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社会工作复习提纲

时间:2019-05-13 07:4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矫正社会工作复习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矫正社会工作复习提纲》。

第一篇:矫正社会工作复习提纲

矫正社会工作

第一章 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二、矫正对象的特点及需要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 何为矫正(矫治)?

 矫正(矫治)——医学上的专门用语。

 意指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使身体部位的形状或技能方面发生畸变的患者得到康复,重新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的过程。

 矫正(矫治)——司法方面的专门用语。

 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融入社会,成为其中正常成员的过程。

相关链接:何为“社会服务令”

 英国最早在1973年《刑事法庭权力法》中创立“社区服务”的刑种,即法官可以判令被告人进行无偿的社区工作,弥补因其罪行给社会和个人造成的损害。我国香港的“社会服务令”条例于1984年正式通过,并在1998年扩展至区域法院、高等法院的上诉法庭及高等法院原讼法庭。

 香港“社会服务令”具有补偿性及协助违法者复康的双重作用。根据此服务令,违法者须在空闲时间进行无薪社会服务工作,以补偿他们对社会的损害。

 2001年5月,河北省石家庄长安区出台《关于实施“社会服务令”暂行规定》,对符合不起诉条件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由检察机关下达“社会服务令”,推荐到社会公益性机构,由检察机关聘用的辅导员对其进行思想感化教育,并在规定时间内从事有益的无薪工作,对社会作出一定补偿,使其重拾自尊,早日回归社会。《规定》出台后第一位被判“社会服务令”的是一名涉嫌盗窃手机的17岁的少年,他被判到社区进行两个月无薪劳动。两个月过去后,检察院根据其表现下达了“不起诉决定书”,他又像过去一样回到普通人的生活中。随后,我国内地第一批“社会服务令”开始在河北省部分检察院试行。这种新的判决方式目前正在引起司法界及法学界广泛关注。

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 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罪犯性质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矫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

1.针对罪犯的功能 (1)监管功能 (2)矫正功能

矫正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是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人员得到生理、心理、思想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重而重新融入社会。(3)服务功能

矫正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在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其服务贯穿整个刑事司法过程。包括生活照料、经济支持、心理辅导等。

2、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

(1)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2)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1.福利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2.特殊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 3.系统性:矫正社会工作是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的社会福利服务 4.专业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

1、“感化社会工作之父”——奥古斯塔

2、矫正社会工作制度在美国的建立

二、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矫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英国矫正社会工作制度

2、日本矫正社会工作制度

3、中国香港特区矫正社会工作制度

三、矫正对象的角色、特点及需要

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中一个较为特殊的领域,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它的服务对象具有其他领域服务对象所不具有的角色、特点和需要。

 角色

1、既有现实角色

所谓既有角色时至矫正对象通过自己的活动而获得的角色,如“矫正对象”、“犯罪人员”和罪犯等。 角色

2、社会赋予角色

社会总是赋予各种社会角色以一定的社会地位、权利和义务,人们也由此形成了对这些角色的角色认知,这种认知在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情况下就转变为社会认知。 角色

3、自我期望角色

大多数矫正对象都期望改变自我,使自己获得新的角色。

特点

1、具有好斗的人格特征

罪犯具有共同的基本人格特征:高外倾性、搞神经质、高精神质、低掩饰性、表现为外相好动、好进攻、情绪不稳、喜怒无常、易激动、行为冲动、缺乏理智、缺乏同情心、对人报敌意等等。特点

2、具有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

 矫正对象因为处在被监管、被处罚的境地,因此往往会消极悲观、自暴自弃、得过且过、患得患失等心理特征往往占据主导地位。

特点

3、具有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

 许多罪犯犯罪的原因就是因为其社会化进程受阻,社会功能严重缺失。一旦罪犯被处以刑罚,因为被隔绝加之社会的歧视和排斥,矫治对象往往处于与社会严重脱节的境况。

特点

4、具有困难重重的生活特征

 无论是在监狱服刑还是在社区接受矫正,矫正对象都会面临困难重重的生活压力。如婚姻、学业、事业、健康和财产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

需要

1、基本生存情况的保障需要

矫正对象的基本生活条件主要包括: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或低保救助;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条件;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等等。需要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教育和就业权益的保障对于矫正对象来讲非常重要,通过帮助矫正对象接受较好的教育并实现就业,才能帮助他们自信、自强和自立起来 需要

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通过矫正计划措施的实施,促进矫正对象恢复和重建其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使之成为社会正常的成员,这是矫正社会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第二章 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

一、社会工作的价值原理和伦理守则

二、社会工作的工作原则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四、案例(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不足)

一、社会工作的价值原理与守则

 NASW《伦理守则》的核心价值观和伦理原则  核心价值观

伦理守则

 服务

首要目标是帮助有需求的人以及解决社会问题  社会正义

挑战社会不正义现象

 人的尊严和价值

尊重人固有的尊严和价值 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 诚信

行为诚实可靠

 能力

发展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 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规定  美国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协会

 香港社会工作注册局制定的工作守则

二、社会工作的工作守则及优先次序

 个别化原则  接纳  承认  期望关怀  非评判

 案主参与自决  保密性 (案例)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矫正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是社会工作者思想和行为的指引和规范。在矫正社会工作中,基本的价值理念主要包括接纳、可塑性、个别化 接纳

接纳这一价值理念在矫正社会工作领域非常重要。无论矫正对象过去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多大的危害,进入社会工作领域之后,他们只是一个需要予以矫正治疗的个体。社会工作者应该将受助者本身连同他过去的犯罪事实一同接受下来,然后才能以客观的、体谅的心态,在平等的、安全的气氛中与受助者深入讨论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塑性

只有坚持人具有可塑性这样的信念,社会工作者才相信可以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受助对象改变其与社会生活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实现恢复其社会功能,重新成为正常社会成员的目标。这一专业价值理念在矫正社会工作领域十分重要。个别化

社会工作者确信:任何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心理特质和生活经验。因此,矫正社会工作者不能用先入为主的观点的态度来判断服务对象所面对的问题,要敏感地觉察自己对服务对象的偏见,倾听和观察矫正对象的一言一行,以真正进入其内心世界,并运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来协助每一个矫正对象解决其问题、满足其需求,以重建和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 两个案例:

一、“小Z回归难,难在哪里?”

二、“精诚所至,顽石为开”

四、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不足(案例)

一、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综合运用方面 通过两个案例对比 案例一:

工作者:你什么时候回到社会的 顾某某:……嗯,去年夏天。工作者:你知道社区矫正吗? 顾某某:搞不清楚。

工作者:你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吗? 顾某某: ……没有。

案例二:H: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二、保密原则运用方面

三、关于平等的专业关系的认识方面 

四、工作言语和谈话语气方面

五、承认和尊重矫正对象的潜能方面 

六、对价值理念的总结方面

 作业:通过以上所讲案例尝试分析矫正社工一般要担任哪些角色?

第三章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一)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

 矫正社会工作者在案件审理阶段就已经介入,此阶段的工作是通过与受助者(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和周围社区的接触了解,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 相关链接:“人格调查制度”

 青岛法院对“人格调查”是这样界定的:对被告人的犯罪人格进行细致的调查,从而为法庭审判定罪量刑提供参考。而犯罪人格是由被告人的性格、心理特征、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所共同决定的犯罪倾向。

(二)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

一是为因事件发生而陷入经济困难的犯罪嫌疑人的家人寻找社会资源以维持生计。二是为因事件发生而失去依靠的少年儿童安排生活照料。三是为因事件发生而产生心理困扰的家庭成员提供辅导服务。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在监狱服刑人员中开展的社会工作,主要是消除或减弱罪犯思想和行为上的负面因素,调动罪犯自身的潜能以及社会资源,加强其与社会的联系沟通,引导罪犯向积极的方向转化,以达到改过自新、回归社会的目的。

(一)监狱社工(志愿者)的主要职责

1、西方国家(参照联合国监狱管理规范)

2、我国矫正社工的职责

(二)监狱社工(志愿者)在罪犯矫正中的作用

1、监狱社工是监狱矫正力量的重要补充。

2、监狱社工是罪犯与社会联系的桥梁。

3、监狱社工参与罪犯矫正工作是监狱工作社会化的具体表现。

(三)社工(志愿者)参与监狱矫正工作的运作模式。

1、矫正社工的招募(监狱社工的基本条件)

2、社工的委派

3、社工的服务

4、对社工的监督

(四)其他相关工作及要求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 社区矫正是指以社区为基础的矫正、治疗罪犯的措施,包括缓刑、假释、社会服务、中途宿舍等各种在社区执行的、非监禁性的刑罚制度。社区矫正是矫正社会工作者最主要的工作领域。关于社区矫正的含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看法。 美国学者福克斯的看法;

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于2005年颁发的《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中队社区矫正的概念也有所规定。 社区矫正包括:

1.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

司法当局一般聘用专职社会工作者或志愿人士执行对缓刑、假释和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要求他们在观护期内遵守规定,不得违反。(参照刑法对缓刑、假释、管制的相关规定)

思考:专业矫正与刑罚执行之间的关系?

