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优化奉贤人才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优化奉贤人才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
奉委(2009)21号
为进一步优化奉贤人才发展环境,更好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谋划人才工作,加快推进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为“三区一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坚持“四个优先”,提升人才工作理念
要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作为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优先战略,坚持“四个优先”,即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解放思想,敢于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加强对人才的教育引导,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意识。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二、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规划执行力度
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在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和保障等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对人才得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更大的支持。一是积极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不同层次人才的住房需求,实施人才安家补助、人才租房补贴,加快推进人才公寓房建设。二是开辟医疗绿色通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捷、周到的医疗服务。在奉贤区制定医院设立高知病房,服务有突出贡献的高级专家。三是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多渠道解决人才子女就学问题。
加大我区“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和2008—2010年人才发展行动计划执行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研究、指导、协调和调动。大力推进重点产业人才集聚、重点项目人才保障、非公领域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育以及“三区联动”人才发展。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工作机制,抓好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健全人才工作网络,扩大人才工作覆盖面,推进人才工作向基层延伸、向“两新”组织延伸。
三、坚持引育并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力度。有计划地引进和招聘“三区一基地”建设和重点项目紧缺急需人才。积极创造条吸引科研院所落户我区,带动高层次优秀人才流入。加大人才储备力度,积极储备一批学历层次高、专业紧缺、综合素质好的青年人才。认真落实“三支一扶”计划,做好“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工作。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和吸引奉贤籍优秀人才回乡发展创业。积极参与本市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吸纳我区产业发展中紧缺的高端人才。
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探索建立区域内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建人才培育机制,积极发挥各类培训基地作用,加紧培育产业紧缺人才。将我区产业项目需求与高校、院所的专业、人才资源优势相结合,促进技术、项目和人才的交流互动。强化校企合作产学研载体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原则,选择一批重点扶持的创新型企业,建立创新型人才培育和科研基地。
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继续做好区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青年尖子选拔培育工作,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拓展高层次人才海外培训。继续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开发力度。指导企事业单位将人才的职业资格、学历、职称等于人才的任职岗位、工资报酬相挂钩,鼓励人才自主学习,岗位成才。
四、搭建工作平台,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和人才需求,积极搭建各类服务平台。一是积极发挥每月18日人才市场的作用,促进用人单位和人才之间的供需交流。二是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畅通政府、企业和人才之间的信息沟通。三是通过组建人力资源开发协会、举办人才沙龙等方式,搭建人才交流联谊平台。
结合奉贤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要紧紧围绕“三区一基地”建设和区重点项目,开展紧缺人才需求调查,建立奉贤区人才开发目录,调整充实人才信息库,完善全区人才动态统计机制。加大人才户籍引进和居住证办理的政策落实力度。探索建立单位和个人的失信惩戒机制和人才评估制度。
五、加大投入力度,增强财力支撑保障
加大公共财政对人才开发的投入力度,建立人才发展投入的长效机制。按照《奉贤区2008—2010年人才发展行动计划》要求,2009年区财政人才资金预算1000万元,2010年1500万元,以后按财政收入增幅同比增长。加大人才资金对高级专家管理、人才培训、科技攻关和学术交流、优秀人才激励保障、人才储备、引进高层次人才安家补助等工作项目的支持力度。
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按照“谁培养、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大人才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不断强化人才发展的财力支撑,促进人才队伍发展和素质提升。
六、加强指导考核,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强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及其办公室力量,建立各镇(开发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形成区、镇两级人才工作组织网络。明确工作职责,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将人才工作纳入对镇(开发区)的绩效考核体系,实行年度考核。对成员单位实行职责分工和年度工作评估,定期评选优秀工作项目,表彰在人才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充分理解、充分信任、热情关怀、放手使用人才。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提高人才的社会影响力,营造爱才、惜才、引才、用才和“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以更广阔的事业舞台、更开放的制度环境、更积极的激励措施、更便利的生活条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创新、创业的活力和热情,为推动奉贤“三区一基地”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本章见自发布之日起试行,试行期至2012年12月31日止。如遇尚未享受完有关政策的,执行期顺延至期满。本意见由奉贤区委组织部、奉贤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员会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市县优化发展环境实施意见
