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委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党员关爱机制
*****党委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党员关爱机制
*****党委现有党员***名。近年来,***党委结合实际,积极采取措施,以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政治权利、关心爱护、教育帮助党员为目标,建立健全党员关爱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党员队伍活力,党组织凝聚力不断提高。
一、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进一步健全党员政治理论、工作业务、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学习制度,全面加强党员的学习管理,确保每名党员都有机会参加学习、接受教育。坚持党员政治生日制度,各党支部在党员入党之日采取重温入党誓词、座谈、谈心和送有教育意义纪念品等形式,组织党员过政治生日,激发党员自豪感、荣誉感,增强党性观念、党员意识。今年七一期间,***党委组织205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组织5名纳新党员进行入党宣誓。坚持集中培训制度,每年结合上级工作精神和***党委工作大局,研究制定党员年度学习培训计划,充分利用组织活动场所、党员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设施和手段,开展党员集中培训,确保党员每年累计参加集中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12天。2007年以来,举办各类培训班40多场次,培训党员干部1000多人次,分期、分批组织基层党员干部,赴山东、浙江等先进地区进行学习考察达200多人次。
二、建立健全权利保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有关规定,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扩大党内民主。一是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对党组织的重大决策、党员发展、党费收缴使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参加组织活动情况等内容,通过公开栏进行及时公开,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权。今年,先后共对5项
党内工作进行公开,进一步增强了党内工作透明度,在党员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二是探索实行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党委在重要决策出台前,采取多走访了解、座谈交流等形式充分征求党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今年以来,***党委先后就小城镇建设、村队整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工作向党员进行征求意见和建议,共征求各类意见建议70多条,采纳合理化建议27条,有效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三是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坚持重大事情党内先知晓,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的决定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发动,引导党员主动了解和积极参与党组织工作。今年以来,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座谈交流、集中学习等形式,向党员通报***工作决策、重点工作进展、党建工作部署等方面的工作9项,增强了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
三、建立健全救助帮扶机制。对生产、工作、生活困难党员的基本情况定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生活困难党员档案,采取多种措施,实施分类帮扶。一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以党员“三帮三带”活动为载体,组织全场有帮带能力的党员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形式,与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活困难,开辟致富门路。今年以来,50多名党员参与了“三帮三带”活动,帮扶困难党员36名,落实帮扶资金8万元,帮扶项目14个,累计增加困难党员收入11万元。如困难党员***,多年从事水稻种植,但规模小、效益差,通过“三帮三带”活动得到资金支持,把水稻承包面积由20亩扩大到100亩,年增加收入20000余元。二是完善走访慰问制度。“七一”、“国庆”、“春节”
等重大节日,***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分组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活动,了解他们的困难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对党员遇到工作挫折、家庭变故、身患重疾等特殊困难时,***党委都及时进行慰问,并帮助解决困难。今年以来,走访慰问党员22人次,发放慰问品、慰问金共计23000多元。三是建立完善创业扶助制度。针对一些困难党员有致富门路但生产资金不足的实际,发挥“党员创业互助基金会”的作用,向困难党员提供创业资金,扶助发展生产。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确保创业基金发挥应有作用。自“党员创业互助基金”创办以来,共发放互助基金****万元,***名困难党员得到了帮扶。四是建立完善生活补贴制度。对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除按要求及时发放上级党组织拨付的生活补贴外,党委每年向每名老党员发放生活补助金****元,确保老党员生活无忧。五是建立党员免费体检制度。党委每年组织全场党员免费体检一次,并将体检情况纳入党员健康档案。今年,***党委邀请***医院专家为***名党员进行了免费体检。
四、建立健全作用发挥机制。以体现党员先进性为目标,积极搭建平台,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一是继续实行党员设岗定责。深化党员“三帮三带”活动,立足实际、因人设岗、以岗定责,引导和激励无职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择岗的前提下,实行党员承诺制,党员根据所选岗位向组织和服务对象作出承诺,对党员承诺内容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今年以来,为党员设置各类岗位8个,参与党员80多名。二是开展党员联户致富活动。对有一定致富经验和致富能力的党员,各支部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联户致富活动,根据自愿的原则,采取联户经营、技术帮扶、安排就业等形式,带动和帮助周围的农工群众共同致富。党员***靠水产养殖致富后,在***的联户致富活动中主动联系孙秀艳等7户困难户,吸收入股,免费传授粗养及精养、鱼苇蟹混养等新模式新技术,成为群众致富的领头人,他的带动下,全场从事鱼苇蟹立体养殖的农工群众达到50多户。今年以来已有10多户困难群众在联户致富活动中受益,实现脱贫致富。三是加强党员致富示范点建设。在各支部推荐的基础上,***党委挑选能力强、表率作用发挥好、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承包户,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采取派专门技术人员指导、安排外出学习和新品种引进等多种方法,培养有发展潜力的种植、养殖基地,为群众勤劳致富作出表率。每年定期聘请**畜牧水产局的技术人员到示范点进行现场指导、授课。近年来,积极引进***等水稻新品种,通过示范点示范推广,水稻产量连年提高。
五、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一是实行党员目标管理。各党支部结合实际,按照学习培训、组织生活、参与活动、发挥作用等内容,为党员制定目标任务,加强关爱党员活动的日常管理。
