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商银行种养殖业大户贷款管理办法概要
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农村种养大户贷款管理办法
(草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我行各支行、分理处(以下简称营业机构或贷款行)信贷支农服务水平,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满足县域种养殖业大户需求,促进县域农户庭院经济、家庭农场、山林经济发展,根据《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种养殖业大户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种养大户是指具有一定种植、养殖规模的农户,以及我县辖内的经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规模认定标准如下:
(一)种植业大户规模标准
1、单户种植粮油作物、露地蔬菜、林下连片种植药材、食用菌及其他林下经济作物或单户承包或流转荒山荒坡连片种植核桃、水果、油茶等林果产业或其他经济林面积达到50亩(含)以上。
2、单户种植发展设施蔬菜10亩(含)以上;茶叶、林果、烤烟、魔芋等经济作物20亩(含)以上。
3、其他种植参照根据其市场价值参照以上规模确定。
(二)养殖业大户规模标准
1、养殖存栏商品猪达到100头(含)以上;养牛10头(含)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登记、合法合规、运行规范、正常经营、效益良好。
(二)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取得《企业法人营业 执照》,并经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示范社;
(三)有固定的生产经营服务场所和规定比例的自有资 金,依法从事合作社章程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
(四)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能按时向贷款行报送相关资料;
(五)在贷款行开立基本结算账户,新成立的合作社必须将注册资本金存入所开立的基本结算账户,资信良好,具有清偿贷款本息能力,无不良信用记录,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贷款证》;
(六)本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贷款的期限、利率和额度
第六条 贷款期限。种养殖业大户贷款的期限应根据贷款用途、生产周期、还款的资金来源综合考虑确定,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年。短期贷款必须按月或按季结息、到期还本的方式;中长期贷款必须按月或按季结息并签订分期还本计划,明确还款的数额、期限、还款方式。种养殖业大户贷款不得采取利随本清、到期一次还本的还款方式。
第七条 种养殖业大户贷款的利率(含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按同期同档次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上浮60%的标准执行;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可根据借款人的经济状况、信用程度、担
约记录、管理水平、偿债能力、盈利水平和社员信用等级进行信用风险等级评定,一年一审检,动态调整。当年信用风险等级达到A级及以上且其社员信用等级全部为“较好”及以上的,在其注册资本金范围内发放不高于30万元的信用贷款。对于信用等级为A级以下的不能发放信用贷款,以担保贷款方式予以支持。
(二)种养殖业大户(包括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保证担保、抵押担保和质押担保方式申请贷款的,必须符合《陕西省镇坪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贷款担保管理办法》(陕农信联社发„2010‟247号)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其中:以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抵质押担保的需经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评估并办理抵押登记。
第五章 贷款调查审批发放流程
第十条 借款人申请种养殖业大户贷款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借款申请,并提供能够证明其符合贷款条件的相关资料。按照评级授信—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面谈面签—合同签订—贷款发放及支付—贷后管理的流程进行管理。
(一)借款人为农户的需提供以下贷款申请资料:(1)书面借款申请书(内容必须涵盖但不限于申请人基本情况、种养殖业经营状况、自有资金和资产负债情况、借款金额、期限、用途、方式、还款计划及还款资金来源,属担保抵押的需说明担保抵押情况);
(2)借款人户口簿复印件及借款人及配偶身份证复印件;(3)借款人婚姻状况证明(结婚证复印件);
(1)书面借款申请书(内容必须涵盖但不限于申请人基本情况、合作社成员情况、种养殖业经营状况、自有资金和资产负债情况、借款金额、期限、用途、方式、还款计划及还款资金来源,属担保抵押的需说明担保抵押情况);
(2)借款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3)合作社法人代表及主要成员身份证复印件;(4)合作社经营场所产权证明资料;
(5)合作社从事种植、养殖业土地经营权、林权证复印件或流转、租赁、承包土地、荒山等协议证明材料;
(6)合作社章程及主要成员同意借款及分期还款的决议;(7)合作社经入围中介机构审计的近三个会计年度及当期财务会计报告;
(8)合作社及其法人代表征信查询申请书;(9)人民银行颁发的贷款证复印件;
(10)合作社在贷款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复印件;(11)贷款行根据贷款管理规定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贷款方式为保证担保或抵质押担保的除上述申请资料外,还需提供符合《担保法》及《陕西省镇坪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贷款担保管理办法》规定保证担保和质押担保资料。
(1)保证或抵质押担保人出具的书面保证担保或抵质押担保承诺书;
(2)担保人基本资料;
(3)担保人资产及收入来源证明;
第十三条 各营业机构受理种养殖业大户贷款应在3个工作日之内,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应在5个工作日完成调查和审查,并明确答复贷与不贷,对于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应及时退回借款人所提交的申请资料并说明原因。
第十四条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可采用“农商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种养殖业大户)”的形式进行发放。即:社员贷款由合作社推荐或提供担保,社员直接在本行申请贷款,风险控制措施由合作社按照社员每季(或一个经营周期)经营收入进行担保。社员经营收入由合作社监管归还贷款。
第十五条 种养殖业大户贷款审批。总行授信业务审批委员会为各营业网点种养殖业大户的审批机构。贷款按照下列程序审批发放:
(一)借款人为农户种养殖大户由各营业机构受理调查,根据授信业务审批授权及审批流程属各营业机构单户授信审批授权额度内的由各营业机构自主审批发放,超过营业机构单户授信审批授权额度的逐级申报总行授信审批委员会审批发放;
(二)借款人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按照公司类贷款管理要求,由营业部企业贷款营销管理中心受理调查、评级授信,按照法人企业贷款审批授权及流程逐级申报业务部、风险部审查,授信委审批发放。
(三)种养殖业大户贷款的业务品种应根据借款方式、用途等确定贷款品种。借款人为种养殖业大户的,申请信用贷款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品种发放,申请担保抵押贷款的以“农
