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2015年6月,第一批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公布,37个小镇入围。2016年1月,第二批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名单公布,42个小镇入围。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今年将引导扶持发展近1000个特色小镇。2016年8月,《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出台,决定在3年至5年内打造百座特色小镇,总投资规模达到2000亿元。从此,14地方政策密集出台,浙江、上海、福建、重庆、广东、河北、甘肃、江苏、深圳、天津、贵州、四川、山东、新疆(1000亿)、北京市已明确出台指导意见。

(二)山东特色小镇名单公布。2017年1月23日,山东省鲁政办字[2017]16号文件公布山东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烟店轴承商贸小镇等60个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特色小镇是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到2020年,山东省要创建100个左右产业上“特而强”、机制上“新而活”、功能上“聚而合”、形态上“精而美”的特色小镇,成为创新创业高地、产业投资洼地、休闲养生福地、观光旅游胜地,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主导产业税收占特色小镇税收总量的70%以上。

(三)关于轴承工业园和烟店轴承商贸小镇发展的建议。当前环保与安全生产高压检查整改,对轴承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比较规范的企业比如宇捷、博特等开始补环评、安评、立项、上设备,等待验收合格后,开始规范生产。但大部分生产企业无力进行整改,只能停产停工为之前不规范发展的恶果买单。如果时间一长,企业的资金链和客户群就面临很大的隐患。在这种情况下,轴承工业园的建设要尽快提上议事日程,让优质企业入园发展。

1、集中一镇先期建设。依托烟店镇在规划内,率先拿出一块300-500亩的土地,先期建设园区。由烟店镇统一操作,比联合潘庄、唐园三镇统一建设时间要快,也容易集中资源建设。

2、政府要当好“店小二”。政府对工业园要“提高责任、尽力包容、优化服务、增强本领”,在五个方面的提供“店小二式的专业化贴身服务”。(1)搭建内容空间环境。根据轴承产业规划,按照环保和安全生产的要求,从内部装修、用电用水、绿化及相关健康设施对园区做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2)搭建商务配套环境。要建设人才公寓、便利店、餐厅、银行、健身房、快递、宾馆酒店等相关商务配套设施,吸引技术人才入驻。同时,利用烟店轴承商贸小镇的创建,把与轴承市场配套的相关设施继续完善,真正把轴承工业园和烟店轴承商贸小镇打造成一个“三生有幸”(生产、生活、生态,群众幸福)的产业集聚区。(3)政策环境搭建。要出台一系列针对入园企业的优惠措施,从而把规范高端的企业与原来落后的小散乱污的企业区别开,更有利于优势资源的汇集。同时,园区可以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专业化运营的扁平化管理体制。比如,允许事业性质的政府部门与国有投资公司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方式并存,这样更能体现了公司运作的灵活、方便性,也体现了政府管理的统一、协调性。(4)公共技术平台搭建。充分利用现有的以山东洛轴所轴承研究院、质城检测、宇捷轴承商务中心、智创未来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群,为园区打造实施创新驱动的技术平台。(5)园区服务体系搭建。要参考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做法,多方整合创业者与企业家需要的各种资源,用最专业、最高效、最创新的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创新资源,使创业者与企业家在园区内能得到更省心、更高效、更快速的发展。

3、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技术是园区和特色小镇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一个产业聚集区域,必须有聚集的高端人才。要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就业平台。积极探索与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方式,以研讨、平台、培训、授课、实习早就业等方式交流合作,致力于轴承技术人才的培养。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制化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人才专业技能,培养人才忠诚度实现“毕业即可上岗”,减少人员流失率。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以文字、图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从多个角度展开线上培训,带给一线工人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建议针对研发人员和技术工人缺乏的现实,制定专门针对园区的人才政策,让能干事、想干事的人才留得下。

