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全面覆盖的建议

时间:2019-05-13 08:4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全面覆盖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全面覆盖的建议》。

第一篇:关于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全面覆盖的建议

关于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全面覆盖的建议

——刘银艳

关键字:全面覆盖 最佳康复期 常识普及 地域限制 医保兜底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幸福源泉,孩子残疾,无异于给幸福家庭当头棒喝,将一个家庭对未来的憧憬击得支离破碎。自闭症、智障、脑瘫、弱视、聋哑、肢体障碍等先天或后天的残疾病症侵蚀着孩子的身心健康,侵蚀着家庭的幸福和希望。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很多残疾是可以通过康复治疗痊愈或改善的,尤其是儿童,正处于身长发育期,可塑性强,及时康复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聋哑儿童语言康复的最佳时期是5岁之前,智障最佳康复期为3-7岁,自闭症黄金康复期为6岁之前,尤以3岁之前康复效果最佳。肢体障碍康复越早越好。在最佳康复期之内得到康复和错过最佳康复期去康复,效果天差万别,直接关系到将来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因此,要抢在最佳康复期内进行康复治疗,这就是抢救性康复。

然而,由于对自闭症等出身缺陷常识的匮乏、导致对患儿初期症状不够警觉、未引起重视或直接忽视,发现孩子有问题时,往往已经情况严重或已耽搁最佳康复治疗时期。发现孩子有问题后,又有部分家长认为残疾缺陷类疾病是不治之症,采取消极不作为的态度。还有很多家长不知道该去哪儿看病,该去哪儿康复。找到康复机构后,高昂的康复费用将部分家长拦在门外。机构人满为患,又面临排队等待的焦灼,部分热门机构甚至需排队一两年。面对这重重阻碍与困难,要让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全面覆盖,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要畅通信息渠道,让每对父母和准父母具备识别病症的能力,知晓康复途径,做到及时送医。其次,在救助与保障政策上、在康复队伍与机构建设上也需要改善和加强。具体建议如下:

一、疾病常识普及与政策宣传要到位。

1、办生育证是第一道关卡,要求先培训再拿证,对所有即将生育的夫妻进行出生缺陷知识和康复救助政策进行培训。

2、孕妇学校是第二道关卡,对智障、脑瘫、自闭等出生缺陷的症状及鉴别进行知识普及,并宣讲相关免费康复政策,让准父母获得一定的早期鉴别能力并知晓康复渠道。

3、对村级计生专干进行培训,不仅要掌握孕期保健等相关知识,也要对出生缺陷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要求计生专干具备鉴别各类出生缺陷类疾病的能力。

二、建立一套由村(居)、社区自下而上申报、康复部门上门收治的申报政策。许多残疾儿童家庭由于不具备专业知识,或不够警觉,或不知道可以通过康复治疗治愈、改善患儿症状,被迫接受孩子的残疾事实,不采取积极治疗措施。这些情况需要有关部门主动作为。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通过村(居)委会、社区主动摸清情况向上申报。一方面,基层计生专干有义务向患儿或疑似患儿家庭进行沟通和知识宣讲,一方面要将情况报至计生办和卫生院,由计生办或卫生院将情况上报至区县卫计局存档并反馈给区县残联,由区县残联联系康复部门,在乡镇街道残联与计生办或卫生院的陪同下,上门调查情况,对患儿及时收冶。这是保障抢救性康复全面覆盖最有效的手段。

三、打破或放宽地域限制,最大程度保证每个患儿得到抢救性康复。目前,残疾儿童免费康复费用均由中央福利彩票基金专项资金承担,要求到户口所在地申报、医治。但是很多患儿父母工作地与户口所在地不一致,因各种问题无法将户口转移到工作地,这些患儿家庭面临放弃工作回老家陪孩子免费治疗、或被迫让孩子离开父母在老家由祖辈陪同康复、或在工作地自费治疗的艰难选择,无论是放弃工作还是自费治疗对患儿家庭都是沉重负担,让患儿家庭雪上加霜、难以为继,而让孩子离开父母去治疗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治疗效果不利,尤其是自闭症和智障儿童的康复,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考虑到康复费用统一由中央福彩基金支付,各地没有必要设立户籍限制,建议打破地域限制,尽最大程度保证国内每个患儿得到抢救性康复,减轻患儿家庭负担。或者出于“打破地域限制会导致患儿家庭向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康复机构集聚从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的考量,那么也可以放宽地域限制,要求“只要父母一方在当地工作或具有当地户口,患儿便可在当地得到免费治疗”。这样便可尽最大程度保证患儿在父母的陪伴下得到康复治疗,以便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也能解决收入来源,保障患儿家庭基本生活。