第十八条 对农村种养业大户贷款各营业机构应严格落实贷后管理措施,监督借款人经营回笼资金存入约定还款账户,定期检查借款人经营状况、资产负债变动情况和经营效益,对不利于借款人按期偿还借款本息的不利因素及时采取防险控险措施,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一)客户经理要定期做好贷后检查与回访工作,每季至少检查一次并就贷款的资金用途,产生效益,控险措施的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形成书面贷后检查报告,经主辅调查人及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按资料形成时序归入贷款档案,对超过贷款行审贷权限经总行审批的大额贷款,应按季将书面贷后检查报告上报总行主管部门备案。
(二)经办机构负责人要按季参与农村种养业大户贷款的检查与回访,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客户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迅速予以处置和化解,对重大问题要形成书面贷后检查报告及时上报总行主管部门。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修改。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农商银行贷款管理办法概要
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贷款管理办法
(草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行各支行、分理处(以下简称营业网点或贷款行)的贷款行为,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风险,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担保法》、《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本着“分级授权、落实责任、强化管理、控制大额、防范风险”的指导思想,结合我行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行各营业网点发放的各类贷款。第三条 各营业网点发放贷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相关规章制度;应当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原则。
第四条 各营业网点发放贷款的借、贷双方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二章 贷款范围、对象和比例
第五条 各营业网点应本着“面向中小企业、面向三农、面向社区”服务的市场定位,其贷款范围主要是在本辖区内,除社团贷款外不得发放跨区及异地贷款。
第六条 各营业网点贷款对象主要是本辖区内的农户、个体工商
户、城镇居民、农业经济组织和中小企业。
第七条 各营业网点不得向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行为的自然人和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各营业网点、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不得向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的行业和产业发放贷款。
第八条 各营业网点发放的贷款实行集中度管理:单一客户贷款最高额度不得超过本行资本净额的10%,单一集团客户贷款总额不能超过本行资本净额的15%;500万元以上单户贷款累计额度不能超过本行贷款总额的10%。
第九条 各网点当年发放的农户贷款增幅不得低于各项贷款增幅,当年发放的企业贷款额度不得低于上年发放的额度。
第十条 各营业网点的贷款总额原则上不超过存款总额的75%(剔除使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发放的贷款部分)。
第十一条 各营业网点不得对同一借款人在不同网点授信,实施统一授信管理,防止多头贷款。
第三章 贷款种类、期限和利率
第十二条 各营业网点贷款按期限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短期贷款是指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营业网点贷款;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5年以下(含5年)的贷款;长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年)的贷款。
第十三条 各营业网点贷款按保证方式可分为质押担保贷款、抵
押担保贷款和保证担保贷款。
第十四条 贷款期限由借、贷双方根据贷款用途、资金状况、资产转换周期等协商后合理确定。
第十五条 借款人申请贷款展期,应当在贷款到期日前20天内提出书面申请,经贷款行和担保人同意,可以展期。贷款行办理贷款展期须审查贷款所需的资产转换周期的变化原因和实际需要,并坚持审慎管理原则、合理确定贷款展期期限。短期贷款展期累计不超过原定期限;中期贷款展期累计不超过原定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展期累计不超过三年。
第十六条 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应在贷款合同中约定,并按合同约定执行;事先未约定的,应征得贷款人同意。
第十七条 各营业网点贷款利率由总行制定并发布执行,结息办法按有关贷款管理规定执行。
第四章 贷款调查和审查
第十八条 借款人条件。根据《贷款通则》及《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的有关要求和风险提示,借款人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了登记或备案)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借款人申请贷款,应当具备产品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效益、不挤占挪用信贷资金、恪守信用等基本条件,并且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第一还款来源充足,有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原应付贷款利息和到期贷款已清偿;没有清偿的,已经做了贷款人认可的偿还计划;
(二)除自然人和不需要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的事业法人外,应当经过工商部门办理年检手续;
(三)已开立基本账户、结算帐户或一般存款账户;
(四)除国务院规定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股本权益性投资累计额未超过净资产总额的50%;
(五)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率要符合贷款各营业网点的要求,一般应低于60%;
(六)申请中、长期贷款的,新建项目的企业法人所有者权益与项目总投资的比例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
第十九条 借款人向贷款行申请贷款时,根据《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中的相关要求,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一)借款申请书;
(二)借款人及担保人的基本情况;
(三)自然人必须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有关资信情况证明;
(四)法人、其它经济组织必须提供前三和前一月的财务报告(不足三年的,提供自成立以来的报表),其中报告必须经省联社入围的会计(审计)事务所审计;
(五)借款和担保企(事)业法人代码证(副本及影印件)、工
商营业执照(副本及影印件)和年检证明、法人代表身份证及其必要的个人信息(历史背景、信用状况、道德品质、授信动机、管理水平等);
(六)借款和担保企业(其它经济组织)经税务部门年检合格的税务登记证明和近二年税务部门纳税证明材料复印件;
(七)借款人和担保人双方的验资报告、公司章程;
(八)抵押(质押)物清单、有处分权人同意抵押(质押)的证明或保证人同意保证的有关证明文件、有法律效力的抵押(质押)物评估报告;
(九)借款和担保企业董事会成员和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名单和签字样本等;
