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典型教育(小编推荐)
典型教育
道德品行教育即德育是教育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什么样的道德习惯为目标的教育过程。综观古今中外的教育,都将“德”放在首要位置,正所谓“浇树先浇根,育人先育心”。
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实施德育的场所,其中学校是最直接、最快出成效的一个。在学校班主任与学生分别担任德育的施教与受教的角色,而班主任在施教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是学生是否受教,是否能在潜移默化之下用正确的道德准则武装自己,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正确地判断别人行为好坏的关键。德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其中典型教育便是诸多方式方法中的一种。
一、典型教育的意义
(一)典型教育的含义与分类。
典型是具有丰富的社会意义,能给人留下难忘印象,产生深刻的社会知识作用和思想教育作用的人或事。典型一般可分为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典型事件又可分为典型现象、典型环境等等。典型教育是通过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施加影响的方法。典型教育按人物、事件的性质和对社会的影响,可分为正面典型教育和负面典型教育。但是,无论是何种典型教育其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向正确的人生目标、行为习惯、思维方式迈进。
根据典型的存在方式,又有学生群体中的典型和学生群体外的典型。前者是班级或学校学员中的一员,后者是社会上的楷模,历史中的英雄人物或是一些对人们震撼力较强的人或事,如:雷锋、焦裕禄、保尔、江姐、徐虎、肖王泉、八一三凇沪抗战,加入世贸组织、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等。当然还有一些负面的典型。
(二)典型教育的意义。
儿童和青少年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当有了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或是事件作为教育内容时,学生们容易从中领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容易受到感染,也容易模仿典型实施行为。再次,正、负典型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一是教导学
生做什么,怎样做,一是教导学生不做什么。
小王是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的一个学生,由于家离校较远,爸爸妈妈每天给他两元钱买早点吃。有一次无意间班主任发现小王面色灰暗,好象生病了,班主任关心地问这问那,都被小王搪塞过去了。班主任觉得事有蹊跷,决定查一下,她先作了次家访,了解到小王平时身体不错,而后又对小王观察一阵子,发现几乎每半个月小王总去一次邮局,经了解方知他是给云南丽江的一所小学的一个小女孩汇款。几天后,班主任在班中表扬了小王。同学们听后十分感动,纷纷表示,再也不乱花钱买东西。从这以后,同学们的零用钱再也不乱用了,班中掀起了一场帮困热,爱的接力棒一直传了下去。
这个事例充分说明了典型的教育力和号召力,典型教育是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方法。
由于受教育者——学生的可塑性、模仿性强,对于典型人物或事往往记忆深刻,所以典型对于学生来说影响很大。典型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是非观念,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学生能在作出是非判断后,会对正确的进行模仿,对错误的进行抵制,促进正确的行为的产生。反复的模仿可以产生自觉行为,形成自我意识。据统计,真小2001届毕业班中有95%的学生对一些英雄人物、事迹十分了解,更有十多位同学以此为榜样做过许多好事。
典型教育对于典型的本身的影响也是深刻长远的,尤其是对学生典型。第一,先进典型自豪感、自信心的确立。对先进典型来说,从老师发现他的先进性,然后再深一层培养,直至被确定为先进典型,最后在受教育群体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这个过程便是先进典型自信心确立的过程。有了自信心,相信这些先进典型会继续走好每一步的,直到将来的回忆,也会感到自豪的。第二,负面典型的反思和转变。在老师委婉的、不伤及自尊的典型教育中,负面典型会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深刻反思,以至于以后的行为中不产生类似的偏差。
第二篇:典型教育案例
典型教育案例
李淼,女,12岁,家庭背景:生活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双双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行使监护权。性格特点:自尊心强,性格较为内向,学习主动性不强。人际交往:没有与之关系密切的同学,平时独来独往,行为有一定的封闭性。学习成绩:基础较差。因此,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但该生也有许多优点:重诺言,守信用,劳动较积极,卫生观念较强。
针对该生以上情况,我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教育。
一、知识重要性的教育。由于该生学习基础不好,再加上主动性不够。因此,必须对他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首先,引导学生认识时代发展对每个人的要求,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只有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立足社会,才能报效社会,回报家庭,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其次,通过成功人士的典型事例以及身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个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进取心。更为重要的是:平时对他进行学法指导。要求该生拟订详细的学习计划,特别是对自己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要加以突出。帮助他纠正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的品质,并督促他坚持,以免半途而废。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该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注重培养良好的性格,引导融入班级大家庭。该生较长时间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爷爷奶奶对他的行为管束比较严,加上在家庭中缺少沟通对象,因此该生的性格发展将会愈加趋向封闭和内向。我掌握了此种情况后,每学期定期家访,加强与该生爷爷奶奶的联系。当我与两位老人熟悉后,通过谈心的方式,含蓄告诉他们,在家庭中应多与孩子交流,一方面了解孩子的思想情感动态,另一方面也把自己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经验“传授”给孩子。通过较长时间的家访,为该生良好性格的形成营造了一个较好的家庭背景。
