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街道如何处理好新时期涉军群体上访问题
浅谈如何处理好新时期涉军群体上访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贫富差距的拉大,部分群体利益的调整,使各种社会矛盾和积压已久的历史性遗留问题开始逐步凸现,以期通过上访诉求解决问题呈上升趋势,其中涉军群体上访正成为政府信访接待工作中一个新的突出难点问题。由于涉军群体具有人数多、分布广、网络密、联动性强等特点,因而这部分特殊群体上访往往对社会造成的影响较大,处理解决难度大,同时问题解决的好与坏、快与慢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近年来,涉军群体上访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军转干部、参战参试退役人员。上访主要目的不外乎有三种:一是解决就业问题和身份问题;二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生活、医疗、住房难问题;三是要求提高国家给予的定恤定补及自谋职业标准。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综合分析其中的缘由,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改革纵深推进和新旧体制矛盾交织凸现,是形成涉军群体利益矛盾的历史根源。
近年来,我区加快经济发展,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减员增效,市场导向配置人力资源,直接加剧了涉军群体历史性遗留问题的凸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贫富差距的扩大,物价的上涨,优抚政策的不统一,造成了这一群体的困难和矛盾。势必造成这部分群体上访。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弱势群体,是形成涉军群体上访的直接诱因。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公平与改革的不对称性。城乡差别、工作性质和岗位差别都导致了分配的不公和收入的巨大差异,如:涉军群体中安置在企业的军转干部与安置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军转干部,企业改制遗留的历史问题,退休后收入待遇的差别;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的差别;有单位与无单位重点优抚对象的收入差别等等,都造成了这部分涉军群体为摆脱不平衡,走上上访之路。2007年,我区对参战参试人员进行了审核认定,但省里考虑各种原因只出台了对在乡或城镇无工作单位生活困难的参战参试人员给予发放补助,其他参战退役人员认为这不合理,要求参照江西省的做法,给予平等的补助,为此我区以吴大海等为首的援越抗美老战士约定其它地区退役人员一起集体到中央、省、市政府上访。
三、管理力量薄弱、财政投入不足是导致涉军群体性上访的内在重要因素。宣州区现有优抚对象3万人,重点优抚对象(享受民政部门定恤定补)5225人,其中: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103人,残疾军人467人,在乡复员军人1308人,带病回乡、参战、参试退役士兵3297人,军休干部、无军籍职工、退休士官29人,建国前农村老党员21人;此外每年还有400人左右的部队退役人员返乡投入地方建设,人员多、类别杂,而区民政局管理优抚安置的专业管理人员只有2人,另外每个乡镇、街道配备1名民政助理员同时还兼职其它工作。工作人员往往疲于应付各种来访,解决应急矛盾,未能将精力集中放在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上,主动综合统筹解决根本性问题。此外,虽然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连续几年提高优抚安置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但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正如一些老军人所讲的不恰当的话:干革命不如不革命,不革命不如反革命。就我区在乡复员军人定补而言抗日时期入伍的每月定补只有354元,投诚起义的每月已达556元;普通复员军人每月277元,参战参试退役军人每月只有130元补助,而农村的普通五保户每月已达220元。虽然国家发放补助政策有其特定条件下的导向作用,但作为退役人员本人来说,他感到的是不合理、不平衡,有被政府遗忘的感觉,往往因为生活、医疗、住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上访,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如:2009年3月溪口镇退伍军人汪祖林等21名退伍军人联名为提高补助致信省民政厅。
四、国防观念淡薄,拥军意识不强是造成涉军群体上访的客观外因。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未发生大的战争,干部群众的国防观念和拥军意识日趋淡薄,“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传统被渐渐遗忘,“军人优先、为兵服务”理念缺失,导致现役军人和优抚安置对象享受的国家政策优惠得不到保障,侵犯涉军群体合法权益的例子屡见不鲜,2007年溪口一农村进藏兵回乡后,因基层单位工作未得到及时安排,自谋职业开出租被杀,引发20多名进藏兵集体上访。在军人的社会地位被矮化的情况下,涉军群体往往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旦利益受到冲击,就会有种种反应。特别是长期平均主义养成的依赖心理和惰性心理,以及对改革风险的低水平承受能力,使人们对改革中诸如下岗等暂时性阵痛难以接受,习惯于有问题找政府,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全寄托在政府身上。有的还不相信问题能够在当地和本部门得到公正解决,抱着“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扭曲心态,越级集体上访或者制造社会影响。如:2008年寒亭镇退伍精神病军人张月华全家上访事件,直接影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五、对党和政府期望值的不断提升,也是形成涉军群体性利益矛盾的现实原因。近年来,我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执政理念,更加激发了广大优抚安置对象对党和政府的热爱和信任。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实际困难,他们相信党,依靠党,诉求政府解决自己实际困难的决心和要求也随之增加,期望值大大提升,这客观上使矛盾及早暴露。因此,对当前涉军群体性利益矛盾增多、各类信访活跃的形势要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决不能一概否定。