2.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院舍服务是通过向受助者提供住院或寄宿等训练机会,使受助者掌握正常生活的技能,从而顺利回归社会。矫正社会工作领域中的院舍训练,通常是为违法犯罪人员尤其是违法犯罪青少年而设置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中途家庭。收容被处社会处遇而无家可归或有家不便归的犯罪人,并通过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使犯罪者及早适应社会。

(2)寄养家庭。收容观护青少年,主要是为了避免其沾染犯罪恶习,以及缺乏家庭照顾而重新犯罪。(3)教养院。收容具有不良行为和可能发展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通过生活指导、职业训练和学校教育,使之在较为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得到改造,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4)感化院。收容犯罪青年和少年,通过六个月以上、三年以下的入院矫正训练,使之在思想、心理、行为上都得到改善。3.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社会服务是通过判定罪犯在社区中的社会福利机构从事规定时间的无偿劳动或服务,以此赎罪悔过的刑罚措施。其益处是通过从事公益劳动和服务以培养罪犯的劳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在服务过程中学会生产、生活技能以增强就业能力;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本领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处遇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监禁刑罚造成的隔绝和恶习的交叉感染。社区矫正的主要阶段

一、社区矫正专业关系建立

二、社区矫正资料收集

三、社区矫正资料分析

四、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五、社区矫正计划

六、社区矫正介入

七、社区矫正评估与跟进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者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也称为更生保护。其内容主要有:

1.提供住宿场所,并在住宿中提供监管和辅导服务,帮助刑释人员顺利完成由监禁环境向开放社会的过度; 2.提供就业、就学辅导,帮助养成工作和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帮助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4.提供物质援助服务。

第四章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社会工作的方法可以运用到矫正领域的整个系统中,包括司法判断前的服务;监狱矫正中的服务;社区矫正中的服务;以及刑满释放后的服务等。而其中最主要的服务领域和最大量的工作范围是社区矫正中的服务。因此,这里介绍的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主要是指在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一、矫正社会工作方法的类型

根据矫正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所涉及到的矫正对象的特点和问题性质、实施计划所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其周围环境的不同状况,可以把矫正社会工作的方法,分为: 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两大类型。

二、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直接方法

(一)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对于社区矫正工作者而言,其大量的工作内容是与单个的矫正对象打交道,因此,个案工作的专业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面对社区矫正的特殊工作对象,开展个案工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要有重点分步骤地制定矫正工作计划

3、要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替

4、要妥善处理为案主保密的原则与维护社会安全的关系

(二)小组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尽管矫正对象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性,矫正对象的背景各不相同,问题也千差万别,但是作为被判处刑罚的矫正对象,他们的处境、困难和所面对的问题往往会带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因此小组工作成为社区矫正中经常运用到的直接介入手段。

1、要针对矫正对象带有共性的问题和困惑设计小组活动的主题

(1)针对矫正对象返回社区初期普遍存在的自卑、消沉、缺乏生活信心等问题,可以设计并实施已建立健康自我观,重塑自信为主题的小组辅导项目。

(2)针对矫正对象参加矫正管理之短牌的日常活动与学习、工作之间时间冲突的问题,可以设计并实施以科学安排时间、妥善处理冲突为主体的小组辅导项目。

(3)针对矫正对象与过去不了团伙有千丝万缕联系、缺乏健康生活者称网络的现象,可以设计并实施以交真朋友、走自新路为主题的小组辅导项目。

(4)针对矫正对象家庭环境不良以及家庭成员间缺乏有效互动等问题,可以设计并实施以改善家庭环境、加强有效互动沟通为主题的小组辅导项目。

(5)针对矫正对象就学难、就业难、婚姻生活难等现实困难,可以设计并实施以利创业之、走自强路、重塑自我、拥抱生活为主题的小组辅导项目。

(6)针对矫正对象缺乏社会责任新和成就感的问题,可以设计并适合四以我为社区添砖瓦,我是社会有用人为主题的小组辅导项目。

2、要从矫正对象的特点出发选择小组工作实施模式 

3、小组活动的时间安排宜与矫正工作的制度要求相结合 

4、要善于从矫正对象中发现和培育小组工作的领导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间接方法

(一)社区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在社区矫正工作领域,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

2、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 

3、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二)社会工作行政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在社区矫正领域,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发挥社会工作行政的作用:

1、从宏观上讲,社会工作行政与政府的社区矫正政策实施相联系,即把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社区矫正的服务活动。这种政策变动过程应该是双向的:一是将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具体的针对矫正对象的社会服务;二是将服务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以影响政策法规的修订。

2、从微观上讲,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的服务活动相联系.即通过加强对社区矫正服务机构内部管理的途径,提高社区矫正的实施效果。

(三)社会工作研究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1、社会工作研究是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

2、社区矫正是一个注重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讲求操作的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综合了众多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其健康发展,需要加强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研究。

3、社区矫正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其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我们逐个来研究解决。

第五章社区矫正专业关系的建立

一、矫正社会工作者和矫正对象

二、专业关系

这种专业关系严格的说就是专业助人的关系。为什么? 与其他关系类型相比,这种关系更具有复杂性。表现在:

1、建立这种关系需要矫正社会工作者具有助人的专业知识、技术和伦理原则。

2、矫正对象的需求、问题及背景也十分复杂多样。

3、社会工作者可能担负着多重角色,所以与矫正对象交互作用的强弱以及关系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一)专业助人关系是开展矫正工作的基础

(二)专业助人关系的特点

目标性

以服务对象为本

非平等性

控制性

代表性

三、专业关系建立阶段矫正社会工作者的主要工作

1、了解矫正对象的来源和性质

2、促使矫正对象进入对象角色

3、初步评估矫正对象的问题、需要和任务

4、与矫正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建立关系

5、开始专业关系

6、决定如何开展工作

四、建立专业关系阶段的基本技巧

1、感同身受

2、订立目标(明确)

3、制造氛围

4、积极主动

第六章社区矫正资料收集

一、现状

二、社区矫正资料收集的基本内容

(一)个人层面的资料收集

1、个人的基本资料

2、探索矫正对象对于现状和问题的主观看法

3、收集解决问题的动机资料

4、需要探索矫正对象生理、心理、情感、智力等方面的能力

(二)环境层面的资料收集

(三)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层面的资料

三、社区矫正资料收集的方法

1、文献法

(1)概念:文献法是根据一定的调查目的而进行的手机和分析书面或声像资料的办法。(2)特点:间接性、稳定性和客观性

(3)种类:根据文献的加工程度分类;根据文献资料的形式分类;等等

2、访谈法

(1)访谈类型

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2)主要的访谈方法

重点访问法

深度访问法

客观陈述法

座谈会

3、问卷法

(1)主要类型

按照问卷的用途可划分为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

按照问卷问题的类型可划分为开放型、封闭型和混合型问卷等。(2)问卷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注释、问项和编码(3)问题的设计要求(4)问题表述的一般形式

4、观察法。

(1)概念 观察者根据调查要求,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有目的地直接考察被调查者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2)类型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结构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观察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3)观察的方式:非标准化观察、半标准化观察和标准化观察。(4)观察过程中的记录技术

