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山水 (高校绿化会议交流材料)(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08:5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灵动的山水 (高校绿化会议交流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灵动的山水 (高校绿化会议交流材料)》。

第一篇:灵动的山水 (高校绿化会议交流材料)

灵动的山水

绿色的畅想

———三峡大学园林绿化建设事迹

三峡大学座落在世界水电之都、中国旅游名城、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学校占地面积378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3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亿元。三峡大学是一所水电特色与优势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地方综合性大学。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8年底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审批并上报国家教育部作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

三峡大学经过数代校园建设者及绿化职工锲而不舍的辛勤耕耘,尽心尽责,艰苦创业,而今的校园已是树木参天,绿意盎然。得天时地利人和,校园建设气势恢宏。在绿色的基调下,园林小品点缀校园,乔、灌、花、草立体配置,绿地葱葱,碧水环绕,群莺绕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四季风景瑰丽多姿。

学校绿化工作成绩显著,受到省市、区行业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03年、2006年两次分别荣获湖北省建设厅和宜昌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园林式单位”;宜昌市爱委会授予的“卫生先进单位”;2007荣获湖北省政府授予的“卫生先进单位”称号;2008、2009连续两年荣获湖北省“绿化模范单位”荣誉。2009年宜昌市林业局推荐申报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三峡大学的园林绿化建设,在省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以构建和谐生态育人环境为指导思想,坚持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依托地理环境优势,努力打造山水园林式高校校园。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宜昌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经费落实

1、领导重视是搞好绿化工作的根本。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校园绿化工作。校绿化委员会是学校绿化管理的专门机构,主任由分管副校长担任。发展规划处、后勤管理处负责环境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后勤集团绿化环卫中心负责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学校始终认真贯彻执行国土绿化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把园林绿化建设纳入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制定了校园绿化的近期和长远规划。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

三峡大学建校以来,在校风、学风和基本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形成了优良传统。学校历届领导对校园绿化建设都亲力亲为,参与规划,关心设计。每年植树节校领导都亲自参加植树劳动,机关干部、教职员工每年定期参加绿化义务劳动。校绿化委员会聘请专家做顾问,共同研究规划学校绿化工作。召开绿化工作专题会议,对校园规划及校园环境整治工作专题研究、讨论,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深入现场实地考查。编制校区建设总体规划时确定了园林绿化 “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把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建筑群体和园林艺术融为一体。

由于历届校领导的重视,学校的绿化工作坚持不懈,学校的绿化成效显著。师生积极参与,使得校园绿化尽责率达到98%以上。各项绿化指标全部达到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标准。依法治绿,无侵占、破坏林地、绿地现象;重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无盗伐、滥伐林木案件;无重大林木病虫害、火灾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2、绿化养护的组织健全,责任明确。学校绿化工作责任明确,规划设计由校绿化委员会牵头,发展规划处和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建设施工由学校后勤集团所属宜昌市意境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日常养护管理由绿化环卫中心负责。

3、经费投入是搞好园林绿化工作的保证。学校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尽力保障了绿化建设、养护的资金和人员都落实到位,近几年来投入绿化建设、管理资金达三千余万元。完成绿化工程项目200多个。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特色。

在学校党委确定依托主校区,实现集中一地办学的目标之初,校园总体规划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经专家评审,我校总体环境规划确定了尽量保留现有低岗丘陵地貌并尽量利用现有水体的基调。规划思想强调注重绿化环境充分体现校园文化特色和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功能需要的结合,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结合,远景规划和近期实施的结合,努力营造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的育人生态环境格局。充分体现我校的校园绿化环境特色。

1、山水园林的特色

保留规划区内大部分山体如翠屏山、翠岭山、翠亭山、翠岗山等,除保留原有树林外,增加了适量阔叶和针叶树种,并注重树种和林相的季相变化,以山体绿化分隔各个建筑组团。如在翠屏山上分片种植雪松、楠竹、樟树、杜英、深山含笑、锦叶白兰、白玉兰、紫玉兰、枫香等,并在林间铺设小道,修建青石台阶,既方便了图书馆、文科楼群、生命科学楼之间的交通联系,又满足了师生林间散步、休憩、学习、交流的需要。每当鲜花盛开时节,花树丛中到处是学生的身影,或照相留影,或赋诗作画,寓情于景。围绕山体和校园主干道(大学路、云深路、云海路、大成路),利用现有小河、湖泊、沟壑形成校园景观水系。形成山水相连、依山傍水的山水园林格局。在景观水系中,利用其高差建立各种水电大坝模型,充分体现我校的水电办学特色和地处三峡工程所在地的地理特色。

2、屋顶花园等形式的立体绿化特色

2000年以来,新建的每栋教学办公楼顶都有屋顶花园。现有屋顶花园的面积已达13547㎡。根据每个楼顶的不同平面形状布置不同形式的花坛,花坛内种植耐干旱和阳性花灌木、桩景如龙柏、金叶女贞、红继木、南天竹、苏铁、迎夏、凤尾兰等,并大量采用色块、色带和片植形式,既能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又形成了较好的观赏效果。学生课余漫步其间,既能欣赏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又可放松学习的紧张心情。另外,充分利用建筑形成的挡墙,栽植黄馨、迎夏、常春油麻藤、凌霄等,在花架旁栽植紫藤、葡萄,在各住宅楼栋两墙边栽植爬墙虎,形成了全方位的立体绿化格局,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绿化空间。

