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2010年[范文]

时间:2019-05-13 07:4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蚌埠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2010年[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蚌埠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2010年[范文]》。

第一篇:蚌埠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2010年[范文]

蚌工„2010‟3号

关于印发蚌埠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各企业:

经研究,现将《蚌埠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链接:http://www.xiexiebang.com/detail/news.asp?id=4474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二日

蚌埠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10月22日印发

蚌埠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贯彻《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落实《蚌埠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规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本着简化程序,提高效能和公正廉明的原则,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凡在本市区域内依法注册的各类工业企业(不分所有制以及隶属关系),以及工业园区(开发区)和相关单位,凡符合《若干政策》以及本实施细则奖励条件和要求的,均可申报“加快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第二条 申报享受各项工业发展奖励政策均需由申报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填写申报表,并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和相关证明材料。

第三条 申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奖励政策的项目必须是列入《蚌埠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凡列入国家、省“861”计划、省“百千工程”计划和市“3461”行动计划的工业项目,直接进入《蚌埠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其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经企业申请和市、县(区)投资主管部门备案后,可列入《蚌埠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

申报列入《蚌埠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可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前,由企业将项目备案报告报送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四条 工业投资项目申报享受工业发展奖励政策的均需提供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环评批复文件。

第二章 申报、受理与审核

第五条 申报材料实行统一受理。市本级申报单位直接将一式二份申报材料报送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属申报单位将一式三份申报材料报送所属区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区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后,转报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并附申报单位一式二份申报材料。

第六条 企业或单位的申报材料齐全后,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将申报材料转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有关组成部门审查,各有关部门审查后送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审结后报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审批。

第七条 经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批准后,市财政部门及时将应兑现给申报单位的奖励资金拨付到位,其中区属申报单位应得奖励资金的另外50%由区财政部门予以兑现。

第三章 申报条件和申报材料

第八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2条规定,申报享受重点工业项目前期费用补助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项目前期费用为2010年1月1日后发生和实际支付的;

二、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0%以上;

三、项目前期费用支付凭证及有关协议;

四、购置土地、设备,建设厂房的合同、发票等凭证。

第九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3条规定,申报享受重大项目建设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申报项目原则上为2010年1月1日后新开工项目;

二、12个月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

三、购置土地、设备,建设厂房的合同、发票等凭证;

四、对在建项目,只对2010年1月1日后完成投资部分予以奖励。

第十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4条规定,申报享受“一企一议”、“一事一议”奖励政策的,按市政府批准意见执行。

第十一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5条规定,申报享受项目引进设备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2010年1月1日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项目;

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海关进口报关单、海关减免税证明等材料。

第十二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6条规定,申报享受企业上规模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申报企业为2010年度及以后年度销售收入首次超过一定规模的企业;

二、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

三、上报统计部门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报表。第十三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7条规定,申报享受企业贡献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申报企业为2010年度及以后年度入库税金地方留成部分首次超过一定规模的企业;

二、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

三、年度入库税金地方留成部分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9条规定,申报享受企业外联重组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市外企业于2010年1月1日后对我市企业进行重组;

二、原企业营业执照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材料;

三、外来重组企业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证明材料。第十五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10条规定,申报享受市外企业在蚌发展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申报企业为2010年1月1日后设立的工业企业;

二、竣工投产证明材料;

三、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

四、年度缴纳增值税完税凭证、上报统计部门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报表。

第十六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11条规定,申报享受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企业发展战略为2010年1月1日后编制的,且编制单位资质为国家认可的甲级或咨询类最高级别;

二、企业发展战略论证情况材料;

三、编制发展战略的合同或协议,以及编制费用支付凭证。

第十七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12条规定,申报享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振兴奖励的,按照《蚌埠市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13条规定,申报享受工业园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的具体办法按照《关 6

于印发蚌埠市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财建„2006‟217号)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16条规定,申报享受工业园区(开发区)内建设三层及三层以上标准化厂房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项目原则上为2010年1月1日后新建厂房;

二、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和竣工验收报告;

三、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建筑工程决算审计报告;

四、对在建项目,只对2010年1月1日后完成投资部分予以奖励。

第二十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17条规定,申报享受合作园区补贴的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合作园区成立的批准文件;

二、合作园区所属企业缴纳增值税、所得税的证明材料。第二十一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18条规定,申报享受产业基地(集群)龙头企业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申报企业所属产业基地(集群)为2010年1月1日后新认定的;

二、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

三、上报统计部门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报表。第二十二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19条规定,申报享受产业配套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当年和上一年度与配套企业的供销合同、增值税发票等证明材料;

二、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

三、上报统计部门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报表。

第二十三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20条规定,申报享受市外资金投资主导产业补助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申报企业为2010年1月1日后建成投产的企业;

二、申报企业的产业类别应符合所在园区的产业定位,且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5000万元以上;

三、项目购置土地、设备,建设厂房的合同、发票等凭证;

四、企业建设资金属于市外资金的证明材料。第二十四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21条规定,申报享受工业行业(产业)协会补助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工业行业(产业)协会是指按照“一业一会”的原则,经市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市民间组织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协会;

二、组建行业(产业)协会的报告及批准文件。第二十五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23条规定,申报享受研发平台建设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研发平台认定文件;

二、企业研发平台新增研发设备投入发票、转帐单等证明材料;

