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创业就业工程”的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07:1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创业就业工程”的意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创业就业工程”的意见》的通知》。

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创业就业工程”的意见》的通知

索 引 号:

分 类:

发布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文日期: 2014-10-21 15:31

名 称: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创业就业工程”的意见》的通知 文 号: 内党办发〔2013〕14号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创业就业工程”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4-10-21 15:31 浏览次数:133

内党办发〔2013〕14号

各盟市委,盟行政公

《关于实施“创业就业工程”的意见》已经自治区党委、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抓好创业就业工作,是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重要一环,对于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区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激发各族群众创业就业的动力和活力,着力促进创业就业,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全区实施“创

(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区目标和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扶持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以发展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突出抓好职业教育中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深入实施创业就业5项计划,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服务均等、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推动形成全社会积极创业、努力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

(二)——发展拉动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鼓励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加强对创业者的服务引导,激发创业活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

——培训提升就业。以职业教育中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健全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创业就业

——合力推动就业。明确创业就业工作责任,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各有关

(三)到2015年底,实现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力争达到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每年转移就业240万人,力争达到260

(一)充分发挥产业发展拉动就业的作用,重点围绕推进自治区“五大基地”建设及发展相关产业,1.拓宽农牧业就业渠道。依托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扶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吸纳就业能力。着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在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扩大就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批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到2015年底,实现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返乡创业和就近就地稳定转移就业145万人,力争达到155

2.重大项目拉动就业。重点围绕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及相关产业发展,在实施重大项目时统筹考虑扩大就业问题,积极吸纳当地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制定政策措施,督促项目建设主体履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社会责任。在项目可行性论证环节,要把吸纳就业作为主要论证内容;在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有吸纳就业的具体安排;在项目开工建设时,要明确吸纳就业的岗位和人数,并做好用工招聘、职业培训等工作;在企业生产运营时,督促企业及时兑现就业承诺并签订

3.发展服务业促进就业。按照把我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要求,着力推出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在景区建设、特色民族餐饮、旅游商品营销等环节扩大就业。到2015年,旅游业直接、间接从业人员分别达到50万人、200万人。全面提升家庭服务企业发展水平,培育一批服务规范、拥有自主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连锁家庭服务企业或企业集团,打造家庭服务业骨干企业200户,家庭服务消费需求满足率达到60%以上。大力开发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服务等就业岗位,到2015年底,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以上。围绕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商贸服务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4.增强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围绕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向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基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聚集,与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专业化协作关系,从事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提高就业

(二)改善创业环境,强化创业服务,搭建创业平台,创建创业型城市。到2015年,全区扶持成功创业12万人以上,力争带动就业40

1.改善创业环境。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应向城乡创业主体开放。适当放宽初始创业者申办企业的限制,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按国家税法现行规定上限2万元执行,对带动就业人数较多的创业项目和贷款担保基金充足的地区,小额担保贷款最高贷款额度单笔提高到30万元,对就业困难的初始创业人员

2.强化创业服务。健全创业服务机构,加强创业项目库建设,组建创业专家服务团,为创业者开展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服务。积极推动创业服

3.加强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科学制定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总体规划,依托现有产业园区、专业市场,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重点建设100个标准化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

4.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完善创业工作政策扶持体系、指导体系、培训体系、服务体系和工作考核体系,稳步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力争新增2个盟市进入国家级创

(三)组织实施重点人群就业计

突出重点人群,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和复员转业军人

1.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认真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内政发〔2013〕4号)精神,积极拓宽就业领域,鼓励各类企业和科研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引导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允许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地进行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并纳入当地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范围。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对贫困家庭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从2013年起,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所需资金按规定列入就业专项资金支出范围。鼓励蒙古语授课大学生辅修宜于创业就业的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或相关课程。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考录招聘中,录用蒙古语授课毕业生不低于政策规定的比例,旗县以下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蒙古族和“三少民族”人口聚居旗县以下机关事业单位,以及特种行业,可根据实际需要提高录用(招聘)比例。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从2013年起,将创业培训补贴政策期限从目前的毕业年度调整为毕业学年(即从毕业前一年7月1日起的12个月)。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

2.推动农牧民转移就业。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农牧民工在城镇就业、落户、子女就学、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动农牧民工享受同城同工同酬待遇。加强区内外劳务协作,积极开辟劳务市场,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转移就业示范点的作用,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劳务输出品牌,扩大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

3.推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规范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失地农牧民等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程序,建立健全社区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重点帮扶、失业人员动态管理、就业回访、岗位储备等制度,及时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等多样化服务。适度开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公益性岗位,妥善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到2015年底,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

4.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就业工作。鼓励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拓宽退役士兵就业渠道,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退役士兵,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税费减免、贷款、户籍管理和创业扶持等优惠政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维护岗位和扶持建设项目的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优先招录退役士兵。退役大学生士兵参加公务员考

(四)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对劳动者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创业就业能力。到2015年底,全区累计实现城镇职业技能培训40万人以上,农牧民工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0万人以上,创业培训15