(十)若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合作或承包经营性质的企业或组织,要提供董事会或发包人同意申请贷款(授信)和提供担保的决议、文件或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件或证明;
(十一)借款和担保企业现金流量预测及营运计划;
(十二)股东大会关于利润分配的决议;
(十三)借款(授信)由授权委托人办理的,需提供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原件);
(十四)贷款行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条 受理借款人申请后,贷款行授信人员根据《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中的相关要求和风险提示,应当对借款人的信用
状况,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高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抵押物、质押物、保证人等情况,测定贷款的风险度。
第二十一条 贷款行授信人员贷款审查应重点审核以下内容:
(一)借款人提供的各类信息是否真实、有效;
(二)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主要通过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以及历史还款纪录等因素;
(三)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主要通过借款人的人员素质、劳动能力、经济实力、资金情况、履约记录、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等因素;
(四)担保的质量和法律效力。贷款行在发放担保贷款时,应对保证人的担保资格、担保能力,抵(质)押物的权属和价值的真实性以及实现抵(质)押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的审查。同时,必须按照《担保法》的规定,由贷款行和担保人签订担保合同,办理担保手续,需要办理登记的,应依法办理登记;需交付的,应依法交付;
(五)贷款行发放企业贷款时,必须严格审查其是否在本行开设有基本结算账户以及历史资金往来情况,掌握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
(六)贷款行需发放项目贷款时,必须对项目立项的合法、合规性和项目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并要对项目贷款的可行性和风险预测进行评估论证;
(七)贷款行向相关联的多个企业之一发放贷款时,应统一评估
与借款人相关联的所有企业的资产负债、财务状况、对外担保以及关联企业之间的互保情况,集中控制风险。
第五章 贷款审批
第二十二条 根据分类指导、分级授权,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以“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求发展”为指导方针,转授权范围内额度的贷款由各营业网点自主审批,超过转授权额度的贷款上报总行审批。
第二十三条 超过营业网点转授权额度贷款审批程序实行“审贷分离”具体操作为:由各营业网点将受理的贷款资料首先交由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审查,业务部门经审查符合发放条件,提出书面审查结论后,转交风险部门审核,风险部门经审核没有问题的,签署审核结论,并退回业务部门提交审贷委员会表决,最后决定是否贷款。业务部门经审查不符合条件的贷款,要把材料及时退回各营业网点,需补充完善的,应及时补充完善;风险部门经审核认为不该发放的贷款,应及时签署意见把材料退回业务部门处理,认为需要补充完善的,应及时反馈业务部门补充完善。
第二十四条 陕西省镇坪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授信业务审批委员会,人员由行长或分管业务的副行长、信贷、财务、风险、监察、稽核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任由行长或分管业务的副行长担任。
第二十五条 审贷委员会主任组织召开贷款评审会,参会人员必
须要超过审贷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对报批的贷款在听取情况介绍后,审贷委员会各成员应充分发表意见,明确表态,并实行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当会决定是否贷款,同意票数超过应参会成员的三分之二即为通过。董事长对审贷委员会通过的贷款有一票否决权。
第二十六条 各营业网点发放的贷款必须严格按照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规定执行。如需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品适销对路、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发放超规定比例且额度较大的贷款时,可由陕西省镇坪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审查同意后,申请省联社组织发放社团贷款,具体操作办法按《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社团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办理。
第二十七条 陕西省镇坪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对各营业网点的贷款业务主要进行如下管理和指导:
一、审批超过对各营业网点转授权的贷款;
二、提供国家信贷投放导向政策、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等信息;
三、及时规范各营业网点贷款发放程序及要素,设定贷款投向范围;
第六章 贷款检查
第二十八条 各营业网点授信工作人员在贷款发放后要按照《贷款通则》和《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的有关规定定期做好“贷后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贷款的用途、效果等使用情况;借款人生产能力、产品销售等生产经营变化情况;借款人现金流量、收入等财务状况变化情况;借款人重大经营决策变化等影响贷款风险的其他情况。授信工作人员要对以上情况及时掌握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以“检查报告”形式向行领导汇报,领导要在“检查报告”上签署处理意见。
第二十九条 陕西省镇坪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风险部门对发放的大额贷款要建立贷款管理台账。业务、风险、监察、稽核等相关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对贷款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要做到对贷款风险和违规放贷等情况及时掌握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和违规处理。
第七章 贷款档案管理
第三十条 各营业网点应加强贷款的档案管理。每笔借款自接受申请之时起就必须按户建立贷款档案,申请资料、调查报告、审批资料以及贷款合同、借据和贷后检查报告、余额对帐单、催收通知单等有关贷款发放、管理和收回的一切书面资料都必须入档管理。稽核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各营业网点贷款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凡因贷款档案管理不规范造成贷款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八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一条 各营业网点贷款管理责任制度是指对各营业网点发放的贷款,明确贷款管理责任人,由责任人负责贷款的管理和收回,贷款造成风险和损失的,根据责任人管理责任的大小,由责任人进行赔偿的制度。按照贷款种类和岗位职责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五个方
面,其具体的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按照《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责任制度》(暂行)执行。
(一)行长(主任)负责制。各支行行长、分理处主任对全部贷款发放和收回负全部责任。