3、在植物配置表现手法上的特色

采取以植树木为主,以植草坪为辅;以常绿树为主,以落叶树为辅;以植物造景为主,以园林小品建设为辅,做到了乔木与灌木的统一、常绿树与落叶树的统一、香化与色彩的统一、高低与远近的统一、植物与建筑的统一、层次与韵律的统一、鲜花与绿草的统一。充分利用了树木花草的自然生态特性和千变万化的色彩,组成了三峡大学的校园风貌特色。乔木树种主要是适应本地生存条件的樟树、水杉、楠树、雪松、枫树、合欢、广玉兰等进行配植。灌木主要选择海桐球、海棠、紫荆、木绣球、茶花、火棘、紫薇、南天竹、黄杨等树种配植。在选择彩叶树种时,选择了红枫、红叶李、红继木、红叶桃、金叶女贞、赤楠、红叶小檗等树种配植。在选择草坪时,选择具有三峡特色的小叶麦冬做学校草坪的草种之一。使各种花草相得益彰,发挥应有的风姿和魅力,使师生得到美的享受。

4、一带、一线、一渠及十二园区特色

针对校园建筑组团式布局的实际,建设了各具特色的绿化园区。全校的园林布局形成了“一带”“一线”“一渠”,“十二园区”的格局。“一带”即东山防护林带,其中包括翠岗山、翠岭山,以现有人工林与天然林为主。“一线”即大学路绿色长廊,该长廊纵贯校园南北,从南至北,蜿蜒而下,是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渠”即景观渠,该渠沿大学路而建,与大学路绿化相辅相成,构成山水园林水之主体。“十二园”涵盖了校园的全部园区,其中按功能又分为“五苑七群”,即沁苑、南苑、西苑、东苑、欣苑;“七群”即水电楼群、文科楼群、行政楼信息楼群、图书馆楼群、体育馆综合训练馆楼群、理科楼逸夫楼群、生化楼机械楼群;在这些园区园林小品和花草树木的组景上,充分考虑到了教学的需要,抓住了为教学服务这一建设模式的根本特色,建成了一种能使师生员工教学、科研、读书、欣赏、陶冶情操的高校园林绿化建设格局。为了教学的需要,在植物栽植上,采取了借绿让光的方法,做到了远乔近灌、远蔽近空、疏密适当、明暗合理,为读书学习创造了优美的环境。整个校园达到了“鲜花迎校门,芳草随马路,绿树掩映欢笑声,读书声声满树林”的教育特色。

三、广泛宣传,全员参与,植树育人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新世纪的人才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强烈的环境意识。绿化美化校园,有助于增强师生的绿化意识,陶冶师生的情操。学校十分重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深入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学生对园林绿化工作的认识。通过广播、简报、网络、墙报、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由学校绿化主管部门的干部、技术人员、带队教师对学生进行动员,提高大家对园林绿化重要意义的认识。让学生参与播种绿色,撑起一片和谐天空,爱三峡大学,栽下一棵树苗,播洒一片绿色,进而规划大学学习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绿化环境,美化人生。

第二、广泛动员学生参加义务植树劳动,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绿化意识。学校将义务植树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学生每人每年都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以植树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环境的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师生的“爱绿、护绿”意识。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增强互动,增强与后勤员工的沟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呵护,从我做起,形成爱护校园一草一木的良好风尚。

人人参与,爱护校园,从我做起。在绿化建设的同时,注重教职工和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建设,实行全民义务植树制度,各级领导都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师生员工意识强,热情高,团委牵头组织学院团员、青年和志愿者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爱护校园,从我做起系列活动,通过这种形式,焕发学生珍惜校园,爱护校园的情怀。几年来,师生参加校内外植树达5万5千多人次。后勤集团绿化中心与校团委共同建设了毕业生纪念林,开展了“树青年示范林,美化校园环境”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学生自愿开展“认养一片绿地,共爱这方蓝天”活动。从2003年3月12日起,我校每年都有大批青年志愿者参加“美化新三峡,保护母亲河”暨宜昌市 “市民义务植树直通车”活动,参与了中日合作OISCA—TSUMURA宜昌生态纪念林、世界和平林的建设,还组织多次如废品回收、清除“牛皮癣”,铲除野广告等公益活动。

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健全队伍

建章立制,使学校的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队伍过硬,是搞好绿化工作的基础。绿化环卫中心是我校从事校园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的专业队伍,目前有干部职工7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和管理人员10人,园林绿化高级工程师1人,还聘请了宜昌市的园林专家作为技术顾问。近几年不断有专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加入,形成了我校绿化工作的骨干力量。注重对员工的技能培训,特别是对新的实用技术的培训,逐步提高了员工的园艺管理水平。涌现了一批绿化管理能手、修剪造型能手、根艺盆景能手,一支技术精良,作风过硬的园林绿化队伍正在校园园林绿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绿化环卫中心2004年引入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岗位职责及适岗条件》、《绿化养护作业指导书》、《园林绿化养护规范》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在管理上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和养护规范。有一系列检查督查管理措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养护质量保证体系。

我校的校园绿化工作,在近几年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的充分认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重视支持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校园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城市绿化条例》和《湖北省园林绿化管理实施办法》,坚持把育树和育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园林绿化的育人效益和深远的社会效益。开拓创新,不断发展,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省属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三峡大学后勤集团绿化环卫中心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八日

第二篇:高校交流会议策划

高校交流会议策划

一 会议目的拉近高校间的交流,搭建大学生文化共享的舞台,交流经验,畅想未来,共同营造美好和谐的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服务全校师生。