第四篇:市“十四五”推进培育发展新动能调研报告

市“十四五”推进培育发展新动能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谋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化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2021-2025是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建设成果的关键时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战略机遇期。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十四五”期间如何确保xx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推动创新转型、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五年规划最主要的挑战和重任。按照全市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部署,我局围绕摸清全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现状、培育“十四五”创新发展新动能主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三五”期间xx科技创新现状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创新投入稳步增长。xx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xx亿元,位居全省16位,R&D经费投入强度为xx。从全社会研发投入来看,xx年全社会研发投入xx亿元,较xx年增加xx亿元,增速为137%;xx年全社会研发投入xx亿元,投入较上年增加xx亿元,增长20%;xx年R&D经费投入增长到xx亿元,同比增加xx亿元,同比增长18.8%,较xx年增加了近xx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54.24%,年均增长52.44%。从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来看,xx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上升幅度最大,由xx年的0.19%上升到0.42%,上升0.22个百分点;xx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为0.46%,同比增长9.5%;xx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为0.52%,同比增长13 %,较“十二五”末增长273%,全省的排名由16提升到12名(限于统计原因,R&D经费仅能统计2018年及以前数据)。全社会研发投入及强度均保持40%以上的增幅,充分说明市委、市政府及全社会越来越重视投入对科技创新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

2.创新主体不断壮大。聚焦“6+2”新型工业和“7+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xx市科技型企业培育提升行动计划、xx市《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方案》,全面宣传落实加计扣除、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等政策措施,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梯度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xx个,累计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xx家,高新技术企业xx家。高企数量较“十二五”时期增加25家,首次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八大领域的全覆盖。“十三五”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亿元,年均主营业务收入为xx亿元,较“十二五”年均主营业务增长72%,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xx亿元,较2015年增长18%。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xx亿元,较2015年增长71.69%。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产值不断增加,产业结构持续调整,驱动产业转型发展的动能不断显现。

3.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积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产业布局创新平台,建成省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xx家、众创空间xx家、重点实验室xx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x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xx家,创新平台覆盖各产业,初步形成了“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联盟、高新技术企业”五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出台《xx市促进科技成果产出转移

转化十条措施》《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重点任务清单》等政策措施xx余个,“十三五”期间全市取得成果xx项,较“十二五”时期增加15项,同比增长9.7%。其中:国际领先技术xx项,较“十二五”增长85.7%,国内先进水平及以上xx项,同比增长67.5%。获得省科技进步奖xx项,其中二等奖xx项,三等奖xx项,科技成果产出数量、质量双双提升,全市敢于创新、勇于创业、善于创富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

5.成果转化不断提速。“十三五”期间我市持续实施成果转移转化行动,促进创新成果面向市场需求,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成果转化总量为xx项,年均转化量为xx件。“十三五”时期,成果转化总量为xx项,年均转化量xx项,同比增长22.84%,总体呈现上升,到2020年成果转化数量达到最高值xx项。随着成果转化数量的增加成果转化产值从“十二五”以来也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小,增长坡度平缓。“十三五”期间成果转化总产值为xx亿元,年均产值为xx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27.1%。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让科技与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6.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围绕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持续深化市校合作、厅市合作、区域合作,推动不同领域、区域创新思维碰撞,激发创新活力。“十三五”期间xx市技术合同累计xx项,较“十二五”增加xx项,增长43%。年均技术合同登记数为xx件,较“十二五”年均技术合同登记数增加xx件。“十三五”期间技术市场成交额累计xx万元,较“十二五”增加xx万元,增长率高达288.7%。“十三五”年均实现技术市场成交额xx万元,较“十二五”增加xx万元,其中2020年全市完成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xx万元,较2015年增长了3倍,技术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

7.扶贫支撑不断强化。创新推行“七个一”科技扶贫新模式,科技扶贫在线平台、科技特派员实现全市所有贫困乡(镇)村全覆盖。“十三五”期间,累计入驻专家xx名、信息员xx名,选派省“三区”科技人员、市县科技特派员xx名,进村入户开展“一对一、一帮一、一带一”精准扶贫,培训群众50万人次,推广应用产业发展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xx项,实现对全市739个贫困村科技服务全覆盖。2016年我市委派科技特派员xx人,解决群众需求xx次,科技特派员人均解决问题75.86次。2017年科技特派员人数增加到xx人,共解决群众需求xx条,人均解决群众需求134.21次。2018、2019、2020年分别选派科技特派员xx、xx、xx人,分别解决群众需求xx、xx、xx条,人均解决问题次数达到xx、xx、xx次。科技在基层的影响力、群众对科技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群众满意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科技扶贫在线全年推送科技需求推送量、解决数连续三年双双排位全省第一。xx“七个一”科技扶贫新模式,得到科技厅xx厅长、xx副厅长批示,省委改革办将其作为先进典型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