在班级中,我积极鼓励他参加班级各项活动。在比赛时,组织学生拉拉队专门为他加油喝彩。这样,让他的心灵逐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逐渐增强了融入集体的意识。平时不断与科任教师联系,要求他们在课内课外尽可能多的给他发言和活动的机会。
通过较长时间的努力,这位同学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另外,我还定期与该生在外打工的父母联系,告诉他们孩子学习和生活情况,并要求他们每一个星期与孩子通一次电话,鼓励他积极向上。
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和努力,该生性格养成渐渐走向了正常的轨道。
三、增强人际交往意识,破取自我封闭藩篱。该生的性格有了变化以后,我着手在人际交往方面对他进行引导和教育。
该生由于较长时间生活在较为封闭的家庭环境中,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意识。进入新的班级体以后,加上缺乏主动与同学沟通的态度,基本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小小天地里。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让他担任小组长,并要求他一个星期把所在组别同学的思想动态和意见记录下来,向我汇报。这样,促使他主动与其他同学建立联系,增强交流。该生重诺言,守信用,很快赢得了其他同学的好感和信任;别的同学不再回避他,主动与他交往。久而久之,该生从自封的藩篱中走了出来。
在此基础上,我又逐步培养他的合作意识,引导他与别人合作。在与别人的合作中提高了该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以上种种努力,该生改变了自身的许多缺点,充分发挥了自己优点,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进一步提高他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树立更高的目标,进入更佳的境界。
2011—2012学下学期
典型教育案例
紫都台学校王露
第三篇:教育扶贫典型材料
教育扶贫典型材料 3 篇 【篇一】
“xx这次高考考了636分的好成绩,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高考成绩揭晓后,xx 县 xx 镇长江村四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多亏了教育扶贫政策,圆了我这个贫困生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近日,面对xx县纪委监委教育扶贫专项督查组的来访,xx 详细介绍了近几年享受的教育扶贫政策情况。这是县纪委监委深入推进扶贫领域“一季一专题”专项治理,以有力监督助推教育扶贫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扶贫先扶智。xx 县作为扶贫领域监督清单制度试点县之一,为保障教育扶贫政策落地落实,该县纪委监委紧紧围绕教育扶贫项目、资金、政策三个重点,梳理确定了包含送教上门、“雨露计划”等在内的 5 项扶贫领域监督清单内容,并按照监督清单内容,抽调精干人员 6 名,组成 3 个专项监督检查“小分队”,紧盯教育扶贫项目执行落实、扶贫资助精准发放等环节,重点检查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和控辍保学两个方面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贫困户子女资助“不错不漏”。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 5 个,已全部督促相关单位立行立改,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纪律保证。
今年以来,在县纪委监委的精准监督下,共发现全县教育系统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35 个,已全部整改完毕。各类教育助学资金和“雨露计划”补助金按时发放 1237.6 万元,受助学
生 19391 人次,受惠建档立卡学生 13769 人次。“我们将严格对照扶贫领域监督清单,聚焦教育政策落实中的‘中梗阻’问题,提升监督执纪问责实效,做到监督一项、落实一项、巩固一项,确保教育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如期完成。”该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篇二】
投入 9890.39 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投入 2136.45 万元资助各类贫困学生,招聘 169 名教师充实农村学校任教……这一组组醒目的数字,正是新干县 2018 年教育精准扶贫的鲜活写照。
去年以来,该县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目标,夯基础、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始终将教育精准扶贫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在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结构,落实资助政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县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成效,得到国家媒体高度关注,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分别作了报道。