四、加大资金投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特殊儿童康复医疗队伍和医疗机构建设,一方面要加大对残疾儿童家庭的救助力度。很多残疾儿童家庭都有类似经历,到康复机构报名之后就是漫长的排队等候,尤其是免费名额,排队一两年的情况并不罕见,此现象在自闭症和智障康复项目尤其突出,因为这些孩子康复期漫长,造成“很多孩子一进入机构就不走了”的现象,导致康复机构饱和。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更快得到康复选择自费治疗,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半载的自费治疗导致患儿家庭不堪重负,部分无力承担费用的家庭选择把孩子放在家中,排队等待免费名额,担搁孩子的抢救性康复期,令人痛心。

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的排队现象?说明我国的康复医疗、特殊教育从业人员和康复机构数量远远不够!亟须从大学源头加大残疾儿童康复相关专业的开设和招生力度,可采取报考优惠和从业优待等手段,保障相关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同时,财政投入新建一批康复机构,对旧康复机构进行设备更新和提质改造。保证每个患儿能投医有门,及时康复。有些机构明明尚有接收能力,但因免费名额不够,导致患儿家庭被迫自费治疗。自愿选择送孩子进入家长认为技术更好的私人机构接受自费康复治疗的家庭不在此次讨论之列。更多的家庭经济能力有限,无暇“择校”,只期望孩子能得到基本的康复治疗,对于这些家庭,有必要纳入社会保障和民生救助范围。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福彩基层支持力度,打破名额限制,对于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一律给予项目资金支持;一方面要实现医保兜底,保证不能享受免费项目的家庭(如前面所述外地户口家庭)尚能通过医保报销部分费用。此外,也要对康复机构收费进行监管与约束,在康复机构,同样的康复项目和课程,自费项目收费远贵于免费项目补贴。如某机构,福彩基金补贴为1500元每人每月,而自费对象每月需承担的费用为2500-3000元。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残疾儿童家庭利益,实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全面覆盖,尽最大努力不让残疾影响家庭幸福感,尽最大努力减轻残疾儿童医疗负担,关乎“中国梦”重要内容“人民幸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关乎“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构建。随着政策的完善,经过上下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全面覆盖”不是梦。

第二篇:关于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关于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王嘉琳

(一)已顺利完成两期康复项目训练任务

中残联贫困抢救性康复项目自2009年9月1日正式启动至2011年8月31止,赤峰星之路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已进行两期的康复服务。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来自赤峰市市区以及12个旗县的患儿累计达42人次,在中心里接受正规化训练。截止2011年8月31日前,已有6名儿童融入正常幼儿园和学校,接受常规的义务教育。

(二)重视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一是重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今年外派2名教师参加日本美谷福祉协会在秦皇岛举办的“自闭症康复师”的资质培训学习,主修语言和生活自理训练,进一步完善了骨干知识专业配置。并为参加培训的教师安排专题讲座四次,把学到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其他教师,起到了传帮接带的作用。在两年的服务期,中心外聘国内从事自闭症康复研究专家郭延庆教授和自闭症教育干预专家张庆长老师来机构为家长和老师讲座,通过与专家的学习,对推动我市自闭症儿童特教康复工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康复质量得以提高。

二是注重与同行间的学习交流,今年在自治区残联和市残联的领导的支持关怀下,中心加盟北京星星雨和青岛以琳的康复技术支援网络,定期组织家长和教师接受康复支援网络提供的康复技术指导服务,分享行业间的成功经验。截止今年年底中心组织安排外派教师(累计4名)参加行业内的学术交流。不仅在教学方面得到国内一流康复教育专家的指导,也为机构的发展和患儿的家庭节省了大笔的培训经费开支。

三是重视机构管理的正规化发展,今年中心负责人还参加了“星星雨心盟组织”的NGO管理的培训,虽然短期培训却收获颇丰,短短一周的培训,不仅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新的管 1

理知识和机构运营观念。为机构的良性正规化发展奠定基础。

四是高度重视家长培训;中心利用周六时间共组织40场家长培训,参加人数累计达到800多人次。培训内容从对疾病的了解认识、训练方法介绍、家训技术指导、到行为问题的分析与管理。培训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广泛,家长反映不仅实用,而且及时。