二 会议地点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术交流中心会议室

三 会议时间

2020年12月4日13:30~15:30

四 会议流程

1、高校联谊开幕式:

(1)各高校到达会场后签到,签名,与主办方互相打招呼;团长带领本校的代表团在高校联谊纪念册(里面包含社联和社团的简介,以及特色与风采的展示)上签下自我学校的(校院名、学生社联)的办公室固定联系方式和移动联系方式,各院校代表团团长及社团负责人带领成员签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包括QQ,社联主席可以说明会后会建立高校交流会的群,以便各大高校的日后交流)等;相机拍照,建立高校联谊档案,每人都要拍都要存档;建立原始档案;

(2)主持人宣布第一届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与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学院等8所高校联谊会会议开幕,社联主席(张晓迪)致辞(3分钟),主持人介绍活动参加者。

2、高校代表团的自我展示

各高校代表团团长代表各自学校上台发言,进行学校介绍,以及社联的相关介绍,然后成员自我介绍,可以简单介绍自我学校的学生组织及社团,集体喊出口号。

3、经验交流

(1)各校社联代表畅谈在过去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2)各社联交流关于鼓励新社团的创立与有名无实的社团的废立,加强监督管理,并派优秀社团会长交流成功经验。

4、主办方和各校代表团互赠高校联谊纪念品(各高校自行准备自愿,礼品由各校参加活动的团长总负责人保管)

5、全体参加者的签名(购买横幅,签名,作为留念).合影自由交流

全体签名后合影,所有高校代表团团长与相关负责人合影,自由合影留恋。各校可自带相机留下青春美好的回忆,联谊活动结束后,主办方会把联谊合影上传到“高校交流群”上。

6、第一届高校联谊会总闭幕式

(1)社联主席致会议结束词(期许下届交流会的希望,会后一起探讨成立工作交流小组)。

(2)主办方整理现场——专人负责(清理,物品,保管,运输)

(3)各校由各自的团长妥善安置或组织带回;

(4)自由交谈,聊天 自由活动;

附件:第二届高校联谊会------筹备小组宗旨:组织策划举行高校联谊,尽力为高校联谊服务,为参加联谊的高校及学生服务。机构:一名会长,两名副会长六名部长(策划部、办公室、宣传部、联络部、外联部、后勤部)。管理:下届联谊会的部分人员构成由上届联谊会主席推荐,再由联谊会两个副主席六位部长表决产生,联谊会另一部分人员构成由广大同学自己报名参加,部长及部长以上的会员任期不得超过两年,其他成员不限。

职能:会长(主席):

策划案的拟定指导执行,总协调赞助商、场地、媒体,协调联谊会2副会长及下属6部的工作。副会长(副主席):(两名)

对会长负责,指导督促高校联合会6部门的工作,分管协调6部与赞助商、场地、媒体、各高校 的关系。

六部:

⒈策划部。(一部长,六成员)

活动的筹备方案(流程方案,赞助方案,宣传案),构成(往届策划人,专业策划人员等)

⒉办公室:(一名主任,干事若干)

执行策划案,并负责处理日常事务,购买保管活动设备并负责保管资金。

⒊宣传部:(一名部长,干事若干)横幅,海报,传单,接待各高校的代表团,活动的拍摄。⒋联络部:(一部长,干事若干)

⑴高校联络:一人总负责,每个干事负责几个学校,电话登记反馈各高校建议。并分工负责

活动当天与各高校的协调工作;

⑵西祠网络讨论版上各高校对联谊意见及问题的回复,在高校联谊会思想指

导下自主协调处理各高校的问题和建议,处理不了的上报策划组或会长

⑶宣传及管理,在各高校的校园讨论版校内网及相关论坛上发帖,宣传高校联谊活动。

⑷在一些商业性和媒体的论坛上留言,最大可能的争取赞助和媒体的关注。

⒌外联部:(拉赞助)

⒍后勤部:(机动)

活动的人力支持,配合各部门工作。

附则一:

本次高校联谊活动参加者中有本科,专科,公办,民办。希望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大学生都能怀着平等,友好,交流的态度,共同完成这次学生的盛世聚会。我们衷心希望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大学生都有一个 共同的名字“学生”,大家都是同学,都是高校联合大家庭的成员,珍惜把握咫尺的同学缘分,让 青春的朴实,交流,互爱成为活动的主题。

最后,真诚的期待大家的支持参与,希望高校的联谊中能看见你的身影。

附则二:

湖北高校联谊协会细则

章程:高校联谊成为南京高校学生每年定制的交流活动。时间为每年的11月第二周末或(4月第一周末)。

联谊大纲为第二届高校联谊策划,以后高校联谊可以适当的加以修改,高校联谊的细节

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完善,但前提是不能背离高校联谊的宗旨和目的。为了把高校联谊活动普及

开来,以后承办权在南京各高校间流动,承办院校必须同时向南师大和上一届授权联谊承办

学校递交申请。最后由各高校代表投票表决;

机构:湖北高校联谊会;

宗旨:建立南京高校间学生交流的平台,服务在校大学生,实现高校间的信息化和各高校资源共享的最大化;

组织:⑴湖北高校联谊会主席(会长):由联谊主办方负责人担任;

⑵湖北每个区设立副主席1名(副会长)及助理1名:由所在区的各高校学生会或社联主席

轮流担任,每个学校轮流担任一届;(抽签决定)

⑶各高校设立高校联谊会理事1名:由学生会主席或联谊的负责人担任;

⑷高校内的各校区或独立的院校设立联谊会常任委员1名,各高校视具体情况而定(每校区

一名,每独立院校一名);