1.优化大中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大中专院校要积极适应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对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求,跟踪分析毕业生就业供求趋势,积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交流,推动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专业与工作岗位对接,不断提高

2.完善职业培训机制。加大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力度,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构建以职业院校、技工学校为主体的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占定点培训机构比例达到60%以上。整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民政、农牧业、扶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资金,统筹安排使用,提高资金

3.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市场用工需求,以“订单式”、“定向式”和岗前培训为重点,组织开展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技能培训,清洁能源、煤化工、有色金属加工、现代装备制造技能培训,以及旅游产品加工、销售等技能培训,“订单式”、“定向式”和岗前培训人数占全部培训人数的70%以上,打造100个特色培训职业(工种)品牌。组织实施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特别培训计划”,到2015年底,培训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6万人以上。制定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全区打造50个具有区域特色和品牌效应的标准化实训基地,创建20个盟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

4.加强创业培训。旗县级以上普遍建立创业实训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实训平台。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强化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税

(五)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基本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均等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过程精细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组织一体化、服务主体多元化。

1.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制定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服务平台的机构、人员、经费和建设标准。自治区本级设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继续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加强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五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健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规范服务的市场运行机制。组织实施基层服务平台

2.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针对城乡劳动者求职就业需要,及时收集、发布岗位信息,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信息服务、能力测评、政策咨询服务、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全面推进就业服务实名制管理。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就业援助系列活动、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各类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

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完善劳务派遣制度、劳动用工备案制度。规范企业裁员行为,逐步实现劳动合同制度全覆盖,到2015年,城镇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健全政府、工会、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加强劳动保障专项执法监察和专项整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快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健全仲裁机构与司法机关的联动机制,加大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处力度。到2015年,全区劳动人事争议办案机构实体化率达到95%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95

三、(一)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成立实施“创业就业工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创业就业各项工作,各盟市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切实加强对创业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创业就业工程”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抓好相关工作,(二)完善各项政策。落实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推进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备忘录,扩大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范围和支出项目,加快出台失业保险基金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有关政策。建立和完善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创业就业政策体系。推动创业就业政策与教育培

(三)加大投入力度。自治区重点实施扶持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家庭服务业信息公益性服务平台、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设立实施“创业就业工程”专项奖励补贴资金,建立健全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模式。各地区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根据当地就业状况和就业目标,加大创业就业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扶持力度,积

(四)强化督查考核。定期组织开展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落实创业就业政策、资金投入、工作推进等情况的专项督查,并通报有关情况。加大考核力度,提高新增就业人数和控制失业率等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年度工作考核中的权重。对创业就业重视不够、工作不力的,要予以通报批评,确保“创业就业工程”取得实效。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办

【发布单位】80502

【发布文号】内政办发[2001]50号 【发布日期】2001-11-30 【生效日期】2001-11-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自治区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内政办发[2001]50号2001年11月30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区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使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根据《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 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实施国家公务员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公务员恪尽职守、勤政廉政、开拓创新,为公务员的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提供依据。

第三条 第三条 考核国家公务员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和注重实绩的原则,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

第二章 考核对象

第四条 第四条 考核对象为我区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含依照管理单位)的国家公务员。

(一)转任或调任的国家公务员,由其转任或调入的现工作单位进行考核,并在考核中确定等次。其转任调任前的有关情况,由原单位提供。

(二)军队转业干部,由接收安置单位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转业前的情况,参阅干部转业时的鉴定。

(三)挂职锻炼6个月以上的国家公务员,在挂职期间由挂职单位提供情况,原单位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

(四)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属新参加工作的,对其进行考核,只写评语,不定等次,考核情况作为转正、任职、定级的依据;对录用前已有工作的,对其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

(五)单位派出脱产学习、培训的国家公务员,由原工作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等次依据学习成绩、培训情况确定。非单位派出,但经单位同意脱产学习的国家公务员,超过考核6个月的,不予考核。

(六)病、事假合并累计超过6个月或事假累计超过3个月的国家公务员,不予考核。

(七)在本考核内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不予考核。

(八)接受立案审查尚未结案的国家公务员,只进行考核,暂不写评语,不定等次,待问题查清后再行确定。

(九)受警告处分(包括受党内警告处分)的国家公务员,要对其进行考核,但在受处分的当年不得定为称职以上等次;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包括受党内严重警告以上处分)的国家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只参加考核,不确定等次,考核情况作为解除处分的依据。属于故意违纪的,受处分的当年可定为不称职等次,在解除处分的当年及以后按正常情况对待。

(十)对应参加考核,本人拒绝参加的,可直接确定为不称职等次。

第三章 考核内容与等次

第五条 第五条 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德,主要考核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社会伦理道德、人品等要素。

能,主要考核政策理论水平,本职业务工作能力,策划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等要素。

勤,主要考核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精神等要素。

绩,主要考核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实绩和贡献等要素。

第六条 第六条 国家公务员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

第七条 第七条 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标准以公务员的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具体等次标准为:

优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贯彻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讲政治,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忠于职守,依法办事,顾全大局,处事公道;熟悉本职工作及相关政策法规和行政管理知识,在工作中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业务精通,工作主动、有计划性,创新精神强;模范遵守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协作,尽职尽责,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和领导交办的事项。

称职: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贯彻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讲政治,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忠于职守,依法办事,有大局意识,办事公正;了解本职工作及相关工作的政策法规和行政管理知识,在工作中能够贯彻执行;业务熟悉,工作认真负责,有创新意识;遵守机关各项规章制度,有协作精神,工作尽心,能及时、圆满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和领导交办的事项。

基本称职:理论学习一般,廉洁自律方面要求不严,依法办事意识不强,办事公正性差;对本职工作及相关工作的政策法规和管理知识了解一般,在工作中不能较好地理解和贯彻执行,能基本完成工作任务和领导交办的事项;一般能遵守机关规章制度,团结协作精神差,工作无创新,工作不够主动、作风不太扎实,办事拖拉,工作质量、效率不高,或因主观原因在工作中发生明显失误。

不称职:政治思想素质差,弄虚作假,拿原则作交易,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或有贪污受贿行为;政策理论水平低,缺乏本职专业知识,业务素质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7天或一年累计超过15天;经常不能完成本职工作任务或工作质量差,服务态度恶劣,对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严惩失误。

第八条 第八条 国家公务员考核为优秀等次的比例,一般按本地区本部门国家公务员实际参加考核总人数的15%掌握。不同职务层次的优秀等次比例应当合理确定,一般各占本职务层次的15%。国家公务员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可与本部门上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结果挂钩,具体比例由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确定。

第四章 考核方法

第九条 第九条 考核工作要坚持平时考核和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是考核的基础,平时考核重点是日常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出勤情况,以被考核人自我记实和主管领导审核的方法进行。考核以平时考核为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重点是工作实绩,结合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与年终总结进行。

第十条 第十条 考核工作要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扩大考核民主测评的范围,使被考核人的下级、同级、领导都能以适当的形式参加测评,使考核结果能综合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必要时,执法单位、窗口单位要面向社会听取服务对象对被考核人的评议。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考核工作要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在定性考核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考核要素和量化指标体系,逐步推广科学合理的考核量化测评软件,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考核工作要重点考核公务员的工作实绩,也要掌握思想作风、廉政情况和道德品质。要注重考核公务员在单位的工作表现,同时也要注意工作时间以外的遵纪守法情况。

第五章 考核程序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对国家公务员考核要注重实效、简便易行,易于操作、防止繁琐。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考核的程序是:

(一)撰写个人总结。被考核人要按照考核内容的要求,实事求是撰写个人总结或述职报告,并填写考核登记表,全面总结本德、能、勤、绩各方面的表现,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提高改进办法。

(二)在规定范围内总结述职。各级考核机关可根据不同的考核对象,确定相应的总结述职范围。政府机关内设机构人数较多的,可在内设机构范围内总结述职。人数较少的,特别是地市以下工作部门,可在机关范围内总结述职。担任领导职务的述职范围应大一些。

(三)进行民主评议。在听取个人总结或述职报告后,应当进行民主评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测评可采取投票或量化打分的形式进行。测评结果是确定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

(四)确定考核等次。主管领导人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被考核人平时考核情况和个人总结及民主评议情况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的初步意见。考核委员会对主管领导人提出的考核意见进行认真审核,并根据本单位评优比例及总体情况提出考核等次意见,由单位党委(党组)审定后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备案。对被拟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要在报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备案前在本单位范围内予以公示。公示期间对优秀等次人员如有不同意见,考核委员会对反映情况要调查核实,根据核实情况确定最终考核等次。

(五)考核结果反馈。考核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人。《国家公务员考核登记表》须经被考核人签署意见,部门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存档。

被考核人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接到考核结果通知之日起10日内向本机关考核委员会申请复核,考核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复核意见,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复核结果仍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对复核意见不服的,可向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提出申诉。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对国家公务员考核结果的执行。

第六章 考核结果的使用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国家公务员在考核中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国家公务员连续3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或连续5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个级别;国家公务员考核连续2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本职务工资标准内晋升1个工资档次。

(二)国家公务员考核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发给额度相当于本人本12月份基本工资的年终奖金,具体发放办法按自治区有关规定办理。

(三)国家公务员连续2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或连续3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国家公务员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当年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人员,不发给年终奖金,1年内不得晋升职务;有1年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遇有5年正常晋级2年正常晋档不受影响。

(二)当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或连续2年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的,予以降职。降职决定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权限由任免机关3个月内作出。降职后,其职务工资就近就低套入新任职务工资档次。其原级别在新任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的,不降低原级别。原级别高于新任职务对应级别的,降到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并执行相对应的级别工资。

(三)连续2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按规定予以辞退。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国家公务员在考核后晋升工资档次、晋升级别的,按管理权限报批。