1、树立具体目标,激发党员进取。把“三帮三带”、“党员联户致富”、“党员创业互助基金”纳入党员目标管理之中。每个党员根据党支部提出的总体要求,结合本职工作,每年年初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并以设定的目标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由于目标明确,要求具体,进一步调动了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
2、实施定期考核,严格党员管理。对于党员目标管理考核制度,***采取月考核的方式,通过党员自评、党员互评和党支部认定的方法,对党员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3、坚持有效做法,提升党员形象。近年来,***党支部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党员目标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党员目标管理,使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实际工作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今年有3党员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有1名党员被评为县级优秀党务工作者。二是创立典型培树机制。注意挖掘和培育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中的优秀党员典型,尤其对那些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层党员,选树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通过宣传***、***、***等一批自己创业取得成功,并能积极带领***其他农工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极大地促进了广大群众创业的热情,***上下掀起一股创业潮。三是开展党员“争先创优”活动。以建立、健全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为目的,开展“五星”党员和红旗支部评比活动。
1、按照“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和“三帮三带”活动的具体要求,***党委深入开展了“五星”党员评比活动。即在全场党员中开展“致富星”、“奉献星”、“学习星”、“帮扶星”、“文明星”专项评比,对评比出的优秀党员给予隆重表彰。“五星”党员每年评比一次,在七一表彰会上予以表彰。通过近几年活动的开展,全场80%的党员达到五星级标准,被评为“五星”党员,今年又有15名党员被授予此称号。
2、把三
个文明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在全场党支部中开展“红旗”支部评比活动,制定和落实严格评比标准和评比程序,并认真落实专项奖惩制度。今年老干部党支部及新组建的滨海一村党支部被评为“红旗”支部。
第二篇:建立健全困难党员帮扶机制
洪洞县“六项制度”建立健全困难党员帮扶机制
洪洞县委组织部建立完善“六项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大力加强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工作。
一是建立工作台账制度。各基层党组织每年年底要专门组织人员,对因老、残、病、灾、失业等原因导致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我县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党员进行调查摸底,详细掌握他们的家庭结构、收入情况、致贫原因、身体状况、专业特长、思想状态、急需何种帮助等情况,按照致贫原因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根据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对已脱困的进行调整、对新出现的及时纳入帮扶范围,实行动态管理。
二是建立对生活困难党员培训教育制度。帮助生活困难党员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主动学习新技术、新技能。对于有劳动能力的生活困难党员,依托县、乡党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素质,为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对帮扶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和有技术、有帮扶能力的党员,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的形式,与生活困难党员结成对子,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进行帮扶,直到脱离贫困。将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工作与“党员承诺评议制度”相结合,组织引导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生活困难党员结成对子,积极承诺践诺;在机关、企事业党员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组织引导本单位党员与所联系单位的生活困难党员尽快结成对子,在困难党员子女上学、生产生活扶持等方面积极进行帮扶;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特别是规模以上的非公制企业党组织,对周边地区的生活困难党员实行定点帮扶,对零就业家庭要至少安排1名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到企业就业。
四是健全生活困难党员社会扶助制度。实行党内互助与社会扶助相结合,把帮扶生活困难党员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组织民政、劳动保障、工会等有关部门相互联系和共同配合,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农村五保户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经济实用房配租、廉租房实物配租、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以及子女就学费用减免或资助等政策方面,统筹考虑生活困难党员。
五是建立生活困难党员就业服务制度。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广泛联系用工单位,特别是要与县域内的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积极联系,切实为生活困难党员创造就业渠道,解决其劳动就业问题,使每位有劳动能力的党员都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走上致富路。
六是建立党内慰问制度,开展定期不定期的走访慰问活动。每年逢“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县委组织部、各基层党组织要对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平时坚持做到在党员患病受伤时、家庭受灾时都能够及时走访慰问,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第三篇:关于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机制的实施方案范文
曲江商品城关于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机制的实 施 方 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市场党总支的号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努力营造团结和谐、诚信经营的和谐氛围,结合曲江商品城实际,现就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的意义
