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和道德水准的几点思考
关于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和道德水准的几点思考
摘要:大学生礼仪修养欠缺、道德水准偏低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改变现状,建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来滋养我们的青少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礼仪修养;综合素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体制; 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道德水准的现状
当代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应聘和上岗工作过程中,常常因为礼仪修养欠缺、道德水准偏低,或者求 职失败,或者已经上岗工作却又被开除,甚至在招聘场有些用人单位干脆亮出“应届大学毕业生免 谈”的招牌,这一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据青岛时尚生活网一篇题为《不注重个人修养。20名大学生被开除》的文章报道,2004年7月重庆理念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招聘了一批应届大学毕业
生,一共21人,而仅仅4个月就有20名大学生相继被开除,只剩一名中专生。原因很简单:随地吐痰;上班时间化妆;外出集体度假时,不管不顾争抢位置。在《弄清成功背后的“为什么”》(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2日第8版)一文中,曾作为某公司面试官的杜胜泽先生针对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恳切地希望大学生们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以及接人待物、仪容服饰等方面的基本礼仪修养。有调查显示,近8成(73.9%)的企业认为,应该加强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建设,普遍认为当今大学毕业生缺乏诚信、缺少责任感,企业对高校毕业生频频违约倍感头疼。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第一,“素质教育”的倡导虽然是教育的一大进步,但是并没有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实践中,落实到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中,落实到教师的思想和言行中。在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下,学生们几乎变成了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教育流水线上的一个可怜的“易拉罐”。学校和教师只对升学率负责,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潜能、情商、身心健康、快乐幸福、生存能力、沟通能力、道德及礼仪修养等方面关心甚少。所谓“差生”的命运更是令人担忧,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发给“差生”一个毕业证,让他们提前离校,不得参加中考或者高考,剥夺了他们继续求学的可能性。第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空泛、形式单
一、方法僵硬以及评价方式狭窄,.也是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之一。多少年来,我国的思想品德教育一直停留在本教材、一个讲台、一种
一理论的政治说教化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异化为政治的工具,与丰富的社会现实生活及学生的行为、意识、情感严重脱节;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过于狭窄,只限于学校里的表现,不仅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反而助长了虚假浮华之风,使学生养成说一套、做一套的恶劣
习气。第三,科举制的废除、“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运动对知识与文化的破坏,使我国传统文化(包括礼文化)的发展传承发生了大的断层。历史是无情的,时代的风雨涤荡了旧世界的同时,也将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一同扔到了历史的垃圾堆中,传统文化断层引发的问题已使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并将继续使我们付出代价。表现在大学生身上的急功近利、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君子之风远去、人生态度无所归依、理想不敢坚持、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精神的缺乏、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低下、价值观扭曲、意志品质薄弱、精神空虚等等,与近百年来文化的断层、人文教育的贫弱,不能说没有关系。第四,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中国的独生子女在家庭(6+1式)中备受呵护,他们大多依 赖性强、独立性差、过于自我、生活能力低下、不会关心他人、人际交往能力低下、沟通能力低下、意志品质薄弱、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差、集体观念薄弱、合作意识及服务他人和社会的意识较差、对父母及社会索取多于付出,这种状况后果不堪设想,这关系着民族的竞争力以及民族的未来。第五,由于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种种原因,一些陈腐的传统观念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使中国的教育染上了浓重的功利色彩,孩子身上承载着父母的理想、家庭的希望,疲惫不堪地走在努力学习——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大学—— 找个好工作的荆棘路上。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什么家务活都不让孩子干;还有些家长信奉棍棒“教育”,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动辄拳脚相加抑或棍棒相加。这种畸形的“关爱”和“教育”引发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自私、懒惰、内心压抑、性格孤僻、沟通障碍、交际恐惧等等。家长关心的是分数,教师和学校关心的是分数,“分数,分数,学生的命根”,这是多么无助而绝望的哀叹!所以,我们不要一味地谴责大学生,如果没有上述前因,怎会有如此后果?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培养的大学生能否胜任工作、能否适应抑或引领社会、能否担当建设和保卫国家的使命,这是衡量教育成败的尺子。
三、改变这种现状的对策
第一,要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吸收欧美发达国家教育评价制度、考试制度、招生录取制度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整合我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研究制定适合我国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各项教育制度和教育发展策略,只有这样,中国的学生才能真正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既拥有“硬本领”、叉拥有“软实力”的人;而学校也才能对学生实施全面的教育。