通过不同层次全方位的业务培训,既重点培训了管理骨干,又全方位培训了康复专业人员,普遍提高了特教老师们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使我市自闭症儿童康复的技术队伍已经具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地担起了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任务。

(三)积极组织各项有益活动。

一是积极开展家长互助支援活动,为自闭症儿童家长的交流搭建平台。中心还通过网络建立家长互助联盟,并着手成立家长协会。定期举办家长联谊活动,中心于今年与赤峰心理咨询师协会合作成功举办了一次为家长“心理问题疏导”的公益活动,得到家长的好评。二是积极创造条件让自闭症儿童参与社会活动,让他们融入社会共享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中心在“六.一节”和“自闭症日”“助残日”前后组织自闭症儿童和家长、部分健全儿童参加的大型亲子活动2次,“自闭症儿童美工作品展”1次.“自闭症美工作品义卖活动”1次,自闭症家长积极参与,自闭症儿童兴高采烈,孩子们努力的表演和稚嫩的作品感染了到场的每一位健全人。媒体积极关注进行深度宣传报道,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几次活动参与的自闭症儿童达到40余人次,家长近60余人次,各界爱心人士多达100余人次。

三是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今年春节,和助残日前后,市红会和市妇联分别慰问了康复中心和部分贫困自闭症儿童,红会为机构送来慰问金两万元,松山区妇联送来慰问品价值1000余元,社会爱心企业家还给他们送来了适合学习用品和玩教具,价值5000元。

四是积极为自闭症康复工作吸纳社会资源的支持,在残联领导的支持下,机构参与今年申请“壹基金”救助的竞选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果,从全国二百多家机构中脱颖而出,取

得入围资格,等待下一步的审核。

五是发动各媒体对自闭症儿童给与极大关注,多次进行了广泛有深度的报道,提高了市民的知晓率。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媒体共刊(播)发自闭症儿童康复消息、报道10余件次。不仅普及了自闭症知识,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使更多的患儿早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六是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积极支持和协助了康复中心的康复工作,目前在机构备案的我市自闭症儿童康复志愿人员已达20余人,他们中有学生、记者、医生、护士、教师、个体劳动者和企业员工。

(四)强化基础训练,整合资源,注重全面的整体训练,不断提高康复质量。

一是中心通过行业间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地吸纳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地引入不同的疗愈方法,对患儿进行干预。结合国内外诸多训练模式,努力钻研,整合出适合本地患儿发展的康复方法。除了传统的ABA行为干预、感觉统合等方法、又先后投入经费三万元学习并增设了社交训练(RDI)、妙事多音乐治疗、结构化(TEACCH)等训练方法。

二是严格训练操作规程,注重个体量体裁衣式康复训练与寓教于乐的小型集体快乐式康复相结合,强化了特教康复、心理康复、语言康复等综合训练方式。

(五)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认真执行财务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2010年和2011年的预算,使资金运行更加有效;

二是建立完善的档案系统,为每个患儿建立全套的个案系统,定期为患儿进行能力发展评估,科学的制定适合其发展的IEP。

(六)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中心的发展,目前在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34名患儿百分之八十来自周边十二个旗县,在这三分之二中又有过半的孩子来自农村,家庭收入主要靠几亩田地

支撑,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而孩子的病情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三是因人力和经济负担过重且能力、知识、休闲的匮乏而导致巨大的精神压力。由于训练成本的高昂或者由于家长没时间陪同,使得90%以上的患儿无法得到长期的帮助。不得不承认,这些家长压力实在太大,任务确实太重。

(三)机构发展步履艰难

(1)开设机构所需康复费用高,投入成本大。自闭症属于儿童广泛性发展障碍,一旦确诊,就要对其进行教育训练、行为矫正、感觉统合训练等。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的复杂性要求康复教育机构要有充足的训练场地,配备特殊的训练器材、设备以及教、玩具等等,所有这些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自闭症儿童的教学形式多为个别训练,所需配备教师跟孩子的比例为1:1.5或2,教师的工资加上一个机构的正常运转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经费的制约,也影响着机构的发展。