第七章 考核机构与管理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自治区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考核时设立非常设性的考核委员会,在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本部门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工作。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考核委员会由部门负责人或者部门负责人授权同级副职、本部门人事等有关内设机构负责人和公务员代表组织。考核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本部门的人事机构承担。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考核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考核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本部门考核工作;

(三)审核国家公务员对考核结果不服的复核申请;

(四)总结考核工作,提出考核结果的使用意见。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是国家公务员考核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考核工作实施办法;组织、指导、监督、检查各部门考核工作;受理国家公务员对复核结果等次不服的申诉;负责对国家公务员考核工作进行审核备案;负责对考核结果使用情况的跟踪调查和督促落实等。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都要建立健全考核审核备案及存档制度。通过审核备案,及时发现问题,严格考核纪律,加强对考核工作的检查指导。对未按要求开展考核工作,逾期不报或未经审核备案的,不按考核结果兑现有关待遇。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考核审核的办法是:考核结果时,各部门均应在翌年的1月底前将考核工作总结、《国家公务员考核工作审核登记表》以及各等次人员花名册一式二份按期报送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应随报随批。各部门、单位凭审核通知书兑现考核结果。各盟市考核工作结束后,2月底前将本地区考核工作总结和汇总结果报自治区人事厅。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实行《国家公务禹考核证书》制度。考核证书由自治区人事厅统一制发。各部门考核委员会负责填写,同级政府人事部门进行核准验印,公务员本人保存。考核证书作为今后兑现使用考核结果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人、考核委员会成员,必须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实事求是地对国家公务员进行考核。对在考核过程中有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弄虚作假等行为的,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旗县级(包括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各级行政机关内工勤人员的考核,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内人任字[1996]59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内政办发电〔2009〕66号 【发布日期】2009-08-06 【生效日期】2009-08-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

(内政办发电〔2009〕66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各金融机构: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八月六日

内蒙古自治区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划纲要

为了保障我区乳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08〕106号)精神,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我区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强奶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我区现有奶牛数量大、荷斯坦奶牛比例高和养殖区域相对集中的优势,在重点区域优先建设一批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牵头、奶农参与、社会化服务、合作组织维权等方式,开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通过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奶牛单产水平和综合配套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奶农和市场对接中合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的发展原则进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建设要达到人畜分离、标准化生产的目的,实现我区奶牛养殖业现代化生产,增加奶农收入,稳定奶业强区的地位。

二、建设目标

我区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目标:到2012年,奶牛养殖业以提高质量为重点,100头以上优质荷斯坦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存栏比重达到60%以上。通过建设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充分发挥良种奶牛生产性能,使进入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饲养的奶牛年产奶量由目前的平均4吨提高到6吨以上。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生产的优质生鲜乳占到全区乳业加工企业产能的60%以上,达到企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的。

三、建设布局

按照相对集中、重点突破的区域布局原则,以奶牛存栏数量在3万头以上的旗县(市、区)为重点,积极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

从奶牛养殖规模效益考虑,全区从2009年至2012年利用4年时间,完善和建设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000个,建成后的每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占地面积要预留达到500头以上饲养能力,其设施建设通过政府扶持,滚动发展,逐步完善。

四、建设标准

我区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相对集中、人畜分离、规范管理的要求开展,其建设申报最低养殖数量为100头。建设标准要达到:

(一)每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成后要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且饲养能力要逐步达到500头以上。

(二)达到人畜分离的养殖要求。符合苏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养区内;没有患口蹄疫及检出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阳性的奶牛;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标准。

(三)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必须建设饲草料基地。按照不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实际需求,配套建设青贮玉米、优质牧草基地。

(四)实施规模化管理。一是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统一管理、统一畜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二是建立奶牛养殖档案,进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三是实行机械化集中挤奶、粪污集中处理及综合利用、普及混合日粮饲喂(TMR)技术。

五、投资方式和补助标准

初步预算,4年内达到2000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目标,按每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平均投资400万元计算,共需要总投资80亿元,每年需要筹集20亿元。其中,每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政府引导性补助占到总投资的10%左右。4年内各级政府需要筹集8亿元,其余由项目建设主体来筹集。

在积极争取中央对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补助的同时,从2009年开始,自治区和盟市、旗县合计按1∶1的比例与中央补助配套。其中,自治区每年专项投资0?5亿元,盟市、旗县0?5亿元。盟市、旗县两级政府配套资金要列入财政预算。

为了保证本规划建设任务的实施,自治区本级财政2009―2013年每年预算安排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政府专项补助资金。具体补助标准,可根据各地养殖基础设施的实际情况统筹考虑。中央和自治区引导性补助投资不重复安排,盟市、旗县原则上对中央和自治区引导性补助的项目进行配套。在重点建设区域内,先推进能解决配套资金的旗县。

六、项目建设推进方案

(一)主要乳制品加工企业奶源基地项目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08〕122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08〕106号)要求,我区内的乳制品加工企业要加快自有奶源基地建设(自建牧场或投资参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新建乳制品加工项目自有原料数量不低于加工规模的30%,扩建项目自有原料数量不低于原料加工能力的75%。4年内我区乳制品加工企业所属基地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