第七章 社区矫正资料分析

一、社区矫正中资料分析的必要性。

通过两个案例介绍资料分析的现状; 通过资料分析实现系统化和规范化; 通过资料分析全面系统地认识矫正对象。二、资料分析过程

(一)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审核 复查

分类。为什么要分类?如何分类? 撰写备忘录

(二)资料分析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三)总结

三、资料分析的方法

 比较分析

 横向、纵向、一致性、差异性比较  因果分析

 归纳分析和辩证分析  结构—功能分析 课堂案例分析。(杨某的案例)

第八章 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一、矫正对象问题的含义

二、矫正对象问题分类研究

矫正对象问题分类研究的意义 矫正对象问题分类的可能视角 矫正对象问题的主要类型

矫正对象问题:个人的问题,家庭问题,社会问题

矫正对象个人的问题包括: 矫正对象家庭的问题包括:

社会问题:会对矫正对象改变的支持性问题,诱发重新犯罪的问题,对象与社会互动中的问题

三、矫正对象问题诊断

 矫正对象问题诊断的意义  矫正对象问题诊断的过程

第二篇: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名词解释:

1,、社区矫正:是以社区为平台,以科学的价值观念和工作方法,恢复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促使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的刑罚执行制度和过程。(P11)

2、特殊预防:以犯罪人为对象,认为刑罚的目的在于通过刑罚的剥夺或者教育,使犯罪人不致再次犯罪。(P25)

3、矫正跟进:是指矫正工作者与矫正对象的专业关系结束后,工作者必须对矫正对象进行一段时期的随访,并对随访期出现的情况做出一定程度的处理和回应。(P121)

4、社会技术:以人类行为与社会关系形成为目标的社会实践、作用的总称,倡导通过优异的社会技术建立起有计划的社会以维护自由。(P134)

5、社区文化:指通行与一个社区范围之内的特定文化现象,它是社区成员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P144)

6、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指在社区矫正中自愿或者由专业工作人员邀请无偿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一定服务的社会人员。(P189)

7、社区服务:指法院判令犯罪人在社区从事一定时间无偿劳动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措施。(P212)

8、紧张理论:着重强调青少年因无法获得合法的社会地位与财物上的成就,在内心产生挫折与愤怒的紧张动机与压力,从而导致青少年犯罪行为的产生。(P216)

简答:

1、重刑的危害(P26):①违背了罪行适应的基本原则; ②削弱人们对刑法的尊重感; ③不利于罪犯改过自新; ④增加了不必要的司法成本; ⑤妨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的实现。

2、矫正社会工作者角色的影响因素(P98):①矫正工作的目标;②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和价值取向;③矫正对象的需求、问题和期望;④矫正对象的角色意识;⑤矫正情景的性质和复杂性。

3、矫正对象角色的影响因素(P101):①对矫正工作的目标的认知;②矫正对象需求满足状况;③矫正对象的自我角色认知;④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价值观;⑤矫正情景。

4、矫正资料收集的主要内容(P105):⑴矫正对象个人层面的资料收集:①个人的基本资料;②矫正对象对现状和问题的主观看法;③收集解决问题的动机资料;④了解矫正对象生理、心理、情感、智力等方面的能力;⑵环境层面的资料收集;⑶矫正对象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方面的资料。

5、矫正跟进的主要功能(P121):①维持和巩固矫正项目实施所获得的效果;②帮助矫正对象得到更合适和更有效的矫正监管和服务;③帮助服刑期满的矫正对象更快地实现向社会人的转变,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和被社会接受的人;④有利于各部门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6、社区矫正的对象(P173)①被判处管制的;②被宣告缓刑的;③被暂予监外执行的;④被裁定假释的;⑤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7、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的特点(P189):①都是兼职人员;②他们都不领取薪水;③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有的是社区工作专业人员,还有的不具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技能;④志愿人员的流动性比价打。

8、组建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队伍的方法和途径(P191):①各地区要举办集中或定期的志愿者招聘活动;②登记制度;③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的业务培训;④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管理、考核、奖惩工作。

第三篇: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社区矫正的优势及监禁模式的劣势比较:

社区矫正的优势:1)社区矫正有利于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监禁矫正的一个重要缺陷在于它中断了矫正对象的社会化过程,使矫正对象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相脱节,社区矫正克服了这一缺陷。

2)社区矫正促进了社会的稳定。社区矫正以“防”为指导思想,通过改变矫正对象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促进矫正对象回归社会,减少犯罪,并且避免使矫正对象不存在再社会化的过程 3)社区矫正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矫正社会工作的发展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了一条基本思路。监禁刑的局限性:

1)监禁刑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

2)监禁刑使被监禁人身心受到损害:空间拥挤,监狱是极易形成挫折情境和情绪的场所,可能形成孤独的人格特征 3)负性互动影响监禁矫正的效果

4)监禁使被监禁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断。不适应出狱后的生活,再走上犯罪的道路。5)监禁矫正成本过高。

更生保护:对于出狱犯人、曾受过某种司法处分的犯罪者以及其他有不良行为的人,在社会上给予适当的保护与辅导,矫正其不健康人格,帮助其克服生活困难,使之顺利适应社会的一种制度。

监禁处遇中的矫正会工作:社会工作者为在监狱服刑人员提供的服务,主要是调动罪犯自身的潜能以及社会资源,引导罪犯向积极的方向转化,以达到改过自新、回归社会的目的。主要内容:

1)个案辅导:对收集到的罪犯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并制定矫正方案,再根据个别化原则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矫正方法。2)团体治疗:组织具有相同经历、问题和困难的罪犯在一起,通过不同经验和感受的分享,来认识自己思想和行为上问题的症结,并发现改变现状的方法,以达到再社会化的目的 3)联系社会:尽可能扩大罪犯与外部社会的联系沟通 4)职业辅导:组织服刑罪犯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

5)评估报告:用科学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对罪犯的心理、行为状况进行测量评估。

社区矫正:1)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过程 2)社区矫正是通过解决矫正对象的问题,恢复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促使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的过程

社区矫正是以社区为平台,以科学的价值观念和工作方法,恢复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促使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的刑罚执行制度和过程

观护:是指对于成年人或少年犯罪人,运用科学的社会个案工作方法,调查其犯罪前所有的资料,经过法院慎重的选择允许其仍居住在社区中,使其遵守一定的条件,与一定期间内,由法院任用的观护人实施辅导监督,已达到社会防卫和个别处遇的目的。

社区处遇:非机构式的处遇。不将犯罪者纳入监狱等拘禁围墙之内,而让犯罪者仍然在自由社会中生活,并接受专业工作人员的辅导与训练,至其完全适应社会规范为止。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1)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监管、矫正和服务

2)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促进刑罚制度的人性化和科学化发展

心理治疗模式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和现实治疗法

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网络干预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39(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是一种根植于多元决定论之中。强调应同时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矫正服务对象,即评估对象的心理因素和影响对象的社会因素的矫正理论。此理论从“人在情境中”的观点出发,认为个人适应问题受内在压力和外在环境压力的互相影响。个人内在压力是指个人内在人格结构的失衡状态,外在压力包括家庭朋友等微观环境,也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压力。(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矫正服务对象不良认知和行为的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者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是人们对事件的认知,矫正服务对象往往存在着重大的认知曲解,一旦认知曲解得到矫正,矫正对象的障碍必将改善。它的目标在于改善矫正对象的不良认知,加强其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3)任务中心模式

此模式主要取向是为矫正服务对象提供短期有效的服务,旨在确认要解决的问题,认识问题的意义和将之转化为可以了解和采取行动的任务。此模式主要探究解决问题的阻力和助力,认为人们的困扰来自于处理问题的能力暂缺,此困扰正是引发改变的动力。(4)现实治疗法

是一种帮助矫正服务对象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在生活中作出新的选择的矫正模式。理论来源于控制模式,认为当人们的心理需求被阻碍时便会感到痛苦,当人们以负责任的方式满足这些需求时,便会培养出成功的认同和自尊感。(5)生态系统理论

此理论主要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关系,强调生态环境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它将矫正服务对象置于系统之中全面考虑,在环境和个人之间寻找可利用资源,帮助矫正服务对象解决自身的问题。(6)网络干预模式