改善条件,让乡村学校“美起来” 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课桌椅、靓丽的塑胶操场、现代化的多功能教室……这些过去城里学校才有的“高大上”教育教学设施,如今也被“搬”该县乡村学校里。
去年以来,该县打出大投入改造薄弱学校、大手笔城区扩容增位、“大数据”提升教育水平“组合拳”,共投入校建资金 8734.39万元。改造了 xx 等 12 所农村薄弱学校;新建的三湖镇中心小学、xx 乡中心小学 2 所学校于去年秋季交付使用;完成了 xx 中心幼儿园、xx 乡中心幼儿园所有校建工程,圆满地实现了“一乡一所”中心幼儿园的目标。
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该县积极化解大班额“瓶颈”,大手笔实施城区扩容增位工程,新建的华城门小学于去年秋季顺利开学,新干中学、职业中专、新干三中、新干三中二部、金川小学、城北小学等 6 所学校正在扩建当中,并启动了城东学校、洋峰学校新校建设基础工程。与此同时,该县“大数据”提升教学应用水平,推动“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去年以来,共投入 1156 万元为各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配备“班班通”、计算机、实验教学仪器、音体美卫器材等教学设备,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优化结构,让教师队伍“强起来” “学校办学条件变好了,跟城里没有什么区别,近年来还调进了许多年轻的优秀教师,我把孩子从外地转回来上学,非常放心。”今年春季开学时,看到崭新的 xx 乡中心小学,该乡 xx 村徐大爷激动地说。
去年以来,该县多措并举建立健全教师补充机制,通过公开招聘、“三定向”培养、三支一扶、高学历人才自主招聘、新干籍在外教师选调、特岗计划等措施,共补充教师 219 名,其中169 名新教师补充到农村学校任教。为缩小城乡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提升农村学校育人质量,该县加强城区优质学校对农
村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农村小学教师走教制度,坚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组织教师开展“三笔字”基本功训练、聆听名家讲座、开展读书活动、培养教学新秀、锻造名师队伍、专业知识测试、“百校千课”竞赛、校本教研探讨、城区跟班学习、培训学习交流“十一”工程活动,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打造一支高素质农村学校教师队伍。
精准资助,让贫困学生“乐起来” 精准助学,兜住底线,不落下一个贫困学生,是教育扶贫的保障。该县以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教育资助政策,核实贫困学生信息,健全贫困学生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构建贫困学生精准识别和管理机制。去年以来,该县共发放各类助学资金 2136.45 万元,惠 11479 名贫困学生,其中:发放普惠性幼儿助学金 38.6 万元、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补助金 665.86 万元、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助学金 280.9 万元、新考取大学贫困生助学金 94.5 万元、中职学校贫困生补助金 18.3 万元,为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生免除学费 19.57 万元,为中职学校贫困生免除学费 62.47 万元,提供新考取大学贫困生路费 1.55 万元,办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954.7 万元。
此外,该县巧打“老区牌”、“家乡牌”、“校友牌”,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捐资助学,通过开展“圆梦助学”、“科瑞助学”、“关爱助学”、“百企帮百村”等活动,共为各类贫困学
生捐款 55.6 万元,形成了政府与社会互补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使贫困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共享教育阳光雨露。
【篇三】
老师跋山涉水来到贫困学生家里,与学生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宣讲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学生家长听了身心舒畅通透,脸上乐开了花……近日,笔者来到衙前中心小学看到该校老师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自备矿泉水和干粮翻山越岭,走访贫困学生了解其家庭详情,而这样的画面在 xx 县各乡镇学校已成为常态。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xxxx 县教育扶贫工作正在行动。
制定大方案确保“四个一” “有了这方案,工作起来就容易多了。”xx 二中党员教师郭明生说,该县印发了《教育扶贫攻坚大排查大走访大数据大宣传大帮扶大巡查活动方案》,在方案中详细解说了教育扶贫的具体做法,对他们基层教师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有了明确的要求。
“我们要把教育扶贫作为头等民生工程来抓。”该县教体局长 xx 介绍,教育扶贫工作必须做到“四个一”,即:一个不漏(资助不漏一人),一人不辍(没有一人辍学),一分不少(资助足额到位),一户不缺(政策家喻户晓),确保教育扶贫的精准性。
该县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筑牢工作基础,集中力量狠抓教育扶贫政策落实,促进教育扶贫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全面有序推进全县教育扶贫攻坚战。
抓数据精准促宣传到位 坐落在歌曲《十送红军》唱的“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的五斗江中学校长李泳华介绍,一定要有一套精准的数据,这是进行教育扶贫的基础。为营造浓厚的教育扶贫宣传氛围,他们学校还制作了横幅、宣传牌等。
该县通过“大排查”“大走访”建立学校教育扶贫“大数据”。要求各中小学建立、完善辖区内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就学情况花名册及统计表,要统计好“在本乡镇(片)就读”等情况花名册,并制成表格,在填写表格中有分工和合作,最后落实每一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教师,建立各校教育扶贫工作责任一览表,并将电子稿和纸质稿上报教育扶贫办公室,以便建立全县教师教育扶贫信息库,责任教师必须如实填写责任一览表中信息,并张贴在贫困户家中。