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的客观需要,是积极发挥“商品海洋,购物天堂”经营特色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党员职工和党员商户民主权利、推进文明商户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以党内和谐促进市场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商品城党总支积极探索有效形式,认真开展党内关爱工作,在增强党员职工和党员商户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作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后一定要进一步认识做好党内关爱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切实有效的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物质上帮扶,建立健全责任明确、措施有效、制度完善、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不 断提高党员职工和党员商户的服务能力和责任意识。
二、基本原则
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尊重党员职工和党员商户的主体地位,关心党员、爱护党员、依靠党员,为广大党员在经营服务的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具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精神关爱与物质帮扶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注重对党员进行精神鼓励和慰籍,激发党员的政治热情,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又要在物质方面进行帮扶和支持,帮助党员商户解决经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干劲、促进和谐的目的。
二是坚持普遍关爱与重点帮助相结合的原则。在普遍关爱全体党员的前提下,对生活上有困难、认识上有困惑、思想上有包袱的党员商户进行重点帮助,做到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个别问题个别解决,不搞一刀切,把不同群体党员商户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三是坚持关爱党员与服务消费者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处理好关爱党员职工和党员商户与服务消费者的关系,在对党员商户进行关爱的同时,引导他们增强宗旨意识,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商城利益的关系,在日常经营中将服务消费者放在重要位臵。
四是坚持健全制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要把建立 科学规范的制度与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在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公开透明、规范操作、科学运行的同时,切实为党员职工和党员商户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实在帮助,化解具体困难,使广大党员真正感受到来自党组织的温暖。
三、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针对党员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在党内积极营造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的浓厚氛围,使广大党员切实感受到市场党总支的关怀温暖。
1.健全党内谈心接访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党内谈心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做好消除疑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的工作。党组织班子成员之间每年至少谈心2次以上,党支部书记要主动与党员谈心,每年与支部的每一名党员至少谈心1次;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与党员商户谈心,并通过公布党员热线电话、设立党员意见信箱、建立党员网上交流平台等多种形式,畅通党员领导干部直接听取党员职工和党员商户意见建议的渠道。
2.健全党内慰问探访制度。每年“七一”、元旦、春节等节日,市场党总支要集中对党员商户进行走访慰问。在党员患病住院、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市场党总支要派人探访,确保党组织的关爱能够照进每一个党员的生活之中。
3.健全党员商户活动制度。分类建立党员商户基本信息档案,关心党员身体健康,定期组织党员进行体检。坚持为 党员职工和党员商户订阅党报党刊,及时传达党的决议,通报有关情况,组织党员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不断完善党员活动阵地的功能,配备必要的体育健身、图书阅览等设施,组织党员定期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二)建立健全党内帮扶机制。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切实解决党员商户在经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1.健全党内结对帮扶制度。开展“党员牵手党旗下”联促帮带活动,组织动员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员商户“结亲”帮扶。同时要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目标,靠实帮扶责任,及时检查督促,对结对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建立结对帮扶工作档案,将帮扶对象、帮扶措施、帮扶效果等内容及时登记在册,实行动态管理,帮扶情况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2.开展党员商户培训交流。市场党总支依据党员商户的不同特点,通过丰富翔实的培训讲解多方面落实经营扶持措施,积极促进党员商户的业务发展。组织经营法规知识讲座,加强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开展实用英语学习交流活动,提升学习能力和外语水平;举办文体艺术节系列活动,促进商场企业文化建设。同时市场党总支要积极探索设立党员经营扶持基金,加大对党员商户的经营扶持力度。
3.健全危困党员救助制度。市场党总支拿出专项经费,并通过争取财政补贴、筹集社会善款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救助因患病、伤残以及遭遇严重灾害事故导致生活危困的党员商户和党员职工。对身患重病或遭遇突发灾害事故急需援助的党员,一次性给予一定数额的救助金。
(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注重运用政治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措施,强化党员的主体意识和党性观念,引导广大党员商户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健全党员权利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落实党内重点工作通报、重大情况反映、重要事项公示、重大决策听证等制度,增强党内事务的透明度,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健全完善党员参与党内学习、讨论、决策、管理等制度,扩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范围,畅通党员表达意见渠道,切实保障党员的参与权。严肃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拓宽党员检举、申诉、控告等渠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切实保障党员的监督权。
2.健全党内表彰奖励制度。对在“创先争优”、“星级商户评选”等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定期进行表彰奖励。市场党总支要深入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引导广大党员职工和党员商户争先进、作表率。