(2)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在我市,相对与聋儿、弱智儿、脑瘫儿等其他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来说,自闭症的康复训练起步较晚,研究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严重匮乏。首先是医疗卫生部门,多数卫生从业人员对自闭症不太了解,甚至很多儿科专家也知之少,所以自闭症儿童得不到早期的诊断,导致多数孤独症儿童得不到早期干预,影响后期康复效果。其次是自闭症儿童康复人员严重匮乏。特殊教育人才缺乏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患儿需要综合的多方位的康复训练,因此康复人员必须掌握科学、规范、有效的特殊的训练方法。没有相对专业的从教人员,机构还要自己培养师资力量。而特教的工作极其辛苦,自闭症的教学工作更是困难阻碍重重,很多老师不堪忍受其苦,纷纷跳槽转行,即便高薪也很少有老师愿意从事这项艰苦的工作。

(3)师资培训费用过高,机构负担过重。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是一个新生事物,这方面的人才缺乏更为突出。高级的研究人员和基础的专业教师的匮乏,严重影响了自闭症儿童康复工作的发展。为了长远的发展,机构每年外派教师到其他地方培训,自闭症教学初,中级培训费高达每人15000元。(还不算食宿费)办特殊教育要对孩子有爱心,不能对他们不负责任。所以高昂的培训费又成了机构必须承担的支出。

(4)收费偏低

民办残疾人机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业务收费,而其服务对象——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水平比较低。受此制约民办残疾人机构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服务质量降低,甚至会有消亡的可能,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那些迫切需要康复服务的广大残疾人。

无论是患儿家长,还是机构的老师我们真诚的希望社会能投入更多的关注和资助,每多一份资助都可能让自闭症孩子们的学费负担少一点,我们的教育条件改善一些,孩子们康复几率也就会大一些!

第三篇:山东省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实施办法

山东省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实施办法

时间:2013-08-0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0-6岁是残疾儿童的最佳康复期,对其进行科学的抢救性康复,可以最大程度地补偿儿童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为其将来入学、就业、融入社会创造条件。为保障残疾儿童的康复权利,使他们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鲁发„2009‟12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鲁政发„2011‟45号)和•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等,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坚持“救早、救小”和公开、公正原则,重点对0—6岁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

第三条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及时得到康复。

第四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监督的工作方式。

第五条 各级政府兴办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康复医疗和妇幼保健机构、特殊教育学校(附设幼儿园或学前班)、儿童福利机构应当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主动承担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任务,提供优质康复服务。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业务指导,鼓励、支持民间非营利性残疾人康复机构开展残疾儿童康复业务。

第二章 救助对象和条件

第六条救助对象主要是符合条件的0-6周岁听力语言残疾儿童、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肢残儿童、低视力儿童等。有条件的市可扩大到9周岁。

第七条救助条件。

1、具有山东省常住户口,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2、诊断明确(有医疗诊断资质的专业机构出具诊断证明)、有相应康复适应指征,经定点专业机构评估有康复潜力;

3、符合相应实施项目规定的年龄;

4、家庭经济困难(社会散居残疾孤儿不受所在家庭经济状况限制),并保证受助儿童在定点康复机构至少接受规定时间的康复训练。其中: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孤独症儿童每年不少于10个月,脑瘫儿童每年不少于9个月。

第三章 救助标准

第八条 救助标准。

1、康复训练:听力语言残疾儿童每人年补助训练费12000元,对贫困患者给予配发助听器补助,每人补助费6000元(其中4800元用于助听器购置、1200元用于助听器验配服务);脑瘫儿童每人年补助训练费13200元(其中1200元用于辅助器具装配);智力残疾儿童每人年补助训练费12000元;孤独症儿童每人年补助训练费12000元。

2、人工耳蜗:对年龄在1—6岁的重度听力(双裸耳听力损失≥100分贝)残疾儿童,经评估符合植入电子耳蜗条件的,免费为其提供人工耳蜗产品1套;手术费用按每人12000元补助,用于术前复筛检查、手术及术后5次调机;按每人14000元标准对术后一学年(10个月)的康复训练给予补助,主要用于术后康复训练、康复评估、家长培训、康复教材等。

3、肢残儿童矫治手术:每人补助15000元,其中手术费10000元、术后康复训练费4000元、辅助器具装配费1000元。

4、低视力儿童康复:对进入定点机构进行康复的低视力儿童每人一次性补助1000元,用于免费配发助视器、进行为期不少于6个月的康复训练。

第九条听力语言、智力、孤独症、脑瘫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时间原则上为1-2年,最长不超过3年。

