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口号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口号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1922年:中国共产党万岁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确定了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基本完成。在这次大会发表的宣言最后的口号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 2、1927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与会的不少人对陈独秀、共产国际代表、苏联顾问在处理国民党、农民土地、武装斗争等问题上表现出的右倾倾向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毛泽东强调全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3、1928年:工农武装割据
1928年10月,毛泽东在论述了红军与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理由时指出:“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4、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自毛泽东领导工农红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之后,党和红军内部不少人仍然对革命前途表示出悲观情绪。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在一部分人当中散发了一份对红军前途究竟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信。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信给予了答复,批评了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在信中,毛泽东指出:“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5、1930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1930年5月,毛泽东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专门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他指出:“你对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某个问题的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6、1935年:停止内战、争取民主、实现抗战
1935年5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将上述党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作的努力,概括为“停止内战”、“争取民主”、“实现抗战”三大具体口号。1936年-1945年
1944年:为人民服务 7、1936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红军大学所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演说中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8、1939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针对根据地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提出了“自己动手”的口号。随后各根据地逐步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作为各根据地克服经济困难,实现生产自给的努力目标。9、1939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一系列反共磨擦,1939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中表明对这些事件的严正立场。他说:“任何方面的横逆如果一定要来,如果欺人太甚,如果实行压迫,那么,共产党就必须用严正的态度对待之。”
10、1939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同志不幸因病毒感染牺牲。毛泽东在这篇纪念文章中写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诚。”“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1、1943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这是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中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而采取的两条宗旨。毛泽东指出:“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
12、1943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8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社论最后指出:“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
13、1944年:为人民服务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在陕北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在演讲中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14、1945年:自力更生
抗日战争胜利之时,针对一些人迷信武器,不相信人民群众力量的错误认识,毛泽东在1945年8月13日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演说中,提出了“自力更生”的原则。1946年-1955年
1946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5、1946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16、1948年: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绝不能使革命半途而废。
17、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委托起草了会议宣言。在宣言的最后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它既表达了对先烈们丰功伟绩的追念,又表达了对建设新中国的坚定信心。
18、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19、1950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6月27日,美国出兵侵略朝鲜,并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面对美军对中国东北近邻的入侵和对我国安全的威胁,中共中央作出出兵朝鲜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国上下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1956年-1965年
1963年:向雷锋同志学习20、1957年:以阶级斗争为纲
1957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改变了八大的方针。庐山会议上,他把对彭德怀的批判,说成是“一场阶级斗争”。21、1958年:人民公社好
1958年8月,毛泽东赴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视察工作,多次与当地的负责同志谈到“小社”并“大社”。在山东视察工作时,当地负责人请示“大社”叫什么名称时,毛泽东说:“还是叫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22、1963年: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3年初,雷锋的优秀事迹公开报道。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23、1964年:工业学大庆
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其他部门学习大庆油田的经验。此后全国工业交通战线兴起了学习大庆经验的运动,大庆也成了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工业学大庆”的口号从此在全国传播。
24、1964年:农业学大寨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此后,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1966年-1975年
1968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25、1966年:抓革命,促生产
“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后,大多数工矿交通企业,甚至农村的生产受到了极大的干扰,有的企业的生产陷于完全停顿状态。1966年9月7日,《人民日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发表了题为《抓革命,促生产》的社论。
26、1968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各地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27、1969年: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大会开幕和九届一中全会上都发表了讲话,中心内容就是“团结”问题。“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以毛泽东的“最高指示”、“教导”见诸报端。
28、1969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1969年4月,毛泽东在九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29、1970年: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
1970年,美国策动柬埔寨朗诺集团发动政变,并出兵柬埔寨,恢复对越南北方的轰炸。中国对美帝侵略行径表示了严正反对。5月20日,毛泽东发表《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抨击美帝野蛮行为。1976年-1985年