3.健全党内责任激励制度。不断完善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用制度保证党内各项工作任务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根据市场经营的实际需要,积极推行目标管理、挂牌上岗、服务承诺等制度,深入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 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巩固和发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维护市场团结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实施。
2.健全服务体系。建立党员商户服务中心,构建市场党总支服务党员的网络体系。拓展党员商户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开展党务政策咨询、党内宣传教育、组织关系接转、流动党员管理、党员求助热线、党员权益保障等服务,为广大党员搭建学习、活动、交流、服务的平台。
3.营造良好氛围。要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及时宣传市场党总支关爱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积极营造重视、关心、支持党内关爱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大胆探索创新,把党内关爱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努力形成商品城互帮互助、团结和谐的生动局面。
第四篇:论文(调研报告):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机制初探
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机制初探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这一决策鼓舞人心,对于增进全党团结,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按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长效机制,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面临的现状
江口县现有党支部254个,现有党员7141人,60岁以上的党员为1585人,贫困党员1573人。从平常掌握的情况来看,需要我们关爱的困难党员都存在“三多”现象:一是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党龄偏大的多;二是从文化结构来看,文化水平偏低的多;三是从组成结构来看,无职党员偏多。经济上的贫困化、政治上的边缘化、承受能力的脆弱化,容易导致困难党员群体在心理上产生严重失调,如果不及时加以帮扶和正确引导,就有可能引发信仰危机,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最佳战略机遇期,也进入了社会矛盾的凸现期,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于推进党内和谐,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比如,如何与生活困难党员开展交心谈心,增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实效性;如何消除因地方差异、岗位差异等因素而导致的收入差异,让基层干部和困难党员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和党内救助保障措施,克服一些基层干部和困难党员在就业、住房、看病、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困难;如何建立困难党员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等等,这些都是涉及到困难党员和基层干部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需求,是增进党内和谐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二、办法和措施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既是一个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过程,也是实现党内和谐,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重“五个结合”,完善“六心”建设,才能促进党内激烈机制的建立。
“五个结合”即:
一是普遍关爱与重点帮助相结合。对党员的激励、关怀和帮扶,要在普遍关爱全体党员的前提下,以帮助少数特困党员为重点,对在思想、生活、生产、工作上有特殊困难的党员实施重点帮助,做到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切实增强关爱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精神激励与物质帮助相结合。在激励、关怀、帮扶过程中,既要做好党员的思想疏导和教育工作,注重从思想方面对党员进行精神鼓励和慰籍,又要力所能及地为党员提供一些物质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真正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干劲、促进和谐的目的。
三是集中帮扶与经常关爱相结合。在集中资金、物资对特定的困难党员群体进行定期帮扶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日常帮扶的方式和渠道,经常性地组织开展谈心谈话、走访交流等活动,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和愿望要求,促进关爱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
四是关爱党员与服务群众相结合。教育引导党员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深刻内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关系,使党员在党组织的关爱中激发热情、增长本领,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更好地服务群众,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五是保障权利与履行义务相结合。一方面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切实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党性观念,牢记党的宗旨,严格履行义务,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六心”建设即:
一是建立健全党员信息库,让组织“放心”。积极建立动态档案,打造信息平台,每年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排查摸底,根据实际情况,将年龄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困难党员,无固定收入的离任村干部,本人或子女入学缴费困难的党员,因灾、因病或受意外伤害造成家庭困难的党员,其他原因造成家庭困难的党员分类建档,让党组织对贫困党员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方便及时地为党员干部提供跟踪服务,让组织放心。
二是完善党内激励机制,让党员有“信心”。无论什么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别人的培养与激励,基层党员干部因为工作的关系所担负的现实压力更大,更需要来自党内同志的鼓励和关爱。为此,必须加大对党员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完善公平、公开、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将党内激励机制与业绩考核结合起来,实现“勤者上、懒者下、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激励机制,增强党员干事创业的信心。
三是强化党内关怀,让党员和组织“心连心”。完善党内关怀机制,坚持从生活上关心。
1、建立起“五个必访”制度。对党员做到“病时有人看、难时有人帮、终时有人送”。
2、建立走访谈心制度。注重党员心理疏导,真心实意地帮助党员解决实际问题,要通过倾听他们的心声,达到加强了解、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拉进党员与党组织距离的目的。