第十条 残疾儿童康复费用补助标准、补助范围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等因素,适时、适度进行调整。有条件的地区可提高救助标准和救助范围。

第四章 救助对象的认定审批

第十一条 市、县(市、区)残联要协调有关部门定期开展残疾儿童筛查,建立筛查档案,对残疾儿童康复需求进行实名制管理。要积极主动为一户多残或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家庭上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二条 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申请抢救性康复救助,需进行救助条件审核认定,按以下程序履行审核审批手续:

(一)申请。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由其家长(或监护人)持家庭户口本、残疾人证、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贫困证明(儿童福利证)及专业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原件,到其户口所在地乡镇(街道)残联提出申请,填写•山东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审批表‣。

(二)初审。乡镇(街道)残联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人的入户核实筛查,报县级残联复审。

(三)复审。县级残联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核实工作。符合条件的及时上报市残联,不符合条件的向残疾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说明原因。

(四)审批。市级残联要组织专家组按照救助条件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和康复潜力评估,审批结果要在残联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公示结束后及时通知监护人,符合条件者发放•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卡‣,安排到选定的定点康复机构实施康复;不符合条件者,要书面或当面告知具体原因。

第五章 康复训练与评估

第十三条受助残疾儿童凭•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卡‣和残联开具的书面通知到指定的康复机构办理康复训练注册登记,建立康复档案,接受康复训练。监护人与定点康复机构签署康复协议,定点康复机构向市残联提交协议复印件备案。•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卡‣由残疾儿童家长保管,持卡残疾儿童超龄或自行放弃康复训练,定点康复机构须及时报告市、县(市、区)残联,注销其救助卡,并在1个月内重新筛查确认救助对象,同时做好训练经费的续接,将变更情况存档备查并上报市、县(市、区)残联。

第十四条 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脑瘫、孤独症儿童,经定点机构系统训练一年,经专家组评估,确无康复价值的,应告知其家长,终止该项目救助。

第十五条建立健全康复效果评估机制,形成阶段评估和终期评估、常规评估和抽测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机制。

第十六条省残联负责制定康复效果评估标准,组织开展康复效果的抽检;各市残联负责残疾儿童康复过程监测,形成初期、中期、末期三次整体评估制度,评定康复效果。有条件的市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康复效果评估。评估结果要立档存放。

第十七条每年11月底前各市残联向省残联提交项目实施绩效报告,包括项目执行情况、康复效果情况、经费收支情况、资金使用绩效和管理情况等内容。

第六章 定点机构的确认

第十八条符合定点机构标准的各类康复机构均可申请承担救助任务。

第十九条 定点康复机构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具有法人资质,机构建设符合国家及省制定的有关康复机构规范,并通过省专家组评审达到定点机构准入标准。

2、自愿申请承担项目任务并能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3、没有违法违规不良记录,对残疾人事业充满热情。

第二十条 申请国家和省级康复项目定点机构,由市残联组织相关专业康复专家指导组初评并经申请机构主管部门同意后,向省残联上报相关推荐材料(申报医疗手术项目定点机构须有市卫生局推荐意见),由省残联组织专家指导组评审,合格者由省残联审批公布。申请市级康复项目定点机构,由各市自行审批。

第二十一条定点康复机构要严格按规定使用项目经费,在规定补助标准内,应保证按省制定的各类残疾儿童康复项目服务规范开展康复训练,不得额外另行收费。

第二十二条 建立考核制度,对定点康复机构进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依据省残联制定的山东省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建设规范和相关项目管理规范进行评估,一般每年审核评估一次。

第二十三条 经批准的康复机构须与当地残联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双方权利、责任、义务、目标等。

第七章 专业人员培训

第二十四条 省残联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康复专业人员培训,强化康复骨干人才培养工作。对承担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任务定点康复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定期培训。

第二十五条 康复机构应加强在岗人员的培训,新增专业人员要符合岗位资质要求,创造条件为每个专业人员每至少提供一次培训机会,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确保康复工作质量。

第八章 经费投入与拨付

第二十六条 救助经费在中央财政补助的基础上,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解决,按照规定标准,通过预算安排、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集,按拨付。省级结合预算安排情况和各地项目工作绩效、地方财政投入等情况,统筹确定当年救助数量。

第二十七条 残疾儿童康复费用符合当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规定的,分别由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和新农合基金按规定支付,并逐步扩大、提高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所需费用的支付范围和标准。