职能:主席: 负责高校联谊总的规范,指导工作,协调联谊方案中涉及的各方面组织。

副主席:负责该区内的高校联谊总的指导,执行高校联谊总方案,反馈所在区各高校的信息,与高校联谊会会长商讨活动方案具体的执行。

理事:执行高校联谊活动方案,反馈自己学校的联谊准备情况,具体安排好高校联谊的细节

工作。

常任委员:负责各自院内的活动落实,协助理事长组织安排好高校联谊。

管理:联谊会的所有工作人员由推选产生,任期2年,第三届以后高校联谊会主席,副主席由所有

理事选举产生(或抽签),理事及委员由各校自行选举产生;

第一届湖北9所高校联谊

第三篇:高校绿化工作计划

高校绿化工作计划

在省高校后勤协会绿化专业委员会和学院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学院绿化工作在08年的基础上,向建设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大树成荫、春花秋实、景观多样、草坪青青的生态式园林校园的目标迈进,高校绿化工作计划。以学院成为国家财政部和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单位为契机,以园林专业实施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为融合点,加大校园绿化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力度,提高校园绿化实效性,全力打造生态型校园,实现环境育人功能。特制定工作计划要点如下:

1、三月中上旬对08年新移栽树木进行浇灌、确保成活率;

2、三月下旬进行校园内树木修剪、整形;

3、四月初到江东起桦树移栽,进行校园绿化;

4、四月初至中旬要对农场南苗圃地里的云杉、落叶松间苗移植,并将大苗移栽到江堤进行美化;

5、四月中旬要把农场院里苗圃地里的连翘、榆叶梅、黄花槐、樟子松间植到老区的草坪上和江堤上;

6、四月中旬至下旬对鉴心湖的坡面要整体细致的绿化和栽种宿根花卉,达到100%的绿地覆盖率;

7、四月中下旬对农场园区道路两侧栽植榆叶梅和连翘等行道树;

8、五月初往盆里分栽荷花摆放到实验楼前的水景池里;

9、五月初对高尔夫球场路的两侧栽植铺地柏;

10、五月中上旬扦插繁殖新疆杨、银中杨、五叶地锦、绣线菊;

11、五月中旬对13号家属楼前整体绿化;

12、五月下旬对博萃园和雅萃园的林下***地进行建植草坪或栽植花卉;

13、五月下旬对恒基广场和实验楼西的赤松树下栽植花卉3000株、老区花坛2000株、老食堂前3000株、科研所4000株、农场长廊5000、图书馆后和主楼后3000株;

14、六月初对博萃园、雅萃园和农科所园空地移栽宿根花卉;

15、六月初至中旬对江堤路坡种植地肤、宿根花卉、沙地柏;

16、六月中旬对图书馆、实验楼、农场摆放盆花;

17、六月初至九月末对校园的草坪和绿篱每隔15天修剪一次;

18、五月初至十月初对校园内的花灌木要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浇灌;

19、五月初至十一月末要对校园内苗圃、花坛进行日常养护管理;

20、十一月初至十二月末要清理校园内的枯枝和对当年新栽植的树木要浇灌封冻水,工作计划《高校绿化工作计划》。

在进行日常校园绿化工作的同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广泛与相关院校交流与沟通,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和完善绿化工作,求真务实,向着高标准、高质量的目标迈进。使2009年的校园绿化工作在全省继续保持先进水平,突出农业类示范院校的特色

第四篇:上海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交流材料

【交流材料一】

裴 钢 坚持开放办学 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水平

【交流材料二】

张济顺 推进国际化是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必然选择

【交流材料三】

许晓鸣 教育国际化应成为卓越工程教育的内涵与标准

【交流材料一】

坚持开放办学 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水平同济大学校长

裴 钢

2009年,虽然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我校的外国留学生仍呈现“质、量齐升”的喜人成绩。我校去年各类留学生总数3165人,其中学历(学位)生1343人,占在校生数的42.43%;奖学金生450人,占14.21%;校际交流学生517人,占16.33%;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生1338人,占42.27%。留学生来自146个国家和地区,分布面馆,来源均匀。近10年来,德国总统和总理、法国总统、意大利总理、奥地利总统等多位欧洲政要先后来访,对我校的国际化办学和留学生教育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一、建立德、法、意四个平台学院和联合国两个合作平台机构,提高学校的国际化办学能力,为留学生教育发展建立良好学科基础

自1998年起,我校发扬和光大対德交流的特色和传统,以面向欧洲国家为主轴,先后建立了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中意学院四个平台学院,涵盖土木建筑、机械电子、环境、经济管理等领域20多个专业,逐渐形成富有同济特色的中德、中法、中意三大国际合作平台,69个国际联合培养项目总计培养4000于民中外学历生。四个学院的合作伙伴,分别是德意志学术中心(DAAD)牵头的德国4所知名工科大学、德国教研部组织的21所工程技术大学、法国巴黎高科12所精英学校和意大利3所著名大学;学院的组织运行方式各有特色,有的由国外政府支持与著名企业资助设立教学独立运行,有的由中外高校共建、校内平台学院与专业学院协作管理;平台学院对内协调整合资源,对外成为面向不同语区国家统一的展示窗口,开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

通过不断的积累,学校巩固壮大优势学科的实力,积极发展了部分新兴学科(如经济管理),为留学生教育创造了全新的格局,吸引力和竞争力大大提高。目前,绝大多数留学生就读于理工科、经济管理和医学等专业。