1981年:五讲四美 31、197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78年3月18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指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1988年9月,他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2、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命题。他对历时近两年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给予了高度评价。33、1979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党、全国上下迎来了思想解放的春天,但是有些人打着“思想解放”的旗号,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意识形态的领导思想等根本问题提出了责疑。为此,邓小平鲜明地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主张。
34、1979年: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1985年3月28日,邓小平说:“改革是第二次革命”。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经过多年的实践,“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35、1981年: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1981年2月,解放军总政治部提出“四有、三讲、两不怕”的口号。1983年1月,又根据党的十二大文件中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提法,将“四有”的内容调整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提法得到了邓小平的多次肯定。36、1981年:五讲四美
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中提出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五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37、1981年:一国两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历史遗留的台湾、香港、澳门等领土问题,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38、1982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82年9月1日,党的十二大在北京开幕。邓小平在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86年-2001年
2000年:三个代表 39、1987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40、1992年:三个有利于
1992年年初,邓小平针对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的争论,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1、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2年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42、1995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1995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指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国都要这样做,北京市更要起带头作用。”
43、2000年:三个代表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只要我们党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民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44、2001年: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他明确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理念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理论的一个创举。45、2001年;与时俱进
2001年,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2002年中央党校发表的“5·13”讲话中,他进一步指出:“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护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2002年-2011年
2007年:科学发展观 46、200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2年,中共十六大进一步规划未来,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要求“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47、2004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并将其列为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48、2005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专题叙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49、2006年:服务型政府
2004年2月,温家宝在讲话中首次提出了“服务型政府”的概念。2005年3月,温家宝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50、2006年: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006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强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核心是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科学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修改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正式以党规党法的形式把“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确定下来。
51、2007年:科学发展观
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根本依据和根本要求,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52、2009年:创先争优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要“普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
53、2010年:学习型政党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201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提出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并从当年开始启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1997,江泽民
“三个代表”——2000年2月,江泽民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1995江泽民
“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 ——1994,江泽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2,邓小平
“三个有利于” ——1992,邓小平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987,邓小平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1985年
“稳定压倒一切” ——1989,邓小平
“三步走发展战略” ——1985,邓小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81,11届三中全会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3,邓小平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2,邓小平
“一国两制” ——1984,邓小平
“五讲四美” ——1981,团中央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1983年1月,解放军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1980年12月25,邓小平
“改革开放”——1985年3月28,邓小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18,邓小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31,邓小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78年3月18,邓小平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977年5月24,邓小平
“两个凡是” ——1977年,华国锋
“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1970年,毛泽东
“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1970年,毛泽东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1969年,毛泽东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1969年,毛泽东
“打倒社会帝国主义”—— 1969年,中共
“整党建党”、“吐故纳新”——1967年,毛泽东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1968年,毛泽东
“革命委员会好”——1967年,毛泽东
“抓革命,促生产”——1966年,毛泽东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1967年11月,陈伯达、姚文元