此模式在于强化个人适应环境资源中的社会资源,以增强个人的社会整合度并协助个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社会资源是指个人的关系网络广度与网络中的人能够发挥支持功能的程度。

矫正社会工作方法: 1)个案社会工作 2)小组工作 3)社区工作

社会工作价值观在实践中的运用:

1)平等:在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过程中,以平等的观念对待矫正对象比较集中地体现在矫正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的互动方面

2)尊重:接纳矫正对象和尊重矫正对象的自决权

接纳矫正对象:让矫正对象自由的表达任何情感;承认矫正对象并承认其是可以改变的 尊重矫正对象的自我决定:鼓励矫正对象自我决定:在刑罚执行的范畴下,为矫正对象提供多种选择,促进其自我决定及自我发展;协助矫正对象分析事件;在以已经做出决定的情况下,尊重其决定 社区工作的核心要素:

1)社区工作的对象是社区,既包括社区居民,也包括社区内的各类组织和社区关系 2)社区工作是一个组织的过程、发动居民的过程、集体行动的过程

3)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工作的核心动力:居民的参与需要社会工作者的组织的支持,也需要社区各类资源的整合和支持 4)社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 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

1)建立对社区的基本认识:社区历史、自然环境和设施、居民、社区组织、社区权利关系 2)建立社区关系:

① 建立关系的过程:决定建立关系的范围、自我介绍、确立联系的“合约”和观察联系的过程、跟进联系

② 建立关系的方式:新闻发布会或者联谊会、社区宣传、上门拜访、探查 ③ 协调和改善社区关系:动员社区资源、组织各类活动。开展帮困难工作 建立专业关系:

矫正社会工作者角色的影响因素:

1)矫正工作的目标:期望通过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促使矫正对象回归社会

2)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和价值取向:矫正社会工作对矫正情境及矫正对象的不同认知及其工作的价值取向对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扮演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3)矫正对象的需求、问题和期望

4)矫正对象的角色意识:决定矫正对象的行为方式 5)矫正情境的性质和复杂性 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资源整合者:矫正社会工作者作为中间人,把矫正对象的需要与社会资源链接起来,以满足矫正对象的需要或解决其问题

2)使能者:能帮助矫正对象发现他们的能力和资源,并促使这种能力和资源正常发挥,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功能:增能和挖掘潜能

3)调停者:能解决矫正对象和其他个人、组织和系统的争议,找到矫正对象与他方的共同点,从而解决矫正对象与外界之间的冲突 4)教育者

5)倡导者:了解并识别矫正对象的需要和问题以及资源的现状和改变资源的方向 6)管理者:具有管理和服务的双重职能 专业关系及其特点:

矫正社会工作是矫正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以相互认同、相互信任为基础的专业助人关系 特点:

1)目标性:双方具有共同的目标

2)以服务对象为本:目标是为了协助矫正对象实现其矫正目标,因此专业关系也必须以对象的需求和问题为本 3)非平等性

4)控制性:专业关系受专业伦理和道德准则的约束 5)代表性

专业关系建立过程中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 1)明确建立专业关系是一个过程 2)了解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

3)初步评估矫正对象的问题和需求

4)促使矫正对象进入角色 5)与矫正支持系统建立关系 建立专业关系的基本技巧: 1)感同身受

2)订立目标:明确目标、订立目标:双方要进一步澄清彼此的角色和期望,明确彼此的分工,共同在约定的范围内开始合作

3)制造氛围:氛围的营造首先体现在工作场所,其次是工作者的态度及专业形象 4)积极主动

社区矫正的社会基础

社区矫正的法律基础:社区矫正的法律基础设计两个方面:一是现行法律规定;而是社区矫正立法

1)现行法律规定:社区矫正设计的相关法律,主要是刑法、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① 非监禁刑的法律规定

社区矫正试用的非监禁刑,主要是管制和剥夺政治权利两种 ② 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的法律规定

附条件不予监禁执行制度,是指根据刑法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依据罪犯的悔罪表现、改造情况或身体状况,对罪犯采取的附条件不予监禁执行制度。包括缓刑、假释和监外执行 2)社区矫正立法:立法机关依据法定程序,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修改、补充、认可和废止有关社区矫正法律规范的活动和结果 社区矫正的试行规定

社区矫正的法律修改:修正执行主体;完善执行制度;修改剥权制度;增设刑罚种类 社区矫正的法律制定

修改剥权制度: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资格刑,而不是自由行。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有四项,其中剥夺犯罪分子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权属于自由刑的范畴,不是资格刑的内容,该项内容应予以取消。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和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都属于担任公职的权利,两项内容可以合并。因此,剥夺政治权利应改为剥夺公权,即剥夺公权上确认的权利:①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剥夺担任公职的权利。通过刑事法律的修改,补充资格刑的减刑、复权制度。资格刑:法院依法剥夺犯罪人享有或行使一定权力或资格的刑罚

复权制度:被判处资格刑的罪犯,当其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时,审判机关提前恢复其被剥夺的权利或资格的制度

社区服务刑:是一种新的监禁刑罚的替代措施,是指法院判处罪行较轻的犯罪人,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督管理下,为社区无偿提供一定时期公益劳动的刑罚。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网络:

1)社会网络理论:最初见于齐美尔和英国结构功能主义德克利夫·布朗。是指一群相互关联的互动这所构成的网络关系。适用于社区矫正过程:首先,社区作为社会交往空间,构成不同的社会网络结构,社区成员一句各自的社会属性在社会网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其次。在矫正过程中,社会资源、力量的挖掘和动员,实质上是以社会网络为媒介进行的。最后,社区矫正机构与社区矫正工作者自身离不开社会网络的支持与帮助 2)社会支持网络:对社区矫正实务具有重要启示。社区作为社区居民社区交往与互动的社会空间,其承载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网络化的社会支持。社区服刑人员作为特殊群体在社会支持网络中明显处于弱势和资源贫乏的低温。在社区矫正实务中,社区矫正工作者运用专业矫治技术和手段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恢复和重建社会支持网络,融入社会网络之

中,是其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从社会支持网络的时间把握社区矫正工作者的介入方式,调整其与矫治对象的互动关系十分有效

3)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最早见于法国社会学家皮尔斯·布迪厄

① 社区矫正工作者提供的矫正服务之一就是挖掘矫治对象的社会资源,修复、架构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② 正式支持网络:由政府相关部门、正规企事业单位组成的支持网络系统 ③ 非正式支持网络:由矫正对象的亲属、邻居、同事、同学等组成的非正式社会网络所提供的情感支持。社会交往、经济援助、实质性协助、知道、建议等行为的总和。首先,在社区矫正实务中,社区矫正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帮助矫正对象发现、挖掘社会资本,包括恢复和建立同家庭成员以及社区非营利机构间的信任与支持关系,促使矫正对象个人目标的达成

其次,从服刑人员个人角度看,在社区矫正过程中面临最大难题是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断绝和缺失

市民社会: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组织和团体构成。它是国家权力体制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是衡量一个社会组织化、制度化的基本标志,具有独立性制度性的特点。公民社会:围绕共同的利益、目的和价值上的非强制性的集体行为。它不属于政府的一部分,也不属于盈利的私营经济的一部分。

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的范围,是指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社区内接受矫正的犯罪人 缓刑:刑罚的暂缓执行,是对原判刑罚附一定条件地不予执行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我国刑法中的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如果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犯新罪或者发现漏罪或者严重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假释:对罪犯附条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释放后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的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管制:是我国五种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之一,是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交由公安机关管束和人民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 基本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仍留在原单位或原居住地工作和生活,不剥夺其人身自由,只限制其一定的自由

2)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享有除被限制之外的各项权利,在劳动中同工同酬,如为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则仍然享有政治权利

3)虽然有人身自由,但他的工作、活动必须接受公安机关的管束和人民群众监督

4)管制必须有人民法院依法判处,交由公安机关执行,其他任何机关、单位、团体和个人都无权决定和执行 辩诉交易:是指在法院开庭审理之前,作为控诉方的检察官和代表被告人的辩护律师进行协商,以检察官撤销指控、降格指控或者要求法官从轻判处刑罚为条件,来换取被告人的有罪答辩,进而双方达成均可接受的协议。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个案社会工作及其主要模式:

个案社会工作:是以个人(或家庭)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采取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运用人与环境互动的理论和方法,协助个人(或家庭)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以恢复和增进其

社会功能,最终实现其福利的增进 个案社会工作模式:

1)心理治疗模式:受心理分析理论、自我心理学理论。“人在环境中”等理论的影响。认为过往经历对问题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重点在于对矫正对象的心理进行动态分析:研究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及其互动,自我防卫机制等,同时也注重人与环境的角度对个人情况加以调整。目标:减低焦虑不安。减低“人在环境中”系统的功能失调、增强自我适应技巧和系统功能,增强自我实现和满足感、改善环境以解决问题

2)人本治疗模式:认为人是善良的、理智的、仁慈的、可信赖的。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和能力,而且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问题成因:案主有一个较低的自我观、自我评价很低。目标:对自己有时间看法,自信和自主能力,较大接纳自己与干搜,积极看法和评价,行为较为成熟、较社会化、适应力较强。3)任务中心模式:着重帮助案主分析和处理据具体的问题。

4)行为治疗模式:认为行为是学习而来的,其关注的矫正目标也只集中于现时、此时此刻的行为问题。包括操作性行为与反应性行为。运用时,要针对引发行为的前因与维持行为存在的效果反应等两个因素进行介入,焦点是行为出现的前因和后果

5)现实治疗模式:认为人是自主和自觉的,因为人有自由意志。人的行为不受外在支配,人不应该推诿自己生活的责任,而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主要目的是协助失败认同的 人通过学习现实及负责的行为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迈向成功的认同。

6)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情绪问题是由于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治疗重点:以观念、思想为突破口,通过改变人的非理性思想,达到改变沮丧情绪的目的。

7)家庭结构治疗模式:基于家庭治疗理论,以整个家庭为对象,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交往方式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使个别家庭成员的问题得以真正解决

第四篇: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复习资料——丫头

课程知识点

第一章 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1、司法矫正的类型和功能:A①司法判决前的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工介入;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工介入②监禁处遇中的矫正社工介入:个案辅导;团体治疗;联系社会;职业辅导;评估报告③社区中的矫正社会工作: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刑释人员的社会工作B大功能:惩罚;隔绝;威慑;改造

2、矫正社会工作的内涵、功能和基本内容:①一般定义:指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社会工作在司法领域的违法犯罪矫正中的应用,因此又称司法社会工作。它是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运用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为违法犯罪人员,在审判、服刑、缓刑、刑释或其他社会处遇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生活照顾等,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恢复社会功能,适应社会生活,重新回归、回报社会,从而达到改造罪犯预防犯罪目的的一种社会福利服务。②功能(针对罪犯的功能:监管、矫正、服务;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促进刑罚制度的人性化和科学发展化):A可以提供矫正对象的人道主义待遇,改造和预防犯罪。B可以恢复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回归社会和回报社会。C可以弥补监禁矫正的不足,教化和预防犯罪。D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③内容:调查和监督矫正对象的过错事实及司法处罚形式;应用有控制的方法修正服务对象的行为;利用合法的权威,协助矫正对象转变思想和行为;决定对矫正对象的矫治方案;维护矫正对象的权利与福利

3、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人道主义和新社会防卫理论

A人道主义:①提倡人的尊严,确认人是最高的价值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②重视人的现世幸福,确认满足和发展人具有的实在的尘世需要和才能;③相信人的可教化性和发展能力,要求实现个性的自由和全面发展;④追求人类的完善,要求建立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真正人的关系。B新社会防卫理论:安塞尔的新社会防卫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对方犯罪的各种手段,不是旨在通过刑罚惩罚和制裁有意识地违反法律规则的行为,而是为了保卫社会免受犯罪行为的侵害(2)社会防卫的意图在于利用一系列通常不属于刑法本身的措施,有效地保护社会这些措施既包括排除或隔离,也包括矫治性措施或教育性措施(3)社会防卫促进这样一种刑事政策,即在犯罪预防中强调个体预防而不强调一般预防,这种刑事政策既要预防犯罪,又要矫治犯罪人,其目标在于使犯罪人得到系统的再社会化(4)对罪犯的再社会化过程只能通过增加新刑法的人道化来实现新刑法必须唤起犯罪人的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恢复犯罪人的自信和个人责任感(或者确切地说,是让犯罪人知道自己在社会中有哪些自由),促使犯罪人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5)刑法和刑事司法的人道化要以对犯罪现象和犯罪人人格的科学理解为基础刑法和刑事司法的人道化,不能仅仅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或多愁善感的运动的产物,而应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新社会防卫论为矫正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4、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工作领域):司法审判前的服务;社会处遇服务;为在监服刑人员的服务;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更生保护服务;对违法青少年的服务:(1)司法审判前的服务:矫正社会工作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主要工作职责是通过与受助者及其家庭和周围社会的接触了解,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2)社会处遇服务:缓刑、假释人员的观护,院舍训练(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的组织管理,社会服务(社区服务或社区劳役)计划的执行,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的“更生保护”服务,违法青少年矫正服务;3)为在监服刑人员的服务:由于监狱环境造成与社会和他人的隔绝状况,因此一般采用个案辅导的方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面谈、1

矫正社会工作复习资料——丫头

诊断、辅导、报告;4)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更生保护服务:提供住宿场所;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生活辅导;提供物质援助;5)对违法青少年的服务:主要方法:院舍辅导;街头辅导

5、矫正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任职条件及工作职责A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除了需要具备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外,还需要①需要树立有关社区矫正的基本理念。首先要求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要理解教育刑论的科学内涵,对我国实施社会矫正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其次,要树立罪犯为“特殊弱势群体:的理念。②应掌握满足矫正对象需求、解决矫正对象问题的相关方法和技巧。③还应具备其他的素质。首先,要熟悉国家有关社区矫正的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其次,应懂得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有关学科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与社区矫正工作之中。最后,还要有有一颗仁慈之心和奉献精神。B、工作任务:①制定矫正计划、方案,具体实施矫正措施。②提供帮助、服务。③教育、培训。④加强与社会志愿者以及其他矫正力量的协调与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为矫正工作服务。C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应当具备的条件:①拥护宪法,遵守法律,品行端正②热心社区矫正工作③有有一定的 法律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④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⑤达到一定的年龄D自愿者的工作职责:负责具体结对的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帮教工作;协助司法所及工作人员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奖惩考核等工作;积极反映并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成司法所布置的其他矫正工作任务。P190

第二章 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1、人类社会几种典型的刑罚方法:A报应刑论:肉刑和生命刑;B人道主义理论:监禁刑(自由刑);C社会防卫论:非监禁刑

2、当今世界主导的刑罚方式:社区矫正.当今国外社区矫正已成主导的刑罚方式,除重犯(主要是暴力犯罪)外,轻犯、青少年犯罪和无受害人犯罪(如赌博、卖淫、通奸)等多数犯罪行为(发达国家占60%以上)都判以社区矫正处罚。

3、现代刑法思想的基本主张:现代社会非监禁化的刑罚理论及其非监禁刑(社区刑)

4、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特点:判例法与成文法;公法与私法 ①英美法系国家社区矫正制度主要特点:A美国:(1)以立法形式确立;(2)中央指导、地方负责的行政管理机构;(3)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和经费投入;(4)服务项目丰富多样;(5)市场化运作;(6)建立矫正咨询委员会B英国:(1)典型的判例法国家;(2)社区矫正个别化;(3)社区矫正前瞻性;(4)社区刑罚执行机制健全;(5)中央领导和负责,地方执行和实施;(6)中央和地方缓刑机构经费及人员薪资由中央财政支出②大陆法系国家社区矫正制度主要特点:法国:(1)确立“刑罚个别化”和“使犯罪人重返社会”的立法指导思想,法规体系完善;(2)刑罚方法灵活多样,因人而异,保安处分措施多种。日本:(1)社区矫正立法不断完善;(2)矫正措施多种多样;(3)统一领导与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同英国)

5、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1841,美国,约翰.奥古斯特被后人称为“感化工作之父”和“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的观护人”(严格地讲是志愿者),其大无畏的开创精神和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大贡献