(二)存在的问题

1.创新资源不足,基础薄弱。人才、资金、项目等创新资源不足,难以助推企业创新成长,经久以往,企业积弱难反,创新能力无法提升。人才是创新的根基,2018年xx市R&D人员总量为xx人,占xx省R&D人员0.74%,万人就业人员中R&D人员低于xx省平均水平,与xx省每万人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量相差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25.44,科技工作人员较少。获得国家、省以上称号的高层次人才仅xx名,市级科技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xx人,高素质创新人才匮乏;科技项目是科技创新的依托,资金是创新的助推器。2019年xx市企业争取省级科技项目申请数量为仅xx项,占xx省科技项目总量的比重不超过2%,争取到位资金xx万元,其余企业均未获得专项资金扶持。这是由于xx大部分企业基础较弱,不满足国家、省项目申报条件。没有科技项目作为企业科技发展的依托,缺少专项资金的支持,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中小企业创新难以维续。创新资源不足影响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创新基础薄弱会增加创新资源争取的难度,由此陷入创新资源与创新能力的恶性循环。如何调节创新基础薄弱与科技资源缺乏之间的平衡、跳出循环圈是xx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创新主体质量不高,科技型企业尤其高新技术企业量少且规模小。企业是科技活动的承担者,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又是科技活动的主要践行者,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会直接影响创新水平。从数量上看,xx市中小微企业总数超过10000家,按照科技型企业评价办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仅有xx家,占比3.1%,国家科技型企业xx家,占比不到0.5%。高新技术企业xx家,仅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0.76%。从规模产值上看,在xx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值上亿xx家,5000万元左右xx家,全市高新技术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不足20%,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难以产生经济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xx市要增强创新活力,不仅需要培育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量”的增长,更需要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质量,实现“质”的突变。

3.创新成果质量欠佳,成果转化效益不高。创新成果和成果转化是创新产业链中重要的两个环节,反映了创新成果的竞争力和市场需求程度。xx市的创新成果数量上增加,但是专利的技术含量不高,其中发明专利仅占专利总量的xx%,而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占成果总量比重不足10%,缺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的现状依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从成果转化率上看,除企业转化的成果占比约70%外,外观发明、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等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到30%,转化率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从成果转化效益、对经济的贡献上看,创新成果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受限,年实现上亿转化产值的成果不足20%,全市年成果转化总量增幅保持低位(每年不到10%),难以体现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

4、特色产业比较优势不明显,产业集群度和粘黏度不高。特色产业是对地区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减少地区同质化发展带来的恶性竞争。xx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有优势,但如何集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突显比较优势则需要更加合理的顶层设计。特色产业比较优势不明显与产业集群度有较大关系,产业上下游企业沟通不畅,协作艰难,资源共享程度低,难以实现创新集群攻关。xx市除铝产业有10家左右的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产业上中下游的小集群外,其余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均是零星分布,产业协作不够,多数科技型企业不仅规模小、产出低,且分布零散、各自为战,产业链多但较短,企业粘黏度不高,缺乏集群攻关、抱团发展。企业生产上游的原材料供给协调,生产中游的技术、设备共享,以及下游的市场信息、销售衔接等都难以实现。企业各居一隅,技术研发人员、研发设备、市场需求信息相互独立,缺乏沟通,难以擦出思维的火花,突破技术瓶颈。缺少共享机制,又导致研发设备浪费,研发成本增长。xx市如何引导企业加强协作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加速产业集群,不仅需要在产业规划设计中作出调整,还需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二、“十四五”面临的机遇挑战

(一)国际科技竞争和对抗不断加深加剧,颠覆性技术创新以及科技壁垒的“双刃剑”倒逼创新,由此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全球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日益产生重大影响,人才、资本、技术、产品、信息等创新要素全球流动,新能源(储能技术)、生物医药、物联网、自动驾驶等颠覆性技术不断革新,科技创新的速度、范围和规模在不断刷新,技术转移和产业重组不断加快,由此为我市企业创新、产业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在5G、北斗导航、高铁等技术在国际上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赶超与攀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的设置科技壁垒,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捷克、日本、加拿大等许多国家禁止购买华为产品,禁止华为购买本国技术的产品,甚至拆除华为设备,“去中国化”动作频频。近日,美国颁布的《美国出口管制改革法案》扩大出口管制法的适用范围,增加了对“新兴和基础技术”的出口管制,随后将包括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旷世科技、大华科技等28家中国组织和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使我国部分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循环受阻。为了改善当前现状,解决创新链中断问题,国家提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战略,并首次将内循环放在发展的首位,《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不断出台,扶持力度增大。对于我市而言,如何利用国家对这些高端产业发展机会,积极承接国家相关产业布局,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的研究布局和建设,提高发展质量。