“备战、备荒、为人民”——1964年,毛泽东
“农业学大寨” ——1964年,中共
“工业学大庆” ——1964年,中共
“向雷锋同志学习”——1963年,毛泽东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毛泽东
“反对修正主义”—— 60年代初,中共
“人民公社好” ——1958年,毛泽东
“文化革命”、“技术革命”——1958年,刘少奇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58年毛泽东
“大跃进万岁” 中共8大
“以阶级斗争为纲” 57年 毛泽东
“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毛泽东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毛泽东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1949年,毛泽东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1949年,毛泽东
“一定要解放台湾”——1949年,毛泽东
“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毛泽东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1947年,毛泽东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1946年,毛泽东
“和平”、“民主”、“团结” ——1945年,毛泽东
“自力更生” ——1945年毛泽东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1949年,毛泽东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1945年,毛泽东
“愚公移山”——中共7大,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1944年,毛泽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943年,中共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1942年,毛泽东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1939年,毛泽东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1939年,毛泽东
“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1939年,毛泽东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38年,毛泽东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毛泽东
“兵民是胜利之本” 1938年,毛泽东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1936年,毛泽东
“停止内战”、“争取民主”、“实现抗战”中共
“御敌于国门之外”1933年,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会师武汉,饮马长江”1930年,李立三,红军遭受重创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1930年,毛泽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1928年,毛泽东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7年,毛泽东
“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1923年,陈独秀
“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 1922年,毛泽东
“打倒军阀,打倒(除)列强” ——1922年,中共2大
“中国共产党万岁” ——1922年,中共2大
有兴趣的网友可进一步了解不同时期中共口号的详细内容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委托起草了会议宣言。在宣言的最后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
“一定要解放台湾”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第一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这个口号从此时起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为止,一直是党和政府对台工作方针的主要表述内容
“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绝不能使革命半途而废。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1947年6月,经过一年的战略防御,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了节节胜利。10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国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响亮地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和平”、“民主”、“团结”抗日战争胜利不久,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积极准备内战,对此,中共中央于1945年8月25日发表了《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宣言》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之后,“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主与富强的新中国,并协同英美苏及一切盟邦巩固国际间的持久和平。”“我们必须坚持和平、民主、团结,为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和平”、“民主”、“团结”的三大政治口号,反映了当时经历了长期战乱、专制压迫、处于四分五裂状态下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自力更生”抗日战争胜利之时,针对一些人迷信武器,不相信人民群众力量的错误认识,毛泽东在1945年8月13日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演说中,提出了“自力更生”的原则。他说:“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并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1945年4月23日,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结束之际,毛泽东在“七大”所做的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最后指出:“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做,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政策,只要我们一致努力,我们的任务是必能完成的。”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七大”所做的闭幕词中指出:“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愚公移山”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闭幕词时,用了“愚公移山”这个典故。他说:“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口号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口号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对此做了解释,认为总路线的精神表明,党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实行技术和文化革命。他还就经济发展中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作了说明。总路线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另一方面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身规律。尤其是宣传工作重在“多”和“快”上,轻视了“好”和“省”,客观上推动了“大跃进”盲动行为。“总路线”由于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很快为群众掌握,很长时间内成为动员人民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口号。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78年3月18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所做的开幕词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他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985年3月7日,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1988年9月,他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春,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2年9月1日,党的十二大在北京开幕。邓小平在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大对这一理论做了详细的阐
述。十五大又将邓小平理论列入党纲,作为我们党新时期的指导思想。20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取得巨大成功的。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后来,人们又将“三个面向”的内涵延伸到科技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作为本领域、本行业改革、开放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动口号。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这既是对“文革”当中“四人帮”一伙“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的谬论的批判,又是后来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的直观、简洁而又深刻的概括表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实践社会主义的口号和指针。“三个有利于”