第二,德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包括德育的目标、内容、课程、方法和形式及其评价体系。“学校德育是培养国民道德、精神、风貌、品行、意志、气节、胆识、诚信、同情心、责任心等基本素质的基础性教育,目的是要在做人的目标和方法上为学生日后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其形成符合社会基本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等并努力使之确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德育所要实现的目的。正是今天的大学生所缺乏的“软实力”,怎样将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位实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学校、政府都有责任去思考研究中国文明的建
-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如何用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乳汁来滋养我们的青少年,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化为他们的精神素质,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性格,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其中所蕴藏的精神和力量,长久以来被我们忽视了,而正是这种精神和力量支撑起中华民族五年绵绵不绝的历史长空,任何割断历史、割断文化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第四,解决独生子女家庭教的问题以及中国人陈腐的传统观念,首先应对家长施行教育和培训,家长的言与行对子女的影响非常大,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同时也应加强独生子女的教育理论的研究及实践。比如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体能训练、劳动训练、礼仪训练、意志品质的训练、团队合作的训练等等;但是,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学生的成长与家庭、社会、媒体、同学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创设良
·
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加大社会教育规划力度、管理力度和投资力度,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把我国未来的教育变成社会的教育,把我国未来的社会变成教育的社会,变成最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第五,无论是“硬本领”,还是“软实力”,其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培育,需要“一切从娃娃抓起”,必须从小培养他们判断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16世纪法国思想家蒙田说:“最坏的不道德,始于我们幼小时期的癖性;我们主要的教育就掌握在女保姆手中。”l7世纪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更是全面论述了儿童的教育礼仪问题。他认为,儿童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什么式样的”。对于当代大学生,应当勇于解剖自己、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及时修正自己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学习一些礼仪知识,增加一些人文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大学生顺利进入职场的“通行证”综上所述,透过大学生礼仪修养欠缺、道德水准偏低这一社会现象,折射出的是我们的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的失误;改变现状需要下大力气进行调查研究,需要破旧立新的伟大勇气、力量和智慧以及科学的方法;同时,我们必须思考以礼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与发展,反思历史、正视现实,在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建构中华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新文化,用来滋养我们儿童和青少年,使他们能够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走向世界的大舞台
参考文献:[1] 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第二篇:礼仪修养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礼仪修养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在当代社会,礼仪是个人良好形象的表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和领域,始终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对于提高人的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礼仪教育可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沟通和求职,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梁启超有一句名言:“少年知礼则国家壮大。”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腾飞的重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身居礼权之邦,礼仪修养体现着个人修养,国家魅力,民族气质。大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然,礼仪修养绝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形式,他是与人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密切相关的,是其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的翻译和折射。古人云:“相由心生”。说明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现代人也曾提出这样一种观点:“知识美容论”。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礼仪行为规范的同时,还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在勤奋求知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水平。所以,礼仪修养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一、礼仪修养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礼仪自古以来就被用来为句子的修身养性之道。古人学礼的目的有三:修身、治国、平天下。修身便是其中的第一目的。
二、礼仪修养能提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礼仪修养对大学生而言是他们走向社会必须掌握的“通行证”,否则他们将“无礼而寸步难行”。
三、礼仪修养能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职业人必备的思想、知识、技巧等,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知识、职业技巧等。礼仪是影响社会组织得失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衣帽修饰,不
仅反映他个人,更主要的是代表他所在的集体,是组织形象的重要窗口。荀子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作为礼仪之邦的国家人们,对于礼仪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的继承,我们义不容辞;作为中国未来希望的新一代青年,对于礼仪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的发扬,我们义不容辞!
第三篇:大学生礼仪修养
大学生礼仪修养学习心得