(二)疫情、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复工复产,带来了制造业和产业创新发展的一次重新洗牌机遇和挑战

2020年新冠病毒的快速传播导致经济增速下降,世界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自2020年3月份以来,在短短四个月内有接近7万家企业倒闭,日本3个月内超过200家企业倒闭,而我国自新冠以来企业倒闭数量超过20万家,全球经济一片萧条。随着疫情防控得到有效控制,全国各地区在逐步有控制的恢复经济,中小企业逐步恢复经济活动,创新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转“正”,引领形成发展新标杆。我市作为制造业薄弱的区域,如何抢抓疫情、后疫情时代的复工复产机遇,积极参与市场重新分配,以科技创新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借力全球全国全省制造业的转移,产业回转带来资金人力设备,积极承担产业转移机遇,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战略机遇和挑战。

(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区域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和挑战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今年确立的国家发展战略。2018年11月,xx与xx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书》,助推xx“北向东出桥头堡、生态康养后花园、绿色食品供给地、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两地区域协同创新合作。两市共签订合作协议xx余个,签约xx产业转移项目xx个,计划投资xx亿元。其中,已开工xx个,投产xx个。xx、xx两市还进一步签署了农业、协同开拓市场、工业一体化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区域物流经济、文化协同发展、旅游、科技等xx个合作或投资协议。随着xx与xx的融合发展,xx对xx的经济辐射效用增强,经济辐射范围拓宽,带动xx市产业产能提升和结构调整。2020年6月,xx市分别与xx市xx区、xx区拟定《x(x)x(x)科技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xx区、xx市战略合作协议》,拉开了xx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序幕。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支持xx成为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承接成渝经济圈建设中的产业转移,利用双城经济建设中规模效益辐射,利用共享平台、共享实验室等建设,借鉴学习成渝科技创新发展的经验,积极推动与成渝经济圈的经济衔接范围拓展,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给我市带来的机遇。挑战在哪里?在于一个创新相融的“融”上,“共搭一个台,同唱一出戏”,是成渝地区把我市创新人才、创新金融资源、创新成果兼并兼融了,还是我们做好借智集力文章,围绕整个产业链进行创新资源的再优化、技术攻关的再协作、产业创新的再组织,如何推动科技创新相融发展、互利共赢是今后合作的巨大挑战。

(四)“新基建”:科学技术带来的一次巨大红利派发,xx市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一次重大机遇和挑战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符合未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上海、北京、广州为代表的城市已经开始加速数字网络与产业创新的融合。以5G、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网络融合创新,以及信息技术和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形成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积极推动数字基建与产业创新融合、新消费、市场和政府的融合,打造一批场景应用创新示范,建设“智杆”“智路”“智车”“智品”“智桩”“智园”“智区”“智链”“智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工业、医疗、交通等行业的转型升级,用数字经济提升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新基建指明了国家的战略发展方向,引领了世界新一轮科技创新和相关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科技经济新时代,这是促进区域内的生产、运输、消费与数字化的不断融合,提高生产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和创新绩效的一次重大机遇,而挑战在于我市创新资源的受限,如何选择创新突破点,引领带动形成新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十四五”推进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对策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我市实现以资源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化、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做好“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必须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解决企业、产业技术创新和群众科技需求为主攻方向,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两大主战场,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基建”等重大机遇,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成果转化两大行动,推动省级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三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十四五”末,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xx亿元,成果转化产值xx亿元。创新环境、创新活力、创新绩效取得明显提升,科技与经济加速融合,人民群众对科技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奋力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协同创新示范市、科技经济金融深度融合示范市、科技服务乡村发展振兴示范市,努力为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围绕“十四五”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增强创新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引,汇聚全社会创新发展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述、新要求,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在地位上,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战略支撑,处于核心位置。在道路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在方向上,指出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改革上,指出必须激活力提效能;在人才上,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目的上,确立科技服务人民的目标,共建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论述科学的解释了科技创新“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为我们破解群众、企业、产业现实科技需求问题,寻找推动全市转型发展的办法、措施指明了方向路径,全市必须形成这一共识,凝聚力量,进一步增强加快创新发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不移以新思想定向领航,从新论述中寻策问道,在新时代抢抓创新发展新机遇,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