二、实施英语课程建设,开展“4+M”和双学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完善留学生教育内涵建设

为了吸引更多来自国外知名院校、高水平大学的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生来我校学习,促进双向交流,为双学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我校于2008年起正式启动英语课程平台建设。学校投入400万元用于英语课程建设,600万元用于培训双语师资与学科带头人。目前学校已完成总计160门英语课程的建设,其中包括:5个硕士课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企业管理、软件工程、结构工程),4个本科专业课程(经济管理、软件工程、信息技术、机械制造和自动化),8门英语讲授“通识类”系列课程(中国历史文化、中国社会经济、中国城乡建设与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国城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跨文化交际概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初级汉语、中级汉语,面向全体留学生开放。

2009年,我校正式与德、法、意、美、日等5个国家的知名高校合作,开展以“4+M”的新型学制和中外双学位为主要模式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争取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大批具有国际眼光、具有国际竞争力并拥有国际认可的中外双学位的卓越工程师。合作伙伴高校的核心确定为德国工科大学9校联盟(TU9),法国巴黎高科12校联盟,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都灵理工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美国一流工程院校,日本7+1大学(7所帝国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目前,同济大学每年培养本科双学位学生375人、硕士双学位学生115人。

三、成立“同济大学外国留学生新生院”,把握设立“教育部外国留学生预科部”机遇,促进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近年来,我校留学生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模式逐步创新,设立了“外国留学生教育与管理指导委员会”,成立了“同济大学外国留学生新生院”,逐步实现外国留学生教学管理“趋同化”,积极探索留学生日常管理“一体化”,并在条件较好的5个学院开展试点。采用“1+N”的培养模式,即所有进入专业学习的留学生,第一年除专业课程进入相关专业学院学习外,其它基础必修课集中在外国留学生新生院学习。通过一年时间的集中学习,进一步提高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和专业汉语水平,提高留学生的数理等基础知识的水平,加快留学生对我校教学方式的适应速度。

作为全国六所之

一、上海市的唯一,“教育部外国留学生同济大学预科部”于2009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首批155名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预科生已于当年9月正式入学。来自不同国家与民族的预科留学生成为构建国际化校园氛围与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了有益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环境。

留学生工作不是单一的工作,而是与学校国际化战略紧密结合、与学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核心工作紧密结合的。我们的收获归纳起来就是六句话:“平台学院为依托,英文课程为支持,趋同管理为导向,预科教学为契机,授双学位为特色,培养改革为动力”。

【交流材料二】 推进国际化是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必然选择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张济顺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科技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已发展成为一种时代潮流。通过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或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校推进国际化的办学实践充分证明,国际化发展战略对推动学校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大力提升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的“加速器”。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成为全校上下的一种深度共识,成为融入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各个环节的一种办学理念。

一、高标准打造国际教育园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依托国际教育中心,建设专业性外语课程系列板块,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服务管理体制,不断推进国际教育园区建设,既满足了国际交流交换生在华东师大的学分选修需求,又可利用园区内国外大学课程资源,为我校学生提供优质选修课程,初步形成了国际学分板块,使在国际教育园区学习的中外学生,实现了与世界知名大学学分互认。同时,我校还利用国际汉语教育的学科优势,依托国家汉办设在我校的“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共同建设国际教育园区。

自2006年以来,弗吉尼亚大学每年都选派50名左右的本科生,在园区进行为期3个月的中国文化课程学习;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与我校开展了2+2本科学历生培养计划;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上海学习中心于2007年迁入我校国际教育园区,截止目前派送至园区的学生累计已超过千名。法国里昂商学院于2007年在我校建立里昂学院上海校区,从2007年11月起就有多名法国企业高管到园区学习;纽约大学

仅2009年就选派221名在读本科生到国际教育园区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学习。

打造高标准的国际教育园区,不仅进一步扩大了我校国际留学生规模,优化了国际留学生的结构层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学校的国际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更便捷地利用国际一流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学习借鉴国际知名高校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完善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以此为平台,拓展对外合作交流的舞台。

二、高起点建设联合研究实体,加速与国际一流大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接轨

2002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华东师范大学与法国4所高师(巴黎高师、加香高师、里昂科学高师和里昂人文高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正式启动,开始联合培养双学位研究生;2005年6月,在前期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了“中法联合研究生院”。“中法联合研究生院”每届招收30名左右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4门专业课由法方教授授课。之后,在已获得双学位的硕士研究生中共同遴选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第一年在中国学习,后两年在法国学习,中法教授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课程与学分互认。该项目的特点为:一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双方在不同学科互派了120余名教授进行双边课程教学和课题研究。而是多渠道资金支持。该项目获得法国政府、高师集团和中国留学基金委以及华师大“985工程”建设经费的支持。三是高质量人才培养。截止目前,该项目一共招收文理科博士生35人,其中27人已通过了论文答辩,博士论文获得优秀评价的为13篇,高达48%,这在法国本土高校也是十分罕见的。中法联合培养的中方博士生已经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70余篇,已获得中法双学位的博士有一半充实到我校的师资队伍中,成为我校教学科研岗位的生力军。

2008年,这一高质量的国际教育合作平台催生了华东师范大学与法国高师集团共同创建的“中法科学与人文联合研究院”。目前有“功能有机分子合成与应用实验室”、“细胞与分子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城市动态研究中心”及“绿色化学实验室”等。

2009年8月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康乃尔大学比较人文研究中心”,双方为中心建设共同注入资金、投入资源、提供研究空间,并将各自整合校内学术资源,组织两校在人文领域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者共同构成中心的核心研究团队,着力为两校学者提供人文学科跨国学术交流、合作研究以及人才联合培养的机会,是双边学者的共同体。