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企业基地自产生鲜乳需要达到国家规定要求,4年内通过自建或投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建设饲养能力在500头以上的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800个(伊利、蒙牛各400个),达到企业可控奶源50%以上。

(二)地方自建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地方自建的1200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由列入规划旗县的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养殖大户和社会养殖企业投资建设。各旗县项目建设任务的分配,要按照本地奶牛存栏数量多少、乳制品加工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协调组织程度、地方政府配套能力和项目建设主体筹资能力等综合因素考虑,由自治区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农牧业主管部门协商确定项目建设投资计划方案,并组织落实。

七、政策措施

建设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除享受政府基建资金补助外,可优先申报国家支持的与农户联系紧密型的大中型沼气、联户沼气建设项目。乳制品加工企业自建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利用外资及所需进口设备,可优先申报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购置秸秆加工、牧草收割(切割、打捆)、草料饲喂、挤奶设备、储奶设备等机械,可享受国家农机补贴政策。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要尽可能整合京津沙源、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退牧还草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中的水、电、路、棚圈、饲草料地建设内容,农业综合开发、农牧业产业化、现代农业示范建设项目投资,要和本地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有效结合,形成合力。各盟市、旗县要把组织编制支农项目资金整合方案作为申报国家和自治区项目投资计划的重要条件。

项目审批、通水通电、土地使用等方面各有关部门要制定扶持政策,简化办理手续。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并按照农业用地政策执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道路建设纳入乡村道路建设规划。

国有商业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和自治区农村牧区合作金融机构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建设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奶牛保险政策,鼓励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组织联保贷款用于建设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大型乳品加工企业要积极为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提供优质奶源价格支持,适时体现优质优价,增强养殖主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政府投资支持的重点建设内容包括: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的标准棚圈、水、电、路、沼气、粪污处理、防疫等配套设施及饲草料基地建设。

八、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

在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组织方式加以实施,引导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经营机制的创新。重点是从项目申报、组织管理、项目实施、项目合作机制建设和奶农利益保障机制建设几个环节上做好工作。

(一)项目申报。由旗县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农牧业主管部门组织奶业龙头企业、养殖场(小区)法人、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养殖大户,向上逐级申报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会同农牧业厅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估。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旗县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农牧业主管部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以基本建设程序报自治区农牧业厅进行初步审查后,由农牧业厅汇总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审批。

(二)组织管理。我区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以内政发〔2008〕106号文件和本规划纲要作为指导全区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争取政府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对项目投资计划进行有效监管,各级农牧业主管部门加强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

(三)项目实施。优先支持大型乳业龙头企业自建、合作建设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凡审查合格的大型乳业龙头企业自建、合作建设奶源基地项目,政府补助资金直接下达到企业,由企业组织项目实施。其它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到旗县后,由属地农牧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法人单位实施。各农牧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已出台的相关管理办法,加强建设项目的实施监管和验收。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实行报账制,农牧业 主管部门对项目法人单位报账进行严格审核,项目建设时先预付项目法人单位30%的补助资金,待项目建成并验收合格后,再行报账。

(四)项目合作机制。项目法人单位以优惠条件引导散养户进入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饲养,通过固定分红、入股分红、托养等方式,鼓励奶农参与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经营,充分发挥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集约饲养、提质增效、规避风险的作用,保证奶农利益,促进奶农增收。

要发挥好农牧业主管部门工作职能,依托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服务、指导和组织实施监管。旗县、苏木乡镇政府要积极引导广大奶户建立奶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监督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经营者规范运作。通过政府扶持和引导,将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与奶农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提高奶农参与生产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建立起长期有效运作的利益共同体。

项目建设涉及的各有关盟市、旗县,要按照本规划纲要要求,编制详细的规划实施方案,按分解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并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批复,通过自治区农口基建投资计划分步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建设基金

【发布单位】80502

【发布文号】内政办发[2000]71号 【发布日期】2000-05-19 【生效日期】2000-05-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

自治区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内政办发〔2000〕71号2000年5月19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快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立水利产业良性运行机制,促进自治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 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区的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第二条 水利建设基金是用于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我区水利建设基金是由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水利建设基金组成。

(一)自治区级水利建设基金主要用于自治区境内大江大河重点工程维护和建设;全区性的重点水利骨干工程维护和修建,重点水保防治工程、防洪设施和水毁工程的治理、维护和建设;防汛抗旱通讯、信息系统维护修建以及为壮大水利产业的甲类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二)盟市、旗县水利建设基金主要用于所辖范围内的城镇防洪工程维护修建;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水利工程维护修建;水土保持、防洪及上级安排项目的配套资金。

(三)跨盟市、跨流域的水利、水保、防洪等骨干工程由自治区和所在地盟市、旗县共同负担修建。

第三条 第三条 从地方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中提取3%作为水利建设基金。项目包括:公路养路费、公路建设基金、车辆通行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市场管理费、征地管理费、个体工商业管理费、市政设施配套费、地方交通及公安等部门的驾驶员培训费,与中央分成的地方电力建设基金。