三、对2010年前认定的研发平台,只对2010年1月1日以后购置的研发设备部分予以奖励。

第二十六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24条规定,申报享受企业开发新产品奖励的需提供2010年1月1日以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获国家认定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七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25条规定,申报享受企业信息化项目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2010年1月1日后列入省级以上企业信息化试点或示范企业的信息项目;

二、新列入国家级或省级信息化试点企业或示范企业的批准文件;

三、项目实际投资额证明材料。

第二十八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26条规定,申报享受节能降耗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申报企业为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

二、中介机构出具的节能综合评价报告;

三、与市政府签定的节能降耗考核指标责任书复印件或工业经济主管部门下达的节能降耗计划。

第二十九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27条规定,申报享受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证明材料;

二、税务部门出具的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证明材料。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申报享受工业发展奖励政策单位提供的资料必须全面真实。对弄虚作假获得奖励政策的,一经发现,予以通报批评,并追回已获得的奖励资金,3年内取消申报工业发展奖励政策的资格。

第三十一条 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正式实施,由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蚌埠市加快工业发展奖励资金申请表

第二篇:蚌埠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10年

蚌发[2010]14号 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

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2010年6月1日

链接:http:///detail/news.asp?id=427

5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对工业的支持力度,抢抓机遇,升级提速,加快调整,奋发作为,努力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制定如下政策。

一、鼓励扩大投入,支持项目建设

1、不断充实完善《蚌埠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列入省“861”计划、省“百千工程”计划、市“3461”行动计划的工业项目,均可列入《蚌埠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

2、支持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列入《蚌埠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且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一定规模的重点项目,根据实际支付前期费用(包括编制项目核准或备案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勘察设计和相关论证等费用)的50%比例给予补助。其中,投资额5亿元以上(含5亿元)的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80万元;投资额1亿元以上(含1亿元)5亿元以下的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30万元。

3、支持企业项目建设。对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的3%给予一次性补助。单个项目补助最多不超过500万元。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的范围为厂房、设备和生产辅助设施。

4、支持大企业投资和入驻。世界500强企业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以及跨国(省或市)工业企业将公司总部、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入驻我市的,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政策支持。

5、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属于国家鼓励类投资项目,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的,按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100万元。

二、壮大企业规模,促进企业发展

6、鼓励企业上规模。对销售收入首次超过一定规模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超过1亿元的奖励5万元,超过5亿元的奖励10万元,超过10亿元的奖励20万元,超过50亿元的奖励50万元,超过100亿元的奖励100万元。

7、鼓励企业多做贡献。对企业入库税金地方留成部分首次超过一定规模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超过500万元的奖励5万元,超过1000万元的奖励10万元,超过2000万元的奖励20万元,超过5000万元的奖励30万元,超过1亿元的奖励50万元。

8、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对为上市融资进行股份制改造、经批准进入辅导期、首次上市发行股票等行为的企业,按照《关于印发蚌埠市促进企业上市融资办法的通知》(蚌政〔2009〕7号)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9、支持企业外联重组。鼓励本市企业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或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进行合资合作,对重组成功的原企业法定代表人一次性奖励实际投资额的2‰。

10、鼓励市外企业在蚌发展。新办或从外地整体搬迁来蚌的工业企业,竣工投产后3年内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按其当年实际缴纳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1%一次性奖励给企业法定代表人,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11、鼓励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对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聘请知名咨询公司编制发展战略的,按企业实际支出费用的5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

12、支持中小企业振兴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设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担保体系建设。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订。

同时,设立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按照《关于转发蚌埠市市区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蚌政办〔2009〕14号)规定,用于在市区内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贷款给予风险补偿,以及对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的担保公司给予贴息和风险补偿。

三、加快园区建设,形成产业特色

13、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用于对工业园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贴息资金实行“总额控制,区别比例,多投多贴”。

14、鼓励工业园区(开发区)形成产业特色。引进的工业项目不符合本区产业集聚发展要求的,可按我市工业布局的要求推荐到其他园区落户。该项目的招商引资指标由引荐县(区)和落户县(区)按照蚌埠市招商引资统计办法规定的比例分享;实现的税收,按照《关于改革完善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蚌政〔2009〕82号)有关规定执行。

15、支持本市企业入园发展。对入园发展的本市工业企业视同新建工业项目,享受市外境内投资者新办企业同等政策待遇。

16、鼓励工业园区(开发区)集约利用土地。对在园区建设三层(含三层)以上标准化厂房的产权单位实行奖励,按其当年实际建成的标准化厂房投资的10%给予奖励,最高奖励不超过50万元。

17、鼓励园区加快开发。鼓励支持在工业集中区和省级以上开发区中设立合作园区,吸引外来投资者对其进行整体开发。自合作园区成立之日起连续6年,合作园区企业增值税、所得税市县留成部分,全额补贴给合作园区。

四、支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

18、支持产业基地(集群)发展。对有牵动性、被国家新认定的产业基地(集群)中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

19、支持产业配套。对本市配套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且本市配套额年增长50%以上的,奖励企业管理团队50万

元,其中40%奖励企业法定代表人。

20、鼓励市外资金投资主导产业。对引进市外资金在我市园区创办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主导产业企业法定代表人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奖励。

21、支持工业行业(产业)协会发展。对新组建的工业行业(产业)协会给予10万元的资金补助。

五、提升创新水平,促进节能降耗

22、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对新认定的国家名牌产品、国家新产品、国家和省市认定的企业研发机构等符合扶持条件的,按照《关于推进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蚌发〔2008〕11号)执行。

