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城堡打造东北西瓜第一镇
双城堡打造东北西瓜第一镇
进入5月,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镇农家小院里,翠绿的西瓜苗齐刷刷地破土而出,生机盎然。今年,全镇西瓜面积达3000公顷,产品占领了东北三省市场,将打人京沪等地。西瓜产业可实现产值1.2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西瓜生产第一镇。
双城堡镇多为沙壤土,透水性好,吸热快;昼夜温差大,积温高;年降水500毫米左右,能保证西瓜生产的正常用水。双城堡西瓜以个头大、口头好而名扬远近。目前,全镇已有1400多名农民掌握西瓜种植要领,西瓜经纪人有300多人,形成一整套产销体系。
几年来,当地政府与农民密切配合,在推广科技上下功夫,使先进的种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定期开展科技讲经每年春季,镇政府都要举办西瓜种植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传经送宝。同时选拔当地种瓜能手现身说法。
组织当地农民外出参观学习镇政府牵头把当地农民组织起来,先后到德惠市万宝镇、洮南市黑水镇等西瓜生产区,考察学习,提高了西瓜生产的科技含量。
更新西瓜品种几年来,这个镇不断引进新品种,由以前单一的国内品种向国外品种发展,年引进新品种达10余个。
有规模才有效益今年形成了曲宝山、兴城、大磙子、新建等五个西瓜种植开发区,每个开发区面积均在100公顷以上,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种值模式。
由镇内向镇外扩展几年来,农民把眼睛盯在域外,到外地租地种西瓜。今年,全镇有300多户农民在镇外租地种西瓜,种植面积达500公顷。吕家村二屯是域外种西瓜大屯,全屯有60户农户在外地种西瓜,仅此一项,增收150万元。
第二篇:雷集镇打造山东育种第一镇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特色产业
雷集镇打造山东育种第一镇
夏津县雷集镇是传统农业乡镇,农业人口3.6万,耕地8.4万亩。近年来,雷集镇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依托种植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黄瓜、棉花、玉米、小麦等十几个良种培育,面积达到了36000亩,人均增收2000多元。雷集镇形成了以大姜庄为中心的黄瓜育种、以津期店和康寺为中心的棉花育种、以古城为中心的玉米育种、刘宪庄村的地瓜育种、范郎肖社区的大葱育种,成为了山东育种第一镇。
科研对接 让种子插上科技的翅膀
雷集镇大姜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有着几十年的蔬菜种植历史,村中80%以上的农户长年从事黄瓜、豆角、辣椒等蔬菜种植。在种菜过程中,广大群众深切体会到种子的重要性,同时也对种子行业的高利润羡慕不已,从而萌生了繁育良种的想法。
2006年,大姜庄村积极与天津黄瓜研究所联系,进行黄瓜育种基地。该研究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从事黄瓜新品种研发,产品长期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占据了亚洲黄瓜种子市场的半壁江山。通过镇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大姜庄村与该研究所取得联系并达成育种协议,在该村建立起黄瓜良 1 种基地。研究所为农户提供原种、化肥、农药、技术指导、防虫网、支撑杆等生产资料,农户按公司要求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种子由公司统一高价回收。
2006年,大姜庄黄瓜育种实现了“开门红”:用时三个月,收入7000元,比其他蔬菜增收近一倍。而且,黄瓜育种完成后,还可以种其他蔬菜,实现了土地增值、多元创收。高收益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短短4年时间,育种农户就由最初的17户发展到200余户,面积达1200余亩,育种方式也由一年一育发展为一年两育。仅黄瓜育种一项,亩均收入就超过万元。
为适应育种规模的迅速扩大,2007年7月,在镇里的支持下,大姜庄成立了德州市首家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农蔬菜专业蔬菜合作社,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合作社实行“四化”管理,即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标准化,并全权负责协调与研究所的协调沟通,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声音说话”,不但提高了育种整体水平,而且提高了群众话语权,保障了群众利益。合作社成立伊始,农户就纷纷加入。目前,会员由最初的119户发展到目前的近700户,辐射周边十几个村。大姜庄黄瓜育种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德州市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2009年获市政府奖励扶持资金8万元。