第四条 第四条 全区各级财政从新增收入中,剔除列收列支、政策性先征后返及按规定上解后,提取5%的资金作为水利建设基金。

第五条 第五条 非农业生产建设占用水浇地的,在征收“征地管理费”的项目,按获得土地使用权所发生费用的3%向用地单位征收水利建设基金。社会福利和经济适用住房以及军队、学校用地,免征水利建设基金。

第六条 第六条 全区新增农牧业税收70%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部分中的40%的资金,纳入水利建设基金。

第七条 第七条 全区有重点防洪任务的城市从征收的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15%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建设。

全区有重点防洪任务的城市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海拉尔市、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满洲里市、扎兰屯市、乌兰浩特市、阿尔山市、通辽市、霍林河市、锡林浩特市、集宁市、丰镇市、临河市。

第八条 第八条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征收的用于水利工程和防洪设施建设的各项基金(资金、附加、收费),统一纳入自治区级水利建设基金。

第九条 第九条 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中提取的水利建设基金,由各级财政部门按其实际收取额与同级计划、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后直接划转水利建设基金专户。

第十条 第十条 从新增财政收入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提取的水利建设基金,由各级财政部门直接划转水利建设基金专户。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向非农业生产建设占用水浇地单位征收的水利建设基金,由批准用地的土地管理部门代征,并按季度缴入同级财政部门水利建设基金专户。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从新增农牧业税收70%用于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中提取的水利基金,由各级财政直接划入水利基金专户。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水利建设基金是政府性基金,是政府用于水利建设的无偿投入,免征一切税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管理,专项列收列支。每年年初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政府安排的水利建设规划和水利建设计划,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基金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计划拨付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其中,用于水利基本建设的水利建设基金,要分别纳入同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水利建设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年终结余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各代征代缴单位必须使用自治区财政厅统一印制或监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并从代征的水利建设基金中提取2%用于代征过程中的正常开支。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计划、审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水利建设基金征集、使用的监督和管理。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保证水利建设基金足额征收。

各级财政部门应定期向同级计划、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水利建设基金的征缴情况;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水利建设基金的使用报表;各级审计部门应对水利建设基金的征缴、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弄虚作假,截留、挤占或挪用水利建设基金,违者视其情节轻重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不认真履行代征代缴义务,擅自减免或拒不交纳的,应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本细则由自治区财政厅会同计委、水利厅解释。本细则由自治区财政厅会同水利厅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一并执行。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1995年11月16日下发的《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内政发〔1995〕165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资金及

【发布单位】80502

【发布文号】内政办发[1997]17号 【发布日期】1997-03-05 【生效日期】1997-03-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资金及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内政办发[1997]17号1997年3月5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有关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资金及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资金及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推进我区扶贫开发资金及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各项扶贫资金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内蒙古自治区三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如期实现,根据中央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结合自治区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适合本办法的扶贫开发资金包括:各项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扶贫资金;信贷扶贫资金;各项扶贫有偿资金和信贷扶贫资金的收回部分;地方安排的各项扶贫资金的配套资金;自治区、盟市、旗县用于扶持贫困旗县村嘎查集体经济的财政资金。

第三条 第三条 中央和自治区专项扶贫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管理,要体现中央提出的“分级负责、以省(自治区)为主”和资金、权力、任务、责任“四到省(自治区)”的精神,资金投放要和扶贫攻坚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与解决温饱问题的进度直接挂钩。所有拨到自治区的扶贫资金,一律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安排使用,由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各有关部门具体负责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第四条 第四条 扶贫资金投放范围:国家下拨的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信贷扶贫资金和要求地方按比例配套的扶贫资金要严格用于国家确定的31个贫困旗县。按照国家规定,地方用于区贫旗县的配套资金必须要达到中央投入的30%以上,这块资金由自治区承担50%。盟市和旗县承担50%。自治区确定的19个贫困旗县,由自治区和所在盟市共同筹集资金予以扶持。盟市和旗县要按照自治区投入到区贫旗县的资金额度相应配套30%以上的扶贫资金。

第五条 第五条 扶持对象:国家下拨、地方配套和自治区专项安排的各项扶贫资金,全部用于扶持国家和自治区贫困旗县内的贫困苏木乡镇、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非贫困旗县中的贫困户由所在盟市、旗县负责扶持,同步解决。在资金安排上,对贫困旗县内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边境地区要予以倾斜;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贫困户要给予适当的照顾。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城镇居民、国有农牧林渔场(站)、五保户和无劳动能力的救济户的解困救济不属于各项扶贫资金的扶持范围。绝不允许任何单位或部门擅自改变扶贫资金的用途和使用范围。无论什么渠道下拨的扶贫资金都不准挪用、拖欠和挤占,不得用于非贫困旗县、非贫困户,不得用于非扶贫企业,不得用于购买小汽车和人员经费等项开支。