近年来,“中法科学与人文联合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康乃尔大学比较人文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纽约大学共同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波恩大学汉字文化研究中心”等多家联合研究实体的建立,大大加速了我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的步伐,不仅对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力地推进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体制机制创新。

【交流材料三】

教育国际化应成为卓越工程教育的内涵与标准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

许晓鸣

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模式,是全球化浪潮,世界制造大国要真正转型成世界制造强国,离开大批本土培养的符合世界标准的工程师是无法想象的。作为一所曾经直属国家机械工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的重点大学,我们责无旁贷地应该承担起这一重任。

一、背景与理念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继承了百年本科教育(1906年沪江大学)、百年工科教育(1912年德文医工学堂、1919年中法国立工学院)、80年商科教育(1932年沪江大学中区商学院)的沪上名校。1998年学校由机械工业部划转上海市管理以后,由于参照系的变化,发现自己与上海市属其他同规模大学之间的土地和财政资源差距是如此巨大。如何在上海60多所高校、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脱颖而出、有所作为,在未来是上海经济转型期内,为企业培养大批国在上海理工大学的发展战略中,我们始终高举“卓越工程教育”的旗帜不动摇,坚持依靠“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来弥补土地和财政资源的双重短缺,坚持在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上,突出“国际化教育”和“创新性教育”两大特色,最终确立上海理工大学在全国若干领域的制高点地位。要使我校的“教育国际化”达到国际认可和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标准,我们必须対“教育国际化”重新制定战略层面的定位规划和操作层面的实施路线图。

1.战略层面的定位规划主要包括:

⑴ 合作国家:卓越工程教育先进国家(德国、英国、美国);

⑵ 合作大学:目标专业排名一流的低调务实的大学;

⑶ 合作专业:先进制造业、生产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

⑷ 合作教授:热爱中华文化、工程教育专家、欧美文化底蕴;

⑸ 办学特色:创新、创业、实践、应用;

⑹ 办学目的:具有培养西方教育强国工程学位学生的能力。

2.操作层面的推进路线图主要包括:

⑴ 学分学位:写实证书、学分互认、学位认证;

⑵ 上课师资:外教30%、外教50%、外教80%;

⑶ 经济自立:品牌创立、项目自立、全成本平衡。

二、中德合作办学案例给我们的启迪

1.正教授上课,宁缺毋滥

中德学院三个专业(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国际贸易)隔年招生45-50人。第一学年主要强化德语学习和基础课学习,要求所有学生在第七学期通过德福考试(Daf);在专业教学中,三分之一专业课程由德国正教授用德语授课。

2.考试严格,实验优先

中德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考试规定。中德学院的专业课程格外注重实验环节,德方教授的专业课程均要求学生先通过实验考核,然后才有资格进行最终的理论考试。

3.按工业现场标准建设实验室

中德学院根据德方大学标准的自动控制、电机拖动等实验室,这些实验室首先要求与工业现场完全一致,学生毕业后在企业工作可以大大缩短适应磨合期。

4.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完成

第七学期到企业实习,第八学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在相关德资和中德合资企业完成高质量的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德方大学坚持的先进教育理念。实习期间,学院为每位学生指定中德各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工程师一名。中方指导教师经常与企业指导工程师沟通,学生需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进程。

5.德国权威机构专业学位认证

2004年12月14日,德国权威的理工学科专业认证机构ASIIN通过了对中德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和“机械制造”专业的评估认证,德方的评估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评估针对特定专业而不是整个大学;二是重视该专业近5年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客观评价;三是重点考察被评估专业的师资质量。

三、中英学院(SBC)合作案例的亮点特色

SBC由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等九所英国大学和我校合作组建,设立初期就决定分阶段在国内开设英国大学学位课程,使中国学生能够在上海完成学习并获得英国学位。SBC内的英国合作大学有三个层次,其中英国名牌大学(200年左右历史)2所,英国老牌大学(100年左右历史)3所,英国新兴大学(50年左右历史)4所。SBC的学生数已经达到1700多人,现任执行院长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的原副校长。该学院现有三个专业,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会展经济管理。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有:

1.学术英语课程(EAP)和专业审计

SBC面向大一新生教授EAP等课程,已经在国际上实施二士多年,并且由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NCUK)的学术教师专门设计、组织考试,被18所英国大学和6所澳大利亚一流大学共同认可,既学习大学公共基础课,又强化学习学术英语,主要为学生系统学习理工经管 专业打下基础。

SBC的专业教学体系,每年接受英国教育质量保证机构(QAA)的专业审计,由独立第三方对专业培养质量出具审计意见书。英方合作大学根据QAA的审计报告,确定是否颁发本校的学位证书。

2.重视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作为国际化教育的提供者,SBC在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视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强调与企业的沟通对话,以保证培养符合学生个性和符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从而提高学生未来的职业竞争力。

四、展望

教育国际化实施对上海理工大学实施“卓越工程教育”带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中德、中英两个学院的教育国际化经验,对我校其他学院的触动很大。中外教授之间对待论文、科研、报奖、实验、实习、考试、上课方式、毕业设计、教育质量等方面的观念碰撞,对于我校各专业实施国际化工程教育,已经起到了十分关键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第五篇:会议交流材料