综合上述分析,担负优抚安置工作重任,被涉军群体俗称为:“军人娘家”的民政部门,又将采取何种措施、通过何种途径,予以应对,正确处理好新时期涉军上访问题,扮演好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优抚安置对象服务的角色?我们认为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兵为本,为兵服务”的思想,建立固本控源的长效机制,妥善预控化解城乡涉军各类群体性利益矛盾,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广泛宣传发动,努力营造浓厚拥军优属氛围。通过开展争创拥军优属模范区活动,宣传好优抚安置对象的先进事迹和优安工作的新政策、新趋势,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帮助部分涉军群体摆脱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困难,切实维护好涉军群体的合法权益,使涉军群体真正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其次,通过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忧患意识,树立“无军不稳、无军不安”的思想,自觉增强国防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大局出发,重视涉军群体的合理需求和呼声,切实落实好涉军的各项优惠政策。再次,通过各种渠道的呼吁,督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从实际出发,加快改革步伐,修正不切合实际的法律法规政策,从源头上缓解涉军利益矛盾问题。
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质量,为涉军群体解难题、办实事。
要把解决涉军群体切身实际问题作为化解这部分群体利益矛盾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一是:政府部门要重视为涉军群体服务机构的建设,克服机构精简矛盾困难,按照服务对象多少,加强这块工作人员配置,真正做到有人服务、有职办事、职权统一。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进优抚安置改革,用改革创新工作机制解决改革中产生的矛盾问题。就我区而言,①争取地方财政配套投入,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定恤定补自然增长机制,使这部分特殊群体的生活水平与全区发展同步;②建立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制,尽快实施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模式,根本上解决这部分特殊群体的医疗问题;③多方筹措资金,大幅提高自谋职业补助标准,力争按照省政府下发的文件标准执行,推进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向全部货币化有偿安置过渡;④政府投入资金,开展自谋职业退役士兵的免费创业培训,建立退役士兵人才交流市场,为这部分特殊群体就业提供服务;⑤设立优抚安置对象临时性救助基金,解决企业下岗军转干部及在乡老复员军人的生活、医疗、住房应急困难。
三、建立预控长效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新时期在解决深层次涉军群体矛盾的同时,要做好相应的预防稳控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一是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强化各级领导责任,维护最广大群众根本权益。要建立各地各单位“一把手”负责制,落实和强化“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通过构建涉军群体性事件目标考核、领导责任追究、年度处理涉军群体性事件纳入三个文明建设考核等“三位一体”的考核机制,妥善处理好群体性事件。二是要做好涉军群体上访的预案,坚持做到热点滚动排查、群众建议征集、超前介入预警、快速处置化解、信访责任包保、公开承诺落实,主动及时化解矛盾。三是推行政领导接访制度,畅达信访渠道,增强接访工作的透明度。通过搭建信访网络服务平台,开展全方位服务,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抓依法行政,通过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民政部门维护涉军群体正当权益的效能,坚决杜绝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五是抓法制宣传。贯彻落实和大力宣传新的《信访条例》,引导这部分群体采取合法的方式和程序反映诉求,规范信访秩序。对合理的正当要求要满足,毫不含糊;对一些非法集会、扰乱正常信访秩序的行为,坚决制止,严厉打击。六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宣传教育,帮助涉军群体和个人转变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取向;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争取这部分特殊人群对改革发展的支持和参与,共同构建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
第二篇:如何处理好涉乡镇政府案件执行问题
乡镇政府是我国基层国家机关,其经济状况相对来说是最薄弱的,其领导干部的文化素质、法律意识亦相对低下,这就造成了涉及各乡镇政府的案件执行工作的难度。自中央下发11号文件以来,虽然涉府案件执行难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涉及乡镇政府的案件执行难的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究其原因,是由于其特殊性所造成的。本文试分析其债务的主要起因并结合本院在解决上述问题时的有关措施进而分析解决该症结的方法。