第二章 扶贫资金的分配及扶贫项目的报批

第六条 第六条 制定资金分配方案的依据:国家下拨和自治区安排的所有扶贫资金,都要由自治区扶贫办具体负责,会商财政厅、计委和农业发展银行,根据各贫困旗县的贫困苏木乡镇、贫困嘎查村、贫困人口的数量,贫困程度,脱贫计划,扶贫项目,配套资金到位和资金使用效益以及资金回收等情况,提出资金分配方案,报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查通过后下达执行。

第七条 第七条 资金投向:各项资金投向的确定要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密切配合、保证重点、各有侧重的原则,以便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

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农牧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如农田草牧场水利建设、种植业、养殖业、人畜饮水、推广科学技术和农牧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项目。

以工代赈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贫困地区的交通、农电、通讯、水利及基本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以兴修旗县、苏木乡镇之间的公路和通往商品集散地、农贸市场的经济路为重点;通电以苏木乡镇、嘎查村的生产用电为主;通讯建设以旗县至苏木乡镇间的电话交换为主;水利及基本农田等基础建设要以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兴修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工程、治沙造林和种树种果、草原建设和种草养畜等项目为重点。信贷扶贫资金重点支持经济效益好、还贷能力强、能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的

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项目。部分用于支持能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的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开发项目。

第八条 第八条 选择和确定扶贫项目,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列入计划的扶贫项目必须能直接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并具有覆盖贫困人口多、保证稳定脱贫、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用扶贫资金兴办的企业和各类经济实体项目要覆盖贫困嘎查村,企业或实体的职工必须有一半以上是贫困户的劳动力。

第九条 第九条 为了逐级建立好扶贫项目库,各贫困旗县要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各级扶贫办要积极协调资金管理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共同对各类项目进行规划、设计、立项、评估、论证、筛选,经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进入项目库备存。各盟市每年6月应将下的备选项目报自治区资金管理部门和扶贫办。

第十条 第十条 资金分配:资金分配采取计划管理(一次审批,切块下达)和项目管理(分项论证审批下达)相结合的办法。

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自治区每年年初将资金计划指标总额的70%切块下达到贫困旗县,主要用于能够覆盖嘎查村和贫困户、直接提高贫困户生产经营能力的建设项目。其余30%自治区实行项目管理。

以工代赈资金的分配:自治区每年年初将资金总计划的70%定向下达到贫困旗县。由各贫困旗县根据下达的资金指标编报项目实施计划,经自治区批准后实施。其余30%用于跨旗县、跨苏木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异地开发和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等较大的项目。

信贷扶贫资金的分配:自治区每年年初将贷款新增计划的70%作为贷款限额下达到贫困旗县,重点用于能够覆盖嘎查村和贫困户、直接提高贫困户生产经营能力的种植业、养殖业项目,其余30%用于跨旗县、跨苏木乡镇、覆盖贫困面大、幅射能力强的种养加一体化项目和资源开发项目。这块资金由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根据对旗县申报项目的审批情况,依照有关规定按项目下拨。

自治区每年年底前将下定向切块的资金控制规模下达到盟市、旗县,旗县根据各自的资金控制规模编报扶贫开发项目计划报盟市,各盟市在审查各贫困旗县项目的基础上,于每年1月底前将各贫困旗县扶贫开发计划和项目计划,连同上的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及旗县级资金审计结论、盟市对旗县的考核验收结论等报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计委和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自治区对以上材料审核后,于每年3月底之前将各盟市上报的计划与项目批复下去。

利用各类扶贫资金安排跨旗县、跨苏木乡镇的较大项目时,要坚持使贫困地区均衡受益并适当向脱贫难度较大的地区倾斜的原则。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扶贫开发项目的申报和审批

自治区管理项目的申报程序: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由旗县扶贫办会商财政部门提出,以工代赈扶贫资金项目由旗县计委会商扶贫办提出,扶持贫困旗县嘎查集体经济的财政资金项目,由旗县乡镇企业局会商财政局、扶贫办提出,上述项目经旗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后,要及时将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关材料逐级上报到自治区计委、财政厅和扶贫办。信贷扶贫资金项目由贫困旗县扶贫办和农业发展银行提出,经旗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后联合逐级上报自治区扶贫办和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上报自治区的各类扶贫项目,经有关部门会审后,报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然后通过原资金管理渠道下达,同时抄送各级扶贫办。

对于定向切块的扶贫资金,其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按下列原则进行:财政扶贫资金实行备案制,即旗县扶贫办和财政部门提出项目,经盟市领导小组审批后,分旗县编成扶贫开发项目计划,报自治区备案后下达资金;在新的规定出台以前,自治区对定向切块的以工代赈资金、扶贫信贷资金,财政有偿资金仍实行项目管理。

各级政府及政府各有关部门申报、审批扶贫开发项目和计划,必须贯彻“真扶贫,扶真贫”的精神,使每一笔资金的投放都与本世纪末解决温饱问题的攻坚目标直接联系起来。大型项目在提交领导小组审批之前还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和论证。