23、支持企业研发平台建设。经国家、省、市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自认定之日起2年内企业新增研发设备投入达到200万元以上的,按照企业实际新增研发试验设施、仪器设备等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50万元。

24、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对获得国家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认定的,奖励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研发团队20万元,其中30%奖励企业法定代表人。

25、鼓励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新列入国家级、省级企业信息化试点的工业企业,按信息化项目投资额的5%给予奖励,最高奖励额不超过30万元。

26、鼓励企业节能降耗。对通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后,年节能量达到1000吨标准煤或节电300万千瓦时的企业给予10万元的奖励,同一项目每增加节能量1000吨标准煤或节电300万千瓦时增加奖励10万元,单个项目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已获省级以上节能奖励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再重复支持。

六、健全人才机制,打造发展环境

27、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对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

高级技师到我市企业工作2年以上或创办企业的,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确认后,其年工资薪金所得超过10万元部分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个人。

28、为企业家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每年对纳税大户进行表彰。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家,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对符合条件的外地来蚌投资企业家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或颁发“大禹奖章”。

29、不断加大财政资金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市、县(区)分别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实行总量控制和预算管理,由财政部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以后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随工业税收增长幅度同比例增加。

七、其他

30、在本市区域内注册的工业企业,不分所有制以及隶属关系,均属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31、市本级企业由市级财政兑现,区属企业由市、区各按50%的比例兑现。三县范围内企业由各县参照本政策自行兑现。

32、凡已享受“一企一议”、“一事一议”、合芜蚌自主创新政策支持的园区、单位、项目和人员,不重复享受相关政策。

33、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弄虚作假,以权谋私,敷衍塞责,否则,将严格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34、本政策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本市以前出台的相关文件与本政策不一致的,按本政策执行。

35、本政策由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

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工业强县”战略,为更快更好地把我县建设成为闽粤赣边际强县,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快我县工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

一个导向,以资源为导向;两个注重,注重发挥电力的优势,注重效益;三大产业,稀土工业,矿产品加工业,果品精深加工业。充分发挥我县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培植壮大主导产业。

二、发展目标

一是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工业各项指标。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年产值达到3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0亿元,年缴纳税收总额1.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5%以上。其中,稀土产业达到年产值12亿元、工业增加值4.1亿元、年纳税8000万元;矿产品加工业达到年产值5亿元、工业增加值3亿元,年纳税5000万元;果品加工业实现1/2的果品加工分级销售,年加工量6亿斤,产值12亿元,增加值2亿元,年纳税3500万元。二是培植一批税收过十万元、超百万元、达千万元的企业。力争培植税收过十万元的企业50家、税收超百万元的企业20家、税收达千万元的企业10家。三是我县工业各项指标在全市的排名前移。

三、发展措施

1、抢抓发展我县工业的良机。一是我县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电力资源和果业资源。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稀土、钨、钼、锡、铜、铁、铅锌、钾长石等30多种,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小水电资源也极为丰富,已建成13.7万千瓦装机,年发电量达3亿度;我县果业总面积已达37万亩,年产鲜果5亿斤以上,这些都为我县加快工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二是我县已初步具备了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在全市确立的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中,我县就有稀土和果业两大产业集群;三是稀土等矿产品加工业发展形势良好,为我县稀土等矿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2、强化对工业工作的领导。成立“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经济贸易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矿管局、工业园区办、外经贸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副主任。全县涉工政策、产业规划、项目安排、企业改革、监督考核以及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运行协调等重大事项由“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的外出费作为办公室工作经费。

3、营造发展工业的良好氛围。一要大力营造发展工业的舆论环境。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宣传“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加快经济发展”的思想,把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集中到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工业上来。二要加强对重点企业(项目)、优秀企业及优秀企业家的宣

传报道。宣传部门应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渠道加强对重点企业(项目)、优秀企业及优秀企业家的宣传报道,进一步营造发展工业的良好氛围。三要完善、汇总各项奖励政策。每年召开加快工业发展工作表彰大会,对有功人员、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奖励。四要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社会地位。营造良好政治氛围,把优秀企业家作为评优表彰的重点对象,鼓励企业家参政议政,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和社会地位。通过努力,全县上下形成一种议工业、抓工业、主攻工业、服务工业的良好氛围。

4、加大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一要按照国务院(2005)28号文件要求,全面整顿规范矿业秩序,严厉打击各种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足额征收矿产开采中的各种税费,取消所有开矿企业(项目)的税费优惠。成立矿产资源管理领导小组,统筹全县矿产的规划、开采、利用和管理。二要加大稀土整治的力度,规范稀土的开采、加工、运输行为。三要依法做好优势资源的整合工作,严禁大矿小开,浪费资源。四要努力延伸产业链,资源向深加工的下游企业倾斜配置。凡是优势矿种,一律不得卖原矿,必须经过一道或几道加工工序后方可出境。五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本县矿产资源规划设置采矿权,进一步完善探矿权、采矿权申请的延续、变更和注销等相关管理制度。按照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探矿权的设置必须符合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经审核后方可进行探矿作业,并向深加工企业倾斜,在同等条件下,深加工企业具有优先权;采矿权的取得一律采用招、拍、挂的方式,按照程序逐级上报,按规定审批。凡有深加工的矿种,必须以有或建设深加工企业为准入条件,深加工企业方可参与招、拍、挂;采矿权的转让必须按照程序,依法批准,并向深加工企业转移。通过各种措施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延长企业的生命力,引导矿产品加工企业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要完善矿产资源税费与经营量消耗挂钩的管理措施,积极探索尾矿综合利用与强化安全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机制,增强地质勘查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