(二)授信工作岗位责任制。各营业网点将贷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岗位和个人,并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
(三)小额贷款独任负责制。是指授信工作人员在各营业网点授予的权限范围内所发放不需要经过集体研究审批的小额贷款(包括:信用、担保、联保、质抵押贷款),实行五包独任负责制,即包调查,包审批、包发放、包管理、包收回。
(四)大额贷款责任制。是指发放大额贷款时,在严格落实“三查”制度、实行审贷分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由调查岗、审查岗、决策岗等授信岗位人员共同分别承担管理责任。
(五)离职责任追究制。对授信工作人员离开岗位后,发现其在原任期间或原单位存在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贷款的,返回原单位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十二条 对贷款责任认定和追究由陕西省镇坪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
第九章 奖惩制度
第三十三条 为了充分体现权、责、利相一致的原则,对贷款管理好、资产质量高、考评业绩突出的单位和授信工作人员应给予适
当奖励。
第三十四条 授信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通报批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形成不良信贷资产的,要离岗清收;触犯法律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不执行“三查”制度造成贷款损失的;
(二)对借款人的财务、资信等状况调查不真实,导致审查、审批失误,造成贷款损失的;
(三)越权或变相越权审批信贷业务的;
(四)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的或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条件的;前项关系人是指各营业网点的各级管理人员、授信工作人员和其近亲属及上述范围内人员投资办的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
(五)违规发放跨社区、异地贷款以及假名冒名贷款的;
(六)填写合同、借据和相关文件不规范的;
(七)对贷款的风险预警信号不及时上报处理,或措施不力,延误时机形成损失或对到、逾期贷款不及时催收失去法律诉讼时效的;
(八)随意提高或降低利率,不按有关规定收息或以贷收息的;
(九)不按规定管理信贷档案,导致贷款档案内容不完整或遗失的;
(十)上报虚假数据信息,导致管理部门决策失误的。第三十五条 各级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通报批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触犯法律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不按照规章制度规定审查、审批贷款的;
(二)与借款人、担保人串通提供虚假材料,误导贷款调查的;
(三)对合同、借据等贷款凭证审查不实有明显遗露的;
(四)逆程序或变相逆程序审批贷款的;
(五)越权或变相越权审批贷款的;
(六)向不符合规定和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的;
(七)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条件优于其它借款人同类条件的;
(八)依据未经核实的信息审批发放贷款造成损失的;
(九)审批贷款时运用政策法律不当造成贷款损失的;
(十)审批没有经过调查的贷款;
(十一)对授信工作人员上报的风险贷款化解方案不及时处理,或措施不力延误时机形成损失的;
(十二)随意提高或降低利率,不按有关规定收息或以贷收息的;
(十三)对授信工作人员管理不力,不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的;
(十四)上报虚假数据信息,导致管理部门决策失误的。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从发文之日起执行,此前有关办法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篇:农商银行专业合作社贷款管理办法
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管理办法
(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行各支行、分理处(以下简称营业机构或贷款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管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信贷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我行信贷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第三条 合作社贷款是指我行各营业机构向本辖区内合作社发放的人民币贷款。
第四条 合作社贷款应当遵循“严格管理、规范操作、一次授信、周转使用”的原则。
第二章 贷款对象、条件及用途
第五条 合作社贷款的对象是依法登记、规范运行、合法合规、正常经营的合作社。
第六条 合作社向贷款行申请贷款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并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为规范化的合作社;
(二)有固定的生产经营服务场所和规定比例的自有资金,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能按时向贷款行报送有关材料;
(四)依法从事合作社章程规定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
(五)在贷款行开立基本结算账户,新成立的合作社必须把注册资本金存入所开立的基本结算账户;
(六)资信良好,具有清偿贷款本息能力,无不良信用记录;
(七)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贷款证》;
(八)贷款行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七条 合作社贷款的用途包括:
(一)种苗、化肥、农药、饲料等农业生产费用贷款;
(二)大、中型农业机具贷款;
(三)合作社统一采购社员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所需物资的农业投入贷款;
(四)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社员农产品时的流动资金贷款;
(五)合作社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造产品分级仓储场所、购买各类包装和加工设施、购置冷藏保鲜设施和运输设备等贷款;
(六)合作社用于生产经营的其他贷款。
第三章 贷款方式
第八条 合作社贷款方式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第九条 信用贷款。是指贷款行通过对借款人资金实力、经济效益、经营管理以及偿债能力等的评估,确认其信用优良,能履约清偿债务而发放的贷款。贷款行一般不得发放信用贷款。
第十条 担保贷款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第十一条 以保证方式申请合作社贷款的,应当提供贷款行可接受的第三方连带责任保证。
第十二条 以抵押方式和质押方式申请合作社贷款的,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及本行担保贷款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抵(质)押贷款,借款人与贷款行在签订借款合同时,需签订相应抵(质)押合同,作为借款合同的附件。借款合同和抵(质)押合同,必要时应当办理公证。抵(质)押权的设定、抵(质)押物及其估价、抵(质)押额及抵押期限、抵(质)押物的占管及处分等,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本行担保贷款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贷款期限、利率和额度
第十三条 贷款期限。合作社贷款的期限应根据贷款用途、生产周期、还款的资金来源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第十四条 合作社贷款的利率根据我行对外公布的贷款利率执行。