项目经自治区审定下达后,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分头实施,不得随意变更,不得肢解和挪用确定的项目资金。个别确需调整的项目,必须按原渠道报批准项目的单位审查同意后,方可调整。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的项目一律取消并抽回资金,对已经变项并将资金挪用的,下分配资金时如数扣回,扣回的资金追加到项目执行好的地区。

第三章 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为了切实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自治区每年从当年可用财政扶贫资金的总额中安排不超过5%、从以工代赈扶贫资金的总额中安排不超过2%的资金,作为扶贫工作培训费和项目前期工作费用,主要用于扶贫项目的考察、论证、评估、技术培训,建立项目库等工作。这块经费除自治区本级留用一部分外,其余大部分分配下达到盟市、旗县使用。根据需要,盟市旗县扶贫办也可以从本级财政配套的扶贫资金中安排不超过5%的资金用于扶贫技术培训和项目管理。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为保证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从1997年开始,自治区对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扶贫资金采取层层专项拨款、专项调度的管理办法。自治区接到国家下拨的资金后,一个月之内按照分配计划拨付到盟市,盟市、旗县要在一个月之内将资金全部落实到苏木乡镇或项目上,不得滞留资金。所有的扶贫资金,一律在同级农业发展银行开户。自治区在每年3月底之前将信贷扶贫资金按项目下达到盟市,盟市及时拨付到旗县。旗县在两个月内将资金全部落实到项目上。对所有的扶贫资金,苏木乡镇要严格实行专户储存、专项记帐,保证专款专用,及时拨付。旗县有关业务部门承担的部分扶贫建设内容所需资金,分别在扶贫办和计委设立管理专户,视工程进度分批拨付。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财政扶贫资金继续实行无偿和有偿使用相结合的办法。各级财政本级预算安排的扶贫资金有偿使用比例为20%,自治区下达的无偿使用的资金,不允许各地再作有偿安排。有偿资金使用期限一般为2--3年。具体管理比照财政部《支援欠发达地区财政周转金管理办法》执行。自治区下达有偿资金计划后,各盟市财政部门要在一个月内与自治区财政厅签定借款合同,统借统还。今后,对于有偿扶贫项目,各地要单独上报,超过50万元的借款项目,要按有关规定附可研报告和评估论证等材料。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信贷扶贫资金要坚持“借款自愿、谁借谁还,谁还本息”的原则,固定资产贷款的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具体时间视项目经营和综合还款能力确定。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期限不超过1年,利率、担保条件和自有资金比例按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优惠政策执行。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保证配套资金足额到位。自治区承担的配套资金,要与国家下拨到自治区的扶贫资金一起分配,同时下达。盟市承担的配套资金,要在明确配套数量后足额到位。达不到配套比例的,自治区在安排下扶贫资金计划时将作相应的调整,调减下来的资金追加到管理使用好的地区。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建立资金到位反馈制度。对扶贫资金的到位情况,各贫困旗县要于每年的7月5日和10月5日分别向盟市反馈一次,盟市要于每年的7月15日和10月15日分别向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反馈一次(附资金拨、贷款凭证复印件)。对届时未到位的资金,下相应全部核减。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建立扶贫项目责任人制度。凡扶贫资金扶持的项目,从选择、论证、评估、申报、实施、还款等全过程都要明确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以及项目负责人和责任人。责任人一定要选派有经验、懂经营、善管理、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在项目还款期内(无偿扶持项目在建成之前),项目责任人原则上不能变动,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变动,必须要由项目建设单位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重新确定项目责任人。经主管部门批准,前责任人接受离任审计后方可离任。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扶贫项目实行检查验收制度。对扶贫资金投入额超过50万元的项目,要按工程进度分期拨(贷)款。根据项目内容,对较大的项目要进行中间评估。项目建成后,由项目建设单位全面提出申请,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不合格的责令限期完善,直至合格为止。完善期间对项目所在苏木乡镇、嘎查村停止或减少扶贫资金投入。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加强资金回收,加速资金周转。对于到期的财政有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各地要及时组织回收,归还有关部门。对收回的有偿扶贫资金,要重新纳入扶贫资金再分配计划,继续用于扶贫开发。对还款差的地区,自治区将减少该地区的有偿借款,直至不予安排。扶贫信贷资金收回后可继续留在旗县周转使用。对逾期不归还者,除按有关规定征收逾期占用费或利息外,在下分配资金时相应核减其资金指标。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严格扶贫资金的审计、监察制度。各级审计机关应把扶贫资金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专门审计工作。各级有关部门和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挤占、挪用、贪污和截留扶贫资金的地区,除扣减投资外,还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项目负责人和责任人的责任,触犯刑律的要绳之以法。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自治区、盟市、旗县要逐步建立完善扶贫开发资金的使用、监督和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微机联网管理。同时,要注重加强基层单位的财务制度建设。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起实行。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创业就业工程”的意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创业就业工程”的意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