5、搞好产业规划,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一要聘请业内专家作为我县工业发展顾问,和专家建立长期的良性互动关系,指导我县工业加快发展,特别是对我县三大主导产业的产品方向选择、产品的规模、循环利用和安全生产等进行较为具体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及与之配套的项目库。二要围绕主导产业规划,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变招商方式,创新招商手段,突出产业招商。要完善公平、合理、稳定的产业招商政策,确保企业进得来、稳得住、见效快。对影响大、经济拉动大的项目,要实行“一事一议”,“一厂一策”,通过更加优惠的政策,引进有资金,有技术,能延伸产业链,在行业中有优势的战略投资者落户寻乌,提升产业发展的水平。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机制,把全县的利益、引资单位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协调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进大企业、大财团,推动工业的快速发展。

6、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要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国营稀土矿废弃矿区土地,扩大工业园区面积,完善电力、用水、物流仓储、电信设备、有线电视等生产、生活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工业园区建设与工业发展相适应,为工业项目实现规模发展、集约发展搭建优质平台。二要做好电力设施和电力供应的配套服务。继续实施好农网和城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稳步推进电力资源整合工作,确定符合我县实际的主导产业供电价格,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园区。

7、加大对重点企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一要建立重点企业(项目)帮扶制度,切实为企业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每年确立一批重点企业(项目),落实帮扶责任单位和帮扶任务,实

行重点帮扶,帮助企业做好环评、安评、生产准入、许可、质量认证、名牌产品申报、免检产品申报等工作;帮助解决重点企业(项目)在引进、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和困难;县“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抓好督查、调度工作,定期召开调度会、协调会和现场办公会,督促各责任单位帮助企业及时地了解情况,跟踪进度,解决问题,年终要进行考核、考评,对服务好、贡献大的单位给予表彰。二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金融机构要与各重点工业企业(项目)加强协作,每家银行要确立几个重点企业(项目)作为银企联系对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8、促进全民创业。进一步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一要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补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对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项目)技术改造进行贷款贴息;对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的进行补助;对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对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等。二要使果品加工企业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产业化水平。三要扶持一批个体工商户转变成企业法人。

9、加大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积极融入企业家人才市场,产生具有较高层次和创新能力的优秀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力争早日建立起一支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力度,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政府与企业联合培养、引进企业人才的机制,研究学校、企业、政府联合培训工人的途径,利用“职工培训”、“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大批产业工人。要提拔重用懂工业经济、有能力、有贡献的干部和人才。

10、加大环境整治,优化发展环境。一要规范涉企收费管理。积极推行收费许可制度、收费明白卡制度、收费公示制度,规范收费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严格执法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切实改变“以罚代管”、“执法就是收费”等现象,杜绝“三乱”行为。二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整理、完善和规范招商引资的各项政策,引导、鼓励外来资金和本地资金投向工业领域。三要强化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创建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坚决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损害企业利益的非法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办”要进一步发挥优化发展环境的作用。四要大力整治企业周边环境,维护企业合法利益,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第四篇:抓住机遇加快来宾工业发展

抓住机遇加快我市工业发展

——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视察来宾时的重要讲话体会

作者:覃彦儒

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6月5-6日视察来宾时强调: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努力把来宾建设成为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郭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新明确发展定位,加快工业发展。

一、明确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

从区位上看,我市地处中南、西南地区与东盟经济圈的连接地带,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功能和特点。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必然会加速上述经济圈之间生产要素的整合、流动,加快各经济圈的交流合作,使我市在多区域合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加突出。从交通上看,我市公路、水路、铁路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比较完善,有利于成为北部湾经济区与中南、西南地区对接的大通道。特别是黔桂、湘桂铁路线扩能改造以及柳州至南宁段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将为北部湾经济区与中南、西南地区在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对接方面注入更大活力。从产业上看,我市的电力、矿产、农产品、劳动力等资源十分丰富,而且电力、糖业、冶金、造纸、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有利于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加工制造业的腹地。我市应紧紧围绕建设新兴工业城市和区域性商贸中心战略目标,着力打造全国糖业基地、冶金工业基地、建材工业和茧丝绸工业基地,使来宾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腹地。

二、明确工作重点,加快工业化进程

由于工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是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工业化作为我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要求全市上下坚持以工业立市的思想不动摇。我市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相对于全国、全区经济发达地区,我市工业发展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工业经济仍处于投资拉动阶段。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加大投入,大上工业项目不动摇。又因为我市自身的积累有限,项目投资主要依靠招商 1

引资,特别是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因此必须狠抓招商引资不动摇。一句话,就是必须大力招商引资,大上工业项目,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为达此目的,建议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建设,加快建设标准厂房,“筑巢引凤”。继续完善我市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对市工业园区“一区三园”的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进行整合,进一步统筹管理。强化工业园区行政管理职能,提高其办事效率,以利于激发工业园区的发展活力。

(二)破解工业用地瓶颈问题。应抓紧完成我市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以及来华、凤凰、迁江三个工业园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同时组织强有力队伍突破征地拆迁工作中的难题。在这项工作中,各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防止政出多门,口径不一;既要深入细致,又要当机立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机动,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现实情况。