同时,各校在校园内外悬挂宣传横幅和永久性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一览表、张贴 xx 贫困户奖补歌,同时在村委会醒目位置处装贴育精准扶贫政策一览表,发放宣传资料,向建档立卡户发放《xx 县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宣传单、《xx 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扶贫资助政策宣传年画、填写并张贴《xx 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联系卡》;利用政府网站、电视台、微信公众;校长、班主任,老师通过手机短信、学校班级微信群、QQ 群等每周将中央、省、市、县教育扶贫政策进行及时上传下达;各中小学利用会议、广播、班会、文艺节目等各种形式全方位、多角
度地开展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凝聚力量、激发热情、增强信心,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强大气场。
孩子盼读书,政府来资助 “本来我以为再也跟大学无缘了,心中无比绝望……”家住xx 乡贫困学生 xx 说,他高考以 576 分,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因意外造成父亲生活不能自理,爷爷中风偏瘫五六年,对上大学已经失去了信心。当政府、学校知道她家的情况后,圆她大学梦,为她享受政府资助金 8000 元和入学路费 1000 元;还联系 xx 县江南汽运公司资助她四年大学期间生活费(1200 元/月),共57600元;xx农商银行的5000元助学资金和助学贷款也已办妥。
“我的大学梦饱含着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我一定会迎难而上,实现梦想,报效社会……”她眼里闪着泪花说道。
以教育为支点,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还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共享教育扶贫的雨露,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该县教体局长 xx 说,“我们会为每一个心怀梦想的贫困学子助力正能量。” 该县各乡镇(片)的中小学校长进行“大排查”工作后,了解到的情况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取得乡(镇)、村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其扶贫部门建立联动排查机制,对建档立卡学生信息进行“大排查”,教师深入“大走访”活动中,对辖区内建档立卡学生信息进一步核实。全面掌握本乡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受教育和受资助情况。
目前,该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学子女建立从学前到大学全程教育精准资助体系,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该县资助中心工作人员郭中华提供了一组数据:2016 年以来共为 3.04 万人次在县内就读贫困生发放各类教育补助 6042 万元,2018 全年面向 9845 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发放教育资助资金2309万元,针对3469人次县外就读未落实政策的贫困学生,落实各项资助 345.38 万元。确保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政策全覆盖,做到“一个不漏,一分不少”。
帮扶暖人心,为党得民心 “我非常满意,今天又有老师到我家来,我相信有这样的老师,xx 的教育一定会越办越好。”xx 县 xx 中学的 xx 是建档立卡贫困,她父亲李根发得知老师常到家里来,电话里激动地说,他长年在矿山打工,少有时间回家一趟,孩子在学校住校,学习和习惯怎么样,他都没时间去关心,全都靠老师教,因为住校,孩子每学年有 1750 元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现在,孩子更加懂事了,更自信了,学习也有了进步。他发自内心地说:“老师,您辛苦了!” 该县通过实行“大帮扶”活动,建立教师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结对帮扶机制,变“家长跑”为“教师跑”。将“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大帮扶”与“万师访万家”活动结合起来。送教上门工作,解决无行动能力的残疾学生上学难问题。开展好家长学生“互教”活动。用孩子的成长让家长尝到甜头、让
家长看到盼头、让家长更有奔头,让孩子教育带动家长树立信心,主动寻求脱贫致富新出路,共同比干劲奔小康。
鸡叫已出门,灯亮未归家。这已经是进行大走访大排查“六大”活动以来的“新常态”了。从局长到普通干部,从机关到学校,从校长到老师,都没有将路程放在眼里,没有被天气阻住脚步。贫困户的心与帮扶者心越走越近。党得民心,民得实惠,教育战线上的扶贫干部和老师们,没有停下脚步。
第四篇:三生教育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
形式多样的“三生教育”系列活动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受教育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获得身、心的全面 发展。现代教育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人文关怀和价值关怀,提升人的“生命”与“生活”的品质。实施“三生教育”让大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家人、他人和集体,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院自2008年下学期开展“三生教育”以来,把“三生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在新生中开展课程教学的同时,十分注重“三生教育”的实践环节,实践活动涵盖全院所有学生。寓“三生教育”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与校园活动中。积极开展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全院性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深化对生命、生存、生活的认识。