6、国外社区矫正制度的共同特征A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家中监禁制、周末拘禁制、劳动释放制、学习释放制、归假制B社区矫正法规完善:形式多样化、矫正功能多重性、管理差别性、措施强制性、法规翔实及兼容性C社区矫正决定机关独立正规:缓刑由法院判决;假释由假释委员会决定D社区矫正执行专业规范:执行机关由司法行政部门下设一个专门机构;执行人员由专职人员和志愿人士构成;执行内容含判前调研报告、矫正报 2

矫正社会工作复习资料——丫头

告、治疗与服务。

7、中国罪犯矫正工作的特点:①国家专门机关与社会相结合共同完成教育改造罪犯的任务②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贯穿于罪犯矫治工作的全过程。③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相结合共同实现改造罪犯成为新人的目的。

8、中国特色的罪犯矫正制度(劳动改造)及中国独创的刑罚方式(管制)(1)国家专门机关与社会相结合共同完成教育改造罪犯的任务;(2)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贯穿于罪犯矫治工作的全过程;(3)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相结合共同实现改造罪犯成为新人的目的。

9、中国矫正社会工作的实践形式:社会帮教、工读教育、劳动教养、社会处遇、监禁矫正。

第三章 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及分类矫治

1、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 A管制犯B缓刑犯C暂予监外执行犯:(1)严重疾病需要监外就医的;(2)怀孕或哺乳期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D假释犯E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2、管制犯的执行机关、期限、待遇及减刑条件、刑期、法定程序

①执行机关:审判、检察、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共同参与监管的刑罚执行机制;②期限:3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3年;③待遇:劳动中同工同酬;④减刑条件及法定程序:A、“确有悔改表观”是指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形:认罪服法;认真遵守监规纪律,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B、“立功表现”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检举、揭发监狱内外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2)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3)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4)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积极的; 5)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事迹的。C、“重大立功表现”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6)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⑤法定程序:(1)对有期徒刑罪犯(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减刑,由罪犯所在监区(分监区)集体研究,提出意见,呈报名单在罪犯中公示,经监狱主管部门审核,监狱长批准后,由监狱提出书面建议,提请当地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2)对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所在监狱提由书面建议,报请省(市)监狱管理局审核同意后;请高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3)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减刑的结果应当在罪犯中公开。

3、社区矫正的工作任务:(A、监督管理: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B、教育矫正:采取多种方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促其成为守法公民; C、帮助服务: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其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4、累犯和惯犯的人格特征及矫正策略A人格特征:(1)在错误人生观支配下,恣意追求反社会目标,刻意谋划和实施犯罪行为;(2)与社会处于对立状态,形成明确的反社会态度,并经常产生报复性动机,甚至形成犯罪习性;(3)犯罪人格一旦形成,其人格中可以对犯罪心理起到抑制作用的常态心理随之减退,以至实施犯罪活动的意志变得坚决。B人格矫正:(1)消除犯罪动机,矫正不良爱好,培养健康人生观;(2)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劳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出狱以后能够自食其力;(3)培养和保持良好生活规律,鼓励参加文体活动;(4)对于较为严重的强迫症患者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辅之以心理辅导。

5、未成年犯的人格特征及矫正策略,建立未成年犯刑事污点消除制度的意义A人格分析: 3

矫正社会工作复习资料——丫头

(1)过渡性。半幼稚、半成熟期,即心理学上的“心理断乳期”;(2)动荡性。自尊心强,但思维片面,容易偏激,激情成分很重;(3)可塑性。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通过教育形成和发展积极的人格特质。B矫治对策:(1)人格矫正。其犯罪人格相对容易改变,矫正难度相对较小而意义重大;如果受刑期间矫正不力甚至可能形成监狱人格,出狱后极易再犯。(2)立法建立刑事污点消除制度。C建立未成年犯刑事污点消除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目的(2)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回归

第四章 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与专业关系的建立

1、社区矫正对象接收前的准备工作: A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调研与排查:摸清本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了解矫正对象的现实表现和他人反映;了解对象的人户分离及人员流动情况;了解对象和重点对象有违法、违纪倾向或苗头的基本情况;重点了解和掌握下落不明或档案无记载但已在社会服刑的社区矫正对象的情况。B社区矫正对象监督考察原始档案的梳理工作:查阅原始档案是否有缺失情况;做好建档准备工作。

2、社区矫正对象接收工作的程序和内容: 司法部《办法》第16和21条规定社区矫正对象接收工作5个程序和内容:相关法律文书及材料接收;对象的确认、登记、填写相关表格、在《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签字;告知相关权利和义务及社区矫正相关规定;开展初次见面谈话教育;建立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矫正档案。

3、建立社区矫正专业关系的技巧: A感同身受:了解对象的感受和所关心的事;了解对象对专业关系的看法和处理方法上的习惯并予以理解;了解对象克服困难的动机。B订立目标:澄清目标;订立目标C制造氛围:营造良好的工作场所;专注和接纳的工作态度;工作者本身友善、诚恳、自信和有能力的专业形象。D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的态度表明工作者对矫正对象的需求和问题的关心与热情。尤其当矫正对象长期处于被监禁和受严惩的环境中,这会降低矫正对象的紧张情绪,缓解双方关系,促进融洽与和谐。

第五章 社区矫正计划与执行

1、社区矫正资料收集的基本内容与方法A矫正资料收集的基本内容:

(一)矫正对象个人层面的资料收集:

1、个人基本资料

2、矫正对象对现状及问题的主观看法

3、矫正对象对解决问题的动机

4、矫正对象生理、心理、情感、智力等方面的能力

(二)环境层面的资料收集:

1、社会关系系统

2、社会资源系统

(三)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层面的资料收集:

1、矫正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矫正对象寻找帮助的主要方式

3、社会系统对矫正对象个人求助的反应

4、其他互动系统(如社区组织)对矫正对象的问题的影响B社区矫正资料收集方法:

(一)文献法

1、特点(1)间接性(2)稳定性(3)客观性

2、文献资料种类:(1)根据文献的加工程度,分为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2)根据文献资料的形式,分为文字、数字、声像资料

3、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文献资料(1)社区矫正工作所依托的社会发展背景资料(2)相关政策法规(3)相关法律文书(4)相关社会服务机构资料(5)社区矫正研究文献资料

(二)访谈法

(三)问卷法

(四)观察法。

2、社区矫正对象社会问题的类型及诊断过程:A主要类型

(一)问题分类原则

1、目的性

2、操作性

3、清晰性

(二)问题分类①个人层面问题:生理、心理、认知、生存、生活等问题②家庭层面问题:关系和心理③社会层面问题:社会支持、社会制约、社会互动B

(一)诊断的基本方法

1、认清问题的复杂多样性

2、分清问题的主次

3、找到问题的根源

(二)诊断的基本过程

1、确定问题领域(即三大类型问题的哪个类型)

2、确定问题性质

3、确定问题影响及程度

4、确定问题可能走向

3、社区矫正计划的制订:

(一)确定矫正工作负责人

1、司法所长是矫正个案建立和实施的第一责任人

2、被所长指定的个案直接负责人是第二责任人

(二)起草矫正计划

1、事先 4

矫正社会工作复习资料——丫头

听取矫正对象、家属和协作单位意见

2、拟定矫正计划(内容与形式)

3、提交司法所矫正小组集体讨论确定

4、根据人性化需要,可对精神病患者、年老、病残、生活不能自理的监外执行的罪犯,不予建立矫正个案

4、社区矫正以个人和家庭为关注对象的矫正策略及角色和任务A

(一)个人作为关注对象及相应的策略

1、个案策略(1)端正思想,稳定情绪(2)帮困解忧,落到实处(3)助人自助,服务社区

2、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教育者、社会经纪人、管理者

3、矫正对象的角色和任务:服从者、服务接受者、矫正工作参与者B家庭作为关注对象及相应的策略:

1、矫正策略(1)改善家庭气氛,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减轻家庭对矫正对象的压力(2)疏通社会关系,解决矫正对象的工作问题(3)争取临时(3个月)生活补助(200元/月)

2、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调解者、社会经纪人、管理者

3、矫正对象的角色和任务:服从者、矫正工作参与者

第六章 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

1、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和任务A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惩罚性、强制性、防范性。B监督管理的任务:

1、保证依法、准确、有效地执行刑罚

2、创建良好的社区矫正执行环境,促进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矫正

3、防止社区矫正对象发生违规、违纪行为及再犯新罪,确保社会安全和稳定

2、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的工作原则和内容A监督管理的工作原则

1、依法管理

2、严格管理

3、科学管理

4、文明管理

5、直接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B内容:登记报到、监督考察、走访考察、请假销假管理、迁居管理、会客管理、人户分离管理、考核奖惩、分级管理及其处遇

3、日常报到的具体规定及管理要求社区矫正对象应当在接到判决、裁定之日起7日内,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报到并办理登记手续。司法所应当在社区矫正对象报到时,告知其权利、义务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

社区矫正对象每周向司法所报告一次上周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报告可以书面、口头或电话形式。社区矫正对象以口头、电话形式报告的,司法所应当作好记录。社区矫正对象每月到司法所书面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社区矫正对象无书写能力的,可以口头汇报,司法所应当作好记录。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视其身体状况,经司法所同意,可以委托监护人或近亲属递交书面情况汇报。

4、监护人制度的具体内容:监护人的基本条件、职责及管理要求:司法所应当在社区矫正对象办理登记手续之日起7日内,对其家庭、原单位进行走访了解,确定监护人,与有监护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近亲属或工作单位、居委会签订监督协议,制定和落实监督管理措施。监护人由社区矫正对象具有监护能力的近亲属或所在单位、居(村)委会工作人员和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亲友担任。

监护人应当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并及时向司法所反映情况。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定监护人应当协助司法所督促社区矫正对象遵守社区矫正纪律,履行社区矫正义务。

5、监督考察小组的组成、任职条件及基本职责:监督考察小组一般由服刑人员居住地的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社会志愿者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

6、人户分离管理原则的具体要求

对社区矫正对象人户分离的管理应当采用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为主管理,户籍地社区矫正机构协助管理的办法。户籍地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及时向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寄发《人户分离联系单(第三联)》并要求转递有关材料。

矫正社会工作复习资料——丫头

社区矫正机构收到联系单的,应将掌握的情况如实通报对方,逐项详细填写。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留存收到的第二联,将第三联填妥后于15日内回复对方;户籍地社区矫正机构留存收到的第三联,将第二联填妥后于15日内回复对方。不属于社区矫正对象的,也要回函说明。

转递的材料应当包括社区矫正对象在刑期间有关法律文书复印件以及社区矫正期间的矫正材料。

对户籍地发生变化,居住地尚未落实的社区矫正对象,原户籍地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先行管理,待社区矫正对象居住地落实后,再通知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管理。

7、社区矫正对象严重违规但尚未构成新罪者所需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8、社区矫正终止的几种情形:期满终止;收押终止;死亡终止

第七章

社区矫正对象的奖惩考核

1、奖惩考核的主要内容: A、思想改造:主要考核社区矫正对象认罪悔改、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政治学习、参加思想教育活动等方面的表现。B、劳动改造:主要考核社区矫正对象在从业以及参加社会公益劳动过程中的劳动态度、劳动质量、文明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表现。

2、奖惩考核的工作原则:①依法适用②公平、公正、公开③实事求是、准确及时④奖惩与教育相结合⑤综合考核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3、司法所奖惩考核工作的主要职责:

1、4、社区矫正对象的奖惩方式:社区矫正积极分子;减刑、假释;警告处罚;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撤销监外执行收监执行

第八章

社区矫正直接介入

1、社区矫正介入的根本目标(工作宗旨):恢复和加强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

2、社区矫正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的概念A矫正社会工作的直接介入是指针对对象采取的行动和直接的服务介入。从直接介入的主要内容看,包括对矫正对象个人的矫正介入、针对矫正对象群体的矫正介入。B矫正社会工作的简介介入主要是指对矫正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采取的介入行动,它也被视为改变环境的工作。一般来说,它可以包括针对矫正对象所出家庭环境的间接介入、针对矫正对象所处社区环境的间接介入、针对矫正对象所处社会环境的间接介入。、矫正对象的基本心理需求A希望被视为是独立的人,一个有价值和尊严的人,有自己的喜好,有获得被理解和被尊重的需求;B希望得到关切和了解,对个人的问题希望得到帮助,而不希望一味地被批评和指责;C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我选择和决定的权利与机会,不愿被人催促,只希望得到帮助,不希望被支配;D期望与个人生活有关的隐私活动得到保密,不愿意让人知道,不愿声誉受损;E希望能够尽快改善目前的状况,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包括有一份工作,有一定的立足社会的基础,等等。总之,作为矫正工作者,必须了解和理解矫正对象的心理需求,并运用专业的方法给予回应、处理和帮助。4、直接介入的个案工作模式A个案工作方法的介入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①理论基础:心理分析理论、自我心理②理论基本观点:过往经历(童年经历)对问题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③诊断重点:对矫正对象做心理动态分析,即研究其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超我及其互动,自我防卫机制等,同时也注重从人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对个人状况加以调整。④治疗目标:减少案主的焦虑和不安;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技巧和能力;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改善案主的社会生活环境。

2、人本治疗模式①基本观点:人是善良、理智、仁慈和 6

矫正社会工作复习资料——丫头

可以信赖的。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和能力,而且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②诊断重点:案主问题的成因是案主有一个较低的自我观,自我评价很低。③介入目标:促使案主对自己有较实际的看法;较有自信和较有自主能力;能够对自己及其感受有较大的接纳;对自己持较积极的看法和评价;减少对自己的经验做出压抑性的评价;行为上表现较为成熟、社会化,适应力较强;压力对其影响程度较低,较能克服压力和挫折;性格上显得较为健康;对他人较接纳。

3、任务中心模式①介入目标:着重于帮助案主分析和处理具体的问题,因此所确定的任务是具体的、有限的,是案主的问题,而不是案主的个人成长,是“一个可以处理的问题”,案主知道这一问题的存在;案主承认这是一个问题;案主愿意处理这一问题;案主有能力处理这一问题,如就业、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等。②介入程序:工作者与矫正对象找到目标问题;根据对象对问题的焦虑程度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双方就问题确定和分配工作任务;双方共同完成任务;检验成绩并计划矫正对象在辅导结束以后应该继续履行的任务。

4、行为修正模式①基本观点: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人的行为包括操作性行为和反应性行为两种,前者是由个人意识所控制,它是否出现以及出现频率的多少,主要受行为结果的影响,后者无法由个人意识控制,而是因刺激引发生理变化而产生,最常见的有焦虑、不安和性冲动等行为反应。②矫正目标:案主现实的、此时此刻的行为问题。③诊断与介入重点:针对引发行为的前因和维持行为的后果两个因素进行分析诊断和介入处理。5、直接介入的内容P116:从直接介入的主要内容看,包括对矫正对象个人的矫正介入、针对矫正对象群体的矫正介入。据前述,矫正对象的问题呈现多面性,其中重要的部分是由于自身的认知、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或缺陷。针对矫正对象个人层面的直接介入就是矫正工作者帮助矫正对象通过修正其认知、情绪、行为、人际关系,以达到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第九章

社区矫正的间接介入、沟通方式失当型家庭的介入策略:A这类家庭的主要特征是家人对矫正对象关爱心切,但沟通方式失当,导致家庭关系较为紧张。B介入策略:(1)矫正工作者决定从协调母子关系、调整母子互动方式入手以建立家庭对矫正对象的支持。(2)增加母子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向母亲转达儿子的孝心和焦虑心情,也希望儿子应该对母亲的关爱方式表示理解;(3)矫正工作者对母子之间的互动方式提出了改进建议,帮助学习更有利于双方接受的沟通技巧,如说话的语气、表达情绪的方式等。2、关系紧张型家庭的介入策略A这类家庭的主要特征是家庭婚姻关系还维持着,但家庭成员间缺乏和睦和支持,家庭关系紧张。矫正工作者着重帮助矫正对象修复其家庭关系,尽量使家庭对矫正对象加以关心和支持。B介入策略:

3、破裂型家庭的介入策略:A这类家庭的主要特征是婚姻和家庭关系面临破裂或者已经破裂。矫正对象面临一些纠纷或者矛盾很难妥善处理,矫正工作者应该协助矫正对象认真分析、冷静处理,在事务的处理中学习和培养矫正对象的各种能力。B介入策略:(1)矫正工作者辅导矫正对象学会处理矛盾和协调关系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2)矫正工作者与赵某前夫联系希望给予赵某帮助。(3)矫正工作者与赵某娘家人联系,希望其父母能够给予帮助。

4、家庭层面间接介入的工作模式(家庭结构治疗模式)的基本观点及介入重点:常用的方法是家庭结构治疗模式。A基本观点:个人的许多问题是由不良的家庭交往产生的,只有改变家庭的交往方式才能解决案主的问题。B注重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和交往方式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解决案主的问题。

5、社区层面间接介入的工作目标及工作内容:A此层面间接介入的目标是促进社区关系的调整和重塑,帮助矫正对象个人社会化功能的恢复和改善。B工作内容是如何建立对社区的认 7

矫正社会工作复习资料——丫头

识,如何与社区建立关系,如何协调和改善社区关系(各类社区支持资源的动员,各类社区活动的组织等)。

6、社会环境层面间接介入的工作内容:此层面间接介入主要是指矫正工作者帮助矫正对象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如户口安置、办理《劳动手册》、提供就业岗位、争取社会保障政策、发放补助金和协调其他部门共同做好解困工作等。

第五篇:矫正社会工作作业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目:缓刑人员矫正工作小组计划书

期: 2014-2015年第一学期

级: 2012级社会工作班

名: 李 祥 学 号:201206094018

完成日期: 2014年10月25日

指导教师: 张秋老师

矫正社会工作

缓刑人员矫正工作小组计划书

一、背景

社区矫正制度是我国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司法改革措施,作为一种行刑方式和制度,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相对,经过我国多年来的试点,《刑法修正案》规定依法对管制、假释、缓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人员进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从而作为一种制度正式确立。

缓刑,也称为暂缓执行刑罚、暂缓量刑、缓量刑。是刑法上的一种刑罚制度。法院在刑事审判中,根据被判处刑罚的罪犯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如在考验期内,满足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将不再执行的一种制度。因此,简言之,缓刑是有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决的刑罚。

对于社区矫正人员,工作人员要向其宣读有关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文件关于缓刑的条款、说明以及监管细则,要求缓刑人员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绝对服从社区司法所管理。同时,工作人员要与矫正对象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的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家庭情况,就业情况和经济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工作。鼓励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多做好事,争取早日融入社会,做个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人。

二、目标

1、帮助矫正对象加强在刑意识;

2、对矫正对象开展法制教育,尤其是关于刑法的认识;

3、让矫正对象了解社区矫正的真正含义,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矫正期,回归社会;

三、组员招募

1、招募方法:在社区宣传及其他社工机构转介;

矫正社会工作

2、招募对象:在社区进行矫正的缓刑人员;

3、招募人数:5-9人;

四、小组特征

1、性质:教育或互助小组;

2、持续时间:两个月;

3、规模:5-9人;

4、聚会频率:一周一次;

5、活动次数:七次

6、聚会时间:每周一下午18:00-20:00。

五、理论框架

1、理论依据

现实治疗法主要基于控制理论。其主要理念是:人类行为是有目的的,并且这些行为源于个人的内在,而非外在环境的力量。虽然外在环境力量会影响我们的决定,但我们的行为并非这些外在环境的力量造成的。该理论认为如果每个人愿意努力为某一目标而行动,他必能改变,并可过得更好的生活。但当的人的选择侵犯别人的自有时,其行为便于不负责任的。通过显示治疗的演练,一方面可学到如何获得自由,另一方面又能避免伤害别人。

2、治疗目标。现实疗法的主要目标,要协助服务对象找出更有效的方法,以满足其归属、权利、自有、快乐等需求,这就是现实治疗的总目标。现实治疗强调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各种方法,重新取得对生活的控制权,并过上更令人满意的生活。

六、小组工作及活动节数具体安排

第一次小组活动:(1)名称:角色澄清

(2)时间:第一周周一18:00—20:00(3)目标:第一,介绍社会工作,使组员能对社工有经一步的认识;第二,介绍小组,使组员了解小组活动的目的;第三,是组员明确自身的在刑意识,明确司法奖惩与小组管与情况的关系,定立小组契约;第四,说明详细情况的汇报 2

矫正社会工作

内容及其规范要求。

第二次小组活动

(1)名称:刑法学习

(一)(2)时间:第二周周一18:00—20:00(3)目标:通过对刑法的介绍和案例分析,增强在刑人员的法律意识。第三次小组活动

(1)名称:刑法学习

(二)(2)时间:第三周周一18:00—20:00(3)目标:通过对刑法的介绍和案例分析,增强在刑人员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律观。

第四次小组活动

(1)名称:社区矫正制度学习(2)时间:第四周周一18:00—20:00(3)目标:通过介绍目前中国的社区矫正制度,让矫正对象明确自身所处环境,从而顺利的度过矫正期。第五次小组活动(1)名称:犯罪与成本

(2)时间:第五周周一18:00—20:00(3)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帮助矫正对象了解犯罪所要付出的代价,从而促使矫正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做到三思而后行,预防在次犯罪。第六次小组活动(1)名称:反思性交流

(2)时间:第六周周一18:00—20:00(3)目标:让矫正对象就前三次的小组活动情况以及自己在社区中的实际生活状况进行交流、讨论、谈谈自己参与此次小组活动有哪些收获,并反思自己存在着哪些不足。第七次小组活动

(1)名称:心得交流及宣布解散小组

矫正社会工作

(2)时间:第七周周一18:00—20:00(3)目标:经过近段时间以来的的矫正服务工作,让矫正对象有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和认识,让矫正对象就此进行思想交流,同时鼓励他们在小组活动结束后应当继续学习,多做好事,争取早日融入社会。

七、预计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困难一:是否有小组成员不敢袒露心声,碍于面子,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说不出口。

解决方案:在小组活动时尽量鼓励每一位组员发言,也可以在私下与有顾虑的组员进行接触,了解真实原因。

困难二:中途发现组员有抗拒行为。解决方案:重新调整小组规范和契约。

困难三:是否会有小组成员对小组活动的兴趣不高,如何使他们每次都参与。解决方案:尽量使每次的主题都能够真正体现矫正对象的共同意愿,让他们看到工作者确实是想为他们解决困难和困惑。

八、财政预算

九、评估方法

1、评估范围:对社会工作者的评估、对小组目标和过程的评估、对小组成员的评估。

2、评估方法:工作记录、日志、结果报告、矫正对象的思想汇报、社会工作目标评估、过程评估等多种方式。

下载矫正社会工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矫正社会工作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

    第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 (一)矫正社会工作 一、矫正社会工作概念及功能: 1、概念:又称感化工作,是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对象是罪犯及其家人。 2、功能:对社会和对个人 对罪犯:监......

    矫正社会工作备课

    矫正社会工作 一 涵义与起源 1、矫正的概念:矫正——也称矫治,原是医学上的专门术语,意指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使身体部位的形状或技能方面发生畸形的患者得到康复,以重新过上和正......

    社会工作 矫正小组活动[推荐]

    活动: 青春“你,我,他” 目的:本次小组的目的在于让小组成员彼此之间以及成员与社工之间有所认识和了解。建立一定的专业关系。为以后开展的一系列小组活动打下夯实的基础。 1.......

    第十章矫正社会工作

    第十一章 矫正社会工作 教学目的:矫正社会工作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而使其服务有很多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独特内容与方法。本章主要教学目的在掌握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提纲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人道主义人格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知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社会系统理论标签理论沟通理论增权理论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会政策儿......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提纲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重点) 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第七章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7.1 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7.1.1 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7.1.1.1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矫正原是医学上的专门用语,意指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使身体部位的形状或机能方面发生畸变......

    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社区矫正

    浅析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社区矫正 摘要: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虽已起步,但问题颇多,有关制度既不全面,也不系统,而且存在执行机构职能混乱、社区矫正手段单一等问题,亟待加以完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