(三)着力解决资金难题。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城市建设和企业发展所遇到的资金难题。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建投资公司和工业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建议把城区、工业园区的国有土地、税收返还和其他国有资产注入上述公司,或者直接把市土地储备中心并入市城建投资公司,以提高他们的融资能力和担保能力。用好用足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贷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上市发行股票等方式进行融资,通过市场机制获取扩大再生产、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和经营水平所需的资金。加快建立和运作工业投资担保公司,为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

(四)加快实施电冶结合。这对我市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极为重要,关键在于如何解决电价偏高和供电不稳定问题。目前看来,依靠主电网供电难以解决电价偏高问题,建设地方独立电网和建设自备厂房需要很大投资,唯有发展直供电是比较理想的办法,因为我市电力企业和冶炼企业集中分布在兴宾、合山、忻城一带,就近直供电,成本较低。根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的《电力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试点暂行办法》(电监输电[2004]17号)规定,向自治区争取把我市列为全区电冶结合试点,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努力促成桥巩水电站向迁江铝项目直供电、来宾A电厂向汇元锰业公司直供电。

(五)加快交通要道建设。全力争取国家、自治区重大交通要道建设项目,形成与发达地区和经济热点地区的交通对接,是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工程。目前已形成南北交通大动脉贯通我市,这对我市背靠中南、西南地区和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十分有利;但是东西向交通要道尚未形成,这对于我市承东启西,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以及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辐射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此必须加快贯通我市、连接东西的高等级公路建设。近期要尽快修通武宣—桂平以及忻城—都安、忻城—宜州、忻城—上林4条二级公路。同时要极力争取平果—梧州高速公路来宾段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水运通道方面,要加快来宾港建设,加快红水河航道来宾—武宣—桂平段疏浚工程,打通红水河—黔江—西江—珠江黄金水道。

(作者系中共来宾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第五篇:蚌埠市工业产业调查报告

蚌埠市工业产业调查报告

蚌埠市经济委员会

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加快我市工业发展,提升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必须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市委书记梁卫国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调研指导工作时指出“要充分利用集聚生产要素的平台作用,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强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吸引和带动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形成聚集度高的产业集群,并提升产业层次,形成产业特色”。蚌埠“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8765”工业振兴工程。同时,要构建六大特色产业集群。为了解我市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探讨我市工业发展思路,实现“十一五”工业发展既定目标,我们做了此次调研。

一、蚌埠市工业产业基本现状

蚌埠市是一个以加工制造业为主,拥有机械、化工、电子、医药、建材、冶金、纺织、烟草等34个行业、200多个门类的综合性老工业城市。主要工业产品70余种,其中国家级新产品15项,省级名牌产品21项,经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38个。2005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12.6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96.48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07.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6.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1.40。经过不断的结构调整,已初步形成精细化工、专用机械及汽车零部件、玻璃及玻璃深加 工三个优势产业。2005年,三大优势产业实现工业现价产值

亿元,同比增长

%,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其中,化工累计完成现价工业产值63亿元;专用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实现产值28亿元;玻璃及玻璃深加工实现产值8亿元。纺织、卷烟、酿造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2005年分别实现产值 万元,万元和,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8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

经过全市共同努力,目前我市工业发展思路明确,目标已定。蚌埠“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8765”工业振兴工程:力争突破80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打造7大产业基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0户;力争实现500亿元工业投资。规划为我市工业发展构建了宏伟蓝图,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结构调整趋向合理,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已初步形成三大优势产业,并逐步发展壮大,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同时涌现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的大型企业。与此同时,工业性投资持续增加,技术进步取得明显进展。传统产业已形成相当规模。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丰原、华光等企业为依托的具有一定优势和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工业园区发展顺利,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园区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到2005年底,全市共有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6个,已建成面积41.9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数679 户。高新技术开发区已经成功吸引香港伟业集团、台湾大乔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园。园区已成为产业集聚的重要推动力和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取得明显进展。2005年全年实际到位外资1.16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47.25亿元,同比增长40%。2005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大,出口国别和地区达到105个。

然而,我市工业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大企业少,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偏低;结构升级相对滞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工业竞争力相对不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加工度产品偏少;缺乏大项目支撑,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在发展产业集群方面,我市尚未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虽然我市产业门类众多,但规模较小,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全市没有一家企业达到百亿元以上规模,超十亿元企业仅4家。行业内的企业未能形成相互依存的分工协作体系,产业链中相关企业联系不强;企业间技术能力参差不齐,无法达到配套企业的技术要求和发展进度。