第二十八条每年2月底前,各市残联要向省残联上报上救助对象数据库统计年报、救助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汇总表、本0-6岁残疾儿童康复需求和救助计划报表。省残联根据上救助情况和本全省康复救助需求,商省财政厅研究确定本全省救助任务。省财政厅根据当年预算安排及省残联下达的救助任务下达救助经费。

资金拨付要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手术治疗的,以及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具备条件的地方项目资金要积极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直接拨付到定点康复机构;配置康复器具的,由残联部门按规定组织采购后配发到人。

第二十九条 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经费采取先预拨后结算、与绩效挂钩的方式,根据定点康复机构承担的救助任务量,年初先预拨部分资金,待残联对救助情况评估考核后,根据考核结果拨付剩余资金。对考核不达标的,扣减部分救助资金,并限期整改。

第九章 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条残联、教育、民政、财政、人社、卫生、计生等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做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作。

1、残联负责组织协调、宣传发动、患者筛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和救助对象的评估、审批;编制康复救助计划;组织康复检查、指导、评估、培训;建立全省残疾儿童康复需求与康复救助项目数据库管理系统。各市、县(市、区)残联要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做好统计与汇总工作。

2、教育部门对承担康复项目任务的学校加强管理,配合残联共同做好相关人员培训;支持特殊教育机构开展学前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为康复后的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小学或幼儿园提供支持保障。

3、民政部门协调社会捐助资金资助残疾儿童康复;组织儿童福利机构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在受助儿童申报工作中,负责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

4、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康复救助资金并确保及时拨付到位,对康复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

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符合规定的残疾儿童康复费用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并逐步扩大支付范围。

6、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定点康复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指导,加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培训工作;开展产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医疗保健机构要全力做好残疾儿童的早期筛查、诊断、干预、转介等工作;将符合规定的残疾儿童康复费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并逐步扩大、提高医疗康复项目所需费用的支付范围和标准。

7、计生部门配合卫生、残联做好残疾儿童的筛查、转介、残疾预防和康复宣传工作。

第三十一条 定点康复机构必须按照国家及省有关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要求,强化管理,全面提升康复业务能力;建立残疾儿童康复管理档案,建立康复训练救助资金管理、使用和安全防范制度;做好康复效果评估、经费申报和总结等工作;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督导检查。

第三十二条 省、市成立残疾儿童康复专家指导组,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检查、指导、评估、培训,为主管部门提供咨询服务等。

第三十三条 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宣传工作,让全社会了解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的重要意义,向社会公开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实施的政策、要求,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十章 奖惩

第三十四条 对在项目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五条 对在工作中弄虚作假、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和不按规定使用康复经费者,除追回救助资金外,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严肃处理。

第三十六条 对管理不善、违反康复技术流程、康复效果达不到规定标准的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定点康复机构要求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仍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取消其定点机构资格。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由省残联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山东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项目)实施意见‣(鲁残联发„2009‟14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XX年某市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机构工作总结

XX年某市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定

点机构工作总结

XX年,六安市各定点康复机构工作在省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在省残联直属机构的大力帮助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为目标,以提高残疾人的幸

福指数为抓手,强力推进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机构总体情况

今年3月,经省残联批准,我市共有五家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占全省6.8%的份额,具体承担人工耳蜗、助听器、智力和脑瘫四个康复项目。五家定点机构大多成立于

上世纪,业务用房面积近万平方,从业专业技术人员近70名,脑瘫康复床位143张。今年,我市五家定点机构共接纳我市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儿童141人,其中脑瘫项目儿童27

人,聋儿康复项目儿童80人,智障康复项目儿童34人。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作为直接为残疾儿童服务的场所,为确保我市民生工程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的顺利实施,各定点机构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规范管理,有力地保证了项目 的实施,使残疾儿童得到了康复救助。

1、积极组织,有效实施

一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保证项目实施,各机构根据《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标准条件》,进一步调整项目用房,添置康复设备,确保项目儿童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康复

训练。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儿科和康复医学科基础上成立了儿童康复中心,在康复区设置功能评定室、感觉统合训练室、物理治疗室、水疗室等10个康复训练室;六安市第四人

民医院为保证残疾儿童训练有效,专门配备了近60万元左右国际先进器材,包括表面肌电评估系统、儿童脑瘫评估评测系统、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经络导平治疗仪、多功能儿童水