按照**市和县优化发展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的安排和要求,认真对照**同志在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大会上指出的八个方面问题,对照自己和统战宣传文化系统工作进行了逐项检查,并进行认真反思,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具体的整改措施。我认为我这是一个非常及时和重要的民主生活会。今天,我结合自己和
分管工作实际,谈谈对优化发展环境的认识、查找存在问题、产生问题的根源以及今后的整改措施,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加强学习,加强对优化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今年以来,通过认真学习**同志、**同志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有关讲话精神,使我充分认识到优良发展环境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是优良的发展环境可以产生洼地效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取决于生产要素和人才的汇集程度,哪里汇集程度越高,哪里经济就会出活力、出效益。跟一些周围县市相比,跟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的资源、区位、产业基础并不是强项,那就需要我们通过创造一个适合资本流入、生长的发展环境来提升优势,形成洼地效应,才能加速外来资本在我县的聚集。二是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实现突破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县的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周围的县市都在竞相发展,势头强劲,形势咄咄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只有在环境建设上抢先一步、快人一拍,全力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一流的人文环境,才能吸引投资,发展壮大我们的企业,实现突破发展。
二、从严要求,认真履行好职责
始终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与统战、宣传思想工作同时谋划、同时部署、同时考核,长抓不懈。一是抓好优化发展环境的宣传教育。结合全县“创先争优”和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制定印发了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安排,组织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孙瑞彬同志、刘云峰同志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有关会议讲话精神,学习了石家庄市关于优化发展环境建设重点工作和责任分工的通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二是抓好统战、宣传文化系统优化我县发展环境的监督检查。组织相关各部门认真学习有关条例、法规,强化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强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增强优化发展环境的自觉性。经常性的深入基层,及时掌握分管部门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工作情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树立了统战和宣传文化系统优化发展环境的良好形象。三是抓好领导干部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对于分管的部门,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时常提醒他们,一定要优化发展环境放在工作首位,属尽职守,尽职尽责,绝不允许在工作中出现破坏我县发展环境的问题。并定期不定期对系统内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今年以来,所分管各部门严格按照要求,认真落实各项规定,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没有一起破坏我县发展环境的事件发生。
三、存在的不足和根源
通过深入学习和逐项对照孙瑞彬同志指出的优化发展环境方面的八个问题,认真剖析自己,在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平时忙于事务,忙于应酬,放松了深入地学习,特别是对我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出的十项规定,自己由于工作关系,虽然学得比较认真和深入,但是在某些方面还不能真正起到表率带头作用。二是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在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方面,没有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还没有完全树立和优化我县发展环境相适应的观念、理念。三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还不够。自我批评在会上多,在会下少,对同志的批评也是会上批评的多,平时批评的少。四是优化发展环境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对自身和其他党员干部身上暴露的一些不良现象,有时觉得习以为常,对自己还不够严格。
四、整改措施和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召开,对照孙瑞彬同志、刘云峰同志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要求,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使我更加增强了进一步改进的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切实增强学习意识,深入学习优化发展环境的有关理论,带头学习和遵守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十项规定,进一步强化党性意识、宗旨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综合素质,坚持学以致用,真正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进一步强化作风。按照市、县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要求,真正在优化我县发展环境方面起到表率作用。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切实管好自己及身边工作人员,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纠正整改。三是进一步深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更多地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以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作为检验自己工作决策、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对待干部,一方面严格要求,强化管理,注重培养;另一方面多了解、多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解除他们工作的后顾之忧。
总之,今后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将自觉用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的各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我县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发挥作用,把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工作做得更好。