二、全市主要工业产业结构分析

1、化工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全市有精细化工企业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拥有丰原集团、八一化工、环球药业、天润化工等骨干企业,产品涵盖原料化工、生物化工、医药、农药、化肥、涂料、化学助剂、试剂、粘合剂、香料、食品添加剂、橡胶制品等多个门类,形成了一批拳头产品。柠檬酸、燃料酒精、L-乳酸产量国内第一位,邻苯二胺世界第一,硝基氯苯世界第二位,赖氨酸国内第二位,加氢法对氨基苯酚、扑热息痛、肝通国内第一位。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加速。产品链不断加长,呈交叉发展之势。以丰原集团为龙头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具有500万吨/年粮食加工能力,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化生产。八一化工集团主要产品为有机化工中间体,在国内可延伸生产80多个产品,广泛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香料及橡胶制品等行业,产品链越往下延伸,技术含量越高,效益越好,污染越少。目前我市用八一化工产品向下加工产品有一批企业,如海兴化工、九采罗、族光、虹桥、永艳、八一药业等一批企业,达到20多个产品,这些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产业集群雏形。天润公司拥有生产能力为3.5万吨/年的苯酐装臵及生产能力1.8万吨/年聚丙烯酰胺生产线,还拥有年产1000吨油田化学品和1500吨富马酸装臵各一套,技术国内先进,市场前景很好。该企业规模正迅速扩大,将形成我市精细化工产业又一重要力量。“十一五”期间精细化工要进一步加强规划,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相互配套,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加强市场竞争力,做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2、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已具备发展产业集群条件。我市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通过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努 力实现产业规模的提升,已形成压缩机、消防车、起重机、数控铣床、家用机床等一批机械装备生产企业;形成了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刹车蹄(片)、滤清器为主导,汽车油箱、车轮、油缸、变矩器等为有力补充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群。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正在形成,汽配产业园围绕自身整车建设项目,发动机、制动系、悬架系、表面涂装等相继建成或正在实施,铸造、锻造、汽车覆盖件模具、冲压焊接件、发动机零部件、带钢等项目巳经规划,集聚效应正在形成;以安瑞科、安利机械、昊方、晶菱机床、滤清器、汽车油箱等公司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已形成年产800台压缩机、500台起重机、100万套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100台数控铣床、60O0万套滤清器、30万套汽车油箱的能力,规模正在壮大。

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初步具备发展产业集群条件。虽然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存在企业规模总体偏小、总量不大、研发能力偏弱、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但经过结构调整,形成了一批在全国业内有影响的知名品牌。滤清器、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刹车蹄(片)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空调电阻器、变矩器、汽车音响电路、低温启动装臵等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汽车轮辋、汽车油箱、滤清器、消声器、汽车专用电子及集成模块进入整车企业,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销售市场,较大地提升了蚌埠在全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地位。尤其是我市滤清器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生产企业已达70家之多,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成为国内四大滤 清器生产基地之一。我市滤清器产业具有发展快、技术相对领先、产品种类多、市场分布广等特点,由于其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发展滤清器产业具有良好的前景。依据我市滤清器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我市滤清器产业已初步具备发展集群化条件。

3、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现有规模以上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企业12家,产品范围涉及电子显示材料、新型建材、玻璃容器、特种玻璃、浮法玻璃及其深加工产品等领域。主要企业有安徽华光玻璃集团有限公司、蚌埠盛通玻璃有限公司、盛世光学玻璃有限公司、鑫民玻璃有限公司和奥普光学玻璃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其中安徽华光玻璃集团有限公司是集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全国最大的信息显示材料生产基地、安徽省唯一的浮法玻璃及深加工产品的生产经营基地,产品包括在线镀膜玻璃、ITO导电膜玻璃和汽车挡风玻璃等,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盛世光学玻璃有限公司拥有的国内首创超宽幅光学玻璃连熔生产线及其产品获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证书,已列入国家火炬项目计划。另外全市保温瓶胆年产量已突破5000万只,占全国产量的1/3左右。