第十五条 贷款额度包括合作社自身贷款和对外担保金额,根据其资金需求、资本金大小、生产经营规模、社员人数、信用
等级和贷款担保等因素确定。借款人的贷款总额(含担保)不得超过其授信额度。
第五章 贷款管理
第十六条 合作社贷款应当严格按照“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 的程序进行。
第十七条 各贷款行根据合作社的还款意愿、履约记录、管理水平、经营发展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社员的信用等级及占比等主要指标评定信用等级。
第十八条 对合作社及其社员的信用情况实行年检制度,并进行动态管理。在进行信用等级管理时,应当充分体现合作社的信用等级与其社员的信用等级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原则上,社员信用等级提高(降低)时,其所在合作社的信用等级随之提高(降低);合作社信用等级提高(降低)时,其社员信用等级相应提高(降低)。
第十九条 合作社的授信应当遵循本行评级授信的相关要求。授信工作应每年开展一次,对合作社的授信额度进行动态管理,按照“谁授信、谁调整”的原则调整授信,并及时报告总行业务发展部。
第二十条 对评定为优秀信用等级且其社员全部为优秀信用户的合作社,可比照小企业信用贷款管理的相关规定,发放不高于30万元的信用贷款。对评定为较好信用等级的合作社,相对于评定为一般信用等级的合作社给予优先支持。对评定为一般信用等级的合作社适当扶持。对评定为较好信用等级的合作社和
评定为一般信用等级的合作社不得发放信用贷款,可在提供贷款行认可的足额担保的条件下发放担保贷款。
第二十一条 贷款行有权要求合作社对其生产经营项目和贷款抵押物办理保险,保险期限不得短于贷款期限,且保险单第一受益人必须为贷款行。贷款期限内,借款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停保、退保。
第二十二条 合作社贷款发放应按照本行各类贷款业务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贷款行要加强对合作社贷款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做好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工作,确保贷款不被挪用、到期收回。
第二十四条 贷款发放后,贷款行要对合作社的资金运营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合作社主营业务收入的资金归行率达到90%以上。
第二十五条 贷款行应当加强对合作社贷款的风险预警管理,定期检查贷款的使用和偿还情况,检查贷款抵(质)押物有无变化,检查借款人的经济财务状况和第三方保证人的偿债能力。对出现危及贷款安全行为的,要采取相应的信贷制裁措施,及时调整或取消授信。
第二十六条 贷款行应建立完善的合作社贷款档案,并落实专人管理。
第二十七条 对合作社挤占挪用信贷资金,贷款行有权提前收回贷款,并按人民银行利率政策规定收取罚息。
第二十八条 合作社贷款到期无法偿还时,合作社以其所有财产对贷款承担责任。
第六章 罚 则
第二十九条 在合作社贷款管理过程中,对具有下列行为的员工应当追究责任,并按照情节轻重,给予罚款、赔偿贷款损失的经济处罚,以及警告、记过等行政处分,必要时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一)未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对客户资料进行认真和全面核实的;
(二)在授信决策过程中超越权限、违反程序审批的;
(三)信贷人员未按照规定时间和程序进行贷后检查的;
(四)合作社贷款发生重大变化和突发事件时,未及时实地调查和上报的;
(五)信贷人员未根据风险预警信号及时采取必要的保全措施的;
(六)信贷人员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套取授信的;
(七)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本办法有关规定的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修改。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农商银行项目融资贷款管理办法
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融资业务管理实施细则
(草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行各支行、分理处(以下简称营业机构或贷款行)项目融资业务健康发展,有效管理项目融资风险,依据银监会《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工作尽职指引》和《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授信工作尽职实施细则》、《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贷款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融资,是指符合以下特征的贷款:
(一)贷款用途通常是用于建造一个或一组大型生产装置、基础设施或其他项目,包括对在建或已建项目的再融资;
(二)借款人通常是为建设、经营该项目或为该项目融资而专门组建的企事业法人,包括主要从事该项目建设、经营或融资的既有企事业法人;
(三)还款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该项目产生的销售收入、补贴收入或其他收入,一般不具备其他还款来源。
第三条 项目融资业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落实项目资本金。
(二)审慎评估并全程关注、监控项目预期现金流和收益。
(三)建立明确合理的项目建设和经营风险分担机制,风险与收益相匹配。
(四)根据项目建设、生产经营进度做好贷款的发放和分期还款安排。
第二章 项目融资业务办理条件
第四条 在贷款行申请办理项目融资业务的借款人或项目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借款人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
(二)借款人在贷款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
(三)借款人及主要股东信用状况良好,无重大不良记录。
(四)国家对拟投资项目有投资主体资格和经营资质的要求的,符合其要求。
(五)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环保、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政策和我行信贷政策。
(六)符合国家有关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规定。
(七)项目已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
(八)借款用途及还款来源明确、合法。
第五条 借款人申请项目融资贷款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借款申请。
(二)借款人公司章程、经年检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明、贷款卡、验资报告、法人代表身份证明等。
(三)借款人近三年经省联社入围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和最近一期月度财务报表。以新设立项目法人为借款人的,可只提供股东相关资料。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有权部门对项目在环保、土地、规划、安全生产和投资管理等方面的许可文件。
(五)项目资本金已落实的证明文件。
(六)与项目建设及生产经营相关的合同和协议文件,包括总承包合同、特许经营权协议、购买协议、产品支付协议、原材料供应合同等。
(七)贷款担保要求的相关资料。
第三章 项目融资金额、期限及相关管理要求 第六条 项目融资金额应当根据项目投资需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综合考虑项目预期现金流、风险水平和借款人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金额。
第七条 项目融资期限是指贷款第一笔发放之日起至借款人按合同约定还清全部贷款本息之日止的时间,具体期限应当根据项目预测现金流、投资回收期和融资金额等因素合理确定,要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的发放。