四是扎实推进帮扶制,让党员“宽心”。建立单位帮扶贫困党员户和党员“结对帮扶”制度,扶持困难党员发展生产。把扶贫与救济有机相结合起来,为他们出主意、谋发展,帮助他们理清发展,变以往的单一“输血”为“造血”。一是思路帮扶。对暂时落后的困难党员,采取正面引导、集体谈心、典型激励等手段进行鞭策,帮助他们摒弃“等、靠、要、怨”的落后思想。二是生活帮扶。对因老、因残、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的困难党员,采取雪中送炭式的生活性扶助措施,帮助他们解燃眉之急,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坚定生活信念,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三是生产帮扶,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或下岗失业导致困难的党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联系务工点等措施帮助困难党员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致富本领。
五、建立党内互助金和长效待遇保障机制,让党员“安心”。采取“上级拨一点、党费出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筹一点”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地筹集互助资金,利用党员互助基金,重点对因老、病、残、灾等致贫的生活困难党员,及时给予救助。同时,要成立专门救助机构。会同组织、财政、民政等相关职能部门统筹解决实际问题,建立起长效救助机制。
六、建立权益保障机制,让党员“热心”。加强党员权益保障,尊重普通党员合法权益,本身就是对广大党员的一种关爱行为。如通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村支两委重大事项商议制”等,引导广大党员参与村、社区事务管理,发挥党员在民主理财、民主议事等工作中的主力作用,确保党员的参与权。通过文件、公开栏、多媒体等形式,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发挥党员在党内事务中的主体作用,确保党员的知情权。通过设立意见箱、热线电话、举报电话和领导干部信箱等方式,一些街镇还专门在网上开辟了“意见箱”,方便党员发表意见、反映情况,确保党员的话语权。让党员对党内事务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让他们感到自己在精神上有归属感、工作上有使命感、政治上有荣誉感、生活上有自信感。
第五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助推综合执法上档升级 合川区农业委员会
近年来,我委在中共合川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委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依法行政这条主线,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导向,以严格规范文明执法为目标,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引智聚力为目标,构建内外协作机制
一是构建农委内部协作机制。在“检打联动”工作中,我委以法制工作机构为桥梁,要求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法制工作机构备案。法制工作机构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当事人,及时提出查处建议,要求执法机构迅速调查处理,避免例行检测与执法抽检“两张皮”。
二是构建农委外部协调机制。我区地处重庆西北部,毗邻四川省武胜县,极易形成监管盲角。为构建疏而不漏的执法网络,在合川辖区内,我委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协作,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对跨区域案件,我委扩大片区协查适用区域,案情上报、案情通报不局限于片区协查联席单位,进一步延伸至四川省武胜县、岳池县等周边省市农业部门。
三是构建辖区镇街协管机制。我委对涉及种子、农药、肥料、渔业船舶安全、农机安全监理等管理事项,与全区30个镇街签订了协管协议,择优选用协管人员140人,协助开展执法监管工作。在涉农纠纷调处上,充分发挥当地镇街协管人员的作用。通过监管领域的合理分流及监管力量的适度引入,委农业执法机构把有限精力投入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管。
二、以普法宣教为抓手,构建能力建设机制
一是注重提高管理对象法制意识。我委通过举办培训班、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对全区农资生产经营者1650人、农产品经营企业300多家、渔船船员700多人进行农业法制培训。
二是注重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养。每年举办法律学习培训班,邀请法律实务专家讲解实务技能,对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网上法律知识竞赛,建立每月逢“十”集中学习日制度,着力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
三、以监督考核为手段,构建内控外督机制
一是强化内部监控。针对执法逐个环节,分别制定《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农业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等监督制度24项。农委法制工作机构不定期对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监督抽查,进行半年和年终评比考核,检查结果与评先创先、职务晋升等衔接挂钩。
二是强化外部督察。建立《农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和镇街农业服务中心人员作为评委,对农业执法机构的法制宣传信息报送、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行政执法创新等方面逐项打分。对执法机构评分达95分,排位前三名者,评为先进执法单位;低于85分者,在全委公开通报批评,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向我委作书面说明,给予警告、限期整改,并承担因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对执法人员评分达95分以上且排位前六名者,评为优秀执法人员;低于85分者,将取消其执法资格,调离执法岗位,并取消年终奖。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首要的是搞好制度建设,完善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范,建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特别重要的是要完善参与型及自治型治理结构,重视对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专业人员和优秀的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培育,通过对社会管理领域进行过程引导和规范,实现政府对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的有意识引导、调控和激励,形成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机制。