(二)开放合作创新:持续做好借智引力文章,深化市校合作、厅市会商、区域合作,集聚创新发展智力、人才、项目、资金资源

开放合作谋创新、抓创新是我们破解高层次人才少、创新资源缺乏的有效途径。继续深化市校、厅市、区域三大交流合作,不断的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我市聚集。

1.深化市校合作。一是把需求摸实。组织各县区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6+2”、农业“7+3”产业布局,结合本地实际,选定xx个重点产业,梳理摸清当前急需的技术攻关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技术攻关课题、路线,同时组织发动相关科技型企业摸清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技术问题和科技需求。二是把合作做实。由各县区科技主管部门发动企业与国内外行业优势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围绕确立的重点发展产业,每年力争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一次技术讨论对接会,让企业与专家教授面对面的交流讨论技术攻关情况、成果转化存在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调整攻关研发思路、方向,实现合作迅速转化产业化。三是利用市校合作平台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好用活人才引进政策,利用市校合作柔性引进院士等高层次和团队xx个以上,培训培养我市相关人才xx名以上,带动全市技术创新,着力解决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四是强化部门协作。进一步加强同经信、农业、卫计等部门的信息沟通、科技协作,共同整合资源,支持推动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早日见效、早出成果。

2.深化厅市合作。我市是全省首个与科技厅建立会商机制并进行了四次厅市会商的市州。自2010年开展以来,按照省科技厅与市人民政府议定领域和事项,已经有xx亿多资金落地xx,对我们解决创新发展资金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加强项目储备、申报、争取。认真梳理厅市会商项目对企业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方面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和成效,加强典型宣传。同时认真梳理今后一段时期拟纳入会商的重点产业和项目,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召开厅市会商会议xx次。加强项目储备,指导企业申报,力争每年争取省科技厅项目资金xx万元以上,推动更多全省创新项目资金资源落地我市。二是组织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事业单位,按照任务合同书加紧实施,力争项目早见成效。对项目实施迟缓的企事业单位,严格按照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予以严肃处理,倒逼企业加强研发,提升创新项目资金实施绩效,切切实实把会商项目实施好、作用发挥好,资金用到刀刃上。

3.深化区域合作。一是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组织各县区科技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认真研究,在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等产业上下游科技创新方面加强协同协作,力争每年转移转化成果xx项以上,着力把xx建设成为成渝地区的成果转化基地。二是继续推进川东北经济区、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区域性科技交流合作。组织企业参加高交会、农高会等展会平台,展览展示、延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果,推动更多的xx市制造“走出去”,不断聚集各类创新资源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国外人才和智力引进。坚持“鼓励高端、控制一般、限制低端”,主动对接公安、外事等部门,加强引智项目实施,进一步优化外国人来广许可工作流程,为外国高层次人才来广开辟绿色通道。

(三)培育创新主体: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与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技术创新的受益主体,培育一批规模质量效益好的科技型企业

1.培育创新型企业家。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推动者。一个企业家能决定一个企业发展高度。华为任正非、微软比尔盖茨,还有我们市的很多制造型企业老总都是学理工的,有的在当老总之前就是国企或大公司的工程师,都很有真才实学,都追求技术、重视创新、坚持创新,也在风云变幻中做出了品牌、闯出了市场。这些同志,既是富有商业头脑的企业家,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目前,全市这类群体虽然总量不多,我们要持之以恒、潜心推动这一群体做大做强。通过举办创新型企业家培训和参加各类论坛展会等方式,帮助企业家开阔眼界,应对市场前沿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各级各部门要经常深入企业去,关心了解企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市场销售方面情况,帮助解决技术创新难题,保护企业家创新成果,真诚真心和企业家交朋友,构建清新政企关系。全市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失败,既锦上添花,又雪中送炭,共同努力,激发企业家精神,力争培育出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家。