疗机、儿童专用熏蒸床,脑循环治疗仪,肌兴奋治疗仪等多种仪器;市聋儿语训部还配备了几十万元的听力计及听力效果评估仪、声场等专门设备。二是提高师资技术水平。有了

场地和设备只是具备了基础条件,而拥有师资力量才能有效帮助残疾儿童走向康复,为此,各机构一方面用优厚的待遇留住优秀老师和医生,另一方面通过招兵买马、外出培训,进一步充实师资力量和技术力量。霍邱县仁爱医院采取让现有医技人员到省康复中心、安医附二院康复科进行短期培训的办法,满足实施项目工作的技术需要;舒城县特教学校专

门到南京特教学校选招特教老师;市二院分管领导亲自带领相关人员考察学习江浙沿海地区康复机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和人员管理培训经验;其他机构也相应为儿童康复做好了

准备工作。三是有效开展训练。各机构根据在训儿童实际,相应制定教学计划和康复目标,有效开展康复训练。市二院对项目儿童进行缜密的评估,及时根据每个患儿康复情况不

断调整康复训练计划,为每名患儿制定最佳、最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开展一对一的针对性治疗,保证了训练效果。舒城县特教学校对智障儿童按照“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每位

智障儿童都能够尽量发挥自己的潜能”的特殊教学理念,积极组织开展幼儿活动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 生为主体,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调动孩子多种感官的学习和参与。

2、及时安置,按时完成

市残联安排到各机构的项目儿童,各机构认真落实,及时开展康复训练,通过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取得了预期效果,得到了残疾儿童家长的认可,圆满完成了XX年的工作任务

。在做好项目儿童康复训练的同时,开展康复服务工作。据统计,各机构开展基层康复指导90人次,举办培训班102次,家长培训530人次。

3、专款专用,使用规范

各机构严格执行市残联下发的“关于”文件精神,做到专款专用,对开展的康复训练,及时登记项目儿童的救助卡中,手续健全。市聋儿语训部为减轻参训贫困聋儿家长的负担,从项目外给每个孩子每年争取一定额度的困难补助,并为全体师生办理了校方责任险和医保。

4、广泛宣传,扩大影响

为加大项目的宣传力度,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会议、简报、横幅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政策;项目开展中,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开展宣传月活动; 通

过广播直播间、政风行风热线现场解答惠残民生工程项目的资助条件和标准;在全省首创把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标准和标准设置成明白卡,以新年贺卡形式发放给项目儿童家

长;市残联网站专门设立民生工程专栏,系统宣传民生工程。市聋儿语训部通过举办项目启动仪式,进村入户动员等方式进行宣传,通过聋儿训前、训中、训后效果对比,组织家

长观摩,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扩大了项目的影响力,取得了宣传效果。

5、档案健全,数据完整

在省康复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各定点机构及时安排专人填写、整理在训儿童资料,认真做好各类档案、信息、表格、影像等资料的整理上报工作。截至目前,各定点机构档案和数

据录入工作已全部完成。

6、成效显著,家长满意

通过各康复机构积极有效的训练,在训儿童较训前有了很大的改观。经过语训,大部分孩子不仅能说短句,而且有部分孩子能朗诵短文、儿歌,原来不会说话的孩子,现在也能说

出词组和短句,能从1数到100,清楚地读出拼音字母表,效果较为明显,家长信心更大了。脑瘫儿童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和家长的配合,进一步改善了残儿的运动功能和姿势异常

现象。据统计,在训儿童总有效率达到了99.3%,家长培训率达到了100%,家长对儿童康复训练的满意率达到了99%。

三、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创新举措

作为今年新增的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机构,虽然以前也在开展残儿康复工作,但由于国家对定点机构要求严格,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新的要求。各机构积极努力,按照求新、求变、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开拓创新教学方法和医疗技术,认真开展项目儿童康复训练,通过采取小组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安排以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多

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和灵活、丰富的教学语言表达形式,从而得到康复训练目的。同时,运用先进的康复设备和康复手段,按照康复训练的基本流程,注重聋健融合教育,根据本

地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融合活动,促进了项目儿童的社会性和个性全面发展。

为确保儿童在训安全,市残联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定点机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各机构及时成立安全督导小组,实行专人负责,并签订责任状,每日早、中、晚进行日检日

查,做好记录、交接。加强对传染病、流行病的预防。定期对机构区域进行消毒,保证了康复机构开办以来,没有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四、机构建设发展现存困难与问题