第三篇: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营造重教、支教、兴教社会氛围,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履行教育发展职责。各级各部门要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事业,从“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发展、抓未来”的高度,切实履行教育发展的责任。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责任,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要建立和完善定期议教制度和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切实为学校、教师排忧解难。
2.大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各级各部门要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积极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的职业。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全县上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关心教育,各部门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切实保障教育发展经费投入
3.健全完善教育经费运行机制。优先教学网点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确保改善办学条件资金、各项补助资金和事业经费按时足额落到实处。严禁挪用、平调、挤占教育经费。
4.努力拓宽教育经费筹集渠道。用足用活国家、省财政、金
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大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努力提高全县教育投入。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逐步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教育投入新格局,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总量。
三、依法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5.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确保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除国家规定教师个人缴纳款项外,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行向教师收取任何费用,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向教师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
6.确保教师工作生活安全。依法依规处理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学校偶发事件要严格责任划分,及时查处侵害教师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的人和事,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
四、规范学校检查收费行为
7.严格学校收费管理。加强对各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规范学校代收费行为,坚决治理乱收费,维护学校和学生的正当利益。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依法治教,从严治校,要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及校务、财务公开制度,树立教育系统良好的外部形象。
8.严格实行检查准入制度。各行政执法单位对学校(幼儿园)实行联合检查制度,由县委、县政府分管教育领导协调实施,每年或每两年组织进行一次联合检查。对群众反映或举报学校有重大问题需进行检查的,由检查部门提出申请,经教育主管部门签署
意见,报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审核批准后进行,未经领导批准,任何部门或单位不得擅自进入学校检查、收费、处罚,否则,学校有权拒绝。
9.严格实行首查不罚制度。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检查发现的问题,第一次对学校予以指导纠正,明确整改期限,实行首查不罚制度;第二次对学校进行警告;第三次对学校校长和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属于乱收费的要如数退还给学生,确实退还不了的或确需处罚的,一律上缴国库罚没专户。
五、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
10.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由公安部门牵头,工商、文化、交管、卫生等部门配合,按照“常规问题及时整治、集中问题集中整治、突出问题重点整治”的原则积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活动,从严处理接纳未成年人网吧,从重打击盗窃、敲诈、抢劫师生财物及侵害人身安全的人和事,严厉查处、打击黑车接送学生和校车超载超速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校园周边200米以内的棋牌室、游戏室、台球室、网吧(特别是黑网吧)、录像厅等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娱乐场所,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学生远离网吧等娱乐场所。禁止在校门口占道经营、摆摊设点,禁止在学校周边贩卖易燃易爆物品,禁止在学校上课期间产生噪音影响教学的一切活动。
11.健全和完善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联席(领导小组)会议制度、集中整治制度、定期检查制度、挂牌督办制度、检查考核制度。着力解决全县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卫生环境等方面
存在的问题,为广大师生创造健康向上、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积极落实教育优惠政策
12.落实捐资助学优惠政策。对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捐资助学中的作用,大力支持“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教育基金会等继续做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残疾儿童就学工作。政府对捐资助学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努力形成全社会重教、兴教、助教的浓厚氛围。
七、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13.建立教育环境情况报告制度、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破坏教育环境的行为,各学校要坚决抵制,并及时报告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监督部门。县纠风、监察、教育部门要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对举报情况按照各自职责进行处理。对破坏教育环境和侵占学校经费的行为,依照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4.实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责任追究制度。在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中,对因责任不落实、整治不力,导致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单位及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评先资格,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四篇:泸法院优化发展环境实施意见
泸县人民法院
“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实施意见