4、纺织产业尚须整合。我市拥有纺织及服装企业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7家。产业门类已包括棉纺、毛纺、麻纺、丝绸、针织复制、针织机械、印染、服装、化纤、产业用布等十多个门类,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和“十五” 重点改造提升的产业之一。近年来经过不断发展和结构调整,一批企业快速成长起来。主要产品毛纺行业已具备从原毛初级加工到毛纱、绒线、毛纺面料、高档服装等多种产品的生产能力,曾是安徽省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毛纺生产基地。已形成年生产精纺呢绒150万米、粗纺呢绒100万米、绒线(毛线)700余万吨的生产能力。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宏业毛纺有限公司、安徽宝安毛纺有限公司等。棉纺织及印染业现有各种坯布纺机10000多台,各种纱锭近30万绽,年生产坯布2亿米、纱5万吨、年印染坯布能力为7000万米。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7家,其中规模较大的安徽华皖碳纤维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国最大生产灯芯绒企业,另外还有麦科特安徽纺织有限公司、安徽大宏纺织有限公司、安徽省锦绣纺织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服装已形成年产各类服装1000万件(套)、革皮服装30万件的能力。该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8家。目前规模较大的企业有蚌埠市瑞丰制衣有限公司、五河县服装总厂、蚌埠市兴光服装公司等。其它,如针织、化纤、产业用布等均已形成一定生产能力。目前,我市纺织行业的主要特点一是产品种类多、门类齐全;二是企业数量多,互相合作少;三是产业聚集度高,规模普遍偏小。从我市纺织产业结构看,其上下游产品已具备配套条件,甚至达到一条龙生产。但由于企业间缺乏信息交流,互不了解;同时,部分企业新上项目没有经过本地区调研,匆忙上马,所生产产品由于规格问题,无 法配套本地企业,致使80%以上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销售在外地,难以形成本地企业间的合作。发展我市纺织产业集群,首先要全面开展我市纺织产业调研,摸清产业状况;其次,尽快成立纺织行业协会,加强信息沟通,制定行业规划;三是通过政府政策引导、扶持和协调,对纺织产业进行整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5、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虽小,但发展潜力很大。我市信息产业现有各类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34户,产品有电子仪器、液晶显示器、导电膜玻璃、力敏传感器、导电膜玻璃、电阻器、二极管、集成电路、电子接插件、应用软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为30201.76万元,利税为5381.31万元。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较强的基础优势和技术优势。现有蚌埠财经大学、蚌埠学院、蚌埠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和中国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第40、41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第214研究所等一大批科研单位,具有先进的技术检测手段和高科技的开发能力,拥有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产业技术工人。一批以安徽华益导电膜玻璃有限公司、蚌埠双环集团公司、拓普森电池有限公司、安徽亿多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新兴企业已经或正迅速形成亮点。另外,省“十一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已将我市列入信息显示材料产业基地,对我市信息产业发展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目前我市信息产业有条件形成产业聚集化生产的是传感器行业。蚌埠曾是全国三大传感器生产基地之一,在全国传感器行业中占重要位臵。省信息产业厅有关领导亦非常关注其发展。目前我市从事传感器生产的企业有23户,专业加工传感器应变梁的机加工企业10余家,从事应变梁热处理及表面处理的企业3家。资产总额2000余万元,占地约12200m²,现有职工400余人。具有年产各类力敏传感器8万只,各类应用仪器6000台的生产能力。其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一定规模的有蚌埠高灵传感系统有限公司、蚌埠长达力敏仪器公司、蚌埠天光测控仪表厂和蚌埠日月仪器研究所四户民营企业。其中蚌埠高灵传感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技术水平及各项技术指标居国内领先,是2005年省科技厅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我市传感器产品可与我市很多企业形成配套,如蚌埠起重机厂生产的吊车的限力器、称重显示器等,安瑞科压缩机有限公司生产的压缩机进气口、出气口和工作腔的压力显示器等,蚌埠天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化工原料系统上需安装千余只压力传感器和变送器等。我市传感器产业目前规模虽小,但由于企业数量多,产品用途广泛,附加值高且无污染,因而发展潜力很大。应通过扶强扶优将蚌埠高灵传感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尽快做大做强,把新型高精度压力传感器作为龙头产品,以政策引导传感器制造业的内部关联,形成力敏传感器及其应用仪器产业集 群。同时,充分利用好驻蚌41、214研究所的技术优势,开发与其配套的传感器应用仪器、仪表及相关应用系统,将我市传感器产业做成大产业,使之成为国内压力传感器及其应用产品的产业基地。

三、我市工业应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道路

(一)培育三个产业基地

1、机械装备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汽车零部件以汽配五金产业园为龙头,以蚌埠滤清器有限公司、蚌埠汽车油箱有限公司、昊方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基础,重点建设好铸锻、模具、制动系、五金等项目,重点发展汽车发动机、刹车蹄、刹车片、球头球销、摩擦材料、车轮、滤清器、空调离合器、油箱等产品,形成年产6万台汽车发动机、1亿只汽车刹车片、600万套汽车球头球销、3000万套汽车模具、3600万只汽车摩擦材料、125万套汽车减振器、500万套汽车空调离合器、200万套汽车钢圈、85万套汽车车轮、50万套汽车消声器的生产能力。机械装备以安瑞科、安利机械、晶菱机床等公司为骨干,重点发展压缩机、数控机床、起重机、消防车等主导产品,形成年产1000台螺杆压缩机和天然气压缩机、1000台普通升降台铣床、500台数控铣床、12万台油缸、3.5万台液力变矩器、1.8万台机床、700台汽车起重机、1600套高集中度聚焦太阳能光伏发电装臵、400辆中低压消防车的生产能力。

2、丰原生物质产业基地 以丰原集团为主导,充分发挥我市农产品深加工和生物技术的比较优势,用足用活国家中部崛起政策和能源替代政策,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重点发展生物乙烯、环氧乙烷及其衍生产品、燃料酒精、聚乳酸及其衍生产品、无毒增塑剂、油漆涂料的无毒溶剂等系列产品,在我市形成年产80万吨工业酒精和燃料酒精,30万吨生物乙烯和30万吨L-乳酸延伸产品的生产能力。强化桔杆利用技术攻关,强力推进桔杆转化利用,拓展原料范围,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建成一批桔杆加工企业。积极利用我市现有的生物发酵技术和化工分离技术,深入研究生物质利用技术,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力争“十一五”未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物质产业基地。

3、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业基地

以安徽华光玻璃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以蚌埠盛通玻璃有限公司、盛世光学玻璃有限公司、鑫民玻璃有限公司和奥普光学玻璃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为骨干。重点发展优质石英砂、优质浮法玻璃、超白浮法玻璃、汽车安全玻璃、超厚超宽玻璃和玻璃镜片等主导产品,形成年产50万套汽车安全玻璃、600万片树脂镜片、1.8万吨超厚超宽玻璃的生产能力。积极发展光学玻璃、玻璃器皿等日用玻璃产品,形成年产8000万付光学玻璃镜片、60万件光学玻璃、5000万片树脂镜片模具、7亿只日用玻璃器皿的生产能力。加强玻璃装备与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重点开发功能玻璃、工艺玻璃,发展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到“十一五”末,力争建成国内有影响力的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业基地。

(二)发展五个产业集群

1、滤清器产业集群。

以蚌埠滤清器有限公司、金威滤清器有限公司、同升滤清器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其它滤清器公司为依托,大力开发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滤清器产品。加强与国内外汽车生产厂家产品配套的同时,力争车用滤清器总生产能力占全国30%以上,建成全国最大的滤清器产品生产、出口企业群体。到2010年,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滤清器产业集群。