一、债务的由来
1、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转型期,各级地方政府包括乡镇政府在内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大搞圈地运动、形象工程,发展开发区,盲目贷款上马乡镇企业,尽管在短期内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技术与经济实力包括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暴露无遗,以至于各乡镇企业负债累累,这个包袱自然由其乡镇政府负担。因此,纵观目前涉府案件的债务绝大多数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
2、乡镇合并、乡村合并引发的债务。以我区为例,前几年,原县政府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强弱搭配,以强带弱,将我县原26个乡镇合并成14个,且原各乡镇的行政村亦进行了合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的发展,但其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原有的效益相对较好的乡镇或行政村在合并后不堪重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阻碍了其发展势头;再者,在合并之前,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个别负责人大肆举债而将包袱留给合并后的乡镇政府、企业或行政村,使得合并后的乡镇政府、企业或行政村的债务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二、乡镇案件执行难的原因由于上述的原因,致使涉及乡镇政府的案件逐年增多。截至2002年,我院在手案件中涉及乡镇政府的案件为142件,涉案金额为3460余万元。如何处理好涉乡镇政府的案件几乎成了全国所有基层法院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涉各乡镇政府案件执行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党委政府的干预。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法院冻结乡镇政府或其企业存款后,上级领导命令解冻的有之;对被执行人或直接责任人采取强制措施后要求解除措施的有之。长此以往,政府的案件成了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以致于有的执行干警产生消极厌战情绪,对待此类案件缩手缩脚。当事人对法院的意见很大,认为是官官相护。不利于人民法院公正与效率的世纪主题。
2、乡镇领导人的文化水平的参差不齐,以致于对待法院的执行的态度亦各有不同,但绝大多数是对我们抱有一种对立情绪,认为我们只要要钱就是在拆他们的台,妨碍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这种观点在各级党委政府中普遍存在,他们一方面口口声声地要依法行政,另一方面却在法院执行过程中百般阻挠,设置障碍。对于各行政村的案件,由于乡镇政府经济的薄弱,以至于经常拖欠村组干部的报酬,严重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因此我们在执行工作中经常找不到人,无法开展工作。
3、各级乡镇由于其处于最基层,其经济实力也相对薄弱。经过上世纪90年代中期银根紧缩之后,我区绝大多数的乡镇企业倒闭关门,勉强维持下来的亦是苟延残喘;另外,随着农村税改费政策的施行,各乡镇的收入来源越来越窄,以致于维持其正常的工作都成问题,何以抽出资金用以偿还债务,更不用说发展了。以我区北部某乡镇为例,现有外债9000余万元。去年年底刚到腊月,债务人即把镇政府的大门围起来,将书记、镇长堵在办公室,严重影响了党委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政府拖欠债务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人民法院久拖不执、久执不果也造成了当事人和人民法院之间的矛盾,加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不利于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是我们的大局,但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却摆在我们的面前,维护社会稳定是否必须以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代价。
三、对策基于此,涉乡镇政府案件的执行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必须要确定的是大局意识、国情意识。我们的工作是为了保障法律的尊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司法权是公权力,仅是在当事人凭其私力无法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时才予以公力救济。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开展的。稳定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稳定压倒一切,这是我们的大局。我们的国情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各行各业都是在党委的领导下。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党委领导和依法执行相结合。各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国家机关,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必须要维护国家机关的尊严。但这并不是说涉乡镇政府的案件就不执行。公正执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人民法院永恒的主题,要尽最大可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执行人员更加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不能教条主义,机械办案。在执行过程中尽量避免采取强制措施。为此,在执行伊始,首先与乡镇政府领导通气,将本院的执行思路告知,让其明了相应的法律后果以主动地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对此我们称之为先礼而后兵。如乡镇政府妨碍执行而要采取强制措施的一定要慎重,首先要先向院领导汇报以研究对策,与此同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和人大汇报相关案情,告知执行工作的现状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