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党内和国内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以及理论界对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此,三个“有利于”成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三个代表”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民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5月,他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又对这一论断做了进一步强调。“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江泽民在世
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对如何搞好党的建设,保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进行战略思考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源泉,是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它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第三篇: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口号
“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从1952年底开始,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酝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9月24日,在发布庆祝国庆四周年时,正式向全党、全民宣布了它的内容,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月,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错误。”从此,“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总路线万岁!”成了风行一时的口号,直到“大跃进”运动结束为止。
“以阶级斗争为纲”
1957年10月,在反右斗争的影响下,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改变了八大的方针。1959年8月的庐山会议上,他把对彭德怀的批判,说成是“一场阶级斗争”。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他进一步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始终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必须年年讲、月月讲。1963年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在总结湖南、河北等地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经验时,提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他还号召全党“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自1957年之后,全党全国的各项工作从根本指导思想上说均以“阶级斗争为纲”,并成为后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些对阶级斗争夸大化、绝对化的提法,一度成为流行口号。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被断然否决。
“大跃进万岁”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批评经济工作中的“右倾保守”现象,提出“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同月,毛泽东在莫斯科提出要在十五年内钢产量赶超英国。12月,刘少奇向全国公布了十五年在钢铁和其他重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超英国的口号。1958年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全国出现的“大跃进”形势,认为中国正经历着“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期。会议还调整了“二五”计划的指标,钢产量由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粮食从5000亿斤上升到7000亿斤。会后,“大跃进”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农业提出“以粮为纲”,要求5年、3年甚至1-2年达到12年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工业提出“以钢为纲”,将赶超英国的目标缩短为7年、5年以至3年。1958年8月,这些指标又进一步夸大了2倍。随后全国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浮夸风”,以及一些荒诞不经的口号。作为一场运动,“大跃进”错误直到1960年才得以有效地纠正,而作为一个口号和工作思考方式在20多年后才得以最终纠正。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对此做了解释,认为总路线的精神表明,党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实行技术和文化革命。他还就经济发展中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作了说明。总路线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另一方面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身规律。尤其是宣传工作重在“多”和“快”上,轻视了“好”和“省”,客观上推动了“大跃进”盲动行为。“总路线”由于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很快为群众掌握,很长时间内成为动员人民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口号。
“文化革命”、“技术革命”
“文化革命” 作为一个口号,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首先提出来的,原意是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扫除文盲、提高人民科学文化水平。他在《论合作制》中说,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度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但“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1956年1月24日,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毛泽东说:“现在叫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革愚昧无知的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1958年5月,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说:“现在已经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新的革命任务的时候了,已经是提出技术革命以及同技术革命相辅而行的文化革命的时候了。”并确定了“文化革命”、“技术革命”的具体任务。“文化革命”、“技术革命”一度成为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流行口号。“文化革命”与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含义完全不同。
“人民公社好”
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赴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视察工作,多次与当地的负责同志谈到“小社”并“大社”的问题。许多当地的负责同志在汇报工作情况时也都强调办“大社”的优越性和迫切性。在河南,当地方领导汇报他们对“大社”的名称没有使用“共产主义公社”而用“人民公社”的原因时,毛泽东说:“看来‘人民公社’是一个好名字,包括工农兵学商,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人民公社’前面可以加上地名,或者加上群众喜欢的名字”。他还对“人民公社”的特点作了概括,“一曰大,二曰公”。在山东视察工作时,当地负责人请示“大社”叫什么名称时,毛泽东说:“还是叫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这些消息见报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万岁!”在60年代之后成为巩固农村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基层无产阶级政权的典型口号。
“反对修正主义”
60年代初,由于苏共领导人挑起中苏两党论战,并把两党论战扩大为两国之间的争端,对中国施加政治、军事、经济压力,迫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不得不对苏共的“老子党”作风和大国沙文主义行径展开斗争。但在对苏共理论的意识形态界定上,中共认为是“修正主义”,因而提出了“反对修正主义”的口号,并以此在党内开展“反修防修”的斗争。其实当时对什么是“修正主义”中共并无准确的解释,反而在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上,将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东西当做“修正主义”、资本主义来批判,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领导干部指责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6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各类政治和思想斗争均是围绕着“反修防修”这个命题展开的,它的最终结果是导致了后来的“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扩大化。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961年1月,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以及此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多次发表讲话,要求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他希望与会者回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随后,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省、市、区党委致信,并附上1930年毛泽东写的《关于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要求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联系实际认真学习。信中指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全会之后,毛泽东亲自组织和指导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湘、粤农村进行调研。中央其他领导人也分别到农村调查。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也纷纷深入基层。形成了一股浓烈的调查研究风气,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后来成了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句著名口号。