1、“三生教育”主题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活动以《大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观》为调查问卷,以我院08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10份,回收1111份。具体从五方面对所填写的问卷内容进行分析:
1、危机意识及对突发灾害相关知识的了解;
2、火灾、地震、崩塌事故相关知识;
3、校园人际交往;
4、课余参加活动情况;
5、参与者的意见及建议。
通过本次调研,介绍了灾害逃生知识,增强了学生对灾害、突发事故的应对意识;在交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丰富课余生活等方面也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2、“三生教育”主题演讲比赛
2008年11月至今,每年十一月,举办“三生教育”主题演讲比赛,总参赛学生近400人次,获奖学生共计20名。演讲比赛,旨在启迪学生以身边自强的生动实例,精辟地阐述了 “三生教育”的本质和内涵,进一步诠释生命、生存、生活的真正意义。
3、“创优争先,紧跟时代”主题“一帮一”系列活动
2008年至今,一直不间断的开展到孤儿院助扶志愿活动。在丽江市福利院建立“一帮一”助扶活动基地,每周组织志愿者到福利院进行“一帮一”助扶志愿服务。并将“一帮一”主题活动从各个方面渗透到校内:(1)、在学生中建立帮带对子,通过每周定期的学习辅导,把好的学习方法推广到每一位学生中,带动了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2)、在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方面:通过承办各类活动的团体对帮带者进行帮助。例如:引导贫困生勤工助学,帮助宿舍园区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3)、就业方面:以就业辅助帮带对子等形式,协助学院就业工作。
4、“三生教育”主题小品相声大赛
2008年12月,举办了“三生教育”主题小品相声大赛。比赛在快乐、温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在欢声笑语中传递生命的真谛。对丰富校园生活发挥着积极向上的作用,并且引领广大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例如:小品:《珍爱生命》以上海商学院失火事件为案例,以警戒的方式告诫广大师生要如何珍爱生命。小品:《不屈的生命》通过讲述一位身患绝症的女大学生的动人故事,鼓励大家要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珍惜生活;相声:《学电台》通过声音的各种模仿,表现了在校大学生多才多艺的一面,并展现了大学生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小品:《爱可以代替一切》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发生过什么,只要懂得去爱,学会去爱,珍爱自己,关爱他人,生活中就会充满阳光;双簧:《英雄》通过大学生对不同英雄形象的诠释,发现世界之大,自己的渺小,告诫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学习与生活。
5、“三生教育”主题摄影展
2008年12月征集到600多幅作品,展出优秀摄影作品200幅,参观师生6000多人次。这些作品都是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靠自己敏锐的观察力,用心挖掘生活中真、善、美的精彩瞬间,这些作品折射出的是五彩斑斓的人生和对“三生”的感悟。例如:一等奖作品:《5.12默哀》,为在地震中逝去的生命默哀;二等奖作品:《进藏路上》、《沉睡》,使人从中感受到生活的艰辛,生命历程的艰难,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向往;三等奖作品:《山的那边是家》、《孩子的食物》、《火热的春天》;最佳构思奖:《起源》,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的重要;最佳光影效果奖:《栖息之源》表现了宁静和谐的生活;最佳色彩奖:《自然》反映出多彩的生活的本质。
6、“三生教育”主题海报设计大赛
2008年12月组织开展了“三生教育”主题海报设计大赛。共征集作品60多幅,并展出一批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是学生通过手绘海报的形式,以《三生》为主题,反映同学们对生命,生存,生活的体验和理解。
7、“三生教育”与社会实践——交通协管活动
此项活动从2008年10月---2010年10月一直坚持不断地开展。每年10月25日,是“全国重大交通事故百日宣传活动日”,我们都邀请丽江市交警到学院,为我们做交通安全知识培训,并于当日由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和丽江市交警支队城市交警大队合作,开展以“关爱生命,平安和谐”为主题的交通协管活动。志愿者们以积极高昂的态度全心全意投入到交通协管中,受到交警大队和丽江市民的高度赞赏。
交通协管活动提高了我院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使许多学生从一个交通法盲转变成可以帮助身边同学讲解交通安全规则和协助交通管理的志愿者,体会到关爱生命,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同学们从学校走向社会,主动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丽江这座美丽的城市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8、践行“三生教育”——养老院爱心行动
2009年至今不间断地到养老院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每周组织志愿者到养老院为老人们志愿服务,把“三生”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关爱弱势群体,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9、“三生教育”之“心灵手巧”大赛
2009年11月开展了“心灵手巧”大赛活动,通过手工制作比赛的形式,以美观性、实用性、创新性、环保性等为目标,把“三生教育”融入到趣味性的生活技能培养的活动之中。
10、“三生教育”之金钥匙〃伊纳姿杯厨艺大赛
2010年4月组织了金钥匙〃伊纳姿杯厨艺大赛,以“绿色、健康、养生、节约”的宗旨。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倡导了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11、尊老敬老义诊活动