第三篇:如何处理好涉乡镇政府案件执行问题
乡镇政府是我国基层国家机关,其经济状况相对来说是最薄弱的,其领导干部的文化素质、法律意识亦相对低下,这就造成了涉及各乡镇政府的案件执行工作的难度。自中央下发11号文件以来,虽然涉府案件执行难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涉及乡镇政府的案件执行难的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究其原因,是由于其特殊性所造成的。本文试分析其债务的主要起因并结合本院在解决上述问题时的有关措施进而分析解决该症结的方法。
一、债务的由来
1、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转型期,各级地方政府包括乡镇政府在内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大搞圈地运动、形象工程,发展开发区,盲目贷款上马乡镇企业,尽管在短期内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技术与经济实力包括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暴露无遗,以至于各乡镇企业负债累累,这个包袱自然由其乡镇政府负担。因此,纵观目前涉府案件的债务绝大多数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
2、乡镇合并、乡村合并引发的债务。以我区为例,前几年,原县政府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强弱搭配,以强带弱,将我县原26个乡镇合并成14个,且原各乡镇的行政村亦进行了合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的发展,但其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原有的效益相对较好的乡镇或行政村在合并后不堪重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阻碍了其发展势头;再者,在合并之前,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个别负责人大肆举债而将包袱留给合并后的乡镇政府、企业或行政村,使得合并后的乡镇政府、企业或行政村的债务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二、乡镇案件执行难的原因由于上述的原因,致使涉及乡镇政府的案件逐年增多。截至2002年,我院在手案件中涉及乡镇政府的案件为142件,涉案金额为3460余万元。如何处理好涉乡镇政府的案件几乎成了全国所有基层法院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涉各乡镇政府案件执行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党委政府的干预。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法院冻结乡镇政府或其企业存款后,上级领导命令解冻的有之;对被执行人或直接责任人采取强制措施后要求解除措施的有之。长此以往,政府的案件成了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以致于有的执行干警产生消极厌战情绪,对待此类案件缩手缩脚。当事人对法院的意见很大,认为是官官相护。不利于人民法院公正与效率的世纪主题。
2、乡镇领导人的文化水平的参差不齐,以致于对待法院的执行的态度亦各有不同,但绝大多数是对我们抱有一种对立情绪,认为我们只要要钱就是在拆他们的台,妨碍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这种观点在各级党委政府中普遍存在,他们一方面口口声声地要依法行政,另一方面却在法院执行过程中百般阻挠,设置障碍。对于各行政村的案件,由于乡镇政府经济的薄弱,以至于经常拖欠村组干部的报酬,严重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因此我们在执行工作中经常找不到人,无法开展工作。
3、各级乡镇由于其处于最基层,其经济实力也相对薄弱。经过上世纪90年代中期银根紧缩之后,我区绝大多数的乡镇企业倒闭关门,勉强维持下来的亦是苟延残喘;另外,随着农村税改费政策的施行,各乡镇的收入来源越来越窄,以致于维持其正常的工作都成问题,何以抽出资金用以偿还债务,更不用说发展了。以我区北部某乡镇为例,现有外债9000余万元。去年年底刚到腊月,债务人即把镇政府的大门围起来,将书记、镇长堵在办公室,严重影响了党委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政府拖欠债务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人民法院久拖不执、久执不果也造成了当事人和人民法院之间的矛盾,加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不利于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是我们的大局,但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却摆在我们的面前,维护社会稳定是否必须以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代价。