“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解放前是一名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入学读书。参加工作后,多次当选为劳动模范。1960年参军,两年多的时间里,立功三次,还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节约标兵。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初,他的优秀事迹公开报道。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分别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从此,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展开,而且不管政治形势如何变化,雷锋精神却经久长存。“向雷锋同志学习”逐渐成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动员口号。
“工业学大庆”
1963年底,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我国石油战线的工人阶级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发了大庆油田,结束了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而且还培养、锻炼出一支有一定技术素质、有组织纪律、能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石油工业队伍,涌现出了象“铁人”王进喜这样的先进典型。石油部从9个方面总结了大庆石油会战的经验。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其他部门学习大庆油田的经验。此后全国工业交通战线兴起了学习大庆经验的运动,大庆也成了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工业学大庆”的口号从此在全国传播。
“农业学大寨”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大队,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合作化后,社员们开山凿坡,修造梯田,使粮食亩产增长了7倍。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此后,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大寨成为我国农业战线的光辉榜样。“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一直流传到70年代末,其中也被极“左”思潮利用过。
“备战、备荒、为人民”
1964年5月之后,由于苏、美加紧了对中国的军事威胁,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对我国国民经济作一次重大的区域性布局调整,对东部(“一线”)和中部(“二线”)经济建设项目实行“停”、“压”、”搬”、“帮”,重点开发和建设西部(“三线”、“战略后方”)。对这一战略方针,毛泽东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加以概括。他说:“第一是战备,人民和军队总得先有饭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则虽有枪炮,无所用之。第二是备荒,地方无粮棉油等储备,仰赖外省接济,总不是长久之计。一遇战争,困难更大,而局部地区的荒年,无论哪一个省内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几个省合起来看,就更加不可避免。第三是国家积累不可太多,要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粮还不够吃、衣被甚少着想;再则要为全体人民分散以为备战备荒之用着想;三则更加要为地方积累资金用之于扩大再生产着想。”这个口号后来多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联在一起使用,成为冷战时期我国国际战略防御构思的总概括。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这是贯穿10年“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的指导口号。1967年11月6日,在由陈伯达、姚文元主持起草,经毛泽东批示同意,以“两报一刊”编辑部名义发表的纪念十月革命50周年的文章《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左”倾错误观点作了理论形态概括。其内容要点有:1.必须用马列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社会主义社会;2.在社会主义社会历史中,还存在阶级、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必须把政治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3.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依然是政权问题”,“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的专政”;4.要把那些被“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篡夺了的权力坚决夺回到无产阶级手中;5.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进行的革命,最重要的是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6.“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领域中的根本纲领是“斗私批修”。文章还把这一理论称为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树立了第三个伟大的里程碑”。它的基本观点还被写进了九大通过的党章总纲中。事实上,这一理论违背了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也脱离了毛泽东思想的正常轨道,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混乱。
“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
1966年《红旗》杂志第12期发表题为《红卫兵赞》的评论员文章。在文章结束的最后口号用语中第一次使用这个口号。后来在一些文章和群众集会中,这个口号曾广为流行。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接见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时表示对“四个伟大”“讨嫌”,这个口号遂停止使用。它与“敬祝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万寿无疆!”以及“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等是“文革”中林彪、“四人帮”一伙宣扬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典型口号。
“抓革命,促生产”
“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后,大多数工矿交通企业,甚至农村的生产受到了极大的干扰,有的企业的生产陷于完全停顿状态。1966年9月7日,《人民日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发表了题为《抓革命,促生产》的社论。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十条规定(草案)》,《规定》指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为了促进人的思想革命化,带动生产的发展。”要求“坚持八小时工作制,遵守劳动纪律,完成生产定额”;“保证产品的质量,力求高质量”,并提出了由群众选举产生的领导班子负生产责任。但是,《规定》在现实生产活动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虽然如此,“抓革命,促生产”却从此成了“文革”中的一个主要口号,后来还发展成“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以及“狠抓革命,猛促生产”等口号。
“革命委员会好”
从1967年上海“一月风暴”开始,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相继被“造反派”夺权。这一行动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3月31日,《红旗》杂志发表了题为《论革命的“三结合”》社论,开头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指示:“在需要夺权的那些地方和单位,必须实行革命的‘三结合’的方针,建立一个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无产阶级权威的临时权力机构,这个机构的名称,叫革命委员会好”。到1968年9月,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普遍建立了军、干、群“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作为各级地方的临时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好”从此成为“文革”中反映“造反”成就的一句口号。1979年7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取消革命委员会,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编者按语。在介绍了甘肃省会宁县城镇的一些居民,包括一批知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的事迹后,引述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即在全国各地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大批城市知识青年下放到了农村劳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以及“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和“广阔天地炼红心”是这场运动的典型口号。