社会管理创新要确立正确方向和科学路径,要促进社会活力而不是要限制社会活力,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强调要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倡导不同的行为模式,倾听不同的利益诉求,重视沟通与协调。社会管理创新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同时要尽可能地兼顾各方各类利益。但是,强调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绝不是不能损害任何利益,绝不意味着不能采取任何强制性手段。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中的利益调整要着眼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要引入行政过程论,对各方各类利益进行综合的全面衡量,依法作出科学合理的裁量判断。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活动,依赖于不同思想、意见和利益诉求的相互交流和撞击,依赖于开放性、自由交流、容忍不同观点的环境,更依赖于相关各方全方位参与管理、决策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本报讯(特约记者 陈旭 王志高)3月2日,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听取9个领导小组工作情况汇报,明确今年工作要求,研究健全工作机制,推动责任落实。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主任李小敏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推动社会管理不断创新、持续加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副省长、省综治委副主任傅自应主持会议,省综治委副主任徐安、孙文德、毛伟明、张新民出席会议。
李小敏指出,省综治委承担着组织协调指导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责。切实履行好这一职责,要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综治委、领导小组和专项组、成员单位三个层面的定位和作用。综治委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协调机构,在机构设置上具有综合性,是各级党委政府在不改变各部门社会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组织协调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综合平台;在力量组织上具有整合性,基本整合了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各方面力量;在工作指导上具有聚合性,通过综治委这个综合平台,把打击与防范、惩治与教育、管理与服务、当前与长远、治标与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推进各项工作。各领导小组及专项组作为社会管理各项重点工作的承担者,在推进工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搞好制度层面的设计,抓好相关政策的研究,谋好阶段推进的思路,引导重点工作开展;发挥主推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具体责任,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深入进行、取得实效;发挥主攻作用,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攻坚,努力取得实质性突破。各成员单位作为综治委、领导小组及专项组工作的基础,要立足自身职能,围绕重点工作,深入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题,深入抓好落实,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尽到应尽的责任。
李小敏强调,省综治委要按照“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推进落实年”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大组织推进力度。要健全运行机制,重点抓好定期会商、情况报告、督促检查和考评奖惩等四项制度建设,形成综治委抓领导小组、专项组和项目牵头部门,领导小组、专项组抓成员单位,项目牵头部门抓协作部门的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各项任务逐一落实。要强化项目推动,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工程60个项目任务,由9个领导小组牵头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时序进度、工作目标、项目载体和推进措施,一个一个攻坚克难,确保项目做实、早见成效。要注重典型培育,省综治委要结合省综合试点工作抓好整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培育工作,各领导小组和专项组要紧密结合综合试点工作和联系点共建活动抓好专项工作典型经验培育工作,形成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和样板,发挥示范导向作用。要落实工作责任,通过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等形式,严格落实部门责任制、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形成牵头部门主动担当、协作部门主动配合的工作格局。
傅自应要求省综治委各领导小组、专项组和成员单位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做到明确责任抓落实,准确把握各自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中的职责任务和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增强工作的计划和主动性,按照时序进度扎实推进;攻坚克难抓落实,紧紧围绕年初全省政法工作会议暨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推进会明确的今年要重点突破的七个方面工作,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进行攻坚,着力解决社会管理中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合力抓落实,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力量整合,强化检查督办、强化跟进措施,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会上,省综治委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孙文德、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治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新民、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缪蒂生、“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邵军、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沈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万闻华、政策法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丁巧仁分别汇报领导小组成立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和今年工作打算,护路护线联防工作领导小组作了书面汇报。
肖若海要求,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障群众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要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简化、公开办事程序,制定出台公共服务奖惩机制,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完善各类便民为民服务机制,制定服务标准,推行承诺服务。积极整合服务群众的力量资源,加强群众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权利,积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建立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加快信访信息系统建设,确保广大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三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中梳理、归口办理,责任明确、措施到位”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四是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和督查督办机制。要加强督查督办,进一步健全完善督查专员制度,负责对重点问题和案件实行“点对点”跟踪督查和备案管理。五是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要将群众工作情况作为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衡量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主要领导政治水平、政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