反租倒包 做大棉花育种产业 雷集镇土地肥沃,水利条件相对优越,耕地较多,易于连片经营,棉花种植总面积占全镇耕地近六成,但依靠传统植棉的增收难度越来越大。2007年,山东鑫秋种业正在物色大面积棉花良种繁育基地的消息时,该镇意识到:这又是一次推动种植结构调整的好机会。
经过与鑫秋种业的积极沟通,双方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建立起棉花育种合作关系:农户把自己的责任田转包给鑫秋公司,由公司统一管理并支付承包费。然后,公司雇佣当地群众到棉田打工。承包费每年900元,打工每天30元,并且承包费逐年递增。这样,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能够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解放出来从事其他工作,增加了农民收入。按一户家庭有三个劳动力、人均2亩耕地计算,每年土地承包费5400元,一名劳动力为育种公司打工每年4000元以上,其余两名劳动力外出务工年收入10000元以上。这样的三口之家年纯收入就近两万元。而如果单靠种棉,按亩产500斤计算,普通年份每斤价格3.5元左右,6亩地总收入仅万元左右,这其中还包括种子、化肥、灌溉、农药、劳动力等生产成本。
一举多得的增收极大调动了群众参与“反租倒包”的热情,合作第二年,棉花育种面积就从200亩迅速扩大到8000亩。目前,以津期店、康寺为中心,“反租倒包”辐射带动周边10000多亩,解放劳动力近2000名,其中1000余名青 年农民成为产业工人,而600多名种田能手被鑫秋种业聘为职工,在自家土地上打工赚钱。
再接再厉 让育种之路越走越宽
黄瓜、棉花育种的成功让雷集人尝到了“种子”带来的甜头,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雷集镇广大群众又开始了新的“种子之路”:古城村、四于社区与山东银兴种业合作进行小麦、玉米育种,回收价高出市场20%,每亩增收300元以上。大姜庄村群众通过招商引资,投资500万元建起了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搭建起国内技术领先的育种用双网膜大棚,实现了机械化操作,自流灌溉,并于2009年与山东省农科院联合搞起了芹菜育种。
现在,夏津县雷集镇育种涉及了棉花、小麦、玉米、黄瓜、地瓜、芹菜、大葱等十几个农作物,形成了55个育种基地,面积达到了36000亩。雷集镇育种产业的崛起,实现了生产的集约经营,保护了群众利益,降低了市场风险,孕育出了雷集镇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与腾飞。
第三篇:平度市长乐镇倾力打造胶东银杏第一镇
平度市长乐镇倾力打造“胶东银杏第一镇”
王相辉
“今天距奥运会召开还有150天,2.1万株银杏苗木发往北京”。在平度市长乐镇党委书记朱春雷3月12日的台历上记录着这样两行字。
银杏俗称白果,公孙树,是世界最古老的树种之一。银杏树叶形古雅,寿命绵长,抗烟尘、火灾和有毒气体。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白果生食引疳解酒,熟食益人”。银杏果叶开发的保健品、药品、食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银杏酮、银杏口服液、银杏罐头、银杏茶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长乐素有种植银杏的传统优势。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高调力挺,倾力打造“胶东银杏第一镇”。春翠夏绿秋黄的银杏树成为长乐的镇域名片,更成为位于青岛一小时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黄金交汇点的一颗无暇的翡翠。“长乐银杏,常乐真情”成为长乐人常挂嘴边的时髦广告语和悦耳彩铃。
一、科学规划,内引外联。镇政府先后组织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和银杏种植大户到江苏邳州、泰兴,山东邹城、郯城等地参观学习2500余人次,广大干部群众开阔了视野,坚定了信心。发展高端特色银杏产业成为共识。该镇还将发展高端银杏产业,打造“绿色长乐”旗舰与新农村“五化”建设有机结合,聘请省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全镇银杏产业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一点二纵三横四元”发展思路逐步清晰。
“一点”即建设西高家、后高家、东高家1500亩银杏示范基地,重点发展食用药用苗木,兼顾绿化和盆景。现在基地内150万株银杏苗木胸径已达12厘米,全部施用有机肥,封闭栽培,部分区域已获得无公害、绿色环保体系认证。“二纵”即沿三城路一条线,以绿化为主,建设平北和青岛北大门的绿色长廊。使银杏树成为工业园内的“绿肺”,每天可以吸纳尘埃、废气700千克,噪
音20分贝。编织沿路,使长乐春有“碧玉妆成一树高”,秋有“满城尽带黄金甲”。沿高强路一条线,编织乡村旅游观光带。借势青岛奥帆赛,大泽山风景旅游吸引游客来长乐喝银杏茶,吃银杏果,摘银杏叶,沐浴银杏“氧吧”。“三横”即沿南淄阳河一条线,在浆砌围堰8千米,拦河蓄水20万立方米的基础上,实施“5个8”工程。沿崔家疃、卢家、东辛旺、中辛旺栽植树龄8年以上的银杏苗木888棵,一期设垂钓位80个,建设“黄金休闲保健垂钓区”,达到银杏休闲娱乐的目的。沿中淄阳河、长青路一条线,编织驻地黄腰带。与长乐小游园联为一体。银杏的金黄落叶不要扫除,精心保护。给镇驻地系上黄腰带。沿大长路一条线,给从平度过境的三城路、烟潍路两条省道镶嵌金黄的“中国结”。使长乐银杏随忙碌的车流芳名远播。