创新职教理念,振兴农业职业教育

—忻州市原平农业校办学特色经验材料

忻州市原平农校,始建于1952年,位于全国著名的产粮大市——原平市,占地515亩,总建筑面积77766平方米,是国家首批命名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风风雨雨六十载,以农而立,倚农发展,靠农强盛。“统招统分”时期,曾被誉为“忻州的黄埔军校”。最近三年来,在省教育厅、财政厅、农业厅、忻州市委、市政府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弘扬“艰苦创业、奋发进取”的校园精神,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一体两翼”的办学模式,在“送教下乡”、“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集团化办学”等方面均走在了全省同类学校的前列,学校面貌日新月异,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底,学校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

一、实施“送教下乡”,探索职教发展新路

三年来,我们担责任送教下乡,倾真情报务“三农”,弘扬“勇于担当,真情奉献”的送教下乡精神,扎实开展工作,截止目前,在忻州市9个县(市、区)的41个乡(镇),共招收“乡村班”学员11358人,设138个教学点,166个教学班。我们的做法是:

(一)坚持“四个创新”

1、创新办学模式,校农紧密合作。成立“送教下乡”领导组,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协作,研究决策重大事项,全面负责和监督“送教下乡”全过程。按照省教育厅四个规范文件,制定了13项规章制度,确保了“送教下乡”工作高效运转。

2、创新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展开。“送教下乡”打破了农业职业学校原有僵化的办学体制,实行“校农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员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管理。

3、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技能。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生产实际,实行了“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集体示范、个别指导等手段,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同时,根据培养需求,创新教育内容,编写“教、学、做”一体化教材28本,制作课件130个,印发了“学、做、考”助学手册1万余册。

4、创新评价模式,重点突出“四考”。组成乡村干部、教师、学员和教学点负责人“四位一体”评价考核机制,突出抓好考勤、考学、考试、考核四考。三年来,共评出示范教学点26个,模范教师20个,优秀学员1050人。

(二)取得五项成效

1、提高了农民学员素质。“送教下乡”使一批农民掌握了科学技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素质。农民学员获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一项;获全省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 2个,三等奖5个。2012年3月,学员刘还爱被省职教学会授予“最具潜质创业之星”的称号。

2、增加了农民学员收入。通过学习,原平市中阳村安志勇自建大棚种甜瓜,神山村贾丽霞夫妇承包荒山搞养殖,年收入均超20万元。

3、引领了区域经济发展。帮助原平市西荣华等35个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在68个村推广新技术185项,共增收3000多万元。

4、推进了新农村文化建设。帮助48个村组建了秧歌队、26个村组建了健身队、20个村组建了科普宣传小组。不定期开展“五个一活动”、“争先创优”等活动。

5、打练了一支教学和管理队伍。通过以老带新、强化教研、学历提升、内引外聘等措施,一支爱农务农、吃苦耐劳、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教师武萍、孟祥婵在2012年全国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

2011年,我校代表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以“送教下乡”为主要内容举办了农业专项展,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好评。《中国教育报》、新华社等20家媒体进行了深入报道。陕西榆林农校、辽宁盘锦职校等58家兄弟院校单位前来观摩学习。

“送教下乡”的深刻体会是,“送教下乡”,服务“三农”,符合省情、市情,符合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顺应了新农村发展需求,是一条农业

职业院校的发展新路。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学校教职工不计得失,自己垫资、自备车辆,勇于担当、真情奉献,深深打动了农民,感动了社会各界。

二、推进集团化办学,提高农业职业教育水平

由我校牵头组建的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通过两年来的运行,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集团作用日益加强,集团优势日趋显现。

1、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保障集团化办学运行

组建集团化办学指导委员会,经调研、论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成立了课题研究组,对职业教育进行专题研究;“校农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建立。

2、发挥“五个平台”作用,提高集团化办学水平

借助科学研究平台,开展了“农业职业教育面向‘三农’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10个子课题研究;开展了“送教下乡”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专题研究;集团各院校组织编写了“新农村新农民系列改革示范教材”30本;发行《山西农业职教集团工作通讯》等刊物8本,为服务“三农”提供了理论依据。

借助资源共享平台,大胆提出充分利用社会办学资源的建校思路,借助社会力量,共建标准化操场、农艺培训中心;积极招商引资,开始在田家庄实习农场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为我校建成“生态园”、“农博园”、“产业园”所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为给广大师生创造风光无限,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奠定了基础。

开通了教育集团网站,通过短信、邮箱等及时地向每位学员传递创业最新信息、市场动态信息,如先进的饲养技术、疾病诊断技术,为农民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及合理化建议。2012年,集团成员单位共同举办了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成果喜人。

借助合作交流平台,集团内院校间实行了“3+2”人才培养模式;中央部委、省内外院校领导、专家近百人次来校观摩考察;我校马骏书记曾多次到吉林省、山东省等地作专题报告。

借助社会服务平台,以服务“三农”为主题,一手抓 “送教下乡”,一

手抓面向农村、农业的各级各类培训;参加新农村规划;项目的引进与开发。

借助专题活动平台,我校的“送教下乡”、“集团化办学”成果,代表山西省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赢得一致好评。

三、加强社会化培训,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学校以培养合格的基层农技人员和职业农民为根本任务和落脚点,对社会化培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1、设立机构,确立基地,为培训工作创造了条件

2009年,学校设立了培训部,并纳入正轨编制;改建了住宿部,可容纳200名学员住宿,餐厅可供1000人就餐,为培训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2010年,学校被确立为“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山西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山西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基地”、“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培训基地”。