为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树立泸县文明、和谐、包容、开放、团结进取、共谋发展的良好形象,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泸县第十二次党代会议精神,把廷全书记提出的“全力建设平安泸、着力构建和谐泸、努力打造文化泸、切实优化发展环境”的任务落实到实处,结合法院职能和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县法院将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大目标”工作决策和“七大建设”的经济发展思路,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重点,以提高审判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突破口,以靠实工作责任为抓手,创新工作方式,规范司法行为,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努力营造“高效、务实、便民、亲商、安商”的发展环境,确保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主要工作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是为全县中心工作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尤其是发展的法制环境和安定环境的重要力量。法院将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 分认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涉及发展环境的案件的审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履行审判职责,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加强涉及经济发展环境的刑事案件的审判工作。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把握好宽严的重点和幅度,依法严厉打击故意伤害、抢劫、盗窃及侵害投资者人身财产权利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侵犯财产犯罪,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努力遏制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发势头,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出稳定的治安环境。加强对重点工程建设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对干扰破坏重大项目建设、阻扰施工、破坏公共设施等违法犯罪案件,坚决予以打击。全面推行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工作,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加强涉及发展环境的民商事案件的审判工作。深入开展矛盾排查调处工作,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群体性纠纷案件,维护社会稳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依法审理好教育、医疗、住房、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等方面的案件,保障和改善民生。妥善审理好涉及农村土地征收、土地承包、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案件,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重对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案件的审理,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 益,尤其是外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完善巡回立案、办案和就地开庭制度,让人民群众更加简便、灵活、快捷解决纠纷加强诉讼调解工作,按照“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依法公正、高效解决纠纷,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三是加强涉及发展环境的行政案件的审判工作。坚持合法性审查的原则,公正、及时审理涉及发展环境的行政案件,重点处理好土地审批、征用过程中形成的行政案件,高度重视群体性纠纷,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和加强化解行政争议的方法,增进行政相对人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信任。
四是加强涉及发展环境的案件的执行工作。进一步优化执行措施,强化执行手段,努力提高案件执行到位率、和解执结率,努力不产生新的执行积案和重大涉执信访案件,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及时实现。对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执行义务的被执行人,情节严重,依法予以制裁,同时注重多方联动,积极联系相关主管机关,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五是加强涉及发展环境的案件的立案信访工作。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各类案件,依法及时立案。高度重视涉及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的初信初访,认真做好判后答疑、释法明理工作,积极引导当事人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对违法越级上访、反复无理缠访、非正常聚众上访的,依法果断予以处置。健全和完善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和听证制度,与相关部门共同协调解决好涉诉信访案件。全面深入地排查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并及时进行解决,将涉诉上访矛盾以及易激化矛盾冲突的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审判监督工作的司法救济功能,坚持依法纠错的原则,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符合法定再审条件的,要依法及时启动再审程序,快审快结。
(二)增强司法能力,不断提高为优化发展环境服务的水平
一是全面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着力发挥司法主导作用,完善“大调解”衔接配合的工作流程、对接程序和操作细则,推动在“大调解”体系内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诉前调解工作,在立案庭设立诉前调解工作室,对起诉到法院的民商事、行政案件和刑事自诉案件先行组织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再立案。建立和完善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充分利用各类调解资源,扩大调解成果。
二是大力践行司法为民。进一步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和司法便民工作机制,完善立案大厅“诉讼服务中心”的职能,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增配更多的便民利民设施,指导当事人理性诉讼,降低群众维权成本。积极探索预约立案、上门立案等新的立案方式,最大限度地便民利民诉讼。完善司法救助保障机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力度,进一步 明确缓、减、免交诉讼费的具体条件和标准。积极探索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和在已落实申请执行人救济制度的基础上,帮助解决被害人及其亲属、申请执行人的实际困难。创新司法为民工作方法,深入开展以调查走访、便民诉讼、巡回审判、指导调解、法制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法官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活动,积极参与社会矛盾防控联动机制建设,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三是大力推进司法公开。