2.培育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企业分为市场需求型和创造市场型,企业创新要么受到市场需求的引导,要么就是通过创新开辟新市场,通过抢占市场份额获得超额收益,取得行业龙头地位。在企业培育上,要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布局,指导督促企业创新成果产出,培育一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型企业,同时督促有能力的科技型企业进行原始创新。“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科技型xx家,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行业领军科技企业xx家以上。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认真落实xx市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方案,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开展智能安防、智能装备、智能数控机床等技术攻关,促进智能经济发展。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八大领域,推动新材料(有色金属)、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推进食品饮料、建材家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xx铝产业研究院创建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xx县创建省级高新区。力争每年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稳步提升。推动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专注创新、执着创新。

3.加快构建重大创新平台。根据xx市“6+2”新型工业和“7+3”现代农业产业的内在需求,加快布局和建设创新平台。通过政府扶持和引导,xx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瞄准有色金属(铝基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这三大主导产业建设产业创新中心、研究院等产业创新平台。各县区要依托产业特色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创新平台、孵化器、产业基地三位一体的新兴产业集聚体系。在平台建设体制机制设计上,突出政产学研利益共同体,通过创新平台法人实体化机构运作,加强科研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创新平台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形成以综合科技创新平台为引领、科技孵化平台、行业研发平台和企业研发平台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4.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强化引导。加强科技成果产出转移转化激励机制建设,以企业为主体推动科技成果按需定制、按需转移,每年产出重大科技成果xx项以上。二是加强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国家技术转移xx中心xx分中心等市县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和技术经纪人培训,推进xx学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促进技术市场活跃、成果转化迅速。三是推动企业创新成果共享。探索科技创新券试点,推动企业、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成果共用,进一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着力形成新的科技型企业集群。四是加强金融支撑。扎实推进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xx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金融示范园区建设。围绕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资金问题,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常态组织企业与金融开展科技金融对接,签订投融资协议,每年带动转化产业化成果xx项以上,“十四五”期间培育产值超亿元的科技型企业xx家以上。

(四)产业创新:聚集创新要素,坚持差异创新,推动特色化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培育区域创新发展比较优势

创新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主攻方向还是在于依托科技创新,培育发展具有竞争优势、领先优势的产业,进而依托产业集聚一批创新型企业,形成创新发展的比较优势。

1.差异布局,树立专注理念。一个地方的创新资源总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实践证明,产业发展同质化永远只有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拣人家吃剩下的。实现差异化发展,靠的就是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如浙江云和县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发展木制玩具产业,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设计创新、工艺创新、业态创新(与文化、动漫、旅游等产业结合融合),现在产品畅销七十多个国家,占全国同类产品的半壁江山,成为了我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木制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被誉为“中国玩具城”和“中国玩具之乡”。这些创新发展经验值得我市学习借鉴。建议各级各部门、各县区认真分析支持领域产业发展现状,重点确定xx个重点发展产业,选聘行业知名专家教授帮助分析研判,为产业创新研究方向、课题确立提供有力的决策咨询,集中各类创新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2.推进特色化产业园区建设,加速产业集群。xx市产业链多而短,各企业孤军奋战,没有合适的上下游产业,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因而无法产生企业聚集带来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特色化产业园区建设建立良好的产业定位和协调的主辅产业关系,需要政府做好产业园区规划和企业引导,提供政策帮扶和咨询服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让企业主动加入园区建设,实现企业间信息沟通、技术互助、设备共享。根据地区特色产业布局产业园区,建议:xx县,以猕猴桃、雪梨为引领的农业科技园区,以新能源为支撑的绿色创新发展示范区;xx县,以茶叶、中药材为主要特色的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示范区;xx县,以锂电新材料、新型动物药为支撑引领的新型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xx县,以食用菌、茶叶为引领的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示范区;xx区,以核桃、高山蔬菜为主要特色的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示范区;xx区,以xx集团为引领的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xx区,以健康食品、现代养殖业为主的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区;xx经开区,以铝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支撑的全市产业创新高地,通过园区建设,集聚关联企业,延长产业链,将产业做大做强。

(五)创新为了人民:强化科技富民惠民支撑,培育乡村发展振兴新动能

坚定不移以群众需求为主要导向,围绕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和科学技术服务,为群众科学生产、科学生活提供示范引领,引导农村移风易俗,促进民富村美、乡风文明和发展振兴,为基层治理提供科学示范样本。