“四元”即银杏产业要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绿化用苗木、盆景,木材用苗木,药用食用深加工和“乡村银杏生态游”因村制宜、协调发展。做好外引内联文章,对接奥运会,西部退耕还林,南方雨雪冻灾和韩日等国的生态建设,搞好苗木销售。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江苏、安徽、吉林等国字号制药公司来长乐投资设厂,发展深加工,开发保健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银杏高端化、规模化。
二、统筹兼顾,完善服务。一是统筹兼顾。银杏产业发展积极服务于和谐社会创建和新农村“五化”工程,既绿化家园,又增加收入,既有眼前利益,又有长远效益。该镇实施了“农户绿园工程”、“村庄环绿工程”、“镇域纪念林工程”,动员青少年栽植“入队纪念树”、“入团纪念树”、“入党纪念林”,动员青年男女栽植“情人树”、“婚姻树”,动员镇直部门、站所、机关干部义务造林。农户房前屋后见缝插绿,村庄环绕四周绿树掩映,镇域划带成片,万木葱茏。二是完善服务。镇党委政府先后建立完善了为民服务制度、承诺服务制度、AB制度,依托邮政服务系统支持,在农村设立服务网点15个。落实各级政府给予“三农”的各项惠民政策,各项补贴实行“一卡通”,防止截留、挪用。积极实施公司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开拓外地市
场,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银杏全身都是宝,积极争取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开通长乐门户网站,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彩页,宣传长乐银杏叶片、果仁的养生益智、祛病延年的保健价值。成立镇环卫管理大队,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生活垃圾、白色垃圾集中贮运,无害化处理,为银杏生长打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聘请郯城的3名种植专家为常年技术顾问,帮助种植户解决技术难题。邀请江苏、吉林等地的骨干药品加工企业在该镇设立收购网点,构建果叶果实销售“绿色直通车”。在重庆、甘肃、青海等西部退耕还林地区设立区域销售代理12个,让长乐银杏为绿化祖国西北河山做出贡献。
三、方兴未艾,三方受益。“干就干一流,做就做高端”,盯紧国内外高端银杏产业发展脉搏,从种苗、技术、管理、采摘、加工到销售“一条龙”、立体式周到服务使银杏产业枝繁叶茂,结出累累硕果。目前,该“一点二纵三横”的种植绿化布局已基本形成。“四元”发展的轮廓正在钩画。银杏育苗大棚达到150个,新发展银杏盆景基地2个,年可加工盆景6500个。总投资4000万元的泰州天源保健品加工项目已经签定投资意向书,新加坡投资的化妆品项目正在洽谈。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栽种谁拥有”,真正实现让生态得“绿”,让农民得“利”,让集体得“益”,让多方互利共赢。镇村两级不断完善支持银杏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明晰产权,优先颁发林权证。有效调动农民发展银杏种植的积极性。至4月底,全镇已外销苗木50万株,销售收入900万元。银杏成片林可以达到2000亩,绿化带达到11万株,结果林5万株。可以采摘叶片果仁660万千克,销售收入420万元。预计今年银杏产业可以为全镇农民增加人均纯收入110元,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500人。全镇林木覆盖率可以达到32%,位居胶东地区前列。
清朝乾隆帝在《银杏王》诗中写道“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枝孙绿荫肥”。古老的银杏树在长乐大地上正展现出勃勃生机。昔日宫廷圣物已走入寻常百姓
家,焕发出勃勃生机。“胶东银杏第一镇”正成为区域性可识别品牌,乘着青岛奥帆赛的东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第四篇:打造高效农业第一镇 争当强镇富民排头兵
打造高效农业第一镇 争当强镇富民排头兵
xx镇党委、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发言的题目是《打造高效农业第一镇 争当强镇富民排头兵》。
近年来,xx镇始终把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强镇富民的主要抓手,实现了农业发展提档升级。目前全镇高效规模农业面积达3.8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达2.5万亩,建成规模连片的日光能温室基地3500亩,西瓜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养猪场、养鸡场、羊场等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项目纷纷落户我镇,掀开了我镇高效养殖业的新篇章。在全县的农业考核中,我镇连续3年名列前茅。2012年,我们将以提高农民收入做为农业和农村的出发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效益农业,打造高效农业第一镇,建设瓜果飘香、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魏集。我们的主要措施是:
一、抓基地,壮规模,强产业,打造“有看头”的农业。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积极争取、认真落实亿吨粮建设基地、渠西片土地整理、万顷良田建设、xx河农业开发等项目,实现改造中低产田7.5万亩,为高效农业发展打下基础。二是继续扩大高效农业规模,2011年全镇新增高效 农业面积1.5万亩,其中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800亩,建成xx片2个连片5000亩以上的瓜菜基地,继续保持“量”的扩张。三是倾力打造西瓜轮作基地。在原有xx片万亩西瓜基地的基础上,xx村、xx村为中心,组建3-5个万亩以上的西瓜连片种植基地,实施瓜菜轮作、瓜稻轮作,确保西瓜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四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全镇6.5万亩林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重点发展林下养殖、中药材种植和食用菌,形成以xxx村为中心、辐射全镇的林下经济区。五是着力建设规模养殖小区。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业”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xxx等9个村为基地,打造一万平方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实现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效益化。六是全力打造农业科技产业园区。结合xx的开发,以张xx高效日光能温室基地和xx企业为依托,建设科技超市,打造“xx游乐园“,以xx河为线,形成集高效设施瓜果区、高效生态养殖区、休闲农业区、优质粮生产基地等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展示点和示范推广服务中心。
二、抓特色,塑品牌,立标志,打造“叫的响”的农业。我们将以特色高效、名优品牌为抓手,精心打造xx农业的地理标志。一是在创新中求高效。围绕生态农业发展循环经济,采取农牧结合的发展方式,大力实施畜禽粪便加工还田,沼气工程,秸秆过腹等资源循环,大胆尝试畜-沼-果、畜-沼-粮、畜-沼-菜等种养殖模式。同时加大科学管理力度,提高技术含金量,力争在创新中求高效。二是在高效中注重特色。一方面打时间差,填市场空白,选对路品种,大力发反季节瓜菜。另一方面,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做靓园区,彰显特色。三是在特色中打响品牌。组建专业工作队伍,对特色产品进行品牌策划、包装和创建,加强同省市农科院所交流与合作,以xx“xx牌”西瓜为引领,扩大延伸品牌建设,争取打造“拿得出、叫得响、评的优”的国家级品牌。
三、抓推介,促流通,提效益,打造“得实惠”的农业。一是大力培育新型农民经纪人。我们将利用两至三年时间,与各涉农部门大力合作,积极培育新型经纪人500人以上,使之成为活跃农产品市场的生力军。二是广泛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办起来不划算的难题。目前,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30多个,共有会员18000多人,带动农户6500户,农民经纪人发展到500人。2012年计划再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10余个,让合作社成为引导农民致富的“主力军”。三是积极推广应用网销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我们将在全镇范围内,培训和普及网络技能,引导和号召网上开店,力争网上销售占销售总额50%以上。实现生产与终端消费市场的无缝对接。各位领导、同志们,这次大会鼓舞士气,催人奋进,我们决不辜负县委县政府的殷切期望,咬住目标不放松,探索创新,大胆实践,不争论、只管干,不犹豫、快速干,不守旧、超常干,干出一片新天地,干出农业新亮点,争当强镇富民排头兵,为建设和谐满意新xx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中国北方苗木花卉第一镇简介
中国北方苗木花卉第一镇情况简介
“林中屋舍花中人,碧海连天日日春,借问桃源何处是,北国江南谱新村”。这首小诗所描绘的就是中国北方苗木花卉第一镇----河北省定州市大辛庄镇,大辛庄镇位于定州市东北部,距京、津两地各200公里,距石家庄、保定各70公里,地理位臵优越,铁路、公路运输业发达,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是多种花草树木生长的乐土。从六七十年代起,大辛庄镇人民就开始了种植苗木花卉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步加大和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苗木花卉业已经发展成大辛庄镇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位臵和自然条件,使这个北方小镇迅速成长为南北花木的驯化基地和流通中心。
一、苗木花卉产业基本情况