第八条 项目融资须实行分期还款。要根据项目预期现金流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期还款计划:
(一)应从项目建设期完成时即开始还款,并应采用按月或按季还款。
(二)还款金额应与项目建设、运营进度相匹配。
第九条 项目融资贷款的利率按照我行对外公布利率执行。第十条 办理项目融资业务,可根据项目建设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委托或者要求借款人委托具备相关资质的独立中介机构为
项目提供法律、税务、保险、技术、环保和监理等方面的专业意见或服务。
第十一条 办理项目融资业务,应当采取措施有效降低和分散项目在建设期和经营期的各类风险。
(一)应当以要求借款人或者通过借款人要求项目相关方签订总承包合同、投保商业保险、建立完工保证金、提供完工担保和履约保函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期风险。
(二)可以要求借款人签订长期供销合同、使用金融衍生工具或者发起人提供资金缺口担保等方式,有效分散经营期风险。
第四章 项目融资业务的调查、评估、审查与审批 第十二条 办理项目融资业务,调查人员应主要就以下内容进行尽职调查:
(一)借款人提供的材料是否真实、完整和有效。
(二)借款人、项目发起人或主要股东的基本情况,包括成立时间、注册资本、机构设置、治理结构;信用状况、生产经营实力、财务状况、融资状况;股东的行业地位、资金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等。
(三)贷款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建设条件和可行性分析、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审批核准情况等。
(四)项目市场分析,包括项目市场环境、供求关系和未来变化趋势等。
(五)项目投资及偿债能力分析,包括项目投资构成、资本
金比例、自筹资金来源和项目预期未来现金流等。
(六)贷款担保情况。
第十三条 办理项目融资业务,贷款审查人员应以偿债能力为核心对项目融资进行全面风险评价,审查内容重点包括:
(一)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合法、合规性。
(二)项目建设条件。包括项目建设用地及原材料、动力等来源落实情况及其可靠性,交通、投资区域和其他配套条件落实情况,以及主要设备的采购引进情况。
(三)项目可行性。包括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和主要设备的先进性,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价格和竞争能力、盈利能力等。
(四)项目资金筹措。包括项目总投资及构成的合理性,各项投资来源的落实情况及可获得性。
(五)项目效益与风险。调查报告或评估报告中所采用数据、资料的合理性,项目投入运营后产生的现金流量足以支付生产经营费用和偿还到期债务的可靠性。
(六)项目发起人的经济实力、风险承受能力和整体经营情况等。
(七)项目风险的分担,项目风险在各个项目参与方之间分配的合理性。
(八)其他风险。包括行业基本面、大宗商品价格风险、供应环保风险和成本风险等,以及可能对项目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
第十四条 项目资产或项目收费权可设定抵质押担保的,应
要求借款人将项目在建工程及其形成的项目资产和(或)项目收益权为贷款设定担保。必要时,可要求项目发起人将持有的项目公司股权为贷款设定质押担保。
第十五条 办理项目融资业务,应要求借款人投保相关商业保险,并将贷款行设定为第一受益人或第一顺位保险金请求权人。
第十六条 办理项目融资业务,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设定提款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已经国家有权部门审核、核准或备案。
(二)项目履行国家的环保、土地、安全生产、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报批手续,并提供相应的许可文件。
(三)借款人同意贷款行参与项目重大决策。
(四)借款人承诺在贷款行开立经营收入专户,并与其签订账户监管协议,承诺项目经营所产生的资金结算、代收付等中间业务在贷款行办理。同时,该账户资金对外支付须满足约定条件。
(五)项目资本金已落实,并与拟发放的贷款同比例足额到位,与贷款配套使用。
(六)项目实际进度与已投资额相匹配。
(七)借款人所提供的提款用途证明与约定用途相符。第十七条 办理项目融资业务,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对贷款资金支付要求、受托支付起点标准、贷款宽限期、经营收入账户余额等设定贷款管理要求。
第十八条 授信业务审批书中要求的前提条件和贷款管理要求,需要以法律形式落实的要全部在合同或其他相关法律文件中反映,防止合同对重要条款未约定、约定不明或约定无效。
第五章 项目融资贷款发放和支付
第十九条 项目融资贷款发放前,应按规定流程进行前提条件核准,确认借款人符合约定的前提条件。
第二十条 办理项目融资业务,应当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度和资金需求,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对贷款资金的支付实施管控,监督贷款资金按照约定用途使用。
第二十一条 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5%或超过500万元的贷款资金支付,应采用受托支付方式。
第二十二条 采用受托支付的,贷款行应在贷款资金发放前对借款人提交的相关交易资料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合同约定条件,金额与交易对象相符的,将贷款资金发放至借款人账户后,即时将该笔资金支付给借款人交易对手,并应做好有关细节的认定记录。对一些特定项目,必要时,贷款行可以要求借款人、独立中介机构和承包商等共同检查设备建造或者工程建设进度,并根据出具的、符合合同约定条件的共同签证单,进行贷款支付。
第二十三条 不满足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受托支付标准的,贷款行可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也可根据具体建设项目的特点与风险状况,自行设定更严格的受托支付标准。
第二十四条 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的,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定期汇总报告贷款资金支付情况,并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现场调查等方式核查贷款支付是否符合约定用途。
第二十五条 在贷款发放和支付过程中,借款人出现以下情形的,应与借款人协商补充贷款发放和支付条件,或根据合同约定停止贷款资金的发放和支付:
(一)信用状况下降。
(二)未按合同约定支付贷款资金。
(三)项目进度落后于资金使用进度。
(四)违反合同约定,以化整为零方式规避受托支付。
(五)借款人指定的放款账户被有权机关冻结或止付。
第六章 贷后管理
第二十六条 贷款行应定期对借款人和项目发起人的履约情况及信用状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宏观经济和市场波动情况,贷款担保的变动情况等内容进行检查与分析。并应按规定对抵质押品价值进行重估和贷款后评价。
第二十七条 在项目建设阶段,要密切关注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及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在项目建设成本超支的情况下,对有完工担保的或其他建设成本超支安排的,应要求完工担保人或有关责任方按照协议约定支付项目建设成本超支款。
第二十八条 项目实际投资超过原定投资预算金额确需追加贷款的,应由借款人重新提出借款申请。贷款行按规定流程经重新风险评价和审查决定追加贷款的,应要求项目发起人配套不低于项目资本金比例的追加投资和相应担保。
第二十九条 在项目的试生产阶段,应密切监督项目试生产
情况,确认实际的项目生产数据和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融资文件规定的完工标准。