1.持续加强科技特派员建设。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xx省“三区”人才管理办法》和《xx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办法》,围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xx名以上。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省“三区”人才、市级科技特派员的服务、管理和先进典型宣传,提升科技人才开展“三产六技”的服务绩效,着力把创新的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

2.持续加强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建设。科技扶贫在线是解决群众技术需求、降低群众产业发展成本的有效方式,宣传好、用好这一平台有利于农村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一是加强宣传。加大对“xx科技扶贫在线”的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知晓率和信息浏览量,力争家喻户晓。二是优化提升平台“专家服务、技术供给、产业信息、供销对接”四大服务,年解决群众、农村现实科技需求xx条次以上,准确解答率96%以上,让群众有问题找平台。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平台专家队伍的动态管理和日常监督,严把专家入库进口关,提高专家队伍整体质量,对不作为、乱作为的专家及时采取约谈警示、产业经济损失补偿、取消平台专家资格等处理,群众对专家解答满意率达95%以上。

3.加强农业科技支撑。一是围绕“7+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加强富硒富锌茶业、高山绿色果蔬、特色山珍等农业领域重点研发攻关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强化科技对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保障力度。二是加强项目工作。认真研读国省市科技政策走向和指南发布,加强项目储备和申报,每年争取的项目资金xx万元以上。同时切实做好在建项目的实施、到期项目的结题验收,以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带动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带动群众增收。三是加强协调衔接,联动推进xx县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xx农业科技创新品牌,提升我市农业产品核心竞争力。

4.发展社发科技。一是开展中药饮片、制剂新品种研发,推动xx好医生制剂研究所建设,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和养老健康服务科技支撑。二是加强安全领域技术攻关。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防控,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疫情防控、煤矿等安全领域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三是大力推动动物药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天麻、杜仲等优势道地药材的大品种培育,支持天麻、杜仲、茯苓等植物中药材与僵蚕、林麝、乌梢蛇等动物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科技支撑。四是持续推动人工智能生活化,打造一批智能家居、智能物流企业,生产一批智能化产品,协助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切实提高人民生活便利度。

第五篇: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xxx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xxx人民政府

2018年12月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xxx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代会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取得明显实效。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自主研发创新能力逐步增强。2017年我区rd投入为1.22亿元,较上年增加0.4亿元,增长48.78%,规模以上有研发活动的企业19家,同比增长26.7%,rd投入强度达到0.76%,较上年提高0.22个百分点,在7个沿黄市辖区中排名第3。预计今年我区rd投入为2.01亿元,较上年增加0.79亿元,增长64.8%。目前规模以上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有42家(其中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的企业有17家),同比增长121%。预计rd投入强度达到1.15%,较上年提高0.39个百分点。

(二)科研产出质量和市场应用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4件,较2016年1.15件/万人增长25.22%。今年截至10月底,我区专利申请量159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实用新型129件,外观设计2件),专利授权量125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114件,外观设计3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9件,较上年增长31.25%。自治区和市上下达我区任务数为1.5件/万人,已超额完成任务。

(三)科技型企业增长较快。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上下达我区2018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任务数为3家。2018年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家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已进入公示阶段。二是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市上下达我区任务数为1家,目前塑料厂和宝马兴庆已获批2017年小巨人企业,组织亘峰嘉能、金圆化工、中盛电缆3家企业申报2018年小巨人企业。三是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市上下达我区任务数为11家,目前组织利荣生物、礼和食品等13家企业申报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已由市科技局组织完成专家评审工作,并将审核通过的10家企业报至自治区科技厅。

(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市上下达我区新增自治区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任务数为2个,新增星创天地数为2个。2018年我区组织绿宝、礼和食品2家企业申报国家级星创天地,组织然尔特、灏瀚2家企业申报联合共建研发平台。2018年绿宝、礼和食品等企业申报国家级星创天地,组织然尔特、灏瀚2家企业申报联合共建研发平台。2018年我区共组织宝马兴庆、中盛电缆等5家企业申报自治区创新团队6个,获批市级创新团队8个。