深圳将全面建设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7年10月08日06:40 深圳特区报
李鸿忠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1+7”文件
深圳将全面建设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大力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培育和发展一批能够承载并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
【本报讯】(记者叶晓滨)深圳将通过3到5年的努力,大力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社会工作人才配置机制,培育和发展一批能够承载并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9月30日,市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及薪酬待遇、发挥民间组织在社会工作中作用、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社工义工联动等7个配套实施文件。作为我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1+7”文件的制定出台,初步搭建起了具有深圳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为深圳全面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社会工作跨越式发展绘就了蓝图。(下转A2)
市委常委会议强调,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工作,把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提到了历史的高度,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和标志,对于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一项全局性战略任务,是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全面落实人才强市战略的迫切需要。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应当带头落实好中央和省的要求,加快推进步伐,力争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上尽快实现突破、探索新鲜经验。
职业化、专业化是发展社会工作的基本前提。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都经历了从志愿性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过程。“1+7”文件解决了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定位和社会角色问题,要求把通过国家考试的社会工作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并就组织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建立社会工作者登记制度、推行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职业资格聘任制度、建立社会工作人才考核评估制度做出了规定。今后,全市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将聘用经过国家考试、具有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资格证书并登记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人才。文件还规范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职位体系和相应的薪酬待遇,强调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机制、职业晋升机制、社会保障制度、合理流动机制、表彰奖励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保证在全市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待遇不低于同等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
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是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1+7”文件提出,要大力开发社会工作岗位,研究建立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体系,积极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探索转换和引进相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配置办法。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按对象设岗位、以需求定数量的原则,在不新增行政、事业编制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在社区建设、社会福利与救助、青少年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矫正、监所管理、禁毒、残障康复、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婚姻家庭服务等领域推进社会工作,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要认真做好现有实际从事社会工作人员的提升转换工作,对在已设定的社会工作岗位工作,但尚未取得社工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开展分期分批分层培训,逐步做到持证上岗。对于已设定的社会工作岗位,新录用人员则必须取得社工职业水平证书并经过登记。
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承担者,也是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承载者。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对于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社分离、政事分开和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社会化;形成“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的社会工作运行格局具有重要意义。“1+7”文件提出,要按照“多种渠道、整合资源”的思路,以“三个一批”的办法分类培育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即结合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一批可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事业单位改造转化为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选择一批现有的民间组织,按照承担社会服务工作的要求规范整合,使之成为符合条件的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组织和个人,创办一批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同时,要优化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培育发展的政策环境,改革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的注册登记办法,建立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制度,建立民间组织孵化基地,加强对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