第三十条 在项目经营阶段,应重点关注项目所在行业风险情况、项目经营状况及收入状况,项目经营活动现金流是否达到评估水平,项目经营收入是否按照约定按时、足额回笼贷款行,要对项目经营收入账户进行动态监测,若账户资金流动出现异常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十一条 对借款人出现违反合同约定的情形或贷款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危及贷款安全的,应停止办理贷款手续或与借款人协商补充相应放贷条件和管理措施。
第三十二条 项目融资业务到期应全额收回。对借款人确因暂时经营困难不能按约定期限偿还借款本息的,可与借款人协商贷款展期、再融资或重组。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对文化创意、新技术开发等项目发放的符合项目融资特征的贷款,各贷款行参照本办法执行;属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适用房地产贷款相关管理办法。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修改。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农商银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
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实施细则
(草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行各支行、分理处(以下简称营业网点或贷款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促进业务健康发展,根据银监会《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工作尽职指引》和《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贷款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本行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固定资产贷款,是指我行向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发放的、用于借款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建、扩建、改造、开发和购置固定资产投资等、以其固定资产投资收益在内、综合预期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而发放的贷款。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
(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与其相关的经济利益将流入企业。
第三条 办理固定资产贷款业务应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
(一)应审慎评估借款人综合偿债能力。
(二)要符合国家有关投资管理及项目资本金制度规定。
(三)根据项目建设、生产经营进度做好贷款发放和分期还
款安排。
(四)加强贷后管理,做好贷款后评价。
第四条 流动资金贷款原则上仅限总行营业部企业贷款营销管理中心办理。
第二章 固定资产贷款办理条件
第五条 办理固定资产贷款业务的借款人和项目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借款人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
(二)借款人在贷款行开立了基本存款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
(三)借款人信用状况良好,信用等级在A级(含)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
(四)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财务状况良好,有合法稳定的收入来源,具备按期还本付息能力;
(五)国家对拟投资固定资产项目有投资主体资格和经营资质的要求的,符合其要求;
(六)借款用途及还款来源明确、合法;
(七)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环保、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政策和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政策;
(八)符合国家有关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规定的资本金已到位(具体资本金本例为:钢铁、电解铝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40%;水泥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5%;煤炭、电石、铁合金、烧
碱、焦炭、黄磷、玉米深加工、机场、港口、沿海及河内航运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化肥[钾肥除外]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5%;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其他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
(九)项目已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
(十)能够提供合法、有效的担保。
第六条 借款人申请固定资产贷款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借款申请;
(二)借款人公司章程、经年检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明、贷款卡、验资报告、法人代表身份证明,工商局出具的当日企业登记信息表等;
(三)借款人近三年经省联社入围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和最近一期月度财务报表。以新设立项目法人为借款人的,可只提供股东相关资料;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发改委)对项目的审批、核准或立项文件;
(六)政府有权部门对项目在环保批文和土地、规划、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许可文件及与政府签订的项目协议;
(七)其他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及其落实情况的证明文件;
(八)贷款担保和其他保证措施证明资料。
第三章 贷款金额、期限、利率与贷款方式
第七条 固定资产贷款金额根据该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需求、资本金比例要求,结合借款人现有融资、财务状况、发展前景、预期收益等因素合理确定。
第八条 固定资产贷款期限指项目第一笔发放之日起至借款人按合同约定还清全部贷款本息之日止的时间,具体期限应根据项目情况、投资回收期、借款人财务预测等因素协商确定,要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的发放,原则上贷款期限不得超过五年;以所融资固定资产本身作为贷款担保的,贷款期限应不超过同类资产的折旧年限。在合同确定的期限内,贷款可以分次发放、分次收回。通过银团方式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不得展期。
第九条 固定资产贷款实行分期还款,分期还款的间隔期和额度应与借款人未来预期现金流相匹配,对建成后的固定资产项目贷款,自建成后的次年起每年归还贷款本金不低于两次。
第十条 固定资产贷款利率按照本行对外公布的利率执行,贷款行对实施差别利率定价的个别企业客户可向总行提出意向利率,报授信业务审批委员会审定后执行。
第四章 贷款的调查、评估、审查与审批
第十一条 办理固定资产贷款业务,调查人员应对照办理条件进行尽职调查外,还应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调查:
(一)借款人提供的材料是否真实、完整和有效;
(二)借款人、项目发起人等相关关系人的基本情况,包括成立时间、注册资本、机构设置、治理结构;信用状况、生产经营实力、财务状况、融资状况等。
(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建设条件和可行性分析、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审批核准情况;项目核准或备案、土地审批、环境评价等行政审批情况;项目资本金、项目债务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方式等。