二、主要做法

(一)树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培育科技型企业为抓手,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提高研发能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组织胜蓝化工、润龙包装等8家企业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胜蓝化工荣获国家优秀企业奖、自治区成长组二等奖,亘峰嘉能获得市级成长组一等奖,其余七家企业也纷纷获奖,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二)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硬性引进了宁夏中能恒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毕志强、宁夏胜蓝化工有限公司沈俊等多名高端人才。宁夏xxx绿宝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从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引进1名入选天津市“131人才工程”“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博士,重点合作研发生物技术在高品质蔬菜种植与精深加工中的应用与集成;面向高校招录,引进知名高校2名高层次人才进入机关干部队伍。为xxx黑枸杞种植产业专家服务基地柔性引进西安微生物分子学硕士陈保华、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郑琴、上海创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博士王茵、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研究员李俊松等人才。

(三)强化科技创新政策落实。主动对接自治区、市科技部门,做好项目申报及跟踪对接服务工作。2018年组织申报科技金融、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科技项目89项,获批项目35个,其中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个,获得自治区、市级各类科技资金1675.47万元。组织嘉峰化工、日盛高新等10家企业申报2019年重大、重点研发项目,其中嘉峰化工的基于氰胺废渣制备轻质碳酸钙及多孔碳材料工艺技术研究项目列入自治区重大项目。

(四)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归集指导力度。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下企业面对面指导等措施,对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研发费用归集进行指导。针对研发投入大,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困难的企业,聘请财务专家进行一对一上门辅导。

(五)不断扩大科技创新合作范围。以“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制建立及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实施科技合作项目,大力发展科技合作的研发与集成能力,推进科技合作扩产达效。引进中科院微生物所与恒力钢丝绳共建宁夏中科生物材料联合研发中心,支持宝马兴庆等企业与上海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共建17家研发中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不足。2017年我区rd投入强度低于全市(1.06)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低于全自治区(1.13)平均水平0.37个百分点。由于辖区财政困难,2017年财政投入仅为379.4万元,仅占当年全社会rd投入比重为3.4%,远低于xxx市6.4%和自治区28.4%的平均水平。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93件/万人,远低于全市(5.18件/万人)和全区(3.93件/万人)的平均水平。

二是企业rd经费归集不规范。部分企业对rd经费归集不够重视,财务、统计人员不够专业,填报不准确、不全面。2017年我区填报rd经费企业29家,填报rd投入达到2.2亿元,但经自治区、国家复审后,仅有19家企业认定有研发投入,占全部填报企业数的65.52%,认定rd经费1.22亿元,占填报经费的54.55%。

三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滞后。我区公共基础平台建设滞后,除农业方面设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中心、林业技术推广站等事业单位外,针对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共平台较少,2018年还未获批自治区级创新平台。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全面加快转型步伐,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坚持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大力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一是抓技术改造,推动转型升级。聚焦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提升工程,着力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力争三到五年将日盛集团、万香国际、中利腾辉、恒力集团、申银特钢发展为五个百亿骨干企业集团。二是抓新经济培育,助推动能转换。充分发挥陆路口岸和xxx保税物流中心(b型)作用,引进并培育龙头骨干物流企业,发展跨境贸易,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全力打造宁北蒙西地区现代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

(二)大力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引导更多企业与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对企业研发费用归集指导力度,帮助企业进行研发费用归集,力争2018年rd投入强度达到1.15%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件以上。

(三)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鼓励技术型企业在一线培养现有的人才,支持本土人才在一线开展发明创造。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方式,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端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团队、优秀专利项目,以人才促进创新。认真落实自治区、市相关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在“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照”、“感情上关爱”,为来惠工作和创业人才在医疗、住房、子女上学提供便利,鼓励本地大学生返乡创业,助推创新驱动发展。

(四)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和设备改进力度,在重点企业中培育国家级、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新产品鉴定,支持鼓励日盛、科通冶金等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升企业创新热情。2019年重点培育金圆化工、嘉峰化工、科通冶金、亘峰嘉能等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中诚塑胶、博瑞源等15家企业申报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

(五)持续扩大科技创新合作范围。加快推进我区24个科技合作项目实施进度,鼓励企业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市对制造业(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和研发项目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各类创新主体自建或引进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联合共建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培育润龙、宝马、亘峰、灏瀚等企业申报自治区企业技术(创新)中心。

(六)助推科技创新惠企政策落实。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和叠加效应。加强正面激励,落实自治区“创新30条”等政策,让更多科技型企业受益。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享受税收优惠、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激励政策。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对企业申报2019年科技项目进行指导,争取获得更多科技项目资金支持,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有序开展。

下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