“整党建党”、“吐故纳新”
1967年10月27日,经过近一年半的“文革”**,各级党组织陷于瘫痪状态。为使党组织得以恢复并发挥作用,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小组发出《关于已经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的单位恢复党的组织活动的批示》。毛泽东在批发这个文件时指出:“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后称“五十字建党方针”)。11月5日,他提出“一个无产阶级的党也要吐故纳新,才能朝气蓬勃。”“九大”闭幕时他又说:“有些外国人、新闻记者说,我们这个党在重建。现在我们自己也提出这个口号,叫做整党建党。”之后,“整党建党”工作在全国展开。但是,由于这次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要求都是错误的,所以一些“造反派”头头、打砸抢分子被吸收进入了党内。“整党建党”与“吐故纳新”是这次党建工作中的口号。
“打倒社会帝国主义”
自60年代初期中苏两党、两国交恶之后,苏共领导集团继续干涉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事务,甚至动用武力,还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时时制造挑衅事件,1969年初屡次侵犯中国东北,招致中国政府、人民和军队的反击。“社会帝国主义”,按当时的解释,就是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帝国主义”,主要是指苏联领导集团。“打倒社会帝国主义”是国庆20周年提出的口号,它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态度和立场。这个口号一直沿用到80年代初期。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大会开幕和九届一中全会上都发表了讲话,中心内容就是“团结”问题。他认为“九大”能够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大会以后,可以在全国取得更大的胜利。”“团结起来的目的,是要争取更大的胜利。”这之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以毛泽东的“最高指示”、“教导”见诸报端,还成为“文化大革命”后期,尤其是在“九·一三”事件之后增强党内和人民内部团结的一句流行口号。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中流行的一句口号,它反映了我军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所具有的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1969年4月,毛泽东在九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段话在“九大”之后以“毛主席的教导”形式公开发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随后在全国以口号形式流行,成为政治动员,鼓舞士气的流行话语。它又通常与“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起联用。
“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
1970年,美国策动柬埔寨朗诺集团发动政变,并出兵柬埔寨,恢复对越南北方的轰炸,激起了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愤怒反抗。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表示了严正的反对立场。5月20日,毛泽东发表《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又称“五.二0声明”)一文,抨击美帝国主义的野蛮行为,支持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并相信他们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遂成为60年代后期中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追随者的斗争口号。
“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1970年8月31日,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发表《我的一点意见》,严厉批判了陈伯达的“天才论”,要求与会同志“不要上号称懂得马克思,而实际上根本不懂马克思那样一些人的当。”他在会上要求党的高级干部“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挤时间,读一些马、列的书,区分真假马、列主义。”10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级干部学习问题的通知》,要求高级干部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并对阅读书目做了具体规定。12月29日,毛泽东在姚文元的一份报告上批示:“我的意见二百七十四个中央委员,及一千以上的高、中级在职干部都应程度不同地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方能抵制王明、刘少奇、陈伯达一类骗子。”从此,“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成为“文革”后期增强领导干部思想理论修养的一句流行口号。
第四篇:党在不同时期的口号
党党在不同时期的空
时间 口号 由 来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党在现阶段的革命任务中,“消 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 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为首要任务…[详细] 9 月 14 日,安源路矿 1.7 万工人喊出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 活境遇,表达了他们要求做“人”、要做“主人” 的强烈愿望…[详细] 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会上,与会的代表们围绕着统一战线建立之 后,中国共产党要不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陈独秀 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人认为:“一切工作归国民党”…[详细] 8 月 7 日,中共中央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与会的不少人对陈独 1927 年 “枪杆子里 面出政权” 秀、共产国际代表、苏联顾问在处理国民党、农民土地、武装斗争等问题 上表现出的右倾倾向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毛泽东强调全党“要非常注意军 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详细] 毛泽东在论述了红军与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理由时指出:“虽有很好的工 1928 年 工农武装割 据 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所以‘工 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 重要思想。”[详细] 毛泽东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专门写了《反对本本主 1930 年 没有调查,没 义》一文,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他指出:“你对 有发言权 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某个问题的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 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详细] 停止内战、争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所作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 1935 年 取民主、实现 务》报告中将上述党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作的努力,概括为 抗战 “停止内战”、“争取民主”、“实现抗战”三大具体口号…[详细] 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的《论持久战》中专以“兵民是胜利之 本”为标题,论述了全面抗战,全民抗战的观点。他指出:“战争的伟力 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详细]
1922 年
中国共产党 万岁
“从前是牛 1922 年 人” “一切工作 1923 年 归国民党”
马,现在要做 口号,一致举行大罢工。这个口号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工人阶级悲惨的生
1938 年
兵民是胜利 之本
人不犯我,我 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一系列反共磨擦,1939 年 9 月 16 日,毛泽东在 1939 年 不犯人;人若 《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中表明对这些事件的严正立 犯我,
我必犯 场。他说:“任何方面的横逆如果一定要来,如果欺人太甚,如果实行压 人 1942 年 迫,那么,共产党就必须用严正的态度对待之。”[详细]
惩前毖后,治 这是 1942 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中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而
病救人
采取的两条宗旨。毛泽东指出:“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 得好些。” [详细] 8 月 25 日,《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
1943 年