开学以来我已经上了十周大学生礼仪修养课,左老师大方得体的语言,风趣幽默的谈吐,和蔼高雅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我,从这门课中我不仅学习了很多礼仪知识,更懂得了什么是公德,以及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与其他人进行接触,就有必要运用一些基本的礼仪。不论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大学生都应该自觉地遵守相关的公共礼仪,言之有方,行之有道。学习礼仪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中举止有道,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礼仪为我们架设一座与别人发展友谊、增进信任、有效合作的桥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共礼仪犹如大学生处理自己生活难题的一种有效工具。有礼即可走遍天下,无礼便会寸步难行。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时受着亲人们的宠爱,很少过集体生活。因此,在大学这样一个大的集体中总会与人有些摩擦。有时因为不懂礼仪,做了一些冒犯别人的事,让别人觉得你骄傲,不好相处,从而远离你。如果处理的不好,就容易把小事弄成大事,使同学之间关系变僵。相反,如果处理得好,不仅不会伤和气,反而可以增进友情。其实同学之间的矛盾大多是生活上的琐碎的小事,只要我们对人有礼、尊重他人,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快的发生。此外,讲究公德与讲究礼仪有着密切的联系。讲究公德是讲究礼仪的重要基础,讲究礼仪则是讲究公德的具体表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实质上就是当代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更说明现今社会要求我们大学生不仅要学有所长,而且必须在社会生活中讲究公德,真正做到品学兼优。
我们不仅要学习礼仪,更需要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锻炼和铸造。首先,要从修身做起。学会做人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是现代社会的普遍法则,中外一致,古今同理。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弄清为什么要学做人,做人有哪些准则,努力去做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人。孔孟之道说“治国”、“平天下”自“修身”起。翻开道德教育的历史,无论是教育家还是道德家都非常重视做人教育,并把做人当成立身之本。中外历史上凡是出类拔萃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把做人放在第一位的,居里夫人去世后,爱因斯坦评价她说: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更大。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规矩,也就是礼仪的潜规则,我们的穿着、打扮、说话、举止都需讲究礼仪,适合时宜,这样才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更好地在社会中生活。其次,大学生在公共场合进行活动时,必须严于律己,自觉地检点个人行为。比如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切勿交头接耳,大声接打电话,制造噪声,乱扔垃圾等。需要排队时,一定要依次而行,不可随意插队。不要指点、议论别人,不要从正在聊天的两个中间穿过,不要不邀而至地加入别人的谈话。再次,要礼让有序、尊老爱幼。体现在照顾老人,保护儿童,帮助病残孕等方面。还有与年长或身份比自己高的人在一起时,一定要注意身份地位的差别而遵循必要的礼仪,比如走路时的前后顺序,乘坐电梯的进出顺序,就座时的座次顺序等。此外,还要遵守交通礼仪,红灯停,绿灯行,服从交警指挥,过路要走斑马线,禁止攀爬护栏等。我认为最难掌握的便是人际交往的礼仪,有很多细小的礼节需注意。对我们来说,大学里的人际关系就是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往。首先我们要尊重老师,尊师既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大学生顺利成长所必须的条件。我们应该虚心的向老师学习,接受老师的教育,以饱满的情绪和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老师的各项教学活动,不逃课不旷课,见到老师要热情的问候,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谅互让、互相支持,要记住我们每个人是平等的,尊重他人是建立友谊的基础,所以与人相处时一定要做到有礼。此外,在一些社会场合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会面时,要注意对别人的称呼,注意握手的规则;给别人打电话,要注意时间是否合适,把握好通话时间,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要等对方先挂电话;赠送礼品要有针对性,因人而赠,因事而赠,切勿送忌送之物,要选择有独创性、针对性、纪念性的礼品,还要注重送礼的场合,送礼的方式。生活中的礼节真的数不胜数,我需要很多时间来慢慢学习并应用它们。
我很高兴我选择了大学生礼仪修养这门课程,在此期间我懂得了很多交往法则,礼仪能够更加完善我自己,使我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成熟懂事,更加受欢迎,并且我相信,拥有良好的品格会使我将来面向社会时有更好的发展。
第四篇:大学生礼仪修养范文
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在大理提倡社会注意精神文明的今天,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体的社会公德。本文着重探讨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重要性及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现状等。
关键词:礼仪 修养 礼貌 大学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在走向全面小康的当今社会中,崇尚礼仪是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成员的精神要求。注重礼仪,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尽管礼仪的研究和教育在国内已经有所发展,特别是职业与礼仪的结合已成大势所趋。可是礼仪教育,还未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大多数高校还未开设礼仪课程。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把丑陋当成了个性。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 新潮”、“潇洒”,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讲礼不懂仪的现象亦不鲜见,如关门之时声震如雷、打电话从不自我介绍、不再礼让教师、端着饭盒边走边吃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而且有着愈加普遍的趋势。
造成一些大学生礼仪素养低下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副作用。在这个层面上,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捧的魔力使中小学的教育是以“分数”和 “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德育和美育长期受到不应该的冷落。学生把分数看成是“命根”,老师把分数看成是“法宝”,家长只看学生的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和品格的全面发展。这种只用学习成绩的名次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就决定只在教学上下工夫而在塑造孩子的灵魂方面却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看来教育的制度是要大力的投入,不断借鉴古今中外的教育制度中的合理的成分,不断地完善一个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