2010年10月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协助丽江市友好医院在下寨后上村为村民义诊。协助医院为村民登记、搀扶老人就诊、维护秩序多项常规检查等。关爱他人、珍爱生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生”的内涵。
12、国际消防日系列活动
2010年11月,以第十七个国际消防日为契机,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学院保卫科与丽江古城区消防二中队合作开展了安全知识讲座及消防演练。此项活动对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3、“三生教育”之禁毒防艾、法制宣传系列活动
2010年12月1日分别以图片展、讲座等形式组织开展了“三生教育”之禁毒防艾、法制宣传系列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民的防艾意识。
上述主题鲜明、具有特色的系列活动,在社会和校园内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同时,进一步丰富了我院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层次,成为实践“三生教育”的有力支撑,使“三生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头脑,提升了广大学生对“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认识,从而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主体认知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悟,在组织活动中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增进友谊、塑造心灵,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道德修养得到升华,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在求知、求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勇于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培养了学生的健康心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院的软实力,进一步推进学院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五篇:教育脱贫典型材料
帮扶贫困生典型案例
班主任 xxx 家庭背景:六年级有个学生叫xxx,属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我的包扶对象之一。他聪明,但是不上进,性格内向,自卑,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爸爸三年内出了两次车祸,至今残疾,外公外婆带着他,是学校家庭条件比较特殊的几个孩子之一。
一、帮扶措施:
1.常谈话,倾注爱心,建立信任
在刚开始的阶段,我利用课间,放学后的时间找他谈话,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与其平等对话,了解其学习及生活上的具体困难,帮助他逐步提高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并且在上课时多关注他,课堂上优先提问,针对其在课堂及其作业,考试情况,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单独谈话与辅导。
2. 倾注信心,培养意志
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考虑他的学习基础,专门为他设计一定数量的问题和训练题,使他在课堂中有表现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如果答不上来,就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句婉转的提示。在他回答上来以后,又针对性地大力表扬,这样做,一是给予了他学习的自信心,让他明白,老师没有抛弃他。二是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促使他专心听课。
3.思想激励,引领进步
我认为生活贫困并不重要,心理贫困才可怕。一个人只要努力去拼搏,一定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所以我经常找到他和他交流,希望他不要自卑,要有自信,和他讲了许多名人的奋斗史,还有他们的起点有的很低的,但是只要自己相信自己,努力去拼搏,一定可以的。经过几次交流后,发现这个孩子在心理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变得开朗了,而且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他积极踊跃的发言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4.家校合力,塑造未来
每一次扶贫家访都是和家长、学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我能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家庭生活,更能读懂孩子的心,挖掘其潜能,调动其积极性, 缩短家校之间的心理距离。只有家校合力,才能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为此我愿意做得更多一些。
二、帮扶成效
1.思想上已消除学习数学的恐惧感,作业能很好的认真完成,对于作业中的难题也能积极钻研,遇到难题能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课堂中能认真听课,积极举手发言,有时还能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虽然有时候回答问题不是很到位,所解的练习题的结果不一定正确,但是他有勇气去面对,不再和以前一样放弃,而是继续进行钻研,或与同学讨论,直到获取正确的结果。
三、帮扶体会
我的感受就是,不管到任何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虽然他的转化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只要我怀着一颗真正想帮助他人的心灵,只要我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只要我有坚定的信心,他不再是贫困学生,他的家庭终将脱离贫困,他定会走出大山,过上优质的生活,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