2、规范管理,完善机制,为培训工作提供了保障

建立并逐步完善“田间学校”培训模式。以生产过程为导向,根据农村调研、专家意见,制定计划、组织教学;精心安排食宿,让学员“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组建专家团队,建立网络服务平台,长期提供咨询服务;成立跟踪服务小组,到地头指导学员实践。

3、认真实践,积极探索,为培训工作注入了活力

培训工作紧扣“新、实、精、合、全、升”六个字。一是“新”:为学员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解读新政策、新法规、农业新信息;二是“实”:传授实用技术,加强实践指导,提高培训实效;三是“精”:精挑培训师资,精心组织教学,精细安排实习;四是“合”:校农深度合作,产学紧密结合,师生形成合力;五是“全”:培训学员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乡村文化建设等知识的渗透;六是“升”:提升学员综合素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4、农民富裕,村庄变样,为培训工作开创了局面

三年多来,为省内外34个县市,累计完成基层农技员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各类培训75期,近3万人次。中央电视台首届创业盛典“阳光创业英雄”、“全国20佳”——杨还才等农村致富带头人,便是培训硕果的最好见证。

四、紧扣市场,多管齐下,实现办学与社会需求“零距离”

职业教育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要完成这个目标,就必须使学校的办学融入市场,使学校成为社会、行业中的一员,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方面实现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对接。

学校由此提出了“四对准”办学方针,即: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创业育人才,并在实践中实现“两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零距离”。

学校相继成立了由校内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习安排等进行论证和规划,研究解决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指导和监督教学过程。

依据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一是大力建设农果牧优势专业,加大对园艺、计算机应用、现代农艺技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动物饲养等重点专业的建设力度、投入力度,并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新专业,增设了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酒店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平面媒体印刷技术、电子商务;二是倡导教学改革。在园艺专业果树生产技术的教学中,积极进行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全面增强学生基础能力、专项技术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三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活跃、最丰富、最多样化的部分,既是展示办学活力和效果的重要方面,也是增强和提高师生实践和运用思想、知识、能力的重要方面。我校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先后举办了“防震减灾、消防知识”讲座,增强了师生防震、防火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邀请公安局法制科举办了学生安全与法制教育报告会,增强了师生安全教育理念;邀请山西青年报《弟子规》大讲坛在我校举办了专场讲座,掀起了“学弟子规,做文明人”校园文化活动高潮;在全校广泛开展了礼貌礼仪讲座,使广大师生素质进一步提升。这些丰富的文化活动,强化了师生的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及日常行为、法制教育。开展校园活动。该校开展了四个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即以《高举旗帜跟党走,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专题的读书教育活动、以《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为专题的书法大赛、以《成才路上我能行》为专题的计算机技能大赛、以《肩负青春使命,践行科学发展》为专题的演讲比赛。

原平农业学校目前之所以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学校找准了定位,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紧贴经济,融入社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零距离”的结果。学校及时提升和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将学校教育教学和社会紧密结合,构建了定位准确的办学新机制。

下一步我们的发展目标是:

1、建设特色学校

由省、市财政支持设立“农业职业教育专项发展基金”,用于补贴农业职业教育的建设和运行。真正把学校建成一所办学条件好、办学质量高、办学模式新的农业职业学校,以起到引领、骨干和示范作用。

2、打造名师队伍

由学校牵头,建立农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并遴选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联合开展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在实施国家、省级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时,向农业职业院校倾斜;采取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吸引农业院校优秀毕业生充实农业职业学校师资队伍。

3、创新教学模式

建立农业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机制,实现学生课程学习、实训实习、就业工作与行业企业的长效合作;优化“送教下乡”运行机制,完善“校农合作,产学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

4、优化外部环境

制定涉农专业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对从事农业产业的毕业生,在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建立农业职业资格证制度,设立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门槛,规定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证才有承包经营权,并在金融和农业产前、产后服务等方面享有优先权。

我们坚信,借十八大强劲东风,凭我们不懈地努力,农业职业学校一定会成为农业科技进步的助推器、农业现代化的引路人、新型农民培育的主阵地,农业职业教育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下载灵动的山水 (高校绿化会议交流材料)(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灵动的山水 (高校绿化会议交流材料)(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议交流材料

    推进技术进步加强计量管理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好务鄂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二年元月推进技术进步 加强计量管理 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好务鄂钢计控处童绍元鄂城钢铁集团有限......

    会议交流材料格式

    会议交流材料格式 尊敬的余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是省委、省政府对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莫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谨代表54万和......

    海门市绿化养护交流材料

    海门市绿化养护交流材料 一、基本情况 海门市园林绿化管理处成立于1995年,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归住建局管理。1996年底,东洲公园与园林处合并,其下属三产企业园林工程公司也成为......

    灵动课堂、高校教学开题报告(5篇范文)

    《灵动课堂 高效教学》开题报告 昔阳县北关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课改实验的蓬勃发展,各种新理念、新模式百花齐放,层出不穷,“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智慧教学、情智......

    2012绿化工作总结(会议版)

    2011年绿化工作总结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0周年。交通运输部绿化办认真落实中央国家机关绿化委员会和部绿化委员会的工作部......

    联校会议交流稿

    坚守我们的办学理念,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联校会议交流发言稿 朱老庄镇中心小学 姜建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坚守我们的办学......

    交流会议总结

    社团经验交流会心得体会 5月6日,作为软件爱好者协会的拟任负责人,我很荣幸的受邀参加了由社联和团委主办的社团经验交流会。感谢他们为我们社团负责人创造的这一次宝贵的机会,......

    盐津县会议交流材料

    盐津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盐津县委 盐津县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盐津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