(四)借款人在贷款期限内拟实施的经营、融资计划和重大投资计划,未来现金流预测情况。
(五)对涉及担保的,还应对照担保管理的有关要求对担保人、抵(质)押品等进行调查。
(六)其他对借款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产生影响的因素。第十二条 办理固定资产贷款业务,审查人员除须对照办理条件进行审查外,还需对以下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审查:
(一)分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相关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及相关投资管理制度,详细判断贷款项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二)全面评价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合理性、建设条件、财务和技术可行性等情况,详细分析项目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竞争力及发展趋势,以此审慎判断项目投资风险。
(三)审查项目资本金、项目债务资金的来源渠道、方式、构成及实际到位情况,考察项目建设或生产进度,全面分析贷款项目总投资构成的合理性与建设资金落实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可靠性。
(四)分析借款人综合收益能否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借款人的信用等级、风险限额管理和整体还款能力、抵(质)押品价值、保险等对贷款的保障作用,以此判断还款来源的保障程度。
(五)预测融资后借款人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对不能直接产生经营收入的固定资产项目,重点考察其财务生存能力。
第十三条 授信业务审查人员在对贷款项目进行全面评价后,应根据尽职调查结果,结合贷款项目需求和借款人申请,合理确定固定资产贷款融资方案。
第十四条 办理固定资产贷款业务,应根据业务具体情况设定提款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投资管理要求的,已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并提供相应的政府相关部门许可文件。
(二)项目资本金已落实,并与拟发放的贷款同比例足额到位,与贷款配套使用。
(三)项目实际进度与已投资额相匹配。在每次提款时未发生成本超支,或借款人已自行解决成本超支。
(四)借款人所提供的提款用途证明材料与约定用途相符。第十五条 办理固定资产贷款业务,应根据贷款项目的具体情况对贷款资金支付要求、受托支付起点标准、贷款宽限期、关键财务指标控制、还款准备金账户的余额或现金流流入比例等设定贷款管理要求。
第十六条 信贷业务审批书中设定的提款前提条件和贷款管理要求,需要以法律文件形式落实的要全部在合同或其他相关法律文件中反映,防止合同对重要条款未约定、约定不明或约定
无效。
第五章 贷款发放与支付
第十七条 贷款行负责固定资产贷款发放和支付审核,贷款发放前,应按规定流程进行提款前提条件核准,确认借款人符合约定的提款前提条件。
第十八条 办理固定资产贷款业务,贷款行要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度和资金需求,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对贷款资金的支付实施管理与控制,监督贷款资金按约定用途使用。同时,可与借款人在合同中约定贷款发放的专门账户,贷款发放和资金支付应通过该账户办理。
第十九条 固定资产贷款对贷款资金原则上应全部采用受托支付。对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投资的5%或超过500万元人民币贷款资金支付,必须采用由贷款行受托支付方式。
第二十条 采用受托支付的,贷款行应在贷款资金发放前对借款人提交的相关交易资料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合同约定条件,金额与交易对象相符的,将贷款资金发放至借款人账户后,即时将该笔资金支付给借款人交易对手。
第二十一条 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的,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定期汇总报告贷款资金支付情况,并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现场调查等方式核查贷款支付是否符合约定用途。
第二十二条 在贷款发放和支付过程中,借款人出现以下情形的,应与借款人协商补充贷款发放和支付条件,或根据合同约定停止贷款资金发放和支付。
(一)信用状况下降。
(二)不按合同约定支付贷款资金。
(三)项目进度落后于资金使用进度。
(四)违反合同约定,以化整为零方式规避受托支付。
(五)借款人指定的放款账户被有权机关冻结或止付。
第六章 贷后管理
第二十三条 固定资产贷款发放后,贷款行要确定管贷责任人(不低于两人),定期对借款人及贷款项目进行检查。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借款人和项目发起人的履约情况及信用状况。
(二)项目在建设期间的建设、技术、市场条件是否发生不利变化,承担项目建设的能力和项目建设质量如何,是否出现较大事故等。
(三)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或运营后的宏观经济、行业变化情况和市场波动情况,对贷款项目和借款人是否产生不利影响;借款人还贷愿望是否积极,还款能力是否能达到业务办理时的预期。
(四)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或运营后,借款人整体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和综合收益情况。
(五)借款人及项目是否触及借款合同中有关资本金到位、关键财务指标控制等违约条款的约定。
(六)贷款担保及其重估价值、担保能力变动情况。第二十四条 项目实际投资超过原定投资预算金额确需追
加贷款的,应由借款人重新提出借款申请,逐级申报。总行按规定流程经重新风险评价和审查决定追加贷款的,应要求项目发起人配套不低于项目资本金比例的追加投资和相应担保。
第二十五条 贷款期内,贷款行要对借款人的整体现金流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收入现金流进行动态监测;对自身无法直接产生现金流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跟踪项目投入使用或运营后借款人整体效益的变化情况。对约定专门还款准备金账户的,还要关注固定资产项目或借款人的收入现金流进入该账户的比例和账户内的平均资金存量是否达到约定条件。
第二十六条 对易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影响的固定资产项目贷款,必须按照抵押物的评估价值办理保险,保险种类必须涵盖抵押物的理赔内容,保险期限涵盖贷款期,保险受益人必须为贷款人。
第二十七条 固定资产贷款到期应全额收回;对借款人确因暂时经营困难不能按约定期限偿还借款本息的,可与借款人协商进行贷款重组。
第二十八条 项目贷款相关人员根据其所履行职责承担相应责任。贷款调查人承担调查失误责任;贷款审批人承担审批失误责任;贷款管理人承担管理责任。
第七章 违约责任与处理
第二十九条 对借款人下列违约行为,本行有权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追加担保、提高管理要求、解除借款合同等,同时按合同约定计收违约金,并采取其他必要债权
保护措施:
(一)借款人未按约定数额、日期收取借款或未按借款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二)提供虚假或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和资料,不如实提供所有开户行、账号及存贷款余额等资料,拒绝对借款使用情况和有关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与检查;
(三)以承包、租赁、合资、兼并和股份制改造等形式,逃废债务;
(四)未按贷款合同规定偿还借款本息,或有其他危及贷款安全的行为;
(五)借款合同约定的其他违约行为。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修订和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