没有共产党,列陈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驳斥了国民党 就没有中国 的种种谬论。社论最后套用《中国之命运》的话语,指出:“如果今日的 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详细] 9 月 5 日,张思德在陕北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在演讲中
1944 年
为人民服务
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 评指出。”“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来成为中国共 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语言…[详细]
下定决心,不 6 月 11 日,毛泽东在“七大”所做的闭幕词中指出:“我们宣传大会的路 1945 年 怕牺牲,排除 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 万难,去争取 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详 胜利 细] 8 月 6 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 “一 1946 年 一切反动派 都是纸老虎 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 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 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详细] 10 月 10 日,中共中央向全国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宣言》 响亮地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还宣布了中国人民解 放军的八项基本政策…[详细] 1948 年 12 月 30 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 1948 年 将革命进行 到底 年献词。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 力,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绝不能使革命 半途而废…[详细] 从 1952 年底开始,中共中央酝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 年 9 月 24 日,宣布了它的内容,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详细] 1 月 24 日,在知识分子问题会
会议上,毛泽东说:“现在叫技术革命,文化 1956 年 文化革命、技 革命,革愚昧无知的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文化革命”、“技 术革命 术革命”一度成为 50 年代末、60 年代初的流行口号。“文化革命”与后 来的“文化大革命”含义完全不同。[详细] 以阶级斗争 为纲 10 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47 年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总路线是照 1952 年 耀我们各项 工作的灯塔
1957 年
从根本上改变了八大的方针。庐山会议上,他把对彭德怀的批判,说成是 “一场阶级斗争”。[详细] 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红旗》杂志发表题为《红卫兵赞》的评论员文章。在文章结束的最后口 1966 年 伟大的统帅,号用语中第一次使用这个口号。1970 年 12 月 18 日,毛泽东在接见斯诺时 伟大的舵手 毛主席万岁 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 1967 年 整党建党、吐 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故纳新 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即在全国各地开展了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详细] 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 1968 年 知识青年到 农村去 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即在全国各地开展了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详细] 团结起来,争 4 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大会开幕和 1969 年 取更大的胜 利 九届一中全会上都发表了讲话,中心内容就是“团结”问题。“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以毛泽东的“最高指示”、“教导”见诸报端。[详细] 4 月,毛泽东在九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 1969 年 一不怕苦,二 不怕苦,二不怕死’”。这段话在“九大”之后以“毛主席的教导”形式 不怕死 公开发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随后在全国以口号形式流行,成为政 治动员,鼓舞士气的流行话语。[详细] 10 月,华国锋担任党政军最高领导职务。他不但没有勇气纠正毛泽东晚年 1976 年 两个凡是 的错误,反而批准“两报一刊”1977 年 2 月 7 日发表《学好文件抓住纲》 的社论。这篇社论中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 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详细] 解放思想,实 12 月 13 日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解放思想,1978 年 事求是,团结 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命题。他对历时近两年的 一致向前看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给予了高度评价。[详细] 2 月,解放军总政治部提出“四有、三讲、两不怕”的口号。1983 年 1 月,又根据党的十二大文件中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提法,将“四 有”的内容调整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提法 得到了邓小平的多次肯定。[详细] 2 月 25 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 9 个单位,联合发出 《关 1981 年 五讲四美 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中提出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五讲”即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即“心灵美、表示对“四个伟大”“讨嫌”,这个口号遂停止使用。[详细]
有理想、有道 1981 年 德、有文化、有纪律
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详细] 3 月 8 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保持“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1987 年 稳定压倒一 切 “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 要条件之一。1990 年 12 月 24 日,他强调:“我不止一次讲过,稳定压倒 一切,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丢。”[详细] 年初,邓小平针对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的争论,指出:“要害是姓 1992 年 三个有利于 ‘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 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 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详细] 1 月 24 日,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我们的宣传 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 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详细] 11 月 8 日,江泽民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指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 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国都要这样做,北京市更要起带头作用。”[详细] 2 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只要我们党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 2000 年 三个代表 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 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民族人民的衷 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详细] 1997 年 9 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2001 2001 年 依法治国、以 年 1 月,在全国宣传部长
第五篇:不同时期人事档案管理方法(精选)
不同时期人事档案管理方法 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管理模式的封闭性、功能定位的单一性、利用手段的原始性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创新人事档案管理:从静态的管理控制向以人为本的服务转变,如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建立优秀人才成长人才库。
从“政治化”向“绩效化”的功能定位转变,一是人事档案的信息记录功能;二是人事档案的绩效分析功能。三是对人事档案信息源和信息渠道的开拓发掘,以获取更多的有用档案信息;由纸质型档案向电子化档案转变,人事档案资源的建设手段逐步现代化,使档案信息的收集添加更加方便快捷,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化、集约化、动态化管理。四是建立学校复查评估档案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