三、对策基于此,涉乡镇政府案件的执行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必须要确定的是大局意识、国情意识。我们的工作是为了保障法律的尊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司法权是公权力,仅是在当事人凭其私力无法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时才予以公力救济。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开展的。稳定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稳定压倒一切,这是我们的大局。我们的国情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各行各业都是在党委的领导下。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党委领导和依法执行相结合。各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国家机关,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必须要维护国家机关的尊严。但这并不是说涉乡镇政府的案件就不执行。公正执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人民法院永恒的主题,要尽最大可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执行人员更加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不能教条主义,机械办案。在执行过程中尽量避免采取强制措施。为此,在执行伊始,首先与乡镇政府领导通气,将本院的执行思路告知,让其明了相应的法律后果以主动地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对此我们称之为先礼而后兵。如乡镇政府妨碍执行而要采取强制措施的一定要慎重,首先要先向院领导汇报以研究对策,与此同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和人大汇报相关案情,告知执行工作的现状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和意见,积极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也需将具体案情向中院汇报,在通过协商仍不能解决问题时在上级法院的支持下地方法院应对被执行人或直接责任人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这仅仅是一个治标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法院不可能标本兼治,但法院可在涉府案件的执行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向其宣传法律知识,并通过个案的处理对局部地区的政府机关和其工作人员进行深刻的法制教育。2002年,六合农村基金会申请执行王某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王时任某镇财政所副所长,该借款是由其镇政府领导指令其以个人名义借款给政府使用的(目前以政府名义无法贷款),因此其对本院执行通知书、传票不理不睬,该镇亦极不配合。为此,承办人将此
第四篇:牛场镇区涉军人员群体上访处置应急预案
牛场镇区涉军人员群体上访处置应急预案
为及时疏导,妥善处理我区涉军人员非法集会,越级上访,切实维护我镇的社会稳定,根据《信访条例》、《集会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制定该预案。
一、领导机构
组
长:付正祥(党委书记)
副组长:刘
刚(武装部长)
何
燕(政法委书记)成员:向宇华(社会事务办主任)
王加坤(信访维稳办公室工作人员)
陈
健(信访维稳办公室工作人员)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维护上访涉军人员合法权益原则;
(二)、坚持疏导教育,耐心劝离的原则;
(三)、坚持快速反应,及时果断处置的原则;
(四)、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五)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
三、行为界定
涉军人员依照《信访条例》的规定上访进行利益诉求的行为受法律保护,但违反《信访条例》相关规定,有如下行为的,属于非正常上访,将启动本预案进行处置。1.在国家、自治区、市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会;2.扰乱公共秩序,冲击国家机关,静坐、下跪、长时间滞留,堵塞、阻断交通;3.组织超过规定人数进京赴邕造访;4.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四、应急处理
发现非法集会或非正常上访事件时,要迅速反应,果断处置。
1、发现有非法集会或非正常上访苗头时,要马上向区政法委及区联席办报告,同时报告市民政局。
2、出现有非法集会或非正常上访时,要立即安排人员到现场做好疏导工作。一般情况由分管领导带队,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经劝导、教育而无法疏导的,及时报告,并发通知公安机关将上访人员带离现场,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上访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作出处理。
3、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上访人员涉及到的村(居)、单位,要第一时间通知他们,并要求他们接到通知后,立即派出工作队赶赴事发现场,协助做好上访人员的工作,并负责将上访人员带回,不能推诿扯皮,敷衍塞责。
4、服从指挥,讲究方法。服从区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听从安排,主动配合,充分发挥部门的工作优势,把握时机,妥善处理,在化解矛盾上下功夫,避免事态扩大,防止酿成事端和矛盾激化。
5、及时将信访人员所反映问题的处理情况向上级民政部门和区联席办和区综治办汇报,并做好信访人的思想稳定工作。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力求一步到位,防止重复上访。
6、切实做好上访事件和非法集会的后勤保障工作。
7、按照报告制度做好汇报和信息反馈工作。
第五篇:涉军群体基本情况及相关政策答复
宁乡县涉军群体基本情况及相关政策答复
宁乡县民政局(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2014-7-25
一、79对越参战在乡退役人员情况