1、部分家长过分依赖机构

家长与孩子接触最多,感情深厚,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有些儿童家长只是一味的把孩子康复寄托在康复教师身上,没有清醒认识儿童的康复也离不开家长配合和平时离校期间 的训练。

2、教师队伍专业知识有待提高

尽管各机构就本项目加强了康复力量,省残联也组织了业务培训,但很多专业人员经验不是很丰富,针对每个儿童需要康复情况和程度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康复教师培养和

再教育。

3、家长随意性大

由于民生工程不准收取任何费用,使得定点机构对项目 儿童只能帮助训练而缺乏管理制约手段,部分项目儿童家长随意性大,遇到家里有事或其他原因,有放弃或又调整到其他机

构训练现象,容易造成残联和定点机构工作被动和儿童在训情况混乱。

五、明年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XX年,我市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在省残联的指导下,在省残联直属机构支持下,进一步加强定点机构的管理,夯实基础工作,完善制度体系,强化资金保障,加强协调

调度,继续巩固成果、扩大影响,以“345”工作框架做好惠残民生工程,不折不扣完成各项惠残承诺。

切实抓好项目、进度、责任三落实,建立更加完善的工作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地抓好惠残民生工程。

4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即康复科长培训和定点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进一步加强;定点机构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强;与市民生办对接和省残联系统汇报沟通进一步加强;市残联本身工

作进一步加强。

5项工作再上台阶。即检查指导督查督办工作再上台阶;惠残民生工程宣传工作再上台阶;定点机构开展活动服务群众再上台阶;市和县区残联指导基层工作水平再上台阶;打 造特

色定点机构再上台阶。

六、工作建议

经过一年的实践,在工作中,我们对项目儿童康复训练工作也感到还有进一步加强和思考的空间,主要是:

1、真正实现“改变残疾儿童一生”的宣传承诺,应进一步加大康复后期的投入,将康复工作延伸到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康复设备昂贵,康复教师辛苦、专业性强,因而康复教师的

待遇相对较高,所以要想将康复工作真正抓好,仍然要考虑经费的投入问题。另外只靠康复期间的短暂集训,并不能真正改变这些残疾孩子一生,要想真正改变,至少应该将康复

工作延伸到义务教育阶段。

2、加大对康复设备设施市场的规范管理,建立设备供应商的诚信评价制度,增加设备价格的透明度,将设备供应与后期的设备使用培训及后期的维修服务质量联系在一起,从而提

高康复资金的使用效率。

3、由残联部门牵头,多组织针对康复教师甚至康复机构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全面提升定点机构的康复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

切实解决好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为残疾人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我市开展2012年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筛查工作

我市开展2012年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筛查工作

为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使贫困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我市残联开展2012年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脑瘫、智残、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筛查工作。经积极协调,2月16日,由省残联康复医院数位专家组成的筛查小组为我市的贫困残疾儿童集中开展了脑瘫、智残、孤独症、肢残矫治手术等项目的筛查工作。

为了组织实施好今年我市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筛查活动,市残联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积极准备,做好宣传,不仅通过会议布置举行此次活动的相关工作,而且还下发通知给各镇(街)残联要求做好准备工作,进一步扩大了救助活动信息的覆盖面,使更多残疾儿童受益。为减轻残疾儿童家长的负担和提高工作效率,集中筛查前市残联康复股和各镇(街)残联社区康复协调员提前入户进行病源预筛,确定具体时间后邀请专家下基层进行集中筛查,使该项救助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合条件的筛查对象将享受免费救助,通过救助康复将会使贫困脑瘫、智残、孤独症儿童使得到系统康复训练,儿麻后遗症等病种的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得到免费矫治手术,其目的是提高残疾儿童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和学习能力,帮助矫正畸形、改善功能,回归社会。每名救助对象将享受一定的康复训练及手术补贴经费。我市已连续多年实

施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众多残疾儿童家长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对孩子的残疾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通过专业训练指导帮助家长掌握了康复的基本原则、目标、途径和方法,树立了全面康复、坚定信心、坚持训练的理念,得到广大残疾儿童及其家长的一致好评。

当天共有60名残疾儿童接受了筛查,通过筛查有29名残疾儿童符合条件。他们将到指定的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通过科学训练,帮助残疾儿童改善功能状况,回归家庭和社会,实现“康复一人,幸福一家,奉献社会”的目标。

下载关于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全面覆盖的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全面覆盖的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