推进社会工作,既要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又要发动公众广泛参与,发挥义工的协助、参与作用。为此,“1+7”文件提出,推行“社工+义工”联动发展模式,形成“社工引领义工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服务”的局面。通过向义工组织申请义工和招募新义工等方式,使每一名社工固定联系一定数量的义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继续在全社会广泛普及义务服务理念,将义工培训纳入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规划,提升义工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1+7”文件提出,要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的社会工作管理体制。在社会工作的运行机制方面,要正确处理好发展社会工作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政府与社会、市与区、社会工作行政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社会工作的发展合力。要确立财政资金对社会工作发展的主渠道作用和导向作用。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完善公共财政投入,建立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主要形式的财政支持机制,使公共财政成为社会工作经费的主要来源。
按照“1+7”文件的要求,我市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将在全面规划和制度设计的同时,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采取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确保质量。
中国拟2020年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
2011年11月08日 18: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据了解,该意见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纲领,在中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意见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据了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后,中央组织部联合民政部等14个部门组建政策研究起草组开始研究制定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门意见,同时由民政部在全国165个地区和260家单位开展试点探索。经过四年多时间,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起草组研究形成了该意见。
据悉,意见全文约7000字,共分为6个部分,包括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切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等。
意见提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大幅度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适合中国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形成各地各部门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态势。
针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亟需解决的几大重点问题,意见提出:
--在专业教育培训方面
要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合理配置培训资源,加快建立不同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建设,推动社会工作学科重点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发展社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建立教师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制度。
要对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工作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培训,提高其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要对下派基层锻炼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和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大学毕业生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
--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方面
要研究制定专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以基层为重点,特别是城乡社区要注重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等因素,分类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要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度,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优秀人才进入地方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同时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以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
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薪酬保障机制、表彰奖励制度,以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要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切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水平,重视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
意见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相配套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体系。
各级政府要将应由政府负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引入竞争机制,规范购买程序,完善购买方式,建立综合绩效评价机制。逐步加大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大力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会工作服务领域。
意见最后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切实加强对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进一步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落实惠民政策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