第二点:社会的转型。当社会初于价值的转型,伦理,道德,观念,都处系乱状态之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的大学生,也是难作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大学城已非伊甸园般的净土。作为一个典型的亚文化圈,大学城必然要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在商品化和传煤化的社会里出,不吃人间烟火的象牙塔早已不复存在。当代的中国正面临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大学生正经历着一个痛苦的“断奶”历程,如何判断真、善、美,是他们的是他们急待祢补的课程。
第三点:社会的不良的风气的影响。就大学生身边的就很多的不良风气,像如“课桌文学”,“厕所文学”的泛滥,图书馆的书被乱图乱写,某些大学教授抄袭他人的学术论文被揭露,有些教师为了创收而对上课敷衍了事„„,还有是社会上的凶杀,色情,受贿,贪污,蒙骗„„
由此大学生们应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学习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方可立足于社会、立足于风潮的前端,方可得到人们更多的肯定。
其实,不知道大学们是否曾想过:当你在社会交往中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谈;用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用得体的文书与人交流,人们一定会感触到你彬彬有礼的气度,落落大方的气质,文明道德的修养,都会平生出几分敬意。优雅合理的谈吐,亲切整体的仪容,会是人感到一股温馨的春风吹来一股热情洋溢周身。礼仪贯穿着人际交往的始终,为交往的内涵服务;不重视礼仪必然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由于礼仪的缺憾而影响交往是在是因小失大。不独对外交往,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视礼仪,养成习惯,自然成为一种修养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品味。
第五篇:大学生礼仪修养
《大学生礼仪修养》心得体会
上了几周李老师的《大学生礼仪修养》这门课程,使我受益匪浅,让我了解了现代礼仪的基本知识、现代礼仪的言行举止、以及交通礼仪、社交礼仪„„通过了解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礼仪修养,很感谢李老师每节课那么辛苦的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随着时代的进步,文明礼仪的传承显得很重要,在“囊括大典、网络百家学府”的大学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在大学阶段培养好自己的个人礼仪修养,对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是怀着加强自身修养的需要我报了李老师的《大学生礼仪修养》这门课程。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下这几周课我的心得体会:
一、现代礼仪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礼仪?所谓礼是指礼貌、礼节、礼仪,仪是指人尊重的一种形式,礼仪按内容分为表达内容的形成,尊重的一种形式,它是礼上往来的、由心而生、由衷表达的律己、敬人、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通过李老师的讲解使我知道礼仪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宗教祭祀、风俗习惯、货物交换行为、交往的需要等等。其历史可分为四个时期:萌芽期、初创期、发展与衰落期、礼仪新生代期。在萌芽期礼仪起于原始人类的两大信仰:天地信仰,祖先信仰,是人类为求风调雨顺、祖先显灵的敬神拜祖仪式。在初创时期,统治者为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而制定的礼制:“三礼”(周代出现的《周礼》、《仪礼》、《礼记》),到封建社会出现“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等。新生代时期的礼仪主要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类。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礼仪修养
礼仪是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得体的衣着,文雅的举止,恰当的问候,彬彬有礼的行为所体现的已不仅仅是个人很有礼貌的简单层次,而是他个人才能、自信心、热情、对生活的热爱等等积极的心态。从“不学礼,无以立”可以看出:离礼仪有多远,离成功就有多远,礼仪更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有位哲人说过:礼仪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也有人说: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种阶梯。作为学生,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礼仪。在古代,“礼不下庶人”,礼是一种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礼的表现便是三纲五常,鲁迅把他戏称为吃人的礼教。文革以来,这种礼教被打翻了,礼仪教育便成了空白。社会的发展,又让人们拾起了对礼的记忆,人们认识到一个文明的社会不能没有礼仪。然而,现代社会的利礼仪绝不是三纲五常,也非不下庶人的尤物。也许有人认为,礼仪教育是小学和中学的任务。以我来看:礼仪教育应该贯穿于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大学生已完成了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换,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日趋成熟和稳定,但青年人的多动性、自主性、独立性和特有的青春期特征,又造就了办事轻浮、不计后果、缺乏礼仪修养的种种行为。大学校园中,果皮纸屑随意丢弃者有之,言语污秽、出口成“脏”者有之,穿着不整、故作潇洒者有之,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现象,虽不成气候,但却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如果不加以重视,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影响学生本人的生活和事业,更污染了育人环境。新时期的人们交际范围的拓展和交往频率的增快,使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个人之间的“礼尚往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礼数不周,就会怡笑大方。而礼仪在友好交往过程中恰好起到了桥梁作用。“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礼仪使人们在友好相处中获得了尊重和被尊重的满足。
三、礼仪心得
通过学习李老师的《大学生现代礼仪修养》这门课程不仅使自己对规范行为,使举止得体,言语文雅,而且还培养了礼貌待人接物的好习惯。尤其是平时李老师举的案例,让我们懂得了许多,了解了许多以前所不了解的,各种师生互动使我们的紧张感减小了,让我们以落落大方的心态来面对眼前的一切。外表文明是内心文明的反映,培养良好的礼仪行为,必须有内心的文明素质。所以我们只有认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加强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着装端庄整洁,举止文明斯文,丰富的内涵素质才符合一名优秀大学生的标准。荀子云:“不学礼无以主,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贯穿着人际交往的始终,为交往的内涵服务;我们听完李老师的课后要学以致用,重视日常生活礼仪,养成良好个人习惯,提高自己的品味修养。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知书达礼,文质彬彬具有高素质的优秀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