按照我市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应加快推进我市滤清器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规划、引导和扶持,尽快做大做强核心企业,开发新品,提升品牌,延长产业链,加强与整机厂家配套。通过已组建的滤清器产业协会,制定规划,交流信息,协调沟通,规范行为,杜绝盲目发展和恶性竞争,力争将我市滤清器产业建成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2、硝基氯苯系列产业集群。

以八一化工集团为龙头,以海兴化工、九采罗、族光、虹桥、永艳、百仕、八一药业等为骨干,以八一化工集团的硝基氯苯系列产品为主导,大力开发衍生产品,延长产业链,通过实施2.5万吨/年对酚综合利用项目、1.5万吨/年对(邻)氨基苯甲醚生产线改造等项目,扩大硝基氯苯系列产品的生产规模,形成国内最大的硝基氯苯系列产品生产企业群体。到2010年,形成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硝基氯苯系列产品生产企业集群。

3、纺织产业集群。

以骏晖公司、瑞丰制衣、富达服装等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我市纺织品面料齐全的优势,提升现有服装生产企业的装备和技术水平,积极发展免烫灯芯绒、大豆蛋白纤维毛条等面料的服装新品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创名牌服装为重点,提高我市服装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到2010年,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服装加工企业集群。

4、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

以蚌埠双环电子集团公司为主体,不断加快电阻器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将精密片式电阻、厚膜功率型电阻器、精密片式分流器、车用电阻器、军工及国家重点工程配套产品作为主攻目标。建成2亿只汽车用电阻器项目,规模达到国内同行业第一,占国内市场份额30%以上,成为国内最大的精密电阻器生产集群。以高灵传感器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长达力敏传感器有限公司、天光测控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新型、高精度压力传感变送器,加速研究集成化、智能化传感器与变送器,形成国内最大的力敏传感变送器生产企业集群。到2010年,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集群。

5、专用机床产业集群。

以蚌埠晶菱机床制造有限公司、金洋家用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蚌埠家用机床厂等企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各类专用机床产品,积极利用先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高技术数控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到2010年,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专用机床生产企业集群。

四、发展产业集群的对策和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协调、指导、监督和服务等方面的功能。积极利用产业引导政策的制定来间接干预和指导产业集群的发展,平衡资源投入,优化产业集群结构,引导产业发展方向,规范企业行为,防止集群内部成员企业间的盲目竞争和重复建设。要营造开放的、宽松的投资创业环境,保护企业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尽可能地降低投资、创业、企业经营和企业扩张的成本,让投资有利可图,调动民众的创业积极性。引导建立行业自律性组织,加快推动行业协会的组建工作,共同规范市场秩序,制止无序竞争。

(二)发挥园区主要载体作用,带动产业集聚。把工业园区整合为产业功能区。要按照功能区的发展方向,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整合工业园区。明确工业园区定位,以大项目和增量投入带动园区整合。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引导外来投资、企业新建和老城区企业退城进园。

(三)抓住重点环节,增强产业集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抓紧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发展。谋划龙头项目,全力扶持和培育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使之成为集群的核心主体。通过产业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企业集聚和配套,实现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注重引导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横向配套协作,鼓励企业拿出产业链上的某一功能模块与别人合作,进行专业生产,形成良好的区域产业链。

(四)构建公共平台,形成有利于产业集聚的运行机制。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有一套完整的以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服务为重点的支撑服务体系。因此,要进一完善和发展政府服务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为业已形成的产业群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要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施行鼓励对同一产业进行持续的资金、技术投入的政策,培育和发展其优势产业。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引导企业通过专业化提高技术、扩大规模推动产业快速升级。制定特殊的政策,促使决定性影响地区竞争力的高技术、高管理、高增值企业脱颖而出,持续扩张;重视吸引与本市产业有关联的国内外高技术、高管理、高增值企业来本地落户。

(五)大力支持技术创新。要构建两个技术创新平台,即全社会的公共研发平台和特色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平台。提高政府对通用技术的开发投入,鼓励产业集群同大学、科研院所联姻。围绕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选择技术攻关课题,组 织行业关键技术、工艺的研究开发,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建立重点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基金,运用财政贴息、税收返还等政策手段,引导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逐步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

〇〇六年九月十三日16

下载蚌埠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2010年[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蚌埠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2010年[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工业强县建设步伐实施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加快工业强县建设步伐实施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对陕南提出了突破发展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对旬阳提出了率先突破发展的新要求。工业作为旬阳县域经济的......

    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促进乡镇加快发展(5篇)

    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促进乡镇加快发展 ——在XX市上半年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中共XX镇委员会XX镇人民政府 (2010年8月5日)XX镇位于XX市XX区东南部,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全镇辖18......

    加快工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

    加快工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政府《加快工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及《泾川县关于加快工业发......

    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并强调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石门的优势在资源,发展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

    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并强调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石门的优势在资源,发展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

    加快县域工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加快县域工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一、县域工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我县依托独特富硒资源优势和矿产品优势,科学规划指导,精心服务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板石、水泥、页岩砖、花岗岩为主的......

    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5篇模版)

    文章标题: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各乡(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县机关各部门:为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制定本意见。......

    加快工业发展实现后发赶超

    加快工业发展 实现后发赶超2012-02-17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是指导贵州及毕节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