79对越参战在乡退役人员,是指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战斗的退伍在乡人员。宁乡籍以1974年12月入伍、1976年12月入伍两批兵为主。近年来,79对越参战退役人员以当年出国参战为由,向政府有关部门不断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诉求,拿着一些所谓的文件,成立战友协会收取会费,以维护退伍军人权益为幌子到各级政府部门上访。他们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求民政部门将所有在乡出国参战人员优先纳入低保。二是要求政府为在乡对越参战战时三等功人员购买养老保险。三是要求政府为在乡对越参战补评残人员购买养老保险。四是要求民政部门全额报销他们的住院医疗费用。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国家有政策规定的,我们都依据相关政策给予落实到位。对于其他诉求,4月24号下午,县委常委、副县长刘亮,政法委书记刘平率人社、民政等部门负责人在接待他们的代表时都已给予了明确的答复:一是关于优先纳入低保的问题,如果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对象,可以申请低保,但必须按照低保评定认定的相关政策程序进行申报办理。第二、第三点要求购买养老保险的问题,人社部门也给予了明确答复,首先是他
们是农业户口,不符合购买城镇养老保险的身份,其次是相关政策也没有要求为其购买养老保险,宁乡县不能突破现行政策。四是关于全额报销医疗费用的问题,全额报销医疗费用,目前优抚对象中只有1-6级残疾军人享受全额报销的待遇。而参战人员和7-10级残疾军人按照《宁乡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规定》(2011)155号文件精神,参战人员住院后享受农合报销后自费部分再报销40%,7-10级残疾军人住院后享受农合报销后自费部分再报销50%,所以不存在全额报销的规定。
二、原广空87109部队部分退伍军人要求认定参战身份的问题
87109部队属原昆明军区空军,主要分布在我县流沙河、青山桥、老粮仓、横市、黄材等乡镇,他们1980年1月入伍,84年左右退伍,全县大约300人。近几年来,我县原87109部队部分退伍军人不断上访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要求按参战退役人员享受生活补助。上访理由是: 他们反映同时入伍又在同一部队退伍的战友有的已经享受了参战退役人员生活补助。
目前国家政策:(1)凡是中央军委已经明确了的参战部队,只要本人当时在所在部队服役,不论档案是否有参战记载,都能享受参战人员的生活补助(按照档案记载或者“四同”办理)。(2)如果没有被中央军委明确为参战部队,必须以本人档案记载为准,有参战记载可以认定,没有参战记
载的要等中央军委明确才能认定。因我县87109部队退役士兵是中越边境自卫还击第二阶段防御作战时段退役人员,中央军委在第二阶段“老山、者阴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各部队的参战时间和单位中没有提供87109部队。因此,同批入伍、同时退伍的部分退役士兵有的因档案内有参战记载而享受了参战生活补助,而有的因档案内没有参战记载暂不能享受参战退役人员生活补助。
三、80年代参战立功退伍军人要求安置工作的问题 我县部分80年代战时立三等功退伍人员以参战立功人员身份多次到民政局和县政府上访,要求按照新修正的《兵役法》和新颁发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重新安置工作,如不安置工作就要经济补偿。对于他们提出的诉求,县民政局多次给予了答复和政策解释。
按照新修正的国家《兵役法》和新颁发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相关条款政策答复如下:新修正的《兵役法》和新颁布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只适用新条例颁发之后退出现役的士兵,即2011年11月1日后入伍退伍士兵。这部分八十年代入伍并在八十年代退伍的退伍军人,他们只适用于当年退伍回乡时的安置政策。他们提出的要求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属于无理诉求。
四、海军38541部队退伍军人要求享受参核待遇问题 海军38541部队部分退伍军人反映原属于“参核”部队,要求享受“参核”退役人员生活补助。
“参核”人员的身份认定只能由省厅优抚处根据中央的政策来认定。2012年4月,省厅优抚处领导翻阅了我们提供复印的部份对象的档案资料,并对照中央军委提供的“参核”部队名单进行了核查。经查实38541部队不属于中央军委提供认定的“参核”部队范围,并说明他们从事的工作不属于参核工作,故38541部队退伍军人不属于“参核”退役人员,不能享受“参核”退役人员的生活补助。
五、临战入伍人员基本情况
我县1979年临战入伍人员经查实约380人,2007年8月自参战人员定补工作以来,这个群体一直上访不停,曾多次组织大规模人员上访政府相关部门。根据湖南省落实优抚对象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有关政策若干问题解析补充意见第三条:关于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临战入伍人员能否享受参战退役人员补助问题明确规定,“凡在1979年3月16日前补入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作战部队的临战入伍人员可以享受参战退役人员补助”。为慎重起见,我局多次指派专人到县武装部查实这部分人员当年的入伍情况,调阅了一些人员的档案。1979年3月在我县征兵380人,经查实,当时宁乡县还是隶属于益阳地区管辖,由益阳地区统一颁布的征兵命令,武装部批准入伍的时间均是1979年3月18日、19日。显然,这些1979年3月入伍人员不能享受参战退役人员生活补助,不符合上级有关定补政策。
六、超期服役退伍军人情况
我县部分农村五、六十年代入伍超期服役的退伍军人,成为了近几年以来一股新的复退军人上访群体,他们声称已联系了8000多人。拿着一些所谓的文件,到处组织串联,收取会费,骗取部分复退军人的信任,为组织者个人谋取利益虚张声势。他们的诉求是要对所谓的超期服役兵龄进行补偿,要享受复员军人每月490元的生活补助,要购买养老、医疗保险,要在每年“八一”、春节给予慰问,要享受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等。而且近年来声势浩大,愈演愈烈,蛊惑力很强。
目前国家政策:农村籍退役士兵年满60周岁,按每服役一年每人每月领取生活补助10元(以此类推计算)。对所谓超期服役,国家没有其他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