深入落实审务公开制度,大力推行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和审务“六公开”,通过院机关和派出法庭设置的公开栏,将法院收费标准、办案程序、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开庭信息等事项向社会全面公开。通过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形式确保司法活动纵管到底、反腐倡廉横管到边,从而促进审判、执行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陪审员参审率要力争达到25%。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向党委、人大汇报重大部署、重点工作和重要问题以及优化发展环境的重大案件,妥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四是广泛开展法制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服务大局、履行职能、有所作为”的工作要求,为我县重点工作、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主动提供法律指导、全力提供司法保障。大力普及与优化发展环境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知识,选择典型案 件,通过在案发地公开审理、公开宣判等方式,以案说法,提高群众和企业的法律意识,促进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人民法院工作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的新方法新途径,增强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强对新类型案件审判工作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对优化环境进程中出现的涉及司法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依法处理。对审判工作中发现的影响优化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
(三)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夯实为优化发展环境服务的基础保障
一是重视法院文化建设。加强法院精神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着力培育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规范法官司法行为,全面提升司法职业修养和职业形象。完善法院文化设置,切实增强法院管理的文化色彩,不断提高法院物质建设的文化含量,积极创建关爱干警的文化环境。开展全院文化活动,活跃文化生活,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培养激发干警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促进法院干警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把审判作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审判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坚决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现象,认真查处干警在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司法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法院工作的各个方面,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切实加强党性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进一步完善审判、执行工作监督机制、信访处理监督机制和队伍监督制约机制,着力形成“不愿为、不能为、不敢为、不必为”的内部监督机制。不断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特邀监督员等外部监督运作机制。
四是创新法院内部管理。加强审判流程管理,完善审判质效评估、案件质量评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审判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干警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确保公正廉洁执法。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办公自动化建设,不断提高司法保障水平,推动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注重从内部挖掘潜力,发挥好法院老干部的作用,调动老干部特别是老法官参与做好法院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工作的积极性。
三、推进措施
(一)深入开展“提高审判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大讨论活动。引导全院干警联系个人工作实际,查找在审判、执行及管理、服务中的薄弱环节以及与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相悖的各种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树立“效能优先、服务至上”的新理念,结合全体干警讨论自查情况,制定进 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具体措施。
(二)认真做好涉诉信访接待工作,强化效能督查。进一步健全“马上就办”工作机制,进一步公开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在督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的同时,通过对来信来访案件的深入分析、研究,查找审判执行和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制定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章立制,逐步健全提高审判质量效率的长效机制。
(三)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效能建设的良好氛围。继续抓好法院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应用,提高局域网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审判效率、保证审判质量、加强审判管理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办公现代化水平。要着眼于弘扬主旋律,弘扬法治精神,牢牢掌握和主导法制宣传舆论阵地,大力宣传优化环境建设的经验作法,对反面典型加大曝光力度,搞好警示教育。
(四)建立健全法官效能考评制度。进一步完善法官工作效能评价制度,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务实高效的良好氛围。着力解决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问题,充分调动干警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意识,全面促进审判、执行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
(五)进一步优化审判资源、规范司法保障工作。按照我院整体工作部署和各部门职能,适时合理整合审判资源,科学分配审判业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做到分 工配合,优势互补,促进整体工作高效协调运转。围绕节能降耗、优质高效、服务审判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行政办公、诉讼费用、卷宗归档、办公网络、公务车辆、科技设施、审判场所、后勤服务等基础性管理,制定完善司法行政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服务审判的能力和水平。
四、组织领导
为使本实施意见全面实施,取得实效,本院成立院党组书记、院长为组长,副院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庭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工作领导小组。为优化发展环境提供司法保障,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职责和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切实做好各项审判工作,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