大辛庄镇共辖15个行政村,人口3.2万人,耕地4.2万亩,全镇90%的耕地都用来种植苗木花卉,加上苗农利用承包形式辐射周边乡镇,苗木花卉种植总面积达10万亩,年产值超百万元的苗木种植大户500余家,苗木经纪人逾6000多人,具有了绿化工程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12家,基地年总产值超5亿元,仅苗木一项人均纯收入近万元,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素有“中国北方苗木花卉第一镇”的美誉。目前大辛庄镇拥有城市园林绿化、城乡行道绿化所需的乔木、灌木、花卉三大系列,500多个品种,2000多个规格,拥有玉兰、云杉、雪松、黄杨、女贞、碧桃、国槐、法桐、千头椿等常规品种和欧洲七叶树、卫石、冬雪果、红花麦梨、红叶风香果、结骨木、三红太阳梨、紫露草、天目琼花、垂丝海棠等高档花木。
二、苗木花卉产业种植历史
大辛庄镇的苗木花卉种植最早源于东王习村。东王习村从六、七十年代起就开始了苗木花卉的种植,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种植规模较小,品种单一。1978年以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土地,有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东王习村的苗木花卉生产面积进一步达到了扩大。至90年代中期,该村全部耕地均用于种植苗木花卉,农民增收大幅提高,苗木花卉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同时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通过宣传发动、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办法,带动苗木花卉产业向周围村庄发展。历经40余年的发展壮大,在东王习村带动下,大辛庄镇人民共同致力于苗木产业发展,掌握了丰富的种植技术,建立起了规模宏大的原产地市场和一大批苗木经纪人,形成了稳固的销售渠道,完善了运输、加工、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产业链,经济收入日益提高。近年来,由于国家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召开上海世博会和北京奥运会等国际盛会,园林绿化方面的需求更是有增无减,因此大辛庄镇的苗木花卉已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不但在量上有一个大的扩张,而且在质上也有一个新的飞跃。
三、苗木花卉发展战略
大辛庄镇苗木花卉基地怀着“为了祖国多点绿,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抱负,秉承“诚信经营,互惠互利”的理念,积极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战略,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推动苗木花卉特色产业实现重大突破。为加快特色产业提速发展,镇党委政府还实施了“五个最工程”,即打造最优质的苗木品牌,最诚信的经纪人队伍,最先进的发展模式,最科学的种植技术,最和谐的发展环境,凭借着这“五最”的绝对优势,大辛庄镇苗木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在全国各省建立了稳定的客户关系,苗木花卉特色产业闻名全国。
近几年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使苗木花卉业处在经济发展改革的风口浪尖上。为加快特色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辛庄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政策为保障,着力进行苗木花卉产业结构调整,在变化中求生存、促发展。大辛庄镇确立了中国北方苗木花卉生产供应基地、集散中心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试验基地三大定位,结合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建设工程,紧跟市场需求,树立长远意识,进行了苗木资源整合。从产品品种上,突破传统种植种类,减少一般小灌木等的重复生产,控制短线生产,发展长效产品。并且按照“调整结构,优化品质,提高档次,打响品牌,增加效益”的思路,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花木的品质和档次,同时加大新品种研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到商品再到精品的转变,以适应市场需求。从种植方式上,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搞种植的局面,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规模种植。并且通过规模种植来统一种植方式,对育苗、施肥、浇水、修剪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化、统一化管理,改变杂、散、乱的现状,积极开拓苗木花卉的标准化种植。