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
王洲洋
2012年第11期 ——党的建设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大力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优化选人用人环境”;“推动人才工作重心下移,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努力把我省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些论述,阐述了人才对于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极端重要性。当前,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切实优化我省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一、坚持辩证的评价方法
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首先必须解决怎样评价人才的问题。要坚持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待人才,用干部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衡量人才。
评价人要看全面、看本质、看主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人才的不足、缺点甚至是过错,只要不是大的原则问题,都要本着用人所长的原则,量才施用。一味苛求,就会无才可用。没有宽容就没有人才。领导干部尤其要有容人的胸怀和雅量。但宽容并不是不讲原则。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搞“好人主义”和庸俗关系学,面对错误的思想和行为缺原则、少正气,尤其是对亲近自己的所谓“熟人”、能为自己办事的所谓“能人”、有来头有背景的“狠人”、以及自己的“亲人”,即使问题严重,也往往“宽容有加”,这样的宽容,是对党的事业极端不负责任。
评价人要看表现、看潜力、看发展。一个人的德才素质怎么样,能不能起用,如何用,不能只看他的过去,看少数人的评价,更主要的是要看他的现实表现,看多数群众是否公认。讲凭实绩用干部,有的人就弄虚作假,搞假数字,虚报浮夸;有的为了显示“政绩”,搞一些劳民伤财、杀鸡取卵、祸及子孙的所谓“面子工程”、“样板工程”。对这样的干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坚决不予任用。要提倡比发展不比数字、比成效不比形式、比可持续不比一时之功。对于那些注重长远、埋头苦干,坚持做扎实的基础性工作的干部,绝不能忽视和亏待。
二、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
未来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我们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坚持尚贤任能,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大胆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
事实证明,用好一个人,树起一面旗;用错一个人,打击一大片。现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是,有的干部忙于应酬,不注重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盲目决策,滥上项目,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给后任带来沉重的经济包袱;有的干部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做表面文章,欺上瞒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的干部利用手中权力,贪污受贿,挥霍浪费;有的干部得过且过,不仅自己不干事,反而对那些干事的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对这类人,组织上一定要“火眼金睛”,坚决把他们从领导岗位调整下来。要通过有效的组织手段,大力弘扬正气,表彰先进,让一切有识之士、有用之才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施展,让一切搞歪门邪道、不守法纪的投机钻营者没有市场。
三、坚持科学的选人方法
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体制和制度上改革创新,建立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绿色通道。一要重公认,真正落实群众“四权”。必须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真正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上下功夫,把干部优劣、好坏的评判权、干部任用的选择权交给群众。二要重竞争,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使“上”者理直气壮,“下”者心服口服,引导干部靠工作和实绩去赢得竞争。三要重实绩,真正任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德才的具体表现就是实绩。要进一步明确干部考察内容,改进考察程序,加强考察监督,力求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避免失真和片面性。
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要注意克服和纠正以下几种倾向:一是凭个人好恶用干部。少数领导凭个人恩怨、好恶用干部,说到底是在选人用人上有私心,只凭个人印象,只讲个人关系,只认狭小地域,而不顾党的事业。二是任用优秀年轻干部不及时。用人贵在适时,错过了人才最佳使用期,人才就有可能成为废才、蠢才。要深入解放思想,看文凭而不唯文凭,论资历而不唯资历,重台阶而不唯台阶,不拘一格选人才,及时地把优秀人才选拔到合适岗位上来。三是重使用轻管理。一些地方只注重对干部交任务、压担子,却不注意严格教育干部、有效监督干部。无数事实证明,疏于监督就是害了干部,严格监督就是爱护干部。必须有效加强对干部的监督,让人才健康成长。
四、坚持有效的保障措施
新的形势下,要综合运用精神、物质、行政、法律等手段,激励人才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保障人才的合法收益和各项权利。对于人才在干事创业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满腔热忱地给予支持,做人才的坚强后盾。现在,少数地方存在这么一种现象,每逢班子调整或者干部处于提拔、晋升之时,告状信满天飞。有的当然是干部本人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别有用心的人对干事的人恶意攻击。我们干部队伍中绝大多数是好的,但却有少数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对能力强、实绩突出、对自己有威胁的人,对不是自己“一条线”上的人,心怀不满,为了不让他们提拔升迁,以坚持原则,向组织上反映情况为名,泄私愤,排“异己”,打击报复优秀人才。还有的人为了排除竞争对手,利令智昏,目无法纪,采取违法犯罪手段,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保护人才的积极性就是保护人才。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纪检部门平时应当注意全面深入地了解干部,对干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绝不可被一些不实的反映牵着鼻子走,使那些干事的人横遭折腾。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理直气壮地支持人才一门心思干事业。2007年6月至2012年4月,全省各级纪检机关在严惩腐败的同时,为7965名党员干部澄清是非,保护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严格执纪执法,对那些顾全大局,替党负责,确实是关心干部健康成长,如实反映情况的行为要予以肯定,而对那些捕风捉影、污告陷害、造谣中伤的人,不仅要严肃批评,情节严重的,还要依法处理。主要领导干部要一身正气,做到有胆识骏马,无畏护良才,敢为事业用人才,旗帜鲜明地支持干事者,保护改革者,警戒庸懒者,查处诬告者,惩治腐败者,营造鼓励干事创业、鼓励创新创造、鼓励敢闯敢试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