从经营机制上,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基地吸收全镇各村销售大户、种植大户及部分干部党员共计6000多人组成了大辛庄镇花木产业联合会,实行会长、副会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其规范市场、品种引进、技术指导、提供信息、行业自律等服务职能,提高了基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尤其在规范市场运作、加强行业自律上,产业联合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内,其通过捕捉到的市场信息统一苗木花卉规格、价格,内引外联,增强了会员抵御风险的能力;对外,确保诚信公平交易,不欺行霸市,不坑害顾客,成为了大辛庄镇苗木花卉基地诚信建设的一面旗臶。
组建龙头公司,壮大龙头企业,借助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实现苗木花卉产业化、惠及苗农,是大辛庄镇发展苗木花卉业的一个基本思
路。近几年,大辛庄基地龙头企业与省内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业务技术联系,把自己的企业建成了科研单位的实验基地,积极开发新品种,并且将其推广到广大农户,促进了产品结构的快速升级。而苗农借助龙头企业在外的影响和声誉,拿到了定单,获得了市场,逐步实现了合同种植,从而避免了以往种植的盲目性。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土地流转形式,初步计划走苗农土地租赁给公司、公司反雇苗农的路子,以加快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从政策引导上,大辛庄镇党委政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的角度入手,为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近年来,大辛庄镇以道路硬化和农田水利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信息的及时畅通,各家各户安装了数字电视,实现了宽带入户。为方便客商,我镇各村还建设了一批饭店和旅馆。同时加强庭院经济建设,号召大家以苗木花卉点缀家园,用优美的环境迎接往来客商。为苗木花卉产业的长远发展,镇政府确定了“打造诚信基地、培养知识型苗农”的目标,定期请科研部门的专家对苗农进行种植技术、市场行情的讲解,帮助他们树立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明确种植目标。同时下大力度对种植户和苗木经纪人进行了法律和诚信教育,通过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影响共同打造诚信基地。
四、苗木花卉下一步发展方向
一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与科研部门的联合,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围绕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栽培技术开展花卉科技攻关。鼓励和加大与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研与技术的合作交流,共同开发、研发与推广项目,建立苗木花卉研发中心。
二是实施苗木花卉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战略。建立健全花卉科技培训体系,加大花卉科技培训的力度和广度,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
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生产管理人才和生产技术人才,各专业技术指导部门和单位协助企业和生产单位申请立项、制定规划,做好政府与花卉产业发展的参谋,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在继续做大做强、叫响叫亮现有品牌的同时,以此为基础,组织全镇各类苗木花卉企业积极开展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宣传,力求打造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品牌,努力形成“一村一品、全镇多品、百花齐放、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
四是加快实施旅游战略。在实现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依托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观光旅游,将全镇建设成为一个以苗木产业为依托的观光园和度假区。在镇内设臵游览线路,开辟各种旅游景点,推出不同的旅游项目,被解放出来的农村劳动力开设各种休闲娱乐服务,吸引游客观农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房,开展农家乐等,实现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变,提高社会效益,推进苗木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